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优秀18篇)

时间:2023-12-15 00:02:20 作者:字海

教学计划的实施需要注意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灵活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借鉴。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加法交换率的含义。

2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能看图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正确熟练的口算5以内的加法。

4、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加法交换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操作法。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拍手游戏:师:秋娃娃拍一,你拍几?

生:我拍四。(师生一起拍)。

师:秋娃娃拍二,你拍几?

生:我拍三。(师生一起拍)……。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左边2棵果树,右边有3棵果树。

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棵果树?

师:你会计算么?

生1:2+3=5(说原因)。

生2:3+2=5(说原因)。

师:说一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步体会加法交换率。)。

生1:这两个算式都是加法。

生2:他们的.加号两边都是2和3,等号后面都是5。

生3:他们加号两边的数的位置交换了。

师总结:看来交换加号两边数的位置他们的得数不变。

利用操作,加深理解。

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秋娃娃可真高兴,它决定送给你们一份奖品。瞧(电脑出示第二幅图)。

师:秋娃娃送给她家什么奖品?你能说给你的同桌听么?(同桌互相交流)。

生:左边有1个苹果,右边有2个苹果。

师: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1+2=3。

2+1=3。

师:说一说这两个算式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再次体会加法交换率。)。

学生操作。

摆一摆:左边摆一朵花,右边摆三朵花。(学生独立完成)。

看着自己摆的图片和同桌互相说算式。集体订正。

1+3=4。

3+1=4。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同学么顺利的解决了小动物的第一个题目,这会儿,小兔子急了,他也想给大家出个题目,瞧:(电脑出示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什么了?

生:有小兔子。

生:还有萝卜。

师:那么看了这幅图你能列出那些加法算式呢?

生1:4+1=5(上面有4只小兔子,下面有1只小兔子。)。

生2:1+4=5。

生3:1+2=3(上面有1个萝卜,下面有2个萝卜。)。

生4:2+1=3。

师:同学们真棒!能够看着一幅图列出这么都得加法算式。我要给你们一点掌声。可是小动物门的题还没完呢!

师:从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萝卜和盘子。

师:你能列出什么算式?

生1:0+5=5。

生2:5+0=5。

师:为什么用0呢?

生:因为左边的盘子里一个萝卜也没有。

四、运用游戏、巩固新知。

1、手指游戏。

小朋友们刚才凭着自己的智慧勇敢的闯过了小动物门的重重关卡,咱们的朋友秋娃娃见了可真高兴!他向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做手指游戏。

师:快、快、快、准备好,我们来做手指操。

手指头动、手指头动,5可以分成1和几?

生:5可以分成1和4,1+4=5、4+1=5。

师:再把小手动一动、5可以分成2和几?

生:5可以分成2和3,2+3=5、3+2=5。……。

师:小手、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做运动,

我出1,你出几?

生:你出1,我出4,1+4=5、4+1=5。

师:手指头动,再来动,我伸0,你伸几?

生:你伸0,我伸5,0+5=5、5+0=5。……。

(师生互对、同桌互对)。

师:看了同学们玩得这么高兴,林子里的小鸟也想来参加,瞧:(电脑出示图)。

师:算一算一共有几只小鸟?

生1:3+2=5(树下有3只鸟,树上有2只鸟。)。

生2:2+3=5。

生3:1+4=5(有1只大鸟,有4只小鸟。)。

生4:4+1=5。

2、摘果子游戏。

时间过得真快,秋娃娃要回家了。可是他想请同学们帮她一个忙,帮他把林子里的果子摘下来,你们愿意么?看来同学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可是这可不是一般的果子,你必须要回答出树爷爷的一个问题,这个果子才能送给你,你们有信心么?(出示一棵挂满苹果的苹果树,每一个苹果上又一个题)。

4+1=2+3=0+4=1+3=5+0=。

2()()52+()=5()+4=4。

1+4=3+2=0+5=2+2=3+1=。

三、课堂小结。

1、学生自评。

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么完成了这么多地题,而且还帮秋娃娃把果园里的果子也摘下来了,那么庆同学们相依相你这节课的表现,如果你觉得自己近填表现的特别好,就给自己的5颗星,如果你觉得今天表现的还行,就给自己的4颗星,如果你觉得自己今天表现得不够好,应该继续努力,就给自己得3颗星。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为自己把表示成功的星星图上颜色。

2、教师总结板书设计:

秋天的果园。

2+3=5。

3+2=5。

1+2=34+1=51+3=4。

2+1=31+4=53+1=4。

0+5=5。

5+0=5。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使学生学会并比较熟练地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快速抢答,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5可以分成2和()1和3合成()。

()可以分成2和21和()合成2。

3可以分成2和()4和1合成()。

小朋友把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可真好呀!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师:小朋友们,我们在学校里,不仅要爱学习,而且还要爱劳动。瞧,这群小朋友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劳动呢!(出示例一图前半部分)他们正在干什么呢?谁来说一说?(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板书:3)。

师:瞧,又出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出示例图后半部分)(水快浇完了,有2个小朋友提着水壶送水过来了)。

(板书:2)。

2、引出课题:

那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5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1):数。

(2):用合成。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也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这里就可以用加法计算(板书课题:加法)。

加号表示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求一共是多少,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算出是5,就可以用“=”表示。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读作:3加2等于5。(领读)。

看了算式谁能说一说:“3+2=5”表示什么?

