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工作实施方案(热门17篇)

时间:2023-11-07 09:16:20 作者:笔尘 银行工作实施方案(热门17篇)

工作方案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和步骤,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在下面,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成功的工作方案案例,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实施计划是指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法、工作步骤等方面对工作进行全面、具体、明确安排的计划文件。这是一种应用写作风格。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生态环境也不断受到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敲响了环境治理的警钟,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与此同时,在我国金融界也出现了绿色信贷的意识与行动,绿色信贷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推行绿色信贷无疑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践行绿色信贷的道路上尚有诸多荆棘,涉及商业银行商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冲突、银政企三方的“利益同谋”、企业的违约成本过低及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等诸方面。

二、商业银行商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冲突。

绿色信贷的理念已经暗示了商业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但是,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其主要动机之一,即商业银行是逐利的。很显然,商业银行在追求商业利益时难以兼顾社会责任。在目前政策和盈利环境下,虽然对“两高”行业的贷款已经被谨慎投放,但是贷款余额依然占据了商业银行信贷的相当比例。银监会的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3月末,五大行(工、农、中、建、交)发放的“两高”行业贷款余额达13,326.39亿元,占五行全部贷款余额的11%。正因为商业银行是逐利的,所以它不得不去做这些大项目,否则就是哪家银行执行政策越彻底,其客户资源、市场份额流失越快,其受到的损失越大。如此一来,我们一味地责备商业银行助纣为虐造成了“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膨胀和大规模的扩张无疑显得有失公允。另外,各银行均实行分行制,管理链条较长,且绩效考核体系以经济指标为主,并未将环保绩效纳入其中,因而不排除一些分行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无视总行关于实施绿色信贷要求的可能。2007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就显示,截至6月末,投向高耗能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为12.1%,六大主要高耗能行业累计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4.1%,均呈逐季加快趋势。

笔者认为,要扭转此局势,一方面必须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提供一个出口。现在除了限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也要引导和鼓励新的资金投向,这比堵住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可能更有效果。这一方面必须由国家的产业政策提供支持,尤其对那些有利于环保的大项目(如风力发电、垃圾发电),除了在信贷上给予支持,国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如减免税收、财政贴息等财政政策,以调动并确保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另外,给予创新型的、技术自主革新的商业项目支持,因为之所以造成现在这么严重的污染,除了企业趋利的原因以外,还在于处理成本太高,或者技术水平太低,所以导致了许多企业在这一方面不作为了,因此要鼓励商业银行在这一方面给予信贷支持;另一方面银行业内部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实施绿色信贷提供动力。在这方面,不仅要有对商业银行违规向环境违法项目贷款的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和处罚的措施,而且还要有对切实执行“绿色信贷”成效显著的商业银行实行奖励政策。

三、银政企三方的“利益同谋”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始终存在很强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采取多种方式争夺银行的信贷资源。那些污染大户往往是纳税大户,是当地政府的经济支柱,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上级考核指标、提升政绩,会千方百计地保住企业。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2003~2005年期间,由于地方政府的纵容和袒护,全国7,000宗环保违法案件仅有500件得到处理,仅为全部案件的0.71%。地方银行把压力转移到银行上,而地方银行与政府之间的特殊利益关联,往往会使得银行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何况,银行尤其是国有大中型银行,往往也背负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负担,以及“多贷增效”的企业盈利性目标。不少污染企业的利润产值并不低,还贷及时,还有地方政府做风险担保,符合银行信贷追求“大客户、高信贷”的利润导向性。故逐利动机驱使得银行只看重信贷结果而不看其过程。因此,绿色信贷单纯依赖于银行自律是不够的,我国中央政府有必要将环保指标纳入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或是加大环保指标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比重,并以立法或规定等形式隔绝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干预。以人大审核为首的财政监管,对地方“污染政绩”的经济约束是最硬的,银行信贷的约束则软得多。

四、企业的违约成本问题。

长期以来,企业放任污染,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尽管有观点认为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的必然反应,但其根源还在于政策的不规范、不合理。企业放任污染攀利,只承担了自己企业内部的成本,没有承担由于外部不经济而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即社会成本。企业没有因污染环境而受到相应程度的惩罚,即违约成本过少。现行法律允许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罚款的额度只有10万元,这样的处罚与企业偷排结余的成本相比是杯水车薪。在这方面,我们不仅要加重惩罚力度,加大违规违法成本,还应该提倡企业的社会责任,从经济上、环境上、形象上、政治上等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只有企业意识到违规成本高昂到承受不起的情况下,我们的政策才能体现出效果。再者,过去我们的政策引导不够,好的典型支持不够,没有起到示范和推广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让那些尽到绿色责任的企业,取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和长期的经济效益,唯此社会上才会形成这样一种自发的、内在的治污动力、技改热情、环保趋势。但是,现在的情况恰好相反,因为电力、能源等行业能够带来暴利,导致我们大规模的资本进入和项目上马,企业由于有原始的冲动,赚钱效应促使它就往这个方向走。只有看到了做治污或者风能发电等这样一些好的、有利于社会的项目的前景,他才能选择这些项目。

五、企业环保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007年上半年,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曾就“共享企业环保信息”联合发布文件,把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环境信息系统。银行可以多方面了解企业环境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可以向环境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咨询,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客观分析企业的环境信息,了解企业有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但是,由于企业认识到环境信息影响着其是否能够得到银行贷款,因此企业就有可能隐瞒真实信息,提供虚假信息,或只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那么银行获取的信息就不充分,也即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银行在向企业发放贷款时,要始终坚持“三位一体”,即贷前检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管理。银行要随时对已经发放的贷款进行跟踪,掌握贷款的去向和用途,检查企业对贷款的使用情况,监督企业是否专款专用。比如,企业在申请贷款时,说明贷款将用在环保项目上,贷款发放后,企业是否真正把贷款用在了环保项目上,银行要进行跟踪检查,等等。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落实《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安徽省绿色金融体系实施方案》和《六安市绿色金融体系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发挥绿色信贷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导向作用,推动乡村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探索构建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有限信贷资源科学配置到乡村绿色发展的项目与领域,最大限度满足生态发展与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霍山经验”。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霍山县信贷支持农业农村绿色项目与领域创新升级,构建支持乡村绿色发展综合信贷服务体系,按照绿色发展总体要求,推动霍山银行业金融机构把有限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实体产业,基本扭转信贷资金脱实向虚被动局面,探索出一条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的良性发展道路。

坚持统筹协调、重点推进。建立跨部门、跨机构协同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金融、发改、财政、税务、生态环境、农业、林业、自然资源、水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创新设计合理高效的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流程,有效开展对农业农村的“三品一标”(有机、绿色、无公害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及林产品加工、环境保护、节水、节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信贷支持。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既要兼顾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又要统筹好短期和中长期效益关系,使金融业自身发展和乡村绿色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政策扶持基础上,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创新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方式。科学设计绿色信贷产品,确保新产品简约明快易于操作,合理减少企业或农户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在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中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健全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使金融机构主动融入霍山县乡村绿色发展进程。强化过程监督,防止绿色信贷资金投向与绿色发展无关的项目和领域。

坚持稳步有序、风险可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按照“规划先行、先易后难、成熟一项、推进一项”思路,把握积极稳妥、有力有序、精准务实工作总基调,稳步推进组织体系、产品工具、机制体制和配套措施等各项创新,强化风险意识,提高绿色信贷领域新发风险识别能力,同时做好风险预警、防范、化解和处置工作,确保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稳步、安全、有序推进。

(三)主要目标。

确保霍山县绿色融资规模年增长率不低于20%,绿色贷款不良率低于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不良率0.5个百分点,贫困乡村绿色贷款增速高于全县贷款平均增速。通过5至6年努力,建成组织体系完备、产品服务丰富、政策协调顺畅、基础设施完善、稳健安全运行的绿色信贷体系,绿色信贷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形成服务乡村振兴主体有力、路径特色鲜明的绿色信贷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基本实现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总体工作目标。

(一)构建绿色信贷组织体系。制定《霍山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实施方案》,每半年组织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绿色银行”评选重要依据。把绿色信贷开展情况纳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年度综合评价考核范围。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把握试点工作的政策机遇,设立或争取设立绿色信贷业务部(业务中心),配备专门的绿色信贷产品经理(岗位可兼职,部门可合署办公)。通过改进绿色信贷审批流程,提高绿色信贷审批效率,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依据《霍山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实施方案》,制定本单位业绩考核实施细则,并据此开展自评。(责任单位:县人行、银保监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探索排污权、水权、林权、节能环境保护项目特许经营权、黑臭水体整治、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收益权、绿色工程项目收费权和收益权等抵质押融资模式创新,加大对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污染防治等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企业排污权、未来收益权等作为合格抵质押物,创新针对“三品一标”农产品及其产业链的信贷品种和服务方式,保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特色农产品及时有效得到绿色信贷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县银保监组、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三)重点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绿色信贷服务。针对不同主体特点,建立分层分类的农业、林业经营主体绿色信贷支持体系。通过信贷资金投入,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林(竹)木加工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林经营主体实现规模经营、绿色发展。鼓励发展绿色农(林)业供应链金融,将小农户个体经营纳入绿色农(林)业生产体系,依托核心企业提高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形成金融服务体系化联结链条。(责任单位:县人行、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四)通过绿色信贷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绿色信贷支持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节能低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及绿色建筑项目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黑臭水体整治及厕所革命,优化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通过绿色信贷资金撬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我县全域茶谷、西山药库、江淮果岭、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本地特色产品。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园区实施绿色生态循环化改造。充分发掘县域特色资源,支持绿色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和农村康养业绿色发展。(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住建局、文旅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五)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将企业厂房、大型农机具、圈舍及活体畜禽、仓单、应收账款、农业保单和其他动产作为抵质押品融资,扩大绿色信贷业务抵质押品范围。创新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推动绿色信贷支持农业农村全方位、多元化发展。推进林业资源评估机构建设,积极稳妥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鼓励企业和农户通过融资租赁,解决绿色农业发展中的大型机械、生产设备、加工设备购置资金不足问题。(责任单位:县银保监组、农业农村局、林业局、自然资源局、农机中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六)实施绿色贷款贴息制度。因生产经营“三品一标”农产品或其他绿色环保低碳项目申请的绿色贷款,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初审并提交,县人行会同相关部门认定并经财政部门审核确定,给予适当利息补贴,进一步降低生产经营“三品一标”农产品、其他绿色环保低碳产品或项目融资成本。(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人行)。

(七)兑现绿色贷款税收优惠。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绿色贷款,涉及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文旅康养产业、节能减排项目、绿色融资租赁、碳金融产品、排污权和林权抵质押、绿色装备供应链融资、可再生能源融资等,形成的各项税负由贷款主体按季度集中提交,由县人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审核后提交税务部门,由税务部门依据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给予一定程度减免。(责任单位:县税务局、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人行)。

(八)建立健全绿色贷款担保体系。开办绿色贷款融资担保业务,由省银政担体系成员或大别山担保公司为我县绿色信贷业务提供担保,积极与安徽省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开办绿色农业融资担保业务。对符合条件的信贷对象,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以缓解绿色贷款抵押难、担保难问题。(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金融服务中心、各担保公司)。

(九)开办绿色贷款保险业务。国元农业保险公司霍山支公司开办绿色农业保险业务,设计符合实际的绿色农业保险品种,有效分担绿色农业项目贷款风险。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绿色贷款保险业务。(责任单位:县银保监组、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各商业性保险公司)。

(十)实施绿色贷款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贷款统计数据信息,对绿色信贷业务开展较好的给予表彰,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要限时整改,相关情况列入绿色信贷工作评价和年度综合评价。同时,绿色信贷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县政府对金融机构年度业绩考核。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标准、规范流程,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保障绿色信贷业务有序稳健推进。(责任单位:县人行、金融服务中心)。

(十一)加快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设立排污权、水权、用能权交易平台,完善定价机制和交易规则,营造公开公平的交易市场环境。通过市场化手段,支持减排项目,降低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率。(责任单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生态环境分局、科技经信局)。

(十二)加快推进农村绿色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绿色贷款信息共享制度,形成部门间共享机制,将企业依法纳税情况、执行环保政策情况、安全生产情况、节能减排情况等,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共享,利用该数据库覆盖面广、共享度高、时效性强优势,为农村绿色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撑。稳步推进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其他涉农企业等经济主体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多渠道整合社会信用信息。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高绿色贷款风险的识别、监控、预警和处置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布环保不达标企业名单,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无抵押绿色信贷业务创造条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农村电商专属绿色信贷产品,发挥网络优势,拓展本地农特优产品销售渠道。(责任单位:县发改委、数据局、人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十三)构建绿色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注重提升贷款主体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能力,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完善环境与社会风险评估制度体系,增强环境效益与成本定量分析能力,合理控制绿色项目的融资杠杆率。加强绿色信贷领域风险防控的组织和管理,制定绿色信贷审核标准和程序。引导企业提高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敏感企业实行贷后环境风险评价并监督检查。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动态,开展环境风险监测评估,实现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建立完备的绿色信贷保险制度,发挥保险分散风险功能作用。有力有效做好风险化解和处置工作,促进绿色信贷业务持续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县人行、银保监组、金融服务中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霍山县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试点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委深改办、政府办、人行、金融服务中心、银保监组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县人行、金融服务中心、银保监组、农业农村局、文旅局、住建局、商务局、发改委、数据资源管理局、财政局、税务局、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局、林业局、水务局、大别山担保公司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行。

(二)加大政策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增强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内生动力。适度放宽市场准入、公共服务定价、特许经营权。将绿色信贷工作开展情况与监管评级、机构准入、业务发展、高管人员提任挂钩。为绿色信贷业务开展较好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争取再贷款、再贴现。实行差异化管理,适度提高绿色贷款不良容忍度。

(三)加强分析监测。完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为试点工作提供可靠数据基础。形成常态化绿色信贷统计信息披露机制,年度统计报告对信贷支持绿色乡村振兴进行一个全面、客观、深度分析,准确评价绿色贷款变化特点、原因、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引导金融机构加强绿色信贷能力建设,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加大对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有力开展。

(四)加强调查研究。发挥部门联动的机制作用,定期调查收集并向银行业金融机构通报企业或农户执行绿色信贷、产业发展政策情况,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工作的制度措施。对国家重大环保或产业政策调整,有针对性开展调查研究,主动把握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等政策机遇,局部调整绿色信贷支持方向和领域。调研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要定期发布环保不达标企业名录,关注“两高一剩”行业、低质低效企业信贷风险,引导金融机构有序退出上述企业或领域。政府风险补偿、贷款奖补资金要按照规定执行到位,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工作积极性,有效降低企业或农户绿色信贷资金使用成本。扎实做好试点经验总结推广工作,将绿色信贷的新要求融入到既有的信贷体系中,提升绿色信贷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促进我县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绿色信贷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对传统金融观念的改变和发展,是金融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方式,构建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标准是实现其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强调的是一种科学发展思路。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有利于银行识别界定“两高一剩”企业贷款。

对于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长期以来各商业银行趋之若鹜,一旦严格控制其贷款,商业银行就会失去一块利润丰厚的信贷市场,这与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产生矛盾。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环境和资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几年,我国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在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高一剩”企业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环境风险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制定清晰的信贷环境管理政策,明确信贷准入的环境标准和要求,前瞻性地规避环境风险和政策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密切跟踪国家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有关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方面的信贷政策以及绿色信贷的相关标准,同时按照绿色信贷标准的要求,对“两高一剩”产业进行识别和界定,压缩退出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内落后生产能力以及对资源环境负面影响较大的企业和项目的贷款。

(二)有利于银行避免贷款审查标准不统一和随意性。

虽然我国逐步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但是绿色信贷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不完备,迫切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标准,规范银行操作。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制定和完善绿色信贷相关的审查标准,根据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价标准以及绩效评价指南,对每个贷款企业进行严格统一的贷款审查,保障每笔贷款都符合绿色信贷标准、符合国家发展方向,避免银行贷款审查标准的不统一和随意性。2008年1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制订符合中国实际的“绿色信贷环保指南”,明晰我国的行业环保标准,使得金融机构在执行绿色信贷时有章可循。

