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精神党员干部心得感悟(通用21篇)

时间:2023-12-08 05:27:35 作者:MJ笔神

在实践中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全国两会精神党员干部心得感悟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应该看到,当前疫情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加快恢复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决不能有歇歇脚、松口气的思想。

自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了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及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们团结奋斗、不畏艰难,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他们全力奋战,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生命之歌。当他们凯旋归来之时各地区都以最高礼仪迎接,各级领导为他们点赞、交警们拉动警报为他们开路、人民大众为他们鸣笛、路上的行人们挥动着五星红旗……这些无疑为“最美逆行者”奏响了凯旋之音。

防控与发展看似两条战线,实则一个战场,必须相互支持、联动作战,这考验的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攻坚能力。

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国未摘帽贫困县52个,未出列贫困村2707个,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脱贫攻坚如逆水行舟,需用力撑,不可有松一松、歇一歇的“小憩”思想,不可有勇气不足的怯战、畏战的思想。因此,当固牢为人民谋幸福的“定星盘”,咬定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在脱贫攻坚中积极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坚定思想,扎根贫困一线,深入困难群众中家中,听取群众的“大白话”,感悟困难群众的无奈和艰辛,与民同频共振,扣紧初心与使命。担起“当家人”的职责,拎起困难群众的大事、难事,把最新的脱贫政策和帮扶措施“种到”困难群众“心田里”,确保脱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向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答卷。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随着不同寻常的“两会”召开,在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的同时,也要增强忧患意识、展现责任担当。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发挥制度优势,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证“两会”的顺利召开。

党员干部学习两会精神心得感悟

在春意盎然的三月,2021“两会时间”再次开启。党员干部更要借着两会的春风,认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下面是豆花问答网小编整理的党员干部学习两会精神心得感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学习两会精神,就要不负春光、不负韶华。部分干部工作缺乏积极性,存在“不督查不动弹”的问题,认为年初距离年终考核时间还长,散漫、拖延、懈怠的情绪滋生。党员干部要厚植为民情怀,始终保持“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干劲,将责任担当主动扛起来,把各项工作往前赶。行动上的怠惰源于思想上的松懈,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培养学习的自觉性,筑牢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根基。要积极学习党史、参与党史教育,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奋斗精神贯穿始终,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愿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党员干部要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时刻绷紧“责任”这根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不负春光、不负韶华。

学习两会精神,就要优化思路、明确方向。人民群众是开展工作的源头活水,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再好的工作设想都是镜花水月。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下去就都是办法,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老师,基层一线是党员干部拼搏奋斗的主战场。工作没有方向,问需于民,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破题思路匮乏,问计于民,从群众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汇聚成推动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工作推进遭遇梗阻,问效于民,前期工作中哪些举措取得了实效,得到群众认可,哪些方面存在问题,群众不满意,在群众的“好差评”中优化思路、明确方向。

学习两会精神,就要投身工作,迎难而上。我们有部分干部安于现状,干事创业劲头不足,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爱学习、拒绝创新,拒绝走出工作“舒适区”,存在甘居“中游”的思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发扬新时代的“三牛精神”,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神投身于工作,坚持迎难而上,专挑“硬骨头”啃。近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党员干部要勇担重任,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争先,发扬“闯”“创”“干”的精神,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之中的新起点。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党员干部当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接过历史接力棒,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光发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建党百年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发扬“三牛”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级台阶,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相约春暖再出发。

学习两会精神,就要发扬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提出的“三牛”精神,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积淀,也是百年峥嵘党史的精神体现。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回望极不平凡的2020年,无论是千千万万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还是在抗洪前线高高扬起的“先锋旗帜”,他们在危难关头与人民患难与共、关键时刻同群众万众一心,这种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赋予的。中国共产党是为民服务的实践者,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推动者、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建设者,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不忘初心使命,不断砥砺前行,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担当精神,用行动诠释孺子牛的精神内涵,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懈奋斗。

学习两会精神,就要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来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集中体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没有艰苦奋斗和披荆斩棘,就没有如今的伟大成就。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展望未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带领人民群众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学习两会精神,就要发扬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无论是“蛟龙”入海、“嫦娥”探月,还是深圳建设、浦东发展,处处离不开创新的“火种”,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敢闯敢试,是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开拓进取。新时代呼吁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十四五”蓄势待发、乡村振兴迈步向前,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发扬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为契机,坚持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以永不服输的劲头和势不可挡的锐气,贯彻新发展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做创新的引领者、改革的实干家,将改革创新一抓到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脱贫攻坚本质是一脉相承,归根结底是筑牢农村根基,避免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一边轻一边重”。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就要统筹“谋远”和“就近”的关系。脱贫、振兴都有内在的逻辑,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脱贫攻坚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交好“脱贫”与“致富”的接力棒就需统筹“谋远”和“就近”的关系。既要结合“十四五”规划前瞻谋划未来五年甚至到2035年的发展趋势,提前布局产业规划,引进先进技术,解决群众就业,提升幸福感,也要准确把握当下“后脱贫”时代文章,防止脱贫人口因病、因灾、因教返贫、致贫。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就要化解“强长”和“补短”的矛盾。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然而,“三农”问题区域性极强,不同的区域面临不同的问题,也有着不一样的优势。迈入乡村振兴,不能搞“大锅饭”“一刀切”,而要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策”,综合梳理振兴的思路、方式、路径以及预期成效,利用村域产业、旅游等基础条件,将“长处”发挥到极致,同时,将技术落后、交通不便等方面短板尽快补齐。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就要解决“重点”和“痛点”的问题。乡村振兴,在看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容易忽略群众生活感受。以往住的地方破了点、吃的差了点,但是一家子其乐融融。现在虽然住上了新房子,生活更好了,但是一家子却忙于工作而没有了以前的乐趣。事实上,两者并不冲突,要解决好“重点”和“痛点”问题,既要加速项目、产业发展,也要注重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让百姓在工作、生活中感受到新感觉,让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