(表示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合起来一共有5个小朋友)(谁再来说一说)。

3、掌握方法出示例2图。

下课了,小朋友去荡船的地方去玩了。你们看,一个小女孩在玩荡船呢,接下来又来了几个小女孩?(2个)那么现在有几个小朋友?谁能将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1个小女孩和2个小男孩去玩荡船的游戏,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师: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把1个女孩和2个男孩合起来算,所以列式:1+2=?,得数是几呢?把书翻到49页试一试,填完整。

三、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草地上有3只小鸡,1只鸡妈妈,一共有多少只鸡?)那3+1等于多少?

你能说出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吗?(生答)。

(2)除了鸡妈妈一家,还有谁来了?(生答)对了,小鸭一家也来了。小朋友看图,先自己说图意,列出算式。

(3)看看还有谁来了?(小青蛙来了)独立列式。你是这样列算式的吗?2+2=4。

2、先画一画,再填得数。

小结:刚才小朋友用数图,画圆圈或者想几和几合起来是多少来计算加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5以内的加法。

3、我们来看第3题,你能独立计算出来吗?注意好了,做的时候要写的又快又对。

四、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出示三幅图。

瞧,小白兔又看到了什么?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蘑菇?谁会算?(4+1=5)最后小白兔一共采到了(板书4+1=5)。

小白兔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呀!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从这三个算式中你能发现些什么?(每一次都是加1)。

2、小小邮递员。

小白兔采完了蘑菇呀,想请小朋友帮忙去送信!哇,这么多的信,怎么送呢?这里有些邮筒,上面都有数字,1、2、3、4、5,怎么寄信呢?看2+2投进了4号邮筒,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2的得数是4,就投进了4号邮筒。小朋友,你们会投信了吗?41页5,用连线的方法完成小白兔交给我们的任务。比一比,谁是最出色的邮递员!

信送完了吗?我们来看看你送的对不对?

3、小结: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并且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接下来的想想做做第6题请小朋友独立完成。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9主题图课件。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35、43、78、76、45、40。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5、为什么第一次猜时,大家猜的与实际数量相差那么多,而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实际数量了呢?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三、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

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练习

1、40页做一做。

(1)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

(2)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教学设计

首先,我要反思的是我的教学准备并不充分。上周开始通知我们本周三上亮相课,原本我有一个周末来准备,可是这个工作被我一直拖到了周日晚上。这时我才开始写教案。而课件,我只是上网搜了了几个,载了下来,结合我的教案修改的。这就带来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这周当我来时,接到我的亮相课改到了本周二上时,我就开始手忙脚乱。因为,一个晚上的准备并不充分,本想着周一周二还有两天准备,还有较长一段时间准备,因此之前准备的并不多,也不完整。这样,周一因为事情又较多,再加上要试上磨课,因此,教案课件就这样在仓促中确定了下来。而试上时又不能暴露我所有的缺陷,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就出现了语言不精练,准确,上课过程中出现遗忘步骤等现象。课件中出现了字体不对,清晰度不够,课件声音和出示并不同步,课件没有真正的从静态中走出来。

其次,我要反思的是如何管理组织一个班级。这节亮相课充分暴露了我在教学管理上的缺陷。虽然因为事前和学生商量一下,亮相课希望他们认真配合老师,不该做的,说的就不要做,不要说。这节课,学生也基本给足我面子,可是我忽视了一个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习惯并不好,而我以前一直忽视了对学生这方面的管理。因此在这节课中,特别是最后一段时间,有个别学生东倒西歪,讲话,做小动作。如果,我在平时课中,在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是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忽视的话,那这节课就不会出现这些情况。因此,这节课让我知道,学生的纪律,学习的态度非常重要,这不是你和他们说几句就能改变的,这要我们在平时课中,不断的渗透,不断的管理,让学生知道上课形成良好的上课习惯,那么以后,不管上什么课,或什么时候上课,学生都会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形象展示出来。

最后,对学生出现非数学有关的回答时,当学生出现与你想的插入特别大的回答时,我该如何去处理。这节课,学生的回答中有三四次出现了并不是我想要的回答,而我做的只是忽略,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也不利于我的教学提高。那么这就要求我以后在这方面多加注意。还有整节课堂,怎样以一个放松的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这还需要我尽快探索并实践。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的主题图及例1、2、3。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100以内数的意义。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互助学习的乐趣。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接近整十数的数法。(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整十数及整十数前面的一个数。)。

课件、数数用的小棒、学生自制作的学具。

你能接着往后数吗?真不错,数的真熟练,谁还能接着往后数?

好了,我知道了,同学们能数100多的数了,真了不起,那么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什么地方也能用到数?{找生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能用到数,那么你来猜一猜今天来上课的有多少位同学?{生答}那么你们来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位呢?数完了你来说一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找生答}谁愿意领着大家来数一数,真棒!比我们原来学的20多一些,刚才同学们口头数数的数的那么好,可是在数人数的时候遇到点困难,看来要正确的数出事物的个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只要像那位同学那样,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对,下次你一定能数对。对不对?这节课我们自己来学习数数。

1、师:同学们,在美丽的大草原上有美丽的小天使,他会告诉我们,又会给我们提出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来了一群可爱的小鹿,你们都喜欢吧?出示百鹿图课件。

蓝蓝的天空,绿色的草地,瞧,小鹿多开心啊!我们来数一数共几只吧?我们一只一只得数,数了10个一就是十。(师板书十个一是十)。

看,山坡上又来了一群小鹿有几只?让学生数一数。

这两群羊共几个十只?2个十十是多少?20是几个十?

