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优质19篇)

时间:2023-12-07 00:14:49 作者:翰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调研报告的编写和呈现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调研报告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大西桥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交流材料各位领导,今天,有幸借全区创建工作现场会,和大家一同学习交流体会我镇20xx年第一季度创建工作的经验做法,非常高兴,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进入20xx年后大西桥镇立即行动,迅速在全镇掀起了一场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大行动,现将活动开展以来的有关情况简要汇报。

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此项工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各村村支两委为成员的大西桥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并明确了镇党委副书记张林波同志具体抓整改落实,实行所有班子成员包管理区,创建办工作员、城管中队队员分包村,村两委干部分包重要路段和重点区域,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成立了办公室,抽调人员充实力量。结合我镇实际,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区别不同情况推进治理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了《大西桥镇村庄环境整治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工作任务、时间安排、机制保障及考评奖惩标准等。

通告,设立固定性宣传栏10个。由各村包保人员进村入户进行面对面宣传,收集群众意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积极引导鼓励群众广泛参与,目前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清洁家园改善居住环境的热情高涨,一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攻坚战正隆隆烈烈地进行着。

为了确保此次整治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按照突出重点、次第展开、逐步提升的要求,我们突出把102省道沿线的行政村和402县道线沿线的行政村作为重点,把镇政府所在地作为重中之重,把位于偏远、居住深山环境条件先天不错的部分村作为后期治理。截直3月17日,我镇13个行政村已全面启动,前期镇级投入财政资金6万元,投入专用垃圾清运车12辆,投入环卫人员180人次。每天群众自愿行动人数约300人,自觉对居住的房前屋后进行清运整治,院内物品摆放有序,做到了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乱排。通过整治,镇区内已不存在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乱停乱放,做到了垃圾定点定时清运掩埋,各类主干道路路肩的杂草已全部清除,路上无挡道占路杂物,路沟内及视线范围内无白色垃圾、建筑垃圾堆放。拆除了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所有违法、违章的商业广告和污损的公益广告共计65幅。下一步,我镇将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去落实,自行加压,强力推进,形成效机制,确保区委区政府要求的整治工作持久长效,为迎接省委的考核验收做出常村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各位!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xx区下辖长风乡、新洲乡两个乡,共16个行政村,其中有3个行政村于20xx年实施了棚改拆迁,还有1个行政村实施了引江济淮工程拆迁,目前只有12个,农村户籍人口3.5万人。

(一)加强专项工作组织领导。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其纳入区委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在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统筹推进。同时建立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工作调度机制,由区委分管县干牵头,每两周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区委常委会每月听取一次工作落实情况汇报;二是投入保障机制,由区财政局牵头,根据年度任务,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财政专项资金x万元;三是督查考核机制,由区考核办牵头,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区政府对各乡、各区直有关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确保各项任务有效落实。

(二)农村“三大革命”工作。

1.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今年,全区农村改厕253户,其中结合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改厕x户,自然村常住户改厕x户(省、市下达的任务)。在充分调研20xx年农户改厕使用情况和群众认可度的基础上,今年我区继续参照20xx年改厕模式,即采用装配式一体化三格化粪池模式,聘请了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组织改厕工程施工设计,制定技术标准,同步开展厕具招标采购工作。改厕具体任务分解到各乡、村,明确实施主任、责任人、完成时间进度表,同时加强工作落实情况跟踪调度。截止目前,各项工作正顺利推进中,计划于8月底前全面完工。

2.扎实开展农村垃圾治理。一是稳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农村垃圾保洁收集处理市场化机制,长风乡、新洲乡与安庆京环公司20xx年签订协议,由京环公司统一管护。1-5月份共处理农村垃圾3238吨。二是强化村庄内日常保洁,加强保洁人员的配备,全区两乡共配备保洁员x名,配齐保洁装备,努力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三是探索性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在长风乡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建立垃圾分拣站3处,大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力度,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形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三)“三大行动”工作。

1.集中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农办、农业农村厅等18个部门印发的《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精神,明确区、乡主要负责同志为“一线总指挥”,以村为单位,引导农民参与,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集中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1-5月份,全区清理清理村内塘沟70个,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30吨,规范畜禽散养的行政村11个,清理乱搭乱建140户,清理废旧广告牌312个,清理无功能建筑面积710平方米,开展清洁卫生宣传教育活动7次,参加活动人数185人。

2.强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结合美丽长江(安庆)经济带“1515”工作和江豚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改,区政府成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每月调度推进,全区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专业户)共计11户,去年关闭6家;5家完成整改达标,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今年在去年整治的基础上,再次开展畜禽养殖粪污污染排查清理,对51户散养户进行了整治。5月29日,区委召开xx区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月调度”会,会议明确对我区长江岸线1公里范围内的畜禽养殖业和滩涂地养殖户将依法进行关停。

3.持续推进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行动。一是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根据市里统一部署要求,在年底前,完成全区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加快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根据《安庆市美丽乡村中心村布点规划》,我区规划建设中心村10个,目前已完成8个,在建2个,为新洲康宁先锋中心村和长风新义中心村,今年全区计划投资x万元,实施建设项目工程12个。目前中心村建设类项目正在挂网招标。三是加快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全面落实“林长制”,推进xx区生态廊道及林业景观提升ppp项目,打造长风、新洲沿江绿化景观长廊,营造经济林1852亩,绿地景观x亩,公路景观林18公里,总投资约x亿元,目前该项目正在挂网招标。

(一)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健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压实责任的工作格局,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最大支持,统筹协调区直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尤其督促乡党委书记、村书记要亲自上手,抓村带户、发动农民,组织实施。

(二)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坚决贯彻区委提出的“四清单一办法”即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标准清单和问责办法,切实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实做细。坚持问题导向,对前期农村“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动工作开展中暴露出的问题,逐一研究分析问题原因和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做到有的放矢。

(三)进一步强化督查考核。健全“双周调度、每月一考评一奖惩”工作推进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列入每月区委常委扩大会议通报事项。

(四)进一步做好发动群众工作。加大工作宣传引导力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让农民参与,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满意。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人居环境整治全过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事关村民福祉的实在民生。本文以****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例,管窥当下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有关问题,并积极进行探索。

****镇是我市经济百强镇、市级中心镇,幅员面积132平方公里,辖28个村居、168个村民小组,有户籍人口8万余人,为全县第一人口大镇。近年来,较大的人口生产生活压力和较快的经济发展,一度对该镇环境卫生状况带来不小冲击,特别是老集镇所在地及其周边村居的脏乱差现象尤为突出。为此,****镇将村镇环境卫生整治列为重要工作,深入发动、全民动员、以建促治,整体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一)认识提高度。正确、统一的认识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前提。为此,该镇着力在提高认识上想办法。一是严考核。连续两年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纳入重点工作,对该项工作“逢会必讲、进村必看、每月必查、每季必评”。出台村居环境卫生考核评比细则,明确目标任务。与村居签定目标责任书,于今年上升到对村居工作考核“一票否决”。二是建机制。逐步建立“政府引导、村居主体、单位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即镇政府以奖代补,对国道326沿线村居、平江河、太平河等入境河流沿岸村居每年以奖代补1200元用于保洁清漂,并以召开现场会形式每季度评比一次,对工作开展较好的村居按人口多少进行1000—1500元的奖励,减轻村居在工作中的资金压力。具体工作由村居负责,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联动,每户每年自愿缴纳约60元的卫生管理费用,合力助推工作开展,工作推进较为顺利。

(二)主体扩广度。广泛、有力的参与主体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基础。为此,该镇着力在扩大参与主体上下功夫。一是强宣传。坚持宣传教育、引导监督相结合,通过入户宣传、文艺演出等方式,提高群众知晓率。充分发挥老年协会、老年健身队作用,精心编排文艺节目,弘扬文明风尚。二是促规范。各村居因地制宜,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行量化管理,纳入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群众卫生行为。三是造氛围。积极进行正面宣传,树立先进典型,每季度评比一批文明卫生单位、村居、文明卫生户,营造村看村、户看户、学先进的比学赶超氛围。

(三)工作推深度。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根本。为此,该镇努力在工作推进上求突破。一是建设带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变农村面貌。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大“一池三改”的实施力度,已建成沼气池2860口;引资2700万元动工建设天然气工程,铺设主管网23公里,将使6万余人用上清洁能源。二是创建推动。按照生态创建标准,坚持政府引导、村居自治、群众参与原则,采取“以奖代补”及“以卫生养卫生”方式,积极创建“美丽清溪”,溪西、大寨等6个环境优美的村庄脱颖而出,力争建成市级美丽村庄。实施绿化、净化、硬化、亮化“四化”行动,去年以来,全镇植树造林1842亩,清理河道、堰渠白色垃圾32公里,硬化乡村公路20公里、人行便道18公里,为11个村安装路灯628盏。三是管理联动。成立环卫工作所,建立环卫专抓队伍,在集镇聘请垃圾清运、保洁人员18名,各村居落实1-2名环卫人员。先后投入200万元,采购洒水车1辆、垃圾转运清运车11辆,安装果皮箱200个、垃圾箱30个,修建垃圾池186个。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村居容貌焕然一新,脏、乱、差现象根本改观。

该镇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断地探索中,也发现并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无专业规划。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无一蹴而就之法,也无一劳永逸之法。要想彻底解决当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缺资金、少场地、易反弹、垃圾处置不科学等具体问题,编制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管理方面的专业规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镇尚未启动相关工作,导致该镇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处于观望或是盲目状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项工作的持续、有效发展。

(二)缺专项资金。该镇有21个村居卫生基本实现了常态化管理,其经费支出情况为:每村平均1个保洁员,月均工资1200元,每年小计30.24万元;外加修建垃圾池、垃圾转运车及燃油费、专项整治费用,各村约为2万元,小计42万元;总支出约为72万元。收入情况为:按户均每年60元收费计算,除外出务工人员外,应收29.13万元,实收13.27万元。加上镇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政策,补贴资金约10万元,总收入为23.27万元。所以,21个村居有近50万元的资金缺口。

(三)基础配套弱。据估算,全镇每日新产生垃圾15吨,垃圾中转站日均转运垃圾7.5吨,意味着全镇约50%的垃圾采取深埋或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另外,该镇每日产生生活污水约为1800吨,且未实现雨污分流,约有60%的生活污水属于直排;正规划建设的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也仅为1500吨,建成后也只能解决集镇所在地及其周边部分村居的污水处理问题。

