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读后感提纲格式(汇总21篇)

时间:2023-11-01 10:44:40 作者:GZ才子 专业读后感提纲格式(汇总21篇)

读后感是对自己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检验,通过写下来可以更好地把握书中的重点和精华。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读后感提纲

《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进一步研究用的笔记,在他生前没有公开发表。1888年,恩格斯在对它进行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后,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提纲》虽然十分简短,但却如恩格斯所说,它是“非常宝贵的”、“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提纲》说明,马克思不仅同唯心主义而且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它同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标志。

《提纲》共有11条,字数虽然不多,却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严密的逻辑联系。全文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二条,是《提纲》的总纲,从总体上概括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开始把实践纳入自己的哲学体系,为建立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了牢固的基础;第二部分,即三至九条,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同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为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勾画了蓝本。蓝图;第三部分,即第十、十一条,是《提纲》的总结,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不只是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掌握其基本哲学依据。

实践的观点是《提纲》的核心和灵魂,是新世界观萌芽的集中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标志。

第一,实践是物质与意识辩证统一的基础。

第一条就指出:“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就说明了旧唯物主义虽然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但是却忽略了人的实践性,没有看到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性。马克思在揭露批判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根本局限时,突出强调了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费尔巴哈及其他旧唯物主义一样,虽然主张人们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人们的思维可以正确地认识客观存在,但是却忽略了科学的实践,因此也就无法说明真理的标准问题。在这里,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真理标准的问题。

可见,实践不仅是认识的基础,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第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不仅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意义。他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就说明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都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社会实践决定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马克思进一步强调说,“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这就是说,社会实践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来源,无论是正确的社会意识,还是错误的社会意识,甚至宗教神秘主义的思想观念都可以在社会实践中找到它们产生的根源。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实践的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从而构成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明确社会实践既是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检验人的思想是否正确的标准,坚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和坚持真理。要充分认识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基础,也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来源,坚持到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寻找人们思想产生的根源,并通过社会实践消除人们的思想问题所由产生的客观原因,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

读后感提纲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j.狄慈根1886年出版的《一个社会主义者在哲学领域中的漫游》一书中,狄慈根用这一概念表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后来g.v.普列汉诺夫也是这样表述的。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讲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时,还用过完备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等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它们的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自觉反映。它看到物质的原因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基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它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一高度组织的物质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又是彻底的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是一切现象自我运动的根据的客观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它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先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和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产生和发展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中贯串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同时也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辩证唯物主义是对哲学发展中积极方面,即唯物主义因素和辩证法因素的吸取、发展和升华。

辩证唯物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打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保守的哲学体系,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革命的`因素,即联系和发展的思想,矛盾是发展的内在动力的思想,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摒弃了它的社会历史观、宗教、伦理的唯心主义杂质,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成功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详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发现了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道路,由此创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形成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论证的统一过程。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恩格斯在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对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和《精神现象学》的批判,已经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但它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交织在一起。真正作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其中,马克思对实践作了科学的解释,批判了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也批判了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义;用革命的实践观点解决了旧唯物主义者难以解决的二律背反——“环境决定人”和“人改变环境”,揭示了产生宗教神秘主义的秘密;指明人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847年《哲学的贫困》的出版和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正式问世。马克思没有写过专门论述唯物辩证法的著作,但是,他写的《资本论》是成功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例,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对马克思主义产生40年来的哲学斗争作了科学的总结。

在19世纪末,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凭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也发现了唯物辩证法。狄慈根和德国的f.梅林、k.考茨基,法国的p.拉法格,意大利的a.拉布里奥拉,俄国的普列汉诺夫等人积极地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批判了庸俗唯物主义、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以及种种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哲学,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虽然,他们中间某些人的某些著作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早期传播和发展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日益激化,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社会发生了急剧动荡。已得到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这时第二国际内部出现了一股修正主义思潮。列宁和他的战友坚持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批判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理论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思潮,从哲学上对这些理论和思潮进行了清算,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列宁十分重视总结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他揭示了物理学危机产生的原因,彻底地批判了与物理学唯心主义紧密相关联的马赫主义及其修正主义理论,指出克服危机的途径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去代替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列宁制定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物质定义,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个定义不受人们对物质结构的具体的历史的认识所局限,它反映无限丰富多样的物质表现形式的共同的深刻的本质,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不断得到证实。

列宁深刻地具体地分析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批判了修正主义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捍卫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他提出了两种发展观的重要原理,批判了否认事物内部矛盾,把事物的运动看作是由外力推动的纯粹量变过程的形而上学发展观,指出辩证的发展观把对立统一规律看作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看作是客观世界和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认为发展是一个充满丰富内容的事物自己运动的过程。列宁批判了把辩证法当作实例的总和,把辩证法和认识论割裂开的错误,指出辩证法就是认识论,辩证法的科学性要靠人类全部认识发展史来验证。他强调了生活实践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观点,指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辩证过程,是从现象到本质、从第一本质到更深本质的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是从相对到绝对的辩证过程。列宁提出了辩证逻辑的基本原则,强调真理的具体性,指出具体分析具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他还发挥了辩证法、逻辑与认识论的统一的思想,对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辩证法作了透彻的论述。列宁在他的著作中,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许多原理和范畴都作了深刻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各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和马克思主义者通过结合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总结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对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特别重视普遍真理和具体实践的结合,特别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批判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创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他的著作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他着重地阐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强调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同时是认识的目的以及检验真理的标准,指出正确认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毛泽东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他着重研究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强调了研究矛盾特殊性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不能把辩证法当作死背硬套的公式,而必须把它同实践、同调查研究密切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对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使哲学进一步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沿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前进,不断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

读后感提纲

《教类的本质》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是这种观点有她片面的一面,而且有很多的局限性、消极性和直观性。就是我们所说的旧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在阅读《教类本质》时,写下了这一片字数不长,但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费尔巴哈提纲》。

恩格斯这样评价这一片文章:“作为包含着心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的确是这样的,在这字数不多的提纲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句话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经典语句,可谓之“一字千金”,而且“惜墨如金”,没有丝毫的赘言,句句切中肯綮,直接指明真理的所在。

