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16篇)

时间:2023-12-09 22:14:16 作者:BW笔侠

通过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效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知识点总结范文,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高一下学期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好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觉,几天不做数学题后再考试,审题迟疑缓慢,入手不顺,运算不畅且易出错。所以每天必须坚持做适量的练习,特别是重点和热点题型,防止思想退化和惰化,保持思维的灵活和流畅。做题时,特别是做综合卷时要限时完成,否则容易形成拖拉作风,临场时缺少思维激情,造成时间失控,发挥不出应有水平。

2、归纳方法,升华成经。

燕博园教育的老师建议同学们熟练的掌握数学方法,可以不变应万变。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归纳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例:一个代数问题,可以通过联想与几何问题产生沟通,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如联想斜率、截距、函数图像、方程的曲线等;二是归纳重要题型的解题方法。例:数列求和时,常用公式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以及迭代法、归纳证明法、待定系数法等。还要注意典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防止形式套用导致错误。

3、查漏补缺力争无暇。

相当一部分的高一同学考试的分数不高,不少是会做的题做错,特别是基础题。究其原因,有属知识方面的,也有属方法方面的。因此,要加强对以往错题的研究,找错误的原因,对易错知识点进行列举、易误用的方法进行归纳。如:过一点作直线时忽略斜率不存在的情形,等比数列求和时忽略对q=1的讨论,用韦达定理时忽略判别式,换元或者消元时忽略范围等。同学们可两人一起互提互问,在争论和研讨中矫正,效果更好。找准了错误的原因,就能对症下药,使犯过的错误不再发生,会做的题目不再做错。

高中化学有机物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1.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有:

(1)含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烃和烃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类物质(取代);。

(3)含醛基物质(氧化);。

(4)碱性物质(如naoh、na2co3)(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5)较强的无机还原剂(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机溶剂(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属于萃取,使水层褪色而有机层呈橙红色)。

2.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有机物有:

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3.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有机物有:

烃、大多数酯、一氯烷烃。

4.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有:

卤代烃、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质(肽)、盐。

10.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有:

烃、卤代烃、酯、淀粉、纤维素。

5.常温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烃(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6.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纤维素的水解。

7.能被氧化的物质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不饱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燃烧都是被氧气氧化。

九年级下学期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高二化学上学期必考知识点总结

学一门课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按时、认真的完成这门课每天的学习任务,化学也是如此。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再利用其他的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不然每天最基本的学习任务都不能按时完成,更别说提高学习成绩了。

2、善于反思;扫清学习中的障碍。

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学习过程中不出现任何问题,不浪费学习时间和精力。所以高中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一定要经常反思,看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并且及时改正,扫清一切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3、经常进行总结。

没学过一部分的知识,就要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总结,看看哪部分的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这部分内容怎么学效率更高,活着涉及到的考点是什么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总结分析,保证这部分的内容完全掌握并且能够熟练运用。

高中学年高二化学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气体摩尔体积。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容器内将溶质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1计算.2称量.3溶解.4转移.5洗涤.6定容.7摇匀8贮存溶液.

注意事项:

a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高二化学学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

化学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化学题时要善于总结归纳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想成为学霸就需要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像学霸一样提高化学解题速度。

通过做题来养成正确的考试习惯。

学霸通过做化学题练习,做题时要讲究一看二想三动四回顾。先看清题意,再思考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关联,然后才动手,最后总结。当习惯了这些步骤后,就能快速答题了。切忌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解题思维之前,一拿到题就闷头做。当你掌握一定的思维和技巧,总结出相对固定的化学解题思维时,才能一拿到题,就开始动手,化学解题速度就会提高的。

解题先难后易。

学霸建议做化学题应先易后难,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一步一步由表及里地深入下去。一个人的能力也是通过锻炼逐步增长起来的。若简单的问题解多了,从而使概念清晰了,对公式、定理以及解题步骤熟悉了,解题时就会形成跳跃性思维,解题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养成了习惯,遇到一般的难题,同样可以保持较高的解题速度。而我们有些学生不太重视这些基本的、简单的习题,认为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解这些简单的习题,结果是概念不清,公式、定理及解题步骤不熟,遇到稍难一些的题,就束手无策,解题速度就更不用说了。

九年级下学期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高中学年高二化学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1、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和估算法。

(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3、体的熔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si、sic、sio2=和金刚石。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金刚石sicsi(因为原子半径:sico).

