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孩子一样(汇总16篇)

时间:2023-12-15 13:40:37 作者:LZ文人

优秀作文是作者思想的结晶,是他们对于人生的深刻领悟和独特见解的呈现。下面是一些写作大师的优秀作文,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和风格。

像孩子一样对待猪吧

李刚强心中对教育事业始终充满着虔诚和执着。

作为云龙区文教体局副局长、江苏省著名的百年老校——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校的校长,李刚强似乎显得有些“另类”。他的爱好相当广泛,心理学、国学、书法、摄影、信息技术、中医均有涉猎,尤其对传统国学情有独钟,研习之余颇有心得。他时常帮助朋友、同事排解心灵的困惑,解除身体的不适。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刚强能把自己对传统与现代的所学、所悟融会贯通地运用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之中,不仅游刃有余,而且成效显著。他总结并施行的教育“三知”理论,即“知饥”、“知机”和“知己”就是从中医理论和实践中领悟出来的。

知饥:轻度的“饥饿感”让孩子有一颗强烈的进取心。

李刚强常说,人人都关心自己的健康,人人都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百般呵护。

一聊起经典国学,李刚强便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孔子曰:“过犹不及!”;中医认为,“过饱伤人,饿治百病”,轻度的饥饿感对人体健康十分必要。

人体血液里有一种免疫细胞,叫做吞噬细胞。这种细胞是人体的“清道夫”,专门吞噬有害细胞。而吞噬细胞的活性高低,取决于人的饥饿感。你要是成天吃得很饱,你体内的吞噬细胞就处于昏睡的休眠状态。因此,保持轻度的饥饿感能激活吞噬细胞,使人始终处于健康状态。

《红楼梦》里也曾经写到,“这贾宅中的风俗秘法:无论上下,只一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王太医到贾府给贾母看病,甚至说“其实不用吃药”,对巧姐儿则说“只要清清净净地饿两顿就好了。”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也证实,饥饿会提高人对食物的注意力,提高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让人更聪明。

“满堂灌”,课后还留一大堆家庭作业。家长还怕孩子“吃不饱”,在校外又给孩子报英语班、报奥数班、报写作班。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因为“吃”得“太饱”而“消化不良”,甚至会渐渐产生厌学情绪。

南怀瑾老先生说过:“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读死书。假使一个人文章写得好,只能说他文学好;这个人知识渊博,只能说他“见闻广博”,不一定能说他有学问。一个人即使没有读过书,可是他做人做事完全对了,就是有学问。”的确,现在和以前读书不一样了,以前是谁死记硬背的知识多,谁就懂得多,考试成绩就会好。而今天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你所需要的资料,上网用百度、谷歌、雅虎一搜就都有了。

我认为,现在的孩子应该比的是分析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比的是适应社会、与人沟通的才干,比的是道德底线的固守、文化素养的提升、信息检索能力的提高等等。

家长要想让孩子将来有出息,就得让他们在学习上“知饥”,适当保持“轻度饥饿”,让他们对学习始终充满兴趣,保持一颗强烈的进取心,这样孩子才能持续不断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李刚强笑笑说,光保持“轻度饥饿”还不行,还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而这两种营养主要来源于“母乳”——国学经典,它是任何“洋奶粉”都无法取代的。

李刚强有一种强烈的“国学情结”,他对国学经典推崇备至,因为他一直坚信:国学经典是中国孩子的“母乳”。只有长期坚持“母乳”喂养,孩子的国学底蕴变得深厚了,才能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

对此,李刚强颇为感慨地说:在美国,学生要花很长、很多的时间学习《圣经》、学习莎士比亚、学习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一些经典著作。而我们的国学经典像《论语》、《大学》、《中庸》、《周易》更是博大精深,都具有永恒的价值,我们更应该从中吸取适合自己肠胃、有助自己健康的营养。

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就是适合中国文化特色、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教材,能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素养。几年来,我们本着先教学生学会做人,再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理念,全校师生诵读、践行《弟子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许多朋友跟我开玩笑说,你是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做传统教育的事情。我觉得我只是做我该做的事请,历史离我们越远,我们就会看得越清。

是的,不少了解青年路小学的人都说,从青年路走出来的孩子让人感觉就是不一样,脸上写满了自信,眼里闪动着灵气,身上好像时刻都散发出一种活力。

知机:细微的征兆中让孩子预见未来的结果。

李刚强很忙,很少能有整块儿的时间接受我的访问,再说他本来就是一位做人和行事都。

很低调的人,不愿意多聊自己。见缝插针中只要聊起有关教育思考的话题,他就会滔滔不绝。

他说,人除了要“知饥”,保持“轻度饥饿”外,更要“知机”。“知饥”使人健康,而“知机”让人明智。

佛经里有一句话叫“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和《黄帝内经》里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的就是人要“知机”。

一般出现了问题后,凡夫俗子只是看到了不好的结果,却很少考虑造成这种不好结果的起因或想办法去避免它;而菩萨和圣人恰恰相反,不仅看到了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且去深思、深究造成这种现象的起因和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一步找出问题的细微先兆,在问题还没造成不良后果前就把它解决在萌芽状态。

于丹在讲《庄子》的时候不是讲过神医扁鹊的一个故事吗?

