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大全(20篇)

时间:2023-11-10 06:27:35 作者:QJ墨客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行动和思维方式,从而找到改进和提升的方向。欢迎大家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感悟

说实话,我本以为《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晦涩难懂的教育理论书籍,而且一直以来,都因为工作忙而疏于静下心来读书,总借口没时间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寒假里,为了陪孩子养成读书习惯,我随手拿起老公从学校借来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可当我翻开书籍,仔细品味却让我有如获至宝、如遇知音之感。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说说容易做做难。我觉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为我给学生上着同样的课,提着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考着同样的试卷。

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养的原因吧。而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的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处理学生之间的种种问题、应付上级领导的突击检查……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每天的工作如此忙碌,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教师的时间从读书中来。只有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书中那位成功的历史教师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读到这里,我突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特级教师能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让人觉得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自己上课时尽管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可谓精心,但在课堂上却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原来,这是因为用一辈子来备课和用课前的几小时来备课,效果肯定不同。大师让我知道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要知道作为教师,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之一粟。若我们没有“源头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学生来?所以今后,我要象要求学生那样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

读《给教师的建议》感悟

善于帮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不断进行新的观察的教师,能达到这样一种效果:连接着学生的知识越“老”就越巩固。

这是书中的第21条“教学生观察,教学生细看”。想到在学习《图形的运动》这一单元时,我就有些感触。在学习的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时,我们就可以起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观察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比如蝴蝶,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旋转?比如坐缆车,比如拧水瓶盖。

用心的学生能根据细看周围世界的现象,联系到所学的知识中去学习,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更能达到“学生的知识越‘老’就越巩固”这一效果。不够细心的学生就需要我们的提醒,慢慢培养他们观察的习惯,从而让学生获得‘观察周围的生活能获取知识’的体验。

我相信任何知识若能与生活相联系,那么学生掌握的知识肯定更牢固。一个善于观察的学生肯定是一个细心严谨的学生。引导学生观察的行为,更能吸引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所以要教学生观察和细看周围世界的现象。

学生观察大自然生命的苏醒的时候,我们观察学生生命的苏醒!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心得感悟字

每月至少完成一篇读书笔记,及时更新至此,请为我见证。一月份阅读书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杜殿坤编译,苏霍姆林斯基著的《给教师的建议》。

第一条中提到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做到因材施教,要在课上和课下落实分层教学,分层作业等要求。大部分老师也都是在按照这些要求去寻求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策略。读了这段话,让我觉得我们从一开始对学生都是一个尺度,备课设计的是同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是同样的情境活动,同样的课后作业,就连平时测验也是同一张试卷。久而久之,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导致目前大部分学生破罐子破摔,对学习无动力可言,课堂上找不到存在感,遇到严厉的老师就默不作声,低头盯着课桌。遇到稍微宽松的老师就在课堂中大声接话,引起其他同学注意,逗全班同学大笑,以此找寻在同学心中的存在感。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节能型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这一点就是让我们老师从一开始备课环节,就要把诸多情况都得考虑进去,不是单一按照理想化的设计进行教学,教学活动只是针对部分学生而设计,而非面向全体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在课堂中给一个学生布置两三道甚至四道题目,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一道。这个学生布置复杂的题目,而另一个布置简单的题目。这个学生完成创造性作业(写作文),而另一个学生学习文艺作品的片段。在这种方法下,所有的学生都在前进。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学习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快乐。

在第二条中讲到读书的重要性。一位历史教师上课,领导和同行都听得非常入迷,课后问他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该老师回答是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都准备了一辈子。怎样进行这种准备?那就是读书,每一次的阅读,没一点积累都是为上课而准备的,因为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课堂丰富,不仅靠单纯的课内知识,还需要教师丰富的课外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第三条建议中提到,低年级要教会儿童学习,是教师主要操心的事情之一。要教会学生读和写,强调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越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越精细。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也是我们所要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同样也是我们教师需要掌握的技能。苏霍姆林斯基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同样,在第六条里提到,儿童学习越困难,就应当越多的进行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能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死记硬背是人智慧迟钝的大敌,然而对付这个敌人最强有力的手段就是读书以及由书籍激发出来的活的思想。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一、读书,读好书。

