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大全(19篇)

时间:2023-12-01 19:19:41 作者:文锋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积累经验和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帮助您写出一篇内容充实、触动人心的心得体会。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秦玥飞,31岁,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衡山县贺家乡白云村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forchina)联合发起人。

央视网消息: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for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

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3年被评为央视“最美村官”,立个人一等功一次。

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他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通过创业创新为当地创造可持续发展动力。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今年,近30名来自清华、北大、复旦、人大、中国社科院等院校的“乡村创客”在15所村庄开展产业扶贫与创业创新,得到当地政府与村民好评。

文档为doc格式。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观后感心得体会

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虽然已经走向尾声,但是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20xx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节目观后感。

心得体会。

我认真的观看了颁奖典礼全部过程,几度眼眶湿润。获奖者,有为了国家核潜艇研制而隐姓埋名的英雄;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的老人;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动了华夏儿女。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在他们的坚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几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爱。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们却充满着微笑来到颁奖典礼舞台上。他们给国家、社会、他人带来多么大的正能量。观后心理暖烘烘的。热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围很多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在这些人的事迹面前,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着。

看着这些感动中国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介绍,看后我非常感动,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动,眼泪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他们的事迹值得我去学习和深思。正是有了他们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才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世界上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母亲默默的付出只为能够让孩子过的更好,她从未想过你能回报她点什么,她的一生都在为你担忧和操劳,从来不会抱怨累,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妈妈我爱你!

看了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动中国十几年来伴随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可歌可泣的人们,他们崇高的人格,为国为民的伟大理想和让人泪不能止的事迹都让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还有许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感动中国精神和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定笔直又开阔,是一条光明大道!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感动中国》,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中国》,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他们的故事使我感动。

江苏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这是多么的伟大呀!向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致敬。

昨日,20xx“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程开甲、钟扬、王继才王仕花夫妇、马旭、杜富国、吕保民、刘传键、其美多吉、张渠伟、张玉滚纷纷当选,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其中有6组人物都跟军人有关,他们有的是现役军人,有的是退伍军人,有的是民兵;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开甲,有排雷英雄杜富国,有中国首位空降女兵马旭,有退伍军人吕保民,有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有英雄机长刘传键。

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股豪迈的军人气概,这与年龄无关,与性别无关,与现役非现役无关,只关乎那颗炽热的兵心。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颁奖典礼上,有两位获奖军人已经去世了,分别是程开甲和王继才。遗憾的是,他们都于20xx年去世。

王继才,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民兵,但他也是“最美民兵”,他与妻子王仕花将32年的岁月都献给了开山岛哨所,一生清贫度日,在环境艰苦的孤岛日复一日地坚守,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民兵之歌。20xx年7月27日,王继才在巡逻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程开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被授予“八一勋章”,并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xx至20xx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程老一生淡泊名利,隐姓埋名40年,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科研事业。20xx年11月17日,程老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

虽然程老和王继才都已经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普照中华,激励一代代人在建设强大的中华民族的道路上不畏艰辛,奋勇向前。

年央视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感动中国》,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中国》,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20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之一万其珍一家,他们的故事使我感动。

看完黄文秀的视频,我感慨万分,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短暂的一生,为老百姓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铿锵誓言犹在耳,壮志未酬泪满巾。文秀走了,带着百坭村的扶贫重任和群众的脱贫愿望、带着她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群众的无限深情,匆匆离去。在她短暂的生命里,用青春书写韶华印记,以信仰铺设脚下芬芳。虽然她走了,但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她用生命照亮的扶贫路,也将激励着千千万万扶贫干部不懈奋斗,继续前行!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黄文秀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在今后的支教之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祖国奉献自我的青春力量。

黄文秀同志勇挑重担,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我们要学习她身上可贵的精神,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懈奋斗,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外国语学院刘明晟同学表示,今天学习了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极为感动且备受鼓舞。在此向扶贫先锋致敬,向第一书记致敬。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投身西部热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的地方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一份力量是我的理想和愿望。愿加入西部计划,同志愿者们携手共进,以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决心,助力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扎根西部,融入基层,深入脱贫攻坚战主战场,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做好扶贫工作,让国家放心、人民幸福,是所有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追求和目标。我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虚心学习,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扎实的工作能力贡献青春力量。

湖北省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村农民党员万其珍一家,四代坚持在河边为村民义务摆渡,方便了附近两个县市、四个乡数以万计村民的农耕和出行。现年69岁的万其珍是第三代义渡传人,每天在大沙河上来回摆渡数十趟,已经坚持了16年,并带动儿子、孙子义渡。

