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教案(实用20篇)

时间:2023-12-28 12:51:42 作者:ZS文王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教育教学的要求进行明确,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进行系统设计和组织的一份计划文档。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六: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设计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和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b = b a

4、乘法结合律:a b c = a (b c)

5、乘法分配律:a b + a c = a b + c

6、除法的性质:a b c = a (b 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小升初数学知识总结: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的算式并计算。

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倒数的概念:1.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小升初数学知识总结:体积和表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 2 公式: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 = 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 = a3

圆的周长=直径 公式:l=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 公式:s=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rh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苏教版小升初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2,第68页课堂活动第2题及练习十五3~5题。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2.体会数据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获取相关的数据和有用的信息。

教学难点:

会根据扇形统计图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今天我们将在以前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扇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1)先后出示两个统计图。

先出示第一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点出相关部分。

教师:这些都是什么时候的数据?

再出示第二幅扇形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信息?这些又是什么时候的数据?

教师:耕地、森林、果园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千米呢?没有改造的荒山还有多少平方千米?请你们算一算。

将两幅图放在一块观察。

教师:看了这两幅扇形统计图,你想说些什么?看看谁的发现最多,最有价值。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自己的发现(“退耕还林”前与2006年底相比土地的变化情况)。

(2)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请一两位同学相互补充,找到统计图中发生变化的项目。

小结:对比两幅扇形统计图,同学们强调最多的是有许多项目发生了变化。有没有没发生变化的量呢?(课件重点强调:土地总面积没发生改变)也就是两个圆所代表的都是靠山村的土地总面积。

(3)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师: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答,教师巡视找出典型的问题并进行解析。

2.课堂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扇形统计图)你又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活动。

教师:仔细观察这些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教师引导:重点分析中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

教师:面对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局面,你会做哪些思考?

四、练习应用,促进发展。

1.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出示题中的两幅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对比。

(1)从两幅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抽几个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评议。

(3)议一议:你对这种变化有什么看法?

2.完成练习十五第4,5题。

小升初数学模拟题

小王:“我不知道这张牌。”

小李:“我知道你不知道这张牌。”

小王:“现在我知道这张牌了。”

小李:“我也知道了。”

请问:这张牌是什么牌?

【答案】方块9。

【解】小王知道这张牌的点数,小王说:“我不知道这张牌”,说明这张牌的点数只能是a,q,4,9中的一个,因为其它的点数都只有一张牌。

如果这张牌的点数不是a,q,4,9,那么小王就知道这张牌了,因为a,q,4,9以外的点数全部在黑桃与草花中,如果这张牌是黑桃或草花,小王就有可能知道这张牌,所以小李说:“我知道你不知道这张牌”,说明这张牌的花色是红桃或方块。现在的问题集中在红桃和方块的5张牌上。因为小王知道这张牌的点数,小王说:“现在我知道这张牌了”,说明这张牌的点数不是a,否则小王还是判断不出是红桃a还是方块a。因为小李知道这张牌的花色,小李说:“我也知道了”,说明这张牌是方块9。否则,花色是红桃的话,小李判断不出是红桃q还是红桃4。

【提示】在逻辑推理中,要注意一个命题真时指向一个结论,而其逆命题也是明确的结论。

10.从1到100的自然数中,每次取出2个数,要使它们的和大于100,则共有_____种取法.

【答案】2500。

【解】设选有a、b两个数,且a。

当a为1时,b只能为100,1种取法;。

当a为2时,b可以为99、100,2种取法;。

当a为3时,b可以为98、99、100,3种取法;。

当a为4时,b可以为97、98、99、100,4种取法;。

当a为5时,b可以为96、97、98、99、100,5种取法;。

………………。

当a为50时,b可以为51、52、53、…、99、100,50种取法;。

当a为51时,b可以为52、53、…、99、100,49种取法;。

当a为52时,b可以为53、…、99、100,48种取法;。

………………。

当a为99时,b可以为100,1种取法.

