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工作的情况报告(通用19篇)

时间:2023-11-12 17:37:16 作者:碧墨 改革创新工作的情况报告(通用19篇)

在各行各业中,情况报告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撰写情况报告的技巧和方法。

加强统计工作改革创新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作出在全党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统计部门一定要按照上级的总体部署,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深化改革的真实内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开放的思维、全新的理念、包容的心态、全局的观念、创新的举措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切实解决统计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努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工作作为反映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晴雨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但党政领导关心重视,老百姓也十分关注;不但关心统计结果,也关心统计过程;不但关心经济指标,也关注社会事业指标。,统计工作的责任越来越重大,任务越来越繁重,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统计工作中还有不少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还有不少影响统计整体功能充分发挥的薄弱环节,还有不少制约统计改革和发展的困难和矛盾。可以说,统计事业进入了加快改革和蓬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统计事业发展转型的矛盾凸现期,我们必须清醒的认清统计工作现状,更要准确把握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促进统计事业发展。

现有统计体系和统计指标虽然不断优化调整,但步伐不快,仍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反映总量和速度的指标多、结构和效益指标少,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多、社会进步指标少,反映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指标多、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指标少。

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对统计调查内容的时代性、客观性和可用性要求,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协调性,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加强资源、能源、环境、服务业等统计,增加反映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统计等,都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急剧转型、人们观念的不断变化,调查对象呈现出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变动频繁、基础薄弱及对统计调查支持配合度下降等特点,瞒报、虚报统计数据现象时有发生,妨碍统计部门实事求是地进行统计,都给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搞准、搞实统计数据的难度越来越大。

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计监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统计信息的广泛性和时效性不够,咨询建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够,统计依法行政和依法统计的力度不够。同时,缺乏有效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互为补充的部门统计机制尚未建立,都直接影响了统计整体功能的发挥。

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基层统计力量不足、负担较重,部门统计力量分散、薄弱,统计工作的条件、环境、基础还不能完全适应需要。

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原因。科学发展观,既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各项工作的行动指针。作为统计部门,更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完善统计体系,适应新时期对统计工作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央正确把握当前形势作出的准确判断,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统计工作是认识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实施宏观调控、进行监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统计工作题中之义,要确立“科学发展离不开科学统计,科学统计促进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行动上。

妇联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自查报告

4月13日,省妇联主席、党组书记张葆一行来朔就妇女改革创新工作进行调研。市委副书记郑红,市委常委、朔城区委书记张立新陪同调研。

张葆首先来到市妇联机关,走访看望了各科室工作人员,并与妇联班子成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相关意见和建议。她要求,市妇联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妇联组织的力量,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把妇女作为妇联活动的主体,了解妇女群众期盼,代表和维护广大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体现妇女组织的群众性;要进一步深化妇联改革,在去行政化、机关化,改变“倒金字塔”方面早琢磨,早动手,扩大基层一线的代表和执委比例,在组织设置、活动方式、运行机制上加强设计;要结合朔州市的特点和优势,挖掘活动内涵,工作向纵深发展,做出有亮点的标杆性工作。

当天下午,张葆一行深入站北社区、佳丽职业技术学院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张葆边走边看,每到一处都认真听取讲解。她强调,要积极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创业创新、脱贫攻坚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动员组织广大妇女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互联网+”的创业新机遇。要发挥好妇女吃苦、敬业精神,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带动更多贫困妇女脱贫致富。

妇联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共和县妇女联合会和共和县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妇委会(妇女小组)重点工作目标责任书下达的任务。我校妇委会进行了认真的自检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妇女工作委员会成立于20xx年9月,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教师委员17名,后勤委员13名、共有会员30名。

二、主题实践活动。

(一)学校领导重视,把创建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将创建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将创建为“巾帼文明岗”作为工作目标,认真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在县妇联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在日常教学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广大妇女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及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省、州妇联重要部署。大力开展”三反、三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和培养”四自”精神,进一步凝聚妇女力量,激发妇女活力。坚持创新体制,创新观念,倡导全体女职工树立“热爱本职,勤奋工作”的职业道德观,带动员工积极为我校争创效益,为学校的发展贡献青春和智慧,充分展示新时代女性的风貌。

(三)举行了庆三八趣味运动会。三八国际妇女节,由学校妇委会牵头,组织公司女职工开展庆三八趣味运动会,运动会准备了各种有趣的游戏和丰富的奖品。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女性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9月,我校妇委会分两组开展实名制爱心妈妈活动。获得爱心妈妈称号的教职工是兰琴、后勤组是七金同志。

(五)组织女教师积极参加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全组上下团结互助,齐心协力,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六)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六进”之一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3、开展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活动情况: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重大事项申报制度和廉政承诺制度,签订承诺书。

4、工作创新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将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内容,或者廉政活动开展的动态情况,及时通过网络平台予以宣传报道,并发挥电视、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等优势,全面进行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学校网站有廉政文化宣传内容。

5、廉政文化工作特色及工作成效。

6、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廉政文化进校园缺乏统一的教材,诸如:廉政文化简明读本、廉政文化知识讲座、系统光盘等等。

加强文化素质学习和技术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我校文明岗全体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诚信教学。通过自检自查,我校妇委会工作完成情况良好,我们将继续保持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扎实工作,开拓创新。

塘格木镇寄宿制小学妇女工作委员会。

20xx年10月18日。

妇联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自查报告

xx区妇联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发[]xx号)以及自治区《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我区群团改革工作的通知》(xx改办发[]xx号)的通知要求,在区委、区政府以及上级妇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妇联改革实施方案罗列清单,把任务和措施划分为8大项25小项,截止到目前为止,改革工作稳步有序推进,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夯实基层妇联组织。

xx区妇联结合实际,采取由点到面,深入推进的方式,积极开展基层妇联组织的改革工作,在xx区财政收入排名靠后的情况下,率先统筹解决了镇(街道)妇联、村(社区)妇联组织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妇女工作活力,增强了妇联组织的社会影响力,改革取得初步成果。20每个镇(街道)给予3000元工作经费,每个村(社区)妇联给予500元专项活动经费。

同时,xx区妇联稳步推进会改联和妇联换届工作。一是全面开展会改联工作。11月,已完成xx个行政村(社区)会改联,3个社区妇联换届,完成率100%,共产生主席167名,副主席xx名,执委xxxx名,并落实村妇联主席每月xx元、社区妇联主席每月xx元的经济待遇。同时在村两委换届中,妇女代表占村民代表数超1\3的有157个村,所有的村(社区)妇联主席百分百进入村两委,每个村百分之百有一名以上女委员,女性正职xx名。在此次换届中,我区共落实了会改联经费16.7万元,同时纳入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同部署、同进行、同完成。二是开展区、镇(街道)妇联换届工作。区、镇(街道)妇联换届工作扩大执委的广泛性、代表性。1.镇妇联组织设执委11名以上(每个镇比上一届增加了2-4名),副主席3-5名(每个镇比上一届增加了1-2名),主席1名;区级妇联组织换届后,设常委11名(比上一届增加了2名),执委21名(增加2名),副主席4名(增设兼职2名),主席1名。xx区妇联执委、常委中各族各界、各行各业劳动妇女和知识女性优秀代表所占比例分别为55.6%和54.5%,分别比上一届提高了16%和20%。

(二)强化基层阵地服务功能。

xx区妇联积极创新妇女之家服务模式,增强妇女之家服务功能,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协商沟通、咨询指导、心理疏导、救助帮扶、文体活动等妇女群众欢迎和乐于参加的工作,实现基层妇联组织的工作和活动在“妇女之家”普遍开展,使“妇女之家”成为基层民主协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xx区妇联以廉石社区、湖龙村等6个村(社区)为试点,与市荷城义工协会达成合作协议,购买社会服务项目,进一步加强了服务妇女儿童的针对性和专业性。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了包括慰问、维权、紧急救护、日常妆容服饰搭配技能知识培训在内的社会购买服务妇女之家活动xx场次,服务妇女约xx人次。

(三)创新动员妇女服务大局的载体和方式。

1.深化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xx区妇联积极利用执委扩大会、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的机会,以“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等妇女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持续不断向广大妇女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妇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创新家庭文明建设工作。

为了更好地做好婚姻家庭服务和问题家庭工作,月份,xx区妇联、xx区人民法院、xx区司法局、xx区民政局共同成立了贵港市首个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婚调委人员由四部门相关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组成,婚调解委员会办公室设在xx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公开挂牌对外开展工作,自婚调委成立以后,共参与调解婚姻家庭纠纷案件388件,其中调解成功调解217起,很好地发挥了婚调委的作用。

(四)区域化建设情况。

xx区有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妇联组织机构完善,镇(街道)妇联主席享受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各级妇联还充分发挥妇联执委、妇女代表、妇女小组长等骨干作用,增强妇女工作的联系、渗透、代表和服务功能,畅通妇女组织与妇女群众的`联系渠道,不断提高基层妇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组织网络健全,在全区各单位要求组建妇委会,目前正在组建中,镇(街道)配备有妇联主席,副主席,执委,把辖区内妇女精英吸收到妇联队伍中来,把学校、医院、企业、行业协会当中的优秀女性吸纳到妇联组织当中,发挥各自所在领域优势开展妇联工作,解决了因行政层级限制造成工作沟通不畅、配合不紧密的问题,推动了区域内的资源共享。

二是加强“两新”组织中妇女组织建设,巩固党执政的妇女群众基础,动员组织“两新”组织中广大女职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促进xx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全区“两新”组织建立了妇联组织76个。

三是持党建带妇建工作原则,将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全区共建立依托党建平台,找准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建立了广西第一家村级家风家训主题公园、xx家风馆,形成党建带妇建的良性互动。

四是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程度不断提高。加强女农民科技培训和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妇女创业就业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开展城乡妇女技术技能培训、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春风送岗”等活动,帮助和带动一大批妇女创业就业。全区妇女就业人员比重均保持在45%以上。目前xx区已建成全国巾帼科技示范基地1个,自治区级巾帼科技示范基地6个,自治区“金绣球”农家乐示范点1个。依托“金绣球”农家乐示范点和巾帼科技示范基地为妇女群众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和劳动技能竞赛,进一步为妇女就业创业提供实用技术服务,提高劳动技能。其中,“金绣球”农家乐示范点――四季花田农业生态有限公司长期聘用劳务用工xx人,其中妇女xx人,占比约xx%;年培训妇女xx人次以上,年带动妇女致富100人次以上;示范带动贫困户92户xx人,其中xx名女性人员,占比约xx%。每年为农村妇女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不少于xx人次,帮助增收xx多万元。

五是是立足妇女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充分利用会改联后的执委队伍,真正把“妇女之家”建设成为让妇女群众认同、信赖、热爱的“温暖之家”,从而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实现服务妇女零距离。同时依托妇女之家社会购买服务等,组织广大妇女参加各种活动,真正发挥妇女之家的作用。扶弱助困关爱力度不断加大,2017-年区妇联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救助金共xx万元,发放到了58名“两癌”贫困母亲手中;争取到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邮包”项目,发放“母亲邮包”xx个。另一方面,以重大节日为契机,2017-2018年共组织慰问困难妇女儿童xx多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经费不足。妇女工作经费受制约,服务妇女儿童要求不相适应。基层妇联工作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无法开展各种有效有利的活动以及自主地开展工作,从而使得一些基层妇女工作者产生畏难、抵触情绪,减弱基层妇联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基层妇联工作的发展。目前完成会改联的村级妇联组织,均配备了5名以上副主席,11名以上执委,妇联组织加强了。但是相关待遇并未配套落实,不好推动工作。

(二)镇(街道)妇联工作推进困难。镇(街道)妇联虽然有专门的文件任命,却不是专职的妇联干部,大部分身兼数职。如有的兼组干,有的兼人大秘书,有的兼党政办主任。大量的工作压在她们身上,导致她们没有足够的时间顾及妇联工作。而个别镇(街道)的领导不够重视妇联工作,对妇联下达的工作任务没有给予妇联主席充足的时间去完成,造成妇联工作推进不快。建议上级明确镇(街道)的妇联主席为专职。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将加大xx区妇联机关干部交流使用力度,完善妇联干部内外交流制度,畅通出口,多岗锻炼,推荐德才兼备的干部到党政部门挂职任职,即基层人员到区妇联机关挂职。

xx区妇女联合会。

2018年11月2日。

妇联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自查报告

按照《关于印发x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xxxx年度实施计划的通知》要求,阿荣旗xxxx年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x。xx万亩的实施计划,计划下达后,阿荣旗及时召开领导层小组工作会议,对xxxx年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决定在x、后山根和向阳峪水库等灌区干、斗渠道做好防渗衬砌,形成较为完善的末级渠系灌溉输、配水和计量工程体系,试点区灌溉面积达到x。xx万亩,节水能力达到xxxx万mx。在x、后山根和向阳峪水库灌区实施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的斗渠上开展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在每个斗口设置上下游水位计,可以适时计量斗口水量,并及时传递到中心站进行处理和储存。项目区全面实现终端计量,按方收费(斗渠口),水费收取率达到xxx%。

1、落实改革面积分配及计量设施配套。

xxxx年阿荣旗计划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为x。xx万亩,全部为水田灌区。其中:得力其尔灌区xx万亩,兴发灌区xx万亩,后山根灌区xxx万亩,三道沟灌区xx万亩;上述x个灌区共配备计量设施xx套。

2、完成农业水权分配。

本年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灌区的水权分配,是将农业供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用水量按有效灌溉面积xxx万亩分摊到x个村民委员会和灌区管理所,用水量分配计量点到斗渠口。项目区农业初始水权分配(斗渠口):项目区水权以灌域用水定额确定,得力其尔村委会分配水权xxxx万mx,兴发村委会分配水权xxxxx万mx,后山根村委会分配水权xxxxxmx,向阳峪水库灌区管理所分配水权xxx万mx。

3、明晰工程产权制度。

按照阿荣旗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要求,国有灌区干渠以上工程由所在流域水利服务站或灌区管理所管理,对国有灌区支渠以下(含支渠)的水利工程交由村级或用水协会组织管理,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养护维修费财政将给一定的补助。

将对得力其尔、兴发、后山根和三道沟灌区工程进行确权划界,确权后,向产权所有者发放产权证书,办理产权移交,由产权所有者全面管理灌区供水工程。

4、调整农业水价及水费收取。

我旗已组织人员开展对得力其尔、兴发、后山根及向阳峪水库灌区等几处样点项目区进行成本水价测算工作,然后报旗发改物价部门对水价测算成果进行监审,召开水价听证会。水价核定即要符合实际、反映成本水平,又要科学合理、让灌区农民易于接受。由灌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民委员会或灌区管理所,在每个灌溉季节后按上级批准的供水价格收取水费。

5、建立精准补贴及节水奖励机制。

为大力推广节约用水,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促使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按照《阿荣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正在制定阿荣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及节水奖励办法(试行),计划xxxx年x月x日起实行。按办法要求农业供水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用水定额(水权总量)按《x自治区用水定额》标准执行,即水稻每亩xxx立方米。农业用水精准补贴的对象为地表水定额灌溉的种植粮食作物(包括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和油料作物(包括大豆、葵花等)的节水农户,包括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其中,中型灌区末级渠系补贴标准为x。xx元/mx,小型灌区补贴标准为x。xxx元/mx,超定额部分不享受政府补贴。

农业用水精准补贴的方式为:每年灌溉周期结束后,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向工程所有权人提出申请,附具农业水价调整、作物种植面积、用水定额、用水量、水费缴纳等材料。由工程所有权人汇总整理,提请阿荣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通过后按年度发放补贴资金。

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用水户积极采用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和水肥、水药一体化技术和设施进行节水的,或由高耗水粮食作物调整为耐旱高效粮食作物,定额内用水量每减少xx%,奖励x元/亩。

6、创新农业用水管理方式。

按照水利部印发《深化农田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我旗坚持节水优先方针,把推进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进一步加强农业用水管理,推进农田水利设施提挡升级。近年规划实施的农田水利灌溉项目,我们以节水灌溉为主,包括水田灌区进行渠道衬砌、旱田灌区由粗放型灌水向喷滴灌灌溉方式转变,同时加强灌区用水管理,配备灌区农民水管员,检查巡视渠道及末端田块有无跑水现象,减少发生浪费水的情况出现,从而节约了有限的水资源,增加了水灌溉利用系数,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使得农民增加了收入。

