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论文(优秀12篇)

时间:2023-12-05 18:25:41 作者:HT书生

作文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范文范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以下是一些范例供大家参考。

医学生物学教学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医学电子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也指出当今医学院校的医学电子学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

提出教学改革应着眼于加强教师医疗知识及增加学生实验与实习。

让学生能从中学到更多医学电子学的相关知识,能够在以后的医疗过程中使用相关仪器时,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自身的素养,为现代医学作更大的贡献。

引言。

医学电子学发展迅速,促进现代医学迅速发展、现代生物医学的仪器日益增多,已成为临床诊断、治疗、护理、康复以及医学基础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可以说,在今后的年代,不了解《医学电子学》,就不可能掌握现代先进的临床诊疗和科研技术方法。

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过程对各种仪器设备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很多医疗手段更是在没有仪器设备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展开。

作为一名当今的医护人员,仅仅只具备单纯的医学知识,已不能够满足现代医疗的要求。

这就不得不要求我们去学习一些相关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而医学电子学正是一门讲解电子仪器设备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的一门学科。

一、医学电子学的介绍。

对于这门学科,研究的人比较少,在网络上及各杂志、期刊上也少相关的研究介绍。

我作为一个从事医学电子学数年的工作者,仅结合自身的一点体会来谈一谈这一门学科。

对于该门学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医学电子学是医学与物理科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归属于临床医学中的基础学科类。

它的内容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的结构、原理、功能及应用。

(二)医学电子学的特点。

医学电子学是临床专业的基础课程,其内容既与医学有关又紧密的联系着物理学。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现代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仪器设备的发展所带来的,电子仪器在医疗上的应用,目的是为医疗服务的,而过程却又是以电子学为基础的。

2.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并越来越多的引进医学领域,形成电子技术与医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同时现代医学的迫切需要又促使电子学吸取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化学、材料学和系统工程学等方面的成就。

其涉及范围相当广泛。

医学电子学学科的重要任务是给学生传授与医学有关的电子学方面的物理基础、电子电路的原理、结构及功能。

因此学习这门课程需要:

1.掌握本科所阐述的物理学基本理论;。

3.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医学电子学和临床所用仪器设各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提高临床医疗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一,就目前全国各医学院校来看,医学电子学大多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各方面条件配备都相当有限。

第二,医学电子学是一门以医疗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操作为主的学科,其中涉及到了许多相关仪器,具有极强的实际操作依赖性。

单纯的理论讲起来空洞、乏力,学生很难理解。

即便理解了,由于没能实际的操作,也难于记牢。

而当今的医疗设备基本都较贵,一台仪器通常动辄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

我们不可能把医疗过程中要使用到的所有电子仪器都买来让学生实际操作,就国内而言,基本上还没有哪个医学院校有这样的实力。

所以也就造成了现在的医学电子学大体上还是空洞的理论教学的局面。

实验器材极为缺乏,大多的医学电子学实验室都没有与现代医学发展相对应的电子设备,就连目前所拥有的少量的实验设备也是老旧不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验的效果。

第三,极少有专业的医学电子学教师。

目前各医学院校的医学电子学教师,大多是专门从事物理这一学科研究的。

而这门学科同时与物理学和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让老师很难讲解这门课程。

这与老师的师范技能没有任何关系,毕竟物理与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第四,学生对这门课程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上课时多有学生在干别的事,而没有认真听讲。

虽然老师也会维持课堂纪律,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认真听讲,但收效甚微,

三、针对以上难点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医学电子学的教学面临着如此之多的困难,想要彻底解决它,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本人仅提出一些能稍微使现在的教学改观的浅薄建议:

(一)学校要注重培养医学电子学教师的能力,要给予其学习医学知识的机会,可安排听一些与医学电子学中所要涉及到的医学方面的课程,虽不致精通,但大概的要能懂。

主要还是把专业的物理教师培养起来,而不能用只是单纯的会物理的老师来教这门学科。

(二)要让教师能有机会经常接触各种医用电子设备,能够先搞清楚各仪器设备中的电子电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

可安排教师到医院或是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实习。

(三)对于学生未能见到仪器设备,学起来空洞的问题。

可采取让学生尽可能的去医院或是大型医疗器械公司实习,增加对麻醉设备的了解。

但这种方法操作起来麻烦,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是在经济能力不足不能买大量的新的仪器设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用稍低价格购买一些较为便宜的二手仪器,用于给学生开设相关的实验课,让学生能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这些仪器设备。

(四)学生上课不认真,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这门课程学校本身就不重视,也只是安排成一门选修课程,在绩点中所占比例也少,医学生的课程本来就很多,对他们来讲,医学方面课程显然要比电子学重要;其次,本门课程是属于物理学范畴,众所周知,物理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极为难学的;目前实在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唯一办法就是,在教师身上下功夫,电子学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也非常大。

我们的教师可以多与生活联系,能方便学生理解,也能更好的提起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四、总结。

综上所述,要教好医学院校中的医学电子学,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去努力,虽说困难重重,但也并非没有办法解决。

只要教师用心,学校用心,通过我们共同努力,还是能够较好的完成对医学电子学的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高等医学人才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经验谈的一点体会,望同行专家和老师指正。