所以共有1+2+3+4+5+…+49+50+49+48+…+2+1=502=2500种取法.

【拓展】从1-100中,取两个不同的数,使其和是9的倍数,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解】从除以9的余数考虑,可知两个不同的数除以9的余数之和为9。通过计算,易知除以9余1的有12种,余数为2-8的为11种,余数为0的有11种,但其中有11个不满足题意:如9+9、18+18……,要减掉11。而余数为1的是12种,多了11种。这样,可以看成,1-100种,每个数都对应11种情况。

11×100÷2=550种。除以2是因为1+8和8+1是相同的情况。

11.已知三位数的各位数字之积等于10,则这样的三位数的个数是_____个.

【答案】6。

【解】因为10=2×5,所以这些三位数只能由1、2、5组成,于是共有=6个.

【答案】25。

即(a1+a2+a3+a4)+(a9+a3+a5+a10)+a2+a5+2a6+2a8+a7=250.

有74+76+a2+a5+2(a6+a8)+a7=250,而三角形a6a7a8中有a6+a7+a8=50,其中a7=25,所以a6+a8=50-25=25.

【提示】上面的推导完全正确,但我们缺乏方向感和总体把握性。

好戏开演:74+76+50+25+第2个数+第5个数=50×5。

所以第2个数+第5个数=25。

小升初数学衔接教案例文

1、在具体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的数,理顺各种数之间的关系,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能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会表示较大的数。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能进行估算并能比较万以上的大数。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数学的方法,数学思想。

难点:逐步形成知识网络。

主要导学过程教学。

环节时间分配活动内容导学策略与方法备注。

一、

导入新课。

师:数在数学界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阶段,你们都学过哪些数?

师:能用自己的方式把他们表示出来吗?回顾旧知,为新知的构建打下基础。

二、

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网格图。

师:你能根据网格图,说说你对数的理解吗?

2、出示数轴。

师:请在数轴上将学过的数找出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3、呈现课本情景。

第一幅图:

师:第一幅图表示了什么?你发现了那些生活中的数?

第二幅图:

师:在第二幅图中是怎样表示“没有”的?

第三幅图:

师:怎样表示不能平均分的量?

第四幅图:

师:如何表示零下二摄氏度?

4、整数的意义、读写方法。

5、自然数。

6、计数单位与数位。

7、数的整除。

师:你还记得五年级时学过的倍数与因数吗?学生先独立看网格图,在与同桌交流。

小组合作,找出学过的数,交流发现。

理解正整数的产生背景。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集体订正。

三,当堂检测。

按照要求完成活动单问题检测部分。

15分1、教材第43页习题。

2、教材第44页第2、3、4题。

3、小组合作出题,组与组之间交换所出习题,交流完成。

四.

小结与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读写、改写。

2、自然数:0、1、2、3…。

3、计数单位。

4、数位。

5、数的整除。

数学教案

【知识与技能】在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基础上,理解记忆圆的一般方程的代数特征,由圆的一般方程确定圆的圆心半径。掌握方程表示圆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激励学生创新,勇于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以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一般方程。【难点】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及标准圆方程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课题。

1.复习圆的标准方程,圆心、半径。

2.提问1:已知圆心为(1,-2)、半径为2的圆的方程是什么?(二)交流讨论,探究新知1.提问2:方程是什么图形?方程表示什么图形?任何圆的方程都是这样的二元二次方程吗?(通过此例分析引导学生使用配方法)2.方程什么条件下表示圆?(配方和展开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完成,教师最后展示结果)将配方得: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方程分类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3种情况,即圆的一般方程表示圆的条件。从而得出圆的一般方程式:

4.由学生归纳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师生共同总结。(三)例题讲解,深化新知。

例1.判断下列二元二次方程是否表示圆的方程?如果是,请求出圆的圆心及半径。

(1)(2)例2.求过三点a(0,0),b(1,1),c(4,2)的圆的方程,并求这个圆的半径长和圆心坐标。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所学知识点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

目前很多考生都出现了盲目复习的现象,复习无重点,目标不明确,方法不得当等等,尤其是数学科目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是学生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如何高效复习数学呢?不妨同学们看看下面的方法,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

*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方程;

*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综合法: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分析法: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a一般应用题;

b和倍、差倍问题;

c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d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e比和比例应用题。

以上是小考网为大家分享的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成绩!

