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老师怎样与学生说话的读后感(优秀14篇)

时间:2023-12-17 10:03:33 作者:灵魂曲

优秀学生注重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和志愿者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经验。接下来是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学时时常会感到自己教育的无力和遭受挫折的无奈。看到这本《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的书,立刻被吸引住,在空闲时慢慢品读起来。

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只有心中有爱,我们才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自觉的探讨如何与孩子说话,自觉提高自身修养,从而增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责任感。

在读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例如,在《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两个章节中,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

老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光有理解还不够,还需要说话的技巧和有效地沟通。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的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前几天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给我的感触颇深。作为一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都有被学生气得说不出话的时候。然后就采取惩罚的手段,让学生认识到犯错以后,会有什么结果。其实,我觉得这样做,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反而使学生觉得很委屈,不服气,甚至从心底里有点蔑视老师,认为老师没有什么本领,只知道惩罚。

生气,谁都有生气的时候。但教师是门特殊的职业,就要掌握生气的艺术,表达生气的尺度。

我懂得了,当我们在生气、愤怒时,要懂得如何表达愤怒而不造成伤害。要知道生气的'艺术在于不侮辱别人,不进行人身攻击,不伤害孩子的心灵。这样样有利于表现出老师的风度,也使学生更加信任你,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从而使他更喜欢学校,对学习更有兴趣。

我想:当我们掌握了生气的艺术,也就能体现我们对学生真诚的爱,能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与学生有心与心的交流,能够培养出更多出色的学生,从中体验到更多更大的快乐!

读了《老师怎样与学生说话》,给我的启发很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有更多的收获的,会学会怎么样和学生进行沟通。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一、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必须承认,孩子之间的差距是存在的。根本无法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达到你心目中的高度。然而每个孩子肯定有其长处所在。我们往往会忽视这点。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培养高分数、获奖多的孩子,更应该充分利用教师搭建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在这舞台演出的机会。

二、只需要解决当下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会想得很远,说得太大。吉诺特在作品中强调必须“就事论事”然后才能解决问题,想办法把当前存在的问题处理好,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思索的空间,改变的机会。如果把事情扯得太远,或许自己是好心,但孩子却不这么想,会觉得你罗嗦,烦琐而于事无补。

三、温和着愤怒,每一个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或多或少都遇到这样的事情:某个孩子同一个错误连续犯,通过几次谈话丝毫没有改变。粗暴的批评往往是火上浇油,我们确实很愤怒,但我们这个时候更需要冷静,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但不能带有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

《老师和学生怎样说话》一书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常常会忽视的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我们身边的同事也有许多好的方法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总结。把爱交个孩子,让梦想在校园绽放。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非常普遍的`教育行为就是通过话语和学生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指点学生的行为,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这些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我们做得如何?我们会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对话吗?海姆·g·吉诺特所着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告诉我们,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言暴力,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到的景象。

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最常见的表现。一些老师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和这件小事无关的所有事件都联系在一起,倾盆大雨般的骂过来。最让学生难堪的是,老师为了自己“爽”,常联系学生的人品进行一番讽刺和挖苦,让学生感到无地自容。骂人是教师的一大忌讳,这只能让学生也学会骂人,并引起学生的憎恨。嘲讽就像砒霜一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侵犯隐私,是语言暴力的一种体现。老师看到一位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安静地坐在那里沉思,就走过去问他怎么了。孩子说没什么,教师还不罢休,说“你可以告诉我,我能理解你的心事,你究竟因为什么而烦恼?”孩子说没有为了什么而烦恼,教师继续说:“听着,对我来说,你就是一本打开的书。我了解你的性格,也知道你的情绪。你一定有什么心事,对吗?”……老师可能是出于好意,但对孩子来说一点帮助也没有。有品位的人从不刺探别人的隐私,保持礼貌就是要保持距离。喧嚣、冗长而且多嘴多舌地提供所谓的帮助只会让人觉得尴尬,只能导致抵制和怨恨。