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出示课件)又来了一大群羊,成九小群。

师,鹿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鹿。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现在的鹿又多了,我们再来估一下吧?谁来说说自己估的结果。再看小朋友估计的,(比20多得多,大概有一百只吧),你同意他估计的吗?要想知道羊的准确数量,我们需要怎么办呢?(数一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认识数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认识100以内的数)。

1、实物数数。

(1)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好了一份学具,它们的数量都和小羊的只数一样,你们数10个放在一起,数一数能分成几堆或者是一个一个的数小棒有几根,就知道小羊有几只。2人一小组,互相帮助,说一说怎样数。

(2)四人小组数数活动。

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个分成一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

(2)师:过去,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20个一是二十,从刚才的数,我们又知道了什么?10个十是一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2)我们打开课本百羊图。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同桌两人左边的同学先数,右边的同学听听他数的对吗?右边的同学再数给左边的同学听)。

同学们真了不起,都会数一百以内的数了,下面老师要考一考大家:

(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

三十前面是()十,三十后面是()十。

八十前面是()十,八十后面是()十。

(4)指名数:一十一十地数,

从一十数到一百;

从三十数到七十,

从六十数到一百。

1、出示例2:从二十五数到三十二。

师:如果要拿二十五根小棒,你怎么拿最快?(先拿二捆再拿5个单根)。

学生全部拿二十五根小棒好后,再边添小棒边数到三十二根。

强调:二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谁能上台边添小棒边数。

此处强调够十个单根的,将10个单根的捆成一捆,再接着往后数。

2、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

(注意数满十根捆成一捆。)。

3、不摆小棒,一个一个一地数:

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

1、例3:拿小棒3捆又5个单根,看一看,是几根小棒?说一说三十五是()个十和()个一组成的。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看小博士是怎么想的。三捆是3个十,5根是5个一,3个十和5个一是三十五根。三十五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1)看一看,想一想,再填一填。(钢笔图、汤圆图)。

(2)全班订正。说一说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多少。

3、练习七第2题。

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圆片,再数一数,有多少个圆片。

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

4、拓展思维。

师:同学们咱们学校大约有70位老师,咱们县有很多所学校,你能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名老师吗?看来全县教师的人数比我们今天学习的“100”还要多得多,这些比100大的数今后我们继续学习。

师: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大小和100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进行教学的。孩子有了对万以内数的直观认识,也有了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因此,孩子有了比较的基础和经验,在本节课中,着重让学生自主比较领悟并说出比较的方法。在整节课中强调孩子对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能有条理说出比较的方法。

反思这节课,结合孩子的表现,觉得有不少地方处理的还不够到位,存在不少不足。

(1)孩子的预设与教师生成存在矛盾时,教师的处理方式不够合理、耐心。当教学完新授之后问“在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该怎样比较?”我的预设是“先比较数位,数位大的大;数为相同从高位比起”。可是呢?孩子的回答是“从千位比起,千位一样比较百位”。我没有让孩子说完,直接追问了“看千位吗?该先看什么?”现在想来,这样的追问虽然能很快让孩子回到教师的预设上来,但是却忽略了孩子的生成,导致孩子后面的回答变得急不流畅。应该给予孩子更多表达的机会和时间,听孩子把话说完,再做判断和追问。我想,对于孩子这样的回答,应该耐心听完后让孩子自己评价并补充。只有这样,才更能体现新课标中倡导的“以生为本”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2)教师对于问题的选择和设计不够精炼和精确。在教学中会零闪的问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往往比较随性和随意,不够精炼和准确。在教学中,问孩子判断大小的理由“你为什么这样判断?”有的孩子就会卡住,思维就变慢。改成“你是怎样想的?”也许会更易于孩子接受一些。一节课的数学问题也是比较关键的,不能碎而多,而应该精简准确。

(3)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关注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在教学中为了体现这一理念,不少教师常常直接完全放手将一个知识点扔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悟、自己想,对于能力较强的那一部分孩子也许没问题,可是对于能力较弱的那一部分孩子却带来了困难。比如在教学完“想想做做”第一题之后,让孩子“举例说一说像这样要比较到十位的数还有吗?”孩子的反应速度快慢不一。这和没有示范是有关系的,也许请教师或能力强的孩子先示范一个,其他孩子再回答就会好很多。

(4)课件制作,数字较小,后排学生看起来不够清晰。这给我一个启示,课件做完要在所教班级先放映一下,记住常用的数字该用几号字体比较合适。这样以后就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

一节短短四十分钟的数学课,是教师预设与学生生成的统一,也是教师引导和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有机结合。只有将“生”放于心间,真真切切以他们出发、考虑,才能上出“生为本”的课堂。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8页的内容。

