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政治教案(模板18篇)

时间:2023-12-07 14:41:32 作者:曼珠

三年级教案的实施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三年级语文教案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教学思路。

初中三年级政治教案

1.“体验”――学生在我与他人关系的问题情境中体验理性克制、原谅释怀、以德报怨等不同层面的宽容心态。

2.“认同”――学生能够认同宽容是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形成和谐氛围的重要品质;自己的健康成长需要宽容大度的胸怀。

3.“渴望”――学生渴望拥有宽容的美德,也渴望拥有宽容的社会环境。

(二)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宽容”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2.培养学生能够从心理、道德、法律多角度看待“宽容”问题,及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在“宽容”心态下的交往与沟通能力。

(三)知识目标。

1.了解宽容在不同问题情境中的表现、意义;知道怎样做到宽容。

2.明确宽容是有原则的。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了让学生认同宽容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重要交往品德,并培养学生宽容大度的品质和心态。

教学难点。

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不能突破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这要求学生既要宽容大度,又要坚持原则。初中生尚未建立牢固的是非观,缺少辩证智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因此,帮助他们理解“宽容要有原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七年级政治教案

1、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培养自强的精神。

2、以自强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克服依赖心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强者。

1、初步学会培养自强精神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自强能力。

2、提高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1、认识自强的表现、意义。

2、了解培养自强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环节一:情境导入。

展示课件1:欣赏感悟-----《男儿当自强》。

师:同学们喜欢这首唱歌吗?

师:哪个同学能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回答略。

师小结:不仅男儿要自强,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应当自强,都应当用自强去描绘美丽的人生。

展示课件2——课题:描绘自强人生。

环节二:问题探讨。

展示课件3——学习“生活强者”

展示课件4:

问题:1陈州残疾后的人生选择方向是什么?关于这一点,给你有什么启示?

2人遇到挫折困难,想挺立起来,需要怎么做?

3作为陈州,一边是肉体的疼痛,一边是心中放飞的梦想,如何让梦想战胜疼痛?

4你准备怎样使自己具有陈州这样的精神?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师:打开记忆的闸门,向大家说说你的困难吧!组内相互交流。

展示课件5: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学生四人一个小组展开交流,选出代表发言。)。

师小结:在人生旅途中,风风雨雨在所难免,绝望时,请继续张望,打马而来的就是希望。老师希望每个同学能像张瑾一样,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勇敢地克服困难;希望每个同学都做生活的强者,不断地为自己设定目标,并激励自己为实现目标而积极进取,不达目的不罢休。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自强,而不能自弃。

反之,甘当弱者的人,当困难和挫折来临时,会主动败下阵来。相信大家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师:一个人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

生:需要。

师:请大家举例子说明。

生:举例子略。

(目的:通过搜集、讲述名人故事活动,提高学生的筛选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师生共同归纳:刚才咱们同学列举的爱国英雄身上都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展示课件6:追寻民族自强的印迹。

观看图片,谈体会(目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加以引申渗透,让学生从总体上感悟自强精神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

师:我们伟大祖国这一路走来,依靠的是什么精神?

生:自强不息的精神。

展示课件9: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

依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俗话说“十年铸一剑”,而自强不息精神不是十年、二十年所能形成的,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而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才使中华民族倍受磨难而更强,才使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不衰,才使中华民族豪迈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作用。

生:回答略(自强)。

师:怎样培养自强精神呢?

展示课件11:姚明图片及事迹材料。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言)。

生:回答略。

师小结:可见,一个人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地为之而奋斗。因为目标是方向,也是前进的动力。

师:要自强,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除此以外,还应该怎样做?让我们继续探讨。

展示课件14:走进生活。

有这样一个孩子,请看大屏幕(展示课件)。

9岁半林浩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小小年纪,会做很多家务,还会做饭。“我平时帮爸爸干活,我还扛起过50斤的大米呢!”

环节三:总结归纳。

展示课件15:我的收获。

环节四:迁移应用。

(1)、展示课件18:大家诊断。

1、小雨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向他人求助。

2、小红说话结巴,但她上课时勇于发言。

3、小荷为自己订了一个学习计划,但常常不能如期完成。

4、小林借到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忍不住在上课时拿出偷看。

5、小飞参加航模比赛,因发动机出现故障,比赛失败了,小飞情绪很低落。

他(她)是一个自强的人吗?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师:运用所学帮这五位同学判断一下,他是否是一个自强的人。

学生回答略。

师选择1、5题进行点拨:

1、小雨在学习中不能做到自立自强,因为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能否做到自立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是否能独立思考,做出决定。而他一遇到困难就向他人求助,不能独立思考,在困难面前退缩,所以说他不是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目的:通过点拨,复习回顾已学知识点。)。

5、小飞比赛遇到挫折,情绪低落,这是很正常的,但他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则会产生不良影响,那么,面对挫折,他应该怎么办?下一节课,我们再共同探讨。

(目的:承上启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师: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请大家对照这几位同学的做法展开自查。

(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

学生回答略。

展示课件16:评选班级自强之星。

为“自强之星”编写颁奖词。

每当清晨看到你慢慢走上教室的台阶,每当课堂上凝视你专注的眼神,每当下课时听到你悦耳的笑声,我们看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你用乐观书写人生篇章,你用坚强铸就人生辉煌。

展示课件师总结:同学们,种子,必须穿越泥土的阻碍,才能发芽成长;蝴蝶,必须经过破茧的挣扎,才能翩翩起舞。让我们时时处处做生活的强者,用自强去描绘美丽的人生吧!

共3页,当前第3页123。

初中八年级政治教案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小到个人,大到社会发展的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对于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生理的残疾带来了巨大的生理不便和心灵创伤,自强不息又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涵义。

一、说教材特点。

《自强不息》是全日制聋校七年级实验教材思想政治第一册第二十课的内容,主要讲了肢残人洪仿毅在身体高度残疾,累受生活磨难的情况下,顽强不屈,自立自强,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的事迹。

本课的主要编写意图是对学生进行自强不息的教育,使学生懂得,残疾人虽然遭遇生命的挫折,但只要不甘沉沦,勇于拼搏,一样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信念,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搏取生命的精彩。

由于聋校一直使用较为陈旧的人教版原编聋校实验教材,不仅教材编写理念落后,编写的结构生硬,而且内容贫乏,缺乏立体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大胆地挖掘、取舍,进行师本开发,以期在老教材的旧瓶中装入新思想、新理念的酒。

教师的师本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舍弃。即去掉教材中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2、添加。即添加新的时代环境下有益教学的内容;3、改造。即对原来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和变化。

二、说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聋生在年龄上达到了初中学生的阶段,已经具有了较好的认知能力,但认知的表面性、片面性也比较突出,情感、思维发展已较为丰富,但受认知局限影响,情感缺乏深度,抽象思维的发展也较为缓慢。而且,由于学生的残疾状况各不相同,残疾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较之健全学生要更大、更复杂。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聋校思品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前面的教材和学生的学情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知道“自强不息”字面和丰富的内在涵义。