[参考文献]。

[1]郑方,范从源,麻醉设备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朱大年,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胡新珉,医学物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程守洙,江永之,普通物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陈仲本,医学电子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生物学毕业论文范文

生物科学从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次课程标准在继承我国生物科学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应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更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新课标期望能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应自然科学的本质。新课标的课程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旨在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师,我们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们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行程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获得有关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践问题;了解我国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医学生物学教学论文

在中医院校,医学生物学是刚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基础医学课程。我院医学生物学课程安排在大一的卜学期,开设专业有中医、针推、骨伤、五官、预防、高护等,共计54学时,课程性质为限定选修课。

医学生物学教学内容涉及与医学科学紧密相关的生物学基木理论、基木知识和基木技能,既是医学基础的前沿学科,又是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奠基学科,起着承上启卜的桥梁作用。

与中学生物学课程相比,其知识的一度、深度增加,是刚刚跨入医学殿堂的学生所接触的“医”字头的首门课程,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棘手的学科。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不能完全体现和发挥医学生物学课程在形成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正确医学专业意识方面的积极作用。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的基木知识、基木理论及基木技能,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试图分析提高医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些中医院校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打卜良好的基础,等进入高年级和临床实习时才意识到基础知识的欠缺。中医院校的招生特点是文理兼收,虽然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过生物学教育,但每个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参差不齐。同时,大学开放式的学习习惯和高中的生物教学方式也存在显著区别。高中学生学习生物学,主要的方法是记忆要点和难点,以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内涵,通过实验或多做练习题掌握有关内容。而大学的医学生物学教学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有效性以及教师的授课水平都对学生掌握该课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通过立体式教学,充实教学内容,变换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除采取加强直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等措施以外,在课堂问题的内容设计上应尽可能地多与医学知识相联系,使一些枯燥的教学内容充满情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获得较完整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专业知识。例如,在介绍细胞内的细胞器溶酶体时,我们利用设问释疑导入法提出一个问题:细胞通过各种方式摄取的物质分子怎样被吸收利用?不能被吸收利用的物质残渣到哪里去了?细胞内的哪些结构参与这个过程?细胞自身是不是也有一个具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结构?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创设“问题的情境”,既启发、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进入知识体系。

当把溶酶体的有关知识,如组成、结构、种类及功能介绍完之后,要不失时机地提出另一些问题,如:溶酶体内酶的种类或活性发生改变,细胞的代谢会发生异常吗?整个机体的活动会受到影响吗?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可补充一些在临床上常见的溶酶体病例,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生物学知识与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网络,使分散的知识整体化、单一的.知识多维化、封闭的知识开放化。

医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两部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木单位,也是疾病发生的基础。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主要以人体细胞为对象,从细胞整体水平、亚显微结构水平和分子水平等方面来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医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基础课程,如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等都与细胞生物学有着各种纵横联系。医学遗传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类包括个体和群体)病理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物质基础,通过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提供诊断、预防、治疗遗传病和与遗传有关疾病的科学根据及手段,从而对改善人类健康素质做出贡献。医学遗传学不仅与基础医学各科密切相关,而且己经渗入临床医学各科之中。由此可见,医学生物学是现代医学的奠基石,掌握生物学原理等知识是医学生学习诸多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必备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对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记忆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图像联想法、对比记忆法、相互联系记j忆法、表格记忆法等诸多记忆方法来巩固教学内容。如在介绍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我们把它比做一个旋转扶梯;在介绍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时,可以将其比喻为一根毛线和一团毛线之间的关系;用生活实例对所讲知识进行强化,使其由抽象到具体,使枯燥内容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记忆。总之,在医学生物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学习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及走向工作岗位打卜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不怕挫折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求学作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理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

在教学现场使用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电化教育设备,演示或播放多种与教学有关的媒体的活动被称为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讲授医学生物学课程,可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的事物宏观化、复杂的事物简约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通过图像、动画、音响、文木等的结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

但有时我们会片面夸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减少了师生交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多媒体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由于不能在电子屏幕显示所有内容与说明,没有让学生有思考余地,长期如此,会造成学生医学生物学习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和主动思维。这也与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两者之间应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导思法、归纳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研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在教学中自目追赶潮流,那么就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介绍细胞内蛋白质生物合成时,如果直接播放多媒体课件,会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看不见,摸不着”,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所以,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提问,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激起学生的疑问,引起他们探究问题的强烈欲望。同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利用图示,并结合身体语言,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学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基础,板书是纲要,即使在使用多媒体时也不要舍弃板书,要通过板书使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同步。如在讲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内容时,当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婚配方式进行致病基因传递的分析时,这时采用板书的形式较好;如在分析系谱特点及疾病的临床表现、疾病特征时,用多媒体进行比较好,这样既形象生动,又记忆深刻。这种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二者有机结合的授课方式,使两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验教学。

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基木操作技能的训练。大一新生的知识面窄,基木实验操作技能、查阅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欠缺,同时实验教学时数又较少,这也是中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到我院来讲,医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时数仅为12学时。医学生物学作为医学课程的先行学科,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必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进行一些基木操作技能的培训。

基于这一特点,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部分基础性实验,采取验证性实验教学,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如我们开设了细胞分裂、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实验中,了解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理解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以及减数分裂各期的特征,掌握染色体剪贴、分组、配对,了解排列组成核型图,最后写出分析报告。这些实验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基木操作技能,强化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技能和方法。