1、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口算。

算法多样化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课件、计数器、小棒、口算卡。

(一)复习旧知。

2、请学生回答问题,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引入新课。

1、呈现主题图:因为昨天买的本子不够用,所以,王老师今天又去商店了,

2、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3、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

4、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口头列出算式,教师板书:30+2和2+30。

5、点明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一)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你们会算吗?请你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

2、学生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算得的结果是多少?你又是怎么算的?可能会出现:

(1)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

(2)用小棒摆。

(3)用计数器拨。

(4)利用数数的方法往后数。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法要加以肯定。

3、共同验证:刚才大家都说这两个算式都等于32,那结果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是不是要验证一下?引导学生验证:

(1)用数的组成:30+2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2)用小棒验证:3捆小棒加2根小棒,就是把3个十与2个一合起来,结果是32。

(3)用计数器验证:3捆小棒就是3个十,2根小棒就是2个一,先在十位上拨上3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合起来就是32。

(4)用数数的'方法验证:先验证30+2,在30后面往后数两个数。

4、教师质疑:

(1)那2+30我们是不是也要在2的后面,往后数30个数呢?引导学生发现:同样可以在30后面往后数2个数就行了。

(2)那2+30怎么也等于32呢?引导学生去发现:不管是30+2还是2+30都表示把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组成的数都是32,只不过是两个加数的位置改变了一下。

5、快速抢答:教师出示:50+4、4+50;8+70、70+8;90+6、6+90,让学生快速抢答。

6、发现提炼:

(1)引导学生发现以上所有算式的特点:都是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

(2)引导学生提炼方法:不管是几十加几还是几加几十,都是求几个十加上几个一,结果都是几十几。

(二)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1、提出问题:谁还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呈现:

(2)王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有30本装在盒子里,没有装在盒子里的有多少本?

2、列出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2—2和32—30。

3、说出算法:请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可能会出现:用数的组成、用小棒操作、用计数器操作、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想的、用倒着数的方法等等。

4。选择算法:对于学生提出的算法,教师给予肯定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准备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在学生讨论之中,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所在,适当引导学生选择又对又快的方法。

5、计算接力:53—3、53—50;75—70、75—5;64—4、64—60,89—9、89—80。每组接力,第一个同学写出一题答案后,立刻将答题卡传给下一位同学。

6、归纳小结:

(1)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些题目不是几十几减几,就是几十几减几十。

(2)小结方法: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一)基本练习。

1、p48的“做一做”第1题:做好后,请个别学生说出方法,提示:利用加减法的关系,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2、p48的第2题,“烤玉米”。

3、p49的第1题: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完成。提醒:如何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4、开火车:p49的第4题,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

(二)解决问题。

1、p49的第3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写上单位名称。

2、p49的第2题:

(1)呈现问题情境,分步出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教师加以引导。

(3)学生独立解答。

(4)集体讲评,教师板书解题过程,规范格式要求。

3、p49的第5题:

(1)完整呈现题目,学生独立解答。可以有意选取一名解答正确的学生上台板演。

(2)集体讲评,根据学生所列算式提问:小猫吃了8条鱼,为什么还要加上8呢?

(3)教师带领学生审题:特别突出对“吃了”、“还剩下”、“一共”等关键词的理解。

(4)解答错误的学生订正。

(一)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有什么收获?

(二)归纳。

1、师生共同归纳所学内容。

2、提炼计算方法:

(1)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几。

(2)几十几减几等于几十,几十几减几十等于几。

3、师: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正确表述加法的含义。

2、通过观察情景图,尝试看图口述,理解加法的意义,初步培养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初步体会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加号的认识、加法算式的读写。

教学难点:加法算式含义的理解以及正确表述。

教材解读:“加法”这节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第一次学习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认识以及分与合。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因此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相当重要。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是初次接触用加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但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计算出加法的得数并不是很难。但要真正从加法的含义去理解,并用缜密的语言表达加法的含义有些困难。因此,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通过具体、直观、形象的方式逐渐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本来有3个气球,又拿来了1个气球。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加法”的意思。

师:那么同学们现在总共有几个气球?

预设:4个。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预设:(1)数一数;(2)3+1=4。

预设:3和1合成4。

师:像这样,把他们合在一起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加法。(板书课题)。

出示点子图,从图片到符号,再抽象到数字。

师:把3和1合在一起,就可以这样表示:3+1(板书式子,中间这个红色的符号叫做加号,让学生拿出手指一起写一写加号,先一横再一竖,像什么?)。

师:把3和1合成4,我们再用一个等号连接(板书等号),我们把这个算式读作3加1等于4。(跟老师一起读3遍)。

师:我们说这里的3+1=4表示3个气球和1个气球合在一起,总共有4个气球(多请一些学生来重复,完整说出)。

师小结:这个题目,我们是用加法来解答的,从今天开始,加号就是你们的好朋友了,解决合在一起的问题就要用到加法。

(二)体会“加法”的意思。

做一做: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1、2+2=4两辆汽车和两辆汽车,合起来,一共有4辆汽车。

2、4+1=54支铅笔和1支铅笔,合起来,一共有5支铅笔。

3、师:说一说,你都看到哪些加法算式?

