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学语文经验交流心得体会大全(12篇)

时间:2023-11-09 12:46:20 作者:笔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书写心得体会来记录下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备日后回顾和反思。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路历程。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分享与交流工作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我加入教师这个队伍已经有十多年了,在这十多年里,我大多是在低年级段进行教学,静下心来仔细回味这些年来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和收获。小学低年级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教育阶段,只要能适应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的教法,都应该是值得我们共同学习和研究的。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今天我就低年级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触,不能称之为经验,与老师们进行探讨和交流吧。

之所以将师生关系排在前面,是因为我觉得,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做人的工作最难,尤其是我们接触的对象是处在性格塑造期的孩子们,如果想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得心应手,必须要在教学之外去了解他们的喜好,揣摩他们的心理。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活中,与学生相处中的一些片段:刚参加工作时,因为教学的实际情况与书本中的文字所描述的差距太大,教学被动的局面、窘刻的场景是时常发生,尤其面对顽皮难缠的学生,要么不听老师讲的话,在课堂上乱说乱闹;要么不仔细写作业,满校园的追打嬉闹,我总会发出自己空有一腔热血,却毫无招架之力的感慨,当然,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在于自己缺乏与学生互动经验,并且能驾驭学生的能力。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我秉承“严师出高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两句格言,相信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于是我制定了一系列严厉制度,触犯规定便受到处罚,要么叫家长,要么加倍写作业等,班级情况渐渐的有所改善,可让我心里感到难过的是,学生与我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了,学生在下课的时候,看到我在外面站着,不敢走出教室自由玩耍,路上见到我,就低着头,也不敢给我打招呼,好像跟陌生人一样,课堂上更是鸦雀无声,回答问题时也是小心翼翼,不敢大声,生怕回答错误。这是真正的师生关系吗?作为老师,是让学生们怕,还是让学生们爱,种种疑惑,千丝万缕。苦恼之余的我仔细梳理头绪: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严厉是不够的,还需要耐心、爱心与理解。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坚持将自己的耐心、爱心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在教又一个一年级时,有一个小女孩,胆子小,遇事爱哭,有一次,别人都在写作业,而她却趴在桌上,不时地翻眼看看我,我就问她:“你怎么不写呀?”就这一句话,她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当时我就觉得怎么回事啊,就这一句话,就惹着她了,于是,我耐着性子走到她跟前,再次问她怎么回事,她这才哽咽着说:“没本儿了。”天哪,就这点小事,周围的同学听了纷纷拿出自己的本子借给她,当时我就柔声对她说:“在校有什么事,一定要给老师说,也可以给自己的同学说,我们都很愿意帮助你的,因为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从那以后,不管在课堂还是课间,我都把严厉收敛了一些,渐渐地,学生的胆子大了许多,课余之时也爱围在我身旁问东问西,知道我腰疼的学生,还主动给我锤腰捶背,而那个胆小的女生,课间也会围过来,听别的同学给我聊天,有时也插上一两嘴,胆子大了些,成绩也不再落后。这些情景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你看,我们爱他们,他们是能感受到,并且也能做出相应的反应。平时上课,我只要一进班,就会看到讲台上总会有一些糖果啊、瓜子啊、花生啊,东西虽小,但他们对我的爱,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他们已经将我当成是亲人、朋友了。我们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同时,课上,我再对于学习中的原则问题做到严厉、坚决不含糊的时候,他们也能认同,他们也知道学习是一件非常严肃事,来不得半点含糊,明白了这一点,不仅从未感到过委屈,反而在学习上学得更认真、更起劲儿了。

所以,这些年,我始终和学生保持课上是师长,课下是朋友的关系,立场分明,从来没有不分场合的一张脸对待,那样起不到有效的作用。“亲其师而信其道”。我相信,学生只有喜欢你了,他才会更喜欢上你的课,才会在这一科里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带着“爱”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你会发现,学生的眼睛里也满是爱的情意。这种爱,是不歧视任何一个差生,是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是及时体察他们的情绪,是懂得维护学生的尊严。它不一定需要你穷心尽力,有时,这爱可能只是你的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真诚的鼓掌,一句关切的话语。所以,我觉得我们都有必要用爱来建立我们的师生关系。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加顺利。而习惯的养成往往定性于学生的启蒙阶段。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应成为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于低年级段的孩子们来说,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自控能力差,往往知道该怎么做,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贪玩、懒散,这些坏习气又会导致他们课堂不爱动脑、不积极发言、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等坏习惯的养成。这就要求我们低年级的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循序渐进,从点滴抓起,逐步积累。

学生好习惯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也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开学第一节,就向学生强调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具,包括将练习本翻到空白页。下课后,先将书本换好,摆齐,再将书桌排列整齐,捡干净地上的垃圾。看似繁琐,只要养成习惯,其实也就是随手而已。课堂还要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地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说话,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反馈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我们一旦决定要坚持实施,就不能松懈,否则学生也会恢复老样子。这些习惯的养成都可以帮助学生能更好的学习。

其次,要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的好习惯开始,逐渐波及开来,稳固下来后,再进行下一个,这方面短、快、平的方法是没有的。也可以讲究一些有效的方法,例如:将责任范围缩小,让尽量多的学生都有负责项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制度要跟上,发现好的典型要及时表扬,奖励也要随即兑现。还可以通过与家长的互通,达成共识,双管齐下,共同督促,也是一种办法。

另外,我们教师也应做好表率作用,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六七岁的孩子模仿能力极强,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地位是神圣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将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如黑板上整齐规范、一丝不苟的板书;听学生发言时,我是微笑着站在他面前,表现出认真倾听的姿态;读书、说话时,运用不同的语气、得体的服装等,都是学生模仿的标本,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直面的影响。另外,在学生中树立典型,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做教材,也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和任课教师有直接的关系,作为教师,在教学之前,细细地品读《课标》,明确《课标》对该年级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脉络框架,目标要求,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胸中有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在教学中,我始终做到周前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在备课时,我坚持做到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看每单元的单元主题,训练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培养学生那些情感等,多方参阅各种资料,比如教学参考书,三二是教案,西师大出版社的教学网站,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等,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坚持使用县教研室推出的“学、探、练、展”或我们中心校提倡的“导、学、悟、练”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他们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时候也听到过有的老师抱怨:套什么模式啊,自己思路都被打乱了,只要能把这节课的重难点讲出来不就行了吗?其实,就我个人而言,套模式也没什么不好,“学、探、练、展”此类的模式,主要坚持以语感积累为主要目标,以言语经验学习为主要内容,以文体感悟为必要途径。不仅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且切实把”读”放到首位,以读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其间,再借助于激励与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能坚持运用模式教学,学生的自主能力能够提高之余,还能配合老师快速高效地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

上课过程中重视运用各种情景引进教学,帮助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多动脑、动手,逐步培养他们小组合作意识,锻炼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果。

精心设计导语;或设疑布障、引起悬念;或创设情境,渲染气氛……都会如同磁铁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开课之初就产生新奇之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比如在讲《谁住顶楼》一课时,我运用故事导入法: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一听说讲故事,孩子们一个个兴致勃勃。我抓住时机,声情并茂地讲起来:在一座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勤劳的牛爷爷、可爱的小白兔、活泼的小狗、热心肠的小马、还有顽皮的小猴子(说到哪种动物我就把那种动物的图片张贴在黑板上)。别看成员多,可他们却能和睦相处,相互之间十分友好(板书和睦相处、十分友好)。后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新家——一座崭新的小楼矗立起来了(做手势板画小楼)。小动物们可高兴了!这不,一大早就要搬新家啦!可是有件事很难办!是什么事呢?你们想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谁住顶楼(板书课题)。是呀,是谁住在了顶楼?它为什么要住在顶楼?读了课文大家就知道了。不等我要求,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开始阅读了。除了故事导入法,还有谜语导入法、直观教具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都是极好的激趣手段。如果再加上老师扎实的备课,深厚的文学功底,出口成章,同时又幽默风趣、妙语连珠,课堂设计新颖、灵活。再辅之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声音、图片、视频、动画等等,配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都会被深深吸引,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了,对课文的学习更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变着花样把学生引入课堂的轨道上来,让学生每节课都感到新鲜。

另外,多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也能提高学生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再好的学生,也有怠倦的时候。这时候,一味的训斥,不但不能及时地矫正,而且可能会让学生厌烦,起到不良的影响。我们都会有这种感觉,当学生反应慢、或对所学东西不理解的时候,我们都会耐着性子给他们再讲一遍、两遍,甚至三遍,可是如果这时候,他还不懂的话,我们就会生气,训斥他们,边训斥边再讲,这时候,虽然他不断点头,表明自己会了,但实际上,他们肯定还是不会,因为咱们的气势、咱们的声调、咱们的咄咄逼人,已经把他们吓坏了,他的脑子已经不会转圈了,他们想快点逃走。这对他今后的学习就会蒙上阴影。如果这时候,先安慰他们一下,表示你已经尽力了,鼓励他们可以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自己随后慢慢儿再想一想,或许隔一夜,或几天后,就会豁然明白了!这样的话,他们不但不会逃避,反而会主动去探究这个问题啦。

