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6篇)

时间:2023-11-15 06:31:12 作者:雁落霞

心得体会可以是对于某一特定主题的总结,也可以是对于生活中点滴细节的思考和悟得。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触动心灵的心得体会,不妨一读,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思路。

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几年的音乐教学使我对奥尔夫教学法有了新的认识。奥尔夫教育方法是一种重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实验方法,通过节奏让儿童以此来创造他们自己的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亲身参与使我对奥尔夫教学法有了感性的认识,也使我了解了奥尔夫教学的理念:他所追求的是人性中自然、原本的东西,注重人对音乐的基本的感受而不是依靠复杂的理论先分门别类的掌握具体的知识,通过参与来自发的、自然的获得。

一、从感知入手。

奥尔夫教学法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不是采用使学生感到烦厌的纯理论的学习,它采用了一种回归自然的(元素性的)、以感知入手的教学法。奥尔夫的教育观念就是从古老的源头出发,去革新音乐教育。它主要不是致力于教会学生学什么,而是启迪发掘学生(特别是儿童)生来所具有的那种习性(把音乐和语言、唱歌和舞蹈结合起来),通过游戏式,即兴性地演奏,通过自然地、音乐地表露自己的感受、情感,通过语言、动作、表演和音乐的全面结合,去学会音乐,掌握音乐。换句话说,奥尔夫教学法不是把理论做先导,先讲“为什么”,而是从感知入手,让儿童直接去感知音乐,首先学会“怎样做”,然后再去解释“为什么”。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儿童在快乐教育中变“要你学”为“我要学”。

二、即兴性原则。

即兴的通过身体动作或声音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共享,这是人的本能,是人人皆有的。奥尔夫的原本性音乐教育观念最核心的要点之一,就是即兴创作。奥尔夫强调:通过让学生自由的、亲自设计自己的音乐活动,是培养人的至关重要的大事。他说:“正如要有自然界中的腐殖质,才有可能使万物生长一样,靠原始的音乐方能发挥出儿童身上的力量„„”。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关于“即兴”的观念,也是创造性的具体体现,其内容贯穿在所有语言、动作、音乐教学领域中.奥尔夫教学法提倡参与意识,“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期间”。在参与音乐活动中特别强调即兴性,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她经常对学生们说:“你想怎么做?”,而从不对学生说:“你做错了”。

这样,无疑地保护了儿童们创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大胆地无忧无虑地在音乐的天地中表现自己。这不仅增加了儿童们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创作欲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之成为具有创造力的开拓性的人材。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一点就是“让孩子自己去做。”因此它选择的教学内容也是适合儿童特点,难度不大,使每一个孩子都能跟得上。使孩子们觉得始终只是在做游戏,在跟音乐进行愉快的合作。它所强调的即兴性,是更主动更有效的学习音乐的方法。

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在不曾真正接触奥尔夫教学法之前,我不敢想像在一堂音乐课上老师把音乐、语言、表演、舞蹈、美术、戏剧完美融合在一起是怎样的情景。是奥尔夫教学法向我展示了这一切,它有丰富的课堂内容、多样的教学形式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多样的教学形式富有意义的相互融为一体,每一个教学过程对老师和同学们来说都是一个充满着创造性的活动。例如:在一课中,我们用哼鸣表现着宁静安逸、充满阳光的早晨,用各地不同的方言来表达人们劳动时那热火朝天、欢快喜悦的心情,用嗓音模仿凄惨的风声、惨烈的哭声、震耳欲聋的枪炮声,用自己的歌声和肢体语言表达着对爱人的不舍之情„„,所有这些让我们的作品变得生动鲜活,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是一种很快能教会学生歌唱、奏乐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接触音乐实践,首先使他们喜爱音乐,通过音乐使师生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我们的音乐教育,应当首先把“教育人”放在首要的位置,把它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育人的内容也不应只限于音乐学科的本身,也不只限于智力因素的开发,而是注重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感、结构感、美感、敏感的反应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大多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能力训练,这些都是音乐教育特别擅长和非常胜任、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培训心得体会

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让学生自主参加音乐活动,而不是一味地观看或听。通过学生自由的,自主的设计音乐活动才能真正体验、感受音乐,才会从中有效地到达音乐的教学目的。如在探索声音课堂上,安吉丽娅老师幽默的表演了一段声音戏剧,让我们开怀大笑了一阵,但是我们从中很快知道了声音的魅力,接着她从中选五个人到台上盘腿坐下,每人心中想一个声音,如嗡嗡,喵喵,哎呀,哦,啊等等,但是声音不能与别人相同,而安吉丽娅那么当起了乐手,每拍一个人的头时,就会发出一个声响,连续的按节奏拍的'话,就成了一曲美妙的乐曲。这个游戏让大家都想跃跃欲试,老师说光只有声音不行,还要有情节。于是大家七八个人一组,自己分工,一些人做声响,一些人表演。展示时,每一组都表现的超乎想像。三打白骨精,嫦娥玉兔,腊笔小星都搬上了舞台,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故事。在这堂课中,老师并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如用声音,这个声音应该表现什么,如何适当的参加声音,全是学生自己去想像去创编。得到的效果却极佳。

幼儿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小松鼠进行曲》这个活动是选自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材的一个音乐。第一次在亲子班尝试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整体是比较成功的。整节课中以小松鼠老师带小朋友秋游为线索,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亲子班的孩子年龄较小,词汇量较贫乏,对于“秋游”一词的理解较为生疏,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丰富孩子的词汇量。这个活动的设计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是肢体律动,第二个是跟随音乐在教室进行爬山、过独木桥、钻山洞的律动,最后就是让孩子使用乐器进行集体演奏。

首先孩子们在进行肢体律动时,都能跟随老师进行刷牙、洗脸、照镜子、穿衣服的动作模仿,在模仿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这些简单的动作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每一个肢体动作孩子们都使用固定拍进行。

第二个活动时,引导孩子们出去玩要经过一些什么地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较浅,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集体学习爬山、过独木桥、钻山洞的动作。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而且很愿意参与这类模仿的活动。有些孩子特别在过独木桥时,模仿老师“身体摇摇晃晃”的动作时,活灵活现。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要让小朋友和乐器“休息”。让我很欣慰的是这些小家伙操作乐器起来都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没有出现教室里一团糟的现象。

从这个活动中我总结出:0—3岁是孩子们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教什么会什么。孩子们虽然年纪小,只要在每个活动中强调好规则,进行任何一个活动都是很简单的。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工作中强调的学习常规的培养。在以后的活动中,我的教学工作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方向,多让孩子们动手,动手的同时又动了脑,而且又构建了孩子们的规则意识。

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音乐课教学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

通过学习后深深感觉到老师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学生在课堂上一“动”起来,气氛就活跃多了。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愉快了许多。

伴随着新的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我们幼儿园从去年就越引进的这一新的课程——奥尔夫音乐课已近一个学期了,随着这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我自己对奥尔夫音乐有了些新了解: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术气质,增强艺术素养。主要目标是通过角色扮演角色,等形式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歌词内容;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复习音符的时值;幼儿能在音乐游戏中感知乐曲的节奏,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每次课上我按照奥尔夫音乐课程的要求,认真地讲给孩子听,和孩子们互动游戏,以拍手打节奏的方式贯穿其中,以便幼儿能很好的掌握各种音符的时值,和孩子们游戏讲述故事理解音乐时,整体效果表现的不是很好,孩子比较乱,这个值得我去反思,没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孩子们在做游戏时表现的不是很守规则,我会吸取这次的经验,争取通过努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善尽美。

幼儿园还专程请奥乐夫音乐课题组专家的老师来我园做教学指导。我们幼儿园的小、中、大班各进行了奥尔夫教学开放活动,最后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示范课。之后我们全体听课教师与老师做了非常深入的课后评析。老师对我们的教学活动给予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希望与建议。我们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非常受鼓舞。我做为小班教学活动的执教老师,非常高兴有这样的一个与专家零距离学习互动、接受指导的的平台。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过程,给了自已全面思考时间,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也才能获得较快的提高与进步!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得到提高与进步,同时也很害怕清醒的认识自我,愿我们能平整自己对人对事的心态,客观地审视自己与他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认真做好每次的课前准备,对待每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做到因材施教,不盲目,分析每次上课的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的对待每次公开课的机会,让自己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领域中得到提高。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学体系之一,它具有原本性、综合性参与性,创造性等特点,它将音乐融于诗词、儿歌、律动、游戏、欣赏之中,启迪学生音乐潜能,充分感觉艺术魅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起源于德国,它创始人是德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奥尔夫先生。他所创立的这套儿童艺术基础教学体系己打破了音乐范畴,广泛采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为孩子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