三、建立健全组织机制情况。

阿荣旗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通知》等,旗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自治区和x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把握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有利于水利事业健康发展、促进农业节约用水、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供水管理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为切实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加快水价改革进程,我旗成立了以政府旗长为组长,水务、发改、财政、农牧业、乡镇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水务部门扎实推进以节水为重点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及供水计量设施建设,确定农业用水总量及指标分解,灌区取水许可证核发,明晰用水户水权,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水费征收及使用的监管,加强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在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的同时,加强供水成本核算及控制;发改局协调指导建立水价形成机制,做好本级管理的农业水价成本测算、监审、核定等工作;阿荣旗人民政府建立资金整合统筹机制,财政部门协调负责对涉农、涉牧、涉水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对灌排工程建设及配套供水计量设施的资金使用计划提出具体意见,并落实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的来源;农牧业部门着力做好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工作,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农艺农机节水及旱作农业技术,加强农业节水技术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开展节水农业技术实验示范,提高农民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意识和技术水平。

各灌区所在乡镇,都能积极配合各部门做好灌区管理、节水及水费征收等工作。各部门分工协作,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合力,按步骤进行水价改革,使水价改革工作有领导、组织、有计划的进行。

职业资格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按照镇党委政府“挂包帮、转走访”活动的要求,根据组织安排,我单位于2015年9月20日到xx村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工作。

两天时间里来,我们认真完成帮扶入户调查工作,切实加强沟通联络工作,及时反映工作开展情况,前期调查工作稳步推进。现将个人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强化学习,转变角色。

二是认真学习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涉农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工作知识,从理论上不断提高应对农村复杂工作的能力。重点学习“挂包帮”活动的各种政策及文件,深刻领会开展该项活动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区的要求部署上去。

三是积极向镇、村“两委”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了解如何开展基层工作、打开基层工作局面方式方法。

二、积极工作,认真落实。

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规划,确保帮扶村群众真正得实惠,我与单位同事到帮扶村开展实地调研。摸清该村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业生产等相关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当年帮扶规划。

三、上下联络,沟通协调。

积极主动做好与挂点领导、帮扶单位的联络沟通工作。主动向挂点领导、帮扶单位汇报帮扶工作规划制定及工作进展情况,对农户意见,及时反馈镇党委政府,积极做好衔接沟通工作,促进了“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的有序进行。

两天时间里,通过与村干部群众的不断努力,尽最大的工作热情,为xx村的“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尽了一份微薄之力,使群众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更重要的是在与同事共同工作、生活中学到了许多知识,使我受益非浅,他们一心为民、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言行一致、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将一如既往,随时保持与同志们的联系,并时刻关心、帮助xx村的发展。

妇联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自查报告

按照《关于对“六五”普法中期工作进行检查督导的通知》(银法治办发[]7号)要求,我会对照全国“六五”普法中期检查督导指导标准,对“六五”普法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自以来,我会按照“六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市的总体要求,在普法主管部门的指导督促下,在市妇联党组的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六五”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以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和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为着力点,从提高认识,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入手,立足自身工作实际,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依法维权工作,努力实现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紧密结合,顺利完成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任务。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普法工作落实到位。

我会党组历来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始终把“六五”普法工作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长抓不懈,确保“六五”普法工作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一是健全工作机构。我们成立了“六五”普法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办事机构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并且根据人员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保证人员不减,机构常设,明确职责,分工到人,做到“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专人抓,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二是制定普法实施意见。根据银川市《第六个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市五年实施意见》,结合妇联的实际,制定了《银川市妇联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实施意见》和各年度工作计划,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落实,年末有总结,党组坚持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解决普法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将普法和依法治理纳入了全会工作的目标管理,每年进行考核。三是加强普法骨干培训。两年来共参加上级妇联举办的法律培训班2期,并在银川市妇女儿童援助服务中心开辟妇联维权干部法律讲座,邀请公益律师每周一开展法律培训,通过培训骨干,以点带面,扩大法律宣传的覆盖面。

(二)完善规章措施,建立普法工作保障机制。

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在市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为了更好地实施“六五”普法教育,我们立足妇联工作实际,着眼长远目标,相继制定了《银川市妇联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实施意见》、《银川市妇联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工作制度》、《银川市妇联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等,明确了“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普法对象、工作要求、方法步骤、组织领导与保障措施等,进一步细化了“六五”普法工作的各项职责和任务,对阶段性工作重点进行了量化,增强了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的操作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随着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我会在机关内部修订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如《考勤制度》、《财务管理暂行规定》、《机关车辆管理维修制度》、《保密工作制度》、《银川市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制度》等。并在妇联窗口单位——妇儿援助服务中心将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办事流程等全部张贴上墙,既对单位内部和干部职工进行依法管理,又方便群众依法办事。二是落实考核制度。“六五”普法启动两年来,我会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不仅参加了每年一次全市范围内的专业法律知识考试,还积极组织参加了国土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全区妇女法律知识竞赛,并认真做好考试成绩的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同时将全体干部职工普法考试成绩和平时学法用法情况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任职、考核、定级、晋升的重要依据。三是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加强资料建设。按照“六五普法”工作要求,我会认真整理普法依法治理各项资料,及时按照档案管理规定收集整理了普法教材、计划总结、会议记录、考试测评、规章制度等相关资料,达到了齐全、完整、规范和记载清楚的要求。工作中坚持上报市“六五普法”领导小组和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有关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各类报表和计划总结,做到勤报告、勤改进,主动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四是及时购买发放普法教材并自编法律知识读本。我们在业务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投入一定的经费为干部职工购置普法教材。仅就投入了近万元,印制了“妇女法律维权连心卡”、折叠购物包等宣传品,受到了妇女群众和妇联维权工作者的欢迎。

(三)在机关内部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市妇联坚持把深化党员干部法律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作为重点,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机关内部深入开展干部职工普法教育,组织在职干部职工既认真学习宪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婚姻法、物权法等普法的重点内容,又深入学习了与妇联工作密切相关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继承法、收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通过学习,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了他们的权利义务观念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

(四)面向社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

妇联作为群众团体,是联系党和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向广大妇女群众宣传普及法律知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是妇联的基本职能之一。两年来,我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举办法律讲座。为宣传普及法律法规,教育广大妇女学法、用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市妇联深入各乡镇、街道、社区和女职工较为集中的单位举办法律专题讲座,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婚姻登记管理办法》、《民事诉讼法》、《母婴保健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劳动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等与她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常用法律的基本内容,适应了她们的实际需要,获得了广泛好评。据初步统计,至今,各级妇联组织开展“百场万人”法律大讲堂活动260余场,受益群众2万余人;组织参加全区“家和万事兴”妇女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荣获优秀组织奖。二是充分发挥妇联系统三级信访网络的作用,建立健全信访制度,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同时不断拓展服务领域,20建立了律师参与接访制度,通过解答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出庭代理诉讼、为受害妇女委托法医鉴定等各种方法,既为受害妇女提供了有效的法律帮助,使她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保护,同时也在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两年来三级信访网共接待来信来访约1985件,其中市妇联权益部接待531件,代写诉状63份,调解100多次,代理诉讼19(次),委托法医鉴定151余次。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通过福利彩票基金已援助16人,法律援助补助金达到2.9万元。特别是2013年,我会转变观念、在全区率先开展了妇女信访代理试点工作,并被自治区妇联确定为区级试点。妇女信访代理是一项创新工作,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妇女信访代理实施细则和妇女信访代理登记表、协议书,对全市妇女信访代理工作进行指导。同时,加大投入力度,在银川市中心地段设立了银川市妇女信访代理中心,规范了信访代理的工作职责、范围及流程,信访代理员经过培训后全部挂牌上岗。目前,设立全市设立妇女信访代理点13个。4月份启动至今,已代理妇女信访40余件。三是开展义务法律咨询,加大普法宣传教育的力度和广度。制定下发了“银川市妇联深化法律六进活动方案”等一系列活动安排,组织参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助残日”、“安全生产”等街头宣传活动,把妇女维权法律知识融入到宣传活动中来。两年来与公、检、法、司、团委、教委等有关部门共同举办街头义务法律咨询活动10余次,印发《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有关规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10000多份。四是继续开展“三八妇女维权周”活动。自以来,市妇联与市司法局密切合作,在每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开展妇女维权周活动,一方面选派具有法学专业知识的干部值班,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讲解有关法律知识,一方面到人口聚集的市场、车站或女职工较为集中的单位举办法制讲座。同时在社区开展法律文艺演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知识。2013年“三八”维权周期间,针对邪教信奉者妇女比重较大且家庭矛盾突出等问题,市妇联联合市防邪办制定工作方案,深入乡村开展预防邪教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妇女群众抵制远离邪教。共举办讲座5场。五是畅通妇女诉求渠道。建立健全了三级信访网络队伍,特别是全市建起“妇女之家”474个,依托“妇女之家”设立爱心咨询室、庇护室,建立“一站、一线、一队”(妇女儿童维权站、12338维权服务热线、巾帼志愿服务队)。“妇女之家”成为基层信访维权的又一重要阵地。银川市及下辖三区两县一市均开通了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并通过发放“连心卡”和社区设立宣传展板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了热线的知晓率。利用“银川妇女网”和“妇联微博”,同群众进行网上沟通交流,用“以案说法”的形式解答群众困惑。开展干部下访活动,为信访妇女群众提供直接、便利的法律咨询服务,引导妇女群众正确、合法、有序地表达诉求。

(五)融入结合,主动作为,形成维权维稳合力。

一是联合银川市司法局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家和万事兴”妇女维权服务进家庭活动的通知》,对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面向广大妇女和家庭普遍开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及维护妇女权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引导广大妇女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二是面向特殊妇女群体,开展送法律、送关爱活动。深入实施为流动、留守妇女送关爱行动,开展面对面的普法宣传,引导她们学法懂法守法,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在移民地区组织开展《妇女法律知识读本》发放和“普法大讲堂”活动12场次,力求用通俗的言语、生动的事例宣传法律知识。加强对服刑、刑释解教、女性在押人员的帮教及其家庭子女的走访、帮扶等关爱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三是每年坚持开展“情牵姐妹送温暖”、“播撒爱心,情系孤儿”结对帮扶、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活动等活动,累计金额达400多万元。以“送服务,助帮教,促回归”为主题,组织巾帼志愿者走进银川市看守所女子管教大队开展了的温暖教育主题活动。开展了“爱心剪纸助学”、“大爱成就未来”巾帼助学金发放等大型公益活动,每年资助百名贫困大学生,累计资助300多人次,募集资金240余万元,进一步提升了妇女工作的影响力。四是实施“和谐创建工程”。围绕和谐家庭建设理念、家庭成员素质提高、和谐家庭建设工作任务等,制定详细工作计划,确保周周有小活动、月月有大活动。中秋节前夕,筹集资金1.5万元为试点社区50位孤寡老人购买了月饼,送去了节日祝福;联合举办了银川市“和谐好家庭”才艺展示大赛,并在重阳节为20对金婚、银婚老人免费拍摄婚纱照。在20个“和谐家庭”建设试点社区重点做好消除不和谐因素的和修护不和谐家庭两项工作,将社区家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进行梳理,找准不和谐的因素,积极协调结对联系单位帮助解决。同时,在各试点社区扎实开展了以两劳人员为主体的特殊人群“三联动”矫正服务、以单亲家庭为主体的特殊家庭“三结对”帮扶服务、以婚姻危机家庭为主体的“三跟踪”劝解服务,通过贴心的服务帮和谐。通过举办“邻里节”、家庭文化艺术节、家庭趣味运动会,组织家庭美德宣讲、礼德教育报告会等活动,倡导尊老爱幼、家庭和睦新风尚,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对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两年来,市妇联在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是普法制度不够具体、普法形式不够多样、普法内容不够丰富,普法学习仍然停留在学条款的浅表层面上,缺乏深入、系统的学习和思考。

二是新形势下,新问题、新矛盾涌现,各妇女群体需求呈多元化发展,依法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对妇女维权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妇联干部在法律宣传、依法维权上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12338维权服务热线作用发挥不够,普法宣传面向群众、面向家庭的深度广度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宗旨,立足基层,贴近妇女儿童,将“妇女维权服务进家庭”活动与“平安家庭”、“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相结合,围绕银川市“六五”普法工作安排部署和妇女群众日益强烈的维权需求,以保障妇女权益相关法律法规、家庭助廉、诚实守信、和谐家庭建设为主要内容,通过深化“六个一”活动(即建立一个巡回宣讲团、公开一个维权热线、组建一支志愿维权队伍、创建一批优秀妇女之家、发放一张维权连心卡、编印一本维权服务手册),自下而上层层开展维权服务进家庭活动。

二是结合开展“不让毒进我家”、“无毒家庭”等活动,将维权服务送到妇女群众身边,引导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努力防控和杜绝家庭安全隐患,以妇女维权促进家庭平安,以家庭平安促进社会和谐。

三是创新妇女维权模式。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探索推行妇女信访代理,推行妇女组织信访代理制。通过信访代理,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切实做到既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是扩大和谐家庭建设成果。通过层层选树一批和谐家庭模范户,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家庭广泛参与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与宁夏和谐婚姻家庭辅导咨询中心、宁夏阳光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合作机制,帮助在婚姻家庭关系处理中存在问题的家庭有效化解矛盾,提升婚姻家庭生活的品质,建设和谐家庭。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加快全市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度,推动中央、省、市部署的各项司法改革措施落地,根据院党组工作计划和部署,近期市中院研究室组织对全市法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既全面。

总结。

成绩,也全面查找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市法院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司法改革工作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根据省法院工作安排,清远两级法院参加省司法体制改革第二批试点。中院党组高度重视,紧跟省法院部署,迅速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相关工作调研,及时出台改革方案和开展改革动员,积极推动改革措施落地。

(一)在司法责任制改革方面。一是出台《司法责任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对审判团队组建办法、审判权运行机制、院庭长监督管理权限和法官办案责任等作具体规定,为全市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奠定基础。二是组建新型审判团队。按照“3+3+3”或“1+1+1”模式组建合议制或独任制审判团队***个。其中,中院组建审判团队***个,基层法院组建审判团队***个,并投入运作。三是建立完善其它配套工作制度。出台《专业法官会议规则》、《审判委员会工作规则》、《院庭长办案规定》和《法院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等,实行边试边改边完善。

(二)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方面。一是科学分配法官员额。推动员额分配向案件多的法院倾斜、向办案一线倾斜。如清城区法院首批入额法官***人,占中央政法编制**.*%;而连山法院首批入额法官***人,仅占中央政法编制**.*%。二是严格开展法官入额遴选。遴选***名法官进入员额,占政法编制数的**%。入额法官平均年龄44岁,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硕士学历占**.*%),担任法律职务10年以上的占**%。三是规定院庭长办案任务。如中院规定院长、副院长、庭长(处级审判员)、副庭长全年参与审理案件数分别为普通法官办案数的5%、**%、**%、**%。四是对未入额法官进行初步安置。部分继续办案或协助办案,部分转至立案、执行、审判管理、行政后勤岗位或提前退休。五是加快招录审判辅助人员。目前,全市法院共有法官助理***名,书记员***名,书记员已基本满足各法院配备需要。

(三)在省级财物统管方面。一是加强了两级法院财务人员配备,以满足省级预算编制工作需要。二是邀请省法院行装处相关工作人员开展财务相关业务培训。三是按期完成固定资产清查审计、核定上报等工作。四是及时将各项非税收入按要求全额上缴省级国库。五是完成与省法院、省财厅及当地财政部门对接及经费保障。目前各类经费项目主要由省财政厅保障,部分经费项目仍由地方保障。六是完成各项预算编制工作。

(四)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改革方面。一是完成法官等级套改,实现法官按期晋升。二是落实“三类人员、两种待遇”改革,按期完成干警调资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强雇员待遇保障。目前,中院行政辅助类雇员本科月薪4**元,专科月薪3**元,后勤服务类月薪3**元,比改革前人均月薪2**元有大幅提升。四是加强干警年底绩效考核。对部门及个人工作绩效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年度评先评优、嘉奖立功依据,并与年底绩效奖金挂钩。

(五)在推动法官以案释法方面。一是完善“一网双微”及“司法公开”三大平台,积极拓展以案释法工作平台。二是在电视、报纸等媒体刊登“以案说法”类新闻稿件400多篇,提醒广大群众增强法律意识,积极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三是结合“法律六进”活动,到田间地头开展巡回审判,到公园、广场、工厂、学校等开展法律咨询。四是邀请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等旁听案件庭审,自觉接受各方监督。五是配合拍摄法治微电影《春风化雨》,创新法律宣传。六是出台司法公开、法制宣传考核方案,重申新闻宣传工作纪律,推动法官以案释法活动常态化、规范化。

