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教育调研报告(优质16篇)

时间:2023-11-30 15:04:27 作者:GZ才子

调研报告是对特定问题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并以书面形式记录和呈现的一种工作报告。调研报告是我们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范文,欢迎大家一起学习和探讨;

偏远乡镇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二)做好涉农补贴工作,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各乡镇财所通过涉农财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对各自辖区内的农户建立了详细的信息库,内容包括:每户人口数,主要劳动力,种植土地面积等情况以及收入状况等。与镇多办、畜牧站、农机站等部门对涉农补贴对象的小麦种植面积补贴、良种补贴、养殖母猪补贴和购买大型农用机械补贴申报的情况,认真做好认定、审核和公示等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补贴对象全部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内,最后通过“一卡通”把补贴款发放到补贴对象本人手中。

(三)参与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乡镇财政所积极参与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对于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建立了全项目库管理制度,加强项目论证、立项、申报、实施等各环节的监督;对未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包括农林水专项、农业综合开发、环境保护、土地开发整理等也加强监根据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进度情况,经过核实后,给专项资金项目拨付资金,既严防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行为发生,又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管理,确保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室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审批,限定报刊费,禁止招待费,以便更好地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使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五)搞好队伍建设,提高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各乡镇财政人员除积极参加县财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外,还参加各镇党委定期组织的学习国家方针政策的活动,除此之外各乡镇财所人员每周再抽出2-4小时集中或分散学习法规政策或业务知识,以增强财所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使每个人员的财政管理水平都有突飞猛进的提高。

二、我县乡镇财政所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混乱的现象依然存在。农业税取消后,乡镇财政所的主要职能是什么?乡镇机构改革后财政所到底会不会撤消?如不撤,乡镇财所的工作在哪里?该如何工作?这种认识上存在的盲点和误区,对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工作开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部分财政所存在管理松散、人心不稳,工作消极等现象。

2、工作纪律不够严格。在日常工作中,纪律意识较差,不能严格遵守按时上下班制度,迟到早退现象严重,部分干部职工平时挂着上班的牌,做的却是自已的生意,有的长期旷工在外做生意,工作散漫。

3、个别领导敷衍了事。个别乡镇财政所领导在工作上不抓紧,不督促所内干部职工按期完成工作,听之任之;对纪律检查隐瞒、包庇不上班干部职工:检查到缺勤人员时,以外出办事为由搪塞检查组。汇报工作时总是客观原因多于主观原因,没有深入分析主观因素。

三、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明确乡镇财政指导管理机构。要在财政部门内部明确一个处。

室具体负责对乡镇财政的归口管理和指导。据我们了解,目前全国已有19个省(区、市)财政厅(局)组建了专门的基层财政管理处(局)负责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其中黑龙江、浙江、广西、**、贵州、甘肃、青海、宁夏等10个省份在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加挂农村基层财政管理局的牌子。我省铜川市从xx年起将原县(区)农业税收管理局改为农村财务管理局,同时将原农村税费改革办公室更名为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负责乡镇财政的管理工作。大荔、太白、彬县、旬邑、蓝田等县已经明确把对乡镇财政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交由县综改办负责。我们认为,要贯彻落实谢旭人部长关于“乡镇财政机构建设、职能定位、资金监管、工作指导由_农村综改办负责;乡镇财政预算、体制问题由预算司负责”的批示精神,对乡镇财政管理的有关问题尽快予以明确。

支付、集中核算。

政村的23本村级经费帐套。二是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惠农政策逐步加大,承担着大量农户的基础信息的录入、审核和补贴资金的发放。三是“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增加了财税所工作量。而财税所人员近几年没有增加,平均每人分管的账本达7本,人手严重不足。

乡镇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和谐主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有所探索,有所规范、有所作为,有所进取,有所形象,认真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乡镇人大工作得到保证。

(镇)长分工负责制,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二)监督与服务并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我县经济比较落后,xx年全县生产总值才27亿元,县级财政收入1亿元。自从县委号召跨越式发展和“四个岱山”建设以来,各乡镇人大把招商引资、统筹协调、维护稳定、创建和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人大工作的大事来抓,努力寻求人大工作与经济建设的最佳契合点。

一是各乡镇人大对政府工作实行监督的基本做法:

1、召开主席团会议,适时听取和审议政府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重点对政府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实事工程、民生问题等重要事项处于人大的监督之下,促进了政府有序、高效运作。

2、督促政府抓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落实工作,建立会议办理、现场办理、评估办理等制度,大多乡镇采用答复时面商和办结前面商的“二次面商程序”,使代表建议满意率和办理解决率逐年提高。

3、组织各种层次的视察活动。突出重点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生态绿化、转产转业、生产安全、农贸市场等方面开展视察。选择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代表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对政府办事效率、政务公开、承诺服务的监督有针对性。如岱西镇人大把盐业享受柴油价补贴问题以建议形式,通过代表提交到省人代会和全国人代会上;还把盐业盐民生产问题的调查报告送到省人大、省政府和省盐业局后,引起省里对盐区生产建设的重视、达到原盐价格提高的效果。

文档为doc格式。

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为此,各地积极探索前行,以全面覆盖提升整体实效,有力地提高了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效地提升了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这里,就结合宝应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作一些阐述。

一、谋划“六全”造氛围,提升水平创特色。

自实施“六五”普法以来,宝应县以繁荣法治文化为引领,以“六个全面”构建“大普法”格局,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重点对象全面普及,不断夯实普法基础。

建立健全“四项机制”:一是自学机制。明确六类重点人员学法以自学为主,分别列出学习计划,明确内容、时间、目标等,统一配发相应普法教材,为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配发学法笔记本,并适时组织检查评比。二是培训机制。县每年对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法制副校长、普法骨干进行轮训;各部门、各镇区利用举办业务培训班、冬训班等时机,对相关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在校生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宣誓、法律知识竞赛、夏令营等渠道普法;企业员工、农民、流动人口利用职工之家、村(市)民之家、普法工作站等阵地普法。三是考核机制。做到培训必考、职务晋升必考、年度检查必考。尤其是将村、社区主要领导纳入公务员考核范围。四是奖惩机制。明确凡学法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不得参评先进,不得给予综合类表彰;凡普法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与个人作为先进典型培植、宣扬、表彰、奖励。

(二)牵头部门全面推进,不断凝聚普法合力。

努力营造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牵头部门整体联动、相关单位积极配合的良好氛围。县委组织部通过中心组学法、任前考法、讲座释法、培训授法、年度述法等渠道,激发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的自觉性。人社局通过明确学习内容、时限、方式、要求,组织培训、年度考核等途径促进公职人员学法。教育局协调相关部门选优配强法制副校长、建立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法与法治实践活动,增强在校生的法治意识。经信委主要是制定企业学法计划、扎实推进“法企合作”、组织法律知识考试与竞赛等,促进员工学法常态化、骨干培训制度化。农工办协调相关部门,在全县281个村(社区)开展普法“接力棒”活动;全力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等,促进决策民主化、管理规范化、发展特色化。公安局发挥“荷乡驿站”(汽车站)主旋律、输出人员法律学校主阵地、输入人口职工之家主课堂等优势,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扩大普法覆盖面。

(三)阵地建设全面铺开,不断创设普法平台。

在全市率先建成近千平方米的“宝应县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在工作日免费向公众开放,现已接待县内外参观团88批次,累计15000余人次;以铁桥千米法治文化长廊、氾水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望直港法治文化广场、金湾法治大道等为标志,全县镇(区)、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整体推进,各具特色;以“农家书屋”为依托,设立法律图书架,不断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在村、社区有效发挥法律学校的作用,使普法有计划、有师资、有场所、有制度、有痕迹;以氾水法治宣传中心、县广电总台法治文化角、东升村法治文化站为示范,“313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抓手,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成果得到巩固与扩大。至目前,全县法治文化阵地建成率镇级87%、村(社区)64%,其中有3个获得市级“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命名;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3个(其中国家级1个),创建率26%。

