蜗牛教案设计(模板16篇)

时间:2023-12-16 21:41:06 作者:笔砚

使用教案模板可以统一教师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通过参考这些教案模板,教师们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学需求。

三年级《观察蜗牛的运动》教案设计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二类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重点)。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怎样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水上飞机的作用。(难点)。

导入:

出示飞机图片,谈谈你的认识。

课题质疑:飞机怎么会在水上的呢?他是什么模样?有什么特殊用途?

二、自学指导。

a级目标初读感知(认真读课文一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想一想或做上记号。不认识的字,自己查资料注上音。)。

1.自学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字的音、形、义)2.用钢笔描红本课生字(先观察字的间架结构,记住字的组成部分,再按笔顺一笔一画地描)3.抄写生字两遍.

2.检查生字词语的学习。

(1)给下面的字注音。

难()溅()。

(2).抄写写生字三遍。

(3)读课后第三题的词语,

(4)我知道的形近字组词。

(5)我发现的多音字。

3.朗读课文3遍,做到正确流利。

4.结合语境及生活经验理解词语并造句。

货轮究竟救援迅速茫茫。

森林输送求救遥远渐渐。

究竟。

渐渐。

(4)近反义词我知道。

合作探究。

b级目标我能学到什么?

我能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水上飞机是什么?

(1)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朗读想象水上飞机的外形特点。抓住奇怪一词,体会小海鸥的内心想法。

反复练读小海鸥怎么想的一句,读出奇怪和疑问的语气。(个人挑战、小组赛读)。

(2)学习第二至七自然段。

通过角色语言,感受水上飞机的特殊用途。体会有的有的。

还有的'的句式以及分号在其中的作用。

通过想象,畅想水上飞机其他的用途。

分角色朗读,读出小海鸥吃了一惊的语气。表现出水上飞机骄傲自豪的神态,进一步体会水上飞机的神奇本领。

(2)学习第八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从水上飞机说的话和迅速、随即等词,进一步感受水上飞机的独特作用。

(3)整体再读。

回顾全文,充分感受科技的力量,从而产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情感。

三、展示交流。

1.学习生字、词语的心得:难字、易错字的记忆技巧,重点词语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理解。

2.优美词句的欣赏:感情朗读,写出了()。

3.课文诵读:个人挑战读、小组比赛读、男女读、朗读、诵读、表演。

四、学后质疑:我还想知道什么?

c级目标迁移运用。

1.造句练习:究竟。

渐渐。

2.仿写段落:操场上,同学们玩得真高兴。有的,有的,还有的。

3.说话写话:我设计的水上飞机。

三年级《观察蜗牛的运动》教案设计

教材:综合实践三年级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

学情分析。

蜗牛是一种常见的小动物,容易捕捉.易于饲养,好观察。有的学生从小就很喜欢,经常捉来玩。而且学生在小学三年级科学中已经过学习蜗牛的一些知识,有不少关于蜗牛的感性认识。了解蜗牛的外部形态结构,如蜗牛身体柔软,体外有硬壳,头上有触角,还可能了解蜗牛触角的作用,运动方式,食物,生活习性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进行有效教学,防止“零起点。”并且学生已初步具有使用放大镜的技能,对动手操作、探究也充满浓厚的兴趣。因此,本节教学重难点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并能进行探究实验。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合作探究;观察蜗牛的运动,发现蜗牛运动中蕴藏着的奥秘,与同学分享。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乐趣。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知道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它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它爬行留下的黏液有什么用处等。

课前准备:

1、学生5或6人为一个小组(桌子抽屉里事先放好放大镜、一块玻璃片、一块木板、小刀、钢丝、滑板、树皮)。

2、学生自带铅笔、直尺等各种文具。

3、用纸盒装若干蜗牛,塑料杯若干只,用报纸盖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快看屏幕,这些是什么?”老师边展示几组漂亮的蜗牛图片边问。

生:“蜗牛!”“蜗牛!”学生已陶醉在精美的画面中,脱口说道。

师:“仔细想想,你在哪里见到过或捉到过蜗牛?”

生:“夏天,下过雨后的墙上,墙角边。”“路旁的'草丛里。”“草地里。”“树下。”“砖缝里。”……学生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不断地相互补充着。

师:“这说明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生:“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学生顺理成章地归纳出了结论。

师:“那我也想请大家说说就目前你对蜗牛的认识有哪些?”

生:“有壳!”“没有骨头,身体软绵绵的,能缩进壳里去,也能从壳里伸出来!”“身上有粘液!”“头上有四条伸出的角,我想大概是它的触角,两条长,两条短!”“没有脚,但它却能爬行!”……看来学生已对蜗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师:“真不错,今天啊,老师已经把蜗牛请进了我们的课堂,等一下我们再一起来观察蜗牛,但为了使我们能更大、更清晰地看清蜗牛,我们还得使用一件工具,这是什么?”“放大镜!”“以前用过吗?”“用过的!”学生非常自信的回答着。“请大家用放大镜先观察一下放在桌子的纸片上写了什么字?”老师用2号字在每张纸片上印上了“观察蜗牛的运动”四个字,大约过了10秒钟左右,“观察蜗牛的运动!”“观察蜗牛的运动!”回答声此起彼伏。看来学生对放大镜地使用已经不成问题了。

“现在,每组可以把蜗牛从烧杯内轻轻地取出来然后轻轻地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镜从上到下仔细地观察,它可是一条小生命呦,要小心!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蜗牛没有脚,它是靠腹部一伸一缩前进的。

师:对,蜗牛的腹部肌肉很发达,它就是蜗牛的运动器官,叫腹足。(教师板书:腹足)。

生:蜗牛前进时是像波浪式的。

师;这个同学观察得真仔细啊。请同学们看一个录像。(蜗牛爬行的录像)从录像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蜗牛运动时腹足上有波浪的图案,那是因为蜗牛是以波浪方式前进。请同学们把蜗牛放在手心上,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种吸起来的感觉。

师:是的,这种吸起来的感觉正是蜗牛以波浪式的前进方式在你的手心上爬行。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湿漉漉的痕迹。

师:“你们组观察得也很仔细,这痕迹是什么啊?”

