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精选14篇)

时间:2023-12-15 09:11:05 作者:笔砚

调研报告是对特定问题或情况进行详尽调查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和建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服务业调研报告

自3月9日驻村以来,我通过熟悉乡情村情,走访、深入马街乡村寨走访调研,发现当前大多数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贫乏,一部分经济水平较差的农村,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农村贫困既是经济的贫困,又是文化的贫困,二者互为因果。解决贫困问题不能只追寻经济与物质的目标,而应同时重视文化与精神的提升。从某种程度上看,后者比前者更困难、更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着贫困主体(农民)的自我觉醒和自我发展。我认为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0。

世界的了解大都通过新闻媒体,对外部世界也充满好奇,可是具体的了解却相当有限。在他们的心目中,城市是一个令他们向往的天堂,这也是不少农村青年纷纷拥入城市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对城市生活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认识和必要的就业指导,他们中的大多数显然并不能适应城市;而且城市的现实要求对这些刚刚进城的青年更是苛刻的,未能给他们一个宽容的适应过程,城乡之间巨大的反差使一部分人心理失衡,这也是影响城市治安的因素之一。

电视仍是广告主媒介投资的主导力量。不同媒体从竞到合,电视媒体关键是提升自身在不同媒体中的掌控力与话语权。今年,综艺节目和品牌剧场等内容资源成为电视争抢广告主的一大筹码,尤以个性化植入与大型项目投放引人注目,这依然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面对硬广时长空间触顶,电视台尤其是上星频道加强对冠名、赞助等植入软广的进一步挖掘,近一半的广告主将会增加冠名和植入广告的预算。

多数综艺节目的植入项目达20多项软广植入产品形式多样。ctr媒介智讯2018年广告主调查显示,有45%的广告主表示将增加冠名和植入广告预算,34%的广告主表示将保持上一年的规模,仅有13%的广告主表示将缩减。

冠名等植入效果不完全取决于节目中的曝光度,品牌植入与节目情景恰当融合,让观众感受到无广告的内容植入才能达到更好的商业化效果。节目组会和广告主深度沟通,寻找节目内容与品牌主张的契合点,广告主也会参与节目制作与宣传推广,既为节目品质也为广告主带来了高销售转化率。

7/10。

碑瞬息传播的时代,必须加强对内容品质的把握,内容做好了,后续的品牌营销才会顺利开展。

广告主在收紧预算的同时,投放更集中,聚焦强势电视媒体的优质节目资源,尤其对现象级节目等黄金资源的抢夺最为激烈。

大型综艺节目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节目,已发展成一场塑造平台品牌的活动,一旦成功便可提升频道整体广告报价。同时,热门综艺节目受众年轻,自身极具跨屏播出影响力,可将植入品牌带到其他播出平台,并通过社交媒体等碎片化传播持续发酵,与热门节目一起成为大众讨论的话题焦点。

电视剧撑起电视收视的半边天,电视台是电视剧最大的播出平台。目前,不同频道对自身剧场有不同的品牌定位,广告主投放目标受众趋同的剧场,每天将固定的播出时间和播出内容融入品牌战略中,有利于品牌形成持久传播。2018年。从单集成本来看,卫视特约和冠名等广告费用皆有不同程度上涨,但与大型综艺节目相比,仍属价值洼地。

当下,内容即媒体,即使在新媒体迅速崛起的今天,电视内容对品牌营销推广的作用依然不可小觑,这使得广告主依然保持着对电视投放的稳定性。未来,电视广告经营还需认真研究互联网的优势和局限,在比较中寻找自身的价值。

(二)在线视频广告:自制内容价值放大。

容的大力投入,成为广告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围绕内容进行的版权内容营销、广告产品创新、自制植入成为广告主视频营销的法宝。

视频网站传统的电视剧营销往往是通过延长贴片广告来增加广告收入。这两年视频网站广告正逐渐从单一的贴片广告走向全链条营销,同时广告主依然注重对内容的考量,进行大剧集中化投放。以去年年底播出的《武媚娘传奇》为例,乐视网得到了修正药业等品牌商的赞助,搜狐视频得到了唯品会的联合赞助,腾讯视频得到了巴黎欧莱雅等22家广告主的投放。除了广告贴片,腾讯视频围绕该剧打造了原创追剧节目,并采用弹幕互动技术、微信互动游戏等为广告主带来创新营销溢价,迎合了粉丝经济时代移动化、互动化的需求。体育直播内容由于拥有稳定的观众群体以及较高的关注度,正逐渐成为视频网站广告增收的新动力。艾瑞数据显示,2018年巴西世界杯,86.1%的人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观看世界杯,比4年前的数据翻了一倍。据业内人士称,今年的巴西世界杯为视频网站创收7亿多。优酷土豆为世界杯专门打造了1+4+n的内容模式:1档自制节目、4档pgc节目、海量ugc内容。并设置世界杯专区,得到了雪花啤酒的赞助,通过啤酒花作为专属活动积分的设定,调动优酷会员参加世界杯活动,赢取积分。既调动了用户的参与性,又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

今年,在保证传统版权电视剧、综艺节目较高采购量的基础上,各视。

9/10。

频网站加大自制内容投入力度,实现了量和质的全面提升。一些或是互联网气质突出、受众定位清晰,或是制作精良的自制内容吸引了广告主大手笔投放。

腾讯自制节目《hi歌》广告收入超过6000万元。爱奇艺自制节目《奇葩说》获得美特斯邦威5000万元独家冠名。优酷联合万合天宜制作的《万万没想到》第一季的赞助和植入广告收入超过1500万元。华通明略咨询公司曾对今年自制综艺《你正常吗?》的受众进行客户品牌调研,结果显示,冠名商膜天下通过10期节目整体品牌知名度提升438%。

敬老院服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敬老院服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县目前共有2所敬老院,分别为县中心敬老院和县镇农村敬老院(20xx年7月正式运营),其中县中心敬老院修建于2007年,占地面积1200㎡,为2层楼房,共有床位80张,入住老人16名,管理人员3名、服务人员5名,已办理法人证书和18位社会信用代码;县镇农村敬老院,项目总投资780万元,该项目位于镇呷拥社区,占地面积560㎡,建筑为4层楼房(带无障碍电梯),建筑面积2460㎡,共有房间80间。目前该项目已全面完成基础建设和部分设施设备采购,预计20xx年7月正式运营。

我县敬老院目前实行公办公营,每年由县财政配套60万元用于敬老院正常运营开支,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好敬老院管理服务工作:

1、建立健全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在工作中,我们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结合敬老院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院长岗位职责》、《工作人员岗位职责》、《院民守则》、《卫生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请假制度》、《安全消防制度》等十多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既做到敬老院的规范管理,又充分调动了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实行院长负责制,突出自我管理,体现以人为本原则。敬老院作为一个大家庭,为了营造和谐、温馨、生活有序“大家庭”氛围,我们在全面推行制度管理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院民自我管理,全院形成周密的自我管理体系,从生产、生活到医疗出行等方面全部实行“院民自治、阳光操作”,提高了院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增强了敬老院的凝聚力,营造了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敬老院的健康发展。

3、开展“争创”活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我们敬老院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评选出了一批“五好院民”,还给予奖励。切实调动了院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极大地激发了院民们的生活热情。

4、安全保障。敬老院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应急灯8盏、灭火器16个,实行敬老院定期走访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重点检查用火、用电、用气和食物方面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及时化解院民各类矛盾,从根本上消除各类安全事故隐患。

5、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每年爱心企事业单位组织员工到敬老院开展献爱心志愿服务活动,部分企业每年为院民购置衣物,县医院组织医疗技术骨干为院民做全面免费体检,县委政府每年给老人们拜年并给院民送来慰问品和慰问金。

6、优化服务,竭力创建星级敬老院。在敬老院管理服务工作中,始终贯串着“爱心管理、亲情服务”这一宗旨。工作人员配备方面:管理服务人员都具备有爱心、有孝心的基本条件,服务人员挂牌上岗,工作主动热情文明,不怕脏不怕累,能耐心细致周到的为老人服务,院民普遍感觉满意;生活方面:每周更换食谱,并由指定供应商供应菜肉奶等生活用品,确保食物安全与质量;医疗方面:全院院民全部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每月定期为五保老人检查身体,准确填写院民健康档案。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有保障,切实做到“老有所医”、“老有所靠”;文化娱乐方面:院内设照料中心,配备电视音响等设备,每天组织跳锅庄等文化娱乐活动,切实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使全体院民切实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思想教育方面:经常组织有文化的院民带领大家学习、收看电视,并加强对职工、院民思想道德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正确引导职工作职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模范、院民主动作争创文明敬老院民,争当文明院民的标兵。

3、院民高原病较多,普遍体弱,护理难度大:目前我县敬老院共入住16名老人,其中生活部分自理5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人,我县敬老院护理人员只有4人,且全部为女性,因护理员工资比较低,招不到合格的男性护理工,在对入住院民的生活护理中多有不便。

一是加强财政和社会慈善资金投入,改善敬老院基础设施;二是加强人才引进,提升服务管理软环境;三是提高护理员工资,同时引导社工、志愿者等参与敬老院服务管理。

服务业调研报告

一、红山区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繁荣兴盛的服务业一直是红山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红山区紧紧抓住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赤峰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政策措施,将加快服务业作发展为全区的重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不断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创新机制,强化落实,使我区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20xx年我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2亿元,20xx为45.6亿元,20xx年为52.4亿元,年均增长17.4%。20xx年上半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同比增长10.7%。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均衡协调发展,批零餐饮业、交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及其它服务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为优化我区服务业产业的结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今年1—6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21.1亿元,同比增长19.5%;餐饮业实现3.2亿元,同比增长19.2%;其它行业实现0.5亿元,同比增长13.5%。

二、红山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做法。

(一)举全区之力搞好红山物流园区建设。

多年来,红山区的服务业发展始终处于层次低、规模小、布局散,新型业态发展缓慢的状态。为了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红山区地处中心城区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和车流相对集中这一特点,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于20xx年6月正式启动了内蒙古红山物流园区建设。目前园区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23.8亿元,全面启动5100亩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建成区面积达到3800亩。共引进各类企业118家,其中73家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完成各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形成了以物流配送、汽车贸易、建材交易、货物仓储同步发展的经营格局。20xx年上半年,园区实现交易额26.2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交易额55亿元,税收1.2亿元,安置就业达到1万人。

一是将规划先行作为首要原则。作为自治区批准立项的首家大型物流园区,红山物流园区在建设初期就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门槛招商,高水平发展”的工作思路。聘请国内资质较高的中交协物流研究院制定了园区可研及建设规划,园区由最初规划建设面积5000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调整为7500亩计划总投资35亿元。基本服务半径约为500公里,主要方向的服务距离超过1000公里。是集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于一体,辐射蒙冀辽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二是不断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落实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赤峰市中心城区物流产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红山经济开发区、红山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审批及有关优惠政策问题的会议纪要》所提出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了针对红山物流园区简化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的配套措施,全力推进红山物流园区项目建设。优惠的扶持政策为园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同时,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林业、国土部门先后完成林地审批5019亩、土地审批4488亩;发改、财政、商务、金融等部门在为园区争取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缓解了园区建设资金紧张问题。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为园区的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红山区委、区政府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等各方面,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一是投资5.9亿元,完成了3800亩范围内“七通一平一监控”基础设施建设,共建设道路27条,总长度21公里,总面积46万平方米。20xx年,园区三期首批620亩路网工程开工建设,共建设道路5条,总长度2.3公里,形成了“筑巢引凤”的良好局面。二是建成了行政综合办公楼,将工商、税务、公安、物业等部门引入园区联合办公,实行“一体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全面提高了办事效率。三是完善了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80万元,建设了专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启动建设了占地70亩集商务、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广场,满足商户产品会展需求。同时在广场北侧新建一处8400平方米的信息中心综合楼,满足信息中心发展的空间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四是进一步整合了城区物流资源,将城区内近120家配货站全部引入园区,实现了区外长途运输、市内短途运输及城市配送的有效衔接。

四是加强园区招商引资吸引商气人气。园区地处城市边缘地带,地势偏僻,人气不足,商气低靡,建设初期投资者对园区发展信心不够,使园区最初招商十分困难。为了扩大园区知名度,增加园区的商气、人气,园区采取了“物流+市场”的经营模式。对园区入园企业实施“2年内免收企业所得税,2年后再减半征收3年;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办理相关手续费能免则免,不能免按最低标准收取”等的优惠政策。同时,视入驻企业规模、发展潜力、投资大小、经营种类收取不同标准的配套费,特别是对能够起到拉动作用的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行业特色明显的企业,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给予以一定灵活的优惠政策。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惠的入园政策,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园区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