扁鹊说,因为我大哥的医术可以防患于未然,一个人病未起之时,他一望气色便知你的潜疾是什么,所以他用药都给你调理好了;我二哥呢,能治病初起之时,在你得什么大病之前,你感冒咳嗽的时候他给你治好了;而我非得等到这个人病发出来,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我去下虎狼之药起死回生,所以天下人都认为我是神医。其实,我们家我大哥医术最高,我二哥其次,我最差。像我大哥那么治病,这个人的元气丝毫不伤;我二哥那么治病呢,这个人元气稍有破损就补回来了;像我这么治病呢,命虽捞回来了,但元气大伤。

辨证知机者,决死生也。

我想教育何尝不是如此,一位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潜心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善于发现问题的细微征兆,能防患于未然,让问题消弭于无形。我们当老师的要不断地内求、内观、内练,用真心去了解孩子,用真情感动孩子,用真知去教育孩子,知机识变,因时施教,长善救失,让孩子在心灵上得到温暖,在感动中获得成长。

我们当老师的不仅自己要“知机”,而且在言传身教中,应该让学生也学会“知机”。因为“知机”能让学生学会透过问题现象看本质,锻炼、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如果老师厉言厉色地让他写检查、写保证书,以不写就“请”家长相威胁。甚至,为了让学生检查再深刻些,竟还规定了两千或三千的字数。这种做法就太不“知机”了。老师只是简单、粗暴地使用了自己的权威迫使孩子表面屈服,这样做并不能真正地触及孩子的心灵,更不能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判断,真正发现自己错在哪里、错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去改正错误。

我们学校参照孔老夫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做法,学生做错事情时,老师不让学生写检查、写保证书,而是让他们就当天的事情写篇作文。结果他们作文的开头经常是“怎么搞的,我今天又写作文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自己学会思考、判断,而不是用老师的权威去告诉他对与错。

李刚强颇有体会地说,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意思是说针刺治病时必须把握气机虚实的变化,治疗时才不会有毫发之差,自可效如桴鼓;否则就像在弦的弓箭,不能及时准确地射发,当然也就不能得心应手了。这虽然讲的是中医针刺治病的道理,但值得我们做教育的人深思啊。

知己:细致的爱心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能。

和李刚强聊天是一种享受,他睿智的语言、精准的比喻让交谈变得十分轻松、愉快。话题虽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但在不知不觉中也能悟出不少做人处事的精妙道理。

说到“知己”,李刚强更为感慨,人生“知饥”易,“知机”也不难,难的是“知己”,而知己之无知更是难上加难。

扁鹊讲他大哥、二哥的医术比他高明,比他更懂“知机”之道,这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神医的“知己”。一个人在拥有荣誉的时候,还能读出来自己实在是不容易啊。其实,拥有了整个世界的喝彩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一定是成功的。真正的成功,在于人永远不失自知之明。

但一个人要想真正做到有自知之明又谈何容易。现在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精心塑造中,已经逐渐迷失了自己,单凭学习成绩的高低去衡量孩子的好坏似乎成了目前老师和家长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

而我始终坚信,一个孩子身上总有一样别的孩子不具备的“异秉”,心里总有一棵只属于自己的樱桃树。孩子自己小,往往没有能力去发现它,关键要看老师和家长能不能打开孩子的心门,帮助孩子去发现它,给它浇水、施肥,用心灵的阳光照耀它。

到底什么是异秉?我的理解是,异秉就是孩子身上凸现出的先天禀赋。异秉既有从父母身上继承的遗传品质,也有蕴藏在孩子身上的特殊天份,潜伏在孩子灵魂深处的特有品质。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孩子的异秉也像这位哲人形容的一样,既有孩子之间的相同之处,也存在个体的千差万别。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要寻找孩子的异秉,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目前,学校教育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这些异秉很强的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过分强调共性,注重学习书本知识,基本上抹杀了或者是不承认孩子的异秉。

残,是教育的悲哀。

稍作平息后,李刚强又恢复了先前舒缓的语调。他接着说,真正的教育实质应该是一种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提升自我的“知己”教育,也是一种“无言而教化万方”的潜教育。

其实,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我们自己的过程。说教是小智慧,真心才是大智慧。老师应该先“知己”,然后再用真心去帮助孩子“知己”。只有真心对真心的相知,老师和学生才能共同完善自己。

李刚强每每传播他的教育“三知”理论时,明亮的眼中总是闪现出虔诚和执着,他说,我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跟我的爱好有关,与我的才能有关,与我的感情有关。我的爱好告诉我该做什么,我的才能告诉我能做什么,我的感情告诉我想做什么。做自己该做的,能做的,想做的,这是我理解的人生的意义。

(《新家长》第二期作者:式微)。

孩子般的奶奶作文奶奶像个孩子一样

儿童节到了,祝愿曾经是孩子的你:青春不老,保持一颗纯真的心,拥有甜美的微笑,孩童般的皮肤,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对未来抱有幻想和憧憬!

