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分析论文(汇总16篇)

时间:2023-12-03 18:39:52 作者:笔舞

范文范本可以丰富我们的写作经验,拓宽我们的思维视野,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相信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要求和技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初探论文

1.教学理念陈旧。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在具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较大,大部分院校的教学理念缺乏改革意识、现代意识、开放意识,因循守旧,重理论而轻实践,对于教学方式、手段等的革新不足,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上的知识,既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也缺乏环节的认识。

2.教学内容少,科目单一。

现有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人才仍然依照过去“专业人员”的培养模式,所以专业面欠广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设置课程,但是针对专业主干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课程较少,跨专业的综合课则更少此外,已开出的课程的内容不够丰富,大多是验证性和综合性项目,设计性和创新性项目很少,内容欠深入拓展,缺乏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

3.教学方式单一。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主要是计算机模拟实践教学模式,教学的目标、方法和内容,学生的自主操作、报告和课堂表现作为主要的评估方法,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基础知识、专业计算机软件仿真平台为主要依据,作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只是在课程中的知识,教学的地方限制在房间里,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拓宽学生的知识和提高综合能力。

二、农业经济管理课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意义。

目前农业经济管理课程人才培养存在与实践脱节的`倾向,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人才市场普遍反映的农业经济管理类人才的缺陷或不足主要是:团队协调和合作能力有待加强;缺乏实际应用与综合实践能力;工作中创造性不足等等农业经济管理类的毕业生要真正具备独立的自我发展的能力,必须切实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以获取稳定优质的生源市场,从而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基衣的保障。而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要打破目前所依赖的传统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以及各专业自身特点,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必要的创新。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农业经济管理课程教学培养过程中应坚持知识、思维、能力和个性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在课程中获取直接知识,锻炼他们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为此,必须建立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以及师资设备的创新型课程教学体系。

(一)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为了培养既适应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紧跟世界发展潮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科学先进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1.课内教学,根据课程理论知识,设计与之相对应的验证性和综合性项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衣概念掌握基衣技能,在此基础上,提高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方式可通过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模拟仿真教学法等方法来实现。

2.项目管理式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通过参与各类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开放项目,培养学生的更高技术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理念开放项目类型包括:第一、学生科技活动型:学生自拟科技活动课题,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第二、学生参予科研型:如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第三、自选项目型:由室定期发布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自选项目,学生自选。项目实施过程中安排指导教师及时解答学生中遇到的问题,项目完成后提交结果,由指导教师和中心銮定合格的,可申请学分。

3.社会实践教学,加强产学研结合,拓宽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农业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实地调查分析,自拟或自选实践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社会实践不仅使学生意识到现代社会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而且通过进行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

(二)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

1.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为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必须从整体上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优化。改革中要坚持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的多样化、实用化、个性化、综合化、精于化,避免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和相互脱节。不断更新和凝练课程内容,把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农业经济管理研究领域交叉与渗透反映到课程内容中来。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努力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知识面宽,具有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适用型人才。根据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始终强调坚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思想,立足经济管理,面向基层,面向社会服务第一线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基衣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建立学校与社会经济部门、经济管理系统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结语。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是提高该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眼未来,学校可考虑拓宽教学服务范围,依托先进的师资设备,服务于“三农”,帮助解决农业生产、涉农企业经营、农民投资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为农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初探论文

在我国快速建设发展的大环境下,对技能操作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此时,职业学校作为社会提供专业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担负为国家输送大量技术劳动力的重任。但近年来职业学校生源数量和质量的下降使现阶段的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社会、学生的需求,形成人才质量和生产需求脱节这一矛盾。在这个严峻的事实面前,专业课老师不仅要更换思路,形成更加符合现阶段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还要密切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职业观。在机械类专业课教学中,“机械设计基础”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分析方法,形成初步的设计一般机械零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该课程为学生后续专业技能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并且也能使学生在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时,用它去分析和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奠定基础。所以门课是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知识向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知识过渡的桥梁课程。但是该课程中涉及众多的概念、数学关系式和烦琐计算校核,对基础薄弱的职校学生而言,难以激发足够的学习兴趣,因此,探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现状的解决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现状一、学生素质下降,现有教学手段较难实现教学目标。

每年的5、6月份是职业类学校招生大战最火爆的时间区间,随着各校争夺生源而来的是学生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具体表现在:一、学习积极性不高,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二、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职业人生没有规划。三、对就业和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包括在一些家长眼中对就业存在误区:职业学校只是将学生圈在学校里,毕业时能拿个毕业证就可以,将来只是进工厂做生产一线操作工,学与不学理论知识对今后职业生涯没有影响,学好学坏无所谓。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严谨求实的学风,对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五、学生在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对学科的综合利用能力不强。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综合运用了工程力学、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课程内容,而且要求学生还要有一定的计算分析能力。学生普遍把“机械设计基础”视为最难学的课程之一。

解决方法: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基础理论知识较为薄弱,,而《机械设计基础》公式多,概念多,计算复杂,内容抽象,学习难度大,学生不太爱学,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显得尤其重要。为了使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产生兴趣,首先要上好第一堂课——绪论,在这里要讲述该学科的产生、发展、应用;讲清该课程、学习规律,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学,学了在哪里用;讲目前学科发展动态,新鲜的发明创造,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比如可以讲讲中央台的节目——“我爱发明”等。通过这些讲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可以使他们明白该课程在生产和职业生涯中所起的作用,学习就有了目标和主动性。

(2)利用教材处理知识点,以点扩面。

教材知识点多,很多知识点又牵扯到其他的课程,学生不易贯通掌握。如齿轮机构这部分内容里涉及到渐开线的一些性质,通过渐开线的性质为点我们可以展开讲解齿轮啮合的一些特点,再从齿轮啮合特点出发可以比较链传动和带传动的'一些特点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通过参阅参考书、组织教材,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把单个知识点扩大,帮助学生将知识点组成一个联系紧密的网络。

现状二、课程理论性较强,理论和技能知识不能有效渗透。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虽各章节对各个机构的应用、特点讲解较为突出,但从整本书来看,概念多、公式多、符号多、名词多、图表多,尤其是计算推导和校核计算对于职业学校学生来说比较复杂和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理论教学抽象,学习乏味现象。为数步多的实验课停留在理论验证层面,形式上是实验课,实际上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和实际应用的真实项目作为支撑,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于激发。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未能充分衔接,学生学习的兴趣难以持续,从而理论学不好,技能提高空间也很有限。

解决方法:

(1)利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在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板书加幻灯机。为了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可以开发质量更高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声一体,内容充实形象,教学手段也可以灵活选择。比如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我们可以用硬纸板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四杆机构,通过实践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也可把课堂放在校内实习工厂、实习实训车间等处。

(2)利用网络平台。

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社会,网络上有巨量的信息和资源。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促进互动式教学实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来协助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提高教学质量。

(3)使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把要讲的理论内容变为适合学生探讨的实际问题。比如学习棘轮机构的应用时,可以向骑自行车的同学提问,为什么踏板向前踩车会前进,向后踩只能听见“咔吧”声,自行车却不会倒退。讲完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效果。

(4)学习作品化。

在学习了主要内容后,可以设计一些“大作业”,把作业做为一个作品纳入考核成绩。

比如在完成凸轮机构和四杆机构的学习后,我们可以布置设计一个完成特定运动要求的凸轮机构,学生分组协作完成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运用。

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有利于了解学生并针对实际情况采用特定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式、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分析论文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与推进,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大力改变过去被动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等教学模式。但现阶段,纵观我国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老师怎么教,学生就去跟着怎么学”的被动式教学痕迹仍清晰可见,这不但使课程改革收效甚微,还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此,认清当前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建构一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舞蹈课课时偏少。某项对省内外多所大专学校舞蹈专业教学课时的调研报告显示,大专学前教育为三年学制,除去实习的时间,实际上课时间只有5个学期。每个学期上课12-15周,每周2个课时,那么五个学期的课时最多是150节,对于专业技能性很强的舞蹈教学而言,该数量的课时相对偏少,课时的不足使课程内容不能全面深入展开,直接导致学生无法系统学习到舞蹈相关知识与舞蹈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够全面。

(二)无统一配套的舞蹈课程教材。实施系统的教学,教材是依据。而教材结构、内容是否合理,与教学质量的达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很密切的联系。当前,大部分大专学前教学舞蹈课程并没有适用的教材,部分学校采用高校舞蹈专业的教材,部分学校采用中职院校幼教专业的教材,这些教材对大专院校学生而言,要求过高或过低,偏离了教学实际,对大专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造成阻碍。

