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模拟题范文(17篇)

时间:2023-11-27 23:23:30 作者:碧墨

通过阅读优秀作文,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思维,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欣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高作文水平。

高考作文模拟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佳作赏析】:拉近与真相的距离。

能被思考的东西必定是虚构的东西。——尼采。

法国作家加缪在《鼠疫》一文中说:“这一切里面并不存在英雄主义,这只是诚实的问题……方式只能是诚实。”诚然,真相本身并不造成恐慌,真相的缺席才令人恐慌。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全民发声时代,每件事都有可能出现无数个“真相”。有人说,“一个新闻事件出来,不反转三次都不能表态。”2018年有个在泳池打孩子的视频颇受关注,舆论一边倒地谴责打孩子一方时,当事人安医生受不了压力选择自杀。此时才有人关注起事件整个过程,孩子被打是因为做了不当行为,打孩子视频只是整个事件一部分,然而大众却片面猜想原因,致使原本无辜的人成了众矢之的的谩骂对象。面对随时切换的热点,如果不注意事件叙述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就发表偏激观点造成信息误传,那么拿起这把杀人不见血的刀的人,有可能就是身边的你和我。所以,在对待“真相”时,我们再也不能简单地选择接受或相信。

细思现在众多社会热点,在事实真相浮出水面之前,发现大众舆论的情绪已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我们往往更容易接受与我们现有思维模式相符的“真相”,而抗拒那些与我们内心观点相冲突的“真相”。罗一笑事件中,舆论主流从同情到谴责,李文亮去世后,从散布谣言到致敬英雄,无疑都是给迟到的真相一记口向亮的耳光。美国新闻评论家李普曼说:“人们总是按照既有的成见解释世界并采取行动。”也就是说,我们在对待一件事时,往往是用自己所持有的价值观、知识、思维去“分析”这件事情。与其说我们是在解读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倒不如说我们是在寻求大众情绪上的共鸣。而某些既得利益者正是利用大众的偏见思想隐藏或歪曲事情“真相”,引导事情向着他们认为有利的方向发展。故而,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面对热点新闻“真相”时,是不是应该多点理智、少些起哄,多点等待、少些激愤,让“新闻飞一会儿”,不要轻意妄下定论以至掀起“网络暴力”的狂欢。

其实,很多事情的真相我们往往很难得知,即便得知真相我们也无力改变什么。作为年轻吾辈,应在情绪占上风时能够不忘理性面对,在观点形成时能够不忘对真相探索,做一个理性讨论的传播者,而不是一个情绪无处安放的发泄者。

我想,只要内心葆有理性的价值标杆,你想“看见”的真相就不会太远。

【点评】考生的开篇,运用了一个小众的尼采题记和一句精准的加缪名言,除了本身的阅读积累外,也能感受到考生的思考深度。尤其是开篇悬念“真相的缺席令人恐慌”,直击命题——焦虑的现代人,渴望尽可能的探寻、拉近事情真相的心理。起笔有深意,读来启深思。

高考作文模拟题:材料作文

我今天会走上写作这条路,进常感念我高中时代的王老师。高中二年级时,我的学业与操行都是劣等,几乎到了老师都放弃我的地步,多次受处分,被留校察看,赶出学生宿舍,幸好当时我的导师王老师一直没放弃我,他请我到教师宿舍,吃师母炒的菜,他请假时让我给同学上国文课,还时常对我说:“我教了50年的书,一眼就看出你是一个会成器的学生。”老师对我好,我不敢再坏下去,不敢辜负他,让他失望。毕业那天我跑去问他:“为什么样所有的老师都放弃我,你却对我特别好?”他说:“这个世界关怀是最有力量的。我当学生时正像你一样,是被一位真正关心我的老师救起来的。”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

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考作文模拟题:与的对话

要求:

空白处可任意填写。如;时间、历史、未来、环保、人口、科学、自然,还可填奶奶、妈妈、老师、同学,还可填风、雨、沙尘暴,还填三毛、余秋雨、鲁迅、司马迁、杜甫等。

[提示]这道。

作文。

题给予考生的思维空间是十分广阔的。可以写人叙事,也可以。

寄语。

抒情,但更重要的是与时代结合起来,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学生可经纵横驰骋,遨游古今。

高考作文模拟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躺平”一词蹿红社交网络。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有人说,“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说,“躺平”其实不过是一种减少自己生活需求的“不消费主义”,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无可厚非;有人说,“躺平”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放弃了外在的评价,不追求功利化上进,苟且中不见得彻底放弃诗和远方。

在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程民生教授致辞时说:“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宋儒吕祖谦有言,“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

以上论述有哪些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苟且躺平不如奔向远方。

在我看来,“躺平”不过苟且一时,我们更应该奔向诗和远方。

“躺平”一词引发我的深思,当代青年主动“躺平”究竟是利亦或是弊?在这个时代的背景里,很显然,弊大于利。“躺平”一词背后折射出的是不少互联网所带来的弊端。在互联网全面化,而时代却在内卷化的今日,多少青年苟且于眼前,成为一名“节奏划水大师”。原本于古人而言所不可预知的事情,却在互联网时代可以预先测试,生活渐渐地失去了惊喜感与仪式感,变得千篇一律,导致不少青年形成“躺”知天下事的思想。

“我迈开步子,奔赴下一场山海。”这是我曾见过所能触碰到我内心深处的句子。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一味躺平又怎能奔赴山海、收获幸福呢?“躺平”一词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同样爆红的“佛系”一词,二者显然师出同门。我并不否认适当的躺平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但无疑奔跑更有一番风味。倘若威廉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亦选择“躺平”,拘泥于稳定的工作与美满的家庭,又怎会留下震惊后世的画作?假使张瑞敏安于现状“躺平”,又怎会把海尔推上世界电器舞台,成为家电行业一大巨头?假如杨丽萍“躺平”,又怎会创作出享誉世界的瑰宝——《孔雀舞》呢?所谓“胸有凌云志,敢为天下先”,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胸怀大志,奔赴山海。

人不可“躺平”,国家更不可。国际格局无时无刻不在改变,而这种改变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可估算的。如今世界趋向于多极化格局,美国对中国设下的考验时刻警醒着中国万不可“躺平”!在这时代洪流之中,更应开拓进取,奔向远方。

迈开步子,奔赴山海,一览山河美景,岂不比“躺平”美哉?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要求,运用联系、发展、辩证、全面的观点观察并分析、思考并领悟问题,进而根据材料要求进行写作的能力。学生需要综合材料所有信息,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全面辩证的思维去分析判断并准确立意。本题围绕“躺平”来分析立意。对于“躺平”,有人否定,认为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理解,认为这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不一定意味着放弃理想和追求。但程民生教授、马克思和宋儒吕祖谦都指出“躺平”还是需要警惕的,对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来说,“躺平”还是有一定危险。据此可知,立意时,彻底否定“躺平”或许会忽视弱势者处于困境的诉求,完全支持“躺平”势必产生消极颓废的情绪;既不失关怀的温情,又能保持理性的冷静,立意才能深刻。论证时最好能由事及人,将认知的触角由具体的现象延伸到人生追求、社会风气、国家发展、文明走向的广阔空间,从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视角去思考生活,写出深度和高度。