(六)在其他改革方面。一是推进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制度改革。7月1日起将全市各基层法院管辖的行政案件集中由清新区法院管辖。改革实施以来,清新区法院受理行政案件167件,其中152件为异地案件。二是开展环境资源审判改革。中院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集中管辖粤北(清远、韶关、云浮)地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佛冈法院则集中审理前述地区范围内属基层法院管辖的跨地级市区域环境民事私益诉讼一审案件。目前已成功调解北京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等诉广东南岭森林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纠纷案。三是开展内设机构改革试点。佛冈法院被选为全省内设机构改革试点,具体改革实施方案已上报省法院及省编办审核审批。

一是司法责任制改革各项配套制度措施还不够完善,审判团队作用、成效发挥还不明显。二是审判辅助人员不足,基层经费保障标准过低,特别是法官助理有较大空缺。三是省级统管机制不畅,改革前在建项目及历史债务化解难。如清城区法院新综合办公大楼建设项目及连州法院、阳山法院的历史基建债务没得到化解。四是地方保障部分落实不畅。一些当地公务员可享受的地方性津补贴,一些法院尚未发放到位。

三、

一是司法责任制方面,着力抓好缓解法官办案压力和严格落实法官办案责任。重点建立落实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快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内部人员插手过问案件记录、通报制度,严格案件质量评查和责任追究,努力提升案件质效。二是人员分类管理方面,重点解决审判辅助人员、尤其是法官助理配备管理及未入额法官分流安置。三是省级财物统管方面,重点解决历史债务化解、改革前在建项目经费保障及新基建项目申报审批缓慢等问题。四是职业保障方面,重点落实“托低保高”及政府聘员经费论,努力解决个别基层法院聘用制人员收入过低、队伍不稳定问题。五是以案释法制度方面,重点抓好司法公开、法制宣传常态化与规范化。六是其它改革方面,重点加强智慧法院与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信息化3.0版工程,加快建设全市法院信息数据中心。健全诉讼服务体系,力争年底前建成一批符合标准要求的诉讼服务中心。

一、坚持新思想指引,高站位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高度,全面擘画司法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福建是中央确定的全国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省委高度重视我省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深改领导小组多次专题研究、作出部署。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对全省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监督指导,听取审议专项报告、开展专题调研、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调研,给予大力关心支持。省委政法委及省司法体制改革协调小组加强组织协调,9月25日省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工作小组对省法院开展改革督察。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大力支持配合,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环境,凝聚改革创新的强大合力。

我省法院于2015年9月在福州、厦门、南平三地9个法院启动改革试点,2016年8月在全省法院全面推开。省法院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履行改革主体责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正确把握改革方向,坚定改革定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司法改革新需求新期待,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改革成果的获得感;始终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融合、依法有据遵循规律与体现福建实际相契合,保持速度、对标高度、健全制度,锲而不舍、蹄疾步稳推进司法改革。省法院先后召开92次党组会和司改领导小组会研究部署,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司法改革文件220余份,开展4轮专项督察。今年以来,着眼于“巩固、深化、拓展、提升”,部署推进***个党组重大调研课题和53项改革重要举措,坚持“完善提升一批、复制推广一批、创新推进一批”,推动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全省法院多项改革创新成果入选全国法院改革典型案例或在全国复制推广。

在省委坚强领导、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导下,全省法院各项改革任务深入推进、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取得显著成效。依法公正高效审判机制进一步完善。司法责任制全面落实,符合审判特点和司法规律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逐步形成;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和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完善;法院内设机构改革试点稳步实施,司法效能和审判质效不断提升。今年1至8月,全省法院审执各类案件**.*万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一、二审后服判息诉率达**.*%。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进一步提升。法官员额制改革全面完成,全省现有员额法官3***人,占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人员分类管理逐步深化,**%以上人员力量向办案一线集中,一线办案人员较改革前增长**.*%;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员额法官平均年龄45周岁,本科以上学历占**.*%,具有10年以上办案经验的达**.*%。今年1至8月,全省员额法官人均结案120.4件,同比上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司法公信力进一步增强。立案登记制改革全面实施,跨域立案全省推行,让“告状难”问题真正成为历史;攻坚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打出声威,成效显著;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司法公开民主持续深化,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公平正义获得感。

二、全面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基础性改革,夯实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的体制基石。

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四项改革,对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基础性作用。省法院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统筹兼顾,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全面推行司法责任制改革。出台《福建法院健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司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等31份指导性文件,构建权责明晰、监管有效、保障有力的审判权运行新机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着力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确立法官办案主体地位,推行“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案件分配制度,取消层层请示、逐级审批案件的传统做法,除经审判委员会讨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外,院庭长不再签发本人未参与审理案件的裁判文书,独任法官、合议庭自主签署签发的案件裁判文书达**%以上;改革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强化审判委员会审判管理、审判指导和统一法律适用职能。着力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制定审判人员依法履职“一规定”“两清单”“三指引”,厘清职责权限。坚持“入额必办案”,建立院庭长办案刚性约束和监督保障机制,充分发挥院庭长办案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2017年1月以来,全省法院入额院庭长审结案件637041件,占结案总数的**.*%。全面建立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加强类案指引与质量评查,严把二审、再审关,统一司法尺度,确保裁判质量。推进业绩考评制度改革,树立正确激励导向。健全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和惩戒机制,明确追究法官违法审判责任的7种情形,确保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失责必追究。着力把该严的监管严起来。把全面从严治党治院贯穿改革全过程,推动审判执行与队伍建设、廉政监督与执法办案、作风建设与法院管理有机融合,审判监督与纪律监督、“数据铁笼”与“制度铁笼”有机结合,构建以院党组统一领导、审判委员会统筹管理为统领的“六位一体”新型审判管理格局,完善以作风建设、效能检查、纪律监督为主体的“大督察”工作新机制,确保放权不放任、用权受监督。

深入开展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以员额法官为中心,以服务审判为重心,将司法人员分为员额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大类,并注重人员专业化分工、类案专业化办理,全省法院共组建以法官为核心的新型审判团队1***个。坚持以案定额。把员额向基层和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法院倾斜,不搞“平均分配”。基层法院、中院和省法院法官员额比例向上逐级递减,思明、晋江等6个案件数量较多的基层法院法官员额比例最高核定为**%,较好体现了三级法院职能定位和工作特点。坚持好中选优。经过严格考试考核、遴选委员会专业把关、人大依法任命等程序,先后三批择优遴选4***名员额法官,既保证高素质优秀法官进入员额,又注意保护各年龄段和各层级人员的积极性。坚持有进有出。出台员额退出管理办法,有***人因转岗、辞职、退休等原因退出员额。特别是对只拿待遇不愿尽责、担当不够不敢尽责、能力不足不能负责、违纪违法惩戒问责的法官,坚决退出员额。坚持分类定责。出台人员分类定岗实施办法,让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各归其位、各尽其责。首批招录1***名聘用制书记员,探索引入在校大学生担任实习法官助理、实习书记员,创新推进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社会化。与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相同步,着眼优化协同高效,2016年9月起在9个基层法院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法院先行启动内设机构改革试点,优化审判职能,简化管理层级,强化司法效能。

完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推进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改革,全面完成员额法官等级确定和按期晋升工作,逐步落实与单独职务序列相配套的职业保障制度。全省法院按期晋升法官等级1***人次,择优选升高级法官***名。落实“三类人员、两种待遇”工资改革政策,建立以工作业绩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及奖金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一线办案人员工作积极性。积极适应司法改革新任务新要求,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入推进司法能力提升行动和“四个人才工程”建设,加快高层次审判人才培养和司法人才库建设,规范法官职业操守和司法行为。加强司法人员权益保障,全面成立法官权益保障委员会,严格落实防止干预过问案件制度。

稳步推进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按照中央、省委统一部署,如期实现省以下法院人员编制和经费统一管理。2017年1月1日起,全省法院机构编制上收省级统管,各中院和基层法院院长全部由省委组织部管理。省以下法院(不含厦门,下同)全部作为省级财政一级预算单位,经费纳入省级财政保障。今年省以下法院财政年初预算**.*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省法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等7个规范性文件,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确保司法公正。

大力推进庭审实质化。会同检察、公安机关出台***个常见疑难罪名类案证据册和《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证据指引》等规范性文件,全面试行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三项规程”,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的决定性作用。今年1至8月,全省法院召开庭前会议案件597件,排除非法证据64件,证人、鉴定人等出庭率达**.*%。在省委政法委统一部署下,福州中院和鼓楼、福清法院开展“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推广应用试点工作。

认真开展刑事速裁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福州、厦门***个基层法院开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宽严得当。2016年9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个试点法院共审结认罪认罚案件12004件13***人,占同期全部刑事案件的**.*%,其中判处缓刑的占**.*%。

健全防范冤假错案机制。贯彻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2015年以来,全省法院依法宣告***名被告人无罪。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确保量刑公正和司法统一。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保障律师依法履职。

推进司法审判与监察程序有机衔接。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升政治站位,抓好工作落实。与纪检监察机关共同出台《福建省监察机关与审判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协作配合办法(试行)》,做好法法衔接。

四、加快推进审判执行机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把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高到新水平。

改革和信息化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省法院坚持创新引领,强化信息化支撑,改革完善体制机制,释放司法生产力,增强队伍战斗力,提高司法公信力,以高质量司法保障高质量发展。

着力完善服务保障三大攻坚战和营商环境的司法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我省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赶超目标的要求,研究制定《关于司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关于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强有力司法服务保障的意见》等,健全案件审判和司法服务机制,创新府院联席互动新模式,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善金融案件集中管辖、纠纷预警和破产案件简化审理、“执转破”等机制;聚焦精准脱贫,加大司法精准帮扶力度;聚焦污染防治,推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全面实施,创新完善生态司法保护体系“福建样本”。

着力完善涉台、涉自贸区和知识产权、海事海商审判机制。创新推进涉台司法工作,完善特邀调解员和台胞陪审员制度,推广设立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连续成功举办十届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设立自贸区法庭和审判庭,完善涉外、涉港澳、涉侨等审判机制,健全域外法查明机制,平潭法院与市场监管部门创新企业信息共享机制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复制推广的自贸改革试验成果。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设立福州知识产权法庭跨区域管辖和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构建现代海事审判体系,完善涉外海事诉讼与仲裁良性互动机制,首次发布双语《海事审判白皮书》。

着力完善行政案件跨域管辖和民生权益保障机制。2015年9月起,在全省范围对行政案件实行跨行政区域管辖,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行政案件管辖制度,更好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引入心理疏导、家事调查员等制度,推进少年审判与家事审判融合创新。联合省14家单位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个法院成立独立建制的家事审判机构。深化涉诉信访机制改革,完善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诉信访、远程视频接访等制度。

着力完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创新跨域立案和诉讼服务司法协作,在全国7家高院和***个中院推行。出台《关于深入开展精准服务便捷服务品质服务全面推进全省法院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整合诉讼服务资源,打造诉讼服务大厅、itc自助服务终端、网上诉讼服务平台、掌上诉讼服务帮手、12368诉讼服务热线“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型诉讼服务体系,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机制改革的意见》,推进简案快审、普案标审、难案精审。全省法院设立速裁团队***个,今年1至8月,通过“分调裁”结案的占结案总数的**.*%。贯彻执行《福建省多元化解纠纷条例》,省法院与27家部门行业建立诉调对接机制,***个特邀调解组织、3***名特邀调解员进驻各级法院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全省法院以调解、撤诉方式办结各类案件116845件。推广道路交通纠纷网上一体化处理、一键式理赔,完善金融等纠纷案件在线化解平台,高效便捷化解纠纷。

着力完善司法民主、司法公开机制。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健全选任、参审和履职保障机制,龙岩中院等5个全国试点法院探索推进实质陪审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今年1至8月,全省6***名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62722件。构建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监督管理“五大公开平台”,做到主动公开、依法公开、全面公开、实质公开。全省法院全部开通互联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形成自媒体阵地集群效应。优化代表委员监督联络工作手机应用系统,运用福建法院庭审直播网、微博发布厅、视频演播室,打造“阳光司法”。截至今年8月,全省法院累计公开裁判文书189余万份,庭审直播**.*万场。在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庭审公开情况第三方评估中,省法院位列全国高院第7位。

着力完善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机制。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健全统一管理、统一指挥、上下一体、内外联动的执行管理体制和指挥系统。各地成立执行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区)委书记、政法委书记赴一线指挥督战***人248次。去年省、市、县三级人大常委会联动听取审议执行工作专项报告,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执行联动专项检查。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2017年7月率先在全国建成全省失信联合惩戒平台,截至今年9月1日,省级100家单位全面对接,联合限制、惩戒失信被执行人**.*万多次,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10多万被执行人慑于压力自动履行法定义务。从今年7月起开展“亮剑八闽、百日决胜”统一行动,与公安、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打击拒执罪专项行动,与税务机关建立执法协作机制,与保险公司建成“法院保险”合作平台,与新闻宣传部门、文明办合力推进执行攻坚宣传和文明创建,取得明显成效。今年1至8月,全省法院执结案件**.*万件,执行到位金额**.*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

着力完善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建设体系。坚持“互联网”“标准化”“数字化”,制定福建智慧法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司法权运行现代化新模式,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科技支撑和强劲动能。建成福建智慧法院管理中心,汇集全省法院各类案件信息**.*亿余条,加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现从“司法数据”到“数据司法”的模式转换。全面推行网上办案和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构建“智审”业务平台,实现案件“网上录入、信息共享、全程留痕”,全省法院建成标准型科技法庭***个。省法院被评为全国“智慧法院”建设先进单位。在今年4月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我省法院执行信息化等“四个展位”亮相,受到好评。

对标对表改革任务,对照人民群众需求期待,我们清醒看到,全省法院司法体制改革仍然存在差距短板,面临一些问题困难。

一是司法改革推进不平衡,力度还需加大。有的法院对改革认识还不够到位,对改革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透,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不够;有的法院改革思路不够开阔,司法理念、运行机制、办案方式等还跟不上、有差距;不同层级、不同地区、不同法院之间在推进深度、落实力度、见效程度上不够平衡。

二是案多人少矛盾依然突出,亟需根本性解决。全省法院新收案件数连续13年呈现正增长态势,年均增幅近**%,人案矛盾日益突出。基层法院特别是有的沿海法院员额法官年人均办案量高达300件以上,法官办案强度和工作压力持续加大,法院干警长期超负荷加班成为常态。

三是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仍需做深做细做实。新型办案机制加快推进,但有的法官还不能完全适应,“受权不敢用”;有的院庭长“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放权与监督的关系还需理顺;适应改革的审判监督指导机制需要完善,司法不严格、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仍然存在;审判辅助人员缺口较大,新型办案团队高效顺畅运行受到影响;新型审判运行模式与智能化办案处在接驳换档期,增益效果有待提升。

四是综合配套改革有待大力协同推进。与法官单独职务序列相应的配套政策需要进一步明确;法官助理、书记员职务序列改革尚未落实;人财物省级统管后,涉及干部管理、经费保障、“两庭”建设和物质装备、法官职业待遇保障等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机制需进一步理顺落实。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省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总体战略,把更多精力聚焦到重点难点问题上来,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以优异成绩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加快建设新福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一要提升改革站位,增强新时代深化改革责任感使命感。持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活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新思想引领司法改革新使命新征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决策部署作为政治任务,狠下气力推进有利于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改革、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以严明的纪律确保改革扎实推进。

二要狠抓改革深化,推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构建权责一致、规范有序的司法权运行体系。深化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完善司法职业保障,健全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机制。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立体化、精细化的诉讼程序体系。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完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积极稳妥推进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加快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司法机构职能体系。

三要强化改革督察,确保目标任务落地见效。加强领导,科学统筹,务实戒虚,着力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做到大局小局一盘棋和全省法院一盘棋。加强项目化运作、清单式管理、拉链式检查,严抓实推,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督察,以督促改,以察问效。

四要发挥改革效应,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福建发展大局和特色优势,加强司法保障机制和服务举措的改革创新,及时把创新实践和改革成果转化为公正为民司法的制度规范,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福建经验、福建样本、福建品牌,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聚焦群众关注的痛点难点堵点,以改革精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改、马上改。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致力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大力加强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司法体制改革工作专项报告,既是监督更是支持。全省法院将在省委领导和省人大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敢于担当、开拓创新,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新福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请审议。