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二、关心学生。

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三、赏识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赏识。被赏识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会产生一种被鼓舞、被期待的积极心理效应,就会更加向善向美。可见,赏识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能够延续。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教师们的那样:“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不过,我们在赏识教育过程中不应该忽视孩子的缺点和退步,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否则,会导致孩子在自我意识的建立过程中产生偏差;稍遇不顺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时,也会导致他们过于自私、骄横,在集体中很难与别人相处,进而产生一系列问题,这会违背我们“赏识教育”的初衷。

“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

今天,又一次捧起李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亲切,也有些爱不释手。

在这本书里,李老师针对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36个问题给予一一解答,并列举了自己经历的一桩桩事例,给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我得到的收获也不少,我知道了什么叫“完美教室”。所谓“完美教室”,就是师生共同度过的一段快乐时光,一起走过的有诗意的日子。它的核心理念是“幸福”。完美,是一种朝向;幸福,才是目的。因此,“完美教室”也可以叫做“幸福班级”。而李老师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完美教室”的内涵:

一、完美教室,要让学生感到快乐;

三、完美教室要有精彩动人的故事;

四、完美教室要有成长,这里的成长不但是师生共同的`,而且是互相促进的。

李老师说: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同时自己也在成长,才是真正的教育幸福,才是完美教室的最高境界。“完美教室”对于我来说是个崭新的名词,也带给我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室不是传授知识的训练场,我们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除了完成教学目标外,更多的是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才能带给学生一种生活的热情,让他们有更多的体验。每一天的时光大致是相同的,我们怎样在相同中求不同,让孩子们长大后,回忆起和老师共度的时光,都会感到温馨和难忘,这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宝贵的人生经历,这也是我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本书非常适合一线老师认真阅读思考,这个假期,会继续认真读完,下学期做出改变。

教师心得感悟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是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开篇第一条建议。对这本被奉为教育经典的书籍,我是怀着神圣而崇高的心情来读的,满满的期待,小心翼翼地,字斟句酌。这不,看到“抽象的学生”一词,我疑惑了,哎,才疏学浅哪。于是,赶紧翻开字典。字典中这样解释:从诸多事物中,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叫抽象,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或许,可以这样理解,抽象就是将内心的感受用一种特定的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抽象的学生”也就可以理解为,把所有的学生的抽象为一个学生符号,而这个学生的智商、情商、性格、体力、爱好等因素可以代表所有的学生。这当然是不现实的,不科学的。我们会发现“抽象”这个词运用得实在是太精当了!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识到,每个孩子由于受到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自身素质,以及家庭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们所采取的教育措施与手段应有所不同,应该个别对待。这与我们的先贤“因材施教”的思想不谋而合。

孩子们表面的无所谓,甚至嬉皮笑脸,我想他们内心一定也有发自灵魂深处的自卑与痛苦,他们也肯定希望像优秀的孩子那样幸福快乐。我们老师在批评指责的时候,肯定也在苦苦思索教育的策略与方法。我想,或许,苏霍姆林斯基的“个别对待”就是一剂良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脑力劳动的内容(作业的性质),还是就所需的时间,都应当采取个别的对待。

比如,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几次测验,掌握学生的知识状况与水平,我们也完全可以效仿帕夫雷什中学的做法,把学生分组,给他们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这样,就可以把孩子们都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我在教学六年级语文的时候,就进行过这样的尝试。例如,我在教学《山中访友》这一课时,我就给不同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作业。讲完第一课时,我让a、b、c组的学生在识记生字词的同时,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在讲完第二课时后,全部背诵课文。d组的学生则只要识记生字词即可,在第二课时讲完后,背诵第三、四自然段,一周内把课文背会即可。这样,d组的学生因为任务较小,都很高兴,也都努力去完成。a、b、c组的学生或许因为我们是a、b、c组,有一种优秀感,而他们的任务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样努力去做。这次同学们都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尤其d组的学生更为明显。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取得进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这样,才能帮他们重新燃起希望之光,重新鼓起奋进的勇气和信心,逐步把落下的成绩赶上来。

只是,教育教学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尤其像这样对孩子个别对待,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与汗水。不过,当我们从儿童的眼光里,看到那紧张地、专心致志的神色,闪耀着快乐的光芒的时候,我们的疲惫恐怕早已无影无踪啦!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感悟