(四)大众媒体全面覆盖,不断拓展普法空间。

宝应电视台《法制纵横》栏目,每月一档,每档15分钟;宝应电台《法治在线》栏目,每周一档,每档40分钟;《宝应日报》《普法之窗》专版,每月一版;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开设法制宣传专栏;各单位在自身网站设置普法网页;有条件的`机关部门、村(社区)开通微博。各类媒体栏目均组织政法与行政执法部门参与,突出以案释法等,方便广大公众学法,促进内部互动与对外交流。

(五)法治文化全面渗透,不断扩大普法影响。

先后举办全县“地税杯”法治书画摄影作品比赛,共收到1500余幅作品,在县城闹市区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和获奖作品展览,专设了“宝应县法治文化成果展览厅”,在工作日免费对外开放;开展学法用法征文活动,共征集各类作品186篇,编印了《宝应县学法用法征文集》,召开了“全县学法用法经验交流会”;精心组织全县法治文艺节目调演活动,共创作和排练了68个节目,获奖作品集中汇报演出,并启动“法治文艺大篷车基层行”巡演活动;组织报送的法制宣传公益广告获省广播类一等奖;围绕“崇尚法治,建设名城,共享和谐”主题,精心策划了广场法治文化系列活动,尤其是重点创作并演出的歌舞《法治宝应之歌》、诗朗诵《责任与承诺》、20米《法治书法长卷》等赢得了广大市民及前来观摩的市县领导的一致赞誉;开展了“三十佳”(十佳法治先进人物、十佳法治征文、十佳法治好新闻)评选活动。

(六)队伍素质全面增强,不断提升普法质量。

组建“百人普法讲师团”,定期赴基层开展宣讲活动;明确各村(社区)主要领导、各部门、单位法制科长为普法工作联络员;根据自愿报名、基层推荐、县法宣办确定的程序,在“五老”、大学生、社会各界人士中选择500人,组建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常年活跃在城乡,尤其是“三和调解工作室”被列为全县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在全市乃至全省获得好评,流动法治辅导站作为市级法治文化建设创新项目,享誉县内外;组建30人参加的“市民普法观察团”,定期开展观察、监督、普法活动。

二、对标找差知因果,正视现实勇担当。

纵观各地法制宣传“全覆盖”的实践,固然可喜之多,但制约的瓶颈因素确不容忽视。主要体现于“四缺”:

(一)思想认识缺位。

一些单位的领导,对法治促发展、法治促和谐的内涵不能全面把握,认为法制宣传是软指标,甚至影响正常工作,往往是组织学法没计划、参与学法没时间、履职依法没习惯、听取汇报没必要、上级考核嫌麻烦、名次落后推责任,出了问题才后悔;有自己署名的学法笔记本的填写还有找别人代劳现象;什么将普法工作与经济工作、职能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只是嘴上功夫,说说而已。

(二)操作过程缺力。

实践中,普法工作只是相关领导提要求,主管部门忙策划,牵头部门在顺势,成员单位有配合,其他部门多观望。部署工作时,往往是单位领导签字了、职能部门收阅了、具体落实没戏了、上级检查应付了,实际效果落空了。结果是整合资源被理想化,具体操作显单一化。

(三)特色工作缺亮。

不少单位是自我感觉良好,争先进位的意识不强,办法不多。应该说,法治文化阵地的覆盖面、普法手段的多样化、基层创建的实效性基本上是让人欣慰的,但拿到全市或全省乃至全国的范围去比较,就显得黯然失色了,结果只能是特色不特,亮点不亮。

(四)队伍素质缺质。

法制宣传队伍的类别、数量是不少,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却不容乐观,尤其是缺乏资深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如举办法制讲座或培训班时真正能够系统授课,且被听众接纳的人才不多,往往需要借外地法律专家、学者的助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法治文化作品的创作与演示的人才也是令人堪忧,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重大法制宣传项目的推进、活动的策划人才更是稀少。

(五)经费保障缺额。

依据省市的规定,各地普法经费主要由同级财政保障,按照每人每年1.5元的标准纳入预算,且足额拨付。实际上经济欠发达或落后地区能够兑现的可能是寥寥无几,给出的理由基本都是部门经费已实行综合预算,普法经费应该包含其中,普法主管部门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乡镇、部门普法经费一般都是实报实销制度,且控制很严,导致美好的愿望难以变为现实。

三、因地制宜挖潜力,攻坚克难求突破。

温故而知新。面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新要求,法制宣传要真正实现全覆盖,达到预期效果,必须理清因地制宜的思路,激活攻坚克难的勇气,把好务实奋进的节奏。具体落实于“五突破”:

(一)认识重要性提升求突破。

不厌其烦地向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尤其是“一把手”汇报普法工作,借助人大、政协、政法委的力量,同时以一流的成效赢得理解与支持,把各级领导的认识统一到依法治国方略上来,把行动统一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上来,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动一级干,同心协力想事、扎扎实实做事、锲而不舍做成事的氛围。

(二)载体务实性运作求突破。

创设载体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运用载体,使其功能发挥最大化。在现有载体正常运作的基础上,在二年内实现载体县级扩容升级;镇级创建100%、升级40%;机关创设100%、升级30%;村(社区)创设100%、升级20%;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法治文化项目。

(三)活动系列性推进求突破。

精心策划大型法制宣传活动,进一步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创建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优先培植先进典型群体,进一步传递正能量;有效发挥媒体作用,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面。努力完善全方位、立体式的普法推进体制机制。

(四)队伍整体性提质求突破。

充分发挥重点对象牵头部门作用,按照“点上培优、线上培强、面上培多”的思路,开阔培育本地实用性、复合型人才的视野和路径,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畅通渠道培人才,千方百计留人才,不断适应法制宣传全覆盖的需求。

(五)经费实质性保障求突破。

同级财政应按照上级的规定足额纳入年度预算,不开空头支票,不搞临时虚假应付。上级党委政府、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跟踪督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将普法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同时,畅通资金筹集渠道,吸纳社会上的经济实体和有识之士为普法工作出资出力,有条件的地方可尝试设立法制宣传教育基金,在满足整体推进需求的同时,全力打造特色亮点。

乡镇学前教育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各级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部署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强化措施,全镇学前教育工作初步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现将我镇学前教育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看庄镇总人口3.5万人,辖39个行政村。截至2011年8月,我镇共有幼儿园6所,分别为:镇中心幼儿园、尚庄幼儿园、王楼小学幼儿园、兴隆小学幼儿园、柳下邑小学幼儿园、看庄小学幼儿园。其中,镇中心幼儿园、尚庄幼儿园为济宁市一类幼儿园,均是独立办园,其余幼儿园为小学附设幼儿园。

2、我镇学前三年幼儿数入园情况统计如下:学前三年幼儿354人,入园23人,入园率6.5%;学前两年幼儿356人,入园102人,入园率28.65%;学前一年幼儿358人,入园326人,入园率91.06%。将外出打工人员带走一部分学前教育幼儿计算在内,从全镇总体情况来看,学前两年、三年入园率还比较低。

3、幼儿园建设:我镇王楼小学和柳下邑小学附设幼儿园建设工程是2015年底完工。目前,已迎接完济宁市教育局“济宁市一类幼儿园”验收。

镇中心幼儿园因园舍不足,新建工程已已纳入2011年市政府工程中,该项目建筑面积2660平方米,占地11亩。目前,正在装饰装修之中,明年秋季招生。

二、关于幼儿园合理布局问题:

幼儿园布局调整是一项牵涉面大、政策性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

在幼儿园布局调整中不能简单说是就近入园好,还是相对集中入园好,各有利弊。

2、相对集中入园,有利于规模和管理效益,相对来说,也有利于提升办园水平,对孩子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交通问题、就餐问题、校车问题等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太远,家长有意见,尤其是学前两年、三年幼儿,雨雪天、农忙等等都影响幼儿入园的积极性,提高入园率也是难题。

分析优缺点,我们考虑,合理布局幼儿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幼儿园布局调整要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制定布局规划和校舍建设。