小升初数学模拟题

1、五百零三万七千写作(),72953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万。

2、1小时15分=()小时5.05公顷=()平方米。

3、在1.66,1.6,1.7%和3/4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4、在比例尺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3.5厘米,则a地到b地的实际距离是()。

5、甲乙两数的和是28,甲与乙的比是3:4,乙数是(),甲乙两数的差是()。

6、一个两位小数,若去掉它的小数点,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多47.52。这个两位小数是()。

7、a、b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8、小红把元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为2.68%,利息税是5%,那么到期时可得利息()元。

9、在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与正方形的周长比是()。

10、一种铁丝1/2米重1/3千克,这种铁丝1米重()千克,1千克长()米。

11、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12厘米,圆锥的高是()。

12、已知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内项是5/6,另一个内项是()。

13、一辆汽车从a城到b城,去时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25千米。去时和返回时的速度比是(),在相同的时间里,行的路程比是(),往返ab两城所需要的时间比是()。

二、判断。

1、小数都比整数小。()。

2、把一根长为1米的绳子分成5段,每段长1/5米。()。

3、甲数的1/4等于乙数的1/6,则甲乙两数之比为2:3。()。

4、任何一个质数加上1,必定是合数。()。

5、半径为2厘米的加,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三、选择。

1、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的天数相比是()。

a、第一季度多一天b、天数相等c、第二季度多1天。

2、一个三角形最小的锐角是5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钝角b、直角c、锐角。

3、一件商品先涨价5%,后又降价5%,则()。

a、现价比原价低b、现价比原价高c、现价和原价一样。

4、把12.5%后的%去掉,这个数()。

a、扩大到原来的`100倍b、缩小原来的1/100c、大小不变。

5、孙爷爷今年a岁,张伯伯今年(a-20)岁,过x年后,他们相差()岁。

a、20b、x+20c、x-20。

6、在一条线段中间另有6个点,则这8个点可以构成()条线段。

a、21b、28c、36。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五、综合运用。

3、一间教室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方砖,需要96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方砖,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答案。

一、填空(每一空1分,共20分)。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5分)。

1、2、3、4、5、

三、选择(每小题2分,共12分)。

1、c2、c3、a4、a5、a6、c。

四、计算(9+8+12+3+2)。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9分)。

2、求x的值(每小题4分,每一步1分,共8分)。

3、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小题3分,共12分)。

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分)。

662。

=362。

=18(平方厘米)。

五、综合运用(5+5+5+5+5+6,共31分)。

1、解:设乙商场售出x台。

6、(1)(4)。

(2)(30)。

(3)(740)。

(4)(30)。

(5)略,可多种方法解答。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

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1)什么是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什么是角的顶点?

围成角的端点叫顶点。

(3)什么是角的边?

围成角的射线叫角的边。

(4)什么是直角?

度数为90的角是直角。

(5)什么是平角?

角的两条边成一条直线,这样的角叫平角。

(6)什么是锐角?

小于90的角是锐角。

(7)什么是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8)什么是周角?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周角,一个周角等于360.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从直线外一点向一条直线引垂线,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1)什么是三角形?

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什么是三角形的边?

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边。

(3)什么是三角形的顶点?

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三角形的顶点。

(4)什么是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5)什么是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6)什么是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7)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8)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腰?

有等腰三角形里,相等的.两个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腰。

(9)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两腰的交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10)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底?