每次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我都能从中获益。最近,我再次拜读他的《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结合前段时间参加福建省乡村校长助力工程培训和泉港区第四期中小学校长管理能力提升高级研修培训的收获,在这里,我想联系日常实际工作岗位与职责,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要秉承“以德为先”理念,做一名品正德高的。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学校管理者要承担道德使命。”记得厦门方元山教授说过:“若不在道德上扎根,纵有知识,并无是处!”对此,我颇有同感,其实不只是“并无是处”,更严重的会“贻害一方”。“以德为先”是对学校管理者的最基本准则和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和学校管理工作,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立德树人,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尊重师生人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虽行”,唯有这样,学校管理者才能让学校教师、学生和广大家长信服,才能在全校树立一种崇尚高尚道德的良好校风,才能成就一批师德高尚的教师,培养出品行端正的学生。

要确立“文化兴校”理念,做一名有教育理想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一项价值引导的事业!”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因此,校长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影响、带动教师,把自己的办学愿景转化为教师的行为,成为教师的行动。要注重办学经验的积累与扬弃,努力形成学校内在的、较为鲜明的精神特质。这种精神特质累积和管理理念,是一所学校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更是学校品牌的意义所在。培训期间实地考察的几所学校,纵观福建闽南沿海,不管是晋江龙湖小学的“尊道梦想”,还是惠安城南实小的“和美校园”、泉州晋光小学的“至和教育”;再看山城重庆北碚,不管是巴川中学的“自主教育”,还是西南大学附小的“让生命在绿色中绽放”,朝阳中学的“朝阳树人、树人朝阳”,都倾注了学校管理者的文化智慧、教育理想,并在一定时期内一以贯之,完善优化,着力实践。

要传递“引领发展”理念,做一名扬帆起航的。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引领学校发展,就要确立办学思想,前瞻性地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在培训期间,我们考察晋江市龙湖小学,泉州师院苏明强教授作为一名学者、专家,担任学校校长,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苏教授提出学校发展规划——“尊道梦想”,终极愿景是“办孩子喜欢的学校、做孩子喜爱的老师、筑孩子快乐的童年”,由此展开的“六个一”:尊道理念、尊道梦想、尊道信念、尊道团队、尊道品牌、尊道模式,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德育活动等工作中,前瞻性引领学校实现跨越发展、持续发展。

苏校长对办学愿景的阐述与教育教学实践,让我深切地感知到校长不仅是一位思想者、设计师,还应该是一名引路人、实践者。苏校长具备的深厚学术功底,更让我明白了这种源自校长过人的学术修养,由此形成的学术研究感召力,比单纯的行政命令更具领导优越性。正是因为苏校长拥有渊博的学识、深刻的见解和游刃有余的实践驾驭能力,学校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和教学研究的过程中,由外在的命令服从升华为内在的仰慕与追求。

同时,苏校长想方设法为教师创造机会,提供展示的平台,鼓励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提倡教师勇于表现自己,发挥内在的潜能,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师有了不同程度的存在感和获得感,无疑可以有效助推学校持续发展。

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一名不断创新的。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校长的专业化不仅仅是校长专业技能的提高,从教育改革的需求来看,校长专业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校长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概念,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党的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就是为老百姓谋幸福。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树立办大教育观的理念,教育应当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努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新的.时代,要求校长要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办好学校,对学校的未来发展要有超前合理的规划设计,站在时代的发展前沿,敢于向陈旧落后的传统思想、方法挑战,不沿袭旧路,不墨守成规,以积极的心态创新管理,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感悟

读书可以充实生活,特别是读有影响力的书。教师岗位从教多年的我,阅读了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深感此书的意义深远,深感自己对教育理论、教育专著思考甚少,深感自己的底气不足。我记得多年前阅读过这本书,近期从新阅读,仍感触良多,有重新阅读的必要。为自己定下每天读书,充实自己的生活,也为自己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积累更多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不断提升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包括了教学工作、道德教育工作、教师工作方法等。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也深入浅出,通顺流畅。读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不禁感叹虽然今天的教育形式比之他所写的年代有很大变化,但他书中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于我们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我们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