课标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低年级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字词的教学。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一、二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如果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枯燥无味,甚至厌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多种方法识字,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低年级段,学生已经学过好多种识字方法,例如说,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叠一叠、反义词识记法、谜语识字法;顺口溜、换偏旁等方法,让学生去主动识字。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其他一些识字方法去帮助他们,比如:直观演示法(图片、实物、录像)、游戏法、歌诀识字法、自编儿歌故事识字、游戏识字、比赛识字、比较联系识字,表演动作识字,结合生活识字等。比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金”时,编了这样一个谜语:“一个人他姓王,兜里装了两颗糖”。等我说完,教室一下子沸腾了,大家都感觉有意思,这样,孩子们就能快速地记住“金”。在区分“低”和“纸”字时,学生经常把“低”最后一点不写,而在“纸”的下面,加上一点。我就编了两句话:“低头思故乡,低下面的点是想家人时低头掉下的眼泪;用纸写字,纸上有洞(点)就是废纸,写不成了”。这样一来,学生笑嘻嘻地一想,就很少再写错这个字了。学生在记“农民”俩字时,总是写成“民农”,虽然也知道与这俩字有关,却又总在不知不觉中写错,弄混,因为低年级学生这区分方面能力不强,所以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农和民是一对好兄弟,他俩总是一块儿休息,一块儿吃饭,一块儿下地干活,农除草,民捡草,并扔出田地,俩人感情特别深。农长得比较胖,每天一干活儿,就满身大汗,民看了很心疼,就对农说,哥,你我帮你扛锄头,你拿着毛巾擦汗吧,农同意了。于是,农每天敞着衣服,脖上搭着一条毛巾走在前面,民扛着锄头跟在后面去地里干活。这种方法不仅帮学生区分了哪个字是农,哪个字是民,还暗示了农民的意思就是在地里干活的人,而且渗透了亲人之间应相互爱护的情感,学生感兴趣了,就自然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今后就不会再出错了。用上这些方法,孩子们喜欢记,也记得快。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从低段到高段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让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足以说明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在朗读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等都可得到相应的提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在阅读教学中,我主要以训练学生朗读为主,首先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一次,我看了贾老师执志敏教《“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课堂实录。他请学生朗读课文。起先,学生怕读错,都不太愿意当众朗读。贾老师为消除学生顾虑不断鼓励他们:“读错属正常,读对则是——超常。”在笑声中学生纷纷举手。可惜的是,几个学生朗读都出现差错,贾老师没有批评他们,却对没有读错的一位学生说:“到目前为止,你读得算好的!”掌声过后,他又添了一句:“但不是最好的,如果再加入一点感情就更棒了。”顿时,其他学生跃跃欲试。一个学生读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贾老师赞许地说:“你读得真好!我被感动了。看来,其他同学想超过你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话音未落,教室里,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贾老师一步一步的鼓励、并逐步提高朗读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其次,可以通过自读、师范读、同桌互读、赛读、创设情境的想象朗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课堂上,我们可以做到对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边读边领悟课文中的知识点,在读不好的情况下,师再引导,比如教《采蘑菇》一课时,学生在读小灰兔嫌弃蘑菇小、蘑菇少时所说的话时,总是读不出那种不屑的语气,甚至他们就不理解“不屑”这个词,我就带着丰富的表情给学生范读一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想象当时的场景,让他们想象假如自己是小灰兔采蘑菇,会怎么想、怎么做。把学生先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象,感悟“不屑”的意思,并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这种朗读方法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境,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在教《谁住顶楼》、《坐井观天》、《小鸭子的问号》等课文时,我都采用的是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分角色朗读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在讲述《荒地》这一课中,我发现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很强。于是,我便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运用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法,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启迪了他们的思维,也增强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指导读最后一句“年年月月,争来争去,直到现在,还是荒地。”我故意多挑了几名同学朗读,互相比一比,赛一赛,谁读得好,让学生说好在哪里,师生评议,看谁把结果的遗憾读出来,那种入境真实而投入的情景活灵活现,从而进一步加强语感的培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做到敢读,有信心读好这种心情。总之,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没有教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课。

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虽已具有说话能力,但是他们往往说话不完整、不连贯,或者用词不当、语法有错误,有时还夹着“嗯嗯啊啊”“这个”“那个”“后来后来”等不必要的词,有的还带着方言。这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倾听学生说话,了解他们的语言规律,发现有错误及时纠正,并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和其他教学活动中丰富学生的词汇,比如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谚语、课外阅读等方面的积累。除了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古诗会背,还鼓励孩子们多读一些课外书,比如童话、小短文、三字经等,且要大声朗读、诵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培养学生说话完整、连贯、有条理,为写话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新课改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多练。有的老师会有一旦将课堂放开,会收不回来,会影响教学进度,会扰乱课堂秩序等顾虑。其实,我们只要将课堂内容设计好,将课堂中对于学生的要求明确清晰,甚至是小组的任务分工明确,由易到难的逐步进行练习,学生会很快适应,形成习惯,也会非常愿意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形式很多,关键是教师能够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比如,我在上课前设立了一个课前三分钟的小活动,让学生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最想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从书上、电视上知道的某句话,也可以给大家读一篇小故事,这是针对会说、爱说、勇敢的孩子成立的;在班里放一个小小储蓄罐,成立一个“我给老师的悄悄话”,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塞进储蓄罐里,我隔两天便倒出来看一看,夸一夸,这是针对胆小、内向的孩子设立的。通过这些活动,进行赏识教育,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我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再小组说一说,然后再人人发言,说多说少都行,给足学生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课下再让学生试着写一写。这样既可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又让学生积累了语言,为以后的作文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将精妙语言细致的穿插在整堂课上,对于学生也是一种耳闻目染的'熏陶。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喜好很多秉承了任课教师的特点,一位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教师,他所带的学生也是开朗的,那么一位才华横溢,喜善谈论的教师,他的学生也一定会是思维活跃,积极能言的。记得一次练习看图写话时,是这样一幅图:下雨了,雨点落在一个小池塘里,池塘里有荷花、莲叶,水面上有小圆圈。大部分学生都会说:下雨了,雨点落在荷花和荷叶上。完了。虽然这是一句话,但不够丰富。于是我想到了师生合作编故事的方法,我顺着学生的思路,“下雨了,雨点落在()同时用手比划池塘的形状,(水池里),我接着说:“荷花大口大口地喝着雨水()学生都在沉默,不知道怎么接,我趁机叫他们想象,自己口渴喝到水后的感觉怎样,一个学生猛的站起来说:“高兴地说,雨水好甜好甜!”多么有想象力呀!真不错!夸完之后接着说:“荷叶把玩着雨水说:“另一个同学也站起来说,雨水好美好美!”话音刚落我的大拇指便举向了他。雨点听了,(心里可高兴了,下得更起劲儿),瞧,把小水池也乐得满脸的小酒窝。”我们的小故事一编完,孩子们早已神采洋洋,眯着眼睛笑,我问乐什么呀?他们说好听,我怎么想不到呀?我说“这就是你们想的呀!其实你们都很棒,都很有创造力的!把咱们的小故事写下来吧!”他们一听,哈!都会写了,这个好甜好甜,那个好亮好亮,尽管都有雷同,但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次小练习,已经为他们今后的练笔打开了窗口,他们肯定都会往这方面去实践的,这样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会提升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和喜爱程度,只要我们用些心思,学生的语言能力就会有逐步的提升。