3.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幼儿园布局调整要处理好教育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关系,既要积极作为,又要确保社会稳定;要以满足义务教育阶段幼儿适当就近入学为前提,做到既方便群众,又便于管理。要针对各镇自己的情况,不可机械套用模式,统一要求。

三、关于民办幼儿园问题

在我镇,2015年前原个人办幼儿园有四处,其存在原因是因我镇公办幼儿园不足,满足不了群众需求。2015年,我们按照市教育局通知,对民办幼儿园进行了坚决取缔,再加上我镇新建了两所小学附设幼儿园,实现了暑假后招生,三所幼儿园已经停办,目前,仅存前圪村幼儿园招收幼儿13人。

关于规范民办幼儿园问题,我们认为首先要采取准入制,注定民办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对办学条件、教师素质等等符合条件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日常管理纳入该区域教育部门统一管理之中,对不符合要求的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部门协作联合治理,长期治理,不能仅仅一张封条了事。

四、我镇学前教育存在问题:

儿园、王楼小学幼儿园、柳下邑小学幼儿园办学规模已基本满足范围内招生。但是看庄小学幼儿园、兴隆幼儿园园舍还普遍存在不足,这也同时导致了了全镇幼儿入园率低的问题。

2、镇幼儿园普遍办学规模较小,音、体、美教学器材和娱乐设施简陋,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匮乏。

3、专任教师缺少。当前,影响我们镇幼儿教育的突出问题就是专任教师少。目前,全镇公办幼儿专业教师仅仅5人,远远达不到实际需要。其余的为小学转岗教师10人,聘用教师达14人,这其中还没有按照标准配置。若按照目前班级数标准配置,尚缺、保育员等20余人,保健教师更缺少。下一步,我镇学前教育规模要扩展到31个班,教师等相关人员缺口66人。

4、在幼儿园中午就餐上存在巨大制约。应该说,中午就餐,有利于提高幼儿入园率,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也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顺应了民-意。但是,我们目前是校舍不足、教师不足,幼儿园建设资金存在缺口较大,解不了餐厅问题,人员问题,如何解决幼儿就餐,难度较大。

二、关于下一步学前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树立学前教育发展新目标

1.大力推进乡镇中心和村级幼儿园园舍建设。顺利完成镇属各级小学幼儿园、村级幼儿园的新建工程。

府投资,加大幼儿园餐厅建设力度,完善设施,提高幼儿入园率,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在园舍规划上采取各镇依据各镇实际具体规划,市教育局把关的操作机制,确保规划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

3、加大聘用教师、保健保育员的力度。市教育局专门向政府申请,加大幼儿教师、保健保育员的招考比例,分配至乡镇农村幼儿园。在幼儿教师聘用上各镇政府纳入财政预算,做好聘任资格、待遇落实等措施。

(二)完善学前教育投入新保障

建议建立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依照学前教育事业的社会公益性属性,各级政府学前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之中,落实人力、物力、财力。逐步完善学前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一方面强调镇政府部门投入的责任,形成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强约束;另一方面按立法规定,确定学前教育资金的投入方向、使用细则、效率评估等办法。

(三)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1、镇教育部门加大辖区内幼儿园的管理力度。按照办学标准、督导评估等一系列标准,做好各幼儿园的规范性工作,切实加大幼儿园的管理工作。

2、攻坚克难,增大关闭无证幼儿园的力度。对非公办幼儿园在市的标准下进行全面审查,切实政府出面牵头组织各部门齐抓共管关闭违规幼儿园。

(四)切实提高幼儿教育发展水平。建立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机制,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的前提下,开展大规模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专业培训,提高其学历层次、持“双证”上岗、园本教研、课题研究等方面的专业水平,切实提升全镇幼儿教师基本素质。

教育是民生之基,学前教育是教育基础中的基础,是我区实现科教兴区战略的重要环节。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区教育资源整合,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创建教育强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强调:“要重视学前教育”。为探索加快推进我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思路,全面掌握长乐镇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影响和制约长乐镇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幼儿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9月14日,区学前教育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长乐镇幼儿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个别访谈等形式对长乐镇的幼儿教育做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长乐镇学前教育基本情况

(一)长乐镇幼儿园办园情况。全镇共有各类幼儿园(班)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所,幼儿班1个,民办幼儿园中星星幼儿园由教育局审批,民办幼儿班未经审批。

镇幼儿园共8个班在园幼儿510人,平均每班63.75人,民办星星幼儿园共6个班在园幼儿210人,平均每班幼儿35人,洄龙桥幼儿班共30人。

(三)教师情况。全镇现有幼儿教师26人,其中,园长2人,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师配备情况较好的长乐幼儿园也仅有公办教师16人,园长1人,专任教师15人,外聘保育员6人,外聘保安1人,师生比达1:31,是1:14的国家标准的两倍多。私立幼儿园师资情况更不乐观,星星幼儿园6个班只有4名教师,另外5名无从业资格,但仍在从事教学工作,且无保育员,师生比达1:52.5。

二、主要成绩及基本经验

儿童入园需求。

三是常规管理逐步规范。为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长乐镇依照《高坪区普及学前教育工作方案》、《高坪区幼儿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以长乐幼儿园为主,长乐片区教育督导室监督,对全镇幼儿园在教学管理、卫生保健和教育科研等方面都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了全镇幼儿园的整体发展。

四是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各幼儿园高度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今年,在区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教育局为长乐镇补充公办幼儿教师5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幼儿教师紧缺的问题。同时,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公办园幼教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培训指导,促进教师的学历水平、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公办的长乐幼儿园保教队伍中学历合格达100%。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校布局不合理。原长乐幼儿园是由长乐小学教学楼改建完成的,无论是教室、走廊、厕所还是操场,在改造过程中本着合理利用、因陋就简的原则,导致学校的各项布局与幼儿教育的整体布局严重不相适应。比如,教室因为是小学式教学楼改造而成,幼儿上课的场所与普通的小学教室无任何差异,没有学生专用的卫生间、活动室、休息室,严重影响了幼儿兴趣爱好的发展得不到较好的培养。

二是学校存在安全隐患。一是教学楼安全消防通道不够。该园在教学楼中部只有一个楼梯通道,按照消防的要求,三楼以上必须要有两个消防通道,因此如遇到地震、火灾等突发情况,全园很难在有效时间内安全及时疏散幼儿。二是幼儿园进出通道不畅。因长乐幼儿园紧邻长乐小学,造成长乐幼儿园校门偏居一隅,门前仅有一3米宽的通道,在放学时要容纳进出家长及幼儿1000余人的人流,极易造成幼儿踩踏事故的发生。三是长乐幼儿园与长乐小学无应急疏散通道。长乐幼儿园与长乐小学共用一处大门,大门两旁均是商住楼,而两校又紧临318国道,如遇大门处有重大安全隐患,需从其他通道疏散两校近三千名学生时,学校将面临无其他校门可出的尴尬局面。

三是幼儿园学位紧张。根据调查,长乐镇约有700-800的适龄儿童需入园,除去私立幼儿园,长乐幼儿园现有的规范远远不能满足场镇幼儿的需求,导致部分幼儿园入园难且无园可上的现象存在。目前长乐幼儿园现有8个教学班,每个班的人数都大约在60至70人左右,最多一个班达到70人,大大超出了幼儿园每班30-35人的标准。大班额现象的普遍存在,不但使课堂变得拥挤,还在无形中减少了幼儿受老师关爱的程度,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教师流失严重,造成“教师年年补充年年缺”、“教师不是老的就是小的”,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造成学校年年都在培养骨干,骨干一培养出来就调走,也使得现有的教学水平难以有质的飞越。

五是幼儿配套设施匮乏。因为长乐幼儿园面积小,教室少,学生无活动场地,没有专门的音体、兴趣活动室,教师的.教具储藏室图书和桌面玩具数量严重不足,保健设施不全,专用室操作材料少,体育器械不丰富,严重制约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关于长乐幼儿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长乐镇公办园的硬件建设投入。现有的长乐幼儿园在有限的面积内容纳了510余名幼儿入园,现已不堪重负,学校教学楼又是原长乐小学教学楼改建而成,幼儿的活动休息场所、消防通道严重不足,影响了幼儿的教育教学安全。同时,该园紧临长乐小学,因教学性质的不同存在着相互干扰的局面,严重影响了长乐幼教事业的发展。一是现根据《四川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我区将在明年迁建长乐幼儿园,此项工作现纳入省市政府每年对高坪区政府的目标考核,现急需区政府出面协调落实土地,以期尽快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完善园内设施设备的配备和完善,添臵大型玩具、电教器材、教义教具等,进一步完善功能,提高质量。