(四)协同管理难。比如在河道污染整治方面,该镇河道总长约86公里,太平河、平江河等河流途经该镇12个村居。今年来,该镇虽花费5万余元、先后两次对主要河道的积存垃圾进行彻底清理,但由于机制、意识等原因,部分企业、群众利用雨天、晚上、不检查之时等“特殊时段”偷排、漏排、私倒污染物的情况仍然存在,河道污染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一)借力乡村旅游,助力“基础完备化”。旅游获誉“无烟工业”,在于其效果好、可持续,加之“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概念的出台,加快我县旅游发展势所必然;****镇乃至我县景点的特点在于散、小、多,走乡村旅游之路是最佳选择,而清洁卫生的乡村环境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要求。建议:

一是借力我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之际,把村居环境卫生规划纳入正在编制的乡村旅游规划,对乡村环卫设施进行系统规划。

二是抓住乡村旅游基础建设、农民新村建设、生态移民搬迁等机遇,逐步完善村居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并规划做好村居的绿化、净化、亮化、硬化等工作。在这点上,****镇在今年首届油菜花节以及正在进行的“龙凤花海”景点打造中已有成功探索,星寨等村居的基础设施得以有效改善。

三是加强项目论证,严格项目审批,规范项目建设,确保不增加新的污染源。

(二)拓宽资金渠道,力争“投入多元化”。按照“县乡财政补助一点,村级集体投入一点,农村居民自筹一点”的原则,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争取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整治项目资金。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投入在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建设方面的资金比例,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形式,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

三是全面整合资源,在不增加村民负担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村居投入比重,将每个村十万甚至百万元计的土地复垦等村级集体资金划拨部分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使其使用合法合理、有为有效。

四是吸收民间资本,逐步探索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市场化运作。

(三)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管理常态化”。

一是定调,即按照“两违整治”的模式召开一次全县性的电视电话大会,并由广大干部职工带头开展一至两次全县性的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努力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切实扩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在全县干群中的影响力。

二是定责,即出台一套系统、规范、可操作的具体文件,配套出台相关考核政策,并将之纳入对相关单位和干部的考核,并实行“连续末位处罚制”,引起广大干部职工的“真正重视”。

三是定向,即加快树立一批优秀典型,集中建设一批示范路、示范渠、示范小组、示范村,形成“样板效应”,在全县范围内营造比学赶超、争创先进的风气和氛围,并通过长久持续地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逐步改变村民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着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简报

目前,xx社区正在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社区党委高度重视,多次分批组织各经济社支部党员、村长、“十五”大代表及骨干等人,到兄弟社区参观学习。

xx月xx日,xx社区党委第三次组织人员来到xx社区观摩学习,趁热打铁,希望第三批人员能够在优秀成果中学习先进经验,切实为整治人居环境工作提质增效。

乡村振兴办主任邝xx、xx社区“两委”干部热情接待,带大家参观了xx、xx、xx、xx经济社的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重点讲解整治思路,为xx社区骨干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建议。参观过程中,xx社区骨干用心看、争着问,为下一步继续推进xx社区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听讲解、看成果、学经验,xx社区骨干全方位、多层次地学习社区的.先进经验。交流过程中,双方探讨了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整治的方法,加深了社区间的感情。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如下:

2、创建生态村。20**年根据工作安排,漷县镇完成凌庄、纪各庄、马庄、候黄庄、曹庄、柏庄、高庄、郭庄、榆林庄等9个生态村的创建工作。截止10月中旬,已完成第一阶段生态村考核工作。

3、治理镇域内垃圾无序堆放点。20**年年初,环境办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开展了“垃圾无序堆放点”治理工作,主要通过属地管理的方式进行整治,在村域范围内的由村委会组织整治,在镇政府管辖内的由镇环卫队进行清理。截至目前,漷县镇共整治垃圾曝光点860处,整治率平均90%以上,复发率控制在10%以下,垃圾密化处理率95%。

4、完成生活垃圾转运工作。漷县镇的生活垃圾转运工作主要是通过“村收集,镇转运”的模式进行的。漷县镇20**年的生活垃圾日产量约300吨。截至目前,漷县镇完成转运无害化生活垃圾26775吨。

5、做好市、区环境卫生考核工作。按照工作安排,市、区环境建设办采取“月检查、月考评”的工作机制,对各乡镇环境建设进行检查。镇环境办高度重视,积极做好脏、乱点和群众反映问题的整改工作,扎实抓好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做好迎检工作。截至目前,漷县镇完成市级、区级检查共计35次,其中市环协检查9次,首环办检查9次,其他市级检查6次;完成区级检查11次。

6、完成环境卫生季度考核工作。为了提高漷县环境卫生水平,漷县镇制定了《漷县镇20**年环境整治考核办法》,通过“季度考,村村评”的考核方式,进行环境卫生评比。截止到10月中旬,漷县镇已完成1—3季度的环境卫生考核工作。环境办已经对部分环境卫生较差村进行限期整改。

7、镇中心区绿化管理、日常保洁工作。镇环境办加强了镇中心区日常保洁和绿化管理力度。一是做好镇中心区、开发南区39万平方米绿化带的杂物清理工作,保证绿化内干净整洁。同时,为避免因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灾,对镇区域内绿化带进行洒水作业;二是及时修剪绿化树木。根据树木生长情况,对镇中心区内绿化树木及时进行修剪整形,保证树木春季正常生长,截止到目前对镇域内所有苗木修剪9次;三是做好镇中心区日常降尘工作。按照城市卫生标准,加强对镇中心区50万平方米道路进行清扫保洁,遇有雾霾天气,及时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按照预警等级,进行洒水降尘作业。截止到目前,出动洒水作业车辆246台次;四是对绿化苗木防寒越冬设施进行拆除,同时,做好春季绿化补水工作,保证绿化苗木正常生长;五是自4月起,对不同苗木所发生的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现已普遍打药4遍,同时,并对小城镇范围内的树木进行了粉刷。

8、做好物业日常管理工作。在物业日常管理方面,我们加大了日常管理力度,为社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一是及时缴纳电费,并做好镇中心区内路灯开关时间调控工作,保障居民出行便利;二是对损坏的照明设施进行及时修复,避免危险事故发生;三是对镇中心区井篦子、井盖进行日常巡视,发生丢失或损坏及时补装。截止到目前,共计更换井篦子、井盖405个;四是协同漷县城管分队,做好中心区内商户“门前三包”管理工作,制定并下发“漷县镇门前三包管理规定”500余份,“门前三包标准”270份。

1、扎实做好日常养护工作。20**年,公路站在做好日常养护工作方面加大了力度,确保了道路安全、畅通,给群众出行创造了良好的通行环境。一是对280公里乡村公路进行了全面检查,并对道路出现的坑槽、塌陷等病害做好了记录、备案;对我镇82座乡村公路桥梁进行了安全巡视,重点检查了镇域内危旧桥梁所设置的警示标志牌,对损毁严重的标志标牌进行了及时更新。二是对镇域内乡村公路的路肩、边坡进行了及时整修,共整修路肩边坡63万平方米;三是对碾压路肩严重的周黄路、马黄路等重点路段,做好了修复工作;四是被雨水冲刷严重的多条道路出现的狼窝进行了及时整修;五是结合本部门职责,部署本年度防汛工作。开展防汛内部专项检查,对镇域内82座桥梁桥下空间有无杂物进行认真排查,确保桥下无杂物堆积;六是对200公里乡级公路杂草进行矮化,避免因杂草生长过高影响行车视线,保持了路肩、边坡的平整,确保行车安全。

2、认真落实指令性中小修、补坑工程。

(1)乡村公路指令性中小修工程:20**年本镇指令性中小修道路为漷兴西三路,中小修面积3800平方米,投入资金49.06万元,截止目前,该工程已经竣工。

(2)道路补坑工作:按照通州公路分局的安排,公路站于5月上旬完成排查工作,本年度确定补坑面积3003平方米,投入资金39.82万元。该项工作于6月底完成全部补坑工作。

(3)道埂新增替换工作:漷县镇镇区内道路道埂破损严重,安全防护功能大大降低,公路站投资8.8万元,实施道埂替换工作。同时,在校园周边增加道埂,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3、高标准实施本年度危桥改建工作。为确保桥梁安全畅通,給群众营造良好的通行环境,20**年,公路站将鑫隅四街桥、毛庄桥两座4类危桥列入改造计划,桥梁改建面积420.14平方米,工程投资200.94万元。截止10月中旬上述两座桥梁均已完成全部工程并交付使用。

4、完成乡村公路“安保防护”工程前期摸排工作。按照市区相关部门工作部署,20**年至20**年,北京市将开展乡村公路“安保防护”工作,提高乡村公路“安防”等级,营造良好有序的交通环境。4月15日至30日,公路站配合区公路分局完成本镇280公里乡村公路“安保防护”工作前期摸排工作,为正式实施打好坚实基础。截止目前,相关数据已报送区公路分局。

5、开展乡村公路沙石路调查工作。按照区政府工作部署,区公路分局要求各乡镇排查并消除乡、村公路沙石路面,提升道路状况。通过调查,漷县镇所涉及的乡、村级等级外沙石路9条,道路长度17公里,道路均宽4米。(均位于凌庄至小屯大堤内)。下一步,公路站将按照区公路分局工作部署,逐步完成道路提及改造工作,彻底消除乡村公路沙石路面状况。

6、做好资料归档及大修计划编制工作。一是公路站严格按照《通州区内业工作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考核办法及作业规范。对归档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分类,各种资料及报表填写认真、及时、准确,确保无涂改、弄虚作假现象;二是按照工作计划,公路站将继续加大乡村公路、桥梁巡视力度,提早编制下一年度乡村公路、桥梁大修计划建议书,为领导研究制定20**年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

1、成立“环卫监管”监察队。20**年5月,环境办成立“环卫监管队”,形成了点对点、点对面的新型工作模式进行整体环境监管,监督指导各村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截止目前,漷县镇的整治率有了明显提高,复发率也有所降低。

2、推进企业垃圾规范化管理。自20**年5月,环境办推行了企业垃圾规范化管理,将企业垃圾纳入全镇范围内环卫管理体系。截止目前,现已有146家企业已经提交申请表,87家企业已经配置完成。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的提升了政府职能作用。