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法可激发孩子们浓厚的学习音乐的兴趣,而兴趣就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从一开始的父母老师逼着学,到后来自己主动要求学,我认为这就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真谛,真正的把孩子钢琴凳子上解放下来,让他们快乐开心的去主动接受音乐知识,真正的做到享受学习音乐的过程,而老师带给孩子们的只是一个学习的方法,只是这个方法不同于常规的枯燥学习法,而是用一种游戏的方式在玩中,使他们快乐的掌握所要学习的要领,并且记忆深刻。

奥尔夫教学法是将音乐,语言,舞蹈,美术,戏剧等表现手段结合在一起的音乐教学体系,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人们不是要作为观众,而是要作为演奏者参与其中,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

奥尔夫教学法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音乐来自于自然,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甚至我们自身也可以作为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比如跺脚,拍手,捻指等,配上各种各样的节奏就可以发出美妙的音乐。身边最简单的一样东西就可以发出千变万化的声音,一张最普通的报纸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就可以发出千变万化的声音,不同力度的抖动,摩擦,撕碎,拍击等等就可以制造出刮风,下雨,小河淌水,放鞭炮,点礼花等各式各样的声音,让我不得不感叹奥尔夫音乐的奇妙,报纸一直都存在,却又有谁想用它就可以制造出奇妙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一幅奇幻的画面。奥尔夫教学法真正的让我感受到了音乐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不能刻意的走进音乐,而是应该让音乐自然而然的走向我们。

奥尔夫教育法是循序渐进的,课例《马勒第一交响曲》中,我印象比较深刻,我们从儿童熟悉的歌曲《两只老虎》入手,这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先从两只老虎节奏入手,用手拍出节奏,让学生猜出他们所熟悉的儿歌,在稳定节奏的基础上,又加入了旋律,在熟悉了旋律的基础上,分组进行经典的卡农式训练,后来,我们又在此儿歌的基础上进行改变,曲调不变,改变歌词,加深学生对曲调的理解与熟悉度,从《马勒第一交响曲》中提炼曲调元素,再次强调主旋律,最后进行完整音乐赏析,这样是将动作,语言,音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降低音乐欣赏难度,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律动培养孩子的参与性,社会性,和互动性,使孩子体验到奥尔夫原本性的教学理念。这节奥尔夫教学法课我不仅仅是教会孩子如何循序渐进地学会欣赏音乐,我还用卡农的形式进行音乐歌曲的排练,并将这种方式运用到给某单位的合唱排练中,并获得良好的效果,给他们排练的曲目是《青春舞曲》,开始的时候以卡农形式进入,中间加入奥尔夫经典的身势动作,加上单独分出来的声部——人声伴唱(咚次大次),效果还是挺好的,可以使人眼前一亮,我觉得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社会实践。

《集中精力听指挥》的训练,也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老师拍出的节奏,学生要集中全部注意力不断的跟随,我觉得这个训练放在一节音乐课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效果,放在课前,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把心从刚刚结束的下课活动中收回来。放在课中,可把孩子们从疲惫走神的状态中拉回来。放在课末,可稳定孩子急于下课的心。无论放在一节课的任何阶段,我认为共同的作用就是可以使孩子集中注意力,而且可以加强节奏感。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运用过此方法,每次学生还完上节课的内容,就要进行新的知识的学习,但是,学习新的知识已经在课末的阶段,孩子的注意力已经不是很集中了,所以教起来也是非常费力,有次,带学生进行前附点的学习,孩子表现出来的状态已是不太配合,我当时运用了《集中精力听指挥》这一教学方法,在钢琴上从最简单的平稳节奏开始,让他不断跟上我的节奏,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加入了前附点节奏,是孩子在轻松愉悦的节奏中很快的掌握了知识点,并且掌握的比较牢固。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老师的话很少,只是提出关键性的问题,给孩子充分发挥的空间。在课例《彩带舞》中,孩子们闭上眼睛,老师发给每位孩子一件礼物(绸带),让孩子通过触觉来猜是什么,然后逐个请每个孩子用动作表现绸带的用途和可以怎样舞动,要求每个人都不同。接下来放一首非常舒缓轻柔的慢板音乐,请孩子用绸带来表现音乐,然后是两个人合作用绸带来表现,最后发展到集体的创作,成为一个很丰满的作品。活动中所有的环节都是即兴的创作,通过一种简单的道具"绸带",让孩子自由组合自由创作。奥尔夫的教学实践正是通过这种即兴性的创造活动开启了儿童想象力的闸门,把他们放入想象、幻想的自由天际去翱翔、驰骋。

在奥尔夫课上,老师还会经常给学生一些即兴创编的机会,这不仅仅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也使学生们学会了团体协作精神,而且也是对学生们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加深,也是对音乐教学的一个探索。在每次创编结束的自评,互评,师评,都是多自身的一种提高。1自评,也就是自己评价自己,我认为创编的成功与否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自己要看清自己,自己要能够清楚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与长处,自己认识到的问题,往往也是可以记忆最深刻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同学间互评,我认为这种互评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对方就像一面镜子,也许我们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问题,但从这面镜子里发现的问题,往往也许是我们经常犯得,却又是自己不易发现的。对方的优点优势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相互学习优点,改正自身的不足,帮助对方找出问题,并且改正问题;帮助对方发现,并且发扬他们的有点优势。3最后一步师评,由老师总结双方的的优点与不足,全方位的对我们进行系统分析,从创编到大家相互间的评价,做出最细致客观的评价,是我们有了一个明确的尺度与标准,对于老师的肯定与建议我们也是积极的吸取改正。自评,他评,师评,我认为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可以使学生全方位的认识到自己长处与不足,从而进行改正于发扬。

通过对奥尔夫教学法课程的学习,我认为任何一种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限于书本与课堂,要把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到社会实践中,也就是教育学中的田野工作。在教学以及各种社会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课本上的东西是死的,我们要灵活的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够发现,我们所学的东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我们的实践中是可以进行改变与创新,只有走进孩子,走进社会才能真正的了解孩子需要的是什么,社会需要的是什么,你才能够知道你自己到底要去做什么,需要怎样做,无论是书本还是老师给予我们的只是知识,真正的经验还是要靠自己去实践中积累,我认为知识的积累与社会实践是同样重要的。奥尔夫课的学习教会给了我们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但是还需要我们自己将它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真正的做到把孩子从钢琴凳上解放出来,让更多的孩子快乐轻松的学习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尚老师的专项培训,我了解到奥尔夫音乐的材料应该是多样性的,学习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样性,画面中有节奏、节奏中有律动、律动中有欣赏,各种多样性的结合,形成了奥尔夫音乐的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不但培养孩子的感受、欣赏、表现能力,而且还综合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对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可以在欣赏课的教学中参加奥尔夫的元素,尚老师对《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进展教学时,采用情景教学以小矮人的故事代入音乐,使孩子们更形象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图谱的欣赏以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方式感受音乐;在与舞曲比照时,分别从情绪、色彩、旋律线来分析音乐。这些方法都是值得学习的,在今后的欣赏课中都是可以借鉴的。在音乐课中是可以通过语言、声势、律动、旋律、打击乐器、舞蹈、情景表演等方式来进展学习的。我认为,奥尔夫教学是一种过程性的教学,是以孩子们为主体的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你学会了不一定会教好学生,它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深厚音乐功底,才能通过崭新的教充理念和教学方法给孩子们全面有效的、生动有趣的音乐教育。因此,今后我在音乐教学上要不断去实践,不断去探索,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使孩子们感受音乐的魅力并热爱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培训心得体会

开学前,我初步学习了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听曹老师的奥尔夫音乐培训活动中可以看到,她所呈现出来的东西不是单一的,而平时我们的活动就只有一个目标,让孩子唱会歌,填鸭式的教孩子唱歌。聆听这次活动,使我有时机领略到:作为音乐而言,它的材料也应是多样的,画面中有节奏,节奏中有律动,律动中有欣赏,在有机整合中,让幼儿在音乐中记忆、感知、注意、体验等,这将会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下午马老师和我们做了一些游戏,比方律动小跳蚤、找羽毛、还有上海的一个方言儿歌蚊子咬等,接着又跟我们做了妞妞找毽子、胖厨师的故事游戏等。做游戏期间曹老师用了很多的手势、乐器、小道具、一些感慨词的.提示等,而且马老师的表情很夸张,但是做的很自然,在整个过程老师也很享受。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还可以这样上课。

奥尔夫教学非常的生活化,让人有一种轻松、快乐的感觉。我越来越觉得这种教学可以把比较枯燥的音乐知识,通过精心的设计运用舞蹈,游戏、情景教学等方式使幼儿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这些音乐知识。

幼儿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音乐教育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对音乐的热爱,是人文的进步,是审美的阶梯,下面给大家分享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1。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孩子们有机会进入丰富的艺术世界,音乐不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关注特定的一个声源,去倾听,辨别,想象来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声音。