【立意】。

1、躺平”非缴械,重在适己行;

2、悄悄努力,默默积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奋斗姿势;

3、理解你的“躺平”,更期待你的奔涌;

4、国不可一日无奔跑者,人不可一日无精气神;

5、青春之我,当拒绝“丧文化”,不做“躺平”者。

【素材】。

2、“躺平”就是有自知之明,不与成功者攀比,尽力而为,不强求自己,不为难自己,尽量顺其自然地生活,不牺牲健康来换取金钱等诱惑,回归最简单的生活。“躺平”的过程其实就是年轻人在接受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既漫长又痛苦,毕竟能站起来搏一把的谁都不愿意躺平。说白了躺平就是放松心态,不想被竞争搞得过度焦虑,这样对未来的憧憬才不会被竞争一杆子打倒。

高考作文模拟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总书记2016年和2018年两次调研考察黑龙江,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多次强调“中国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总理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要求:结合上述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稳住压舱石,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伏里多雨,囤里多米。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儿,当前正值南方中晚稻和北方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面对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挑战,稳住粮食安全这个压舱石,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经此一“疫”,人们对于这句话体会更深。回顾上半年的粮食生产,我国春耕春管、粮食流通和加工等环节受到疫情影响,有的地方一度出现恐慌性囤购米面现象;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也引发人们担忧,沙漠蝗也为全球粮食生产带来威胁。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五家机构近期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数在2020年新增8300万至1.32亿。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才能稳住百价之基,稳住百姓的幸福感,才能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时,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眼下我国夏粮已实现十七连丰,早稻有望丰收,秋粮正是田间管理关键期。稳住今年的粮食生产,还要经过汛情、病虫害、不利天气等多重考验。同时,影响粮食安全的多重短板依然有待补齐。

稳住压舱石,必须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完善农业补贴政策,落实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统筹实施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推动优质优价,给农民吃上定心丸。

稳住压舱石,要切实把粮食安全责任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不折不扣做好秋粮生产。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各地各部门要强化责任落实,加强监测预警,做好田间管理,科学防灾减灾,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稳住压舱石,还要抓长远重根本,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乱象,防止过度“非粮化”特别是“非食物化”,要多渠道落实资金、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同时,坚持科技兴农,推动高效农业技术落在田间、绿色种植理念走入农民心间,用的技术种出的粮。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句话什么时候都不过时,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值得高度重视。无论何时,14亿中国人的饭碗,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

【点评】:此人紧紧围绕“稳住粮食安全这个压舱石。”更阐述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并回答为什么。文中三个分论点是从怎么办角度设立的且三个分论点中都有“稳住压舱石,……”,很好的扣住了题目。是一篇佳作。

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模拟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第1题单选小说《苦恼》的作者是。

a.高尔基。

b.屠格涅夫。

c.契诃夫。

d.莫泊桑。

参考答案:c。

第2题单选曹禺的第一部多幕话剧是()。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参考答案:a。

第4题单选有“曲状元”之称的元代散曲家是()。

a.马致远。

b.王实甫。

c.关汉卿。

d.白朴。

参考答案:a。

第5题单选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a.不忍登高临远。

b.叹年来踪迹。

c.渐霜风凄紧。

d.是处红衰翠减。

参考答案:a。

第6题单选《论毅力》一文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参考答案:c。

第7题单选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

a.七言古诗。

b.七言律诗。

c.七言排律。

d.七言绝句。

参考答案:b。

第8题单选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诘修辞格的是()。

a.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参考答案:c。

第9题单选以下词人的风格是“雄劲豪迈,悲壮沉郁”的是()。

a.柳永。

b.辛弃疾。

c.李清照。

d.苏轼。

参考答案:b。

第10题单选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论语》。

b.《礼记》。

c.《大学》。

d.《中庸》。

参考答案:a。

第11题单选老舍是我国现代()。

a.著名诗人。

b.著名文艺评论家。

c.著名作家。

d.著名游记作家。

参考答案:c。

第12题单选下列传记作品中,带有寓言色彩的是()。

a.《张中丞传后叙》。

b.《种树郭橐驼传》。

c.《马伶传》。

d.《李将军列传》。

参考答案:b。

第13题单选下列句子中的“则”表示顺承关系的是()。

a.兵强则士勇。

b.既来之,则安之。

c.若是,则与吾业者。

d.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

参考答案:b。

第14题单选描写按对象分类,大体可归纳为人物描写和()。

a.细节描写。

b.直接描写。

c.心理描写。

d.环境描写。

参考答案:d。

第15题单选下列作品中,充满了象征意蕴的散文诗是’()。

a.屠格涅夫《门槛》。

b.艾青《我爱这土地》。

c.冰心《往事》(一之十四)。

d.茅盾《香市》。

参考答案:a。

第16题单选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象征意义是()。

a.心绪茫然。

b.壮志难酬。

c.前途暗淡。

d.道路凶险。

参考答案:b。

第17题单选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司马光强加给王安石变法的罪名是()。

a.在位日久,未能助上大有为。

b.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c.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天下怨谤。

d.一切不事事,碌碌无为。

参考答案:c。

第18题单选茅盾参与倡导并组织成立的是()。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语丝社。

参考答案:c。

第19题单选在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象丰富、词藻瑰丽、汪洋恣肆而著称的是()。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参考答案:b。

第20题单选曹操《短歌行》诗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格是()。

a.借喻。

b.借代。

c.比拟。

d.比喻。

参考答案:b。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9分。

阅读曹操《短歌行》(其一)中的诗句,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第21题简答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译成现代汉语。(4分)。

参考答案: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第22题简答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这几句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希望得到贤才辅佐,共建功业的心情。

第23题简答哪几句用了比喻修辞手法?(4分)。

参考答案:这八句中,前六句都是比喻,前四句以乌鹊择枝比喻贤才寻找明主,后两旬是以山不厌其高,海不厌其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第24题简答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对“涂有饿莩”的现实,不应该归罪为年成不好,而应该是对人民施行仁政。

第25题简答如何理解本段的比喻句?(4分)。

参考答案:用拿刀杀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作比喻,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

第26题简答分析这段话的论证方法。(4分)。

参考答案:类比推理。“刺人而杀之”,很明显,责任在人。把杀人的责任推给兵器,是极其荒谬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那么,治国不善致人饿死,责任也在人,而不能把责任推给“岁”。

阅读《种树郭橐驼传》结尾两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问者日:“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日:“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日:‘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日:“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1。

第27题简答郭橐驼的种树之道可否移为为官之理?扣紧课文回答。(4分)。

参考答案:可以移为为官之理。因为种树之道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而唐代官吏,是与此相反,政令繁多,扰民到极致。郭橐驼要求的是“有暇生产”、“生活安定”。