古有诸葛亮,妙计安天下;今有朋友我,妙语送祝福,祝福我的朋友,天天开开心心地过,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活,祝福很真诚,你要很幸福,儿童节快乐!

儿童节送你一本秘笈:快乐易筋经,烦恼大挪移,九阴幸福真经,凌波平安步,福运十八掌。愿你练就绝世武功,勇夺本届“最强宝宝”桂冠,并祝节日快乐!

发条短信让你永远长不大,快乐的事情你永远落不下,烦恼的东西你永远不理它,因为今天就数你最大,别为这是为什么,我只能快乐的告诉你:儿童节快乐!

儿童节即到,愿你如儿童一样活泼可爱,如儿童一样诚实善良,如儿童一样纯真好奇,如儿童一样天天向上,但千万不能淘气,更不准夜里尿炕!

哼一段童谣,把童年叫醒;看一个童话,把童趣叫醒;发条儿童节短信,把童心叫醒。愿你开开童心,享享童趣,超龄不是问题,只要快乐就美丽,六一快乐!

个子虽大心眼小,年龄虽大心不老,六一儿童节到来要逍遥:多吃手指味道好,尿床多次有功劳,渴了饿了要哭闹。祝六一儿童节尿床开心大笑!

宏伟理想鼓斗志,幼小心灵开红花。好孩子!今天是你的节日,叔叔给你准备了适合你吃不伤牙齿的糖,送给你,社会主义的小红花!儿童节快乐!

儿童节又到了,又成长了一岁,首先要感谢亲爱的爸妈给了自己生命,其次要感谢身边的朋友们的关心,在此,谨对你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与最衷心的祝愿!

儿童节到了,邀一邀童伴把童年找找,唱一唱童谣把忧愁丢掉,玩一玩童趣把压力减掉,用一颗童心把快乐拥抱。预祝你儿童节童颜大悦、幸福来到!

儿童节祝福短信到,让快乐与你轻轻拥抱,让困难见你乖乖让道,让烦恼偷偷走掉,让吉祥对你格外关照,让幸福对你永远微笑!六一节快乐!

烦恼时,学会自我解脱;困难时,学会自我鼓励;郁闷时,学会自我宣泄;失意时,学会自我安慰;人老时,学会自我老校儿童节了,祝你快乐美好!

儿童节将至!我用二尺小花布给你做个开裆裤,让你迈着快乐的模特步,露着性感的小屁股,让你觉得自己嫩又酷,提前祝超龄儿童快乐哦!

放下你的成熟,收起你的稳重,脱掉你的圆滑,穿上你的童真,释放你的压力,冲出你的焦虑,绽放你的活力!儿童节,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吧!

儿童节来临之际,祝愿曾经是孩子的你:青春不老,保持一颗纯真的心,拥有甜美的微笑,孩童般的皮肤,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对未来抱有幻想和憧憬!

儿童节到了,不管你过不过儿童节,都愿你珍惜拥有,享受美好人生!六一祝福不求最早,不求最好,但求最诚!我的祝福不求最美,不求最全,但求最灵!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祝你及你的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儿童节到了,祝你像儿童一样活泼可爱,像儿童一样诚实善良,像儿童一样纯真好奇,像儿童一样天天向上。但是不能淘气,更不准夜里尿炕!

[将孩子般的美好汇成送你的儿童节祝福语]。

猫一样的孩子诗歌

安静的趴在木制冰冷的课桌上,眯起眼来望着灰色的天空。

就像孩子一样。从明天起,喂马劈柴,周游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如果世界真的有永无岛,希望像很陂得。潘一样。

永远不会长大,永远生活在永无岛。

猫不会长大,猫只会长胖,但你慢慢的长大了。

也许世界原本就有不朽的东西,静静的流淌着,犹如远方的音乐,未来的色彩。

偶然那美妙不可留。

偶然经典抹去尘世。

世界偶然不能停留被追赶路上。

灰色怀旧没有继续。

没结果就应不断更新。

人前人后总会太多旧伤感。

嘲冷自信偏幼的笑。

被称残忍无情恶世界。

难以化解无限动力般的恒心。

受伤了后略懂什么叫做痛。

偶然现实能把一切都毁灭。

能不能当作一场梦。

封印的现实打不开。

那是一个不能挽留的初春。

一个微笑可以融掉冰。

一个拒绝可以碎了冰。

像孩子一样回家过节随笔

1942年8月,老舍先生写过一篇关于教育孩子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做文艺写家,我绝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做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不必非入大学不可。

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教育时写道:“我想,他们不必非入大学不可。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一个诚实的`车夫或工人一定强于一个贪官污吏,你说是不是?”儿童宜多玩耍。

老舍先生特别珍视儿童的天真,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万万不可因教育不当而扼杀。他主张儿童“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和“少年老成”。