适当的作业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通过做作业,使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所以布置合适的作业是重要的。每个班总会有那么一小部分学生完不成作业,我们教师对于这方面的问题也是常揪住不放,把他当成是评价学生的一个主要侧重点。而学生完不成作业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时候我们把布置作业当做一种惯例,大量重复、枯燥的抄写,做后又不检查,纯属无用功。语文中又有很多通过抄写记忆的知识,不写不练又不行。我所任教的班学生基础相差比较大,所以我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方式,做到照顾差异。作业的重点放在巩固所学的,再适当提升。对基础不够好的要让他们从基础入手可以写一写当天所学的生字词,并读读课文。对基础好的每天布置一个有助于开拓思维的题目,比如字会默写就可以了,剩余时间可以写写小日记,帮家长做一些事,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另外班里还会有一些无论你用什么办法,他们都不受影响的学生,我们得承认,学生间的差异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对于班内的这类学生,不要每天总把重心放在有无完成作业的,而为此生气,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多花点心思,比如可以建议他们动手做一做当天所学字的生字卡片、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适当的采取一些激励措施,请家长协助监督等都是一些较好的办法。总之,作业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候家长的参与,学生的兴趣也高些。到校来后,家庭作业再由老师检查,用小红旗、小红花、小五角星、大拇指等来激励学生的作业;词句如:用“你真聪明”、“你很认真”、“作业做得很整洁”、“有进步”、“你真棒”“你一定行”等,同时表扬好的学生,警醒作业质量差的学生,作出记录,学生其实都想受到表扬,夸到谁的时候,他们都会由衷的高兴。激励性评语,是学生作业进步的法宝,所以,我们平时要多积累一些好的,充满老师关爱、激励性强的评语来拉近师生的距离,沟通师生的感情。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十根手指还有长短,更别说是来自各个家庭的性格迥异的学生了,特别是我们的农村的孩子,多是留守儿童,由祖辈隔代抚养,能做好管吃、管穿、管住“三管”就不错了,学习让其自由发展吧,这对小学低年级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这些学生在学习能力、方法、态度上都是不同的,有自觉的、有懒惰的,有聪明的也有比较愚笨的,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代替老师、家长学的,是为自己学的。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有一些是基础差,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还有一些是因为一直以来学习习惯差,加上家长由于工作等各种原因对孩子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指导,使孩子长期以来自由懒散惯了,形成了不良的习惯。作业马虎,更严重的是经常少写、不写作业。于是我就经常在家长来接的时候、或利用家长会与这些懒、马虎的孩子家长交流,甚至家访,让家长协助教育孩子。当家长看到我们这么认真,他们肯定也会多多少少有所改变。因此,我们必须把握住机会,每天争取让家长监督学生完成,至少可以让家长给学生作业签字,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样齐抓共管,才能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海无涯、学海亦无涯,教学二字在字面上理解就是有教也有学,永无尽头。我们教师应时刻谨记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坚持继续学习,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不学习就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跟不上时代和新知识的步伐。如果不能经常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就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被误人子弟,因为学习知识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在教学生活中,我经常借助于电脑、书籍不断充电,关于教育教学、管理学、心理学以及教学理论等方面的内容,我都养成翻阅学习的习惯。我觉得读书要跟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要把读书所得运用到工作中去,并做好读书笔记。比如我在读者这本书里看到了一篇关于亲情的小故事——拥抱妈妈三分钟,我觉得挺好,于是便建议学生也回家做一做,写一写,第二天,学生纷纷兴奋的拿出日记让我看,顿时,温暖、幸福的字眼就出现在我眼前,其中一个叫马婷婷的女孩,写得特别长,她拥抱的是自己的爸爸,她说在爸爸怀里,她想到了爸爸对他的爱,每天接送自己上学、放学;帮她准备去火的茶水,晚上哄她睡觉,爸爸的怀抱就是他温暖的家。写得很不错,于是我把这段话投到我们学区办的启明星小报上,也发表出来了,这对当十二年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件多么高兴和了不起的事儿呀!所以说,把看到的一些做法,恰当地运用到教学中来,也是一种创新。另外,我还注意学习身边其他语文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从社旗到青台的路上,两个人一起走的时候,就各自将自己今天在课堂上的案例讲解分享,并合作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或者每天把自己把自己的教学情况做一总结反思,发扬优点,找出改进方法,这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大有益处。每学期,我都积极地参加了学区或本校开展的听评课活动及教研活动,定期地听不同科目的优秀教师的课,并详细记录他们做的好的地方,以备自用。学区安排的各种培训任务,我也从不缺课,这些活动不仅拓宽了我们的教学思路,同时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驾御课堂的方法和经验,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另外,我还积极参与县、学区进行的三二式教案的编写及整理工作,这对我对教材的把握及教学模式的学习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以上是我的几点教学体会,工作中是千头万绪,实践中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还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全面制定教学计划,并做到有针对性,落实过程要扎实到位,因材施教,检查工作更要及时、耐心。最后,祝老师们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交流,我感到十分高兴。感谢你们给我这样的机会,但愿我不让大家失望。

回顾自己多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感觉并没有什么经验可谈,有的只是每位老师都有的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以下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之为经验,算是与在座的各位共同探讨吧。

二、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不然。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今年,我接手四年级的语文,他们的成绩在全镇来说是顶瓜瓜,但是他们养成了一种严重的依赖习惯,家里依赖家长,学校依赖老师。老师每天都要花许多时间在清理家庭作业上,甚至下午陪同完成。本期开学前两周,每天都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怎么办?下午留吧,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啊?请家长吧,也不是上策呀。于是,我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措施。直到现在,不管什么作业,他们都能完成。

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当然,用什么样的语言、用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我们老师的教学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拿识字写字来说吧,学生怎样才能掌握好呢?抄吧。但我认为“抄”不是最好的办法。在多年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只要你会写了,就不用反复抄了。你不会写那就只有抄,而且加倍抄。孩子们都不想抄,所以就必须动脑筋想办法巧记。到了高年级,生字新词的教学根本用不着你去操心了。当然,也少不了点拨、检查。

四、有效的进行习作教学。

1、生活中的作文训练。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是写暑期见闻。写之前我就想:这些孩子们,每天就在家里,见识有限,怎么才能写好这篇作文啊?于是在习作以前,我用一节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说说暑期中的经历。这一说啊,还真让我吃了一惊,他们有到云南的、有到杭州的、有到广州的.....他们见识了高山、平原、大海、风景名胜,经历了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这一说,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习作的信心,效果当然不错了。

次系列训练,大大提高拉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教学写读后感时,我首先把写读后感的方法教给学生,然后在课内外经常练习。今年暑假,我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学生读一本古典著作并写读书笔记。孩子们都做得很好,有摘抄、感悟、疑问、想象。尽管比较肤浅,但我觉得收获还不少。

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去年刚接手四年级后的一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孩子们好奇的问:“老师,什么是手抄报啊?”可见他们实践的太少了。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的把版面设计、主题设置、题材搜集、内容展现等渗透给学生。本期的第二单元“祖国在我心中”,我要求学生用绘画、书法、手抄报的形式汇报自己的收获,效果还真不错。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转变观念、转变行为、转变角色、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成长。老师们,让我们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把小学语文工作做得更好。

谢谢!

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前几天,我们开了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几位班主任从不同角度,交流了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感悟。细心品味,用词频率最高的是两个,一个是“爱”,另一个是“责任”。下面就来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前几周我们班经常发生一些事,心情还比较郁闷,每次找学生谈话,心情都很糟糕,有事等我心情平复了下来,前后想一想。怎么能让一群孩子控制了我的情绪呢,那些惹我生气,大发雷霆,让我怒不可遏的人竟然是一群孩子,静心想想,我是多么的不成熟,。因此我要学会控制情绪,学会冷处理,不要轻易激发矛盾,更不要轻易拍案而已,拂袖而走。

而对于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孩子,我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手,不要学生犯错误,或者作业未完成的就伸手大孩子。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没有一个家长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因此我们要能够控制好自己的举止,符合一个教师的规范。

控制好自己的嘴。很多老师,包括我在内,都认为自己是刀子嘴,豆腐心,觉得自己是为了学生们好,就算学生们不理解也没有关系,因此我们一再的训话,却发现效果没有出来,我们可能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辛苦,希望能够得到学生的感激,而这所有的辛苦都不被学生所理解,我们又何苦呢?我们要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激励他,可以通过鼓励他的优点,也可以通过找他的榜样来激励他,很多学生不是不想学好,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做,通过鼓励,通过榜样力量,我们可以让他慢慢转好。

听着大家的交流,我深深地感受到,每一个优秀班主任都是爱的使者,责任的化身,他们把爱的阳光洒满学生心田,把教育的责任担在肩上,把班主任工作的“酸”、“苦”、“辣”埋在心里,把班主任工作的“甜”写在脸上。

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在12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充实的。一个好的集体,没有每个老师辛勤工作,没有领导的支持,没有同事的合作,没有家长和社会的密切配合,班主任就是再有本事,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我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的一点一滴,也就是只做了班主任该做的工作。今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做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个学生不仅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且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也进一步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独一无二的世界。”换言之,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个性世界。“没有差别的世界是一个孤寂的世界,没有差别的人只是一尊没有个性的木偶。”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精心呵护这些生命,走进他们独特的个性世界,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给以悦纳和确认,予以延伸和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爱的阳光雨露,在温暖、滋润的环境中茁壮的成长。而不应事事单一,处处划一,时时统一,实行简单的一个法子、一个模样、一个答案、导致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千篇一律就等于毁灭”。

教师应该用行动让学生感受到你是真心在关心他,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自信,能够勇敢地正视学习,从而有勇气超越自我,不断进步。这种幸福能够带给学生一生的积极心态与向上的勇气。

教师要像慈母一样关爱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无论他们是贫穷还是富有,是聪明还是智障;无论他们是相貌平平甚至丑陋,还是没有特长甚至平庸。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平等、自由、充分地参与教育的全过程,都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和快乐。

“亲”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一个好的班主任,他不会动辄发怒,而会耐心地给予教育和引导;当学生有异常表现或行为时,他能观察入微,及时地与学生谈心并帮助解决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时,他能“扶”起学生,鼓励其树立坚定的意志和信心。学生只有得到班主任的爱,才会向班主任倾吐自己的真情,特别是班中的“后进生”,他们最容易产生自卑感,班主任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爱,必然会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