2、懂得残疾人只要自强不息,一样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

(二)情感目标:

1、欣赏、敬佩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

2、立志学习残疾人典型事迹,做自强不息的人。

(三)行为目标:

做到从身边小事做起,身残志坚,奋发向上。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信念,引导学生立志学习残疾人典型事迹,做自强不息的人。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生活中自强不息的丰富涵义并积极应对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

初中七年级政治教案

1、能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

2、形成积极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重点难点重点:自信的含义。

:自负、自卑、自信的区别。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相信自己》,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谈一谈听了这首歌曲的体会。

(生谈略)。

[师]介绍这首歌曲,是要指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相信。有一份自信,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出示课题(投影):

第一框“我能行!”(板书)。

(三)、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1、知道自信的含义和表现;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

2、能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

3、形成积极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

(一)、出示自学提纲(投影):

1、面对众口一词的批评与反对意见面前,罗丹为什么能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

2、什么是自信?

3、自信的表现?

4、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

5、怎样走出自信的误区?

(二)、自学、批注,画出知识结构图。

(三)、教师检查学情。

(一)、组内互探。

(二)、师生互探,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区别对待(投影):

一、自信一族(板书)。

让学生看到一个自信者是如何对待别人评价的,为后面讲自信的含义作准备。

因为罗丹非常的自信,他相信自己行,这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

通过对自己成功经历点滴的回顾及选取感触最深的“我能行”,唤起学生内心对自己肯定的感受,在情感上深入体会“我能行”,为后面讲自信的含义服务。

(1)给学生一些提示:“我能行”的范围很广泛,可以是学习上、生活上的,也可以是体育、文艺方面的,还可以是技能、特长方面的,等等。

(2)借助教材上的三张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人物的表情、肢体动作给人的感受:积极向上、愉快喜悦。

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我能行”,体验“我能行”的快乐。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认识到自己的“我能行”呢?怎样消除自卑,找回自信呢?大家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面对现实,调整对自己的期望值。山外青山楼外楼,不要将对自己的期望值定得过高。二、学会将情绪和行动分开,不要因为情绪影响自己。三、自我认知问题。只看到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缺点与同学的优点相比,自卑越来越严重,要正确进行自我评价,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四、避免将能力与成绩直接挂钩。不要因为某一门功课成绩暂时不好,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

每个人心灵里都有两扇大门,一扇叫“我能行”,另一扇叫“我不行”。我们应充分发现自己的优势,走进“我能行”大门,充满自信地在风雨中微笑。

第二步:让学生用一两句话简洁地概括自己感触最深的“我能行”,尽量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说出来。

[生甲]我回家经过一段没有路灯的街道,老担心有人追,我就说:“我能行!我能行!”相信自己能行就过去了。

[生乙]老师要我当主持人,我老怕说错,我就告诉自己,就当台下面没有人,“我能行”,这样就不害怕了。

[生丙]我怕举手发言,当众表演,我就时常鼓励自己,那没有什么的,“我能行!”现在就好多了。

[生丁]我怕玩单杠,怕摔跤,在训练的时候,我就头脑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想,现在我也敢玩单杠了,我能行。

……。

[师]为什么简单的“我能行”三个字会产生如此神奇的力量?

(学生回答:自信心的体现)。

第三步:学生将列举的“我能行”填入书中空格中,不必受空格大小的限制。

第四步:教师小结。

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一句“我能行”,让人们持有的是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其实,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回首走过的成长之路,你一定说过无数次“我能行”。当“我能行”成为一种信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沉入我们心底的时候,我们就真正长大了。

问题二、什么是自信?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在思想、行为、情感上都表现出“我能行”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

问题三:自信的表现?思想上相信“我能行”,

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通过扮演自信者的方式使学生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去体验自信,在模仿中学习,内化对自信的理解。

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板书)。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思考该如何评价自己,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信含义的理解。学生讨论——教师小结——青蛙的行为不是自信,而是自负,因为它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脱离了实际,导致了它的悲剧。自卑、自负都源于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对自己的评价过高导致自负,对自己评价过低则导致自卑。自负、自卑都是自信的误区。只有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才是自信。我们应明确:自信建立的基础是对自己客观全面的认识。

问题四:自负、自卑、自信的区别:

自负与自卑都是自信的误区。

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

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我们要自信,但不能自负,不能自视过高,更不可狂妄自傲。人一自负,就如高山滚石,只下不上,只退不进,不仅会落伍掉队,自大自满的姿态也会惹人反感,遭人耻笑。

问题五:怎样走出自信的误区?

1、自卑与自负是自信的误区。2、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的好,也不敢尝试;3、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4、我们既不能轻视自己,也不能自以为是,我们只有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从而走出自信的误区。

全班朗诵“我能行”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

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

正视有“不行”。也是我能行;

不但自己行,还帮别人行;

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

争取全面行,创造才能行。

(三)、小结: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归纳)。

(四)、朗读或默记知识点(诗歌朗诵及歌曲欣赏)。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3分钟左右)。

(一)、教师出示训练题(基础训练),学生做作业。要求当堂完成。

(二)、课下预习下一节课。讨论补充记录。

初中三年级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世界上的万物都是相互依赖的和相互联系的,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懂得对自己的生命要珍惜,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学会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品表演:野味餐馆前的对话,提高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认识,多点理性,少点野蛮,珍爱生命,善待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大自然中自由快乐地生息繁衍.

通过新闻故事的观察与思考和探究园“情景体验”,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懂得对自己的生命要珍惜,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了解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重要性。

难点:认识生命在于关爱,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珍爱生命,善待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

教学方法。

小品表演,情景体验,小组研讨.新闻调查,。

课前准备。

1.小品表演准备:由学生根据教科书第6页内容进行小品创作,教师可给予必要的指导.

2.把第一课时第四小组的调查记录表收上来,挑选“人与动物的故事”的典型例子.

教学过程。

体会导入。

承接上一节课“是登顶,还是征服”的讨论.

师:到底我们怎样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呢让我们来听一听这几位同学的看法吧.(请几位体会写得较好的同学发言)。

学生交流分享.(略)。

活动一:思考与分享.

第一步:小品表演:野味餐馆前的对话.

学生讲述:人与动物的故事.

第二步:分小组讨论:。

(1)在个别地方,有些人把吃野生动物看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请你谈谈:“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行为的”

第三步:每个小组的代表在班上进行交流.

第四步:老师点拨:地球上的生命是经过许多年的物竞天择而生存下来的,一只麻雀,一条蛇,甚至一只蚂蚁都是生物链的重要一环,都是一个生命.而现在,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有的数量锐减,有的濒临灭绝的危险.为了大自然的均衡,为了人类的未来,我们应提高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认识,多点理性,少点野蛮,珍爱生命,善待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大自然中自由快乐地生息繁衍.