不以儿童为玩物。

老舍先生说:“摩登夫妇,教三四岁小孩识字,客来则表演一番,是以儿童为玩物,而忘了儿童的身心教育甚慢,不可助长也。”老舍认为是教育孩子的大忌。

孩子般的奶奶作文奶奶像个孩子一样

在这个微信时代,朋友圈里能经常看到天南地北的宝妈在晒自己家的孩子,有可爱的,有调皮的,有高兴的,有哭闹的,各有不同。

但唯一一点相同的是,孩子很容易满足,很容易快乐,一点点小事情就足够他开心一整天。他很清楚他的需求,有需求就会跟爸爸妈妈说,不管是渴了饿了,还是对爸爸妈妈说爱他们,表达他想表达的一切。

这里我说的快乐是你发自内心的快乐,就像全神贯注投入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会在某一刻,似乎忘掉了外面的世界,忘掉了时间在流逝的感觉。做这些事情,完全是取悦自己,就像孩子那样单纯、简单。

其实,原因想想也很简单,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因素等等的影响下,被告知应该这么做那么做。

被告知只有上了好大学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被告知画画唱歌跳舞是不务正业的事,被告知只有挣了更多更多的钱,当了官、有了权,你才有价值并被别人看得起。

在众多告知的声音中,慢慢的,我们自己都不认识自己,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每天像机器似的,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很不开心的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而自己喜欢的事物,已经被深深的埋藏在心里。

有的或许做的还不错,挣了不少钱,然而那些百万富翁抑郁或自杀的新闻时不时都能看到。而有的做的一般般,等到快退休之时终于还清了房贷,到时可以骄傲的对后代说,你爷爷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还清了房贷。

然而,假使他们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何来抑郁之说呢?既然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必然能做好,能做好就能提供价值,就能养活自己并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或许有人会说我真的没什么特长,而我想说,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式跟这个世界交流,有的用音乐,有的用舞蹈,有的养花,有的旅行,有的用文字,有的用语言,有的用厨艺,而有的用代码,等等。

那到底怎么找到自己与这个世界交流的方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呢?

根据我的个人经验有以下几种:

1,首先,相信自己一定有某种或多种兴趣或爱好或天赋,去等待着我们发现。

2,想想自己真心喜欢什么。在做什么事的时候,会特别的开心。

3,在某个午夜梦回之时或者睡前,没有外界的扰乱,内心那个真实的你会悄悄跑出来,让你脑袋里会出现很多想法,或是纠结,或是兴奋,或是不安分,不妨认真捋一捋此时此刻的想法。

4,想象自己在临终的时候,躺在床上,自己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是“没有超过某个人?”,是“没有多买一部好车?”或是“没有做个官?”我想没有人会想这些。

这个时候你心里想的事情,就是你现在努力的方向。也许是“我没有很好的跟爸爸妈妈或孩子表达我的爱意,尽管我心里是很爱他们的”,或者“这一生我到底为这个世界做了什么?”“这一生是不是可以活的更充实一些?”“曾经的梦想实现了吗?”

90后吃货女孩的我,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也比较爱折腾,今年用了5个月的时间,以旅行义工的方式去看看这个世界,认识了天南地北的朋友,听了很多平时听不到的故事。也会去福利院陪那些孤儿自闭症的孩子玩耍。

喜欢看书,看每一本书,似乎都是在跟作者交流,喜欢与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喜欢记录,把生活中的美好写进我的文字里。喜欢画画和练字,没有理由的喜欢,似乎它们能让我静下心来,很喜欢这种心静如水的感觉。

在做这些事时,内心是快乐的、平和的。这种喜悦只有自己去做才能真正懂得。

最近我断断续续地练瑜伽,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并去感受其中的快乐。

无论做什么,能有孩子般那种简单、单纯的快乐,已足矣。

最后,分享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人活着的时候,就好像自己永远都不会死似的。而死的时候,又好像都没活过似的。白活了。

作者|静菇凉。

公众号:90后自由职业者。

孩子般的奶奶作文奶奶像个孩子一样

人的一辈子很快,转眼间,早已过了半百,朝着花甲飞奔而去。

老年,夕阳红,二个关联的词语,总是在我的心里时有出现。老年的无奈,“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孤寂。老年似一棵根深枝繁的老树,凝重却又生动。那老树虬根,繁华似锦,如慈祥的面目,那枝繁叶茂,似厚重的笑容。

夕阳红的老年人,老年人的夕阳红里那一抹余晖。似人生中的一曲优美乐章中的高潮部分,如何演绎,心态决定一切。我,平静地在这一抹夕阳红里,期待着绽放我一生中的最后灿烂辉煌。

时间,悄无声息地溜走,正如朱自清老先生的《匆匆》里所言:“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习惯,是此问题的唯一解决的好方式,一切习惯就成了自然,习惯变成了常态。正如人们的起床、吃饭、工作、休息、睡觉一般,眼睛一闭一天过去了,眼睛一睁一天开始了。