在等腰三角形中,与其它两边不相等的边叫做等腰三角形的底。

(1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底边上两个相等的角叫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12)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13)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什么叫三角形的底?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引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顶点的对边叫三角形的底。

(1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1)什么是四边形?

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2)什么是平等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3)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四边形的高。

(4)什么是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什么是梯形的底?

在梯形里互相平等的一组边叫梯形的底(通常较短的底叫上底,较长的底叫下底)。

(6)什么是梯形的腰?

在梯形里,不平等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腰。

(7)什么是梯形的高?

从上底的一点往下底引一条垂线,这个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8)什么是等腰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小升初数学试题

一、填空题:

1.29×12+29×13+29×25+29×10=______.

2.2,4,10,10四个数,用四则运算来组成一个算式,使结果等于24.______.______页.

4.如图所示为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从正方体的底面向内挖去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则剩下的体积是原正方体的百分之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5.某校五年级(共3个班)的学生排队,每排3人、5人或7人,最后一排都只有2人.这个学校五年级有______名学生.

6.掷两粒骰子,出现点数和为7、为8的可能性大的是______.

7.老妇提篮卖蛋.第一次卖了全部的一半又半个,第二次卖了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三次卖了第二次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四次卖了第三次余下的一半又半个.这时,全部鸡蛋都卖完了.老妇篮中原有鸡蛋______个.

8.一组自行车运动员在一条不宽的道路上作赛前训练,他们以每小时35千米的速度向前行驶.突然运动员甲离开小组,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向前行驶10千米,然后转回来,以同样的速度行驶,重新和小组汇合,运动员甲从离开小组到重新和小组汇合这段时间是______.

9.一对成熟的兔子每月繁殖一对小兔子,而每对小兔子一个月后就变成一对成熟的兔子.那么,从一对刚出生的兔子开始,一年后可变成______对兔子.

10.有一个10级的楼梯,某人每次能登上1级或2级,现在他要从地面登上第10级,有______种不同的方式.

二、解答题:

小升初数学试题

1.一个数由一个十亿,3个千万,8个百万,6个万,8个千,5个十组成,写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是()。

2.甲数的3/4等于乙数的2/5,这两个数相比,()数较小。

3.在时钟表面上,分针转动两周时,时针同时转动的角度是()。

4.4.6时=()时()分5吨60千克=()吨。

5.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24,这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6.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0厘米,高()厘米,侧面积是()。

7.一根竹笋,从发芽到成长,如果每天长高一倍,经过10天长到40分米,那么长到2.5分米时经过()天。

8.在正三角形,正方形,圆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9.从甲地到乙地,a用2.5小时,b用2小时,a,b两人速度比为()。

10.把一个底面直径是4分米的圆柱截成几段后,所有小原木表面积比原来原木表面积增加125.6平方分米,原木被截成()段。

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分类活动,可分的东西很多,之所以选择分手套是因为手套的收集比较容易,而且孩子们也喜欢手套。本次活动,我将游戏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让孩子通过“送手套”这一游戏探索分类,有利于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活动目标】。

1.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探索用多种方法给手套分类。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副手套;

2.记录卡、标记卡;

3.展板;

4.自制金牌若干。

【活动过程】。

1.明确任务:以游戏“帮妈妈送手套去专卖店”的情节导入,请幼儿看清自己的手套是什么样的。

乘上汽车,播放音乐,出发。

2.第一次分类:

(1)活跃气氛:和自己的手套跳个舞。

(2)讲讲自己的手套是什么样的?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标记。

手套分为毛线织的,棉布做的,有手指的手套和没有手指的手套。

(3)按手套的形状不同进行分类。

出示形状标记(有手指的和没有手指的)的汽车头,引导幼儿根据手套特征上相应的“汽车”。

乘上汽车,播放音乐,出发。

(4)按手套的材质不同进行分类。

出示材质标记(棉布做的和毛线织的)的汽车头,引导幼儿根据手套特征上相应的“汽车”。

乘上汽车,播放音乐,出发。

3.再次分类:

按手套的形状、材质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到达“手套专卖店”,按展板上的要求送手套到相应的筐中。

展板上标记:

(1)没有手指的棉质手套标记。

(2)有手指的棉质手套标记。

(3)没有手指的毛线手套标记。

(4)有手指的毛线手套标记。

4.对分类进行记录。

统计各种手套的数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5.检查记录结果,评出金牌送货员,结束活动。

给孩子们带上金牌,“坐车”回家。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心情愉悦,在进行一次分类时,几乎没有错误。在探索按两次特征分类时,有一小部分幼儿速度慢了些,但最终还是能顺利完成。记录时,方法略显单一,半数幼儿能有创新,应多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总体的教学效果很好。

数学教案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直观地进行比较),在学习本知识时,可以从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着手,在比较中,可能有些角的大小在比较接近时无法进行比较,这时引出量角器。

量角器的认识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观察,然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上计量单位与排列特点。

量角时,重点突出“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的量角方法。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量角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1)第2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大约是多少度?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因此,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本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估计角度的能力。利用附页上的材料,组织学生制作一个活动角的学具。学生开始猜角度时可以作一些指导,如看到这个角,想一想大概是什么?以缩小学生猜角度的范围。学生有了一些经验后,可以放手组织同桌的两个学生进行互相猜角度的活动。

数学教案

在数学区提供若干个放面霜的正方体空盒子,把空盒子的六面涂成红色或绿色,在空盒子的六面分别贴上10以内数字或10以内物体的图案也可以贴上10以内的点子,记录单若干份,记录笔。

让幼儿选择两只相同图案的绿色骰子任意掷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几和几,合起来是几,讲讲、说说、再算算然后在记录纸上列加法算式。

让幼儿选择一只绿骰子和一只红骰子,任意掷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几和几,比比谁多谁少,讲讲、说说、再算算然后在记录纸上列减法算式。

1、活动刚开始时,可由两位幼儿各持一骰子进行投掷,再共同观察、讲述,待熟悉后可由一位幼儿独立操作并记录。

2、鼓励幼儿选择多种骰子进行投掷活动。

3、在操作中,如果遇到不能确定的现象可向老师或同伴请教。

利用放面霜的正方体空盒子制作骰子,投放到数学区域中,供孩子们投掷,观察、讲述。发展幼儿目测、投准的能力,提高手部的精细动作。能根据画面列10以内的加减算式,寓教寓乐,使孩子们在玩乐的过程中对数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几)第69、70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9加几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

3、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0根小棒,苹果卡片。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20根。

数学教案

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

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的大致范围。

对于计算器的使用,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自己阅读计算器的说明书、自己操作练习来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开立方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互相交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利用计算器不仅能给运算带来很大的方便,也给探求数量间的关系与变化带来方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否通过阅读,掌握用计算器进行开立方运算的简单操作;能否利用计算器探究数量间的关系,从而寻找出数量的变化关系。

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运算,可以使学生学习的重点更好地集中到理解数学的本质上来,而估算也是一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运算能力,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笔算、计算器和估算等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数学教案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出示问题:

让学生先对“地面”的大小有个正确的认识。可以在黑板上先画一个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在让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一个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然后讨论,怎么算出需要多少块砖。

引导学生把问题特殊化:先解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面,需要几块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让学生可以用手上的纸张来完成解决这道题目。

2、填一填:

结合上面的探究活动,将p50的填一填完成。使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

学生认识了面积单位后对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都能比划出。但是碰上不同单位的数,学生换算已经全乱套了,有1米=100分米,把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混为一谈。这个,教师应多加训练。

3、探究1平方米=?平方分米。

利用教室现成的素材-----低砖,先让学生测量一下地砖的大小。然后探究1平方米的地砖上可以摆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4、一会1公顷、1平方千米。