我重点看了其中的《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书上所谈到的费佳、彼嘉、巴甫里克等学生的成功教育的案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品质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本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

但苏霍姆林斯通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和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神生活的研究,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他认为: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同时提醒我们:不要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有爱心、信心、耐心。要相信人人能成才,特别要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但也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

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字

机缘巧合在朋友圈看到“云舒写教育”的姚老师发布的消息:纪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诞辰100周年教育科学出版社与云舒写教育联合发起《给教师建议》读书心得征集活动,活动要求:1.写一篇读《给教师的建议》的心得或读后感。2.拍一张与《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合影。完成1和2就可获赠一本书籍。

我看到这个消息,有些跃跃欲试。之前简单翻看过这本书,为了写心得又重新拾起。扫扫了目录,我目标锁定在第26篇《要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谈“思想和心灵”,感觉太缥缈、太虚浮。我想结合自身短暂的一年教学经验谈谈一个更接地气的话题——要赢得孩子们的喜欢。

要赢得孩子们喜欢,面善是外在条件。我天生不丽质,出水不芙蓉,长相十分接地气,十分大众化,也十分个性化,哈哈哈。虽然长相一般,但我自认为自己还是比较面善的。虽然我时常对违反纪律的孩子一副凶神恶煞,但我更喜欢以笑示人。之前有家长和我交谈时说:“云朵老师,您那不是真凶,你都是装出来的。”是的,我是一张“纸老虎”。作为一名老师要有一定的威信,让孩子尊重自己,严厉、保持一定距离是必须的,但脸上的那份慈爱是永远隐藏不了的。刚接手的班级,有家长在家校联系本上反馈:孩子一开始觉得云朵老师很凶,后来才发现老师只对违反纪律的孩子严厉,对我们很好。我秉承的是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我严厉,是针对你的言行举止,而不是你本人,如果你知错就改,我会既往不咎,毫不吝啬我的表扬。课堂上、课间,我也会因为情境的设置而情不自禁、忍俊不禁,这些都是人之常情,而这些都让孩子觉得老师是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普通人。

·

我时常单独找孩子交流了解情况,我也适当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我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我并不是不喜欢他们,而是希望他们能慢慢改正自己的不足,渐渐成长起来。我想鼓励与帮助会给予孩子更好的引导与进步,多一句激励的话语,多一个温暖的眼神,也许会胜过生硬的呵斥和指责。

要赢得孩子的喜欢,要能吸引他们的目光,感受他们的欢声笑语。最近在尝试一件事,就是每天利用大课间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每次我一说:“我要讲故事了。”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喜上眉梢。我知道孩子们内心是欢喜的,也爱听我讲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讲述、根据人物角色用不同语气语调加以鲜明区分、配合恰到好处的动作,适时设疑,让孩子思考,孩子们常常被幽默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看,孩子们也逗得哄堂大笑。我喜欢看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也爱听他们毫不克制的大笑,这才是他们最真实的天性。“云朵老师,你讲的故事真有趣。”“云朵老师,你讲得好好听,我听了一遍还想听。”“云朵老师,我让我妈妈给我买了《一年级的小豆豆》了。”收到孩子们这么多的反馈,我真心感动与欢喜。我希望能够由让他们喜欢听我讲故事,渐渐喜欢我的语文课,进而喜欢上我。

要赢得孩子的喜欢,看似简单,又并非易事。每位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热情、知识、人格魅力照亮孩子们,让孩子们发现教师身上散发出的无限光芒,喜欢她,爱上她。

教师心得感悟

时间总在不知不觉中,飞快而过,本学期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了一幅简单而又有趣的画卷,有让人欢喜的地方,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这里,我就对这幅“画卷”进行简单的总结。

这一学年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担任二年级共八个班的的美术课,还有纸雕、速写的兴趣课程。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但也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反思的地方。

一、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做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再仅仅持着“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的观念自以为是,而要有潺潺不断的活水。只有不断蓄水,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活力。所以,本学期以来我都能坚持积极学习。本学期,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主动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优秀的老师请教。另外,我还利用书籍、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书籍。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更为切合实际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知识的更新,学生求知欲的不断增强与教学拓展内容的不断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习。通过集体培训、听课学习、公开课实践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一年来,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并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时时补充教学内容,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我任教二年级的美术课,每周共计16节课,另外还有兴趣课。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