有人称奥尔夫教学为“把孩子从板凳上解放出来的教育”,让儿童亲身参与体验、气氛活跃的课堂是奥尔夫教学的特点。但这不是意味融入了奥尔夫节奏教学的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是毫无秩序的一团乱糟糟。低段孩子十分活泼好动,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对高段学生要弱得多,尤其是当他们面对着极具吸引力的打击乐器的时候,往往会忍不住摸一摸,摇一摇,玩一玩。有时,当此起彼伏的打击乐器的声音占满了课堂,或者是难以控制的丁丁当当一片嘈杂,学生们都光顾着“玩”了。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必须要能够灵活“掌”控课堂,用手势来轻松有效地掌控课堂无疑是教师明智的选择。

在生活中,我们其实也在运用着手势,比如表示小声点,我们往往把一根手指放到嘴唇上,这个意思谁都明白。在音乐课堂上,也需要建立一些让学生都明白的特定的手势指令。当然,这也可以设计成一个游戏,让学生跟着音乐做律动,看着老师“会说话的双手”做出各种反应。通过游戏以及长期的训练,我让学生熟悉了起立、坐下、开始、停止、保持安静、注意聆听、用身体乐器做声势等等的指挥动作。课堂教学中即使有全体性的活动,也更易收放自如了。

在低段的教学中融入奥尔夫的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说白,唱歌,舞蹈,声势,音乐与美术等等都是奥尔夫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何有机整合、合理运用,是我们值得思考与研究的,这需要我们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与反思总结中领悟。各种教学的方法手段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不论是游戏、打击乐器,或者是学生的发现与创造都是广阔的教学资源。要做到能充分挖掘与利用资源,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还需要我们教师的自我提高与不断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必将上下而求索。

班里的小宝贝接触奥尔夫音乐也有两个礼拜了,在这个两个礼拜上他们对奥尔夫音乐课程可以说是兴趣盎然。而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是感触良多。

在这两个星期里,我们教了两个课程《围个小圈圈》和《小企鹅》。在第一节课《围个小圈圈》中,可以说是比较圆满的达到教学目标。而在《小企鹅》中涉及到了儿歌的说白节奏,ab二段式的游戏及二线谱游戏,宝贝们就学得有点磕磕碰碰了。最先在说白节奏上,我采用了拍腿和拍膝盖的形式,稳定住了幼儿的说白节奏,在这一点上,小宝贝们的接受能力还是不错的。在接下来的ab二段式的游戏上,宝贝们就容易出现易受老师b段的影响,出现了跟着老师唱,没有稳住自己的节奏。在最后的二线谱游戏上,我结合教具卡和毛线,宝贝们玩得也是尽兴,但是还是会出现有点宝贝会站在两条线的同一个点上,或是分不清第一线和第二线音混乱掉。而在这些时候就需要来引导幼儿改正,那么怎么来改正呢?我采用情景式的语言来与幼儿沟通和纠正,效果更是事半功倍。而前期存在比较不足的地方是,宝贝们节奏感和创造性比较弱。而我也需要提高组织能力和需要更加沉稳机智,努力的做到让孩子快乐的专心,要用宽广的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要包容孩子。因为孩子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又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性格和特点,所以,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表现,要用爱和宽容去看待孩子的发展,去面对孩子的表现。奥尔夫曾经说过的:“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才是最重要的。”

我现在还是处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起跑线上,但是我有信心能够把它学得更好,做得更好,因为我身边有一群非常优秀的前辈和同伴,前辈是我的领航人,她们创造了比较轻松、愉快的氛围在教导我们。而我们这些初学者除了向优秀的教师取经和吸收经验,还会在教学中,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共同进步!

《小松鼠进行曲》这个活动是选自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材的一个音乐。第一次在亲子班尝试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整体是比较成功的。整节课中以小松鼠老师带小朋友秋游为线索,进行一系列的活动。亲子班的孩子年龄较小,词汇量较贫乏,对于“秋游”一词的理解较为生疏,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多丰富孩子的词汇量。这个活动的设计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是肢体律动,第二个是跟随音乐在教室进行爬山、过独木桥、钻山洞的律动,最后就是让孩子使用乐器进行集体演奏。

首先孩子们在进行肢体律动时,都能跟随老师进行刷牙、洗脸、照镜子、穿衣服的动作模仿,在模仿过程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这些简单的动作都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每一个肢体动作孩子们都使用固定拍进行。

第二个活动时,引导孩子们出去玩要经过一些什么地方,孩子们的生活经验较浅,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集体学习爬山、过独木桥、钻山洞的动作。在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的模仿能力非常强,而且很愿意参与这类模仿的活动。有些孩子特别在过独木桥时,模仿老师“身体摇摇晃晃”的动作时,活灵活现。

最后一个活动可以说是一个尝试,对于亲子班孩子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让孩子们使用乐器集体演奏。很多老师都说小班的孩子在使用乐器时很麻烦,因为孩子年龄小,自制力较弱。总结去年一年带小班的经验,其实孩子们是非常愿意参与乐器演奏这个活动的,只要老师提前将活动规则强调好,并在活动中给予提醒的话,活动还是很好操作的。于是我在这个环节中,先让孩子们认识好乐器,然后再强调使用乐器的规则,看到孩子们一个个瞪得圆溜溜的眼睛时,我已经明白孩子们对这个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第一次接触乐器,孩子们免不了有些兴奋,所以我尽量的满足好孩子们的需求,首先让他们随意的拍、敲、摇,让乐器发出声音。然后再进行集体演奏。这个方法很奏效,孩子们有了尝试乐器发声的经验,接下来我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让乐器发出声音,跟随老师进行集体演奏。在演奏前,我特别强调让孩子们一定要看老师的指挥,老师手握拳头就代表要让小朋友和乐器“休息”。让我很欣慰的是这些小家伙操作乐器起来都能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没有出现教室里一团糟的现象。

从这个活动中我总结出:0—3岁是孩子们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这个时候的孩子教什么会什么。孩子们虽然年纪小,只要在每个活动中强调好规则,进行任何一个活动都是很简单的。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工作中强调的学习常规的培养。在以后的活动中,我的教学工作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方向,多让孩子们动手,动手的同时又动了脑,而且又构建了孩子们的规则意识。

伴随着新的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我们幼儿园从去年就越引进的这一新的课程——奥尔夫音乐课已近一个学期了,随着这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我自己对奥尔夫音乐有了些新了解:

奥尔夫音乐有很多种形式,包括打击乐,韵律,歌唱。歌表演等,从小开始培养幼儿倾听音乐,不但能很好的让幼儿感知乐曲的节奏,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艺术气质,增强艺术素养。主要目标是通过角色扮演角色,等形式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歌词内容;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复习音符的时值;幼儿能在音乐游戏中感知乐曲的节奏,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每次课上我按照奥尔夫音乐课程的要求,认真地讲给孩子听,和孩子们互动游戏,以拍手打节奏的方式贯穿其中,以便幼儿能很好的掌握各种音符的时值,和孩子们游戏讲述故事理解音乐时,整体效果表现的不是很好,孩子比较乱,这个值得我去反思,没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孩子们在做游戏时表现的不是很守规则,我会吸取这次的经验,争取通过努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善尽美。

幼儿园还专程请奥乐夫音乐课题组专家的老师来我园做教学指导。我们幼儿园的小、中、大班各进行了奥尔夫教学开放活动,最后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示范课。之后我们全体听课教师与老师做了非常深入的课后评析。老师对我们的教学活动给予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希望与建议。我们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非常受鼓舞。我做为小班教学活动的执教老师,非常高兴有这样的一个与专家零距离学习互动、接受指导的的平台。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过程,给了自已全面思考时间,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也才能获得较快的提高与进步!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得到提高与进步,同时也很害怕清醒的认识自我,愿我们能平整自己对人对事的心态,客观地审视自己与他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认真做好每次的课前准备,对待每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做到因材施教,不盲目,分析每次上课的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的对待每次公开课的机会,让自己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领域中得到提高。

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体会

虽然我只是一名刚刚上班两年的小学音乐教师,不能说有足够的教学经验,但通过这两年的自我学习与努力,我也总结了一些本学科的教学经验。

一直以来,音乐课被称为副科课,特别是在个别偏远的农村学校更认为音乐课是可有可无的科目。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音乐在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对音乐课越来越刮目相看。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不负众望,更好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放射出它应有的光彩,这是我在这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与实验的课题。我发现影响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因素虽很多,但以下这几方面更不容忽视。