1、宣传力度不足。20**年,环境办在宣传环境卫生方面工作相对较弱。宣传活动次数及方式较少,群众了解面较少。

2、垃圾清理不及时,路面保洁不到位。各村由于受到人员不足的原因,造成生活垃圾不及时,造成路面保洁不到位。

3、监管不到位,暴露垃圾堆放点过多。漷县镇地域面积大,人口多,群众环保意识较弱,造成我镇暴露垃圾堆放点现象比较多,环境办人力有限,造成监管不到位。

4、曝光点整治完毕反弹率高,村级环境卫生保洁不到位。由于各村的环保意识不强,每次整治都是突击性的,后期管理不到位,造成曝光点完毕后反弹率高,村级保洁不到位。

5、“门前三包”整治不彻底,反弹率高。20**年,“门前三包”工作主要是由环境办管理,城管进行监管。由于监管不到位,不精细,造成整治不彻底,反弹率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

要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宣传力度,通过积分兑换、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活动,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从庭院环境卫生做起,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年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

为提升全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按照中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2022年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在xx镇启动美丽宜居精品乡村建设,6镇(街道)各建设提升1个美丽庭院示范村落、各探索1条经验做法在区级以上推广、各完成1篇市级以上媒体的宣传报道,我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智能管护平台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全区美丽宜居乡村占比达90%以上。

二、工作内容。

(一)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建设,2022年全区新配备户用生活垃圾分类桶xx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车x辆,新改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xx处、农村大件垃圾处置设施x处。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日常监管,重点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承包人不及时清运、收集点周边脏乱差、焚烧减量等问题,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运行管理水平。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提高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源头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加强村规民约执行,对建筑垃圾乱倒、生活垃圾乱丢、废弃秸秆乱扔等破坏农村人居环境行为进行严厉批评教育和约束管理。强化村庄保洁员配备,按照行政村和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全覆盖的要求,借鉴xx县村庄保洁员及经费筹集办法,建立健全本地村庄保洁员配备机制和村庄保洁制度,对村庄保洁员配备不到位的及时进行调剂增补,重点针对公益性岗位合理安排保洁频次时长、范围内容等,约束公益性岗位充分发挥作用。

(二)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资源化利用、可持续治理为导向,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办法,切实落实运行管护责任,加强镇街道、村组、农户技术宣传和帮扶,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常态运行。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宣传力度,引导农户采用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生态处理技术,防止房前屋后生活污水滞留发黑发臭。向村级延伸河湖长制,重点防范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形成较大面积的、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

(三)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完成xx街道xx村、xx街道毛店社区、xx社区、xx街道岐山村xx街道xx村、xx村、xx镇xx村、xx场社区等8村(社)、xxx户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目标任务。同步建立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实现设施设备坏了有人修、粪污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利用的目标。我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智能管护平台探索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市推广经验做法。认真对照中央、省、市、区通报各类改厕问题,持续摸排整改,对摸排数据不准、整改措施不力,发现问题多的镇村进行通报、约谈。扎实开展脱贫户改厕情况摸排,实现20xx年以来各村社中脱贫户愿改尽改。

(四)开展村容村貌提升。有序开展镇街道片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规划编制。全面推广“拆收改栽画”五字工作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在xx镇启动美丽宜居精品乡村建设。加强村庄风貌引导,引导鼓励农户开展庭院因地制宜建设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游园。分批推进村容村貌提升,2022年重点对成昆铁路、成乐高速、工业大道、岷东大道、103线等铁路、国道、省道、县道两旁开展绿化美化和庭院整治,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拉乱围等。常态开展“三清一改”(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村庄清洁行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区制度,各村组制作并张贴“门前三包”责任牌,广泛开展“最美庭院”“红黑榜”和“积分制管理”评比,促使村庄清洁行动由面上向庭院屋内拓展,引导农民逐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五)深化乡风文明提升。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乡风建设十大行动。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常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建设等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创建质量。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开展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引导约束作用,推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规范化运行,广泛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和陈规陋习治理,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完善乡风文明专栏设置,利用多种载体或形式加大文明新风传播力度。推进文明乡风示范建设,到2022年底,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示范点和文明乡风建设示范点x个以上。

(六)推进农村路灯照明工程。2022年1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分配,2月底前锁定路灯安装点位及方案制定,3月进入建设阶段,9月底前完成xxx组路灯安装,10月底前完成各级验收。积极争取社会资金通过捐赠、赞助等方式建设农村路灯照明工程。根据路灯维护责任,督促相关责任单位(企业)对现有农村路灯进行维护,确保基座稳固、灯杆端直、照明正常,无藤蔓攀附、蜘蛛网、拉扯广告等现象。

(七)启动美丽庭院示范村落建设。各镇(街道)按照村落美、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家风美“五美”标准,各建设美丽庭院示范村落1个,每个村落建设美丽庭院不少于xx户。2022年3月底前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美丽庭院示范村落建设参考标准(试行),4月底前各镇(街道)确定建设地点,并完成建设内容摸排、工程预算、方案制定等,5月启动建设,11月进行项目验收并评选市级最美庭院。

三、保障措施。

(一)宣传贯彻《条例》。广泛开展《xx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宣传贯彻,在条例施行1周年(2022年9月1日)之际,取得一定成效。区级有关部门要将条例相关规定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纵向指导基层扎实开展相关工作。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推进乡村建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横向联动同级有关部门将条例宣传贯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推动条例相关规定和政策措施落地落实。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要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条例宣传贯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有学习贯彻、有安排部署、有组织推进。村党组织要激活“神经末梢”功能,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把条例宣传贯彻融入到具体工作中、实际行动中,加快推进辖区内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年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坝坝会等形式组织学习4次以上,同时将学习贯彻情况在媒体进行宣传报道。2022年8月30日前,区级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将本单位条例宣传贯彻情况,报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农业农村局)。

(二)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区领导随机抽取镇(街道),每2月召开一次由6镇(街道)轮流主办的农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推进会。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组织区级部门调研不少于10个村(社),随机走防农户50户以上,编发工作简报及时将调研情况反馈给镇(街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曝光负面典型,帮助村组发现并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遇到的问题;每月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上月调研情况。进一步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考核评价机制和奖惩激励措施,结合每月调研、项目推进、经验推广、宣传报道等情况,通过奖扣资金、项目安排等方式对6镇(街道)进行奖惩。

(三)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以镇(街道)为主体,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有”长效管护机制。6镇(街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重点攻克1个专项问题,如农户庭院乱象整治、道路绿化美化、农村厕所管护、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收运、农户门前三包、保洁员配备和保洁机制建立、村容村貌监管等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操作的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报道,并报区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广。宣传使用“xx农村人居环境大家拍”小程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督,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有效运行。

(四)抓实宣传引导。区级部门、镇(街道)、村(社)要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宣传力度,通过积分兑换、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黑榜等活动,提高村民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从庭院环境卫生做起,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总结宣传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经验做法和典型范例,各镇(街道)须完成1篇在xx日报或更高媒体上的宣传报道目标任务。

(五)强化监督考核。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开展考核评价,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区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季度评价机制,进一步严格考核标准,较真评价过程,逗硬奖惩措施,严格执行考核结果与农业农村资金和项目挂钩,确保镇村始终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成效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根据省市县有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xx实际,制定本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三线三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立足实际,循序渐进,通过不懈努力,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针对各村实际,从便民利民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确保整治成效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以村为主、社会参与。村委会是整治工作的主体,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上下联动、综合整治的工作机制。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美好家园。

计划用四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完成农村三大革命。

(一)启动实施、抓点带面、初见成效阶段(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本阶段主要是开展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治理,实行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努力实现制定方案切实可行、推动推动措施强而有力、群众整体素质有所提高、陈量垃圾全部清除、垃圾处理体系初步建立、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整体推进、全面覆盖、成效显著阶段(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本阶段集中开展农村三大革命,实行不留死角、全面覆盖、完成任务。努力实现农村垃圾治理、改厕和污水处理三大革命顺利完成、长效治理和管理体系完全建立、群众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群众安居乐业、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完成。

(三)找差补缺、建章立制、迎查验收阶段(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本阶段主要是组织人员自查自纠,实行补差补缺、完善资料、迎接检查。全力保证实现群众满意、领导满意、检查组满意。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xx成立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xx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指挥长、其余党政班子成员任副指挥长、相关单位和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宣传组、项目组、督查考核组、维稳组,以此来保证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正常、有序、稳步推进。

(二)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宣传工作将贯穿整治工作始终。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进一步增强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资源节约、保护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三)多方筹措、保障投入。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投入机制,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推动政府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规划建设、垃圾收运处理、污水处理、河道管护等公共服务。

(四)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建立农村垃圾、厕所和污水治理、道路、供排水、绿化、照明、沼气、河道等公共设施的长效管护制度,是巩固整治成效的关键。各村要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以多数群众的共同需求为导向,推行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实施机制。发挥村民监督组、村民理事会等村民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全过程参与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推行项目公开、合同公开、投资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和评议。

(五)奖惩并举、以奖代补。在第一阶段工作中,除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外,xx政府将坚持全xx一盘棋的工作思路,确保整体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明显实效。第二、第三两个阶段,xx政府将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和上级安排,将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同时xx政府将加大工作的检查和督查力度,对工作行动迟缓、开展不利或阳奉阴违、违规违纪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予以追究问责,绝不姑息迁就;对于人为干扰、阻挠或破坏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工作的行为,将加大惩处和打击力度,确保胜利成果不被少数人践踏。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xxxx年6月,民盟钟山区总支部分盟员组成调研组,深入月照街道双洞村、保华镇奢旮村、青林乡田坝村、南开乡九龙村,对钟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钟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以“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从最贫困的行政村、最贫困的自然寨、最贫困的群众改起,从群众最需要最关注的串户路、垃圾污水处理、室内环境、庭院硬化等改起,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指导、压实工作责任、规范项目实施等有力措施,狠抓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废弃资源再利用、串户路和庭院硬化、拆危除杂及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建设,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全区77个行政村804个自然村寨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卫生厕所改造19582户,完成率38.4%;累计完成庭院硬化33886户,完成率92.77%;累计完成串户路硬化1000.44千米,完成率84.83%;累计完成6472栋55.75万平方米老旧危房拆除工作,完成率97%,累计完成老旧房屋透风漏雨整治1358户,完成率78.05%,省下达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365户已全面完工,完工率100%;实施完成955户“小康菜园”,正在实施212户;建成5个非贫困镇(街道)的垃圾中转站清运系统,启动5个贫困乡镇垃圾中转站清运系统的建设;招录培训上岗“一组三员”xxxx名,配备农村垃圾斗3000余个、垃圾收运作业车500余台、机扫作业车50余台、果皮箱3000余个、垃圾桶10万个;启动204个集中连片村寨的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建设,覆盖4个乡镇31个行政村,累计完成投资3.25亿元。