根据海北州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安排,3月7—16日,州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深入州县两级法院、检察院,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形式,对全州“两院”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中、*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目的是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提高司法质量和效率,实现司法的独立、公开、公正。海北州中级人民法院、海北州人民检察院自2014年11月被确定为全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以来,紧紧围绕“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完善司法责任制、建立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这一改革重点,立足本地实际,解放思想,精心组织,积极探索,有效推进了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全州“两院”按照州委和省院要求,从强化学习动员、提高思想认识、凝聚改革共识入手,坚持将顶层设计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及时成立司法改革领导小组,科学制定司改方案及法官、检察官权力清单、员额法官业绩考核办法、员额检察官遴选办法、检察官业绩考评办法、司法辅助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司法责任追究办法等行之有效的配套制度,并及时落实运行,确保了司法体制改革稳定有效推进。同时,及时召开司改动员大会,向全体干警讲明白改革的意义,引导干警澄清模糊认识、打消担忧顾虑、积极参与和支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自觉成为改革的实践者、推动者,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司改办牵头、全体干警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做到了组织领导到位、思想准备到位、工作方案制定到位、规章制度建设到位,为稳妥推进司改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夯实了思想根基。

(二)人员分类管理,全员定岗定责。根据《全面推进全省法院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全州两级法院、检察院均采取比例制的方式,按现有政法专项编制**%、**%、**%的比例确定法官、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的比例。经过前后2次遴选,全州两级法院共选任出员额法官***名,员额检察官***名,人员已全部到岗到位,并按新的岗位职责开展工作,办理案件。同时,优化内设机构,全州两级法院共设置5~8个相对固定、专业化的合议庭,在合议庭员额配置上实行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中院3:1:1、四县基层法院1:1:1的模式,各合议庭法官之间各有侧重、统筹协调、均衡办案。同时采取法官轮流驻庭与巡回审判相结合的办案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全州两级检察院以1:2:1模式设置办案组,并根据工作实际和案件数量整合内设机构,州院将原有业务处室整合为“一局七部一组一室”(反贪污贿赂局,刑事检察部、民事行政检察部、控告申诉检察部、综合业务部、检察事务部、行政事务部、政治部;纪检组;驻门源监狱检察室),各县院按***人以上设“一局五部”(门源县检察院:反贪局,刑事检察部、民事行政检察部、综合业务部、政治部、行政事务部),***人以下设“一局三部”(祁连、刚察、海晏县检察院:反贪局,刑事检察部、综合业务部、行政事务部),力量得到整合,运行更加顺畅。

(三)明晰权力清单,强化办案责任。全州两级法院、检察院紧紧抓住落实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始终坚持以公正高效廉洁司法为导向,坚决贯彻“权力落实、责任到位”的权责一致原则,积极推行法官、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构建了彻底放权、严格监督、科学追责三位一体的审判权、检察权运行机制。一是落实审判、检察责任,实行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责任倒查制,法官、检察官对所办案件终身负责。二是划清权力界限,细化了法官、检察官权力清单,明确了自身的职责权限。三是改革审判委员会、检察委员会工作制度,减少审委会、检委会讨论案件的范围,将审判和检察权充分下放给法官、检察官。如2016年1月以来,门源县法院共召开审委会3次,同比下降**%。海晏县检察院共召开检委会14次,同比下降**.*%。四是法官、检察官员额实行动态管理,制定法官、检察官考评办法,考核不达标的,退出法官、检察官员额。五是加大司法公开力度,积极推进“四大公开”、网上立案等信息化平台,全面运用互联网、微博、微信和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手段,加强对办案过程和结果的监督,案件办理及监督全程留痕,主动把案件的相关信息晾晒在人民群众面前,让审判权检察权在阳光下运行。

(四)推进职务序列改革,落实职业保障。全州两级法院、检察院根据省院法官、检察官职务套改有关要求,按照省下达的员额比例和数量,推行员额法官、检察官、司法助理和书记员职务序列套改工作。2016年3月起,按照“三类人员、两种待遇”的制度安排,先后给予不同标准的增资预发,新的单独职务序列工资制度即将实行。

(五)及时清产核资,完成财物省级统管。实行省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的预算管理体制和资产管理机制,全州两级法院、检察院积极配合省财政厅完成了资产清查登记、资产债务核实、资产划转、专网安装测试、财务人员培训、编报预算等工作,人员工资、办案经费、差旅费报销均通过省财政集中支付系统发放,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探索实践,全州两级法院、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也为全省牧区法院、检察院的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积累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概括起来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一是人力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全州“两院”把法官、检察官员额制改革作为人员分类管理的基石,通过严格、公平、公正的考试考核,先后完成了三批员额法官、检察官遴选和司法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定岗定位工作,促进了优秀人才向办案一线流动,初步构建起了以法官、检察官为中心,以服务审判、检察工作为重心的司法人员配置模式,法官、检察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程度得到有效提升。二是司法责任制体系不断完善。围绕司法体制改革,出台了完善司法责任制的配套制度,一方面大胆放权、各尽其能,另一方面着力构建全面监督与重点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初步建立起权力、责任、监督制约“三位一体”的新的司法权运行机制,基本实现了责权一致。一线法官、检察官办案主体地位得到确立,消除了部分法官、检察官的依赖、推诿心理,办案责任心和自律意识明显增强,有效防止了法官、检察官对审判权、检察权的滥用,防止冤错案件的发生和当事人权益的损害,法官、检察官肩上的责任更重,工作的热情更高,职业尊荣感更强。三是法官、检察官自我充电意识进一步提高。司法责任制、绩效考核、员额动态管理、随机分案等制度的落实,使广大法官、检察官都感受到不学习就会落伍,不钻研就会办错案,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得到进一步增强,办好案、办铁案成为大家的共识。四是领导回归一线办案提高了办案质量。全面推行院领导带头办案机制,法院确定正副院长按法官人均办案数的**%和**%的比例参与办案,检察院确定正副检察长按检察官人均办案数的**%和**%的比例参与办案。院领导回归一线办案,缓解了案多人少的压力,也有利于发挥院领导业务知识较强、审判经验丰富的优势,增强对重大疑难案件的掌控,有利于提高案件的整体质量和审理效果,同时也实现了审判资源和检察资源的优化配置。

司法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州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和破解的难题。

(一)司法体制改革政策宣传不够到位。目前,司法体制改革政策宣传工作仅停留和局限在法检内部,社会知晓面不广、知晓度不高,对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宣传、解读不到位,致使不少人误以为改革就是给司法人员涨工资、提待遇,从而对改革的认识产生偏差。

(二)案多人少的矛盾依然存在。法官、检察官员额比例实行后,全州两级法院、检察院入额法官、检察官数量有所减少,但近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外来人口逐年增多,立案数每年大幅度增长,员额法官、检察官面临的办案压力增大,案多人少问题突出,既影响案件办理效率,也不利于法官、检察官身心健康。

(三)辅助人员配置不尽合理。按照法官、检察官、助理法官、检察官、书记员3:1:1和1:2:1的比例,司法辅助人员配置较少,且在实践中由于人员缺少,甚至连规定的比例都未达到(基层检察院基本是1:1:1),难以充分发挥协助和保障作用,法官、检察官仍然置身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无法专心从事审判、检察业务工作。同时,目前法官、检察官助理的职业预期模糊,晋升途径不明,如果与法官、检察官的收入差距过大,极有可能出现法官助理留不住、干不久的问题。此外,由于配套制度建设滞后,检察院内设机构尚未批复,有的顶层设计与地方实际不尽切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院司法体制改革进程。

(四)司法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现有员额法官、检察官业务素质和信息化能力与其承担的职责有一定差距。部分法官、检察官法律水平有限,办案实际经验不足,不能主动适应司法责任制和随机分案的要求,独立承担办案的信心不足,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感到压力巨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办案进度甚至办案质量。二是人员进入渠道不畅通,法官、检察官断层问题日益凸显。有的院员额法官、检察官年龄偏大,加之法官、检察官职业准入门槛较高,致使法官、检察官后备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基层院“双语”法官、检察官紧缺问题十分突出。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缺少。随着“两院”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审判、检察工作及政务工作都要通过信息化应用系统进行,而基层院网络管理人员缺少(四县都只有1名),影响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四是司法行政人员配备过少(专项编制的**%),基层院司法行政人员只有1~2名,不能满足正常的政工、纪检、党务、行政事务、维稳、扶贫等众多工作的需要,导致后勤保障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五)基建资金及各项经费保障不畅。人财物省级统管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保障机制滞后,后续资金迟迟不能到位,如州检察院、门源县法院建设项目迟迟不能下达批复,现有业务用房面积过小,达不到规范化建设要求,配备的各类信息化设备“休眠”于仓库,发挥不了作用。而刚察县法院审判大楼已竣工两年,但因后续建设资金不到位,部分业务用房、辅助设施、办公桌椅等无法落实,至今不能搬迁,办公大楼闲置。全州“两院”办公楼取暖费用拨付标准低,无法保障正常的取暖需要,尤其是各项经费及司法救助基金申请程序繁琐、审批周期长,不能及时到位,难以保障正常办案的需求。同时,地方享有的各种奖励性待遇难以落实。

(一)强化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司法体制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司法体制改革是司法领域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中居于重要地位,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司法不公、司法腐败、司法公信力低等问题。司法体制改革涉及到制度机制的完善健全、资源的重新配置以及利益格局的深层次调整,其深度、广度、难度都是空前的。为此,全州两级法院、检察院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坚定改革信心不动摇,持续做好广大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凝聚改革共识,勇于自加压力、攻坚克难,破解司法体制改革中面临的诸多体制、机制难题,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切实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创新相结合,认真做好总结可复制经验和做法,及时向上反映我州试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多争取上级机关给予政策层面的支持,保障司改工作顺利推进。

(二)强化舆论引导,进一步加大司法体制改革相关政策解读和宣传力度。全州两级法院、检察院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和新媒体,讲清楚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性质、目标,增强群众的知晓度、认可度,推动全社会形成拥护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要加强改革成果和经验的正面宣传,为司法体制改革营造积极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建议把司法体制改革相关政策的学习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司法体制改革工作的认识,凝聚改革共识,加大对司法改革的支持,形成改革合力。

(三)强化司法公信,进一步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全州两级法院、检察院要着力在提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综合素质和办案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上取得突破,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通过交流挂职、实务培训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大对现有法官、检察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专业理论、法律适用、办案技能、司法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注重拓宽人权保护、公共安全、社会管理、信息技术、舆情应对等知识领域,培养一批审判、公诉和调解能手。广大法官、检察官要自我加压,切实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尽快适应随机分案要求,拓宽学习范围,提升素质能力,公正高效办好每一起案件,以每起个案的公正来确保司法公正,切实守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司法体制改革的获得感。要积极向省院反映,充分考虑农牧区办案半径大等因素,科学确定员额法官、检察官比例,适当增加政法专项编制,在空编内按规定及时补充专业人员,解决一线办案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和双语法官、检察官紧缺的问题。要完善司法辅助人员的配置与保障,尽快建立一支保障合理、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司法辅助人员队伍。地方党委要加强对“两院”司法行政人员的关爱,将“两院”司法行政人员的教育培训纳入党委组织部门的教育培训计划。同时,建议省院在法官、检察官的招录、遴选和退出机制以及司法人员的职业保障等顶层设计上要给予支持,确保边远牧区基层院引得进、留得住优秀法律人才。

(四)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落实司法责任制。司法责任制是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重要举措,是司法工作去地方化、去行政化,保证司法公正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全州两级法院、检察院要切实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和“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监督、侵权须赔偿”的要求,完善法官、检察官、合议庭、审判(检察)委员会的办案责任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序监督、有效制约。要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立足实际综合测算法官、检察官的工作绩效,合理体现法官、检察官工作量与工作奖励的对应关系。要进一步探索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方法,有效缓解案多人少矛盾。同时,严格执行防止干预过问案件的“两个规定”,有效建起“防火墙”、划出“隔离带”,为真正落实司法责任制、排除各种干扰提供制度保障,构建权责统一、风清气正的司法生态。要正确处理好完善司法责任与保障审判权检察权独立的关系,既严格依纪依法追究法官、检察官违法办案责任,又要充分保障法官、检察官依法独立履行审判职责;既要明确违法办案责任追究情形,又要明确司法豁免原则和免责事由,实现司法责任与司法豁免相统一。

(五)强化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人财物省级统管机制。要加强汇报衔接,及时向上级院反映试点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逐步解决基层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结合信息化建设新要求,规范化建设和改造办公用房,为履行审判检察职能提供良好的物质装备保障。要抓紧解决人财物省级统管后财务报账手续繁琐、周期长等问题,为正常开展工作及时提供经费保障。

(六)强化协作配合,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公正高效司法的外部环境。州县两级法院检察院虽然实行了人财物省级统管,但维护地方稳定、惩治犯罪、化解纠纷、保障权益等方面的司法责任和服务功能没有变,尤其在案件办理、干部管理等方面与地方联系密切,各相关部门要一如既往地支持配合法检“两院”工作,关心司法队伍建设,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事务性任务,共同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派出所改革情况的工作报告

尊敬的___:

非常感谢市、县人大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__调研指导工作,我代表__法院党组,将我院司法改革工作汇报如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__法院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县人大及其会的有力监督、上级法院的精心指导、县政府、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全面加强审判执行工作和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顺利开展了多项司法改革工作和大量人、财、物上划省统管前期摸底准备工作。

__法院现设置政治部、纪检组、监察室、立案庭、民一庭、民二庭、刑事审判庭、少年刑事审判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局、__、__、__人民法庭、办公室、法警大队、书记员管理处、审判事务管理办公室等__个编制内机构外,还设立设立新闻办为内设机构。核定政法专项编制__人,现实有干警__人,空编__人。现有在职在岗__人中,党员干警__人,占干警职工总数的__3%,女干警__人,占干警总人数__%,少数民族__人,占干警总人数__%。30岁以下__人,31-35周岁__人,36-45周岁__人,46-55周岁__人,56岁以上__人。分别占干警职工总数的8.5%、23.4%、23.4%、42.6%、2.1%。全院干警平均年龄__岁,党组成员平均年龄__岁,各庭室负责人平均年龄__岁。高中以下学历__人,大专学历__人,本科学历人数__人,分别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__%、__%、__%。从职级情况看,现有在岗__人中,副处__人,正科__人,副科__人,主任科员__人,副主任科员__人,科员__人,工人__人,分别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__%、__8%、_7%、_2%、_6%、_1%。现空缺副科__人。现有审判人员__人,占干警职工总人数的__%。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参加全国全省法院立案改革视频会议,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让全体干警认识到推行立案登记制度改革是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立案难”问题的重大举措。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学习《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和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范围、立案程序、制裁违法滥诉、加强立案监督等内容,把全体干警的思想认识从立案审查制过渡到立案登记制上来。

2、制定方案,有序推进。及时召开有关庭室全体人员参加的立案登记制改革会议,认真讨论立案登记制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讨论研究应对方案。召开党组会议,研究立案登记制实施中的物质保障、人员配备、案件分流,来访接待,实施方案等问题。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一线立案法官在材料受理、登记立案、不予立案裁决和上诉、复议救济等环节的操作标准,要求全程留痕、全程透明,以此作为检验立案工作质量和考核立案工作的依据。

3、快速分流,协同化解。打造一站式、全方位的诉讼服务中心。改变传统立案庭功能模式,结合诉讼流程规律和上级法院要求,把诉讼服务中心合理划分为诉讼引导、立案受理、调解速裁、鉴定评估、信访接待五大区域。各区域之间相互衔接、有机联系,形成综合性诉讼服务体系,涵盖诉讼服务的各个环节,快速分流案件,协同化解矛盾,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诉讼服务。

4、夯实基础,提升服务。对诉讼服务中心设施进行改造升级,诉讼服务中心总面积达到1000平米,改造远程视频接访室、庭前调解室、速裁室和律师阅卷区,配备电子显示屏、触摸屏案件查询系统、打印机、复印机、传真、休息座椅、书写台、老花镜、饮用水、便民药箱、伞架、笔墨纸张等便民设施。专门印制诉讼指南、文书样本、格式诉状、诉讼风险告知、诉讼流程图表等14类宣传册,供当事人自行取阅。