2、进一步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幼儿园要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长乐实际,建立健全各项幼儿园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努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幼儿园。从近期来看,迫切需要长乐镇政府组织学校、卫生、城建、派出所、安办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一次全面整治活动,对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大、无证经营的个体幼儿园(班)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取缔。从长远看,民办幼儿园还将长期存在,应由镇政府组织上述相关单位建立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处理学前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的师幼比,该幼儿园还缺编20余人,为解决学校严重缺编的现实需要,该园在保证办园质量的同时,不得不临聘保育员6人,安保人员1名,严重增强了学校的负担,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

4、打造幼教品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力加强公办长乐幼儿园的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全面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起点、高规格新建长乐幼儿园,全力支持长乐幼儿园保持市级示范幼儿园引领示范作用的的同时,力争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同时,扶持一批办学方向端正、管理严格、办园质量好并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民办幼儿园。组织民办幼儿教师到区外内的优秀幼儿园进行教学观摩,加强学习交流,充分公办幼儿园在长乐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0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熟悉到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巨大功能,熟悉到生命早期教育的非凡重要性,当今社会提倡优生优育,人们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幼儿的发展。让每个幼儿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国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农村幼儿教育状况如何,不仅会对农村基础教育带来较大影响,同时也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虽然人们都在关心,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但在幼儿早期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总有这样和那样的新问题,就我镇目前农村幼儿早期教育的现状来分析,也同样存在不少新问题。

一、基本情况

2011—2012学年度,全镇共有各类幼儿园6所,其中公办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3所;镇所在地1所,农村2所。全镇在园幼儿986人。幼儿园在册教职工51 人,其中在编公办24人,聘用人员 11人;民办学校教师16人。

二、主要经验

育同安排、同部署,发展公办,鼓励民办,扶持农村,不断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全镇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全镇各类幼儿园规模不断扩大、数量迅速增加、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镇有三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593人;民办幼儿园实现从无到有,且发展迅猛,到现在增加到3所,逐步满足了全镇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

二是学前教育普及率逐步提高。虽然入园率仍然偏低,但从纵向发展来看,每年都在逐步提高。

三是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教育部门和各幼儿园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幼儿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办园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 四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注重教育教学效果,防止小学化倾向。近年来,先后在镇中心幼儿园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幼儿教研公开观摩课,以镇中心幼儿园的典型示范,带动全镇其它幼儿园。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政府投入不足,无法完全满足农村幼儿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的需求

学前班条件有限,接纳幼儿人数不多,大多数学校学前班只能接受4-5周岁的幼儿入班,不少幼儿只能去民办幼儿园就读,享受不到正规的学前教育。另外,偏僻遥远、父母外出打工、老人不便接送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也致使部分幼儿无法接受规范的学前教育,教育缺乏公平性。

2、办园条件落后,基础设施简陋

学前教育由于没有专项资金投入,因而办园基础条件普遍较差,目前,只有县城公办幼儿园达到了规范化要求,乡镇均无标准的中心幼儿园,农村学前三年教育基本上都附设在小学,各班只有教室,没有功能室和活动设备,户外活动室面积狭小,绿化面积更是稀少,室内活动空间狭小,通风不好,光线阴暗,无户外活动室,达不到常规教学要求。

3、无证办园取缔难度大,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一是由于幼儿活动室空间小,幼儿多,聚集密度大,如遇特殊情况紧急疏散时不安全事故容易发生。二是车辆接送幼儿随意性大,无安全制度,接送幼儿时没有专门的接送登记册,有的不按时接送,有的随意委托他人接送,有的甚至不接送,路途安全保障性差。三是饮食卫生条件不达标,有的幼儿园橱房没有专门的碗筷消毒柜,碗筷混用,消毒不严,厨师无健康证,为多获利润,伙食的营养和数量不足,严重影响幼儿健康发育。

4、幼教队伍专业素质及保教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学前教育属非义务教育,除县公办幼儿园外,农村各学校的

学前班大多数没有配备专业的幼儿教师,致使幼教队伍专业素质偏低,一些学校为了节省经费开支,只好从学校教师中调挤幼儿教师,而且年龄结构偏大,教师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幼教培训,教学方式方法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保教人员严重不足,没有分设教师和保育员,幼儿的保育功能弱化;一些个体幼儿园和个别附设学前班,为了迎合家长心理,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的教学也参照小学的做法。

老厂镇中心学校

2012年4月1日

一、 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富裕镇一街一委,学生包括富裕镇一街道、四街道和二街道的部分居民子女和五一大队部分村民的子女。我学区3—6岁的学前幼儿350人,目前入学前班人数21人,学前三年入园率0,学前一年入学率16%。我校幼儿园是集体办园,市级三类,已达到教育机构设置标准。

二、 管理情况

我校是校办学前班,县教育局和富裕镇中心校对我校学前教育很关注。能逐级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学前教育每年都组织开展各类丰富的活动。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还有专门的学前教育管理。曾在我县的龙安桥乡召开了全县的学前教育向幼儿园过渡的现场推进会,对全县的学前教育向幼儿园过渡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每年教育局都会对各学园进行检查并对教学和管理方面给予的指导。我校幼儿园由校长垂直管理,教学方面由教学副校长主抓。目前园内有专职教师一名,兼职教师六名,虽然多数都是兼职教师,学生人数少但教师的 工作热情非常高。学校鼓励学前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活动。并要求教师互相听课,互相学习、自学幼儿教育方面的专著,还不定期的写心得体会等。

学校定期对教室进行消毒,并且每日进行晨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三、 经费投入情况:

由于我校2015年度学前班只有9名生源,所以全部教育经费都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学校建设中,未对学前班进行投入。

四、 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由于我校教师紧缺,只设专职学前班班主任一名,所开课程均由其他学科教师兼职。学前班班主任为幼师专业毕业生25岁,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有丰富的幼儿教育教学经验。学前班方面的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并不多,教师的培训经费主要来自于学前班收入。

五、 保教质量情况

学校严格贯彻落实《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由校长垂直管理,加强了学前班内部管理、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学前班使用教材均为教育局推荐内容,适合学前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

我校扎实开展园本教研,鼓励教师互相听评课,并要求学前班教师自学幼儿教育专著,适时记录心得体会,使教师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学前班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幼儿教育方面的指导和探讨。另外,由于学生人数少家长接送学生时,教师就能及时与家长沟通。家长与学校能够形成合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学前班“小学化”倾向不是很严重。一是班额小,二是学校对学前班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有所控制和指导。但个别家长认识不够,总希望学校多给孩子加压,这就有待于今后的宣传与引导。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奠基阶段,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对未来的长远投资,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发达程度。因此,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不仅是我县一项基础的教育工作,而且对于我县的长远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1、学前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2011年,全县3—6周岁入园适龄儿童为20,477人,入园儿童为16,633人,学前三年总入园率为81.23%。目前,全县现有幼儿园141所(城区34所、农村107所),其中城内公办市级示范性幼儿园一所——县第一幼儿园。25个乡镇中,除3个乡镇因地理位臵偏僻、生源少等特殊原因,未设乡镇中心幼儿园)外,22个乡镇均建立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公办园数量占幼儿园总数的16.31%;民办园118所(城内民办园33所,乡镇民办园85所),占幼儿园总数的83.69%。全县幼儿教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2、幼师队伍素质不断增强