利用周边的环境,如足球场,广场对1公顷、1平方千米有所感受。

数学教案

(1)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辨认这些图形的外形特征,正确说出名称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2)体验与同伴分享食物的快乐情感,能与同伴互助友爱。

(1)请家长带领幼儿选购少量的三种形状的食品,并装在食品袋里带到幼儿园。

(2)布娃娃一个,大篮子三个,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标记一套,与幼儿人数相等的点心盘。

(3)活动前洗手。

1、以布娃娃来做客引入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小小班来了一个小客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布娃娃)。

“布娃娃带了几个图形宝宝,想请小朋友说说是什么?”(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幼儿拿出各自带来的食品请布娃娃品尝,并说说自己带来了哪些食品,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教师:“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许多食物,我们来看看有什么?”

“在那么多的食物里,小朋友能找出图形宝宝吗?找找哪些食物是圆形宝宝的?有哪些食物是三角形宝宝的`?哪些食物是正方形宝宝的?”

由幼儿说出某种形状的食品,然后围绕这种形状说说还有哪些食品也是这种形状的。依次说出三种图形。

3、图形食品的分类。

(1)出示三个篮子,并插上三种图形标记,表示是三种图形的家。

教师:“这里有谁的家呢?有圆形宝宝的家,有三角形宝宝的家,有正方形宝宝的家。”

(2)请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的图形食品分别放在三个篮子里,并会说短句:“我把圆形饼干放在圆的家里。

(3)大家检查篮子中的食品分放得对不对,如有放错的可拿出来让大家来讨论应该放在哪只篮子里。

4、分享食品。

老师通过提问让幼儿讨论如何与同伴分享食品。

(1)你最喜欢吃哪些东西?

(2)碰上自己爱吃的东西能不能一个人拿完?

怎样做才能让别人和自己都吃得满意呢?

(3)食品、果皮和包装纸应该放在哪里?

幼儿每人拿出一只点心盘依次到大篮子前选自己爱吃的食品。幼儿取好食品后在音乐声中自由地和同伴共享,并谈谈自己选了哪些图形的食品;也可以边吃边唱唱、跳跳,体验愉快的情感。先吃完的幼儿还可以再去挑选食物。

5、结束。

大家收拾桌面、地面,将其余的食品送给小班、托儿班的小朋友品尝。请幼儿和宝宝们睡觉。

数学教案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想得奖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题。

(1)、先出示方格图,让学生数一数每一行有几个空格,一共有几行。

(2)、出示第1行星。提问:共有几颗星,是几个9,1个9比10少几(闪动1空格),是几。

(3)、出示第2行星,提问:一共是几个9,比20少几,是几。

挂出小黑板,问:这个表格你们会填吗?

(4)、依次出示第3行、第4行、5行、6行……9行星。让学生填写第72页表格。

(6)、指名学生口答,教师板演,学生共同订正。引导学生说出几个9就是比几十少几。

(7)、引导学生自由地读一读表上所填结果:1个9是9,2个9是18……。

(8)、让有所发现的小朋友自由发表见解。

奖励表现出色的小朋友。

问:大家猜一猜,接下来我们将要干什么?

(1)、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填表的情况编出9的乘法口诀?把书中的口诀填完整,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9的乘法口诀、求商》。

(2)、指名学生口答口诀,电脑显示结果。

(3)、齐读一遍口诀,问:9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这么多的口诀怎样才能很快记住呢?

(4)、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好方法。

(5)、做小游戏。

三、巩固深化。

1)、对口令。

2)、做“试一试”

3)、做“想想做做”第1题。

4)、出示“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提问:这首儿歌大家熟悉吗?那么你们知道这里面的“一九”“二九”是什么意思吗?