(三)课程内容设置不规范。因舞蹈课程不属于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无专业的课程管理者,通常课程设置是由授课教师完成。课堂上,舞蹈教师的授课缺乏计划性,想到什么就教什么,这种方式看似给予教师很大的自主权,实际上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系统学习的需要,不符合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学生舞蹈基础差。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肢体动作传达情与意的艺术,对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有很高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在此前并未进行过舞蹈专业训练,甚至未接触过舞蹈,学习舞蹈务必从头练起,也因学生年龄大骨骼已发育定型,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时可塑性不高,加大了授课的难度。

(五)教学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大专学前教育院校舞蹈专业教师对该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接受能力不够了解,同时教学时没有依照学前教育舞蹈教育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使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容易把握不准。例如,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粗略学习一些舞蹈基础知识或者在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大量进行舞蹈创编教学,这些都是很难达成的教学目标,不利于课程的有效推进。

(一)合理编排课时。舞蹈课程设置一般为每周2个课时连续授课,从单次学时来说,90分钟教授一个内容是很充分的;但是从周课时来说,大部分学生认为一周只有2个课时时间相对较少,使得每次学习结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技能复习与练习,导致学了新内容忘了旧内容,教学效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不影响其他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舞蹈教学的周课时,例如,每周增加一个课时或者每两周增加两个课时,专门抽出一些时间安排旧内容的复习、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组织实施方式。教学的组织实施形式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因此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学生性别、舞蹈功底、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学计划安排等。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式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其能力范围之内都能学到最多的舞蹈知识;对于男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更适合男性气质的舞蹈类型进行教学,例如拳类、操类舞蹈。女性学生则选择广泛,一般的舞蹈类型都可以考虑。对舞蹈功底较弱的学生,将其单独编组进行多次、重复教学,通过强化训练提升其能力。

(三)拓宽教学内容。现阶段,大部分的大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均认为,舞蹈课程内容是偏向技能训练,对音乐美学、艺术欣赏、形体矫正等与舞蹈有关的周边内容涉及较少,这对于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教学中不但要重视舞蹈技能学习,也要增加理论知识教学,例如选择一些舞蹈欣赏、音乐欣赏、健美知识等内容,使得学生能够趋向于全面发展,有利于其未来更好地从事幼教研究工作。

(四)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手段,重技能的同时也能增加教学趣味性。以音乐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体验各类音乐,进而伴着音乐节奏做出有节律的肢体动作,使其能充分感受舞蹈的形体之美、神韵之美以及力量之美。另外,可以采用观看歌舞剧或舞蹈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欲望,达到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教学目的。

(五)重视舞蹈课程管理。大专院校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科学设置与高效管理,由专业的舞蹈教学管理者根据专业的特点实施教学管理,督促教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改革要求授课,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与课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另外,选择适合大专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舞蹈教材,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规范,更系统。

四、结语。

总的而言,目前大专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仍存在相当多的不足之处,希望教育者能认清现状,从实际入手,不断探索、探索更符合学生发展的舞蹈教学模式,以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学前教育人才。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探讨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在教学上较为宽泛、培养上较为全面的专业,在它的教学体系中涵盖了多种教学内容,如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等,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与舞蹈、音乐、美术等课程交叉进行,是培养和造就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高端专业;是培养教育理念先进、师德高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学科;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整体能力的优质教育,同时也是教育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学习到运用各方面发展的综合学科,因而它是一门综合性极高的专业。“舞之育于习之中,既能静心、亦能养性,舞之潜入育之中,既能育人、亦能树人,舞之教于人之中,既能促之展之,亦能提之美之”。

这句话隐寓了舞蹈艺术这门课程在对人的教育和学习中的作用性。舞蹈课程的实施和发展,在文化教育事业的领域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同时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领域中,对其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容小觑的影响。

学前教育专业的制定和实施,主要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对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落到实处,看到其中对其发展的重要性,笔者就此对舞蹈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论述。

学前教育中开设舞蹈课程的学习和教育,有助于本专业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有助于提高本学科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有助于本学科能培养出更多高精尖的全面发展人才;有助于扩大本方向学生就业率的广度;有助于本学科的综合发展在教学实践和理论概括层面向更深的维度去发展,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

其次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看舞蹈课程设置的重要性。舞蹈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的规范和整合上,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中教学任务的有序进行和安排,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系统化;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在对课程学习的制定和整合上达到相应的具体化;有助于学前教育在对舞蹈等艺术课程的安排有自己独特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再次来看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开设舞蹈课程的学习,有助于缓解学生在繁杂的学习中心境的放松和愉悦;有助于学生重新认识舞蹈这门艺术,从而更好的学习掌握舞蹈课程,使之在对舞蹈的学习中,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必要性的准备;有助于学生产生对美好事物的接受程度,从而提高审美意识;有助于学生对美学教育的初步认识,从而帮助自己内在素质的优化;有助于学生走到工作岗位,自信的提升;有助于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提高自身整体能力的前进。

最后从舞蹈课程自身角度分析。根据实践性的教学和理论性的研究进行总结,在学前教育学科中开设舞蹈课,对于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也体现出了多角度、有意义的影响,有助于舞蹈教育的普及;有助于舞蹈文化的推广;有助于舞蹈艺术的群众性、实用性、文化性和全面性等特点得到切实的响应;有助于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引领下,发挥自身的特点,使之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更全面、更具体、更有学科性,达到“质”的发展。

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在教学内容以及方法等的设置上要有很规范、很系统的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下面就对此做一一阐述。

(一)舞蹈课程设置的问题与计划制订。

在笔者亲身实践中,看到了目前学前教育中舞蹈课程实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内容不统一不规范、没有系统的教学大纲、没有科学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定位不准确、缺乏创新、课程安排时间不够合理、教学内容不具体等问题,笔者通过对舞蹈教育实践性的教学和理论性的研究,对教育这一要求严谨、规范、具有神圣性的工作,适时地运用到学前教育专业这门全面性发展的学科中。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独特的教学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在舞蹈教学的基础上,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看待问题,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对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在原有的体系中进行了自己创新性的优化,如在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的规划、教学计划的先进上等都做了实践性的改变。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学历、高知识、高精尖的全面发展人才;致力于打造全新型的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材;致力于把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成为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极高的学科。

当前,我国高校学前专业大都开设了舞蹈课程,但都基本没有与之配套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大纲和教材,因此有必要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的建设。为本专业向更规范的方向而服务。为此笔者通过亲身经验和理论基础,实践性的对学前教育中舞蹈课程的设置进行了优化实施。

(1)对特定教育对象的具体施教。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主要以本科学历的幼儿教育师资为教学对象,大多数学生都是从18~22岁才开始接受舞蹈训练,其身体的先天条件和解放程度,都有所受限和制约,尤其是对各类舞蹈语言的掌握程度,与舞蹈专业学生的接受度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不宜施以相同的教学内容,也不宜盲目追求高难度的舞蹈技艺。所以要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学前教育的教学教材。

(2)教学目标具体化。

在我国对幼儿培养和教育的高度重视下,需要不断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这样,日益扩大的幼儿舞蹈教育就需要大量的初级舞蹈师资和有待规范加强学前艺术的教育师资,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要全面推进教学改进,强化对课程设置的规范化、加强对教育对象教学的目标性以及增强对教学目标的具体化,特色舞蹈课程的设置,要明确专业走向,即人才培养目标应具体化,以培养高精尖的全面人才为己任,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应以培养有舞蹈等艺术特长的学前师资为主。

(3)教学内容全面化。

上述在教育对象一点中已经说过,对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课,要实行因材施教的方针,制定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教材;同时,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要做到和看到在教学内容上的全面化。在教学教材的制定上,掌握幼儿舞蹈动作体系的基本规律和结构规律,把握幼儿舞蹈教育的精神特质,掌握情感与动作姿态及情景的运用技巧,是学前特色舞蹈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其次要注意舞蹈基础课程、民族民间舞以及幼儿舞蹈编导课程学习在其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在其教学的实践上和理论的研究上,制定出既在舞蹈层面具有舞蹈教学规律的教材,又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人条件的舞蹈课程;既不失舞蹈艺术的教学特色,又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舞蹈课程时产生兴趣;既丰富舞蹈艺术教学方法,又提高学生个人艺术修养;既使舞蹈课程全面普及化,又提升学生在今后教学中发挥整体能力的全面教学计划和方案。使学前专业在教学内容的创新发展上达到教学任务的完成。

(4)课程模式专业化。

学前专业日益整合、规范的前景下,对舞蹈课程的设置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笔者认为一些理论学者对专业化的分配已然相对到位。如:应以专业方向选修为主,分为幼儿舞蹈入门、幼儿舞蹈编创基础、儿童情景舞蹈、儿童舞蹈教材教法等模块。舞蹈基础训练和民间舞蹈素材训练部分归到必修课程,在第一学年完成,专业方向选修部分在二年级和三年级完成。笔者在教学中也实践性的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课程的设置向学科化的方向发展,可以实现教学的阶段性、衔接性和完整性,使学生能系统、科学地对本专业的技能结构进行学习和设置,从而提高整体素养。