第28题简答郭橐驼是怎样批评唐代官吏的政令繁多而扰民的?(4分)。

参考答案:郭橐驼批评唐代官吏:“好烦其令”,令多扰民,朝令夕改,让百姓忙于应酬、接待,无暇生产。

第29题简答柳宗元“传其事”的`目的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柳宗元“传其事”的目的是表达他不满唐代官吏的令烦扰民,他完全同意郭囊蓑对唐代官吏的批评。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9分。

阅读屠格涅夫《门槛》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下面小题。

姑娘跨进了门槛。——厚厚的门帘立刻放下来遮住了她。

“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

“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这一声回答。

第30题简答“姑娘跨进了门槛”象征什么?(4分)。

参考答案:象征革命者决心投入艰苦的革命事业。

第31题简答“傻瓜”的咒骂象征什么?(4分)。

参考答案:象征市侩主义者对革命者的不理解和诬蔑。

第32题简答最后一句评价表现了什么?(2分)。

参考答案:表现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赞美与崇敬。

阅读《我爱这土地》中的下列诗句,回答下面小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第33题简答诗人为什么要强调“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4分)。

参考答案:诗人是用假设的手法,说自己是一只鸟。当了鸟,仍然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表明诗人要用自己的诗作唤醒民众,积极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去。他要表达的是人民对侵略者的悲愤、激怒,对未来黎明的向往之情。

第34题简答怎样理解假设与排比在本诗中所起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诗中先运用了假设的手法,变“我”为鸟.具体抒情。然后又连用了由“这”开头的三个排比旬:“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三句诗充满了对侵略者(暴风雨)的仇恨,对被侵略者奴役、欺凌的同胞的同情,以及自己和中华民族对敌人的愤恨。排比句正是诗之精华,加强了全诗的力度。

第35题简答诗人为什么强调“鸟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2分)。

参考答案:这既是假设,又是进一步的推论。用以表现“鸟”(诗人)对“土地”(祖国、人民)的永久的依恋,死了也不离开“土地”,让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阅读茅盾《香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第36题简答这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2分)。

参考答案:场面描写。

第37题简答这段文字分为几层?各层的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分为四层,每句话为一层。第一层,着眼于整体,说明香市的主要节目是“吃”和“玩”。第二层,从视觉角度,描写庙前的热闹情况。第三层,从多种感觉的角度,描写庙里的红火情景。第四层,从听觉角度,表现声响的嘈杂。

第38题简答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写昔日香市热闹的场景,是为了通过今昔对比的方法,衬托今日香市的冷清。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香市变化的原因是军阀的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入侵。

四、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把弯路走直了,欣喜于找到捷径;有人把直路走弯了,惊喜于巧遇美景。

请以《捷径与美景》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模拟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饮酒》是一首()。

a、五言律诗。

b、乐府诗。

c、五言绝句。

d、五言古诗。

2、下列作品中带有寓言性的纪传作品是()。

a、《张中丞传后序》。

b、《李将军列传》。

c、《种树郭橐驼传》。

d、《马伶传》。

3、小说《苦恼》的作者是()。

a、契柯夫。

b、莫泊桑。

c、巴尔扎克。

d、都德。

4、“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a、《韩非子》。

b、《墨子》。

c、《论语》。

d、《诗经》。

5、曹操《短歌行》诗篇“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格是()。

a、借喻。

b、借代。

c、比拟。

d、比喻。

6、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代乐府民歌的是()。

a、《陌上桑》。

b、《氓》。

c、《短歌行》。

d、《杜陵叟》。

7、“青海长云暗雪山”中的“暗”从语法角度看是()。

a、意动用法。

b、使动用法。

c、为动用法。

d、一般用法。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句诗出自()。

a、《行路难》。

b、《杜陵叟》。

c、《蜀相》。

d、《泊秦淮》。

9、诗集《死水》的作者是()。

a、鲁迅。

b、郭沫若。

c、艾青。

d、闻一多。

10、我国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岑参。

11、《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

a、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b、教人学会休息。

c、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d、洗涤灵魂。

12、下列四句中,有宾语前置这一语法现象的一句是()。

a、姜氏何厌之有?

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c、姜氏欲之,焉辟害?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13、从文体方面讲,《前赤壁赋》是()。

a、骚赋。

b、古赋。

c、骈赋。

d、文赋。

14、《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a、关汉卿。

b、王实甫。

c、汤显祖。

d、马致远。

15、“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句中的“暂”字的意义是()。

a、暂时。

b、突然。

c、新颖。

d、姑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镇在题中横线上)。

16、“填然鼓之”中的“鼓”的词性是_____________、

17、所谓“四书”指的是《论语》、《_________》、《大学》和《中庸》。

18、陶渊明《饮酒》诗:“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

19、王维《山居秋暝》:“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

20、杜甫《蜀相》:“三顾频繁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

21、《论毅力》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2、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_____________、”

23、《西厢记。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______________、”

24、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___________、

25、《战国策》是一部__________体史书。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首身离兮心不惩。

27、玉盘珍羞直万钱。

28、麦苗不秀多黄死。

29、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30、拘于虚也。

31、然而不王者,未知有也。

3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其宫者。

33、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34、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

35、冬雷震震,夏雨雪。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37、坐客乃四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马伶传》)。

38、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39、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答李翊书》)。

40、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推理论证方法?

42、《秋水》记叙了哪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43、《论毅力》的.写作动机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44、《沙滩上的脚迹》一文中的“他”指的是什么?本文运用了什么手法?

45、谈谈《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46、这段话可分为几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47、各部分的论证角度有何不同?

48、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二)阅读《短歌行》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9、“乌鹊”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我喻义分别是什么?

50、“周公吐哺”用典的意旨是什么?

51、由此可见全诗表达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断魂枪》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失去了国土、自由与权利。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宗与祖先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的破坏风水。枣红色多穗的镖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和黑话,义气与声句,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全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听说,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呢!

52、当时中国处于什么样的时代?

53、这段文字对描写沙子龙起什么作用?

(四)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年龄比我的不知大了多少。这也该是我祖父留下的东西罢。最近在家里我还读到他的遗嘱。他用空空的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他叮嘱后人保留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字画。但是儿孙们回答他还是同样的字:分和卖。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一个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同时不使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

54、“长宜子孙”的含义是什么?

55、巴金为什么要批判“长宜子孙”的思想?

