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之弟子规读书心得(实用15篇)

时间:2023-12-04 11:28:34 作者:MJ笔神

通过写读书心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经典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读书心得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

这一周,我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是《国学经典》,在这一本书里有四种类型: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大学、中庸。

弟子规当然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里面有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八个类。入则孝是教我们怎样去孝顺父母,照顾他们,因为是他们辛苦把我们抚养成人。出则弟是说一些关于长辈的礼仪方面。在一个家里,如果有长辈的到来,你必须让长者先坐下,然后长者让你坐,你才能坐下。余力学文里面讲了读书法,一共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没有这三到中的任何一到都不会养成读书法静心的习惯。

朱子治家格言大家应该十分少见,传闻也很少。但在我读了《国学经典》这本书后,我对朱子治家格言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里面有几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告诉了我们每天黎明时起床,先用水洒湿内外,然后扫地。使里面外面干净,到了黄昏就要休息,并检查关锁的门户,不能有一丝马虎。还有一句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意思是:凡是都要做好准备,不要像口渴的时候,才会来掘井。这一句话让我明白了人不可以临时抱佛脚。

最后是大学和中庸。这两个是从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毕生的精力所编的《大学中庸论语》这就是其中的两类。大学,就是让我们一定要多学习,不能害了国家。比如大雁南飞就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它们总是喜欢排成“人”字飞行,在这种结构中,每只大雁翅膀的扇动都会给后面的同伴增添一股上的力量,支持它们顺利完成长途旅行。中庸一共有三十三章,这几张大约是一样的,告诉我们人生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保持中正平和;人要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

这本《国学经典》的书,会一直伴随我走完五年级和今后的读书之路,当我读完时,我一定会对“你”进行深刻理解的!这本书,我真想再读上千百遍啊!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

《国学经典》是一本传扬中国经典文化的书籍。书虽然小,其中的知识和道理可真不少。

比如在经典要义这一章里有许多名言警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如实回答。所以我们不知道的就是要说不知道,好请教别人。

“万物之生意,最可观。”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的生长意境是最值得观赏的。我们应当多去观赏一下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是灵动的,代表了变通,比喻聪明的人;山是沉稳的,代表了沉静,比喻仁德的人。比如,在故事这一章里,许多故事都带着大大小小的道理。《曾子杀猪》这个故事是说人要诚实守信,不要去欺骗别人。

我们也千万不要从小养成了欺骗别人的坏习惯。《网开三面》这个故事主要说了我们要学会宽容别人,如果我们宽容了别人,以后别人就会帮助我们。《子罕睦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谦让。因为,谦让了别人,别人就会敬重你。

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国学经典》吧!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

我们中国是个泱泱大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国学经典则传承着我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记载了神州大地上下五千年的知识精髓,它为炎黄子孙书写出最为骄傲的`一笔。

从我刚学会说话起,外婆就常常陪在我身边,吟诵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从此,我就和国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到我懂事时,外婆和妈妈开始教我背诵许多唐诗、三字经,但那时,我也只知道跟着背,并不知道其中到底蕴含着什么,让妈妈这么想让我学习。

到了上小学的阶段,刚识完字,学完句,语文老师就天天让我们背几首唐诗宋词,并给我们细细的讲解,我渐渐地明白了国学经典的底蕴。进入三、四年级,我们开始背诵和学习《三字经》《论语》,这些经典,我认为是含有知识、感情最多的,使我受益匪浅。

有时候与同学之间有些小矛盾的时候,我义愤填膺,总想争个高低出来,“礼之用,和为贵”、“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这些国学经典名句就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于是我不管谁对谁错,都能很平静随和的对待,和同学友爱相处。

国学知识博大精深,一直影响着我的成长,它让我学会了文学的精美、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

近几年来和孩子学习了《大学》《中庸》《孝经》《道德经》《论语》等国学经典书籍,经过学习渐渐的了解了书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国学经典不仅仅是中国悠久文化的证明,也是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经典中不仅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做人做事的准则,其中闻名于世的古典著作《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两千多年来,孔子“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为不一样时期,不一样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

经过和孩子学习国学,让孩子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如:对父母就应当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就应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就应以宽容的心去对待。

孩子从小就要讲礼貌,尊敬长辈,国学知识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懂礼貌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

国学知识里的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盏明灯,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引正确的道路,我们要努力学习国学经典,让中华五千年的智慧之光照耀全中国,全世界!