1、严格功能区划分,按功能区定向招商;

2、严格准入,确保入驻企业具有活力;

3、严格合同约定,确保施工进度;

4、严格执行保证金制度,确保园区工程质量。为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和管理,区政府出台了工程招投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工程审计等管理办法,保证所建项目的质量和工期。完善了园区规划监察管理办法、水电暖管理办法、绿化管理办法、广告牌匾管理办法、物业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建设,强化了园区管理。同时,加强服务企业力度,全程协助新入驻和新开工企业办理规划、建工、消防、土地、房产等审批手续以及证照等相关经营手续;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融资,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二)千方百计行进服务业商贸聚集区和特色市场建设。

一是以项目建设带动进一步巩固新华商业步行街作为全市商贸零售业的`龙头地位。红山区新华商业步行街地处城区中心地段,是赤峰城区最大最繁华的商业街。始建于20xx年,历经9年的发展,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完成了774延长米主街和1579延长米的辅街建设和改造。截止20xx年6月整个新华商业步行街内共较大的综合类百货商厦23家,各类专卖店、品牌店、精品店157家,从事各种经营的大小商户4000多户,总营业面积近19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超过10000人,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在盘活步行街现有资产,调整经营业态,实现步行街商贸业提档升级的同时,扎实推进步行街向北延伸及向东西两翼扩展工程,启动了航宇商务中心,蒙中商贸中心,华兴商贸中心改造、草原明珠购物广场等一批商贸业重点项目,全力打造以步行街为主体,辐射两翼的中心城区核心商贸区。

二是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几年来始终坚持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组成专项工作组推进市场建设,通过开展商务、公安、安监、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动,集中对酒类、粮食、成品油和定点屠宰企业的登记备案和专项整治,打击假冒伪劣和非法经营行为,净化和规范商贸流通领域秩序。目前红山区现有各类交易市场20余家,西城市场、同兴市场、天越市场、千禧建材市场、果菜粮市场、古玩市场、解放街小商品市场、万商大院、三宇陶瓷市场9家市场交易额超过亿元。其中,赤峰果菜粮批发市场经过十年的发展建设,已成为内蒙古东部地区最大的区域性专业粮油批发市场,具备了对全市及周边地区成品粮油交易的调空能力,市场多次被评为市和自治区文明市场,成为了全市粮油供求的晴雨表,杂粮外销的集中地。赤峰西城市场始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由最初的50总发展到近200亩。西城市场现与全国200多家大型农贸市场联网,成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指定信息采集点,全国农贸市场协会会员单位,是我市最大的农牧业产业化农贸龙头企业,是内蒙东部地区最大的果菜批发市场,水果蔬菜集散中心,内蒙古最大水果蔬菜集散地。通过加强市场建设,形成了以市场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安置富裕劳动力,集聚资金的良好局面。

(三)下力气抓好社区服务和养老体系建设。

几年来,从红山区地处中心城区,城市化程度较高,城市社区发展较快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养老体系建设。通过引进市场化运作体系,组建了我市唯一一家区级社区服务中心——红山区社区服务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社区服务红山模式不断成熟和完成,已经形成了一个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十个社区服务平台、一百个社区服务站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以下七个方面为重点开展社区服务和养老工作。

一是顺应居民实际需求,建立完善了社区服务系统。中心投资40万元,建立并完善了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和24小时热线电话呼叫系统。针对许多居民家中没有电脑的这一实际情况,开通了8666666热线电话,居民有服务需求时,通过拨打该热线电话,中心工作人员即可对居民的要求做出明确答复。日前,已有400个服务企业加盟,每天接到居民各类咨询达70多人次。

二是以居民健康为根本,开展了贴近居民的社区医疗服务。20xx年投入36万元成立了三西街社区卫生服务站,针对部分社区居民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的实际困难,实行对辖区居民20%—40%的优惠就医承诺,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的办站目的,满足了城区居民就医就诊的服务需求。

三是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居民较为满意的物业管理服务。本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原则,成立了心连心物业公司,共接管了城区14幢弃管楼和1个弃管小区,为部分居民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在改变了这些旧老小区原有的脏、乱、差的环境面貌的同时,方便了小区居民的基本生活。

四是依托现有服务资源,开展了全方位的家政服务。中心投资16万元组建了自己的家政队伍,根据城区广大居民和社区单位的具体要求,通过两套服务系统,分别采取有偿、低偿、无偿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在城区分散设点,就近派出服务。

五是大力拓展服务领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中介服务。针对居民房屋买卖、就业求职等方面服务需求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在中心成立了中介服务大厅,设立婚姻介绍、职业介绍、房屋介绍、家政服务、法律咨询5处咨询服务处,实行一厅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满足了广大居民交友、买房、法律诉讼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六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开展了居民广泛关注的社区培训服务。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元化、具体化的服务需求。截至目前,中心已为广大居民开展英语培训150期,自我保健护理培训11次,保姆、钟点工培训4期,大型健康知识讲座3次,参加培训人员达6800多人次。

七是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日托养老、管家登门、家政保姆、健身康复、代购配送、休闲娱乐等服务内容。同时在社区开展居民旅游、异地养老、养老机构中介、老年大学、低偿或无偿体检,并为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办理出行120卡,建立家庭服务档案,一方面更好的照顾社区内空巢老人,另一方减轻社区居民子女生活负担。中心还联合赤峰市慈善事业服务中心,共同实施“全国百岁希望健康工程”,分期分批为我区低保户、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提供救助和服务。

三、红山区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当前,红山区服务业运行总体情况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有效第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运行中也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开放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市场的规模、档次不是很高,市场辐射力小、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低。农村消费启动缓慢,需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消费水平。

为此,我们将以自治区、赤峰市有关要求为指导,加强服务业的区域合作和融合。针对我区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扎实措施,加快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积极有效地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继续搞好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物流园区三期建设工程,加快铁路专用线、高速公路接口、保税仓储区、汽车租赁区建设及园区政务信息综合楼、商务广场、园区监控及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二是尽快开工建设红山区蒙中商贸中心项目、航宇商务楼等建设项目。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把业态调整和项目落到实处。使哈达街中段经营环境明显改观,经营档次逐步提升,亮化、美化水平及硬件设施均有明显改善;推动步行街周边的草原明珠购物广场建设项目,力争启动古玩文化艺术市场、华兴商贸中心项目,确保按计划开工建设。

三是加大对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工作的专项推进力度。对确定的商贸重点项目实行全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抓好商贸项目调度、统计、服务工作。同时把握国家政策取向,认真策划、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商贸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缓解我区商贸企业投融资压力。

服务业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名县”为载体,以“五保六提升”为工作目标,继续深化“旅游产业推进年”活动,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凝心聚力抓落实,克难攻坚求突破。受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上半年gdp、工业增长率等很多经济指标增速下滑严重,但服务业发展仍保持健康较快发展,这为推动我县经济实现平稳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xx年我县上半年服务业的gdp总值是22.16亿元,占全县gdp比重52%。

1、批发零售商贸业增长放缓。我县批发和零售业受经济不景气影响较大、消费疲软,今年1-6月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亿元,同比增长9.4%,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10个百分点;住宿与餐饮业发展结束了近几年快速增长势头,表现为平稳增长,1-6月份增长9.9%。

消费需求增长逐步放慢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收入增长明显放慢,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增长有可能持续减速。二是随着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今年就业将更加困难,居民即期收入和预期收入更加不乐观,致使居民消费信心挫伤,购买力受到遏制,1-6月份,我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793元,同比回落2%,其中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幅下降,降幅达33.5%。

2、旅游业平稳发展。旅游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上半年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稳中有升,1-6月份,景区接待游客371万人次,同比增长10.1%;门票收入2368万元,同比增长7%;旅游经济总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11.7%。

3、交通运输、仓储业增长趋缓。交通运输、仓储受经济形势影响,客运、货运增幅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1-6月份,全县完成客运量510万人次,同比增长2.5%,客运周转量402720万人公里,增长2.1%;完成货运量290万吨,同比增长3.5%,货运周转量为35185万吨公里,增长3.0%。

4、房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由于去年投入开发的房地产企业家数增加,达到12家,房地产业今年上半年总体上呈较快的发展势头,房地产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创历史新高。1-6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25418万元,房地产销售面积1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6%;商品房销售额8.73亿元,同比增长79.9%。

5、金融业快速增长。国家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实施的货币从紧政策在去年年底调整为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等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金融业快速增长。至6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1亿元,增长35.2%,存款余额117亿元,增长32.3%。

6、商贸物流重点企业逐步壮大。以天天新、天音公司、天啸物流等企业为代表的本土重点商贸物流企业,通过不断加大更新改造的投入力度,为我县的商贸流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中:天天新现有连锁网点覆盖全县十一个乡镇三个街道,总门店数达16家,建有配送中心一个。天啸物流新建物流中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物流配送能力将上一个新台阶。

我县服务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服务业占gdp比重已与二产不相上下,但产业层次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主要问题有:

一是服务业总量小,基础弱,联动效应差。我县服务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在我县gdp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大,但全县服务业增加值仅32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5%左右,总量较小,这与我县发展服务业的优势相比,还没有突出出来。从联动效应看,主导产业带动乏力,产业联动不强。我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优势十分明显,但旅游业没有发挥行业龙头作用,对住宿、餐饮、购物等带动效应不明显。

二是产业层次结构不合理,主体低小散,新兴服务业还比较薄弱。我县服务业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上,服务业整体层次较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将近四成,而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新兴产业处于发育阶段,普遍规模小,占比低。新兴行业比较薄弱。普遍存在着“低、小、散”现象,“低”表现在商业发展层次偏低,基本上处于夫妻店、个体户等较低层次;“小”表现在商铺的营业面积普遍偏小;“散”表现在商业网点的布局较凌乱。全县缺乏较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和专业市场,各类市场规模小、辐射面不广、专业化程度不高,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居多,缺少上规模的服务企业、专业市场、大商场、大卖场等。

深入实施“旅游产业推进年”活动,着力抓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探索二、三产分离试点工作,建立、完善服务业发展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服务业发展转型升级。

1、着力推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产业是我县服务业支柱产业,也是我县极具发展潜力,发展优势的产业,继续深化实施“旅游产业推进年”活动,着力推进山旅游品牌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农家乐”是我县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结合了旅游业和餐饮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xx年,全县农家乐经营户达122户,从业人员总数达887人,接待游客136.6万人次,营业额达3308.9万元。“农家乐”成为我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促销,将农家乐宣传触角伸向上海、杭州、温州等周边大中城市,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我县体验农家乐。

2、积极探索二、三产分离工作。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使制造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鼓励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的政策措施,支持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将售后服务、后勤物业、餐饮和教育培训等内部服务功能剥离,整合组建专门的服务企业,其配套的服务企业享受原工业企业相关优惠政策。重点选择几家企业做好二、三产分离试点工作。

3、积极培育市场和会展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利用“中国汽车用品生产基地”、“中国过滤布名城”和“中国()胶带工业城”三块“国号”招牌,加强市场的引导和培育,促进支柱产业与市场互动发展。创造条件,逐步建设坦头汽车用品市场和生猪、中药材、淡水养殖等专业市场,开工建设县中心粮库,大力扶持中国()汽车用品展销会等展会活动。加强马路市场、城市“牛皮癣”等专项整治,规范农贸市场发展,因地制宜,疏导结合,使马路市场进场进巷进屋,切实巩固创省级卫生城市的成果。以梨园小商品市场的成功改建为范例,逐步推进全县各类市场如二桥的家具市场和福溪路建材以及工人东路小吃、赤城路宾馆、环城东路五金等产业集聚街段的改造升级。

4、大力抓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项目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最为有效的办法。要加强抓项目的力度,精心包装项目,完善前期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出一批有特色的旅游、商贸、现代物流、市场等项目,争取服务业利用外资有所突破。加强已有项目的工程建设,使项目早落地,早出形象和效益。旅游项目方面,加快推进修禅寺修复工程、桐柏宫复建工程、华顶景区服务接待中心项目等项目建设。同时认真抓好一批对我县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具有特色的现代物流、商贸、市场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如天啸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宝宝康食品仓储托运项目、上海大众汽车4s店、石梁农贸市场改造等项目。