可以这样理解,《教类的本质》是旧的唯物主义,而这个提纲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萌芽”。它在这提纲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实践。换一句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插一段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邓小平最经典的话之一。当1976年____结束后,讨论中国该走怎样的路线时,我们依旧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同时我们还必须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创新,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通过实践来明确自己走什么路线,检验真理。我们中国有今天的发展,有今天的地位,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也离不开我们将马克思在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运动的伟大实践。

所以又回到了《费尔巴哈提纲》一个本质上的问题:实践。引用一段他人的话:

马克思在《提纲》中十分强调革命实践的伟大意义,把实践观点引进认识论,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把实践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费尔巴哈提纲》的作用,也指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结合我自己的专业来看待这个问题,我学计算机,要学很多计算机语言,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去讨论问题,我们将不会有人和发展。因为计算机它是一个很注重实践的学科,如果只是在你大脑里去将所学得知识行医一个意识,那么我们将不会有任何进步。

马克思把是将实践的观点应用于认识论,相对于费尔巴哈的就唯物主义理论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就是:革命的实践意义。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比传统上的唯心主义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却有很多的狭隘性,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就是“他在《教类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他没有掌握革命的实践性,在提纲中的第二条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实践才可以判定你的思维是不是真理。

可以说人类因为有了思维,才让我们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是我们的思维不能离开实践。

费尔巴哈在《教类的本质》中,批判了宗教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做得彻底,只是稍微起了一个头,对于宗教没有从本质上去分析,比如宗教的来源怎样消灭这些宗教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就如马克思所说,“他做的工作只是把宗教师节归结为它的世俗基础”。而马克思的观点则是“对于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进而分析这些矛盾,认识这些矛盾,在实践中通过革命的手段来推翻原来的制度,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世界。

对于这一句“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对于这句话,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论是费尔巴哈就唯物论的升级版,在费尔巴哈的《教类的本质》中,费尔巴哈只是将“直观的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而马克思给新的唯物主义定义为“把事物、现实和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并从主观方面去理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

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费尔巴哈的就唯物论的立足点就是市民的社会,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才是实质意义上的唯物论,因为他的出发点是“人类社会抑或是社会人类”,马克思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正如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创建一种超越既有形式的自由、平等和实现全人类解放的‘自由王国’”。

这是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形式。

读后感提纲

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日益激化,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同资产阶级展开了英勇斗争,大规模的工人运动不断涌现,著名的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8年开始的英国工人参加的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运动,在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这个时期的工人运动还停留在早期的自发阶段。这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出现能够正确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当时的工人运动还没有和社会主义的理论结合起来。工人运动的这种已经开始组织起来,但还没有走上自觉道路的状况,就迫切要求社会提供一种能够指导工人运动的社会主义理论,以推动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当时社会上的社会主义理论不是反动的、保守的就是空想的、非科学的。就是当时最有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也是脱离工人运动,因而也是不能指导工人运动的。

结构和段落大意:

1.在整个《提纲》中,第一条非常重要,因为它集中地、明确地阐述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以往一切唯物主义(主要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区别。马克思既坚持世界的物质客观性,又强调人的主体性、能动性,把原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理论中的合理因素结合起来,阐述了实践概念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实践是“真正人的活动”,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实践关系,对于我们面前的物质世界,应当把它当作人的实践活动去理解。这表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以重视实践为特征,是实践唯物主义。.

2。关于第二条,通常认为它是讲真理标准,属于认识论。不过值得注意是,马克思这里说的是“思维的真理性”,而不是“认识的真理性”。“思维的真理性”这一提法显然与黑格尔哲学有关。黑格尔称:思维与存在有统一性,存在统一于思维,“真理即是客观性与概念相符合”。[1][1]按马克思的解释,“思维的真理性”即“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思维的此岸性。”[2][2]这里强调的是思维的现实性、力量、此岸性,可见,他的本意不在认识世界,而在改造世界。就是说,这一条是从一个侧面对实践问题的深入,说明只有实践才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马克思之所以强调具有真理性的思维是能够通过实践成功地改造现实的思维,也是针对费尔巴哈的。费尔巴哈在认识、思维、真理等问题上完全不涉及实践,不涉及思维的现实性、力量和此岸性。他说:“跟类之本质相一致的,就是真的,跟类之本质相矛盾的,就是假的。真理就只有这样一条法则,除此以外便没有了。但是,对我来说,别人乃是类之代表,是别人们的代表,……所以,在我看来,别人的同意乃象征着我的思想是合乎规律的普遍的、真的。”[3][3]这与他不懂得实践活动的意义有关。《提纲》第一条结尾说:“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4][4]第二条就是接着这一句话说的。

3.第三条直接针对的不是费尔巴哈,而是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者。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用环境及其变化解释人和人的发展,无疑是唯物主义,但他们不能唯物地解释环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因而最终未能克服唯心主义。马克思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的实践改变了环境,被改变了的环境又反过来改变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是一致的。环境的变化和人的变化都只有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合理解释。以上思想的意义在于,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从宏观上、总体上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建立起一种科学的关于人的学说,实践人类学。马克思的论述也表明,他提出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论旨趣,主要不在认识论,也不在“人化自然”,即人对环境的改变,而在人,在人的发展。讲环境,是为了讲人。这一条没有直接提到费尔巴哈,但由于在《提纲》一开始马克思就把费尔巴哈与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相提并论,所以这里所说的其实是费尔巴哈的事情。《提纲》第一条说费尔巴哈不懂实践的意义,第二条说因此他不懂实践可以证明思维的此岸性、现实性和力量,即可以改造世界。这一条进而指出,由于不懂得实践可以改造世界,因此看不到实践的人类学意义,看不到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又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最终只有用实践才能对人的存在与发展做出正确解释。

在整个《提纲》中,人们重视的主要是第一条,但实际上第三条与第一条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后面诸条只是这一条的展开而已。