对待吃野生动物的一些陋习,我们中学生不但自己不吃,见到有人吃也要对其进行劝阻,对滥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一定要进行坚决的斗争.

附录:小品表演:“野味餐馆前的对话”.

场景:野味餐馆门外.

旁白:星期天,小敏和叔叔一家去郊游,叔叔带大家来到一家野味餐馆吃饭,只见餐馆里到处能看见“孔雀全宴”,“天鹅全宴”,“纸包驼鸟肉”,“干锅大雁”,“红扣穿山甲”,“红烧巨蜥”等等.

叔叔:这里有穿山甲吃!太好了,弄两斤尝尝怎么样。

弟弟:好啊,听说吃野味营养好,长得快!

小敏:吃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是违法的.

婶婶:就这一次,下不为例.

旁白:同学们,假如你是小敏,你会怎么做呢。

师:很好!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界里的一切生命,学会与它们和睦共处.爱护自然环境,保护动植物,不滥砍乱伐,善待生命,拒绝野生动物食品,为人类自己,为一切生命营造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可考虑以投影的方式出示板书).有的同学甚至还想到了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办法,很了不起!

师:我们曾经在本单元的第一堂课《生命的思考》里有一个小辩论的话题——人类生命的价值是否高于其他生命体会到了其他一切生命和人都有同等的生存权利.然而就人类自身而言,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生命和它的价值呢,现在让我们进入新闻调查.

活动二:观察与思考。

(多媒体展示以下新闻故事)。

新闻故事一:用双脚谱写人生的年轻人.

17岁的郑东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庆市的某重点中学,当他到学校报到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被眼前的这位新同学感动了:郑东9岁那年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臂,然而在强烈的求知愿望驱使下,在父母的鼓励下,他炼就了用双脚写字的本领.经过4年的刻苦学习,郑东顺利地考上了当地有名的高中.

新闻故事二:凋谢的花朵.

小婷,小玫,小青,小静都是某中学八年级的学生.小婷性格开朗,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全班前茅,又是班长,深受同学们的拥戴和老师的喜爱.小玫,小青,小静是小婷的同班同学,她们的成绩也都不错,相互间关系很好,大家几乎是无话不谈,常常在一起谈学习,谈理想.可是,有一天的话题却让四个小伙伴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四人都是多子女的家庭.由于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她们在家里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以小婷为例,家里还有一个念小学五年级的弟弟,平时调皮蛋,可是父母在家里老是偏爱弟弟.有一次小婷和弟弟闹矛盾,明明是弟弟不对,可是父亲却打了小婷一巴掌.每次想到这种事儿,她心理就很不是滋味.终于有一天,小婷对小玫,小青和小静说:“生活在这种家庭里多没有意思啊,还不如死了算了.反正这个世界多我们一个不多,少我们一个不少.”

小婷的意见马上得到了其他三人的附和.于是,在一个周末放学后,四人跑到学校外的一个山坡上,吃下了拌有毒药的方便面.事后有个路过人发现了她们口吐白沫躺在那里,及时喊来了其他人把她们送到医院,挽救了小玫,小青,小静的生命,可是小婷却永远地闭上了那双明亮的眼睛.

新闻故事三:初中生割腕为证清白.

11月,某中学的学生寝室发生盗窃案,15岁的初中生小张被视为“重点嫌疑人之一”.为证明自己是清白的,小张留下遗书,在寝室卫生间割腕,自杀未遂.

(教师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事例.)。

师:看了以上新闻报道,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议论,回答:(略)。

师小结:郑东表现的是一种不为自己的生理缺陷而放弃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珍爱生命,积极向上的表现;小婷,小玫,小青,小静和小张则是没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生命的价值,在挫折和困难面前没有积极地去寻求解决办法,轻率地选择了死亡来逃避.

学生回答:不应该放弃.

学生回答:贝多芬,张海迪,残疾人运动会上的运动员等等.

(教师同步多媒体展示:据中新网新闻调查显示,现在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在死亡原因中已上升到第五位.)。

学生回答:(略).

师引导:这的确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因为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应该有勇气去面对,选择自杀是一种逃避,这样做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给国家,社会和亲人带来更多的麻烦.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应该不屈服,不放弃,满怀斗志地战胜困难和挫折,通过不断与困难和挫折的抗争来展现自己生命的光辉.这就是我们对自己生命价值认识的最基本的道理.

活动三:情景研讨。

师:请大家翻到教科书第3页情景体验“是爱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快速阅读,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自己的生命。

2,阅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回答:(略).

活动四:情景体验.

(1)观看视频:《铁达尼号片段》男女主角在铁达尼号沉没后的一段对话.

(2)学生分组讨论.讨论题:。

“为什么在最后的时刻,男主角要女主角答应他,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生命,一定要活下去!”

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点拨: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短暂,生命弥足珍贵.

活动五:我议我说.

“我们应当怎样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由学生先阅读“心灵导航”的相关内容,四人小组分组讨论,汇总后,在全班发言.

基本结论(板书)。

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

(3)善待其他生命.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对生命世界的探索,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对自然界的生命,尤其是人的生命的弥足珍贵有了新的感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了新的体会.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就需要每一个人,以珍爱之心去对待去呵护大自然的一切生灵,珍爱生命,善待生命,让人道和善良的品德伴随我们成长.

(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师可选用比较舒缓的音乐做背景)。

师:爱,一个多么简单而又含义博大的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是美好的人间”!

课后作业(我学我用)。

爱心行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爱心行动方案,付诸实践.

初中七年级政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

(2)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

融入公共生活必须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准则,人与人之间要平等交往、和谐相处。

三、教学难点:

人与人是平等的;遵守公共规则必须尊重多样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

四、教材分析:

第二节“平等交往”,该节的主旨在于使学生明确“要融入公共生活,只要摆正心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规则,使人与人之间平等交往,和谐相处”。那么具体的表现就是平等待人、谦逊宽容、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此外还要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交往。

五、学生分析:

第二节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度。学生走进公共生活并不难,但是怎样与他人更好的交往是一个难题。我们发现学生在平时的公共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交往上的问题。比如,对他人没有礼貌、以自我为中心、自傲、自卑、猜疑、不遵守规则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引领学生明确公共生活中需要有一定的生活交往能力,虽然没有这种能力的学生也进行公共生活,但是如果学生想在公共生活中生活的愉快、舒心,就要学会这种交往能力。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交通事故影视短片等。

七、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八、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师生问好)。

九、复习导入:

1、师问:我们如果要想融入公共生活中去,应该怎样做呢?

生答:正确认识自己……。

师问: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就可以在社会生活中一帆风顺吗?