5、建立完善服务业发展机制。加强对全县服务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统分结合的服务业工作机制,制订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排出服务业相关的各个部门工作要点和部门分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统筹和协调工作。进一步健全乡镇、街道服务业发展组织体系,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专职负责服务业工作。加强扶持服务业各种行业建立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信息,监督自律和平衡协调方面的作用,形成政府、协会、企业间科学分工、良性合作的服务业管理和服务体制。

服务业调研报告

《服务业旅行社调研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这里给大家转摘到百度。

服务业旅行社调研报告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市民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观光旅游成为很多市民的休闲方式。

旅行社作为与居民出行旅游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现代人休闲观光必不可少的导航标。

旅游社是服务业调查中的一个难点,结合**市旅行社样本企业分布较多的特点,笔者根据工作实际,对开展旅行社调查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

一、旅行社行业的特点、规模小,固定资产少。

由于旅行社的行业特殊性,不需要投入很多固定资金就可以运营起来,旅行社就单体来说,很少有大规模的。

间房、台电脑、张桌子、部电话、几把椅子,就可能是一个旅行社的全部家当,固定资产较少。、人员少、流动性比较强。

旅行社的工作人员除了经理就是导游,导游服务具有自由职业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对游离,旅行社组团少不了导游,导游带领游客到景点游览,在办公室的时间很少。

今天是这个导游接的通知、领取报表,明天就带队出去了,报表放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曾经有一家旅行社,半年报时先后换了三个人,领了三次报表。、行业淡旺季节明显。

很多景区是以自然风景为主的旅游景点,以山水游为主,每年—月是旅游的旺季,月份以后个人简历,很少有团队旅游,只是一些零星的散客,旅行社为了降低成本,实行轮流值班,工资待遇低,人员更难找。

二、调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一)旅行社办公地点不固定,不明显,查找困难。

旅行社固定资产少,办公地点变更比较容易,而服务业报表是半年报,调查频率低,半年报调查时还在,年报时就搬到了其他地方,找不到该单位了。

再者由于旅行社业务的特殊性,办公地点多是租用写字楼,标志不明显,寻找单位困难。

(二)旅行社配合程度差。

旅行社多是私营企业,可能存在一些不规范经营行为(比如偷漏税),在与政府部门的人员接触时,容易产生抵触或戒备心理。

为了避免多交税、费,在填报时他们对营业收入、上缴税、费等经济指标,一般总会故意漏报、瞒报。

(三)统计基础比较薄弱。

旅行社多数规模偏小,基本上都没有专职统计人员,统计工作多是今天我干,明天你干,抓住谁是谁的局面,很难保存完整的业务基础资料。

(四)财务不健全。

旅行社为了节约成本,尽量减少行政人员,不少旅行社不仅没有统计,甚至连专职会计都没有,会计多是兼职,不在旅行社上班,定期去单位处理帐务,有的帐目就是老板给其报个数据简单记录,个别的旅行社连会计都没有,什么数据都是老板自己说了算。

三、调查中采取的措施与方法研究针对旅行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在实际调查中认真研究调查方法和技巧,同时辅之以科学评估,提高调查数据质量,如实反映旅行社的发展水平。

(一)加强培训,提高旅行社人员业务素质。

当前面临的困难,主要是旅行社人员不稳定,责任心不强,对调查工作有敷衍了事的现象。

这就要求认真做好培训工作,要讲清服务业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使旅行社统计人员提高对调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详细讲解报表制度和要求,组织开展讨论,使参会人员切实掌握填报方法。

培训要切实有效,对没有按时参加培训的旅行社,要求补会,不断提高企业人员的重视程度和统计业务素质,为搞好服务业调查工作保证。

(二)入户调查,确保数据现场采集质量。

针对旅行社没有专职统计人员,会计人员相对稳定,报表上经济指标多是财务指标的情况,统一要求服务业报表由会计人员填写。

入户调查前,事先联系旅行社的会计,约定好具体时间,与会计人员一起查阅企业相关资料填写服务业调查表,提高了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三)认真学习旅行社相关知识,为审核报表打下基础。

开展调查前,认真查阅、学习有关旅行社方面的知识,如每家旅行社必须向市旅游局交纳万元人民币的质量保证金,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必须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一般不低于元等等。

在审核旅行社报表时,发现不少旅行社都不填保险费,或者填报金额较小,

心得体会。

通过查询发现属于漏填或者理解有误,要求企业补充填报有关指标,及时纠正报表差错。

(四)加强部门合作,利用行政手段提高旅行社的配合程度。

旅游局是旅行社的行政主管部门,从旅行社的设立、行业管理,业务考评,到取消经营资格,都具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建立部门工作协调机制,能够使调查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

开展调查前,及时与旅游局行业管理科沟通联系,取得全市旅行社的详细资料,对旅行社地址和人员变动情况、旅行社经营现状做到心中有数。

对那些工作难度较大,没有。

服务业调研报告

社区服务业是指在政府的倡导、扶持和推动下,以满足社区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宗旨,以基层街道(镇)、社区为依托,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兴办的,具有公益性、地缘性、福利经营性的多元化服务。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对于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区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特殊领域。政府机构、社区组织、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和社区居民都可以成为社区服务业的投资主体和兴办主体,它是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开发、服务的领域。社区服务的对象包括社区内的弱势群体、普通居民群众、驻区单位等各类社区成员;服务内容涉及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社区就业、便民商业、物业管理、文化教育卫生、家政服务、餐饮、修理等许多行业;具有上门入户服务、设点集中服务,无偿服务、低偿服务、有偿经营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

服务社会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作为价格部门更是责无旁贷,价格工作服务于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任务重、范围广、基础弱的现状,如何理清思路,明确作法,是我们价格部门必须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重大问题。

近期,海门市物价局由局长顾惠祥带队,选择了3个乡镇进行了典型调研,调研中,就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农村价费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改进管理的具体意见,广泛听取了镇、村干部和农民等不同对象、层面的意见、建议,通过倾听广大农民干部群众的呼声、问计于民,掌握了一些第一手资料。

以前虽然粮价不高,但农资价格也低,现在粮价较以前上涨了,但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更大,农民反映强烈。

2、农民子女教育费用负担重。一是“乱收费”,从总体上来看,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涉农收费的减少与规范化管理,农民负担虽有所减轻,但其子女上学方面的负担仍然较重,特别是农民子女在非义务教育的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学费支出较高。

高等院校每年的学杂费都在5000-6000元左右,加上食宿费等,平均在10000元以上,一些农民家庭全年收入都供不起一个大学生,因读书致贫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3、医院乱检查、药价虚高,医风医德问题。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适应农民健康需求的矛盾相当突出。尤其是药品价格偏高,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医药费用高是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我市农民反映,现在看病虽然比以前方便多了,小病在村里就可以看,但药价偏高,农民有病看不起。有一农民说,他们村因病致贫的农户占全村5%-10%,不管有多少人在外打工,只要有人生大病,就会返贫。

4、部分惠农政策农民没有真正得到实惠。国家取消农业税使广大农民群众欢欣鼓舞,而粮食直补政策更是由于采取直接发放到广大农民手中的操作方法,使农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而得到普遍赞誉。但也有意见反映:目前各级政府对我市农民购置农机的补贴总额超过50%,购置农机的这部分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但是他们在提供农机服务的同时,并没有汇报广大农民,相反却以柴油涨价为由,大幅提高农机作业费标准,大部分农民并未从国家的农机补贴中受益。近年来国家出台了用电、运输、税收等诸多优惠政策对化肥生产企业进行补贴,但是化肥价格却仍然大幅上涨,农民并没有直接享受到其中的优惠。

5、农村价格工作力量薄弱。我市的乡村物价工作网络前两年已经建立,乡镇有了价格监督管理站(兼职)、村里有了价格义务监督员,然而价格监督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及村物价义务监督员既非专职,也没有行政执法权,加之人员培训不到为,经费无着落,致使管理手段欠缺,工作难以开展。

我们从调查中感到,凡是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群众反映就相对的少,如我们调查的正余镇邢柏村,全村4573个劳动里中外出主要劳动力有2200个,其中73%在二、三产业,二产主要在靠近镇区的企业,更主要的是从事室内装璜和蔬、荤菜配送,全村共有蚕桑1030亩,亩产3000多元。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户采取大棚、露地同步进行的方法,年收入20xx-3000元/亩,象刀豆之类的大棚作物,每年都是以销定产。去年全村人均收入9360元。我们所调查的农户基本没反映什么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发展,发展是打造和谐社会之基,发展是解决农村问题之本,发展是建设新农村之源。为此,作为价格主管部门,我们将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针对调查反映的问题,我们认为价格部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搞好服务。

1、在农民建房方面:合理确定农民建房用地的土地基准价格,会同国土部门在搞好土地基价测算的同时,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住宅用地的土地价格给予适当优惠,减免土地征用过程中的相关费用,减轻农民负担。对集中居住统一建造的农民新居做好房价成本的审核工作,对配套设施费用按下限收取。对入住农民新居的用户,建立物业管理机构,从严核定物业管理收费。加强对新农村建设中水、电、道路等相关配套费用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从严控制相关建设费用。强化对新农村建设中所需建材价格的监控,适当控制利润率,必要时建立集中供货机制,降低建材结算价格。

2、农村改水方面:严格农村改水中所需材料的价格管理,控制材料差价,规定结算办法,降低原材料及人工费用。适当调整水价,疏导价格矛盾,采取水厂省一点,政府挤一点,群众凑一点的办法,筹措农村改水费用,加快推进农村改水进程。在农村水价中设立管网维护费用,确保今后供水管网改造的实际需要。

3、农村道路建设方面:加强对农村道路建设中所需材料价格的监管,对供应农村修路的各类材料实行临时性价格措施,确保材料价格的合理性。对新造的农村公路及时会同交通部门增设公交站点,适时搞好农村延伸公路运价成本审定工作,既方便农民出行,又促进公共事业的发展。

配合有关部门治理、整顿医疗服务中存在的开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使农民有病看得起。

5、农村水利建设方面:加强对农村水利工程水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水利工程水费用于农村水利建设。加强对农村沟河疏竣中工程费用结算价格的审核,对高估冒领及乱收费行为从严予以查处。

6、改善农居环境方面: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对统一改厕的农户给予价格倾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有条件的逐步实行无害化有偿处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7、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继续加强对农资价格的管理,并变临时性措施为长效管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议省局结合我省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制订种子价格管理办法,适当增加管理品种,控制合理差价,维护农民利益。(特别象我们海门地区油菜、玉米种植面积比较大),在这方面,我们价格部门一是充分利用价格主管部门在价格信息方面特有的优势,搞好价格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及时、快捷、准确、新颖的价格信息,帮助农民准确把握市场价格,有效组织生产、经营,防止盲目生产导致增产不增收以及“种啥啥便宜”、“啥贵啥没种”现象的出现。二是注重价格引导,帮助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引导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种养结构,拓宽创收渠道。三是坚持农本调查、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预报制度,及时、快捷、准确地发布农产品成本、收益与市场价格信息,特别是粮食、生猪、经济作物的成本、收益、供求、价格信息,切实帮助农民算好经济账,进行成本收益比较分析,提高生产效益,规避生产风险。

8、涉农收费公示方面:按照“读得懂、留得住、看得清、跟着变”的要求,加强对镇、村、部门公示的涉农收费公示栏动态监督管理。针对农村教育收费、医疗服务收费、农民建房费用、抗旱排涝费等农民意见较大的收费项目,开展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及时反映面广量大的农村市场各类价格、收费动态,通过监测网络向上级价格管理和监督部门反馈,敦促相应管理、监督部门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9、在农资价格方面: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农药的价格,规定的化肥出厂价格要落实,对省内化肥生产企业要加强价格和产量的监管,确保基层经营者能以规定的出厂价拿到货。并通过减少经营环节来防止层层加价,切实降低零售价格。同时适量运用价格调节基金积极筹备建立化肥淡季储备制度,以增强政府调控化肥市场和供应的能力。

加强对中小学教材价格的监管,加大非义务教育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建议上级部门对高等教育培养成本进行审核,降低过高的学费标准,研究对农村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的减免措施,使农村贫困子女读得起书,上得起学。

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工作,每年要开展一些大型的活动。诸如,大练兵活动、五进宣传、三基建设、三项教育等等。我们知道,各项活动的开展都有其背景和特殊性,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总体来看,各项活动的开展都是比较顺利的。这些活动的开展,无疑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各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漏洞,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否则,会影响我们一些工作的正常开展。