第四、五、六、七、八条讲的是费尔巴哈的宗教思想。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哲学也是宗教,只不过以理性取代了上帝。批判宗教是费尔巴哈哲学的中心内容,尤其是他写于1845年以前的著作的中心内容。他对宗教的批判,最主要的成就是用人的异化揭示了宗教的秘密,从而把宗教问题归结为人的问题。他说:“人使他自己的本质对象化,然后,又使自己成为这个对象化了的、转化为主体、人格的本质的对象。这就是宗教之秘密。”[5][5]他又说:“人在宗教中将他自己的隐秘的本质对象化。这样就必然证明,上帝跟人的这种对立,分裂——这是宗教的起点——乃是人跟他自己的本质的分裂。”[6][6]这是费尔巴哈宗教思想的核心观点,贯穿在他对宗教的全部批判之中,自然也就成为马克思关注的重点。

马克思在《提纲》第四条中对费尔巴哈的上述思想作了肯定,但又把费尔巴哈的思想向前推进了一步:既然人是环境的产物,既然宗教起源于人跟自己的本质的分裂,那么就应该在人的环境中,在宗教的世俗基础中寻找造成人的本质异化的原因——“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裂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7][7]如果认识到环境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那么对宗教的批判否定就应当从通过实践活动克服世俗基础的分裂着手,也即“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8][8]世俗生活的分裂造成人的本质与人分裂。人通过实践使世俗生活得到革命性改造,被改造的世俗生活反作用于人,促进人的发展并最终使人的本质回到人自身。一方面,这将彻底铲除宗教的世俗基础,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人的解放,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宗教的问题实质上是人的问题,消灭宗教就是人的发展与解放。显而易见,这一条是第三条的具体化。

读后感提纲

我看完胖子《读后感》,于是想写个前呼后应的“读后感”的“读后感”,读后感的读后感。我不喜欢空叹空谈,所以没有什么叙事方式或者抒情、说教的词汇用来起承转合了,真是对不起自己的氪金狗眼。

但如果有人说出“一辈子都快乐无忧无虑的人,肯定是个肤浅的人。”实在是该庆幸这个世界上其实还是有单纯的大人存在的。

因为这个无脑语句中形容的那种人类,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没有经历过失落痛苦的人,如何了解什么是无忧无虑,如何确定快乐的范畴?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没有发现,而他们建立在错误上摇摇欲坠的“深刻”,总能带给我一些快乐幼稚的时光。

所以常常面对残酷弱肉强食的世界之余,我更喜欢观察这些暴露自己软弱的人心和灵魂。

说到底,那句话只是深深羡慕那种理想状态的逆反心理而已。

人类历史上编织过无数的教条、真理、意义,也都无非是想证明各自的行为和信念不是错误愚昧,借语言来说服自己不安摇荡的内心世界。

“你爱一个人十分但只表达一分,远不如你爱一个人一分,但表达十分,结果要好。”

听到这句话,接下来弱气的人会说,“怎么这样……”

可惜人本来就是这么浅薄的。而且按照全国的近视比例,只顾眼前而盲目的年轻人比例也不少。

不过拿这句话来显摆的人也很真诚得可爱呢。谁都知道,本来人与人之间的结果就不是以被爱的程度来参考的。因为“人喜欢的不是欲望的对象而是欲望本身”。而我相信并且喜欢的,是这个世界黑白的属性。黑夜与白昼、勇气与恐惧、信念与背叛、伟大与贫乏。地球也好,不同维度构成的空间也罢,本质都是扭曲的,所以这个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实。

但是我在极北的地方,每天晚上抬起头看到的,即便是全黑的夜空也会存在星光,虽然我并不觉得夜空的星火有多么明亮,但这已经足够。那些刻意编织的虚假,以及不可能的事物词汇,在我的眼中闪耀了太多。所以我宁愿相信动漫里不可能的剧本,也不愿意浪费精神力在现实情节中不知动机为何的诺言。真实的人,理当喜爱正义,也同情罪恶;热爱施舍,当然会紧紧抱住欲望;似乎一切都如此符合逻辑,内心才能平静。

最后干脆直接引用《deathnote》的最终对话作为我短短读后感的末尾。

“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正确,什么是正义什么又是邪恶谁也不明白。如果存在神,即使有神的教诲我也要考虑一番。那教诲是否正确,由自己来决定。我也和你一样,相信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是正义的。”

读后感提纲

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每个父母最大的心愿,慢养读后感。但是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却不尽相同。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的成长制造了有利的环境,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奇妙的、复杂且难以解释的感情。孩子是慢慢长大的,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迫切心情,常常使得“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在许多父母的眼中得认可。其实,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的教育理念,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孩子,若要引用,只能借鉴,不能完全套用。孩子是慢慢养大的。“慢养”,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能够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找到最好的自己。如此一来,家,就是孩子生命力的来源,家也才能为孩子的人生加分。每一个家庭中的孩子都不一样,有的是父母眼中的“乖小孩”,对于父母的教育言听必从,而有的则被冠名“坏小孩”,调皮、捣蛋、叛逆样样俱到。所谓的“好孩子”就是很会念书且又听话的孩子,而所谓的“坏孩子”行为则相反,难道这就是父母们对于“好孩子”与“坏孩子”的定义吗?一句话就替一个孩子定性了,这样公平吗?这是令人深思的一个问题。其实我们不应该用现在的状况来判断孩子将来的好坏,现在小孩功课可能很好,但不一定保证孩子未来就会功成名就,而现在也许孩子功课很烂、留级或甚至可能交了一些坏朋友,但将来他可能会成为一个很杰出的人,不要现在就替自己孩子的一生下定论!孩子的教养应该要慢慢来,给他们多一些空间,让他们慢慢形塑自己的人生蓝图。

这学期真觉得事物繁多,这两天才能静下心看看书,真是一种享受。

友人推荐了“滴答”吉他版,该曲中略带沙哑而又舒缓的女声,伴着悠扬的吉他声,带着我的思绪仿佛缓缓进入久已逝去的岁月,伴着“嘀答”,和友人聊天似的写着email,谈谈自己对《慢养》的感受。