国学经典《弟子规》的读书笔记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从幼儿园开始,我就能随口吟诵《弟子规》,背得琅琅上口。然而那时,我并不大明白里面所讲的含义。

上了小学后,学校让我们多诵读国学经典,了解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每天晨读都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国学经典。渐渐地,我便对《弟子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弟子规》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作。它是中国旧时的启蒙课本,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它让我们不仅了解古文化知识,还能汲取先人的智慧。

读了《弟子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两句的含义是:在家中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回应,不能慢吞吞地回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的时候,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懒得去做。

父母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恭敬敬地将父母的话记在心里。当我们犯错的时候,父母责备时,我们应当顺从地听父母的教诲,并且承担自己所犯下的过失,不可以顶撞父母,再让他们伤心生气。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带我去看中医,带回几包中药回家煎熬。药煎好后,妈妈盛了一碗药汤让我喝,我刚喝感觉有点烫,就说:“那么烫叫我喝!我不喝!”妈妈急忙去把药汤降温,我喝了一口太苦了,大闹不喝了。妈妈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不停顶撞,气在心头我就把药汤倒掉;妈妈两眼充满泪光,默默无言的走进房间伤心落泪!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是好。父母含心茹苦把我养育,我尚末为他们分担,还让他们生气,真不该。此时,“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我心中回响,我急忙去厨房煎药。

学习《弟子规》,可以引导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常常读《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啊!

文档为doc格式。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

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现“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教化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道家与法家、军事领域的道家、兵家、医学领域的道家、医家、还有其它各领域的各家(名家、墨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

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

国学,是那寒冷冬日里一缕温暖的阳光;国学,是那炎热夏日里一缕凉爽的清风;国学,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无穷;国学,是那神圣的阶梯,引领人们攀登至高无上的宝座。《国学经典》里一句句简短深刻的诗句,让我受益匪浅。

记得有一次语文测试,妈妈叫我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好好地复习复习,我不耐烦的答应了,可我拿着书本翻了几页,趁妈妈在客厅做家务,就开始玩那些小玩意,一会折纸,一会儿给布娃娃穿衣,根本没认真地复习。第二天,我拿着卷子就有好几个生字不会写,词语不会组。这时我想起了《国学经典》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现在才明白,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去温习和练习,温习学过的知识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有一次,我玩电脑,当时我向妈妈保证只玩半小时。可是,当我坐在电脑跟前玩着精彩刺激的游戏时,早就把时间与诺言抛到了九霄云外。已经超时了。妈妈提醒我。我随口答应道:马上。一动不动的在电脑跟前津津有味地玩着游戏。啪的一声,妈妈把电脑电源关了,生气地说:下次不能再玩了。你背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哪里去了。这时我才明白一个人一旦许诺,就一定要做到信守承诺,这样不仅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还能使自己内心获得快乐。

我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也是我最大的缺点,遇到问题不去动脑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明白了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经过大脑的思考。如果凡事不动脑筋,就成了一个木头人。所以,我在一天一天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学会了善思,精思,学会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国学经典》让我收获人生智慧,踏上绚丽多姿的人生之旅。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一阵清脆的朗读声,在王家冲小学里传来,他们朗诵的是什么呢?仔细一听,原来是老子的《国学》呀。

国学是我们中国五千年来的一种传统文化。我喜欢国学。因为他能告诉我们许多受益匪浅的知识。我更爱国学,因为他能使我们从蛮力小子变成一个儒雅少年。在国学中,每一个单元都告诉我们一种为人处事的道理。道,使我们懂得不破坏自然规律才是真正的道,不乱使用兵器才是真正的道。

国学这一个多么好听的`名字,在华夏各地传播这,不被中华儿女们朗诵着。我喜欢国学,喜欢它那令人反思的语句。我爱国学,爱它那蕴含着深刻含义的句子。学国学,使我懂得礼让,学国学使我明白道是什么。老师们说的好,我们是踩这巨人的肩膀向上爬的。我们是踩着国学这个宽阔而高大的肩膀向上爬的。因此,我发自内心的感叹:学国学,我快乐!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