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以积累教学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对于我负责的兴趣课,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兴趣课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一年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集体活动,其中不仅涉及到很多的美术工作还有一些工作需要我去做比如:录像、制作、照相等。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不拈轻怕重,力求优质高效。

教师心得感悟

作为多班的课任教师,本以为落实课堂教学,没必要太多的走进学生、亲近学生,但通过这次“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给我的收益有很多很多。

当今父母的高期望、带有催化剂的教育投入下,收益却没有成效。往往是邻里的学生考取了省重点,也要求自家的孩子超越。家长于是满足子女的不合情理的要求,有求必应,如给手机、学习机、电脑,以为这些满足后,子女也就能进市级高中。现实是考进四中、五中的比例是百分之一,手机、电脑这些初中生根本用不上。到养成了部分学生的骄纵心里,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如我班小南同学,成绩在班上排第五,可父母非五中不上,造成父子俩在家不说话,学生在校情绪反常,抽烟、打架是屡教不改。

我所带的几个班有近一半学生是留守孩子,家中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孩子交由父母的亲戚姑姨照管。有几个尽是孩子母亲在家无事可做,舍弃了孩子和父亲欢聚,连孩子的生活费都需要老师监管。有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学生的心里有阴影,在校沉默不语。这些都对教育工作增添了难度。

教师的个性特征和教学表现对课堂教学组织有很大影响,要维持、组织好教学,首要因素是学生必须喜欢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老师要有爱心,对学生像父母一样的爱,对学生的一个关爱和激励的眼神,学生都能深深感受到,并且会用加倍的热情来回报我们,要真正和学生成为朋友,从而使学生喜欢我们。家访时还有幸认识学生家长和我原来还是亲戚,学生在校见到我,更主动有礼貌和我打招呼问好,这样师生辅导也融洽多了。

人人都有获得赞赏的需求,年纪越小,获得赞赏的需求越强烈。一个班级往往只有十多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因为学业和课堂上有良好的表现而常常获得老师的称赞,其他多数学生获得老师的赞赏机会很少,反而时常受到斥责和处罚。这些学生的特征不是学习习惯差,就是成绩不太理想,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老师的欢心和赞赏,就会出现各种不良行为,成为破坏课堂纪律的主导因素,对那些缺点多的的学生,老师必须想办法寻找其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予以扩大,树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在学校的厌学和在家里的任性,就会辍学。这次家访最大收获就是找回了一个一进教室就头疼的辍学学生,其根本原因就是不喜欢背英语单词。

走访了多名学生后,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希求,在我班上一个学生不过是五十分之一,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我深感责任重大,以后还应多平等沟通,进而实行因人施教。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悟

1、不间断地读书,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让阅读成为自己学习生活职业和工作的底色。持之以恒的阅读,不为某次备课而读,要为知识的渴求而独让教师的背景更加宽广,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

2、学习他人的经验,移植他人的教育思想。从学生的表现发现教师的长处,拒绝照搬别人的操作模式。比如老师的精彩设计,要关注其精彩设计背后的学情,这个老师的背景以及这种背景折射出的先进理念,多观关注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他人学习可以加快接近教育本质的步伐。

3、做好工作计划,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相统一。避免碎片化方式的备课,授课要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4、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记录可以促进我们思考,减少问题反复出现,从而提高效率。适时的总结,发现规律,更可以提高效率。不间断的反思可以让我们走向成熟。

5、培养自律:要将碎片花的时间用于阅读,处理好工作和生活时间的主次矛盾,按照脑力劳动的难度进行工作安排,提高效率。自律是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养成严格的自律习惯,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自己的学生及他人负责。

读“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的相关知识,我深刻地体会到,知识不是静止的,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既是知识迁移的过程,也是知识转化的过程!