(三)有利于提高绿色信贷政策实施的可操作性。

除了绿色信贷标准的不统一和随意性,绿色信贷政策的推进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其中之一就是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亟待提高。因为绿色信贷的标准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这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及内部实施细则。降低了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为进一步应对我国节能减排融资的需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尽快成立相关金融服务部门,专门负责碳金融、能效金融、环境金融等可持续金融业务的经营、管理和营销统筹工作。这将为今后一段时期内银行绿色信贷的大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商业银行应该尽快制定绿色信贷项目的准入标准,为银行深入拓展节能减排的绿色信贷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提高绿色贷款措施的可操作性。

(一)尝试采用“赤道原则”确立环境风险评级标准。

赤道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将这些融资项目按照潜在的环境社会风险和影响程度分为高(a)、中(b)、低(c)三类,即a类:严重改变环境原状且产生的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不易消除的项目;b类:产生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但较易通过缓释措施加以消除的项目;c类:不会产生明显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的项目。银行要结合项目分类审查其环境和社会风险,在借款合同中嵌入承诺性条款。聘请独立外部专家审查项目的社会和环境评估报告、行动计划以及磋商披露的记录等资料,对项目建设和运营实施持续监管,并定期披露银行在赤道原则方面的实施情况。商业银行在具体操作中,为了提高审贷效率,往往会结合具体情况,按贷款项目环境风险高低进行分类,不同环境风险类别的授信项目。其风险识别和评估、内部研究及外部专家认证亦有所不同。如果贷款项目落入表内所列的范畴,则贷款申请将提交至地区分行或总行,视具体情况请外部咨询人员进行评估。对于a类项目,商业银行有选择地请外部专家进行环境风险评估;b类项目需请外部专家提出行业的具体风险;c类项目则需请资深外部专家对项目进行调查。此外,赤道原则认为,在社会和环境评估文件中会涵盖以下潜在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对基准社会和环境状况的评估:对环境和社会有利而可行的替代方案的考虑;东道国法律和法规、适用的国际条约和协议的规定;对人权和社区健康和安全(包括项目使用保安人员的风险、影响和管理1的保护;对文化财产和遗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濒危物种,以及改造过的、自然的和关键栖息地内的生态敏感区域1的保护和保存,以及法律规定的保护区的识别;可持续性管理和使用可再生自然资源(包括通过适当的独立认证系统进行可持续资源管理);危险物质的使用和管理;主要危害的评估和管理;劳工问题(包括四个核心劳工标准),以及职业健康和安全;防火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影响;土地征用和非自愿搬迁;对受影响社区和弱势或易受伤害团体的影响:对土著居民和其独有文化体系和价值观的影响;对现有项目、拟建项目和预计日后兴建的项目的累计影响;就项目设计、评审和执行向受影响人士进行咨询;能源的有效生产、运送和使用;污染防治和废弃物最少化、污染(污水和废气)控制、固体和化学废物管理。

商业银行根据这些项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贷款提交、贷款审批或贷款发放。首先,判断项目或客户是否属于环境敏感型行业、项目选址是否处于环境敏感区域。环境敏感意味着部门产品、生产流程以及生产排放物实际或潜在地威胁环境。其次,将环境因素纳入评级指标体系,评估间接风险大小。商业银行应对环境风险可能导致客户生产中止、成本提高、环保资本支出增加、声誉受损、产品市场萎缩等情景预估,进而判断由此对客户偿债能力的影响。再次,加强信贷产品的风险定价。在信贷产品的风险定价时应充分考虑授信企业和项目与耗能、污染有关的授信风险,按照风险与收益相称的原则,合理确定节能减排授信定价。在确定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和分配经济资本时,应充分考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的企业和项目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影响。最后,审查抵押情况,规避直接风险。如果采取了土地或房地产抵押的担保方式,应深入分析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复原能力等影响抵押物价值与变现难易程度的因素,综合考虑抵押土地或房产被污染的可能性与程度。

农村商业银行案件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近年来,各种金融案件频频发生,发案率仍然高居不下,形势严峻。纵观金融案件的发生,尽管形式各异,但追究原因归结为一点,主要是由于各项内控制度未履行落实到位造成的,主要反映在以下问题:

一、防患意识不强,近年来,由于注重了业务开展,忽视了案件防范,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得不到彻底改观,尤其在基层,任务至上,片面追究几项主要业务指标的考核,不重视内部管理、安全教育和责任意识。

二、经常性的制度学习少。

在学习活动期间,我依照行里下发的有关活动意见,并结合我平时在工作中实际情况,对案件防控意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现就此次学习活动的心得总结出几点体会,也是我对此次学习活动的一个理性的认识。

一、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合规操作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身为网点一线员工,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全面加强柜面营销和柜台服务,是我们临柜人员最为实际的工作任务。作为临柜人员,我深知临柜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它是顾客直接了解我行窗口,起着沟通顾客与银行的桥梁作用。因此,在临柜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要做一个“有心人”。虚心学习业务,用心锻炼技能,耐心办理业务,热心对待客户。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都很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更热情、周到、专业、快捷、创新、个性、尊享的优质服务才能为我行争取更多的客户,赢得更好的社会形象。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生态环境也不断受到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敲响了环境治理的警钟,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与此同时,在我国金融界也出现了绿色信贷的意识与行动,绿色信贷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推行绿色信贷无疑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践行绿色信贷的道路上尚有诸多荆棘,涉及商业银行商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冲突、银政企三方的“利益同谋”、企业的违约成本过低及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等诸方面。

二、商业银行商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冲突。

绿色信贷的理念已经暗示了商业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但是,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其主要动机之一,即商业银行是逐利的。很显然,商业银行在追求商业利益时难以兼顾社会责任。在目前政策和盈利环境下,虽然对“两高”行业的贷款已经被谨慎投放,但是贷款余额依然占据了商业银行信贷的相当比例。银监会的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3月末,五大行(工、农、中、建、交)发放的“两高”行业贷款余额达13,326.39亿元,占五行全部贷款余额的11%。正因为商业银行是逐利的,所以它不得不去做这些大项目,否则就是哪家银行执行政策越彻底,其客户资源、市场份额流失越快,其受到的损失越大。如此一来,我们一味地责备商业银行助纣为虐造成了“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膨胀和大规模的扩张无疑显得有失公允。另外,各银行均实行分行制,管理链条较长,且绩效考核体系以经济指标为主,并未将环保绩效纳入其中,因而不排除一些分行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无视总行关于实施绿色信贷要求的可能。2007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就显示,截至6月末,投向高耗能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为12.1%,六大主要高耗能行业累计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4.1%,均呈逐季加快趋势。

笔者认为,要扭转此局势,一方面必须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提供一个出口。现在除了限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也要引导和鼓励新的资金投向,这比堵住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可能更有效果。这一方面必须由国家的产业政策提供支持,尤其对那些有利于环保的大项目(如风力发电、垃圾发电),除了在信贷上给予支持,国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如减免税收、财政贴息等财政政策,以调动并确保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另外,给予创新型的、技术自主革新的商业项目支持,因为之所以造成现在这么严重的污染,除了企业趋利的原因以外,还在于处理成本太高,或者技术水平太低,所以导致了许多企业在这一方面不作为了,因此要鼓励商业银行在这一方面给予信贷支持;另一方面银行业内部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实施绿色信贷提供动力。在这方面,不仅要有对商业银行违规向环境违法项目贷款的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和处罚的措施,而且还要有对切实执行“绿色信贷”成效显著的商业银行实行奖励政策。

三、银政企三方的“利益同谋”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始终存在很强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采取多种方式争夺银行的信贷资源。那些污染大户往往是纳税大户,是当地政府的经济支柱,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上级考核指标、提升政绩,会千方百计地保住企业。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2003~2005年期间,由于地方政府的纵容和袒护,全国7,000宗环保违法案件仅有500件得到处理,仅为全部案件的0.71%。地方银行把压力转移到银行上,而地方银行与政府之间的特殊利益关联,往往会使得银行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何况,银行尤其是国有大中型银行,往往也背负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负担,以及“多贷增效”的企业盈利性目标。不少污染企业的利润产值并不低,还贷及时,还有地方政府做风险担保,符合银行信贷追求“大客户、高信贷”的利润导向性。故逐利动机驱使得银行只看重信贷结果而不看其过程。因此,绿色信贷单纯依赖于银行自律是不够的,我国中央政府有必要将环保指标纳入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或是加大环保指标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比重,并以立法或规定等形式隔绝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干预。以人大审核为首的财政监管,对地方“污染政绩”的经济约束是最硬的,银行信贷的约束则软得多。

四、企业的违约成本问题。

长期以来,企业放任污染,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尽管有观点认为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的必然反应,但其根源还在于政策的不规范、不合理。企业放任污染攀利,只承担了自己企业内部的成本,没有承担由于外部不经济而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即社会成本。企业没有因污染环境而受到相应程度的惩罚,即违约成本过少。现行法律允许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罚款的额度只有10万元,这样的处罚与企业偷排结余的成本相比是杯水车薪。在这方面,我们不仅要加重惩罚力度,加大违规违法成本,还应该提倡企业的社会责任,从经济上、环境上、形象上、政治上等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只有企业意识到违规成本高昂到承受不起的情况下,我们的政策才能体现出效果。再者,过去我们的政策引导不够,好的典型支持不够,没有起到示范和推广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让那些尽到绿色责任的企业,取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和长期的经济效益,唯此社会上才会形成这样一种自发的、内在的治污动力、技改热情、环保趋势。但是,现在的情况恰好相反,因为电力、能源等行业能够带来暴利,导致我们大规模的资本进入和项目上马,企业由于有原始的冲动,赚钱效应促使它就往这个方向走。只有看到了做治污或者风能发电等这样一些好的、有利于社会的项目的前景,他才能选择这些项目。

五、企业环保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007年上半年,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曾就“共享企业环保信息”联合发布文件,把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环境信息系统。银行可以多方面了解企业环境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可以向环境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咨询,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客观分析企业的环境信息,了解企业有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但是,由于企业认识到环境信息影响着其是否能够得到银行贷款,因此企业就有可能隐瞒真实信息,提供虚假信息,或只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那么银行获取的信息就不充分,也即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银行在向企业发放贷款时,要始终坚持“三位一体”,即贷前检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管理。银行要随时对已经发放的贷款进行跟踪,掌握贷款的去向和用途,检查企业对贷款的使用情况,监督企业是否专款专用。比如,企业在申请贷款时,说明贷款将用在环保项目上,贷款发放后,企业是否真正把贷款用在了环保项目上,银行要进行跟踪检查,等等。

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的政府:

《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提升支付行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切实防范支付风险,根据《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

按照安全与效率兼顾 、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相结合、监管与服务并重、监管标准一致性的原则,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经营模式,清理整治无证机构,遏制市场乱象,优化市场环境,促进支付机构坚持服务电子商务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坚持支付中介的性质和职能。

(二)工作原则

高度重视、加强协调,全面分析支付服务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和各种乱象带来的风险隐患,加强组织储,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全力。

突出重点,着眼长远,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对当前支付服务市场存在的主要风险开展整治,有效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取得实效。认真总结整治工作经验,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依法依规,维护稳定。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开展整治工作。对涉及资金风险的,区别情况进行处置,讲究方法节奏,稳妥处置风险,避免引发群体性的事件。

落实责任,信用约束。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备付金管理薄弱、存在挪用备付金行为的支付机构依法从严、从重处理,严肃追究无证机构以及为无证机构违法违规活动提供通道或接口的相关支付机构、商业银行的责任。充分发挥信用约束作用,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进行信息公开、公示,让无证机构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二、整治重点和措施

(一)开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风险和跨机构清算业务整治

1.加大对客户备付金问题的雨花石整改监督力度。

一是强化客户备付金监测管理,及时预警客户备付金安全风险,加大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

二是定期、不定期对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安全性、完整性和合规性开展抽检、核查、整治,重点抽检业务不规范、风险问题较多且经营亏损较为严重的支付机构。

三是因地制家采取监管措施,增强支付机构的"红线"意识和备付金银行的责任意识。对备付金管理薄弱、存在挪用备付金行为的支付机构依法从严、从重处理。

对未尽职发现甚至与支付机构合谋的备付金存管银行,采取限期改正、警告、罚款、通报批评、暂停或终止备付金存管业务等措施进行处罚。强化备付金存管银行关于客户备付金损失的责任,必要时要提供流动性支持。

2.建立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以保障客户备付金安全为基本目标,制定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方案,要求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统一缴存人民银行或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加强账户资金监测,防范资金风险。研究互联网金融平台资金账户的统一设立和集中监测。

3.逐步取消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利息支出,降低客户备付金账户资金沉淀,引导支付机构回归支付本原、创新支付服务,不以变相吸收存款赚取利息收入。

4.支付机构开展中等支付业务必须通过人民银行中等清算系统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进行,实现资金清算的透明化、集中化运作加强对社会资金注射的实时监测。推动清算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共同建设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应向人民银行申请清算业务牌照。平台建立后,支付机构与银行多头连接开展的业务应全部迁移到平台处理。直接取缔支付机构与银行直接连接处理业务的模式,确保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落地。

5.严格支付机构市场准入和监管,加大违规处罚。按照问题控制、结构优化、提供质量、有序发展的原则,一般不再受理新机构设立申请,重点做好对已获牌机构的监管引导和整改规范。对于业务许可存续期间未实质开展过支付业务、长期连续停止开展支付业务、客户备付金管理存在风险隐患的机构,不予续展《支付业务许可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处理各种违规行为,坚决撤销严重违法违规机构的支付牌照,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开展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

排查梳理无证机构名单及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机构工商注册信息、客户或商户数量及分布、交易规模、业务模式,结算方式、资金规模、存放情况,与其它银行、支付机构合作情况,是否存在跨地区一世国、层层转包业务、与其他无证机构合作情况,是否存在挪用、占用资金的可能,相关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存在违法犯罪记录或其他异常情况。

根据无证机构业务规模、社会危害程度、违法违规性质和情节轻重分类施策。对于业务量小、社会危害程度轻、能够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行动的无证机构,可给予整改期,限期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予以取缔;对于业务规模较大、存在资金风险隐患、不配合监管部门行动的无证机构,依法取缔。采取集中曝光和处理的方式,整治一批未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非法开展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典型无证机构,发挥震慑作用,维护市场秩序。

三、职责分工

人民银行是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牵头部门,会同公安部、工商总局等单位成立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

(一)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风险和跨机构清算整治职责分工。人民银行负责客户备付金的监管,加大客户备付金专项整治和执法力度,查处和纠正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情况以及备付金银行账户管理不规范、客户备付金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足等问题,制定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方案并组织实施,改变支付机构通过客户备付金分散存放变相开展跨行清算业务的情况,指导清算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建设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省级人民的政府负责牵头处置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造成的风险事件,在业务、维稳、信访、舆情等方面做好应急处理工作。督促当地公安机关对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二)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职责分工。人民银行负责总体部署及统筹协调工作,牵头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组织中国银联、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排查梳理无证机构提供的交易处理和资金结算通道。及时出具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行政认定意见。

对违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依法追究责任。组织在相关网站以及媒体公布无证机构名单,发布风险提示。会同有关部门稳妥做好相关资金风险处置工作,保障客户合法权益,防范社会群体性的事件。牵头做好工作总结,研究完善联合工作机制。工商部门依法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公示无证机构情况,将失联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经人民银行认定为经许可从事支付业务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会同人民银行对与无证机构合作开展支付业务的商户进行公示。配合提供相关机构的工商登记监管信息。公安机关负责对有关单位移交和群众举报的无证机构可疑线索进行梳理分类,对涉嫌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的,根据人民银行出具的行政认定意见依法进行查处。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中国银联、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协助开展无证机构排查、调查取证、风险提示等相关工作。省级人民的政府统一领导本地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建立风险事件应急制度和处置预案。做好本地区维稳工作。在省级人民的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省金融办(局)、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省公安厅(局)、省工商局等单位参加的专项整治工作小组,负责本地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