学生谈谈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说说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平等待人。

3、进一步有效地帮助学生体验、领悟正文内容。

a、“说一说:你的一位同学家庭条件不好,从来都不买零食吃,也很少穿新衣服,你会怎么看待他呢?(也可以讲一讲我们周围有许多同学生活非常浪费,他们之间互相攀比,如看谁的衣服买的贵,看谁的鞋是不是名牌等等的现象)。

b、对班上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你是否认为他天生愚笨?

通过以上的学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平等待人。尽管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但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权利和尊严。

4、谦逊宽容:

多媒体展示教材p7中的“参考书事件”;用作课堂活动的议题,通过情境使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p7页,然后说说王文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存在什么问题。

启发学生分析王文的问题,如:

(1)也许那本参考书的陈晋的妈妈在旧书摊上为他买的呢?

通过分析体现出在社会生活中,人应该具备谦逊宽容的品质。引出尊重和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的润滑剂。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就得宽容地对待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5、遵守规则,和谐共处:

尊重和宽容他人并不是抽象空洞的。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既体现了我们的良好修养,又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学生活动“想一想”完成p8“如果没有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的假想。(播放交通事故影视短片等加深学生印象)这些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学生能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以及说出由于这些“规则的缺乏”而导致社会无序的感受,懂得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规则和秩序。

多媒体展示p8“黄金周后留下的”材料,让学生体验、思考、讨论、探究等方法,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的结论使学生自悟出“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意识到:遵守规则,必须爱护公共环境等等。

遵守公共生活的规则,还常常会涉及尊重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如随着公共生活空间的扩大,作为“地球村”的村民要与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人打交道。启迪学生的思维,勾画“地球村”,并且谈谈自己的感受;如何接待外国客人等。书本中的小栏目的出现,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成语:“入乡随俗”(释义: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出处:《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例子:庞贝古城潜藏得过于轰轰烈烈,中国人温文尔雅,连自然也…,一层层地慢慢来。(余秋雨《文化苦旅。五城记》)。

请学生分析其含义并思考“为什么要入乡随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得出结论:只有尊重不同地区国家的文化习俗,才能与其他民族国家友好往来。这是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方法。

十、学生作业:调查总结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初中三年级政治教案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正确对待与教师交往中的问题与困惑,以积极的心态与老师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能力目标:从心理换位的角度正确认识和对待师生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矛盾,提高与教师进行积极沟通的能力;通过小品、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与教师交往与沟通的一些基本途径和技巧,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

理解教师,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和批评,正确认识和评价师生矛盾。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步人青春期,他们中有些可能仍然保持孩童的活泼和外露,但闭锁心理的出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意识的增强和性心理的萌芽,会慢慢地改变学生的交往状况。一方面,学生需要友谊,渴望得到朋友的信赖和尊重,需要长辈的关爱和重视。温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他们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和老师愉快相处,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也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学习更自信更轻松。另一方面,受学生心理年龄特征和经验的限制,很多学生不能恰当地理解相处之道。学生受到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尤其是受到老师的批评,不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容易导致师生交往中的各种隔阂。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应该更多地以聆听者、支持者、协商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和氛围,设计多种活动,在活动中创设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情景,增进学生的亲身体验,锻炼实际的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学生欣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这首歌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感和愿望?你愿意长大后也成为歌中的哪个“你”吗?说说你的想法。

(不管学生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注意作正面引导)。

二、心情故事。

说说你的故事: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是谁?他(她)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交流与沟通。

1.分组讨论:从你的认识出发,你认为教师这门职业与其他职业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师:教师的这一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对自身和他们的工作要求非常高,特别是我们学生对教师有更高的期望。但教师也是人,也有被社会特别是被我们学生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的需要。我们不仅要了解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更要理解老师也可能出现过错,特别是当被老师批评或与师生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要理解老师的苦衷。

2.小品:老师,你错怪了我。

(故事内容:小王同学在语文课上正认真地听讲,邻座同学传过来一张纸条,约他放学后去打篮球。小王随即把纸条退还给了那个同学,并轻声劝告:“上课不要传纸条!”谁知被-发现了,马上批评了小王上课传纸条、随便讲话的行为。当时,小王同学有口难言,十分委屈……)。

请你帮他出出主意:这时小王该怎么办?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你是怎样处理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3.课堂调查:受到过老师的批评和表扬的情况。(采用举手的方式)。

讨论:(1)老师对我们有哪些期望或要求?

(2)我们该怎样看待老师的批评和表扬?

师:有些同学说得很对,我们也要理解老师,老师对我们的批评表扬都体现出对我们。

的期望,我们不仅要理解这些,更要理解老师也可能出现某种过错,特别是当被老师批评。

或与老师之间发生某种不愉快的事情时,要理解老师的苦衷,自觉反省自我,切不可对老。

师求全责备,更不应该怀恨在心。

【课后作业】。

《基础训练》p15训练一。

【板书设计】。

教师教师的职业特点。

批正。

评确。

正视师生矛盾与理。

表解。

学生学生自身特点。

【注意事项】。

1.注意正面引导。

2.分组讨论要注意对主题的提示。

3.欣赏小品时注意既要让学生说真话,又要让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判断。

4.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

《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

认知目标。

知道心理品质、健康人格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培养,初步掌握锻炼良好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锻炼方法,找出自己在道德品格或心理品质方面的强项和弱项,并提出转化弱项的措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自己在道德品格和心理品质方面进行锻炼的必要性以及锻炼的重点所在。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分析。

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品质锻炼的教育,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知道该如何去践行,因此“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掌握锻炼的方法”作为导行的两个方面,一起构成本框的教学重点。因这两个要点下面又各有若干分要点,内容比较多,因此要求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一要点下各选择1~2个分要点,把它们作为重点中的重点,从教学的形式、方法、手段和时间上都予以充分考虑,以提高导行的实效。

二、教学难点分析:教学形式的选择。

本框的教学内容虽多但不深,内容本身基本上无难点,但要真正使学生通过本框教学掌握心理品质锻炼的一些很具体的方法,并能有初步体验,教师的导行活动的质量至为关键,因此,难点在教学形式和方法的选择、设计上。

三、教法建议:

1、将相近内容合并处理。

本框内容比较丰富,教学中要注意整体把握,既有教学活动重点,又顾及到各教学要点的到位。为了解决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教师可将有的内容重新处理一下,使相近内容合并,以节省时间。比如,“掌握锻炼的方法”下面第一点和第二点就可合并为“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第三点和第四点可合并在“让美育陶冶心理品质”里,因为大自然的美本身也是进行美育的一个内容。

2、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把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和课堂外的活动指导结合起来,以延伸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育作用。比如,可以举办一期主题墙报(黑报报):“书籍是我们的朋友--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可以搞一次“美育活动小汇展”,展览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小工艺品、船模、航模等作品,还可以组织一次“秋天,让我们去远足”的秋游活动,等等,每种活动都有意识地突出心理品质锻炼的主旨。这些活动应由政治教师统盘计划,具体实施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作用,并争取班主任老师的配合。

