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老子和庄子的心得(汇总18篇)

时间:2023-11-13 07:15:07 作者:笔舞 2023年读老子和庄子的心得(汇总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学习和工作过程的一种总结和概括,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和决策是否合理。通过阅读下面这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灵感和思考。

老子庄子早读心得体会

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对于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修养起着深远的影响。在早读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它们深邃的智慧。老子告诉我们要学会守住内心的安宁与平静,不要被外界的纷繁所扰乱。庄子则更进一步让我们明白,不要过于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要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然。早读的读书笔记逐渐成为我修身养性的助力,每天读书的过程也变得平和而愉悦。

二、自然与宇宙。

老庄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自然之真理。早读中,我深感人类与自然的终究融为一体,而不应过度干扰自然的规律。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让我们明白,宇宙自有它的奥义和规律,我们应当顺从其中,与其相合而行。庄子更进一步提出了自然无为的观点,让我们不要为功利而忙碌一生,而是要学会顺应宇宙的自然之道。

三、心灵的崇高。

早读中,我深感老子庄子所倡导的心灵修养的崇高之处。老子告诉我们要保持谦逊与包容的心态,善待他人并以心灵去感知万物的美好。庄子则告诉我们,要学会超脱关乎物质和社会的烦恼,而是要修炼内心,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些观点都让我不断反思和自省,思考自己的处世之道以及如何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四、道德与人性。

老子庄子二人对于道德与人性的思考对于日常生活起着深远的影响。老子的“只有成功,没有失败;只有坚持,没有放弃”告诉我们要遵循道德的准则、努力奋斗,不要轻言放弃。庄子则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告诫我们要舍弃私欲和功利,追求真诚、善良和仁爱的品质。这对我而言,是对道德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启发,让我重新审视和培养自己的品德与道德观。

五、生活与境界。

通过早读,我不仅对老庄哲学的道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是在生活中找到了对待困境的新思路。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功利主义和物质追求所困扰,而失去了对生活真正的感知和体验。而老庄哲学则告诉我们,尽量保持心灵的自由与超然,追求真善美的境界。这也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物质的积累和功名的追求,而在于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早读是我思考人生意义和境界的重要途径,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面对和理解这个多彩而复杂的世界。

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深刻而智慧,早读过程中它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迪与思考。仅仅几十分钟的早读,却深刻影响着我的整个一天。我希望通过不断地阅读和思考,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老庄哲学,将它们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实践之中,以更好地实现心灵的和谐与自由。

庄子老子心得体会

庄子与老子都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庄子主张自由自在地生活,发展了道家思想的极致;老子则提出了“道”作为宇宙的根本原理。他们的思想相辅相成,都对人们的生活和处世方式提出了重要启示。

第二段:庄子与老子的生活态度。

庄子强调个体的自由与宽容。他提倡追求自在自由的生活,无拘无束地发展个人独立的性格。他认为人们应当放下功利心,摆脱曲直之分,达到内心自由,超越自我,回归自然。而老子则注重平和宽容的生活态度,他认为人与自然相融合,诚实守信,不争不抢,追求内心的安宁与自在。两位思想家都鼓励人们摆脱物欲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庄子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存在价值。他认为人类与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个体的生命应当与宇宙的运行相融合。他主张顺应自然,不勉强追求外在的成功,而是追求内心真实的自由和自在。庄子提出了“以无所求,入于无为”的人生观,强调放下功利心态,体会生命的本质,将内心与宇宙相通,达到真正的存在自由。而老子则强调相对的存在观,他认为存在即为非存在,一切皆为对立的存在,人类的存在只是自然之中的一个相对的角色。他主张顺应自然,保持谦虚的心态,不争不抢,善待自己和他人。

庄子强调推崇人本主义,他认为人们应当秉持人道主义,对待他人宽容与友善,与人和睦相处。他主张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推崇宾主平等,尊重每个人的存在和个性。而老子则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社会观,认为领导者应当以无为的态度来安抚百姓,避免干预过度,让自然法则自然运行,社会自动调和。两位思想家都对人们的行为给予了寄托,提出了人际关系和社会治理的新方案。

第五段:庄子与老子的启示与现实意义。

庄子与老子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瑰宝,他们的思想对人们的生活与处世方式提供了启示。庄子的自由自在、无我追求、以无所求的人生观可以让人们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老子的平和宽容、无为而治的社会观可以让人们与他人和睦相处、实现社会和谐。他们的思想给予了现实生活的指引,让人们改变目前功利、争斗的心态,以宽容与自在的态度面对人生与社会。

总结:庄子与老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他们的理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他们的思想使人们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不忘起码的人性和平和宽容,更加关注人类的深层次需求与内心的自由与自在。庄子老子的思想是传承千年的智慧,它们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迪与思考。

老子庄子心得体会

老子和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两大代表,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研读《道德经》和《庄子》,我深受启发,对于他们的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并谈谈我的个人体会。