之中,坚持在职培训提高与幼师德、能、勤、绩等方面综合考评相结合,建设了一支素质良好的幼师队伍。目前,全县在职幼儿园园长123名,其中有教师资格证书的109人;幼儿教师534名,其中有教师资格证书的427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329人,专任教师217人,归县财政开支幼儿教师63人,公办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3、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根据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公益性、地方性和非义务教育特征,公办幼儿园采取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主办单位或个人投入等办法多渠道筹资建园。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加大对所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2015-2015年,全县共投入119万元,用于改扩建新园舍,增添设施、设备,逐步改善了幼儿园的整体教学环境。2011年,县政府出台了《我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绥政办发201113号),要求今年重新为县第一幼儿园选址,打造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同时,改扩建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2012年要改扩建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2015年再改扩建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目前,已完成改扩建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工作,第一幼儿园完成重新选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我县学前教育有了较快发展,但与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相比,与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1、重视程度不高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重视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而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公益性及特殊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学前教育摆上应有的战略位臵,没有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及总体布局,没有建立相应的督导、考核和激励机制,使学前教育在较长时间里得不到有力的政策支撑和资金支持,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因而导致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

2、公办幼儿园少

公办幼儿园在学前教育领域中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但目前,我县县城内仅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只能够接纳适龄儿童300人左右,“入园难”特别是“入公办园难”成为现阶段学前教育的突出问题。全县2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名义上属于公办幼儿园,无论是基础设施条件还是教育教学水平,实际上无法达到公办幼儿园的水平。由于公办园少,大量适龄儿童只能被送进教育教学水平相对较低、疏于监管的民办园。

3、师资力量薄弱

办园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幼师专业培训,导致“小学化”教学倾向严重。全县123名在职幼儿园园长中还有14名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保育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些保育员仅仅是孩子的保姆,很难真正起到保教的作用。

4、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县财政只负担县第一幼儿园,对其他幼儿园没有相应的经费投入。乡镇财政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经费投入普遍较低,甚至是零投入。各类民办园由于自身财力所限,加之过于看重眼前利益,短期行为严重,园所持续发展投资明显不足,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以县一园为例,在县城内是条件最好的幼儿园,距离国家规定的公办幼儿园人均占有面积10m2的标准还相差很远,且校舍已是多年老式建筑。其他民办园大多条件简陋,面积狭小,采光通风状况不良,内部设施普遍不全,如缺乏室外大中型玩具、卫生保健设备和标准课桌凳等。农村幼儿园条件更为简陋,甚至没有必要的教学娱乐必需品。

5、家庭和社会教育缺失

学前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应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0—3周岁属于学前早期教育,这一时期以家庭教育为主,辅以社会教育;3—6周岁是学前幼儿教育,这一阶段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为主,并要有良好的社会教育。目前,大多数人把学前教育理解为学校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三、建议及对策

针对全县学前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县内外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就加强全县学前教育,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经费投入不足是困扰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要改变我县目前幼儿教育的落后现状,就要加强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通过政府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补助和奖励,进一步带动社会力量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福建省永春县早在2000年就把 “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列入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县政府每年从财政和教育费附加中拨款用于幼教事业,同时规定乡镇给予一定的配套,并大力发动海外华侨、社会人士捐资办学。目前,永春县95%以上是公办园,且有5—6个省、市级示范幼儿园)要加强幼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专项幼儿教育发展资金,主要用于园舍改造、维修和设施设备的添臵,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使乡镇中心幼儿园切实担负起示范、指导本乡镇幼儿教育的职责。

2、加强师资培训,提升学前幼儿教育水平

而全面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3、采取有效措施,严格管理民办园

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幼儿教育的统筹和宏观调控工作,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规范办园行为,根据2015年国家颁布的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加强对幼儿园的班级规模、班额编制、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和组织、教材使用等情况的检查,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保证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整体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对目前存在的无证办园加强监管,督促整改。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政府要依法予以取缔。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

4、完善制度建设,严把幼师准入门槛

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建立幼儿教师资质认证制度,严把幼儿园教师入口关,并实行登记管理,对于没有幼儿教育教学经验的要严格实行先培训再上岗制度。要保证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尽快配齐配足园所教师,解决好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编制、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比例问题。

5、加强宣传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幼儿家长会等形式,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吸收家长参加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等方面的认识,以达到全社会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目的。要加强社会宣传,努力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幼儿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密工作的重点,也是保密工作是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下面,就当前我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求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使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西湖区是南昌市中心老城区,所辖面积34.8平方公里,常住人员44万,管辖1个镇、10个街道办事处,设13个行政村、101个社区居委会。区国家保密局属区委办内设机构,共有专兼职保密工作人员4名,每年工作经费2万元左右。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保密法制宣传工作力度,以《保密法》为核心的保密法律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保密管理法制化水平明显提高,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为了开展好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主要领导经常过问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工作需要的投入给予大力支持,确保了全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区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区保密委员会成员,切实加强对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仅,区委常委会就先后3次研究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解决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对保密工作经常进行检查督办,以来,共开展专项督查14次,确保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及时制定“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为确保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有序进行,按照南昌市“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结合西湖实际,及时制定下发了西湖区“五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进一步强调了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保密法制宣传工作有章可循。

三是全区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不断提升。为增强全区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自觉遵守保密法律法规,全区认真开展了保密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结合“五五”普法,依托区委党校教育资源,组织全区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全面深入地学习了保密法律法规;认真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和涉密人员收看了电教片,学习了保密方面的反面典型,加强警示教育;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保密知识培训班,增强涉密人员的工作水平;积极订阅保密工作有关宣传期刊资料,确保了全区副科级以上(含副科级)单位和副县级以上(含副县级)领导干部都有一份保密工作杂志。20全区共开展宣教活动310余人次,办橱窗板报50余块,增强了全员保密意识。使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遵守保密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和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涉密人员、涉密活动、涉密载体等不断发生新的改变,使保密管理的对象、领域、方式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保守国家秘密的难度加大,泄密渠道增多,保密工作在观念、制度、手段等方面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区一些涉密人员保密意识淡薄、敌情观念不强;一些机关单位保密管理措施不到位,涉密信息系统防护薄弱,泄密隐患较多。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性,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更新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内容,普及保密法律知识,增强广大公民保密意识。

二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尽管近年来全区开展了一系列有关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活动,但从总体上看,多是发发传单、看看板报,内容上没有很好的贴近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实际,形式上没有采取干部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好新式,使得干部群众参与热情不高,效果不很理想。

三是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保密法制宣传教育“五五”规划已经制定下发,全区各单位的各项保密工作机制也都已经建立,规章制度比较健全,但却存在一些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规划和制度成了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根据当前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现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建议:

(一)形成“三个支持”,切实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保障。

一是要形成网络支持。进一步充分发挥区保密委员会的牵头抓总作用,及时制定完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年度计划》,明确对不同对象的教育任务,将每年的宣教任务责任化,建立起有领导分管、有部门负责、有专人组织实施的网络体系,实现“人人肩上有指标,保密重担人人挑”,做到“年度有计划、阶段有安排、工作有重点”。

度经费预算,为保密宣传教育提供经费保障,并做到专款专用。

三是要形成领导支持。定期向区有关领导汇报保密宣传教育工作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学法、用法”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为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形成坚强的领导保证。

(二)突出“五个”重点,切实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一是要突出领导干部的宣传教育。要坚持领导干部学习保密法规制度。利用区委中心组学习,集中学xxx省、市关于加强保密工作的指示精神,使领导干部熟悉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区委班子民主生活会上,将保密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对照检查保密意识、保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情况。

二是要突出涉密人员的宣传教育。要加强对涉密人员的上岗、在岗和离岗培训,积极举办各类保密工作培训班,组织涉密人员参加省、市保密培训,使涉密人员掌握必要的保密法律知识、保密技术防范要求和知识,自觉履行保密责任和义务。

三是要突出公务员的宣传教育。要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协调配合,把保密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和管理工作中,抓好党政机关新录用人员的保密教育培训,加强公务员保密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把保密教育纳入全区各单位年度学习计划之中,可有组织地学习国家《保密法》、《保密法实施办法》和有关保密工作法律法规,组织观看关于保密工作的录像片和专题片,开展警示教育。