问:1)、“一九”有多少天?算式:1×9=9。

2)、当“二九”结束时,一共过了多少天?算式:2×9=18。

3)、81天之后,几九结束?算式:81÷9=9。

四、总结提高。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诀板书: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2题。

数学教案

《纲要细则》中指出:“教师要利用儿童感兴趣的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小班的幼儿对图形和色彩非常感兴趣。设计这个活动,是以幼儿看动画片的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使幼儿对学过的图形有进一步的了解。进而通过拼摆图形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此年龄阶段的幼儿,认知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开放性材料,为每个儿童都能运用多中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合理地运用幻灯片,给幼儿以直观具体的形象。更有利于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大胆的思考和积极的创作欲望。幼儿喜欢动画片,幻灯片手段的可变性特点,正是满足了幼儿的这一需求。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合图形。

2.喜欢参加操作性活动,积极动脑,大胆地发挥想象力。

活动准备:

精神准备:幼儿会使用胶棒,对图形比较熟悉。

物质准备:幻灯片、人手一份的图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若干)、图画纸、胶棒等。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导入。放映幻灯片,复习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1、逐个点击绿草地、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出现幻灯片能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图形宝宝格外地关注。为后面听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看谁来了?巩固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3、图形宝宝都变成什么东西啦?(圆形、长方形、三角形逐个说)幻灯片紧密结合老师讲的故事,幼儿边听边看,视听结合。幻灯片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利用图形宝宝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一种图形的组合。使用幻灯片直观、形象、具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

4、什么出现了?(小问号)它在问什么呀?“小问号”作为人物的出现,符合幼儿“泛灵论”的年龄特点,激励幼儿大胆想象。

二.幼儿独立操作,创造性地拼摆图形,教师个别指导。《纲要细则》中指出:“教师要支持、鼓励儿童运用以有经验进行猜想和解释;”

1.老师:“小问号要请咱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助图形宝宝在一起变成更多的东西。”

2.幼儿独立操作。教师观察并问问幼儿在拼什么。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想象是有限的。而且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知觉形象性、边做边想的认知特点。教师在观察后的个别提问,有利于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按自己的想象进行拼摆。

3.指导幼儿完成作品并记录名称。教师有目的的记录。

三.幼儿作品展示,演示老师的设计。

1.请幼儿为大家讲一讲自己拼成了什么东西,并说出用了什么形状。《纲要细则》中指出:“帮助儿童归纳整理经验,得出结论促成新经验的主动建构。”

2.教师也将自己的创作用动画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3.再次讲故事《图形宝宝的比赛》。添加孩子作品为故事结局。

再次运用幻灯片手段,将孩子的作品有机地加入故事中,使孩子获得成功感,也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纲要细则》中指出:“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而不是以教授大量的科学知识为目的。”

数学教案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九册第63页,数学教案-《节约能源》。

1、通过调查,了解家庭用水用电的情况。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渗透统计思想和方法,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3、通过对生活实际的分析,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携手共创美好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活动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新课程改革要求义务教育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并把实践与综合运用作为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所以在本课各个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生活实际展开的,让学生把学习的小数的知识运用到身边的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水费发票单认识并学会算水电费,无论是问题的引入、范例的选择还是练习的设计,都尽量使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节约能源》》。拉近生活与数学学习的距离。在教学中联系节约用电、用水的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知识,更近一步的贴近了我们的生活,并用一首优美的乐曲结束全课,激励学生的情感态度,唤起全民的节能意识和建设美好家园的使命和责任感,又使教学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走向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

本课教学的又一个重点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计算的同时提高收集、分析、比较大小、处理信息能力,渗透统计思想,进一步利用小数知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联系实际,体验数学。

(三)汇总数据,分析比较。

1、导入。

2、小组合作填写汇总表,统计整理数据。

3、反馈。

(四)计算分析,感受水浪费的巨大。

1、由学校的`水电费导入。

2、水龙头滴水计算。

3、学生汇报。

4、对比信息。

5、小结。

(五)交流节约用水、用电的方法。

1、小组交流。

2、汇报。

3、师小结。

(六)设计口号,宣传环保。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