一、师生对音乐课的认识态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之一。

常言道: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作为老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要自尊自爱,对任何一节课都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感染和影响。针对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老师要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思想脉博。否则,只一味地想怎么设计课堂教学花样,只能抓住学生一时的心,却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改变对音乐课的态度。所以一旦发现有学习不端正的学生,我就利用上课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讨论:音乐课到底有什么作用?音乐课究竟会给同学们带来什么?没有音乐课会怎样?……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大讲特讲其好处所在。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老师工作的意义,也使他们更多更好地知道学好这门课的意义,从而自觉自愿的完成学习任务。

二、课堂上老师的夸奖与鼓励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样一则事例:某几位专家学者到一所学校做实验,到某班时,随意点出几个学生并很认真地对老师们说:“他们几个将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果不其然,几年之后,本来表现一般的这几位学生真的成为了学校的佼佼者。原因很简单,专家学者的暗示转给了老师,老师对这些学生时常充满信心,而正是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他们的情绪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所以,结果就如人们所看到的。

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实验发现:同样的班级,如果这节课我鼓励赞扬的话语多了适当了,学生的情绪便会异常地高涨,他们的行为也会与我紧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几个所谓的调皮学生身上,批评多了,学生唱歌的情绪马上让人觉得无精打采,心不在焉。这一点特别是在年龄较小的年级表现尤其明显。比如学习《四季童趣》这首歌曲,节奏较难:除了切分节奏,还有全音符八分音符多次的交替出现。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我除了采用各种教唱的方法之外,重点放在给学生心理暗示上,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整个教唱过程中,我时不时地赞扬激励他们:“你们真棒,这么难唱的句子都难不住你们,老师真为你们的聪明能干高兴!”“你们的声音真是太美了,我真想再欣赏一遍!”“你们愿意吸收老师加入你们的合唱队吗?”……一节课下来,不但不觉得累,反而会让你身心愉悦兴致更高。无数次的实验证明:越是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当然必要的批评也要有,不过要考虑课堂气氛及学生的承受能力,讲究语言艺术。比如唱歌时,有说话或大声喊唱的声音,我就让学生自己说说内心的感受,让学生辨别美与丑,对与错。通过这一环节,使那些没做好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并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美的不文明的。另外,我还在课下和同学们达成协议,课堂上违反纪律或有不文明言行,老师就用眼神或伸出手指提醒大家,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第三次就在受支扣除平时成线绩的惩罚。这一方法不仅保持了课堂气氛不被破坏,而且还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音乐老师不仅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而且还是美的传播者。

在实际教学中,我不只一次地发现:当我身体不舒服,精神面貌欠佳时,学生上课也是懒洋洋的,歌唱时很难进入状态。同样的班级,当我富有激情地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唱时,学生不仅学的快,对作品的理解也到位。同时,我和其他老师交流中都发现,学生把音乐老师当成了美的标准。音乐老师会唱歌,声音美;音乐老师会弹琴,很让人着迷;……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所以,作为音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学生从老师这里不仅能学到书本知识,还能感受到美的熏陶。

成功的上好一节课所包含的因素还有许许多多,以上几个方面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积极总结教学经验,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音乐教师!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在钢琴教学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特长的,钢琴教学是我最擅长的,在不断的教学中,我对钢琴教学有了自己比较客观的认识,我在总结自己的钢琴教学后,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讲解作品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使学生对乐曲的把握更具表现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介绍一些作者的生平,比如作者出生的年代,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该作品,其音乐表现的动机是什么,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通过这样生动的描述使学生对该曲目产生一定的兴趣,另外,对把握乐曲的性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乐感培养是基础和关键。

钢琴的演奏是听觉的专注、敏感,十个手指各自独立前提下的积极活动;这种双手不同动作及全身多种器官的配合运用,必须遵循有规律的、科学的、恒久性的训练,努力地去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才能掌握钢琴的演奏技艺。

首先,乐感对于学习钢琴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乐感?

在练习乐曲、音阶和练习曲的时候可以加入适当的表情。如音阶,用有力的断奏来表达一种威严、愤怒;用较慢的连奏来表示一种忧伤;用快速轻巧的指头弹奏来表示欢快随心所欲的情绪等等。这些都是训练孩子带着表情进行弹奏,展示自己表现才能的好办法;对练习曲和乐曲中的表情记号或力度记号做夸张性的弹奏和练习。正如李昕老师所讲的,比如说教授汤谱森《火车》一课,可以很形象的先告知孩子火车跑的声音,引起他的兴趣后,告诉他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长短,然后火车是怎样由慢到快跑起来的,加入形象的说明孩子会对这一课很感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弹奏了。

一般来说,再简单的乐曲或者练习曲,都有可能进行对比,至于对比是力度上,还是在音色或者情绪上,可以请教老师来进行要求;多听、多看、不放过任何表演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表演,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更好的锻炼,自信心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教师示范、观摩音乐会、听音响资料等方式。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1、正误比较法。教师在正确示范的同时,还可以适时地选择典型的错误弹奏进行演示,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脑记,对正确的弹奏与错误的弹奏进行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力和感知力。

2、衔接法。是遵循节奏的韵律,将几个局部的弹奏技巧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整体的、有机的、连贯的最佳弹奏状态。衔接法主要解决音与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连接。把前一小节最后一个音与后一小节第一个音按拍子连续弹奏、反复练习,是提高整条曲子弹奏质量的有效方法。不少学生弹奏由各自反复的两段组成的乐曲时,都处理的太随意,不是衔接过紧,显得仓促,就是停顿过大,失去整体感。所以衔接法的正确运用可以避免弹奏中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发生。

3、音乐练习法。在第二阶段,切不可忽视音乐练习的方法。通过听所学曲子的旋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还能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发现。教学过程首先要求学生听几编所学乐曲,使学生心中有歌,然后采用相应的触键方法,结合弹奏练习,也就是把如歌的旋律从心中转移到手指上。

4、兴趣法。钢琴弹奏即是以钢琴的音乐美为核心,以全身多种器官和肢体的协调配合、手指的独立运用为基础。由于钢琴音域宽广,和声效果丰富,共鸣体大,所以又是最理想的多声乐器;因此在学生弹奏钢琴之前,应向学生讲述钢琴弹奏的价值、作用极其特殊魅力。

5、示范、讲解法。是在钢琴教学中被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初学阶段更显重要,准确的示范弹奏,使学生对新乐曲或练习曲的性质、风格、技术类型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优美的旋律、娴熟的技术,技巧还能提高学生兴趣。所以在此阶段中,教师应先作详细的准确的弹奏,然后再讲解弹奏要领,指出重点的技术困难之处,教给学生怎样克服技术困难的具体方法,最后根据旋律调式调性的转换和所表现的不同风格特点进行讲解,并选用适当的力度、速度做出示范,进行讲解。其顺序按左右手分别进行。使学生对所学乐曲、练习曲弹奏的技术、技巧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概念。

优秀的音乐教师要敢于创新,通过对音乐的感悟及教学经验的积累,培养即兴教学的能力。同时,结合自己的专长,通过各种媒体传播,发挥各种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

第一、热爱自己的专业。毫无疑问,我们自己的专业就是“音乐”和“教育”两个方面合在一起的专业。自己爱音乐,用心感悟音乐,才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也热爱音乐,乐于领悟音乐。同时,最能代表你水平的专长你千万不要放弃,学生对你一辈子的尊重或者将来具备某种音乐特长,也许恰恰是因为看过了你哪一次的演奏或演唱。对于教学方法的领悟以及教育经验的积累,会使你逐步教好你的学生。如果你自己都不喜欢音乐和讨厌你自己的专业,那么及早改行就是最佳的选择,免得苦了自己又耽误了学生。

第二、敢于创新,灵活教学。课堂教学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1、要作教育的抉择者!这是当今最新的教育理念,适用于各个学科。具体到音乐教学领域,在浩瀚的音乐文化海洋中,我们音乐教师有根据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自由选择音乐教学素材和教学方式的权利,如果你和你的学生一样不喜欢你手中的音乐教材,我觉得你就应该考虑如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2、做研究型教师。如果你真正成为了你所任教的班级的音乐教育的抉择者,那么面对你重新组合的教学内容,新的问题和收获肯定源源不断的出现,你如果抓住里面的闪光点和突发的感觉,深入实践、探讨、研究下去,就可以出成果,以你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出你的理论性文章,也就是所谓的课题研究。如果你按部就班地按照老一套思路苦学苦教苦备课,那只能永远“吃别人嚼过的馍”,失去的将是自我和创新的灵感。

3、活用教学法,培养即兴教学能力。在教学中仅仅是理论上“奥尔夫”“柯达伊”“启发式”“示范法”什么什么的,只会把自己的思路束缚在某个范围,这反而被动。怎样为好呢?一句话,“无招胜有招!”即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扬己之长,敢创新招。你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随机应变,满腹的经纶敌不过你在教学实践中一个奇妙的点子。