5、强化事务管理,确保保障有力。进一步规范人民法院经费保障、装备和固定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基本建设、科技应用与管理等工作;认真贯彻和严格执行计划、财务、物资装备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修改完善人民法院财务、装备、基本建设和审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组织贯彻和落实;配合玉溪市审计局圆满完成我个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6、抓调查研究,积极应对司法改革。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司法体制改革相关文件精神及其他地区改革经验,充分认识开展司法体制改革等调研的重大意义,通过调研真正收获符合实际、有价值、可行性、可操作的成果,竭尽全力做好调研为司法改革提供理论及实务支持。重点对省以下法院经费的管理方式、资产的划转、人员队伍建设以及配套制度建设等问题展开集中讨论及征求意见建议,并结合工作实际对体制改革的经费物质装备保障渠道、管理方式、相关配套措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近年来经费收入、支出,机关人员编制数、实有人数及临时聘用人员,固定资产(物质装备配备)情况、基础设施建设负债情况,案件收案、结案及诉讼费收入,人民法庭建设等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统计调研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数字统计真实准确,勾稽关系清晰严谨;数字来源有据,均同各年度决算数据相对应,保持一致;分析说明力争条理清楚、内容完整、解释明白,数据翔实、底数清楚,为上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认真做好司法体制改革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司法体制改革在我县顺利推进,真正实现平稳过渡、实现改革效果。

存在问题。

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利益格局不断变化和调整,社会矛盾更加凸显。我院近年来案件数量不断增长,平均每年都在1200件以上,审判任务重与人员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干警工作压力非常大,案多人少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判质量和效率,同时也给涉诉信访稳定带来了隐患;由于退休、“门槛”过高进人渠道不畅、待遇低吸收不了人才、人才外流等原因,我院干警人数逐年减少,目前,我院有6名法官干警工龄已满30年以上,随时面临退休离岗。而一线审判人员仅13人,年人均审理案件92件,民商审判人员每年审理案件都在100件以上。案多人少,审判力量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

人员结构不合理日益凸现。一是整体人员结构不合理。现有干警职工的47人中,从事一线审判的工作人员仅为13人,占27.7%。审判人员虽为38人,但从事审判工作仅25人,占65.7%。其它岗位人员9人,分别为法警5人,书记员2人,工人2人。岗位与从事工作不相符,且年龄普遍偏大。司法警察的比例为10%,低于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配备标准,警力不足。书记员队伍不稳定,现有2名书记员从事与其职责不相符的工作,为完成繁重审判任务,不得不招聘合同制书记员来缓解力量不足和人员配备不合理问题。二是审判人员结构不合理。现有的38名审判人员中,7名院领导、2名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以及16名行政部门、立案庭和审管办等部门所占的法官多,一线审判人员少,实际仅13人所占的比例为34.2%。三是中层干部岗位空缺较多。我院13个内设机构中,有5个空缺副科级干部。内设机构中基本空缺副职领导。由于没有配备好中层领导,有的出现职责不符,工作起来“名不正、言不顺”,不敢管理,加之责任与待遇不符,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等原因,不愿认真管理,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四是进人渠道不畅,法官断层问题严重。__法院现有法官38名,50岁以上的6人,占15.7%,40—50岁的16人占42.1%,30—40岁的14人,占36.8%,30岁以下的2人,占5.2%。年龄在40岁以上的法官占57.8%。法官的年龄结构日趋老化,出现“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这种结构对法院审判事业的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因法院进入门槛的提高,法院进人较难,近4年来__法院都没有招到法律本科大学生。由于法官的待遇跟不上,高素质的法律人才不愿进入法院工作,法官队伍如果不能及时补充,5—10年后,将出现无人办案的局面。

妇联改革工作进展情况自查报告

去年以来,区妇联从构建和谐社会高度着眼,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立足党政所需、妇女所求、妇联所能的工作定位,根据家庭和妇女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和睦家庭创建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广大群众的道德水准、精神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了全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入开展。

(一)步骤明确,制定方案。区妇联及时学习贯彻省维权暨和睦家庭创建协调组第八次会议和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刘满仓书记讲话的精神,并结合当地会议精神制定了《中原区妇联关于在全区开展和睦家庭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和《中原区和睦家庭创建标准》,明确提出了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步骤、考核标准等。妇联牵头将创建工作长远规划、健全机制、有机整合、全面推进,把和睦家庭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佳母亲”、“优秀母亲”评选活动,推荐12位母亲参与活动,其中1位母亲荣获郑州市“十佳母亲”,6位母亲荣获郑州市“优秀母亲”称号。

(三)抓好结合,有效推进。把和睦家庭创建作为妇女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突出重点,有效推进。一是同提高妇女自身素质相结合。倡导“四进家”,即思想道德进家庭,科学技术进家庭,文体娱乐进家庭,法律常识进家庭,利用社区妇女之家举办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妇女3000余人(次);二是同普法教育相结合。针对家庭暴力等不良社会现象,通过以案释法,教育群众弘扬家庭美德,增强法制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三是同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双合格”活动的开展,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素质,把和睦家庭创建活动引向深入。

(四)培树典型,广泛宣传。区妇联充分利用“三八”节、“六一”节、母亲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开展节日庆祝宣传活动,加强对家庭成员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增强创建活动的实效性。

好媳妇好婆婆等各级各类先进典型100余人。通过多形式的宣传,收到了家家参评,人人参与,个个受教育,户户有提高的良好社会效果,从而优化了“和睦家庭”创建氛围。

二、妇女儿童维权阵地建设和开展维权工作情况。

坚持以妇女利益为根本,努力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确保妇女儿童共享和谐社会成果。

(一)依法维权,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一是发挥社区妇女维权工作站、妇女之家作用,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使法律知识真正进社区、进家庭;二是完善维权网络。在村(社区)内设置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家庭矛盾调解调处、贫困妇儿帮扶救助、创业就业信息发布等涉及妇女儿童切身利益的10余项内容,使许多妇儿问题能得到及时化解和解决,有效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维权志愿者服务队伍。组织巾帼志愿者为辖区妇女儿童提供维权、心理疏导、家庭矛盾调解等贴心服务,形成上下联动,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广泛开展婚姻法、妇女儿童保护法、打拐知识、禁毒防艾知识宣传活动。开展法律宣传、咨询、家庭纠纷调解、贫困救助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为社区“维权服务工作站”选聘维权调解员50人,分别在建办、汝办、秦办、棉办建立“妇女儿童维权示范站”,专门负责调解婚姻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维护家庭和谐稳定;组建“合适成年人”志愿者队伍,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提供服务;做好妇女维权工作,充分发挥维权法庭职能,5名妇联干部积极履行人民陪审员职责,共陪审有关妇女儿童案件13起。

三是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街道、社区(村)创建“平安家庭”工作的目标任务,集中开展“两性和谐让家庭远离暴力”、“送法进社区、送法进农村”、“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各类宣传活动10多次,受益人员3000余人,通过建立“反家庭暴力”紧急援助热线,开展“零家庭暴力”示范社区创建等形式,不断拓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儿童之家”9所,目前此项目正在选址考察当中。今年六一前夕,市、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先后到淮河路小学、华山路小学、郑上路小学、伏牛路小学进行慰问,送去了学习用品、篮球等节日礼物。四是关注贫困妇女。强化运作,注重协调,努力整合资源为妇女儿童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帮助贫困女党员、贫困女低保户和单亲母亲、春蕾女童。联合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开展“庆三八送温暖”慰问活动,共为辖区50户贫困妇女发放价值1万元的慰问品;母亲节前夕,走访慰问了市、区“十佳母亲”。

三、贯彻落实省妇联十二届三次执委会议精神情况。

河南省妇联十二届三次执委会议结束后,区妇联迅速行动、于3月30日组织全区各级妇联干部召开工作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妇联十二届三次执委会会议精神。

会上,区妇联主席李娜带领大家学习了省委副书记邓凯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妇联主席陈砚秋的工作报告。并就如何更好地贯彻会议精神,科学谋划2015年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会议要求全体妇联干部以省妇联十二届三次执委会议精神为指导,积极作为,创新工作,以务实的态度谋划好区妇联新一年的工作任务。一是抓好学习。要把学习领会省妇联执委会议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郭庚茂书记对妇女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相结合,与我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不断深化认识,进一步明确妇女工作的努力目标和主要任务。二是抓好落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市教研室化学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报告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日益加强,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培养一批高素质、既通晓外语又精通专业知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是各国追求的目标。因此,对纯语言类的外语人才需求逐渐下降,“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优势日渐凸显,“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需求”.另外,对于非外语专业人才的外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注重培养专业外语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和科学素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较强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是我们亟需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高度重视双语教学,有些发达国家在双语教学方面已经走在前列,而双语教学业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二、化学类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化学双语教育体系。我国早在和,教育部即先后出台推进双语教学的相关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本科教育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早已得到认可,我校在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型大学的过程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加强教学体制机制建设,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着力推进教育国际化。化学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旨在提高化学类专业学生、研究生和教师阅读化学类英语原着的能力。化学类专业英语具有丰富的专业词汇、术语和句法结构,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以其特有的深度和广度,忠实地反映了波澜壮阔的化学世界及其突飞猛进的前进步伐。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世界化学工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球范围内,有关化学学科的书籍与杂志层出不穷、浩如烟海,而绝大多数是英语版的。因此,化学英语既是传播信息的媒介,又是反映化学世界的镜子。可见,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述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化学类课程的精髓。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当今,随着我省化学类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与国际间的联系交流日趋紧密,培养的学生在专业英语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薄弱开始突显。近年来,随着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我院教师科研水平和层次得到了较大提升,学生在挑战杯、各级各类竞赛、科研项目及毕业论文准备期间需要查阅大量的英文文献,而科研成果最终往往以英文论文的形式呈现,这对学生的专业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而目前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的薄弱直接影响到他们在进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时的文献阅读能力和资料查询能力,有时通过较长的时间读懂文献,有时未能正确地理解文献内容,从而造成了工作效率降低,实验准确性降低等不利的后果,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人力物力。随着我校教育科研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学校或学院常常会邀请国外的一些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和交流,这是与国际接轨、了解学科发展前沿的极好机会,但是我们的学生在专业英语听、说能力方面的薄弱往往大大削弱了这些交流的实际效果,从而使这样的交流流于形式。目前我校有些化学类课程理论教学中逐步采用双语教学,但仍处于初级的试验阶段,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梳理、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效果巩固等方面需要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目前,我们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化学类课程双语教学认知水平差异。由于很多化学类课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材,因此,各高校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在化学类课程体系的整合组织,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的梳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运用等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双语教学过程中的所实施的教学方式并不统一,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层次不齐,特别是教学过程缺少针对课程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特征差异及恰当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并重。

2.化学类课程双语教材建设一直薄弱。针对化学类课程而言,国外原版教材文字规范,内容先进,篇幅较大,但一般与我国现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有出入,同时受教学时数所限,影响到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的完成;其次,国外教材更侧重于对问题、方法和结论的归纳、理解和比较,在这种教材组织理念下,其教学方法更加注重研讨式、启发式和辩论式等创造性教学方式的运用,不利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双语教学,学生缺少适应期,因此,完全遵循“拿来主义”,不注重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本土化,忽略学生个体认知能力的差异,可能并不利于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3.化学类课程双语网络资源建设薄弱,阻碍了双语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延伸。双语教学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尤其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用外语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更多的是强调外语在化学专业知识上的应用能力。因此,为巩固双语教学效果,应积极搭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双语网络课堂的学习的平台,尤其注重教学反馈、外文讲义、双语习题、双语测试、文献资料库、英汉词汇表、英语交流等方面的建设与使用,增强双语“教”与“学”的互动效果。拓展学习视野,还可以再网上与课程组教师交流,网上资源对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三、化学类课程双语教学现状。

化学类课程双语教学将母语和英文的化学类专业知识体系的教与学相结合,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是加快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需要。但时至今日,双语教学在本科教育中并未得到全面推广,绝大多数化学类专业课长期以来的双语教学也仅仅只是通常所指的以英语授课为主,采用外文原版教材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而没有形成一套目标、理念、模式和方法都有所创新的教学体系。化学类专业必修课在学科中处于枢纽地位。我国对化学类专业学生进行双语教学的尝试,化学类课程原版教材具有词汇量大,专业术语多,教材编排方式与国内不一致,课程的内容多等特点,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对于这一模式的目的、性质、任务等方面还有待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来达到共识,从而更加有效地调整培养目标、完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体系。因此,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化学类课程双语教学理论,并付诸于实践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从而使双语学习的'学生,不仅能听懂外文授课的专业课程,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外语思维来理解并运用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四、化学类课程双语教学探索。

以教育部最新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为指导原则,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考核和考试双语改革等方面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生态学双语教学理论,并付诸于实践中,具体如下。教学内容方面,探索并制订科学的“教”与“学”并重的教学理念与课程目标,结合国内外化学发展趋势,在透彻分析国内优质教材的基础上,选用国外原版优质的流行教材,全面系统梳理国内外教材的编写理念、教学内容体系、知识点深度、涵盖范围、专业知识的时效性、课程学时数、教学进度等,对国内教材和外文教材进行适当的、合理的编译,整合编着一套双语讲义,并让学生在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中进行教材阅读,信息搜索,专题探究,案例研读等自主学习任务。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为了引入前沿知识,丰富教学内容及方法,促进知识理解和与国际接轨,在教学体系全面、系统梳理和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的基础上,制作一套含90%以上英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并根据教学时数和学生特点,侧重地改革课堂理论教学活动,探索出适合提高课堂理论教学效果的英文授课时间,在课堂教学强调化学类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大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时效性案例的讲解分析力度;完善双语教学中“教”与“学”的互动模式,融外语与学科知识教学于一体,总结一套行之有效并具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为巩固双语教学效果,完善课程网站,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双语网络课堂的学习环境,其中注重教学反馈、外文讲义、双语习题、课后测验、文献资料库、英汉词汇表、英语交流等核心栏目的建设与使用,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考核和考试双语改革:在已有双语术语和名词解释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双语案例分析和论述题等主观考核的比重。

五、结论。

双语教学是我国与国际接轨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国教育改革仍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相信化学类课程双语教学在未来将会受到更多的重视。突破化学类课程双语教学瓶颈,使双语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有“质”的提升。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有更多的化学双语教育研究者和更好的化学双语教学理论及方法,建立更加完善的化学双语教育体系。我也相信,我国的化学双语教学水平会取得长足进步,将会培育出大量“英语+化学”高素质、多元化、复合型实用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创新情况个人鉴定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2、《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的教育工作的“一个宗旨”、“三项任务”是什么?

“一个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项任务”,就是构建体系、培养人才和做出知识贡献。

3、对教育来说,要坚持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是指什么?

就是要统筹城乡与区域教育,统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统筹国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统筹人才培养和知识贡献,统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4、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经费来源多样化、办学主体多元化。

5、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6、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7、高职高专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从社会需要和高等教育地位出发,确定其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形成有别于学科型、工程型的技术复合型人才。

8、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和主要特征是什么?

(1)职业针对性(就业性),也是其本质属性;
(2)大众性;
(3)产业性;
(4)社会性(地方性与行业性)。

9、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机制。

10、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术型”教育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

相对较弱;
此外,高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干、创新、创业的精神。

11、目前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哪几类?

一是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心城市举办的职业大学;
二是独立设置的高等专科学校;
三是成人高等学校;
四是本科学校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
五是部分中专、技校举办的五年制高职;
六是一部分民办高校。

12、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格局是什么?

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

13、高职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

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百万计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14、今后一段时期,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是要以制造业为重点加速培养高技能型紧缺人才,这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二是要大力培养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是今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三是要高度重视为农业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15、高职教育要发展、要改革,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要科学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一是要明确办学方向和树立科学质量观;
二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区间和发展空间。

高职教育必须与本科院校“错位经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满足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

17、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哪些意见?

五、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六、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七、积极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两年制学制改革,加快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
八、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制度;
九、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高等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

18、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创新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在办学思想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第二,要在办学模式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第三,在办学机制上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第四,要在政策措施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19、什么是“订单式”培养?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用人订单为依据,组织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企业的“订单”不仅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定单,还要包括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在内的订单培养计划。

20、实施订单式培养,要抓住哪几个环节?

首先是要抓订单;
其次还必须进行专业改革;
第三,还要坚持与时俱进,努力从区域间和全国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中用好机遇,从国内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中创造机遇,进一步扩大服务面向,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21、进行专业改革,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是要考虑专业设置要与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纠正不考虑社会需求,而按照现有教师来设置专业的做法和只考虑专业建设的成本的做法;
二是专业建设要体现高职特色,可以对口一家企业、行业,也可以与企业、行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三是对就业不好的专业要及时调整方向,按照市场需要进行合理的转型,可以与其他专业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22、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

23、产学研结合的途径有哪些?

第一,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
第二,要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第三,要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第四,要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24、什么是“双证书”制度?

“双证书”制度是指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有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指劳动部门的技术工人系列证书,也指人事部门的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包括其他部委及一些知名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25、国家决定集中财力兴建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其培养目标是什么?