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央视节目观后心得体会

“寻找好人”,这是《感动中国》的初心,是节目最早的“核”——梳理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发掘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

我们的时代从来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推崇什么样的偶像与英雄。从创办初始,《感动中国》就聚焦于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体力量,成功评选推出了一个又一个平凡而伟大、朴实而真诚的典型人物。

从“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的张桂梅,到“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立也要国先安”的王继才、王仕花;从创造卓越成就的科学巨擘钱学森,到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薪的普通邮递员王顺友……在人们眼里,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感动中国》实现了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动员。每届“感动中国”的筹备都历时数月,这本身就是发现先进、褒扬先进、学习先进、效仿先进的宣传过程,更是先进人物感动公众、传承精神、延伸理想的有效途径。

在节目开播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为《感动中国》送来天上的祝福,其中叶光富讲述了他与节目的故事,“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当时我只有23岁,还是一名飞行员,震动环宇的首次飞行给我内心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而那一年度的感动中国人物,正有我国第一位飞天的航天员杨利伟。

近年来,各地也推出当地的“感动人物”。在一个个“感动人物”故事的讲述中,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传承发扬。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实践正催生出更多的感人故事。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给予香港无线电视的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

2021年春天,陈贝儿来到内地,带着满腹疑问,踏上了一条“无穷之路”。历经3个月,陈贝儿一行5人,穿梭全国6个省份,10个脱贫地区,深入海南热带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岭,拍摄制作了12集纪录片,生动具体地见证了中国的脱贫之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一年一度的20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于2月18日晚上落下了帷幕。但是那些不平凡一直留在我们心底深处,时刻激励着我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20xx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优秀征文。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感动中国》,它使许多人热泪盈眶,它谱写了真、善、美的乐章。我相信,只要看了《感动中国》,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他们的故事使我感动。

江苏灌云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王仕花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这是多么的伟大呀!向王继才、王仕花夫妇致敬。

昨日,20xx“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央视播出。程开甲、钟扬、王继才王仕花夫妇、马旭、杜富国、吕保民、刘传键、其美多吉、张渠伟、张玉滚纷纷当选,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其中有6组人物都跟军人有关,他们有的是现役军人,有的是退伍军人,有的是民兵;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开甲,有排雷英雄杜富国,有中国首位空降女兵马旭,有退伍军人吕保民,有民兵夫妇王继才王仕花,有英雄机长刘传键。

在他们身上,我们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股豪迈的军人气概,这与年龄无关,与性别无关,与现役非现役无关,只关乎那颗炽热的兵心。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颁奖典礼上,有两位获奖军人已经去世了,分别是程开甲和王继才。遗憾的是,他们都于20xx年去世。

王继才,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民兵,但他也是“最美民兵”,他与妻子王仕花将32年的岁月都献给了开山岛哨所,一生清贫度日,在环境艰苦的孤岛日复一日地坚守,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民兵之歌。20xx年7月27日,王继才在巡逻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58岁。

程开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被授予“八一勋章”,并获得“世界因你而美丽”—20xx至20xx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程老一生淡泊名利,隐姓埋名40年,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科研事业。20xx年11月17日,程老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

虽然程老和王继才都已经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普照中华,激励一代代人在建设强大的中华民族的道路上不畏艰辛,奋勇向前。

每一年,《感动中国》的那些年度人物,都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启示、一种力量。

看完20xx年《感动中国》,给我最深的就是三个字“责任感”。不管是“为科学而生、为事业而生、为理想而生”的生物学家钟扬,“你退后,让我来”的扫雷战士杜富国,“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的离退休干部马旭,“责任和生命连在一起”的机长刘传健,“人在邮件在”的邮送员其美多吉,“孤岛的守护者”王继才、王仕花,“扶贫必须精准,不落一人一户”的扶贫干部张渠伟,“挑起山乡未来”的80后校长张玉滚,“一切为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责任”二字发出的光芒,不管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或者身处什么岗位,我们都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奋斗中释放激情、追逐梦想。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要深知自己肩上担负的历史重任,更应该保持“责任感”时刻“在线”,不应该区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把为人民服务践行到实际行动中去。

要学习钟扬身上强烈的使命感和家国情怀;要学习杜富国敢于冲上一线的拼搏精神;要学习马旭翻身不忘本,老了依然做贡献的品格;要学习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用坚守书写无怨无悔的忠诚;要学习张渠伟,把贫困人民当家人对待,用自己的担当之心点亮乡亲们奔向富裕的路;要学习张玉滚,即使条件艰苦仍然坚持平凡事业,为孩子的未来默默坚守;要学习程开甲,为了民族的未来倾注全部心血与才智。