蓝图已铺就,剩下的就是落实。全面实行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交好“脱贫”与“致富”的接力棒需要各级党委、政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接续奋斗,扶上马,送一程,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实现“乡村振兴”。

作者真是我的知音。

全国两会精神党员干部心得感悟

“‘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回忆起陕北黄土地的知青岁月说,当时农民最大的期盼就是将来上山干活挑着“金扁担”。农业现代化这支“金扁担”包括农业装备、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最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土专家”“田秀才”,才能真正挑起农业现代化这支“金扁担”。目前一些乡村人才流失、青黄不接,农业现代化亟需破解人才制约“瓶颈”。

内挖外引,不拘一格,壮大“土专家”“田秀才”。内挖,即充分挖掘具有一技之长的种养能手、能工巧匠、农民企业家等“土专家”“田秀才”,他们了解农村、热爱农村,长期扎根农村探索出了符合农村特色发展的现代化路子。通过广泛调查,做到胸中有“才”,突破学历、职称限制,建立“土专家”“田秀才”信息库,算好人才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积极搭建平台,实现精准对接,助其发展壮大,成为发展农村现代产业的“火车头”。外引,即针对外出能人、本土大学生、退役军人等这类本土人才,他们在外求学识、经风雨、见世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技术、资金,通过营造“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的氛围,吸引这类人才回乡就业创业,为挑起农业现代化这支“金扁担”注入新活力。

招才引智,求贤若渴,赋能“土专家”“田秀才”。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产业振兴需要专业的现代化人才队伍。结合乡村资源禀赋、亮点特色,打造“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现代化产业格局,有针对性、差异化地培养专业人才,使人才有发挥作用的舞台、平台,避免出现“培而不用”“水土不服”的现象。条件成熟的可以和大专院校合作“订单式”培养现代化农业人才,乡村下单,院校接单,专业和实践无缝对接,做到人岗匹配,“才”得其所,“才”尽其用。通过田间课堂、送学上门、专业培训为“土专家”“田秀才”赋能,培养成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真专家、真秀才。在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做好保障,免去后顾之忧,营造安心创业氛围,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服务留人、感情留人,让更多优秀人才乐意挑起农业现代化这支“金扁担”。

重农固本,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无论何时,都应凸显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尊重和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不管是“内挖”还是“外引”都不应忽视农民这个最根本的智慧群体,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如今部分地方推行的“三社融合”都是农民智慧的结晶。培养更多爱农业、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新时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现代化才能行稳致远,“金扁担”才能真正成为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员干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感悟

中共六中全会一般是指中共六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以下简称“六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委员会共召开了八次六中全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一、充分感受到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十分重要的会议。

第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是新一届中央纪委履职以来首次全面系统地总结工作、阐述思路、部署任务的全会,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再次表明了我们党改进作风、惩治腐败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对于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要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

自己要坚决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确保在思想、政治、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与党同心同德。要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明确认识什么是主体责任、要负什么主体责任、怎样负好主体责任,在工作上要认真履行监督责任,切实把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三、今后,我们要把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组织纪律,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毫不手软惩治腐败,强化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坚决遏制腐败蔓延。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建设革命化、专业化、职业化、精干化干部队伍,提高履职能力,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成效,为建设“三个河北”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总之,我将切实学习领会好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真正做好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以百分百的工作责任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立足岗位出真绩!

多点开花的工作局面,生动诠释了什么叫“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什么是“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充分体现出党中央坚决惩治腐败、从严治党治吏的决心。纪检监察机关创造性开展工作,行动效率之高、问责力度之大,查办的领导干部级别之高、人数之多,改革推进之深入和坚决,前所未有,党心民心为之提振。党风廉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为新一年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虎还会继续,正风还应深入,改革还需发力,坚定不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依然是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反腐败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作风建设也不可能一劳而永逸。就当前看,不正之风的病原体并未彻底清除,消化腐败存量、减少腐败增量的任务依然严峻,高压正风反腐的势头不容放松。无论是抓反腐还是抓作风建设,都应着力从“常”和“长”、“严”和“实”上下工夫。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年。方此不进则退的关口,气可鼓而不可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理应继续激发敢于负责、敢于监督的蛮拼精神,乘胜出击,趁势而上。

改革是反腐败治本之路上的关键一步,要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体制机制,就必须用好改革这个推进器。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成效,与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措施所带来的“红利”密不可分。新的一年,如何继续牵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如何加强和完善纪检机关内部监督机制,防止“灯下黑”?如何推进市县纪检部门改革,让它们免于本级党政机关的干扰?纪律检查体制改革还需不断实践探索,攻坚克难,一步一个脚印将改革推向更深处。