3、充分利用小栏目。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栏目所提供的活动建议,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再设计几个费时不多、能紧扣教学内容的小活动,使教师的精讲同学生的议、评、做等活动有机穿插,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的内在质量。

4、关于活动课的处理。

对教材提供的活动页的内容,教师在活动方式上,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具体条件有更切合实际的设计,甚至对活动的内容本身也可以有更好的创意。所有的设计和创意都应遵循同一宗旨,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强化教育效果。并从观念上认识到活动页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课外作业。

粤教版初中初二八年级政治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男女生之间进行健康、正常的交往的重要;引导学生形成男女平等、自尊自强的意识。教育学生懂得男女生正常交往的要求和规则。

2、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男女生之间差异的存在,并且能够归纳出这些差异。探究向偏见开战的方法,学习概括男女生交往的益处的方法;学习遇到别人的闲言碎语时的应对能力。

3、知识:通过对比男女生在各方面表现的不同,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男女生之间差异的存在,并且能够归纳出这些差异;认识性别偏见的存在,认识男女生交往的益处和闲言碎语的害处,初步学习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名誉权的知识。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青春期身体、心理的变化。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男女生的正常交往及如何消除性别歧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第一框男女有别。

一、男女生怎样正确交往?

1、男女有别。

表现在:男生有男生的优势,女生有女生的特长,差别是不容否认的。

(1)男生和女生在个性上各具特点。

(2)男生和女生看问题的角度也有一定差异。

(3)男生和女生,在自己眼里和对方眼里,形象可是不太一样的。

(4)男女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又有各自的不足。

2、男女生定律。

第二框消除性别偏见。

一、对性别存在偏见的原因。

由于长期受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影响,不少人总认为女性在智力、能力等各方面都比不上男性,因而对女性存有偏见甚至持歧视的态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二、日常生活中对性别偏见的表现。

1、受教育方面有性别偏见;。

2、学校里有性别偏见;。

3、我们内心也有性别偏见。

三、怎样消除性别偏见。

3、消除性别偏见和歧视,更离不开受歧视女性自身的自尊自爱、自强不息。

4、与保护女性相关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板书设计】。

一、男女生怎样正确交往。

二、对性别存在偏见的原因。

三、日常生活中对性别偏见的表现。

四、怎样消除性别偏见。

第2课时。

第三框优势互补。

一、我们的交往很正常。

1、男女交往益处多:有利于在智力上取长补短;有利于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有利于个性的完善和丰富;能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有益;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消除两性之间的神秘感,培养健康心理。

2、正确面对异性同学正常交往间的闲言碎语。面对别人的闲言碎语,我们要有坦荡的胸襟;检点一下自己和异性同学的交往是否有不妥之处;主动与议论自己的人多接触、多沟通;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不当闲言碎语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我国的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3、男女同学之间要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异性之间集体交往,尽量避免单独会面;父母老师是否支持我们与异性交往,和我们与他们沟通的多少也有关;交往的异性在品德、修养、谈吐上的表现,也决定着父母、老师对你与他交往的接受程度;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尊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选择。

中学时代正常异性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这份美好的感情,在交往中成为更出色的男生或女生。

二、课堂作业:男女生交往的好处有哪些?

【板书设计】。

一、男女生交往益处多。

二、正确面对异性同学正常交往间的闲言碎语。

三、男女同学之间要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

初中政治七年级教案教学设计

贯彻落实中共_、十八届_精神,忠诚实践新课程,关注学生,关注道德与法治,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生活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初期,有梦想也有挫折,有努力也有困难。道德与法治教学一方面要为学生心扉“开锁”,伴随学生平稳度过心理生理的“突变期”,另一方面要为学生筑起防波堤,在法治社会里懂得有为和有所不为。学生刚开始中学阶段的学习,要经过由不适应、较被动到适应而且主动的时期。教学中要增加趣味性强、启发性大的故事,引导学生讲身边的故事,认识做人处事的原则,遵纪守法。要采取措施来活跃课堂,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技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

三、教材分析。

程标准的理念,足见组编的功力。

四、教学任务。

本期教学任务:

1.第一单元人与人之间:

2.第二单元跨越代沟:

3.第三单元友谊的天空:

4.第四单元走自己的路:

5.第五单元无序与有序:

五、教学进度安排及内容。

本期约为18周,思想品德课每周2节,总课时为36节。

六、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学习新课程理论,探索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学规律。

2.精心备课,考虑人、事、物、时、空等诸方面要素,记录教案的临时更改及偶发事件的处置情况等。

3.总结经验,反思教法。从课程论和教学论、考试论等方面研究道德与法治教学,写出一两篇相关论文。

4.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结构。做好备、教、批、辅、考等环节,步步落实,追求高效。

5.加强教学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初步分层教学,体现差别性的要求。督促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保证备课组的工作效果。虚心学习同行的经验,开展制度化的听课、评课工作。

初中政治八年级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

2.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的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

3.知识目标: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教学准备:

给长辈洗一次脚.

》三》.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爱的奉献》。

2、【故事】:“小锋和妈妈”(课本p12)。

你理解小峰妈妈的一片苦心吗?

小峰以什么方式回报母亲?

你能说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爸爸、妈妈为你付出的爱吗?请具体说明。

3、【古诗欣赏】:《游子吟》。

【小结】:唐朝孟郊的这首诗以歌颂伟大的母爱而著称。它从母亲为即将离家远游的儿子缝制衣服的行动中,透露出母亲的无限慈爱。

4、【承转】: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把我们养育长大。孝敬亲长理应是我们的天职。

5、【经典回放】:“阳光学子的感人故事两则”。

例一:沈阳市文艺二校门前,准时出现了两位扫街人。一个是中年女性,另一个是小伙子。中年妇女戴着厚厚的口罩,身穿橘黄色马甲,挥舞着大扫帚在灰尘中出没;小伙子则一身学生装束,一丝不苟地清扫着每一个角落。

例二:……。

8、【倡议】:我们为爸爸妈妈只是做了一点点的小事情,可他们却十分的感动。为此,我想对全体同学提出几条倡议:第一:多关心自己的长辈,尤其在他们不舒服的时候。第二:早上走时对长辈说“再见”,回到家是主动打招呼,尤其是不对自己的长辈乱发脾气。第三:每天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帮助家长分担家务。我相信,在父母、长辈爱的渲染下,我们也一定会把爱回报。

9、【作业】:给长辈洗一次脚并谈体会。

云南省初中八年级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化名)。刘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中毕业的暑假她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材料中体现了刘斐享有的哪些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劳动权、选举权。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活动一:小云家的一天。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小云一家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成员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其中体现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初步认知这些权利,体会这些权利对于一家人幸福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从具体生活中了解权利的广泛性,感受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

1.指导学生在阅读材料基础上对人物具体行为所体现的权利进行自主思考,加深对公民权利的理解。

2.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分享,提出认知疑惑,展示思维过程,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提炼,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行为中加以提升,准确概括和表述基本权利名称,了解其具体内容。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活动二:投上宝贵的一票。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

提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提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二)政治自由。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

(三)监督权。

活动三:探究监督权的行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知公民监督权,知晓依法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和方式,理解监督权的积极意义,学会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同时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行使监督权。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要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等等。

目标导学二:人身自由。

活动四:维护英烈尊严,让法律挺身而出。

2016年8月15日,“狼牙山五壮士”名誉侵权案迎来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被告洪某受到应有的惩戒。同年9月20日,邱少云烈士之弟邱少华诉孙某、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一般人格权纠纷案胜诉,二被告被判决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并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施行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我国通过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全社会都应当崇尚、学习、捍卫和维护英雄烈士的尊严和合法权益。

活动五:权利辨析——私拆、毁弃他人信件。

某校八年级学生张某为了集邮,竟然大量私拆、毁弃他人信件。

思考:张某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权利?