第三、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许多人这么惊呼。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都在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我们音乐教师对于最新音乐的动态、最新媒体设备的使用、对学生喜欢什么都应该随时关注,关注的过程就是我们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方面的东西我们甚至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所以,我们不能放松自己各方面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

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改变教学思想理念。

在音乐课程改革的意义及其背景中指出:"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音乐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难以跟上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因此,在音乐教育面临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的今天,如何加强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教学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已成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这段话确实道出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我们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点。

二、正确理解课堂纪律。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非常注重课堂纪律,忽视学生的积极参与,始终不忘把学生的安分守纪放在第一位,学生稍有"活动",教师便严加管制。这样的课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难以对音乐进行有效的感知,难以在音乐学习中营造一个和谐的内心世界。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这显然不符合课改精神,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课堂纪律,解放学生,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处于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三、淡化技能训练、旧的课程标准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教唱一首歌曲首先从歌谱入手,给同学们分析节拍、节奏、视唱、旋律,本来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采用这种单纯、强迫性知识技能的传授方法,使学生边学边厌,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使学生对音乐课形成厌恶情绪。为此,本学期我抱着尝试的心态对教学内容的重点进行调整。把重点放在音乐的感受上,让学生变成演员,给他们表达情感的机会。实验的结果非常成功。通过实践使我从中感悟到,以前总抱怨学生不重视音乐课,却没有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去考虑存在的问题,忽视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偏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新课程目标强调学习者的情感态度,让学习者变被动为主动接受知识。

四、注重个性发展。

众所周知,由于先天遗传与后天教育环境的差异,学生的音乐兴趣、潜能也有很大的差异。因而,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是不一样的,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不一样。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去对待学生,因此,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潜能的差异,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把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发展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结合起来,让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表达个人情感,充分肯定每一位同学,让他们享受音乐的乐趣。

五、明确了情感的激发.体验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催化剂。

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情感的这种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人的情绪情感与音乐的情绪情感和谐的沟通与交流,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要注意的是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使人忘我的境界。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应运用美术.音乐.舞蹈等综合手段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并且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投入,以自己对音乐.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以自己娴熟的技巧和对作品的激情演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课堂教学“活”的把握。

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就必须想办法让一首歌曲教学变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节奏紧凑.容量充实,做到歌活、情活、动作活、心活,让学生有唱.有跳.有听.有看.有创作,有感情的宣泄。课堂教学才真正焕发活力。但同时要注意活而不乱,收放自如。根椐教学内容的设计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层次分明。蹦蹦跳跳这种活动要但不能太多,师生间的问答.交流互动是中层次的活,它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保持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最好的活是教师的语言.情境的创设.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心潮起伏,浮想联翩的心动,它是创造力最好的源泉和动力。各种层次的活动在课堂上结合起来,运用得当,教学就会如鱼得水,收放自如。

六、创作教学为学生音乐表现服务。

创作教学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作,音乐创作,但这些方式不应硬搬到每节课中去,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然后根据每节课实际.,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来设计创作活动,例如:《明日》这节课中设计即兴创编旋律短句这种方式,是预设到学生情感表达的即兴性,当他们的情感体验达到一定深度,就有一种情到深处自成曲的氛围,这时让他们凭着对音乐诗歌的理解,即兴编唱旋律,难度大大降低,不但让他们感受到创作活动的轻松愉快,体验到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满足,还可以引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创作中去,把培养创造力真正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蕴含者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展,才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要获得进步,总要经历一定的磨练,新课程实践为这种磨练提供舞台,新课程视教师的实践为资源。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磨练,促成我观念上的更新,改变了我认识自己,看待学生和看待教学活动的思维方式。形成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更促成了我教学行为的更新,从教学的设计阶段,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阶段和教学方式与重建阶段,力求超越每一节的限制,从学科的本质.整体,促进学生发展方向的潜在价值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

在音乐课程改革大形式下,对于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必须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开拓思想,大胆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不断探索如何营造欢乐、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用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结合在我们学校一个学期来的实际教学的教学经验。现将音乐教学心得总结如下。

以前音乐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没有以学生为本。那么音乐教学究竟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呢?新课标着重强调应在音乐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着眼于整体学生素质的提高;应体现时代要求,着眼于使孩子从小喜爱艺术,重视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全方面得到发展。

二、贯彻因材施教。

由于各学段的艺术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各种艺术能力更是因人而异。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滤到各级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满足艺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兼顾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逐步跟上,缩小差距,甚至艺术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学生,更要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自信地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尽量使全体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校外艺术资源具有极广泛的空间和巨大的影响力,应指引学生常关注些公共媒体等积极向上的音乐艺术节目,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类活动。以扩大音乐教学的影响面,艺术源于生活,也应让学生从生活是感受到音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总之,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将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工作。

奥尔夫音乐教学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钢琴教师可以使游戏穿插到钢琴教学当中,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枯燥无味的识谱、感受钢琴的发音原理以及钢琴的不同音区的音色特点。例如:

教师可以换一种教学方式采用游戏的教学方式。在学习五线谱的五条线之初,教师可以让幼儿左手伸出五个手指,代表五条线,大指代表五线谱中的第一条线,食指代表第二条线,中指代表第三条线等等;大指与食指间隔代表第一条间,食指与中指的间隔代表第二条间等等。当教师说道“五线谱,五条线,四个间,我们找找第三间时”,幼儿迅速的伸出右手食指点在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当教师说道“五线谱,四个间,我们找找第五线”。幼儿迅速的'伸出右手食指点在无名指上,如此反复的利用游戏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从枯燥难懂的理论中解放出来。

教师也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进行快乐教学,让学生把钢琴的琴键想象成“小钉子”,而弹奏的手指想象成“小锤子”,钢琴的手指运动可以想象成是“小锤子钉小钉子”的动作,而钢琴叮叮咚咚的发生可以想象成“小锤子钉小钉子的奏乐”当学生在弹奏钢琴时声音太“砸”时,教师可以说“小锤子失控了,钉出来的声音太硬了,不好听”。而当学生弹奏钢琴感觉声音发“虚”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小锤子没有钉到小钉子的中央,钉偏了”久而久之,教师以这种形象生动的游戏教学方式,可以使幼儿早日找到手指触键的感觉。

教师可以让幼儿在低音区模仿大象走路的声音,看看如果在高音区,大象走路的形象是否还能表现出来;可以在中音区用钢琴声音模仿小兔跳跳的声音,看看在高音区与低音区做出的效果是否一样;可以在高音区模仿小鸟歌唱的声音,看看在低音区与中音区模仿小鸟歌唱的声音是否动听等等,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钢琴音区的游戏教学,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音区教学,幼儿可以很快的找到手位,区分各音区的音色。

奥尔夫认为一切音乐的基础便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让幼儿明确节奏的含义:在固定时长中形成的脉动类型,就叫节奏。幼儿往往在学琴之初掌握不好节奏,不是演奏快了就是慢了,拍子与拍子的连接不准确。在学习演奏乐曲之前,教师可以让幼儿先把乐曲的节奏抽象出来,进行节奏训练,待乐曲的节奏熟练了之后,在配上音高,进行练习。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节奏练习之后,掌握了音乐的骨架,再学习钢琴演奏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声势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一大亮点,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易学易做的方法做一些单声部或多声部的节奏训练。

在幼儿钢琴的学习过程中,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会逐步出现音乐多声部的概念,尤其在学习巴赫的复调乐曲中,几乎每首乐曲都是多声部练习。在学习之初,教师可以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来进行声部训练,在让学生明确复调的主题、对题、答题之后,可以通过拍、打、捻、捶等进行训练。例如:主调的主题我们可以用“拍”手来进行唱念;复调的对题我们可以运用“捻指”来进行唱念;复调的答题可以用“拍腿”来进行唱念区分,如果两声部同时出现,我们可以同时拍两个部位来让学生体会多声部的概念,建立起学生的纵向空间感。

奥尔夫心得体会

奥尔夫(Orff)教育法是一种综合音乐教学方法,由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于20世纪20年代创立。奥尔夫教育法强调通过音乐的方式培养儿童的感知力、创造力和集体合作精神。我曾经参与过奥尔夫教育法的课程,并积极参与了一些乐队和音乐学习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音乐知识和技巧,也深深感受到奥尔夫教育法带给我的心灵启迪和团队合作的价值。

第二段:感受音乐的魔力。

奥尔夫教育法注重通过身体和声音的感知来学习音乐。在音乐课程中,我们使用乐器和声音来模拟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境,比如敲打鼓点、吹奏口哨等。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使我可以更深入地感受音乐的魔力。在课堂上,我经常与其他学生一起创作和表演音乐,这让我有机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世界和情感。通过奥尔夫教育法,音乐不再只是简单的听与演奏,而是成为了我与世界沟通和表达自我的一种工具。