(5)教学方式综合化。

当前各学科出现了相互交叉、渗透的趋势,学前专业特色舞蹈课程包含的知识与技能也应进一步拓展,实施综合化教学,多借鉴相关学科如音乐、表演、美术等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舞蹈课程提供相关的学习能力,如对音乐节奏的掌握和处理、对造型的创新构建和审美能力,都能为在舞蹈课程的学习上起到相应的辅助。教学综合化的培养,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三)具体实施。

(1)综合性基础训练必修课。

这类课程是幼儿舞蹈教师舞蹈知识技能形成的基础,也是舞蹈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古典舞基础课程。这个阶段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舞蹈课程的性质,通过了解和认识来规范学生对舞蹈的掌握和学习,使之掌握舞蹈的正确学习方法及要领,同时增强和开发学生的体能及对舞蹈发挥的潜能,训练良好的体态,为其他舞蹈的学习打下坚实良好的根基。二是对民族民间舞蹈素材学习。

对民族民间舞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舞蹈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古典舞基础课程较为枯燥的学习环境后,唤来一缕活跃的气息,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民族舞蹈的同时,了解舞蹈艺术的风格及其文化,使其在优美的舞姿和韵律中,提高自己对舞蹈的高度理解,也使学生在古典舞基础课训练的基础上拓展对舞蹈的全新认识和表现,提高学生对舞蹈学习的整体能力,激发学生对舞蹈美的认识,从而孕育出较高的审美情感,为以后更好的学习和教育奠定基础。

(2)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这是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舞蹈课程的主干,包括幼儿舞蹈入门、幼儿舞蹈编创、儿童情境舞蹈及儿童舞蹈教材教法等,按学期分阶段进行教学,以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儿童舞蹈技术技能基础做全面的准备。幼儿舞蹈入门是对幼儿舞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基础部分,在这部分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应能初步认识幼儿舞蹈的特性及其构成要素。教师在讲学过程中可运用游戏、视频、唱歌等方法进行实用性的讲课,同时结合舞蹈课程自身的教学规律和方法以及对本门课程的理论讲解进行详细、全面的教学,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进行创新性的学习;使之在较高的教学质量下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同时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使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大量掌握各类幼儿舞蹈教学法,具备课堂教学能力,从而能够将所学专业熟练的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去。

舞蹈基础课、民族民间舞、舞蹈编创等的学习,分别对学生有不同的影响,基础课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对舞蹈这门艺术的全新认识、可使学生初步掌握舞蹈的基础知识,在以后教学中可以直接对孩子进行基础的简单的正确的教学;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方面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和掌握了更多的民族民间舞素材后,可更好地为日后的编排以及教学而服务;幼儿舞蹈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儿童舞蹈教材的逻辑关系,掌握儿童舞蹈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具备课堂教学的能力;舞蹈编创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对舞蹈创作的能力,它主要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综上所述,舞蹈课程的全面化、具体化、规范化,学科化,再加之教学上的创新性,对学前教育专业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舞蹈是一种文化艺术,舞蹈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舞蹈课程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教学,它会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舞蹈课程的教育教学对整个高等教育、国民教育的发展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无论从教学的实践还是理论的研究上势必都产生“质”的飞跃。舞蹈教育自身所具备的特色,在学前教育专业这一具有全面性学科中的实施,也势必发挥出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在学前教育这个大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孕育出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出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路径,使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体系上达到全面的提高。从而让舞蹈教育事业更加普及化、大众化、规范化、科学化、多样化,舞蹈课程设置更加系统化、学科化,也让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艺术的辅助下,走得越高、越远、越好。使我国的教育走向更加繁荣的新时代,使我国文化向更高阶段稳步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文化制度的完善,教育事业也在稳步前进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全面优化和实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制定的广度(实质性)和制度实施的深度(全面性)。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势必与其他专业有所交叉,就本论文中心论点而言,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这一具有全面性特点的学科中进行教学,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制度上的全面化,提高了学前教育在教学方案的具体化,优化了学前教育在教学计划上的系统化,增强了学前教育专业在教育领域的高度化。

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施,也为舞蹈课程在不同领域中教学方法的全新制定提供了前提条件;为舞蹈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创新性改良提供了可能性;让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优化;提高了舞蹈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度和拓展度;促进了舞蹈这门学科向全面化、具体化、科学化的步伐迈进,推进了舞蹈课程在各专业领域的普及化。舞蹈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在重视的基础上,对其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制定和实施,从而推动学前教育专业的全面发展,使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课程的辅助下向更前进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初探论文

《幼儿卫生学》是幼儿师范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不过传统的课程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因此只有创新设计教学内容,恰当选取教学方法和手段,才是提升这一课程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

1、教师对幼儿的保健保驾护航。

幼儿的健康是其全面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身心充分发展的结果。健康的身体是生活、生存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有幼儿保健的能力,能够依据幼儿的自身发展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教育,有序的指导幼儿的日常活动,才能使其欢快的健康茁壮成长。

2、幼儿的健康关系国家民族的发展。

幼儿的健康是人口素质和民族素质的重要保证,只有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为祖国和人民更好地服务,才能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重任。因此,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幼儿教师能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最伟大贡献。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要重新定义教育,深入体会素质教育的含义,这是时代对于他们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因此教师必须转变原来的教育思想,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由原来偏重的主要学科教育转向德、智、体全面发展;建立起新的教学观念,由原来注重的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个性能够得到足够发挥;确立起正确的质量观念,由过去只注重分数,拿一次考试来衡量学生的质量水平转变为要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更全面的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质量水平。

2、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

关于《幼儿卫生学》的教学方式,如今还是局限于教师讲课,学生们听,教师的教也只是单方面的把书本上的知识转述给学生,学生要做的就是“听话”,然后在完成任务时只要能够把教师讲过的东西复述出来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关系就是学生一方总是处于被动接受,成为一个知识的“复读机”,只要考试前突击一下,能把考试应付过去就可以了,这就可想而知是教学方式的弊病,专业课本身的枯燥以及学生们不愿花时间在这上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要转变的教学方式就要体现出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不再以教师的长篇大论为主要内容的新课堂。教师的职责由一个学问的转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问题,这些都由学生们来主导,而教师能为他们做的,能给他们最好的帮助就是当他们的前辈,伙伴,引导他们,替他们解答疑惑,这样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到了自己,学习了知识,涨了见识。教师也实现了他们的另一番价值,因为他们为学生创设了能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教育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们得到更多的自学、互动学习、动手能力、自由思考,敢于发表意见,提升创新能力的空间和时间。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潜力,全面促进了个性的发展和张扬,为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就意味着教师需要不断吸纳新鲜的知识来扩充,丰富自己,使自己的修养在学问层面、理论层面、认识层面、理解层面都有较大的提高,这样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幼儿教育的学习。为了更贴近实际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教师有必要经常到一线去了解幼儿园的发展情况,以便对教学更有突破和帮助。

3、改革教学教材。

目前学校使用的`教材内容刻板,缺乏新鲜的血液,很容易导致教学脱离实际情况,而教学又脱离不了教材,这就到了两难的境地。教师教的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学生也学得无趣,甚至讨厌。这样的情形势必会影响到学生思维的发散以及对知识的渴求,因为以知识为首要的教学,教材中教学活动少,又不贴近生活实际,实在引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况且,现行的教学教材内容的新颖度,独特性都没有体现出来,这同样是他的一大弊病。

对于新教材的改革,希望可以突出更多的科学性,增加更多的创新性活动,使内容可以变得更活泼,更富有操作性,切实的联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这其中就可以包含许多新思维、新思路、新概念性的大量生动案例,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地去阅读、理解其中所含的深意,自然而然就引领学生进入到全新的、富有乐趣和挑战的新世界。

4、加强实践性教学。

增加一些实训课,让学生可以将所学与实际相联系,增加课程的饱满度,学习的深入性。另外指导学生到幼儿园去实践,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况,身体保健,课程设计,游戏生活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使学生对这一职业的责任感也随之增强。比如在学习到相关的护理技能以及一些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合作完成,便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这些技能。

5、注重实习环节。

实践出真知,只有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检验出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实习环节是锻炼学生,考验学生相当好的一个平台。学生从中可以收获相关技能的实际经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和独立作战的能力。

实习中学到的不仅仅是技能,更多的是认识到将来在幼儿园工作中所要担任的角色,担当的责任,以及存在的价值。把在学校所学成功地运用到幼儿园保育工作,熟悉保育工作的基本内容,步骤以及途径,真正将理论与实践成功轉化,不再做只会“纸上谈兵”的理论者。

实习期后,就会明显发现学生离真正的幼儿教师更进了一步。她们可以做好保育工作的基本内容,熟悉科学有效的幼儿日常管理方法;同样他们可以制定出相关的保育计划,并能成功的完成这一保育活动;更能灵活地将所学与实际相结合,基本解决一些保育问题。他们将更出色的成为又一批幼儿教育的中坚力量。

结语。

《幼儿卫生学》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对各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同心协力,才能有所改变。教学的直接贡献者——教师,将要面临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陈旧的教学方式,以及接受新颖的教育模式的局面。而学生则需紧随改革与教师的步伐,充实自己,创新自己,做合格的幼儿园丁!