这两天囫囵吞枣的把《慢养》读完了。这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养育孩子的诸多方法、哲理蕴育期间,以小见大。内容组织精心、主线清晰,给为人父母者无限启迪。有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孩子,对家人、朋友甚或同事也是适用的。

不过书中铺天盖地的植入了软广告(卡内基教育),这就犹如在电影中无处不在地植入软广告一样有引人厌烦之感。

总的说来,这本书还是值得一看的,尽管很多思想方法要等宝宝大了后才能一一运用验证。

读后感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由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首次系统地论述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以此为基础,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以及以往的一切旧哲学进行了批判,同时制定了“新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世界观的要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计11条,近1500字,各条在形式上相互独立,内容彼此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物主义的批判,第二部分(第四点至第七点)是马克思结合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及其宗教观点,对费尔巴哈的历史唯心主义的批判,第三部分(第八点至第十一点)是马克思阐明新唯物主义同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对立观点。

通过对《提纲》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早在1845年已经写下了答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提纲》第二条中马克思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第三条中马克思写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第八条中马克思写到:“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观点构成了《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通过学习《提纲》使我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一定要注重实践,牢记实践出真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2。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马克思生前未曾发表,原题为《关于费尔巴哈》,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精疲力竭地读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却无奈地发现没有任何的思路,大概这是第一次读到如此抽象、生涩和难解的文章吧。或许是有些不服气,当我鼓足勇气读过第二遍的时候,却发现和初读这篇文章的感觉略有不同,好像有那么一点似懂非懂的感觉萦绕在心间。欣喜若狂的我而后又重复阅读了几遍,再加上老师的解读和引导,终于,我对《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由11条大纲构成,全都紧紧地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费尔巴哈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直观的、非实践的,这导致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无法摆脱唯心论的巢臼。马克思正是对费尔巴哈进行了扬弃,在提纲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观点:旧唯物主义是没有把事物、现实等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现在大量被引用的关于实践的理论的雏形。

简明扼要的提纲勾画出这样一个有异于先前哲学家所确立的“人”:这个人与其周围的一切的联系都是一种东西——即是实践。这个实践是最广义的,它涵盖了“社会化了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自然人体对周围环境的作用以及环境对人的作用,以及人的思维。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实践本身就代表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人的一切活动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可以作为一个外在因素而作用于他人,而同时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有特殊的感性和情感,因此,人的客观真理性仍然需要通过来实践证明。马克思很明确地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真理作为人的思维的经验性的东西是要靠实践来证明的。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首先,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即“从前的一切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他指出要正确理解实践的意义,从而正确的解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马克思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我们并不能单单从唯心主义来理解人的单纯能动性,也不能单单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人的单纯受动性,而是要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人既受自然性的支配,同时又能以自己的能动性来改变自然,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

其次,马克思在“提纲”中还提到这样几个观点: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看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然后,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在肯定了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同时,批判了其只能把人类理解成一种内在的,无声的,将人从肉体和精神的状态中主观剥离,批判其否定了人可以改变世界的可能。

最后,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把居于能动与主导方面的主体和居于依据与基础方面的客体联结起来,形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而人类的不断进步,恰恰反应了这样一个观点。

总之,实践观点构成了《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通过学习《提纲》使我认识到将唯心主义观点和唯物主义观点相结合起来分析问题的必要性以及实践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做到一分为二;并且要注重实践,牢记实践出真理,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知对错,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马克思的全部思考既是围绕“改变世界”——即“实践”而展开,而不是对思想史上某种问题作纯学理的逻辑推演,因此,一切认识与思考都必须围绕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实践而展开。“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很早就用这句话明确地表示了他对“离开实践的思维”不感兴趣。这是一个肩负“改变世界”使命的人自然而必然的思维倾向。

我认为我们的实践应该以“致用”为终极目标和最后归宿,即必须以能作用于原有的实践结果为目标,对现实的人生和全人类从物质或精神两个方面有益处为衡量标准,“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认识关系在改造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又作用于改造关系。我们从外界择取种种信息,先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认识、思维甚至理论,然后知道我们自身的行为实践,反馈、反作用于活生生的现实环境中。前者是自身思维、精神部分的革命,也就是“解释世界”,后者是非自身思维方面的现实行动,我把它理解为改变世界;只有把“主观能动性”和“现实操作性”两者结合,实践才可以说是完整的,具有真正改变现实的革命意义。

读后感提纲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费尔巴哈是马克思以前德国最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而写的。

《关于费尔巴哈的题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可见其内容的深刻价值。

社会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法思想是贯穿《关于费尔巴哈的题纲》的主线。

马克思在该提纲中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即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一语中的。马克思用敏锐的眼光和锋利的刀笔直指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问题所在,为更深一步的解析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提纲鲜明的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後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等十分具有针对的观点。马克思从每个点入手展现自己的观点。道理虽大,但却讲得丝丝入扣,极为平实。

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终究是高深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经历是很难理解、很难融会贯通的。该提纲没用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的雕琢,没用冗长的篇幅,而是简明扼要、思想深刻。所以作为学生的我的认识是肤浅的,不能详尽理解其中的真谛。如果几年后再重读,肯定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受益更多。

读后感提纲

精疲力竭地读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却无奈地发现没有任何的思路,大概这是第一次读到如此抽象、生涩和难解的文章吧。或许是有些不服气,当我鼓足勇气读过第二遍的时候,却发现和初读这篇文章的感觉略有不同,好像有那么一点似懂非懂的感觉萦绕在心间。欣喜若狂的我而后又重复阅读了几遍,再加上老师的引导,终于,我对《关于费尔巴哈提纲》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首先,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即“从前的一切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他指出要正确理解实践的意义,从而正确的解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马克思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即我们并不能单单从唯心主义来理解人的单纯能动性,也不能单单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人的单纯受动性,而是要结合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人既受自然性的支配,同时又能以自己的能动性来改变自然,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

其次,马克思在“提纲”中还提到这样几个观点: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看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然后,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指出了他的抽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在肯定了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同时,批判了其只能把人类理解成一种内在的,无声的,将人从肉体和精神的状态中主观剥离,批判其否定了人可以改变世界的可能。