“勤”即工作要勤恳。班主任要带好几十个学生,就必须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主要应做到“五勤”即: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勤家访、勤谈心。勤观察指的是不论上课或下课,注意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掌握他们思想的动向,以便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防范于未然。勤动脑指的是学生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你得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同学关系,家庭状况或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因素,找出一个适合于这个学生的方法,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使他不至于在学习和思想上掉队。勤动手指的是学生在具体工作中,不会或做得不好的时候,老师要亲自手把手的教学生,帮助他们干好每一项工作,让他们从不会到会。勤家访指的是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这要花去老师很多时间,但却能防止学生出现意外,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勤谈心指的是平时多与学生交流,把学生当朋友,推心置腹地与学生谈话,谈谈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最后还要勤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抓住教育学生的“时机”,就是要求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时间”这个客观条件,当教育学生的“时机”未到时,要善于等待;当“时机”来临时,要立即抓住;当“时机”已过,应善于迂回并创设、捕捉另外的“时机”。孔子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班级管理,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产生良好的“时机效应”。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我们来关注自己的孩子,甚至希望我们老师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而我们可能联系家长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没按我们的要求来做事的时候再去联系,这样家长一看到我们的信息或接到我们的电话就在那里发牢骚。一个是自己最疼爱的孩子,一个是管教孩子的老师,怎么办呢,只能是当着老师的面来批评孩子,背着老师的面来指责老师,这也值得我们思考,因为他们接到的信息都是自己不愿意看到和听到的信息。换一个角度想,这要是我们,我们会是什么样子呢?我的学生中有一个叫陈瑞冲的,是个调皮的男孩,做题不马虎的时候太少了,课上听讲也总是走神。在期末考试还有两天了的时候,我发现他这天听得很认真,晚上回家,我就主动的和他妈妈沟通了一下,一句批评都没有,全是表扬,而且很诚恳的表扬,并恳请家长把我的表扬告诉孩子,家长很高兴,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孩子听了出乎意料的高兴,因为他没有想到,他今天的表现会得到老师这么大的表扬,就在以后的两天里,他上课的时候都特别的认真,家庭作业完成的进步也特别大,一看就知道得到了家长的帮助。看来我们把表扬也作为与家长联系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也很重要。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工作,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以上是我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点粗浅见解,有不妥之处,请同事们多提宝贵意见。

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尊敬的xx:

我镇从xx年开始开展每两年一次的课本剧比赛,至今已经进行了六届,下学期将进行第七届,一直坚持了十几年,可以说课本剧已成为我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道独特文化风景。

从以往几届课本剧表演来看,水平一届比一届高,表演题材从最初童话剧居多,到现在历史故事剧、成语故事剧、战斗故事剧、校园情景剧等等题材丰富多样;情节上从最初完全依据课文内容的表演,到现在以课文主要内容为依托,大量增加戏剧中矛盾冲突,或喜剧色彩的情节,增强了课本剧的可观赏性和艺术性;表演上,个性的语言和动作表情设计比以前更能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且在语言表现上还融入了比较有特色快板语言,使剧中人物语言更生动,语言形式更丰富;音乐、服装、道具的配合也越来越到位。随着我镇小学生课本剧表演越来越精彩也反映出,我们的语文老师在一次次排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在一次次不断探索磨炼的实践中,改编剧本的能力在提高,有的老师甚至自己写剧本,文学创作能力在提高,老师们的文学素养不断提升,综合艺术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我们十几年坚持课本剧比赛,不仅是因为它对语文教师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本剧表演,学生受益良多。

首先我们从观看表演的学生来看:学生对观看课本剧表演是非常有兴趣的,课本剧本身取材于语文课文,它的内容健康,富有教育意义,学生们在其中快乐地接受着思想教育。课本剧表演中融合了语言艺术、形体艺术,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学科艺术,它给学生的是这种综合艺术美的享受,这是单纯的书面文字所不能达到的。

我们再从表演课本剧的学生来看:

1、参与课本剧表演的学生普通话水平得到提高。在排练过程中,辅导老师对学生的每一个字的发音都会进行细致地纠正,直到完全标准为止。

2、参与课本剧表演的学生感悟他人心理的能力得到提高,写作水平也随之提高。

3、参与课本剧表演的学生领悟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在表演时要全身心地融入剧中的情境,深刻体验不同角色的鲜明个性,要把自己体验到的说话者的年龄、特点、心情都表达出来。比如老年人的慢斯条理、从容平和,小孩子的天真,青年的年轻气盛,正直的人、奸诈的人、勤劳的人、懒惰的人等等,不同的个性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学生必须心中领悟透彻才能演得活灵活现。

4、学生的胆量得到锻炼,自信心大大增强。课本剧使学生在平时的言行举止中表现得更加的大胆、大方、大气,在参与各项活动中积极表现,信心十足,充满阳光。

此外,课本剧表演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审美能力等等均能得到发展。多年的实践让我们感到课本剧的确是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搭建了一个平台。

其实我镇坚持开展课本剧比赛,比赛不是目的,是希望借此推动镇的各间小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力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课本剧表演面向全体学生,提倡学生自编自演,使人人都能投入到角色活动中,享受学习、体验、创造的乐趣。现在不少学校的学生都能自行将课文改编成简单剧本,再进行表演、比赛。这既能使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唤起对文中景物和情景的想象,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又可以使学生在创作中展示个体潜能,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心理自由舒畅地去演戏,不说他们演得不像,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发挥潜能,彰显个性。

中小学音乐教学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音乐老师,是音乐课堂教学走向成功的根本保证。柯达伊曾讲过:对于一个不好的老师,他会持续他的失败30年(从他开始工作到退休为止),将会扼杀30批儿童对音乐的热爱。

在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有自身发展的机会,作为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和热情,让每个学生部充满自信。有的老师一节课都不下讲台,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就没有亲和性。我们要多走到学生中间,甚至可以蹲下来和学生交流,拉拉他们的小手,摸摸他们的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很喜欢他们。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

课下我们和学生要作为朋友相互交往,接近每一位学生,做到真正关心每—位学生。和他们做做游戏,聊聊天,讲个小笑话等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不同点在于既要对学生进行站、坐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各项练习。让学生真正感受什么是音乐课。例如:让同学聆听音乐进教室,用上、下音阶表示起立和坐下,设计一条师生问好音乐问候语言,拍节奏让学生坐好,规定一个和弦表示“安静”等等,来达到用音乐说话的常规训练。用音乐的语言来和学生交流,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另一方面流淌的琴声使课堂气氛更加愉悦,在愉快的琴声中,学生自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常规。当然,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督促强化,长期不懈地抓,一步步使学生走入正轨。

音乐课中,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现在及将来的音乐学习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也是音乐教师更好地完成预定教学任务的有力保证。如发言前先举手,而不是随心所欲地讲。养成倾听的习惯,认真倾听音乐,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音乐老师应长期不懈地抓,悉心指导,严格要求,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兴趣和欲望来自于教师严谨而周密的教学构思。尤其是精心设计好“开头”、“衔接”和“结尾”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像欣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观看一部引人入胜的影视片那样津津有味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更能使课堂教学具有“磁性效应”。

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学生往往把每周两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但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任务,将难点、重点、主导思想、作品风格、音乐知识等,形象而生动地导入课的主体中去,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学生的兴趣、欲望才能“长盛不衰”。导入新课时,首先要选择导入的形式,要适合音乐内容,且要选择最适合本节课的导入方式,不管是“迷语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名曲轶闻导入”,还是用音乐作背景导入,形式永远要贴切音乐内容。例如罗杰琳老师《秋》一课的导入,通过简单的活动带领孩子们捡树叶,上山坡,很自然的就把孩子们领到了秋天的意境之中。学生感到新鲜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环节之间,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就会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找出各个教学环节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课堂教学便能保持整体性。

一出戏,一部电影,必定有高潮。同样,一堂音乐课也应该有“高潮”之处。这个“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课的结尾。“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推敲再三,精心设计,可以在生动的故事中结尾,可以在听教师范唱或听录音中结尾,也可以在请演唱水平高的学生演唱或全班学生不拘形式的演唱,甚至可以在师生对唱,学生边歌边舞中结尾。

把一堂课的结尾搞得生动活跃,热热闹闹,使学生像听小说连播,观看连续剧那样在撩人心绪的悬念中盼望下节音乐课的到来。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较差,但动感极强,于是可以采用“律动教学法”,就是将每节课所学的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让孩子们边唱边跳,这样把他们爱动爱闹的特性大胆展现,既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可以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感受歌曲的内容、含义和歌曲情绪的把握,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涉及到一些基本的音乐基础知识等内容。

3、对于五、六年级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识谱能力,自制力也相对提高,采用“视唱教学法”效果不错,让他们在范唱的过程中体验歌曲的旋律进行,并能进行简单的识谱训练,同时对他们的演唱也进行了更层高次的要求,更多的让他们在自学的形式下,来完成教学,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

我们经常在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音乐,如何自主的学习音乐;我想我们应该经常思考一下如何来评价我们的学生,如何在音乐课中运用好的评价手段来促进音乐教学的进行。