参考文献。

[2]刘春音.引入“行为导向法”,优化《幼儿卫生学》课堂教学[j].课外阅读,(07).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卫生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初探论文

摘要:礼仪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为保持社会正常秩序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作为一门学科,礼仪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结构。

文章探讨了中职旅游专业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法。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礼仪实践教学法。

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旅游专业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有关的礼仪理论,更要注意理论的实践应用,必须强调理论与训练的有机结合。

礼仪课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符合职业要求的标准的坐、立、行等举止体态、仪态仪表、职业用语、旅游业各岗位的规范服务礼仪等等。

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快并熟练地掌握礼仪理论,但并不能自如地应用到实际当中,一走出课堂,便又恢复了原样。

二、礼仪课堂实践教学过程。

(一)修订好课程教学计划。

首先要增加实践训练比重。

目前,各中职校对旅游专业的训练课比例不尽统一,任课教师自主性较大。

查看各种版本的教材中训练课的课时比重一般不超过30%,现实教学中我们认为这个比例远远不够,建议提高到50%左右。

训练的方式和场地可根据具体训练内容来安排,如对坐、立、行等正确姿态的训练,除在课堂内进行外,还须到宾馆、饭店等地旅游服务场所进行一定课时的实地训练;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分组安排学生在校门口或教学楼门口等人流大的地方进行迎宾训练;课前或每天早读时取5分钟时间用于语言训练;到宾馆饭店进行岗位规范服务训练等等。

建立定点的实习基地是旅游专业各门课程加强和巩固学习效果的保证。

其次是在礼仪课程教学进程中,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制定和教材的纲目特点,把教学计划分为几个教学专题,并确定每个专题的教学目的,在每个专题下面安排实践操作的模拟情景。

重在培养学生相应的各种操作技巧和实践能力。

作为教学单位和学科老师要为实践教学模拟情景的进入准备好相应的软硬件条件,并做好对相关场景的解说,分小组进行模拟实践操作。

(二)教学过程。

1.体验感受。

体验到的东西使得我们感到真实,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

体验是抓住情感在认知转化为行为过程中这一不可缺少的要素,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主动应对。

舞会礼仪是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舞会礼仪课程教学中要让学生关注t·p·o原则(时间、地点、场合),精心准备穿着,同时要重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即邀请舞伴和共舞礼仪。

在场地选择上,可以选择学院的咖啡厅,在咖啡厅里设计出舞会场合的庄重典雅气氛,在这种情境之下,学生有着强烈的展示欲望,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饰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

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学单位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创设虚拟而又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主观创造力,体验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2.质询问疑。

在实践教学中,同样可以选择饭店或者咖啡厅,引导学生分小组模拟角色,选择座次,通过不同座次的选择,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获得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例如对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的探究,可以明确在座次礼仪中,我国的政务礼仪与涉外礼仪对座次的讲究。

在课堂演示中,给出鸿门宴的图片,对其位次进行分析,明确中国传统礼仪是“以左为尊”。

3.强化操作。

寓知识于实际操作中,突出训练环节,在训练中求提高,在训练中求能力。

礼仪课程的实践操作环节,强化训练十分重要的。

训练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发展需要,设计不同梯度的训练内容与形式,让学生选择,从而激发学生以较强的主体意识投入行为技能的练习中。

在站姿训练中,标准站姿所要求的头正、微笑、肩平、挺胸、收腹、立腰、提臀、夹腿,练习时间一般为一个课时。

对于条件差的学生,一个课时往往只能解决一个问题,而对于条件好的学生,一个课时单项强化练习后就能进行综合练习和持久性练习。

练习进程因人而异,使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与协作意识都得到了增强,练习不再是一件被动、强迫的事,因为谁都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训练合格,考核过关。

同时,学生的练习可以设计多种有趣的形式:微笑练习有“咬着一根筷子找感觉”;挺胸练习有“双人背靠背”、“单人靠墙”;腿形训练“膝盖夹纸”等。

学生回到宿舍后,可以自主训练,教师则可以督促其学习进程。

三、教学情况反馈。

教学情况反馈是整个实践教学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学情况反馈最终对各种能力和行为加以考查,以利教学单位和教师经验的总结提高。

教学反馈可以通过比较教学效果来进行总结。

例如,可以由卸去角色的扮演者开始,要求他对这个角色的感受和下个扮演者将要获得的感受做出区别,并把他们的体验与这堂课的教学目的联系起来,同时要求其他未参与表演的学生阐述自身的感受并写出相应的课堂作业对此进行分析总结。

总之,礼仪教育课程的学习对于旅游专业学生重塑整体形象、提高整体素质、强化职业道德,为提高我国未来旅游业服务水平,缩短我国旅游业与国外先进旅游业之间的差距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充分重视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并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兴国.社交礼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金正昆.涉外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可见工学结合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的培养模式。

且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

为此,我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采取了“2+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现简述如下:

一、指导思想。

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学分析论文

(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就目前而言,高职学前教育体系中超过90%的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及其周边地区,这类学生不管是在基础、素质还是学习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其他学生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据不完全统计,青岛市内学前教育中,学过钢琴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0%,有舞蹈基础的学生不足总人数的20%,有过声乐学习基础的学生大致也只有20%,了解简谱的学生更是只有10%,认识五线谱的就只有5%不到,超过了35%的学生都没有接触过音乐教育。由此不难看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这些学生进行学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综合性人才。

(二)音乐教材缺乏统一的规范。

在现实的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相当一部分的教师所选用的教材都是传统的高等院校音乐素材,根本没有根据现实工作中幼儿园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制定教材,与实际的需求完全脱节,严重影响了上课的效果。因此,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幼儿的需要,编写一些幼儿歌曲、幼儿钢琴伴奏、幼儿舞蹈等之类的适合幼儿欣赏的音乐教材。

(三)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在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舞蹈、钢琴、声乐这三部分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这些专业技能课的课时十分有限,一般都是一学年64个课时,这就导致,超过70%的学生在学习完了专业课之后,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弹、跳、教、唱等基本技能。因此,需要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对于这些音乐技能课程的教学时间要加以延长,争取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并掌握这些技能。

(四)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我们说的.音乐技能单独教学。我们都知道,音乐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是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效果的最好表现,也决定了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否做到教学致用。目前的音乐教学在唱、弹、跳这三个基本教学内容的教学上过分单一,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于唱、弹、跳这三个技能的掌握不够熟练,相对应的音乐教学能力也是十分有限。因此,需要制定一个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真正好的教学方法不是老是觉得满意,而是每个学生在上完这门课程之后都有所收获,都能够从中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音乐专业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的主要目标。

笔者在分析了青岛市目前幼儿园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以及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后,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积极地研究,分析了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中音乐教学的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目标,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实用型、全面型、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放在教学内容的核心位置。教学模式的设置也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适用性。以下笔者就将从几个方面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首先就是要根据前面对于现状以及现实问题的分析提出音乐教学的发展方面以及教学模式的正确定位;其次就是制定合适的教学模式并积极地进行实施。在明确了教学的核心目标之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采用弹、唱、跳三合一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出综合性的、全面性的音乐人才,满足幼儿园这一教育领域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四、如何更好地促进二者之间的结合通过以上对于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部分学前教育教学内容违背了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有必要对高职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对应的改进,将目标定位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上,制定一个能够与时俱进的高职学前音乐教学模式,创建一个一体化的教学方案,更好地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目标不明确,体系不完整,缺乏鲜明系统性的可以体现职业性质的目标要求,就目前教学目标的设定极容易导致毕业生的质量参差不齐,达不到要求,不能满足幼儿园对于教师的需求。尤其是在竞争十分激烈的现在,这种教育模式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因此,笔者将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出实用型人才,并非是大家传统思维上的理论型人才,这种目标的设定就可以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方向更加明确,根据实际需要量身定做。

(二)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

传统形式的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往往都不能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量身定做,这就导致,教学内容最后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每个同学各自的长处,整个的教学内容也不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因此,要整合、优化整个的教学内容。将传统的90%的理论课、10%的实践课教学改为各占50%的教学,技能授课由原先的单独教学改为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且在课时的设置上也要有一定的变动。通常课时都是一年64个课时,现在变为2年128个课时,增加对于音乐技能课程的学习时间,可以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内容,增强学生技巧的练习,更加具有实用性。同时,对于音乐教材的选择也要进行统一的规范处理,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的幼儿园人才需要相结合,根据幼儿教学的需要,编写一些幼儿歌曲、幼儿钢琴伴奏、幼儿蹈等之类的适合幼儿欣赏的音乐教材。