一杯茶,一本书,一条狗在脚边,这也是一种惬意。独酌,独享,独处,独思,静如处子,时间就从这静静的思绪中出逃。

我不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至少现在是这样。每天过着同样的生活,享受着一份成熟的光芒,平淡冗长的生活给了我每天的自潮自嗨的快乐,一份简单,一份情怀,洋溢着诗意般的生活中。一会儿糊涂,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思念,一会儿淡然,给我的夕阳红,挂上了五颜六色的硕果。

总是说,人生如梦,梦若人生。人生的.酸甜苦辣,浓缩成一壶岁月的美酒,细细品来,倒也有一种诗情画意。

在乡间,有句粗俗的比喻,老年人就是一条老狗。吃子女剩下的饭菜,给子女看家护孩子。不求回报,只求饥饱。物质上和精神上,几乎没有什么需求了,而子女善待老人那是极幸福的,而嫌弃的,不在乎的或是谩骂老人的也是有的,他们将老人当成狗一样,只求索取,不见善待。

养育孩子的辛苦,也许只有做了父母后才能体会。女儿先天不足,幼时常常生病,半夜发烧,去医院打吊针,抱在怀里,已是清晨,匆匆睡上一二个小时便去工作,站立服务,竟能睡着,这才体会到以前所不能理解的“站立睡姿”女儿渐渐长大,体质有了改善。可是在她发育的时候,一次生病,我整整陪伴她在医院渡过了我人生中最焦急,最痛心的十来天。女儿出院后,激动地流下眼泪说了一句话:“妈妈,这辈子我会对你好的。”短短的一句话,感动了我十年,每次想起这句话,我总是泪流满面。

女儿玩够了狗狗,进入我的房间,看到我的状态,追问原因。我指东言西,目光躲闪,我不想让孩子在感觉,我跟狗狗在吃醋。

都说抱着长大的孩子,很有良心,懂得感恩,也许我的父母没有这么想,当他们生病直到老去,我都没有抱过他们一回,这深深的痛,被一次次地忆起,并一次次地像刀刺进我的心胸。如今,女儿抱起了我,似乎是在填补着我心灵的空缺。我躺在女儿的怀里,就像重新回到了过去。这一丝丝的甜蜜,填补着我对父母的一份愧疚。我闭上眼,静静地享受着这幸福的一刻。

曾经看到过一张图片,一位儿子蹲下,用自己的大腿当成凳子,让老父亲坐着。我不由得泪流满面。若是一位父亲抱着或让孩子坐在大腿上,看上去似乎是很顺眼,为什么众人有如此的想法,想来是父母关心子女是理所应当的。

曾经的《常回家看看》一曲唱红了大江南北。“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妈妈并不是万能的,只是需要子女的交谈,絮絮叨叨地拉拉家常话,这是老年人心里的甜蜜。子女年幼时,父母不厌其烦地一次一次地回答幼稚的问题,一遍一遍地教子女认识新知识,那种耐心,点点滴滴都是爱的浓缩。

女儿看到我闭着眼,不知是睡着了还是在享受着,她并没有打扰我的这一份安宁。

像孩子一样

妈妈在我的眼中,就。

她有时会顽皮。有一次,我从外面回到家里,没有看到妈妈,就问爸爸:“老爸,妈妈去哪儿啦?”结果话音刚落,妈妈就从藏身的鞋柜门后面跳了出来,吓得我脑细胞死了不少。

她经常会跟我抢书看,我看一本书正读到一半时,她就在边上嚷嚷:“这么好看的书,借我看看。”如果我不借给她,妈妈就会像孩子似的撒娇说:“借我看嘛!”哎,搞得我整个人都不爽了,只好把书借给她。

有时她也会不听话。爷爷让妈妈旅行的时候多带一些衣服,妈妈偏偏就不听,只带了几件衣服。后来,天气果然冷了,妈妈就跟爸爸抢衣服穿,最后受冻的还是“可怜”的爸爸。

妈妈,也像我的知心朋友一样。我有什么话都会跟妈妈说,而妈妈有心事也会跟我谈谈。不像有些父母,眼里只盯着孩子的成绩。

当然,妈妈也有好处。她会陪着我玩。以前我总是要找伴儿玩,现在有了妈妈这个玩伴,我都不需要再去找玩伴了。

我还发现了,妈妈现在有事没事的时候总爱哼个小曲,有时候居然还是我爱小毛驴这首曲子。

我倒希望妈妈永远像个孩子一样,这样她就能保持心态年轻了!