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些,有的则舞蹈好些,教师要能注意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优点,给学生适时适地的鼓励、评价。学生在课堂中从老师的及时评价中得到满足、自信和鼓舞,继而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一些不守纪律,爱捣蛋的学生,也及时地用老师的目光注视他,或轻轻摇摇头暗示他纠错,这种评价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能让他明白他做的不对,促进他改正。

听有的教师的比赛课满堂都不断重复简单的“很好!”“对了!”“正确!”等评价,聪明的孩子会认为这是一种敷衍。而将一些具体词汇放入其中就会大不一样。“你们的声音太动听了!”“你的吐字比以前清晰多了,有进步!”“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比我要棒!”……让每一次评价都有具体内容,让评价语言变得丰富多彩,这能让孩子们看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因而倍感自豪,情绪高涨,学习更努力。

教师通过体态语言进行评价,包括动作,表情,身体等语言,如教师用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他,面含微笑,轻轻点头以示鼓励,竖起大拇指、为他鼓掌表达对他精彩表现的赞赏。这些都会给孩子们以深刻的影响!当孩子们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小动作时,教师可以不动声色,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朝他轻轻所一个“嘘”的动作,不伤害学生,又会及时给予学生提醒。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不自觉,经常会给你制造一些小麻烦。需要用语言来提醒的学生,不要直接用“××同学,你在做什么?”“××同学,你又不认真了!”等粗暴的语言来批评,要用委婉的方式,先鼓励后建议的方式来进行评价,比如“你唱得真好听,但是能不能用好看的坐姿来表现你优美的歌喉呢?”等。

“人性最深层地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小学生更是如此,因此,

表扬与鼓励应是评价的主要手段。

比如老师提问学生:《娃哈哈》的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1:活泼欢快的。

生2:优美抒情的。

师:活泼欢快是对的,不应该是优美抒情的。

这样的评价,司空见惯,可是也许他会给第一个学生带来一点点伤害,也许他从此不愿意再举手回答问题了。如果教学者注意一下语言艺术,换一种方法:

师:两位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真不错!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看看哪一种方法会更适合这首歌。

这样的评价首先肯定了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好的,再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与感受,来体会哪一种方法比较优秀。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引导学生们自己去探究地学习,这种评价只会带领学生用优秀的方法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激励性的评价还表现为抓住学生的细微变化,及时鼓励。如:“不错,你的声音明亮了许多!”“你比以前进步了!”“你的想法真出色!”等等,这些评价语言会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挫折评价是指给予学生制造障碍,给他以挫折感,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成长的

评价。在鼓励、赞赏的评价中有些学生会产生骄傲自满的现象。在这时有必要给孩子一个挫折,让他重新认识自己。不过,在设置挫折评价时,老师要注意方式方法,切不可将“你说得不对”“你真笨”之类的话作为挫折评价来评价学生,容易伤害学生,反而会起到负面效应,挫折评价的度掌控要好。

在评价中可采用自我评定、师生评定、生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客观的自我评价促进了他们想要进步的念头,在某种意义上说,会使他们更积极地自觉地对待音乐,参与音乐。

让学生学会客观的评价别人,从别人的长处中得到学习,将自己的优点展示给别人。孩子们相互之间的评价往往会激发出孩子们无穷的学习动力,当自已的优点被同龄人所认可时,他心中的那份满足也许远远超出教师对他的一句赞扬。

课堂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的音乐学习水平,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正确的评价,促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各位老师只要勇于探索,各种教学评价方法也会在我们中间层出不穷。

社会在变化在进步,我们的音乐教学也同样需要进步和更新,而多媒体在现在的教学中广泛的运用,给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活力,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能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顺应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他感兴趣的学习中,并能在很短的时间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在教师的合理运用下,有了多媒体的课堂应该是会受到学生们所喜爱的课堂的。罗杰琳老师讲的欣赏《谷粒飞舞》中,打谷场这一生活场景离学生太遥远了,这就需要多媒体的帮助,播放几个画面,老师简单的讲解就把学生带人了打谷场热闹的场景中去了。这并不需要耗费老师们很多时间和精力,上网查阅几张图片,十分钟就解决了。

音乐课也有作业,答案是肯定的。和其他学科相比,音乐作业更共有愉悦性、趣味性、生活性。一方面从音乐教材看其编排理念,目标要求,都包含很重要的人文性。如果不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查一查有关与教材有关的内容,那么学生对教材本身所包含的内容的理解将会很浅,更谈不上对人文性、科综合性的理解,上课时师生交流互动会缺少生气,情景设置的活动开展起来,因为缺乏背景资料的掌握而显得很被动,严重影响整个教学环节的顺利衔接,另一方面,教材提供的音乐是有限的,丰富的与之相关联的音乐文化,必须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够更好地领会。传统的课总是老师提前准备的多,但因学生并没通过自己亲自查阅,接受知识显得被动,教师在唱独角戏,师生没有共同成长,仍是未把学生当作主体对待,布置了作业,要让学生在上课前就有了丰富的体验,带着这种体验再来上课,课堂效果,当然会大大不一样。

音乐作业一般会因上课内容而定,如果是欣赏课,课前会让学生查一查音乐的作者,音乐产生背景及相关文化。课后作业可以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或是观看与此有关的音乐剧等。例如,六年级学习“民歌在线”这一单元前,我布置的作业是:学一首你自己喜欢的民歌上课时唱一唱,学《皮影的操纵》布置的作业可以是查资料制皮影,也可以是“我所知道的乐亭皮影”。

学习了《摇篮曲》这一单元后,让学生为父母倒洗脚水,父母是如何的感动或是如何的惊讶,已不足为奇,关键是这次作业已经把音乐的深深内涵从课堂延伸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亲情上,让学生从情感上真实的感受了比音乐本身更具振撼的亲情。

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活动预习。比如我讲《跳跳跳》之前,了解到一年级的小学生大多都不会跳皮筋,我布置的预习就是学习跳皮筋。有了实际的体会,对歌曲的理解就很容易了。低年级我经常布置课后作业:学习了音的高低、强弱、长短,我就让他们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声音有这些特点。唱会一首歌后,我就布置学生回家唱给他们的亲人听,让他们和家人一起分享学习音乐的快乐。

学生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不仅仅是多元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张扬,还有和谐、自主、全面的发展。

除了以上讲的,我还要对新上岗的青年音乐教师提几点建议,希望对你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教师是课堂的焦点,一个不熟悉讲台活动的人,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难免会产生慌乱,这是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尽快适应的首要障碍。由此会产生语速过快、声音过低的通病。这个问题可以在实践中慢慢通过自我控制得以改变。还需注意的是,死盯着教材教案,不能脱稿授课也是新教师的大忌。新教师需要逐步养成脱稿授课的习惯,讲课时眼睛要持续扫视全体学生。另外,新教师还要做到,板书要快速与合理,课堂中保持理性和冷静。教师需要呈现给学生的印象是充分自信和干练,同时能够有效控制课堂走向和学生学习状态。

新教师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去埋怨学生的基础,而是要主动去适应学生。在走上讲台后,新教师往往无意识地以自己学生时代的水平为参照,认定学生的基础很差,不但埋怨学生,甚至还会在课堂上指责其他教师的行为。要知道,教师的个人能力实际表现在学生的进步幅度上,与学生原有的基础无关。新教师要在工作中形成中和的思维,以平和的心态、宽容和多元化的教学思维对待学生。新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难度和自身的能力差距,调整好自身的心态,多深入学生心理,多向老教师学习,塑造好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新课标强调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取得音乐审美愉悦的效果。新教师比较活跃,能较快地融入与学生的互动之中,在音乐课堂上能唱、能奏、能舞,学生也乐于与年轻教师交流,这种亲和力,有助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但同时,新教师也常暴露出难以控制课堂局面的不足,不能做到动静结合、适度匹配。在安排师生互动时,学生动的程度要从自己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出发去设计;对情景导入等可设计为问答式的师生互动;对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环节,要引导学生跟着教师设定的步骤,有组织、有秩序地互动;而整体互动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注意分组时人才的合理搭配。在教师融入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要随时点拔、穿针引线、纠偏防过,在有限的互动空间与时间里,真正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课堂教学告一段落之后,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自我感觉以及引发的诸多思考形成文字,及时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教学反思和随笔,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需要学习和进步的地方还很多很多,需要努力在各方面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使孩子们爱上我们的课堂,爱上音乐课。

在新形势下,教师队伍稳定、持续、和谐发展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老教师对新教师良好、有效地传帮带,让优秀的中外音乐文化在我们一代又一代教师孜孜不倦的奋进中得到弘扬,让孩子们在美好的音乐天地里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心得体会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认同度最高,在教师中职业成就感最强。许多我们认为不听话的学生;往往最听班主任的话。我们大多数的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没有当班主任,但是只要你愿意去管班上的事务,那么班上的同学都更亲近你,他们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你讲,在班上任课也会感到更轻松。