提示: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归纳总结:人身自由包括:(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住宅不受侵犯。(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目标导学三: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活动六:情景再现——抓小偷。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警察因公务征用摩托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感知国家维护公民财产权的方式。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

3.学生将自主思考的答案在全班分享交流,不断修正观点,养成全面看问题的思维习惯,提升认知能力。

归纳总结:此案例中,对财产的维护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警察小郑抓获抢劫女士皮包的男子,积极维护该女士的财产权;二是警察小郑因公务征用他人摩托车时,及时告知车主可以依法申领补偿,维护了摩托车车主的财产权。

活动七:材料链接——教育公平。

第一个是保基本。保基本主要是保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全覆盖,重点是义务教育。

第二个是补短板。补短板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补区域不平衡的短板。二是补齐农村地区的教育短板。三是补教育体系当中的短板。

第三个是精准扶助困难群体。一是保障贫困、困难群体的孩子们有受教育的权利。二是面向残疾儿童,办好特殊教育。三是要解决好社会关心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思考:国家采取以上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归纳总结:

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劳动权: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及宪法是怎样保护的,知道了这些基本权利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权利意识,能够在社会中依法维护自己的各项权利。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单一,从三个方面学习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对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掌握起来并不难,但理解起来有难度,很多权利名词较为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但结合教材中的例子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能够当堂掌握。另外关于公民的权利,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强,给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好的条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中三年级历史教案

一、“君权神授”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是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教师可首先布置学生看书,并思考“为什么会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目重点要讲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概念,他们分别是由哪些人组成的。

教师可先挂出《新航路开辟》的地图(或多媒体展示),指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已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处在了国际贸易航道的要冲,新兴的资产阶级借此有利条件积极推进海外贸易,并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迅速聚敛了大量资本并获得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深入、广泛的发展,由工场主、银行家和大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队伍日益成长壮大。一部分封建贵族受巨额利润所吸引开始转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或投资手工工场,称之为资产阶级化了的“新贵族”。他们有着共同的迫切要求,那就是自由发展资本主义。而此时,英国的专制王朝在詹姆士及其子查理一世统治期间,大肆鼓吹“君权神授”,巧立名目,任意征税,搜刮钱财。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请学生朗读资产阶级给国王抗议书的摘录部分,加深理解。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教师可首先提问:“英国建立共和国后,谁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指出:克伦威尔作为资产阶级的功臣,成为共和国的最高执政者,就任“护国主”。他死后,各种矛盾恶化,统治集团陷于混乱,政局动荡不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惶恐不安,把旧王朝的复辟看成是摆脱危机的出路,与斯图亚特王朝勾结,达成妥协。

流亡法国的查理二世被迎立为英国国王,封建王朝复辟了。在讲述这个问题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小字部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辟”、“反攻倒算”的含义,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教师在讲1688年政变时,应对学生指出:面对着复辟王朝的高压政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不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也受到损害,他们发动了宫廷政变,欢迎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当时的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子玛丽作英国的国王。1688年政变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得以在英国确立。

在讲《权利法案》的制订时,可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权利法案》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英国议会制定《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它有何作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定了议会的大权,这就使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在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之前,先请同学们回顾:“为什么英国会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出这场革命的国内意义。讲述马克思在评价这场革命时指出“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因为在它的影响下,不久欧洲大陆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北美殖民地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这也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4)全课讲完后,教师可以把课前准备好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简表”展示出来,让学生逐项回答作为本课的总结。(使用vcd)。

粤教版初中初二八年级政治全册教案

本单元包括第一课“爱在屋檐下”、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和“善与父母相沟通”的主题探究活动。

1.单元地位。

七年级教材的主题是自我修养,而孝敬父母是构筑自我修养的延伸,所以本单元是对七年级内容的拓展。同时它也与后续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的主题是学会交往,其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来安排的,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不仅是学生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与父母的交往是学生学习交往的实验场。所以,把与父母的交往作为开篇,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因此,本单元又是学生与同伴交往、与老师交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交往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后续内容的一块奠基石。

2.主要内容。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包括三框:“我知我家”、“我爱我家”和“难报三春晖”。第一框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第二框主要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感受家庭的温暖,增进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第三框主要让学生领悟父母的爱心和付出应该得到回报,应该孝敬父母长辈,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并能身体力行,将孝亲敬长落实到日常的行为之中。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包括两框:“严也是一种爱”和“两代人的对话”。“严也是一种爱”由成长也会有烦恼切入,再到父母对子女的严要求体现的是父母的爱和一片苦心,然后讲逆反心理及可能带来的危害。这就为讲与父母的沟通提供了铺垫和前提。在“两代人的对话”一框中,教材提出从尊重、理解、讲艺术等角度处理亲子沟通。

“善与父母沟通”的主题探究,在于帮助学会体会与父母交往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有效的办法。其总的指导思想是从观念和技巧方面入手,根据学生的亲子状况、具体问题的处理、应对策略进行编排。

3.基本要求。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课标要求:

第一课对应的课标依据: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和长辈;理解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

第二课对应的课标依据:课标中“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则是本课内容设计的主要依据。课标“活动建议”中“我是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为题,交流各自解决矛盾的方法,讨论分享成功解决矛盾的经验”的内容,是本课活动设计的主要依据。

4.教学方法。

老师的点拨主要用在对突发情况的应变上、对学生的误区和盲点的引导上,并引导学生把课上所的内容运用到与父母交往的实践中。

5.课时安排。

以学期授课时数共35课时为计,建议单元安排8课时(其中主题探究2课时)。

课时课序课题。

第一课时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第一框我知我家。

第二课时第二框我爱我家。

第三课时第三框难报三春晖。

第四课时第二课。

我与父母交朋友第一框成长也会有烦恼。

第五课时第一框逆反心理有危害。

第六课时第二框两代人的对话。

第七课时主题探究。

善与父母沟通不当家不知父母累。

第八课时孝亲手抄报、小制作评比。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第一框我知我家。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涵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与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并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对“家”的理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的现实。