知识源自何处:从阅读中来,从知识的运用中来,从对你有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来获取知识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是最高的教学技巧,即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心得感悟

“岁月不待人”,不知不觉之中又一年即将过去。这学期在工作中我收获不少同时也认识到了自身的诸多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学然后知不足。”

做的老师是我努力的方向。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文化底蕴,我都差很多,所以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我都没有缺席,而且我还尽量利用空余时间自学来弥补自身不足。在政治学习中我巩固了一些法律常识,从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中受到教育,了解国家教育方面的相关政策等。在业务学习中我接受了各种教育教学理论。平时我认真学习《美术课程标准》,用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

二、“教然后知困。”

美术小班化教学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得讲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本学期我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美术小班化教学“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策略上。美术小班化“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教师要做到使每一名学生掌握造型的方法,能够顺利表现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以保持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才能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猜猜我是谁》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中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要求以线描写生表现人物头部背面。根据以往授课的经验,我觉得学生在头发的`走向上容易出现问题,就利用教材中的范作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男女生头发走向的规律,而且通过板演具体讲解方法。学生看似明白了,在创作中个别学生还是出现了头发走向不对的问题。课下我想,一节课的时间太短,学生接受新知需要有个过程,尤其是对于反应能力慢的学生。如果课前我就布置学生尝试观察和表现,然后果上分类筛选出有问题的作品,再引导学生分析、探究,结合教师适当的板演,这样因势利导,针对不同学生的表现讲解,很快每名学生就会掌握方法与技巧,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说明中提到“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学生也要独具慧眼,敢于坚持自己认为对的方法。《发现老房子的美》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中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上我利用范品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泥塑老房子的先后顺序,纹理怎样表现,怎样解决承重问题。在学生明确方法及要点后,学生艺术实践时,我也重点抓住以上几点进行指导。当我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制作的房身都是一样的高度,就提醒他们注意房顶应该是倾斜的,如果房身一样高,房顶还能倾斜吗?但是他们却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巡视到他们组,就看到他们制作的房顶是泥板上层层叠加小圆片,依靠圆片的厚度及逐层减少圆片的叠加方法,显而易见地就塑成了有坡度的房顶。我为学生的行为喝彩,他们有自己的主见,能够预想到作品成型的效果,坚定地按照最初的创作思路走,不受任何干扰。这种独具慧眼的能力是教师应该弘扬的,现在好多学生都是听老师的或者误打误撞,没有明确的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稍有挫折就会打退堂鼓,于是成功变得遥不可及。我为自己的目光短浅而感到羞愧。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辅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学习,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也是教师不可预见的。在不清楚学生思路是否正确的情况下,单凭教师主观判断进行指导,难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反而成了学生学习的阻力。所以教师在课上发现问题不要急于做出反应,先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再采取适宜的做法。教师的独具慧眼离不开对学生的充分了解,这种能力是需要教师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交流才能获取的。

三、“衣带渐宽终不悔。”

由于美术教学是在专属教室进行的,清扫、布置的任务也就成了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每次上完课后,我都要亲自打扫,即使身体不适,也坚持去做。我把自己所在办公室的清洁工作也当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天都早一点到校为大家营造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我还组织开展好体育、艺术“2+1”和少年宫剪纸小组的活动。作为活动指导教师一周两次,每次一小时的活动量,再加上日常的教学工作,其间付出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每当看到学生成长和进步时,我的心里又会涌出一丝丝的甜蜜,觉得自己的付出还是值得的。

四、“君子求诸己。”

受自身能力所限,我不能通过挖掘教材内在的趣味性材料,加上生动形象的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有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语言精炼是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素质,用词的准确性,用语的严谨性,用句的逻辑性,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良好思维,收到“润细无声”的效果。教学语言幽默是教师应发挥的。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方面都是我欠缺的,继续努力才是硬道理。

俱往矣,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还要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我,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教师心得感悟

本学年我担任了高二级五个班(两个文科班、三个理科班)的政治科教育教学工作。这学期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思想道德方面,作为政治教师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学校、县教研室和组里的各种会议。根据学科特点,通过自己订阅或者在网络上寻找国内外热点、重点新闻,及时领会和用于教学辅导。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主动向指导老师及其他同事学习、请教,共同研究业务使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知识能力方面,在一年的高二教学工作实践及学习过程中,进步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更新。

为了能够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不断变化,我每年坚持订阅教学报刊,并电脑经常上网查阅、储存资料;同时积极与同事交流心德,多次参加相关教学培训。经过努力,我的知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很好的指导了教学工作。