四、时间进度

(一)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风险和跨机构清算业务整治工作。

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对2015年客户备付金执法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督促挪用、占用备付金的支付机构限期补足资金,监督备付金存管银行和支付机构落实整改要求,于2016年8月底前制定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方案。强化客户备付金安全监测管理,全面排查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等风险隐患,摸清风险底数,整治违法违规行为。

(二)无证机构支付业务整治工作

1.深入排查,制定方案。排查梳理无证机构名单及相关信息,根据排查情况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对于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可能涉及风险处置工作的,制定风险处置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商户和消费者权益保障措施及维稳方案,确保不发生群体性的事件。此项工作于2016年7月底前完成。

2.集中清理,分类处置。各有关部门、各省人民的政府按照职责分工开展专项整治和责任追究工作,对无证机构根据情况区别对待、分类处置。此项工作于2016年11月底前完成。

3.总结工作,完善机制。和地方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对本地区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形成报告报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民银行与工商部门、公安机关共同研究完善制度措施,推动建立无证机构常态化整治工作机制。此项工作于2014年1月底前完成。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2016年4月14日印发

银行业务外包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业务外包风险状况,促进业务外包健康发展,同时推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推广使用操作风险管理工具,总行决定对我行业务外包进行风险评估。根据总行《关于开展今年下半年专项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农银办发【今年】726号)及《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业务外包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行业务外包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是总行《中国农业银行今年风险管理工作要点》明确制定了上半年开展清算中心业务风险评估,下半年开展后台中心风险评估总体工作布署,但鉴于全行“三大中心”建设各行进度不同,大部分行下半年“三大中心”建设未全面完成,不能在全行进行后台中心风险评估,总行决定在后台中心、业务外包、小额农贷三个板块领域开展专项风险评估,我行被总行划分在业务外包板块进行风险评估。二是实施操作风险经济资本高级计量法的要求。总行已将经济资本分配到各部门、各级行,为确保计量数据的准确,“让数据和事实说话”,总行逐步在主要业务条线开展风险评估,通过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推进各条线风险评估,全面识别不同条线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潜在风险,针对不同环节风险和风险程度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防控风险,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

通过开展业务外包风险评估,可以从制度、流程、协议等方面查找并发现我行主要外包业务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通过完善制度、优化流程、修改协议等措施,提高我行业务外包整体风险防控能力。

(三)评估目标。

1、清查业务外包领域已发生的各类风险事件,收集损失数据,深入分析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内外部原因。

2、以风险为导向,全面排查业务运行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隐患,查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在定性定量分析风险事件和损失、风险隐患、风险管理情况的基础上,判断未来内外部环境改变后风险变化趋势,多角度、系统性地提出整改意见,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强化风险防范,促进业务优化和发展。

结合总行评估要点所涉及的主要业务领域及我行业务外包实际,本次业务外包风险评估仅限运营管理、信用卡和安全保卫3个业务条线外包活动,具体业务产品或管理活动详见风险评估内容及要点(见附件2)。

(一)评估对象。

我行业务外包风险评估对象为市分行运营管理部、电子银行部(信用卡业务)、安全保卫部及各县级支行与三个条线业务外包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

(二)评估范围。

一是风险事件及损失评估。收集范围为2008年1月1日至今年9月30日发生的业务外包类风险事件和损失。主要为:操作风险事件及损失、外包供应商违约事件及损失等。

二是风险隐患评估。包括:产品、设备、流程、系统、人员、制度、操作、管理、监督检查、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外部欺诈、客户信用、外包供应商势力等外部因素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未来1-2年内,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问题和隐患。

三是风险管理情况评估。风险识别与监控、风险评级、风险分类分级、风险报告与分析、风险处置与应急、风险抵补、风险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三)评估方式。

本次业务外包风险评估采取自查评估和现场督导评估。一是自查评估。市分行运营管理部、电子银行部(信用卡业务)、安全保卫部及县级支行与三个条线业务外包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在本级行业务外包风险评估领导小组组织下进行业务外包自查评估。各支行的派驻风险合规经理要参与派驻行业务外包的自查。二是现场督导评估。省分行业务外包风险评估领导小组将视各二级分行(县支行)自查评估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对辖内二级分行风险评估自查情况进行督导抽查。对于政策制度、流程环节、风险管理类要点,可通过访谈的方式,结合要点内容,查找业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一)工作组织。

1、成立业务外包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市分行成立业务外包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和协调组织全市业务外包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董洪武(分管信贷管理工作副行长)。

副组长:信贷管理部、运营管理部、电子银行部、安全保卫部部门负责人。

成员:信贷管理部、运营管理部、电子银行部、安全保卫部、财务会计部、内控合规部、信息技术管理部指定1-2名业务专业人员为成员。

2、成立4个业务外包自评估小组,分别为运营业务外包小组、信用卡业务外包小组、安全保卫业务外包小组、综合支持保障小组。每个小组选派本部门2-3名业务骨干为组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业务条线自评估阶段有关工作(市分行业务外包评估领导小组工作职责一览表见附件1)。

(二)部门职责。

1、运营业务外包小组。组长由运营管理部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由运营管理部选派2-3名业务骨干组成。其主要职责包括:

对会计凭证扫描补录、会计凭证专用包寄递、银企对账单制作寄递等业务外包进行风险评估,采取访谈、调阅资料等方式,按照分行确定的评估内容及要点逐项进行核实,填写访谈记录(附件3),对于发现的问题填写风险隐患统计表(附件4)。

通过评估查找掌握相关的风险事件和风险隐患,填写风险隐患统计表(附件4)、风险事件统计表(附件5)。

根据运营管理条线评估自查情况,撰写运营条线业务外包风险评估报告,评估报告的内容应至少包括:评估的范围、银企对账业务外包开展情况的总体评价、风险事件分析、主要的风险隐患、风险整改措施及风险管理意见。

2、信用卡业务外包小组。组长由电子银行部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由电子银行部选派2-3名业务骨干组成。其主要职责包括:

对商户收单、贷记卡申请资料集中录入等业务外包进行风险评估,采取访谈、调阅资料等方式,按照分行确定的评估内容及要点逐项进行核实,填写访谈记录(附件3),对于发现的问题填写风险隐患统计表(附件4)。

通过评估查找掌握相关的风险事件和风险隐患,填写风险隐患统计表(附件4)、风险事件统计表(附件5)。

根据信用卡业务条线评估自查情况,撰写pos商户服务和信用卡对账单打印寄送业务外包风险评估报告,评估报告的内容应至少包括:评估的范围、pos商户服务和信用卡对账单打印寄送业务外包开展情况的总体评价、风险事件分析、主要的风险隐患、风险整改措施及风险管理意见。

3、安全保卫业务外包小组。组长由安全保卫部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由安全保卫部选派2-3名业务骨干组成。其主要职责包括:

对市场化守护押运、自助机具巡查、保安服务、视频监控中心监控业务外包进行现场评估,根据各单位提交的各类评估表格、报告和材料,抽取部分经营行,采取访谈、调阅资料等方式,按照分行确定的评估内容及要点逐项进行核实,填写访谈记录(附件3),对于发现的问题填写风险隐患统计表(附件4)。

通过现场评估查找掌握相关的风险事件和风险隐患,审核被抽查单位上报的风险事件、风险隐患和业务统计数据,对于发现的漏报、错报、多报,数据不准确、内容不规范、材料不全面等情况,及时对风险事件统计表(附件4)、风险隐患统计表(附件5)及相关附件材料进行补充、调整和修改。

根据安全保卫条线评估自查情况,撰写守库押运、保安服务业务外包风险评估报告,评估报告的内容应至少包括:评估的范围、全行守库押运、网点保安业务外包开展情况的总体评价、风险事件分析、主要的风险隐患、风险整改措施及风险管理意见。

4、综合支持保障小组。组长由市分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由信贷管理部选派2名业务骨干,财务会计部、内控合规部、信息技术管理部各选派1名业务骨干组成。其主要职责:一是牵头制定全市外包业务风险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二是组织召开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及评估小组会议。三是撰写全行外包业务风险评估报告。四是负责收集法律支持等检查资料、参与现场评估、针对风险评估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并负责评估后本条线风险隐患的整改督办。

各县级支行要比照市分行成立业务外包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辖内运营管理、信用卡、安全保卫等相关条线业务外包风险评估。支行业务外包自评估工作由支行负责安全保卫的副行长牵头开展,派驻风险合规经理参与驻地行业务外包自评估及审核工作。

(三)分层评估。

为避免各级行对全行普遍共用的制度、流程、系统等评估要点在风险评估理解上的偏差,更合理的分配和协调评估人员工作,省分行统一了评估制度、流程、系统等评估要点,并进行word文档说明,二级分行对于制度、流程、系统等缺陷问题,也可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建设性意见。二级分行及县级支行主要负责业务外包的操作风险隐患排查、风险事件报告、填报相关统计报表及自查报告,自查报告要对辖内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描述分析。

本次外包业务风险评估工作拟自10月8日开始,至11月17日结束,分为准备部署、评估实施、市分行分析报告和省分行现场督导四个阶段,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一)准备部署阶段(10月8日至10月18日)。

1、成立业务外包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总、分行评估工作要求,市分行成立以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董洪武为组长,信贷管理部、运营管理部、电子银行部、安全保卫部、财务会计部、内控合规部等部门为成员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全行业务外包风险评估工作。

2、制订评估实施方案。市分行信贷管理部牵头,会商运营管理部、电子银行部、安全保卫部制订全行业务外包风险评估实施方案,明确评估范围和评估方法,细化评估步骤,落实评估责任。实施方案报领导小组组长审定后印发实施。

3、下发正式通知,安排部署评估工作。《关于开展业务外包专项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经行领导审定后印发,各行、相关部门认真按照要求组织和落实业务外包风险评估工作。

(二)自查阶段(10月19日-11月2日)。

市分行运营管理部、安全保卫部、电子银行部及县级支行与三个条线业务外包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评估目标、对象及范围(重点是附件2所列的评估内容及要点)分别对银企对账、守库押运、保安服务、pos商户服务、信用卡对账单寄送业务外包情况开展自查,逐项对评估要点内容进行作答,并根据自查情况及相关要求填制各类统计表,整理相关材料,撰写自查报告(自查报告内容至少包括:自查的范围、清算业务开展情况的总体评价、风险事件分析、主要的风险隐患及典型案例分析、风险整改措施及风险管理意见)。二级分行各条线相关统计表、自查报告及附件资料于11月2日前报送市分行业务外包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报上级行本业务条线评估小组。

(三)市分行总结报告阶段(11月3日-11月6日)。

市分行业务外包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市分行各条线自查评估等相关评估材料,汇总撰写全行业务外包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经市分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后,于11月6日前报省分行风险管理部。

(四)现场督导评估阶段(11月7日-11月17)。

省分行根据各行自查评估情况,抽取部分二级分行及县支行开展现场评估,核查各行自查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

(一)高度重视,切实落实相关人员和责任,认真做好风险评估相关工作。要按照评估目标、对象及范围全面、充分、真实反映风险,针对业务外包评估要点,逐条、逐项仔细进行自查。每一项评估要点内容必须阐明现状、问题及产生原因,做到结论清晰、论据充足、表述有条理,有证明材料支持评估结论。由于各行业务外包存在差异,对于附件2所列评估内容及要点本级行不能进行评估时,应对不能评估的内容作出说明,并经上级行同意,可对附件2所列评估内容及要点暂不进行评估。各类统计表要认真填写,报表所有内容及数据必须客观、准确,不得杜撰、造假、遗漏。对于《风险事件统计表》(附件5),要求填报的风险事件须如实反映,不得隐瞒不报和漏报,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在表格中申明和承诺已填报所有事件。自查报告要按照评估内容和要点逐项说明检查情况,详细阐明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问题,做到逻辑清楚、事实充分、数据详实、结论客观严谨。

(二)各行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评估工作会,及时了解、调度评估工作进程,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协调解决。二级分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每周通报机制,按周向省分行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评估工作进展情况及评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建立联系人制度。各县级支行要指定1名联系人负责与市分行沟通联系,联系人名单于10月21日前通过信使报送至市分行信贷管理部(刘适遇)。评估工作中如遇问题,请及时与市分行(信贷管理部、运营管理部、电子银行部、安全保卫部)联系。

1-2、评估内容及要点。

1-3、访谈记录。

1-4、风险隐患统计表。

1-5、风险事件统计表。

1-6、业务外包统计表。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工作实施方案集合

银行是依法设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它是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银行是金融机构之一。银行可分为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专门机构、投资银行和世界银行。他们的责任不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生态环境也不断受到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一系列环境污染事件,敲响了环境治理的警钟,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与此同时,在我国金融界也出现了绿色信贷的意识与行动,绿色信贷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推行绿色信贷无疑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践行绿色信贷的道路上尚有诸多荆棘,涉及商业银行商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冲突、银政企三方的“利益同谋”、企业的违约成本过低及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等诸方面。

二、商业银行商业利益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冲突。

绿色信贷的理念已经暗示了商业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但是,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实现效益最大化成为其主要动机之一,即商业银行是逐利的。很显然,商业银行在追求商业利益时难以兼顾社会责任。在目前政策和盈利环境下,虽然对“两高”行业的贷款已经被谨慎投放,但是贷款余额依然占据了商业银行信贷的相当比例。银监会的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3月末,五大行(工、农、中、建、交)发放的“两高”行业贷款余额达13,326.39亿元,占五行全部贷款余额的11%。正因为商业银行是逐利的,所以它不得不去做这些大项目,否则就是哪家银行执行政策越彻底,其客户资源、市场份额流失越快,其受到的损失越大。如此一来,我们一味地责备商业银行助纣为虐造成了“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膨胀和大规模的扩张无疑显得有失公允。另外,各银行均实行分行制,管理链条较长,且绩效考核体系以经济指标为主,并未将环保绩效纳入其中,因而不排除一些分行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无视总行关于实施绿色信贷要求的可能。2007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就显示,截至6月末,投向高耗能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为12.1%,六大主要高耗能行业累计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4.1%,均呈逐季加快趋势。

笔者认为,要扭转此局势,一方面必须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提供一个出口。现在除了限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也要引导和鼓励新的资金投向,这比堵住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可能更有效果。这一方面必须由国家的产业政策提供支持,尤其对那些有利于环保的大项目(如风力发电、垃圾发电),除了在信贷上给予支持,国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如减免税收、财政贴息等财政政策,以调动并确保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积极性。另外,给予创新型的、技术自主革新的商业项目支持,因为之所以造成现在这么严重的污染,除了企业趋利的原因以外,还在于处理成本太高,或者技术水平太低,所以导致了许多企业在这一方面不作为了,因此要鼓励商业银行在这一方面给予信贷支持;另一方面银行业内部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为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实施绿色信贷提供动力。在这方面,不仅要有对商业银行违规向环境违法项目贷款的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和处罚的措施,而且还要有对切实执行“绿色信贷”成效显著的商业银行实行奖励政策。

三、银政企三方的“利益同谋”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始终存在很强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采取多种方式争夺银行的信贷资源。那些污染大户往往是纳税大户,是当地政府的经济支柱,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上级考核指标、提升政绩,会千方百计地保住企业。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数据,2003~2005年期间,由于地方政府的纵容和袒护,全国7,000宗环保违法案件仅有500件得到处理,仅为全部案件的0.71%。地方银行把压力转移到银行上,而地方银行与政府之间的特殊利益关联,往往会使得银行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何况,银行尤其是国有大中型银行,往往也背负着“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负担,以及“多贷增效”的企业盈利性目标。不少污染企业的利润产值并不低,还贷及时,还有地方政府做风险担保,符合银行信贷追求“大客户、高信贷”的利润导向性。故逐利动机驱使得银行只看重信贷结果而不看其过程。因此,绿色信贷单纯依赖于银行自律是不够的,我国中央政府有必要将环保指标纳入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或是加大环保指标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比重,并以立法或规定等形式隔绝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干预。以人大审核为首的财政监管,对地方“污染政绩”的经济约束是最硬的,银行信贷的约束则软得多。