生:“是蜗牛分泌的粘液。”

生:我想了解这种粘液有什么用?

生:我想了解这种粘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温馨提示:

1、每个小组组长专门记录观察记录。

2、观察蜗牛时,请先把观察步骤读一遍,然后再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记录。

3、小组成员要认真配合组长。

4、观察时不要吵闹、大声喊叫,有问题时要举手提问。

5、观察完一个内容,并完成观察记录,才可以进行下一个内容的观察。

观察内容。

蜗牛兄弟活动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的和任务:

1、使队员名礼诚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2、锻炼中队委组织活动的筹划能力、展示学生的表演才艺。

3、营造“我口说我心”的自主表达氛围。

二、活动形式:

情景剧表演、讲故事、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活动方式。

三、活动过程:

1、主持人:诚实守信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讲荣誉,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去做到。

下面我宣布贾小庄小学六一中队“在信任中快乐成长”少先队活动课现在开始。请各小队向中队长报告人数,辅导员接受中队长的报告,准许活动开始,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第一项:出旗。全体少先队员敬队礼。(播放《出旗曲》)。

第二项: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播放队歌)。

第三项:请欣赏情景剧《诚信摆渡人》:

2、情景剧表演。

4、队员各抒己见。

第四项:讲“诚信”故事:

5、美国总统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

6、曾参杀猪的故事。

7、卓恕交友守信的故事。

第五项:自由讨论过程。

8、主此人:同学们的自由讨论很热烈,也的确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疑问和看法。至于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相信在每一个同学的心里面都有一个衡量的标准。队员们,相信你们内心的感觉,与人为善,真诚待人。用你们纯真而善良的心去选择,你们就会明白真正的诚信是什么。

第六项:请辅导员总结讲话:

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职业道德的根本,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要想做到诚信,就要从生活中每件小事做起。希望同学们能牢牢地记住这一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处处做到诚信,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七项:退旗。全体少先队员敬队礼。(播放《退旗曲》)。

9、主持人:下面我宣布贾小庄小学六一中队“在信任中快乐成长”少先队活动课现在到此结束。

三年级《观察蜗牛的运动》教案设计

我有两只蜗牛。它们住在一个大罐子里。蜗牛好像很喜欢吃菜叶,不过它们好像更喜欢爬。

我早上醒来后去看蜗牛,咦?蜗牛比我起得还早,吃好饭后,我拿起一只蜗牛想看看它的嘴巴。突然,蜗牛拉大便了!我吓了一大跳,赶紧把它扔回它家里。后来,我好奇心又蹦出来了,说:“如果把两只蜗牛都放在一张纸上,哪只蜗牛跑得快些?你试一试不就知道了!”我一想也对,就把两只蜗牛放在一张硬纸板上。可是蜗牛都不听我的指挥,一只往外面爬去,还有一只动都不动!真失败啊!蜗牛们可能想回到大自然去,不过过些天它们就习惯了!

三年级《观察蜗牛的运动》教案设计

前几天我和李嫒晶去抓蜗牛,我们为什么要抓蜗牛呢?因为我们科学课要观察蜗牛,叮零零下课铃响了。我和李媛晶就直奔学校草地上去抓蜗牛,我拔开草丛仔细的寻找蜗牛,找啊找啊我终于在水池边的叶子下找到了一只把头缩到“小房子”里的蜗牛,它好像正在睡午觉呢!我欣喜若狂地咸叫着,小心翼翼地捡起它,把它放在我手里仔细观察。

我发现它壳是硬硬的,它的外形有点像螺丝,它的颜色是棕黑色的,探出来的蜗牛头上都长着一对又长又细的触角,它的腹部是又平又软的.,而且还带有粘性,它没有脚是靠腹部来行走的,蜗牛喜欢长在潮湿的地放,蜗牛喜欢吃菜叶。

回到家我赶紧找了一个瓶子给它做了一个家,在里面放了一些水和土还有菜叶子,这就是我给它们做得温暧的家,希望我的小蜗牛能够在里面快乐成长。

三年级《观察蜗牛的运动》教案设计

今天终于下雨了,下课的时候,我去捉蜗牛,因为我在书上看到过:“蜗牛一般都是在下过雨之后就会出来。”刚到小花园,就发现一大堆蜗牛在那散步呢!还有些蜗牛乘着下过雨,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不一会儿我就逮到了四只蜗牛,嘿嘿,只能怪它们逃跑速度太慢了。

忽然,我发现蜗牛走的时候会留下一条透明的粘液,这又是为什么呢?书上说:“蜗牛为了保持平衡,就会分泌出来粘液,使自己在爬高时不会掉下去。”

蜗牛有时候被我轻轻一碰,就连忙把身体缩进它温暖的家——小小的壳里。我笑它真胆小。

事后,我本来还想在捉几只的,可是它们好像知道了我的来意,每个都跟我玩起了捉迷藏。

蜗牛的速度虽然慢了一点,但他还是很努力的去尝试,这种精神值得让我学习。

经过上一次科学课,我还是不肯把我的蜗牛放生,继续把他养在瓶子里,我每次做完作业,都会跑去看望它,有一次,让我惊讶地发现,不知哪只蜗牛竟然生了一个小宝宝,我看了喜出望外,连忙跑去告诉在一旁做作业的妹妹。