四是要突出保密干部的宣传教育。要加强对保密干部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保密教育学习,及时学习贯彻落实上级业务部门的各类文件精神。对专职保密干部,要分层次进行全面、系统的保密法制法规教育培训和岗位业务培训,建立健全专职保密干部持证上岗制度,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专业水平的保密干部队伍。对兼职保密干部,既要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对他们的保密业务工作指导,又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必备的保密法规知识。

五是要突出广大群众的宣传教育。要积极利用街道、社区宣传栏,采取不定期刊出板报、张贴保密教育挂图等方式加强对广大群众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要紧紧抓住保密法制宣传周活动这一有利时机,不断创新活动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三)抓好“两个关键”,切实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实效性。

一是要抓好形成教育合力这个关键。积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与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吸引更多人员、更多资金参与到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来。将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全区普法依法治区工作要点》。充分发挥区委党校和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对全区领导干部进行保密教育,协调安排保密教育课程,努力做到教学有计划、课时有安排。并通过开展经验交流、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等活动,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育效果。

二是要抓好加强业务指导这个关键。要加强对重大涉密会议、活动的督促指导,确保重大涉密会议、活动无失泄密事件的发生。要积极指导区有关部门做好高考等国家统一考试的保密工作,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保密培训,积极协商、研究考试安全保密工作和防范措施,对各考场的准备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保密检查,确保考试期间不发生失泄密事件;要加强与外事、安全等部门的合作,主动介入重大涉密活动与会议,结合涉外招商活动、境外考察学习活动等各项重大招商、外事活动,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加强行前保密教育,增强涉外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确保国家秘密的绝对安全。

(四)做到“三个结合”,切实增强保密宣传教育的广泛性。

一是要结合全区重点工作进行宣传教育。要擅于结合全区性重点工作适时开展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如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整顿“五风”、三项创建等活动,在活动方案增加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内容,对《保密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进行统一部署,不断增强广大机关干部的保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机关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

二是要结合全区重大会议进行宣传教育。在全区负责干部会、全区经济工作会等全区性重大会议上,对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强调,不时失机地对保密工作重要性进行有效宣传,不断增强机关干部防范意识。

三是要结合保密督促检查进行宣传教育。结合全区涉密文件和涉密计算机保密检查工作,加大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对保密检查中所发现的保密规章制度不健全、保密责任不落实、保密设施配置不到位等问题和隐患,提出整改意见,促使其及时整改,进一步加强涉密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把好保密安全关。

乡镇教育基金调研报告范文

为进一步摸清我县农村教育情况,促进全县农村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有关通知要求,我们多次深入基层,对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制定了未来几年我县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远景规划,现将我们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目前,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农村学校190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乡镇初中37所,中心小学113所,完小14所,分校21所。全县农村有高中在校生6796人,初中在校生26372人,小学在校生31339人。此外,还有各类农村幼儿园109所(含鸦鸿桥镇两所民办园),在园幼儿13800人。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工程,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努力使基础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以省“普九”复查为契机,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近几年,我县以迎接省“普九”复查为契机,大力推进“普九”完善工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和普及程度等方面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县初中生年巩固率逐年提高,已达到省“普九”标准,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已达省“普九”标准。我县多次被省政府评为“普九”工作先进县。

2、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努力实现“普九”向两头延伸。在巩固“普九”成果的同时,我县还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努力使普九成果向两头延伸。近几年我县高中在校生人数逐年攀升,今年我县5所农村普通高中国_有在校生6796人,占全县高中学生总数的;在学前教育方面,从20xx年起,我们努力实现由学前班向幼儿园的转变,三年时间共新建乡镇幼儿园69所,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去年我县在原有基础上又投入资金1146万元,用于学前教育发展。20xx年12月初,我县接受了省检查团的“普三”验收,省市领导对我县的学前教育发展给予高度评价,我县的学前教育保持了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水平。

3、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是基础教育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进程,我们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制定了20xx—20xx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几年来,全县农村初中、小学学校总数从20xx年的498所减少到目前的185所。

在农村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需求的增加与教育投入的不足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近年来,我县先后启动了教育装备现代化工程、农村布局调整及危房改造工程,迎接了省“普九”、“普三”检查验收,全县教育欠帐达9720万元,其中农村教育欠帐为1603万元。而我县县、乡两级财政一直比较紧张,落实的省定生均公用经费的标准还很低。今后我县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危旧校舍维修改造和教育现代化装备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问题。自20xx年以来,我县初中小学没有再分配新毕业生,而自20xx年暑假,实小、三中开办寄宿制以来,先后从乡镇选拔293名教师进城任教,又先后有200名教师出口,其中多为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造成目前我县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尤其是小学教师,目前平均年龄在43岁以上。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的中心校没有音体美专职教师,音体美课不能保证,英语、微机任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年龄老化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3、初中生流失严重,控辍保学的任务艰巨。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是目前农村教育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它不仅加大了学校教育管理的难度,也影响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的巩固。虽然我县通过了省“普九”复查验收,但初中生流失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遏制,尤其是我县南部潮洛窝、石臼窝等乡镇受当地服装厂影响,初中三年,学生的流失更为严重。分析学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凭教育系统的力量很难将此项工作做好,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4、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有实际困难。布局调整工作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但由于一些村队干部或群众的认识问题,加之个别乡镇缺少应有的力度,至今依然没有完成调整任务。布局调整后,确实存在学生上学距离过远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从群众利益考虑,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

5、素质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当前,受社会就业、用人制度及教育自身基础以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学生在校时间长、课业负担重,部分教师改革意识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初中的非主要学科授课质量不高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总体目标:到20xx年,初步建成适应玉田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现代教育体系,高标准实施素质教育,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把玉田县建成唐山市教育较为发达、教育质量较高的地区之一。

具体目标:

(一)形成系统优质的学前教育。

继续发展学前教育,保持我县学前教育在全市乃至全省领先地位。到20xx年,全县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争取达到100%,充分满足三至六周岁儿童入园需求。通过幼儿园升级升类工作,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学规模和管理水平,所有乡镇中心园达到省二类标准,到20xx年全县一类幼儿园的比例达到30%,二类园比例达到60%。在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学前三年教育向0-3岁幼儿教育延伸。到20xx年,形成完善的以省级规范园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园为骨干,以中心校独立园为基础,各类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幼教体系。

(二)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有长足进步。

偏远乡镇教育调研报告范文

县彝族、布朗乡是我县两个少数民族乡之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为巩固我乡“两基”成果,创建和谐教育,加快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达:%。

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52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41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30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30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1%,小学辍学率达:%。

全乡共有16所小学,在校学生76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563人,教师5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达:%。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28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21人,教师24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入学率达%,少数民族入学率达92%,辍学率达:%。

乡历届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贯彻和落实《_义务教育法》,利用群众会、家长会、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大力宣传,在这贫困民族山区得到良好了的落实。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情况。

起,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全部学生书费和杂费,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380人,人均12元每月。,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60人,生均28元,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720人,生均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元。,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免除学杂费,每生每年元,公用经费补助每生每年元。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169人,生均230元,享受较少民族寄宿生生活补助300人,生均元。

三、制约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

1、学校硬件设施较差。一是目前全乡善有一师一校学校7所,涉及学生。

200余人,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度较大。二是教育设施满足不了现在的教育水平,很难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智力开发。

2、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素质偏低,教法单一,对“新课改”掌握不深,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上收不到良好得效果。二是教师力量不足,很多教师都在超负荷工作,大部分都在上两门以上的课程,致使自己的专长难以发挥。

3、学校软件设施较差。

4、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多数群众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学生对学习得兴趣不浓。

在督导自己孩子的学习上不够。

全县乡镇人大工作的现状和绩效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县_会的指导下,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_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

所谓“三会一课”是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三会一课”制度是党的基层支部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

乡镇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报告

乡镇干部作为农村基层工作的执行者和落实者,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中坚力量。乡镇干部能力的高低、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大局,因此着力提升乡镇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筑牢他们心系群众、服务群众、扎根群众的思想根基就显得尤为重要。近期,为深入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工作,我镇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就如何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贯彻执行好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增进干群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确保调研活动有计划可循,我镇制定了调研活动方