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感动于先辈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而我们青年干部,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应当主动挑起重担,保持“责任感”时刻“在线”,延续他们的力量和精神,不负人民的重托,不忘初心,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贡献青年人的力量,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书写无悔青春。

观看央视年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心得体会

中央电视台2019年2月8日晚播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获得2019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荣誉的分别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孙家栋、三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锋、在大山深处教书育人36年的支月英、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扎根农村的秦玥飞、训练中壮烈牺牲的舰载机飞行员张超、在平凡岗位上创造非凡业绩的电焊工李万军、让众多患者挺直脊梁的好医生梁益建、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量子通讯的领跑者潘建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阿布列林·阿不列孜。此外,还向中国女排表达了特别致敬。

——他见证高铁技术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

“成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我感到很荣幸,这个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而是整个中车、是我们吉林省的。作为第一代高铁员工,我见证了高铁技术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我骄傲,我自豪,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在得知自己成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时,李万君深情地说。

“高铁有394道工序,每一道都不容失误,我们要坚持工匠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我们的团队技术更加成熟,保证高铁又稳又快地奔跑,同时创造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他说,他就是一名技术工人,离开了生产一线啥也不是。他这辈子很幸运,能分配到长客,赶上了高铁发展的时代,才让他这样的技术工人有机会回报企业,报效国家。所以,他下决心干好高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让每一个技术工人都能当上创新主角,像动车组一样,节节给力,人人添彩,到时候让老外给咱中国人打工!

学手艺。

——一年磨破了五套工作服。

“我现在一听焊接的声音,就知道哪个徒弟或是员工哪个地方焊得不好,焊缝是宽还是窄、焊接质量好不好……”———这样的境界,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达到的。

1987年8月,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客车厂(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前身),在配焊车间最苦最累的水箱工段当工人,和他一起入厂的还有28个伙伴。一进焊接车间,火星子乱蹦,烟雾弥漫,刺鼻呛人。焊工们穿着厚厚的帆布工作服,戴着焊帽,拿着焊枪喷射着2300的烈焰,夏天时,穿着几斤重的装备干完活出来,全身都得湿透。

这样艰苦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下来的。一年下来,和他一起入厂的同事调走了25个。但他,依然选择了留下来。厂里要求每人每月焊100个水箱,他就多焊20个,一年下来,两年一发的工作服被他磨破了5套,不够穿,他就到市场上自己掏腰包买。

除了跟着师傅学习,他一有时间就跑到其他师傅那儿看,有问题就问。一开始,一些老师傅嫌他黏人;但慢慢的,师傅们发现,这个小伙子凡事问过一次,就会举一反三。不知不觉中,李万君的焊接手艺在同龄人中已出类拔萃。

入厂第二年,李万君就在车间技能比赛中夺冠;2019年,他在中央企业焊工技能大赛中荣获焊接试样外观第一名;1997、2019、2019年,他三次在长春市焊工技能大赛荣获第一名;2019年,他捧得了“中华技能大奖”。

攻技术。

——把焊枪下的产品升华成艺术品。

为了攻克各种各样的困难,他成立了一个攻关团队,遇到焊接难题,整个团队都会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将技能和智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突破一个又一个难关。

2019年,李万君根据异种金属材料焊接特性发明了“新型焊钳”,获得国家专利并被推广使用。2019年,在出口伊朗的单层轨道客车转向架横梁环口焊接难题中,李万君再次挺身而出,经过不断试验摸索,成功总结出了氩弧自动焊焊接方法和一整套焊接操作步骤,一举填补了我国氩弧焊自动焊接铁路客车转向架环口的空白,也为我国日后开发和生产新型高铁提供了宝贵依据。2019年,针对澳大利亚不锈钢双层铁路客车转向架焊接加工的特殊要求,李万君冲锋在前,总结出了“拽枪式右焊法”等2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解决了批量生产中的多项技术难题,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800余万元。

2019年初,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试制生产我国首列国产化标准动车组,转向架很多焊缝的接头形式是员工们从未接触过的。其中转向架侧梁扭杆座不规则焊缝和横侧梁连接口斜坡焊缝质量要求极高,射线检测必须100%合格,不允许有任何瑕疵。由于不规则焊缝接头过多,极易造成焊接缺陷,使这个部位的焊接成为制约生产顺利进行的“卡脖子”工序,影响了标准化动车组的研制进程。