七、作文(50分)。

56、题目:小议“嗟来之食”是否可吃。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

b、不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3、a4、c5、b6、a7、b。

8、a9、d10、d11、c12、a13、d14、d。

15、b。

二、填空题。

16、动词17、孟子18、飞鸟相与还。

19、空山新雨后20、两朝开济老臣心21、梁启超。

22、无韵之《离骚》23、总是离人泪24、环境25、国别。

三、词语解释题。

26、恐惧27、通“馐”,佳肴28、开花。

29、凶年,年成不好30、通“墟”,居住的地方31、做王,称王。

32、居室33、丝绳断开34、大概,大略35、下,下雪。

四、翻译题。

36、这样称呼我本来就合适。

37、观众于是都向西看并赞叹。

38、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结盗贼。

39、把它通过文章传递下去,并为后代人所取法。

40、便完善德政教化使他们归顺。

五、简答题。

41、连锁推理的方法:以前面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

42、本文记叙了河伯与海若(海神)的对话。文章的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启迪我们学无止境,应努力进取。

43、本文是作者在“百日维新”失败后不久写的。其动机是借此勉励处于逆境的同仁,不要因一时的受挫而灰心,应努力克服困难,继续前进。中心思想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44、“他”指寻路者,即一代进步的知识分子。本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45、最后两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把抽象的愁思比做满江春水,使其物化,形象可感;而且以一江春水喻愁,表明其愁既多且深;江水东流,永不停息,以此喻愁,使人感到这愁绪连绵不断无尽时。

六、分析题。

46、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证不却众庶、广罗人才方能取得事业成功的道理;第二部分论证驱逐客卿就是损害自己帮助敌国的道理。

47、第一部分是正面论证,第二部分是反面论证。

48、主要采用排比、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49、“乌鹊”喻指贤才,“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求贤若渴。

50、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是以周公自比,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51、表达了曹操急于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

52、作品所描写的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此时,古老的传统文明已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冲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封建传统却并未消失。

53、这段文字写出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对于描写沙子龙这样一个昔日的武术界权威的悲剧现状,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54、为子孙着想,希望自己造就的这份家业,能为子孙后代长久地安排一种舒适的生活,希望自己创立的家庭制度和自己遵循的封建礼教,能够得到子孙后代的继承。

55、(1)这个封建家庭已经摧残了许多年轻可爱的生命,祖辈的遗产已经破坏了许多美好纯洁的心灵,“长宜子孙”这个遗训只能断送有为的青年。

(2)封建家庭里的青年,如果没有生活的技能,即使有了万贯家产,也不能拯救自己被毁灭的命运。

(3)一个有为的青年,应该走出家庭,到广大的外面世界去寻找光明。

七、作文(略)。

高考物理模拟题

1.基础完全不行,属于平时不念书.

这类学生不要求助方法、技巧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赶紧按照课本顺序把知识点梳理一遍,结合课本章节后的习题,把公式、定理、单词等最基础的要素掌握,才是最佳的提分手段。即使你现在只考200~300分,并不是说你智力有问题,而是你平时所欠下的。你与平时考500多分的中等生,唯一的差距就是基础。如果能有效的利用好60多天,把基础打牢,那么短期内可以追到现在中等生的水平。

2.基础教熟,公式定理课本概念等都掌握的很全面,但是不会应用。

这类学生是全部考生中最常见的。甚至在考场上,明明知道要考察什么,但是却无法应用。还有一部分是在考场上,不知道题目考查我们什么问题,导致空有经纶满腹,碰到问题时,却不得途径。通常体现在考试时做题没有信心,需要反复确认,解答题时思考时间过长,紧张。依赖熟悉的题型来套用解答。一旦遇到稍微变动的熟悉题型,花费一定时间解答不出时,十分着急,导致影响后面试题。

这类同学往往潜意识的认为自己头脑不聪明,有些同学容易对自己产生失望等消极情绪,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3.基础相对扎实,解题速度较快,没有太多的难题,但是考试往往在会做的题上丢分。

这类同学自认为是粗心、马虎,总认为自己认真一些就能考的不错。并且确实在某一次或几次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但是大部分考试还是不高不低。

广东高考语文专项模拟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年紫柳。

许冬林。

在海拔一千米之上的高山沼泽里,紫柳,生长了一千多年。

时间像一条体形细长正在修炼的小蛇,蜷了身子,一圈一圈,在紫柳黝黑的躯干里,禅坐成纹理缜密的年轮。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之间,这些紫柳,仿佛是秦汉时守边的老将军,白髯飘拂之间,依然不失那一股铮铮的英雄气。

浓醇的阳光里,踏在一条蜿蜒穿过沼泽的木桥上。木桥窄窄的,这样窄,只适合一人驻足流连,不适合众人喧哗对谈。赭黄色的木桥,仿佛泛黄的白丝带,牵引着我就这样走进古旧的时光里。

左边是斜了身子的紫柳,右边是佝偻着脊背的紫柳,眼前是紫柳,身后是紫柳,我的心倏然紧起来,只觉得身在军营里,四下里尽是一股腾腾的兵气与豪气。我历来都以为柳是偏女性的,可是紫柳是个叛逆,它似乎是不甘心混迹于裙钗。是的,这些紫柳,都是阳刚的男人,是壮年至于暮年的驰骋在疆场的风沙霜雪里的征人。停了步子来看,它们的叶子,并不十分茂盛。有的是只在干顶上有疏朗的一丛,风可以展开腰身从枝叶间经过,星光也可以像白鹭似的一群群从树叶里落下来,在低处的草叶子上敛了翅。有的已经老得放浪,脱尽枝叶,只光光的一截屈曲而嶙峋的干杵在眼前,然后发笑似的在根部又发出矮矮的一丛绿叶来。那些叶子的形状,也是男性式的浓眉。西湖边的垂柳叶子细长单薄而纤弱,是女性的眉。而紫柳,它的叶子是稍微拉了拉的椭圆,颜色深碧,质地比垂柳的要结实浑厚。在晴空下,绿蜡一般,灼灼反射着一团团饱满坚实的亮光。

在紫柳园,我几乎没有看见一棵笔直生长着的紫柳。它们,或斜或倒,有的已经空了心,有的也枯了梢头,孤零零的干,远看,是国画里一笔怆然折转着的老黑。恍惚中,我仿佛看见,在一个浓云密布如大军压境的黄昏,狂风叫嚣翻过山头,扑向这一片紫柳园,一棵紫柳繁茂的枝叶被收缴而去,一棵紫柳黝黑粗壮的干戛然断折,雷电的白刃刷刷砍下,剖开另一棵艰难站稳的紫柳的身躯。是啊,在这么高这么孤独的地方,狂风来过,雷电来过,干旱来过。生存已经多么不易,又如何像美人一样挺胸收腹!在紫柳的身边,我看见了蕨,看见了茅草,以及几样叫不出名字的细弱的攀援类植物。品种寥寥的几类植物,似乎在无声诉说着紫柳的寂寞。也许,风送过一些种子到达这里,但是这样容易干旱高寒的山顶上,它们又走了。也许苦难和寂寞,原本就是一种修行,所以才有了千年的紫柳。

一千多年啊!一千年,这山下,王朝兴替了几十个。一千年,山中一个家族兴旺繁衍了几十代。一千年,这山野上的杜鹃花耗尽心血开落了一千次。一千年,前面的代代朝朝已经成土,山中某族的后人或许已流落他乡,而杜鹃,也或许经蜜蜂做媒,已变异了品种。只有紫柳还在,还在这高山之上,在春夏之间的五六月里开着白花,漫天吐絮,每一朵柳絮都是一个词语,它在娓娓诉说这千年的变迁事。一千年,紫柳太老了,但姿态依然刚硬遒劲。铁一样盘曲的干,如游龙,似苍鹰,还在向上,身段不肯低下来。紫柳的老,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老,是白发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老。时间淘洗人事万物,一棵植物,就这样巍然挺立在时间的洪流里,成了树之王。

我穿着绿条纹的裙子,悠悠走进这一片紫柳园,像江南石桥边一片婉约的垂柳的叶子。当我离去,离开生有紫柳的妙道山,离开岳西县,一路上听着车窗外的铿锵雨声,忽然觉得我的生命经脉里似乎有紫柳的汁液在铿锵流淌。

生命是一场修行,在得道者那里,时间在他身上被成倍延长,展开。

1.第段中“那些叶子的形状,也是男性式的浓眉”中“浓眉”有何妙处?