质问,也是一种语言暴力。一个孩子向老师哭诉,说自己站在大厅里,一个高年级的孩子走过来,打了自己头。老师听了之后说:“他只是走过来然后就打了你,是这样吗?”孩子说是的。老师又问:“我不相信,你一定做了什么了。”孩子说,我真的什么也没做。老师说:“我每天都会站在大厅里,怎么没有人来打我?”孩子听了之后更加大哭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本该做的事情是倾听而不是指责,是同情而不是否认事实。教师总是站在自己的推理上去想问题,而不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遭遇,是质问这种语言暴力产生的根源。

语言暴力的形式还有很多。

要鼓励孩子学习,最基本的做法是让孩子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害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出乖露丑的恐惧。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首先就要在班级中营造减少恐惧的氛围。一位老师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在开学之初,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信,信中写道:“我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我想鼓励所有的同学都来积极回答问题。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害怕这样做,因为他们怕答错了被其他同学取笑。我希望大家帮个忙,如果有人答错了问题,其他人请不要对他取消逗乐。我不允许我们的班上有同学用语言或者手势暗示别人‘你是傻瓜’,这样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从而阻碍了学习上的进步。请大家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有不同的答案’,切忌攻击别人。”这位老师是对他的学生说的,也是对所有的家长和其他教师说的。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期望。比如,在面对升学压力的情况下,每个孩子都会竭尽所能,争取取得好的成绩。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一些貌似仁慈的话语,说不定会打击孩子奋斗的信心。比如说“你只要尽力就可以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满意的。”孩子在听了这样的话语之后,会认为家长和教师已经不再看好自己,认为自己“连起码的要求都做不到”,说不定还会因此而自作聪明地认为,还是不要努力比较保险。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要避免过于夸张的诱导。当孩子在某一学科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你对他说:“试试看,很简单的”,那他可能会做类似的推论:“即使我用尽全力去学,也只能证明我会做简单的事情;如果我失败了,就说明我连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推论的结果是,只要去做就是有风险的,如果不做就不会丢脸。

鼓励是一门艺术。用来鼓励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不管那种方法,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孩子就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育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喜欢学习的关键。

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说和听是同时进行的。对学生成长有益的话语,并不一定都能让学生明白和理解。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再听这一环节上做文章。为了教导孩子学会倾听,某学校规定了讨论式的学习必须遵循的规则:每个人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前,必须先复述前面一位同学的讲话内容,直到对方满意为止。这条规则并不像听起来那样简单,它所揭示的正好是恰当交流的核心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之后,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奇妙的变化:他们都变得说得少,听得多,而且从设身处地的领会中受益匪浅。

为人师表者既要做到使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又要防止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伪善。没有什么比虚情假意更能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了。没有人能够装得关怀体贴、尊重他人而最终不被察觉。只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都会被人识破。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别无他法。

巴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对私塾老师我很少讲真话。因为一,他们经常用板子打学生;二,他们只要听他们爱听的话。你要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编造假话容易讨老师喜欢,讨好老师容易得到表扬。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这样混日子比较轻松愉快。我不断地探索讲假话的根源,根据个人的经验,假话就是从板子下面出来的。”

巴金描述的私塾,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给学生打板子的事情也是严禁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用虚假的话语欺骗学生的现象却丝毫没有改善。一个孩子因为起床晚了迟到,教师坚决不相信孩子的话语,非要他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没有办法,孩子就开始编假话哄骗老师开心。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时,说起话来一套一套,但事情出现在自己身上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幅模样。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基本上都做不到,“为人师表”的话语成了极大的讽刺。

当教育不是发自内心的时候,当教育的语言不带着教人为善的情感的时候,教师那伪善的眼神和牵强的微笑就会很快被学生所感受到。学生就会想法设法迎合教师的心思,以让自己在学校能够轻松愉快。为什么在各个行业之中,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如此之高,就是因为教师这个岗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我的请求是: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例如,在《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两个章节中,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的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曾经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的内容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前段时间,我读了美国教育学家——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在这本书中,博士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生动的例子,向我们介绍如何运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从而促使孩子在学校里愉快的学习。读完之后,深有同感,同时也觉得,作为老师,要掌握生气的艺术。生现在实施了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再加上现在是法制社会,在很大的程度上,禁止了老师对学生采用惩罚手段。现实要求我们老师改变“封建家长式的惩罚教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当然,教师也不是圣人,不是天使,学生还是有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也还会不可避免地碰到令人生气的情况,那我们怎么办呢?气,谁都有生气的时候。但教师是门特殊的职业,就要掌握生气的艺术,表达生气的尺度。