第一段,我将谈到老子和庄子关于“道”的思想。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万物皆由道而生,道是无形无影的。庄子则认为道是超越人性的存在,是宇宙的原则和规律。通过研读他们的作品,我深刻体会到“道”在人生中的重要性。生活中,我们应当追寻“道”的真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第二段,我将探讨老子和庄子对于自然的看法。老子认为自然是永恒不变的,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的规律。庄子则认为人与自然并无区别,人的本质也是自然的一部分。通过研读他们的作品,我体悟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美好。

第三段,我将谈到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老子认为人生应当追求无为而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庄子则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自由而无拘束。通过研读他们的作品,我深度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人生不仅仅是功名利禄,而是内心的修养与追求。只有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和谐,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四段,我将讨论老子和庄子对于人与人关系的思考。老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当互相尊重,互相协调,不要争夺利益。庄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不要强加于人,不要压抑他人的个性。通过研读他们的作品,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有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进步。

第五段,我将总结并发表自己的个人体会。通过研读老子和庄子的作品,我深入了解了他们的思想,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在实践生活中,我将以“道”为指引,追求人生的真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他人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互助共进。我相信,在这样的追求与实践下,我能够过上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

以上就是我对于老子和庄子思想的体会和理解。他们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的思考和人生指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将他们的思想贯彻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其传承下去。

(注:本作品仅为模拟写作,不代表正式文体)。

老子庄子早读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重视和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他们的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哲学史和人类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对老子和庄子的独特见解进行早读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他们的智慧和思考方式,也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更深入的思考。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深刻而智慧。在早读中,我读到了《道德经》中的许多经典段落和庄子的篇章。他们通过哲学思考来诠释“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本原则和万物的本源。他们认为“道”是无形无相的,但却是一切事物的源头,是人们应追求的至高境界。通过学习他们的思想,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本质和意义,超越了表面现象,更深入地探索生活的内涵。

其次,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强调“无为而无不为”。他们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原则,放下功利心和自我欲望,与自然保持和谐。这种理念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在竞争激烈和物欲盛行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会追逐名利和物质,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而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们,人不应该过分追求功利的结果,而应该专注于个人修养和心灵的安宁。只有通过“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和内心的安宁。

再次,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强调“逍遥游”。他们主张人们应该超越现实的限制和束缚,回归到本真的自我。他们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短暂的假象,真正的自由和快乐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独立。通过早读,我了解到了他们饱含哲学思考的诗篇,如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和庄子的“夫唯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些句子让我深刻反思了个人追求的真正目标和幸福的来源。

最后,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启示了我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们认为生活是矛盾和斗争的现实,同时也是和谐和平静的存在。在早读中,我明白了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困难,而我们应该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们。我们不能过于追求功利和名利,而应该放下心中的纷扰,真正体验生活的美好和意义。正如庄子的“道也者,不可见也,不可闻也”,真正的生活之道是无法言传的,只能通过自己的体验和领悟。

总之,通过对老子和庄子的早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他们的哲学思想不仅引导我们超越功利和物质的追逐,更告诫我们要把握好生活的本质和意义。我相信,通过对老子和庄子思想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能够找到生活的真正价值和快乐,同时也能够为当代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思考。

读《庄子

《庄子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作,被誉为道家思想的代表。通过阅读这两本著作,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深邃的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庄子老子》的心得体会,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经验,探讨其中的哲学观点。

第一段:领悟道的理念。

《老子》中强调了“道”这一概念的重要性。道是无形无象的存在,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通过阅读《老子》,我明白了道并不是一种明确的指引,而是一种模糊而抽象的存在。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任何语言都无法完全描述道的真谛,只有通过自己的体悟和领悟才能真正理解。我深受启发,开始注重内心的觉察和体验,学会通过冥想、静心等方式来感受并理解道的存在。

第二段:自然与生活的关系。

《庄子》中的许多寓言和故事都极富哲理。其中,庄子通过各种动植物的形象,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彭祖》、《齐物论》等篇章,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我们应像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水一鸟一虫一人一事一物一切一切一样,心平气和、无所依赖地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在这样的心态下,我们会体验到真正的内心宁静和满足。

第三段:追求无为而治。

《庄子》中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即人们应该以柔克刚、以柔致刚,通过不做而为、不争而胜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庄子以自然界的事物为例,说明了求其本质和内在力量的重要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为了追求目标而奋斗,却往往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求。通过无为而治的理念,我们可以实现内在的均衡,放下一切执念和成见,从而取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成果。

第四段:超越分离的思维。

庄子在《逍遥游》中以自由的思维风格展示了自己对世界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分离是人们感到痛苦和困惑的根源之一。通过《逍遥游》的阅读,我明白了分离的思维将我们限制在表面的二元对立中,而真正的自由与幸福是超越对立,回归本源,融入整体的境界。要想超越分离的思维,我们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包容不同的观点,寻找共同点和共同目标。