所以从那天起,我就对蜗牛产生了兴趣,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白白的粘液,它有2对触角,长的触角上有眼睛,当我轻轻触碰它的壳时,它就会缩进坚硬的小房子里。听说蜗牛的牙齿可多了,虽然我没有扒开蜗牛的嘴巴,没有发现它到底有多少牙齿,但是书上说约有25600多颗,怎有那么多数也数不清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我惊讶极了!还有蜗牛身上有好几个孔,我发现有3个,怎么会是3个呢那就听我讲来,一个是排便孔,一个是气孔,最后一个是生宝宝的孔,至于他们的位置到底在哪我还要进一步的观察。

今天我从花鸟市场买了两只蜗牛。

一到家,我就仔细观察蜗牛,发现蜗牛的壳是螺旋状的,而且两只蜗牛壳上的花纹不一样:一个是花纹向左旋转,叫左旋纹;一个是花纹向右旋转,叫右旋纹。是不是很有趣呢?它们长着两对奇怪的触角,一长一短的。如果用铅笔去碰它的触角,触角就会“嗖”的一下缩了回去。

当天我还去了自己的花园里捡了几片树叶和树枝,又挖了一点潮湿的土壤,再把这些东西拿去布置蜗牛的生活环境,能让蜗牛适应我给它的家。

我和蜗牛还有趣事哦!我给蜗牛喂食物这件事就是个例子:我第一次给蜗牛喂食物时,以为它吃树叶,于是就放了进去。可是第二天早上我看见蜗牛一动也没动那片树叶,甚至看都没看一眼!我只好把叶子当作装饰品。这次我又放了一片白菜,希望它喜欢吃。好期待啊!

再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其实蜗牛不分雌雄,一只蜗牛又当爸又当妈,很辛苦哦。

三年级《观察蜗牛的运动》教案设计

星期日,我在楼下潮湿的墙上捉了一只蜗牛,把他放在玻璃瓶里,又放了些菜叶,边养边观察。

我发现蜗牛的嘴巴很小,用肉眼看不清楚,只发现菜叶被它咬过的痕迹。蜗牛的身体包括头、外壳、足和内脏等部分。蜗牛头上还长着两根有趣的触角,它的眼睛就长在触角上面。我用小棍轻轻碰它的触角,触角和它的整个身体一起躲回到它的小房子里,还把房门封得严严实实的。过了好长时间,它才又探出触角来,确定没有危险后才把整个身体都暴露出来。蜗牛的身体很小,身上背着螺旋形的外壳,看起来很漂亮。

就在这时,我发现蜗牛正从瓶底一步一步向瓶口爬来,我用小棍把它拨到瓶底,不一小会儿,它又慢慢地向瓶口爬来,我连续拨弄了两次,它一如既往地向瓶口爬来,在它爬过的地方留下了一串足迹。看着它身上重重的壳压在那么小的身体上,我再也不忍心把它拨到瓶底了,就这样最后它终于爬到了瓶口,我怕它爬出瓶子,就在上面盖了一张纸板,在纸板上用针扎了许多小孔,让瓶子里有足够的空气。

通过这次观察,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别看蜗牛那么小,但对自己生活道路上的困难毫不畏惧,有着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如果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象蜗牛一样,靠着这样坚强的毅力,我们一定也会成功的。

蜗牛的奖杯教案教学设计

1、师:同学们,昨天我一跟你们见面,就觉得大家特聪明,那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我说,你们猜!(板贴蜻蜓、蜜蜂、蝴蝶的图片)

3、师:从前有一只蜗牛,它也曾经得到过一个奖杯,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蜗牛的奖杯”这个故事。

4、师:上课。板题,谁能读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2、师:我们读书应该大声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来读,就按这样的读书要求来自由地读读课文吧。

1、师:同学们读课文读得可真认真,相信这些词语也难不到大家。(出示词语。“翅膀、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勉强、坚硬”。)

2、老师这里还有三个词语,“蜻蜓”、“蜜蜂”、“蝴蝶”。学生读词。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什么?都有“虫”字旁。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贴到它相对应的图片上呢?请学生贴词。这些带有“虫”字旁的字都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写“虫”字旁的字和单独在写“虫”字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写“蜂”字。练写。

2、谁能用书中的句子来说说以前的蜗牛是什么样子的?现在的蜗牛呢?(出示句子“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3、以前的蜗牛长着一对翅膀,那它会飞到哪儿去啊?它是怎么飞的?它看到了什么?它此刻心情怎么样啊?现在你能完整地再说一遍吗?你们看,长着翅膀的蜗牛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是多么的快乐,多么的自由啊,谁能读出它的快乐和自由?练读。

3、指名读。我在听你读的时候,强调了“有力”这个词语,你有什么想法?(蜗牛的翅膀很有力)谁还有不同的感受?指名读,你强调了“自由”,你体会到了什么?(蜗牛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很自由。)还有没有不同的读法?为什么强调“飞翔”一词啊?(在天上飞来飞去很好玩)是啊,每个人的体会不同,那我们读同一个句子,就会读出不同的感受。

4、请1、2组的同学齐读上面一句话,3、4组的同学齐读下面一句话,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想一想,以前的蜗牛和现在的蜗牛有什么不一样?板书:自由地飞翔、慢慢地爬行。

6、读了这两个句子,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蜗牛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板书:画箭头,打问号。让我们默读第2—3自然段,看谁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7、谁来说说它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8、蜗牛的变化还得从那次飞行比赛开始。这次比赛都有哪些选手参加了?仅仅只有这四位选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对,省略号告诉我们还有很多很多选手。看来,在读书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也不能轻意放过。