2、教育、教学能力。

第一,能认真把握教材、把握大纲、课本与时政及时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并且能利用课堂时间不断地以新型热点材料为背景创设提问角度,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对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从而使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能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重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讲课时除讲清知识点外还能有机结合知识间的连接上,帮助学生学会求知,同时还以不断发展学生能力为的目的。

第三,尊重学生。

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培养,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能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知能力,提出与学生自身水平相当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共同提高,因而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除此之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级组织教育科研活动,与同事一同合作罗定市、云浮市、广东省共三个科研课题,现正在研究中。

本学年工作中我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本学期课时为11节,参加市、本校听课超过40节;坚持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并能及时订正。同时还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多项活动,在示范高中创建验收过程中作出了自己应尽的努力,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许。通过努力,我所教的两个文科班在这次期末云浮统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高二(1)班平均分是75分,合格率是100%,优秀率是42%,高二(2)班平均分是76分,合格率是100%,优秀率是45%,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有明显提高,政治课成为他们非常喜欢的课程之一,自己的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教师心得感悟

在这一个学期中是有好几个很有意义的节日的,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和元旦节,这几个都是我们国家的节日,从现在开始对他们进行节日方面的教育,能够让他们更加的了解我们国家的节日,能够更好的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在这几个节日中我们进行了一些非常有趣但又很有意义的活动,孩子们也对这几个节日有了一些了解。

二、教学方面。

这一个学期我们几位老师是完成了我们的教学任务的,学生们在课堂上也都学到了一些东西。在我看来现在上课并不是让他们在课堂上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要有学习的意识,要知道应该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培养他们学习的好习惯。这一个学期在教学方面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基本上老师上课说的知识他们都能够学懂,记住,回家还能够说给家长听。

三、工作表现。

我在这一个学期中是很不错的,我是非常的认真的对待自己每一天的工作的,对待幼儿是必须要有耐心和爱心的,我的行为是一定要配得上老师这个称号的,我要做一个负责任的老师,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在休息时间我也会去阅读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让自己能够知道更多的教育方面的知识,更好的教育学生。我是很努力的在做好自己的工作的,在这一个学期也有了一些进步。

在这一个学期中我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对我更好的'教育好学生是有帮助的。我也知道自己还是有很多的不足的,所以之后也在努力的学习,让自己能够有更好的工作能力。新一个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自己应该要做好准备去迎接新的学期的工作,让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开心快乐的同时,也能够学到知识。这才是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要做到的。

教师心得感悟

本学期,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总结如下:。

一、努力提高课的质量,追求复习的效益。

1、认真学习新课改的考试说明和考试纲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教学进度的严肃性。高三年级在明确学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本学期以来经常进行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学案一体化,将长计划和短安排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学期教学的连贯性,又体现了阶段教学的灵活性。

2、准确定位复习难度,提高课堂复习的针对性。我们把临界生这个群体作为高考复习的主要对象,根据临界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层次来设计课堂教学,不片面地追求“高、难、尖”,而是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能力要求,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力促课堂质量的有效性。首先,针对复习课特点,明确复习思路,构建了二轮复习“四合一”的课堂模式:能力训练+试卷讲评+整理消化+纠错巩固。能力训练做到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排查出学生的考点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试卷讲评做到在错误率统计和错误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讲评,讲评的对象明确定位为中转优学生,评讲效果的衡量标准就是看中转优学生有没有真正搞懂;整理消化首先确保各学科当堂消化的时间;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以变形的形式进行纠错巩固训练,同时在周练中予以体现。

二、让学生切实做好题,发挥训练的功能。

1、实行“下水上岸”制,提高练习质量。“下水”是为了“上岸”,教师做题是为了选题,为此,本人对给学生做的题目自己先过一遍,加强对选题的工作,练习材料没有照搬现成资料,同时整个年段的'题目是备课组集体研讨而成;要先改造,后使用,力求做到选题精当,符合学情。

2、有效监控训练过程,确保训练效度。训练上特别重视训练的计划性,明确每周训练计划。认真统计分析,对于重点学生更是面批到位。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纠错,并定期进行纠错训练。此外,对考试这一环节,严格考试流程,狠抓考风考纪,重视考试心理的调适、答题规范化的指导和应试技能的培养,努力消除非智力因素失分。及时、认真地做好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并使分析结果迅速、直接地指导后面的复习工作。