记得一位老师讲了关于她女儿在学校里的一件事:女孩是位住校生,在上课时间快要到时,才发现昨晚将数学课本落在了寝室里,她急忙跑去拿。等她回来时,上课铃已响过了。她想都没想,就冲进了教室。老师当然不高兴了,阴着脸:“出去!一点礼貌都没有!”女孩又气喘吁吁地跑出教室,关上门。然后,敲敲门,小心翼翼地喊:“报告!”没想到,老师气冲冲地说:“我没有你这样不遵守时间又没礼貌的学生,你去寝室睡觉去!”女孩的倔劲也上来了,真的回到寝室睡了一觉。自己也是一位教师,听了这事后,觉得这位老师的方法欠妥。学生迟到,打断了自己上课的思路,真的很生气。但在这时候,不应该对学生进行诊断——是个“不遵守纪律又不讲礼貌的学生”,并且是在全班同学的面前,何况在此时她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老师完全可以压住火,向她坦陈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欢在上课的时候被打断,这很让我生气!”然后,可以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在课后与学生交流,请他说说迟到的原因及礼貌问题。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也使学生心悦诚服。

海姆g吉诺特博士建议我们: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诊断或预言。更不要把孩子的往事或者孩子的家人牵扯进来。诊断孩子是危险的,将孩子与别人进行对比也是有害的。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孩子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实现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测。他很可能成为老师所说的那种人。我懂得了,当我们在生气、愤怒时,要懂得如何表达愤怒而不造成伤害。要知道生气的艺术在于不侮辱别人,不进行人身攻击,不伤害孩子的心灵。这样样有利于表现出老师的风度,也使学生更加信任你,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从而使他更喜欢学校,对学习更有兴趣。所以,海姆g吉诺特博士告诉我们,老师应该恪守黄金法则:可以愤怒,但不可以带侮辱性。我想:当我们掌握了生气的艺术,也就能体现我们对学生真诚的爱,能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与学生有心与心的交流,能够培养出更多出色的学生,从中体验到更多更大的快乐!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暑假的时候,细细拜读了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著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生动幽默的情景对话,鲜活的事例,让我深感敬佩。也默默对照自己的言行,备受启发。

作者年轻时也是一名教师。他当年曾写下一段自己的感受。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她们伤害或者挫折。”

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高声吟唱爱心对于教师多么重要。也没有反复强调责任之于教师的重要。相反,作者反复告知我们什么是“最佳师表”,什么是“最差师表”,平时如何与学生交流,冲突时应该怎样?表扬、管理、鼓励时都应该注意什么。我从两方面谈谈我看完此书后的理解。

我觉得老师在和犯错的学生说话时,应掌握批评的方法,相信每个教师都知道学生需要理解和尊重。而实际上我们老师却很少的做到真正的心平气和。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经常做的就是发泄内心的愤怒,有时还会失去理智。今年所带的班级中就有个男孩儿性格特别倔强。只喜欢听表扬的话,有了错误从不承认,同学们的报告声不断。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头脑灵活,爱动脑,善思考,恨的是天天给我惹事儿,上课听讲习惯不好,还影响他人。在对他们的转化上,我费了不少心思,课下谈心,让他们当小干部,甚至主动与家长谈孩子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两个孩子有所转变。从他们身上,我也总结出: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顾及他们的感受很重要。刻薄的话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正不足,反而得不偿失,不仅折磨自己,也伤害学生。更糟的是,如果我们的言行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那么他的错误还是会继续延续。

既然令人生气的事情已经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轻事情带给事情发生带来的后果。只要有积极的态度,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方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鼓励也是老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必须用到的技巧。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当做到鼓励孩子学习,激励孩子自制,树立孩子自我形象,增强孩子信心,平息孩子怒火,减轻孩子的挫折。

从这本书中我领悟到:教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或失败。这本书也使我了解了不少的教育方法,知道了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做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课堂语言要生动,教学方法要新颖。教育无止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加强自身学习,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教育及管理能力。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起飞的时候,我们期待着飞往一个热带的岛屿,却不幸降落在冰冷的北极。我们本来期待着灿烂的阳光,却出乎意料的遭遇了北极漫长而严寒的冬天。看见《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老师的自白,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每当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图书馆里的所有理论都成了毫无价值的东西,而在读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根本无法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达到你心目中的高度。然而每个孩子肯定有其长处所在。我们往往会忽视这点。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培养高分数、获奖多的孩子,更应该充分利用教师搭建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在这舞台演出的机会。