赢得胜利,精髓在于战胜自我;所向披靡,关键要靠人心向背。从严治党,正是战胜自我的法宝,深入反腐,正是人心向背的关键。党的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四中全会也提出“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相信届中央纪委第五次会议能吹响廉洁政治建设的又一轮号角。

12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第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落实“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坚守阵地、巩固成果、深化拓展,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近日,我局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学习了在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通过学习,我觉得应该要把学习贯彻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和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中纪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极端重要性,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坚定不移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坚定信心决心,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两个责任”,严于律己,严以修身。

首先,要让廉政成为一种觉悟。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要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爱岗敬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工作。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反腐倡廉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

其次,要把廉洁自律作为常态。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特别是在面对诱惑、陷阱时,保持清醒头脑,时刻警钟长鸣,在感情上把握住原则,在行动上把握住分寸,在生活上把握住小节,务必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守好自己的精神家园。

再次,要将廉洁作为自我要求。就是要时时刻刻谨小慎微。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在大事上一定要泾渭分明,小节上时刻从严把握,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脑子里要有明确的界限,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安徽考察调研讲话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感悟

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当前,与疫情作斗争成为全中国人民的使命,疫情防疫工作进入了最关键时期,钟南山院士提出“第一个14天已经过去,现进入了第二个14天关键时期”,从官方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全国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在逐渐增多,可以说第一个14天的防控工作没有达到全国人民所期望的值,疫情还在不断的渗透、蔓延,第二个14天我们必须用坚强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和更果断的措施同疫情作斗争。笔者认为,要打赢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工作,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

二是广大宣传。疫情防控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要再一次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让他们坚定信心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要克服目前的困难,在疫情战役面前要给予党和政府大力支持,不给党和政府添乱,提高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认识。

三是认真排管。从目前形势来看,绝大部分患病者都是与武汉、湖北人员有关,非湖北地区党委政府当务之急就是要采取各种手段认真排查可疑人群,利用地毯式排查、公安、移动、电信等特殊手段,将可疑人群找出并隔离起来,不让病毒有传播的机会,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抗疫的胜利,如果一线人员不排查出、不管控好可疑人群,抗疫战役将会是一个持久战。

四是坚决打击。对隐瞒湖北、武汉旅居史,并且在外乱窜的人员,一律从重给予处罚,非常时期采用非常手段;对不听从隔离安排的可疑人群,一律加强管制,坚决达到绝对服从从安排的命令。

五是春耕生产。对于疫情不严重地区,自然村寨在做好疫情服务检测点工作的同时,要鼓励农村开展春耕生产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同各级疫情指挥部协调,保障春耕生产所需良种等物资的供应工作,稳定老百姓的所思、所想。

疫情抗战工作已经启动一级响应,每一名中国人民都是战士,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很多,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都应该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听从安排、听从指挥,力所能及为国家在此战役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安徽考察调研讲话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感悟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0日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俗话说,困难如弹簧,你弱它就强。面对呈胶着对垒状态的疫情防控形势,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防控合力,方能让疫情“屈服”并最终战胜。我们必须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守岗位履职尽责。

信心是成功的保证,也是前进的动力。每一个疫情防控责任人都必须有足够的信心,为做好每一件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保证。

要对国家的制度优势有信心。在这场防疫阻击战中,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全国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释放出无穷无尽的战斗力,充分发挥了国家治理体系制度效能和制度威力。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下,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以罕见的短工期接连建成,“中国速度”震撼世界。有这样的国家制度,以这样的制度执行能力,任何事情都会无往而不胜。

要对国家的综合国力有信心。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建设,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早已今非昔比。同时,在数十年的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进程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人才积累、制度积累、经验积累和技术积累,足以在重大疫情面前做到镇定自若井然有序。更何况,我们还有一大批忠于国家人民、忠于岗位职责的伟大的医务工作者。

要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有信心。16个省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对口支援武汉以外地市加强病人的救治工作;全国各省市的医护人员纷纷请战火速向湖北集结,到处都是最美“逆行者”;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力所能及的为疫情防控出力。这就是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在任何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面前,就会民族团结空前,国力动员空前,救援有效空前,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抗击灾难的动人诗篇。

要对中国人民的坚强有信心。“非典型肺炎”疫情、南方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在这些中华大地上罕见的灾害带来的重重打击面前,中华儿女没有气馁,也没有倒下,反而不断上演抗灾救灾奇迹。在这些困难与挫折面前,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总是能够化悲痛为力量,顽强拼搏,不断谱写华彩的人生乐章。还是那句话,任何困难都压不倒伟大的中国人民!

全国两会精神党员干部心得感悟

5月21日,全国两会拉开大幕,这是十八大以来第八次全国两会。每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数次“下团组”,同代表委员们亲切交谈、共商国是,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一个个难忘瞬间、一句句暖心叮嘱饱含着他对人民的真挚感情,对群众家事、村事的细细询问,传递着他对国计民生的深情关切。

问去嘎查的路怎么走,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关心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发展之情。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总书记,牧民们发自内心地欢迎您到我们嘎查来!”吴云波向总书记转达乡亲们的期盼。“到你们嘎查路怎么走啊?”总书记接过话头,饶有兴致地问。“飞机,高铁,都可以。”吴云波快人快语。“从北京怎么过去?给我指指路。“从北京飞到科尔沁通辽机场,然后……”习近平总书记一言一行体现着细致关怀“小乡村”里的“大民生”,问“路怎么走”看似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小事,背后却是总书记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关心。总书记关心的“去嘎查的路”是带领人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更是基层农牧民通往乡村振兴的发展新思路。20底,全国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960多万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多向群众问几个“路怎么走”“方便吗”,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落细落小落实每个环节的工作,把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诺必将实现。

