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教学方案(实用22篇)

时间:2023-11-28 11:40:51 作者:笔舞

计划书是我们实现目标的重要工具,它可以提前规划和预测我们的行动和结果。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以供参考。

《雷电颂》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3)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同学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身就是颂雷电、斥苍天的屈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2)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培养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怀。

1.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和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课时布置1课时。

预习提示:

1.记住生字,积累词语。

2.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3.搜集屈原的有关资料。

新授:

一、结合背景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上,是谁的智慧谛造了伟大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多元的中华文化,抚育了一代代文学巨子,是谁的忠烈发源了滚滚的汩罗水,摧动了帆帆龙舟,流淌着后世人永恒的纪念;假如说两千年前的屈原是因为没遇上名君,不忍看自身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那两千年后,他假如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半壁河山,看到炎黄子孙却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我们就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心声。

二、朗读感悟品析课文。

(一)听读录音,找动身现。

1.播放《雷电颂》朗读录音。请同学们注意听每一个句子的语气、语调、语速。

2.同学们说一说听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感情充分、高亢激昂)。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请大家看看本文的表示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通篇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二)自由朗读了解内容。

1.(承上)好,那我们此时就是屈原,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的内心独白,我们结合刚才听读的录音,先浏览课文,来揣测一下该怎么处置语调和轻重音才最合适,二分钟后,我们来大声诵读一遍课文(自由朗读)。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屈原的内心都想了哪些事物?(风、雷、电、洞庭洞、长江、东海、土偶木梗、东君……)。

(三)重点精读,掌握情感。

1.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大家,说出你读这段时能揣测出屈原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饱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自由赏析,言之成理,有自身的感受即可)。

(四)综合归纳,品析语言。

1.《雷电颂》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多种修辞手法相结合,品析修辞的作用)。

三、小结全文,写百字读后感。

《雷电颂》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民俗导入:

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伟人掠影:

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了解屈原和郭沫若。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三)朗读感悟:

1、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2、播放《雷电颂》朗读:/,要求学生注意。

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论。

3、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4、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参考:第一部分(从“风!”……“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第二部分(从“把你这”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语言品味:

1、跳读精思: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作主旨。

参考: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课后参考资料第二部分。

4、《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参考: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运用排比和反复,使句式整齐;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五)拓展阅读:

1、《醉》。

一双戴着镣铐的伸向长空的手。

是在寻求光明。

同时也奉献自己一生的精力。

在别人眼中。

也许是一种痴狂。

独自叫嚷着要烧毁,烧毁。

嘶哑的怒吼着要炸裂,炸裂。

胸中涌动的是怎样的一种激情。

却被铁的桎梏锁在黑暗的牢笼。

你的火。

把那铁镣烧红。

黑暗中血一样的暗红在不停地闪动。

日复一日地对光明的渴望和寻求。

却被扼住在这黑暗的年代。

心中纵有铁马金戈却脱不去身体的悲哀。

终究是个凡人。

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达碎千年的禁锢。

雷鸣,电闪,风的狂吼。

咆哮,炸毁,力的崩裂。

地洞山摇的伟力穿透云层。

天上的神灵也不敢吭声。

其实你也是神灵,却化成肉体凡胎。

全部的血和肉奉献给无边的信仰。

黑暗中只有你才能见到远方的光明。

从不喝酒却在一间孤独的大殿中如醉如痴。

仰望穹隆在《九歌》诸神面前似癫似狂。

你心中的无形的长剑正划破天宇。

黑暗中那是唯一的电光。

还有雷。

炸裂滚动着惊天的巨响和风一同在云中。

咆哮。

也许有铜和铁的颜色。

兵戈的交锋并非都在视野之中。

当世上的人都喝了酒。

没喝酒的你胸中象铁一样沉重。

醉在神堂。

跌跌撞撞地在大堂中奔走。

镣铐的沉重又给你搏斗的力量。

当你的音乐和诗在风中流淌。

雷电都化成利剑。

可悲痛却刺穿你的胸膛。

你不能感受到肉体的疼痛。

以为你醉了。

醉得辨不清方向和黑白。

你醉得只知道追求光明。

哪怕遥远得不可捉摸。

你连性命也不顾及。

滚滚的汨罗江水沸腾着。

那水中涌动着暗红的血色的死亡。

你,真的醉了。

谈谈你读了《雷电颂》后是否和本诗的作者有类似的感受?尝试着也将其写下来。

2、阅读郭沫若《凤凰涅》,进一步了解郭沫若的写作风格。

作者邮箱:jane.23@。

《雷电颂》教学设计3

1、创作背景: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的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国民党偷袭共产党新四军,致使新四军7000多人惨遭遇难,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周恩来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诗句。为此,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说他要“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恨。