众所周知,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在交通事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交通事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国家以及公安交通主管部门都要根据形势的需要,开展一些大型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着重引导大家推动把各项活动引向深入。活动开展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对交通事业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无论是大练兵活动、五进宣传活动、三项教育、三基建设等等重大活动的开展,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的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每项活动取得的成绩是实实在在的,是全体民警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我们看到,在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根据笔者对各项活动开展的调研,发现具体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对开展活动民警思想认识不足。每项活动的开展都有其背景,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是社会大形势的反映,需要我们每一位交通民警能够深刻理解和认识开展活动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发现,对于活动的开展有一部分民警思想认识不足。一是从日常谈话中就可以看出来对开展一些活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发牢骚。认为做好管理工作就可以了,开展活动是劳民伤财,是搞形式,走过场。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直接导致活动开展受到影响。二是消极应付。在活动中都有很多要求,是对活动开的根本保证。但是,对于要求,一些民警不是积极按照要去做,而是消极应付。无论是开会,还是学习,不是很积极。有的民警在学习时连笔记本都不拿,这样,在学习中能够收到实际效果吗?在做笔记和写心得体会时很是随便,抄别人的,或者随意杜撰等等。这些行为的存在,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重管理,轻活动。一些单位非常注重对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一些活动的确重视不足。这些情有可原,因为重视管理并没有错,管理是完成一项工作的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如果仅仅重视管理这一项,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工作,那么,就可能给我们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不可预见的困难和影响。这就和我们只顾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一样,最终会出问题的。而在组织活动的开展上也是蜻蜓点水,敷衍了事。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出现队伍建设没有生气,没有发展活力,工作僵化呆板。

(三)宣传组织不够。在一些单位,虽然对活动的开展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了组织,但是,缺乏主动性,生搬硬套,没有按照当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进行部署和组织。造成了风声大,雨点小,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同时,对于各项活动的宣传还不到位,民警认识不够,使活动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四)检查督导不到位。一些单位虽然积极对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认真地组织,但是,交警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单位部门多,学习活动时间不能够统一。这样,造成了对于活动的开展难以进行统一要求和监管。而各单位也注重本身的实际利益,没有严格按照本单位统一要求开展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长此以往,也造成了活动的开展不畅。

(五)各种活动似乎有些频繁。一个单位每年要接到各种各样的通知上百个,其中关于开展各种大小活动的就有几十个。当然,开展各种活动是根据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形势和当时的大局制定颁发的。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抵触心理。但是,一旦活动过于频繁,甚至有的活动大同小异,那么,就会造成人们对开展各项活动的不理解,不积极,甚至不支持。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各项重要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

(一)加强领导,提高广大民警的思想认识。一项活动的开展如何,主要是看广大民警的思想认识到位不到位。如果民警的思想认识到位了,那么,这项活动就会开展的.顺利。相反,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那么,这项活动就会受到制约,甚至事倍功半。所以,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各单位要不断加强领导,努力提高广大民警的思想认识。这就要求各单位领导首先要自身重视起来,对各项活动的内涵和本质进行研究,吃透搞懂,然后在去开展对民警的动员。这样在动员会上才能说出活动的真谛和内涵,使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到开展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在各项活动中,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成为带领广大民警积极工作和开展各项活动的表率,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民警的作为。领导的行动有着无声的号召力。

(二)开展活动要注重联系实际工作。作为每一项活动,都是和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实际相联系的,只要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我们就要认真对待开展的每一项活动。各地基层交管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学习教育把活动的指导思想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去。要做到边开展活动边到实际工作中去检验,防止和实际工作脱节,做到学用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令行禁止,积极执行上级有关活动要求。一项活动的开展需要各级部门的响应和支持,对于上级指示和要求,要不打折扣的执行,形成步调一致,全局一盘棋,造成大的声势,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大的氛围,促进总体活动的开展。

(四)认真开展督导检查。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单位要把督导检查工作开展好,及时对本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并做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对于活动开展好的单位要大力表扬,树立先进典型,推动活动顺利开展。

(四)活动要综合开展。由于活动开展得似乎有些频繁,基层部门忙于应付各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总体工作的开展。对此,笔者认为,应该把意义相近的活动综合开展,减少活动频率,提高活动实际效果。

总之,各种公安交通管理活动的开展,是上级公安交通主管部门纵观全局,对下一步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各地要深刻领会,严格落实,真正把各项活动认真开展好,推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不断前进。

服务业调研报告

前阶段,县政协城建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分管副主席的带领下,就“大力推进我县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据调查,截至xx年末,我县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指户籍人口数)已达14468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9.9%(全国14.3%、全省17.87%、全市19.71%)。我县人口老龄化现象呈现了六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高龄老年人口多,其中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计19862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13.72%;二是农村老龄化高于城镇,全县农村老年人口总数已达87562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60.52%;三是山区老龄化程度普遍较高,富盛、稽东、王坛、平水等山区乡镇的老龄化程度普遍在21%以上,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在人口迁移和流动等因素推动下,山区乡镇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还会进一步提高;四是“纯老年人家庭”现象突出,全县目前有纯老年人家庭的老年人口数23480人,占全县老年人口的16.22%;五是老龄化程度呈逐年增高态势,xx-xx年我县老龄化比例分别为17.48%、18.03%、18.96%和19.90%;六是百岁老人逐年增加,到xx年末,全县百岁以上老年人为22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工作,大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从土地保障、资金补助、人才培养、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目前已基本构建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全县现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床位1551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355张);民办养老机构6家,在谈民办养老机构项目5只,其中3只可在近期落地;建成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56家;18家镇街敬老院逐步升级为镇(街道)社会福利中心。然而,伴随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家庭人”逐渐成为“社会人”,养老问题的实质是养老需求和社会保障系统之间的矛盾。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观念认识不够到位。

目前,制约着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想认识和观念差异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农村传统的养老观念尚未改变,大部分农村老人习惯独居或空巢生活,子女们也不愿意老人参加社会化养老;二是社会上对“孝”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尤其是在农村,认为有子有女的老人进敬老院会被人认为是子女不孝顺;三是合力共建的认识有待提高,一些部门和单位对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认识还不足;四是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还不浓,仍有些家庭的子女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忽视甚至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仍时有发生。

(二)设施投入仍显滞后。

虽然近几年我县在社会养老服务设施上有一定的投入,但与现实的老年人口数量和实际养老服务需求相比仍显滞后。一是养老机构床位总体不足,床位布局存在结构性矛盾,资源配置失衡,如一些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规模小、环境差、功能不齐全,入住率不高,而设施条件和服务质量较好的养老服务机构则床位紧张,如县社会福利中心“一床难求”现象十分突出;二是民办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滞后,由于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出台时间不长,养老机构没有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而且投入养老机构建设风险大、回报低、供地难等因素,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机构建设的积极性。

目前,我县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主要为社区管理人员和社会“4050”人员,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绝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缺乏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籍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养老服务的延伸、服务质量的提高缺乏后劲。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我县的公办养老院和民办养老院,除县福利中心外,均没有专业的护理人才,养老服务偏重于日常生活照料,诸如医疗、康复等服务项目都不能有效实现。

(四)机制要素缺乏保障。

一是土地资源制约,特别是发展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由于没有可用土地,社会投资者们空有资金和规划,项目着地难;二是城市社区老年活动用房资源制约,老城区内部分小区老旧,空间拥挤,连社区管理用房都不够用,更不要谈社区配套用房和老年活动用房,新建小区在规划时虽然有按3‰比例配备社区工作服务用房的要求,但存在入住率低的小区用房面积较大且地方偏僻,而入住率高、人口密集的小区用房面积小、分布散等问题,不能有效整合和利用;三是机构人员制约,存在着老龄工作人手紧张,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责任主体不够清晰等问题。

(五)志愿者队伍形成难。

要做好养老服务工作,光靠政府部门和镇(街道)社区是不够的,还要借助于各种社会力量,尤其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发动面不广,社会义工人数偏少,载体不多,参与度不高,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全社会合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工作。

今年9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xx〕35号),这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指导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面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新情况、新要求、新任务,如何使我县老年人服务这项“夕阳红事业”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朝阳性产业”,是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而有深远意义的课题。为此,建议如下:

(一)要进一步确立养老服务事业优先发展地位。

一是要加大领导推进力度,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增强老龄意识和解决老龄问题的忧患意识,正视我县老龄工作及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发展中的问题与矛盾,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制效果得以体现,合力得以形成;二是要加大规划落实力度,将养老服务产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和拉动消费的增长点,编制规划,落实规划,确保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三是要加大责任考核力度,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纳入各镇街(开发区)社会事业发展考核体系,将机构建设、资金投入、新增养老床位、规范化水平等指标,列入政府每年为民办实事内容,明确责任,加强考核。

(二)要进一步创新与优化发展模式。

一是要重基础,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加强“星光老年之家”建设,丰富其功能,同时增强敬老院的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功能,探索集就餐、休闲、娱乐、康复、精神慰籍等功能于一体的托养模式,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近享受服务,像办幼儿园一样来办好“托老所”;二是要打品牌,优化机构养老结构,要以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为重点,鼓励养老机构增添护理型床位、改造院内医疗护理康复设施、设置标准化医务室,同时,镇级社会福利中心在优先保障“三无五保”、低保、失能老人入住的前提下,要加大向社会人员开放的力度;三是要强管理,拓展服务领域,结合我县“一键通”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信息服务系统,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服务,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三)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要加大资源供给政策扶持,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要在经费投入、规费减免、建设运行补贴、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特别是土地保障等方面予以扶持,将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社区建设和住房建设规划,并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要支持发展新型养老模式,积极研究对新型养老模式的政策支持措施,重点支持发展养医结合型、康复护理型、居家照料型养老服务机构;三是要坚持适度普惠型福利政策,增加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惠及人群,完善高龄、贫困、独居、失能老人等特殊困难家庭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四是要鼓励从事养老服务工作,要明确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标准,规范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加大一线中高级护理员补贴力度,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待遇。

(四)要进一步健全投入增长机制。

一是要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将养老服务项目纳入公共财政预算,逐年提高福彩和慈善资金对养老服务的投入;二是要积极探索鼓励社会投入机制,通过以奖代补、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高社会投入占比,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三是要发挥资金导向作用,明确财政资金投入导向,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日常运行补贴标准,鼓励兴建非营利普惠型养老机构,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要实用适用,避免铺张豪华,并充分发挥托底作用,重点为“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免费或低廉的供养、护理服务;四是要建立养老服务激励机制,增加政府扶持的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设立护理员最低工资标准;五是要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加强政府、机构、老人和亲属之间的互动,畅通表达利益诉求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渠道,并强化公众监督。

(五)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要健全职能管理队伍,在县级建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的基础上,镇街(开发区)配备好专职人员,负责辖区内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划、功能定位、业务培训和运行管理;二是要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利用职校技校等资源,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和相关课程,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加强对培训机构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培育老年人互助服务队伍,树立“积极老龄化”的理念,鼓励、发动和组织城乡低龄健康老人以多种方式参加“老友助老”活动;四是要扩大志愿者队伍,组建我县养老服务社会义工组织,开展安全服务、生活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提供更多的让政协委员等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做“养老义工”的平台,倡导敬老、爱老、养老、优老氛围。与此同时,要形成子女为关心老人的第一责任人,“人人都会老,人人要敬老”的社会共识,共同推动我县养老服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服务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动员组织全县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亮明身份、报到登记、志愿服务,争当星级志愿者,开展红袖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红袖章活动的开展,在全县营造了自觉奉献、传递爱心、助人为荣的社会新风尚,不断地提高在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构建起了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一是强化工作措施抓报到。结合党建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在全县在职党员中开展红袖章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动员全县居住地在城区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含中省驻蒲单位)、人民团体的在职党员,树立“心系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思想,积极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城区单位和社区分布情况,本着便于开展共建活动的原则,确定145个单位党组织与6个社区党组织开展共建。截止目前,全县有1819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县直各部门党委书记率先垂范,第一时间到各自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到对接、领岗认责,积极参与听取意见、宣传政策、化解矛盾纠纷等活动,起到了以上带下的示范作用。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向党员统一配发和组织填写《x县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证》,个人持《活动证》主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并填写《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登记册》,驻区单位党组织统一到共建社区报到,填写《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登记册》,实现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和工作地社区党组织的双报到。特别是对新发展和新转入的党员,各单位党组织及时配发《活动证》,并督促其及时到社区报到,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工作全面开展。