问“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对困难群众的惦念之情。“有女莫嫁十八洞,一年四季吃野菜,山高沟深路难走,嫁去后悔一辈子。”一曲苗歌,曾唱出了十八洞村单身青年们的无奈。“这也怪不得别人,哪家父母能让闺女嫁到穷山沟里?”习近平总书记在施成富家前和村民座谈时,有村民说,十八洞除了贫困,村里光棍汉多,娶不上媳妇。,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668元,136户533名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56.76%。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依然惦记着十八洞村的这个“老大难”问题,向代表了解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情况。他关切地询问:“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儿?”“条件比十八洞村还差的有多少?”“不如它的有多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确定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达1381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逼近100万元,30名大龄青年如愿脱单,奔小康的步伐越来越快。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我们要绷紧弦、加把劲,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做出不懈努力。

问崇明岛现在是什么保护级别,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增进人民福祉之情。3月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现场气氛活跃、暖意融融。“崇明岛现在是什么保护级别?”“有没有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崇明现在通大桥了吗?”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询问崇明岛的生态保护情况,问得细致、问得关切。同样在2019年全国“两会”,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党支部书记张林顺代表发言,讲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常口村,到村民家中,和村民一起喝擂茶、拉家常的事,唤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一段回忆。当年在常口村,习近平总书记曾叮嘱大家:“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成为人民的共识。中国各地全面打响了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人民群众在建设美丽中国中享受到了绿色发展带来的最普惠民生福祉,得到了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安徽考察调研讲话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感悟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再接再厉、英勇斗争,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全国一盘棋,努力形成上下齐联动机制,筑牢党委和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抗疫体系,构建全国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发的工作格局。

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要重点加强对疫情形势的科学研判,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指挥,准备好抗击疫情的医护力量和保障物资。要加强舆论引导,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湖北和武汉的关心重视,宣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宣传一线医务人员、基层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的感人事迹,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的坚强意志。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增强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依法防控,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能力。

二是企业、居委会、村委会等要尽最大限度为抗击疫情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企业要做好复工复产工作,积极扩大医疗物资、生活用品、日常食品、蔬菜水果等生产供应和经营能力,为抗击疫情提供充足的物质保证;居委会、村委会、社区等基层组织要广泛普及疫情知识,全国都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要把社区居民发动起来,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三是广大群众要依法依规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主动从电视、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掌握疫情防控的知识和技能,按照党和政府的防控要求,如实登记和报告个人健康信息,配合政府做好疫情排查工作。努力做到保障个人健康,不给国家添乱。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我们要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高度责任感,集中精力、心无旁骛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全国一盘棋,上下齐联动,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安徽考察调研讲话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感悟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当前,疫情来势汹汹,确诊人数不断攀升,疫情防控如同一张“冲刺考卷”,摆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面前。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紧要关头,越是不能松懈,冲刺“疫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三个一点”,一鼓作气考出好成绩。

冲刺“疫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目标定力要“再足一点”。从“一问三不知的”黄冈卫健委主任,到“频频出错”的湖北红十字会,再到“双双免职”的湖北卫健委党组书记和主任……折射出来的,是干事创业的“消极态度”,更是一种变相的“阻疫”。特殊时期,要坚持谁拿抗疫当儿戏就拿谁开刀的导向,锁住目标,扫除一切“障碍”。为官避事平生耻,越是危难之际,越需中流砥柱,在这个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要把“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事业心“亮出来”,把“苟以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责任感“摆出来”,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性“用起来”,站出来、冲上去,凝聚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

冲刺“疫考”,“落一子而活满盘”的创新动作要“再多一点”。要打赢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说到底是抢时间、拼速度、争效率。当前,疫情防控已经进入了快速部署、应对、推动、见效的新阶段,必须分秒不闲,片刻必争,加快决策速度,提高决策效率。思路一变,情况就会变;一将无能,将累死三军。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展现出来的“中国速度”,到潜江“冒不合规的风险”让防控一步到位的“决策力”,再到武汉抢建“方舱医院”缓解床位紧张的“活思维”……我们可以看到,“对症下药”是多么重要。这些科学快速的决策,来的再快些、更猛些,才能让疫情防控之路,走的更平些、更稳些!

冲刺“疫考”,“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要“再深一点”。谁更善于发动群众、回应群众,谁就能赢得先机。从上海青浦警方根据群众举报侦破销售假冒伪劣口罩案,到江苏射阳警方根据群众反映捣毁赌博窝点消除社区防疫隐患,再到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疫情防控……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群防群治的“小力量”催生了“大效应”。要把工作落到实处,以抓落实的“执行力”来映照群众期盼,才能更好地发动群众;要坚持重心下沉,以强基础的“担当力”来感召群众参与,才能更好地发动群众;要主动公开公示,以主动及时的“回应力”来反馈群众关切,才能更好地凝聚群众,构筑起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

积力之举无不胜,众智之为无不成。让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冲刺疫情防控阻击战,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异答卷。