国学是一历史悠久的学问,如果把知识比作聚宝盆,那么,国学就是一颗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我非常喜欢《弟子规》这本国学书。

《弟子规》这本书,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夫子伦理思想编写的。我第一眼看到《弟子规》就被它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弟子规》教了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每当我读到“尊长前,声要低。”时,我的心里总是觉得有些沮丧,记得有一次,妈妈拿着我的试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看!这道题真不应该错,应该,这么、这么.....”妈妈还没说完,我却不耐烦了,时常忍不住大叫:“好了!好了!烦不烦,真是喜欢唠唠叨叨、你怎么总是没完没了地喋喋不休!真是的!”说完就走到别的地方去。

等我把整个《弟子规》读完了,我深感歉疚和惭愧。古人都能这么孝敬父母,努力学习,兄弟友善。而我们呢?我看到报纸上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一位老人的老伴很早就死了,这位老人的俩个儿子是白领,但谁也不肯照顾这位可怜的老人,把她扔到了一个小破屋里,就走了。老人为了维持生计,就只好挖点野菜卖点钱,后来被收留到敬老院。

现在,很多表面冠冕堂皇的伪君子们,真是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弟子规》,当一个有孝心的孩子、一个有优良品德的好人!你们说,难道不是吗!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

聆听着清脆悠扬的笛声,伴随着感人的历史典故和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弟子规》,古典文学仿佛从耳朵、眼睛穿越到我们的内心深处,让身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活跃了,享受着文化的熏陶。

在观看《国学动漫城》的日子里,我收获了一则震撼人心的故事:一个人为了能赴两年前与生死兄弟的(鸡黍之约),特地从相距千里之远的地方日夜兼程的赶路,不幸身患重病,但最终以他超乎常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及时赴约。他的朋友为等约期,竟推辞了去异地的高官厚禄,热酒佳肴一整天在村口盼友人。一见面,畅叙离别之情,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古人如此的重情守信,真是我们中小学生的榜样啊!

古典文学有着非凡的魅力,它的奇妙,它的寓意,深深地影响了我,引导我们去争做一名心胸宽阔、厚德重义、有思想有志向的新时代少年。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中国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

国学是一条经典文化的长河,我徜徉在经典文化的圣殿里,结识了慈祥的孔子,雄辩的孟子,智慧的老子,幽默的庄子。我目睹了一个个帝国的兴衰,一幅幅历史的画卷。

我认为国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在整个历史中是非常重要的载体,而历史又是我们认同这个国家的`最核心的东西。

什么是国学?虽说百年来不断在讨论,但是并没有大家都认同的说法,因为这是个新名词。近百年来,西方文化东渐,产生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最初用新学和旧学、中学和西学这样不同的名字来区别。后来又提出国学的名词,其实也就是中学,也可以说是一种旧学,因为它是国产的。在一段时间内,把中国的文化都加上“国”字,比如说中国的绘画称国画,中国的武术称国术,中国的戏剧称国剧,中医称国医。

国内学者对国学一直存在着两种态度。一是“国粹论”者,一是“国渣论”者。前者崇古嗜古,认为古代学术文化都是“国粹”,后者则非古反古,认为是“国渣”,要人们“爱惜精神,莫读古书”.这两种态度,都是片面的。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复杂的,它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继承和弘扬精华,否定和扬弃糟粕。如果不去接触,不去探讨和研究,又怎么知道哪是精华,哪是糟粕呢?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历史文化遗产最为丰富,而且延续到当代的唯一国家。所谓东方文化,就是以中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对于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外国人一直不断的在研究,我们自己如果弃之不顾,严加拒绝,那就等于无自知之明。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里有几样不可缺少的东西-----------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是孔子到孟子以及董仲舒一一完善的。