这些基地建成后,要面向区域内的职业院校,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中职和高职毕业生的技术与职业能力普遍达到中级工职业资格水平,高职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达到高级工和少部分达到技师的职业资格水平,至少是理论部分要达到这种水平,同时还要为社会提供一大批技能型人才的培训。

26、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抓住吸引、培训和使用三个环节,激励健全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27、什么是“双师型”师资队伍?

所谓“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指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或经济师等,具有两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队伍;
以及既有教师,又有工程师、经济师等的教师队伍。

28、如何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是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和实践教学能力;
二是要花大力气,下大决心,聘请一批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一是要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
二是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
三是要树立先进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30、职教之本是什么?

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教育是职教之本。

31、高职院校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一所高职院校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毕业生是否受到社会欢迎,是否有较高的就业率。国家政策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应以此为出发点。学校的其他工作也应为此服务。

32、推进高职高专教育迈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

33、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扎实推进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和建设?

第一,狠抓科学定位,就是整个高职高专教育要把服务于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学生就业作为最主要的办学方向;
第二,进一步推进产学结合,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把产学结合作为学校办学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第三,力促形成特色。

34、科学定位的含义是什么?

所谓科学定位应包括以下四层含义。首先是人才定位,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求把培养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淡化学科性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和岗位技能培养。其次是人才怎么培养。培养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要特别鼓励订单培养。第三是每所学校要找准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和本地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第四是要科学地确定学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5、高职高专教育推进产学结合应包括哪几层含义?

一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物质资源与智力资源的作用;
二是要实施“双证书”教育;
三是要通过产学结合拓展高职高专院校的职能;
四是要通过产学结合开发行业、企业服务市场。

36、为什么说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4)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创新的突破点。

37、高职教育产学结合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1)产学结合是以教育为出发点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以教育活动过程和活动规律为主。(2)产学结合,不仅包括教育与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层面的结合,又包括培养人才教学活动过程与实践活动过程层面的结合,后者的结合是其核心部分。(3)产学结合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双向性的特点,形式也有多样性的特点。(4)产学结合是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社会生产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38、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39、为什么说“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

(1)“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践行“三个代表”精神的具体体现;

(2)“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3)“以就业为导向”是提升高职教育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4)“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点

40、关于人才培养工作,十六大提出要培养哪三个层次的人才?

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其中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要靠本科院校来培养,二要靠高职院校来培养。

41、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以教育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

42、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以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43、为什么说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

首先,产学结合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其次,产学结合将有利于高职的专业设置。第三,产学结合有利于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第四,产学结合将有利于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4、如何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首先是应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教育。其次是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律,进一步推进和行业、企业的结合。第三是要进一步打破专业设置界限,培养复合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增加学生自由选择的短期实用培训课程。

45、进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认证作用,即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考察,衡量其办学条件、教育管理及教育质量是否达到了基本要求,给予办学资格上的认定,以此提升现有教育资源的品质,并限制劣质教育资源的涌入。二是引导作用,即以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广大院校正确定位,促使其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各项教学改革与建设,保证高职高专教育在国家整个教育体系中健康发展的方向。三是改进作用,即通过评估,帮助院校找出自身定位及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针对不足,提出建设性改进方案,使其及时走上良性、持续发展的轨道。

46、高等职业院校每五年要接受一次教学工作评估,其作用是什么?一是要以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引导高职院校正确定位,促使其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各项教学改革与建设;
二是要把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与当地院校设置和招生计划挂钩,促进地方政府和学校的举办者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上实现权利与责任相统一;
三是要起到社会监督和整合教育资源的作用。

47、评估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评估工作要始终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

(7)注重客观、科学、民主、公正、效率和效益相结合。

49、评估工作关注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评估工作关注的基本要点是三个“符合度”,即学校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符合社会、学生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
学校实际工作状态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
学校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

(1)导向就业;
(2)导向依法自主办学;
(3)导向创新;
(4)导向卓越。

51、评估的重点是什么?

评估的重点是要考察学校是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考察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基本建设情况,特别是实训环节的建设情况。

52、评估的方式是什么?

评估的方式主要是国家制定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评估,教育部进行抽查。

53、评估方案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规格与特色的有机统一;
(2)国标与现状的有机统一;
(3)全面与重点的有机统一;
(4)“硬件”条件与“软件”建设的有机统一。

54、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是什么?

1、办学指导思想

1.1 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学校定位与发展规划,教育思想观念,教学中心地位)

1.2 产学研结合

2、师资队伍建设

2.1 结构(学生与教师比例,专任教师结构,兼职教师数量与结构)

2.2 质量与建设(质量,建设与发展)

3、教学条件与利用

3.1 教学基础实施(教学行政用房,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及校园网,体育运动设施)

3.2 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

3.3 教学经费(经费保证情况,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

4、教学建设与改革

4.1 专业(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4.2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4.3 职业能力训练(实践训练体系,职业能力考核)

4.4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状态和效果)

5、教学管理

5.1 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情况)

5.2 质量控制(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与学生质量调查)

6、教学效果

6.1 知识能力素质(职业能力,必备知识,基本素质)

6. 2 就业与社会声誉(录取新生报到率及毕业生就业率,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特色或创新项目

(8)技能测试;
(9)专业剖析。

改革创新情况个人鉴定

杨院长以“质量”为着眼点,从评估实践引发的思考谈起,紧紧围绕“营造优秀的质量文化”、“建设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人本管理”等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杨教授的报告思想深刻,内容翔实,论证严密,语言凝练,说服力强,使我们深受启迪。

启迪之一:对“以评促建、重在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迎评工作对学院来讲至关重要,但“拿优秀”不是最终目标,评估的落脚点是以评促建、重在建设。通过迎评,我们会发现办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通过评估,我们会致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全院教职工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评估工作中去,为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为促进学院快速发展乘东风,出实招,作贡献。

启迪之二:对进一步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向教学一线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每一名教师要做到:想的是教学、说的是教学、研究的是教学。听课、评课,开办学术讲座,要形成制度、形成氛围、形成风气。

启迪之三:对学院的办学特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院是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应当是面向社会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学院要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院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造力度,强化实训教师队伍建设,严格实习、实训考核,把好质量关,使我们的毕业生完全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成为学院的亮点,成为学院的名片,产生品牌效益,变我们学生到用人单位找工作为用人单位到学院要学生。

启迪之四:对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院教学管理人员都要研究教学,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努力成为懂教育、懂教学的专家;
教学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要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形成高效的管理机制,真正使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加强教学监控,完善以教学督导、教学巡视、教学信息员、网上评教等为主要手段的教学质量自我监控保障体系。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在督教、督学、督管上作文章。

启迪之五:对进一步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育,真正使我们的教师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在全院教师中大力弘扬正气之风,让师德高尚的受到尊重,让成绩显著的得到实惠,让消极懈怠的没有市场,强力推进名师队伍建设,让名师亮起来、香起来,加大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推行“导师制”,切实做好“传、帮、带”。教学管理部门和各系(部)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要制定目标,落实到人,明确时限,加大激励和制约力度,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启迪之六:对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院办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切实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要有敏感性,动真情去解决,做到件件有交待,把“爱生如亲子弟”落实到每一名教职工的行动中。同时,对学生要循循善诱,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

最后一点启迪是:对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领导带了头,群众有劲头”,能否提高办学水平,干部是关键。学院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到“自身正、带头干、敢于管、关心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注重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深入教师、深入学生,倾听意见,解决问题。如此,就能做到“政通人和,一呼百应”。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面对改革大趋势,基层法院的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由于没有经验可循,司法体制改革更需集思广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司法体制改革方案。根据县委政法委通知要求,我院队司法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盐山法院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县人大的正确监督和市中院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意见,坚持以审判为中心,以法官为主体,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参与和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构建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工作新机制,努力实现公平正义。

(一)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

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为群众畅通诉讼渠道,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当场立案率达95%。

一是为群众诉求敞开大门。不论案件大小,只要属于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范围,且当事人诉求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一律接受诉状,即刻登记立案。对材料有误或不全的,一次性告知并指导当事人及时补正。

二是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案登记制扩大了法院受案范围,为配合立案登记制的实施和缓解审判工作压力,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大案件繁简分流力度,用足用好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一乡一庭等纠纷解决机制,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缓解立案登记制带来的案件骤增问题。

三是依法严惩诉讼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认真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于惩治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和无理缠诉行为的相关举措,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法维护登记立案秩序,推进诉讼诚信建设。

(二)以员额制法官改革为重点,推进人员分类管理。

牢牢牵住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积极稳妥推进以员额法官作为重点的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为实现公正高效廉洁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圆满完成法官员额制改革。结合本院实际,制定《首次确定计入员额法官工作实施方案》和《首次入额考核方案》,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宁缺毋滥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依照法定条件,经过报名、审查、考试、考核、考察、遴选委员会审议等严格程序,公平择优遴选22名具有较好法律素养和较强履职能力的一线办案法官入额。法官员额制实现了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了以法官为核心的人员分类管理体系建设。

二是初步完成人员分类定岗管理。根据省高院《关于法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的意见》,将法院人员分为员额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大类,并相应确立了33%、52%、15%的员额比例,实行员额制管理。经过双向选择和业绩考核,进一步明确了法官助理、书记员、执行员、法警等审判辅助岗位人员和行政岗位人员,定人定岗,较好的完成了人员分类定岗任务。以法官为核心,以法官助理、书记员为辅助,以司法行政人员为保障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基本建成。目前,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等级确认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三是建立符合法院工作特点的职业保障制度。积极协调县委组织、人事和财政部门,建立与法院单独职务序列配套的薪酬制度,自2016年10月份开始预发增资工资,并向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发放到位。

(三)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为重心,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

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我院严格贯彻上级法院司法体制改革举措,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审判权为核心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真正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一是强化案件审判管理,提升审判质效。出台《审判管理流程规范》,依托数字法院、移动办案和oa办公系统等信息化手段网上实时监控办案流程,坚持每月评查卷宗、庭审和审判委员会专题讨论制度,对案件办理全程实行无缝隙、全方位的跟踪管理;完善独任法官、合议庭办案机制,推行院领导带头办案和过渡期全员办案机制,出台《员额法官考核方案(试行)》,规范院、庭长审判管理职责,进一步明晰审判权运行规则。

二是完善法官办案责任制,实现权责统一。严格落实法官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实施法官办案痕迹化管理,明确法官应当对履行审判职责的行为承担责任,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严格落实错案及瑕疵案件责任追究,法官在审判工作中,故意违反法律法规的,或者因重大过失导致裁判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应当承担违法审判责任;严格落实法官任职回避、防止内部干扰等制度,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增强法官拒腐防变能力。

三是健全审判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廉洁司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审判权监督制约机制,定期开展审务督查活动,出台《纪检监察全程介入审执工作规定》,实施案件廉政回访制度和廉政风险环节监督机制,由纪检组通过回访案件当事人、监督评估拍卖、列席审判委员会以及会同审判管理部门联合评查等手段,对案件办理实施提前介入、重点监控、全程监督,切实建立“告廉、问廉、访廉、督廉、查廉”监督问责机制。2016年,随机抽取270余件案件进行廉政回访,向当事人寄送《案件回访征求意见表》600余份,监督评估、拍卖程序120余件次,杜绝司法过程中的不规范、不廉洁的违规行为。

(四)全面深化司法公开,确保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把司法公开作为法院工作新常态,健全公开机制,创新公开方式,积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

一是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提档升级。在全省法院率先建立诉讼服务中心,整合立案导诉、司法公开、信访投诉等工作职能,通过服务窗口实现人性化、前置化和集约化办理,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设置专人接听“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诉语音便民服务290人次;充实和完善便民自助服务终端系统内容,当事人可凭身份证、短信密码自助实现案件各阶段的信息查询,当事人自助查询案件信息2100多人次;实行院领导代班接待当事人和中层干部轮值导诉制度,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导引2700余人次,接受法律咨询670余人次,收转诉讼材料520余份,查阅案卷和电子卷宗130余卷,免费发放《诉讼指南》、《诉讼明白纸》等法律资料1600余份。

二是依托司法公开平台全面打造“阳光司法”。坚持把司法公开作为法院工作新常态,以“三大平台”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将5010件案件审判流程信息和执行案件信息录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和“河北法院司法公开平台”,当事人可通过网络自助查询;将1241份案件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进行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加大庭审直播力度,新建数字化法庭2个,依托本院庭审网络直播系统,同步直播837起案件的庭审实况,方便群众“围观庭审”;全面升级数字化法庭,实现实况同步转播、庭审证据展示、同步录音录像、电子记录打印、光盘刻录备存功能,通过“每庭必录”提高审判活动透明度;要求案件纸质卷宗同步生成电子卷宗,扫描生成电子卷宗4218卷,实现诉讼档案的数字信息化应用,方便律师和当事人查询调阅;进一步完善我院官方网站司法公开平台建设,公开法官信息、陪审员信息、拍卖公告、评估机构、诉讼指南等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运用司法公开新渠道提升审判工作透明度。注重发挥司法公开新渠道和新媒体作用,运用官网、官博、官微及时公布审判动态、执行动态、案件信息、裁判文书、庭审公告、庭审实况等内容,当事人可通过网络自助查询和获取司法服务,有效树立司法权威;运用办公楼前全彩led电子显示屏信息发布系统,滚动播出开庭公告1560件、庭审实况449件、曝光失信被执行人526名、法律宣传片7部、工作动态50余篇,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全面的司法公开新载体;向社会各界寄送《盐山法院》报刊、《盐山法院》画册2000余份,提升审判工作透明度;开展“司法公开集中宣传周”活动,举办公众开放日、新闻发布会、法制宣传等活动10余次,多渠道展示法院审判工作情况,拉近法院与群众距离;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法院旁听案件庭审20多件,感受法院司法公开工作,营造公开、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

(五)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进一步扩大司法民主。

2016年4月,依照法定程序增选人民陪审员8名,使现有人民陪审员数量达到103名,满足了人民陪审员数量达到法官数量两倍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司法民主;不断完善人民陪审员随机抽取方式、专业性较强案件相对固定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员参审率和参审范围;积极探索人民陪审员定期考核和考评通报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管理工作;构建人民陪审员参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案件执行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广大人民陪审员来自基层一线,熟悉社情民意,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便于同当事人沟通交流的优势,协助法官做好调解工作,让人民陪审员用平静的心态、拉家常的方式化解各种社会矛盾。2016年,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300余件,保障了公民陪审权利。

一是案件大幅上升和改革任务繁重带来了双重压力。盐山法院2014年受理案件数量为3438件,2015年受理案件数量为4022件,2016年受理案件数量为4519件,较2014年增幅31.4%。盐山法院现有中央政法专项编制75人,实有人员69人,员额法官22人,办案法官数量较以前进一步减少,案多人少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化和对审判质效的高要求,如何既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又能解决好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保证法官队伍稳定,确保公正高效地办理好每一起案件是要急迫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是审判权、审判管理权和审判监督权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司法改革的目标在于“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还权于法官和合议庭,真正做到“去行政化”。但在改革中,如何妥善处理法官依法独立履职与院、庭长管理监督之间的关系,成为司法改革实践操作中的难题。一方面每位法官是否有能力独立审理好重大疑难案件,处理结果是否公平合理,是否能真正做到定纷止争还有待实践检验。另一方面审判权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很有可能会带来法律适用的不统一、同案不同判、案件审理质效下滑、廉政风险等问题。

三是个别法官的综合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党和人民对公正司法的要求,需要法官具有相应的实践经历和社会阅历,具有良好的法律专业素养和司法职业操守。司法改革后法官的权力越大,责任更大,对法官的素质要求将更高。但个别法官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及能力与其承担的审判职责尚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快健全高素质法官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强对法官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四是部分改革事项尚无经验借鉴,实践探索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司法体制改革现已迈入深水区,随着人员分类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执行体制改革、职业保障制度也在逐步推开。相应的改革机制尚无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法院自身逐步摸索,破解改革过程中遇到的藩篱。

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解决案多人少矛盾。进一步完善人员分类管理,严格落实员额制法官管理,确保入额法官一律在审判一线办案,让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进一步完善审判机制改革,探索和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有效提升审判质效。进一步完善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法院、智慧法院,向科技要人力、要效率。

二是落实司法责任制,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推进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坚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原则,将司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对审判权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对审判权的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审判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促进司法公正。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和评价机制,加强对法官业绩的综合考评。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进一步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

三是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为公正司法提供队伍保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官的选拔、遴选和交流机制,健全和完善以培养法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专业素质、职业操守等为重点的法官教育培养机制,努力提升法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从严管理,从严治院,继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和“三严三实”学习教育,打造过硬法院队伍,确保司法廉洁。