李万君马上主动请缨,以攻关团队“李万君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主要阵地,经过反复论证,多次试验,最终总结出交叉运用平焊、立焊、下坡焊,有效克服质量缺陷的操作技法,成功攻克了这项焊缝接头过多导致焊缝射线检测难以100%合格的难题。

2019年7月15日,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试制生产的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以420公里时速成功进行会车实验。列车以相对时速840公里的速度擦肩而过,这还是世界第一次。实验的完美表演,将再一次赢得海外市场的关注、以及相关合作国家的青睐,成为开启国外高铁市场的一把“金钥匙”,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实,我的追求很简单,我希望很一位焊工都把焊接标准熔到骨子里,把焊枪下的产品升华到极致,从而形成一件件艺术品……”李万君说。

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他参与填补了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的几十种国内空白,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其中21项获得国家专利。

带徒弟。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师傅带徒弟十分厉害。我记得2019年引进高速动车组技术时,我们的水平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只有师傅一人能焊出来,人手严重不足。为了完成任务,他只用半年的时间,就将焊工全都培养了出来,400多名学员全部考取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这在整个培训史上也是一个奇迹……”李万君的徒弟谢元立回忆。

李万君认为,单单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是不够的,“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带徒弟方面,师傅毫无保留,甚至还根据学员的体态胖瘦、走路姿势、运枪习惯等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亲身示范。”谢元立说,师傅带出的20多个“嫡系徒弟”如今全是技术骨干,其中10多人已成为吉林省首席技师。

2019年,他主持的公司焊工首席操作师工作室,被国家劳动部授予“李万君大师工作室”称号,5年来组织培训近160场,为公司培训焊工1万多人次,考取各种国际、国内焊工资质证书2019多项,满足了高速动车组、城铁车、出口车等20多种车型的生产需要。

李万君不仅承担为本单位培养后备技术工人的重任,还利用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平台,为外单位的技术工人无私传承技艺,3次被长春市总工会聘为“高技能人才传艺项目技能指导师”。截至目前,李万君已为吉林省、长春市以及省市工会对口援疆地区的兄弟企业培训高技能人才2019多人次。在中国高铁事业发展进程中,李万君实现了从一名普通焊工到我国高铁焊接专家的蜕变。

手记:

每次见到李万君,他都是身穿工作服,一脸憨笑。这次见到他,他仍然和以往一样,笑得很憨厚。

他的工作室设在转向架制造中心车间内,面积不大,但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奖状和荣誉证书。就是在这个不大的空间内,他和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他手中的焊枪出神入化,两根直径仅有3.2mm的不锈钢焊条,可以分毫不差地对焊在一起,不留一丝痕迹。在他看来,他焊出的东西就是一件件艺术品。

他回忆,外国技术人员在看到他的焊接技术后,纷纷竖起大拇指,“真想不到中国工人也能焊出这样的产品,真是了不起!”

关于对未来的憧憬,他动情地说,“没有企业的培养,没赶上中国高铁事业的大发展,就没有今天的李万君,我要为我国的高铁事业付出更多的努力,争取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没有同情困难人群的感情基础,我没有见过那种场面,或者通过媒体看过几眼已经被岁月冲淡了,但是一旦把那个画面放到我眼前,我会被震撼,然后内心柔软的说不出话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成长环境艰苦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惦念自己当初那种穷乡僻壤,会更加懂得同情困难的孩子,不是说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心硬,而是他们没见过,没有那个触动。所以说,让所谓温室里的花朵去“体验生活”,体验苦,生活的苦,真的是有意义的。

今天晚上含着眼泪看完央视播出的2019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感受颇深!用他们的话说,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就不那么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需要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这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坚强,奉献,吃苦耐劳!我要净化自己的灵魂,向他们学习!在有生之年,为大家,为社会多做好事,作善事,做一辈子的好人!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吴锦泉。

2019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9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19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我看完后,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以及对这些伟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没有这些默默为社会奉献的人,如果没有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们的社会将没有了生机,没有了希望。这些伟大的人,我敬佩你们!