3.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我知我家”,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家庭关系的确立,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和回答“家是什么”。二是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父母的亲情,感谢父母赋予自己生命、对自己的养育,着重解决部分学生看不起家长、嫌弃家庭、不懂父母恩的问题。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就大多数学生而言,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不可选择、无法改变。教学中应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感激父母给予生命,体会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纯真。

2.学生的需要:

多地享受了家庭中长辈关爱,反而想不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三、综合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全家福;学生向自己的长辈进行家庭访谈,使其对自己的家族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新课导入】。

在《我想有个家》音乐声中出示三毛的漫画,体现对家的一种渴望。

【教学过程】。

1.“家”的遐想。

活动内容:请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觉?根据你的理解,究竟什么才是家?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隐含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顺利地开展本课的教学。

教师行为:归纳,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

2.我说我“家”

活动内容:学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

教师行为:由于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故事都讲出来,教师在选取故事时要注意兼顾各种“家”的类型。在“家”的介绍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庭结构的类型和家庭功能。

教学建议:关于家庭的类型,教材只提及四个概念,即核心家庭、直系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学生看完后没什么印象。可以请学生写出自己家里都有哪些人?写完后请学生说出黑板上写的家庭各属于什么类型?学生马上再从书本中查找,一一辨别。关于家庭的功能,可让学生讨论在家里或与家人都有过哪些活动?并写到黑板上,然后归类。

3.“家”的情结。

阅读感悟: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儿子对父亲吼:“混帐!你为什么生下我?”父亲:“我不晓得。”儿子:“什么?你不晓得什么?”父亲:“我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

设计意图:说明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无法选择的,最重要的,是这层关系无法割舍。

阅读感悟:有一年年轻人向一位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智者问:“假如有人用100万换你强健的四肢,你愿意吗?”年轻人回答:“不愿意。”智者再问:“假如有人用1000万换你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年轻人摆手:“不愿意。”智者接着问:“假如有人用1亿元换你健康的生命,你愿意吗?”年轻人连连摇头:“不愿意。”智者说:“那就快感谢你的母亲吧,她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一亿一千一百万的巨额财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父母要感恩而不是抱怨、嫌弃。明白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一个人所诞生的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人们可以选择的是将要开创的家庭。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不利状况,那是光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不必因为家境的某种窘迫而自卑,更不应该家境优裕而自傲。

教学建议:这一活动的结论,在教材的相关链接中已有答案。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提供相关具体实例(家贫出孝子、出才子的事例,家长地位不高但品德高尚的事例等)予以引导;注意保护学生的家庭隐私,不宜强迫学生谈自己不愿意别人知晓的事;可以对学生中相互比家长地位高低、金钱多少的问题予以剖析;注意辨证看待家境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挥优势、发扬自强精神,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不能因为家境的差别而自傲或者自卑。

4.绘一棵家庭树。

活动内容:根据教材填写家庭树,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脉关系。

设计意图:绘制家庭树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以自己的家庭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探究家庭演变与发展的普遍规律。让学生自己来思考、探索亲属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增强他们对家的归属和热爱,为树立家庭责任感打下基础。同时,又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的意识。

教师行为:学生分小组开始动手绘制,学生画了树状的、示意图状的,教师肯定学生的绘图能力之后,要求在小组里介绍家庭树中所列出的亲属的基本情况,挑选出绘制比较好的“家庭树”,拿到食物投影仪前向全班学生展示,并介绍家庭树中所列出的亲属的基本情况。

教学建议:这是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的一部分。对这个活动,不一定要求学生写出,可以让学生思考。因为这可能涉及学生的隐私。如果个别学生没有可谈的,或者个别家庭属于问题家庭,则不必让学生讲,必要时可通过家庭的不可选择对这些学生加以开导。但对于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族里出的的名人,则可以让学生讲,因为这是光荣的事。

四、教学中的困惑。

个别学生的家庭是悲哀的,如有的家长是犯罪分子,此时别的同学讲述自己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秀品质,越是感人,对他们的伤害越大。但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应该呈现,如何处理“体验好的家风与传统”和“呵护个别孩子受伤的心”这两者关系,感到很困惑。

初中八年级政治教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具有隐私意识,培养尊重他人隐私的信誉感和责任感。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隐私的内涵,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臭事的错误观念,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及侵权者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能自主地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个人隐私的含义、具体内容及作用。

课前准备:

老师收集一些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之间侵犯个人隐私方面的日常事例;学生思考自己对个人隐私和隐私权是如何认识的,回想自己的隐私受到过哪些侵害,自己是否侵害过他人的隐私。

教学方法:

讨论法、体验法、情景教学法等。

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

一、情景导入:

老师手上拿着一封信,告诉大家,这是写给你们中的某一个同学的,问:“我能拆这封信吗?”“如果我强行拆了,怎么办?”

学生发言后老师引导。

二、学习新课:

(一)、人人有隐私。

1、帮小红讲清道理:

学生阅读教材p46页内容,对小红的做法发表个人看法,说明小红是否应该这样做?(注:不必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能够讲清道理,但从中可了解学生对隐私及隐私权的已有认识)。

1、讨论:“隐私就是臭事”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们?

2、阅读p47两段相关链接,学生列举类似的例子,明确当今世界,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人们迫切要求保护个人隐私,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3。共同学习教材p46页大字内容,重点了解隐私的具体内容和保护隐私的意义。

(二)、让自己心灵有个家的权利。

1、学生阅读案例:某影视明星认为某报侵犯了自己隐私权的事例。围绕书中两问题作简要分析,引出隐私权的问题。

2。学生阅读教材p48相关内容,了解隐私权的含义及保护隐私权的作用。

3、讲解保护隐私权的具体内容: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显示《宪法》和《刑法》的相关条文,得出: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害。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得出:公民有权对个人的信息保密。

(3)情景展示:未经同意,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学生私自撕下同学信封上的邮票。

思考:上述行为是否正确?请说说理由,并列举类似的现象。

引导学生明确通信包含多种方式,而不仅限于普通信件。

得出结论: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

小结:学生归纳保护隐私权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强调:任何人都不得滥用权利。

第二框:尊重和维护隐私权。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展示(p51页),思考:父母擅自翻阅儿女的日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二、学习新课。

(一)、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

结合导入中的情景,思考:

(1)、父母有监护义务,他们应通过哪些正确途径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请你提出几点建议。

(2)、列举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

小结: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要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干陋习。

1、友谊与隐私:

材料一、荣荣和肖肖是好朋友,荣荣将自己的日记给肖肖看,并要求为其保守秘密,但肖肖却公开荣荣日记的内容。荣荣对朋友不守信用很气愤。

问题:你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

材料二、王军无意中知道了好朋友吴海的qq号和密码,他偷偷地查阅了吴海的qq聊天记录。把其中好笑的事情讲给其他同学听,使吴海很难堪。你认为王军的行为:

a、破坏友谊。

b、太不道德了。

c、没什么关系。

d、侵犯了其隐私权。

老师归纳: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我们对他人、对朋友的责任与信誉意识。责任保证个人隐私的安全,信誉体现对他人的忠诚,只有责任和信誉才能为我们的隐私建立安全的港湾。

2、再列举一些和隐私有关的情景,由学生对侵犯个人隐私的现象提出处理意见,倡导大家应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二)、依法维护隐私权。

1、出示材料:

某公司职员李某与王某同住一室。一天,李某偷看了王某的日记,并将日记中的有关内容在公司员工中传播。王某对此非常恼火,顿生报复李某的念头。于是王某向公安机关写信,信中列举了李某盗窃工厂的财物、赌博等问题。公安机关经过调查证实,李某没有盗窃、赌博行为。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李某和王某的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得出: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要依法维权。

1、引导学生具体认识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2、那隐私权受到侵害后,怎样去维护呢?