当班主任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还要有与时俱进、求实创新的素质。要具有高超的管理素质和个人素质,首先要加强学习,通过自学、交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工作经验,今天的班主任工作交流就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其次是多参观学习,只有走出去,多听、多看,才能见识先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管理模式,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班队干部培养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锻炼学生,培养他们的能力,二是可以加强班风建设。可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是最佳锻炼时机,小学阶段时间长,机会多,从小锻炼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在初中、高中、大学阶段的发展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些教师和家长出于关心学生的良好愿望,担心学生当班干部会影响学习,不愿让他们去干,殊不知学生当班干部不但不会影响成绩,反而能促进其成绩提高,因为学生当干部后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哪怕因工作而耽误了一两节课,他们也会自觉补上,而且怕成绩不好被同学取笑,学习自然会更加努力。因此,我们的老师如果真的喜欢这个学生,认为他有能力,就应该让他到班委、学生会去,并且支持他们的工作。

班集体的事务不可能全部都由班主任来完成,学生参与程度越高,教师的工作就越轻松。班队干部扮演的是小老师的角色,培养他们要做好“扶“与“放“,就是首先要教会他们工作方法,然后放权,树立干部的威信,让全体学生都知道”干部说的`话就是老师说的话”,让他们能管、敢管。

班集体的管理,活动是最佳媒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的活动,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优秀的班主任,他们的活动开展都是很有特色的,他们不光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安排的各类活动,还自己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

班主任工作是非常艰辛繁琐的,这需要我们的老师们付出更多的汗水。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劳、责任心强,因此,我相信我们学校的班主任工作会越做越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我们看到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会笑得更加灿烂。

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总结

回顾自己十几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感觉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经验”存在,有的只是每位教师都有的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教学工作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以下是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不能称之为经验,算作上与老师们的探讨和交流吧。

严明的纪律是战胜一切的法宝,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习的保证,因此,每当新学期开学接到一个新班,我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一些最能打动孩子们内心的话来唤起他们学习的激情。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很好地进行阅读写作,因此作文教学是六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为此,在作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想了一些小方法,效果还是不错的,与大家交流一下。

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一些写作的基本技巧要陆续教给他们,目的是尽快使学生的写作规范化。如:标点的正确使用;习作正确的书写格式;如何开头和结尾;一些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说明方法的使用等。其实以上这些,在课文的学习中都会逐渐的涉及到,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有重点的教给学生,通过文后的小练笔,读书笔记,日记等方式进行专项的训练,只要坚持不懈,学生的进步是会让我们对写作教学充满信心的。

每一单元的写作任务都是与单元学习主题相一致的,我们在教学课文的时候,在写作方法,表达特点,观察方法等方面要有的放矢的进行讲解,为学生本单元的写作铺好路子。学生再写的时候,心里就会有些谱了。我在教材单元作文教学中一般是先提前几天与学生一起把写作的任务学习一下,明确内容,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写作材料,写出作文提纲和素材准备。作文课上,先拿出一些时间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作文内容,请一部分学生在讲台前说作文,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教师针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疏导,提出自己的意见与要求。学生成文后,再通过小组间互相修改,有时也会全班性的交流学生的成文。最后,往作业本上誊抄前强调书写和作文抄写方面的注意事项。这样通过几个阶段的交流,学生间的互通也带动了一部分作文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看似麻烦,其实形成习惯以后,学生能熟练的自己完成细节方面的工作,教师负责协调,处理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强调注意事项等。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之后,我再因势利导,根据单元训练题材多方位练习,如第四单元让写难忘的…我根据写作要求让学生在一周内分别写《难忘的一个人》《难忘的一件事》《难忘的一堂课》,然后从中选出写得最出色的一片誊写在大作文本上,长期的实践告诉我,通过这种方法的单元习作练习不但避免了学生习作的千人一面,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想提高作文水平仅靠教材上的单元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系列作文训练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又一有效办法。

如新学期刚接住新班,师生都不太了解,为了尽快了解学生,摸清他们的写作水平,我特意制定了一些新的班规班纪,定下总题目,《瞧,我们的新学期》然后分别以《我们班的变化》《我们的新班主任》《新学期新打算》为题进行系列习作练习。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新学期的变化写自己的感受,写好后从中选出几篇特别出色的文章在全班同学面前范读,结果通过这项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从而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同时,也是我很快摸清了学生们的写作水平,以便今后有的放矢的进行习作辅导。

在生活中善于抓住一些重要日子进行习作练习。如在学生过生日时,布置一道作文题回家询问父母自己出生前后的故事及名字的故事,然后把自己从父母那里了解到的写下来。这种习作练习不但起到了练笔的作用,而且还是学生通过从父母那里的了解,知道生命的来之不易,父母对自己的付出,从而进行感恩教育。

平时学校举行的重大活动,如足球比赛,广播操比赛,六一儿童节文艺比赛,仅供参考和阅读书画展览,报告会,开学典礼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练笔机会,学生都参加啦,我们只需要稍加指导,学生就能写成一篇很好的文章。

另外善于抓住天气的变化进行写自然景物的写作训练,如春天到了,让学生在上学路上留心春天的变化,然后教师再指导抓住春天的特点写一篇,同样方法可以练习夏天,秋天和冬天。还可以在有雾的天气,下雪时让学生观察,然后通过上网或查资料了解,教师再做适当的点拨并写下来,这样写出的文章肯定比坐在教室里凭想象写出的要生动。

小学班级管理经验交流的心得体会

说句实在话,此时的我坐在那里既感到惶恐又感到紧张。惶恐的是我到目前还没有取得十分优秀的成绩,距离领导和学生的要求还很远;紧张的是在坐的老师和领导都是班级管理的行家里手,我的发言无疑是班门弄斧。本着学习的原则,我愿意借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再把所做的事情加以体味,用来求教方家。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纷繁芜杂,我觉得要做好班主任工作,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舆论引导,树立良好班风。

扬并优先参评各类先进。这样既扩大了班干部的任职面,又调动了班委会成员的工作用心性。再次,建立激励机制,班级出台了《小组考评细则》、《学生作业检查登记》、《班级先进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从而让值周班干能够做到赏罚分明,奖惩有度,从各个方面去引导鼓励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时间一长便可构成事事有人做,个个都争先的良好局面。

二、学习辅导,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学生在校主要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个班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学习成绩的影响。初中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求知欲强,但由于学习基础、家庭环境、理解潜力、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成绩会相对落后或不平衡,从而会产生一种失败者的心态,这时如果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帮忙和鼓励,便会无所适从或自抛自弃,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给他们指出人人都能成为成功者,都有成功的期望之外,还务必加强辅导,具体帮忙。我在班级里面提出“班级无差生”的概念,就是让学生明白本身的学习不存在差别,差别的仅是学习态度,我又提出了“态度决定一切”的口号,我对学生说我看你们的进步是过程重于结果,只要你态度端正,努力学习,我就会承认你是我的最好学生。在每一次的月考和周周练之后,我都会帮忙学生分析他们的成绩变化,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爱护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同时做好学生学习的“调度师”,协调各科作业状况,合理安排时间,并及时带着学生的意见要求与科任老师共商改善办法等。

三、心理疏导,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身心正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怀文中学的学生家庭多半很优越,很容易受到家庭的过分溺爱,社会的不良影响,往往使他们好逸恶劳,自我意识过重,承受潜力极小,心理素质较差等。应对着学校的种种要求,沉重的书包,饱和的时间安排,有些学生往往会走向极端,一种是过份服从和依靠,唯恐做得不够,整天只是机械式地埋头苦学;另一种是认为自己无法成才,成功无望,而对老师的教育反抗仇视,为所欲为,大有“唯恐天下不乱”之势,学习上只是敷衍,这些都是学生不良心理品质的表现。班主任应及时顺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发展规律,采取个别谈心,开展群众活动等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调适,在上学期我采取了电话谈话的方式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就是利用星期天给一些学生打电话,和他们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谈话中了解他们的心理困惑,然后再适当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以上仅是我的一点做法和尝试。最后我想借着这样的机会,向上学期给予初一13班无私帮忙和指导的领导表示真诚的感谢,13班所取得的成绩更凝聚着13班全体老师的心血和汗水,我想代表那一班学生向这些老师表示最真挚的感谢。谢谢大家!