生:(重在让学生读对)。

师:1+2=3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

(1)1个女同学和2个男同学在折纸鹤,合在一起,一共是3个同学。(这个不容易想到)。

(2)同学们折了1只蓝纸鹤,2只黄纸鹤,合在一起,一共是3只纸鹤。(教师注意引导)。

师小结:像这样,解决合在一起的问题的时候,就用加法。

(三)理解“加法”的意思。

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看松鼠加法动画。

师:那么这个问题,该怎么解答呢?(请学生列加法算式)。

预设:3+2=5。

师:那么3加2等于5,这个5是怎么来的呢?

预设:

(1)有的小朋友这样算,他从头开始数:1只、2只、3只、4只、5只,得出的结果是5只。

(2)还有个小朋友也是来数数,但是他这样数,已经知道了有3只松鼠,就从3开始数,4,5,也得出了5只。

(3)有位小朋友非常有意思,他说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3和2合在一起是5,我们就用前面学过的数的组成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更简单吗,她就得出了5只。

师小结: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同算法是不同思维发展水平的体现,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随着教学的进行可慢慢引导学生按数的组成进行计算。)。

三、练习巩固。

我们来看,做一做p25。

1、这里有几只小猫在做什么?左边有4只小猫,右边有1只小猫,它们正在玩球,那么合在一起,一共有几只小猫呢?怎样列式计算,4+1等于几?等于5,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2、我们再来看,这时候左边有1只小猫,右边有4只小猫,合在一起,一共有几只小猫呢?怎样列式?1+4等于几?你算出来了吗?也是等于5。

师:你看多有意思啊,4加1等于5,1加4也等于5。

四、全课总结。

师:好了,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学习了加法,认识了加号这个新朋友,又见了等号这个老朋友,我们知道了求合在一起的问题的时候,可以用加法。今天的加法就学到这里。

板书设计。

加法。

3+1=4读作:3加1等于4。

:

:

加号。

3+2=5。

一年级《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在幼儿园已有初步的接触,接受起来不是很困难。但学生大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此,教学的重点就要落在“为什么是这样的”,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弄清比较大小的方法,真正会比较数的大小。另外,大于号、小于号的运用也是个难点,学生容易混淆,所以要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教学,便于学生记忆,从而降低难度,正确应用。

通过这次上课,发现自己存在很多问题,结合教学设计进行总结:

首先,在组织课堂方面,必须要用学生们喜欢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且要有序的组织教学,既要控制住学生,又能够使学生更大极限的参与到教学中。如果能够找到他们的平衡点,那将会对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在教学设计方面,设计有点偏离了轨道,注重了教学环节的设计,希望可以更加出彩,却忘记了更重要的一面,所有的出彩设计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要点,并能够解决数学问题。因此针对这方面,我以后不仅在设计环节上加强逻辑性与灵活性,而且要深入理解教材、教参中的重点与难点。

然后,在教学环节上,这一节课的开篇,以学生们做游戏拔河比赛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引导学生去掌握两个大数更直观的比较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采用师摆,学生配合的方式,这样使学生不能身临其境的'去体会比较的过程,若采用先启发学生想一想,然后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通过展示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自己尝试找到最好的办法来比较两个大数,也使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一一对应的好处。

其次,在引出大于号与小于号时,首先我采用介绍两位孪生兄弟的方法吸引学生,然后再引出两个数的大小比较,这样不符合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的方式,应该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时提取出大于号与小于号。而且关于大于号与小于号的区别介绍很少,应该加上儿歌,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形象的记忆。最后,我是在做题的过程中来强调大于号、小于号的区别,应该是先学习大于号与小于号的区别,再通过练习加强和巩固知识要点。

最后,在讲课的语言方面,应该更加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与语言,不应该用成人化得语言与他们沟通,这样会适得其反,要引导、启发他们,与他们沟通,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而不是教师在给他们上课,要做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

一年级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案_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8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表示数。

2.经历用算盘表示数和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记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3.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算盘的热爱。

目标解析:在认识算盘的过程中,了解上珠与下珠在表示数时的意义;在用算盘表示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位值制”,为后续学习数位顺序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谜语揭题。

(一)复习旧知:(课件出示)。

1.口答。

2.数一数。

3.读,写数。

(二)谜语揭题。

1.猜谜语:同学们回答得真棒,那接下来我们来猜个谜语吧。课件演示:一座城,四面墙,一群珠宝里面藏。若用小手拨一拨,噼里啪啦连声响。

二、借助算盘,探究新知。

(一)认识算盘。

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介绍名称。出示算盘,让学生观察并了解算盘的结构,最后介绍算盘的框、梁、档和珠子。

(2)明确上珠和下珠的意义。

梁下面的珠子叫下珠,一个下珠表示。

1;梁上面的珠子叫上珠,一个上珠表示5。

2.认识算盘上0~9的表示方法。

(1)1~4的表示。教师演示拨一个下珠表示1,拨2个下珠表示2……。

(2)5~9的表示。教师演示5怎么表示,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1个上珠表示。同桌互说6~9怎么表示法,再汇报演示。

(3)0的表示。空档表示0。

(二)运用算盘。

1.介绍拨珠指法。(教师演示)。

2.了解如何定位。教师先在任意档上拨9,然后让学生想想怎么拨10。通过观察,无论用哪种方式,都必须确定个位,并做好记号。在比较中,优化方法:通常用最右边一档作为个位。