9、那么多选手来比赛,那比赛的结果是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里读出来的?出示第2自然段。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当时飞行比赛的.情形。听了你的朗读,我们好像来到了比赛现场,看,蜗牛来比赛了!假如这里就是比赛的现场,谁来摆一摆它们的位置?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这个句子,找找那个最能表现比赛结果的词,读完之后,请和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讨论,怎样摆更好。你为什么这样摆?你还能让蜗牛把其它选手甩得更远吗?哦,这下我知道了,蜗牛比别的选手领先很多,没有人能赶上它,这就是“遥遥领先”。原来,边读书边想象画面也能帮我们理解词语啊。

10、蜗牛凭着它这对有力的翅膀不仅得到了飞行比赛的冠军,还得了朋友们的称赞呢!它们会怎么称赞这只蜗牛呢?来,小蜻蜓,你来称赞一下蜗牛。听了你的称赞,小蜗牛心里甜丝丝的。小蜜蜂,你怎么夸奖它!听了你的夸奖,小蜗牛心里乐开了花。花蝴蝶,快,你也来夸夸它吧!听了你的话,小蜗牛不由得飞到空中,尽情地挥舞着翅膀,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此时此刻,蜗牛的心理啊……你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蜗牛吗?学生答“得意洋洋”。找得真对。板书:得意洋洋。

11、那这只得意洋洋的蜗牛又是怎么会背上重重的壳的呢?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你找的是哪几个句子?(出示: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12、今天啊,同学们读书读得可真仔细,我也想来读一读,小老师们,你们可要认真听哟!(漏掉“成天”一词)。老师读得怎么样?我们对比的来看看这两个句子,出示“它把奖杯背在身上。”“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问:不要“成天”这个词行不行?请看:清晨,蜻蜓约它去练习飞行,它说:____。中午,蝴蝶叫它去做游戏,它说____。晚上,萤火虫飞来了,要它把奖杯放下,它说_____。蜗牛就是这样,什么事都不做,成天背着奖杯到处炫耀。

13、但它却没有发现它的翅膀正在慢慢变小,金灿灿的奖杯压得它连路都走不动了,我们真为它着急啊。同学们,你想对它说什么呀?可惜大家的话蜗牛一点儿也没听进去,它一心想着它的奖杯,它只会成天,一起读这段话。

14、有谁知道“唯恐”是什么意思?在这段话中,还有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你们可以找出来吗?找得真准确,原来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呀。

15、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它变化的原因?请男生读第2自然段,女生读第3自然段。谁能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大家通过自己提问,运用各种读书方法,找到了答案,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读书方法。

16、从一个飞行冠军到只能慢慢爬行,真是令人可惜啊!那同学们如果这时让你来读最后一自然段,你会怎么读?和你的同桌互相来读读吧。从你的读中我听出了“惋惜”,谁还想读。全班齐读。

17、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描写以前的蜗牛和现在的蜗牛的两个句子,能带着情感把这两个句子再读一读吗。我还是请第1、2组读第一句,3、4组读第二句。同学们读书读得越来越有感情了。

1、出示课文插图。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蜗牛老了,有一天,它带着小蜗牛在草丛中一步一步地往前爬,忽然,一抬头,发现空中飞来了一群活泼的蜜蜂、美丽的蝴蝶、可爱的蜻蜓,它们正在空中你追我赶、翩翩起舞呢!老蜗牛羡慕极了,此时,它会对小蜗牛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2、回想当初,出示“清晨,蝴蝶约它去练习飞行,它应该_____。中午,蝴蝶叫它去做游戏,它应该_____。到了晚上,萤火虫叫它把奖杯放下,它应该_____。学生回答。

3、是啊,在面对奖杯和荣誉的时候,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永远拥有一对有力的翅膀,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三年级《观察蜗牛的运动》教案设计

星期天上午,我和妈妈从教堂回来。妈妈说:走,我们去抓蜗牛去,好阿,我高兴的骑着自行车和妈妈来到了前面的菜园子。

你从这边找,我从那边找,吩咐完之后,我们来到了一到一处非常阴暗,非常潮湿的地方,因为蜗牛最喜欢生活在那里了。我们先翻开一块小石头,没有发现蜗牛的身影,再继续,忽然在一块大的石头下面发现了有4个蜗牛,妈妈迫不及待的把它们放在手里,带回家我们先给蜗牛洗一个澡,给它们找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房子,很可惜有一只蜗牛是坏的,只好丢在垃圾桶里了。

妈妈给它们准备了午餐,它们在菜叶子上面来回的行走着,有时候它们绕在一起交头接耳,有时候它们在打架,有时候它们在默默的吃美餐。有时候又缩在那休息。

我发现,小蜗牛的背上背着一座褐色的“小房子”,这座“小房子”就是它的壳。它的身体一遇到危险就会马上缩进壳里,要过好长时间才会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小蜗牛还长着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一对短触角在它爬行时会一下又一下的触碰着地面,就像两根探测棒,仔细地查看地面上有没有东西。那对长触角的顶端长着它的小眼睛,正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我还发现,蜗牛的行动十分缓慢,一下一下慢慢地蠕动着。并且它在爬行时腹部会分泌一种黏液,所以蜗牛爬过的地方会发出银色的光芒。

我还知道,小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别看它个子小,它可有两万两千颗牙齿呢!

观察蜗牛让我明白了许多东西,以后我要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一样事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蜗牛教学设计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引发情趣。

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

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听: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动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念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

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抽读字、词卡片。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点。

稍:与“梢”区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点。与“代”区分。

畏:下面左边不要加撇。

免:与“兔”区分。

熟:与“热”区分。

悉:注意读音是一声。在词里读轻声。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

(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

(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查找关于蜗牛的资料。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字词,理解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蜗牛的“胆小”,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此处设计意在以读带讲,培养学生倾听、评价别人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出示课件:

嘿,真是个胆小鬼!

齐读这一句。

6.连读3、4自然段。

蜗牛。

出壳前总是藏不肯出来。

出壳探、东张西望、直到、

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轻轻、立即。

第三课时。

研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蜗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二、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资料交流:

你们收集了哪些关于蜗牛的资料?