第三段: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奥尔夫教育法鼓励学生通过创造性的音乐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进行即兴演奏和创作,激发我们的艺术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老师会给予我们一定的自由度,让我们自主地选择音乐元素和创作方式,这大大激发了我们的积极性和创新力。通过奥尔夫教育法的培养,我逐渐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表达音乐,发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式。

第四段:团队合作与沟通。

奥尔夫教育法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演奏,这让我们学生在音乐中学会了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合奏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互相配合、协调和沟通,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曾经参与过一个音乐项目,与一群同学一起组成乐队,演奏一首由我们共同创作的曲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在音乐上相互学习和交流,也在人际关系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信任。奥尔夫教育法让我明白,团队合作是取得成功和成就的关键,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同创造美妙的音乐。

第五段:结语。

通过奥尔夫教育法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音乐的魅力和奥尔夫教育法的独特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培养了感知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这些技能和品质不仅对音乐的学习和演奏有很大的帮助,也对我日常生活和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我非常感激奥尔夫教育法给予我的启迪和成长机会,也希望能继续在音乐的世界里探索和发展自己。

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

今年暑假有幸到宁波进行了为期3天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培训,使我和奥尔夫音乐有了一次亲密接触。培训中,老师给我们展示的各种活动中新颖的形式、教具、轻松的氛围,深深吸引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奥尔夫的魅力,体验到了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更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和启迪。于是,本学期我试图将"奥尔夫音乐教学"作为班级的特色教育,学以致用,希望在自主实践中,进一步掌握奥尔夫音乐的教学法、教育理念等,使幼儿在活动中初步掌握节奏、身势、乐器演奏等音乐知识。

因为教材、磁带等不到位的缘故,时隔数月,终于在12月的一天,我组织幼儿开展了《丰收》这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以故事《小松鼠采栗子》为线索,引出并贯穿整个活动:第一环节,我先向幼儿讲述故事,并在《小松鼠进行曲》的音乐声中带来幼儿进行采栗子、剥栗子、吃栗子等各种动作,大家在教师和音乐的带来下,轻松、愉悦地做动作,通过这一环节幼儿的兴趣充分地被调动起来了。第二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带领幼儿进行听音和节奏练习。首先,请幼儿听音乐,听出"叮叮"的声音,并在听到"叮叮"后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出示"十六宫格",让幼儿认真听音乐,并在"十六宫格"中找出"叮叮"的位置,并进行节奏练习;最后,出示三角铁、小铃,先让幼儿自主探索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再让幼儿根据音乐中"叮叮"的位置和节奏进行演奏;第三环节,在《小松鼠进行曲》的音乐声中,进行小松鼠狂欢的自主表演,在动作、乐器的表演中结束了本次的活动。

整个活动,因为幼儿第一次接触奥尔夫音乐,而且活动中新颖的形式、有趣的音乐内容,紧紧抓住了幼儿学习兴趣。孩子们不时地被活动中听音找栗子、听音吃栗子等有趣情境所吸引,发出"真好玩"、"太有趣了"的感慨。但作为施教者的我,因为是第一次实践,所以在感受到孩子们喜欢玩的满足感后,更多地是活动带给我的困惑:

1、因为培训时间少,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只是表面化的、感性认识。因此在自主实践中,只能根据自己在培训中看到的培训老师演示的内容进行,自己对教材的理性认识和分析不够,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比较模糊,导致活动比较形式化。

2、在活动中,也使我充分感受到自己音乐功底的薄弱,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深厚音乐功底,才能通过崭新的教充理念和教学方法给孩子们全面有效的、生动有趣的.音乐教育,使幼儿学到正确、科学的音乐知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节上的困惑,如:幼儿园里乐器已经老化,种类短缺,如何满足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需求;从中班才开始奥尔夫音乐教学,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系统性的教学等等。我们班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才刚刚开始,不管是对幼儿还是教师,都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去不断探索、学习和创新,作为教师的我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加紧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理论的学习,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班的奥尔夫特色教学越来越绘声绘色!

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

本次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学学院举办的奥尔夫教学法培训班的学习,授课老师针对中央音乐学院《奥乐宝贝漫游记》有目的、有层次的进行了奥尔夫音乐课程的讲解,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奥尔夫韵律活动,使我对奥尔夫教学法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他的教学法理念是开发学生原本性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激发每一个参与者的生命活力。在奥尔夫教学法活动中,每一个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综合教学活动,将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教师尽量使学生能够即兴地、创造性地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动作,唤起学生对学习和音乐的兴趣,激发对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们与人合作、与人交往以及群体意识,将音乐、律动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相结合。奥尔夫教学法倡导参与,鼓励想象,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反应能力、领悟能力、身体各部与心脑的协调能力、记忆力、创造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等。

用“听说法”教说儿歌,并由学生自编律动帮助记忆,提高学习乐趣。这一环节体现了奥尔夫教育理念中的“原本性音乐学习”。注重人对音乐的最基本的感受、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的获得不是领先外在的知识灌输、技术训练,而是要通过人们的亲身参与,自发地、自然地获得。人人都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在没有困难的压力下学习。奥尔夫指出,“原素性音乐永远不是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对于处在个体发展原始或者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

声势活动发挥学生的即兴能力。儿歌+拍手、儿歌+跺脚+拍手、儿歌+手拍复杂节奏+跺脚。声势是幼儿以身体作乐器进行节奏训练,既简单又有趣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如展示各种节奏图谱请幼儿选择自己身体能发出声音的部位来,拍手、跺脚、捻指头。由于走与声势是人最自然的动作,不需要什么动作技术训练就可以进入节奏教学,所以运用起来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即兴能力。

嗓音的声响游戏培养创造性能力。模仿小老鼠、猫的叫声(吱吱吱、喵--)以及想象用自己的嗓声编配儿歌中的背景声响(叽哩咕噜咚叭)进行多声朗诵。每个人都有一个喉咙,它本身就是一件乐器,它经常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响作品”,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深受学生的欢迎。从比较单纯、熟悉的声响如动物叫声开始,发展到比较复杂地声响的模仿,到对声响特征的模仿对培养创造性能力是极好的方法。

打击乐的演奏作为奥尔夫教学法中独特的形式而存在,教师引导幼儿为音乐伴奏,不仅能让幼儿切身感受音乐的节奏,还能够让幼儿感受到打击乐器的乐趣,在合奏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幼儿协调及合作能力。

在本次学习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与幼儿面对面地来感受音乐,当你作为一个幼儿教师与幼儿来共同体会音乐的时候,你会发现音乐的作用远远大于语言的功能,这时教师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来思考,尽可能地让幼儿全身心地来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而不是采用模式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音乐的教学,因为这不仅让音乐失去了本身的魅力,也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奥尔夫”音乐法主要不是致力于教会幼儿什么,而是启迫、发掘幼儿具有某种习性,通过游戏式、即兴性地奏乐本身,通过自然地、音乐地表露自己的感受、情感,通过语言、动作、表演和音乐的全面有机结合,通过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去学会音乐、掌握音乐。

“奥尔夫”音乐给人以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对儿童还是成人,它都会让你在玩中学,学中玩的环境氛围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激活自己的思维想法,养成创新能力。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虽然我学习奥尔夫音乐教法的时间很短,对于其理念和内容理解得也非常肤浅,我将继续研究并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以期待更深刻地掌握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们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参加培训前,我只是简单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听苏老师的奥尔夫音乐培训中我知道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carl·orff1895—1982)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被美国同行称为现代音乐教育三大支柱的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如今从人学出发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己经从原本主要关注的儿童世界扩展到从胎教到老年的终生教育各个年令段,并继“与时代同步发展”。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即兴性;。

2、综合性;。

3、参与性;。

4、自然性;。

5、民族性。

6、大众性。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1、音乐教育不再是个别的,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机会来感受,表现音乐的丰富性。