四、企业的违约成本问题。

长期以来,企业放任污染,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尽管有观点认为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的必然反应,但其根源还在于政策的不规范、不合理。企业放任污染攀利,只承担了自己企业内部的成本,没有承担由于外部不经济而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即社会成本。企业没有因污染环境而受到相应程度的惩罚,即违约成本过少。现行法律允许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罚款的额度只有10万元,这样的处罚与企业偷排结余的成本相比是杯水车薪。在这方面,我们不仅要加重惩罚力度,加大违规违法成本,还应该提倡企业的社会责任,从经济上、环境上、形象上、政治上等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只有企业意识到违规成本高昂到承受不起的情况下,我们的政策才能体现出效果。再者,过去我们的政策引导不够,好的典型支持不够,没有起到示范和推广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应让那些尽到绿色责任的企业,取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和长期的经济效益,唯此社会上才会形成这样一种自发的、内在的治污动力、技改热情、环保趋势。但是,现在的情况恰好相反,因为电力、能源等行业能够带来暴利,导致我们大规模的资本进入和项目上马,企业由于有原始的冲动,赚钱效应促使它就往这个方向走。只有看到了做治污或者风能发电等这样一些好的、有利于社会的项目的前景,他才能选择这些项目。

五、企业环保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007年上半年,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曾就“共享企业环保信息”联合发布文件,把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环境信息系统。银行可以多方面了解企业环境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可以向环境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咨询,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客观分析企业的环境信息,了解企业有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但是,由于企业认识到环境信息影响着其是否能够得到银行贷款,因此企业就有可能隐瞒真实信息,提供虚假信息,或只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那么银行获取的信息就不充分,也即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银行在向企业发放贷款时,要始终坚持“三位一体”,即贷前检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管理。银行要随时对已经发放的贷款进行跟踪,掌握贷款的去向和用途,检查企业对贷款的使用情况,监督企业是否专款专用。比如,企业在申请贷款时,说明贷款将用在环保项目上,贷款发放后,企业是否真正把贷款用在了环保项目上,银行要进行跟踪检查,等等。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落实《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安徽省绿色金融体系实施方案》和《六安市绿色金融体系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发挥绿色信贷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导向作用,推动乡村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探索构建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有限信贷资源科学配置到乡村绿色发展的项目与领域,最大限度满足生态发展与乡村振兴金融需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霍山经验”。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霍山县信贷支持农业农村绿色项目与领域创新升级,构建支持乡村绿色发展综合信贷服务体系,按照绿色发展总体要求,推动霍山银行业金融机构把有限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实体产业,基本扭转信贷资金脱实向虚被动局面,探索出一条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的良性发展道路。

坚持统筹协调、重点推进。建立跨部门、跨机构协同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金融、发改、财政、税务、生态环境、农业、林业、自然资源、水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创新设计合理高效的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流程,有效开展对农业农村的“三品一标”(有机、绿色、无公害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及林产品加工、环境保护、节水、节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信贷支持。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既要兼顾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又要统筹好短期和中长期效益关系,使金融业自身发展和乡村绿色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政策扶持基础上,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创新绿色信贷产品与服务方式。科学设计绿色信贷产品,确保新产品简约明快易于操作,合理减少企业或农户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在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中主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健全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使金融机构主动融入霍山县乡村绿色发展进程。强化过程监督,防止绿色信贷资金投向与绿色发展无关的项目和领域。

坚持稳步有序、风险可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按照“规划先行、先易后难、成熟一项、推进一项”思路,把握积极稳妥、有力有序、精准务实工作总基调,稳步推进组织体系、产品工具、机制体制和配套措施等各项创新,强化风险意识,提高绿色信贷领域新发风险识别能力,同时做好风险预警、防范、化解和处置工作,确保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稳步、安全、有序推进。

(三)主要目标。

确保霍山县绿色融资规模年增长率不低于20%,绿色贷款不良率低于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不良率0.5个百分点,贫困乡村绿色贷款增速高于全县贷款平均增速。通过5至6年努力,建成组织体系完备、产品服务丰富、政策协调顺畅、基础设施完善、稳健安全运行的绿色信贷体系,绿色信贷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形成服务乡村振兴主体有力、路径特色鲜明的绿色信贷发展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基本实现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总体工作目标。

(一)构建绿色信贷组织体系。制定《霍山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实施方案》,每半年组织开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绿色银行”评选重要依据。把绿色信贷开展情况纳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年度综合评价考核范围。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把握试点工作的政策机遇,设立或争取设立绿色信贷业务部(业务中心),配备专门的绿色信贷产品经理(岗位可兼职,部门可合署办公)。通过改进绿色信贷审批流程,提高绿色信贷审批效率,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依据《霍山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实施方案》,制定本单位业绩考核实施细则,并据此开展自评。(责任单位:县人行、银保监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探索排污权、水权、林权、节能环境保护项目特许经营权、黑臭水体整治、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收益权、绿色工程项目收费权和收益权等抵质押融资模式创新,加大对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和水污染防治等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将企业排污权、未来收益权等作为合格抵质押物,创新针对“三品一标”农产品及其产业链的信贷品种和服务方式,保证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特色农产品及时有效得到绿色信贷资金支持。(责任单位:县银保监组、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三)重点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绿色信贷服务。针对不同主体特点,建立分层分类的农业、林业经营主体绿色信贷支持体系。通过信贷资金投入,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林(竹)木加工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林经营主体实现规模经营、绿色发展。鼓励发展绿色农(林)业供应链金融,将小农户个体经营纳入绿色农(林)业生产体系,依托核心企业提高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形成金融服务体系化联结链条。(责任单位:县人行、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四)通过绿色信贷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通过绿色信贷支持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节能低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及绿色建筑项目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黑臭水体整治及厕所革命,优化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通过绿色信贷资金撬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我县全域茶谷、西山药库、江淮果岭、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本地特色产品。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园区实施绿色生态循环化改造。充分发掘县域特色资源,支持绿色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和农村康养业绿色发展。(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住建局、文旅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五)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将企业厂房、大型农机具、圈舍及活体畜禽、仓单、应收账款、农业保单和其他动产作为抵质押品融资,扩大绿色信贷业务抵质押品范围。创新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推动绿色信贷支持农业农村全方位、多元化发展。推进林业资源评估机构建设,积极稳妥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鼓励企业和农户通过融资租赁,解决绿色农业发展中的大型机械、生产设备、加工设备购置资金不足问题。(责任单位:县银保监组、农业农村局、林业局、自然资源局、农机中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六)实施绿色贷款贴息制度。因生产经营“三品一标”农产品或其他绿色环保低碳项目申请的绿色贷款,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初审并提交,县人行会同相关部门认定并经财政部门审核确定,给予适当利息补贴,进一步降低生产经营“三品一标”农产品、其他绿色环保低碳产品或项目融资成本。(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分局、人行)。

(七)兑现绿色贷款税收优惠。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绿色贷款,涉及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文旅康养产业、节能减排项目、绿色融资租赁、碳金融产品、排污权和林权抵质押、绿色装备供应链融资、可再生能源融资等,形成的各项税负由贷款主体按季度集中提交,由县人行、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审核后提交税务部门,由税务部门依据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给予一定程度减免。(责任单位:县税务局、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人行)。

(八)建立健全绿色贷款担保体系。开办绿色贷款融资担保业务,由省银政担体系成员或大别山担保公司为我县绿色信贷业务提供担保,积极与安徽省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开办绿色农业融资担保业务。对符合条件的信贷对象,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以缓解绿色贷款抵押难、担保难问题。(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金融服务中心、各担保公司)。

(九)开办绿色贷款保险业务。国元农业保险公司霍山支公司开办绿色农业保险业务,设计符合实际的绿色农业保险品种,有效分担绿色农业项目贷款风险。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绿色贷款保险业务。(责任单位:县银保监组、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各商业性保险公司)。

(十)实施绿色贷款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贷款统计数据信息,对绿色信贷业务开展较好的给予表彰,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要限时整改,相关情况列入绿色信贷工作评价和年度综合评价。同时,绿色信贷工作开展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县政府对金融机构年度业绩考核。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工作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标准、规范流程,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保障绿色信贷业务有序稳健推进。(责任单位:县人行、金融服务中心)。

(十一)加快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设立排污权、水权、用能权交易平台,完善定价机制和交易规则,营造公开公平的交易市场环境。通过市场化手段,支持减排项目,降低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率。(责任单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县生态环境分局、科技经信局)。

(十二)加快推进农村绿色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绿色贷款信息共享制度,形成部门间共享机制,将企业依法纳税情况、执行环保政策情况、安全生产情况、节能减排情况等,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实现共享,利用该数据库覆盖面广、共享度高、时效性强优势,为农村绿色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基础支撑。稳步推进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其他涉农企业等经济主体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多渠道整合社会信用信息。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提高绿色贷款风险的识别、监控、预警和处置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布环保不达标企业名单,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无抵押绿色信贷业务创造条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农村电商专属绿色信贷产品,发挥网络优势,拓展本地农特优产品销售渠道。(责任单位:县发改委、数据局、人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十三)构建绿色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注重提升贷款主体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能力,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完善环境与社会风险评估制度体系,增强环境效益与成本定量分析能力,合理控制绿色项目的融资杠杆率。加强绿色信贷领域风险防控的组织和管理,制定绿色信贷审核标准和程序。引导企业提高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意识,对环境敏感企业实行贷后环境风险评价并监督检查。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动态,开展环境风险监测评估,实现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建立完备的绿色信贷保险制度,发挥保险分散风险功能作用。有力有效做好风险化解和处置工作,促进绿色信贷业务持续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县人行、银保监组、金融服务中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霍山县绿色信贷支持乡村振兴试点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委深改办、政府办、人行、金融服务中心、银保监组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县人行、金融服务中心、银保监组、农业农村局、文旅局、住建局、商务局、发改委、数据资源管理局、财政局、税务局、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局、林业局、水务局、大别山担保公司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行。

(二)加大政策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增强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内生动力。适度放宽市场准入、公共服务定价、特许经营权。将绿色信贷工作开展情况与监管评级、机构准入、业务发展、高管人员提任挂钩。为绿色信贷业务开展较好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争取再贷款、再贴现。实行差异化管理,适度提高绿色贷款不良容忍度。

(三)加强分析监测。完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为试点工作提供可靠数据基础。形成常态化绿色信贷统计信息披露机制,年度统计报告对信贷支持绿色乡村振兴进行一个全面、客观、深度分析,准确评价绿色贷款变化特点、原因、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引导金融机构加强绿色信贷能力建设,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加大对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持续有力开展。

(四)加强调查研究。发挥部门联动的机制作用,定期调查收集并向银行业金融机构通报企业或农户执行绿色信贷、产业发展政策情况,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工作的制度措施。对国家重大环保或产业政策调整,有针对性开展调查研究,主动把握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等政策机遇,局部调整绿色信贷支持方向和领域。调研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要定期发布环保不达标企业名录,关注“两高一剩”行业、低质低效企业信贷风险,引导金融机构有序退出上述企业或领域。政府风险补偿、贷款奖补资金要按照规定执行到位,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工作积极性,有效降低企业或农户绿色信贷资金使用成本。扎实做好试点经验总结推广工作,将绿色信贷的新要求融入到既有的信贷体系中,提升绿色信贷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促进我县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影响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政府也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宏观调控政策、监管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的要求,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绿色信贷为抓手,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有效防范环境与社会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平湖农村合作银行坚定“一条道路、两场革命”的战略思想,配合国家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控制,在提供环保资金、协助主管部门推动环保工作方面进行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探索。

一般来说绿色信贷应该包含以下几层含义:其一,绿色信贷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和促使企业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将生态环境要素纳入金融业的核算和决策之中,扭转企业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粗放经营模式,避免陷入先污染后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其二,金融业应密切关注环保产业、生态产业等“无眼前利益”产业的发展,注重人类的长远利益,以未来的良好生态经济效益和环境反哺金融业,促成金融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平湖合行普遍认识到存在环保违法信息的企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未来发生停产甚至关闭的风险较大,对信贷持审慎态度。对不符合环保政策的项目不发放贷款,对列入“区域限批”、“流域限批”地区的企业和项目,在“限批”解除前暂停一切形式的信贷支持。平湖合行也全面加强授信管理,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对未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在进行信贷审查时,平湖合行也十分关注企业的环保信息,将其作为评判企业承贷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平湖合行将继续做大做强节能减排融资,一方面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加大推广力度;另一方面加强产品创新,拓展可持续金融服务领域。近年来,交通银行按照授信客户及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将所有客户分为红色、黄色、绿色三大类七小类(即七个标识),制定了“绿色信贷”工程建设工作方案和《交通银行“绿色信贷”工程建设实施办法》,对节能重点工程、再生能源项目、水污染治理工程、节能减排和环保产业等重点项目,交行有重点地给予信贷支持,并积极提供配套金融服务。这几项措施值得平湖合行借鉴和学习。

虽然平湖合行的绿色信贷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与预期目标相比还是有小的距离,大面积推广仍面临着不少制度性和技术性的困难。一是,仍然有相当多的中小型污染企业采用自筹资金或民间融资,而非向金融机构贷款,大大限制了绿色信贷对污染企业发挥制约作用。二是,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部分地方环保部门发布的企业环境违法信息时效性不强、针对性不够,无法适应银行审查信贷申请的具体要求,限制了绿色信贷的执行效果;同时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无法提供环境信息的反馈情况,无法做到数据共享;此外商业银行缺乏绿色信贷的专业人员,信贷工作人员对环保政策、法规了解不足,制约了绿色信贷政策的落实。三是,绿色信贷的标准多为原则性、综合性的,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方法、环境风险评价保准等,银行业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和实施细则,降低了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最后,执行力度不够。长期以来,中国银行业对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长期利益以及短期利益的关注存在一定矛盾,加之各银行管理链条较长,绩效考核以利益指标为主,所以在执行中并不能有效吸引银行业支持环保项目。

面对重重困难,展望未来,平湖合行相信这场绿色之旅将是曲折而光明的。当然,政府部门行为的调整和约束、银行与各级政府的共识是信贷有效支持环境保护的首要前提。一方面政府应将地区环境指标作为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全面考虑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的协调发展,避免出现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发展经济的盲目行为。另一方面针对目前绿色信贷理念尚未得到企业和公众普遍认知的情况,政府应加大绿色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公益广告、宣传栏等方式向相关企业和公众宣传绿色信贷的重要性,以及绿色信贷政策的理念、流程、规定等相关知识,使绿色信贷理念能够真正的深入人心。其次,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切实认识到环保节能是其长期稳定发展、保持竞争力的前提。积极响应政府和银行业关于绿色信贷的相关政策,将环境保护作为履行其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之一,努力购买、研发相应的节能和减排设施,对于违反环保相关法规的行为,应立即主动改正,探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笔者认为,平湖合行只有抓好以下几点,绿色信贷之路才能渐行渐远。

一是严格把握新增贷款投向。在发放贷款时,应把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纳入贷款审批体系,推进“绿色信贷”建设。二是调整存量信贷结构。应认真研究如何发挥自身引导资源配置的优势,在国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研究如何优化存量信贷结构,将有限的资金配置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上来。三是实行差别利率政策,引导和调控市场主体的行为,鼓励各行业和企业大力开发应用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技术和设备,使循环经济在我国整体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四是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全过程评价和风险监控,确保信贷资金投入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