二是灵活工作方式搭平台。按照“自愿、协商”的原则,积极推行“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双重管理机制,建立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电子和纸质台帐,详细记录在职党员志愿服务和参与活动等情况。各社区广泛设立了“党员先锋岗、环境维护岗、邻里互助岗”等岗位,在职党员根据个人特点、兴趣特长等实际情况,每位在职党员至少认领1项社区服务项目,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便民活动,全年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不少于48小时,在“零距离”接触群众中受到教育,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在职党员每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后,社区党组织如实在《x县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证》上填写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情况并盖章,城镇6个社区与在职党员和共建党组织签订《服务承诺书》和《共驻共建协议》,并对在职党员所认领的服务岗位、服务事项、完成时限等,积极搭建服务平台,通过社区宣传栏、显示屏进行公示,引导党员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提供民事代办、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政策咨询、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便捷高效的网上志愿服务,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创造便利条件。

三是丰富活动载体显成效。按照“灵活多样、小型分散、重在实效”的原则,搭建党员服务平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做到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要求“三知晓”。各共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发挥在职党员作用。妇联党支部开展“关爱社区留守儿童”,卫生局党委开展“免费义诊、下基层、服务居民”,公安局开展“安全防范惠及社区居民”、司法局开展“法制宣传进社区”等主题实践活动,参与在职党员群众856多人(次)。活动开展以来,食药局党委下辖3个共建党组织,利用星期天时间深入东街社区各条街巷,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进行安全整改,初步整改企业门店185余家,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500余份,在食药行业全力推动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联创办党支部张卫仓、支部委员耿晓卉、党员干部任雪婷、x县志愿者协会会长原斌在达仁社区党支部书记魏俊蒲的引导下,分别对达仁社区董福森、冯兆秀、宋亚军、韩孝友、李新民5户社区居民进行了慰问,并与他们拉家常,询问日常生活情况,并嘱咐他们天冷注意保暖、注意家中用火用电安全。为他们每家各送去一袋米、一袋面、一桶油,达仁社区还为他们送去了春联,有力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四是着眼长远建制度。推行双向共管责任制,在职党员既接受所在单位党组织的主体教育管理,又接受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的协助管理监督。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档案,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定期收集反馈群众反映问题建议,讨论确定阶段性工作重点,增强开展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把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及开展活动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促进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让党组织有责,在职党员有为,居民群众受益,取得社区欢迎、群众满意的效果。

通过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狠抓落实活动主要内容,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开局良好,目前取得了初步地显著成效,但与省市深入开展红袖章活动的具体精神实质要求,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职党员思想上松懈,积极性不高。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活动,涉及到的党员人数多,有些单位主要领导对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职党员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甚至存在有懈怠情绪,一些在职党员认为在单位要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行了,到社区履行奉献义务是多余的,去不去无所谓。

二是驻区单位把支部中心工作与社区党组织共建工作联系不紧密。有些单位对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活动与具体实际工作联系不够紧密,活动主题不明确,载体不新颖,形式过于单一。认为只要开展好支部的相关工作就行了,对于支部在职党员是否积极主动参与社区事务,没有明确要求,缺乏主动与社区党组织协调联系的“共建”意识。

三是缺乏抓好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活动的热情和办法。个别党组织负责人对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活动不支持,认为这方面工作无足轻重,不足以影响单位其他工作及基层党建工作大局。另外,认为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活动的这个问题只是普遍,存在有等、靠、应付的消极心态。

四是社区党组织资源有限,支撑活动难度大。组织开展在职党员志愿服务群众活动,需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更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目前社区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条件十分有限,一时半会有上千名党员进入社区参加活动,如何做好在职党员的报到、管理、考核和服务工作,确保每名在职党员都能够积极地参与社区活动,不仅需要社区做好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更需要社区党组织上级镇党委的支持与配合。

一、强化思想意识转换,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态度不积极的问题。一是思想上引导。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广泛开展党性教育,引导广大在职党员积极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主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由县委组织部、机关工委牵头,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大力宣传活动效果,并向各单位党组织发出一份倡议书,倡议广大在职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从“8小时党员”延伸为“24小时党员”,变“隐形党员”为“在线党员”。二是制度上约束。建立“在职党员信息库”,对全县1892名进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进行建档管理,专人负责。开展党员承诺公示,把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职业特长、联系方式、服务意愿、一句话承诺等内容公开在所居住的楼道、小区公示栏中,亮明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情感上融入。要求各社区开通在职党员qq群、微信群等平台,主动邀请在职党员加入,通过qq群向在职党员宣传社区党建工作,征求在职党员对社区发展、活动开展的意见、建议。同时,党员之间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互动,给在职党员一份归属感,促使他们尽快融入到社区大组织中。目前,6个社区已建成qq群、微信、五城联创网络等网络交流平台4个。

二、明确群众需求导向,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不认可的问题。一是了解群众需求。每年初,社区组织在职党员针对辖区内居民开展一次需求摸排。采取个别走访、发放问卷、集中座谈等方式,认真听取社区群众的意见建议,找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找准活动形式与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并对辖区内五保户、特困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五类人员作重点调查,为在职党员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提供依据。二是认领服务项目。实行党员服务项目岗位化,由社区党组织统一设立扶贫解困救助岗、法律法规咨询岗、矛盾纠纷调解岗、清洁家园奉献岗等20多个服务岗位,明确具体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每名在职党员根据自身特长和实际情况至少选择1个岗位,每个岗位的在职党员每半月至少要开展一次活动。三是实行按需点单。在摸清群众诉求的基础上,由社区对群众盼望解决的小事实事进行汇总后发布在社区公开栏和qq群、微信群中,由社区在职党员根据意愿和能力领办,实行一对一服务,形成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服务模式。

三、建立激励机制,解决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行为不常态的问题。一是日常管理交给社区。建立在职党员志愿服务记实制。由社区组织统一安排的活动,由社区党组织负责记录;由在职党员自行组织开展的活动,需保留活动照片等资料,经社区党组织认定后如实记录。在职党员服务情况一季一汇总,并在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联席会议上进行通报。二是定期督查交给单位。各单位党组织主动参与社区建设,把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抓手。定期对活动情况进行督查,与社区党组织沟通联系,了解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的情况,掌握在职党员进社区的表现,建立本单位“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档案”,激发在职党员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民主评议交给群众。社区党组织每年开展1次“社区服务之星”评比活动,邀请社区居民代表成立“评审团”,由在职党员“晒”服务,居民代表“评”成效。评比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并作为当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形成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积极主动为居民服务的浓厚氛围。

服务业调研报告

日前,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统计局关于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42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对于准确反映服务业发展规模、效益、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情况,科学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提高服务业管理水平,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的迫切需求,按照上级提出的“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和方式”的工作要求,我们认真解读《通知》内容,立足,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就地方统计部门在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中,如何主动服务、精确服务,从而满足我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政府决策需要;如何进一步发展完善现有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制度,从而客观反映我市服务业发展状况,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市提供决策依据,做了初步思考。

服务业包含很多行业和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显示,全部一、二、三次产业中,有14个门类属于第三产业,门类下含46个大类、179个中类和339个小类属于服务业,简单的说除了农业、工业、建筑业,其他行业都属于服务业。服务业行业种类繁多,其中由统计部门进行统计的只有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其他无主管部门的服务业等类别。建立完善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是为的服务业发展提供准确翔实的数据支撑和考核依据的必须和前提。服务业单位数量庞大,而且被调查对象有许多是私营企业或个体商户,调查过程情况复杂。我市目前的服务业统计指标的统计工作广泛分布在核算、投资、贸易外经、社会科技、人口劳动、调查队等6个专业科(队),每个科室都还担负着其他的统计工作,没有一个是专门从事服务业统计的科室。

服务业统计指标涵盖专业多,协调难度大,客观存在指标体系分类不够细化,调查力量相对薄弱,与相关行业部门协同能力不强,服务业全行业宏观分析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xx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所以,服务业经济在今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服务业统计的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大,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统计信息分类也越来越细。因此,统计部门有必要设置一个从事服务业统计的专门机构来牵头建立健全“服务业全行业统计体系”,理顺统计信息xxxx渠道,细化指标,打造一个更为科学合理,能够适应目前服务业发展需求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发展服务业经济,提供应有的基础信息保障和监测作用。据了解,市早在年就已经设立专门的服务业统计机构,并开展相关工作。其他与服务业统计工作相关的部门都要重视本部门、本行业的服务业统计工作,明确本部门综合统计机构和行业统计职能机构,明确综合统计负责人,充实统计力量,并在物力、财力方面予以必要支持,努力构建本部门完善的统计调查网络,为实现本部门的全行业统计提供组织和物质保障。

2.明确职责,做好各部门的全行业服务业统计。

统计部门在做好全市现有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贯彻落实的基础上,继续强化对服务业部门统计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完善提高行业部门统计与政府综合统计的交流协作。为全面搞好服务业统计,深入贯彻实施、全力推进全行业统计,统计部门一方面要做好《市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等现行统计制度的贯彻部署,另一方面,也要协助相关部门建立其本身的全行业统计制度,加快部门统计由系统内单位统计向全行业统计的转变,协调服务业内各行业部门统计与政府综合统计的工作关系。

从目前情况看,部门服务业统计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不能满足各级政府衡量发展、制定规划的需要。所以要切实加强部门服务业统计工作,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服务业统计调查指标、方法、网上直报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指导规范部门开展服务业全行业统计。

所谓全行业统计,就是要求各部门将本行业内的所有单位,不论其经济类型、不论其资金xxxx、不论其隶属关系,只要是在行政区域内从事服务业经营活动,都纳入各自行业的统计范围,努力反映行业全貌。各部门对下级部门也要提出全行业统计的要求,让他们将辖区内的所有服务业单位的活动都充分反映出来。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部门作为服务业行业统计调查的实施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完成相关行业的基础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审核、报送工作,做好服务业统计的调查工作。

3.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增强部门间交流协作。

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协作,把统计资料向统计部门报送当成一种法定的义务来看待,使部门统计与政府综合统计之间的资料共享、数据提供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以切实保证全市服务业统计资料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要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服务业行业统计信息交流,建立健全共享机制。共享机制还包括统计单位信息的共享。目前,各部门都掌握大量的基层单位名录,比如质检部门负责产品的质量检查工作,掌握大量的法人单位和财务独立的产业活动单位等单位的名录;民政部门负责社团登记,掌握大量的社团、行业协会等非企业法人单位的名录;工商部门负责工商登记,掌握大量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名录。这些名录中,大量是服务业单位。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要将各部门掌握的名录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可以互通共享的信息平台,以补充、完善统计部门服务业单位名录库。

4.结合全市科学发展考评体系,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考核力度。

为确保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我们应当通过结合全市科学发展考评体系,建立健全服务业全行业统计体系,强化服务业统计工作考核,使服务业统计工作尽快走上规范化、法律化的轨道。

5.强化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审核评估及监测分析,服务好政府决策。

服务业统计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加以完善,健全和完善现行的全市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从宏观层面把握服务业发展趋势,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我市服务业的实际。

首先要高度关注统计单位数量问题。各职能部门都要通过清查摸底等方式,查清隶属于本部门、本行业的统计单位数,建立健全行业单位名录库,把单位数搞全,这是做好部门全行业统计工作的基础。

其次要高度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目前,在服务业各行业中,财务指标漏报、瞒报现象比较严重。各部门、单位如实填报财务指标,是《统计法》赋予各单位的义务和责任,必须认真履行。同时,统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各单位上报的基层统计资料也负有保密义务。

三是要开展抽样调查工作。根据目前的服务业统计方案,对法人单位实行全面调查,量大、面广、可操作性差,数据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对规模相对小、财务基础差的单位宜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取得资料。

四是强化数据审核,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各服务业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综合统计部门都要加强对服务业统计数据的审核、评估,特别要注意对财务报表的填报和审核,对反映服务业总量、结构、从业人员和增加值构成项目等指标进行评估,切实保证统计数据准确、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各行业运行的实际情况。

服务业调研报告

家庭服务业是继制造业、建筑业之后吸纳劳动力特别是农民工较多的行业,随着社会对家庭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各级政府对家庭服务产业的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家庭服务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家庭服务业、家政服务业看似琐碎,却关系重大。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及家庭对家庭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大。经调查,目前,家庭服务业发展状况已逐渐呈现出产业经营多元化、从业人员队伍松散化、行业管理规范等特点。