答案“浓眉”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紫柳的叶子比作男性的眉。突出紫柳的叶子结实浑厚而饱满坚实的特点。

2.第段中写“几样叫不出名字的细弱的攀援类植物”,有何作用?

答案用紫柳身边“寥寥的几类植物”衬托紫柳的寂寞;用攀援类植物的柔弱突出紫柳的顽强。

3.从全文来看,“紫柳”有哪些不同寻常的特点?

答案生长在千米之上的高山沼泽里(生长在高寒环境中);。

生长了一千年(挺立在时间的洪流中);。

像阳刚的男人,有一股铮铮的英雄之气;。

没有笔直生长着的(与苦难和寂寞进行着无言的抗争);。

见证着朝代兴替、时代变迁。(回答4条即可)。

4.文章结尾说:“生命是一场修行,在得道者那里,时间在他身上被成倍延长,展开。”你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作者称赞紫柳是历经时间磨砺不倒、有英雄气的树之王、得道者。

(2)人只有能像紫柳那样经历时间的淘洗才能成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得道者。

(3)我们应像紫柳一样,看淡生命中的坎坷、寂寞等不利因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得道者,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意对即可。)。

高考作文模拟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军:我们的船,奋力划桨能过江。

宇航员:我们的船,轻按电键能航天。

读了上面的天地之间的对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范文】。

发扬长征精神实现民族复兴。

美国女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写道,长征是革命战争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红军不仅完成了长征,而且参与了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辈青年手中,我们就要向老红军学习,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弘扬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精神,磨炼我们战胜困难的品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展现了当年长征路上先烈英雄们对救国救民正义之战必胜的信心,就是一种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红色精神。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美好的时代,再也不需要向革命前辈们那样面对危险的境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不需要战胜困难的品质。很多青少年怕苦怕累,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只要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社会上也出现了“巨婴”这一类人,甚至有的人已经成年,但仍然在“啃老”中。这告诫我们需要向当年的英雄们学习,练就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智慧。

弘扬浴血奋战、忘我牺牲的精神,培养顽强拼搏的品格。长征途中时刻面临危险,但革命前辈们毫无畏惧,用鲜血和生命去战斗,最终赢得了胜利。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在前有大河汹涌、后有追兵虎视,且双方兵力、武器装备极度悬殊的情况下,灵活发挥运动战的特长,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歼敌20个团,毙伤俘敌5千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的一次胜利。这样的胜利来之不易,离不开英雄们的浴血奋战,我们也需要时刻铭记。进入新时代,我们依然会面对众多挑战和风险,我辈青年理当肩负时代使命,砥砺“风雨浸衣骨更硬”的顽强意志,激发“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奋进勇气。

弘扬坚定信念、披荆斩棘的精神,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长征路上,革命前辈们打了380余次的恶仗,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大河,爬过了“千山鸟飞绝”的雪山、越过了荒无人烟的草地……他们之所以敢于面对如此多的困难,奋战直至胜利,更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当前,我国各领域都能赶上甚至走在世界前列,关键就在于拥有一批又一批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建设者、探索者。尽管我们还没进入社会,尚未参与社会建设,但必须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行稳致远,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的我们,让我们铭记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践行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漫画材料,漫画由两大部分组成:下面是三位穿红军军服的战士驾着木筏,下面是波浪;上面是三位宇航员坐在写有“中国航天”字样的飞船上,周围是一片星空。红军战士正和宇航员们对话。标题是“天地对话”。下面注释了红军和宇航员的对话内容:“红军:我们的船,奋力划桨能过江。宇航员:我们的船,轻按电键能航天。”“奋力划桨能过江”强调齐心协力,艰辛创业,表现乐观精神;“轻按电键能航天”表现科技发展、国力强盛的自信自豪。反复出现的“船”成为连接画面的关键。

这幅漫画是想象中历史与现实时空交汇的对话,生动形象地揭示出现在国力强盛与过去艰辛创业的因果关系,蕴含长征精神和航天精神。考生阅读画面,借助“船”这一意象,可以回想国家强盛的原因,可以感慨时空交汇的变化,可以思考长征精神、航天精神、红船精神的时代意义,可以畅想美好的未来图景。任务要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求必须以青年为视角,思考青年人的责任和抱负。

【立意】。

1、驾时代之船,扬青年理想。

2、发扬奋斗精神,实现民族复兴。

3、我们如此自豪,因为始终在船上。

【素材】。

1、【典型事例】王顺友曾于2005年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颁奖词: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事迹: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每送一次邮件需要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打交道,这种“孤独”,是让人尊敬的。正是凭着这种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20年来,王顺友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个邮件,没有丢失过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到100%,为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2、【精彩片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慷慨就义的夏明翰、“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艰苦奋斗的“铁人”王进喜、绝壁开路带头“拔穷根”的“新愚公”毛相林、“国家需要我们去,我们必须今天就去”的钟南山院士……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忘我奉献、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甚至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换来了革命的伟大胜利、祖国的山河无恙、社会的安定和谐、国家的繁荣进步。他们在壮美锦绣的神州大地上,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最艰苦、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

3、【精彩片段】蛟龙入海,嫦娥奔月。从技术喜人的神舟五号到世界先进的北斗导航卫星;从自主组装的精密光学仪器到世界上最大的fast射电望眼镜;从一条条交错纵横的公路网路到2万多公里的高铁线路,无论是歼系列的战斗机还是c919大飞机、马蹄形盾构机、ag6000在研最大水路两用机、华龙一号第三代核电技术核电站……这些喜人的成就都在向我们展示,中国人勇于开拓、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都在向我们展示,中华民族不惧困难、百折不挠的首创精神。

广东高考语文专项模拟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小通吃。

[印度尼西亚]林万里。

上午,诊室的门铃响了两下,我就知道看病的人来了。我一开诊室的门,就看到诊室里坐着三个人。左边的长板凳上坐着两位年龄都在四十上下的女人,其中一位愁容满面,散发不梳,身上披着牛仔夹克,我暂时称她为a;另一位呆头傻脑,眼屎未除,颈项上围一条灰色围巾,我姑且叫她为b。这两位女人,从她们邋遢的样子,一眼就能看出是病魔缠身的人。她们的对面,右边的铁椅上坐着一位明眸皓齿的红装女人,衣裙、嘴唇和指甲全是红红的,光彩夺目,看上去三十岁左右,端庄、秀气、俏丽。我敢断定,这种女人肯定人见人爱。她不像是有病的人,凭经验我心里猜想,她八成是陪送a、b来的。人们常说宁可做导演,不要做医生。因为导演是对着漂亮美丽的明星,而医生是对着愁眉苦脸的病人。今早我可走好运了,总算对着一位美丽的女人,她比明星还要明星。我注视着她,心里美滋滋的,十分舒坦。医生和其他人一样都喜欢欣赏美的东西。