2、故事背景。

屈原,战国时楚国的大政治家、大诗人。主张改革内政,合纵抗秦,但受到楚国亲秦派的反对,遭受排挤和迫害,一生仕途坎坷,62岁时当他看到楚国灭亡的局势已无可挽回了,于是投江自尽。

二、教师渲染气氛,学生酝酿感情。

《雷电颂》中时间是在午夜已过黎明尚未到来的最黑暗时候。靳尚前来布置和催促郑詹尹执行南后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地点在东皇太一庙正殿,那里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外面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气氛令人窒息。面对这黑暗的世界,屈原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像火一样燃烧起来,满腔愤怒,即刻就要喷涌而出!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白。

三、学生听赵兵老师的散文朗诵(mp3),然后自由朗诵。

四、学习本文(重点是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1、舞台说明的作用。

明确: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演员的表演提供造型,也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

2、丰富的象征――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是一方净土,理想境地。

4、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进行大胆想象,上天入地,呼风唤雷,让屈原和急风、怒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同化,从而摧毁一切黑暗势力,也表达了他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5、通过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作者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借古讽今,他“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用中华民族历史上坚持正义、反对邪恶的斗争史迹,来教育和鼓舞人民,通过历史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愤怒,表达人民的要求和希望。

五、对比学习。

六、小结。

本文是话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是主人公屈原的长篇独自,文章把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

《雷电颂》的教学设计欣赏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利用书籍或网络,了解屈原,了解郭沫若,了解《屈原》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接触戏剧。

2、课前初读:要求学生通读课文2-3遍,弄懂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

二、导入新课:

2、请同学们讲述你们查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大致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影象、图片)

明确: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高潮。

三、整体感知:

1、课堂范读: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2、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明确: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3、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4、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明确: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品味语言:

1、 跳读精读:

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注:要求其他同学对发言同学的朗读及分析分别给予评价。教师可加以点拨。

如:(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

(3)、“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4)、“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2、概括: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明确: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4、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点拔: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明确:a、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5、配乐朗读:全体学生配乐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五、语文实践:

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另: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点评:此.教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课外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课文创作背景、主要人物等,并在学习正文前交流介绍出来。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查找、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于课前即对课文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主要采用诵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感受、领悟人物的内心情感,品味、欣赏文章语言的机巧与犀利。既做到了学习的循序渐进,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既培养、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教会了学生边读边思、读后再思、思后再读的学习方法。同时,在评价方面还注重了学生互评为主,辅以老师点拨的评价方法,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营造出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最后的“语文实践”更是将课内与课外、文字与表演结合了起来,在扩展文字运用、激活想象空间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雷电颂》教学设计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一)民俗导入:

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伟人掠影:

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了解屈原和郭沫若。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三)朗读感悟:

1、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2、播放《雷电颂》朗读:http://zm..com/,要求学生注意

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论。

3、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4、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参考:第一部分(从“风!”……“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第二部分(从“把你这”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语言品味:

1、跳读精思: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作主旨。

参考: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课后参考资料第二部分。

4、《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参考: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运用排比和反复,使句式整齐;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五) 拓展阅读:

1、《醉》

——读《雷电颂》有感

一双戴着镣铐的伸向长空的手

是在寻求光明

同时也奉献自己一生的精力

在别人眼中

也许是一种痴狂

独自叫嚷着要烧毁,烧毁

嘶哑的怒吼着要炸裂,炸裂

胸中涌动的是怎样的一种激情

却被铁的桎梏锁在黑暗的牢笼

你的火

把那铁镣烧红

黑暗中血一样的暗红在不停地闪动

日复一日地对光明的渴望和寻求

却被扼住在这黑暗的年代

心中纵有铁马金戈却脱不去身体的悲哀

终究是个凡人

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达碎千年的禁锢

雷鸣,电闪,风的狂吼

咆哮,炸毁,力的崩裂

地洞山摇的伟力穿透云层

天上的神灵也不敢吭声

其实你也是神灵,却化成肉体凡胎

全部的血和肉奉献给无边的信仰

黑暗中只有你才能见到远方的光明

从不喝酒却在一间孤独的大殿中如醉如痴

仰望穹隆在《九歌》诸神面前似癫似狂

你心中的无形的长剑正划破天宇

黑暗中那是唯一的电光

还有雷

炸裂滚动着惊天的巨响和风一同在云中

咆哮

也许有铜和铁的颜色

兵戈的交锋并非都在视野之中

当世上的人都喝了酒

没喝酒的你胸中象铁一样沉重

醉在神堂

跌跌撞撞地在大堂中奔走

镣铐的沉重又给你搏斗的力量

当你的音乐和诗在风中流淌

雷电都化成利剑

可悲痛却刺穿你的胸膛

你不能感受到肉体的疼痛

以为你醉了

醉得辨不清方向和黑白

你醉得只知道追求光明

哪怕遥远得不可捉摸

你连性命也不顾及

滚滚的汨罗江水沸腾着

那水中涌动着暗红的血色的死亡

你,真的醉了

谈谈你读了《雷电颂》后是否和本诗的作者有类似的感受?尝试着也将其写下来。

2、阅读郭沫若《凤凰涅槃》,进一步了解郭沫若的写作风格。

《雷电颂》教学设计3

创意说明:《雷电颂》是屈原歌颂雷电、怒斥神鬼的内心独白,突现了屈原的伟大情怀。在说“说--读--议--诵”的教学环节中,引领学生走进人物心里、理解作品内蕴的深刻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说--展示收集成果。

1.说作者及写作背景。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2.说主人公。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二.读--分析人物形象。

1.听课文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学生谈感受:屈原的独白时而高亢,时而低缓,语言铿锵有力,令听者荡气回肠。

2.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从“风!”……“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第二部分(从“把你这”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1.跳读精思。

三.议--赏析写作特点。

学生归纳文章写作特点。

1.丰富的象征--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2.多样的修辞--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运用排比和反复,使句式整齐;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反复、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达感情,使独自更有气势。如,: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河溃坝,汹涌奔腾。诗中还有不少反问句、设问句,“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哭,哭有什么用?…‘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吗?”等等。这些句子,呼唤指斥,使独自更增强了战斗力。

3、奇特的想象--想象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作者进行大胆的艺术构思,展开神气的想象,上天入地,呼风唤雷,运用夸张、象征的艺术手法,让屈原和宇宙间伟大的自然力急风、怒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使诗人具有了毁灭诸神、摧毁一切黑暗的力量。

四.诵--体会思想感情。

1.诵前准备。

补充“雷电颂”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自然环境:时间是在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到来的最黑暗时候。靳尚前来布置和催促郑詹尹立即执行南后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地点是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以威压的气势和令人窒息的气氛。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

补充舞台说明的作用。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演员的表演提供造型,也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

2.抒情式告白。

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诵读要让人感觉到屈原的满腔愤怒,即刻就要喷涌而出!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析--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涵的深刻的思想内涵。比--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演--体会作品第雄伟气氛和深厚的抒情意味。

教学步骤:

一.读。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灵魂和高潮--《雷电颂》,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

1.学生听读,理解剧情。

《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2、学生自由读课文,体察屈原的内心世界。

3、学生以精炼概括的语句,谈出自己的诵读感受。

二.析。

2.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比。

四.表演。

1.了解剧本。

2.学生借助道具,结合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表演。

《雷电颂》教学设计

1、朗读课文,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3、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内容。

3、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达方式。

1.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四、课前准备。

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近戏剧,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国人。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1、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2、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3、与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可以直接展示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本文充分展开艺术联想,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郭沫若十分注意在戏剧冲突中激化人物的内心情感,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以长篇抒情独白的方式喷泻二处,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戏剧和抒情效果。

4、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两层: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神力,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问题探究。

《雷电颂》是屈原的内心独白,我们能够从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庭,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感情。

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4、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6、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

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运用拟人、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爱憎。

运用排比、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7、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五)练习巩固。

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内深化”部分内容,并评讲。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外拓展”部分内容。

2、拓展延伸。

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片段朗诵,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

《雷电颂》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民俗导入:

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伟人掠影:

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找有关屈原和郭沫若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进行展示,了解屈原和郭沫若。

屈原(约前340~约前277)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主张联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汩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重要作品有《离骚》、《九章》、《天问》等,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全诗共二千四百多字。是一首浪漫主义作品。比喻生动,语言瑰丽,夸张大胆,诗中融入大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使诗篇波澜起伏,千变万化,雄伟奇观。屈原创造了骚体,即楚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三)朗读感悟:

1、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2、播放《雷电颂》朗读,要求学生注意。

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论。

3、你觉得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跟以往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4、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5、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

参考:第一部分(从风!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第二部分(从把你这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四)语言品味:

1、跳读精思: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3、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联系写作背景谈谈戏剧的创作主旨。

参考: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课后参考资料第二部分。

4、《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参考: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运用排比和反复,使句式整齐;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五)拓展阅读:

1、《醉》。

一双戴着镣铐的伸向长空的手。

是在寻求光明。

同时也奉献自己一生的精力。

在别人眼中。

也许是一种痴狂。

独自叫嚷着要烧毁,烧毁。

嘶哑的怒吼着要炸裂,炸裂。

胸中涌动的是怎样的一种激情。

却被铁的桎梏锁在黑暗的牢笼。

你的火。

把那铁镣烧红。

黑暗中血一样的暗红在不停地闪动。

日复一日地对光明的渴望和寻求。

却被扼住在这黑暗的年代。

心中纵有铁马金戈却脱不去身体的悲哀。

终究是个凡人。

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达碎千年的禁锢。

雷鸣,电闪,风的狂吼。

咆哮,炸毁,力的崩裂。

地洞山摇的伟力穿透云层。

天上的神灵也不敢吭声。

其实你也是神灵,却化成肉体凡胎。

全部的血和肉奉献给无边的信仰。

黑暗中只有你才能见到远方的光明。

从不喝酒却在一间孤独的大殿中如醉如痴。

仰望穹隆在《九歌》诸神面前似癫似狂。

你心中的无形的长剑正划破天宇。

黑暗中那是唯一的电光。

还有雷。

炸裂滚动着惊天的巨响和风一同在云中。

咆哮。

也许有铜和铁的颜色。

兵戈的交锋并非都在视野之中。

当世上的人都喝了酒。

没喝酒的你胸中象铁一样沉重。

醉在神堂。

跌跌撞撞地在大堂中奔走。

镣铐的沉重又给你搏斗的力量。

当你的音乐和诗在风中流淌。

雷电都化成利剑。

可悲痛却刺穿你的胸膛。

你不能感受到肉体的疼痛。

以为你醉了。

醉得辨不清方向和黑白。

你醉得只知道追求光明。

哪怕遥远得不可捉摸。

你连性命也不顾及。

滚滚的汨罗江水沸腾着。

那水中涌动着暗红的血色的死亡。

你,真的醉了。

谈谈你读了《雷电颂》后是否和本诗的作者有类似的感受?尝试着也将其写下来。

2、阅读郭沫若《凤凰涅槃》,进一步了解郭沫若的写作风格。

《雷电颂》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雷电颂》语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雷电颂》是郭沫若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断,它既是主人公屈原的心灵独白,也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抒情诗,文章通过对风雷电的呼唤表达了主人公对光明和渴望和对黑暗的憎恨。文中出现的一系列事物都有着象征意义,这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前,我虽然仔细地备过课,但总觉得知识点繁多,也没有把握能够讲好,似乎不管怎么备,心里也没底。到了课堂上,我抱着临场发挥的念头,期望着能在课堂上上出一点惊喜。

第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介绍和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如戏剧的知识、作者情况和主人公屈原的相关信息(提前布置学生回去搜集),介绍完这些信息已经过去了半节课的时间。接下来,我给学生范读了课文,并尽量做到声情并茂,其实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的脑海里反复在想下一步怎样做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课文读完后,我发现学生好象没有马上从课文的意境中回过神来,于是我停了片刻,没想到片刻之后学生竟然鼓起掌来,“老师,你读得太好了。”一个平时课堂上很活跃的男生喊道。这是我事先没有料到的,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说道“谢谢大家的夸奖,但是我读的好在哪里呢?”“语调、语气处理的好。”“太有感情了。”经大家这么一说,我问道“那你从我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感情?”学生举手人数众多,发言踊跃,有的说“一种强烈的愤怒”,有的说“对好的事物的追求”,并通过互相补充,归结为是对“光明的.热烈追求和向往。”其实这就是这篇文章内容方面的重点,紧接着我们根据这两种感情将课文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并概括出了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结束这节课之前,照例有一个质疑问难的环节,我说“这节课同学们都表现得相当好,那么谁还有什么疑问吗?”这时一个平时并不爱发言的学生,起来问道“老师,文中对光明的渴望表现在哪里?”虽然象征这个知识点没有涉及,但从表面上来回答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有的学生就回答说“因为文中反复在大声地呼唤风雷电,而风雷电代表的就是光明。”最后我总结说“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也是我们下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就这样一节本来没有多大把握的课,顺理成章地完成了重点,并自然过渡到了下一节课的内容。