(一)基础设施短板有待进一步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卫生厕所建设、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尤其是5个贫困乡镇的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部分边远村寨还不同程度存在通讯基础设施滞后、季节性缺水等问题,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给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在当前融资政策收紧、税收政策调整的背景下,筹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的压力加大,导致通组路、串户路、“三改三化”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缓慢。

(二)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涉及部门多,需要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推进工作。但钟山区目前普遍存在部门人员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容易导致部门工作协调配合不到位、对接沟通不顺畅、业务指导不细致等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铺开后,更需要有关部门、平台公司、镇(乡)、村(居)加强协调配合,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精细、精准程度。

(三)多规合一有待进一步衔接。乡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与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衔接不到位,功能设计和项目实施因地制宜不够,村庄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未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思路,造成地域文化和乡土气息不突出、设施闲置或运营不充分等问题,“千村一面”导致乡村特色未得到充分体现。

(四)环境卫生整治有待进一步推进。由于缺少冲洗厕所的水,部分村公厕长期处于关闭状态,建在室内的农户私厕则基本闲置。村庄绿化全面推进缺乏有效措施,大部分群众存在重视硬化、轻视绿化的思想,村落和房屋整体品味较低。垃圾箱、垃圾斗、清运车、中转站等设施配置标准和规模无法满足垃圾分类处置需要,运行费用保障不足,垃圾收运和无害化处理有待加强。“一组三员”履职不充分、作用发挥不好,有的村寨日常保洁不到位,生活、养殖污水横流,亟待建立和完善长效治理措施。

(五)群众主体意识有待进一步培育。村规民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群众利用村规民约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不强。一些农户卫生习惯落后,室内物品摆放不整齐,室内外环境卫生脏、乱、差,培养群众文明生活习惯的任务艰巨。部分村民素质不高,对改造好的景观和设施维护意识不强,使用不当甚至随意损毁,给乡村基础设施的后期运营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经验和成效缺乏系统的总结、提炼和丰富,难以激发群众参与和支持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一)加强资金保障。积极筹措和整合各类资金,区直有关部门要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及其他各类涉农资金,加大融资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保障公共设施运营管护经费,努力形成多元投入的良好格局,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持续显现。

(二)强化规划引领。以乡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为指导,加强各类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做到多规合一。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公共空间及庭院整治、农房风貌提升、村庄绿化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乡村规划编制。通过学习借鉴、技能培训、对外引进等方式,加快乡村规划师队伍建设,强化规划实施的现场指导和跟踪服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快培育和引进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市场主体和技术管理人才。

(三)加强部门联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牵头部门要切实发挥作用,主动与责任单位及乡镇对接协调,各责任单位加强配合,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形成高效运行的工作格局。同时进一步做好底数排查、措施细化、效果分析等工作,总结提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验。

(四)因地制宜推进重点工作。整合技术力量,加强指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卫生健康厕所建设、串户路和庭院硬化、老旧房屋整治等项目建设,持续优化“小康菜园”建设,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村级公厕及农户私厕改造工作,配套完善“两池一洗”(化粪池、便池和冲洗设备)及排污设施。在改造中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风俗习惯,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合理制定改造方案。宣传推广青林乡田坝村二组人居环境整治经验,秉持“用心越多、花钱越少”的理念,鼓励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用最少的资金、最本土的材料,打造出最具内涵的村庄院落。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接小型工程项目,组织当地工匠组成小工程队进行施工,助推集体经济发展。

(五)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加强垃圾转运站建设,配齐环境卫生整治设施设备,逐步健全农村垃圾收运体系,探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在条件较好的乡镇先行开展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一组三员”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机制,加快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按照“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要求,整合林业、环卫、水利、环保等管护资金,围绕农村垃圾收运、污水处理、绿化养护、河道治理、公共设施维护等内容,依托村民建立农村综合管护队伍,加快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管护机制。

(六)培育群众主体意识。同步推进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相关的农村治理体系建设,软硬结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牢基础。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村组干部、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引导、教育村民转变生活习惯,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监督和奖惩机制。深入开展“三新一清洁”行动,大力推进清洁文明户、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以点带面激发群众主体意识,推进乡村德治建设。坚持“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原则,建立完善引导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广泛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实施、管理和监督工作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村民自治。

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落实联席会议制度,更好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村庄规划、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五个专班及其成员单位的协同作用,及时召开各类现场推进会议,总结推广基层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融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加强先进典型、工作成效等方面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持续加强农民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切实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共建共享共受益的目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全县认真落实省市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工作精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工作实践三区联动(镇、产业集群、新农村社区)、多部门建设模式,突出重点、统筹安排,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环境集中改善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组织召开县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县改善生活环境工作,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各镇党委、政府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责任主体。党和政府的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把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列入重要议程,亲自安排、实施和推广。建立长期清洁机制,彻底改善和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制作宣传口号、展板、户外广告、传单,开展清洁城镇创造、三保三化等主要内容,动员干部群众积极关注改善生活环境,支持改善生活环境,参与改善生活环境工作。目前出动宣传车100多次,发放宣传册1000多份,播放广告11多份,悬挂标语27条,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三)强化整治,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对农村各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清除了村内私搭乱建等临时建筑物和乱贴、乱画,有效解决了垃圾围村、围田、围路、围河问题。二是清除村内道路堆放的砖、砂石以及废弃的建筑材料和杂物,以及主要道路两侧的杂草、杂物乱堆,拆除道路两侧的违章建筑等,达到了道路畅通、整洁、干净。三是开展市容市貌集中整治,对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行为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实现了道路清畅、秩序井然。四是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对镇区、社区、小组的垃圾进行了分类收集清运。五是规范了农村畜禽养殖管理,对畜禽养殖严格进行审批,积极推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完成了万顺养猪场污染减排项目1个,确保环境整洁。截止目前,全县共拆除违章建筑3500平方米,清除杂草垃圾15万立方米,清理路边蔬菜、秸秆3.6万平方米。从今年3月底开始,结合清洁城镇创建,在全县集中开展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达到了全县村庄无垃圾堆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挡道,日常生产生活物品堆放规范,道路两侧环境干净,基本实现了农村环境“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目标。

(四)强化创建,建设美丽乡村。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契机,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镇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卫生改厕、安全饮水、道路畅通、产业培育等工程。目前,完成农村民居改造3000余户,粉刷墙体55万平方米,实施危房改造986户,栽植绿化面积5.86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50盏,种植景观绿化树木1.5万余棵,新建停车场5座,新建改建村活动室32个,新建污水处理厂2座,新建垃圾场1座,实施卫生改厕350余座,建设文化长廊及景观花墙50处,门户标志150个,实施农村电网改造1处、新建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个,切实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今年,共完成投资5.2亿元,创建美丽乡村33个。

(五)强化监管,建立长效机制。一是抓队伍建设。全县65个行政村(社区),按照标准配备管理员490人,实现了常态化管理,配备了100人的村容村貌管理员队伍,服务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二是抓机制建设。制定了“三分制”督查考核办法(月初验收、中旬督导、月末考评),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坚持月排名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在日常督查考核过程中,重点考核各镇村容村貌管理办公室运作情况,制度落实情况,督促镇村容村貌管理办公室的组织制度、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管理员职责及考评办法落实到实处。三是抓规范管理。健全村容村貌管理员选聘机制,全县已选聘215名贫困低保对象为村容村貌管理员参与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对贫困低保管理员的规范管理,保证了全县村容村貌常抓常洁。

虽然我现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有一些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农村环境还需提高。“脏、乱、差”现象还一定存在,多数农村建设规划不尽合理,整体布局散乱,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草堆杂物堆放、畜禽养殖等农村实际问题,存在抢占、乱占和重复建设现象。

二是乡村道路存在重建轻管。由于维护保养不善,部分乡村道路严重损毁,且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备,既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也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三是老式厕所影响生活质量。由于传统生活习惯影响或限于自然、经济条件,目前很多农村还未改厕,农户还使用旧式坑式厕所,雨淋日晒,臭气熏人,特别是夏天容易传播疾病,不利于物质文明建设,也有损美丽乡村形象。

四是农村绿化美化标准不高。总体规划滞后,有的地方绿化不切实际,有的地方绿化管护不到位,“没有形成“环村有林带,村中有游园,农村像公园,庭院有特点”的特色。

下一步,我县将严格按照省、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水平。

(一)思想上再重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工作要求,按照“三无一规范一眼净”的目标,加强投入,强化措施,有效开展工作,逐步提高我县农村村容村貌整治标准和管理水平,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

(二)推进上再有力。坚持科学谋划,分类指导,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要求,循序渐进,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阶段性规律,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坚持群众主体、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动员群众参与项目组织实施,保障群众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扎实推进。

(三)考核上再严格。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按照考核办法,加大督查力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实。重点对达标村和示范村进行检查,建立季观摩评比、年全面考核的督查考核机制,依据目标完成情况和整治效果,严格落实奖惩机制。

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为进一步改善我区农村人居环境状况,近期对全区的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区委、政府坚持把改善农村环境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积极向上对接争取项目资金1.27亿元,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坚决打好打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场硬仗。

(一)推动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理。

积极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四级清运模式建成中心乡镇建垃圾中转站9个,11个一般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同步推进,村、镇垃圾基本实现集中处理。在东峰镇大田村试点推行“财政补助一点、村集体投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多元投入机制,每户每月收取不低于一元的垃圾处理费,探索解决农村垃圾处理资金保障难题。

(二)推动农村户用厕所标准化改造。

扎实开展农村户用厕所摸底调查,全面锁定xxxx年xx382户目标任务,研究细化户用厕所改造补贴标准、建设标准、验收标准、验收办法,统筹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工作,第一批改厕18xx8户(含“三改两建”4858户)已完成7643户。近期到丹山镇大佛村、保和镇明星村开展了调研。丹山镇大佛村在一期的改造中就地取材、农村废物利用,且把民风民俗融合到村容整治中,既融入了文化元素又有教育引导效果;二期通过项目整治,准备引进蜀绣培训基地落户该村,以此来壮大集体经济。保和镇明星村因地制宜进行村容塑造,并开展厕所改造,既降低了改造成本,又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推动农村污水集中化治理。

雁江区累计投入4590万元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保和镇明星村试点开展新标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5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成投用,1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全面摸底农村聚居点情况,包装编制乡村村庄连片治理项目,计划xxxx和xxxx年分两批实施410个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四)推动村庄环境清洁化治理。

以“十清四化”为抓手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分层分类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清理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等xx00余吨,清理水塘、残垣断壁2600余处,完成贫困村“三改两建”1235户,着力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村落环境。