安徽考察调研讲话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感悟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并视频连线湖北武汉抗击肺炎疫情前线,给全国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广大干部职工送去党中央的关怀和慰问。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疫情发生以来各条战线为疫情防控工作付出的巨大努力、作出的重大贡献,深刻指出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突出强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再接再厉、英勇斗争,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新增病例数是观察疫情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指标。湖北以外新增病例的连续下降,反映出前期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显现成效,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7连降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广大干部职工、医疗卫生工作者和科研人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各方面人员的辛勤付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息息相关。大家上下同心、众志成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共同推动疫情阻击战向着胜利方向发展。

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全国都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营造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的舆论氛围,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的坚强意志,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无惧风雨、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

全国两会精神党员干部心得感悟

伴随着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相继开幕,中国正式进入了“两会时间”。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七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会参加人大代表团审议,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代表拉家常,期间留下的“暖心七问”令人动容,其背后的“殷殷民生情”更是催人奋进。

年——“现在到墨脱的路通了没有?”

2013年3月9日,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询问来自墨脱的门巴族代表、村党支部书记白玛曲珍,“现在到墨脱的路通了没有?”白玛曲珍激动地告诉总书记,嘎隆拉隧道成功贯通,2013年公路有望全线通车。村里有了水泥路,许多老百姓过去一辈子都没到过县城,现在想去随时都可以去。这句朴素的问询背后蕴含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农村、心系农民的浓浓民生情。我们知道农村道路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大难题,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逐步让狭窄、坑洼、泥泞的老路,变得又宽又平,在给老百姓出行带来了便利,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更是为农村铺就了一条条“致富大道”。

——“你们那里有没有腊猪肉啊?有没有自己酿的土酒啊?”

203月7日,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询问来自贵州沿河自治县黑水乡新群村的张国英,“你们那里有没有腊猪肉啊?有没有自己酿的土酒啊?”张国英回答,“有,有,有,我们山里最多了。”大家一起开心地笑起来。这一问一答,引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自己在农村插队岁月的深情回忆,更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惦念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不断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了贫困人口不愁吃的问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农家乐办起来了吗?”

203月6日,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穿着民族服装的江西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党支部书记兰念瑛说:“你是畲族。”兰念瑛答道:“是的。”“农家乐办起来了吗?”“高速公路通到你们那里了吧?”习近平总书记问。“高速通了,乡村旅游业搞起来了,农家乐也开起来了,老百姓的腰包自然就鼓起来了。”兰念瑛回答。这问答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群众深切的关系。他嘱咐江西各级干部一定要把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在大家的努力下,202月,井冈山在全国率先脱贫,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为老区脱贫带了好头。

20——“农牧民现在生孩子都到医院去吗?”

年3月10日,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与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娘毛先深切交流。“农牧民现在生孩子都到医院去吗?”“现在都到医院来,比较远的地方的产妇,提前来租个房子,分娩完再回去。”“村里都有保健室吗?乡里都有医院吧?”“现在都有。”“青海有的地方面积很大,农牧民看病怎么解决?”“基层都配医疗保健车,县乡都有巡诊车。”接连回答总书记的问题,娘毛先直呼“紧张得不得了”。这连问连答的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医疗卫生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的深切关爱。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政策扶持力度,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群众卫生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年——“他家里有没有认亲结对子?”

2017年3月10日,参加新疆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仔细询问库尔班大叔家人工作生活情况,“村里每家有多少土地、是种粮食还是种果树?他家里有没有认亲结对子,效果怎么样?”习近平总书记说,这项工作要扎实开展,让结对认亲取得实效。买买提依布热依木·买买提明说:“党的政策亚克西!”仔细询问的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深切关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做好民族工作,他的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他强调,“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通了自来水吗?”

203月5日,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听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频频点头,并不时插话。“地是水浇地吗?”“都是水浇地。”“通了自来水吗?”“总书记,村里通了水,也通了电。现在村里正在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百姓增收致富”。不时的插话背后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细节的关注。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经常详细询问当地人均耕地、蔬菜种植、市场价格、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惠民、垃圾处理等民生细节,询问的是民生“小事”,体现的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大爱。

2019年——“去嘎查,路怎么走?”

2019年3月5日,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吴云波对总书记说:“村民们发自内心地邀请您到嘎查看一看。”习近平总书记笑着问:“去嘎查,路怎么走?”吴云波回答:“飞机、火车、汽车都可以。”会场响起了一阵笑声。“给我指指路。”习近平总书记说。“从北京飞到科尔沁通辽机场,然后……我们可以接!”会场的笑声更浓了。询问路线的背后有人民领袖的人民情怀,还有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爱戴。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来到人民中间,和人民打成一片,让人民群众对总书记的崇敬之情不断加深。

20全国两会已开启!期待新的“暖心之问”见证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大爱。

安徽考察调研讲话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10日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全国都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在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关键时期,尤需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依法有序参与疫情防控。俗话说,“社区稳则社会稳”“积小安为大安”。社区和村是疫情防控的最小单元,承担着疫情防控中最基础、最重要、最艰巨的工作,只有进一步下沉资源、攥指成拳,在这个最小单元里把各项防控举措落细落实,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才会有更加坚实的支撑。