摘要:绿色信贷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对传统金融观念的改变和发展,是金融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方式。本文阐述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标准制定的必要性,从尝试采用“赤道原则”确立环境风险评级标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信贷产业指导目录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标准制定的实施对策。

绿色信贷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对传统金融观念的改变和发展,是金融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方式,构建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标准是实现其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强调的是一种科学发展思路。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有利于银行识别界定“两高一剩”企业贷款。

对于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长期以来各商业银行趋之若鹜,一旦严格控制其贷款,商业银行就会失去一块利润丰厚的信贷市场,这与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产生矛盾。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环境和资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几年,我国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在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高一剩”企业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环境风险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制定清晰的信贷环境管理政策,明确信贷准入的环境标准和要求,前瞻性地规避环境风险和政策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密切跟踪国家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有关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方面的信贷政策以及绿色信贷的相关标准,同时按照绿色信贷标准的要求,对“两高一剩”产业进行识别和界定,压缩退出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内落后生产能力以及对资源环境负面影响较大的企业和项目的贷款。

(二)有利于银行避免贷款审查标准不统一和随意性。

虽然我国逐步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但是绿色信贷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不完备,迫切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标准,规范银行操作。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制定和完善绿色信贷相关的审查标准,根据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价标准以及绩效评价指南,对每个贷款企业进行严格统一的贷款审查,保障每笔贷款都符合绿色信贷标准、符合国家发展方向,避免银行贷款审查标准的不统一和随意性。2008年1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制订符合中国实际的“绿色信贷环保指南”,明晰我国的行业环保标准,使得金融机构在执行绿色信贷时有章可循。

除了绿色信贷标准的不统一和随意性,绿色信贷政策的推进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其中之一就是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亟待提高。因为绿色信贷的标准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这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及内部实施细则。降低了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为进一步应对我国节能减排融资的需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尽快成立相关金融服务部门,专门负责碳金融、能效金融、环境金融等可持续金融业务的经营、管理和营销统筹工作。这将为今后一段时期内银行绿色信贷的大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商业银行应该尽快制定绿色信贷项目的准入标准,为银行深入拓展节能减排的绿色信贷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提高绿色贷款措施的可操作性。

(一)尝试采用“赤道原则”确立环境风险评级标准。

赤道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将这些融资项目按照潜在的环境社会风险和影响程度分为高(a)、中(b)、低(c)三类,即a类:严重改变环境原状且产生的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不易消除的项目;b类:产生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但较易通过缓释措施加以消除的项目;c类:不会产生明显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的项目。银行要结合项目分类审查其环境和社会风险,在借款合同中嵌入承诺性条款。聘请独立外部专家审查项目的社会和环境评估报告、行动计划以及磋商披露的记录等资料,对项目建设和运营实施持续监管,并定期披露银行在赤道原则方面的实施情况。商业银行在具体操作中,为了提高审贷效率,往往会结合具体情况,按贷款项目环境风险高低进行分类,不同环境风险类别的授信项目。其风险识别和评估、内部研究及外部专家认证亦有所不同。如果贷款项目落入表内所列的范畴,则贷款申请将提交至地区分行或总行,视具体情况请外部咨询人员进行评估。对于a类项目,商业银行有选择地请外部专家进行环境风险评估;b类项目需请外部专家提出行业的具体风险;c类项目则需请资深外部专家对项目进行调查。此外,赤道原则认为,在社会和环境评估文件中会涵盖以下潜在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对基准社会和环境状况的评估:对环境和社会有利而可行的替代方案的考虑;东道国法律和法规、适用的国际条约和协议的规定;对人权和社区健康和安全(包括项目使用保安人员的风险、影响和管理1的保护;对文化财产和遗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濒危物种,以及改造过的、自然的和关键栖息地内的生态敏感区域1的保护和保存,以及法律规定的保护区的识别;可持续性管理和使用可再生自然资源(包括通过适当的独立认证系统进行可持续资源管理);危险物质的使用和管理;主要危害的评估和管理;劳工问题(包括四个核心劳工标准),以及职业健康和安全;防火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影响;土地征用和非自愿搬迁;对受影响社区和弱势或易受伤害团体的影响:对土著居民和其独有文化体系和价值观的影响;对现有项目、拟建项目和预计日后兴建的项目的累计影响;就项目设计、评审和执行向受影响人士进行咨询;能源的有效生产、运送和使用;污染防治和废弃物最少化、污染(污水和废气)控制、固体和化学废物管理。

商业银行根据这些项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贷款提交、贷款审批或贷款发放。首先,判断项目或客户是否属于环境敏感型行业、项目选址是否处于环境敏感区域。环境敏感意味着部门产品、生产流程以及生产排放物实际或潜在地威胁环境。其次,将环境因素纳入评级指标体系,评估间接风险大小。商业银行应对环境风险可能导致客户生产中止、成本提高、环保资本支出增加、声誉受损、产品市场萎缩等情景预估,进而判断由此对客户偿债能力的影响。再次,加强信贷产品的风险定价。在信贷产品的风险定价时应充分考虑授信企业和项目与耗能、污染有关的授信风险,按照风险与收益相称的原则,合理确定节能减排授信定价。在确定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和分配经济资本时,应充分考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的企业和项目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影响。最后,审查抵押情况,规避直接风险。如果采取了土地或房地产抵押的担保方式,应深入分析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复原能力等影响抵押物价值与变现难易程度的因素,综合考虑抵押土地或房产被污染的可能性与程度。

安吉农商银行以创新绿色信贷为突破口,全面建立绿色信贷全流程管理体系,为深化推进绿色金融工作做好铺垫。

一是规范绿色信贷指标体系。深入摸索、不断提炼完善绿色指标,建成以“行业分类”、“行业投向”为双向维度的绿色信贷分类标准,明确四大绿色分类、278项绿色行业,分别从客户绿色评级、贷款投向绿色分类双维度规范绿色信贷标签,规范绿色信贷统计口径、明确绿色信贷发展方向。

二是构筑绿色信贷评审机制。通过制定绿色信贷分类管理办法,将绿色信贷客户划分为绿色友好类、蓝色基础类、橙色关注类、红色退出类四大类;重塑授信管理办法,将绿色共享信息、信贷分类信息落实至客户授信准入、信用等级评定环节,并根据不同类别的客户区别设置授信条件;重塑用信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类别客户区别开展用信管理,下放支行涉绿企业的用信审批权限,对“非绿”信贷则制定计划逐步压退;重塑利率定价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类别的客户区别利率管理,以此激励绿色产业转型发展。

三是加强绿色客户管理。通过在贷后管理中纳入绿色信贷分类调整内容,并在绿色信息共享平台及时调整客户环评等信息,做好对绿色信贷客户的管理、同时把握信贷资产风控。

四是落实绿色考核评价。将绿色信贷增量、增户、增幅纳入季度、年度考核目标,正面激励各单位积极发展绿色信贷;针对“两高一剩”类、橙色关注类信贷制定压降退出计划,保障绿色信贷内部环境风险可控。

绿色信贷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对传统金融观念的改变和发展,是金融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方式,构建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标准是实现其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强调的是一种科学发展思路。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有利于银行识别界定“两高一剩”企业贷款。

对于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长期以来各商业银行趋之若鹜,一旦严格控制其贷款,商业银行就会失去一块利润丰厚的信贷市场,这与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产生矛盾。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环境和资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几年,我国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在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高一剩”企业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环境风险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制定清晰的信贷环境管理政策,明确信贷准入的环境标准和要求,前瞻性地规避环境风险和政策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密切跟踪国家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有关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方面的信贷政策以及绿色信贷的相关标准,同时按照绿色信贷标准的要求,对“两高一剩”产业进行识别和界定,压缩退出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内落后生产能力以及对资源环境负面影响较大的企业和项目的贷款。

(二)有利于银行避免贷款审查标准不统一和随意性。

虽然我国逐步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但是绿色信贷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不完备,迫切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标准,规范银行操作。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制定和完善绿色信贷相关的审查标准,根据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价标准以及绩效评价指南,对每个贷款企业进行严格统一的贷款审查,保障每笔贷款都符合绿色信贷标准、符合国家发展方向,避免银行贷款审查标准的不统一和随意性。2008年1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制订符合中国实际的“绿色信贷环保指南”,明晰我国的行业环保标准,使得金融机构在执行绿色信贷时有章可循。

除了绿色信贷标准的不统一和随意性,绿色信贷政策的推进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其中之一就是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亟待提高。因为绿色信贷的标准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这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及内部实施细则。降低了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为进一步应对我国节能减排融资的需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尽快成立相关金融服务部门,专门负责碳金融、能效金融、环境金融等可持续金融业务的经营、管理和营销统筹工作。这将为今后一段时期内银行绿色信贷的大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商业银行应该尽快制定绿色信贷项目的准入标准,为银行深入拓展节能减排的绿色信贷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提高绿色贷款措施的可操作性。

(一)尝试采用“赤道原则”确立环境风险评级标准。

赤道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将这些融资项目按照潜在的环境社会风险和影响程度分为高(a)、中(b)、低(c)三类,即a类:严重改变环境原状且产生的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不易消除的项目;b类:产生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但较易通过缓释措施加以消除的项目;c类:不会产生明显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的项目。银行要结合项目分类审查其环境和社会风险,在借款合同中嵌入承诺性条款。聘请独立外部专家审查项目的社会和环境评估报告、行动计划以及磋商披露的记录等资料,对项目建设和运营实施持续监管,并定期披露银行在赤道原则方面的实施情况。商业银行在具体操作中,为了提高审贷效率,往往会结合具体情况,按贷款项目环境风险高低进行分类,不同环境风险类别的授信项目。其风险识别和评估、内部研究及外部专家认证亦有所不同。如果贷款项目落入表内所列的范畴,则贷款申请将提交至地区分行或总行,视具体情况请外部咨询人员进行评估。对于a类项目,商业银行有选择地请外部专家进行环境风险评估;b类项目需请外部专家提出行业的具体风险;c类项目则需请资深外部专家对项目进行调查。此外,赤道原则认为,在社会和环境评估文件中会涵盖以下潜在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对基准社会和环境状况的评估:对环境和社会有利而可行的替代方案的考虑;东道国法律和法规、适用的国际条约和协议的规定;对人权和社区健康和安全(包括项目使用保安人员的风险、影响和管理1的保护;对文化财产和遗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濒危物种,以及改造过的、自然的和关键栖息地内的生态敏感区域1的保护和保存,以及法律规定的保护区的识别;可持续性管理和使用可再生自然资源(包括通过适当的独立认证系统进行可持续资源管理);危险物质的使用和管理;主要危害的评估和管理;劳工问题(包括四个核心劳工标准),以及职业健康和安全;防火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影响;土地征用和非自愿搬迁;对受影响社区和弱势或易受伤害团体的影响:对土著居民和其独有文化体系和价值观的影响;对现有项目、拟建项目和预计日后兴建的项目的累计影响;就项目设计、评审和执行向受影响人士进行咨询;能源的有效生产、运送和使用;污染防治和废弃物最少化、污染(污水和废气)控制、固体和化学废物管理。

商业银行根据这些项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贷款提交、贷款审批或贷款发放。首先,判断项目或客户是否属于环境敏感型行业、项目选址是否处于环境敏感区域。环境敏感意味着部门产品、生产流程以及生产排放物实际或潜在地威胁环境。其次,将环境因素纳入评级指标体系,评估间接风险大小。商业银行应对环境风险可能导致客户生产中止、成本提高、环保资本支出增加、声誉受损、产品市场萎缩等情景预估,进而判断由此对客户偿债能力的影响。再次,加强信贷产品的风险定价。在信贷产品的风险定价时应充分考虑授信企业和项目与耗能、污染有关的授信风险,按照风险与收益相称的原则,合理确定节能减排授信定价。在确定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和分配经济资本时,应充分考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的企业和项目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影响。最后,审查抵押情况,规避直接风险。如果采取了土地或房地产抵押的担保方式,应深入分析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复原能力等影响抵押物价值与变现难易程度的因素,综合考虑抵押土地或房产被污染的可能性与程度。

农村商业银行案件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近年来,各种金融案件频频发生,发案率仍然高居不下,形势严峻。纵观金融案件的发生,尽管形式各异,但追究原因归结为一点,主要是由于各项内控制度未履行落实到位造成的,主要反映在以下问题:

一、防患意识不强,近年来,由于注重了业务开展,忽视了案件防范,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得不到彻底改观,尤其在基层,任务至上,片面追究几项主要业务指标的考核,不重视内部管理、安全教育和责任意识。

二、经常性的制度学习少。

在学习活动期间,我依照行里下发的有关活动意见,并结合我平时在工作中实际情况,对案件防控意识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现就此次学习活动的心得总结出几点体会,也是我对此次学习活动的一个理性的认识。

一、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合规操作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身为网点一线员工,切实提高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全面加强柜面营销和柜台服务,是我们临柜人员最为实际的工作任务。作为临柜人员,我深知临柜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它是顾客直接了解我行窗口,起着沟通顾客与银行的桥梁作用。因此,在临柜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要做一个“有心人”。虚心学习业务,用心锻炼技能,耐心办理业务,热心对待客户。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都很清楚地意识到:只有更热情、周到、专业、快捷、创新、个性、尊享的优质服务才能为我行争取更多的客户,赢得更好的社会形象。

加强合规操作意识,并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空话。有时,总是觉得有的规章制度在束缚着我们业务的办理,在制约着我们的业务发展,细细想来,其实不然,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产物,而是在经历过许许多多实际工作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只有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我们才有保护自已权益和维护广大客户权益的能力。我们的各项规章制度正如一架庞大的机器,每一项制度都是一个机器零件,如果我们不按程序去操作维护它,哪怕是少了一颗螺丝钉,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各项制度的维护和贯彻是需要我们广大员工严格的执行。正如江苏盱眙农村合作银行59万现金遭蒙面抢劫案件,反思盱眙“1.10”银行被劫案,之所以案发,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比如按规定当时银行应该双人值班,但当事银行没有;比如银行应该建设完备的防侵入设施,该银行没有;按规定银行应该监控全覆盖,这家银行同样没有做到。

二、增强规章制度的执行与监督防范案件意识。

银行号称三铁:“铁制度、铁算盘、铁帐本”。正因为有了银行的“三铁”,银行在百姓心中才是可以信赖的。规章制度的执行与否,取决于广大员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清醒认识与熟练掌握程度,有规不遵,有章不遁是各行业之大忌,车行千里始有道,对于规章制度的执行,就一线柜员而言,从内部讲要做到从我做起,正确办理每一笔业务,认真审核每张票据,监督授权业务的合法合规,严格执行业务操作系统安全防范,抵制各种违规作业等等,做好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能碍于同事情面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背离规章制度。坚持至始至终地按规章办事。如此一来,我们的制度才能得以实施,我们的资金安全防范才有保障。

近年来,金融系统发生的经济案件,不仅干扰破坏了经济金融秩序,而且严重地损害了银行的社会信誉。采取相应措施,从源头上加强预防,是新时期防范金融犯罪的一道重要防线。这几年银行职业犯罪之所以呈上升趋势,其中重要一条是忽视了思想方面的教育,平时只强调业务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没有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应此既要进行正面教育,又要坚持经常性的案例警示教育,使干部职工加固思想防线,经常警示自己“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从而为消除金融犯罪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自觉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内部管理,是预防经济案件的保证。为此要认真抓好制度建设,一方面要根据我们一线柜员工作的特点,组织学习,通过学习,使各岗位人员真正做到明职责、细制度、严操作。有效的事前防范与监督是预防经济案件的重要环节,本岗位的自我检查与自我免疫是第一位的;其次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检自查、上级检查、交叉互查等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偏差,对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内控与制约。

通过此次的案件防控学习活动,找到了自我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是非标准,找准了工作立足点,增强了合规办理和合规经营意识,通过对相关制度的深入学习,对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为识别和控制业务上的各种风险增强能力,积极规范操作行为和消除风险隐患,树立对商业银行改革的信心,增强维护商业银行利益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及建立良好的合规文化起到了极大的帮助。

韩城市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仅供参考

38。

1

号)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按照安全与效率兼顾、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相结合、监管与服务并重、监管标准一致性的原则,规范非银行支付机构(以下简称支付机构)经营模式,清理整治无证机构,遏制市场乱象,优化市场环境。促进支付机构坚持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和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坚持支付中介的性质和职能。

高度重视,加强协调。全面分析支付服务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和各种乱象带来的风险隐患,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突出重点,着眼长远。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对当前支付服务市场存在的主要风险开展整治,有效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取得实效。认真总结整治工作经验,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依法依规,维护稳定。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开展整治工作。对涉及资金风险的,区别情况进行处置,讲究方法节奏,稳妥处置风险,避免引起群体性事件。

1.