像孩子一样

星期天,老姐有事要出门半天,让我给她看她家三岁半的小孩。好吧,虽然心里很不乐意,但实在找不到其他人看孩子了,就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

老姐临出门的时候特意交代,要是实在闹得不行,就带着去超市买点吃的哄哄。

到了下午时候,小家伙果然闹腾起来,一个劲的叫着要找妈妈。没办法,只好哄着去超市买好吃的。去了超市,小家伙什么都不要,就直奔棒棒糖那块,想着孩子还小应该少给吃糖,就拿起放在旁边的饼干,想着把棒棒糖给换下。没想到小家伙说什么都不给。没办法,只好给他拿了个棒棒糖。

买完糖想着再给孩子买点别的吃的吧,问他还要什么,小家伙说什么都不要了,就要棒棒糖。

拿着买好的棒棒糖从超市出来,小家伙刚才还带着泪花的笑脸马上乐开了花。

看着小家伙拿着棒棒糖吃的美滋滋的样子,心里不禁在想,还是小孩子比较容易满足,一个五毛钱的棒棒糖就可以哄的开开心心的。

而我们大人,想要的东西越爱越多,得到的快乐却越来越少。

有时候,我们真的该,容易满足一些,快乐就会多一些吧。

像孩子一样作文

她有时会像孩子一样顽皮。有一次,我从外面回到家里,没有看到妈妈,就问爸爸:“老爸,妈妈去哪儿啦?”结果话音刚落,妈妈就从藏身的'鞋柜门后面跳了出来,吓得我脑细胞死了不少。

她经常会跟我抢书看,我看一本书正读到一半时,她就在边上嚷嚷:“这么好看的书,借我看看。”如果我不借给她,妈妈就会像孩子似的撒娇说:“借我看嘛!”哎,搞得我整个人都不爽了,只好把书借给她。

有时她也会不听话。爷爷让妈妈旅行的时候多带一些衣服,妈妈偏偏就不听,只带了几件衣服。后来,天气果然冷了,妈妈就跟爸爸抢衣服穿,最后受冻的还是“可怜”的爸爸。

妈妈像孩子一样,也像我的知心朋友一样。我有什么话都会跟妈妈说,而妈妈有心事也会跟我谈谈。不像有些父母,眼里只盯着孩子的成绩。

当然,妈妈像孩子一样也有好处。她会陪着我玩。以前我总是要找伴儿玩,现在有了妈妈这个玩伴,我都不需要再去找玩伴了。

我还发现了,妈妈现在有事没事的时候总爱哼个小曲,有时候居然还是我爱小毛驴这首曲子。我倒希望妈妈永远像个孩子一样,这样她就能保持心态年轻了!

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明天

“要不是检察院政策好,俺孩儿别说上重点高中了,恐怕这辈子也就完了。”小李的父亲拉着检察官的手,老泪纵横地说。

11月28日,沈丘县检察院依法对涉嫌故意伤害犯罪的未成年在校学生李某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这事儿还得从20xx年春节说起,16岁的小李是沈丘县某中学九年级的在校学生,有一次小李在洗澡堂洗澡时,与60多岁的老张因为小事发生口角,事情虽然没有闹大,但两人就此留下了过节。

今年6月15日的'早上,冤家路窄,上早自习的路上小李又遇到老张,耿耿于怀的老张又和小李翻起旧账,二人你推我搡,厮打起来,小李年轻气盛,一个不小心用力过猛将老张推倒在地,结果老张后脑勺着地,蛛网膜下腔出血而昏迷,经鉴定,张某伤情为轻伤一级。6月18日,沈丘县检察院依法受理审查批捕小李涉嫌故意伤害案。案件承办人阅卷时发现,7天之后就是小李参加中招考试的日子。这可是关系孩子前程的大事啊。承办人立即到小李的学校走访,老师和同学们都说小李在学校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成绩优秀,但不善言辞,性格有些内向,案发前还因为考试成绩名列全校前三名而被授予奖学金。

这样一个好孩子因为一时冲动犯错而耽误一生该多可惜啊,对孩子、对社会都是一大损失。承办人暗下决心,一定要给法律、给社会、给小李和老张一个合理合法的处理结果。承办人多次与小李的法定代理人、老张的近亲属会面,分析利害关系,讲解法律知识,表达了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尤其是在校学生,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少捕、慎诉的工作原则,争取在保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尽量促使双方达成刑事和解。

虽说小李的前程不能耽误,但老张一直住在重症监护室治疗,急需大额药费,也是要立即解决的问题。小李家虽然完全同意支付老张的医药费,无奈家庭条件不太好,一时也确实拿不出那么多。在这种情况下,沈丘县检察院未检办的同志多次到乡镇做工作,通过乡政府与双方进行沟通、协商,终于在乡干部的努力和见证下,达成了分期支付医疗费的和解协议。小李的父亲先行支付7万元医疗费,剩余医疗费在7月15日之前全部付清。老张也因治疗及时,病情趋于稳定,苏醒后的老张也对小李表示了谅解,愿意给这名成绩优秀的学生一个回归校园的机会。检察院做出了不批捕决定。

孩子在家不一样心得体会

在疫情期间,很多孩子需要在家里上网课,同时陪伴父母度过难关。这个时期,孩子们面临的环境、心态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在家里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对于“孩子在家不一样”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坐姿。

在学校课堂上,老师会一再强调正确的坐姿,让孩子们保持端正的姿势,以减少劳损。但在家里,孩子们常常会忽视坐姿的正确性,而身体自然也将更多负担给脊椎和臀部,容易导致姿势不正和肢体疼痛。因此,在家里,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们注意坐姿的正确性,甚至可以购买一些良好的体验椅。