自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全国各地社区组织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组织入户走访排查,宣传疫情防控相关政策,设置卡点值班巡逻,疏散聚集群众,防控生活物资保障等等,这些看似非常细致琐碎的工作对全国疫情防控大局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月10日,全国除湖北以外的地区新增确诊比例呈现“7连降”的态势,这充分说明前期各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推行居住小区(村)封闭式管理等手段取得了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第一线”“最有效的防线”饱含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更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盼。在笔者看来,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是大势所趋、势所必然,落实起来必须把握好四个“关键点”。

一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既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又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让“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一种风尚;二要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共驻的优势,把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单位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机关干部驻村包点,有序参与各镇街村社的疫情防控,充分发挥其人力、资源、信息等优势;三要把好住宅小区入口关,居委会、村委会、物业服务公司、业委会、网格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要有序参与、形成合力,切实做好体温监测、入户排查、防疫消杀、政策宣传等基础性工作,减少人员流动,让广大居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吃上新鲜蔬菜、购得各类生活必需品;四要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具体到一个地区,哪一村一社、一家一户出了问题,整个局面就可能功亏一篑,阻断疫情人人有责,隐瞒不报依法处理,就必须发动群众相互监督,邻里守望、守望相助,不断织密防控疫情的天罗地网。

党员领导干部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心得体会感悟

自从镇党委政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活动”以来,本人认真系统的学习了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活动内容,结合自身工作情况进行自查自纠。通过自查自纠,提高了个人工作自觉性,并充分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为今后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现对照自身工作实际,作如下剖析:

一、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学习材料方面。对新时代新思想的学习存在表面化,深入学、持续学不够;不能很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帮助自身提高;理论水平不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缺少全面学、系统学,没能做到往深里学、往心里学、往实里学。

(二)关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和履职践诺方面。有时候大局意识不够强,比如在工作中,还存在“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思想,认为做完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没有从整体来通盘考虑。政治意识不够,对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新要求领会不深刻。

(三)关于担当作为、真抓实干、遵规守纪等方面。担当意识不强,面对一些比较复杂棘手的工作,不敢直接面对,存在不敢担责、不愿担责的心理。工作中还存在浮躁心理,有时候领导部署下来的工作较多,容易烦躁。对于一些工作部署,有时候只是停留在发了通知,做了提醒,没有对落实情况严格把关,有时候真实情况了解不够深入。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忽视了理论知识学习。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敢面对,不去改进,学习和运用理论方面欠缺很大,特别是时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差距。虽然在思想上也注重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但学习得不自觉,不主动,不系统,不扎实,浅尝辄止,零打碎敲。

二是缺乏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对有些自认为不太重要的工作存在应付现象,不深入实际探究,使一些工作不能扎实开展。

三是自律意识不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行动没有经常开展。

四是涵养不高,我行我素。没有打算和付诸实际行动去解决人际方面的问题,性格急躁,包容心、尊重别人方面做得不够,有骄傲自满情绪存在。

三、今后改进的措施。

(一)学习要务求实效。牢固树立“学习孕育观念,观念引导行动,行动促进工作”的理念,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力度和深度,提高自己的工作本领。即向书本学习,也向实践学习,还应注意学习身边每位领导和同事的优良品德,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坚持科学态度,始终做到解放思想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与遵纪守法相结合,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大局出发,坦坦荡荡做人,勇于承担责任,恪尽职守依靠智慧创造性开展工作。

(三)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决与机关党组织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的落实好镇党委政府各项决策和安排,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政策开展工作。

(四)树立诚信履职的理念。加强自身的诚信意识,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大事着眼,从小处入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言行一致。

党员干部心得感悟

古人多以“三”为大,大在何处?大在刘备“三顾茅庐”的虔诚,大在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更重要的则是大在“三省吾身”的谨慎。作为单独个体,人常常犯“当局者迷”的错误,囿于自身局限而无法清晰认识自我。因此到了今天,我们依然呼唤“三省吾身”,倡议“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恰逢其时,中央在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提出了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的最新工作部署。

我常常问自己,我离合格党员有多远?可是“合格党员”的标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倒背如流,还是对党史新中国史信手拈来?是一心上进考入机关单位兢兢业业,还是非要投身乡村建设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于是我向党章党规寻找答案。

对照党章党规方能自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要求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要不断提高促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其出发点和归宿最终都指向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章对党员享有的权利和义务都作出了规定,切实为每位党员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党员干部想要真正成为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必须将党章学深悟透,深入了解哪些必须做,哪些应该做,充分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之。

对照党章党规方能自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党规明确了组织行为规范和纪律约束,是检视党性“纯度”,品德“高度”的戒尺,是永葆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高压线。当前,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患上“软骨病”;有的价值取向扭曲,患上“低俗病”;甚至还有个别党员干部忘却入党初心,违法乱纪、腐化堕落。凡此种.种,都是因为精神上缺了“钙”,“免疫力”逐步下降,导致“外邪入侵”。所以,共产党员必须对照党章党规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自觉守纪律、讲规矩,明是非、知行止,严格按照党纪国法办事,切实把外在的强制转变为内在的自律,时常用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约束自己、警示自己。

对照党章党规方能自强。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针对“照镜子”发现的差距和问题,我们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强烈的自省自律意识,认真进行自我批评、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以及自我提高,乐于虚心求教,善于总结经验,敢于突破自我。同时要坚持以优秀党员为标杆,自觉用他们鲜活的事迹净化、激励、提升自己,以此作为自己努力和奋斗的方向,真正成为事业需要、组织放心、人民满意的好党员。