排查梳理无证机构名单及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机构工商注册信息、客户或商户数量及分布、交易规模、业务模式,结算方式、资金规模、存放情况,与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合作情况,是否存在跨地区开展业务、层层转包业务、与其他无证机构合作情况,是否存在挪用、占用资金的可能,相关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是否存在违法犯罪记录或其他异常情况。

2.

联合公安、工商部门对无证机构进行调查处理。根据无证机构业务规模、社会危害程度、违法违规性质和情节轻重分类施策。对于业务量小、社会危害程度轻、能够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行动的无证机构,可给予整改期,限期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予以取缔;对于业务规模较大、存在资金风险隐患、不配合监管部门行动的无证机构,依法取缔。采取集中曝光和处理的方式,整治一批未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非法开展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典型无证机构,发挥震慑作用,维护市场秩序。

1.

组织开展支付结算违法违规经营风险整治活动,全面整顿市场秩序,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2.

重点整治银行卡收单市场乱象。加大对银行卡收单、手机刷卡器等风险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检查惩处效果,净化市场环境。

3.

落实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制度。积极宣传贯彻《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畅通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投诉举报渠道,全面掌握支付服务市场动态。

4.

完善支付结算重大违法犯罪协作处理机制,及时调查处理支付机构重大、典型案件。

为切实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分领域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成立由市政府牵头,金融办、人行韩城市支行、市维稳办、网信办、发改委、工信局、公安局、财政局、住建局、市场监管局、信访局等部门共同组成的韩城市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见附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行韩城支行,由傅永贞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1.

人民银行韩城市支行。

(1)。

负责对群众举报和有关单位移交的支付结算重大违法线索,出具的行政认定意见书,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牵头处置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造成的风险事件,在业务、维稳信访、舆情等方面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2)。

负责组织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开展经营支付业务整治行动,建立风险事件应急制度和处置预案,做好维稳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组织各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支付结算违法违规经营风险整治行动,清理整顿银行卡收单市场秩序,落实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制度,协调公安机构处理支付结算重大违法案件。

2.

公安局。

负责对有关单位移交和群众举报的无证机构可疑线索进行梳理分类,对支付机构挪用客户备付金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对于涉嫌犯罪的,依法查处。对涉嫌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的无证机构及相关线索,在接到人民银行出具的行政认定意见后,依法积极稳妥开展查处工作。

3.

市场监管局。

根据查处无证机构的需要,配合提供相关机构及其业务合作方(如特约商户、外包服务机构等)的工商登记监管信息。依法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公示无证机构情况,将相关信息记于企业名下。人行韩城支行在工作中发现无法联系的无证机构,经工商部门查证后,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单,实施信用惩戒。对经人民银行认定为未经许可从事支付业务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并予以公示。

4.

8

8

31。

日前,人民银行韩城支行要完成前期排查工作,提供客户备付金风险机构和无证营业支付业务的重点机构名单。同时,对于存在较大风险隐患的,可能涉及风险处置工作的,制定风险处置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商户和消费者权益保障措施及维稳方案,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事件。

9

10。

月中旬,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情况、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清理整顿,依法查处违法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案件,严厉惩治违法责任主体,曝光典型案件,震慑违法行为,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信息报送、协调监管等工作。

11。

1

日至。

11。

31。

日,韩城市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无证经营支付业务和支付结算违法违规经营风险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形成整治报告报市政府和陕西省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内容应包括基本情况、成效、存在问题和相关意见、建议,并附相关数据和案例。同时,要完善制度建设,确保无证机构风险整治、支付结算违法违规行为风险整治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化。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摘要:绿色信贷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对传统金融观念的改变和发展,是金融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方式。本文阐述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标准制定的必要性,从尝试采用“赤道原则”确立环境风险评级标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信贷产业指导目录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标准制定的实施对策。

绿色信贷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对传统金融观念的改变和发展,是金融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方式,构建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标准是实现其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强调的是一种科学发展思路。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有利于银行识别界定“两高一剩”企业贷款。

对于钢铁、电力、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长期以来各商业银行趋之若鹜,一旦严格控制其贷款,商业银行就会失去一块利润丰厚的信贷市场,这与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产生矛盾。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环境和资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几年,我国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在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高一剩”企业会面临越来越多的环境风险以及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制定清晰的信贷环境管理政策,明确信贷准入的环境标准和要求,前瞻性地规避环境风险和政策风险。商业银行需要密切跟踪国家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有关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方面的信贷政策以及绿色信贷的相关标准,同时按照绿色信贷标准的要求,对“两高一剩”产业进行识别和界定,压缩退出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内落后生产能力以及对资源环境负面影响较大的企业和项目的贷款。

(二)有利于银行避免贷款审查标准不统一和随意性。

虽然我国逐步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但是绿色信贷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都不完备,迫切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执行标准,规范银行操作。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制定和完善绿色信贷相关的审查标准,根据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价标准以及绩效评价指南,对每个贷款企业进行严格统一的贷款审查,保障每笔贷款都符合绿色信贷标准、符合国家发展方向,避免银行贷款审查标准的不统一和随意性。2008年1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与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制订符合中国实际的“绿色信贷环保指南”,明晰我国的行业环保标准,使得金融机构在执行绿色信贷时有章可循。

(三)有利于提高绿色信贷政策实施的可操作性。

除了绿色信贷标准的不统一和随意性,绿色信贷政策的推进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其中之一就是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亟待提高。因为绿色信贷的标准多为综合性、原则性,缺少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目录、环境风险评级标准等。这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难以制定相关的监管措施及内部实施细则。降低了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为进一步应对我国节能减排融资的需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尽快成立相关金融服务部门,专门负责碳金融、能效金融、环境金融等可持续金融业务的经营、管理和营销统筹工作。这将为今后一段时期内银行绿色信贷的大力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商业银行应该尽快制定绿色信贷项目的准入标准,为银行深入拓展节能减排的绿色信贷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提高绿色贷款措施的可操作性。

(一)尝试采用“赤道原则”确立环境风险评级标准。

赤道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将这些融资项目按照潜在的环境社会风险和影响程度分为高(a)、中(b)、低(c)三类,即a类:严重改变环境原状且产生的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不易消除的项目;b类:产生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但较易通过缓释措施加以消除的项目;c类:不会产生明显不良环境和社会后果的项目。银行要结合项目分类审查其环境和社会风险,在借款合同中嵌入承诺性条款。聘请独立外部专家审查项目的社会和环境评估报告、行动计划以及磋商披露的记录等资料,对项目建设和运营实施持续监管,并定期披露银行在赤道原则方面的实施情况。商业银行在具体操作中,为了提高审贷效率,往往会结合具体情况,按贷款项目环境风险高低进行分类,不同环境风险类别的授信项目。其风险识别和评估、内部研究及外部专家认证亦有所不同。如果贷款项目落入表内所列的范畴,则贷款申请将提交至地区分行或总行,视具体情况请外部咨询人员进行评估。对于a类项目,商业银行有选择地请外部专家进行环境风险评估;b类项目需请外部专家提出行业的具体风险;c类项目则需请资深外部专家对项目进行调查。此外,赤道原则认为,在社会和环境评估文件中会涵盖以下潜在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对基准社会和环境状况的评估:对环境和社会有利而可行的替代方案的考虑;东道国法律和法规、适用的国际条约和协议的规定;对人权和社区健康和安全(包括项目使用保安人员的风险、影响和管理1的保护;对文化财产和遗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濒危物种,以及改造过的、自然的和关键栖息地内的生态敏感区域1的保护和保存,以及法律规定的保护区的识别;可持续性管理和使用可再生自然资源(包括通过适当的独立认证系统进行可持续资源管理);危险物质的使用和管理;主要危害的评估和管理;劳工问题(包括四个核心劳工标准),以及职业健康和安全;防火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影响;土地征用和非自愿搬迁;对受影响社区和弱势或易受伤害团体的影响:对土著居民和其独有文化体系和价值观的影响;对现有项目、拟建项目和预计日后兴建的项目的累计影响;就项目设计、评审和执行向受影响人士进行咨询;能源的有效生产、运送和使用;污染防治和废弃物最少化、污染(污水和废气)控制、固体和化学废物管理。

商业银行根据这些项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继续贷款提交、贷款审批或贷款发放。首先,判断项目或客户是否属于环境敏感型行业、项目选址是否处于环境敏感区域。环境敏感意味着部门产品、生产流程以及生产排放物实际或潜在地威胁环境。其次,将环境因素纳入评级指标体系,评估间接风险大小。商业银行应对环境风险可能导致客户生产中止、成本提高、环保资本支出增加、声誉受损、产品市场萎缩等情景预估,进而判断由此对客户偿债能力的影响。再次,加强信贷产品的风险定价。在信贷产品的风险定价时应充分考虑授信企业和项目与耗能、污染有关的授信风险,按照风险与收益相称的原则,合理确定节能减排授信定价。在确定风险调整后收益指标和分配经济资本时,应充分考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的企业和项目可能引发的各类风险影响。最后,审查抵押情况,规避直接风险。如果采取了土地或房地产抵押的担保方式,应深入分析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复原能力等影响抵押物价值与变现难易程度的因素,综合考虑抵押土地或房产被污染的可能性与程度。

银行普惠金融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湖南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实施方案》(湘政办发〔2017〕79号)精神,稳步推进我县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增强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金融工作方针政策,围绕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扶贫攻坚重点任务,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创新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机会均等与惠及民生相结合,做到“普之城乡,惠之于民”,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助力全县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茶陵提供有力的支撑。

通过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切实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不断增强金融服务的公平性、适度性、精准性、安全性,让所有阶层人群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

(一)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积极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现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高于上年同期水平。重点向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倾斜,促进小微企业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贷款户数、规模持续增长。大幅改善对城镇低收入人群、困难人群,农村低收入农户、农村贫困人口,创业农民、创业大学生、残疾劳动者等初始创业者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对特殊群体的无障碍金融服务。信贷资金上实现“成本适当,应贷尽贷”、理财增值上实现“因人而异,个性服务”,让金融更好地融入该类人群日常生活。

(二)金融服务覆盖率明显提升。推动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和服务下沉,以“基本实现乡镇有机构、村村有服务”为目标,乡镇一级基本实现银行物理网点和保险服务全覆盖,助农取款服务点覆盖所有较大行政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明显提升,力争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人不出村,足不出户”。

(三)金融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有效提高各类金融工具的使用效率,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多元化和本土化基本实现,地方政府关注金融、重视金融、支持金融度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和农户申贷获得率和贷款满意度。畅通投诉受理和处理渠道,提高金融服务投诉办结率和金融消费满意度。

(一)健全支付结算体系,提高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

1.建成县域“网点+自助机具+助农取款点”的农村线下网络体系。引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网点布局,向乡镇及乡镇以下倾斜,在有条件的乡镇布设离行式自助机具;引导县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浦发村镇银行等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动助农取款服务点“村村通”工程。力争到2020年有条件的村级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人均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4000元以上。

2.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atm机、pos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业务,扩大现代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应用,力争到2020年末,每万人拥有atm数4台以上,每万人拥有pos终端数40台以上,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人均支付业务笔数1笔以上,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人均拥有量达3.7户以上,企业法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平均拥有量达1.5户,银行卡人均持卡量达3张,银行卡人均交易笔数达8笔以上,人均移动支付笔数1.4笔以上,人均网上支付笔数达1.2笔以上,人均pos机业务量达1.5笔以上。

3.着力实施站点建设“优化”工程。在全县原68个贫困村全面推行“金融扶贫、助农取款、电商服务”融合共建,打造全方位、综合性、共享性的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渗透率。注重标准引导,按照“八有”标准、结合实际分别设立a级(“三站”融合)、b级(助农取款点和电商服务站融合)、c级(助农取款点)三个等次的金融服务站点;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站点“优化”工程。通过打造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普惠金融政策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互利共赢,为农户提供小额取现、现金汇款、转账、缴费、小额融资信息发布、零辅币兑换以及金融知识宣传等基础金融服务,同时提供网上代购、上线发布农产品、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服务,实现农村居民“金融不出村、缴费不出村、销售不出村、购物不出村”的目标。

(二)增加金融供给,提高信贷需求的可得性。

1.推动金融精准扶贫实现新突破。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加大金融扶贫力度,精准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或能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引导主办银行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简化信贷流程;以扶贫再贷款为核心,精准对接贫困村、产业基地,构建“扶贫再贷款+”扶贫开发模式;打造“扶贫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贫困户+主办银行”的产业开发扶贫模式,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信贷扶持力度。到2020年末,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例达2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贷款余额2500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消费贷款余额占比0.4%左右。

2.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措施,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引导做好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有基础、有能力、有市场、守信用的小微企业的信贷资源配置。鼓励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探索银保合作经营模式,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在内的具有融资增信功能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帮助小微企业改善信用状况,增强融资能力,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仓单、订单、应收账款、票据等抵押质押贷款,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落实地方性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关提升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的监管要求,建立健全尽职免责相关制度,有效解除客户经理营销小微企业贷款的后顾之忧。到2020年末,实现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贷款速度高于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增速,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达1%以上,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占比达4%以上。

3.加大对“三农”、普惠金融等领域的信贷投入。发挥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抵押贷款权能,积极发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推广大型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新型抵质押担保。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为其带动的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向创业企业和创业者个人提供结算、融资、咨询等一站式金融服务,及时了解大学生、青年致富能手、妇女、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创业的金融需求,积极为其提供信贷支持。到2020年末,实现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占比25%以上,有贷款的农户占比50%以上。

(三)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1.多措并举开展普惠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利用“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消费者权益日”,依托基层政府组织、金融机构、金融多功能服务平台和金融志愿者团队,建立“金融指导员、普惠金融特派员、部门金融联络员、金融志愿服务员”等“四位一休”的普惠金融服务队伍,开展金融知识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园区等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以及村、社区公共宣传栏,多层面、广角度、持续普及金融基础知识,加强个人信用等金融知识宣传,引导消费者关注自身的信用记录,增强消费者诚实守信意识,维护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重点加强对全县低收入人群、创业人群、残疾劳动者的金融知识宣传,普及金融知识。

2.培育公众金融风险意识。以金融创新业务为重点,针对金融案件、非法集资事件易发高发领域,开展金融风险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有关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促进公众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收益自享、风险自担”的投资理念,引导金融消费者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产品进行理性投资。

3.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以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普惠金融服务站为载体,以提升金融机构行为的自律性、消费者维权的主动性和适度性为目的,加强农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进一步畅通金融消费者维权渠道,加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优化金融消费者投诉受理、处理、反馈流程,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多样、公正的维权服务。

4.着力实施信用建设“深化”工程。坚持激励和惩戒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加快推进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与创建,并将信用评价与信贷支持直接挂钩,实现农村信用征信工作的提质增效。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农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创新信贷运作模式,提高普通农户和涉农企业的贷款可获得性。鼓励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探索农户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应用,实现农户信用信息的整合,形成全县农户信用档案库。2020年末农户信用档案采集率达到80%,农户信用档案建档率达到40%以上,建档农户信贷获得率达到70%以上,农户信用贷款比例达到3%。