3.用算盘记数。

(1)拨出563。先独自拨,再指名上黑板演示,最后集体评价。学生拨好后在算盘上从右往左确认个位上是几,表示几,十位上是几,表示几十,百位是几,表示几百。看看上下珠子是否拨正确。

(2)拨出1000。着重让学生体会个位、十位和百位都没有时是空档,千位是1个下珠。

4.用算盘数数。

(1)先拨出99,然后边数边拨到110。让学生感受“拐弯数”在算盘上的表示。(教师演示)。

(2)先拨出497,然后边数边拨到502。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一)基础练习1.教材第78页“做一做”。学生通过在算盘上拨数,进一步认识算盘,应用算盘。

2.互动练习。同桌合作,一个学生说数,另一个学生拨数,然后一起写数。

(二)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第81页第11题。学生找到相同的数后,读一读这些数,再说一说这些数的组成。

2.讨论计数器拨数和算盘拨数的异同点。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一)回顾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认为算盘拨数要注意什么?

(二)欣赏拓展。

1.介绍算盘的历史。课件呈现第78页“你知道吗”,教师加以介绍。

2.展示各种算盘,学生欣赏。

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由观题到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一、复习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础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15—8=17—9=13—7=12—6=

4+7=12—9=11—8=13—9=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6+()=118+()=12

7+()=127+()=11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1、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个别提问计算时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

“破十法”:根据学生语言表征,教师可相应板书算式;

“想加算减法”:学生说出会算加法算式的加数,利用减法的关系,得出结果;

“熟练直接背出答案”:看到这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就能直接说出差是多少;

“一个一个数”:从总数里一个一个减,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对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有相同点,在加法算式中会求一个加数,转化成减法算式就能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数现在变成了减数,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这样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体现简捷。

(三)算式比较,引入课题

教师:这两列算式与什么特点?与之前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针对每列算式中减法的变化,减数分别是是5、4、3、2,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四)尝试出题,同伴互查

1、教师:你能出这样的算式吗?

请每位学生尝试在本上出2题,让同桌计算,同伴互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各自计算方法。

(五)题组比较,渗透思想

教师:比较例4中的两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来说,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观察,教师适当给于肯定。

三、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课件出示

(一)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自主完成“做一做”的填数。

全班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追问:大家填数的速度都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分析关系,创造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下两个算式为一组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注重学生在计算时多以“想加算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加法算式直接想出减法得数的要求。

(三)快速抢答,内化提升

根据学生对“做一做”题组的理解,加强学生用“想加算减法”的练习训练,达到一定熟练程度。

教师增加类似题组,让学生快速抢答。小组间相互出题,轮流抢答,掌握减法计算如何简捷。

四、数学游戏,应用理解

(一)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游戏:送信(课件出示)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定学生计算,根据得数把算式放在相应答案的集合圈里。

(二)分类整理,渗透思想

(三)算式重组,思维提升

课件出示教材17页的“思考题”。

2、引导学生对集合圈里的算式进行观察,是否有符合要求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可能会出现集合圈里已有算式进行的重组:

17—9=13—511—7=13—612—6=11—5

可能还有学生自己想到如类似“12—4=14—6”这样的算式,请学生判断这个算式出现2个4是否符合要求,应如何修改。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教学设计

岑溪市诚谏中心小学徐梦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号,会读写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计算5以内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熟悉的情景和操作活动,会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根据直观图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想一想,填一填。

55()43()。

2()()423()3()212。

二、创设情境,认识加法。

1、学习主题图。

(1)(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结果,师小结: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合起来是5人。

2、理解加法的含义。

(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合起来一共是5人。像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3+2(板书3+2)。

(2)、认识加号,带领学生书空“+”,(板书加号)。

(3)、说明: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算,一共是5人,也就是3加2等于5.(板书:=5)。

(4)读算式3加2等于5;指导学生写算式。

4、理解算法。

(1)让学生结合图意,互相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2)小结:说算式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5”呢?“+”表示合起来,算3+2时可以这样想,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5。

5、学习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2)把1人和2人合起来得到一共有3人,可以写出什么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3)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思考过程。引导学生说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6、小结。“3+2=5”表示把3和2合起来等于5。“1+2”呢?

三、巩固练习。

教材45页“想想做做”1-5题。

四、谈收获。

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3+2=5读作:3加2等于5。

加号。

1+2=3。

10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且基本上已能数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数序的同时,了解数数方法的多样化及如何按规律选择合适的方法数数,这也是接下去进一步学习百以内写数、比较大小的基础。本堂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星星为载体,通过“看星星”、“数星星”、“摆星星”、“找星星”等有效的数学活动,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得到和谐地统一起来,并力求体现数学课堂的思想性、趣味性、实践性、艺术性、生活性和综合性。

1、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的优势是每个教师都深有体会的,但是合作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创设让学生合作的时机和情境,并提高合作的有效性。本堂课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各小组数星星的活动,因为数星星的方法是多样的,所以这里有必要安排小组合作,而且在这里小组成员间还要注意分工和合作,如果不注意方法,合作得不好,就会出现错误。