4、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5、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6、氧化性:mno4-cl2br2fe3+i2s=4(+4价的s)。

例:i2+so2+h2o=h2so4+2hi。

7、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8、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nh3、hf、ch3ch2oh。

9、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0、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5)是否发生双水解。

高中学年高二化学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a.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b.原子序数=质子数。

c.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正价数。

d.主族非金属元素的负化合价数=8-主族序数。

e.周期表结构。

(2)元素周期律(重点)。

a.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难点)。

a.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

(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b.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d.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a.原子与原子b.原子与其离子c.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a.“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a.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b.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3.化学键(重点)。

(1)离子键:

a.相关概念:

b.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ab,a2b,ab2,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

a.相关概念:

b.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难点)。

(nh3,ch4,co2,hclo,h2o2)。

d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九年级下学期化学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1.合金是混合物,形成合金是物理变化,合金中可能有非金属,合金中各元素主要以单质存在,合金一定有金属性。

2.紫铜是纯铜,青铜和黄铜都是铜的合金。

3.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在常况下的,高温下金属的活动性不一定服从此顺序,比如高温下钠可以置换钾。

4.钾不是最活泼的金属,金不是最不活泼的金属。

5.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溶液反应越剧烈(钾钙钠除外)。

6.钾钙钠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金属的氢氧化物和氢气,将这些金属与酸溶液混合,金属先与水反应。

7.铜不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8.所谓的“置换酸中的氢”是指非氧化性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第九单元(溶液)。

1.不溶是相对的,溶解是绝对的,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2.溶液都是混合物。

3.汽油可以除去油污是因为油污可溶于汽油,洗洁精可以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可以乳化油污。

4.气体、液体、固体均可以作为溶质,不溶于水的液体也可能可以溶解于其它液体,比如碘可以溶解于酒精。

5.说溶解度的时候要注意三点:温度,单位,饱和。

6.溶质在溶剂中可以以原子、分子、离子的形式存在。

7.同一溶剂中可以溶解多种溶质:比如饱和的食盐水中仍然可以溶解蔗糖。

第十单元(酸和碱)。

1.水是弱电离的,水可以电离出极少量的氢离子和氢氧根,这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碳酸钠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盐,只是其水溶液显碱性。

3.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不可搞错,另: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4.将石蕊加入酸中,是石蕊变红而不是酸变红。

5.酸和碱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酸碱的腐蚀是化学变化。

6.稀释浓硫酸不可以将水倒入硫酸中,应将酸入水,沿容器壁缓缓倒下,同时不断搅拌,不可以用量筒稀释浓硫酸。

7.浓盐酸在空气中生成白雾是因为浓盐酸有极强的挥发性(初中常见的酸除了硫酸都有挥发性),是物理变化。

8.氨水呈碱性,一水合氨(nh3·h2o)在水中能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9.在初中阶段,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10.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1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仅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而且要求反应物中“有酸酸可溶,无酸盐碱溶”,但碳酸镁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那是因为生成了比碳酸镁更难溶的氢氧化镁。

12.在初中阶段,所有生成碳酸的反应一律写为二氧化碳+水,不考虑二氧化碳溶解。

13.在初中阶段,大部分碱是不可溶的,只有氢氧化钠、钾、钡、钙(微溶)和氨水可以在溶液中存在,相反,大部分酸是可溶的。

14.并非所有的盐都是中性的,碳酸钠水溶液是碱性的,硫酸铵水溶液是酸性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有较弱的碱性,硫酸氢钠水溶液有一定的酸性。不可溶的物质自身没有酸碱性,但是可以与相应的酸或碱反应。

15.含有碳酸根离子的强碱盐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含有铵根离子的强酸盐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不考虑水自身的电离)。

16.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

17.中和反应都是放热的。

18.酸碱度和酸碱性是不同的,酸碱度指的是溶液的酸碱性强弱,酸碱性指的是溶液显酸性还是碱性,ph试纸测量的是酸碱度,指示剂显示的是酸碱性。

19.若不慎将盐酸或硫酸弄到手上或衣服上,不可以用氢氧化钠等强碱中和,被强碱烧伤同理。

20.酸碱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1.碳酸氢钠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如其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碳酸钾、碳酸钠和水。

2.盐和盐之间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3.氯化钠在农业上的主要作用是选种。

4.生理盐水是0.9%的食盐溶液。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1.淀粉没有甜味,但是经过酶催化水解后可生成有甜味的糖类,因此米饭馒头长时间咀嚼后有甜味。

2.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中,糖类不等于糖,不等于淀粉,不等于葡萄糖,蛋白质不等于氨基酸,油脂不等于脂肪,油脂分两种,液体的叫做油,固体叫做脂。

3.重金属中毒时,要立即服用含有大量蛋白质的物质来解毒,因为重金属离子能够与蛋白质作用,使得蛋白质变性而丧失其生理功能而危及生命。

4.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用硫酸钡不用碳酸钡的原因是碳酸钡可溶于酸产生使人中毒的钡离子,而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胃酸(胃酸即盐酸,注意不是硫酸)。

5.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它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6.钠、钾、钙不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

7.菠菜不能与豆腐同时食用的原因是菠菜里的草酸和草酸盐能和豆腐中的钙离子生成难以吸收的沉淀物。

8.加碘盐中加入的不是单质碘(碘单质有毒),而是碘酸钾,碘酸钾在加热时会分解为碘化钾和氧气。

9.缺碘会导致甲状腺症,但是碘过量会导致人体不适,因此,即使是必需元素也有摄入量的问题,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10.聚氯乙烯有毒,不可以作为食品包装袋,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是聚乙烯,它是由乙烯在高温催化剂下断开双键形成的。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3检验某白色固体是铵盐的方法加入浓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固体为铵盐。