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不经意间的一个火花,就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前提必须是教师要充分地备好课,将教材的内容装到脑子里,只有这样才会在思维的火花闪现时及时抓住并有机地融会贯通。

《雷电颂》教学设计3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3)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己就是颂雷电、斥苍天的屈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2)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

1.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及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提示:

1.记住生字,积累词语。

2.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3.搜集屈原的有关资料。

新授:

一、结合背景激情导入。

孩子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上,是谁的智慧谛造了伟大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多元的中华文化,哺育了一代代文学巨子,是谁的忠烈发源了滚滚的汩罗水,摧动了帆帆龙舟,流淌着后世人永恒的纪念;如果说两千年前的屈原是因为没遇上名君,不忍看自己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那两千年后,他如果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半壁河山,看到炎黄子孙却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我们就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心声。

二、朗读感悟品析课文。

(一)听读录音,找出发现。

1.播放《雷电颂》朗读录音。请同学们注意听每一个句子的语气、语调、语速。

2.同学们说一说听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感情充沛、高亢激昂)。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请大家看看本文的表现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通篇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二)自由朗读了解内容。

1.(承上)好,那我们此时就是屈原,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的内心独白,我们结合刚才听读的录音,先浏览课文,来揣摩一下该怎么处理语调和轻重音才最合适,二分钟后,我们来大声诵读一遍课文(自由朗读)。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屈原的内心都想了哪些事物?(风、雷、电、洞庭洞、长江、东海、土偶木梗、东君……)。

(三)重点精读,把握情感。

1.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大家,说出你读这段时能揣摩出屈原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饱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自由赏析,言之成理,有自己的感受即可)。

2.本文的作者是屈原吗?(不是,是郭沫若)郭沫若要借屈原之口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借古讽今,鞭挞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四)综合归纳,品析语言。

1.《雷电颂》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多种修辞手法相结合,品析修辞的作用)。

《雷电颂》教学设计

《雷电颂》是一首诗与剧的融合(即将诗篇融入剧情)的优秀的散文诗,剧中屈原借风、雷、电抒发满腔激愤,借助象征、拟人、呼告等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以及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本设计的意图是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通过想像、探讨、交流让学生理解屈原的感情和精神感召力。体会诗篇融入剧情增强剧作诗一般的激情。

此前布置预习,学生查阅有关屈原的资料,课堂上交流。

多媒体播放理查德的钢琴曲《命运》。

学生品味课文意境,想象情景,达到入境这一步,进而调控情绪,活化智力因素,提高认知能力。

1、听读感受。

2、学生自由的放声的富有激情的朗读。

3、感知内容:

一层。

呼唤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二层。

借斥神鬼偶像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4、想像情景:狂风怒吼,雷声隆隆,闪电烁烁。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要领,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出象征体并讨论其象征意义。

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长剑:象征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的小岛”:象征一方净土。

土偶土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感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文章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

还运用了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重放《命运》学生调动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并背诵前6段,在朗读中想像剧中情景,洞察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

雷电安全教育方案方案

1、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公路上玩耍。

2、横穿公路要走斑马线、人行天桥等,不得随意横穿。

3、不得在马路上骑自行车。

4、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车。

5、文明乘车,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或抓牢扶手。

6、不用坐黑车,要乘坐正规的运营车辆。

二、注意落水危险。

冬天天气寒冷,不要去水库等危险地带滑冰等等。

三、使用电的安全。

1、家里不要乱搭电线。

2、使用大功率电器时,不要离开人。

四、注意火的安全。

1、在使用燃气灶时,注意安全,查看是否泄漏等。

3、切勿燃放烟花炮竹。

五、注意饮食安全。

1、不要吃自己过敏的食物。

2、不喝酒。

3、不要暴饮暴食。

六、远离暴力。

1、不参与任何暴力事情。

2、发现暴力等情况,要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七、网络安全。

1、不浏览不健康网站或信息。

2、注意电线诈骗等。

3、使用在线支付的时候,注意设置和保管密码。

八、防火、放电、防盗、防险。

1、安全用电,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擦拭电器外壳;禁止私自接引电线、割拉电线,要远离高压电线及变电设施,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2、要树立防火意识,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有关规定,注意安全。