(一)运用好货币政策工具。人民银行茶陵支行运用扶贫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鼓励和引导地方性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探索“先贷后借”再贷款发放模式,先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随后再申请支小再贷款,进一步降低企业杠杆,更多地将新增或盘活的信贷资金配置到“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领域;强化对县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的考核,落实差别化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考核达标的地方性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优惠存款准备金率。

(二)落实财政奖补政策。县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贴息、补贴、奖励等方式,落实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农村信贷总量供给;落实银行业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落实扶贫贷款、创业贷款等弱势群体贷款贴息政策,减轻企业和个人融资负担。

(三)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方式。进一步推进“银税互动”、“银税保互动”、“政银担合作”等模式,助力诚信企业健康发展。支持长沙银行等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争取投贷联动试点。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向上级争取优惠信贷政策,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农户+基地”、“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推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动态调整”的农户信贷模式;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通过建立“资金池”、“产品池”和“客户池”,降低贷款利率,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依托涉农龙头企业,试行产业链融资模式;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为“三农”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四)降低普惠金融融资成本。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优惠利率政策,对小微企业、“三农”贷款,综合运用贷款贴息与利率优惠相结合的方式,从限时办结、减少环节、降低费用等方面入手,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对贫困户等弱势群体和领域的贷款,执行基准利率政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茶陵县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发改局、财政局、扶贫办、金融办、人民银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经科局、商粮局、农业局等单位分管领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各保险公司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工作推进和工作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中国人民银行茶陵支行,具体负责示范区建设的日常工作和组织实施工作。办公室主任由中国人民银行茶陵支行分管行长兼任。

(二)加强检查考核。各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要根据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示范区创建工作检查和考核,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相关单位、各金融机构召开会议,通报工作进展、研究下一步工作重点。每半年对普惠金融创建工作情况进行督办并通报,按年度对普惠金融创建工作进行考核评估,把普惠金融创建工作作为目标考核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激励考核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建立普惠金融数据信息专项统计和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工作成效进行通报。各有关部门、金融机构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各自职责,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三)加强经费保障。县政府对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要加大普惠金融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为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确保普惠金融工作发挥实效。

(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兴媒体作用,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普惠金融知识和普惠金融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社会各方充分认识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支持配合普惠金融工作开展。

(五)加强措施保障。做好动态监测和定期评估,加强政策配套,发挥政策合力,牢固树立金融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并重的原则,预防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为示范区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银行全员营销实施方案

以吸引客户为活动目的,与社区客户互动,进行项目社区文化营造与感受,带动新老客户,提高我行社区银行人气,吸引客户群的关注度,扩大社区银行的影响力与认知度。

三、活动内容要点

1.活动内容

1)体感游戏吸眼球

为 达到吸引新老客户群认识我社区银行,走进我社区银行,特举办此项游戏活动以达到令人瞩目的效果。

每周安排固定时段,在我社区银行门口(或能力可及范围内) 开展体感游戏互动项目。

此项游戏内容活动方式新颖脱俗,另外又起到一个全民健身的效果,定能吸引路过的客户,而这些驻足的客户,必定有我行正在寻找的客户 群体。

另外:参加体感互动游戏的客户需在活动参加详情登记簿上签字留电话以作为我行客户信息来源。

2)当客户吸引人群吸引至一定规模时,可继续开展有奖抢答环节。

到访客户既可体验体感游戏的乐趣,又可参加抢答问题的有奖回馈,宣传定能达到预期效果。

2.交流话题建议

抢答问题建议如下:

1.某银行是哪年成立的?

2.某银行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3.某银行理财产品的产品规格有几种?问题可选择一些针对客户需求方面的。

3.宣传方式(1)在社区银行周边小区的报箱内投递活动广告;

(2)在社区银行周边小区的电梯内、宣传栏张贴营销活动广告;

(3)通过微信宣传活动信息;

4.活动反馈与跟踪销售行动

根据活动开展情况,由现场人员客户回答问题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服务客户。

对于参加游戏互动的客户,待游戏结束之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度挖掘。

四、目标客户组织

1.目标客户

2.客户组织

约访的新老客户当日来我我行,由接待人员进行简单了解后进行分流引导,咨询客户带到咨询区,参加游戏客户带至游戏区登记,游戏开始时间由固定人员讲述游戏方式及注意事项后开始互动游戏和抢答游戏,对于回答正确我行问题的客户给与渤海银行专属纪念品。

五、时间地点的安排

1.时间

社区银行开业后的节假日或法定休息日均可

2.地点

我行社区银行门口(或能力范围可及内)

六、费用预算(请详细列出各项费用名称,单价,数量,总价等)

xbox360体感游戏机1台3000元

纪念品100份0--500元(可用我行现有水杯或其他)

平板电视1台3000元(社区银行应自有此设备)

七、预期效果分析

1.通过本次活动预计带来的业务量

业务量不敢保,人气量肯定暴增

2.通过本次活动预计带来的影响

预期影响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配合理财及储蓄产品的销售,大幅增加网点存款和业务量。

八、人员安排与职责

1.活动策划人:2人

职责:安排现场分区接待客户以及设备调试等流程分配

2.活动协调人:3人

职责:接待来访客户并做好推广解释工作

3.活动现场负责人:1人

职责:负责一切当日活动细则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财富管理业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

而当今社会人际关系,也是财富来源,全员营销的'战略目的在于使商业银行能在各个环节协调开展营销活动,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客户满意,以此树立良好的形象,保留优质客户,并通过扩散效应,最终使银行获得满意的经营利润。

银行进入全员营销状态 团队战成主流

全员营销不是空谈

常言到"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要想做成大事,必定要有做成大事的人脉网络和人脉支持系统。

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是永不破产的银行。

人脉关系不是需要的时候马上就能建立的。

长时间地用关心和耐心对待他人,是建立人脉关系的秘诀。

无缝交接,指的是为客户的服务达到一种非常顺畅的连接,要发挥团队精神,在无缝服务中不论是大堂经理还是理财经理还是每位柜员都至关重要。

从大堂经理迎接客户探明客户的来意,到将一般客户疏导到自助银行或是高柜区或低柜区,将识别的优质客户推荐给理财经理,都需整体的配合。

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行市场定位和“3510”发展战略,以提高全行综合竞争实力为主线,以企业文化管理提升企业核心价值,为“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全能型国际金融企业”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二、遵循原则。

1、文化导向和战略转型相融合的原则。企业文化导向与“3510”发展战略相匹配。围绕全行的发展战略目标,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行为,进一步提升规范化管理和绩效化管理水平。

2、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的原则。始终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紧紧围绕解决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在指导思想上服务中心、工作目标上保证中心、日常活动上紧贴中心、考核评价上突出中心,以此提升和促进经营管理。

3、长期目标和短期实效相互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既要布局长远、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又要立足现实、注重阶段性实效。要重点分析本单位发展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并致力解决,让员工看到并切身感受到文化管理的实际效果,真正实现文化管理的实效化。

4、高度统一的原则。农行企业文化建设要高度体现一级法人意志,全行上下必须统一核心理念,统一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各分支机构不得自行其是。

5、领导率先垂范与员工积极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全行高层管理者尤其是班子成员,要率先学习、提倡、遵循并身体力行地实践农行文化;中层干部要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榜样示范作用,当好文化先行官;员工要加强培训,切实理解农行文化宣言的内涵。

三、建设目标。

1、近期目标:积极引入诚信、创新、学习、责任、合规、人文关怀等现代商业银行先进文化元素,力争用1—3年的时间,使行风、作风明显改进,企业行为、员工行为严谨规范,控制力、执行力、凝聚力、向心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形象显著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明显提高。员工对农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认知度达到100,认同度达到90以上,并在行动中逐步体现自觉自发的管理行为。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员工规范行为的自觉度达到100,发案率明显下降。实现品牌形象的清晰化和统一化,主打广告和宣传口号统一,业务宣传品制作和重点产品宣传统一。实现新装修营业场所格调、办公用品制作及摆放等的统一。

2、中远期目标:坚持与时俱进,深化和创新农行企业文化,培养和树立资本约束、审慎经营、价值创造、开放进取、受托责任等新型经营理念。农行核心理念、行为文化等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和融入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且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全行形成良好的企业行为规范。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进入国际一流银行行列,股东价值最大化,员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年主要任务和阶段分解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年(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下发中国农业银行企业文化管理手册——《农行文化宣言》(试行版)和《中国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发布和宣传农业银行文化成果,并在农行2010年工作会议上进行动员。召开全国农行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培训会,对全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全面部署并培训骨干,力争使员工全面了解农行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基因、文化劣势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全面掌握中国农业银行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等文化核心内容,逐步在全行树立“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的科学思想。

1、发布理念,宣传动员。发布中国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试行),包括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等。以上文化建设内容,2009年下半年在行内进行再次广泛征求意见后,在全行内部组织推广培训工作,利用半年时间修改完善,2010年在全行全面推开该项工作实施后,要利用行内外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农行网站等有效载体,重点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加大对农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宣传力度,使农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广为人知、深入人心。

2、多方并举,强化教育。利用“张贴法”,把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内容书写上墙、制成条匾、做成桌牌等,放臵办公场所和营业机构;利用“文娱法”,开展读书活动和知识竞赛等;利用“榜样法”,组织开展以践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为内容的评先树典型活动;利用“灌输法”,组织员工学习或谈心;利用“自我教育法”,使员工开动脑筋、寻找差距等。

3、立足实践,协调行为。依照了解、领悟、认同、实践四个阶段,使员工认知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条文,领悟理念真谛,理解理念精髓。

4、开展以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为主题的“四个一”活动。出版一本农行员工以实际行动诠解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好书;组织一场全面反映农行员工实践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展现精神风貌的文艺汇演或演讲比赛;开展一次如何践行农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征文活动;举办一次反映农行文化建设成就的摄影、美术书法展览。

1、制度建设。一是抓好规章制度的规范完善、整合优化和创新提升。二是抓好规章制度宣讲教育、普及培训和贯彻执行。三是建立规章制度跟踪反馈、调整评价和考核奖惩机制。

2、组织行为。一是组织构架:规范、科学、合理。二是运作流程:安全、简洁、高效。三是公共关系:和谐共进,互惠共赢。四是规范执行: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3、员工操守。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勉尽职,依法合规”为内容的员工行为守则教育;恪守制度要求和办事程序,勤奋努力,严谨审慎,精益求精,尽职尽责;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合规意识,了解岗位合规要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

物质文化系统导入。

1、打造农行品牌形象。强化品牌意识,突出品牌特色,努力提升农行在政府、监管机构、同业、客户、广大员工和社会舆论中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2、构建全行核心技术储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挥数据集中优势和网络优势。强化内部支撑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安全高速开放网络、客户接入平台、市场营销支撑平台、信息决策平台和流程管理平台等。创新科技运行管理方式和机制,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建立信息技术体系保持科技对经营管理和业务竞争的支撑力和推动力。

3、统一全行视觉形象。完善和修订中国农业银行vi视觉识别管理手册,从各级行机关到营业网点,自上而下地逐步规范和达标。

4、规范各类应用要素。办公事务类、会议事务类、公关事务类以及奖励事务类的外观形象和物品按计划、分步骤统一。设计全行统一职业装。

5、推进规范化服务。继续加大对全行员工规范化服务的培训力度,逐步在一线员工中推行规范化服务上岗证制度。

6、开展各类企业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点抓好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和升级。

7、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挖掘和整合全行文化教育资源,在充分利用好现有文化设施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本着量力而行原则,有计划、有重点地调整、补充、完善一批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

加强领导建立机制推进整改。

一、加强领导总行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领导全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审定全行企业文化建设近、中、远期规划、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企业文化建设重大问题,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活动作出总体部署。总行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在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授权领导下,对全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督办、信息收集、反馈和推进。一级分行企业文化建设执行委员会和工作部门按照总行统一部署要求,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工作。二级分行、县支行明确行长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工作责任人,配备专人做企业文化工作。

二、建立机制。

1、建立企业文化长效机制。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持久、深入、富有成效地开展下去,必须建立一整套长效保障机制。特别对形成并被员工认知、认同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系统,对企业外部视觉形象系统等,要以公司制度形式予以确认,任何人不能以个人意志进行改变。对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办法等,要纳入农行制度予以确认,并提高其执行力度。

2、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责任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各级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目标责任保证体系,形成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基层营业单位“五位一体”、部门协作配合、分工明确的企业文化工作网络,保证企业文化建设顺畅运行。

3、建立和拓宽企业文化传播机制。依托各级行各类培训载体,分期分批对各级行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和主办人员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教育培训部门要把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学习和岗前、岗位培训的必修课程。同时,充分利用行内外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农行网站等有效载体,重点加强主流媒体对农行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发现、培育和选树一批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

4、建立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将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纳入全行综合考评体系进行科学考评,对企业文化建设项目采取跟踪、汇报、通报的方式进行项目管理和在线控制。

5、建立财务保障机制。加大企业文化建设投入,设立企业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并纳入财务预算。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近期和中期,允许每年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费用,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三、推进整改企业文化建设既是持续创新的过程,也是不断改进的过程。要围绕农业银行存在的落后文化表现和弊端,围绕在履行职能、改进服务、防范风险、发展求新和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尽职尽责、合规守法,以及事业心、责任心、执行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继续落实整改措施,认真抓好整改工作。

银行普惠金融实施方案

获得政策红利。《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中的诸多政策进一步支持了商业银行。例如提升对小微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促进尽职免责真正落地;对达标的商业银行在存款准备金政策方面给予一定激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快发展普惠金融,将有利于商业银行得到政策红利,促进可持续发展。

改善客户结构。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偏向单一。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去产能、去杠杆”在大中型企业中尤为明显,影响了银行个人及对公业务;“金融降杠杆”和“金融回归本源”等政策的落地,也影响着银行同业业务。同时,商业银行在大中型企业融资方面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相比之下,普惠金融业务客群多样、发展前景广阔,可有效改善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

担当社会责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而首要目标和重要方向就是服务小微企业。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小微实体。事实上,目前尤其是疫情之下的商业银行已经赢得了较多社会赞誉。

二、加快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探讨。

解决愿贷问题——深挖普惠金融的金融价值。在当前金融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应充分地认识到,加快发展普惠金融不失为新的战略选择,能有效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利润增长。

建立普惠金融评价体系。考核分支机构时,要从客户基础建设、普惠贷款新增、贷款风险防控、客户利润贡献、当地市场份额提升等多维度设计考核指标,提升考核权重;评价客户经理绩效时,要体现差异化、长效化原则,引导客户经理长期持续发展普惠金融业务。通过重构评价体系,提高全行发展普惠金融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有效结合。

创建普惠金融场景环境。提升普惠金融拓展的效率,必须改变传统的扫街扫楼式、东敲西打式获客模式,围绕“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批量化拓展普惠群体,借助大数据,将金融服务嵌入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中。

解决会贷问题——普惠金融的创新能力要提升。创新再造业务流程。普惠金融业务流程长期以来痛点较多,客户经理手头案件多、审批流程繁、产出效益低,诸多因素造成普惠金融发展乏力。针对普惠业务特点,使信贷报告表单化、客户信息自动化,依托线上渠道分流线下工作,使信贷流程无纸化运营。创新定制信贷产品。近年来,银行小微专属产品和线上产品相继推出,在基本同质化的情况下,银行要居安思危,不断开发和创新符合客户实际需求的产品,闭门造车只会逐渐丢失市场份额。

解决敢贷问题——普惠金融的风控体系要完善。健全风险防控体系。银企信息不对称、业务成本高是普惠金融发展的障碍,银行要借助数据、模型、系统,建立“数据化、自动化、共享化”服务体系,从贷前的方案制定、贷中的风险预警、贷后的风险化解建立起智能化风险防控体系。

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客户经理首先要履职到位,但在遭遇不可控因素导致风险损失时,银行要对客户经理实行尽职免责,减轻客户经理的“后顾之忧”,提振基层发展普惠金融的信心。