案,并挑选了三个行政村作为调研对象,分别为岳-武村、杨茂村、友爱村,按照普通群众比例不低于40%的要求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就调查问卷确定的调查内容进行了专题调查。同时这三个行政村组织召开了由村干部、组长、党员群众参加的座谈会,针对当前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群众的新期待、今后的意见建议等问题展开深入座谈;同时,我镇以走访的形式向镇人大代表、县人大代表征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新思路、新方法、新形式。

二、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进展

1、加强班子建设,注重完善规章制度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姚正大为组长、党委委员邓飞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了以组长牵头、多人专项负责的工作机制。制定年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计划,不断提高重视程度,为年度工作开展做好充分部署;建立日常工作考核制度,督促干部加强与群众联系,舍身处地了解群众所需;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未达到考核要求的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奖惩并用。

2、强化理论教育,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我镇已按照上级要求,在各村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理论教育活动。各类党员报刊、杂志定期发到各村;卫生防疫、生活小常识、农业增产防虫知识等信息宣传卡和上级要求传达的文件精神由联村干部带到各村委会宣传学习;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各村都配备远程教育室,制度上墙,并安装了电脑,每个月更新学习视频,为村民提供各类资讯以及与农业致富息息相关的致富经;各村委会都有农家书屋,平均藏书1000余本,为村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与机会。

3、突出多办实事,注重拉近干群距离

我镇以会议鼓励、制度督促联村干部走组串户,打好群众基础,认真听取群众心声,拉近与群众关系。二是积极开展评议活动,我镇主动把握民主评议的良好机会,做好前期充分准备,以召开座谈会、填写民-意调查表等方式,吸收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意见,以推动经后工作开展更快、更优。三是认真落实“两深入两提高”,通过与多家县级单位合作,积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在就业致富、养老、上学、看病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舍身处地为群众想、全心全意为群众谋、脚踏实地为群众做,以实际行动帮助多名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四是推广人民群众来访接待制度,畅通了人民群众的来访渠道,广泛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忧,了解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群众利益,提升了党政工作与群众意愿的契合度。

三、存在的问题

1、基层组织干部问题。

基层党组织虽然直接面向广大群众,但其日常承接了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大量事务性工作,可支配的财力、时间、力量十分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工作的正常开展,导致群众与干部缺少交流问题的产生。干部在带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相对较差。

2、帮扶机制问题。

在一些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活动中,还停留在资金帮

扶和节日慰问的状态中,缺乏长效机制,不能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所采取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办法只是“输血”,不是“造血”。

3、农村文化建设问题。

农村文化生活落后,一些活动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形势,如电影下乡(没有观众)、乡艺进城(缺少文化人才,都出去打工)不能满足群众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也没有基本的健身场所及设施,群众闲暇之余只能看看电视,打打麻将,久而久之,又会引发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比如赌博成风、是非不断。

4、干群关系处理问题。

一方面,近年来与地界纠纷、经济纠纷有关的矛盾纠纷明显增多,群众对基层组织、党员干部越来越关注,对基层集体经济收支状况的透明公开要求越来越高,对基层组织的民主制度的落实要求越来越严,干部在处理关系时稍有马虎,则会引起群众上访不断。另一方面,一部分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反映涉法涉诉问题时不是寻求司法调解和法律手段解决,而是重重上访或将矛头指向政府,有事没事找领导,有理无理找政府。

四、提出几点建议

1、以推进“两深入两提高”工作为契机,关注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

“两深入两提高”作为我镇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能鼓励基层干部主动走进百户千家,感知群众冷暖、关注群众诉求、维护群众权益,说群众想说的话、办群众欢迎的事,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因此,只有深刻把握“两深入两提高”精神,走群众路线,才能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好、做实。

2、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不断改善文化民生。

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迫切、更加旺盛。文化越来越成为改善民生不可或缺的内容,成为生活质量的一个显著标志。要着眼于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降低文化消费门槛,以多元化的方式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有线电视这一当前农村宣传主要阵地,丰富文化内容;提高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室利用率;鼓励村民自发开展文化活动,尊重村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3、加强教育引导,确保沟通渠道畅通。

求的权利,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诉求。

按照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从3月8日开始,利用10天时间,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走访基本情况

这次调研采取个别走访、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民-意。查找全乡干部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了解群众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急,解决实际困难,与转变干部作风、服务群众相结合,以达到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取得实效目的。

二、调研中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

通过总结、梳理、归纳,当前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一是农业生产、主导产业发展经营方面;二是民生工程、社会保障救助、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三是群众干部作风方面;四是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

(一) 农业生产、主导产业方面

1.我县是产枣大县,我乡是全县红枣主产区之一,去年红枣大幅减产,农民对红枣稳产、增产认知有限。

2.为推进农业生产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乡

从2011年秋冬开始发展设施农业,在xxx\xxx两个村建春秋大棚91座。历经两年效益初显,但是,与城郊地带大棚相比,还有很大的收益差距,设施农业收益还有很大的的提升空间,在大棚种植经营规模、管理技术方面还需要给予帮助。

(二) 民生方面

1.农村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居住,在村居住人口以老年人居多,吃水困难是农村留守人口的最大难题,需要花大力气加以解决。

2.去年年底在进行农村低保复核时对子女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低保对象进行了“一刀切”,政策性取消了低保待遇,其中对部分人生活确实困难,需要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帮助。

3.过去几年五个全覆盖工程解决了通村、通户道路硬化,近两年煤层气开发工程施工车辆给通村公路造成了严重破坏,老百姓多年的企盼毁于一旦,村民迫切要求尽快修复通村公路。

4.村集体大多没有收入,农村学校、村级组织场所缺少维护,需要政府给予扶持。

5.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农民看病难,但是农村合作医疗实行挂网药品报销制度,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看病报销需要。

(三) 干部作风方面

一是联系群众不够,和群众感情疏远。做工作、了解情

况跟村干部联系多,和群众面对面交谈,倾听群众心声的少。 二是学习不够,做群众工作能力不足。乡镇年轻干部,工作热情高,但基层工作经验不足,需要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锻炼提高。

三是工作中有时存在务虚走形式现象,工作人员中存在走读现象。

四是个别村群众对村干部工作和村务公开存在不满。

(四)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 群众要求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要从群众的生活需求出发,加强与群众的联系。二要突出实际效果。三要认真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三、改进工作打算和整改方向

通过走访调研,对农村的情况、农民的需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看到了自身工作的不足。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县政府工作安排,改进工作作风,真抓实干,不断整改:

1、帮助群众致富。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从根本上要帮助群众发展致富。把服务群众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符合群众利益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党员服务等方式,实实在在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基础性的民生问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3、改进工作作风。要经常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想、所需、所盼、所忧,加深与群众的联系。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党的性质的体现,也是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干部作风、汇聚群众智慧力量的现实需要。

按照安排,从3月开始,我乡利用一周时间,深入全乡11个行政村、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走访基本情况

低保户、贫困户,体察民情,了解民-意。

户62人。对走访的低保户、贫困户,一户一档,建立档案,并拿出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召开座谈会11次,参与座谈群众220人;发放调查问卷367分。走访中小学、幼儿园各1所;走访乡卫生院、村卫生室15所;走访民营企业6家,走访党支部18个。

二、调研中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

问题。另外,我们还就加快乡域经济发展做专题调研。

(一)、当前群众对农业生产、主导产业发展、土地承包经营

方面问题

1、生产路问题

后一公里的制约问题。

2、灌溉和排水问题

原有排水设施老化,损毁殆尽。造成排水不畅,往往积涝成灾。 2

群众对此意见大。这些都需要我们下大力气统筹解决。

3、土地承包经营问题

群众工作难做。

(二)、民生工程、社会保障救助、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

务方面问题

1、安全饮水问题

重影响了村民饮用水安全问题。

2、低保等社会救助问题

群众解决困难。

诊报销存在政策隔离。

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

(三)、村级转移支付问题

村“两委”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基础组织和基本力量,是联系群众,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中坚。调研中,村干部普遍反映待遇低,主要原因是村级转移支付多年不增,不够用。