展示资料:

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蜗牛。

蜗牛我。

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不耐烦。

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担心摔坏。

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原文网址:/yuwen/?articleid=8045。

《蜗牛》教学设计

一、扣住“始终”,从“终”出发,了解蜗牛最终没有搬家。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蜗牛搬家》。蜗牛搬家这个故事,大家喜欢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请看大屏幕。(学生看视频听课文朗读)。

生:燕子帮蜗牛搬家。

(师生合作一起说。)。

师:(对一生)我听你说得挺好的,你来接着说给大家听,好吗?

(一个学生接着把故事说完)。

师:你真棒,比刚才电脑里讲得还好!

评: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往往是难以预测,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教师最感棘手的,但处理得当,同样也可以成为教学资源。课堂上的吴老师游刃有余,从“听”转到“说”,从“燕子帮蜗牛”到“学生帮老师”,一切自然贴切……真可以说是“精彩来自生成”。

师:故事的题目是“蜗牛搬家”,故事的最后,蜗牛搬家了吗?

生:没有。

师:课文里面是怎么说的?哪一句话告诉我们蜗牛最后并没有搬家?

生:蜗牛的家始终没有搬。

板书:始终没有搬。

师:“始终”这个词能理解吗?

生:一直。

师:“始终没有搬”就是一直没有搬,我们知道“始”指开始,“终”是指什么?

生:一直到最后没有搬。

师:对,这句话合起来是这个意思。单说“终”,就是——。

生:最后。

师:“始”是开始,“终”是最后、结束。从开始到最后都没有搬成家。那么,开始的时候蜗牛是怎么想的呢?大家看课文的1到3自然段。

评:“始终”——这一个在文本中本不大起眼的词语,被吴老师独具慧眼地挖掘出来,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渗透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的同时,建构起组织本课教学的基本框架。看似随意,实见匠心。

二、回到“始”字,了解蜗牛想搬家的原因。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1到3自然段,想一想:蜗牛开始到底是怎么想的?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蜗牛开始是怎么想的?(师指板书中的“始”字)。

生:它想搬到一个小山丘去住。

师:对,那它原来住在哪里呢?

生:石缝儿里。

师板书:

小山丘。

石缝。

师:小山丘和石缝那儿有什么不同呢?

生:石头周围光秃秃的,小山丘那儿很美。

师:石头周围光秃秃的,有树没有?

生:没有。

师:有草没有?

生:没有。

师:有花没有?

生:没有。

师: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光秃秃”的。小山丘又是什么样子呢?

生:美丽。

师:美到什么样子?

生:有密密的丛林,有甜甜的野果,还有清清的小河。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小山丘画面)。

生:哇,好美呀!

师:是啊,多美的景色!谁来带着赞美把课文中的这句话读一遍。

学生读。

师:课文中,“清清的小河”后面有六个小点,你们知道是表示什么吗?

生:还有很多很多。

师:还有很多美丽的景物,谁来说说,可能还有什么?

生:树林。

师:课文中的“丛林”就是指树林。

生:还有鲜艳的桃花。

师:好,“鲜艳”这个词用得好。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生:还有甜甜的野果。

师:“野果”书上讲到了,你一定是想着甜甜的野果太好吃了,就再说一遍,是吗?

生:还有旺旺的青草。

师:你的意思是说茂盛的青草吧?(学生点头)。

生:还有五颜六色的花。

生:还有可爱的小燕子!

生:还有叽叽喳喳的小鸟!

……。

师:我们班同学个个聪明,想像丰富,词汇也多,真像一个个小博士呢!

评:石缝周围的“光秃秃”与小山丘的山清水秀形成鲜明的对比。课中,浓墨重彩地强调小山丘的美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小山丘美的形象,使学生对蜗牛打定主意要搬家的心情“深有同感”!

师:听说有这么美的地方,如果你是蜗牛你会怎么想?你想不想搬去?

生:(齐答)想!

生:是的。

师板书:打定主意搬。

师:“打定主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决定了。

生:下了决心要搬。

生:它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那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

生:小山丘那儿那么美,为什么蜗牛又不搬家了呢?

评:“会问的孩子才会学!”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敢不敢提问”和“会不会提问”是同等重要的!此处,教者又巧妙地与上文所扣的“始终”一词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将“矛盾”呈现在学生面前,使问题从学生嘴中脱口而出!这样,既缩小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坡度,又明确了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师:是啊,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呢?

师:现在我们看课文的4到6自然段,到课文中找理由。自由读读课文,看谁能找出答案来。

三、抓住蜗牛说的三句话,体会蜗牛害怕困难,所以“始终没有搬家”。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找到答案没有?

生:找到了!

师:真的找到了?找准了?你是不是像蜗牛一样打定主意了?(生笑,点头)。

生:蜗牛怕太阳晒,又有些犹豫了。

生:蜗牛说风沙太大,怕下雨。

生:就是不想搬过去。

师:那“打定主意”和“犹豫”的意思?

生:相反。

师:那么,“犹豫”就是--。

生:打不定主意。

评:“词语理解”是低年级的一个教学重点!但本堂课中,教者没有将其设置为一个孤立的教学点,而是将“词语理解”和“文章感悟”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整个教学网络中的一个“点”,并将它们连成一条“线”。此环节,就是又一次把重点词语“犹豫”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结合前文中的“打定主意”来理解犹豫,既对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回顾,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师:什么原因让蜗牛打不定主意了?犹豫了几次?

生:第一次是太阳太大怕把它晒坏,第二次是因为满天风沙,怕打在它身上会死掉,最后一次是下雨地滑怕爬不上小山的斜坡。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蜗牛说的三句话,老师把它写到一块了,大家来读读。

(出示课件:

今天太热了,我行动又慢,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

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学生自由读。

师:我来看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朗读水平最高,谁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一生读第一句。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

生:读错了一个字。

师:请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生:有一些流畅,但“晒”字没有读准确。

师:“晒”应该读翘舌音,你听得很仔细。你能读一读吗?