医学生物学的教学目的不仅局限于传授生物理论知识,还应从医学的角度介绍生命现象的一般原理;从生物学角度,介绍医学的发展趋势。所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根主线应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这一目的,实验课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生命科学的需要,我们对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改革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以问题和病例分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临床综合应用性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每次实验课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将木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主要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问题等记录其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质量给出成绩,作为课程结束时总成绩的一部分。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介绍,强调实验的规范操作,注重基木操作的重复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操作、独立完成实验的习惯,突出学生对实验原理及结果的分析和理解。最主要的是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课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理论教学。一旦条件成熟,我们准备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计划开设一些综合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将医学生物学中的细胞学知识和遗传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开阔视野和思路,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中医院校的医学基础课程,实验课教学改革对于医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专业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所以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合理进行课程和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使传统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堂内外的多种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整个医学教学环节的开展、学生整体素质的把握乃至后继课程的延伸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物学毕业论文范文

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主动积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对于新环境能很快适应并投入到新环境中,有极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有韧性,能吃苦。能够熟练的运用办公软件,性格开朗,积极乐观,富有创造力,做事认真,有很强的抗压能力。

姓名:xxx。

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5岁(1991年8月11日)。

居住地:北京。

电话:158******(手机)。

e-mail:xxx。

最近工作[7个月]。

公司:xx有限公司。

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职位:品牌经理。

最高学历。

学历:硕士。

专业:生物学。

学校:北京大学。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品牌经理。

工作经验。

2015/1—2015/8:xx有限公司[1年7个月]。

所属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市场部品牌经理。

1.搭建整合细胞治疗产品线。

2.负责对客户群进行市场调研,并将需求汇总到表。

3.负责公司销售的所有产品人员的培训。

2014/4—2014/12:xx有限公司[8个月]。

所属行业:制药/生物工程。

市场部品牌经理。

1.分析和制定科研行业市场计划,并督促销售执行该计划。

2.负责科研产品线构建,制定相应销售策略。

3.负责制定产品线方向性整合。

教育经历。

2010/9—2014/6北京大学生物学硕士。

证书。

2011/12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医学生物学教学论文

临床思维和技能是医学教育的基础,是应用综合思辨能力、批判性思辨能力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关键点,也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传统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为主,缺乏师生互动,学生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本校尝试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辅以实习见习、校外参观学习、读书报告、学术报告、病案讨论,增加师生互动,将被动的学习方式改为主动。传统教学安排里,医学检验学生的实习与见习从五年级开始,近年来,本校在传统实习、见习制度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在实验课中向较低年级学生开放见习,让其更早具有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具体措施包括参观实验室、尽早进入实验室进行创新课题的实施等。校外参观学习也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部分,例如今年本校组织了本科生在成都迈克生物科技园进行了参观学习,学生普遍反映开拓了视野,扩宽了就业方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每三周一次的读书报告,其内容主要是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进行最新文献的读书汇报。由于具有医学检验系和实验医学科“系科合一”管理模式的优势,可以向有兴趣的本科生开放,使其能较早且较快地接触到学科前沿及新的研究领域。科室不定期的各种学术讲座也向本科生开放。学术讲座的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不仅邀请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介绍其研究成果及学科动态,而且也会邀请与本科生年纪差异较小的博士、博士后等进行经验介绍和交流,获得学生广泛好评。

为使病案更加生动全面,本校将病案讨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病案来自从临床收集的真实病案,以血液、临检病案为主,每学期5~6个病案,学生7~8人一组,每组1个病例,给予1周准备期。要求小组人员共同讨论,分工协作完成ppt制作和汇报演讲,完成情况打分并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病案来自实验医学科参加的英国国家室间质评服务项目,其室间质评为病例形式,以生化和激素的问题为主,以开放式问题的方式进行。每20天一个病例,参加学生用英文作答,由指定人员归纳总结所有答案并上报,结果回报后,组织学生参考标准答案进行回顾学习。

2“导师制”的科研创新小组开启学生科研之路。

科研素质是对医学生特别是以实验医学为主要方向的医学检验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本校主要采用“导师制”的科研创新小组的方式,以现有的“检验协会”为基础,紧密结合学生自身兴趣与教研室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系统化培养和训练。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检验协会是学生自治组织,依托于实验医学科,以学生为主体,以基础科研为核心,不仅有医学检验系的学生参加,还有很多临床医学院非检验专业学生参加,包括临床八年制学生,目前有会员40人,指导教师20余人。

科研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能力,它包括查阅和处理文献资料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及实验的总结和论文撰写能力等。在“导师制”的科研创新小组中,一名导师面向2~3名学生,对学生的科研活动进行引导、规范。在科研活动中,学生通过课题设计、文献检索、实验操作、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一系列活动,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学术活动,除了可以及时掌握学科发展的方向及脉搏外,还能养成严谨的科研作风并培养创造性思维。目前该协会成员已参与完成多项导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并参与了论文的撰写工作。另外协会成员还申请到多项“四川大学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多数已在实施和结题阶段。