四是积极推进制度创新,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任务艰巨而紧迫。要切实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坚持顶层设计指导,探索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内设机构改革试点工作。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的机制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和落实审级制度、行政诉讼体制机制改革,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创新林业体系改革工作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不同,新疆南、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差距,可以说天山北部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

我在农四师六十八团挂职期间,通过学习农四师部分团场的工作经验并对天山北坡经济带进行认真地考察调研,进一步提高了对林果业在农业产业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并对全面推进伽师县林果业发展产生了许多启示。

一、农四师林果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做法。

农四师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境内,东起南北疆交界的天山那拉提达坂,西至中哈边境,北东南三面环山,成立于1954年。五十年来,全师各族干部职工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豪迈气概实践和铸造了兵团精神,在亘古荒原上开创了阡陌纵横、屋宇罗布、树木成荫,小城镇初具规模的绿洲,使四师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发展成为党政军企合一、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的特殊社会集团。

农四师所辖21个农牧团场总人口22万人,所辖地域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有着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尤其是具有比较理想的葡萄生产土壤质地。主要农产品有粮食、油料、棉花、甜菜、瓜果、香料等。20xx年,全师水果总产达19574吨,其中苹果1578吨,梨1366吨,桃子9450吨,杏子236吨,葡萄1241吨。这些成绩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农四师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改变过去的陈旧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大力发展林果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以优质产品拓宽市场,以市场来调整林果业结构,使林果业快速步入高产、高效、低投入的发展道路。

(二)大胆引进,提高质量。从引进优良品种入手,加大了优质品种的引进力度,彻底改变过去的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观念。由于农四师过去的果树品种差、产量低,不适应市场的要求,根本找不到市场。在这样的压力面前,农四师在优化品质上下工夫,积极培育和引进既高产、优质的果树品种,努力在市场上创造坚实的立足之地。

(三)大力发展中、小型加工企业。农四师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建立了一批中、小型加工果品企业,解决了农民卖不出去水果的困难,农民对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日益提高。农民和企业之间形成了互相服务、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有利关系。

(四)建立健全专业组织、行业协会,构建市场和营销体系。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则,支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农户为基础,建立各种形式的民间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市场机制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建立专业化的产前、产中、产后市场信息服务体系,拓展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致富职工群众。

(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生态与林果业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政治优势,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类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林果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优惠政策、优势品牌战略、林果业发展规划,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全面调动全师广大干部职工、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和龙头企业投身于林果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伽师县基本情况及发展林果业的必要性。

伽师县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喀什地区。距喀什市75公里,东邻巴楚县,西接疏勒县,南靠岳普湖县,北依天山山脉的柯坪南支,西北与阿图什市毗邻。现辖11个乡,2个镇,自然资源,农副土特产丰富,总人口31万人,人均收入1500元。主要有伽师瓜、杏、酸梅、小回香红花、甘草、羊牛等,有“中国伽师瓜之乡”、“中国杏之乡”、“中国酸梅之乡”的美誉。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我县林果业的发展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林果业逐步走向规模化、多样化、优质化。但仍然存在的果品销售难、价格低等许多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由于棉花价格的下降和伽师瓜市场的饱和,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促使进一步提高农民对林果种植的积极性,这对我们针对如何发展林果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粮食和棉花价格低、伽师瓜的销售率不高的问题,无疑给予生产小麦、棉花、伽师瓜的伽师县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这新的课题就是如何利用退耕还林的政策扩大林果业,促进林果业的产业化发展,以此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了地震以外每年还发生冰雹、洪水、干旱、风沙、病虫害等自然灾害,这些自然灾害使农业生产受到制约。面对这种情况,发展林果业就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必要的途径。

(三)目前我县林果业的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规模小,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配套等。

三、伽师县发展林果业的优势。

(一)自然优势。伽师县作为一个南疆县,夏天天气炎热,日照时间较长,气候干燥,土壤适合于种植杏子、酸梅、葡萄、石榴、无花果、甜瓜等水果。

(二)基地优势。我县现有10万亩杏子,3万亩酸梅,2万亩石榴和葡萄,每年可生产11万吨杏子,2.5吨酸梅,这是很好的一个基础优势。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扩大面积、规模,才能形成一个市场优势。

(三)品牌优势。伽师县以味美香甜的瓜果出名,“伽师瓜”品牌闻名全疆,这个“品牌”有望建成专业的批发市场。

(四)品种优势。伽师的杏子耐贮存、便运输、糖份高的特点,深受大家的喜爱,有其他地区无法替代的品质优势。

三、促进伽师县林果业产业化的几点思考。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刻认识到促进伽师县林果业产业化的重要意义。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林果业生产模式,深刻认识到产业化是林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伽师县林果业受到冲击,若长期下去必将影响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没有林果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伽师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我县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林果业产业化的组织领导,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建立林果业产业化新格局,实现我县林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围绕林果业产品的加工和流通,高起点地培植发展一批龙头企业和龙头产品。伽师县在创建企业上,应先建立果树育苗场、冷藏库、果酱、果冻、果汁等加工企业。把企业生产出的新产品销售与市场结合起来起来,形成完整的林果产业链,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实现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配套,促进一体化的经营格局的建立,带动千家万户发展。

(三)转换经营机制,促进产业化组织形式不断创新,为推进林果业产业化提供动力。实施林果业产业化,就必须逐步加大瓜果一体化进程,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形成一个以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连同农户的经营机制,实现林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四)要正确处理农户、乡村、企业的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行政命令的手段是搞不好产业化的,要采取产、售合同制,用合同明确农民与乡村、乡村与工厂之间的权益和责任,规范各自的行为,或与基地签订购销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还可以在瓜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建立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年终按股份来分红。

总之,只要充分利用我县的优势,积极学习和借鉴北疆地区好的经验和管理模式,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我县林果业就会得到快速发展。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xx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驻村联户扶贫工作的工作要求,我工作小组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积极动员县**局、县**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包村联户工作,努力为***镇***村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现将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为切实加强对驻村联户包扶工作的组织领导,**局与***将包扶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周密筹划,扎实推进。成立了****村驻村联户扶贫包扶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村驻村联户扶贫包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安排部署、组织协调全局包村联户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办公室,负责处理小组工作的日常事务。

(一)加强调度,做好包村工作。

建立健全包村联户工作调度机制,领导小组领导定期对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召开调度会议、听取部门汇报、深入基层走访等形式,认真研究,及时解决。

(二)深入基层,做好联户工作。

坚持把包村联户工作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千方百计帮助解决。本着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结合我工作小组工作特点,主动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三)驻村蹲点,做好帮扶工作。

为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我小组共安排两名技术骨干到****村驻村蹲点,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帮实促,努力做好村民的贴心人。按照精准帮扶工作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结合我工作小组的实际情况,从***局、**共抽调*名帮扶人员,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

(四)真抓实干,为包扶村做实事。

20xx年以来,我工作组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村*户*人和建档立卡工作。

今年以来****局已向****村发放村委会维修改造费用**元;添臵价值*元办公桌椅*套;过节期间,前往****村慰问贫困户并发放慰问品。现已将****村*组、****村*组、****村*、****村*组纳入规划当中,日后将结合具体情况逐步实施。

机关工委今年已向****村发放干杂果建设费用**元;村容村貌政治费用**元;为****村发放科技读物、报刊**余份;慰问该村困难户并发放慰问品;在村内开展党务工作培训3次。

20xx年,我局将立足本职,加大投入,真抓实干地开展好包村联户包扶扶贫工作,让所包扶村和所联系贫困户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一)要加大投入力度,搞好技术服务。

我局将坚持促农增收、富民优先,进一步加大包村联户的投入力度,强化先进技术扶持,跟踪帮扶贫困户的生产生活,以实际行动做好包村联户工作,深入推进包村联户工作有序开展。

(二)要注重实际成效,建立督查机制。

强化效能督查,落实考评制度,将督查考评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逐步构建“事事有人抓、件件有督促、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自2016年10月份,我市正式启动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在市委的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市法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地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全面推开司法责任制改革,夯实司法公正的基础。

——全面完成员额法官遴选工作。严格把握法官入额标准,2017年4月,经过考试考核、遴选委员会专业把关、人大依法任命等程序,全市法院共遴选员额法官723名,并全部通过人大审批任命。落实法官员额增补要求,根据员额指标预留或空缺情况,于今年7月份启动了第二次遴选,递补了68名员额法官,既稳定了职业预期又保证了员额数量动态平衡。按照以案定额原则确定分配比例,重点向基层法院和办案任务重的法院倾斜,递补后中院和基层法院的法官员额占中央政法专项编制比例分别为35%、39%。

——积极推行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将法院司法人员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类,形成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建立与行政职级脱钩的法官单独职务序列,推进法官助理和书记员职务套改,进一步明确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的职责,全市法院员额法官等级确定工作基本完成,共向社会招聘聘用制书记员870人,进一步优化了法官与辅助人员的配比,实现了85%以上法院人员向办案一线集中。

——加快建设新型审判团队。坚持管理扁平化与审判专业化相结合,全市法院按照“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模式,共组建新型办案团队497个,其中中院46个。突出法官主体地位,实行办案绩效年度指标管理,承办案件质量实行终身负责,承办法官签发裁判文书的案件占总数的98%。完善院庭长办案机制,院庭长编入团队带头办理疑难复杂案件,并实行台账和定期通报考核制度,去年以来,全市法院院庭长共办结案件8.5万件,占全部案件的28.8%。

——探索完善审判监督管理机制。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改革要求,制定司法权力和司法责任清单,建立专业法官会议制度,规范审委会讨论事项,对院庭长监督活动全程留痕,进一步明确审判权和审判监督管理权的边界。针对改革后审判权运行特点,建立错案责任倒查问责机制,加强司法权运行节点管理,进一步强化案件评查、程序监督、案例指导等措施,去年以来通过二审、再审程序改判或发回重审案件2940件,确保改革后案件质量不下降、管理监督不缺位。

(二)积极推进诉讼机制改革,解决司法实践中突出问题。

——深化立案登记制改革。制定民事、行政案件立案规程,严禁另设条件限制立案的做法,明确立案信息录入、转办、送达、排期等节点时限,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当事人发放“明白纸”,全市法院当场登记立案率达到98%。全面推开网上立案,建立了全市法院统一的网上立案系统,探索开通诉讼费在线支付渠道,今年8月1日以来通过网上渠道受理当事人一审民商事立案申请1.2万件,当事人办理立案手续更加快捷方便。

——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严格落实最高法院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进一步推进庭审实质化,完善非法证据排除工作机制,严格贯彻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原则,从源头上防范冤假错案。积极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改革试点,2016年12月以来共审结相关案件9666件,占同期一审刑事案件的62.8%,60%的案件在10天内审结,审理周期平均缩短1/3,上诉率为0.9%,远低于以往的8%。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刊发了青岛的试点经验,最高法院周强院长予以批示肯定。

——深化涉诉信访改革。构建“一体两翼”涉诉信访处置机制,法院承担主体化解责任,属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化解,去年以来通过该机制共化解信访案件79件,促进信访案件在法治轨道内解决。推行律师代理申诉制度,建立了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诉信访、刑事申诉和民事申请再审三个法律服务中心,中院值班律师共参与处理申诉案件1654件,信访率同比下降29.6%。

——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改革人民陪审员选任程序,在市、区两级人大常委会的支持下,共有1797名人民陪审员获得任命,其中基层普通群众比例达72%,提前完成人民陪审员“倍增。

计划。

”。落实人民陪审员办案经费和培训费用,明确陪审员的权利和义务,不断强化人民陪审员的履职保障。扩大人民陪审员参审范围,参审陪审员实行随机抽取,推行陪审员参加的5人或7人大合议庭制,去年以来,全市人民陪审员共参审案件6.5万件。

——深化多元化解纠纷机制改革。落实《山东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推动各方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加强诉调对接机制建设,完善诉前分流、委派调解、法律指导、效力确认等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仲裁组织、行政机关等非诉讼组织的作用,在全市建立多元化解服务中心52个,支持发展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49个,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物业等纠纷的诉前化解率达到82%。在法院内部健全诉讼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发挥速裁、小额诉讼审判团队作用,对事实清楚、分歧不大的案件简化程序,进一步提升审判效率,近一年来全市法院简易程序适用率达到81.5%,同比上升6个百分点。

(三)深化执行工作机制改革,全力解决“执行难”问题。

——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积极争取关心支持,全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高度重视法院执行工作,制定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制度措施,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执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执行联动机制建设,完善执行财产查控网络,与银行、国土、车管等22个单位和部门实现执行信息共享,推动实现执行财产的查询、冻结、扣划一体化。加大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加强与发改、人社、公安、银监等单位及各金融机构的配合,推进失信行为的跨部门监管,严惩拒执犯罪行为,去年以来共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7万条,限制出境16人,限制高消费5.7万人,追究刑事责任17人。

——健全完善执行工作规范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以信息化为依托的执行新模式,所有执行案件全部纳入流程管理,建立具有远程指挥、快速反应等功能的执行指挥中心,不断完善执行工作规范体系。完善执行实施、执行审查等系列规程,实行“一案一账户”执行案款专项管理,开展见证执行、执行直播等活动,实现执行全过程监督、全过程管理。两级法院全部入驻网络司法拍卖平台,通过网络司法拍卖案件1445件,成交量1036件,成交额59.9亿元,网拍成交金额列全国法院第三。

——健全完善强制执行实施工作机制。开展“执行利剑”、“蓝色风暴”等系列专项活动,强化提级执行、交叉执行和指定执行,去年以来共实际执结案件3.7万件,执行到位220.5亿元。建立执行案件繁简分流工作机制,基本实现了“简案快办、繁案精办、特案特办”。建立执行转破产工作机制,全市法院共移送破产审查案件63件,涉及执行案件1620件,涉案执行标的额42.7亿元,其中378件执行案件得到化解。目前,全市法院核心指标已经基本达标,“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周强院长在调度青岛法院执行工作时给予肯定。

(四)不断强化诉讼保障机制改革,提升司法体制改革的整体效能。

——加强诉讼便民机制建设。按照“物理零距离、网络全时空、交流无障碍”标准升级诉讼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诉讼服务程序,归集整合立案审查、信访申诉、咨询服务、诉调衔接等窗口功能,加强对当事人的涉诉指导服务,对业务咨询实行一张清单,对材料完备的立案申请一次办好。进一步优化12368诉讼服务热线功能,在案件查询、业务咨询等功能之外,整合法官预约、来电督办等管理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渠道。

——推进内设机构改革。去年9月,青岛知识产权法庭获最高法院和省编办批准挂牌成立,知识产权案件管辖范围扩大到半岛沿海六市,并与管辖区域内各中院、知识产权局建立了知识产权跨区域协作机制,推动形成跨区域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法庭目前已受理跨区域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94件。按照司法体制改革统一部署,稳妥推进法院内设机构改革,目前各基层法院改革方案已经提报省法院,中院改革方案也已经进入调研论证阶段。

——加大智慧法院建设力度。以智慧法院建设助推改革,全市法院全部接入全国法院专网,共建成高清数字法庭212个、远程视频接访室11个,庭审观摩、远程提讯、远程接访等工作实现网上办理。建设四级联网的审判执行调度、数据统计分析等系统,完善电子卷宗录入、类案推送、庭审语音识别、文书纠错等功能,智能辅助办案系统逐步完善。建成审判流程、执行信息、裁判文书、庭审直播四大司法公开平台,实现所有案件审判流程信息、执行信息100%公开,上网公开裁判文书50.3万份。