(另一生读,读得很好。)。

师:现在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两只“蜗牛”,你们喜欢哪一只蜗牛呢?

生:刘子旋(第二个读的学生的名字)!

师:她读得好,我们欢迎她再读一遍好不好?

(学生鼓掌欢迎,刘子旋再读一遍。)。

师:你们说说她哪里读得好?

生:“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这儿读得好,把“晒坏”读得重一些。

师:(对刘子旋)你读得很好,请问你刚才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想,蜗牛怕太阳晒,我就把“太”和“晒坏”读得重一点。

师:我们读句子要抓住重点的词,有的地方要读得重一点,有的地方要读得轻一点,我们学着刘子旋的样子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评:朗读的“指导”,不应该只是来自教师,课堂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秀学生的朗读便是一种。学习中,如果“榜样”来自于老师,学生也许会有“压力感”,而当“榜样”来自于与己相仿的学习伙伴时,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感”,相反会产生一种“学习动力”。吴老师就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既有自己对学生“人文”的评价,又信手拈来,为学生提供来自身边的模仿范例,朗读指导收到了实际效果。

师:另外的句子谁来读?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吹雨打。”

师:读书的时候要看清楚每一个字。谁来再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禁不住”是什么意思。

生:受不了风沙吹打。

师:对的,就是受不了,受不住的意思。你理解得很好,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你们听清楚吗,他刚才是这样读的:“我这细皮嫩肉,”(把“我”字读得比较重)大家尝试这样读一下。

生自由读。

师:来,再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为什么要把“我”字突出来?

生:我觉得这只蜗牛把自己看得很重,非常担心自己,心里只怕自己受苦。

师:能想到这一点,你真了不起!大家也学着这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把动作加进来,我们的朗读就更好了。谁来试试?

(学生边读边表演,很形象。)。

师:最后还有一句,有谁愿意读?(一学生站起来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师:嗯,读得很好,但是那边的小朋友你听到她的声音没有?

生:没有。(老师请学生再读一遍,学生声音大了一些,但仍不够响亮。)。

生: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

师:“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还会用“根本就是”,你的词汇真丰富!

生:是不可能爬上去的。

生:随便什么办法我都爬不上去。

生:我就是费尽力气也爬不上去。

师:好的,蜗牛就是这样想的,想象你就是小蜗牛,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评:本文,蜗牛之所以“始终没有搬成家”,就是因为它“畏惧困难”。它的三个“借口”是突破文章重点的关键所在!教者抓住重点,舍弃其它,将这三句话作为“突破点”,充分展现了其对文本的解读之深,解读之精!在教学中,教者没有将这三个重点句肢解得支离破碎,而是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助朗读,并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落到实处。

师:(指大屏幕上的三句话)蜗牛说的这些话你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天气不好。

师:嗯,这是你的看法。

生:没道理。看起来不管哪种天气它都不能搬家,它应该去冒一下险。

生:它应该去试一试。

师:蜗牛它自己想到这点没有?它是怎么说的?

生:只怪天气不好,要不我早搬进新家了。

师:是不是该怪天气不好?到底要怪什么?

生:怪蜗牛自己。

师:这时,你想对蜗牛说什么吗?

生:我想对蜗牛说:打定了主意就不要犹豫,就要搬家。

生:蜗牛不能只怪天气。

生:蜗牛啊蜗牛,你不能只怪天气不好呀,你要自己去试一试,保证你就能到小山丘去了!

生:蜗牛三心二意。

师:哦,蜗牛是三心二意吗?它这时心里想不想搬家?

生:想。

师:对,它心里还是想搬家,说明它不是三心二意,对吗?

生:对。

评:学生回答“三心二意”出乎老师的意料,老师却能巧妙地利用这一“课堂契机”,既解了学生的疑难,又很自然地过渡到后文的学习。

师:课文哪里说明蜗牛最后还是“想”搬家的?

生:它每天对着小山丘张望,叹息。(师板书:叹息张望)。

学生表演。

师:看来,这只蜗牛还是非常向往搬到小山丘啊。

四、拓展延伸,以“蜘蛛”来对比“蜗牛”,从《蜗牛搬家》获得启示。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蜘蛛织网。

课件出示:

蜘蛛织网。

一只蜘蛛在织网,刚织了几下,一阵风吹来,把丝刮断了。

蜘蛛重新织起来,刚织了一半,一阵雨点打来,把网打破了。

蜘蛛再重新织。它织啊,织啊,眼看快要织成了,一阵冰雹砸下来,又把网砸破了。

蜘蛛又重新织。织啊,织啊,它终于织成了一张大网。

蜘蛛高兴地坐在网中,捉着飞来的小虫。

师:对照一下蜗牛,联系一下蜘蛛,你想到了什么?

评:此处巧妙地引入《蜘蛛织网》这一文本,以蜘蛛的“不放弃”与蜗牛的“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形成对比,道理在对比中不言自明。

生:我们要学习蜘蛛,不能学蜗牛。

生:不能放弃。

生:要勇往直前。

生:说到就要做到。

师:对,不光要想和说,还要做。

生:想到了搬家就要搬。

师:不管是搬家还是做其它什么事情,打定主意去做的就要去做,不能害怕困难。

评:受年龄的限制,二年级的学生,思维和表达也许不是那么完善,这是很自然的。但作为老师,对学生不完善的回答要引导,帮助提升,不能视其“思维的局限”而不见,放之任之。此环节,当还有学生把体会局限在“搬家”上的时候,吴老师发挥了其导师的作用,把他们引导到广阔的生活空间。

生:我想说,对不起,喜鹊,我不应该害怕困难。

师:嗯,小蜗牛后悔啦。

生:我想对燕子说,你好心来给我帮忙,我应该搬家。

生:我想对它们三个说,我还是想搬家,你们再来帮我好不好?