最后,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实践是革命的,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把居于能动与主导方面的主体和居于依据与基础方面的客体联结起来,形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而人类的不断进步,恰恰反应了这样一个观点。

总之,实践观点构成了《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通过学习《提纲》使我认识到将唯心主义观点和唯物主义观点相结合起来分析问题的必要性以及实践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做到一分为二;并且要注重实践,牢记实践出真理,只有实践才知对错,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读后感提纲

英勇善战的刘备、关羽、张飞,加上心点多的曹操和孙权,就是一部完美无缺的《三国演义》了。前几天,我看了《三国演义》,它对我的感触很大。

《三国演义》描述了三国时期的局面。自从董卓被杀后,整个朝廷就乱了套,大家都争着当皇上,刘备、关羽、张飞为了恢复汉室,请来了诸葛亮,有了诸葛亮的帮助,他们一连攻下了荆州、南郡、襄阳等城池。孙权一心要得到荆州,就千方百计去抢,诸葛亮识破了一计又一计,使孙权赔了夫人和大将周瑜,又打了败仗。可好景不长,不久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都被曹操害死了,很快,诸葛亮也死了。这时,地盘已被晋军占领。

我想:刘备的志向是远大的,他的.行动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标,就全身心的投入了,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都要达到目的。想到这里我不禁脸红了,我不禁想起了一件事:

在一次偶然毛笔字比赛失误后,我总是讨厌毛笔,恨那毛笔没有使我得奖。原来,我每天都要练毛笔字,慢慢地,我一周只练一次了。最后,我不想学写毛笔字了。

我又联想到了中国的“体操王子”李宁,说起李宁人们总说他是个不平凡的人,但李宁自己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认定方向后决不动摇的普通人。他相信,凭着顽强和汗水,心态和适应能力,无论做什么都能取得成功!退役后,李宁转向了新得事业:组建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有人问李宁:“经商和体育,哪个更轻松,更愉快?”李宁说:“要做好,哪个都不轻松,不过我总是很愉快。”不错,无论在那里,李宁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英勇善战,我应该学习;诸葛亮的机智,我应该学习;刘备的定了目标不放弃,我更应该学习!

资料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神威能奋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的确,关羽自始至终都不失一个英雄的本色。

其实在当时,见风使舵已成气候,哪国强大就降哪国的亦不少见,像马超,姜维,张松……或许在当时会威名远扬,但当历史沉淀到今日,他们也就暗淡无光了。一臣侍二主可以长安乐,但关羽宁死不降,蜀国的耻辱就是关羽的耻辱,这时,体面的义无反顾是唯一的。因为,中国人不仅活在生命的百年里,还注重活在千年的历史中。

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关羽的悲剧,又蕴含着多少沧桑的感伤和无尽的苍凉!都说胜者为王,我却一直在心里称他为“失败了的英雄”,不管定语为何,他依然盈满炎黄脉搏的英雄本色。

关羽,演绎了千年不变的精魂,演绎了荡气回肠的凝重。

忠义永存,

英雄无愧!

演讲稿提纲

编列演讲提纲,是演讲前多种准备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获得演讲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古今中外许多高人一筹的演讲家,都非常重视演讲提纲的编列,都把演讲提纲作为临场发挥的重要依据,古今中外的演讲史上,仅仅依据提纲而发挥出精彩演讲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作为一个初学演讲的同志,应该重视编列演讲提纲这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养成坚持编写演讲提纲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写作演讲稿和发表演讲的技巧与本领就会获得较大提高。

所谓编列演讲提纲,就是我们常说的写作或演讲之前的“搭架子”。

它是用提要或图表的方式,列举出一篇演讲的观点,材料以及观点和材料的组合与安排方式等。

编列演讲提纲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既可以编写得粗一些,也可以编写得细一些。

既可以编写成书面文字,也可以只在脑海里思考,用俗话来说就是打“腹稿”,这主要用于即兴演讲之前。

编写得粗的叫概要提纲,这种提纲以极其简洁的语言和高度压缩的方式,简明扼要地列举出了演讲的主旨、材料、层次和大意等。

编写得细的叫详细提纲。

这种提纲比较具体、细致、甚至把每个细节都写上了,它基本上是演讲的缩影,有利于演讲者对整个演讲的掌握。

1、通过编列提纲,可以把“腹稿”的轮廓用文字固定、明确下来,以免写作或演讲时遗忘;同时,还可以对“腹稿”不断加以修改和补充,使整个演讲过程的构思更为周密、完善。

如果不列提纲,甚至连“腹稿”也不打,心中无数,动笔就写或动口就讲,那么,就有可能丢三拉四、忘东忘西,层次不清,内容混乱。

2、编列演讲提纲,可以为撰写演讲稿或发表演讲提供出有理、有据、有序的纲领、计划和“蓝图”,从而为演讲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际上,拟定提纲的过程,就是对演讲内容具体构思的过程。

一个较为具体、详细的演讲提纲,不仅包括演讲题目、结构层次、论述要点、典型事例、引文材料以及有关资料等。

而且还显示出了整个演讲的基本内容和论证过程,这样就为演讲者撰写演讲稿或依据提纲发表演讲,创造了有利条件。

3、编列演讲提纲,也是培养和锻炼演讲者认真观察问题、反复思考问题、全面分析问题的一个好方法。

在编写提纲的过程中,演讲者一直处于积极思维的紧张状态,要仔细推敲诸如演讲宗旨是否正确、演讲材料是否真实、演讲层次是否清楚、演讲的`前后段落是否均衡等问题。

这就是促使演讲者必须全面分析有关问题,从而有利于思维的条理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培养和提高演讲者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拟制好演讲的标题

大多数演讲稿,都只有一个题目。

而少数演讲,不仅有正题,而且还有副题和插题,遇此情况,都要分别列举出来。

2、编列演讲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演讲往往不仅有中心论点,而且还有若干分论点,甚至分论点下面还有更小的论点。