第三段:自由自在。

在学校,孩子们需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如排队、课程表、考试等等。但在家里,孩子们却相对自由不少。他们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自由选择学科和兴趣爱好等等。这种自由自在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心情舒畅,而且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段:互动。

在学校,孩子们的同学和老师是他们的主要交流对象,但在家里,他们可以更多和父母和家人进行交流互动。和亲人在一起聊天、玩耍、共同学习和尝试新事物可以增强家庭的情感联结和亲密度,而且也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和状态,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孩子。

第五段:结论。

总之,在家里,孩子们的表现和心理状态与在学校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必须积极应对这些变化,并在家庭环境下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舒适、更有利于学习、成长的环境。同时,家长也应该注重维护家庭亲密度,积极和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情,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多机会。

浅谈与孩子一样高论文

大专偏重应试,学生实践能力不强。为了加大实践力度,培养有大学文化程度,又有高级专门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把除师范类还叫大专外,其余全改成了高职。一些老中专经过重新改造、升格,也变成了高专。所以,高专和大专还不能完全划等号。但目前高专还属于大专层次。

目前作为大专层次的高专,与原来的大专主要区别是:一是高专突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门技能的教育训练。二是高专类毕业生属于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像孩子一样

秋日的黄昏,一位老人踩着落叶,茫然踱步,像一个孩子那般无助地走着,好心的路人报了警。在警察的帮助下,她找到了四处寻她的儿子和亲人。

她患有老年性痴呆。有人提议把她送到养老院,再或者多花点钱找个人来护理她时,她急了,她说:“我要跟儿子在一起。”听到这句话,当时他就抱着母亲落泪了。

可现实的困难却毫不留情地摆在他面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每天要赶到30多公里以外的学校去上班。可以说,工作日根本没有闲暇照顾母亲。

痛苦的他,深深埋头,猛一抬头看见母亲正对着他微笑。那天真的笑容,不禁让他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在田间劳作,自己在阴凉处捉虫培土,忽闻一只蟋蟀在墙头上唱歌,寻去,一扑,一棵隐藏在草丛中的荆棘刺破了手指,疼得他哇哇大哭。母亲闻声赶来,安抚着他,告诉他男子汉将来要面对和承担的东西很多很多,这点小伤痛算什么。

想起母亲烈日下耕种时的汗水,想起自己在母亲的呵护下美好的童年,想起儿时母亲的谆谆教导,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要带着母亲去上班。

就这样他开始了和母亲一起上班的生活,可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们必须住在学校,每周回家一次,尽管这样,到冬天他还是怕母亲着凉。其次,虽然要照顾母亲,他的教学任务却一项也不能落下,还要力争优秀,这就意味着他的时间必须充分利用。为此,他制定了详细的作息表,从早上到次日凌晨一点,每半小时就有一项任务,除了教学工作以外,母亲上几次厕所,什么时候散步、聊天、睡觉,表格上都写得一清二楚。尽管他做得如此翔实,但只要稍一疏忽,母亲还是会随时离开他的视线,有时候找不到她时急得他满头大汗。

周围的人看到了,忍不住劝他,像她这样的病有时候连你是谁都不知道,甚至还把身上的衣服扯破,把东西塞到马桶里等等,你这样精心照顾她,何苦呢?他淡淡地说,如果你把她当成孩子一样去呵护,就不会这样想了。

他就是陈斌强——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他用一根背带,牵系了一份细心,一份耐心,一份孝心,带着母亲一起生活了1800多个日日夜夜。这期间,他放弃了外出学习,放弃了每天与妻儿的团聚,甚至没有完完整整的睡一个囫囵觉。他却说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做着再普通不过的事,一切只不过是“爱的传递”。

小时候,一根背带就是母爱,母亲用它背着你,梦乡都会满溢微笑。长大了,这背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母亲,夕阳幸福地羞红了脸。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会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下去。

写给孩子不一样的一封信

亲爱的儿子:

你好!

新的学期你步入了初中生活,实现了小升初的跨越。看着你日渐长高的身体,听着你日渐懂事的贴心话语,爸爸好高兴!爸爸知道你是个追求进步的孩子,希望自己能出类拔萃。但是什么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诚如语文第一课所说:需要越过一座座“山”,经历风风雨雨之后才有机会看到“美丽的大海”。

古人说:“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自我修养才能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家庭才能够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国家才能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天下才能平定。也就是常说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要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崇高的人生理想必须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

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上课认真听讲,不要做小动作、说小话,学会自我约束。“态度决定成败”,只有态度端正,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不同于小学,你有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要学会妥善安排自己的学习。课前一定要预习,不懂的记下来,上课的时候认真听,带着问题听,有的放矢,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希望你对待各门课程一视同仁。爸爸知道你是个兴趣广泛的孩子,面临着这十几门课程,兴奋不已,但是可别忘了你一直战战兢兢的英语。英语和语文都需要多读、多记。还记得那次和老外旅游的事情吗,多么尴尬啊,其实爸爸也有同样的经历。今年暑期在翰丰酒楼碰见学校的两个美国外教时,干着急只会说一句:nicetomeetyou,握着老外的手,迟迟想不起来一句话,当时真狼狈!