第五段:以道观心境,修身养性。

最后,《庄子老子》都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无论是老子的“无为而治”还是庄子的“自由游离”,都需要我们以道为引领,调整自己的心境。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功利和压力所困扰,容易忽视内心的需求。通过读《庄子老子》,我明白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学会从内心出发,顺应自然,去追求真正的幸福和内心的宁静。

总结:

通过阅读《庄子老子》,我不仅获得了无尽的智慧和启迪,还学会了如何看待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正如庄子所言:“道者,万物之奥,儒者亦是”,通过深入体悟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真谛,并以此指引我们的生活。读《庄子老子》,心得体会颇多,但远未尽善尽美,未来仍需不断修炼,努力实践哲学智慧,更好地生活和成长。

老子庄子心得体会

老子和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位重要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古今中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人们提供了关于生命、人性、社会等问题的独到的见解,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通过研读《老子》和《庄子》,我对他们的思想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认识。

首先,老子思想中的“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天地之所以能够自然运行的法则。他将人们的行为与道的关系联系起来,指出人们应该追求与道的合一。这使我明白了人们在生活中,不应该追逐名利,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安宁和放松。只有当我们顺应道的规律,并与宇宙合二为一,才能真正得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其次,庄子思想中的“自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庄子提倡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认为人们应该尽量遵循自然规律,不要追逐功名利禄或者物质财富。他强调生活在自然中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通过研读《庄子》,我开始思考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和行为,是否符合自然的规律。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意识到物质并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第三,老子和庄子都强调“无为而治”的思想,也就是说,他们认为最好的管理方式是不做无用功。他们认为,越是追求名利和权力,越容易造成社会的混乱和矛盾。我深有体会,现代社会普遍存在追求功利的风气,人们常常为了权力和利益操劳,结果却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通过研读老子和庄子的作品,我对“无为而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应该学会放下一些无谓的追求和执着,顺其自然,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第四,老子和庄子都重视个体的发展和人的自由。他们认为人是自由的存在,应该追求自身的完美和成长。他们反对一切形式的压迫和奴役,主张人们应该追求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这使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我们应该发展自己的潜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不要为了迎合社会的期待而忽略自己内心的需求。

最后,老子和庄子的思想给我带来了一种宽容和包容的态度。他们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应该接受和尊重它们。他们反对过分的善恶观念,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通过研读他们的思想,我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尊重不同的观点和生活方式。这使我更加开放和包容,不再轻易地去评判和指责他人。

总之,老子和庄子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他们对于人生、社会、宇宙等方面的思考,对于现代人仍然具有启迪意义。通过研读老子和庄子的作品,我明白了宇宙中的道,重视自然,不做无用功,追求个体的自由发展,以及宽容和包容的态度。这些都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指导,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庄子老子心得体会

段一:介绍庄子和老子,以及他们在道家思想中的重要性(200字)。

庄子和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两位重要代表。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注重个体的自我完善和返璞归真;老子是《道德经》的作者,他的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和无为而治。这两位思想家的不同观点和方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我在学习他们的思想过程中收获颇丰。

段二:庄子的思想启示(250字)。

庄子的思想认为人应该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发展。他提出了“逍遥游”和“养生之道”的理念,鼓励人们摆脱俗务的纷扰,返璞归真,以自由的心态看待人生的种种苦恼。庄子认为人是自由自在的,只有跳出喧嚣和功利的追求,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通过隐退和寻求内心的真实,我意识到生活中的许多烦恼其实都可以放下,用一颗宽容和淡漠的心态对待,才能更好地平衡内心的情绪。

段三:老子的思想启示(300字)。

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倡导顺应自然和守静无为的生活态度。他认为人应该像自然界一样保持平和和谐的状态,不要过度追求功名利禄。老子的思想告诉我们,时常保持心灵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畏,才能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通过感悟老子的思想,我明白了在快节奏和高压的生活中,应该学会收放自如,保持平衡,不被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左右。

段四:庄子与老子的共同点(200字)。

尽管庄子和老子的思想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强调了心灵的自由和内在的平衡。他们都认为人应该发展自己与自然的连结,追求人生的真谛。他们主张对自然界产生敬畏之心,以达到心灵的安宁和自我完善。这使我意识到,无论是庄子的逍遥游还是老子的无为而治,都是为了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和内在的心灵满足。

段五:对庄子和老子思想的态度和建议(250字)。

庄子和老子的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知。我发现,追求物质享受和外在的名利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我更加重视内心的宁静和灵性的发展。在繁忙和喧嚣的社会中,我时常回想庄子和老子的思想,尽量减少对物质世界的贪欲,更多地关注内心的修持和精神的滋养。我相信,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修炼,才能拥有自由自在的心态,更好地应对人生的起伏与挑战。