(五)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统筹推进畜禽养殖户整治,关停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户2xx户,治理适度规模养殖户384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6.62%,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已达100%。启动全区首个年产2万吨生物有机肥厂建设,整合“点循环”(就地消纳)“面循环”(管网灌溉)“跨域循环”(有机肥利用)三大模式,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农村建筑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治理、群众生产生活观念等方面,是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

(一)思想认识盲点多。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工作中,主要还是依靠以上率下、组织推动式展开,因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制约,部分村没有将其摆在优先位置,导致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配置的资源、力量相对偏弱,村基建投资、环境整治、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主要还是依靠政府。虽然村民热情在逐步增加,但由于理念、传统习惯、技能素养等各方面制约,部分农民认为环境治理是政府的事情,不愿投工投劳投钱,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二)农业垃圾日益增多,面源污染严重。

随着农业化的进一步普及发展,很多群众不再使用传统的农家肥种植,而是完全依靠农药杀虫、化肥催肥养苗、地膜提速增效等短平快的方式。加之环保意识不强,施药后随手将包装物就地乱扔,河道、灌溉沟渠、田边地角农药包装袋和塑料瓶屡见不鲜,化肥农药污染、白色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对土壤、水源甚至人、畜的生命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三)保障机制有待健全。

环保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营机制、政府投入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高效的治理评估机制与监督机制等还有待完善。

(四)资金保障压力较大。

虽然我区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资金项目支持,但乡村振兴特别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点多面广,在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大资金缺口。比如,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按照我区现行改厕标准测算,平均每户约需xx00元,仅此一项就需要资金近1.2亿元。比如,农村垃圾处理目前尚无专项经费,资金保障困难。

(一)提高思想认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大意义和迫切要求,聚焦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综合施策,认真抓好农村环境垃圾治理、改厕、污水处理三大革命”,加快补齐短板,积极推动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

(二)坚持科学谋划。

农村环境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立足长远,科学谋划。一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农村主要污染问题、主要污染源,根据污染特征,加大力度优先整治。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经济发展水平和规划建设等不同实际,合理确定整治任务目标,分步分类实施,做到逐步提升、逐年完善。

(三)健全保障机制。

一要健全政府投入机制。政府应发挥独有的动员组织优势,进步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等运行费用的资金保障工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易地扶贫拆迁、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发挥好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创新政府支持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要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建立全面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将环境保护治理和环保项目建设等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责任目标,纳入环保督查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环保日常监督考评,以考核为抓手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久改善。

三要健全资金保障机制。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资金的多渠道筹措力度,形成“本级财政奖补、上级单位争取部分投入整合、受益群体自筹、集体经济补充、社会捐赠赞助”的多元化格局,着重挖掘社会企业、在外乡贤等资源,深入交流,凝聚共识,争取互利共赢。另一方面要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强化工程跟踪管理,进步提高资金使用实效性及资金拨付的规范性。

(四)营造良好氛围。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不仅要提升“硬件”,“软件”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提升“软环境”,持续提升农村环境水平的重要保障。要通过环境整治相关工作的逐步开展,进步提升乡村特色、改善村庄环境,激发村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引导群众珍惜环境整治成果,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村民自治。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可持续的环境保障。今年以来,我们按照“面上建机制、点上抓突破”的思路,分类把握农村、小区、集镇人居环境的目标定位、需求定位和路径定位,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和部署,街道从抓统筹、建机制、整力量、打基础、重长远上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相关工作落实。

按照上级大环境、大治理的理念要求,街道及时拟定了《关于提升人居环境,建设“双一流”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把垃圾分类、文明创建、环境治理等工作积极进行了统筹整合,建立了网格化管理机制、工资绩效挂钩机制、考核督查亮牌晾晒机制和工作例会机制,明确了领导小组,加强了工作统筹落实,畅通了管理体系,确保工作有效落实。

在工作落实和成效监督上街道及时成立了“一办三组”,即人居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协调落实和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等;考核组则严格按照实施细则对人居环境治理提升等工作进行常态化检查及月度考核,协助村、社积极推进相关工作;综合执法组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加强垃圾偷倒、不分类、乱堆放、乱张贴涂画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宣教和执法,有效利用法律手段规范和提升人居文明行为意识;督查组加强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重点对集中攻坚期间和常态化运行期间网格化管理机制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就人居环境治理成效绩效进行阶段性讲评通报,促使各级职责严格落实,体系畅通运作。

一是改革农村原“一把扫帚扫到底(2.0升级版)”城乡环卫模式,农村成立“保洁队”,升级数字化工具,“服务内包、查干分离”的“3+1”网格(xx街道人居环境划分三级网格51个,配备一级、二级网格长各9人,三级网格巡查员60人)巡查、整改、验收闭环管理模式运行顺畅。

二是结合街道“456联村机制”积极落实一级网格长、路长巡查制度,协助二三级网格长(员)巡查自查,主动发现问题,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联村科室优势现场办公研究对策,从长远规划上促进村社人居环境发展提升。在重点难点整治引导上,积极出台《xx街道关于打击治理工程渣土(泥浆)、垃圾偷倒违法行为的实施办法》、《xx街道关于加强废品收购点规范管理的意见》等意见办法,充分发挥“找茬小分队”作用,不断挖掘村、社区脏乱差点位,按照轻重缓急,及时建档挂账,着力破解难题,经营性质的垃圾(渣土)偷倒乱象基本解决,xx北路原xx市场、xx陶瓷厂宿舍、铁路宿舍等重难点问题整治成效明显。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突出自治共治,充分结合“幸福xx、美丽庭院”月月评活动,以自然组为单位对美丽庭院进行红黑榜晾晒,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引导村(居)民自觉参与房前屋后的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在营造氛围和趋势引导上突出重难点区块(如xx老104国道、xx北路原xx市场地块)集中治理提升示范效应,积极与媒体对接,做好针对性宣传氛围营造和趋势引导,以“务实的态度、扎实的作风、真实的整治成效”及时展现给附近的村(居)民,切实让整治行动给百姓带来福利,逐步达到县提出的“两个美丽窗口”目标。

四是对照“十美”打造xx村xx美丽小区样板,城北沿街商住楼“两定四分”模式全覆盖,拆迁安置小区全面引入物业管理,铁腕整治小区地下室出租房,抓点扩面的美丽小区建设全域推进。

五是挖掘xx集镇“商埠文化”,围绕“八景”一手抓风貌建设,一手抓集镇日常管理,分阶段开展店外经营整顿、机非违停整治,调整优化集镇保洁模式,美丽街巷建设初显成效。

六是结合五大领域整治,狠抓了《xx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重点加强了沿街店面、建筑工地、企业等走访宣传,详细阐述了法律条款,强化了主体责任意识。同时结合村、社党员主题活动日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引导宣传,以“积极宣贯条例,献礼建党百年”为主题,加强了党员走家窜户宣传示范引领作用,较好地带动了村(居)民垃圾正确分类,垃圾源头减量,助力人居环境长效治理提升。

七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完善和提升。对18个农村生活垃圾中转接驳点进行了规范化提升,加装了监控设备,统一纳入数字城管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了清运工作,确保了垃圾及时有效清运。同时为了提升垃圾分类的精准率,扎实推进源头减量,在xx集镇、光明、光华、狮山、兴山、长安名苑、xx等小区内部及沿街店面新增定时定点分类亭投放亭31个,实现了定时定点分类模式全覆盖,提升了分类精准率、参与率,更重要的是通过示范带动效应,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的意识得到加强,为常态化人居环境治理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八是科学设置三类垃圾转运点,努力提升资源化利用率。多方协调,科学选址,在xx北路原xx市场地块建立了街道建筑垃圾、大件垃圾和园林垃圾分类转运点,平均每月分类清运60余吨三类垃圾,促进了资源回收再利用。

因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众多,加上废品收购点位相对集中,垃圾随意丢放现象仍时有发生,给人居环境的提升带来很大压力。

一是抓好网格化责任落实,用好德清居数字辅助平台,发挥好保洁队、物业处置终端作用,强化企业、建筑工地等行业领域监管,让人居环境管理落实责任体系常态化运行。

二是全域治理从面上问题发现到重难点问题解决等纵向发展,立足长远,抓牢当下,真正让百姓享受到全域治理带来的红利。

三是继续抓好垃圾分类的全民参与和正确分类意识的培养,同时用好省条例等法律手段,促使垃圾精准分类、源头减量,助力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峪河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汇报峪河镇辖33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人口5.1万人,面积69平方公里,为典型的农业乡镇。今年我镇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于4月8日召开了全镇33个行政村和所有职能站所参加的环境整治动员会,全面开展好该项工作。

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我镇成立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镇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和责任分工。出台了《关于全民动员开展“清洁峪河大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强镇区环境整治的有关规定》等文件,除支部书记负总责外,要求各村至少一名村民代表全面负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一是通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会议,村支两委培训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安排布署。各村相继召开了村民代表和党员会议,传达贯彻相关会议精神。

三是镇政府派出2辆宣传车,宣传相关规定和文件。

一是抓好镇区的环境整治。镇城管办在其它站所配合下,主要整治镇区的广告牌乱挂乱放、小摊乱摆等现象,并派出洒水车喷洒镇区主要干道。

二是建立长效机制。每村新建了3至5个垃圾池,并配置垃圾桶,把每周五作为环境整治活动日。各村按照每5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负责日常村庄街道的清理,保洁人员工资暂时按照村两委副职待遇由村委会支付。

三是20xx年以来镇党委组织了3次环境卫生整治大检查活动。各村由村干部带领清除垃圾、清扫街道,镇领导分两组由书记和镇长各带一组到各村检查评分,排出先进和落后村进行全镇通报并将成绩存档作为年终考核重要依据。

截至目前,我镇已累计配备保洁员140余人;清理乱贴乱画6000余张,拆除乱搭乱建203处,新建垃圾池69个,镇村两级共累计投入100余万元,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整体得到很大改善,整治初见成效。

中共峪河镇委员会峪河镇人民政府。

20xx年4月20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现就近年我县开展此项工作有关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建议予以汇报交流。

我县共有268个行政村,1600多个自然村,2106个村民小组,从20xx年开始,我县按照“规划引领、示范带动、梯次推进、长效巩固”的思路,从治理村庄布局“杂乱散”、环境卫生“脏乱差”入手,定规划、抓建设、建机制、强管理,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截至目前,已建成美丽乡村核心区188个,卫生乡村实现全覆盖,创建国家级美丽宜居乡村1个,省市级美丽乡村10个,市级生态乡村39个,今年建设的37个美丽乡村建设已完成90%工程量。