昨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的看完《感动中国》,看完栏目,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引起我久久的思索。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走进他们,叩问自我,在感动中找寻本真。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19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1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9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用心去看世界,浮沉过后,去发现细节的感动!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央视节目观后心得体会

她并不富裕,多年前下岗后靠政府低保补助和打零工为生;她并不贫穷,多年来为爱付出收获了美好的幸福时光。她,就是昆明好人王兰兰,十年如一日用爱温暖着孤寡老人和贫困孩子们。她为爱奔走的奉献和付出感动了很多人,也带动了很多人。

今年50岁的王兰兰,性格开朗,笑容亲切,话语幽默。曾经历经坎坷的她,女儿因病去世,丈夫也无情地离开了她,这些生活阴影已经逐渐淡出。眼下,保证100多位孤寡贫困的空巢老人,定时吃上热饭热菜,是她生活的重心,也是她幸福的源泉。

央视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

今天,“一带一路”有了大名,也要有英文名和小名。“一带一路”才刚刚上路,要做的事情远比我们想象得要繁杂、要细致。

不要过度放大“一带一路”的风险。从9月至今,同“一带一路”搭配最多的词汇可能是“风险”,但诸多的风险分析基本上是泛泛而谈,而且仅仅讲风险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提供具体落地的可操作性建议。其实,中国企业不走出去也有风险,而且风险可能更大。原来问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很多企业家回答:“要服务国家战略”。现在的答案往往是:“走出去是要解决生存压力。”可见,企业家越来越在商言商,这是件好事。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中,不要过分夸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关键是自身要准备好、要把项目选好,要真正具有国际视野和品牌意识。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的企业没说要做“一带一路”,但他们实际做的就是“一带一路”,即用产品和文化“征服”人心。其实,中国企业的最大风险是中国企业性格的内向性,不走出去,中国企业会越来越被动,会越来越受制于人。

把产能合作的基本内涵讲清楚。“一带一路”上的产能合作要从“三个一”入手。具体来说:“一个前提”是中国在诸多领域拥有先进的富余产能,如钢铁、水泥、铝、平板玻璃等。“一个条件”是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铁路、公路、核电、电力等领域有竞争优势。上述富余产能能够提升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条件。“一个路径”是在沿线国家就地取材,并建立相关园区,一方面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中国富余产能的出路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沿线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最终实现合作工业化和共同现代化。当然,产能合作的升级版是基于平等与需求层面的产业合作。毕竟同产能相关的词汇往往是“过剩”“富余”,这些词汇首先不准确,是相对的,同时也容易形成“中国中心主义”的错觉。

把“一带一路”的文化意义讲清楚。“一带一路”的文化意义:首先,中国希望自身在和平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赢得尊重,不希望国际社会把中国人和中国企业仅仅看作是“会走路的钱包”。其次,要强调中国文化具有世界意义。现代化、信息化的负效应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疏离,人内心的孤独和空虚。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暴力、自杀等极端事件依然是社会顽疾。故此,以“向善关怀”“正心修身”为内核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许能够对此做出独特的贡献。“一带一路”就是要通过文明互鉴解决相关国家的治理失败问题,解决深层次的国际冲突问题。再次,从本质上说,“一带一路”也是文化交流与人心亲近的项目,要让国际社会既“喜欢中国做什么”,也“喜欢中国是什么”。

总之,“一带一路”,需要我们一路行、一路思,唯有找准关键点,才能攻坚克难。

年央视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

“这些天来,细读各网站、公众号上有关叶连平的文字,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省优秀教师、当涂县江心初级中学老师陈宏亮说,为这样一位耄耋老人不顾九旬高龄,仍然坚持无偿家教、无私捐学的责任担当和矢志不移、不忘初心的教育情怀深深感动。这束微弱但永不熄灭的“乡村烛光”照亮了乡村教育的前路和方向,更树起了教师这一崇高职业的榜样和丰碑。

陈宏亮认为,和全国道德模范叶连平老师相比,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做到,还有许多地方能够做到。有人说,教育即“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任周遭环境再喧嚣,教师的心必须是宁静而恬淡的。叶连平老师始终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在宁静中寻找力量,将一生心血奉献给乡村教育,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职业使命和毕生追求。只有教书育人者把心灵归于宁静,并坚守这份宁静,方能寻找到教育的美好和本真。学习叶连平,就要学习他宁静而恬淡的心境。

敬业是一种对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进取的动力。叶连平老师退而不休,心系教育,将育人工作落细、落小、落实,体现出来的正是尽职尽责的职业操守。而在这一份尽职尽责之中,他也收获属于他、属于孩子们、属于教育的快乐。辛勤、专注、坚守,这就是敬业的本质,也是教育工作者快乐的源泉。学习叶连平,就要学习他敬业和乐业的精神。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就是叶连平,作为一名老党员,扎根基层,为农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几十载的真实写照。学习叶连平,就要学习他无私和奉献的情怀。