小学语文经验交流发言稿

启明学校语文课改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了,大家对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认识不断地加深,市级和镇级小学语文教研室也组织了多轮的培训,从课标解读到教材培训,从教学策略到教学评价,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研究活动,可以说语文课改的成绩不断走向辉煌。但是,课程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全国掀起了对课程改革的反思,语文教学怎么教,教什么,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定位是什么,引起了广泛地的讨论。前一段人民教育刊登一组文章,闫学和王晓春的关于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讨论,再次引起语文界的争议。刚刚落下帷幕的全国第六届阅读教学大赛,分别在山西太原和湖北武汉举办的。会议结束,全国小学语文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做了总结发言,他发言的中心议题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他在发言中高度宣扬“倡简”,既“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的是“启明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经验交流会”,是落实上级及我校的工作计划,其实也就是要研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众所周知,现代的书都不好教,正所谓教学难,难教学,现在成为广大教师的心病。特别课改以来,我们对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大家也期待着召开这样的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故此,我校就在本次教研会上确立了这样的会议主题。

本学期,我校小学也有部分语文教师经过精心构思,在校园里展示了他们教学的风采,给大家提供了语文教研交流的机会。我们不能说是他们的教学是最好的,最完美的,但至少也留给了我们深刻的思考,那就是新课改后,语文教学要怎么教,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到底要怎么教才是最有效的。

今天我主要谈谈作为我们语文教师最担心的一个课题――作文教学,对于以前我校教师所进行的作文公开教学,对于他们的获得的成绩我不敢说得太恭维,对于他们所授的作文课,我听了以后也有了清醒的认识,可以这样说,他们跨出了作文教学的第一步,是他们教学生涯中最难走的第一步,是他们获得成功的一半。但这样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没有问题了。我作为本次经验交流会的主持人,我对于作文教学,听课也有将近有30节了,听了这么多课,我很有感触。首先我觉得这些老师能去承担这个作文公开教学已经是很不简单了,他们是很勇敢的。

在这30节课里,可以说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有的课堂教学不得不让我倾媚和赞叹。因为今天在这里不是开作文教学的总结会,我就不作说谈。

下面我针对,我校教师作文教学的情况,谈一谈作文教学的现状:

1、重课内,轻课外。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作文教学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力求在课内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正确的,也应该遵守的。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按课时计划,每周也就是两课时的作文教学。作文能力的提高要靠日常的积累,作文能力也不能靠单一的课堂教学,还需要学生从阅读中积累知识和提炼技巧,还要靠生活的观察和社会实践等因素丰富作文的素材。作文过程实质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不是唯一的作文教学渠道。而我们现在,大多教师把作文的指导只局限在课堂教学上,由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课堂教学也就只能做到审清题目要求和激发写作兴后,就让学生动笔写作文。由于脱离生活的实践和观察思考,学生一动笔就是套话连篇,或者枯燥无味。要写好作文,必须把作文教学延伸到课外,如果每次作文都有观察实践、搜集信息、活动体验的基础,那么再回到课堂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学生不会作文,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素材,没有感悟,不知道写什么,这是写作文的第一道屏障。另外作文能力的提高在于多练笔,要多练笔,光靠课堂是不行的,教师一定要提供多练笔的契机。比如,充分利用的参观活动、意义假日、娱乐游戏、社会公益等活动,让学生写见闻、写体会、写日记。也就是说,能让学生动笔的活动,就让学生动笔。这样做是课外求发展,课内求质量,课内和课外密切合作,形成互补,才有望提高作文的能力。

2、重教材,轻自主。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唯书唯上的观念依然严重,甚至是不可动摇的。认为教材是国家下发的,教材是统编的,教材不能不用,而且是必须用,还要用好。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怎么用教材应该有教师的自主权。特别作文教学,年复一年写着同样的题目,学生厌烦,教师也厌烦。教学方法多年也得不到创新,今年你是这样教的,来年那个教师还这样教,这样的乏味的作文教学,怎么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呢?我们说,重视教材不等于完全尊重教材的作文命题。我们完全可以修订,甚至是创新作文教学的内容。作文教学的素材非常广泛,某个事件,某个见闻,某个活动都可以作为作文训练的载体或内容。在今年的作文教学评比活动中,我看到很多教师,打破教材的规定,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设计了很有特色的作文教学。因为是自己研究的,是自己思考的,是自己选择的,所以课堂教学很有个性。这就打破千篇一律的作文教学模式。我记得,阜蒙县泡子中心校包青梅的一节作文教学《诗歌创作》,这节课具有挑战性,因为从小学教材编排看,很少有诗歌写作的训练,而事实经过训练学生完全有这样的能力。包老师先从背诵诗词入手,揭示作文内容,然后以秋天为话题,让学生谈秋天的感受。然后引导在观察事物的时候,都有一种感受,那就好似见物生情。秋天是丰富多彩的,秋天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当你看到落叶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呢?让学生拿起手中的落叶,让学生去欣赏、去解读、去玩味。这片落叶在学生的眼里,不仅仅是个落叶,而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透过落叶仿佛眼前多彩的秋天画面,仿佛看到大雁南归,仿佛听到落叶的哭泣,这些富有情感的想像,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20xx年的时候有一位教师执教的想像作文《故事新编》,这是以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为写作背景,续编童话故事的训练。先让学生回顾《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主人公的命运,引发学生同情心。然后假设你在某地看到了这样遭遇的女孩,你会怎么做?想像小女孩的心理、语言、行动。通过课堂中的对话与交流,激发了学生真挚的情感。然后教师让学生新遍这个童话。这节作文课,是教师独立思考基础上设计的作文教学,由于学生从未经历过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还有教师执教的《蛋壳的坚固与脆弱》,这是一节活动作文。教师先让学生操作一个小实验,用尖锐的硬物击蛋壳凸面和凹面,然后让学生得出结论。实验仅是作文教学的载体,关键是让学生怎么把这个实验过程写出来――写清楚,写具体,写条理。在写之前,老师还给学生提供了词语超市。从听课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活动作文,谈不上是教学方式的穿心创新,但是,从学生角度上来看,确实给学生一种新奇的感受――原来作文也可以这样学。

我想,作文教学不能老守一个模式,要时常给学生一种新鲜和好奇的感觉。就像我们穿衣服和吃饭一样,总穿一件衣服,吃一样饭,肯定觉得没有生活的乐趣。作文教学也是一样,时常的调调口味,改变一下教学方式,可能就会收到一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呼吁作文教学的自主性。

3、重兴趣,轻方法。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学生没有作文兴趣,那么也不可能写好作文。问题是我们重视作文兴趣的同时,是不是也忽视了一些基本的训练呢?新课改以后,小语界提出作文教学要尊重儿童的兴趣,放手让学生自由作文,提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于是大家去遵从了,去实践了。然而,我们发现学生作文和过去学生作文相比较,不但能力没有提高,反而呈现下滑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文不条理,句不成段,废话连篇,甚至是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如果我们六年的作文都这样搞,语文真成了忧患的语文。

兴趣是重要的,方法更重要。我想学习光有热情不行,在有热情的基础上还要寻找通向成功的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还要研究以下怎么走是正确的,是高效的。那么方法不能不教,有人说学生作文不是教出来的,是自己通过练笔感悟出来的,要让学生写作有个性,就不能教方法。我不赞成这样的观点。方法是钥匙,方法是工具。我们已经探讨出来的方法,并且是有效的方法,为什么不教给学生呢?难道让学生走了许多弯路,再回过头来领悟方法就好吗?什么是效率,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信息,获得最佳的学习方法,然后主动去获取知识,这是才是有效的教学。作文也是这样。我欣喜的看到,我们今天的这三节作文教学。都不失作文方法的指导――包括怎么观察,怎么想像,怎么写具体。

我们知道作文的文体不同,写作方法也不一样,写人有写人方法,写事有写事的方法,写景有写景方法,这些基本的规律,应该在作文指导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

4、重大文,轻小文。

所谓大文,我指的是教材中每单元的语文园地的作文。一个学期八个单元,学生就写八次作文。通常还有不负责的教师,八个作文也可能没写全。如果一个学期仅凭八次作文训练来提高作文能力,效果甚微。

所谓小文,我指的是学生平时的小练笔。别小看是小练笔,有了小练笔,才能做大文章。由于教师死守教材,加之教材安排小练笔相当少,所以教师就忽视了这样训练。小练笔可以随时的进行的,只要学生有兴趣,有时间,就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写几句话,写个片断,写一片日记,都是小练笔。另外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资源,比如课文的空白处,结尾的延伸处,生活的联系处,文体的模仿等,都是练笔的很好契机。

5、重保守,轻创新。

所谓保守,就是延续多年作文教学的老路子,不敢放开手脚。比如,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结构基本是:审清题目与要求――拓展写作思路――编写写作提纲――动笔写作――交流评议。我不是说这样的教学结构不好,而是觉得太陈旧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模仿他人作文教学的套路,没有自己个性的设计。原来在公开课《争做推销员》,这节作文教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作文教学要创新,要敢于创新,包括作文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的形式。

6、重指导,轻评价。

很多教师把作文教学的力量都花费在指导上,当然,没有很好的作文指导,学生也不可能写出好作文。但是作文的评价也很重要。叶圣陶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怎么改作文,教学评价的起到反馈和规范的作用。很多老师指导完写作就完事大吉,关于学生写得好与坏,给个等级或分数就可以了。学生拿到教师评价的作文,多是一看等级,也就了事了。每次作文,学生必然存在共性和个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是全程的作文教学。有问题,不能留给下次,否则越欠越多。关于作文评价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比如家长参与,文章发表,网络互动都是很好的评价方式。 问题是,教师不愿意在这方面花费精力。因为作文教学牵扯精力实在是太大了。