学好党章党规是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增强党性的“营养餐”,是党风政风的“清新剂”,党员干部当以党章党纪为镜,正衣立人,正心立德,不忘人民的期望,不负党和国家的嘱托。

安徽考察调研讲话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感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安徽考察调研。他在察看水情的同时,对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并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我一直牵挂灾区的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这一句“牵挂”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进、照亮群众的心房,感受到来自总书记的贴心关怀,也让党员干部从“牵挂”中领悟“三感”。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慰问灾区群众时说:“这一直是我牵挂的事。”简洁的话语凸显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也敦促党员干部牢牢树立为民服务宗旨的“最初之心”,把稳理想信念的“思想之舵”,补充党性修养的“精神之钙”。只有找准根本问题,望闻问切,培养责任感,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随叫随到,不讲条件,不计代价,无怨无悔”。责任感是党员干部有所担当的基石,该承担的任务,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该做的事情,义无反顾,绝不推诿。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使命感。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员干部要践行的职责与使命。党员干部就要拿出“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坚定信仰、“铆足干劲向前冲”的使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民情怀。一个有使命感的党员干部不能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能忘记我是谁、我为了谁,做到我将无我、一心为民,做到勇挑重担、一往无前,才能确保思想不滑坡、态度不摇摆,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紧迫感。干部好不好,群众最清楚;问题真不真,群众最明白;活动实不实,群众最有发言权。有些基层党员干部虽然位卑权轻,但是小角色也要扛起重担,在小舞台上也一样绽放光彩,树牢“等不起”的紧迫感,有压力才有动力。光有为民之志,若没有过硬的本领、务实的作风,必不可能做好群众工作。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困难面前才能鼓起奋发争先的勇气敢啃“硬骨头”,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民服务、造福于民,不能空喊口号,更不能只讲“大道理”,必须始终坚持落细落小落实,始终坚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党员学习心得

近期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跳,它带着抗击疫情的成果而来,带着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成绩而来,带着参政议政的职责使命而来。国家无论在什么时刻都在积极作为,时刻把人民放在首位。新冠疫情之下,事实证明我们是有能力的,所以我们更应充满信心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风险。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在挑战之下,我们更要顺势而为,磨砺自己。13亿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砥砺奋进,伟大复兴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联通民意,走进民心,体贴民情。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在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之处,都体现着“人民”二字。今年,我国不仅从容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又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下接力前行。以人民为重,是国家给我们最好的动力。

作为一名青年学生,要时刻清楚自己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立志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部署下砥砺前行,奋勇前进,为实现美丽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安徽考察调研讲话精神党员干部学习心得感悟

“这一直是我最牵挂的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蒙洼蓄洪区利民村西田坡庄台,顶着炎炎烈日,深入田间地头。看到百姓们昂扬的生活面貌,总书记说:“我一直牵挂着灾区的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

总书记朴实的话语背后,深刻蕴含着对困难群众的牵挂,对民生福祉的关切。经过无数日夜的上下齐心,经过无数人民的协力奋战,惊险难关顺利渡过,滔滔洪水终将退去。广大党员干部当从中仔细品味浓浓的人民情怀,自觉向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对标对表,在做好灾后重建时,用好新思路重新布局,要提高基层抗御灾害的能力,让基层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达到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

灾情过后当“补短板”,筑牢基层硬件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考察调研强调,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要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要达到现代化水平。一方面,地方政府要重视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一些财力偏弱、能力不强的地方,要加大财力投入,将水利管理纳入基层治理体系中来,摒除水利维护与基层治理脱节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啃下一些基层水利设施运转“失灵”“失能”的硬骨头,打牢受灾地区水利设施的硬性条件,为基层水利治理的良性运转增添活力。受灾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绝不是简单“添砖加瓦”“大兴土木”,而应从长远出发,预防为先,防患于未然。

灾情过后当“清后忧”,提高基层软件配置。灾后重建要从住房、水利、供电、道路交通、通讯等水毁工程及设施修复等“硬件”入手,更需要重视治理体系这一“软件”的重塑,特别是要建立预防和应对灾害、突发事件的基层治理体系。在面临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时候,基于社会常态运行考量的公共服务制度,动态反应时常有所欠缺,应对不及时。因此,基层治理体系中民生保障制度的设计,一方面需充分纳入可能潜在的风险因素,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打通各承担民生保障职能的基层部门,形成统筹兼顾、收放自如的协同机制,使之无论平时还是灾时都能持续有效运作。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牢固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要时刻践行“人民至上”的服务宗旨,真正把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幸福感牢牢“挂钩”,努力打造“海绵型”美丽乡村,使其对洪汛等自然灾害具有良好“吸纳性”“包容性”。

灾情过后当“聚人才”,打破基层发展桎梏。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当前,有的村庄已成“空心村”,村中仅有老幼留守,实在没有条件组织人力护堤抢险,转移撒离都不无困难;有的村庄虽有人力,但大家各顾门前水,面对村集体的抗洪任务不乏讨价还价的现象,行动如同散沙。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珍视人民的国家也必将兴旺发达,历史也向我们证明了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凝聚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奋勇前进的巨大力量。因此,只有吸引高素质人才回乡,做大做强集体利益,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激活乡土活力,重振乡土文化,让村民有更多获得感、归属感,才能使他们在面对共同灾难和风险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党员学习心得