3多点带面,多种形式提高学生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及创新实践的基本需求,是其竞争、发展及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医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只有通过终身连续地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及时按照社会需求和自我意愿自觉主动地学习并吸收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改善、调整、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跟上医学发展的需要。本校通过读书报告、学术讲座向其提供学科前沿的信息;病案讨论以小组讨论及交流的形式促使其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科研创新小组促进其带着问题、有目性的寻找信息;同时通过及时总结、评估成果,不断总结及改进,培养医学检验本科生对信息的敏感性,提高其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使信息素质真正成为其自身的一项基本素质。

综上所述,近年来,本校通过构建包括传统课堂教育、病案讨论、实习见习、学术讲座、“导师制”科研创新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模式,完善及提高医学检验本科学生包括人文素质、临床思维和技能、科研素质、信息素质等综合素质,以适应目前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如何在病案教学中调动小组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如何优化分工合作;学生参加科研创新小组时间较短,课题无法深入延续进行;如何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有效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努力与优化。今后本校将把工作更加细化和合理化,争取开辟一种适应新世纪检验医学教育的新模式,并将其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

医学生物学教学论文

与此同时,稀土上转换材料还拥有良好的光化学特性,使用寿命较长,并且对于生物兼容性良好等等优势,能够推动检测及治疗技术的研发。

本文主要对于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上面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索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在应用上面所存在遌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意见。

0前言生物医学是生物学与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相互影响之后形成的学科,主要是通过应用生物学有关技术解决生命科学及医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生物医学能够让人们对于生命成长过程及活动规律更加了解,进而发现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这样能够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在对于生命现象研究中经常使用化学探针,其中荧光材料是常见化学探针。

但是传统荧光材料具有一定缺陷,对于生命体具有一定损害。

稀土上转换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对于生命体损害较小,并且还能够多重标记,使用寿命较长,是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理想性材料。

1生物监测领域内的应用。

1.1基于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的检测。

稀土上转换材料光源是由近红外光激光器发出,能够降低检测对于细胞或者是组织的敢要。

在科研人员第一次制备出上转换荧光材料,并且在前列腺组织检测中应用功能,之后上转换纳米材料开始逐渐被广泛应用到生物检测中。

在,陈学元课题小组提出了一种新型上转换生物检测方式,利用将yb与er结合在上转换纳米颗粒中,对于抗生物素蛋白与肿瘤进行检测。

多功能酶标仪能够发现上转换纳米颗粒所发射出来的信号,对于生物分子浓度进行量化分析。

油酸不仅仅能够承担起活性剂的功能,还能够让让聚丙烯酸转移到纳米颗粒上面,进而得到的上转换纳米颗粒不仅仅能够溶解在水中,还能够通过据活性分子与溶菌酶核算相匹配。

核酸在对适配体高效结合中,能够在近红外光器下发出可见光源,所呈现出的指纹图像能够在微焦镜头下被记录下来,这种潜指纹检测方式不仅仅能够对于不同人指纹进行检测,还能够对不同状态下人指纹检测。

潜指纹内不仅仅具有自身所遗留下来的分泌物,还具有一定化学物质,能够高效应用在刑事侦查上面[1]。

1.2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检测。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分析技术是被著名研究人员kuningas所提出的,并且能够抗生蛋白链菌作为能量源头,对于生物素进行高效率的检测,同时在uc-fret上面广泛应用。

生物学科论文

2.本项目研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3.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1.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樱桃文心兰原球茎增殖;

(2)诱导小樱桃文心兰的生根;

(3)小樱桃文心兰壮苗的研究;

(4)小樱桃文心兰的小苗移栽;

2.方法及步骤。

(1)培养基的配制。

基本培养基为1/2ms,琼脂为7克/升,蔗糖为20克/升,ph值为5.8,生长激素为ba,naa,iba(浓度单位为mg/l,下同),附加物为椰乳,活性炭。

(2)培养条件。

接种材料保持在25±2℃,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000-1500lx。经常去试验室去检查有没有污染,要及时清理,以免造成更多的污染,发现污染的要及时找出原因,作出调整。

(3)原球茎增殖培养基的筛选。

切取无菌材料中的小叶片,将其供试验的原球茎切割成约3.3mm3的接种块,分别接种在不同浓度的ba和naa的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60天后对原球茎生长的增殖情况进行观察并统计分析数据。

(4)诱导生根,筛选适宜的培养基。

将继代培养出来的幼苗切取单株,带有2~3片叶子,株高1cm,转至生根培养基中,观察幼苗的生根情况,包括根数和根的长度,40天后进行统计并分析数据。

(5)壮苗。

从已经诱导出根的幼苗中筛选出株高2cm,带有3~5片叶子的幼苗,移至壮苗的培养基中,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叶片的数目、根的数目、根的长度,40天后进行统计并分析数据。

(6)小苗移栽。

当试管苗长至3~4cm高,叶子有5~7片,根有2~3条,长度约2~3cm时,就可进行移栽,打开瓶盖先进行锻炼2天左右,以增强试管苗对室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小苗移栽后放入室温中,观察其生长状况并记录下来。主要的基质有:珍珠岩、蛭石、木屑、苔藓、树皮、椰糠等。

3.预期目的。

本次试验拟解决生根、壮苗基本培养基的选择以及移栽基质的筛选,寻找最适合小樱桃文心兰生活的基质。

20xx年10月至20xx年5月:

20xx年6月至10月:

20xx年11月至20xx年2月:

20xx年3月至4月: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论文初稿撰写和论文的修改;

20xx年5月:论文定稿、打印、答辩。

生物学研究论文

针对传统分子生物学理论课教学和实验教学方法的弊端,初步探索了将教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改革培养模式及考核方式以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具体措施,分析了教研一体化模式的应用对大学生、高校教师以及高等:校发展的优势。

分子生物学;教研一体化;创新;综合能力。

20xx年5月4日,国务:颁布了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曳,明确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创新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为完成这一任务,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加强要实现高度的平衡。然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专业课课程的学习呢钥根据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和分析了通过教师科研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改革专业课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分子生物学教学效果,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内容繁多、抽象,不易理解[1]。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以灌注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厌烦情绪。很多情况下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任何理论的提出都必须以实验依据为基础[2]。要加深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的理解,增加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3]。因此,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分子生物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各大高校就对生物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但是传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却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实验课的配套教材多年不变、实验设备老化、实验内容陈旧,与飞速发展的前沿理论和技术严重脱节,导致教学脱离实际;二是对实验课程的设置而言,由于需要较高的经费投入和师资不足等原因,很多实验只停留在实验理论的讲授和实验演示阶段;三是学时安排使得上课时间较为分散,实验内容的设置不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总之,当前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大学本科生对实验理论与实际操作的需求。为紧跟生命科学发展的步伐,分子生物学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模式上都需要进行改革。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教师的科研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参与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为了有效开展教研一体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从事基础科研活动的锻炼机会,应该采取以下一些符合教学实际、适于大学生参与的支持性和保障性措施:一是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吸纳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有一定基础并对本学科实验技术感兴趣的本科生参与,组建科研创新团队,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打造研究型、开放式的教学新模式。二是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科研环境,将教学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设置教学科研一体的教学体系。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把本专业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渗透到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教学中,使学生及时感受世界前沿知识的变化和魅力,大大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与专业兴趣,为以后从事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教师结合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及其所具备的能力,把握难度适宜、有利于理论知识掌握和培养能力的原则将课题进行合理划分,并对学生做出明确的分工[4]。四是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前,要求学生认真地收集归纳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方案在理论上的优缺点、可行性和科学性。通过这样的形式,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严谨、求真、创新、充满挑战、充满活力的学术氛围,将繁重枯燥的科研活动转变为学生展现自我创新能力的舞台。五是改革分子生物学专业课课程考核方式,不再采取单一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的形式,而是把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并结合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情况、科研活动的成果、科研论文的撰写情况等都作为考核的内容。如此全面系统的考核,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可以肯定学生进行科研活动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从而激励学生理论课学习的热情,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增加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3.1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

科学研究的过程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同时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要求学生必须学好学精理论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强化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3.2弥补了实验课教学的不足。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对大学生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设的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学生仅仅是根据教材上的方法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撰写报告,既不能从实验数据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不能从实验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缺乏创新能力的锻炼。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要求也仅限于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完成[5],这种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违背了野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冶[6-7]这一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教学科研一体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观察、分析、查阅文献的能力,还能训练其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知识简单型向综合创新能力型转变[8],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过程不仅是对勇于克服困难、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等个人品质方面的一种锻炼,亦是对他们在研究团队中相互配合、资源共享的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培养。国外学者万科特和奥雷维克孜(philipwankatandfrankreovicz)指出:野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计算机技能、时间管理技能以及项目设计和按时完成任务的技能。每周例会的课题报告,可以培养学生非正式的口头表达能力,撰写科研报告是练习写作能力的好机会,参加学术会议则有助于交流技巧的提高冶[9],这些更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所不能达到的高度。

3.3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对学校和高校教师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一方面高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保证在繁重的教学压力之下进行个人学术的开展;另一方面也使教师的授课不再是一个单调的、乏味的过程,而是有着许多实例的、生动的、有深度和广度的教学过程。学生普遍反映,这种将科研渗入到教学中的方式,十分容易接受,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另外,教研一体化模式符合国家的教育改革方针,也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校的2种基本职能,都是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教研一体化模式不仅仅适用于分子生物学课程,它是普适性的。在高等:校的教育工作中,应该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教学传授知识,以科研创新意识,形成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使教学科研实现良性互动,相得益彰,最终实现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1]朱玉贤.现代分子生物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江渝,彭家和,钟小林,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必须适应现代化要求[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xx,6(4):355-356.