(一)行业规模和结构初步形成。目前,家庭服务业尚属起步阶段,仅有少数家庭服务公司已形成一定规模,其余多数公司仍属小规模经营,一些经验还不是很成熟,但社区网络化平台的雏型已经建立并得到推广,这将使社区服务向家庭服务企业方向转化,逐步实现社区保安、保洁、绿化、公共设施养护等服务的市场化运作。

(二)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从事家庭服务业人员主要以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为主。从业人员分布情况较为有序,比例分配以松散和粗放型为主。在家庭服务业人员中,部分从业人员建立了个人档管并交缴纳社会保险。

(三)行业管理开始完善。参与家庭服务业管理的部门主要有工商、税务、人力保障、民政、残联、工会等政府部门和其它行业协会;各部门的管理权限根据其职能和业务范围分别制定了市场准入制度以及管理制度和审批事项,行业协会参与行政管理的情况较少,更多的作用是发挥沟通、协调的效能。培训机构以人力保障部门认定的技能培训机构为主,教材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为准,师资力量以教育部门颁发的教师资格证和人力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为主、职称为辅。

通过对家庭服务业帮扶力度的加大,加快了家庭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家庭服务业在促进就业中的主要地位。但通过调查发现,家庭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服务业包含的行业范畴和服务形式不够丰富。

随着信息业的发展人们的眼际也越来越宽阔,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和消费更为多样化。家庭服务业还停留在传统家庭服务项目上,如包括家庭保洁、保姆、钟点工、月嫂、护工、维修水暖电等维修工、搬家工、家教、开锁等行业。

(二)以家庭服务业进一步促进就业还需提高思想认识。经调查发现,家庭服务的从业人员主要为农民工、下岗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为主,专业院校毕业生仅为一小部份,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技术含量偏低,这和人们的传统认识有很深的关系。长期以来很多人不看好这个行业甚至有人歧视这个行业,人们认为仅是没有专业技能没有文化的人迫不得已才从事这样的职业,很多专业院校的毕业生择业时不看好家庭服务业的工作,造成了市场有需求,但是却无人才的局面。

(三)家庭服务业需要加强规范和管理。目前各类家庭服务机构处于自发的、无序的、零、散、乱的状态,缺少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企业化进程缓慢,主要以小门面、小广告、小队伍为主,服务项目单一。缺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与服务对象之间没有规范的合同文本和约定,没有行业工作规章和标准。大多服务机构设备简陋、落后,缺乏诚信度。而家庭服务大多会进入民宅,与老人小孩残弱近距离接触,缺少对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设备设施简陋、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服务对象身心和财物的损害。

同时,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多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及外来务工人员,年龄40—55周岁,技能单一或无技能,95%以上的人员没有受过专业技术培训。他们自身大多缺少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缺少安全操作意识和有关的防范措施。因此家庭服务业对外服务准则和对内管理制度都需要加强规范和管理。

(四)对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应加强。当前诸多培训机构对家庭服务培训的重视不够,有的甚至没有设此专业。而且大多数培训机构缺少有资质的培训教师,并缺少必要的实习设备。培训机构缺少和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市场之间的沟通和连接,处于缺失和断档状态。从业人员的市场需求是旺盛的,但往往用人方雇不到满足要求的人员。

随着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生活现代化和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家庭服务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开发就业岗位的主要增长点。对此,必须结合家庭服务的服务形式、从业人员素质和舆论导向,采取综合措施,把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结合家庭服务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通过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家庭服务业的发展。政府可从降低企业准入标准、给予企业一定社会保险费用补贴、减免部分税费、补贴培训费用等方面推动家庭服务企业发展,让企业与家庭服务人员建立规范的劳动法律关系,从而保障这一群体的各项权益。

(二)扶持并做强做大家庭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凡具备培训办班资格或办学条件的家庭服务行业培训机构,经人力保障部门审定后,开展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培训补贴可按省、州有关就业培训补贴政策的规定给予补贴。培训后经考核鉴定成绩合格者,由人社部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培训结业证书,做到“输入有组织、培训有教材、实训有基地、鉴定有标准”,逐步实现“上岗先培训、劳动签合同、保险进统筹、维权多渠道”。支持行业协会、家庭服务骨干企业建立家庭服务员培训基地。

(三)营造良好环境,推动家政劳动社会化。一是积极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扩大家庭服务消费领域和消费群体。加快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推动社区家庭服务市场化、网络化、社会化;二是推进网点建设。支持家庭服务企业建设面向社区居民的连锁网点。出台为居家养老提供家政服务的扶持奖励政策,鼓励家庭服务企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并对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家庭服务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三是强化协会作用。扶持行业协会发展,完善行业协会组织机构,扩大行业协会覆盖面,增强行业协会的广泛性、代表性、权威性。加强协会自身建设,推动行业协会工作人员专职化和全员聘用制,促使行业协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协调、维权、规范和指导作用,提高家庭服务业知名度。

(四)加强舆论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家庭服务业的认识。一方面,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切实做好对家庭服务业的宣传,协调各新闻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心、支持家庭服务工作的良好环境,并通过宣传,加深广大群众对家庭服务业的认识和了解,扩大家庭服务消费。同时,通过加大对家庭服务业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家庭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宣传家庭服务行业的先进典型,鼓励和支持家庭服务业人才培养。加大政府表彰力度,对于优秀的家庭服务企业要大力表彰。利用各类培训机构,按照从业规范和职业标准,做好家庭服务人员培训。完善评价体系,对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并授予相应的称号,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增强家庭服务从业人员的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这一行业,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服务业调研报告

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好当头、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要求,努力提升利用服务业利用外资工作的规模与水平,推动利用外资工作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服务业利用外资提高了我市利用外资的水平,填补了多年来招商引资工作中的空缺,对我市经济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利用外资引进了大量的国外资金,弥补了我市服务建设软环境资金不足的困难;通过利用外资,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引进了按国际规则运作的竞争和经营理念;增加了财政收入,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截止目前,我市现有服务业外资企业197个,合同外资额5.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2.7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旅游服务业、房地产、商业服务、餐饮业等行业。

房地产行业22个,合同外资xx3万美元,实际外资5286万美元。

商业企业45个,合同外资6441万美元,实际外资3437万美元。

旅游和商务设施45个,合同外资21940万美元,实际外资10393万美元。

xx年,我市服务业利用外资新批1个项目、增资3个项目,合同外资2919万美元,实际外资1422万美元。主要有: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增资、荣成华东海运有限公司增资、成宙生态植物(体育)园增资。新批文登振韩休闲活动有限公司外资50万美元。

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旅游及商务设施服务业发展较快。主要有锦湖韩亚高尔夫俱乐部总投资9840万美元,xx康荷国际海洋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2980万美元,xx威洋石油有限公司总投资2651万美元,荣成华东海运有限公司总投资1588万美元,荣成旭日度假村有限公司总投资1000万美元,xx成宙生态植物(体育)园有限公司总投资1500万美元。二是房地产行业是传统的三产支柱。主要有xx九隆置业有限公司总投资2990万美元,乳山东浩科技园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2980万美元,金丰房产开发(乳山)有限公司总投资220万美元。三是商业利用外资项目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近年来批准了45个商业批发及零售项目,最大的是美敦力威高骨科器械有限公司,总投资2638万美元,xx润华商业有限公司总投资420万美元,文登东盛贸易有限公司总投资350万美元。大部分投资在10万美元左右。还有待引进较大的龙头企业。目前有乐购连锁超市项目、佳世客大型购物中心等总投资在xx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在谈。四是服务外包是新兴产业。主要有联亚软件总投资100万美元,奥瑞软件总投资50万美元、奥博软件总投资16万美元、休门客软件总投资30万美元等。

永旺(xx)购物中心项目(在谈),日本永旺株拟总投资2800万美元,建设大型购物广场,其中一期工程开发建设7万米综合商场。xx年开工建设,xx年计划投资1450万美元,完成一期工程主体及装修施工,年底交付使用。计划8月份一期主体工程完工,9月份开始内外装修,12月份一期工程交付使用。

转移和国家及省市三级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的机遇,加强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建设,培植服务外包人才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服务外包产业园区,提升城市的发展竞争力。

二是加快推进商业物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区位比邻是一个地区发展商业物流的最大优势所在,作为中国离韩国最近的城市,xx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区位优势,大力推进xx同韩国的物流往来。要在今年已经建立中韩商品贸易中心、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韩货批发集散地、与韩国釜山开通空中航线的基础上,通过各类外出招商活动等多种形式,联合相关部门,开辟更多的物流通道,推进xx同韩国在更高层次上的经贸往来。

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要把投资重点放在商贸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发展趋势的新兴服务产业。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更好地吸引资本、技术,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部门,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综合分析发展形势和xx实际,我们认为,振兴xx市生产服务业,要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招商引资、重抓市区龙头等措施,实现重点领域的突破,带动我市生产服务业规模扩张和水平提升。

(一)加快生产服务业发展,要有更高的认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务业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地位上将最终取代第一、二产业而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产服务业的兴旺与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生产服务业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大势所趋;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发展生产服务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生产的方方面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当然,加快生产服务业发展,可以促进第一、二产业。xx年3月出台的《xx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产业招商的意见》把现代服务业列入重点发展的领域,主要是服务外包、研发中心和总部经济、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现代商贸流通业、文化及创意产业、旅游业、会展及医疗教育等。

(二)加快城市化建设,要有更快的步伐。服务业的发展,要以城市和专业市场为载体。强化中心市区的金融、贸易、信息、中介服务等功能,通过加快城市化建设来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升级转换方面,总的趋势应坚持“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三)对生产服务业的投入,要有更大的力度。要保持服务业较快发展速度,加大对生产服务业的投资力度是关键。因此,要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生产服务业的投入。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要把投资重点放在商贸物流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发展趋势的新兴服务产业。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更好地吸引资本、技术,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部门,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

(四)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要找准突破点。找到一个突破点会将生产服务产业向前推进一大步。在选择突破点的同时,经济地理位置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xx、青岛、烟台半岛城市群之间由于地缘接近、人文相袭,生产服务业结构往往呈现较高相似性,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使得地区间互补承接的空间相对狭窄,因此,生产服务业要想拓展“服务半径”,突破城市发展界限,必须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找准定位。结合xx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信息咨询业、中介服务业。

(五)加强人才培训,建立合理的培训机制。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人的素质是关键,需要将生产服务业人才政策提高到与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政策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多渠道竞争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大力强化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营造服务氛围,完善服务功能,为服务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全面提高生产服务业的竞争能力。

商贸业的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水平,同时也是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窗口。商贸服务业是我市经济结构优化的主导产业,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随着义乌经济逐渐融入国际化浪潮,义乌商贸服务业正进入一个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的重要发展机遇期,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势在必行。

我市商贸服务业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xx年,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同比增长18.3%,创近几年来新高,在全省经济强县中增速和总额分别位居前列。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市以中国小商品城为龙头的商贸业持续繁荣的背景下,除市场外的其他商贸服务业发展则相对落后,与其它相关行业相比,明显不协调,与进入小康社会追求高质量、时尚生活的居民需求明显不适应。主要体现为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商贸设施明显滞后;结构层次尚欠合理,特色商贸明显短腿;现有企业规模不大,商贸品牌明显短缺。

义乌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决定了我市必须具有较为发达的商贸服务业。“国际性商贸城市”战略的实施,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城市经济、城市自身的特点蕴含了有利于商贸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1、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我市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随着服务业对我市经济社会贡献日益加大,政府越来越重视商贸产业的发展,把商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加以大力扶持。我市今年出台了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批准了城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程度与其城市规模是紧密相关的。我市已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城市化进程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我市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了60%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一大批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成。城市的集聚、辐射、带动和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形成了对服务行业强大的规模需求。

3、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为商贸服务业发展奠定了一个更为坚实的'需求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增加服务性支出将是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服务含量高的消费需求将成为新的热点。特别是一些超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产品,在较高收入水平时才能形成大规模消费。

4、资本投入足以保障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民间资本雄厚的资金实力加上我市悠久的经商传统、浓厚的商业氛围,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外资的强力注入给服务业带来新的活力。以商贸业为主体的服务业将继续成为下一轮发展方向和新的投资机会,预计将有更多的人投资、从事商贸业。

5、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带动和支撑了商贸服务业发展。旅游、会展业的发展对商贸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也产生了更多的关联效益,旅游、交通、宾馆、百货、餐饮等服务行业的经济效益将得到大幅提升。