2、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学习。如在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的,虽然要求选用合适的方法,但对方法不作统一、硬性的规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3、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力求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慌学生的数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渗透估计、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准备12瓶星星,里面放着不同数量的星星;一套课件。

课前谈话:猜老师的年龄引出数数。

一、情境引入。

学生猜:(4号最少,2号最多)板书(4)少(2)多。

大家估计得是否正确,每只瓶子里的星星到底有几颗呢?想知道,怎么办?(数一数)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数星星,板书(数星星)。

二、探究新知。

1、数数。

(1)小组分工合作数星星:每一小组一瓶星星,喜欢用什么方法数就用什么方法数。数星星时要注意什么,每个小组的小朋友要先研究一下。

(2)学生分小组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数星星。

(3)汇报、交流、纠错、巩固。

a、汇报数的结果;

b、对刚才的估计进行验证;

c、汇报数的方法:数数方法的多样化;

d、验证1~8号数数结果的对错,并进行适当的反馈、巩固;

(4)比较11和12瓶星星的多少,然后通过数数进行验证(5颗5颗地数和10颗10颗地数)。

2、数的组成。

出示:两堆星星(各为24颗)。

(1)两堆星星一样多,你能一眼看出是几颗吗?(24颗)。

(2)为什么右边一堆的星星你能一下子数出来?(右边十个一堆十个一堆摆放整齐)。

(3)引导学习数的组成:2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板书)。

三、巩固与发展。

方块游戏(百格方块图)。

(1)能用很快的速度数出有几个方块?(100个,有10行,每行10个,板书:100=10个十)。

(2)能一眼看出方块里出现了几颗星星?(38是由3个十和8个一组成)。

(3)现在方块里有多少颗星星了?(83是由8个十和3个一组成)。

(4)如果这样一颗一颗数下去,第98颗星星在哪个方块上?你是怎么想的?(注意数数、想法策略多样化)。

四、小结、引申。

今天我们全班小朋友都是数星星的孩子,(课件出示星星两个字由一百个星星组成)你们知道这两个字是由几颗星星组成的吗?留到课后进行讨论。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教学设计

加法对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也许已经不是初步认识的,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儿园大班,对于10以内的加法,他们已经很熟练了。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些是机械化的,学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有些学生很天真地说:“我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学过了。”有些会说:“怎么一年级和幼儿园教一样的东西?”他们进入学校学数学的最初兴趣就这样被破坏了!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节课是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既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应用题的启蒙。在《5以内的加法》这节教学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看主题图,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再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生:4只小鸟在草地上吃小虫,又飞来一只小鸟。师:通过这个图意,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引出“一共有几只小鸟”,让学生感知如何提问)师:“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列式?生1: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就是把开始的4只小鸟和后来飞来的1只小鸟合起来,应该用加法计算。师:说的真好,那该怎么列式呢?生2:4+1=5师板书:4+1=5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师:4加1等于5,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2、全班交流,探讨多种算法生1:我在幼儿园就知道了4+1=5了,我还会算很多的加法呢!(看到他那洋洋得意的模样,我情不自禁地夸奖了他几句,听了我的夸奖,他乐滋滋地坐下去了。)生2:我在心里想,就知道了4+1=5,所以4加1就等于5了。(这都不是我所想要的答案,我是想让学生说出诸如数数法、接着数、数的组成之类的算法,然后我好根据他们的多样的算法优化出用5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于是,我不甘心,还是硬着头皮接着问。)师:大家都知道4+1=5,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在心里怎么算的跟老师说说吗?(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举手了。)师:好好想想,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课上到这里,我只好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有数数法、接着数和数的组成等算法。不足之处:1.在通过图意,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提问。有的学生说成图的意思,有的学生说成算式,答非所问。2.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出现在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认真听。3.学生都知道4+1=5,但是不清楚怎么算,所以在提问的时候,以至于学生回答的不是我所想要的答案。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和老师的点评,更深刻意识到,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突出重难点,主次要分清。在学生的注重和培养方面,一定要落实到位。学生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在以后的展开教学各个环节时,不能只顾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而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出的教案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而不是去让学生去适应教师的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3、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猜谜激趣,引出情境图。学生猜中后,让学生交流一下猜谜语时的想法。

(设计意图: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观察情景图,交流信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图,然后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3棵大树,5只兔子,4个兔笼,4个萝卜以及树的方位、兔子的颜色、形态、萝卜和兔笼的颜色等信息。

二、自主探索。

1、提出“有几只兔子”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

师:老师提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吗?试一试。

学生自己写算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交流学生化的算式。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提法的机会,使学生感到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可以写出不同的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

2+3=5。

3+2=5。

4+1=5。

1+4=5。

3、观察,讨论写出的4个算式,使学生了解同一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可以写出两个算式。

如,1只白兔,4只灰兔,一共有5只兔,可以写成1+4=5,也可以写成4+1=5。

师:观察写出的4个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以有以下说法:

3+2=5表示3只小兔,2只大兔一共有5只兔,2+3=5也表示3只小兔和2只大兔一共有5只兔。

这两个算式都表示3只小兔加2只小兔,一共是5只小兔。

师小结:2只大兔和3只小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可以写作3+2=5,也可以写作2+3=5。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是从生活情境中提出来的。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

三、尝试应用。

1、提出兔博士的要求,鼓励学生根据图中其它数字信息提问题,并列式计算。

师:刚才我们观察小兔一家的动画片,除去一共有几只小兔外,大家还发现许多其他东西,如:萝卜、大树、小兔笼等。你能根据小兔家的事提出其他问题吗?自己试着提一个,并列式解答。

学生自主思考并列式。

2、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列式计算的结果。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问题和算式的机会,鼓励学生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算法。

师:谁想说一说你提出的问题和列出的算式?