吉诺特在作品中强调必须“就事论事”然后才能解决问题,想办法把当前存在的问题处理好,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思索的空间,改变的机会。如果把事情扯得太远,或许自己是好心,但孩子却不这么想,会觉得你罗嗦,烦琐而于事无补。

某个孩子同一个错误连续犯,通过几次谈话丝毫没有改变。粗暴的批评往往是火上浇油,我们确实很愤怒,但我们这个时候更需要冷静,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但不能带有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

《老师和学生怎样说话》一书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常常会忽视的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我们身边的同事也有许多好的方法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总结。把爱交给孩子,让梦想在校园绽放。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

书中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最有效的基本措施。

1.语言暴力,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到的景象。

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最常见的表现。一些老师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和这件小事无关的所有事件都联系在一起,倾盆大雨般的骂过来。最让学生难堪的是,老师为了自己“爽”,常联系学生的人品进行一番讽刺和挖苦,让学生感到无地自容。骂人是教师的一大忌讳,这只能让学生也学会骂人,并引起学生的憎恨。嘲讽就像砒霜一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2鼓励孩子。

要鼓励孩子学习,最基本的做法是让孩子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害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出乖露丑的恐惧。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首先就要在班级中营造减少恐惧的氛围。一位老师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在开学之初,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信,信中写道:“我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我想鼓励所有的同学都来积极回答问题。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害怕这样做,因为他们怕答错了被其他同学取笑。我希望大家帮个忙,如果有人答错了问题,其他人请不要对他取消逗乐。我不允许我们的班上有同学用语言或者手势暗示别人‘你是傻瓜’,这样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从而阻碍了学习上的进步。请大家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有不同的答案’,切忌攻击别人。”这位老师是对他的学生说的,也是对所有的家长和其他教师说的。

鼓励是一门艺术。用来鼓励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不管那种方法,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孩子就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育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喜欢学习的关键。

3.学会倾听。

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说和听是同时进行的。对学生成长有益的话语,并不一定都能让学生明白和理解。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再听这一环节上做文章。

4.拒绝伪善。

为人师表者既要做到使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又要防止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伪善。没有什么比虚情假意更能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了。没有人能够装得关怀体贴、尊重他人而最终不被察觉。只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都会被人识破。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别无他法。

我觉得优秀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起飞的时候,我们期待着飞往一个热带的岛屿,却不幸降落在冰冷的北极。我们本来期待着灿烂的阳光,却出乎意料的遭遇了北极漫长而严寒的冬天,看见《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老师的自白,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每当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图书馆里的所有理论都成了毫无价值的'东西,而在读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一、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必须承认,孩子之间的差距是存在的。根本无法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达到你心目中的高度。然而每个孩子肯定有其长处所在。我们往往会忽视这点。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培养高分数、获奖多的孩子,更应该充分利用教师搭建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在这舞台演出的机会。

二、只需要解决当下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会想得很远,说得太大。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的书名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老师每天都要与学生接触、交流,那么老师的语言是多么重要。它可以成为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它也可以成为师生之间的战争导火索。因而我选择了这本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吉诺特博士的著作《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进行阅读学习。

这本书中写了有关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场景,而且都用了短剧的形式来加以描述。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案例,让我们从中领会到交流的原则。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情况,老师都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灵活对待。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教育的变革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学生也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的关怀、理解都要通过语言传达给学生。而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往往会以说教法为主进行交流沟通,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会直接训斥。实践告诉我们,其实这种做法没有多大的效果,对于大的孩子而言反而会产生负面的情绪。然而在我迷茫困惑之际,阅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学习到了最佳的教师表现不是对学生训话,他们从不对孩子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只有做好现在的事才能把所有的事做好!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孩子需要帮助。通过关心、安慰、同情、艺术技巧等方式来表现。通过恰当的交流,孩子对教师的信任是可以逐渐激发和培养的,这样可以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同时也可以使孩子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建立起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表扬是经常用的方法,在这本书中介绍表扬的艺术,它建议我们教师要使用建设性的表扬,那就是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