(三)将唱、弹、跳三种教学目标结合起来。

在实际的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唱、弹、跳三种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指导提出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使学生逐渐地掌握这些具有实用价值的音乐技巧。通过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更加全面的促进学生对于音乐技能的掌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现实的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每个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存在差异性,对于音乐的理解程度也是各不相同,因此,过于统一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明显不利的,这就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可以分层次、分小组进行授课,培养出从事幼儿园音乐教育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技能适用性和操作水平作为教学的研究核心,将教学内容量化、质化,使幼儿园音乐教学成果更加具有适用性。

三、结语。

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在这个教育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潜力巨大,但同时面临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幼儿园数量的不断激增也导致了对于音乐人才的爆炸性需求,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音乐人才的培养往往都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幼儿园对于音乐人才的需求相脱轨。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职业性质的培养,教学的内容过于传统,模式过于单一等都是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只有不断进行方法的改良,对于该领域进行更加有力的研究,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高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不断发展,为高职学前教育这一领域提供更多合格的音乐人才。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

本文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在表扬和鼓励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舞蹈训练。有些学生因为年龄偏大,未能有效开发身体的柔韧性、肌肉能力、深和柔软度,这些学生在入学之后,需要从基础做起。所以,教师应给予学生的适度的鼓励和表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对学生每一次点滴的进步都适时地给予鼓励。努力营造一种融洽和愉快的课堂氛围,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喜欢舞蹈课,而不再是惧怕和反感这门功课。

二、在美的感染中增强兴趣。

舞蹈是一门人体动作艺术,承载着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又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所承担的重大任务。所以,为了将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进行舞蹈训练的时候,教师应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感受美,使学生舞蹈学习兴趣增强。在教学中融入美,在课堂上融入美,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美的一面,而并不仅仅是追求舞蹈技术技能。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

舞蹈教学一般都是采用口传身授的方式,这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式。直至今天,这种方式依然是有效的、重要的和主流的。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师该如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呢?在舞蹈辅助教学方面,多媒体教学方法非常有效。例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录制下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反复的播放和观看,学生会立即发现自己在动作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同样,教师在民族舞教学中,也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和民族风情的短篇进行播放,促进学生对该民族的特点进行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这种方式比课堂上教师详尽的描述更加有效。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除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外,还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儿童舞蹈学习中运用“舞林大会”等和舞蹈相关的比较火的电视节目,调动学生的兴趣。这种教学方法的变换多样,会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他们也会因此爱上了舞蹈课,期待上下一节舞蹈课,这样就逐渐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精心设计舞蹈展示,使学生在观看作品和老师的表演中,能对舞蹈的美切身感受,进而产生想跳舞的冲动。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在表演前,应为自己表演进行有意识的铺垫,通过全身心的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训练的时候也能够全神贯注,这样会促进舞蹈训练向更高层次推进。

五、在多彩的课余生活中升华兴趣。

业务生活的丰富多彩,不单单可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了对学生的业余生活进行丰富,学校可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给学生提供足够大的舞台,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文艺汇演和舞蹈比赛等形式,使舞蹈不单单是成为一门必修课程,还与他们的业余生活密不可分。不管是观看的学生,还是参赛的学生,都会在浓郁的舞蹈艺术气氛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对舞蹈的兴趣大幅提升。

六、结语。

培养舞蹈学习的兴趣,需要逐渐的积累,而舞蹈训练的结果也并非能在短时期内体现。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舞蹈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的摸索,并真正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提高学生舞蹈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勤于动脑的能力,使舞蹈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2]王瑾.中美学前教育机构室内环境创设的比较[j].商品与质量,20xx(s8).

[3]杨蓓.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教法课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xx(09).

[4]张鸣跃.学前教育重在底色培养[j].中关村,20xx(09).

[5]陈虹岩.当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xx(08).

[6]任芬.幼师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21).

舞蹈教学问题与措施分析论文

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各高校对学生的舞蹈教学提出更高的新要求。特别是在培养舞蹈人才方面,高校对于舞蹈的教学必须保持着创新的方法和思维模式,并且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优化,使教学模式得到完善,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平台。

(一)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缺乏整合。有的高校由于师资不足和历史不长等原因,无法将舞蹈教学的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进行有机结合,无法实现舞蹈课程“理实一体化”的目标。所以高校应该重视对学生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不能缺乏舞蹈专业的技能训练[1]。(二)师生交流低效。在很多高校的舞蹈课堂上,舞蹈教师往往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使得个别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无论学习动机、人格特征、学习基础、身体特征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一个统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须对所授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提升舞蹈教学的教学效果。(三)师资不足。在从前舞蹈未兴起的时候,高校的舞蹈教学采取的基本都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该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专业指导。但是如今高校对各个专业都进行了大力扩招,学习舞蹈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舞蹈教学都是采用大班化教学,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必须加大对舞蹈教师的培养力度,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舞蹈教师,适应当今的社会形势[2]。(四)教学模式陈旧。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参与舞蹈学习的热情,学生完全成为教师教学中的附属品。因此,必须对舞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激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的舞蹈教学。

二、高校舞蹈教学创新性开展实践的策略。

(一)加强舞蹈师资队伍。加强舞蹈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教学创新的基础,要想更好地进行高校舞蹈教学的创新,就必须要有强大的舞蹈师资队伍,教学的创新和开展,同时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壮大舞蹈教师队伍作为支撑[3]。高校的舞蹈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因此舞蹈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教学技能和舞蹈知识,对各种舞蹈类型都有其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对学生的舞蹈能力进行全面拓展。另外,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所以必须激发舞蹈教师的热情,使其教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深化高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高校舞蹈教师必须加强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不断学习和更新舞蹈知识,整合教学手段,从而使舞蹈的教学课堂满足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同时,高校在进行舞蹈创新性实践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教师必须积累和拓展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二)拓展舞蹈实践平台。实践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杆,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而对于高校舞蹈的教学而言,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对舞蹈表演的技巧进行把握,而是使学生通过各种平台更好地呈现出去。所以,高校舞蹈教学必须注重扩展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必须创造出更多的实践平台,通过平台使学习的舞台驾驭能力和艺术修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学校可以通过构建学校艺术氛围、发展舞蹈课堂、开展文化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参加专业的、全国性的舞蹈赛事,使高校舞蹈学生的舞蹈实力得到有效提升。(三)加入科技教学手段和环节。高科技的技术必须和舞蹈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不仅使舞蹈艺术的内涵得以提升,也提升了舞蹈教学的课堂效果,使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得到不断深化,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舞蹈学科的教学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授课方式也更加多元化。除此之外,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的基础之下,学生对舞蹈也有了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可以挖掘出自身更多的创新潜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教学的创新型发展道路还很长,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地教学实践,使舞蹈教学能够更好地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各项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拓展和优化,从而使得舞蹈教学的发展力和创新力得到提升,进而培养出更好的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周轶瑾.高校舞蹈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大众文艺,(18).

[2]宋丽莎.论舞蹈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的创新[j].成功(教育),(10).