读了这一套书以后我真是感慨万千,它让我明白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似一个知识库,点亮了我的心灵。“仁”里面的《美金的价值》、“义”里面的《大义桥》、“智”里面的《无心的鹿》……其中我最喜欢“信”这本书,我能从中体会到“信”让人受益匪浅,那一句句简练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言心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古今中外诚信使人们走向礼貌。季布大家必须都熟悉,他只要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多困难他都想办法办到。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大将,曾几次打败汉军。刘邦当皇帝后下令通缉季布,季布只好化装到山东一朱姓家当佣人,朱家明白他是季布后收留了他,并且帮他向刘邦说情。刘邦之后封季布为中朗。季布有个朋友叫曹丘生,专爱拍马屁,听说季布当了官便来巴结。季布见曹丘生来就虎起了脸,骂了他几句。谁知无论季布态度多严厉,曹丘生照旧陪着笑还说:“我听说楚地有‘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听后很高兴就待他为上宾,曹丘生走后到处宣扬,季布的.名生就越来越大。这就是一诺千金。

诚信是不分国界的,在美国一个庄园主的家里有一把新斧子,庄园主的儿子看见了十分喜爱,他想试试斧子快不快,就对准一棵樱桃树砍去,只听“咔嚓”一下树被砍断了。男孩一看不好,就把斧子放在原位躲进了小屋,但之后因为‘诚信’还是承认了自我的所作所为。这就是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不管是季布还是华盛顿,在他们身上都有个共同点“信”,我们必须要以诚待人,正如李嘉诚的所说“我们要以诚代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国学,是你使我的知识一天天充实,是你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声对你说:“多谢你”!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

有人曾说:“读经典犹如吃多种维生素片,虽每日一粒,亦可养身。”让孩子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心灵最清澈的年龄阶段诵读经典美文、唐诗宋词,既能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又能让孩子学会做人。古韵声声,飘来校园书香;美文句句,加厚校园底蕴。诵读经典如同永不停歇的小溪,犹如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咏叹着人生的华彩,净化着学生的灵魂,充实着思想的血脉,更支撑着师生人格的大山。国学经典诵读让传统文化走进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的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我校作为重庆两江新区开发中学校,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强大引擎,鲜明的文化性格,旺盛的文化生命力可成为学校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为此,我校大力开展了“诵读国学经典,滋养阳光人生”的校园文化建设。

20年6月,我校组织成立了一支由分管教学的校长任组长、德育处主任任副组长、年级组组长任组员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领导小组。各年级根据学校编写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认真编写了本年级校本教材的初稿,经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领导小组严格审稿后,我们编撰了一套“诵读国学经典、滋养阳光人生”的经典诵读校本教材。该教材一共六本,一至六年级各一本。教材的内容分为五个篇章:山河风光篇——江山多娇美如画;爱国情怀篇——赤诚之心耀中华;勤学惜时篇——书山有路勤为径;心灵悟语篇——大道无形明心智;品德行为篇——德行优良创和谐。配有“小光老师教你读”、“我和阳阳诵经典”(里边又包括“教你读”、“我来读”、“我乐背”)、“阳阳伴我行”、“精彩对对碰”等不同板块,这些板块增加了诵读的趣味性,特别是“阳阳伴我行”这个版块,在学生学会一章节经典诗词后,结合自己平时的言行给自己一个评价(笑脸或星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用所学指导自己的言行,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经典转化为人文底蕴。20xx年,我校二年级校本教材《经典诵读》在全国和谐德育实验与研究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有了教材就有了教学的依据,但这还不够,如何引导我们的广大师生走进广博的古诗天地,这还得在环境建设上下一番功夫。首先,我们打造了“百米文化墙”和“经典走廊”,将古诗文中的经典诗文、书法作品、学生诵读经典的活动图片等隽刻在墙上或挂在画框中,在绿树的掩映下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言警句琳琅满目,浸润学生心灵,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每天大课间和中午诵读时间,全体师生在优美的古典音乐萦绕中大声整齐诵读,与经典对话,和圣贤交流,使学生的心情得以宁静和舒畅。我们还提倡“让班级的墙壁充满书香”,让班级诗意盎然,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各班都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经典诵读乐园”,包括“精彩每一天,诵读每一天”;“与经典同行”“我来读经典”等。学生在诗化环境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亲近经典。

其次,学校还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国旗下讲话、亲子诵读等展示师生诵读成果,交流师生感受,共享诵读带来的心灵愉悦,使整个校园充满浓郁的书香。