“医生,早安。”

一见到我立在门旁,那一位“全是红红的”便开口说。她不但人长得妩媚,声音也十分悦耳。说了“早安”以后,她转过头对着a、b说:“你们两位先看吧,你们一起进去吧。”回头又对我说:“医生,她们是我亲戚。先给她们看吧,她们都病得不轻。等下轮到我,诊费跟我的一起算,由我来付。”

瞧,这美丽的女人,心地多好!a、b进来了,我心不在焉地给她们检查了一下,发现a是患了流行性感冒,b是吃错东西拉肚子。我给她们各打了一针并配了药方,前后不到几分钟就解决了a、b的问题。她们似乎发现我给她们看病时的心猿意马,也发觉我是要尽快地把她们打发走。老实说这时候我脑海里想的是候诊室中正在候诊的那位“全是红红的”,想让她快点进来,好让我好好欣赏。当我开门把a、b送走,正要招呼那位“全是红红的”的时候,发现我的候诊室里空无一人。开始以为她上厕所去了,这时厕所的门敞开着,证明里头没人,我走去巡查,里头空空如也。我便问a:“你们的亲戚怎么还没看病就不见人影了?”

“什么我亲戚?我根本不认识她。刚才在你这里是初次见面。”a不悦地回答道。

“那么你们两位是亲戚吗?”我指着a、b问道。

“我们三个人,谁都不认识谁,怎么会是亲戚呢!”b答道。

“你们跟她是亲戚或者不是,都不要紧。她不想给我看也没关系。她走了,那么诊费你们自己付好了,每人一万五千盾。”

“诊费我们已经付了。”a、b异口同声地答道。

“是什么时候付给我的?”

“不是付给你,我们已经付给她了。”a答道。

“你们为什么要付给她?”

“刚才我们等你看病的时候,她走进来,问我们在这里看病一次要付多少钱,我说看一次要一万五千盾。她说这里的医生是她爸爸的好朋友。她要我们省钱,要我们假认是她亲戚,诊费有折扣,说我们每个人交给她一万盾就够了。我们心里想这个人真好,帮我们每人省五千盾,我们就赶快把钱给她了。”

“你们就相信了她的话,钱就给她了?”

“是呀!她还说,一个人看病跟三个人一起看病,收费应该不同,就像批发价钱跟零售价钱不同是一样的道理。刚才你也听到了,诊费全部由她来付。”

我听了挠挠头,无可奈何地对a、b说:“你们可以走了,因为你们都付了诊费。”

好家伙,大小通吃。

(选自《外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的“我”的形象特点。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人物的具体表现,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身份、学识等。小说中的“我”是一名医生,“我”面对三位“病人”的不同心理活动与行为,可以体现也“我”是一位有些以貌取人的医生,但是同时又是一位善良不贪财的医生。

答案以貌取人。“我”期待给漂亮病人看病,对另外两位病人有些心不在焉。善良不贪财。知道漂亮女人骗走了两位病人的诊费时,“我”没有再向两位病人收取诊费。

2.小说开头对门诊室里三位女子的外貌、神态、衣着进行了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描写是小说表达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用形象化的语言,对人或事物的特征所进行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分析描写的作用时,要注意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一是从内容上,如对门诊室里三位女子的外貌、神态、衣着进行了描写,a和b不讲卫生,形象邋遢,与红装女子形成对比,突出了红装女子的光彩照人。二是从结构上,根据相关段落所在位置和全文情节来分析,如本文开头部分有关三人的描写,引起下文,为下文中“我”心里一直想着那位美丽女子而心不在焉等有关情节作铺垫。

答案将两个四十岁上下的生病的女人和红装女子对比,突出红装女子的光彩照人;引起下文,为下文“我”为两位病人诊治的心不在焉和最终揭开红装女子是骗子的真相作铺垫。

3.请用简洁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

解析梳理小说的情节发展脉络,即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脉络清晰,作答时要注意语言简洁准确。

答案开端:诊室来了三位女病人,其中两位邋遢,一位端庄秀丽。她们自称是亲戚。发展:“我”先心不在焉地给两位邋遢女病人看病,期待给端庄秀丽的女子看病。高潮:发现端庄秀丽的女子已经离去,揭开该女子是骗子的真相。结局:“我”无可奈何,让两位病人离去。

4.小说的题目是“大小通吃”,但主要情节却围绕着几个病人展开,如果以“病人”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意在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试题要求考生围绕文章的标题发散思维,作答时,要考虑“病人”这个标题与小说的内容、主题、整体构思等方面的关系。

答案(示例一)以“病人”为题不合适。原题目“大小通吃”标题即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合小说的故事情节,突出了女骗子的狡猾贪婪。以“病人”为题平淡无味,无法概括小说的完整情节。

(示例二)以“病人”为题合适。小说中出现了两个真病人,一个假病人,还有一个医生,围绕几个病人展开了故事。假病人原来是真骗子,但是她何尝不是患有“贪婪”“欺骗”等心理疾病的病人。小说中的“我”以貌取人,两位患病女子贪小便宜,才给了骗子以可乘之机,这不都是疾病吗?以“病人”为题,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丰富,意蕴更加深刻。(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高考作文模拟题10个

下面是对“仁”的部分古今名言,请你选择相关语句,以“谈谈仁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为副标题作文。

《论语》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韩愈《原道》言:“博爱之谓仁。”

王守仁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

贾谊《过秦论》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领导人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

解读:

高考命题人指出,要重视分析性写作题的考查,就是“要求考生撰写满足学习与研究所需要的辨析论证的分析性文章”。还说,要打破过去封闭的试题呈现方式,根据考试目标和考试内容的更新,创新命题方法,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和统一,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在理论与问题之间介入一个更真实、开放的情境,模拟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场景。本题就是要让学生挖掘仁爱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大观点可以确定为:仁爱从来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代社会也是如此。分论点可以是:当代扶贫是“仁”的最大发展;睦邻友好是“仁”的当代特点;仁是当代高尚者的标尺;仁应是当代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流合作的操守;仁是当代治国理政的思想基石等。核心就是突出仁善、大爱、和睦、亲诚、惠容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再如国家倡导的扶贫,“一个都不能少”;领导人关注的旅游与农村的小事“厕所革命”,更是亲和仁善的当代体现。

高考作文模拟题10个

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

要求:假如你是一名红军的后代,面对自己的前辈,面对新时代,你有怎样的感想与认识?写一篇文章。

解读:

长征给予我们的启示很多,论点、分论点可以是:信仰与理想;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还有面对困难的态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战胜困难的勇气。再就是担当的精神:前赴后继,担当于肩;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奋斗,才有幸福与美好。我们怎么做?就是继承遗志,勇于奋斗;把榜样放在心中,对照与行动等等。

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模拟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选自散文集()。

a、《闲书》。

b、《往事》。

c、《龙·虎·狗》。

d、《故乡》。

2、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最著名的是()。

a、《抗战三部曲》。

b、《爱情三部曲》。

c、《激流三部曲》。

d、《蚀三部曲》。

3、在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象丰富、词藻瑰丽、汪洋恣肆而著称的是()。

a、墨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孟子。

4、下列各句中,“数”字作“计算”义解的是()。

a、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b、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c、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d、数罟不入湾池。

5、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大叔先“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后“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这里表现出他性格的特征是()。

a、愚昧无知。

b、工于心计。

c、贪婪狂妄。

d、阴险狠毒。

6、《论毅力》一文贯串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a、演绎法。

b、类比法。

c、归纳法。

d、对比法。

7、“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一句的作者是()。

a、司马迁。

b、李白。

c、曹操。

d、陶渊明。

8、下列各句中,“则”表示转折关系,可以译为“却”的是()。

a、兵强则士勇。

b、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

c、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d、既来之,则安之。

9、在《宝玉挨打》中,说“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人物是()。

a、贾母。

b、王熙凤。

c、薛宝钗。

d、贾政。

10、下列哪位作家属唐宋八大家之一()。

a、杜甫。

b、辛弃疾。

c、王安石。

d、李清照。

11、下列作品中,属于书信体驳论文的是()。

a、《五代史伶官传序》。

b、《答李翊书》。

c、《陈情表》。

d、《答司马谏议书》。

12、《马伶传》的作者是()。

a、明末清初的散文家。

b、元末明初的散文家。

c、明末清初的小说家。

d、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13、《种树郭橐驼传》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a、类比方法。

b、拟人手法。

c、讽刺手法。

d、夸张手法。

14、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的是()。

a、韩愈。

b、苏轼。

c、欧阳修。

d、柳宗元。

15、王昌龄《从军行》中“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抒情方法是()。

a、借典故抒情。

b、借事抒情。

c、借比喻抒情。

d、借景抒情。

16、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1)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2)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a、比喻夸张设问拟人。

b、拟人比喻设问夸张。

c、拟人设问对偶比喻。

d、拟人比喻反问对偶。

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18、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得无异于明帝之意乎。

译文:岂不是与汉明帝的意思相差不远吗!

b、会须杀此田舍翁翁。

译文:一定找机会杀了这个乡巴佬。

c、敕有司资倍送于永嘉长公主。

译文:敕令有关部门所给陪送比皇姑永嘉长公主多一倍。

d、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其社稷之臣也。

译文:如今见其引征礼义来抑制君王的私情,这真是辅佐陛下的栋梁大臣呀1。

1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将兵扦燕晋之师扦:抵御。

b、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不佞:不才,无才。自谦词。

c、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纪律。

d、援袍鼓之急,则忘其身援:听到。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21~23小题。

21、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译成现代汉语。(2分)。

22、这一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

23、这段文字在论据上有何特点?(4分)。

(二)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24~26小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4、阅读全诗,分析这首诗的抒情层次。(4分)。

25、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比兴意义是什么?(4分)。

26、总结这首诗的主题。(2分)。

(三)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27~29小题。

有问之,对日:“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从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日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27、将“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28、郭橐驼所说的“植木之性”是什么?(4分)。

29、郭橐驼能不能真的使树“硕茂”、“早而蕃之”?(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30~32小题。

好,不如以同样的力量集中在一件事上,把它做得斩钉截铁。做文章也是如此。世间没有说得完的话,你想把它说完,只见得你愚蠢;你没有理由可说人人都说的话,除非你比旁人说得好,而这却不是把所有的话都说完所能办到的。每篇文章必有一个主旨,你须把着重点完全摆在这主旨上,在这上面鞭辟入里,烘染尽致,使你所写的事理情态成一个世界,突出于其他一切世界之上,像浮雕突出于石面一样。

30、请概括本片段的主要观点。(4分)。

31、作者以“用兵制胜的要诀”作比喻,是要阐明什么道理?(4分)。

32、本片段综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一)阅读作品片段,回答下列33~35小题。

33、从这段片段上看,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4分)。

34、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2分)。

35、在作品中,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

(三)阅读小说片段,回答下列36~38小题。

一个月来,大太阳一直朝着田野喷下灼人的火焰。在这火雨的浇灌下,生命的花朵盛开,欣欣向荣。绿油油的大地一眼望不到边。蓝湛湛的天空上没有一丝云。诺曼底人的农庄分散在平原上,被又高又细的山毛榉围着,远远望去,好似一片一片的小树林。走到跟前,推开虫蛀的栅栏门,却又叫人以为是一座大花园,因为那些像农民一样瘦骨嶙峋的老苹果树都开了花。黑黝黝的老树干,歪歪扭扭,成行地排列在院子里,向着晴空撑开它们的圆顶,白的白,红的红,光彩夺目。苹果花的清香,敞开的牲口棚里散发出的浓烈气味,还有厩肥堆发酵冒出来的热气掺混在一起。厩肥堆上歇满了母鸡。

36、这段描写是属于哪一类描写?它在小说整体结构上有何作用?(4分)。

37、这段景物描绘中洋溢着怎样的气氛?其中暗寓着人们什么样的情感?(4分)。

38、这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2分)。

四、作文:50分。

39、题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求:

a、必须写成议论文;。

b、字数不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a2、c3、b4、a5、c。

6、d7、c8、b9、d10、c。

11、d12、al3、al4、al5、b。

16、d17、a18、a19、d20、d。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21、祸患往往是从细微小事积累起来的,而有才智勇气的人又常常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物而陷入困境。

22、引证法: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受益”来概括庄宗成败的经验教训。例证法: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例子。

对比论证法:凸显庄宗由极盛到极衰的'变化,从而强调“忧劳”和“逸豫”所带来的不同后果。

23、理论论据:《书》日“满招损,谦受益”;。

事实论据: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例子。

理论论据与事实论据相结合,然后又从史实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作为理论总结。

24、首联第一句直接抒情,“相见时难”是客观之难,由于女子的特殊身份,决定他们见面之不易。而“别亦难”,是主观之难,因见面的机会极为难得,所以分别时难舍难分。而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以百花残落表现美好的爱情正遇到了某种障碍。

颔联二句承此而来,以“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比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爱情至死不渝。

尾联回应相见之难,说两个人不能自由来往,只希望给他们传递信息的人殷勤相助。

25、颔联二句采用了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用的双关的手法。而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烛燃烧,烧尽泪止,又是比喻刻骨的相思之情。这种比兴手法,构思奇特而贴切,成为描写坚定的爱情心理的名句。