总结:通过学习和研究庄子和老子的思想,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明确的方向。他们的思想告诉我们,物质的世界并非唯一的追求,人们应该重视内在的修养和心灵的滋养。只有通过道心一体,追求真实的自我,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和内心的宁静。庄子和老子的思想给了我重要的启示和指引,我将一直努力践行并将他们的智慧融入生活中。

老子庄子早读心得体会

老子和庄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代表,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老子庄子早读”这一活动在社会上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通过学习老庄哲学来启迪自己的智慧。我也加入了这个队伍,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早读,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在早读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老庄哲学中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深刻含义。传统的思维模式往往强调主动的行动和努力,但老庄哲学告诉我们,放下欲望,舍弃功利心,安静下来,顺其自然,即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这种理念对于我们现代人尤为重要,我们常常因为功利的心态而感到焦虑和压力,而如果能够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我们将能够更加自在和自由地生活。

其次,老庄哲学中的“道”的概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道是老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老庄哲学的核心。道是宇宙的规律和法则,是一种超越人类认知能力的存在。学习老庄哲学,就是在追求与道的契合,与宇宙相通。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以通过追寻道,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实现自我超越。

然后,通过早读老庄经典,我深刻理解了老庄哲学中的自由意志观念。老子和庄子都非常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受制于社会舆论和他人的评价,让自己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而学习老庄哲学,让我更加自信和勇敢地追求自己的价值和理想,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

最后,老庄哲学中的思辨精神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老子和庄子都是善于思考和质疑的哲学家,他们对于生命、世界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提出了深刻的思考。通过学习他们的思想,我学会了怀疑权威,勇于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思辨精神可以帮助我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从而更加深化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综上所述,参加“老子庄子早读”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老庄哲学,我得到了对生活和人生的新认识和体验。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让我在逆境中保持平静和自信,道的观念让我明白追求真实与自由的重要性,自由意志观念让我更加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思辨精神让我成为一个富有批判性思维的人。这些都是老庄哲学赋予我的宝贵财富,我将继续学习和探索,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追求真理、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读《庄子

庄子和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两位思想家,他们的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在读完《庄子》和《老子》后,我深深地被其中的思想和智慧所触动,得到了很多启发。本文将从对道的解读、内外修养的关系、自然观的转变、人生哲学的思考以及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于读《庄子老子》的心得体会。

首先,经过阅读《庄子老子》这两本哲学经典,我深刻理解到了道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性。庄子和老子都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一切存在的本质和规律。庄子认为道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存在,超越了个人和事物的界限。而老子则将道比喻为一个河流,它包容了一切,却永远保持着自己的平衡和完整。读完他们的著作后,我意识到了道的深远意义,我们应该以道为指导,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衡,与天地万物相统一。

其次,庄子和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提出了内外修养的关系。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内心的调整和修炼,才能真正实现对外界的应对和改变。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他认为如果人能够放下欲望和私心,顺应天道,那么自然就能够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而老子则强调了“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他认为只有保持谦逊和柔和的心态,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取得更好的结果。读完他们的著作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内心修炼对于塑造一个人的品质和境界的重要性。

第三,庄子和老子的著作中还体现了对自然观的转变。他们认为自然是一个无尽的智慧和美好的源泉,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自然为师,从中汲取养分和智慧。庄子通过对花草鸟兽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而老子则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得出了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认为人应该与自然同步发展。这种对自然的转变让我更加关注自然界的美丽和奥妙,也更加珍惜与自然的联系。

第四,庄子和老子的哲学思想让我对人生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他们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追求功名利禄,而在于自我提升和心灵的升华。庄子主张“忧劳而不伐,好善而不荐”,他认为人应该以淡泊名利、修身齐家为目标,通过实践和涵养自己的心灵。而老子则提出“退而不败,进而不存”的思想,认为人应该做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追求内心的超越和升华。读完他们的著作后,我对人生的追求和价值观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意识到了物质追求的空虚和无意义,只有以心灵提升为目标,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最后,庄子和老子的著作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的思想和智慧渗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后世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和老子的著作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读完他们的著作后,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也让我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光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总之,读完《庄子老子》后,我对庄子和老子的思想和哲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他们的智慧和思想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我将以道为指引,通过内外修养,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同时,我也将以庄子和老子为榜样,追求内心的提升和心灵的升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为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优秀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庄子读书心得

《百家讲坛》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给我们讲解的《论语》、《庄子》心得了。她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论语》、《庄子》,也让我们从中有所反思、有所收获,更好地吸收知识,并将知识转变为我们自己的能力。

于丹教授通过《庄子》的现代解读,以中国经典文化的精髓提醒观众,怎样以平和的心态和得当的处世态度追求我们的梦想;在追求的过程中遭遇挫折时,怎样坦然面对;在竭力追求的过程中,怎样协调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怎样处理家庭和事业的关系,让人们明白奋力拼搏为了什么。