再则,号召家长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我们要求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经典诗词背诵给家长听,家长评出等级(作为学生评“诵读之星”的条件之一),并教自己的家长读经典,同时,利用寒暑假开展“我与父母读经典”活动,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读经典。在学校举办的“童声诗韵,做阳光少年”经典诵读活动中,由学生和家长一起演出的亲自诵读节目受到师生的好评,不仅展示了父母与孩子诵读的成果、收获,更在家长与孩子心与心的交融中体味生命本质的芬芳,感受共同成长的乐趣。有效促进了学校诵读活动的开展和和谐家庭建设。

一年多来,学校开展的丰富的大型经典诵读活动:“童声诗韵,做阳好少年”、“中华颂书写经典比赛”、“经典诵读主题班会”、“经典诵读pk赛”、“经典诵读诗画展”、组织学生参加区里的经典诵读精品节目展演等。学生们通过背、唱、演、说、画等形式,从诗词里感悟到了中华诗词的精粹,感悟到了许多做人的真谛。

国学经典读书心得

这份关于古代教学内容的资料拿在手上沉甸甸,里面内容的价值更是不可小觑,对于我们学堂乃至老师更是如获珍宝,现在终于能体会智博老师当时看完的激动心情。

《当代学校国学教育构思》这本资料内容比较多,我利用平时零碎时间终于看完一半了,就这一半的内容就让我受益匪浅,我整理了几项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希望能帮助大家对国学教育的深刻认识。

第二类,体,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主体内容,主要是:经、史、子、文。上次学习也听张恩富教授讲过,这次更深入了解了。其中的“经”感触比较深,分享一下。就是儒经,主要是十三经,经过唐宋儒遂加增补篇目后,又有了“四书”。四书偏重心性修身,适合后人研读实践。古代科举考试是要从十三经中任取一句作为题目,来做千文内短文。所以古代举子都是要熟读十三经的,十三经正文是64万字。所以古人但凡能考秀才的,仅经典一项,肚子里都是背过上百万字的,熟读千万字的。从先秦到民国每位文人儒士都经历的共同的教育,这就是所谓“读书”又叫“读书人”。为什么古人背书厉害,是因为“读”就是吟诵,“书”就是指经史子文。吟诵的读书方法可以达到背诵而不被遗忘。这也是我们学堂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第三类,艺。艺是用来熏陶性情,培养品格的。经史子文并不能保证品性的提升,而与环境熏陶和生活习惯关系更明显。需两者结合起来修学。这是智博老师为什么总是问我们何为雅文化,何为俗文化的原因了。艺的主要门类,有琴棋书画、花酒香茶,词曲歌说、玉石古玩等等,这些都是雅文化,雅文化则以品性为目标。国学教育的艺类,应为雅文化。一般以利益为目标,福禄寿、平安吉祥等等为俗文化。俗文化不是不可以学,只是不能作为国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去学。

第四类,用。经世致用的学问。比如平时大家比较少谈的政治,治国之学。其实这是儒家学的特长。历代大儒积累的治国智慧真如汗牛充栋,无法计量。这些学问,正常儒士都是必须学习的。而且儒士对经典理解到位了,对着政治、经济方方面面问题也自然而然了,加上心中有孔子,自然知道孔子当此之事应该怎么做。但今天社会的不和谐,有谁从儒学的角度对政府提出一套高明有效的治国方策?所以学习国学教育是当务之急,不仅修身养性,还能保家卫国。

第五类,小学。主要是指一套中国文化的基础学问,即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工具书等。说起文字、音韵、训诂的学问。让我想起前面提到的吟诵,说读书的“读”就是吟诵,这是古人读书的方法,是老师直接传给学生的。现在的人否定汉语读音的意义,分裂汉字的音形义功能,用词本位代替字本位……等等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中文化内涵的流失。但是古人吟诵每个字有声音的意义,有些词句吟诵时还要去意象它的感情。只有用吟诵方式去全面的理解到一首诗词了,这才算得上真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所以落实吟诵学习很紧要。

学到这里真是意犹未尽...因为不但了解到古人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特别是看到古人读经典的字数,对陪孩子们读经典突然感到乐此不疲,对今后教育工作也增加了不少的信心。我坚信,只要坚持、照做,怀着一颗真心,一定会做到真正在传承传统文化的。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