3、强化基础过关,实施分层推进。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现状,实施基础题过关的方法,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实验班适当提升训练难度,同时实行必做题和选做题的分档训练。这一举措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还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我一定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进步,不辜负领导和家长们对我的信任,在来年再创佳绩。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悟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论述:“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是枯燥无味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学科兴趣方面要多下功夫,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顺利获取知识,在体验一次次成功之后,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教师要钻研教学方法,用科学的教法引领学法,例如,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样,我们若能把带有游戏性质的作业、科技知识、百科知识、趣味故事、趣味实验等列入教师备课的内容,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课堂提问。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教师要能“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接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悟

最近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后,这位大教育家的思想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深受触动。《给教师的建议》不仅是一部教育理论专著,而且是一部教育实践的百科全书,书中不仅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提到:一个教师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只有持之以恒地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读到此我开始反思自己,从教几年来真正读过的书有几本?每天不停地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管理班级,总是抱怨没有时间读书,而闲暇时会抱着电视看个没完没了,或闷头大睡,而那些教育书籍却安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此时,想一想实在是可悲!可怜!

教师不读书,就会越来越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自己淘汰自己,冷静下来一想,觉得大师的话非常有道理,从教10于年来,自己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面对着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深感自己的老本真的已经不够用了。那么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

让我们牢记大师的建议:书籍是教师的第一至爱。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应该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让我们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悟

作为即将步入三尺讲台的准新手教师,最近的阅读带有些功利主义色彩,没有期望我现在的阅读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阅读计划外邂逅的这本书,却如久旱逢甘霖般,让我对一直以来的迷茫渐渐豁然开朗。

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阅读的书,没有言辞锋利的说教,没有强行推荐教师必读书目清单,流畅的文字、旁征博引的句段、信手拈来的小故事让我常常忘了这是在学习如何阅读,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阅读的快乐和做老师的幸福感。对于闫学而言,阅读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后来,慢慢才意识到,这本书的阅读价值远远超出教师这个职业范畴。一个能够阅读的人会从阅读中获得幸福,这一点,其实与我们是不是一名教师无关。正如作者多次强调的,教育不是教师生活的全部。

此处引用书中提到的俄国作家邦达列夫的一段话来表达我此刻的心情,再恰当不过了。“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着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思想的答案,不由自主地把别人的命运、别人的勇敢精神与自己个人的性格特点相比较,感到遗憾、怀疑、懊恼,他会笑、会哭、会同情和参与”。

用我喜欢的歌手李健的话来说:“你找一些参考系,就不会那么容易轻狂。你经常读书,经常创作,就越经常感受到自己的有限性。”尤其是在阅读中,我常常感觉到自己的淡薄与可怜。

书中的逻辑衔接很流畅,下面我仅按照我习惯的思维方式,将其中的思想做一概括整理,以便留住我稍纵即逝的记忆。

教师心得感悟

本学年本人担任高二和高三两个年级的政治教学工作,现将把一学期以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本学年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学校、科组里的各种会议;能根据学科特点,通过自己订阅或者在网络上寻找国内外热点、重点新闻,及时领会和用于教学辅导;能顾全大局、服从学校教导处、科组的教学安排,承担高三年级文科班高二年级的政治课教学任务;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没有从事有偿家教和第二职业,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主动与其他教师研究业务,互相学习,配合默契教学水平共同提高,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

二、教学方面:

1、知识更新。

为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教育形势,并且能够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坚持阅读教学报刊,在家有电脑的条件下能天天上网查阅、储存资料。

2、教育、教学能力。

首先,能认真把握教材——把大纲、课本、时政及时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并且能利用课堂时间不断地以新型热点材料为背景创设提问角度,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对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从而使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能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重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的意识和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讲课时除讲清知识点外能把重点放在知识间的连接上,达到帮助学生学会求知、不断发展的目的,所教班级平均成绩和优秀率在本校都名列前茅。

第三,尊重学生。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培养,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能尊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知能力,提出与学生自身水平相当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共同提高。因而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

3、勤批改。

本学年全勤,没有因个人私事而耽误学生一节课,积极去听其他有经验老师的课程;坚持学生的作业全批全改并能及时订正。按时参加校、科组的集体活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