3、不在残墙破壁下和施工工地上逗留、玩耍,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4、不玩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

5、外出时要加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自我防卫,不可轻信他人,以免上当受骗。

6、认真学习防火、防触电、防地震知识,遇到危险时,要头脑冷静,随机应变。

7、不从楼上向楼下抛洒物品,防止落物伤人;禁止登高临险,防止意外发生。

8、探亲、访友、旅游要注意安全,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地方。

安全重于泰山,要求同学们要自我监督,严格要求,防患于未然,安全意识要警钟长鸣。尤其是寒假期间,不安全因素较多。因此,更要强化安全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是为家庭为社会节约了宝贵的财富,就是为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

雷电安全教育方案方案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了解简单的用电常识,不摸电闸,不到变电所、高压线附近玩耍。

2、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幼儿知道雷雨时不在高压线、大树下避雨。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防触电、雷击案例两个;相关图片;电闸标志。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案例《变电所玩耍遭电击身亡》。

1、结合故事进行提问:“你家附近有变电所、高压线吗?你家里有没有电闸、开关?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安全?”(结合周围环境中的实际情况教育幼儿不乱摸电闸、开关,不在变电所、高压线附近玩耍)。

2、欣赏儿歌《防触电》。

居家玩耍,谨防触电;身是导体,水不绝缘;。

插座接头,容易漏电;切勿乱摸,闸刀开关。

二、讲述案例二《树下避雨遭雷击》。

提问:故事里讲了一件什么事?雷雨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更安全?(教育幼儿知道雷雨时不在树下避雨,不看电视、不接电话)。

三、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判断图片上的做法对不对。

图一:小孩高压线下放风筝(×)。

图二:小孩用剪刀剪电线(×)图三:在变电所门口玩耍(×)。

雷电安全教育方案

1让幼儿知道打雷是自然现象,提高幼儿预防雷电伤害的意识。

2使幼儿初步了解雷电的形成和危害,掌握防止雷电伤害的基本知识。

1事先师生家长共同收集有关雷电知识的资料。

2教学图片:[大树下避雨][田野里踩水][看电视]。

1组织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谈话:雷电是什么样子的?雷电都是在什么时候呈现?并请幼儿摹仿打雷的声音描述闪电的景象。

2借助教学挂图,将雷电云等图片贴在大图上,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雷电的产生和危害。

3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他们做的对不对?应该怎样做?

(1)图上有雷电和雨点,一幼儿在大树下躲鱼。

(2)雷雨天,一幼儿在空旷的地方踩水。

(3)雷雨天,一幼儿在家看电视。

4引导幼儿谈一谈,电闪雷鸣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5启发幼儿谈谈:凶险的事情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做?

雷电安全教育方案方案

1、知道并记住110、120、119这几个特殊的用途电话号码。

2、能区分它们在生活中的用途,学习正确的拨打和清楚的表述。

3、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记住110、120、119这几个特殊电话的用途。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拨打和和清楚地描述。

活动准备。

数字号码卡110、120、119、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头饰各一个,电话机一部。

活动过程。

一、我家的电话号。

1、幼儿回忆自己家的电话号或是家长,写下来介绍自己。

2、了解电话号码有多少位。

3、已有的经验复习打电话步骤。

二、特殊号码用途。

1、出示多媒体画面;引导幼儿看画面兔弟弟和妈妈在家玩不小心把火炉碰到了,顿时家里着火了,引导幼儿着火时应及时拨打119电话求助,并且要清楚的说清地址。

(1)这是谁的家?在什么地方?(引导幼儿看门牌号,说清楚地址)。

(2)兔弟弟家发生什么事?(着火)用什么方法才能把火扑灭(救火)该找谁来帮忙(消防叔叔)怎样才能尽快找到消防员?(引导幼儿发生火灾十大19求助)。

(3)教师出示数字卡119请幼儿读出数字。

(4)幼儿模拟大119求助电话(讲清地址描述什么地方)。

小结:我们如果遇到着火时拨打119电话,向消防员叔叔求救,这样才能尽快把火扑灭,我们才没危险,但我们没事不能随便拨打这个号码,只有发生火灾时才能拨打。

2、出示多媒体二兔妈妈又生病了,引导幼儿了解并记住急救中心电话120,并能清楚说出病人情况及家庭住址(步骤同上)。

小结:由于小兔及时拨打120妈妈很快就好。

3、画面三一家人高高兴兴回家,刚一进门发现家里被盗了,引导幼儿遇到偷盗是可以拨打110,找警察叔叔帮忙(步骤同上)。

小结:遇到困难、危险时我们就打110电话警察叔叔会帮助我们。

出示相应数字卡,说出需要什么车,巩固所学知识。

三、模拟游戏。

分组进行情景模拟,幼儿根据情况出什么车?什么人员?怎么说?