在教育教学中离不开常规管理,我们通常在常规管理中责罚孩子。这种处罚只会使孩子发怒并且不听教诲,令孩子心怀怨恨,甚至产生报复的念头。这样孩子是没有心情和时间去读书的。在常规管理的.实践中,我们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努力激发孩子的自尊。让孩子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怕,只要消除孩子的恐惧就能引得孩子跃跃欲试,鼓励孩子勇于学习。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传道,授业,解惑都需要教师运用"说话"去实现.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说话"的职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因此,作为一个天天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来说,掌握说话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我阅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并发现了自身的诸多不足。掩卷沉思,感慨良多,脑子一直出现了这样几个词:尊重、激励、期待、耐心。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师生之间同样如此。教师与学生谈话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本质来说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此,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应该采取平等、关心、爱护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粗暴,甚至讽刺、嘲笑、训斥、体罚。教师气量如海、大度待人,不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还会随时间的推移,去改变对方的态度。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需要”。激励,是教师对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激励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艺术。运用好激励这一教育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目标。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雕塑家叫皮格马利翁,有一次他雕刻少女塑像。在雕塑过程中,他对这尊塑像产生了深深的爱情,诚之所至,金石为开。他的真诚愿望终于感动了爱神,塑像变成了真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诚热烈的期望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期待是一种教育力量,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寄予真诚的期望,那么,对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中的进步必有裨益。

爱好学生容易,爱差学生难。尤其是当我们在一个后进生身上费尽心思却老是出现反复或者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对学生散失信心。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没有耐心或具有耐心的程度怎样,能如实地反映出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因此,我们在面对千差万别、性格各异的学生的时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等待。教育就是要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我们老师的一种责任,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美德。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我们都该努力地使自己有所作为!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传道,授业,解惑都需要教师运用“说话”去实现。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说话”的职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因此,作为一个天天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来说,掌握说话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我阅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并发现了自身的诸多不足。掩卷沉思,感慨良多,脑子一直出现了这样几个词:尊重、激励、期待、耐心。

尊重: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师生之间同样如此。教师与学生谈话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本质来说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此,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应该采取平等、关心、爱护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粗暴,甚至讽刺、嘲笑、训斥、体罚。教师气量如海、大度待人,不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还会随时间的推移,去改变对方的态度。

激励: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需要”。激励,是教师对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激励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艺术。运用好激励这一教育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目标。

期待。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雕塑家叫皮格马利翁,有一次他雕刻少女塑像。在雕塑过程中,他对这尊塑像产生了深深的爱情,诚之所至,金石为开。他的真诚愿望终于感动了爱神,塑像变成了真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诚热烈的期望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期待是一种教育力量,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寄予真诚的期望,那么,对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中的进步必有裨益。

耐心:

爱好学生容易,爱差学生难。尤其是当我们在一个后进生身上费尽心思却老是出现反复或者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对学生散失信心。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没有耐心或具有耐心的程度怎样,能如实地反映出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因此,我们在面对千差万别、性格各异的学生的时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等待。教育就是要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我们老师的一种责任,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美德、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我们都该努力地使自己有所作为!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

下面为大家带来《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非常普遍的教育行为就是通过话语和学生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指点学生的行为,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这些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我们做得如何?我们会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对话吗?海姆·g·吉诺特所着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告诉我们,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言暴力,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到的景象。

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最常见的表现。一些老师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和这件小事无关的所有事件都联系在一起,倾盆大雨般的骂过来。最让学生难堪的是,老师为了自己“爽”,常联系学生的人品进行一番讽刺和挖苦,让学生感到无地自容。骂人是教师的一大忌讳,这只能让学生也学会骂人,并引起学生的憎恨。嘲讽就像砒霜一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侵犯隐私,是语言暴力的一种体现。老师看到一位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安静地坐在那里沉思,就走过去问他怎么了。孩子说没什么,教师还不罢休,说“你可以告诉我,我能理解你的心事,你究竟因为什么而烦恼?”孩子说没有为了什么而烦恼,教师继续说:“听着,对我来说,你就是一本打开的书。我了解你的性格,也知道你的情绪。你一定有什么心事,对吗?”……老师可能是出于好意,但对孩子来说一点帮助也没有。有品位的人从不刺探别人的隐私,保持礼貌就是要保持距离。喧嚣、冗长而且多嘴多舌地提供所谓的帮助只会让人觉得尴尬,只能导致抵制和怨恨。