学生可能出现:

3个小笼子和2个大笼子,合起来是5个笼子。

3+2=5或2+3=5。

近处的1棵和远处的2棵,合起来就是3棵。1+2=3或2+1=3。

埋着的2个萝卜和土地上的2个萝卜,合起来是几个萝卜。列式:2+2=4。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其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教材这样设计,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法算式的过程,而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加法运算的意义。)。

四、课堂练习。

1、第1题,第一次呈现用集合圈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的形式,先让学生认识这种图表示的意思,再看图填空,交流时,重点关注能否理解写出两个算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集合圈表示的意思,通过看图填空,体会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练一练第2题,首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最后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看图并列出完整的算式,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察和巩固。)。

3、练一练第3题。第1次脱离实物进行计算。教师可做成口算卡片让学生练习,并注意给学生一定思考的时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脱离实物图口算,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跨越,也锻炼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4、练一练第4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长颈鹿的只数和大大树的棵数提出不同的加法问题,并算一算。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由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解答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课堂小结:

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用中学。在本课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味,数学化,自主性,情感化和趣味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和思维的灵活性。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先独立思考,动手摆小棒,主动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的思维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想到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但我还是组织学生对“看组成想加法”的方法,跟其它算法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这种方法是最简洁、最实用的,培养学生多中选优的数学思想。

3、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魅力。在教学中,我尽最大可能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客观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对他们作出较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们。同时较全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初步形成。

4、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提数学问题的习惯。如:让学生观察图并把图意完整表达出来及提出数学问题考考大家等。

不足之处:

1、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还需要加强培养。虽然开学到现在,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回答习惯,但在本节课中还是有出现个别同学在老师没说完或同学没回答完时,就急冲冲的把答案说出来。

2、学生互动学习还有待于训练。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计算方法)较好地与同学交流,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先培养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一起分享,怎样通过同桌合作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难题,使学生学会初步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一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

2、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问题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游戏的信封和邮箱。

学生: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花果山可漂亮了,今天我们就跟着孙悟空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让学生仔细看图,学会叙述图中的数学信息。

2、出示猴子的画面。

(1)、让学生叙述猴子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猴?”

(2)、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一共有几只小猴?”的意思。

(3)通过摆小棒,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4)学习加法算式3+2=5,认识“+”,学会读写加法算式,并理解每部分的含义。

3、出示小鸟的画面。

5、课间操。

6、小结:把两个数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三、练习。

1、先说图意,再写算式。

让学生先练习用三句话来叙述图意,再写出算式。

2、先照样子画一画,再填空。

3、游戏:小小邮递员。

先要让全体学生都要练习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掌握今天的知识。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理解,同时感受数学的应用意义,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用故事导入新课激起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注意的重要源泉。在故事的讲述中设置悬念,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有趣的故事,奇妙的悬念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稳定地发展。

2、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学生灵活运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像5+8=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有的学生发现了5+8其实用8+5来想更好,把5拿来分成2和3;有的学生认为刚学了9+5=用它来推算出结果更简单;更有学生掰起手指头一手比8,一手比5,重叠的是3,那就是13。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

3、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节课我尽量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如树上有7只小鸟,飞来6只,现在有多少只?等。同时,设计了“拍手游戏”、“口令游戏”、“比一比看谁算得快”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各数组成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100以内加减法

教学目的: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和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3、对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分类。

4、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二、探索。

1、教学例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教具。

问:能将这些物体分成两堆吗?

学生上台分。

(2)讨论:他门是按什麽形状分的?

(3)你知道他们是什麽形状?板书:长方体,正方体。

(4)老师画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

(5)联系实际,巩固认识。

你们带的里面有没有长方体,正方体?

生活中还有那些是长方体?正方体?

(6)课堂活动1。

学生先说每个图形的名称,在连线。

(7)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问:你如何辨认他们?

(8)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

2、教学例2。

(1)出示例2教具,学生分成两堆。

(2)讨论:他们按什麽分类的'?

(3)他们是什麽形状?板书:圆柱体,球。

(4)老师画圆柱体和球。

联系实际,巩固认识。

你们有圆柱体吗?有球吗?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圆柱体,球?

(5)再观察圆柱体,求的形状,

3、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麽?

三、课堂活动。

练习七1、3。

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59页,例3,练习七2、4、5。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求。

2、利用这些物体搭积木。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形状,搭出不同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求和圆柱体。

学生辨认。

2、分小组,把带来的物体分类。

3、用橡皮泥做这些物体。

二、教学例3。

1、老师:我们手中有各种各样的物品,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来塔各种物体。

2、老师示范。

3、分小组活动。

4、全班展示。

三、课堂活动。

1、60页2。

2、61页4。

(1)猜用几个小的正方体可以把一个大的正方体。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课后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