师:太好了!蜗牛想改变自己了!这样的蜗牛小朋友喜欢吗?

生:喜欢!

师:最后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蜗牛,送给大家,我们一齐来读。

课件出示:

今天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明天也许就能做得更好。

———牛顿。

学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意思能理解吗?如果不太懂,课后再想想,或者请教别人,好吗?

生:好。

下课。

总评:

看,一次“学案”到“学堂”的演绎。

“质朴简约、一气呵成”,全无粉饰雕琢的作秀之态,这就是吴老师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成功地完成了一次从“学案”到“学堂”的演绎!

教者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学情的了解,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设计出来的课时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适时地将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呈现”出来!

其一,教者打破文本“由因到果”的叙述顺序,以“寻果索因”作为课堂中轴线,带领学生感悟学习,真所谓“去繁就简三秋树”,简洁明了!接着,教师从对“因”与“果”的了解中,找到质疑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了进一步的探究主题——“它开始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家,可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水到渠成!

语文教学特点的准确把握。

我们都知道没有一堂课是可以完全预设的,除非教者毫不顾及学者的学习体验,只把“学堂”当作“学案”的复制品。而吴老师呢?她“审时度势”“以学促教”,使学堂成为学案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实践场所。

1、善于调整,少了刻板,多了“灵动”。开课伊始,“意外”出现!课文朗读中断!怎么办?教者从容不迫,说道:“对不起,课件出现了问题。刚才这个故事讲到哪里来了?谁来帮帮吴老师,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妙!一次“课堂意外”倒“无意间”营造了一个检验学生听的质量,师生合作进而一生独立诉说故事情节的机会。课堂因此而更显示出动态美!

2、善于倾听,少了说教,多了“关怀”。为什么纯粹的“媒体远程教育”并不能完全代替“师生对面的近距离教学”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是“人”,他们即时即刻的表现,需要及时得到来自教师的“人文关怀”。为突破教学难点,吴老师循学生所好,鼓励学生而且自己也认真地倾听,其自主选读的“蜗牛为没搬成家而找的三个借口”,并发挥课堂上的合作效益,通过自评、生评、师评全方位地评述学生的朗读效果!“读得很好,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为什么你要把‘我’字突出来?”“说教”没有了,就在这看似“即兴式”的点拨下,学生头脑中那只“轻言放弃,害怕困难,不敢尝试”的蜗牛形象逐渐凸显,呼之欲出!同时,教者还不失时机地“捕捉”听来的信息,不断出现新的“生成”,随机地强化大声朗读的习惯、彰显学习的“榜样”提示先说优点再说缺点的评价方法等。

3、善于交流,少了束缚,多了“个性”。为了文章主旨的挖掘,整堂课层层深入,跌宕起伏自然流畅。当学生思维需要梳理之时,教者构筑起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发现”的渠道。先评说“蜗牛的话有道理吗?”,继而联系旧知《蜘蛛织网》,进行对比“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在这一“评”一“比”中,孩子们用最简短、最朴素的,又具有一定个性的语言——“不能放弃”、“要勇往直前”、“说到就要做到”道出了文章的真谛!

此课,在平和亲切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地落实了从“学案的设计”到“学堂的呈现”,从“学案的预设”到“学堂的发展、完善”

《蜗牛》教案

小班幼儿年龄小,手腕肌肉尚未发育完善,手眼不能协调一致。开展陶泥动手制作的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陶泥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塑造物体形象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增强幼儿手的协调性、灵活性,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在上学期的陶泥活动中,孩子们初步掌握了捏、团、搓、压等技能,学会了搓面条、团汤圆等。在此基础上本学期我结合了小班孩子喜爱动物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此活动《蜗牛》。

1、学习用泥条盘绕的方法制作蜗牛。

2、愿意和同伴交流、讨论,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创意。

3、养成耐心、细致做事的习惯,对陶艺活动感兴趣。

活动重点:学习用泥条盘绕的方法制作蜗牛。

活动难点:用泥条盘绕的方法制作蜗牛,愿意和同伴交流、讨论,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创意。

蜗牛图片多幅、陶泥

一、出示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哪个小动物呀?你在哪里见到小蜗牛过?它在干什么?

二、观察蜗牛图片,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

1、观察蜗牛的身体。

师:小朋友,你们看,蜗牛头上有什么?(触角)

2、观察蜗牛背上的壳。

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蜗牛背上有个什么?(壳)

3、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蜗牛的基本动态。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小蜗牛在干什么?它是怎么爬的?谁来学一学?

三、教师引导幼儿创作小蜗牛

1、师:小蜗牛真可爱,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小蜗牛用陶泥做出来呀?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用陶泥尝试制作各种各样的蜗牛。

2、师幼讨论,练习蜗牛的制作方法。

3、教师示范用泥条盘绕的方法制作蜗牛。

四、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各种不同姿态的蜗牛,教师个别指导。

五、活动评价

幼儿将制作的蜗牛展示出来,互相评价。说说你喜欢哪位小朋友制作的蜗牛,为什么?