[3]李文作.我国体育舞蹈开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

舞蹈教学问题与措施分析论文

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所需要人才的标准也随之提高,但我国目前各院校的教学管理仍处于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方式过于单一,尤其是对舞蹈教学等精神层次的教育缺乏是影响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存在单调的教学方法,舞蹈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仍占据主导地位,该方法仍是主要以讲授为主,启发式教学少,没有更多的让学生参与艺术创作活动。同时,学生较少参与到实践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不到位。参与舞蹈课程学习的每一个学生之间以及不同地区条件的差异,导致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基础和兴趣都不同。在舞蹈教学中要消除由于各种问题导致的这种差异,必须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舞蹈技巧,灵活性和对学生进行分类,可以分别掌握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该从基本技能和基本舞蹈知识开始。还有就是过于注重舞蹈技巧,忽略了学生情感的培养。舞蹈表演中的肢体动作是舞蹈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内心情感与肢体语言的结合才是舞蹈表演的核心,没有情感表达的演出就会失去灵魂,使舞蹈演绎变成机械动作,无法引起观看者的内心共鸣。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多数各层次的舞蹈教育之间没有明显区别,甚至是上一阶段舞蹈课程的重复,没有体现出舞蹈教育的层次性和连续性,二是接受下一阶段舞蹈教育的学生大多已具备相当的技术能力,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提高,而更多的是对自身素质的开拓与培养,随着对共性素质的日益关注,舞蹈教学应在课程的设置上、教学的理念上、训练价值的认识等方面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创新。另外舞蹈教学的管理模式不科学等较落后的教学管理模式也是导致舞蹈教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国内的各阶段舞蹈教育正在顺应当今的社会发展需求,也在不断的革新舞蹈教学管理模式,提高综合管理质量,但在实际的舞蹈教育管理模式中,其舞蹈教学管理模式依然守旧没有创新力,学生和舞蹈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存在着严重阻碍现象,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也荡然无存。传统死板的舞蹈教学一般指学生们学习反复模仿舞蹈教师的动作的,缺少了主动性和自由发挥的灵感,师生之间形成了上下级关系而并非等级平等关系相处。其次,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的资质水平也是影响舞蹈教学的关键原因。在各小学乃至大学仍然存很多舞蹈教师凭借关系等方式进入学校进行舞蹈教学授课,这种不专业不具舞台表演经验的`舞蹈教师在授课中也达不到专业的舞蹈教学水准。在授课的过程之中。尤其在动作技巧上,形体动作的力度及柔软度的标准,都需要舞蹈教师的专业督促与指导。怎样能把动作标准的做好,除了舞蹈教师对动作技巧的指导教学以外,对学生们的台风的正确引导,眼神及肢体情感的表达也是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功课。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的授课态度也是直接影响学生们对舞蹈学习热爱的程度,不管老师授课时的心情怎样,都不能表现出对学生的不耐烦态度,一种良好的舞蹈教学氛围是营造学生们对舞蹈教学学习的硬件基础之一。在学生们对舞蹈动作迟疑时,舞蹈教师应做出清晰规范的舞蹈动作给学生们演示及其动作的详细分解,因为教师的表率作用是无穷的,对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因此,笔者把最初的示范讲解当作是学生对教师能力的一个“试探”,要认真把握、顺利通关,才能使今后的教学任务顺利地、高质量地进行下去。

在这科技经济发展的社会中,不断完善舞蹈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体系是新时期人才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之举。总结现当今各院校在舞蹈教学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分解好形体动作与情感世界的表达,激发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灵感的表达,将学生们培养成自主性强,综合素养能力高的新型人才。在具体的舞蹈教学培养事项中,应该重视学会们的个性化、理论化、创新化等全方位发展。提高学生们对舞蹈学习主动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台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潜能及思维创新观念。在实现舞蹈教学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应该引荐其他国家优秀的舞蹈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我国舞蹈教学的综合管理质量水平。其次,加强舞蹈教师师资力量团队的建设,也是解决舞蹈教学质量水平落后的关键之处。为实施我国舞蹈教学质量管理体制,重视并落实舞蹈教育师资团队的建设,是提高当今学校教育管理精神文化之一,是完善我国各院校舞蹈教学管理体制的重要核心。所以,在舞蹈教师师资力量在建设前提下,首先要制定不同级别的薪资待遇和工作地位,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肩负的使命,对在校生们的舞蹈教学规划及身体素质锻炼做好层次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学校更应该积极开展舞蹈比赛或者舞会等舞蹈交流方式,使学生和舞蹈教师之间的关系相处起来更加和谐化、平等化。最后,我们的评价体系也应该是多方位和全面的。在平时的专业训练课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地完成技术技能的训练外,还可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将感受写下来,并要求学生对训练的目的、方法、要领要点及风格特征等进行分析理解,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写作能力和理论水平。这些作业的完成也应作为考核学生的一项指标。在考试环节,除专业课堂的技术技能考试外,还可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笔试、口试,考一些没有标准答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理解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内容。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讲座及学术报告会的学习来考评学生,而对公共文化课、艺术理论课,更要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按照大学本科的要求去教学、辅导、布置作业和考试考核。总而言之,我们的评价体系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3结语。

舞蹈教学在学生们的未来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提高精神文化的食量,是提升学生们自身气质的良好教育方式。只有不断完善舞蹈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重视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积极的去解决,在学生和舞蹈教师及领导的共同努力下将舞蹈教学从基础不质量问题搞上去,以学生未来发展为方向做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涛.大学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报,(6).。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目前,国内外大量的有关脑科学和儿童发展关键期的研究,都证明了婴幼儿期是人类心智潜能开发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这预示着未来十年将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由于学前教育在人一生的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因此高职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定位,有别于舞蹈专业学院和高等师范学院.作为在高职院校工作的舞蹈教师,要充分认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使之更科学,对学前教育学生进行舞蹈艺术教育,提高她们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者:谢琼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刊名:艺海英文刊名:yihai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

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

在举国上下大力发展、扶持学前教育工作的大前提下,x年,根据我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区教育局及我校的教育教学规划,针对我区学前教育状况,结合我区学前教育现状,制定我区幼教工作的教育目标和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党中央的各项会议精神,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为全面提高全区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在以往的基础上大力推广“三段一思”教育科研活动,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孝道、把养成教育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进一步巩固对教材的使用,根据本园情况、本班情况活用教材,用活教材。继续把养成教育融入的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把“三公开”及我校教研活动《我要学—三段一思》在幼儿园广泛深入的开展起来。

二、主要工作。

认真完成铁岭市教育学院及我区教育局的各项工作,重点培养典型教师、骨干教师和新教师,以老带新,开展区内巡回听课活动,继续实施菜单式服务,承诺教师们在qq群里或教研员听课时有以下服务:集体备课、环境创设、活动区建设、新教材使用方法、玩教具制作、教师幼儿的管理、教学活动反思、幼儿主体墙饰的设计、室内主题墙的装饰、幼儿卫生间的布置、带量食谱、幼儿站台的高度、家园联系、托班幼儿入园焦虑症、突发事件的处理等16项菜单及没预想到的有关幼儿教育等问题。要培养教师做到“心里有…”在备课中心里有各学科教育理念、有课题的各个环节、有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今年,教研的主要工作除常规听课外,我准备实施两次教研活动。

一是针对x年我区12所幼儿园的园长或教学园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x区幼儿园、x幼儿园、x幼儿园等。去年就准备对全区的幼儿园园长进行《做研究型领导》的讲座,但由于总总原因没有成行,今年年初(3月中旬),对全区幼儿园园长、教学副园长或教学主任进行培训。

二是把我去年到上海学来的先进教育理念传达给全区的幼儿教师,包括三节教学活动,区角建设,活动区的设置等。预计在5月初或6月中旬。目的是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实教师们的头脑,不能固步自封,开阔视野,检查对照自身工作的不足,从而提高业务能力。

三、其他工作。

协助教育局完成学前教育的各项工作,响应学校各项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3月初:筹备园长例会,布置本学年工作任务,听取各园意见,召开园长培训会议,做专题报告《做研究型领导》,更好的为教师们服务。

4月:常规听课评课,考察教师基本功,请教师们弹奏一首幼儿歌曲,指导教师对教材使用和掌握的情况。指导活动区建设,创设便于幼儿操作和游戏活动的场所。指导教师设计幼儿作品栏。

5月:检查各园教师教案,网上互动,指导“三乡”幼儿园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召开教研活动,带领各园园长或教师到各园随堂听课。

6月:指导农村中心幼儿园教师正确使用市教育局配发的各种物品,特别是电钢琴的使用。对全区幼儿园进行活动区评比。

7月:总结一学期工作的经验及不足,听取全区幼儿教师对本学期教育教研工作意见和建议。

舞蹈教学问题与措施分析论文

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高校在组织、实施东北民族舞蹈教学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专门的东北民族舞蹈教材。

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高校在组织、开展东北民族舞蹈教学时并没有专门的教材。当前,舞蹈教师们向学生传授东北舞蹈知识与技能,通常是通过一本(或一套)综合性的舞蹈教材进行讲解,如高校舞蹈教学中常见的《大学舞蹈》《舞蹈舞蹈鉴赏》《中华民族舞蹈》等。在这些教材中,东北民族舞蹈知识只占有很小的比重,甚至是一两段话带过。在此条件下,舞蹈教师想给学生多讲一些东北民族舞蹈知识但碍于教材上没太多资料,只能自己在其他文献或网络上查找,然后再制作成课件给学生讲解。还有的舞蹈教师嫌查找资料浪费时间与精力,直接让学生自己去搜集学习。东北民族舞蹈教材是舞蹈教师顺利开展东北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要载体,缺乏这个载体,东北民族舞蹈教学无异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东北民族舞蹈教学方法单一。

在目前高校东北民族舞蹈教学中,很多舞蹈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讲解法与示范法进行教学。固然,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确能够让舞蹈教师在很短时间将大量的东北民族舞蹈知识传授给众多的学生,能够保证教学效率。但是,这两种教学方法也非常容易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创新能力。例如,舞蹈教师在给大学生示范东北秧歌舞蹈时,舞蹈教师只给大学生示范东北秧歌舞蹈的基本动律,如上身的左右摆动、前后扭动与下身的压脚跟、双膝屈伸,但不给学生示范东北秧歌如何做到“艮劲儿”“美劲儿”“火爆劲儿”与“泼辣劲儿”等,这就使得大学生在跳起东北秧歌来显得比较表浅,缺少灵魂,没有感染力。