小结:在生活中常发生意外,遇到情况时我们要对当时情况拨打不同电话只要说清在哪发生什么事,便立即得到帮助,但平时不能随意打这些电话。

四、活动延伸。

1、制作特殊号码薄,加深对号码印象。

2、在区域创设情景,让幼儿加深对特殊号码使用。

雷电安全教育方案方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打雷是自然现象,提高幼儿预防雷电伤害的意识。

2、使幼儿初步了解雷电的形成和危害,掌握防止雷电伤害的基本知识。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事先师生、家长共同收集有关雷电知识的资料。

2、教学挂图:《雷电的产生》、《大树下避雨》、《田野里踩水》、《看电视》。

活动过程:

2、借助教学挂图,将雷、电、云等图片贴在大图上,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雷电的产生和危害。

3、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他们做的对不对?应该怎样做?

(1)图上有雷电和雨点,一幼儿在大树下躲鱼。

(2)雷雨天,一幼儿在空旷的地方踩水。

(3)雷雨天,一幼儿在家看电视。

4、引导幼儿谈一谈,电闪雷鸣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5、启发幼儿谈谈:危险的事情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做?

雷电安全教育方案方案

活动目的:

1、针对我校四名学生在铁路放置障碍物,致使动车迫停事件,举行班会,希望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学习有关铁路安全知识,掌握一些铁路安全常识,引起同学们对铁路交通安全的重视,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2、通过学习有关铁路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

活动过程:

一、开篇:明确此次活动的意义。

1、教师导言: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交通运输日益发达,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日趋多元化。然而,现代交通的发达在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便利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交通安全问题。

2、师:漫长的暑假就要到了,由于我们生活的片区临近铁路线,时常需要与铁路“打交道”,加上不少同学要利用假期和亲人去旅游,免不了要乘坐火车,为了加强同学们的铁路交通安全意识及人身安全防范意识,特开展一次铁路交通安全班队课。

雷电安全教育方案方案

让幼儿体验玩水的乐趣。

准备。

1.玩水区或用几个大盆子装水搁在室外。

2.围裙、可乐瓶、杯子、碗、桶、木珠、小石头、积塑插片、积木、塑料(制品)娃娃等;适当投放一些有眼的瓶、杯、碗。

玩法。

设置这个环境后,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水,自由地取放玩具玩水。教师观察幼儿玩水的花样,适时地切入,并参与其中,引导幼儿玩水游戏多样化。

1.教师和孩子一道拍拍水、捧捧水,用杯子、碗舀水,然后倒进小桶里。

2.教师用透明的瓶子装水,举在眼前,叫小朋友的名字,和小朋友说话,引导小朋友之间透过装水的瓶子互相观看。

3.玩一会儿水以后,可让孩子们动一动,给室外的花、草、树浇浇水。

4.看看有没有孩子用有眼的杯子、瓶子装水,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和感知水的流动。

5.观察有没有孩子把玩具放在水中。教师可引导:“你们想给玩具洗个澡吗?”让孩子自己把木珠、小石头、积塑插片、积木、塑料娃娃等东西放进水里,从而发现有的东西浮在水面,有的沉入水底。

6.玩划小船的游戏。和孩子一起将撕或折的纸片(船)放在水上漂,小手在旁边划水。

雷电安全教育方案方案

抢下,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1、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公路上跑闹、玩耍。

2、注意红绿灯,横穿公路要走斑马线,不得随意横穿。

3、小学生不得在马路上骑自行车。

4、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车,车未停稳不得靠近车辆,上下车时不得拥挤。

5、文明乘车,乘车主动让座,不得在车厢内大声喧哗。

6、交通事故:122.