1.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绘制美好蓝图。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

一是高点站位、长远谋划,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规划》和《美丽富平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意见》、农村改厕、垃圾污水治理三年计划等纲领性文件,依据《富平县城市总体规划(“多规合一”)》,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明确了村庄布局、产业定位和建设时序,为全面推进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是示范引领、分类推进,编制完成205个村《村庄规划》,逐村确定了核心区,优先打造启动区,引导和鼓励群众向核心区集聚,有效地解决了“摊大饼式”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三是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在全省率先推行驻村规划师制度,先后从西北设计院、陕建集团聘请50多名规划师,每人负责3-4个村庄,精心规划指导、严格方案把关、加强过程管理,保证了建设的质量和效果。这一做法受到中省充分肯定,中央电视等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台。

2.坚持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家园。聚焦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这一目标,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按照梯次推进原则,每年选定30到50个村,以核心村为重点,高标准实施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十项工程,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设施,极大改善了农村的基础条件。同时以富淡路、底张路、108国道等13条道路沿线宽幅林带绿化提升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实施立体绿化、建设特色村牌,打造“绿、美、畅、洁、安”的美丽道路风景线。

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围绕体现农村特点、彰显地域特色、留住乡愁乡韵,充分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特色,精心打造巷道院落、门前花坛、节点广场,建设文化长廊,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是按照统筹兼顾原则,针对部分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差这一实际,创造性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小产业帮扶“两个全覆盖”工程,通过修缮粉刷房屋、整修电路、硬化地面、添置家具等多种形式,帮助5742户贫困群众进行人居环境改善,实现了个体与整体、屋内与屋外的协调统一。目前,全县通村路硬化率达到100%,巷道硬化率达到90%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32%,农村电网改造、安全饮水工程、村文化广场建设实现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填埋处理率达到90%以上,20xx年完成农村改厕1.3万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48%,创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170个。

3.坚持精细化管理,不断巩固建设成果。,始终坚持三分抓建设、七分抓管理,不断完善各项机制,持续巩固建设成果。

一是健全常态化管理机制,制定了《富平县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办法》《富平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保洁员管理、垃圾收集转运等多项制度规定,坚持定期排查修复维护建设成果,确保了日常管理的规范化和有序化。

二是开展常态化综合整治,按照干净、平坦、整洁标准,坚持在春节、国庆、夏收秋秋收定期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净美富平”、“领导包抓示范村”等创建活动,清理“三堆六乱”、整治卫生死角,着力解决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秸秆乱烧现象,巩固了整洁有序。

三是加强常态化环卫保洁,,光大垃圾焚烧处理厂建设进展顺利,14个镇区垃圾中转站开工建设,建成了城区无害化垃圾填埋场,为各镇村配备垃圾转运车、收集车、垃圾筒等设施,配齐农村保洁员1524名,按照每人每年筹集12—20元环境卫生整治经费,县财政每年每村奖补1万元,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

4.坚持强力度保障,切实提升工作成效。始终把机制保障作为关键,在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督查宣传和工作合力上下功夫,确保了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8个专项工作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工作,解决难题,细化各镇办各部门责任分工,明确阶段要求,推动任务落实。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积极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同时争取国开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以“以奖代补”形式每村拨付300万元用于建设,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5.6亿元。

三是强化督查宣传。每年将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全县十大民生工程,列入责任目标考核,县人大、政协每年视察评议,坚持常态督查机制,定期开展观摩评比,建立微信公众号、曝光栏,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评选表彰优秀保洁员、美丽家庭。四凝聚工作合力,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建立部门包村制度,推行干部包村、党员包户,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引导群众改造房前屋后,汇聚了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的强大合力。

近年来,虽然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的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了村容村貌,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群众和富平在外人士的认可,但从实实际情况和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亟需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1.思想认识亟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村组干部认识不到位,持续抓、主动干的意识不强,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等待、观望思想,支持和参与的热情不高,村民主体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干部干、群众看”,上热下冷现象突出,“人的新农村”建设滞后,村民自觉、自愿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自觉维护的美好环境局面没有完全形成。部分群众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偏重算小账,采取软抵硬抗的方式应对,如清理占道经营,乱搭乱建建筑时,常常受到村民的阻挠。另外,由于村民的生活习惯没有改变,垃圾依旧还是往老地方扔,污水还是随便倒,新栽种的绿化树新建的花坛随手破坏,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的进度和效果。

2.规划需更接底气,执行落地还不到位。

部分村庄规划编制过程由于编制单位调研不深入、村组干部配合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规划成果脱离实际,群众不认可,难以实施落地;一些村在建设过程中随意变更,不按图纸施工,影响了当时建设效果和远期计划;大多数村对编制好的村庄规划置不理,平时管理和建设也是随心所欲,比如明确要求村庄核心区外不在投资,但大多数村仍继续实施核心区外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建房自行其是,随意抬高地基,无人管理,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3.农村投入保障机制还需进一步加强。

建设美丽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垃圾污水治理、卫生厕所改造多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虽然我县投入了大量资金,探索建立了多元投入机制,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政府投入压力大。目前,我县大部分镇办创建资金主要靠政府投入,而单靠政府的投入毕竟有限,并且这种政府的投入主要是起引导、鼓励、做示范的作用,不可能全包全揽,面面俱到。

二是农村居民自身投入少。农村居民虽然能够投入一定的建设资金,但其主要也是建设自家小院,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很有限。

三是引入社会投资难。乡村建设基本都是是公益性项目,没有回报,因而难以引入大量的社会资金。“资金融资渠道单一的实情,导致后续养护和管理措施不到位,难以长期持续维护建设成果。

4.垃圾、污水、厕所、村容村貌改善任务还很艰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改善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我县目前农村垃圾处理基本是就地填埋,污水管网覆盖率不足40%,卫生厕所48%,已建成美丽乡村仅完成启动区建设,核心区还没有建设完,惠及群众还不广泛。真正实现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任务还很艰巨,实施这些工作即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还要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参与。

5.建设成果巩固和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近年来农村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门前花坛、广场节点、公共厕所、绿化苗木、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配备了许多环卫设施、健身器材等,对这些公用设施一些村组管理不到位,破损无人修复。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大多数还停留在集中突击整治,一些村保洁员设置不合理,3000多人的村一两名保洁员,难以保证垃圾日产日清,一些农村保洁员责任心不强,只拿工资不干事,环境卫生死角和反弹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制定的管理制度落实不很到位。

1.加强舆论宣传,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重大意义,进一步营造舆论氛围。

一是加大中省市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和我县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学习借鉴浙江“千村万村”和外地先进经验,特别是教育群众自觉整治门前卫生、主动改建户厕、维护公共设施,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农村的公益是全体村民的公益,这种公益除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外,最主要的还应该是谁享受谁负责,村民既然是享受这种公益的主体,也应是投入物力、精力和心力去建设和维护的责任主体。

二是在各村文化广场、乡村超市等村民娱乐活动场所张贴悬挂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版面、条幅、宣传画等,向广大群众宣传环境整治工作内容及意义。同时,要充分发挥广场舞队、艺术表演队等民间艺术团体作用,通过举办人居环境整治文艺汇演等方式,提升群众自觉改善人居环境的思想意识,引导村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

四是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提高农民的环境美化意识,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把建设美好家园作为共同的公益来做,以“人的新农村”催促、规范、实现、保障“物的新农村”。

2.坚持规划引领,突出规划落地。

一是村庄规划编制要深入村组,深入农户扎实现场调研,了解农民所需所盼,要与村组干部多交流,编制出规划初稿充分征求干部群众意见,要向农民讲解规划,使其理解规划意图,吃透规划内容,明白怎么干,什么不能做。

二是要严格落实规划。树立规划即使法意识,村庄规划一旦形成,村组干部和所有村民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各类建设,包括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户建设住房生产用房等等,杜绝不按规划无序建设。

三是要继续坚持规划师驻村制度。新建美丽乡村和核心区扩面提质继续聘请规划师现场指导,加强镇办规划管理人员培训,提升镇村规划管理水平。

3.拓展融资渠道,加快硬件设施建设。要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的筹集力度。

一是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逐年增长机制,重点保障保洁设施、器械的购置和保洁人员的工资发放。

二是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包装策划环资类、乡村振兴类、空心村整治类项目,创建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

三是大力整合政策资源。积极整合支农、惠农、强农的相关政策,统筹推进建设。实施财政资金以奖代补政策,充分调动镇村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四是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的投资。要创新投入方式,建立引导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金融资本和个人投资捐款,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要鼓励农民创业,激发出农民的创业积极性,让农民手里的钱“活”起来,使其愿意投入到建设中去。

五是要加快光大垃圾焚烧发电厂和14个镇区中转车,努力构建“户简单分类、镇村收集转运、县焚烧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排水管网覆盖率;用好每户1000元奖补政策,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力争完成卫生改厕3.4万户。

4.完善长效机制,提升管理服务。

一是严格落实《富平县农村公共设施管理办法》,建设完工后,镇办要及时组织验收,向村组移交建设成果,村组要将所有公用设施登记造册,逐项落实管护责任,及时修复破损,严厉打击破坏公益设施的人和事,努力巩固建设成果。

二是扎实落实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修订完善管理办法,整合农村护林员、公益性岗位、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等人员,壮大保洁队伍,加强保洁员管理,配齐环卫设施,加大卫生费筹集,适当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坚持常态督查和观摩评比,落实农户门前三包制度,动员全社会共同维护良好环境卫生。

三是探索社会化、市场化或者群众自治组织管理环境卫生,不断提升环卫保洁水平。

四是发挥规划引导作用,推进空心村、空心组整治,开展整村整组搬迁,建设农村新型农村社区,引导村民向村庄核心区搬迁集聚,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为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打造绿色、生态、清洁的美丽乡村,根据市政协年度工作安排,8-10月,由市政协副主席万昌春牵头,组成专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多层面座谈会、外出考察等形式,对我市农村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乐清市委、市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主抓手,全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目前整治项目开工298个,开工率96.75%,完工266个,完工率86.36%,完成投资额13.42亿元,投资完成率74.54%。累计创成省级卫生乡镇9个,温州市级卫生乡镇16个。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近三年创建培育村57个、精品村48个、示范村9个,8个村被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6个村被列入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方面,xxxx年重点打造“雁山溪谷·秀丽田园”、“红色传承·状元寻根”、“香馥田园·休闲文化”、“中雁绿道·乡村致富”和西部休闲产业带5条精品示范带。