(1)学生阅读p54页大字,了解一些维权的具体方法。

(2)出示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隐私被泄露的情景,引导学生分析此情景中隐私受侵害的原因,从而得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结合3中(2)的方法,引导学生辨证地思考,指出: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还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

三、小结本课:

1、我们应当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2、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社会中,我们该如何来保护我们的隐私?

初中语文教案《小说家谈小说》教案初中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二、教学课时: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如何阅读小说:

小说阅读法特指根据小说的体裁特点提出的一种阅读方法。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二、学习《百合花》:

(一)整体感知,掌握小说的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1、简单的故事情节:

我军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小说中的“原来是文工团员,因战时需要而被派往前沿包扎所,护送任务派给一个见到女性就脸红的小通讯员,他的腼腆和害羞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好感。然后新媳妇出现,她起初不愿借被子,为此事通讯员蒙羞两次,且挂破上衣,新媳妇这位本性善良的女性便心存内疚,她执意寻找机会弥补。后来,通讯员在救人时牺牲了,新媳妇毫不犹豫地把百合花被子献给这位年轻的战士。

2、本文的主题:

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二)细读课文,理解本文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

1、小通讯员的形象:

首先,人物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谈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2、新媳妇的形象:

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有光彩。

(三)探究文章是如何使用细节描写的。

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一、继续探讨小说《百合花》:

(四)探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也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五)本文的写作特色:对比手法富有诗意。

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作伪装,在他离开我时,枪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枪是战争工具,战争中谁也无心赏花,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一个战地寓言,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我”的态度之不同。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后,默默起身说:“不用打针了。”他是从职业技术的角度来作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用缝了。”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此时,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促,临走时的狼狈模样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无畏宛在眼前„„也许她又什么也没想,只是这样一针一线地缝着,只求内心一片安宁。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第三处对比发生在小说结尾。在把通讯员的尸体放进棺材前,卫生员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妇却“劈手夺过被子”,将这条洒满“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讯员只是睡着了。在这样的对比中,通讯员、新媳妇的形象更加完美,文章也划上了诗意的句号。

初中语文教案《小说家谈小说》教案初中三年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二、教学课时: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如何阅读小说:

小说阅读法特指根据小说的体裁特点提出的一种阅读方法。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二、学习《百合花》:

(一)整体感知,掌握小说的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1、简单的故事情节:

我军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小说中的“原来是文工团员,因战时需要而被派往前沿包扎所,护送任务派给一个见到女性就脸红的小通讯员,他的腼腆和害羞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好感。然后新媳妇出现,她起初不愿借被子,为此事通讯员蒙羞两次,且挂破上衣,新媳妇这位本性善良的女性便心存内疚,她执意寻找机会弥补。后来,通讯员在救人时牺牲了,新媳妇毫不犹豫地把百合花被子献给这位年轻的战士。

2、本文的主题:

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小说表现出的主题,有它独特的风格。通讯员和新媳妇之所以成为栩栩如生的有血有肉的形象,正是因为他们是生活在我们中间的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不一定“高、大、全”但却使我们倍感亲切动人,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正如茹志娟同志所说:“我也相信自己作品里这些人物„„他们虽然不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也不是高大完美、叱咤风云的英雄,但他们都是实在的,从各自的起点迈步向前„„,他们一不娇柔造作,二不自命不凡,是一些一步一步走在革命队伍行列中的人”。

第二课时。

(二)细读课文,理解本文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

1、小通讯员的形象: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谈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2、新媳妇的形象:

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尽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

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有光彩。

(三)探究文章是如何使用细节描写的。

大量生动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再如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另外,百合花被子,新媳妇的五次笑,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的细节。

第三课时。

一、继续探讨小说《百合花》:

(四)探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也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五)本文的写作特色:对比手法富有诗意。

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作伪装,在他离开我时,枪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枪是战争工具,战争中谁也无心赏花,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一个战地寓言,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人的英勇无畏宛在眼前„„也许她又什么也没想,只是这样一针一线地缝着,只求内心一片安宁。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第三处对比发生在小说结尾。在把通讯员的尸体放进棺材前,卫生员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妇却“劈手夺过被子”,将这条洒满“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讯员只是睡着了。在这样的对比中,通讯员、新媳妇的形象更加完美,文章也划上了诗意的句号。

二、在了解了小说《百合花》的基础上,阅读茅盾的这篇评论。

茅盾的《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一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论这篇小说的?

文章第一段先概括情节,然后概括作品“清新、俊逸”的风格。

第二段明确评论的重点: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的。

第三段说明作品通过发展的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世界。

第四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五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描写使情节一气贯通。

第六段概括写阅读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点。

三、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1、小说的结尾,描写新媳妇为牺牲的战士细细密密地缝着衣服上的破洞,并盖上她惟一的嫁妆——全新的百合花被子,这让我们自然回忆起前文有关的细节:新媳妇起初舍不得借被子,小战士刮破了衣服却死活不让新媳妇缝补,战士给我两个馒头开饭,新媳妇在包扎所的忸怩羞涩„„借助这些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我们不难读出少妇平静外表下内心翻腾的情感波澜:对起初不借被子的懊恼,对先前忸怩的惭愧,对小战士献身精神的崇敬„„这个极富艺术张力的细节描写折射出少妇纯洁而又美好的心灵,这种人性美对读者的心灵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引起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一起;借给包扎所,表现出新媳妇的觉悟,因为她只有这一条被子;把他盖在烈士身上,表现出新媳妇对牺牲者的崇敬和爱戴。

3、新媳妇的话少,和她的性格有关系,也和她是“新媳妇”有关。在借被子时反复写她笑而不言,羞涩而可爱;补军衣一节,新媳妇的形象庄严而圣洁。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

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初中九年级政治教案

原因:我国现阶段存在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内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的改革。

上面对坚持改革知识点的讲解内容,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三年级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三的三个班和八年级二个班的政治教学。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一位政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研究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以人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三政治课的老师,明白自己的责任重大,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