2、让孩子们摆脱了琴凳琴弦的束缚,也不再只是被动地聆听。没有枯燥乏味的技巧训练,即可让孩子进入表现音乐的阶段,使学习音乐不再那“boring”。

3、孩子不再是一直被动地学习固化的东西,而有了自己广泛的即兴创作的空间。

4、把孩子从单纯的个体化的练声,练琴带入了合作的天地,让他们早早地开始学习如何协作、服从、领导与被领导。

5、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在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在这一天的课中,苏老师所呈现出来的东西不是单一的,这是让我体会最深的,苏老师用了很多典型的音乐素材,让所有老师一起参与由易到难感受训练,老师由始至终没有教我们任何书面知识,上乐器课也没有叫我们怎样去使用乐器,而是让我们在游戏中、创编中学会了音乐知识,这也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接受过教育理念。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模式,体系内容丰富,教法生动活泼,成人也会情趣盎然,一定会深受学生的喜爱。由于自己有了亲身体会我才感觉到,给学生们上音乐课主要是要从学生的感觉、兴趣出发,让孩子们轻松的学音乐,师生平等合作,寓教于乐。还要给他们大量创新的空间,发展和挖掘孩子们的音乐潜质。而在教学方法上,其手段、教法更丰富多彩,且“永远在发展中,在形式,在流进中”任何一个教法,一个教案都只是一种范例,一种模式仅供参考,万不可硬套。俗称“条条大道能罗马”只是要体现奥尔夫理念,鼓励独创,这点让我有了很深的启发。而平时我们的活动就只有一个目标,让孩子唱会歌,填鸭式的教孩子唱歌。聆听这次活动,使我有机会领略到:作为音乐而言,它的材料也应是多样的,画面中有节奏,节奏中有律动,律动中有欣赏,在有机整合中,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记忆、感知、注意、体验等,这将会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苏老师和我们做了一些音乐游戏,《小鸡舞蹈》、《法国舞》、《我和我的小狗》、《土豆》《你说》、《狗相咬》等游戏,做游戏期间苏老师老师用了很多的手势、乐器、小道具、一些感叹词的提示等,而且苏老师的表情很夸张,但是做的很自然,在整个过程老师也很享受。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还可以这样上课,教学非常的生活化,让人有一种轻松、快乐的感觉。我越来越觉得这种教学可以把比较枯燥的音乐知识,通过精心的设计运用舞蹈,游戏、情景教学等方式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这些音乐知识。通过苏老师培训学习的奥尔夫音乐我有以下几点感受和体会:

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

2.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由于在上课时,幼儿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幼儿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幼儿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的情感。由于这种活动轻松、愉快,幼儿一学就会,不给幼儿带来压力,因此幼儿情绪饱满、兴奋,有利于幼儿通过这种途径使情绪得到抒发。

总之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在这次培训中使我更深刻懂得幼儿教学要适合幼儿年龄特征,音乐教学中应该让孩子多听、多感受。设计一些音乐游戏,让孩子感兴趣,乐于学音乐。我还应该多学些音乐教学方法,运用于日常音乐教学中。让游戏贯穿于教学中。音乐教学也是如此,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形象、直观、有趣的动作、游戏,幼儿一定特别喜欢。苏老师在领着我们做小游戏时,我们都特别感兴趣。我想孩子们会更感兴趣,回来之后我跟孩子们玩那些音乐小游戏时,孩子们特别投入也特别开心我想好的音乐教学应该是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获得开心、快乐、精神愉悦得到放松,同时也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和小朋友、老师互动、合作。今后我在教学上要积极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带领孩子学习探索,积极进取。我会注重音乐与游戏结合也会使音乐动作化。音乐教学对我来说有一定难度。但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会在音乐教学方面进一步提升自己,为了体现学以致用,我会在自己的岗位上找到合适的方发,并且也希望以后传授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满足感,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音乐的存在,而奥尔夫正是提倡从生活中发现音乐,从音乐中学会生活!

奥尔夫心得体会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奥儿夫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换句话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本着这一目的,我积极进行音乐教育的探究学习与实践工作。依据《规程》精神,以发挥幼儿主体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从”兴趣、感受、表现、能力“等方面入手对幼儿进行培养。在大量的理论学习、探索实践、经验借鉴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在教育工作中的观念的根本转变。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变教师的”传授“为主为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主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设计教育活动、组织教育过程中,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不考虑幼儿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是代替孩子说,代替孩子做,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能主动积极地去”听“音乐,是带幼儿步入音乐天地的首要条件。但目前状况是幼儿在听音乐时,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如何让孩子能做到”留神地听“”主动地听“呢?为了激发孩子”听“的兴趣和需要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孩子带着问题听,带着故事悬念听,看着画面听,听不出没关系,再听一遍,并不断激励、表扬孩子长了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鼓励他们表达听后的感受。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听的兴趣外,还在一日生活中安排倾听自然和生活中声音(小河流水声、小动物叫声、雨声、走路声……)的各种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们听音乐的兴趣和主动性大大增强,中班的孩子能分辨出”沉重的“”轻柔的“”跳跃的“音乐,能区分速度、力度、节奏的不同的变化。

幼儿在奥儿夫音乐活动中的自主学习应是孩子智慧、情感、创造性的体现,但由于以前的教学常常是教师示范在前,幼儿模仿再后,自主性、创造性根本得不到培养和发挥。通过研讨,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孩子欣赏、感受、体验在先,创造表现在前。如,中班在上音乐游戏”狐狸捉鸡“时,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让孩子运用自己的感知,充分讨论狐狸的音乐形象,并集体创作、设计狐狸的狡猾小鸡的弱小”等不同情绪不同形象的动作,教师只是作适当的点拨和提示。幼儿从被动的接纳者转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自信心大增,创造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再如,小班在上音乐活动“小鸡出壳”时,教师大胆地把孩子推向前面,让孩子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尝试学习小鸡出壳的舞蹈动作,这一参与过程既满足了孩子情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作小主人的需要,创造的需要,又使孩子在情感、个性、智力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实践证明,孩子确实是有着巨大潜能的发展中的个体,儿童只有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奥尔夫音乐教学

幼儿音乐教育是启蒙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内容,也是在学前教育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路径。然而,我国幼儿音乐教育偏重于对音乐技能的传授,忽视幼儿所特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不利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奥尔夫教学法作为当前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能够有效改善幼儿音乐教学现状,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推动幼儿音乐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阐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内涵、特色以及现实意义入手,对幼儿音乐教育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应用实践和应用保障措施进行探讨。

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提出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对传统音乐教学中过于强调技巧、忽视音乐创造与表达的改革与转变,现已经成为现阶段儿童音乐教育领域普遍认同的先进教学方法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活动中将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原本性的音乐进行教育,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喜爱。原本音乐是一种回归自然,以节奏为载体的音乐,能够让儿童亲身体验音乐魅力,激发创造音乐的兴趣,使儿童成为音乐的演奏者,从而促进儿童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有利于发扬民族音乐文化。重视本土化音乐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较为突出的特点之一,由此形成了一种文化平等的理念。由于该教学法对本土音乐十分推崇,从而使其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将该教学法用于幼儿音乐教育中,可以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作为立足点,这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元素是该教学法的基础,在运用该方法进行幼儿音乐教育时,可对民族音乐、方言、儿歌等进行利用,以此来体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的特点。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出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和词曲,还有很多谚语、民谣,这些素材都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均可利用到幼儿音乐教育当中,由此不但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而且还能使这种文化得到发扬。

(二)有利于推动幼儿音乐教育改革。审美的愉悦性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情感方式上的基本特征,该特征与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方向相吻合,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的高度契合,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在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中站稳脚跟的关键性因素。该教学法的创始者奥尔夫曾经说过,发自内心的喜悦,是幼儿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歌曲、奏乐、舞蹈等音乐表现形式对于幼儿智慧的启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教学法强调学习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求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用心去感受音乐,并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对其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这符合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思路。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给音乐教学带来了生机,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使幼儿从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转变为主动感悟音乐,有助于幼儿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三)有利于解决幼儿音乐教育硬件设施不齐全问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音乐设施的要求较低,不需要配置各种价格昂贵的音乐设备,如钢琴、电子琴等,由此使其较为适合经济贫困地区的音乐教育。就地取材是该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其能够对民族音乐进行灵活运用,从而完成声势、节奏、律动等训练,这样在不需要过多投入的情况下,便可达到教学高收益的目的,有效解决了幼儿音乐教育设施不齐全的问题。

(一)日常生活中融入音乐教育。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原本性的教学理念,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下接受音乐教育。教师可以从幼儿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入手,让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节奏训练时,教师可将音乐、动作、语言等要素融合在一起,采取匀速的鼓点让幼儿依次说出自己的名字,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和节奏感。又如,幼儿生性好动,喜欢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在《两只老虎》歌曲学习时,引导幼儿运用各自习惯的肢体语言,拍打出歌曲的节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幼儿与其他人进行配合,有的拍手,有的跺脚,形成层次感丰富的拍打效果,既培养幼儿人际沟通能力,又帮助幼儿享受到音乐节奏的美感。

(二)开展即兴音乐教育。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奥尔夫教学法所倡导的即兴教学理念,积极开展即兴教学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和想象力。教师要明确即兴教学的目的,不能将即兴教学误解为要求幼儿创作出音乐作品,而是要通过即兴教学,给予幼儿更多参与演唱实践的机会,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能力。如,教师在教儿歌时,可以先配上节奏自己唱几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后再引导幼儿说出对儿歌的想法,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在学习儿歌阶段,教师要鼓励幼儿拍打节奏,并给予相应的动作暗示,使幼儿伴随着歌曲声调、韵律的变换,即兴拍打出节奏。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为幼儿学习打击乐器奠定基础,而且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即兴表演能力,激发幼儿的音乐潜能。