1、精心布局商业网点,发展新型商贸。以规划为导向,科学合理布局商贸基础设施和商业网点,提升商贸设施档次。按照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义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求,着力构建四个商贸层次。核心层次:营造绣湖、宾王、国际商务中心三个城市商业亮点和窗口商圈,发展以购物商业、餐饮文化商业、休闲商业为基础的三大特色商业。其中以义乌市绣湖广场商圈和宾王商圈为主体的市级商业中心,设置两个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购物中心,在福田-江东商务中心,形成集贸易、金融、政务、信息、文化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中心区。骨干层次:在北苑、后宅、廿三里、城西、稠江等5个市区二级商业区,以佛堂、苏溪、上溪商贸集聚区域为中心点的市级商业副中心,各布局一些大型商业设施。基础层次:以遍布城区的商业服务中心、商业步行街区以及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现代零售业态。重点改造提升工人西路时尚休闲服饰特色街、城中中路精品服饰特色街、稠州路都市景观商业街、江滨路休闲娱乐特色街、宾王餐饮特色街区等5个特色街区。虚拟层次:以涵盖全市的宽带网络为基础而形成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网上购物。

2、培育高端商业资源,建设品牌商贸。积极推广现代营销方式,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超市和连锁经营等新型商贸业态,形成购物中心、百货公司、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电子商务等多种不同功能的业态结构。大力推进仓储配送中心、大型超市、商贸中心等商贸重点建设项目,大手笔规划大项目,规划一个集餐饮、娱乐、休闲、住宿、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场所。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来我市开设门店;积极扶持市内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8家年销售额上亿元、主业突出、管理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零售企业,在流通行业发挥龙头作用,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全面进步。

3、拓宽居民服务项目,提升社区商贸。围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促进商业网点布局合理化。建设一批社区服务中心,鼓励规范家政服务公司的发展,大力发展餐饮、托幼、养老、医疗、保健、文娱、维修等服务,重点培育家政、保洁、物业等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培育一批连锁化、规范化的社区服务企业,优化服务结构;健全网点设施,建设一批标准超市、早点快餐、废旧物资回收等便民商业设施。形成每个社区有1个服务中心,设1家以上连锁便利超市,布置1个菜市场,其中居住人口3万人以上的社区各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商业中心。

4、编织农村现代流通网,构建统筹城乡型商贸。继续推进“千镇连锁超市”工程建设,加强农村服务业体系和服务业设施建设,促进服务业发展向中心镇及农村延伸。引导和支持连锁企业向村级发展连锁经营网点(农家店),逐步建立统一、规范、便捷的商品配送和供应网络,不断提高连锁店的商品统一配送率。以现状镇为基础形成苏溪、上溪、佛堂三个商业副中心,达到每个镇、街道所在地有1家以上连锁超市,较大行政村有1家连锁便利店,全市农村都有放心店。

5、发展中介服务业,完善服务型商贸。发展咨询租赁、评估拍卖、服务、研究开发、检测认证、招投标、职业介绍、财务顾问、会计审计、房地产中介等各类商务中介服务组织。加大开放力度,降低商务服务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引进一批市外知名的商务中介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全面促进商务中介服务产品创新,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有较大潜力的投资咨询、形象设计、企业形象包装、市场营销与策划、品牌动作、专业技术培训等专业服务,培育一批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务服务企业。引导各类社会商务中介服务组织集聚发展,打造社会商务服务集聚区,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行业功能日益完备的现代社会商务中介服务业体系。

1、加大开放力度。发展特色商贸不仅要培育本土的企业,更要大力引进外来企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联系,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嫁接联合,努力推介我市良好的商业发展环境,引进外部资金、引进外资商业、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提升我市商贸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2、实施项目带动。发展特色商贸的支撑点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建设和开发集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商务考察和购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购物(商业)中心。为此要加强重大项目支撑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对外开放和市场化运作,进一步加大投入,推进一批关系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筛选建设一批、跟踪储备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当前要加快北门街区块的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的落实。

3、优先保障用地。发展特色商贸必须要有足够的用地保证。在城市规划中,要预留重点项目的发展用地,对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商贸服务业项目,市政府要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对世界500强零售集团及市内外大型商业企业在义投资的重大商贸服务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经市政府批准后实行优先优惠供地。

近年来,我市以农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业迅速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我们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农业农村政策,不断加大惠农措施,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连续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成两位数增长,确保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截至目前,我市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243.7万亩,21种食品通过绿色认证,绿色食品单科生产基地面积36余万亩;81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140余万亩,多个农产品品牌已打入日、韩、欧洲市场。本届奥运会上,我市又有5家基地和企业被列为定点奥运食品供应单位,56家食品基地和企业取得进京资格。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我市紧紧围绕粮棉、蔬菜、畜牧、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生产基地,对农产品实行深度加工。目前我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708家,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8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市级龙头企业87家,龙头企业带动原料生产基地面积扩大到340余万亩。龙头企业总资产达225.4亿元,固定资产总值为113.97亿元,销售总收入达230.54亿元,带动农户134.9万户,带动基地农民增加收入15.4亿元,安排劳动力就业9.93万人。

(三)农村服务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服务业日趋完善,投资主体逐步壮大,并在行业之间相互渗透。全市现有大型蔬菜瓜果批发市场86处,年交易量1000万吨,交易额100亿元。自xx年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来,全市共建农家店4084家,现已覆盖全市90%的乡镇驻地和62.1%的行政村,受益群众达360多万人。

(四)农村合作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我市立足资源优势,注重特色产业的培育,并把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与培植农产品加工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生产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粮食、棉花、蔬菜、果品、木材等加工项目,着力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目前全市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95个,并且很好的发挥了农民与市场、农民与技术、农民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做到了致富信息准、产销渠道畅,农副产品就地转化比例明显提高,增强了驾驭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我市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县乡共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317个,科技服务网络已达485家,市、县、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达3424人,市农业综合检测中心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通过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全市已有xx名科技特派员和24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代表奔赴农村科技第一线,带动农户40多万户,实施工程项目408个,实现经济效益6亿多元,有效的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农村经济的结合。

我市农村服务业,尽管近年来已经有所发展,但是发展农村服务业的思路还不够明确,体制、机制、政策等还没有完全配套,传统服务产业仍是带动农村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总量增长缓慢、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领域,企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吸收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有限,使农民增收渠道少,收入增长缓慢。同样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由于龙头企业不足,中介组织偏少,品牌开发不够;农副产品科技含量低、标准化生产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农副产品检测手段落后,检测力量薄弱,不能很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影响了我市优质农副产品进入各大城市市场及高档超市进行销售,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变为经济优势。

2、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服务业历来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等生产性服务,而严重忽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信息发布等经营性服务。而且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这样的状态,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取得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

3、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管理规范化程度较低,多数仅是提供集中的交易场所,不能提供配套、系列化服务;二是市场硬件设施不完善,普遍缺少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微机联网、先进计量器具和先进的信息连接发布平台;三是市场交易者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入场交易的买方多为个体农户或农户自主形成的联合体,外地大客商、知名农产品企业少;四是交易产品以原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4、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数量、素质和结构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行业分布上看,从事种植、养殖等生产周期较长等行业的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产品流通人才、农村经济人、专业合作经济带头人和协会带头人相对较少。

5、农村服务业规模小、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竞争能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低。据调查,我市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服务业组织是农户依托一些种养业大户发展起来或是同业联合组成的,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不能形成规模,自身经济实力不强;业务范围仅局限在一个乡镇或一个县的经济区域内,缺少同类组织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合;专业类型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较低的种植、养殖业等方面,很少涉足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领域,导致农村服务业组织服务功能弱,内部约束机制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薄弱。再加上人们品牌意识淡薄,富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缺乏,优质产品不能实现优价,有的甚至靠贴牌才有销路等等,大大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不断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生产量大。截止到xx年底,全市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455.54万吨、棉花9.2万吨、蔬菜(含瓜果)951.63万吨、肉禽蛋水产品215.16万吨,农产品丰产丰收既满足了我市人民生活生产消费的需求,也为全省、全国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国际国内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刚性增长,食品加工、化工、医药生物能源等行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消费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将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是我们加快农业发展的绝好机遇。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市农产品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还有人多地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直没有解决农业生产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问题,要素没能够充分自由地流动,也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再加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病虫害侵袭频繁以及自然灾害影响等原因,惠农政策的好处、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大一部分被成本提高所抵消,与农民打工和其他行业收入比,比较效益还是明显下降。因此,发展农村服务业已经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和历史必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市情,把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现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我市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就进一步加快农村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上下联动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目前,我市已经进入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一要认真宣传发展农村服务业的必要性、可行性,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营造上下联动的发展氛围;二要在市、县、乡三级政府建立农村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机制,特别是各乡镇要把主要职能放在搞好农村服务业发展上,要像抓工业、上项目那样抓好农村服务业建设;三要构筑农村服务业发展平台,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政策保障,尽量缩小农村服务业与城市服务业之间的差距,为全面提高我市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四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参与我市农村服务业,增加总量,提高质量,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二)抓紧制订农村服务业发展规划。要使农村服务业得到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科学规划,要牢固树立“以工补农、以农促工”的发展理念,按照“抓二带一促三”与“抓三带一促二”相结合的思路,加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要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地在全市建设了一批粮、棉、油、瓜果菜、肉禽蛋、种子等优势产品、特色产品和绿色产品的生产基地。在搞好一定区域内农业经济综合开发的同时,重点抓好几个主导产业,特别要把一种或几种产品做大做强,切实做到批量大、质量好、货源稳,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创造品牌,逐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要立足于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积极实施品牌兴农工程,引导广大农户参与到农产品商标注册和品牌认证中来,实行品牌化经营,培植一批有地域特色的优质品牌,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叫响“xx特产”口号;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按造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对已建立起的243.7万亩标准化基地,制定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档案,确保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全部严格实施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要大力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鼓励分散的农户结成合作社与各类龙头企业进行交易,切实解决分户经营与统一市场对接问题,让农民进入到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领域,使合作社的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等销售网络,从而让农民分享到二、三产业的利润,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要以种植、养殖优势为基础,着力拉长贮存、加工、运输、销售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业效益。积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业技术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按造“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以农产品生产和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积极鼓励依托农村贩销大户、经纪人和生产大户、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农村现代生产经营主体,以及农业技术推广、供销等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利用各自的优势组建专业合作社,并在其中选择和培育一批优势明显、运行规范、带动辐射作用大、市场品牌叫得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示范单位,在买、卖、销、等各个环节发挥作用,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带来的好处。

(四)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围绕我市农副产品资源优势,要着力加强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是大力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业,带动鸡、牛、羊、猪等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二是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巩固和发展我市全国粮食基地优势,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三是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的深加工,带动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和食用菌基地建设;四是大力发展林果加工业,进一步提高林果产品的附加值。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建立风险基金、制订最低收购保护价、按农户出售产品的数量适当返还利润等多种方式,与基地和农户签订服务和购销合同,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发展目标。要不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努力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开发、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拓展农业功能,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大、带动辐射面广、精加工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把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延伸到农村一线,实现企业技术、资金优势与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有机结合。

(五)抓好市场建设。按造“内建市场、外设窗口”的原则,继续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市场基础功能配置。在农产品主产区、传统集散地、交通要道或城镇驻地,建成大量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通过乡镇农贸市场、大宗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城市综合农贸市场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县乡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集散功能强、辐射面广、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让农产品货畅其流、实现增值。继续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促进农村地区流通设施升级,构建适应农民需求的生活服务体系,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建立覆盖乡村、服务规范的新型流通服务网络,形成集科技服务、信息交流、消费服务、文体娱乐、医疗服务、宣传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交通和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加快构建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网络等功能在内的现代物流体系,使我市农副产品真正实现“物尽所值、货畅其流”。

(六)切实发挥政府在农村服务业发展的主体作用。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长期存在是我们的一大特点。要按照各级政府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扩大服务供给,逐步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度,为各类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的要求。一是要继续加强农村通讯和“路水电气医学”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产品流通设施和消费品市场建设,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二是要依托和利用现有供销、农技、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便捷、通畅的信息通道,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延伸信息服务范围,推动城市技术、信息、指示灯愿向农村传递,构建农业信息网络,为农民提供包括技术、信息、加工、运输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配套服务。三是要突出抓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培育发展劳务市场和中介组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大中城市和国外转移的步伐,实现由本乡本土向县外市外、由零星盲目向大批有序、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打工挣钱向回乡创业的转变。要规范劳动者、企业和市场中介组织的市场行为,进一步打响xx劳务品牌。四是要着重建立健全联通市、县、乡三级的畜禽、农作物病虫害监控防治体系,确保农副产品生产安全。要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将全市农业、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发挥整体优势。要进一步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各级各类检验检测设备的力量,建立农业、畜牧、质检等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重点蔬菜、畜禽、林果生产区建立快速检测点,实现农副产品生产、运输、加工各个环节全过程、无缝隙检验检测,确保农副产品的优质、安全。