在《庄子》心得中,一个牧羊人的比喻让我感触很大。她说,我们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样,只要看好最后一只羊就好了。最后一只羊赶上了,其他的羊就会跑得快了。而现实中,有很多人只看着自己的头羊沾沾自喜,却不曾想他的羊已经落下了很多。和这个故事相似的是木桶的故事,一个木桶是由许多片木板组成了的,要看这一个木桶的盛水多少,要看最低的一块木板而不是的一块木板。

吾十有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认为,这种人生的坐标是有代表性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其实人生有生理年龄,有心理年龄,有社会年龄,真正有效率的生命是让我们也许在二三十岁,就能够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

古往今来光阴之叹是我们看到最多的感叹,这种感叹在《论语》里面也不列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话,这句话很含蓄,但是里面有多少沧桑?也就是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行依旧枕江流。"也就是仓山不老,但是人心中很多悲怆古往今来川流不息。

这就像的《春江花月夜》所发出的无端至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就在这样一种天地悠悠,江山有情,这样一种物蓄流转中,每一个人,一个渺小的人,一个转瞬即逝的生命,我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规划呢?很多时候是苍茫的,有些一旦规划了,就会觉得舍弃了许多,会留下很多遗憾。

就在孔子看着流水惊叹的同时,他又给他自己,给他的学生,给千年万代的后人提出了这样的描述,他说自己"吾十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个粗劣的人生坐标,在这样一个坐标上会有几个阶段所要做的事情会特别特别强调出来。今天我们从头翻阅进去,看一看圣人所描绘的这条人生之道,对我们到底有多大的借鉴价值。

其实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的这一段生命篆刻成什么模样,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名,每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一种理想,但是一切从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成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

孔子的"十五治于学"这可以说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给自己学生的一种要求。孔子自己经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没有人是生来就了解很多事情的,我不过是对古人所有经历的事情非常感兴趣,而且我能够孜孜以求,一直认真学习而已。所以孔夫子说像我这样的人呢,像我这样有仁义之心的并不缺少,但是像我这样好学习的人很少见。这就是他十五开始上学的心情。

庄子心得

经典书籍需要慢慢地读,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初读《庄子》时,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总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结果一无所获,还让心态陷入愈加焦躁的沼泽。我决定沉下心来,不求速度,只求质量。一天只读那么两三页,三十三个章节,共四百多页,分付几个月时间。这期间里,多写读书笔记,加深认识和记忆。

这两天我读的只是第一篇《逍遥游》,收获很大。了解到庄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逍遥地逃开名利的束缚,不借助任何外力,自由自在地游荡在宇宙天地间。庄子和老子一样,都是追求自由的人,较之老子,更加热衷于无所羁绊的自由。他可以做到无视世俗的一切偏见或者只是意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无论世人如何赞誉还是诽谤自己,都不会改变自己对个性的坚持。这一点真的很难得。一个人生活于世,就要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不能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否则或者不过是傀儡。正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一个人不能受制于任何外在的东西,比如功业、名利等,要活得洒脱、坦荡与无比自由。

庄子的逍遥的人生价值观,或许在某些人眼里有些消极避世,不值得赞同。但我们要承认的是,人各有志,庄子和老子一样,不是积极追求建功立业扬名于世的人,他只是追求君子穷则独善其身的价值观念。在战乱频仍的年代,个人的力量是极度微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脱苦难的人生。庄子的生活年代是致使庄子思想诞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庄子睿智、豁达、富有远见卓识的个性,亦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庄子思想之所以能够千年如新,正因为它能够引起广大人们的共鸣。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热爱自由、无所顾忌的品性,只不过是有的由于种种外在环境的影响,而被社会规范、人生准则、忠于名利等东西所掩盖。老庄思想代表的是人类最原始的最无华的价值观念,可以企及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触动软肋。

我们不妨在行走于人生困顿的时候,或是感觉到人生劳累的时候,汲取庄子逍遥自在的思想观念,让心灵保有一份难得的安静与沁凉,以便能够迎接更大的挑战。当然更可以依从于庄子,实践体会他的逍遥思想,在其中自由驰骋,获得轻松愉悦和无所担忧的人生体验。

庄子读书心得

是的。当看完庄子那些看似荒.唐怪异的故事,反复揣摩这其间颠扑不灭的真理,才会发现原来你仅仅只是打开一扇大门,这扇大门通往本真朴质的天之道。

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到旷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寻求大道。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庄子就是这样的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无终者为友。

庄子一直在讥讽万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那些谋取权力之人以心灵的残缺和人格的扭曲来换取世俗所谓的福气,而庄子却宁愿做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的老龟,也不愿做供在高堂的占卜龟壳。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

在《庄子》天下篇中,阐述了最高的学问是探讨宇宙和人生本原的学问。打开庄子的世界,有限的内篇无不昭昭弘道,万物依天道而行。何谓万道之本源?唯道。何为万物之源泉?唯道。人生本原又何在?庄子微笑轻轻点拨人最大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不过蚁穴一梦。