——强化规范化管理。把规范管理作为巩固改革成果的重要方式,中院党组将今年确定为“推进规范管理年”,确定了35个重点规范的工作领域,进一步提高审判管理、队伍管理和机关管理的规范化水平。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中院共出台各类管理制度12项,将财务核算、案款管理、人事管理等制度嵌入审判和办公信息系统,加大督查督办力度,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实践证明,改革是推动法院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途径。近一年来,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8.8万件,结案18.2万件,同比分别增长8.3%、7.9%,司法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对照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对照省委、市委“走在前列”的目标,对照人民群众对司法改革的期待,全市法院改革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司法体制改革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有的干部对改革认识不到位,理解有偏差,缺乏责任担当,推进力度不够,导致有的改革事项走样打折扣;有的干部创新意识不强,闯劲不足,对改革政策学习不深、理解不透,司法观念、办案方式没有与时俱进,影响了改革成效。二是体制机制改革前后制度需要进一步衔接。有的法院处理充分放权和有效监督的关系不到位,员额配置、管理转型、专业法官会议建设等工作滞后,影响了改革效果的释放;个别领导干部办简单案、挂名案的情况仍然存在,少数基层法院未入额法官承办案件的现象尚未根除;个别员额法官办案知识和经验储备不足,不适应案件数量增长、复杂程度提高的形势要求;新型审判团队案件评议机制不健全不统一,执行工作片面追求考核指标忽视实际工作成效等问题还未彻底解决。三是改革配套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审判辅助人员普遍不足,远达不到审判团队的基本配置,限制了审判团队作用的发挥,加剧了案多人少矛盾;以员额法官为核心的审判组织建设还需健全,法官评价体系还需在实践中不断细化完善;智慧法院建设投入不足,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办案质效的成效还不明显。四是改革的协同性需要进一步强化。一些关联度高、相互制约的改革举措推进不同步,比如员额法官等级晋升机制还不完善,影响了干警工作积极性;常态化的员额退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影响了员额法官的动态更新;司法人员管理和横向交流机制以及法官的人身、名誉等职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聘用制人员、事务性工作外包等改革还缺乏稳定的经费保障,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正在逐步加以解决,也期望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推动各个方面形成合力,努力解决司法改革中的瓶颈问题。

下一步,全市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本次专项报告为契机,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引导干警不断提高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坚定改革定力,凝聚改革共识。进一步加强改革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确保把改革精神讲清楚、政策讲透彻、道理讲明白,推动形成全社会拥护、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二是进一步推动改革措施落地。按期完成全市法院的内设机构改革,特别是在稳定思想、稳定工作秩序上下功夫,确保改革过程无震荡。积极推进司法改革配套机制建设,推动建立常态化员额法官遴选、晋升及退出机制,完善法官职业保障、业绩评价等制度,探索更加科学的审判团队、专业法官会议、审判委员会及审判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新的审判权运行机制平稳运行。加强法院单项改革试点工作,推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经验”。三是进一步强化司法改革主体责任。强化“一把手”的改革第一责任人作用,抓住关键少数,增强改革担当,强化过程控制,加强常态监督,确保改革政策精准落地。坚持推进改革和抓好执法办案紧密结合,以改革促审判,以良好的审判质效体现改革成果。主动向市委、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汇报改革进展,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确保司法体制改革取得最佳效果。

全市法院司法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得益于党委的领导、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市人大常委会在青岛知识产权法庭组建、入额法官任命、基本解决执行难等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多次到法院调研指导、听取专项汇报,人大代表也积极建言献策,有力促进了人民法院工作健康发展。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向人大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提几点建议:一是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推动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协同推进的改革合力,确保按时完成综合配套改革任务。二是加强执法检查和调研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司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司法体制改革取得实效。三是推动建立司法改革保障机制,及时解决事业编制人员、工勤人员、聘用制司法辅助人员及相关事务性工作外包面临的经费保障等问题。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听取和审议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充分体现了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高度重视,全市法院和广大干警深受鼓舞。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的审议意见,再接再厉,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更好地履行人民法院的职责使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司法保障!

市场监管局“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报告

业开办时间。依托“某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实现营业执照、印章刻制、税务申报、社保登记、银行开户、公积金办理一次提交、一网通办,切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开设开办企业综合受理窗口,全部开办企业业务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窗口办结。在行政大厅设立网上办理自助报件区,安排专人指导。今年来,开办企业网办率达到99.94%,实现企业开办时间1个工作日、最快0.5天办结目标。四是全面落实便利化登记政策。依托“某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实现开办企业全程网上无纸化办理,开通邮寄服务送达营业执照、印章和税务uk,实现开办企业“零材料”“零跑路”目标。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为企业免费提供税务uk和印章一套,为企业节省开业成本1580元。全面清理申请材料和各类前置门槛,对无法规文件依据的,一律予以取消,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全面实行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住所申报承诺制、集群注册、简易注销等登记政策,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

信用修复工作。严格执行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相关要求,定期督促各办案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公示行政处罚案件,对符合不予公示条件的行政处罚案件必须经局党组研究通过。2021年以来,公示行政处罚案件551件,不予公示案件276件,严格做到了应公示尽公示。严格执行《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对企业开展信用约谈,组织企业学习企业信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企业信用意识。2021年至今完成企业信用修复26件。近期,结合全国稳住经济大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区委区政府、市局助企纾困和包容审慎监管要求,经请示市局,对辖区“某市银隆中安卫保安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提前开展企业信用修复,缓解企业经营困难的现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五是细化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工作。将投诉举报、信访、日常监管等渠道发现的未在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未在责令期限内公示有关企业信息、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或弄虚作假、通过住所(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四种情形的企业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根据企业申请,按规定将失信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2021年以来,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1964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528户,标注经营异常状态个体工商户22691户,恢复正常状态个体工商户2471户。

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编制并公布执法权责清单及流程图,行政执法信息全部向社会公示公开。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全部案件纸质文书留痕,对行政执法过程中容易引发争议的环节推行全过程音像记录。严格落实行政处罚案件负责人集体讨论制度,重要案件由案件负责人集体讨论会决定,全局所有行政案件法制审核率达100%。对案源集中统一管理,目前,无一例案源案件“体外循环”。

理解和重视程度。

(五)。

企收费规范治理,今年查获违规收费案件5起,为企业清退违规收费款130万余元。

(六)持之以恒狠抓纪律作风。一是开展行政许可、执法办案监督抽查。对2021年度行政许可服务对象开展随机抽查46户,开展执法案件处罚对象随机抽查40户,促进监管人员文明廉洁许可执法。二是用好信访投诉主渠道。认真受理信访投诉举报,处理消费调解纠纷投诉举报28个、行政许可投诉举报8个、监管执法投诉举报2个,出具监督意见书2件,开展批评提醒5次,为干部澄清问题33个。三是紧盯“窗口”作风,开展专项治理。开展“优化窗口服务杜绝‘窗口腐败’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对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开展自查自纠督促整改。在优化服务方面,拟定申请书填写便民样本8套,重新修订企业制度模板9套;完成个体登记、食品药品等许可审查标准清理5类;删减药品经营资料目录2个;1项食品生产许可改告知承诺管理,1项仅销售预包装食品许可改为备案管理,连锁公司申请经营预包装食品可在服务大厅和19个街镇监管所任一窗口办理所有门店备案事项。在19个基层监管所服务窗口统一公开办事指南,公布办理流程、时限和投诉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增添远程监督,在19个监管所窗口安装高清音频视频摄像头,每周通过摄像头查看窗口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和状态,确保窗口服务和便民措施全程受监督。

二、创新举措(一)简易注销改革试点。2018年12月,经我局积极争取,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在某区以及全国其他26个地区实施简易注销改革试点。我局于2019年1月18日率先开始试点,通过拓宽简易注销适用范围、压缩简易注销公告时间、建立容错机制等措施,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企业注销公告时间从45天压缩至20天,企业办事减少1个环节、少跑2次路、少提交3份资料,平均为每户企业退出市场节省30天,市场主体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2021年以来办理企业简易注销3769户,占企业注销总数52.88...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盐山法院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县人大的正确监督和市中院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意见,坚持以审判为中心,以法官为主体,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参与和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构建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工作新机制,努力实现公平正义。

(一)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

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为群众畅通诉讼渠道,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当场立案率达95%。

一是为群众诉求敞开大门。不论案件大小,只要属于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范围,且当事人诉求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一律接受诉状,即刻登记立案。对材料有误或不全的,一次性告知并指导当事人及时补正。

二是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案登记制扩大了法院受案范围,为配合立案登记制的实施和缓解审判工作压力,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大案件繁简分流力度,用足用好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一乡一庭等纠纷解决机制,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缓解立案登记制带来的案件骤增问题。

三是依法严惩诉讼过程中的违法行为。认真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于惩治虚假诉讼、恶意诉讼和无理缠诉行为的相关举措,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法维护登记立案秩序,推进诉讼诚信建设。

(二)以员额制法官改革为重点,推进人员分类管理。

牢牢牵住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积极稳妥推进以员额法官作为重点的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为实现公正高效廉洁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圆满完成法官员额制改革。结合本院实际,制定《首次确定计入员额法官工作实施方案》和《首次入额考核方案》,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宁缺毋滥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依照法定条件,经过报名、审查、考试、考核、考察、遴选委员会审议等严格程序,公平择优遴选22名具有较好法律素养和较强履职能力的一线办案法官入额。法官员额制实现了司法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了以法官为核心的人员分类管理体系建设。

二是初步完成人员分类定岗管理。根据省高院《关于法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的意见》,将法院人员分为员额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三大类,并相应确立了33%、52%、15%的员额比例,实行员额制管理。经过双向选择和业绩考核,进一步明确了法官助理、书记员、执行员、法警等审判辅助岗位人员和行政岗位人员,定人定岗,较好的完成了人员分类定岗任务。以法官为核心,以法官助理、书记员为辅助,以司法行政人员为保障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基本建成。目前,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等级确认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三是建立符合法院工作特点的职业保障制度。积极协调县委组织、人事和财政部门,建立与法院单独职务序列配套的薪酬制度,自2016年10月份开始预发增资工资,并向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发放到位。

(三)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为重心,完善审判权运行机制。

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我院严格贯彻上级法院司法体制改革举措,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审判权为核心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真正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一是强化案件审判管理,提升审判质效。出台《审判管理流程规范》,依托数字法院、移动办案和oa办公系统等信息化手段网上实时监控办案流程,坚持每月评查卷宗、庭审和审判委员会专题讨论制度,对案件办理全程实行无缝隙、全方位的跟踪管理;完善独任法官、合议庭办案机制,推行院领导带头办案和过渡期全员办案机制,出台《员额法官考核方案(试行)》,规范院、庭长审判管理职责,进一步明晰审判权运行规则。

二是完善法官办案责任制,实现权责统一。严格落实法官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实施法官办案痕迹化管理,明确法官应当对履行审判职责的行为承担责任,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严格落实错案及瑕疵案件责任追究,法官在审判工作中,故意违反法律法规的,或者因重大过失导致裁判错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应当承担违法审判责任;严格落实法官任职回避、防止内部干扰等制度,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增强法官拒腐防变能力。

三是健全审判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廉洁司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审判权监督制约机制,定期开展审务督查活动,出台《纪检监察全程介入审执工作规定》,实施案件廉政回访制度和廉政风险环节监督机制,由纪检组通过回访案件当事人、监督评估拍卖、列席审判委员会以及会同审判管理部门联合评查等手段,对案件办理实施提前介入、重点监控、全程监督,切实建立“告廉、问廉、访廉、督廉、查廉”监督问责机制。2016年,随机抽取270余件案件进行廉政回访,向当事人寄送《案件回访征求意见表》600余份,监督评估、拍卖程序120余件次,杜绝司法过程中的不规范、不廉洁的违规行为。

(四)全面深化司法公开,确保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把司法公开作为法院工作新常态,健全公开机制,创新公开方式,积极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以公开促公正树公信。

一是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提档升级。在全省法院率先建立诉讼服务中心,整合立案导诉、司法公开、信访投诉等工作职能,通过服务窗口实现人性化、前置化和集约化办理,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设置专人接听“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为群众提供诉语音便民服务290人次;充实和完善便民自助服务终端系统内容,当事人可凭身份证、短信密码自助实现案件各阶段的信息查询,当事人自助查询案件信息2100多人次;实行院领导代班接待当事人和中层干部轮值导诉制度,为当事人提供诉讼导引2700余人次,接受法律咨询670余人次,收转诉讼材料520余份,查阅案卷和电子卷宗130余卷,免费发放《诉讼指南》、《诉讼明白纸》等法律资料1600余份。

二是依托司法公开平台全面打造“阳光司法”。坚持把司法公开作为法院工作新常态,以“三大平台”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将5010件案件审判流程信息和执行案件信息录入“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和“河北法院司法公开平台”,当事人可通过网络自助查询;将1241份案件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进行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加大庭审直播力度,新建数字化法庭2个,依托本院庭审网络直播系统,同步直播837起案件的庭审实况,方便群众“围观庭审”;全面升级数字化法庭,实现实况同步转播、庭审证据展示、同步录音录像、电子记录打印、光盘刻录备存功能,通过“每庭必录”提高审判活动透明度;要求案件纸质卷宗同步生成电子卷宗,扫描生成电子卷宗4218卷,实现诉讼档案的数字信息化应用,方便律师和当事人查询调阅;进一步完善我院官方网站司法公开平台建设,公开法官信息、陪审员信息、拍卖公告、评估机构、诉讼指南等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运用司法公开新渠道提升审判工作透明度。注重发挥司法公开新渠道和新媒体作用,运用官网、官博、官微及时公布审判动态、执行动态、案件信息、裁判文书、庭审公告、庭审实况等内容,当事人可通过网络自助查询和获取司法服务,有效树立司法权威;运用办公楼前全彩led电子显示屏信息发布系统,滚动播出开庭公告1560件、庭审实况449件、曝光失信被执行人526名、法律宣传片7部、工作动态50余篇,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全面的司法公开新载体;向社会各界寄送《盐山法院》报刊、《盐山法院》画册2000余份,提升审判工作透明度;开展“司法公开集中宣传周”活动,举办公众开放日、新闻发布会、法制宣传等活动10余次,多渠道展示法院审判工作情况,拉近法院与群众距离;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法院旁听案件庭审20多件,感受法院司法公开工作,营造公开、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

(五)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进一步扩大司法民主。

2016年4月,依照法定程序增选人民陪审员8名,使现有人民陪审员数量达到103名,满足了人民陪审员数量达到法官数量两倍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司法民主;不断完善人民陪审员随机抽取方式、专业性较强案件相对固定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员参审率和参审范围;积极探索人民陪审员定期考核和考评通报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管理工作;构建人民陪审员参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案件执行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广大人民陪审员来自基层一线,熟悉社情民意,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便于同当事人沟通交流的优势,协助法官做好调解工作,让人民陪审员用平静的心态、拉家常的方式化解各种社会矛盾。2016年,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300余件,保障了公民陪审权利。

一是案件大幅上升和改革任务繁重带来了双重压力。盐山法院2014年受理案件数量为3438件,2015年受理案件数量为4022件,2016年受理案件数量为4519件,较2014年增幅31.4%。盐山法院现有中央政法专项编制75人,实有人员69人,员额法官22人,办案法官数量较以前进一步减少,案多人少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化和对审判质效的高要求,如何既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又能解决好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保证法官队伍稳定,确保公正高效地办理好每一起案件是要急迫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是审判权、审判管理权和审判监督权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司法改革的目标在于“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还权于法官和合议庭,真正做到“去行政化”。但在改革中,如何妥善处理法官依法独立履职与院、庭长管理监督之间的关系,成为司法改革实践操作中的难题。一方面每位法官是否有能力独立审理好重大疑难案件,处理结果是否公平合理,是否能真正做到定纷止争还有待实践检验。另一方面审判权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很有可能会带来法律适用的不统一、同案不同判、案件审理质效下滑、廉政风险等问题。

三是个别法官的综合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党和人民对公正司法的要求,需要法官具有相应的实践经历和社会阅历,具有良好的法律专业素养和司法职业操守。司法改革后法官的权力越大,责任更大,对法官的素质要求将更高。但个别法官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及能力与其承担的审判职责尚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快健全高素质法官队伍的培养机制,加强对法官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四是部分改革事项尚无经验借鉴,实践探索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司法体制改革现已迈入深水区,随着人员分类管理的进一步完善,法院内设机构改革、执行体制改革、职业保障制度也在逐步推开。相应的改革机制尚无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法院自身逐步摸索,破解改革过程中遇到的藩篱。

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解决案多人少矛盾。进一步完善人员分类管理,严格落实员额制法官管理,确保入额法官一律在审判一线办案,让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进一步完善审判机制改革,探索和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有效提升审判质效。进一步完善审判管理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法院、智慧法院,向科技要人力、要效率。

二是落实司法责任制,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推进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坚持“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原则,将司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切实加强对审判权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对审判权的法律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审判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促进司法公正。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案件质量评查机制和评价机制,加强对法官业绩的综合考评。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进一步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和执行信息公开。

三是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为公正司法提供队伍保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官的选拔、遴选和交流机制,健全和完善以培养法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专业素质、职业操守等为重点的法官教育培养机制,努力提升法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坚持从严管理,从严治院,继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和“三严三实”学习教育,打造过硬法院队伍,确保司法廉洁。

四是积极推进制度创新,落实好各项改革任务。司法责任制改革,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任务艰巨而紧迫。要切实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坚持顶层设计指导,探索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内设机构改革试点工作。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的机制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和落实审级制度、行政诉讼体制机制改革,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