目前,其中,大荆石斛田园综合体、“铁定溜溜”、雁南左舍田园综合体、拾光里田园综合体、温州雁山生态农业观光等xx个示范带亮点项目均在有序推进中。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面,自xxxx年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以来,37个村列入省级试点,341个村列入温州市级试点,先后投入资金1300万元,建成机器处理终端6座,配置集中分类收集点1530个,垃圾分类运输车128台,参与分类农户11万户,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达5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xxxx年以来,我市共投入资金11.03亿元,启动524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目前已全部建成投用,累计受益农户95827户,应建村农户受益率达80%以上。农村纳入城镇污水管网和处理厂处理的村庄有331个,今年基本可实现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方面,通过建立市域畜禽养殖污染线下网格化监管机制,全面整治规模生猪养殖场438家、水禽场256家,组建畜禽排泄物资源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2家;建立健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和无害化处置工作体系,xx17年完成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量40.3吨,回收率70.66%,无害化处置率99.06%。

(一)缺少全面整治规划,因地制宜不足。

1.“多规合一”推进不够。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文件要求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同时,还要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但是,目前我市涉及乡村的规划就有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个规划,缺乏村庄统一规划,导致没有全面统筹我市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2.规划可操作性不强。以《乐清市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例,该规划虽对乡村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的原则没有很好体现。如市区范围的一条村庄精品线,涉及城南街道的上米岙、界岙及翁垟街道的前西门、华新等共17个村,均以统一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但由于这些精品线涉及到的村庄在环境现状、经济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规划不能落地。

3.村庄特点体现不充分。全市一些村庄的建设规划编制形式单一,风格雷同,已完成的规划大多是修修路、刷刷墙、种种树、清清垃圾,没有融合当地的乡土风情和特色风貌。如,黄檀硐村在修建观景台时,使用了现代化的花岗岩,与古村落的特色格格不入。许多乡村的建筑风貌、建筑色彩、建筑高度等参差不齐、风格凌乱,“城市化”越来越明显,这使得原有的农村特色风貌逐渐褪色,整治改造难度较大,地方特色难以有效彰显。甚至有村民觉得,每个村都差不多,快要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二)责任单位合力不够,工作机制不完善。

1.“各自为政”现象突出。农村环境整治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我市在这项工作上尚没有确定一个牵头部门,乡镇(街道)和职能部门、部门和部门之间在监管治理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比如,乡镇(街道)作为农村环境整治责任主体,“事权分离”严重,工作中行政执法权有限,对私搭乱建、乱倒乱烧等违法违规行为监管执法难度很大。再如,在作为系统性工程的垃圾分类处理上,由于我市没有配套建设危废垃圾、餐厨垃圾的处理厂,也没有固废品的分拣中心,导致在垃圾收集环节,环卫所只能采用混合收集,影响了生活垃圾减量化处理的效果。

2.“考前突击”现象突出。有些乡镇、村组突击整治应付检查考核和为“拿牌子”而创建的思想不同程度存在,虽然有各种制度和方案,但真正执行到位的不多;部分乡镇注重集中整治,轻视日常管理,整治后不能长期保持;大部分乡镇、村只有兼职从事环境卫生监督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且流动性较大,导致日常监督管理及开展群众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不到位。

3.“重建轻管”现象突出。一些乡镇、村为了得到更多的建设资金,在项目建设上下足功夫,却忽视管理工作。以农村公厕改造为例,今年以来,各乡镇、村积极参与农村公厕改造提升工作,但公厕管理却跟不上改造提升的步伐。不少农村公厕长期无人管理,有的即使有人清理,也是敷衍了事。如乐成街道林场村西山水库边的公厕,外观很漂亮,像小洋房,但围栏内杂草丛生,里面更是臭气熏天、脏乱不堪。同样情况也发生在一些村属公园里。如北白象镇前岸公园内,所有娱乐设施已经不能正常使用,近乎废铁,堆积在公园的角落里,没人处理,存在安全隐患。

(三)整治资金投入不畅,建设运维困难。

1.项目建设村级配套资金薄弱。目前,我市农村环境整治部分项目的资金来源由市财政补助、乡镇和村级组织自筹组成,但是村级组织自筹部分缺口仍然很大。如美丽乡村建设的补助标准,示范村按照工程验收结算审核价的80%进行补助,精品村按照70%进行补助,培育村按照60%进行补助。尽管财政补助力度不小,但对于一些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来说,无法解决村级组织自筹部分的资金,项目建设无从入手。

2.设施运行经费保障困难。我市不少项目设计时只预算初建投资,没有预留运行、维护、管理所需经费。以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终端处理点为例,某村负责人就表示“建得起养不起”,处理点内配备的垃圾处理器的电费、人工和维修开支巨大,村里拿不出资金支付运行所需经费,加上操作人员培训困难等因素,影响设施运行效果。再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为例,随着时间推移,设施老化、破损或故障增多,后续运维管理成本和难度将会逐年加大,如果资金保障不到位,致使维护不及时,甚至荒废。

3.日常保洁经费来源单一。农村日常环卫保洁工作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全市均存在资金来源有限、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以“县西”柳市、北白象等镇为例,一个“千人村”一年就需要投入xx万元的保洁费用,但是村民大多不愿缴纳卫生保洁费,各村只能从村集体租金收入中列支。而“县东”的岭底乡、智仁乡、龙西乡等地没有设立环卫所,没有专项环卫经费,仅靠乡政府自行解决。

(四)整治成效参差不齐,工作推进不平衡。

1.整治工作力度不足。目前,部分村庄的环境整治工作仅仅是路面保洁和垃圾清运等,停留于表面“治标”,针对一些影响环境的“顽疾”问题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够,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够。如,北白象镇群众反映,辖区内不少地方随处可见“僵尸车”,有的联系不上车主,有的联系上了也不肯开走,只能清理出地方让僵尸车堆放,严重占用了公共资源,影响了环境。又如石帆街道河沿村附近的慎海横河,受污水乱排导致自净能力减弱,水葫芦繁殖旺盛,整个河道持续几个月时间几乎全被水葫芦侵占,却未见有人清理。

2.治理工程质量不高。一些乡镇、村为了完成上级的考核任务,在项目建设中赶进度,匆匆完工,导致工程质量差强人意。比如,污水管网工程建设,需要整个地区的系统规划,对各地的地面高低和地面建筑物布局进行全面而精细的测量分析,有很强的技术和规划要求。一些地方由于事先缺乏深入的调研和论证,导致施工过程中错漏较多,后期运行过程中处理效果不佳。

3.整体推进不平衡。在整治工作上,政府热情高,村居一级较为被动,积极性没有很好地调动,存在“上热下冷”现象。同时,村与村之间开展不平衡,整治工作进度和水平存在差异。如淡溪镇黄塘村集体经济水平较高,乐成街道秦垟南村村级班子战斗力强,整治工作成效较好;某些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班子涣散的村,在环境整治方面仅雇一名保洁员,在村内做简单的垃圾清扫就完成了事,有的村甚至连保洁员都没有配备。

(一)推动“多规合一”,分层推进环境整治。

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推动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形成系统、完整、科学的整体规划,系统性指导今后的农村环境整治。建议将全市除城区核心区域外的村庄,结合其地理位置、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村级组织建设情况等,划分成三个类别:第一类是环境整洁村,这类村庄主要解决环境整洁问题;第二类是环境提升村,这类村庄在环境整洁方面已经做得较好,但离美丽乡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适当给予项目建设以继续提升;第三类是美丽乡村,这一类村庄的目标是生态宜居,下一步需要重点提升,在布局上注重连村成带、连带成片,使我市美丽乡村既有“盆景”,更有“风景”。各村在编制整治规划的过程中,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突出经济基础、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特色要素,切忌用“一张图纸、一个式样、一种格调”搞建设或照搬城市模式。

(二)着力提升治理层次,健全联动协调机制。

将农村环境整治这项工作放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放到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来落实,全面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层次。建议借鉴省内其他地区做法,使环境卫生整治成为“一把手”工程,市领导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对落后村实行“一村一领导一团队”,从上至下全面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市政府应定期召开联席汇报会议,听取有关责任单位阶段工作完成情况的汇报,及时发现工作中暴露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关部门、乡镇(街道)作为责任单位,要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将干部与行政村结对,建立沟通联系机制。联系干部要每年确定若干重点整治内容,将治理理念、经验、体会、载体等输送给农村,并切实帮助联系村解难题、办实事。

(三)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培养农村“土专家”

采取“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方式,积极鼓励村级组织加大筹资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凡是有集体收入的村,每年从集体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环境治理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质量改善。要重点加强农村危房改造,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面亮化,完善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要明确深入推进厕所革命、统筹治理生活污水、普及垃圾分类处理等任务,特别是要结合我市实际,有效推进垃圾处理终端建设,积极谋划建设垃圾分拣中心,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同时,还要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基础工作做起,培养一批真正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土专家”,使各类基础设施能够实质性运行,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再上新台阶。

(四)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党建+”助力环境提升。

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和党员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各村要打造一支党员“先锋队”,组织党员从最难整治、最难打扫的区域入手,让党员成为普通群众的示范榜样,推行党员“分区包干、分类减量、分片考核”精细化管理模式,并有效带动党员分片联系群众开展环境整治,让群众树立“主人翁”意识,实现全民共同参与治理的目标。同时,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美丽乡村创建以及小城镇综合整治等列入农村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

(五)丰富宣传教育载体,营造共建共享氛围。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站、村微信群等宣传载体积极宣传我市北塘村支书苏德生自掏腰包整治村貌等身边的农村环境整治先进典型,通过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对一些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则要加大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同时,可以通过建立青年志愿服务队,由老党员、老干部、乡贤组成的劝导队,以及组织辖区中小学生参与农村环境卫生监督治理活动等活动,营造全民携手共建农村美丽家园的良好氛围。对农村群众要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全民素质。如垃圾分类工作,可以建立垃圾分类分层培训制度,对一线垃圾分类指导员、监督员,对村小组长、党员骨干、保洁员分别进行分类培训,增强全民垃圾分类的意识,逐步形成“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良好习惯。

乡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加强村庄规划布局,引导农村社区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村容整洁摆在了十分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始终把土地整治工作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土地置换安置小区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其城管局所驻的镇村也不例外,村有4259人,1065户,16个村民小组卫生脏、乱、差较为突出的小组有:河边、学堂下、胡屋坪、老安置地、新屋、老屋、火车站及邱屋、杨屋等。虽然工作队进驻后与镇、村一起不定期进行装运,但由于经费、人员等问题的困扰及村民素质的问题有待提高等客观因素制约着多项工作的总体推进。“三送”工作队就此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现报告如下:

(一)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现场观察到,农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局部地区沟渠淤塞,污水横流。本村河边小组(老一中对面)有一个村委的简易垃圾池,周边300多户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河边,大雨来时直接被大水冲走,由于车子进不去,给周边的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

(二)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

大多数村只注意农民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

(三)管理机制缺失。

一是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四)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村自来水水源大多为地表水,极易受到各类污染源的侵蚀,水质差,且大部分无处理设备;不少地方供水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民生活用水。村处于城乡结合部,部分村民还未安装自来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如老屋小组黄日春等25户,要求安装自来水问题多次与工作队联系,但由于目前火车站的自来水压力不够,只能等到206国道改建后,新增自来水新管线方能解决。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所致,其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

一是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使得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城市,对农村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权益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相比,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监督考核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投入不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虽然每年村有5000元的环卫经费,但到现在一直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装运都要村委及“三送”工作队先行垫付。

三是意识不强。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相关部门环卫宣传教育力度不大,未能达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导致农民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我统筹城乡发展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各地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一)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市政府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整洁势在必行。建议各级党委、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和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进一步重视抓好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二)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要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要以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延伸。

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市、县政府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乡(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市、乡财政应对垃圾运输和养护保洁经费予以保证;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由村集体(置换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体房用于卫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让所得)和农民自筹,也可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从长远看,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四)重视抓好项目资源整合。

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个部门,建议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以市(县)为单位,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奖金,将农村环保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清洁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村卫生室建设等有机结合,聚合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抓好试点示范,从而产生集聚效应。

(五)注重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总体安排,抓紧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将环境整治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当前,应锁定有限目标,在统筹规划建筑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设施的同时,把垃圾集中处理作为新农村环境整治的切入点,加快推进覆盖市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处理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各具特色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完善收运系统,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到城镇垃圾处理场处理或实行垃圾分片划区集中处理;在缺乏垃圾处理场的地方,鼓励农民开展简易、有效方式处理。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总结

__年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主要有5项任务,包括: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29个村开展村庄污水治理,实现行政村污水治理全覆盖,新建改造农户标准三格化粪池1000户。

(二)农村生活垃圾治理。__年完成市下达我县的21个村农村垃圾治理任务,在去年全面整治的基础上做好提升工作。全县所有村(作业区)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运作。

(三)农村“厕所革命”。实施岩溪镇慢道旁(锦鳞村)、坂里乡石厝(坂新村)2个乡镇公厕建设,新建或改造提升14个村庄公厕(详见附件3)。

(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16个美丽乡村建设,其中,省级重点示范村5个(苑山村、演柄村、田头村、新春村、共同作业区);市级重点示范村2个(高濑村、坂新村);县级重点示范村9个(城关村、上洋村、青阳村、石格村、石铭村、珠坂村、科山村、山重村、石横村)。

(五)农村危房改造。完成农村危房改造__年续建任务47户。

二、进度要求。

(一)农村污水治理ppp项目。5月底前完成项目年度工程量(或投资额)的25%以上,8月底前完成项目年度工程量(或投资额)的50%以上,11月底前完成项目年度工程量(或投资额)的95%以上,12月底前全面完成项目年度工程量(或投资额),并完成相关验收工作。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格化粪池新建或改造项目4月底前完成项目设计并进入实施,8月底前竣工率达到70%以上,11月底前全面建成,12月底前完成竣工验收和资金拨付工作。

(三)农村“厕所革命”。3月底前完成项目选址及征迁工作,4月底前完成设计等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8月底前竣工率达到70%以上,11月底前全面建成,12月底前完成竣工验收和资金拨付工作。

(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3月底前完成生活垃圾治理整治方案,制定完善常态化保洁机制,并收取垃圾处理费,完成陈年垃圾及村内垃圾、杂物清理,完成村庄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实施常态化保洁,村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五)美丽乡村建设。3月底前要完成村庄整治方案(包括“平改坡”改造),4月底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8月底前完成工程量(或投资额)的70%以上,11月底全面完成整治任务,12月底前完成竣工验收和资金拨付工作。

(六)农村危房改造。__年续建的47户要在5月底前全面竣工,6月底前完成竣工验收和资金拨付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制定工作计划。各乡镇(场、区、办事处)要根据建设任务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节点。

(二)建立项目清单。各乡镇(场、区、办事处)要将县下达的任务逐级分解到村、到户,并建立项目责任清单,把每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三)实行项目月报。各乡镇(场、区、办事处)要安排专人负责报送项目建设进度,于每月18日前上报。

(四)加强资金保障。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各具体实施项目给予补助。

1.以村(作业区)为单位,按农村每个人口补助20元,列入村级运转补助。对新增各类型垃圾转运设施设备,经县领导小组确认后,按政府采购中标价的50%给予补助。

2.对新建或改造水冲式公厕,经验收合格后,由县财政按公厕蹲位补助2500元/个。

3.县财政预算安排600万元专项用于1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4.对新建或改造三格化粪池,经验收合格后,由县财政按户补助600元/户。

(五)加强督查指导。

一要开展月督查。县农业局、县城建局每月实地检查各乡镇(场、区、办事处)工作进展情况,按照一定比例,随机抽查项目完成情况。对进度严重滞后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加强对进度滞后项目的跟踪督促。

二要开展联合督查。县农业局、县城建局联合县效能办、县政府督查室每季度开展联合督查,并通报督查情况。

三要委托第三方机构抽查。今年5月、8月、11月我县将配合市住建局,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抽查列入__年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并通报结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近年来,xx镇镇政府在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加强村庄规划布局,引导农村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村容整洁摆在了十分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彻底改变全镇的环境卫生,真正做到“三清两化”,镇政府特别组织力量,进行了调研,先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现场观察到,农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局部地区沟渠淤塞,污水横流。拱辰社区环城路有一个的简易垃圾池,周边200多户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河边,大雨来时直接被大水冲走,给周边的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

(二)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

大多数村(居)只注意居民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

(三)管理机制缺失。

一是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四)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村自来水水源大多为地表水,极易受到各类污染源的侵蚀,水质差,且大部分无处理设备。不少地方供水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民生活用水。部分村民还未安装自来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如北台村、谭套、花门等75户,要求安装自来水,问题多次与镇政府联系,但由于目前火车站的自来水压力不够,只能等新增自来水新管线方能解决。

当前我镇发展的环境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所致,其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

一是重视不够。这几年以来,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社区,对农村环境工作重视不够,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权益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监督考核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投入不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虽然每年村有元的环卫经费,但到现在一直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装运及其他环境整治的经费都要村委先行垫付。

三是意识不强。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相关部门环卫宣传教育力度不大,未能达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导致农民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农村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我镇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全镇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一)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镇政府主要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缩小城乡差距,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整洁势在必行。建议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抓好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政府的主要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二)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要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要以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延伸。

要积极争取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同时,镇政府应从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乡(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由村集体(置换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体房用于卫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让所得)和农民自筹,也可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从长远看,镇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四)注重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党委、政府应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总体安排,抓紧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将环境整治纳入镇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调研期间,我们实地察看了xx村、xx村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情况,调研采取开展座谈、听取汇报、进村入户走访等方式进行,听取了人居环境整治办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情况汇报。从总体情况来看,调研活动富有实效,在看到我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六大行动"推进情况。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居民生活垃圾也不再是像以前随意丢弃,如今进行了妥善安置。现在政府给每家每户都发放了两个垃圾桶,放在各家门口,居民将家中的垃圾分类放在自家门前垃圾桶内,居民每天将生活垃圾倒到大的垃圾桶,保洁员再将大的垃圾桶垃圾倒到勾臂垃圾箱,最后定期把勾臂垃圾箱的垃圾托运至垃圾压缩站压缩送至xx集中处理。现在村民的家门口变得干净很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乡村村民居住分布不集中,污水收集难度大;其次,无基本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成本投入大;再次,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较多,导致污水排放量较不稳定;最后,由于其他不确定因素,导致污水水质波动较大,治理难度加大。

农村厕所治理。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道较以往垃圾遍布两岸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在河道两岸、田地的沟渠附近不再到处是白色的塑料袋等垃圾,水塘里漂浮的白色垃圾也基本上看不见踪影。

村容村貌提升。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

乡风文明提质。本镇居民现都感受到了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带来的益处,他们也在逐步提升自己的爱护环境的理念。辖区内各村加大宣传力度,每个村委会都安排一个干部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村里各显眼处都张贴宣传标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开展情况。

我镇"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已全面铺开,扎实开展了"三清一改"专项整治、环境卫生整治等专项行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农村环境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脏、乱、差、堵、污"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情况。

全面完成了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

(四)财政资金统筹情况,工作推进机制和投入机制建设、实施情况。

明确了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一是确定了"三员两长"制度。二是建立了"看评议"机制。三是完善了"门前三包"机制。四是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五是完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机制。

(一)河底的垃圾打捞难度大。现在河两岸垃圾很难看到,但河底的废弃物却不少,虽有一定程度的打捞,但是打捞这些垃圾费时费力费财,难度很大。(二)居民的垃圾分类理念淡薄。虽然垃圾定点投放取得了一定初步成效,但目前基本上未在垃圾分类领域进行宣传,农村卫生环境整治依然处于粗放管理阶段。

(三)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存在很大的困难。一是畜禽养殖户多达295户;二是养殖投入资金较大,退养难到位;三是职能部门本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排放标准实施监管,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执法难以到位。对于污物的贮存、污水排放,粪污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或者偷排,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这种情况在中、小型养殖场尤其明显。污物处置设施不完备,原有的粪污处理模式和设施已无法适用规模养殖排污的要求,导致养殖污物不能及时处理而成为污染源。

(一)强化领导,发挥行政推动优势。要实现快速推进、快速见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推动的力度。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应及时制定适宜方案、加强督查指导、注重宣传教育、加大政策扶持、落实相关责任。

(二)以人为本,激发村民参与热情。群众是农村的主人,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要把组织发动群众作为第一抓手,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因地制宜,切实把握整治整点。村与村之间特点不同,情况各异,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整治中注意引导各村立足村情、村貌、村需指定不同目标、推进力度和推进措施。在具体实施中,要牢牢把握卫生、道路、河塘、民房、路灯、杆线、绿化、场所等八大要素。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我们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农村人居环境也将得到长效管理和不断完善,逐步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