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的污秽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也忘记了家乡的一切。每当他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动,会觉得非常舒畅亲切。他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他的故园,于是他的一生都极力的追寻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朝自己的故乡跋涉。

依真性生存是庄学的核心。可我们都在人为的魔圈中生存,一切都是人为,我们早已迷失本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美好的本性世界。

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吧,人的生命历程就是灵魂踏上寻找美丽故乡的归途。

庄子读书心得

最初知道庄子,是从父亲嘴里那个《庄周梦蝶》的故事开始的。从此,那只舞动着绚丽的羽翅、翩翩起舞的蝴蝶便在我的小脑袋里不停地飞呀飞,让儿时的梦中有了一次次醉心的微笑。

如今的我,最喜欢在深夜,燃一盏孤灯,品一杯香茗,握一卷《庄子》,反复揣摩“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注入一股清泉,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

不是吗?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但是庄周梦蝴蝶是他渴望的境界,渴望的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向往逍遥之境。蝴蝶梦庄周,这是蝴蝶的选择,蝴蝶的向往,不能一概而论。

庄子一直在讥讽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

然而,看过之后也有几分惆怅,也许我很向往这种生活,也许我能淡泊名利,但放弃一切名和利,我做不到。更何况,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每天勤奋地工作,可怜的一点薪水要孝顺父母、养孩子,一不小心成了房奴,又得养房子,还务必要养好身子,病了,昂贵的医药费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然而,过多的奢求和索取,会让我们的心像无底的深渊,以至于都忘了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快乐,心灵的快乐,心灵的闲适放松。这些离我们太遥远!

庄子心得

2010年01月15日从朋友处借得《庄子》心得一书,此书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通过庄子每一个不同的寓言故事来讲述,偶尔看看这样的书对净化人的心灵有一定的帮助。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在功名利禄的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都忘了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快乐,心灵的快乐,心灵的闲适放松。这些离我们太远了!如今媒介如此发达,资讯如此快速,科学给了我们无穷力量的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人的'人格在今天更健康,更明朗。也许,我们在心智上的残缺更多了。人有肢体上的残疾,也会产生心理上的残疾,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心理上的残缺,那是因为心理上的残缺,不像身体上的残疾那么容易被人看见。这种残缺有可能是在某一个偶然的情况下自己犯的一个错误,也有可能是在某种时刻自己受到的一个打击,从此不知不觉就积淀下一种毛病。庄子告诉我们,在天地之间,如果一个人真的顺应生命形态,就首先要把这些遗憾和残缺都接受下来,不要委屈,不要较劲,而应该想的是怎么样去改良它,是自己更好。庄子在最后还讲到,人生只要掌握好六个字“不要怕,不要悔”,做人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只要你不怕任何磨难都能闯过去,而懊悔的事情往往都是过去式。是啊!生命有限,流光苦短,其实人生无非是尽心尽力,仅此而已!!tag:

庄子心得

在上一节当中,我已经简单地提到,道家的“道”,是来自于老子对自然变化的观察,这就是“道”的合理性的来源之一:天无不覆,地无不载,道无所不容、无所不在。因为“道”,日月星云得以运行,山川河流得以形成,人类社会得以运作。只有符合“道”,一切的一切才得以存在、发展。

然后我还从另外一个方面读出来庄子的“道”的合理性来源,那就是崇古。大家都知道,先秦诸子在思想上都有崇古的倾向。他们在论证自己思想合理性的时候,都会回到夏商周三代,甚至尧舜禹、三皇五帝时期找到理论支撑。由于诸子都是民间兴起的私学,他们需要找到一个官方的“正统”来证明自己思想的合法性。有趣的是,不同的派别居然可以在同一个例子当中找到截然不同的结论,比如说,孔子会赞颂三代和西周时期的音乐,然后提倡恢复礼乐制度;而墨子也会提到三代时期的音乐,但是就会提倡“非乐”。

对于诸子的崇古,我发现有一个问题就是,诸子在引用以前的历史来论证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并非尊重客观现实与内在联系的,而是片面地找到有利于自己立场的一面,甚至歪曲、捏造历史来证明自己的思想。第二个问题比较根本的是,我认为诸子这种“崇古”,是一种盲目的崇古。因为诸子总是在强调,过去有多好,远古有多好,现在就不好了。但是这种过去的好,其实更多是他们幻想、构建出来的。在远古时期,社会普遍更会存在生产力落后、疾病横行、生存环境恶劣等问题,只不过垄断知识的人们,用文字为远古时期的社会粉饰太平罢了。

说回庄子,他也是崇古的,但是他的崇古与诸子不同,他不是崇尚三皇五帝的时期,他是崇尚更久远更古老的、甚至三皇还没出现的时期的远古社会,并且从中找到“道”的合理性。

我发现这一点跟两千年后西方的思想家卢梭的做法很相似。卢梭为了论证“人民主权”与“社会契约”的存在,也是从人类远古的状态找到“人生而平等”的合法性的。卢梭的思想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他盛赞人类的“原始自然”的状态,认为文明与智慧就是导致人类不平等和灾难发生的根源。

(四)为什么要“无为”?