教学方案

《鞋匠的儿子》是一篇演说辞,主要围绕林肯的三段话展开描述。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演说辞这类题材比较陌生,是第一次接触,还要在林肯的演说中感悟他的思想,难度颇高。上课前自己感觉准备地差不多了,但是课上下来以后,却是让我感触颇多。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几点看法:

大家都知道,调动课堂气氛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堂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气氛活跃不活跃。教师首先要在备课时,创设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让学生去讨论,让学生在争辩中激起学习的乐趣。

例如:《鞋匠的儿子》课文中有这样一条隐线,参议员态度的变化:羞辱——大笑——静默——掌声,学习过程中,就可以紧紧扣住为什么最后参议员会从羞辱林肯转变为发出赞叹的掌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分析林肯的三段演说,从而体会这三段话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是促使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不同学生对和意境的体味是不同的。

在感情朗读时对感情的理解和表达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千万不要强求一致。

在教学《鞋匠的儿子》时,我运用各种朗读方式先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又随机指名学生朗读,及时地指出其中不足并予以正音,接着我范读课文,用深情并茂地朗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最后,让学生再细读一遍,说说已经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读懂。学生从中感悟到了林肯的思想感情,体会了林肯当时的心情。

不明白什么?从林肯的话中,你感悟到林肯是个什么样的人?参议员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我通过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学生通过思考,逐步地培养创新精神。

课虽然结束了,有遗憾也有收获。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我将在不断反思与探索中学习。

雷电安全教育方案方案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学会如何防雷电。

2、锻炼幼儿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通过表演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感受到活动的乐趣,并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安全知识。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录音机、磁带。

2)模拟大树一棵。

3)模拟电线杆一根、电线一条。

4)模拟房子一座。

5)用银色的包装纸剪成一条条细小的长带。

6)小兔子头饰(若干)。

7)篮子一个。

8)音乐《下鱼了》。

9)自编儿歌一首《安全避雷电》。

2、知识经验准备:认识情景表演中的小演员。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小朋友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做客,现在我们出发吧。

2、躲雷雨闪电的情景。

1)刚走到半路上,突然传来一阵雷雨闪电的声音(用录音机播放音乐)“孩子们,下雨了,打雷啦,赶快躲”,仔细观察孩子们躲在哪里。

2)雨停了,继续走,来到了的家里坐下,他妈妈热情招待我们.

3、围绕刚才躲雷雨闪电的情景进行提问:。

1)刚才我们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4、观看课件《如何防雷电》。

5、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

故事里的小可爱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闪电的?

雷电颂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3)理解象征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同学大声朗读课文,想象自身就是颂雷电、斥苍天的屈原,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2)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培养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怀。

1.指导诵读,通过读感受人物的思想和品味本文富有强烈感情的语言。

课时布置1课时

预习提示:

1.记住生字,积累词语。

2.根据课后“参考资料”了解戏剧基本剧情。

3.搜集屈原的有关资料。

新授:

一、结合背景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史上,是谁的智慧谛造了伟大的浪漫主义,开启了多元的中华文化,抚育了一代代文学巨子,是谁的忠烈发源了滚滚的汩罗水,摧动了帆帆龙舟,流淌着后世人永恒的纪念;假如说两千年前的屈原是因为没遇上名君,不忍看自身的同胞生灵涂炭,而选择了壮烈的纵身一跃,那两千年后,他假如看到悲剧重演,看到外族的铁蹄踏碎了我们的半壁河山,看到炎黄子孙却在国难当头发动政变,把枪口对准那些誓死保国的同胞,他心中该涌起怎样的万丈狂澜?今天我们就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心声。

二、朗读感悟品析课文

(一)听读录音,找动身现

1.播放《雷电颂》朗读录音。请同学们注意听每一个句子的语气、语调、语速。

2.同学们说一说听后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激情澎湃、气势雄浑)(感情充分、高亢激昂)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请大家看看本文的表示形式有什么特别之处?(通篇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二)自由朗读了解内容

1.(承上)好,那我们此时就是屈原,这些文字就是我们的内心独白,我们结合刚才听读的录音,先浏览课文,来揣测一下该怎么处置语调和轻重音才最合适,二分钟后,我们来大声诵读一遍课文(自由朗读)。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屈原的内心都想了哪些事物?(风、雷、电、洞庭洞、长江、东海、土偶木梗、东君……)

(三)重点精读,掌握情感

1.选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大家,说出你读这段时能揣测出屈原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饱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自由赏析,言之成理,有自身的感受即可)

2.本文的作者是屈原吗?(不是,是郭沫若)郭沫若要借屈原之口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借古讽今,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四)综合归纳,品析语言

1.《雷电颂》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多种修辞手法相结合,品析修辞的作用)

三、小结全文,写百字读后感

和:阅读拓展资料《醉》,给同学做一个欣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