诚如苏老师那天给你说的:谁都会犯错,犯错误不要紧,知错就改就能进步。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他最担心的事情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只有向善、改过才能“修德”,慢慢提升自己!

新的学期,新的开端,新的起点,爸爸望你在新老师的带领下向美丽的大海进发!愿你的初中生活充满阳光!

写信人:

日期:

小孩子一样的你作文

立在时光流逝的河流上,看着季节轮回的.岸边,我站在成长的竹筏前。倾听心底的潮起潮落。

父母的管束是我温暖的童年唯一的哀伤,每一次出行(不包括我)总是在千叮万嘱,并已将我少的可怜的时间占据。终于有一次烦躁中碰出仇恨火花。

躲回房间,然后默默后悔,当然,我也将这些倾诉给眼泪,可惜它从未有过任何的反应,这只不过是愁上浇愁,愁更愁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可父母却仍拜我看作襁褓中第婴儿,好像我们不理世事,然后把我们去哦那从此安排。

父母,我想说,我有我自主的思想,操控自己的肌体,您能做的,请在我困难是向我微笑。

写此,又想父母的感受,发现自己的语言太重,太伤害。我只好在叹声中沉重的睡去,那有规律的呼吸,旋律好像冰凉的海水,忧郁所谓流淌在夜色里,悲痛的泪水又一次浸出眼眶,划过惨白的脸庞。

这时候,我痴痴的梦,解读一世红尘爱与恨。

晨起,初日抚摸这创伤的心,一笔一笔写下忏悔,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能否借着自由,然后说一句对不起。

像孩子一样

小时候,一根背带就是母爱,母亲用它背着你,梦乡都会满溢微笑。

秋日的黄昏,一位老人踩着“咯吱咯吱”的落叶,茫然踱步,不知道自己来自何方,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向何处,就这样像一个孩子般无助地走着,好心的路人报了警。在警察的帮助下,她找到了四处寻她的儿子和亲人。

是的,她患有老年痴呆症。有人提议把她送到养老院,再或者多花点钱找个人来护理她时,她急了,她说:“我要跟儿子在一起。”听到这句话,当时他就抱着母亲落泪了。

现实的困难却毫不留情地摆在他面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每天要赶到30多公里以外的学校去上班。可以说,工作日根本没有闲暇照顾母亲。

痛苦的他,深深埋头,猛一抬头看见母亲正对着他微笑。那孩童般天真的笑容,不禁让他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在田间劳作,自己在阴凉处捉虫培土,忽闻一只蟋蟀在墙头上唱歌,寻去,一扑,一棵隐藏在草丛中的荆棘刺破了手指,疼得他“哇哇”大哭。母亲闻声赶来,安抚着他,告诉他男子汉将来要面对和承担的东西很多很多,这点小伤痛不算什么。

想起母亲烈日下耕种的汗水,想起自己在母亲的呵护下美好的童年,想起幼时母亲的谆谆教导,他做出了一个艰难决定,他要带着母亲去上班。他翻出30多年前,母亲用来背孩子的那根布袋,把母亲紧紧地绑在了自己的背上。

就在这一刻,他感到原来母亲的身体竟是那么轻,那么孱弱,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他要像当年她爱他一样去照顾她。

就这样他开始了和母亲一起上班的生活,可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一开始他就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首先,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他们必须住在学校,每周回家一次,尽管这样,到冬天他还是怕母亲着凉。然后,虽然要照顾母亲,他的教学任务一项也不能落下,还要力争优秀,这就意味着他的时间必须一分钟掰成两半来用。为此,他制定了详细的作息表,从早上到次日凌晨一点,每半小时就有一项任务,除了教学工作以外,母亲上几次厕所,什么时候散步、聊天、睡觉,表格上都写得一清二楚。尽管他做得如此翔实,母亲漫无目的行走,只要稍一疏忽,还是会随时离开他的视线,有时候找不到她时急得他满头大汗。

周围的人看到了,忍不住劝他,像她这样的病有时候连你是谁都不知道,甚至把身上的衣服扯破,把东西塞到马桶里等,你这样精心照顾她,何苦呢?他淡淡地说,如果你把她当成孩子一样去呵护,就不会这样想了。

他就是陈斌强——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他用一根背带,牵系了一份细心、一份耐心、一份孝心,带着母亲一起生活了1800多个日日夜夜。这期间,他放弃了外出学习的机会,放弃了每天与妻儿的团聚,甚至没有完完整整地睡一个囫囵觉。他却说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做着再普通不过的事,一切只不过是“爱的传递”。小时候,一根背带就是母爱,母亲用它背着你,梦乡都会满溢微笑。长大了,这背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母亲,夕阳幸福地羞红了脸颊。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会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下去。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