庄子崇尚远古时代,因为远古的社会与人民符合“道”,符合自然。人民淳朴、简单、平等,社会没有等级、没有压迫,更没有战争**。庄子和道家,一直就是赞颂这种社会状态。

然后他们考察智慧与技能之所以产生的原因。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十八章)而庄子也是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德荡乎名,知出乎争”(《人世间》)。也就是说,所有的智慧、技能、名声、礼节、等级秩序等等一切一切被称为人类文明的东西,是因为人们淳朴的心性受到迷惑了,才逐渐发展出来的。因为有了斗争之心,所以才会又不断进步的智慧;因为有了盗窃,所以才会有锁链和监狱。所以《庄子》一书多有反对、批评儒家孔子主张恢复礼乐仁义的做法。

再者,庄子考察智慧、技能出现之后的影响和后果。道家始终认为,仁义智慧是不符合“道”、不符合“自然”的,如果越是鼓吹这种文明的发展,人们就会越来越远离自然淳朴的状态。所谓“礼乐偏行,则天下乱。”(《缮性》)因为提倡贤能,百姓就会互相竞争;因为提倡礼节,家人就会产生隔膜;因为有了贵重的财物,人民就会成为盗贼。

以上就是庄子和道家批评智慧仁义的主要原因。因此,庄子极力提倡“无知、无欲、无为”的状态,反对智慧与仁义。

在《渔父》一篇中,庄子讥讽儒家想通过提倡礼乐来恢复社会和谐的做法,就像一个人想摆脱自己的影子而在太阳下拼命奔走,结果跑到累了也没能摆脱影子。庄子主张,想要恢复社会的和谐稳定,只要让人们放弃智慧,回归淳朴就行了。就像那想要摆脱影子的人,只要在树荫出歇息就可以了。

所谓“至治之世,不尚贤,不使能”,“绝圣弃知,大盗乃至,“不尚贤,使民不爭;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盜;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亂”。

不过,无论庄子的这个思想有多大的合理性,但都是不符合现实的,人类文明发展的河流是不可阻挡的。他所提倡的“无知、无欲、无为”的状态,不可能再退回去。而且,他本来也没有实现这一理念的实际措施。他只是一个思想家。

庄子读书心得

“人心为什么有自由?因为人可以不在乎。人的一生只能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拘束住。如果你不在乎,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束缚你,得一本好书,犹如寻一位好友,将受益终身。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香茗,余味徘徊于心,不曾散去。一本《庄子心得》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把国学的经典著作《庄子》用简单的语言和故事铭刻在了我们的心灵之上。细细品味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是一种快乐,它都在给我娓娓道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告诉我怎样才会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告诉我们怎样修养道德品性,让情感智慧得到升华。

有人说年轻人读了《于丹庄子心得》会受到不求上进的影响,但在我认为那里是一个遥远又近在咫尺的世界;那是一种难以理解的豁达。他包容万千,将一切化为乌有。于丹在心得三中“感悟与超越中”提到了名利二字,说了三个故事,其一,据说大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镇江金山寺,他问当时的高僧法磐:“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法磐回答:“只有两条船。”乾隆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中来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其二,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其三,又举了“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这三则故事都顺应了一个主题“淡泊”。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置身于这样的茫然中。所以人需要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权衡。诗人纪伯伦曾经感叹:“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于丹又指导我们要看到大境界,在于我们有没有安静的心灵,有没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们可以让心静下来,真正拥有了空灵之境,我们才能真正看到内心。一个人要在自己的形骸之外,保有一双灵魂的眼睛。

只要你心中有大境界,你才能够看清超越言行的内心真正的质地。也就是说,内心里面的这种真正的大道、大辨、大仁、大廉、大勇,一切都不是表露于外的,是内敛于心而不张扬的。