(三)开展综合性的音乐渗透教育。幼儿习惯于通过演唱、肢体动作来接受音乐教育,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为此,幼儿音乐教育可以利用奥尔夫教学法综合性、创造性的特点,组织综合性较强的表演活动,如合奏、合唱、歌舞表演、小剧表演等,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如,在儿歌《小毛驴》中,教师可以让幼儿用椅子作为小毛驴,通过椅子的摇晃发出毛驴走路时的踢踏声,这样便可以使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创编出节奏。又如,在儿歌《小乌鸦爱妈妈》中,可插入一些情景表演,通过角色设计,让幼儿分组对动作进行创编,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此外,可将节奏声势与演唱进行有机结合,由此可以带给幼儿一种全新的感觉,更能激发出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在传统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多采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虽然幼儿能够记忆歌词、演唱歌曲,但是却不能真正体验到歌曲中的情感,享受到音乐学习带来的快乐。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在教学中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段特点组织教学活动,让音乐学习成为幼儿的兴趣,而不是幼儿的学习负担,真正实现玩中学、乐中学,给予幼儿表现自我的机会。如,在播放《我的身体》歌曲时,让幼儿根据歌曲内容用双手指出头、肩、胸、腿等身体器官,同时也可以让幼儿用双手模仿身体器官的形态,不拘一格地让幼儿展现自己,活跃课堂氛围。又如,在学习《五只猴子吃香蕉》歌曲时,幼儿难以记住较长的歌词,这时教师可以将歌曲学习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分别扮演小猴子的角色,并提供给孩子们香蕉作为道具,让孩子们在表演中记住歌词,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意识。

总而言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符合我国教育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尤其在幼儿音乐教育领域,奥尔夫教学法能够凸显其原本性、综合性、创造性、实践性的教学优势,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段特点,有助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为此,幼儿园教师要深入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奥尔夫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确保幼儿音乐教育目标的实现。

奥尔夫音乐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创建的,主要适用与对儿童进行音乐教学,具有先进性、独特性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音乐教学为主要目的,将语言、动作、舞蹈、表演、美术等元素和音乐进行融合,对儿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专注力和自信心,这种教学法能够吸引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虽然从20xx年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距今已经实行有十几年的时间,素质教育也纳入新课改的标准中,但是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却并不是那么明显。学校及学生家长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将教学的重点放到升学考试的学科科目上,甚少关注音乐教学的情况。学校和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态度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现阶段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受到严重阻碍,也影响了音乐课程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各地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也开始进行改革,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在有些地区开始出现音乐课程竞赛和音乐教师的评比活动,这些能够有效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善目前音乐教学中的不足。然而根据调查发现,虽然学校开始关注音乐教学,但是音乐教学方法却有待提高。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么展开机械式的音乐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也不高,要么教师在课堂上播放音乐歌曲或者视频,学生自主体会和欣赏。这些教学方法并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的效果很渺小。如若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才华的机会,将问题引入到艺术情感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信。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奥尔夫曾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要将即兴性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核心。音乐教学的即兴性,主要让小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音乐活动从中学习音乐知识,使自己乐在其中,锻炼自己的音乐创造力,使学生爱上音乐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符合了新时代下的教学要求,具有时代性。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较小,和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奥尔夫教学法选用在音乐中插入游戏内容的教学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感受到快乐学习音乐课程的魅力。比如在学习民谣歌曲《挖土豆》时,教师可以将经典游戏《拔萝卜》改变,将挖土豆的动作融入到游戏中,使学生感受到游戏内容和音乐节奏相融合的魅力。

(二)进行多元素结合的教学法。

小学课程中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多方面的,不仅有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还有舞蹈、音乐、绘画等内容,将这些元素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填上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词,搭配简单的乐曲,再课堂上开展教学,让学生配上自己的舞蹈动作,使音乐作品更加形象、生动,从而达到、唱、跳、演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和谐的美感,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比如,深受学生喜爱的中国影视动画——《西游记》,教师可以将其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浓缩,创作词曲,在课堂上教学时,向学生展示。其中的歌词描写有“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三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教师在教学生演唱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配上舞蹈动作表演,使教学变得立体化、生动化。

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力源泉。”掌握好音乐节奏,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节奏是富有魅力的音乐语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集中学生注意力,训练学生以身体为乐器,将拍手、跺脚,拍腿等形成的不同音色进行组合,构成基本的音乐声势,能够训练学生敏锐的听觉和洞察力。结束语文章主要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在现代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总之,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了,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奥尔夫音乐教学心得

暑假参加了中国奥尔音乐教学法的培训,这也是我自大学毕业后第一次参加这种教育性质的培训,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两年来,自认为在音乐教育这条路上才迈开我的第一步。从我第一次上讲台,不知音乐课从何讲起,胡乱的东拼西凑完成一节课,到拿到优质课的第二名.感觉自己已渐渐步入正轨了,初步了解音乐课的模式.然而,这次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课后,却发现音乐课的模式远不像我想像的那样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老师稳站讲台,学生端正坐好就算是一节音乐课,这仍然是在传统音乐课的模式中徘徊,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始人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二十世纪流传甚广,对世界音乐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在教育行为上是将语言、动作、音乐三元素融为一体,而将三元素紧密连接的核心要素便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但很多音乐教师认识到这点却不知如何去上好这节课,以至于一讲到音乐理论的东西,学生就会感觉音乐课没有趣味,老师讲得没劲,学生也不愿意听。但是这次培训后,让我从中感受了许多新鲜的东西,从而开始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

身体原本就是一件乐器。我们知道嗓子可以用来唱歌,然而除嗓子外,人的手、脚、腿、头等都可以做乐器,不但如此,还有高低音的区别。如,捻指可以是高音,因为声音集中,响亮;跺脚可以是低音,声音厚实,还有拍手拍腿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把这些声势加进来,没有太多的技巧,或理论性的东西,确给教学增添了许多色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没有难度的可以做到,并且还能凑成一个多声部出来。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声势用得非常多,如:节奏训练,用声势伴奏——做固定音型,为奏乐的准备,为学习曲式结构的练习。声势的练习也是学习打击乐器的铺垫,基础。当教师开始用声势引导学生时,那他也开始了节奏的训练,无形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我们强调将理论的东西淡化,转为实际操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提高音乐兴趣。

奥尔夫音乐教育强调让学生自主参加音乐活动,而不是一味地观看或听。通过学生自由的,自主的设计音乐活动才能真正体验、感受音乐,才会从中有效地达到音乐的教学目的。如在探索声音课堂上,安吉丽娅老师风趣的表演了一段声音戏剧,让我们开怀大笑了一阵,但是我们从中很快知道了声音的魅力,接着她从中选五个人到台上盘腿坐下,每人心中想一个声音,如嗡嗡,喵喵,哎呀,哦,啊等等,但是声音不能与别人相同,而安吉丽娅则当起了乐手,每拍一个人的头时,就会发出一个声响,连续的按节奏拍的话,就成了一曲美妙的乐曲。这个游戏让大家都想跃跃欲试,老师说光只有声音不行,还要有情节。于是大家七八个人一组,自己分工,一些人做声响,一些人表演。展示时,每一组都表现的超乎想像。三打白骨精,嫦娥玉兔,腊笔小星都搬上了舞台,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演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故事。在这堂课中,老师并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如用声音,这个声音应该表现什么,如何适当的加入声音,全是学生自己去想像去创编。得到的效果却极佳。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打击乐器是一大特点,因为它强调了节奏,所以打击乐器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打击乐器分为鼓类,木质类,金属类,散响类。这四种打击乐器构成了奥尔夫打击乐合奏的基本编制,一般与身势对等的是跺脚——皮革;拍腿——金属或木质;拍手——木质或散响类;捻指——散响类或金属类,构成四个基本声部。在《春节序曲》、《鸭子拌嘴》中,李妲娜老师把这些打击乐器运用的淋漓尽致,前一曲突出了喜庆,热闹,所以尽量将鼓和锣来烘托气氛,而在第二曲中则把原曲改成了回旋曲式,加入了abc三个插部——引子、嬉戏、尾声,a+b+a+c+a+d+a,而这三个部分都用小镲表现出来,同学们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当然,这些对于小孩子来说会有点难,但是这种教育方法确实能将音乐课变得灵活,形式多样。

当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于中国音乐教育现状来说不能说全盘吸收,有些东西运用起来很困难,就像打击乐器,如多学校考虑到经费问题,不能提供相应的条件,但是其中许多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从而更好的发展中国的音乐教育。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