以上,我分析了作文教学的现状,下面我简单谈谈关于作文教学建议:

1、深入研读课程标准。

我们对课程标准并陌生,几乎是天天讲,天天学。可是真正体会课程标准内涵的太少了,特别是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提出的要求,没几个教师放在心里。在教师的心里,知道有这么课程标准,但是一到教学准备的时候,或盲目地寻找教学案例,或盲目地套用的教学模式,或盲目地听从领导的意见,或者顽固地凭自己的经验。课程标准必须学,并且要学透,只有理解了课程标准的内涵,才不能失去语文教学的方向。

下面是摘抄语文课程标准中阐述:(课件展示)

课程总目标

1―2年(低段)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3―4年(中段)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5―6年(高段)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2、遵循儿童认知规律

儿童的认知发展有阶段性,我们不能超越儿童的阶段性来搞作文训练,其实,课程标准已经提出了学段的要求。因此,根据课程标准应该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作文操作体系。例如很早北京的景山学校以实验教材为基础的构建了作文教学的序列。该校实行“读写结合,以作文为中心安排语文教学”,以名家名篇为典范,严格进行写作训。

一、二年级在集中大量识字的同时,突出字词句的训练进行大量造句、抄书、听写句子和段落、看图写诗写片断、写日记等练习。同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反映周围的人、事、物,养成观察习惯,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到二年级下学期,“绝大多数学生就能在教师指导下写出三、四百字的短文,为下一段作文启蒙打好基础。

三年级是作文启蒙阶段。主要采取“放胆文”的形式,把文章“写开”、“写顺”。从三年级下期起,就指导学生围绕中,用逻辑思维去选择和组织生活中那些生动、形象、具体的材料要使文章内容具体,叙述细致生动。

四年级是掌握规律,严格训练阶段,教会学生如何写人、记事、状物等。

3、走进儿童的生活

周一惯老师发表文章呼吁作文教学呼吁儿童精神。所谓“儿童精神”就是说“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个充满奇妙而梦幻的世界,一个充满灵性的天地。这个世界的主人是儿童,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生活着,有着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的快乐和哀愁,憧憬和企盼。”

周老师认为“小学生与儿童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小学生注重的是学历阶段,而儿童注重的生命的历程,小学生作文近乎“知识体系”与“技能章法”的传授,而儿童作文里强调回归儿童自然的天性,不应该受到“知识、技能、章法”的约束。儿童作文就是尊重儿童的心里特点,要他们把要说的话按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儿童作文更重要的是给儿童看的。教师不应该用成人的眼光去干预儿童的世界,儿童应该是在他们相互促进中成长。提出“儿童作文”就是尊重儿童的生活。“作文”是儿童之间的一种交流,“作文”不是“作业”。

我在这里,不想评论周老师的认识,但是给我深刻的体会是,要尊重儿童的生活教作文。回过头来我们看,有多少教师理解了儿童精神,又有多少教师真正的理解了儿童,走进了儿童的生活。

4、创新作文的教学形式

前面,已经提到了创新教学形式的问题。形式是手段,形式服务教学内容。如果说有好选题而没有好的教学形式,作文教学照样没有活力,学生照样对作文没兴趣。

作文教学的形式决定作文教学风格和特色,例如读写结合式、话题聊天式、网络互动式、情境烘托式、合作探究式、模仿训练式、生活体验式、游戏活动式、观察访谈式等等,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式具有广泛开发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求研究,去摸索,去改革。有道是“不破不立”。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创新教学形式,而忽视作文教学实质训练,不能脱离课程标准的要求。

5、采取多种手段激励学生作文。

我们必须改变“学生作文教师一评”就了事的局面。要采取多种手段激励学生喜欢作文。例如鼓励学生发表作品,办手抄报,办作文集,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学校画廊展示,举办作文讲演,网络征文。

谢谢大家的聆听!

小学教师教学经验交流的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经验交流,我学习到了很多经验,对自己以后的实习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有一个同学就如何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提出了很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她提到调动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工具,丰富课件,做好每一课的课件,把课件精致化,中间可以插入一些微课视频,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里既可以得到放松,又可以学到知识。

除此之外,困扰我已久的一个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我所带的班级里个别学生上课无所事事,下课不完成作业,罚写更不会写,交流会上大家都积极向我提建议,比如把作业放到课堂上强调,提高他们的重视性等等。通过本次经验交流会,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期待以后更多的集体活动。

初一政治语文林中亭:通过本次交流,我们对于最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了积极的讨论,并且每位成员都踊跃回答,对于我们之后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我们针对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更有积极性,如何更好、更有效的管理课堂,如何解决学生不写作业的问题,还有如何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好的让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所提高等,并且对于每一个问题,我们各抒己见,对于我们之后的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我觉得,今后我们可以多多交流。

小学班主任经验交流的心得体会

这几年,我受到上天的'眷顾,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小小的成绩,但这些成绩都是偶然和意外,是天意吗?答案是不。现在我将天意之外背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然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成绩。奇迹不奇,那是有人在创造。是谁?我们的学生和我们自己。因你而变,因我而荣。相信我们的学生,更要相信我们自己。那如何在一个普通班培养出尖子生,创造传奇呢?我总结出几点,以供探讨。

一、一双慧眼,首先,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因为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尖子生也是相对的。我心目中的尖子生有两类:一是考试成绩在班级前10名的,称为第一梯队,二是自己有很大的潜力暂时锋芒未露的准尖子生,选5到8名,为第二梯队,这一层是我们要用心去挖掘其自身潜力的。

每学年开始时,我会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测试成绩,平时课堂的听课情况、作业情况以及任课老师的意见进行选拔。然后,根据他们的个人品格、学习品格和个性特点,分析每个人所拥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预见在培养他们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教育和谈话的侧重点,便可以以谈心的方式对症下药,明确告诉他已被列入重点培养的对象,指明每个人努力的方向和进步的途径,通过肯定他们自身存在的潜在的发展空间,使其听从老师的指导且有效地鼓励他们珍爱自己、把握机会,从而不断挖掘其自身潜力。

二、长远眼光,培养优秀学生要从两个方面来培养:一是心理素质二是知识技巧。

三、统筹规划,尖子生对班级形成浓重的学习风气、对学生探索良好的学习方法有着潜在的作用,对尖子生,我们总是力求让他们发挥榜样作用的同时,再发挥辐射作用。其中座位问题也值得研究。最初我将尖子生分散,安排后进学生同桌,后来觉得弊大于利。现在基本上水平相近的学生同桌,前后座尽量安排相对后进的学生;个别尖子生虽和水平略差的同学同桌,但前后座尽量另有尖子生。这样或许尖子生更能互相激励和借鉴;对后进学生来讲,平日学习不会过于焦虑,同时不影响他们课下请教问题。自然界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这就是“共生效应”。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班级的“共生效应”,值得重视。另外,古语有云: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我们理科的尖子生几乎都有自己的薄弱学科,我常对他们说:“你的不足就是你的潜力所在,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变不利为有利,唯有弥补你的不足之处,变差为不差。要想补差关键是先让他们树立信心,转变他们对该学科的一些错误认识。其次,通过个别指导和班会大家相互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使思想与思想发生碰撞,为其注入新的活力。有一次,我私下问杨某的同桌陈某为什么其它科很好,而数学不好呢?他说:“我觉得他的学习方法不对,我做一道题后,我会把与这题相关的知识想一下,并总结解决这类题的方法,而他,同是一个知识点或同类型,换了问法他就不会了,他就是不思考,死学。”我听后很受启发,就指导那个同学试着改变他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习是离不开方法的,方法就像一把钥匙,没有钥匙门是打不开的。在学习方法交流班会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提前安排和指导尖子生的发言人和发言的侧重点,使他们能提出困惑,分析困惑,解决困惑。进而真诚的交流。我认为尖子学生的学习上的自我完善意识和自主学习时间这两个问题很重要,我经常引导尖子生注意的问题一般就是:你觉得哪些科目相对还比较薄弱,存在什么问题,你准备怎样操作,你每天完成作业之后有多少自主学习的时间,自主时间都做些什么,等等。有的学生告诉我没什么自主学习时间,一般就是完成作业,我认为他主观上还缺乏尖子生的身份认同,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我就问他:“你这样层次的人如果只能完成作业,那你和中等学习水平的人还有什么区别?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和优化又从何说起?”自主学习,我对尖子生讲,也对全班讲。对全班讲更能促进尖子生。如果大家都认为自主时间和自主意识很重要,尖子生就会更认同,更重视。

四、责任心,一个再有能力的班主任,如果没有科任老师的全力配合,那么你的一切努力全化为乌有。班主任没有三头六臂,不能时时进行看护,在班主任不在班级的时候,科任老师要承担起教育及看护的责任。一个受人尊敬的老师不在于他的知识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他的责任心。有责任心的老师,学生拥护。但是有的时候越是负责的老师,越是让有的学生的憎恨。这只是个别现象,未来的莫一天他们会理解的。老师干的就是良心活,本着良心做事,睡觉也香。把自己的心摆正,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