4某溶液加入h2so4的同时加入cu.铜溶解溶液变蓝,该溶液中含有:no3-。

5浓_特性不稳定易分解、强氧化性、易挥发。

6王水的成分及特性浓_浓盐酸1:3体积比混合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溶解金、铂)。

7能使蛋白质变黄的物质浓。

火柴盒侧面的涂料红磷。

高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1.常见的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两类:一类是函数关系,另一类是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不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2.从散点图上看,点分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称为正相关,点分布在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

二、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1.从散点图上看,如果这些点从整体上看大致分布在通过散点图中心的一条直线附近,称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回归直线.

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

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

r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表明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r的绝对值越接近于0时,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通常|r|大于0.75时,认为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

三、解题方法。

1.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一是利用散点图直观判断,二是利用相关系数作出判断.

2.对于由散点图作出相关性判断时,若散点图呈带状且区域较窄,说明两个变量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若呈曲线型也是有相关性.

3.由相关系数r判断时|r|越趋近于1相关性越强.

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考点归纳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对化学反应原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反应要快、加入的过量试剂确保把杂质除尽、选择的试剂既不能引入新杂质又要易除去。

计算反应热时忽视晶体的结构。

计算反应热时容易忽视晶体的结构,中学常计算共价键的原子晶体:1mol金刚石含2mol碳碳键,1mol二氧化硅含4mol硅氧键。分子晶体:1mol分子所含共价键,如1mol乙烷分子含有6mol碳氢键和1mol碳碳键。

对物质的溶解度规律把握不准。

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分三类:第一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氯化钾、硝酸钾等;第二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但是增加的程度小,如氯化钠;第三类,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如气体、氢氧化钠等,有些学生对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理解不清。

高二生物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三磷酸腺苷)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结构简式:a—p~p~p。

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30%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发生渗透失水,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吸收水分和运输水分的动力是蒸腾作用,植物所吸收的水分95%以上蒸腾作用散失,少量用于生命活动。

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呼吸作用为矿质元素吸收提供动力,运输矿质元素的动力是蒸腾作用。

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9、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大多数生物)。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多数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方式,酵母菌等)。

10、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如:氨基酸)提供原料。

高二下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世界近代现代的国际关系,若依据国际关系中主要矛盾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分析。

从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为第一时期。此时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激烈的角逐和斗争,最终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为17和18世纪,其中法国、西班牙、荷兰和英国四大商业强国的冲突,构成了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中心内容之一。

在这场斗争中,先是英国打败西班牙,17世纪下半期,英荷之间又发生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的殖民优势被摧毁;在北美,英国夺取了荷属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英国又同法国多次发生战争,夺取了法属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地区,并夺取了法国在印度的大部分地盘。在长期殖民战争中,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抢占了广大殖民地,成为世界上的殖民帝国。这一时期,新崛起的俄罗斯帝国与瑞典的北方战争、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扩张,构成了国际关系的第二个内容。

俄国彼得一世、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的扩张表现在领土的侵占,这与英、法等国殖民地扩张有所不同。同时,此种扩张更多地带有封建色彩,而英法的扩张,则是早期资产阶级原始积累的性质。在这一时期,强国之间的关系随着各自利益的需要而变化,如普奥,既有战,又有结伙瓜分波兰的举动。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国际关系:时间从18世纪法国_开始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止。18世纪以前,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对国际事务拥有重大影响。法国_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体系。欧洲各国封建势力内外勾结,组成反资产阶级革命同盟。因此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首先表现为法国与欧洲列强的关系。在法国_中,先是普奥组成干涉军,失败后,英国为同法国争夺中东的利益和进行海上争霸,组织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

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后,法国与第二次反法同盟之间的关系,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与传统的封建势力之间关系的继续,并使新生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法国与后来反法同盟之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争霸特点;而对西班牙和俄国的进攻,则是侵略行径。1815年,拿破仑战争失败后,战胜国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建立了具有一定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国际政治体系--维也纳体系。

当时的欧洲列强俄、英、普、奥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在欧洲划分了势力范围,奠定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这个体系的特点是:封建专制国家在其中占据支配地位,组成了多极均势结构,以恢复、巩固欧洲封建秩序,消灭各国革命为目的。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为争夺土耳其,英、法、俄之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在德意统一过程中,也渗透着复杂的国际关系,德意志统一进程包含有普奥与丹麦的关系、普奥之间的关系和普法之间的关系。意大利统一主要体现了奥意的关系、意法的关系、法奥的关系等。

化学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o2s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如co2kclo3so2等。

9、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so2等。

10、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ab。

11、分解反应: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a+b。

1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的反应。(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4、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