(七)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农村服务业最缺的是人才。因此,要重视培养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及时调整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结构,为现代服务业多培养适用人才。以“全面提升农民素质工程”和“阳光工程”为重点,制定农民培训规划,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育新型农民,为现代化农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发现、培养并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闯劲、重实干的农村服务业的业务骨干,吸引服务业人才向产前产后集聚,从而带动农村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谢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服务调研报告

企业是经济的主体和命脉。如何为广大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近几年,区级机关紧贴区委、区政府的工作大局,围绕企业调整结构和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主动转变服务理念,大力改进服务方式,积极创新服务手段,致力为全区企业率先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近来,我们结合发展大讨论活动,开展了一次服务企业的专题问卷调查,联系平时工作中的调研,对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得出结论是:区级机关服务企业的工作有创意、有创新,较好地适应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得到多数企业的充分肯定。面对全区重振雄风、再创辉煌、赢得未来的新形势和多数企业的诉求与期望,区级机关服务企业工作亟待深度开发,全力打造服务企业的升级版应成为区级机关服务的重中之重和今后一个时期服务工作的主攻方向与着力点。

实践之一:正导向,抓引领,服务企业有新突破。建区以来,挂镇包村联户是机关服务基层的一个主抓手,但是,服务企业的工作一时没有摆上机关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面对20xx年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决定把服务企业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在区级机关中广泛推行,把当年就定为机关服务年。成立了服务企业领导小组,建立了机关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开展了千家企业集中走访活动;把服务企业工作纳入了机关服务的大范围,形成了挂镇包村帮企联户的大服务格局;制定了服务企业的工作要求和标准,建立了问题收集汇总、分派办理、反馈答复的基本制度,将服务企业工作纳入了机关目标管理考核;营造了机关服务企业的浓厚氛围,把整个工作作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突破口,引领机关部门和广大机关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树立想企业所需、急企业所难的思想共识,凝心聚力、想方设法助推企业发展。目前,区领导和59个部门共联系131家企业和28个重点项目。联系走访企业制度,使机关的服务职能有了更直接、更完善的发挥平台,找到了服务与发展的结合点。

实践之二:接地气,建通道,政企互动有新平台。在此前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作为对机关联系走访企业工作的提高和完善,20xx年区级机关整合服务资源,及时开通了网上政务服务直通车,集成区长信箱、部门信箱、服务咨询、政府在线、民意征集、在线访谈、监察投诉、政策回答等8大功能。通过集中受理、分类派件、限时办接、统一答复、全程监督和年终考核等措施,形成机关为企业提供即时、便捷、高效服务的网络咨询、建议、投诉平台,建立了政企良性互动的沟通渠道。行政服务中心印制服务手册,《新闻》集中刊发,机关各部门在走访企业中,广泛发放服务基层联系卡,宣传政务服务直通车作用,扩大直通车在企业中的影响力和知晓度。直通车的正式运行,实现了政企沟通的零距离,仅20xx年就受理办理企业各类咨询、建议1100余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栏目被《电子政务》杂志社评为20xx年政府网站政民互动类精品栏目。

实践之三:解难题,促提高,组团服务有新整合。为提高服务企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帮助企业解答政策、解决问题,尤其是解答和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去年初,在座谈调研的基础上,区级机关整合组建了政策法律、人才用工、信贷融资、科技创新、项目审批等5个服务企业专业团队,在中国网上公布64名专业服务团成员名单、服务范围和联络方式,方便企业随时咨询、求助。同时,重点受理、办理机关各部门进企访企收集到的综合性问题和建议,利用专业优势发挥好咨询、宣传、协调解决问题三方面的职能。20xx年,服务团就集中解决了走基层、听民生、强作风活动中走访企业收集到的47个问题,并协助区领导走访重点外贸企业和拟上市企业,进行现场解难答疑。

实践之四:零距离,广覆盖,问需服务有新特色。开展与企业同行活动,以分类问需、组团解答、集中宣传的形式,深入基层进行服务企业政策宣讲,根据企业需求提供菜单式点供服务,宣传各级涉企优惠政策、扶持政策,现场解答政策问题。去年以来,区级机关根据各镇、街道的前期调查研究,针对各地企业的不同政策了解需求,由涉企服务职能部门选派业务骨干建立服务企业政策宣讲团,深入各镇、街道开展19场政策宣传活动,宣传近年来各级出台的涉企优惠政策、扶持政策和新的政策法规,为企业减负提振信心的同时,引导企业合法规范经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经营风险。区级机关共有250人次为1500余家企业进行了政策解读,发放各类政策宣传手册8600余册,现场互动解答企业问题200余个。

实践之五:出新政,助转型,政企携手促发展。针对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适时出台了一系列的便企政策和措施,扶助企业爬坡过坎、转型升级。重点围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上市、鼓励企业创新研发等,出台了四大新兴产业贴息等一系列鼓励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今年又以1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关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扶持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机关各部门广泛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资金、送人才五送活动,推出便企利企惠企服务新政。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及时向广大企业发放《x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优惠政策汇编》、《x区经济发展政策要点汇编》指导文本;区行政服务中心开设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推出预先介入、并联审批,网上网下、同步实施,公开承诺、限时办结的新机制;地税局出台《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三十条》、《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四十条》,组建规模企业顾问团、成长型企业专家团、小微企业服务团、征纳诚信巡讲团和发展、惠民爱心帮扶团五大团;区检察院出台了《关于服务和保障实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十项举措》。广大机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找准服务企业发展的切入点、结合点。

服务不够深入,进企帮企尚需突破。机关部门联系走访企业制度,目前还存在联而难进、进而不深、深而难决的问题。联而难进体现在党群等非经济职能部门因受自身客观职能的制约,走进企业提供有效服务和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进而不深体现在服务的内容上缺少鲜明的针对性,比较突出的是停留在了解情况、收集问题上;深而难决体现在企业反映的很多问题都是政策性、历史性问题,一时难以彻底解决,只能做出一些解释和对上反映。

服务相对分散,助企发展还有空间。机关各部门尤其是涉企职能部门都有服务企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举措,但很多工作都处在单打独奏的状态,各自为战,协同配合、协调融合、协作联合的状态不够理想,服务一盘棋的思想有待进一步树立;在服务企业的内容上、手段上、方法上既欠有效的整合协调,又缺少创新出新,与形势发展、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服务工作有待深度推进。

服务互动不热,良好期望难以实现。区级机关开展了很多服务企业的活动,但是企业参与不够。如政务服务直通车企业咨询的占比较低,仅占受理量1/6,与主要服务企业的设立初衷有较大差距。政策宣讲企业主亲自参加的比例不高,咨询环节气氛不热,问卷回收不够理想。不少企业对机关服务反映冷淡,热情不高。究其原因,既有机关服务缺乏针对性、宣传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具体落实环节上的问题,还有企业自身的因素。机关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激发和引导企业重视和参与政企互动,让惠企利企真正进企。

今年4至5月,区作风办结合服务企业政策宣传,组织了机关服务企业情况调查活动,共发放《x区机关服务企业情况调查问卷》600份,通过邮寄收回384份,其中有效380份、无效4份,涉及大型企业11家、中型企业124家、小微型企业245家。

企业对机关服务的主要诉求。一是行政审批环节多,流程时间长。应当说我区行政审批提速是做得到位的,从上述测评中行政审批满意率在所有项目中最高也可以看出,但仍有不少企业反映审批制度手续繁琐、环节较多,要求简化流程,提高效率。二是政策宣传不到位,企业适用难。企业反映对很多扶持政策、优惠政策不是很了解,并且有些扶持政策适用门槛较高,优惠政策落实到企业比较难,希望加大宣传的同时,进一步出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降低适用门槛。三是企业发展负担重,成本压力大。企业在反映融资成本、劳动成本较高的同时,也提出企业税收负担较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收费、摊派,如摊派看电影和各种行业协会收费。行政收费在所有测评项目中的满意率垫底也说明了问题。四是人才引进比较难,劳动用工难。企业缺乏精细化管理的人才,同时企业引进人才的配套政策不足,家属子女上学、就业、医疗等受到限制。普通工人流动大,工资社保负担重,用工困难。五是机关作风不够实,服务要提高。个别机关工作人员依然存在服务不热情、一次性告知不到位、办事拖拉等问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状况尚未杜绝;深入企业调研不够、现场指导不够,特别是有关企业的产销、新产品研发等的指导明显不足;部门的执行力、影响力、公信力有待提高。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企业兴则兴,企业强则强。正处在发展的新阶段,开展发展大讨论,既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服务企业的目标和任务,又为我们提出了服务企业的方向和要求。加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提升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要在服务企业上有所突破、有所作为,全力打造服务企业的升级版。

感情上升级,进一步坚定服务企业理念,争做企业贴心人。机关各部门要在既有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把服务企业这项工作当作促进转型、联系群众的牛鼻子来抓。在思想感情上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深刻认识企业发展与发展的重大关系,深刻认识企业发展与机关服务的重要关系,进一步调高调优调强本部门服务企业的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工作力度,牢固确立以企为本、政企同心的服务理念,努力构建与企同行、助企发展的服务新高地。

举措上升级,进一步夯实服务企业基础,争做企业好帮手。对现有部门服务举措、手段和资源要进行深度整合,为企业提供更加规范化、便捷化、人性化的服务,让机关的服务理念、服务措施成为企业看得见、摸得着和享受得到的便利。当前,建议研究和探索落实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开展一次企业需求专项调研,覆盖各种类型企业,全面了解企业所需所想,把脉各级服务企业的实际效果,摸清企业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服务,看看哪些服务需要改进,哪些收费可以减免,哪些审批事项可以取消或提速,真正做到摸清企业脉搏,找准服务方向,为简政放权打好基础。二是办好一条服务企业专线电话,更加便捷高效地受理和解决企业的求助咨询和投诉。三是建立一个服务企业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在摸清机关各部门现有服务企业措施的基础上,打开思路花力气整合现有资源和手段,探索建立一个服务企业的综合信息平台,将涉企行政事项和权力公开、各级各类政策公布,专利品牌申报办法、劳动用人信息公布、企业间信息交流,以及对行政服务评价评议等内容一网合并,创新手段合力服务企业,提高服务起点,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总之,要在服务思路、措施和办法上有突破、有创新,做到开辟领域、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在想企业所想上有真情、有作为,在急企业所急上有渠道、有效率,在解企业所难上有合力、有成效。

机制上升级,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层次,争做企业好保姆。建立健全便捷有效管用的长效机制,在领导、推进、协调、考评、推广五个环节上抓规范、抓完善,形成企业认可、群众拥护、部门积极,具有特色的服务运行模式。建议区级层面成立服务企业协调小组,在上述五个环节上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服务企业上有问能答、有困能解、有难能帮,打造企业满意的政务环境。由服务企业协调小组搭建和推行组团服务,将部门的职能优势在组团的平台上整合发挥好。做到在协调上有力度,落实责任推进服务;在联动上求合力,整合资源推进服务;在反应上见速度,兑现承诺推进服务;在活动上抓常态,实干实效推进服务;在考核上讲实效,奖罚分明推进服务。使企业有关搬迁、用地、安全、环保、融资、项目审批、劳资矛盾和风险调控等方面的诉求和困难能及时得到受理和解决,使企业的一些期待和需求能及时得到答复和满足,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可持续推进的生态环境。

作风上升级,进一步构建服务企业保障,争做企业强后盾。大力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引导机关干部把服务发展放在首位,与区委、区政府同频共振,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做到小事难事有担当,大事要事有肩膀,喜事好事有气量,建设一支作风优良,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一要深化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深入企业,按照今年机关联系企业的结对走访要求入企入厂,做到真走、常走、深走,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变为服务企业的实际行动;二要主动作为,进一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力戒消极应付、敷衍塞责,将企业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紧密结合发展大讨论的实际,换位思考为企业排忧解难,努力提高企业对机关服务的满意度;三要严以自律,严格规范行政行为,严肃各项廉政纪律,自觉接受企业的评价和监督,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公布全区行政执法人员信息,探索网上行政执法评价评议制度,引入社会监督评价机制,把机关服务企业工作置于阳光下运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