(三)东北民族舞蹈教学配套知识不足。

纵观当前我国高校的东北民族舞蹈教学,其教学的重点依然放在东北民族舞蹈的动作技能教学上,而对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音乐知识、舞台表演知识等都很少涉及。以上诸多不足使得大学生在学习东北民族舞蹈时不能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影响东北民族舞蹈教学的最终质量。

(四)东北民族舞蹈教学氛围不浓厚。

相比其他地区的民族舞蹈,如新疆民族舞、蒙古民族舞、云南民族舞等,东北民族舞除了在东北地区的高校中较为盛行外,在我国其他地区的高校并不是很常见。这就使得高校东北民族舞蹈教学氛围不是很浓厚,其具体表现在:高校领导与舞蹈教师对东北民族舞蹈教学不是很重视,在人力、物力与财力方面投入较少,宣传力度不够等;大学生选择东北民族舞蹈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较差,迟到、旷课较为严重,课下实践较少等。东北民族舞蹈作为我国地区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东北丰富的文化与东北人独特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东北民族舞蹈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就目前来说,我国很多高校在东北民族舞蹈教学方面依然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东北民族舞蹈教师人数少。高校招聘舞蹈教师时,很少招聘专项的舞蹈教师,如傣族舞教师、新疆舞教师,只要应聘的舞蹈教师会教一些热门的舞蹈即可。然而,东北民族舞蹈作为一种非热门的舞蹈,很少有舞蹈教师精通。这就造成了高校东北民族舞蹈教师人数偏少;二是东北民族舞蹈教师教学配置较低。虽然有些高校也拥有一些东北民族舞蹈教师,但他们存在年龄大、学历低、专业知识缺乏等问题。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东北民族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领导应组织舞蹈教师积极开展教学交流,认真研究问题的起因与影响因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概括而言,改进措施有以下几项。

(一)设计与开发东北民族舞蹈教材。

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载体。一个好的教材不仅能够极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东北民族舞蹈教材缺乏的问题,高校应当突出东北民族舞蹈的特点,建立一套东北民族舞蹈教材体系。在实践中,高校应组织舞蹈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如查阅相关文献、上网搜集资料等,突出东北民族舞蹈教学中那些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教材,如二人转、秧歌等。当然,选择舞蹈时仅仅有代表性还不够,还需要符合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与职业素质等。在建立教材体系时,高校应突出东北民族多舞种、多层次的特点,积极构建特有的东北舞蹈教材。

(二)创新东北民族舞蹈教学方法。

结合当前我国东北民族舞蹈教学的现状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提出了以下两种创新东北民族舞蹈教学的方法。一是观摩法。对于大学生而言,现场观看东北民族舞蹈,远比舞蹈教师在课堂上枯燥无味地讲解与示范生动得多。为此,舞蹈教师有必要带领大学生去观看一些东北民族舞蹈演出。观看形式可以是网络观看,也可以是现场观看。二是活动实践法。舞蹈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大学生参与一些东北民族舞蹈表演活动或竞赛活动。活动的规模可以是班级内部的,也可以是年级内部的、学校内部的,还可以是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参与表演与竞赛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学习东北民族舞蹈的积极性,而且能够进一步推广提高高校民族舞蹈教学水平,为高校形成东北民族舞蹈特色教学打好基础。

(三)构建东北民族舞蹈教学配套知识体系。

舞蹈教师在东北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将东北民族舞蹈文化发展、东北人文风情、东北民族舞蹈音乐特点等融入其中。同时,还要学习一些与东北民族舞蹈动作练习与技能训练相关的生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保健学知识等,以保证大学生在学习东北民族舞蹈过程中的科学性。

(四)积极营造东北民族舞蹈教学氛围。

高校领导与舞蹈教师应积极打造东北民族舞蹈教学的良好氛围。措施有四:一是在校内张贴东北民族舞蹈方面的海报、宣传栏,建造具有东北民族舞蹈特色的雕塑、喷泉、花卉等景观;二是校园网上增设东北民族舞蹈板块,对东北民族舞蹈的起源、发展、特色以及舞蹈教师风采、优秀舞者进行普及与宣传;三是定期举办东北民族舞蹈表演与竞赛活动,并对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四是邀请东北民族舞蹈教学方面的名师到校上课,邀请表演方面的舞蹈家到学校进行表演,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提高学生学习东北民族舞蹈的兴趣;五是打造东北民族舞蹈教学“第二课堂”,鼓励大学生组建东北民族舞蹈队、俱乐部、学习小组等,并合理指导他们开展各种实践活动。

(五)优化东北民族舞蹈师资配置。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东北民族舞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两个改进措施:一是改进东北民族舞蹈教师招聘制度。招聘时,高校不仅要认真考察他们在东北民族舞蹈方面的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还要综合考虑他们的年龄结构、学习层次、职业道德、个人魅力等。二是对东北民族舞蹈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监督与定期评价。评价时,高校领导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大学生评价与社会评价要相互结合,力求评价主体多样化。同时,评价方法也不能太单一,要综合运用当前国内外高校舞蹈教学评价的新要求新标准。三是定期组织东北民族舞蹈教师学习交流与培训,以不断提升他们的东北民族舞蹈教学技能。学习交流活动可以在本校舞蹈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在不同高校的舞蹈教师之间进行。培训可以是校内培训,也可以是校外培训。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织舞蹈教师前往东北地区对当地的民族舞蹈进行实地考察与学习。

三、结语。

东北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舞蹈艺术更是丰富多样。对于大学生而言,东北民族舞蹈中的动作技能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舞蹈技能,而且舞蹈中蕴含的东北民族的发展历史与人文风情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民族情怀,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非常重要。因此,高校开展东北民族舞蹈教学非常必要,解决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瑶.探究东北地域民风民俗及民间素材在创作舞蹈作品中的运用和表现[j].艺术品鉴,(4).

[2]宋媛.东北原生态舞蹈提炼为课堂舞蹈的几点思考[j].艺术研究,2016(1).

[3]王海峰.东北民族民间舞蹈研究——试论锡伯族舞蹈的艺术价值[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4).

[4]马娜.浅析目前高校东北秧歌教学的现状以及对策[j].戏剧之家,2015(19).

舞蹈教学问题与措施分析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无锡市30所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情况的实际调查,总结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伴随的问题,并结合多年教学心得及体会提出了相应措施。以期及时解决职业学校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伴随问题,并能为推进今后相关理论探究提供些许借鉴。

职业学校有着职业性的特征,而针对其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育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因而需要重视体育教学活动在职业学校中的实施效果。鉴于此,笔者选择无锡市30所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并总结了本文。

1当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伴随的几点问题。

1.1教学目标和任务有待进一步科学化。

就职业学校而言,不论是其办学理念、还是其办学特征抑或是其社会责任,和其他学校教育都有着差异。如此,也就决定了其进行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也和一般学校有着差别。然而,当前很多职业学校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学目标及任务依然和一般学校教学类似,并没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进行开展,如此,自然难以体现出自身学校的职业特色。这样一来,不但和素质教育要求向违背,久而久之,也将会影响到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效果。

1.2教学内容组织有待进一步合理化。

调查中,笔者发现,无锡市82.3%的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和一般学校相比基本类似,基本集中于田径、足/篮球等几个项目的教授上,难以将自身的职业院校特色体现出来,更没有和职业学校专业特征进行充分结合,这样难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及习惯。很显然,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组织有待进一步合理化。

1.3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灵活化。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无锡市近9成的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仍然采取教师讲规范,学生听和模仿的模式,如此不仅难以将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主动性发挥出来,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笔者所带的班级中,女生相对较多,笔者在体育课中发现,绝大部分女生对运动量较大的体育活动存在排斥心理,而如果再继续采用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将会使得她们更加反感体育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体育素养也难以通过体育课得以提高。

1.4教学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丰富。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无锡市81.6%的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均采用单一的身体素质考核方式,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但难以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实际表现,诸如进步实际、创新表现、努力大小等较好体现出来,如此,评价结果就难以全面综合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积极性也将受到很大影响。

2相应措施。

2.1结合学校职业特色,科学进行教学目标及任务的调整。

就职业学校而言,其大多学生都是毕业之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因而需要有着较好的专业技术和身体素质,因而,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学任务和目标也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以及就业方向来确定,如此才能使得其可以在后续教学活动得以更好的贯彻。