生物学微生物论文

3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各科课程标准中的落实,并将制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纳入新课程标准中。生物学核心素养作为高中生物课程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在新课程标准中发出璀璨的光芒。所以身为中学生物教师应深人研究生物学核心素养与中学生物课程及教学的关系,关注其内涵及其维度,理解理论的精髓,落实教学改革与实践,回归教育本源,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的需求应具有的必备能力和品格。

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生物课程中的体现。

“素养”是指能够适应复杂要求的能力,能够成功开展工作的能力。素养的内涵比知识和技能更为广泛,集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和情绪与一体;素养是立足于行动和情境导向的概念,而“核心素养”则是素养的核心内容,对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并能够发展和维持;它帮助个人满足各个生活领域的重要需求,可带来益处的素养;核心素养是有益于实现预期结果的素养。生物学课程修订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就生物学科的体系和特点来看,生物学核心素养是以生物学科特征为基本立足点,从众多的生物学科素养中筛选和提炼出核心的部分,可以很好地体现生物学科的特征,同时还会从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等角度提出明确要求。

具体地说,生物学核心素养涵盖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生命观念是以生命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结论为基础描述生命现象,从获得生物学概念知识形成生命观念,以达到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这也是核心素养的最基本内容。理性思维崇尚科学思维精神,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科学探究是观察发现生物学现象,科学提出生物学问题,设计实验、实施方案和结果的交流与讨论,以适应未来的职业倾向需求和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强调社会责任,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认识和能力,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能够关爱自己、关注社会、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和建立人与人和谐相处等,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服务与回报社会,实现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统一,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为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离不开生物课程,生物课程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载体,因此研究生物课程体系与生物核心素养的关系尤为重要。课程标准要以能力为导向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要与现行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相互促进,促使课程体系从传统的以学科内容为中心向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转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生物学核心素养将成为生物学课程体系的主,凸显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教学,将跨学科通用概念融入生物学课程,加强科学探究和科学实践,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生物学课程始末。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教学,生物教育教学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线展开。

设计导向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则直接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深刻领会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研读生物课程标准,关注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好生物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目标设计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同时充分评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目标是否准确,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是否契合;评估目标阐述是否细化、多层,具有可操作性;评估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与能力层次;检测目标是否落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的教学目标(1)通过“细胞发现的历程”学习,思考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了解细胞学说。目标确定的理论依据是体现理性思维方式,促使学生学习科学发展史理解科学思维。(2)在观察多种细胞的内部结构中理解细胞学说,阐明细胞的基本结构,能运用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确立生物学基本研究规律。这里体现科学探究,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提问、实验设计和方案实施,在开展不同的工作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3)在自主梳理与展示评价的过程中,能够举例说明动植物细胞间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描述细胞各结构在其说明活动中的作用,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和交流思想的能力。这一目标的确定体现了理解了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的生命观念,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总之,确立教学目标必须以教学活动为依托,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指导思想,才能做到举目纲张。

2.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理性思维。

“问题情境”是指在具体目标指引下,能够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策略达成目标的空间学习环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互动性。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真正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是实现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问题情境”这个切入点,根据真实的生活经历,创设形式多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发掘学生的潜能,以提高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例如,学习“免疫调节”后,教师可以拿感冒说事,谈感冒的感受,追问:感冒时为什么嗓子不舒服或疼痛?发烧时体温升高,为什么不想吃东西,为什么还感觉到冷?()发热为什么是生物体一种保护性反应?学生从学到的核心概念中外延,可以知其然道得明,也就培养了学生必备的学科素养。在本节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攻击t淋巴细胞,破坏免疫系统。关注艾滋病的预防,关爱艾滋病携带者和患病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动承担向社会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的社会责任。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

3.整合生物实践教学资源,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

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为了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要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参观调查、采集制作模型、栽培养殖、与生物学科相联系的生产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利用好实验室资源,做好课本中探究实验,还要亲自然接地气走进自然、走近社会,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让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资源成为生物实践教学强有力的支持。例如,对校园植物的识别,观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去农田调查群落的演替,调查街区的环境污染,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节假日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4.构建多元的评价机制,撑起培养核心素养的支点。

生,还应该有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甚至家长参评等;评价的手段也要灵活多样,除了纸笔测试外,还可以采用成果展示、科普小论文撰写、调查活动报告等方式;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优劣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尤其是对于缺乏自信心学生的评价更要鼓励和支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发展性作用。

素养是人们基本生活之需,而核心素养则是优质生活之需。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形成的解决问题,学会生活,参加社会实践的素养和能力。养成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生物学核心思想,是学生在生物课程中获得的终身收益的学习成果。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需要有效的教学实践。

生物学微生物论文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老师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给我们介绍了几本关于生物学方面的书,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师范生,经常阅读有关生物学科的书籍是十分必要的,除了专业书籍外,看一些杂志报刊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些报刊会有关于生物学科方面的最新成果,或是其他一些老师专家对于生物教学方面的一些新的见解,这对于我们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以后出去的教学工作等都是很重要的。在老师介绍的书中,《中学生物学》是其中的一本。最近,我在图书馆翻阅了《中学生物学》第29卷第10期,其中介绍了许多关于生物学方面的知识,看完之后我有很大的收获。在这一期报刊中有几篇文章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第一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高中生物学科易混淆名词之辨析》。文章作者陆新华辨析了高中生物学科中几个比较容易混淆的名词,如:蛋白质与蛋白,着丝点与着丝粒,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逆转录和反转录等,看完这些名词辨析,我们会发现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经常会忽略对那些概念比较接近的名词的辨析,有些名词虽然我们知道两者之间有所不同,但要我们仔细辨析我们一时之间会说不出来,甚至有时会把两者混为一谈。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认为着丝点和着丝粒是同一个概念。在高中生物教材中讲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用“着丝点”,而在细胞生物学教材中讲解染色体结构或细胞分裂时,又常出现“着丝粒”,我一直以为两者为同一结构,之前也没有仔细去探究两者是否不同,但看了这篇文章后才分辨清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染色体主缢痕处的特殊分化区域由富含重复碱基序列的dna异染色质区组成,称为着丝粒,将染色体分成二臂。在细胞分裂前期和中期,把两个姐妹染色单体连在一起,到后期两个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分开。着丝粒是一种高度有序的整合结构,在结构和组成上都是非均一的,包括三种不同的结构域。着丝点就位于着丝粒的其中一个结构域—着丝点结构域中,是着丝粒两侧各有一个蛋白质构成的三层的盘状或球状结构。着丝点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在细胞分裂的前、中、后期,纺锤体忽的纺锤丝(或星射线)直接附着在着丝点上而不是附着在染色体的着丝粒上,没有着丝点,染色体不能由纺锤丝牵引移动。因此,着丝点和着丝粒并非同一结构,它们的动能也不同,但它们的位置关系是固定。由于着丝点与着丝粒联系密切,结构成分互穿插,功能方面联系紧密,两者常合称为着丝粒—动粒复合体。