26、这首诗写恋人之间的刻骨相思与离别之苦。

27、栽种时要像养育自己子女一样,种完之后,放到那里就如同扔掉一样。

这句话是郭橐驼所说的树之天性:“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28、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29、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30、做文章要突出主旨,切中要害。

31、阐明文章首先要把重点放在主旨上的道理。

32、类比推理方法、引证法和对比法。

33、海的女神形象,这是一个妩媚、飘逸、威严的女神形象。

34、拟人手法。

35、描绘与赞美了海的女神,表达作者对海的深情。

36、这段描写是景物描写(自然风光描写)。这段描写是为了抚今追昔,便于引出下文;在气氛、感情和意念上都为后面的故事起铺垫和反衬作用,同时暗示今天的幸福与祥和是来之不易的,突出小说的主题。

37、洋溢着幸福、恬静、祥和的气氛,这暗寓着幸存者和后代对殉难的米龙老爹的缅怀之情。38、描绘了一幅丰收在望的田园风光。

四、作文(略)。

百佳名校高考作文模拟题

爸爸最喜欢饲养小动物,什么小猫小狗,小鱼小鸭都成了我的好朋友,慢慢的,我对这些小精灵产生了喜爱之情,从而萌发了当动物饲养员的想法,种下了理想的种子。

爱是一种风,一种充满活力的风。每一只小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都是有灵性的,要照顾好它们,首先要有爱心和同情心。我为了让自己充满爱,看见一些可怜的乞丐,我会向他们施舍一些财物;看见无家可归的流浪狗、流浪猫,我会向它们投放食物,看见它们吃得津津有味,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学校开展为穷苦儿童捐财捐物的活动,我会献出爱心,捐出好书本,让穷苦孩子也能读上好书。

为了能更好地饲养小动物,我也付出了不少努力。我饲养过许多小动物:小猫、小狗、小金鱼、小乌龟……我还饲养过两只可爱的小鸡。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我为它们安了一个温暖的“家”。白天,我在土地里捉蚯蚓,给小鸡们当食物;中午,带着它们去草地上尽情玩耍,自由散漫;夜晚,我把小鸡们捉回窝里,用台灯它们,使它们既不寒冷,也不害怕。这两只小鸡在我的呵护下健康成长,让我增长了不少经验,更加充满了信心。

“书籍是智慧的果实,生命的泉源”。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才能事半功倍。我每天坚持看《动物世界》,还购买一些关于动物的书籍,久而久之,动物的生活习性已经牢记于心。在课堂上总会有我活泼的身影,精彩的发言,那一次次响亮的掌声,更给了我动力与信心;在工作上,我总是兢兢业业,尽量做到完美,锻炼了我,也提高了不少经验。

强健的体魄是主要支撑,那耐心与毅力则是必备的营养品。要想照顾好小动物,就要有充足的体力。我上体育课时坚持锻炼跑步,瘦小的我,身体也强壮起来,但还要努力。为了培养耐心与毅力,我经常看书,不管周围有多吵闹,我也会静下心来,决不动摇。

虽然理想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曲折,但我们心中只要有理想,胜利就会向我们招手。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们把为理想奋斗看成快乐,理想就不会空虚。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当上优秀的动物饲养员。

高考作文模拟题10个

下列是几副名人对联,你最喜欢哪两三副?两者有怎样的关联?写一篇作文。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代蒲松龄自撰联。

(2)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明代左光斗自撰联。

(3)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书写联。

(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与同怀视之。——鲁迅书赠瞿秋白对联。

(5)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青年自勉联。

解读:

本题涉及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有文学家、革命家的情怀。两个对联,有内容,也有艺术的雅趣。内涵很丰富。(1)清代蒲松龄联:体现的观点是有志者,事竟成;成功需要战胜困难与砥砺前行;(2)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其观点就是要勇于担当与面对风云变幻,又要有花鸟读书为伴,有雅趣;上句是豪气,下句是雅气;(3)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观点敢于担当,敢于谱写新篇章;(4)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与同怀视之。鲁迅书赠瞿秋白对联。观点是要交肝胆相照的、值得信任的朋友;(5)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观点是与同一志向、荣辱与共的人交朋友,在实践中锤炼真知。

可以这样联系立意:(1)(3)立志与担当;(2)(3)担当与情趣;刚与柔的美丽。(4)(5)知己与肝胆;(3)(4)担当与责任;(1)(2)砥砺与优雅的情趣等等。

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

(本资料材料主要来源为《知音》杂志“知音精品屋”栏目)。

题目十五。

完美不是曲高和寡,它是一种合力作用下的丰富,山因水而伟岸,花因叶而动人,水墨因留空白而空灵,美是一种不带偏见的尝试与接纳。年轻时,我们总是容易流于一味地追求完美,其实人生的完美往往是由许多看上去不够完美的东西组成的。不完美使得完美有了生命力,孤立的单纯的完美往往会因脆弱而夭折。

请以“完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不低于800字。

题目分析:美的思考与追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生命的起点不一定是逻辑的起点,但一定是美的起点。古往今来,美学家有不同的关于美的论述,但至今仍然不能对美进行科学的界定,也许美与科学是互相排斥的。完美是什么,完美是一种追求?一种理想?抑或是一种理性的幻影?“年轻时,我们总是容易流于一味地追求完美,”为什么?因为有偏见,因为不懂得接纳。

写作思路:

审材料:

议论提示:完美是一种合力作用下的丰富,是一种不带偏见的尝试与接纳。是一种和谐的相互关系。不是曲高和寡,不是孤芳自赏,不是孤立的单纯的永恒不变的。

审要求:

话题:“完美”这个题目很大,范围很广,写作时要注意缩小范围,有一个集中的主题或论点,不能泛泛而谈。此外,材料由议论组成,含义丰富,不能不加选择地统统引述。

立意:不能空洞地去谈美的.意义,这对中学生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应把它具体化,情感化,生活化,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抓住“不带偏见”“尝试”“接纳”来立意。

文体:可写议论文、记叙文、散文。

拟题示例:

完美就在前方。

完美不是苛求。

一个三好学生的沉沦。

喔,你原来是“丑小鸭”

题目十六。

如果我们去摸一个袋子,第一次,我们从中摸出一个红玻璃球,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我们还是摸出了红玻璃球,于是,我们会想,这个袋子里装的是红玻璃球,可是,当我们继续摸到第六次时,摸出了一个白玻璃球,那么,我们会认为,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一些玻璃球罢了。可是,当我们继续摸,又摸出了一个小木球,我们又会想,这里面装的是一些球吧,可是,如果我们再继续摸下去,……我们在一个有限的范围里,得出了一定的类似概念以后,往往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并且在一定的范围里似乎它是没有错的,可是如果跳出了这个范围,我们面对的是如此浩瀚的世界,你又如何能探尽这个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必须打破思维定势。

题目分析:这是一则关于思维革命的经典论述。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要求我们的思维不能定势。思维一旦定势,思维就失去了意义。

写作思路:

审材料:

主体材料:这是一个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思维不能定势的道理,是为后面的议论。

[1][2][3][4][5]。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