编列演讲提纲时,哪个属于中心论点,哪些属于分论点;在几个分论点中,哪个应该在前,哪个应该有后,这些,都应该在演讲提纲中明确、清晰地显示出来。

3、列演讲所需要的事实材料、事理材料和参考材料等

事实材料主要包括例证、数据和实物等;事理材料主要包括科学原理、科学定律、法律条文、有关文件规定以及名言、警句、谚语、成语等;参考材料泛指演讲时需要的各种材料或与演讲内容有关的各种备用材料。

这些材料,有的可以简明扼要地摘抄在提纲上;有的可以仅仅在提纲上做个标记而另外制作卡片;必要时,还可以编排绘制成不同的图表,这样,使用起来就可以得心应手,灵活方便。

4、编列演讲的内在逻辑联系、演讲内容和演讲层次的先后顺序。

不少演讲的头绪繁多,结构层次复杂,蕴含量也较大,在编列演讲提纲时就需要分清楚演讲内容的轻重缓急和演讲结构的先后排列。

哪些内容应该在前,哪些内容应该放后,这里面有个内在的逻辑联系问题,不能随便颠倒。

应该防止出现杂乱无章、轻重倒置、前后脱节或残缺不全等现象。

5、演讲的开头和结尾

演讲的开头和结尾对演讲能否获得成功关系极大。

为此,编列演讲提纲时应该考虑清楚: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头和结尾,才能获得演讲的最佳效果。

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在通篇演讲中占的篇幅虽然不算太大,但其作用却是忽视不得的。

在演讲提纲中应该标清如何开头和结尾。

发言提纲

一是挑大梁,争做推动改革发展、深化创新驱动的“排头兵”。

二是打头阵,啃下了疫情防控攻坚战的“硬骨头”。

二、观大势、谋全局,聚焦重点求突破。

(一)参谋辅政迈上新台阶。

(二)会务组织树立新形象。

(三)应急协调体现新水平。

(四)政务信息开创新局面。

(五)服务保障有了新提升。

(六)党建为先引领新作为。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三、强弱项、补短板、提振精神再发力。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大力气、用真功夫,推动政府办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找差距,推动工作高效化。二是提标准,注重管理精细化。三是抓创优,凝聚合力全员化。

读后感提纲

马克思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作。

《提纲》共十一条,一千多字。它告别了旧唯物主义,标志着新唯物主义的发展和实践唯物主义的诞生。这一新的哲学概念打开了更广阔的前景,体现了强大的社会功能。

在《提纲》中马克思着重提出了“实践”的观点。在第十条中说到,“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这条被称为是提纲的结论性的一条。这里“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实践”是马克思哲学历史观的出发点。

“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旧唯物主义也是通过对现实的认知来认识世界,但只是在直观的通过表征现象去理解食物,这样单纯感性直观的结果是片面孤立的,不能有效的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个人联系起来。这样的旧唯物主义理解方法容易导致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感性的现实被人为的分为了自然界和社会两部分,不是把现实世界看做人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有机的共同体。

马克思的新哲学体系出发点是实践精神,具有革命性和时代性的特征,从社会的人的感性活动,从主体和主观方面,从社会人的实践活动和自然事物的变化,从两者相互关系的方面去理解世界。在现实世界中,人的社会与自然之间是相互辩证关系,彼此共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变化和发展。

首先,在《提纲》的第一条中,指明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纯自然人、抽象人的认识基础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中社会人、现实人的认识基础。旧唯物主义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态度是消极被动的。他们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仅仅看做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旧唯物主义观点中没有实践在社会生活和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没用看到主体和客体以及人与自然该有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所以在旧唯物主义的观点中,认识脱离了社会关系的纯自然人和抽象人。而新唯物主义从人参加生产劳动和实践活动出发,承认人依赖于自然,并强调了自然的人化,自然社会是人的社会。人在这样的自然社会中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因为人会受一定的关系制约。

在《提纲》第六条中,马克思还批判了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费尔巴哈强调认识脱离社会的、撇开历史进程的、彼此孤立的抽象个体。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是单个人的抽象物。马克思反对这样的理解,他从认识社会的,认识在进行生产活动的出发,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提纲》第九条中,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对市民社会的直观是左右单个人的原子结合体看,原子结合体中的原子是孤立的,彼此不发生什么关系的。《提纲》以实践为中轴,探索人和社会的关系。

在《提纲》第十条中提到,“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旧唯物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阶级立场是旧唯物主义产生的根源和基础。有的时候,会把市民社会直接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把市民等同于资产阶级。《提供》中的“市民”是指资产阶级,“市民”社会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事实上,“市民”是18世纪资产阶级学者使用的术语,用来表示当时的财产关系和经济关系。马克思借用了这一术语,说明“旧唯物主义哲学是一种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上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提纲》指出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思想中的人是单个的人,是脱离了社会关系的孤立的个体。旧唯物主义不是理解人是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人,而是简单的把社会看成由孤立的单个人相加组成。“市民”在旧唯物主义的观点里脱离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同其他人没有关联,而只是自己活动的个体。《提纲》第十条中“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从阶级立场来看,新唯物主义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世界观。马克思指出了人的社会联系,反驳了认为人是脱离社会,并不相互依赖的错误观点。人为人和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

在《提纲》第十一条中说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容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体现了马克思的新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旧哲学只知道一味的.解释世界,新哲学着重考虑人对世界的认识问题,要解决实际问题,光靠直观的理解是不行的,还要感性的改造性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正是“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在进行改造性实践活动时,必须具备充分的条件。首先要对改造的对象,这里包括自然事物和社会事务,要有正确的认识。其次,必须在正确或真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建构一个改造性实践的概念。马克思强调的实践是使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内在统一展现出来,正如马克思说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着是并合理的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里的“环境”不是仅仅指原生自然环境,还要包括社会自然,对这种环境的改变,首先是在人的思想观念中形成的。正是有了这样的前提,才有了人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务的改造性实践活动。“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这样的状态才得以存在。

实践观是《提纲》的核心和灵魂,实践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实践观从根本上划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提纲》全篇是以时间观点为核心,以人的问题为层面展开。在关于人的问题上,新旧唯物主义在对待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上有着根本分歧。

实践唯物主义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给出了现实批判的合法性,从理论上解决了改变世界的要求,这一点将唯物主义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建议书提纲