三、结论。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金融机构,应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积极抓住发展机遇,升级转型。商业银行也应按照可持续发展和风险可控的原则,秉持“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体系,加快普惠金融健康稳健发展。

银行劳动竞赛活动实施方案

1、答谢客户,进一步密切客户与银行之间的关系。

2、宣传xx银行的整体形象,展示xx银行的企业实力与特色文化。

3、推介xx银行的理念与服务,巩固老客户,吸引新客户,为新一年的`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策划要点。

1、突出行业特色,让参会者全面感受xx银行的文化和内涵。

2、活动环节力求简单新颖,便于客户参与,又能留下深刻印象。

一、晚宴主题:感谢·感动·感恩,共通20xx。

二、举办时间:20xx年xx月xx日。

三、举办地点:xxx酒店。

四、参加人员:企业知名人士、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文艺界特邀嘉宾。

五、晚宴内容。

1、感谢。

环节一:xx银行女员工集体合唱《感谢你》,拉开晚宴的。大幕。(网上可查找到相关视频。注:歌词的个别部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比如“感谢你,我忠诚的爱人和朋友”可改为“感谢你,我忠诚的客户朋友”。)。

环节二:主持人邀请所有来宾“真诚携手、共筑交行”活动。

内容:

(1)提前准备好一个漂亮的特大储钱罐(如果时间允许,甚至可以以x行的标志做造型。如果不想那么麻烦,就去买一个,大型礼品店里可能会有,马的造型优先考虑。没有够大的,自己改装一个也行,重要的是表面要装饰成金色,并贴上xx银行的标志)。

(2)购买10000枚钱币摸样、金纸包装的巧克力。

(3)活动现场,请每个客户向里面放置8块(重要嘉宾可放置18或88块)巧克力,预示明年事业发达、财源滚滚。

(4)所有与会人员与金色储钱罐合影留念。

2、感动。

环节一:由xx银行工作人员表演自编自演的小品《×》,通过将原始银行的模型(票号)与现代银行服务的对比,体现xx银行“提供更优金融方案持续创造共同价值”的愿景。小品包含着目前最流行的“穿越”元素,因古今差异明显,非常容易出彩。

环节二:请政府领导、知名企业家、书法名家共四位(提前联系确认)当场献宝。

内容:

(1)四人分别题写xx银行的企业文化理念。

(2)大屏幕播放xx银行企业宣传片(去掉声音)。

环节三:请文艺界嘉宾演奏乐曲(是具有民族特色、有比较大气、喜庆的)。

环节四:由xx银行工作人员表演小品《密码》(将高秀敏和赵世林合演小品加以修改即可,将赵世林的身份改为xx银行工作人员,网上可查找到相关视频)。

3、感恩。

环节一:由xx银行工作人员表演自编自演的双簧《我的一天》(表现出工作人员的爱岗敬业、竭诚为客户服务,高品质、高效率、负责任)。

环节二:幸运抽奖。

内容:

(1)设置3等奖28名,二等奖18名,一等奖8名,由出席的重要领导抽出。(奖品数量和质量可根据预算进行调整)。

(2)每轮奖项颁将完毕后,要求获奖人员要履行一个程序,就是“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一句话,一辈子”,邀请其中的重要人物发表感言,全体获奖人员“以歌代言”,集体合唱一首认为可以表达获奖群体心声的歌曲。“一生情,一杯酒”,抽到奖品的人,共同举杯庆祝、相互祝愿。

环节三:由xx银行人员表演《感恩的心》(建议采取手语伴奏或手语+演唱的方式,这个学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而且效果好比单纯演唱好得多。网上可查找到相关视频)。

4、结束。

主持人宣布晚宴结束,播放歌曲〈难忘今宵〉。

方案说明:

1、以上节目内容,可根据晚宴时间,做灵活的调整。

2、具体节目内容的策划、写作,可进一步合作(作者具有这方面的创作经验)。

银行年度考核实施方案

为促进20xx年资产和负债业务的有序健康发展,围绕效益稳健增长,有力支持实体经济,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工程,坚持“服务三农、支持小微”的市场定位,充分调动和激励客户经理业务拓展的积极性,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各团队全体客户经理。

全年考核薪酬=经营类考核*管理类考核百分

(一)经营类考核

经营类考核指由本行根据本年业务发展规划制定的常态化考核办法,阶段性专项竞赛(如对公集零储蓄、旺季营销、贷款竞赛等)根据活动方案另行考核,不同等级客户经理按等级考核。

1、贷款日均存量考核

考核对象全年薪酬的10%部分,按全年贷款日均存量的贡献度占比考核。若贷款日均低于去年,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20xx元。

2、小微和涉农贷款时点增量考核

考核对象全年薪酬的10%部分,按小微和三农贷款年末时点余额增量的贡献度占比考核,注:政府类贷款不计入增量考核。

3、小微和涉农贷款户数考核

考核对象全年薪酬的45%部分,按小微和涉农贷款年末户数贡献度占比考核。其中,小微和涉农贷款存量户数占10%,增量户数占35%。

小微和涉农贷款户数指年末有贷款余额的借款人户数。

4、存款日均存量考核

考核对象全年薪酬的15%部分,按全年存款日均存量的贡献度占比考核。若存款日均低于去年,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1000元。

5、存款日均增量考核

考核对象全年薪酬的20%部分,按存量贷款日均增量的贡献度占比考核。

(二)管理类百分考核

1、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业务考核(5分)

年末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贷款户数不低于去年年末的,得5分;超过或低于的按比例得分,加扣分不超过2.5分。

涉农贷款及小微企业贷款标准参照银保监和人民银行关于涉农和小微企业的定义。

2、不良瑕疵率(5分)

年末不良瑕疵率控制在年初下达的指导性指标以内的,得5分;高于的,每超出0.1%,扣1分。

注:不良贷款为五级分类次级、可疑、损失类的贷款;瑕疵贷款为五级分类正常、关注类中逾期、欠息90天以内贷款。

3、贷款收息率(10分)

贷款收息率完成年初下达的指导性指标的,得10分;高于或低于的,每超出0.1%,加2分;低于的.,每低于0.1%,扣2分。

4、贷款平均收益率(5分)

贷款收益率达到平均水平的,得5分,高于或低于的,每超出5%,加1分,每低于1%,扣1分。

5、风险合规考核(20分)

风险合规部对考核对象的档案管理、授信管理、合规检查、违规发生率、整改率、违规处理情况等进行考核。

6、日常部门管理(20分)

各业务团队负责人对考核对象的日常工作情况进行考核,主要包括客户资料管理、考勤、营销、信息报送、执行力等。

7、消费者投诉(5分)

消费者投诉是指考核对象有无消费者投诉情况,对未及时处理的投诉和处理不当对本行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况进行扣分。

8、反洗钱方面(5分)

采取合理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深入了解客户群体属性,并及时、完整地向反洗钱管理部门报告洗钱风险情况,对未能执行到位的客户经理,视情节轻重进行扣分。

9、绿色信贷业务考核(5分)

重点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按照绿色信贷原则发放《绿色信贷政策》中优先信贷投向贷款,得5分;对每发放一笔绿色信贷贷款,加0.5分,加分不超过2.5分。

10、制造业信贷业务考核(5分)

年末制造业贷款占比不低于去年年末的,得5分;对每发放一笔制造业贷款,加0.5分,加分不超过2.5分。

11、普惠金融网格化管理(15分)

对所管辖的村、社区内居民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登记和统计工作,及时建立和更新居民信息档案;对管辖居民采取分类管理、主动授信,发放授信卡;定期招募合适的信息联络员,配合本行开展普惠金融工作。

(一)考核奖金执行标准如下:参加工作二年以内员工,原则上业绩奖金不超过相应职级的规定,绩效奖金执行应符合工龄系数的规定。

(二)客户经理经办的贷款、银票敞口以及其他信贷事项出现事实风险的,经监查审计部门认定后,由综合管理部门从绩效工资中进行计扣。绩效工资不足以抵偿因客户经理失职所造成的贷款、敞口损失的,按照本行相关办法执行。

(三)年末由本行组织对本办法涉及的考核进行整体核查,如遇特殊情况,本行可视情况作相应调整。若发现弄虚作假,视情况作倒扣奖处理,并按行内其他规定追查问责。

(四)本办法由综合管理部负责解释,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二、企业愿景打造百年银行。

三、

经营理念。

四、广告语。

百年银行——您的首先银行。

五、委员会成员主席:副主席:委员:附件。

一、企业使命创造共同价值释义:“创造共同价值”,充分反映了银行对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的态度与责任,是建设和谐银行的清晰表达。

客户是价值创造的源泉。惠民银行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要围绕为客户提供更优的金融方案,为客户提供省时、省力、省心、增值的金融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培育客户的忠诚。

股东是银行的投资者和委托人,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后盾。建立完善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机制,准确充分地披露信息,维护股东持续长远的利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是惠民银行应尽的职责。

员工是银行金融服务的承载者和服务价值的创造者。优秀的员工支撑着银行的共同事业。银行坚持以人为本,为员工创建良好的个人发展环境,使员工伴随着我行的成长而成长。

社会是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全体员工必须树立“企业公民”意识,坚持依法合规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同繁荣。

二、企业愿景打造百年银行释义:

不断追求创新,以高素质的投资团队、雄厚的资金实力、良好的银行市场声誉来满足客户财富管理的多样化需求,在为客户财富保值增值和为客户创造价值领域做到最佳,形成清晰明确、为市场认同的差异化定位的经营策略,提高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金融服务的能力,形成分层分区服务体系,塑造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和诚信专业的品牌形象,使银行成为县域金融机构中的创新领跑者和创新成果的保有者。

三、经营理念。

一个银行一个客户释义:

“一个银行,一个客户”,是指银行对内要加强管理协同,形成联动发展合力,以客户为中心,增强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化、全方位金融服务的能力;对外要以惠民银行整体利益为重,相互配合,维护统一的品牌形象,全面满足客户需求,赢得客户的认同。

强调“一个银行、一个客户”,就是要整个银行共享客户信息资源,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银行与客户的关系维护已经从传统的产品销售时代跨越到客户体验时代,对客户特别是中高端客户的营销必须讲究方法策略。银行内部必须加快客户资源和信息整合,摒弃“你的客户”、“我的客户”的无谓争论,真正从“每个客户都是银行的客户”的高度,制定客户关系维护的最佳方案,全面满足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

四、广告语。

百年银行——您的首选银行释义:

“百年”彰显的是银行的恒久品质,“您的”二字则拉近了品牌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很好地阐释了银行以人为本、以客户为尊的服务理念。银行继续以发展百年民族金融品牌为己任,以打造首选的银行为目标,全力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广大客户与全社会感知蕴藉于“百年银行——您的首选银行”背后的价值与回报。

六一银行活动策划实施方案

用童音唱歌,甜蜜快乐;带童趣生活,温馨和谐;用童心待人,友谊纯真;用童真处事,事事顺利。六一儿童节,愿你童心不泯,童真长存!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六一银行活动。

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一、活动时间:20xx年5月25日——20xx年6月30日。

二、活动对象:所有兴业银行信用卡客户。

三、合作商户:榆林华夏电影城。

1、活动期间,凡在榆林华夏国际电影城刷兴业信用卡购电影票者(两张起购),均可享受五折优惠,同时可获得由兴业银行榆林分行赠送的“理财咨询套餐”一份。

2、活动期间,凡购买五折电影票满2笔(每笔两张起购)且单笔刷卡金额满50元或以上,即可获得由榆林市榆阳区薇斯悦婚纱影楼提供的价值市场价260元大礼包一份,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五、活动细则:

1、本次活动参与的卡种为兴业银行信用卡。

2、活动期间内持卡客户购票无场次、片名限制。

3、客户参与活动的交易,其交易时间以签购单上打印时间为准。

4、理财咨询套餐为:兴业银行精装硬纸袋,内装心相印200抽纸巾、兴业银行各种宣传物品及特惠商户名册。

5、本活动礼品均由生产商或供应商直接提供,相关的礼品质量及服务事宜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均由生产商或供应商负责,兴业银行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6、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兴业银行保留对本次活动条款进行解释的权利,并有权根据情况取消本活动或增删、修订本规则(包括但不限于礼品领取地点、领取时间及赠礼标准等),并于网站、账单、语音电话等媒体或银行网点公告后生效。

六一儿童节,一个专属于儿童的节日,泰隆银行丽水分行举行了丰富的多彩的活动,为小朋友们送上节日的祝福。

小小西点师,蛋糕饼干diy。

“阿姨!蛋清都打成泡泡了”“阿姨!蛋清要打多久啊?手都打麻了”……一群叽叽喳喳、充满好奇心的小朋友们穿着小围裙,站在制作台旁边拿着打蛋器有模有样地当起了小糕点师,甚是欢乐!

5月31日-6与1日,泰隆银行丽水分行邀请了行里3-12岁的小朋友及其家属在市青少年宫举办了“成长快乐缤纷儿童节”蛋糕diy活动。在蛋糕师傅的指导下,家长及小朋友们认真仔细地搅打着蛋清、和着面,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做好了蛋糕胚,然后放进烤箱中烘烤。紧接着,又动手做起了巧克力曲奇饼干。巧克力香气扑鼻、小熊造型栩栩如生。

活动现场温馨活泼,亮点不断,小朋友们深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道理,在制作好蛋糕后,立即与人分享其劳动成果,家长们则互相交流做蛋糕的乐趣,分享着育儿经验。

小小理财家,共学魔法银行课。

5月29日,泰隆银行青田支行邀请社区幼儿园20多位小朋友及家长来到支行大楼,参加小小理财家活动,学习理财知识,体验魔法银行之旅。

参观了支行各办公区域之后,小朋友们来到了精心布置的活动室,由泰隆员工扮演的米老鼠米奇、喜羊羊一下子与小朋友拉近了距离。在泰隆员工和家长们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学习认识钱物、认识银行,再到如何开户办卡,存取钱等银行知识。

“妈妈、我的压岁钱要存到这个小鲤鱼卡里,用我自己的名字哦。”小朋友们一想到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也可以像魔法一样变出钱,显得兴奋不已。整场活动,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家长们亦是交口称赞。

小小创意家手工制作乐趣多。

5月30日,泰隆银行丽水分行营业部及莲都支行共邀请了24个客户代表家庭举行了“六一儿童节小小创意家”活动,为客户及其子女搭建亲子互动平台,共享欢乐节日。

参加活动的贵宾客户平时工作都比较忙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成长,此次活动中,小朋友们天马行空,发挥想象力与家长们一起制作金粉画、果冻蜡烛、立体陶瓷等等,真正体验了创意手工制作的乐趣。

为了使您的孩子度过一个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我行特推“快乐成长”积分兑换活动。

一、兑奖资格。

以您申请积分兑换时的锦程卡积分账户数据为准,累计积分达10000分(含)以上即可参与兑换。

二、预约时间。

20xx年5月21日至6月5日。

三、预约方式。

四、积分查询。

为了方便您选择兑换礼品,请在预约积分兑换前,通过我行多媒体查询机、网上银行、028-96511或40068-96511客户服务热线(语音系统),查询锦程卡积分。

五、配送方式。

我行自接到您积分兑换预约电话次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您所选礼品按您电话预约时提供的指定地址寄出。

六、积分礼品及兑换分值六一儿童节“快乐成长”积分兑换活动。

七、温馨提示。

1.您收到兑换礼品时,请在快递公司出具的收据单上进行签字确认,以便我们确认您是否收到兑换礼品。

2.肯德基抵用券分为两类,一类限在四川省使用,另一类限在重庆地区使用。客户须向96511坐席人员说明预约兑换抵用券的使用地区。

3.购书卡只能登录以电子支付形式消费,消费内容包括图书、音像、百货、电子书等商品,并选择“礼品卡支付”作为支付方式。

4.成都银行保留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