陈宏亮表示,正是无数个叶连平这样的优秀人民教师,他们将一生心血奉献给乡村教育,把整个身心都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我们的祖国才由当年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如今迈向强起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崭新起点,将在乡村教育的三尺讲台上,心无旁骛,不改初心,逐梦前行,努力当好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好老师。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央视节目观后心得体会

今天晚上我和爸爸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非常感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直隐姓埋名,却一直捐款的老人张纪清。

张纪清小时他的母亲常对他说“长大后好好做人,好好做事。”长大后,张纪清住在30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生活无忧无虑。

可当他看到报纸上的贫困儿童就决定捐钱给他们,()就这样原来住的300平方米的大房子,又变成了70平方米的房子,可他做好事不留名,用炎黄做了假的名字。

我被张纪清深深的感动,张纪清宁愿放弃自己的生活,也要助人为乐,还是那句话“长大以后好好做人,好好做事!”

央视感动中国观后心得体会

火,是我们人类的得力助手,它带给了我们温暖与光明。但它一旦失去控制,就变成了人人害怕的恶魔。但是,这个恶魔也有个克星——消防。今天,我就和大家来聊一聊我们身边的消防。

先来说说我们小区的消防设施。在我的小区内,住宅楼中一共放置了四十余个消防工具柜,每个柜里的消防设施也是样样齐全,有两个粉末式灭火器,一个小水桶和一个消防栓。一旦居民家中有火情时,便可以从柜中取出灭火器,直接进行灭火,大大提高了灭火的效率,也减少了火势蔓延的可能。小区地下停车场的消防设施布置也是很到位的。地下室内有着纵横交错的水管,每根管子上都有喷水喷头。一旦触发了烟雾报警器,喷水喷头就会自动喷水灭火。

记得有一次,小区内有辆汽车自燃,引起了大火。消防员们赶来后,迅速利用小区里的消防设施,把熊熊大火扑灭了。为什么能这么快速灭火呢?因为小区里没有车辆、杂物占用消防专用车道,所以消防车得以迅速到达火灾现场,进行扑救。也因为小区的消防设施完善,才能够使得灭火过程顺利进行。

所以,我们都要树立消防意识,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掌握突发火灾时的逃生技巧,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火灾时进行自救。同时,我们也要保护好身边的消防设施,安全用火,减少火灾隐患,共同创造一个美好家园。

央视感动中国人物观后感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这世界才会永恒……”这歌词多么让人感动。是啊!一缕阳光让你灿烂,一丝关怀令你温暖,一片爱心使你感动万千。世界上无时无刻都在有人献爱心,温暖他人心,也在感动着——中国。

实现社会主义化,科学技术是关键。有这样一个事例:

梁万俊是一名试飞员。一次,一架新型战斗机诞生,梁万俊接受这个任务。

半路上,战斗机突然发生状况,飞机失控!飞机帽出黑烟这时梁万俊完全可以打开降落伞跳机,但这样话,人是保住可飞机却会坠毁。梁万俊心里也很清楚,一旦他跳下去,这个科学家们辛辛苦苦制作出来新型飞机就会坠毁,将会成为一堆废铁。为保全飞机,为保全国家财产,梁万军毅然决定迫降。但这样很容易机毁人亡——虽然梁万俊心里知道这一点,但他依然没有动摇这个决心。总部以为迫降做好准备,梁万俊小心翼翼驾驶着飞机着陆,飞机在停机场上划好久才停下来。算算看话,这惊心动魄一幕,就用八分钟!这紧紧握着一条火热生命八分钟啊!你又孕育一颗生命种子。

公共财物是国家财产,这是由许许多多人创造出来。梁万俊把战斗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他不顾一切,感动总部,感动全中国人民,同时,也感动——中国。

像梁万俊这样人还有许多,像孝敬父母田世国;像热爱生命贵希恩;像精忠报国任长霞;像不畏艰苦徐本禹——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人,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竟争社会,祖国是中华儿女成长沃土,个人成长离不开祖国。五千年历史、壮丽山河、灿烂文化,辉煌成就、崇高忠贞民族气节、不屈不挠坚强性格、可歌可泣英雄壮举——对!也需要充满爱心。人人献出一丝爱心,世界将变得更美好,灿烂阳光洒满大地,芳香鲜花开满人间。

文档为doc格式。

央视感动中国观后感

“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3月3日,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张顺东夫妇入选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名单。