在本节中主要描述项目建设地、建设单位的概况,项目的由来。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主要从产业政策、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市场因素、振兴地方经济、发挥资源优势、获得理想回报、产品或技术的升级换代等方面进行论证。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主要描述资源(自然、劳动力、人才、技术、原材料等)、地理位置、投资环境、基础设施、潜在市场等方面的优势。

第四节编制依据。

主要是描述国家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部门发展规划;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矿产等资源储量报告;建设方面的标准、规范、定额;其他相关依据资料。

第二章市场分析与生产能力。

第一节市场分析。

在调查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产品目标市场供应、需求状况及价格现状。

第二节生产能力。

描述项目的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第三章拟建地点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拟建地点。

简单描述拟建地点所处的位置和周边情况(条件允许附图)。

第二节建设条件。

主要从自然条件{气象(气温、雨量、日照、风向)、水文、地质、地貌,地震}、供电、供水、交通、环境要求(如粉尘、气体污染项目应在城市下风向,易燃、易爆、辐射产品项目应远离城镇)、征地拆迁等方面描述。

第四章设计方案。

第一节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描述生产工艺(包括原料路线),绘制生产工艺流程,说明工艺技术来源。

第二节总图布置。

根据用地的自然条件和工艺的要求,划分功能区,并合理布置;说明主要用地技术指标及场内外运输方案。

第三节土建工程。

列出主要建、构筑物初步方案(面积、结构)。

第四节主要生产设备方案。

主要设备选型,主要设备来源,列出设备清单。

第五节原材料、燃料供应。

主要原材料供应,燃料供应,主要原材料与燃料年需要量。

第六节公用、辅助及厂外配套工程。

储设施,厂外配套工程,其他工程。

第五章环境保护。

场(厂)址环境现状,执行的标准,项目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环境保护措施方案,环境保护投资。

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描述设计要求、执行标准、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安全卫生措施,消防设施(火灾隐患分析、防火等级及设施)。安全卫生教育和管理体制。

第七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描述组织机构的设置及估算所需人员数量,员工培训计划。

第八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用文字或图表(横线图)的方式简要描述建设工期。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投资估算。

一、描述投资估算的范围与内容;

二、相关经济数据取值和依据;

三、分类投资估算。

(二)建设期限利息估算;

(三)流动资金估算。

第二节资金筹措。

一般分自筹、金融机构融资、其它等方面。

第十一章财务与社会评价。

第一节财务评价。

一、估算说明:主要是说明基础数据取值标准和依据,项目计算期。

二、总成本费用估算:外购原材料和燃料动力费估算,人工工资及福利费估算,固定资产原值和折旧费估算,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费估算,其他费用(其他制造、管理、销售费用)估算,财务费用估算。

三、年销售(营业)及附加估算。

四、利润及分配。

五、财务分析。

计算:盈利能力分析(财务内产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清偿能力(借款偿期),不确定性分析(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第二节社会评价。

以定性描述为主。

(注:本提纲按略低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深度、以一般工业项目为例而拟写。如所编。

报的项目属其他行业类别,提纲可作适当调整。)。

提纲范文

我国现阶段的环保及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1.高污染,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

2.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以更高的代价去修复环境问题。

二、原因。

三、对策: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二)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贸易经济的关系。

以实例论证。

一)“限塑令”的实施对环境保护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二)“限塑令”带来了什么样的产业发展及其经济效益如何。

三)限塑令是适应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四·环保与经济发展并存。

一)怎样做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了环境呢?

二)所取得的成效如何?

三)在次证实了二者并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提纲范文

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数学论文提纲格式模板。

一目录。

引言……………………………………………………………………2。

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相关理论…………………………………………2。

㈠数学思想方法的概念………………………………………………2。

㈡学思想方法的作用…………………………………………………3。

二、数学思想方法与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5。

㈠中学数学常用的几种数学思想方法…………………………………5。

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22。

工作总结提纲

逝者如斯夫!

伴随着新年钟声的临近,依依惜别了任务繁重、硕果累累的2018年,满怀激情的迎来了光辉灿烂、充满希望的2018年。

现就本年度主要工作内容作如下总结:

1……

2……

3……

4……

5……

6……

作为一名新员工,成长是我这一年最大的收获,也是我最大的成功。同时也很感谢领导在生活上和工作上给予的关心和指导。特别是顺利的独立实施了***和***两个现场,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希望。在***的技术交流过程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庸思想的魅力,也令我在今后与各式各样的用户的沟通过程中更能把握重点,着眼大局。 在这一年的磕磕绊绊的成长过程中,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厂站系统的实施以及各种问题的处理已经可以很好的把握。对电力这个行业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但是相对于一个合格的电力行业的it服务人员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会秉承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理念,完成好领导安排的每一项工作,并继续对行业知识,计算机知识进行扩充,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和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 进一步去了解项目管理,挖掘其精髓,提升个人的`整体素质,向一个复合型人才发展。 作为一个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是其高端技术人员。在计算机以及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若想获得更大的市场,就必须提高我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质量跟我们开发人员以及工程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所以给技术人员合理的适时的安排前沿技术培训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我们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拿出质量过硬的产品和工程服务,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一马当先,凯歌高奏。

采访提纲

3、你不感到愧疚?

4、我用自我的`方式表现一种真实,你认为你说的这种真实残酷吗?

6、有网友说你没有职业道德,你是怎样看待的?

7、你怎样评价你自我?

8、你的女儿明白你这样的做法,她会怎样想?

9、你为什么要选取用这种极端的很多人不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自我的想法呢?

10、你给大家带来的影响能够是好的,也能够是坏的。

12、你当时没有回头喊一下你的学生,你不担心他们吗?

13、过去这么多天了,有时候你会反思你在地震中的表现和这段时间的言行吗?

14、你经常换工作,是否有想过原因是什么吗?是自身原因还是其他原因。

15、反响之大是不是超乎你的意料?

16、介意谈一下你的家人吗?

17、你认为你被取消教师资格的原因是什么?

18、引起争论等同与吵做吗?

19、你的道德底线是什么?