20的两会是站在了历史的交汇点上,“十三五”收官、消除贫困、以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等历史节点,注定了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华儿女们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防线。而两会的顺利召开,就是我国抗疫取得重大阶段胜利的证明。

2020年开年之初,以武汉为中心席卷全国上下的新冠疫情,使经济、民生、教育等受到了重大的影响。面对种.种的困难和挑战,全国人民从未退却止步,而是不畏艰难,奋力前行。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攻克艰难险阻的巍峨长城;当代中国人民不畏艰难险阻,持之以战胜任何挑战的意志之墙。未来,中华儿女也将团结一致,众志成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迎难而上,锐意进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关注两会,紧跟党和国家,是作为我们新时代青年所必须树立的政治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青年人要不负时代,勇于奋斗,留下属于我们当代青年的青春印记。

党员干部心得感悟

廉洁自律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一个终身的课题,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处事之道和为政之要。从去年开始,长沙把每年的3月23日,即_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进京“赶考”的日子,作为全市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警示日,就是要让每一位党员干部秉持“赶考”之心,视自己为“考生”,把岗位当“考场”,以人民为“考官”,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书写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努力做到廉洁自律、防患于未然,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服务人民群众。

一、腐败从“小节”开始,廉洁应从“小节”做起。

腐败案件最深刻的警示,就是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近年来,我们党内所滋生的腐败现象让人深忧、所查处的腐败案件发人深省、所总结的腐败教训令人深思,让我们从中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得到了深刻的警醒。

一个干部腐化变质,几乎都是从小事不注意、小节不检点开始的,它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都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类似一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悲剧。为什么守不住小节呢?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看重“小节”,对“小节”缺乏清醒的认识,往往认为喝点小酒、收点小礼、拿点小钱不是什么问题,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腐蚀剂!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小节失守,大节难保;小洞不补,大洞难堵。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我们一些同志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小节上漫不经心、疏于防范,甚至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犯点小错误,得点小实惠,于自己无伤大雅,于法纪有隙可乘。凡此种.种,由于心存侥幸而滋生的“小节无事论”、心存攀比而滋生的“小节无害论”、心存邪念而滋生的“小节无法论”,都是极其危险、极其有害、极其可怕的错误认识。不积小善,不能成大德;不积小恶,不足以亡身。如果在小事小节上“失守”,就很难在大事大节上守得住,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一条规律。小节不小,小节可见精神,小节体现品性,小节关乎成败。党员干部搞一次特殊,就会丢掉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会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会失去一片民心。腐败是从“小节”开始,廉洁应从“小节”做起。我们决不能以小节问题“不止我一个”来原谅自己,决不能以小节失守“就只这一次”来开脱自己,决不能以小节毛病“多少有一点”来放纵自己,把小事放到大业、小节放到大局之中加以把握,真正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把好第一道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

党员干部心得感悟

读了《党员干部容错纠错暂行办法》,我不禁为容错机制的出台叫好,它为改革创新者吃了定心丸,为实干型干部撑腰壮了胆。但是,容错并非一味纵容,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要分析原因。一种因素是被动出错,如在执行上级的指示和要求时理解不当而出错,对这样的错误当然可以宽容。另一种因素是能力原因,因经验不足而出现了失误和错误,对这样的同志可以容忍,也可调离现在的岗位,让其进一步锻炼成长。还有一种因素是主观上故意犯错,如为躲避责任而出错,对这种不敢担当的行为就要追责。

二要宽容有度。容错机制对于提振干部的精气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容错并非纵容,要把握一个度,这个度就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同时,要配套建立纠错机制,允许同志犯错误,也要给其改正错误的机会,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纠错机制,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地保护干部。

我以为,容错机制的建立,有利广大干部放下因错得咎的心理负担,特别是为作风正派、不断进取的人解除了后顾之忧。但要想取得持久成效,还得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落实好。容错机制不是死的条款,而是结合当地重点、难点工作的动态描述。建立建全容错机制就得契合本地实际,确实分清干部的“为与不为”的界限,防止主观臆断,尤其是伤人的误判。

二是不可偏废。针对容错机制建立后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加以修正,消除各种“乱作为”的弊端,打掉逃脱责任的“保护伞”。干部工作中出现问题,该承担的责任还得承担,正常的问责机制也要纳入其中。

三是要透明。容错机制推行的全过程要公开,即360度无死角地接受群众的监督。相关实施细则,要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对差错干部适用容错机制的处理,也需要公开解释与及时通报。保证决策尽可能做到科学、周全与合理,为善于创新的干部创造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良好氛围与空间。

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党员学习心得

2020年“两会时间”开启,这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后召开的两会。

“两会”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符合党的十九大精神,顺应全国人民期盼,是一个高举旗帜、高瞻远瞩、求真务实、鼓舞人心的好报告,也是一个接地气、聚人心、勇担当、谋新篇的好报告。认真学习“两会”精神,感触颇深,受益良多,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新。无论是总结成绩中的“稳中求进”,分析形势的“稳中有变”,还是部署今年工作任务,都充分体现了全新的工作理念。二是实。报告总结工作实事求是,设立目标切实可行,任务措施扎实有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战胜各种困难挑战的战略定力。三是民。就是反映人民群众期盼,聚焦人民群众诉求,解答人民群众呼应。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学习“两会”精神,更重要的是把会议精神转化为精神动力、思想动力、行动能力,融入到工作实践中去,为人民服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