“他们用辛勤的劳作,把儿女养大成人;他们用坚强的意志,甩掉了贫困帽子,创造了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颁奖盛典上的旁白让人动容,一字一句再现了张顺东夫妻的奋斗故事。

张顺东出生于东川区乌龙镇坪子村,6岁放羊时被高压电击伤,失去了右手,双脚重伤。19岁那年,他认识了邻村的姑娘李国秀,而李国秀生下来就没有手,只有一双脚。之后,张顺东、李国秀喜结连理。婚后,他们无脚踏出脱贫路、无手撑起半边天,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和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据悉,此次获得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荣誉的有:彭士禄、杨振宁、顾诵芬、吴天一、朱彦夫、中国航天人、苏炳添、陈贝儿、张顺东李国秀夫妇、江梦南。

央视感动中国观后感

和去年一样,心中都有太多的感动和震撼,一直想写点什么,又面临开学很忙所以耽搁了。每个故事都让我特别的感动,这些人即伟大又平凡,她们做一些很平凡的事,但是平凡中透露着一种无以言转的感动。

其中最让我动容的是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朱敏才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外交官,退休之后他没有和妻子回到北京安想晚年,而是带着本来就是小学老师的妻子,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朱老师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看到这,我心里有太多的感动,是什么支撑他们放弃优越的城里生活而来到这样条件恶劣的山区支教,是他们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只是为了沽名钓誉,是人受不了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的。作为教师的我看到这夫妻俩无怨无悔,不畏艰难的教育孩子的时候,我心中有太多的羞愧。我在自我反省,我是在无怨无悔的教育孩子吗?很多时候心中是不是也充满了很多的功利性。

还有两位科学家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和科学先驱师昌绪。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xx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而科学先驱师昌绪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不畏艰辛,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归国,于60年代立下军令状研制出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空心涡轮叶片,成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他于20xx年组织两院论证,将制造大飞机列入中长期规划。九十多岁了,他还天天去自然科学基金委上班,编辑《材料大词典》,并为国家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献计献策。两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被评为同一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这在“感动中国”长达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守护父亲的朱晓晖,他们都是很平凡的人,他们都做一些他们认为很很平凡的事。但试问他们所做的事我们哪个人能一直执着的做下去的。陶艳波就是一个普通的母亲,但是她能一直陪伴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的教育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甚至到大学和儿子一起学习,这不是彰显一种母爱的伟大吗?朱晓辉本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但是为了生病的父亲,放弃了一切,甚至是幸福温馨的家庭,从一个爱幻想爱写诗的小女孩变成了满脸沧桑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太多的感慨,这不也是彰显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的传统孝道吗?但是现在我们有多少人丢失了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浮躁。

其实我们的电视媒体应该多宣扬这些正能量的东西,不要让我们忘本,不要让我们孩子思想上受到污染,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因为我从我儿子看完之后泪眼迷离的小眼中看到了希望,其实我们孩子都是向善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引导!

央视《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近年来,央视《感动中国》栏目以其真实而温暖的故事,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通过观看这一栏目,我深深地被其中蕴含的感动所触动,也收获了许多思考。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对央视《感动中国》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感动的力量。

《感动中国》一直以来致力于传递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力量。这个栏目通过展示平凡人们在生活中的付出与奉献,激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感同身受之情。当我们看到一个个日常中的小事引发的温暖故事时,无不被其中那份真挚所打动。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只要我们用真实的心去关注他人、帮助他人,我们就可以成为别人生活中的一束光。

第二段:深化社会情怀。

《感动中国》引导观众关注社会各个群体中的困难与需求,深化了我们的社会情怀。通过展示一位位奋发向前、无私奉献的人们,我们被唤醒了敏感和责任的意识。这些感人的事迹使我们深切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温暖来自于每个普通人的积极参与和付出。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提升社会的温度,为他人带去更多的希望和关怀。

第三段:传递家庭情怀。

央视《感动中国》还通过展示各式家庭的感人故事,点燃了人们心中对家庭的珍视和关怀。每个人无论身处何地,无论贫富,家是一个纯粹的港湾,是我们精神力量的支柱。这些家庭故事教会了我们,无论生活有多大的挫折,只要我们坚守家庭的感恩和温暖,我们就能够共同度过难关。正是家庭的坚守和彼此之间的深情,才成就了每一个温暖的《感动中国》故事。

第四段:唤起个人内省。

作为观众的我们,通过观看《感动中国》也给了我们自己一个反思和内省的机会。每一个感人的故事都是人性的光辉体现。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以及背后的无私付出。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是否也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展现自己的善良与感恩之心?这些故事的触动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别人的希望之光。