20、假如你以后不能做教师了,你后不后悔?

21、你认为你是人类的灵魂师吗?

22、在那种举国悲痛的时刻,你当时发表那篇有点偏激的文章,你没想过后果吗?

23、你爱你的女儿,但其他人也是别人的宝贝,你这做你认为是自私吗?

25、你觉得会对她的成长有影响吗?

26、教师这个职业在你看来你觉得是什么工作?你对教师的称谓怎样认识?

27、你认为此刻改变了吗?

28、我们都上过学,从小上课如果教师不说下课我们是不会动的,你当时没有研究学生吗。

29、你觉得你是个称职的教师吗?

30、很多人认为你在出风头,在抄作,你认为呢?

31、那你怎样理解职业道德?

32、接下来那你准备怎样办?

33、你说跑是你的本能反应,你此刻能回忆一下当时地震的场景吗?

34、校园方面是否有向你解释过你为什么被取消教师资格吗?

35、但作为一名教师,你的做法造成了很大的反面影响。

36、当此刻有人问你的话你要怎样回答?还称自我是教师吗?在这会舆论的压力下,他是否改变自我的观点,再次确认。

37、你平日里对学生怎样样?

40、没想过和大家活得一样?做一个平凡的人?

41、你认为你的言行改变了什么?

42、你被辞退的原因是什么?

43、听说你被取消了教师资格,第一时间听到被取消教师资格,你是什么反应?

45、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46、当是在上什么课?有几个学生在上课?

47、那你作为北大历史系的毕业生,你在校园中学到的的道德准则是什么?

48、那这次事件对你刺激大吗?

52、不喊的原因是什么?是怕挡到你自我的路吗?

心得体会提纲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写一些心得体会,例如实习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科研论文等。写心得体会要求我们充分总结经验,理清思路,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一个好的心得体会,不仅要内容充实,还需要结构清晰、格式规范。本文将重点探讨心得体会的提纲格式,希望能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一份好的心得体会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提纲框架,这不仅能帮助作者完整地表达思路,也能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你的心得体会。在初步写作之前,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四个部分的提纲:导入部分、论述部分、总结部分、参考文献部分。

第三段:导入部分提纲的重要性。

导入部分可以提升文章的开头,为读者引出背景和契机,并告知读者你本次撰写心得体会的主要目的和研究内容。导入部分的提纲仅需简单地三个要点:题目、引子和目的。具体来说,题目应言简意赅,引子要契合主题,引起读者兴趣,同时不要过于夸张。目的则是告诉读者写作的目的和研究的重要性。

第四段:论述部分提纲的要点。

论述部分是心得体会的主题部分,是论述研究问题的核心。在这部分中,我们需要阐释自己的观点,列举实例,以达到证明自己观点的目的。此部分的提纲应包括问题陈述、求解方法、实证研究和分析总结。其中,问题陈述应针对研究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求解方法则是针对问题陈述,提出解决方案,实证研究则是针对方案进行实践调查。最后,分析总结则是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

第五段:总结部分和参考文献的提纲。

总结部分是心得体会的中心内容,也是结尾的亮点。在总结部分中,我们需要回顾整个论文,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前面的论述进行归纳概括,重申研究成果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参考文献部分则是对前面各部分提供的参考文献进行列举。在引用参考文献时,要尊重原作者,标明出处,以提高文章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第六段:结论。

在心得体会的提纲格式中,导入部分和论述部分是最重要的部分。导入部分简明扼要地展现了文章的主要目的和研究内容。论述部分是心得体会的重点,好的论述部分提纲可以帮助读者结构清晰、论述完整,使得读者对论文的理解更为深入。总结部分和参考文献部分则为整篇文章收尾提供了重要的观点总结和参考文献信息。在实际写作中,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切实制定好提纲,并灵活运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文提纲简述

毕业论文。

的主体。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致谢一项科研成果或技术创新,往往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各方面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许多论文的末尾都列有"致谢"。主要对论文完成期间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这是学术界谦逊和有礼貌的一种表现。

论文提纲

毕业设计报告正文要求:

(一)理、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正文内容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设计的指导思想;方案的选择和比较论证;根据任务书指出的内容和指标要求写出设计过程、课题所涉及元件结构和相关参数的设计计算,有关基本原理的说明与理论分析;给出所设计课题实际运行的数据或参数,并与理论设计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说明产生误差的原因。

最后要对所设计课题实用价值做出评估说明;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或其它更好的方案设想及未能采纳的原因等。

(二)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正文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方案提出的依据,设计方案的选择和比较;设计过程;所运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指标和方法;数学模型及其依据,数据计算方法;对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评估;对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毕业论文的基本论点、主要论据;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规定联系实际展开理论分析。

(三)文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正文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解决方案提出的依据,解决方案的选择和比较,结论。

毕业论文用毕业设计专用纸打印。

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为24磅;版面页边距上3cm,下、左2.5cm,右2cm。

三、论文结构、装订顺序及要求

毕业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封面。

论文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为两行。

(二)内容。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主任、教务部审查签字后生效。

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3、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申请答辩表与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4、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审表;

5、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表;

6、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总表;

7、中英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1)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

“摘要”字样位置居中。

(2)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设计(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

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

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

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

(3)中文摘要与关键词在前,英文的在后。

8、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

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等。

9、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论文主体及结论。

(1)绪论。

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2)论文主体。

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方案论证、过程论述、结果分析、结论或总结等内容。

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毕业设计(论文)文字数,一般应不少于8000字(或20个页码)。

外文翻译不少于3000字符,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3万字符。

中文论文撰写通行的题序层次采用以下格式:

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的编辑手段,毕业论文所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上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得混杂使用。

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题序和标题一律沿版面左侧边线顶格安排。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

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

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24磅行间距。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

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不加标点,下同。

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

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

第四层次及以下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一律用小四号黑体字。

(3)结论(或结束语)。

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章”字样。

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10、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

文字要简洁、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

11、参考文献及引用资料目录(规范格式见附文)。

12、附录。

13、实验数据表、有关图纸(大于3#图幅时单独装订)。

(三)封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