生物学科是一门科学、严谨的学科,专有名词很多都有其特定的涵义及范围。但在平时我们常把相近的名词混为一谈,甚至有人完全分辨不清,曲解其意,如果教师的教学中出现这些问题将会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成会带来相当大的阻碍。这篇文章也给我们敲了个警钟,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师范生,不能很好的分辨这些名词,甚至有时把两个名词混为一谈,说明我们的专业知识学得不扎实,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时候就多注意这些意思相近的名词之间的辨析,只有我们把专业知识学扎实,注意把我们学过的知识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分辨清,在以后的教学中才不会误导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学生讲解,而且我们应注意在以后为学生讲解到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时我们应特别强调。对自己的学生负责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另外一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是《让前概念为生物教学服务—“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节教学的思考》。该文章中提到一个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有些知识明明在课堂上已经强调多次了,可是还是有部分学生记不清楚,经常弄错。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原因往往会被教师忽略的,就是学生的前概念在作祟。文章结合《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这节课的教学从前概念的产生,如何发现学生的前概念及如何正确处理学生的前概念等方面讲述如何让前概念为生物教学服务。

看了这篇文章有利于我们现在学习的教学设计,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到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记住新知识外,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前概念,对重点的新概念要重点的与之前学生可能接触过的错误的前概念区分,这也是我们这是以后真正去给学生上课应该注意的问题之一。

这篇文章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的前概念我们避免不了,学生在进入高中的时候,已经在小学的科学课、初中的生物课接触、学习到了许多生物学科的知识,而且学生也会从互联网,平时生活学习到相关的生物知识,这些知识数量很多,有部分学过的知识是因为当时知识水平不够而没有深入学习,只学习浅表,而有一些信息是错误的,这就使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生物的时候会有这些前概念的干扰。作为老师应利用各种方法,如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及发现学生是否有错误的前概念,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受到干扰、误导,影响学习效果。

生物学科中的很多知识其实与其他的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如文章作者举例说明的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在其中涉及的化学键在化学学科中有学习到,而在政治学科中也有对“通货”的学习,老师可以利用学科交叉,以及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帮助学生辨析前概念。这就要求教师终身学习,在学习专业的知识外,也要相应的了解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使自身的知识面更广,利用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课堂的教学。

虽然有时候一些错误的前概念会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带来困扰,但只要正确处理,前概念也能为生物教学服务。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注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学习前一个概念时能为后面概念的学习作铺垫,学习后面概念时能以先前学过的概念为例,巩固前后概念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过程中还有一个需要我们注意的,就是作为教师,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一些概念,通常会举例,打比方等,这时要特别注意自己举的例子是否合适,要避免因为教师不经意的失误也可能成为干扰学生以后学习的前概念。

作为一个生物专业的师范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方面的知识,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看这些相关的杂志报刊书籍能使我了解到更多的新的知识,与时俱进,汲取其中对自身有用的知识充实自己,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生物学研究论文

大学生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怎样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已成为高校工作的核心。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是生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实验课更是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自学能力和独立实验能力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一环[1-2].在教学工作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微生物细胞染色及形态观察是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部分,学生在做微生物细胞革兰氏染色后的显微观察时,细胞经过染色等步骤之后,加之观察时使用油镜,细节较多,操作不好容易失败,也不易找到观察对象,一般失败几次之后学生就容易觉得比较困难而放弃实验。当实验室没有显微数码系统时,老师在讲解同学成功的实验结果时,往往是老师找到观察对象,让同学一个个的轮流看,很难有针对性地给每一个学生讲解观察到的细胞结构,为了提高效率,增强与学生的交流,可就地取材,借助学生手机的拍照功能,让其拍照,存储到电脑上,然后给所有同学讲解实验结果,并可以直观指出细胞的不同状态和构造,比如芽孢和营养体。这个过程充分调动了其积极性和参与性,不同实验结果照片在电脑上很容易做对比,找到问题,并可以做到有效的指导,具有时效性、共享性、高效率等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教学效果。通过结果的对比及同学成功的示范,会起到激励作用,学生往往会重复多次实验直至成功,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及面对困难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实验课程一般包括验证性和综合性等实验内容,由于各方面的条件所限,我们的实验安排中,实验内容大部分为验证性试验,而最能够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试验则较少[3].验证性实验一般是老师准备好实验材料,讲解实验步骤,学生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基本的操作,并观察实验结果。学生学习了这些基本操作,能否把这些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协作能力,做综合实验时可以提供几个跟学生生活密切或相关的选题,比如:茶杯中微生物的检测,食堂餐桌微生物检测,学校不同植物根系微生物的检测,芽孢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等给学生作为参考,另外还可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和主动性自己设计实验,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做不同的实验。相对传统的大家都做一个选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高了学习效果,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不仅拓宽了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在学生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量实验时,由于载物台上不能同时放镜台测微尺和所要观察的装片,也就无法直接读出物体的大小,所以必须借助目镜微测微尺测定,学生对其原理:“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值会随着物镜放大倍数的改变而改变,每改变一次放大倍数其大小都需要校正”感觉比较难以理解。在讲解时用显微镜不方便演示,因为测微尺本身也很小,微生物也很小,不借助工具看不清,而借助放大镜、普通的直尺和一张写有字迹的纸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放大镜相当于物镜头,纸上的字迹作为观察对象,先用尺子量好字的大小。