中国台湾著名的教授傅佩荣先生在研究庄子之后,得出一个心得,他说:真正看懂《庄子》就会明白,世界上总有路可走。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局或是一个终点。人是不断地经历许许多多的过程,长时间从磨练活出灿烂的今天。人一生中,可能遭遇痛苦、烦恼、悲哀、无奈等很多负面的情绪,但这些其实都只是磨练我们成长的过程而已。于丹告诉我们,用平和的心态和积极的努力去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让我们领略到这样一种大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让我们霍然开朗,让我们坦然微笑,还让我们掩卷而思。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能够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过一生,这是每个人心中的梦。雨果说过:“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但如果我们的心灵总是被自私、贪婪、卑鄙、懒惰所笼罩,不论我们富甲天下或是位极至尊;也不可能求得快乐。但如果我们的心灵能不断得到善良、坚韧、顽强、刻苦、纯朴之泉的灌溉,不论我们一贫如洗或者位卑如蚁,同样可以获得快乐的每一天!在现实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思想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我曾读到一短语说:“用佛家的理论来养心,让自己宅心仁厚,很善顺,善待身边所有应善待的人和事,一颗石头丢进去心里的时候,也只是起一点点的涟漪而已,用道家的东西来养身,注意平常的呼吸调理,以儒家的理论来克行,用儒家的思想来克制自己的的行为。”今天读到于丹的庄子心得,倒真是让我有了一种空灵的感觉!恨己知识太浅,于丹是要随庄子去“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当然,俺是一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本人的见解纯属胡言,请匆见笑!且大多为只言片语,不成篇章,更不成体统……谢谢!!!

庄子心得

《庄子》这本书,历代被奉为经典,现在能看到的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读完全部内容,我似有所思,亦有所想,对我们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的为人处事指点迷津。

一、淡泊名利,笑对死亡。

庄子家里很贫困,有时穷得实在是揭不开锅。他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是有清醒认识的,他身边也有很多的有钱人,他也有很多的机会去享受荣华富贵,但他把这些东西看得很淡了。利束缚不了他,为利辛苦,为利奔波,却丧失了自己很多的自由、很多的快乐,“心为形役”,太不值得了。庄子虽然生活贫困,但是精神决不潦倒。

名利名利,破名比破利更难。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所以他不爱说什么。当楚王请他出山为相时,他却对请他的两个大夫说:“你们请便吧,让我拖着尾巴在泥地里爬吧!”

庄子临死时对学生们说:“我死了以后,要‘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形体归于天地,生死归于自然,这就是庄子对自己的形体和生死的看法。他追求的是“乐生”,活得好比怕死要强得多。也表达了一种态度,就是第一不怕死,第二也绝不找死。道家的态度是在流光中顺应,去把握每分每秒,去乐生,让生命获得价值。

人活在当下,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惧生死。那么,我们的心灵将拥有一个多大的空间、一份多大的境界啊。

二、境界改变命运。

《庄子》的《逍遥游》篇中告诉我们,世间的大和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人的一生,大小之境应用不同,会带给你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生。庄子用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而我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束缚了自己的心智。庄子是一个大智之人,他永远不会教给我们小技巧,他教给我们的是境界和眼光。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所有的荣华富贵,是非纷争都是毫无意义的,最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人生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灵魂生活,这种灵魂生活是主善的。我们要以觉悟的态度反观内心,让我们释放自己,尽可能达到一个逍遥游的境界。

《庄子》读书心得

庄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有自己自由的栖息地,就不要受拘与外物,外物总是短暂而易腐朽的,而生命灵魂才是永恒。不要做财富的奴隶,要做财富的主人,这样,人才能真正的逍遥。否则,就可能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失去人生对逍遥的享受。

自由的栖息可以让疲惫的心得到安歇,让压抑的心得以释放。自由的栖息需放得下繁华,耐得住寂寞,达到“物而不物”的境界。若是心恋浮华,不舍喧嚣,终不得心灵的安顿。

现实当中,一些事情是我们无法放下的,那样的境界我们很难达到,但是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生活没有必要有太多的弯子,弯子太多会使你的心情沉重,影响你的情绪,导致恶劣的结果。其实,只要你够纯粹,把握住人生最重要的真谛,你会觉得前景一片广阔。

有的人对生命有太多的苛求,弄得自己生活在筋疲力尽之中,从未体味过幸福和欣慰的滋味,生命也因此局促匆忙,忧虑和恐惧时常伴随,生活实在是糟糕至极,要知道月圆月亏皆有定数,岂是人力可改变的?不如适可而止,有选择的放下执着,给生命一份从容,给自己一份坦然。

人生一世,谁总是一帆风顺?“物而不物”会另有收获,对于物欲的追求和执着,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

《庄子·田子方》中有一句话:“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意思是说:最可悲的事,莫过于心如死灰,而身死了倒是其次呢。这说明人的心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如果总是对一些事情耿耿于怀,放不下,就会心灵闭塞,好像被绳索牢牢困住,心之将死,无法将他们恢复元气。他们就像一个蚕蛹,用厚重的茧把自己捆缚了起来!

放下很难,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损失和心痛,可是真正放手后会发现所有的纠结和烦心反而会转化成一片海阔天空,放下是一种感悟,一种心境,是一种对外部事物进行取舍、轻重缓急、远近厚薄的把握,放下你该放手的东西,你会拥有快乐的人生!何不每天在清新的阳光中过日子,洗练一份仁厚清净的心境,无憾无悔的走到生命尽头,抛弃一切尘世的烦扰,留一份开阔的天空给心灵安个家。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