第五段:激励我们行动。

观看央视《感动中国》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释放,更是一种行动的激励。这些温暖的故事给予我们勇气和动力,去关注他人、帮助他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社会多做贡献。无论是在家庭中、工作中还是社会中,我们都可以去传递爱心与善意。在每一个人的努力下,可以期待着一个更加温暖、和谐的社会。

总结:

央视《感动中国》通过展示感人的故事,激发观众内心的感同身受之情,深化社会情怀,传递家庭情怀。同时,它也唤起了观众的内省,激励观众行动起来,为社会多做贡献。在这个充满冷漠和浮躁的社会,央视《感动中国》带给了我们一份真诚和温暖,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是如此重要。通过观看《感动中国》,我们学会了真正去用心感动他人,也在感动中受到了成长和启迪。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每个人都能守望相助,爱心相连,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央视感动中国观后感

张纪清。

不过令我最感动的是宋明才和孙丽娜夫妇,因为他们不顾一切的辞掉了工作来到了乡村当小学老师虽然要面对挫折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一直坚持着。

孙丽娜老师说过我们睡觉的地方就在厕所旁边,每一次睡觉都要带两张口罩而且蚊子也非常多。我想在这种臭臭的厕所旁边睡觉谁都受不了况且朱明才老师身上还带有疾病但是他们并没有怨言,而是坚持了下去。

20__年宋明才老师因为突然发疾病被送近了医院,他虽然不能说话但是还是想回去上课。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宋明才老师和孙丽娜老师真是太伟大了。

感动中国央视颁奖晚会观后感

昨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的看完《2017感动中国》,看完栏目,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每次观后,总会给人以长长久久的思索与追问: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走进他们,叩问自我,在感动中找寻本真。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感,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善良坚强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昨天晚上坐在电视机前静静的看完《2013感动中国》,看完栏目,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每次观后,总会给人以长长久久的思索与追问: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走进他们,叩问自我,在感动中找寻本真。

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动,的确伤感,可是它补心,并且化作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有的时候,感动让人脆弱,因为它总是触碰你内心里最软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时候,感动让人坚强,因为当你看到身边还有那么多人,有尊严,善良坚强的活着的时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气。

其实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逐渐富强起来,也是因为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质的中国人。

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好了。

央视感动中国观后感【】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回首我国的航天历程,累累硕果向我们展示着中国航天人艰苦奋斗、勇于攻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不朽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需要以航天精神为导向指引,生生不息,努力奋斗。

以“心无旁骛”点亮艰苦奋斗。

青年有信仰,民族有力量,国家才有希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站在时代快速更迭的潮头上,无论是困难问题还是风险挑战都会比较多、比较大。这就更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遇难不怕、见险不惧,以心无旁骛的状态,在艰难险阻中练就过硬的本事,做到打必赢,战必胜。

以“笃定前行”推动勇于攻坚。

人间万事出艰辛,越是美好的事物,获得的过程越是困难重重;越是绚丽的风景,行进的路上越是荆棘密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继承和发扬勇于攻坚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相互碰撞,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把重担扛在肩上,把责任放在心上,用笃定前行的态度,在攻坚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

以“初生牛犊”践行开拓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奋斗源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继承和发扬开拓创新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面对着数字化、信息化、多元化时代的快速到来,传统的工作模式逐渐失去竞争力,各种不匹配、不适应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发挥成长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的优势,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面对质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气息开拓进取。

以“蜡炬成灰”照应无私奉献。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是奋斗出来的,每一名青年人,都要像航天人那样艰苦奋斗,勇于攻坚,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切实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用我们的足迹丈量脚下的土地,用我们的胸怀拥抱星辰与大海。

央视《感动中国》颁奖盛典观后感

前两天我读了一篇,讲的是感恩。

从前,有一个人,他每天都勤劳的工作,做帮助别人都事,所以,他帮助了好多人。不久后他结了婚,娶了妻。由于他们非常恩爱,不久后,他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不久后他被车撞了,出了车祸。

由于,他帮助的人们没了感恩的人,就像一群没首的马,简称群马没首。他们就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和一颗感恩的心来报答他的妻子和他那只有一岁的儿子。

就这样他的儿子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人物。

我知道,在感恩中成长的人也不少。我应该也算在里面,所以我非常幸福。我坚信我长大之后一定是一个顶天地,立大功的人。

虽然我不知道我长大之后是不是这样的人。但我知道我的幸福,我的前程无量。

我在感恩中成长,力量无穷。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