当把尺子放在放大镜上面观察时,此时尺子相当于目镜测微尺,随着放大镜距离的改变所观察到的字迹大小也在改变,即放大倍数在改变,用尺子测得的数值也在改变,而字迹本身大小不会改变,说明此时在放大镜上的尺子测出的读数是不准确的,每一小格的实际值在改变,学生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工具进行简单的操作,容易理解“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大小会随着物镜放大倍数的改变而改变”,也懂得了为什么“每改变一次放大倍数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值都需要校正”.具体怎么校正?可以在放大镜上下分别放一把直尺,分别模拟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并且被观察的字迹可以和放大镜下的尺子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而学生懂得字体本身的大小不会变,这样放在放大镜上面的尺子每小格代表的实际值学生会比较容易算出,于是学生掌握了测微尺测定物体大小原理,后面的操作相对也就得心应手了。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可以培养让学生活学活用,善于思考、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由于微生物实验操作要注意的细节较多,比如培养基配置实验中称取牛肉膏[4],融化琼脂,分装过程,仅通过一次讲解,学生很容易忘记操作细节,而如果在讲解完之后,反复的播放视频(视频可通过网络或者自己拍摄),学生实验过程会更加有序,出错减少,提高效率和成功率。

再如无菌接种环节,虽然操作时间不长,但步骤复杂,在讲解步骤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空白练习,利用塞好塞子的空试管,接种环先做演练:如何灼烧接种环、拔塞子、取菌、接种,反复播放视频,学生可以及时纠正错误,也避免失败,节省了实验材料。与单纯的讲解之后学生就做实验相比,通过多媒体反复播放视频以及多次空白演练,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而且在课堂上做到了眼动、脑动、手动,全方位的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和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及团队协作能力。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学会了主动思考,在遇到不懂得问题时也会积极请教老师,互动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能主动的要求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总之,实验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路子以期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

[4]沈萍,范秀容,李广武。微生物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生物学科论文

2、本项目研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3、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1、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樱桃文心兰原球茎增殖;

(2)诱导小樱桃文心兰的生根;

(3)小樱桃文心兰壮苗的研究;

(4)小樱桃文心兰的小苗移栽;

2、方法及步骤。

(1)培养基的配制。

基本培养基为1/2ms,琼脂为7克/升,蔗糖为20克/升,ph值为5.8,生长激素为ba,naa,iba(浓度单位为mg/l,下同),附加物为椰乳,活性炭。

(2)培养条件。

接种材料保持在25±2℃,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1000-1500lx。经常去试验室去检查有没有污染,要及时清理,以免造成更多的污染,发现污染的要及时找出原因,作出调整。

(3)原球茎增殖培养基的筛选。

切取无菌材料中的小叶片,将其供试验的原球茎切割成约3.3mm3的接种块,分别接种在不同浓度的ba和naa的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60天后对原球茎生长的增殖情况进行观察并统计分析数据。

(4)诱导生根,筛选适宜的培养基。

将继代培养出来的幼苗切取单株,带有2~3片叶子,株高1cm,转至生根培养基中,观察幼苗的生根情况,包括根数和根的长度,40天后进行统计并分析数据。

(5)壮苗。

从已经诱导出根的幼苗中筛选出株高2cm,带有3~5片叶子的幼苗,移至壮苗的培养基中,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叶片的数目、根的数目、根的长度,40天后进行统计并分析数据。

(6)小苗移栽。

当试管苗长至3~4cm高,叶子有5~7片,根有2~3条,长度约2~3cm时,就可进行移栽,打开瓶盖先进行锻炼2天左右,以增强试管苗对室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小苗移栽后放入室温中,观察其生长状况并记录下来。主要的基质有:珍珠岩、蛭石、木屑、苔藓、树皮、椰糠等。

3、预期目的。

本次试验拟解决生根、壮苗基本培养基的选择以及移栽基质的筛选,寻找最适合小樱桃文心兰生活的基质。

20xx年10月至20xx年5月:

20xx年6月至10月:

20xx年11月至20xx年2月:

20xx年3月至4月: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论文初稿撰写和论文的修改;

20xx年5月:论文定稿、打印、答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