2.2结合职业学校实际,合理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

组织教学内容时,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编写职业学校体育教材的时候,要将其学生体育教学特征凸显出来,不能再和一般院校的教材基本雷同,而是要结合学校的职业特色和学生未来发展趋向,将适合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教材编写出来。比如,可以结合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实际,在编写体育教材的时候,将预防职业病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穿插,从而引出对其进行预防的体育运动,如此也就使得职业学校体育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得以保障。第二,就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者而言,在进行自身教学内容组织时,也应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针对我班女生数量较多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体育教学内容的调整,选择了女生较为适合的健美操以及各类小游戏等内容,笔者发现,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得到了大大加强,而在学生身心综合素质得以锻炼的同时,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保证。

2.3结合职业学校实际,灵活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就职业学校而言,在实施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因而需要结合职业学校实际,灵活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两点入手:第一,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应转变。就教育教师而言,应该选择能将学生主体作用和自身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的教学方法,摒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从而将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充分凸显出来,进而更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二,要摒弃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和学习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法,诸如小组合作教学、动态分层教学等,从而使得体育教学的教学效率及效果得以保障。

2.4结合职业学校实际,重视教学评价方式的丰富。

就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考核内容而言,不但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考核,也要和学生平时表现及运动技术结合起来,另外,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其在组织管理方面体现出来的能力。因而,体育考核标准应该摒弃以往的单一评价模式,向着丰富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转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合理的评价标准,从而将学生的进步实际充分反映出来,将以往“关注体育成绩结果”向着“重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过程”的方向转变,从而客观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如此,也使得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更好的激发。

作者:华晨单位: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

参考文献:

[1]康峰.论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j].当代体育科技,,(32).

[2]梁兆坤.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的方法思考[j].新课程导学,,(1).

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

为了贯彻落实x县制定的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我镇学前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我镇学前教育的入园率和办园水平,满足我镇人民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促进我镇的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特制定x镇中学x年学前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为宗旨,认真贯彻x省和x县学前教育三年规划,以规范管理为中心,以加强幼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让更多的幼儿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为目的,积极推进我镇学前教育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提升我镇三年学前受教育率,力争达到85%,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80%以上。

2、进一步加强幼师队伍建设,提升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常规管理,进一步提升保教质量。

4、进一步提升幼师待遇,尽可能调动幼师工作积极性。

5、加强经费投入,努力改善硬件建设。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搞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提升服务质量,做好在园幼儿的。

巩生工作和适龄幼儿入园就读的劝学工作,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方案。

2、加强幼师队伍建设,制定《x镇学前教育工作人员管理方案》,并以贯彻。

落实,确保我镇幼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3、进一步加强对幼师的常规管理,落实幼教工作人员职责,加强检查力度,搞。

好对幼师队伍的考评工作,并将考核成绩与绩效工资相挂钩。

4、积极开展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提升幼师队伍素质,强化教改教研工作,组织。

全镇幼师大比武获,力争在x县组织的“x年学前教育幼师基本功大。

赛”中获得优胜奖。

5、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大对幼儿园硬件建设的投入,改善办学。

条件。二是制定和落实x镇中学关于在全镇幼师队伍中执行《结构工资管理。

办法》,提升幼师的工资待遇。

6、加强安全管理,各幼儿园要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加强对。

幼儿道路安全、食品安全、校园安全等的教育、检查和落实,组织召开相关。

培训会议,提升安全教育的质量。

7、推进教学改革,适应当前教育发展形势。组织全镇性的幼儿文艺汇演活动,

丰富幼儿文艺生活。

四、具体安排。

x镇x年学前教育月工作安排。

1、搞好学前教育宣传工作。

2、开展对幼师开学前的业务、政治培训工作。

3、搞好幼儿进园入班报名就读工作。

1、保教工作人员,备齐开学工作迎检资料。

2、各校(园)和教师制定备齐相应的计划,备课等。

3、迎接县教育局和镇中学的开学工作检查。

1、各校(园)落实月常规检查。

2、各园(校)搞好安全教育。

3、镇中学组织全镇学前教育幼师基本功大赛。

4、各园筹备“六一”文艺汇演。

1、各园(校)搞好上半期幼教工作总结。

2、镇中学修定《x镇中学幼师绩效工资执行方案》。

3、组织全镇学前教育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汇演。

1、召开全镇幼教工作人员会议。学习和贯彻《x镇中学幼师绩效工资执。

行方案》。

2、镇中学对幼教人员进行期末工作检查。核算本学期绩效工资。

3、布置暑假招生工作安排,学习《x镇中学x年下学期学前教育招生奖。

励方案》。

1、搞好开学前幼师队伍培训。

2、筹备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3、按程序组织招聘查缺幼师。

1、搞好幼儿入园进班的各项工作。

2、开展“优秀幼教工作者”的评选工作。

3、进行开学工作大检查。

1、落实月常规工作检查。

2、开展各园(校)安全教育专题活动。

3、开展教改教研工作。

4、组织幼儿参加“智慧之星”绘画大赛。

1、组织幼儿教师参加论文撰写活动。

2、各园(校)迎接学前教育工作考评。

1、组织人员对全镇幼师进行年终考评,核算绩效工资。

2、对各园(校)进行全期期末工作检查。

3、布置假期工作。

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论文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影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成果的因素除了教师的能力和学生的素质之外,舞蹈表演意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所谓舞蹈表演意识,通俗的说是指一个舞蹈演员在进行舞蹈表演时对舞蹈的内在精神的理解与外在表现的把握[1]。成功的、专业的舞蹈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舞蹈表演意识,才能释放其艺术形式的内在精神[2]。

(一)优美的舞姿是引起幼儿舞蹈兴趣的基础。

舞蹈教育是学前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舞蹈的学习、排练、表演过程中,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还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伶俐[3]。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着良好的舞蹈表演意识,就能够用自己优美的舞姿打动幼儿,再配上优美的教学语言,使幼儿从教师身上感受到舞蹈的巨大魅力,进而激发幼儿对舞蹈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舞蹈积极性,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高质量幼儿舞蹈教学的实现。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舞蹈基本功普遍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舞蹈基本功对学生而言变得更加吃力,给学习带来了困难,使学生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丧失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对于舞蹈基本功来说,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更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良好的舞蹈表演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表演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进而促进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学生普遍欠缺舞蹈表演意识。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对舞蹈的认识不够全面,韵律感较差,欠缺表演意识,不懂得该怎样去表演和展示舞蹈作品,使得舞蹈表演变成了肢体动作的,显得空洞,不够饱满,没有灵魂。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专业舞蹈院校的学生,其大多数学生不具备舞蹈基础,舞蹈基本功较差。对于舞蹈而言,基本功是舞蹈表演的基础。如果表演者缺乏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就不能灵活的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舞蹈内容,因此也就不能谈塑造出什么样的艺术形象了[4]。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时量有限,一般一周一节或两周一节,若是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上,学习舞蹈表演的时间相应会减少,这样不利于学生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提高学生舞蹈表演意识。

学前教育专业中有些学生没有接触过舞蹈,导致对舞蹈的认识比较片面,他们往往认为对舞蹈而言舞蹈基本功、技巧是最重要的。而对于舞蹈本身而言,基本功作为舞蹈表演的基础固然重要,但是同时拥有良好的舞蹈表演意识,才能够将舞蹈的精、气、神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舞蹈表演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去关注舞蹈的内涵。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的了解舞蹈,感悟到舞蹈的感情内涵,赋予舞蹈生命力,让学生不再为了动作而动作。

(二)培养学生舞台习惯意识。

舞台习惯意识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训练内容。教师在课堂中要给学生灌输“课堂即舞台”的思想观念。在课堂训练中要让学生当作在舞台上表演一样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要达到完美的程度。长此以往,按照这种方式要求自己坚持训练,做到心中有舞台,必然会养成严谨的舞台表演态度。

(三)发挥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价值。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炫丽多彩,为舞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舞蹈教学中,通过各种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肢体语言更加丰富,不同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独具一格的体态动律在训练学生肢体柔韧性和协调性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舞蹈表演,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的认识。例如,在傣族舞蹈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傣族舞蹈特有“三道弯”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肢体的柔韧度,还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在扩大学生视野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修养。

(四)拓展学生视野,丰富舞蹈知识。

宽阔的舞蹈视野,丰富的舞蹈知识,对提高舞蹈表演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在观看表演的同时,感受舞者的表演意识,揣摩舞者传达的情感,弥补自身的不足,了解不同风格的舞蹈,丰富自身舞蹈知识,这对学生提高舞蹈表演意识有着非凡的意义。

四、结语:

幼儿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幼儿的教育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所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舞蹈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帮助学生将来更好的胜任幼师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春学.舞蹈表演意识的多元训练[j].音乐生活,20xx(8):75.

[2]黎麟趾.多元训练舞蹈表演意识[j].戏剧之家,20xx(3):183.[3]王浩.初探舞蹈对幼儿成长的影响[j].黄河之声,20xx(4):72.

[4]黄静.高师院校舞蹈基本功教学方法及重要性探讨[j].大舞台,20xx(11):243.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