在这个活动中,我引导了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幼儿了解了蜗牛有触角和眼睛还有身上的壳。但是在幼儿创作的环节中,由于时间和材料准备的关系,我没有让幼儿给蜗牛制作眼睛和触角,有点小遗憾,这部分我是在课后帮助幼儿一起完成的。在制作蜗牛的时候,我引导孩子们把蜗牛的壳和身体都放在一起进行盘条了,经过这次活动,我建议可将其两分开盘条,做出来的蜗牛还要逼真。

《蜗牛》教案

蜗牛,在我们这个城市并不常见,所以我将这小动物与孩子们分享时,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将蜗牛喂养在幼儿园自然角里,他们饶有兴趣地观察蜗牛爬行,谈论有关蜗牛的趣事。我们及时抓住幼儿这个兴趣点,开展了有关“蜗牛”的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蜗牛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并用形象的词语概括蜗牛的形态和特征。

2、初步学习以拟人的方法画蜗牛,以及色彩的搭配技巧。

3、懂得要安静做画,鼓励、启发幼儿要不怕困难,做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画蜗牛并涂色

教学难点:抓住蜗牛的特征,使线条流畅,作品生动形象

活动准备

活蜗牛数只,教师范画一幅,画纸,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猜谜导入:小朋友们,老师认识一种动物,它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你们知道它是谁吗?(蜗牛)

二、基本部分

1、今天,小蜗牛也来到了我们班级,我们一起看一看吧。(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蜗牛,然后提问:哪位小朋友能说一说你看到的蜗牛是什么样子的呢?它的'外壳是什么形状的?它是什么颜色的?你看到它的眼睛了吗?长在什么地方?它们可爱吗?)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蜗牛宝宝好好吗?

2、请幼儿欣赏老师的范画,引起幼儿做画的兴趣。

3、老师示范画蜗牛

师:老师把画蜗牛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小儿歌,下面我就教小朋友们边说儿歌边画。蜗牛外形螺旋形,一圈一圈往外转,画出身子像条虫,前头圆圆后面尖,一对触角伸出来,触角上面画眼睛。

4、教师和幼儿一起画蜗牛。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一步一步的来画,看一看哪位小朋友能画出漂亮的小蜗牛。请小朋友们保持安静,不要吓到小蜗牛呦。

(绘画过程略)需要注意的地方:涂色时小蜗牛的头向身体要用浅色,每只蜗牛要有一个主要的色调,挨着的两只蜗牛色彩最好不要完全相同。

三、结束部分:

蜗牛们知道我们把他们画得这么漂亮,可高兴了,它们邀请我们和它们一起唱歌跳舞,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师生同唱:蜗牛与黄鹂鸟。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尝试用橡皮泥捏蜗牛或用其它材料制作蜗牛。

活动反思:

问题一:观察蜗牛时幼儿口语表达不完整,词汇量不够丰富。

原因: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够。

解决方法:在语言活动中加强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加强家园配合,共同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问题二:活动中,个别幼儿对画面的结构设计不太合理。

原因:平时关于这方面的讲解不多

解决方法:专门设计并开展一节关于画面结构、布局的活动,让幼儿产生初步的审美意识,学会设计自己的画面。

《蜗牛》教学设计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

1、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2、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3、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1、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

3、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

4、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学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瞧,大小的观察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讨论:大象、长颈鹿、鱼、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

3、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蜗牛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的方法与能力。

3.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

4.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教师课前捉几只蜗牛,准备一些饲养蜗牛用的透明水槽或一次性塑料杯、白纸、水彩笔、玻璃片。

活动过程:

(一)捉蜗牛。

1.教师出示蜗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组、落实任务。

3.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个饲养盒)。

(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蜗牛?(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环境)。

4.分组到校园里捉蜗牛。

5.捉回蜗牛后汇报交流,汇报内容为: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有些躲在壳里休眠,有些身子露在外面爬行)。

(二)认识蜗牛。

1.把捉到的蜗牛拿出来,放在玻璃片上,仔细观察。观察内容有:

(1)如果蜗牛躲在壳里怎么办?(可以放到水里浸泡一会儿,再拿出来)。

(2)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3)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4)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5)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观察它使用什么爬行的?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

3.读儿歌: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头上触角有两对,他的腹足扁又宽。

4.学生画蜗牛。

(三)研究蜗牛。

1.提问题:从你们捉蜗牛的活动中,你发现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潮湿的还是干燥的?

(2)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

(3)喜欢阳光还是阴暗?

(4)喜欢单独生活还是群居?

2.提问题: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怎样来喂养它?

3.活动:每个小组把一份食物放在蜗牛周围,观察蜗牛对各种食物的反应,各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4.活动:自由观察蜗牛,但要注意保护。活动后将蜗牛放回原地,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四)制作资料卡。

1.搜集蜗牛的资料。

学生回家通过查书、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

2.制作资料卡。

自己提出问题并用恰当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把它们记录在资料卡上。

3.交流资料,评选优秀活动者。

《蜗牛》教案

1、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用流畅的线条和简单的图案大胆地装饰。

2、喜欢黑白线描画,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1、卡片:划线--蜗牛(每人一张)。

2、水彩笔人手一盒。

一、采用看图猜谜的形式引出主题。

1、谜语: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打一动物)。

请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什么?让小朋友划线说说蜗牛长的什么样?

二、引导幼儿回忆在花丛里寻找小蜗牛的情景。

2、请幼儿互相交流怎样画小蜗牛。

三、观察线描画:蜗牛。

1、引导幼儿观察、欣赏、了解线描画形象的图案,以及装饰特点,

引导幼儿参照装饰的手法,自主的进行装饰画的活动。

3、一起欣赏图片,然后作比较。

(1)引导幼儿发现,颜色不同,以前是用各种颜色的笔来装饰的,现在只有黑和白两种颜色。

(2)教师:我们把这种用黑色笔再用简单的图案和线条的.装饰画叫做黑白线描画。

1、现在我们要用黑白两种颜色来装饰小蜗牛。

2、依照虚线,从中间开始,正确的画圆线。

五、提出装饰要求。

装饰的时候一定要细心,沿虚线正确的划线。可以添画一些漂亮的花草,来丰富画面,增加装饰和美化效果。

六、幼儿操作。

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语言指导和帮助,提高幼儿作画的水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