质问,也是一种语言暴力。一个孩子向老师哭诉,说自己站在大厅里,一个高年级的孩子走过来,打了自己头。老师听了之后说:“他只是走过来然后就打了你,是这样吗?”孩子说是的。老师又问:“我不相信,你一定做了什么了。”孩子说,我真的什么也没做。老师说:“我每天都会站在大厅里,怎么没有人来打我?”孩子听了之后更加大哭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本该做的事情是倾听而不是指责,是同情而不是否认事实。教师总是站在自己的推理上去想问题,而不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遭遇,是质问这种语言暴力产生的根源。

语言暴力的形式还有很多。

要鼓励孩子学习,最基本的做法是让孩子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害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出乖露丑的恐惧。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首先就要在班级中营造减少恐惧的氛围。一位老师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在开学之初,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信,信中写道:“我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我想鼓励所有的同学都来积极回答问题。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害怕这样做,因为他们怕答错了被其他同学取笑。我希望大家帮个忙,如果有人答错了问题,其他人请不要对他取消逗乐。我不允许我们的班上有同学用语言或者手势暗示别人‘你是傻瓜’,这样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从而阻碍了学习上的进步。请大家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有不同的答案’,切忌攻击别人。”这位老师是对他的学生说的,也是对所有的家长和其他教师说的。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期望。比如,在面对升学压力的情况下,每个孩子都会竭尽所能,争取取得好的成绩。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一些貌似仁慈的话语,说不定会打击孩子奋斗的信心。比如说“你只要尽力就可以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满意的。”孩子在听了这样的话语之后,会认为家长和教师已经不再看好自己,认为自己“连起码的要求都做不到”,说不定还会因此而自作聪明地认为,还是不要努力比较保险。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要避免过于夸张的诱导。当孩子在某一学科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你对他说:“试试看,很简单的”,那他可能会做类似的推论:“即使我用尽全力去学,也只能证明我会做简单的事情;如果我失败了,就说明我连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推论的结果是,只要去做就是有风险的,如果不做就不会丢脸。

鼓励是一门艺术。用来鼓励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不管那种方法,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孩子就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育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喜欢学习的关键。

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说和听是同时进行的。对学生成长有益的话语,并不一定都能让学生明白和理解。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再听这一环节上做文章。为了教导孩子学会倾听,某学校规定了讨论式的学习必须遵循的规则:每个人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前,必须先复述前面一位同学的'讲话内容,直到对方满意为止。这条规则并不像听起来那样简单,它所揭示的正好是恰当交流的核心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之后,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奇妙的变化:他们都变得说得少,听得多,而且从设身处地的领会中受益匪浅。

为人师表者既要做到使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又要防止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伪善。没有什么比虚情假意更能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了。没有人能够装得关怀体贴、尊重他人而最终不被察觉。只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都会被人识破。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别无他法。

巴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对私塾老师我很少讲真话。因为一,他们经常用板子打学生;二,他们只要听他们爱听的话。你要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编造假话容易讨老师喜欢,讨好老师容易得到表扬。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这样混日子比较轻松愉快。我不断地探索讲假话的根源,根据个人的经验,假话就是从板子下面出来的。”

巴金描述的私塾,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给学生打板子的事情也是严禁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用虚假的话语欺骗学生的现象却丝毫没有改善。一个孩子因为起床晚了迟到,教师坚决不相信孩子的话语,非要他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没有办法,孩子就开始编假话哄骗老师开心。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时,说起话来一套一套,但事情出现在自己身上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幅模样。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基本上都做不到,“为人师表”的话语成了极大的讽刺。

当教育不是发自内心的时候,当教育的语言不带着教人为善的情感的时候,教师那伪善的眼神和牵强的微笑就会很快被学生所感受到。学生就会想法设法迎合教师的心思,以让自己在学校能够轻松愉快。为什么在各个行业之中,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如此之高,就是因为教师这个岗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我的请求是: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