(四)群众对当前社会风气、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

真话,接纳我们的。真心服务群众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风、工作能力上再锻炼、再提高。

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强。

四、我们的建议和打算

改:

1、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提高机关干部整体素

守旧、“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争先创优、真抓实干、以民

为本的大局意识,真情服务群众。

2、以突出整改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民生热点、难点问题 围绕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掩饰、不护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从源头化解矛盾、对症下药,逐一解决:一是对群众反映的安全饮水、生产路建设、扶贫、低保等问题,凡在本乡范围内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二是凡当下不能解决,协调相关部门,分步实施;三是教育、卫生等涉及政策层面的问题。及时和相关主管部门沟通,争取政策,逐步解决。

总之,解决问题才是我们取信于民的根本

做大经济蛋糕,为实现富民强乡努力奋斗。

一、调研对象

本次重点走访调研了四类对象。一是专业合作社(念村曲嘎塘牦牛不养殖户);二是收入中等户(怎村维色将小组);三是贫困户(怎村怎小组);四是村委会班子(怎村委会)。

二、调研工作中群众所反映的问题

(一)乡村党员干部引导服务群众方面

通过调研,不少村民反映乡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需进一步提高。一是期望乡干部能更加务实为民。多为群众办实事。二是期望乡村干部提升致富带富能力。打铁还需本身硬,只有自己具备致富的能力,才能带领当地一同致富。乡村党员干部指导工作的实践经验不足;个别村干部只满足于完成日常事务性工作,未把引导群众致富当作首要任务,带领当地群众致富的能力较弱,群众认可度较低。三是期望乡村干部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部分乡村干部存在服务意识淡薄、缺乏群众工作的责任心。

(二)农村经济发展较慢

一是交通方面有困难。怎村哈姆小组沟深,村组没有经济能力进行修建,群众生产、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和制约,群众的呼声较大。

二是农村群众综合素质较低。一直以来大多数群众受教育程度较低,观念陈旧,技术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大大影响群众的增收,大部分群众期盼一年的虫草收入。

三是存在各村之间草场问题。草场作为农牧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草场承包以来,一些农牧民弄不清草场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关系,牲畜清点时故意瞒报等。

四是劳务输出收入低。据统计,全乡有30%的人在外打工,其余的都留在家里放牧。不愿意外出打工。全靠每年的虫草收入及畜产品收入。

(三)农村宣传思想文化方面问题

一是活动形式不够灵活。

组织活动因人员少,无法组织,村上也缺少有文化、有特长的人才,很难在村委会形成有份量的文化氛围。

二是宣传效果不够好。没有充分利用有线电视这一当前农村宣传主要阵地,节目、内容等方面不够丰富,不能有效占领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

三是设施利用率较低。农家书屋利用率较低,群众自发开展的文化活动、阅览书籍种类虽然多,但有读书习惯的群众所占比例很小。

三、存在问题的对策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要落实务实、清廉、为民的服务宗旨,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困难,狠抓产业发展,密切干群关系,营造和谐民情。对今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如下一些建议:

(一)注重作风建设,进一步理顺干群关系

一是要继续深化镇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今后我乡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不懈强抓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党性教育,进一步强化全镇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结合全镇推行的民情报告制度等活动,要定期组织全镇党员干部深入到各村,深入到各户,讲解国家新政策,推广新技术,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了解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

二是要积极探索创新,切实保障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效能。党员领导干部好不好,干的怎么样,往往群众说了不算,上面说了算、党组织内部说了算。今后,我们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新型考核问责体系,将党员干部纳入群众考核问责机制,让人民群众真正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进一步理顺干群关系。

(二)重抓办实事,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

我乡始终把解决好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后,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狠抓农民经济收入,进一步牢固干群关系

“发展才是硬道理。”今后,我们要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增收,一是要统筹兼顾,争取银行、信用社的支持以及寻求企业的合作,积极联系相关专家研究制定适宜我镇发展产业的扶持政策,引导群众回乡就业、创业,让想搞种养殖的村民都能搞得起,逐步带领群众靠产业致富。二是要积极探索,向经济发达的兄弟乡镇学习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取长补短,加快研究制定我镇保障群众各方利益的土地流转刚性政策,引导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四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要多组织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到经济产业发展好的地方学习好经验、新技术,带动全村村民发展产业,共同致富。

四、展望

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上取得实效。

近期,为深入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根据统一安排部署,我们到丁家镇柳家河村,深入群众,认真开展了调研工作,在调研过程中,重点走访了全村107户四个村民小组,本次调研活动在具体方式上,主要通过召开村民干部座谈会,问卷调查,挨家逐户走访,到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村上发展及村民收入等详细情况,在“全”“细”的基础上,做到“身入”“心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柳家河,位于丁家镇西南6公里处,属于河滩村,全村四个村民小组,209户,821人,党员13名,其中常住人口107户,350人,全村耕地面积1093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817亩,河滩地526亩,山地250亩,有灌溉条件的526亩,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大棚菜,养殖及劳务输出为主,养殖大户3户,人均收入为4703元。

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

部9名,根据调研梳理,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 乡村党员干部引导服务群众方面

通过调研,不少村民反映乡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一般”;一是期望乡村干部能更加务实,有个别乡镇干部长期不下乡指导工作,即使下乡指导也完全流于形式,以便应付上面的检查;有个别乡村党员干部长期外居,甚至远居,对村务工作紧靠电话遥控,富有弹性的惠民政策不透明,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期望本村干部提升致富带富能力,做给群众看,才能带着群众干,但我县乡村两级干部,在群众眼中普遍有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不少乡镇干部基层经验少,阅历浅,指导工作的实践经验不够,个别村干部不满足于完成日常工作,未把引导群众致富当做首要工作,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较弱,群众认可度较低,三是期望乡村干部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部分乡村干部存在得过且过,当“太平官”“做太平官”的思想,宗旨意识淡薄,不能俯下身子立身推行国家农业科技新政策,新技术,新产业,严重缺乏群众工作的责任心。四是期望政府能做到塬川发展的延续性,一直以来川道村在自然环境方面不及塬面,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加之长久以来我县发展较重视塬面工作的实际,致使河滩村群众思想,产业意识,创新意识,技术技能等方面不及塬面村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川道村民群众的增收。

二、 改变群众人居生活环境方面

我所调研的柳家河村属于一类,虽然近几年来有很大发展,但是公共基础设施条件相对塬面的村较差,问题依然突出,情况较好,有党员活动房,农家书屋,农村垃圾台,群众文化广场,村巷道路硬化还需要进一步铺设,棚栽业生产道路,改造老旧棚,建立自来水管网等,加之大多数群众文化程度较低,掌握新技能较差,难以保障后续基本生活,现居住在农村的几乎都是50-60岁以上老人,习惯了农村生活, 难以适应城里的吵闹生活。

三、促进人民群众增收方面

1、是农村群众综合素质较差,群众受教育程度较低,观念陈旧,技术落后,缺乏创新意识,现在的好多生产局限于传统的老旧种植模式,大大影响群众增收,期盼政府能加强技术培训和新兴产业推广。

2、是土地流转难度较大,退耕还林以来,我县可种植土地较少,几乎都是分散经营,加之群众对土地流转政策不清。

3、是养殖扶持门槛过高,养殖业是河滩群众致富的最高途径之一,也是我县发扎的战略之一,另外信贷不好贷,导致不少村民向发展养殖业却被拒之门外,期盼政府能研究制定扶持政策。

4、是个别惠农项目落的不实,土地整理项目的目的是

让群众更好开展生产,促进增收,但存在个别土地整理项目落的不实的问题,将群众能正常种植的土地整理成了盐碱地,不但影响群众收入,也挫伤了群众感情,期盼政府能强化督导。

5、是退耕还林与发展种植业之间的冲突,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的成果不断显现,加之越来越严格的禁猎政策,山沟的野鸡越来越多,发展种植业除非看着,否则幼苗期就被野鸡刨吃,秋季几乎绝收,期盼政府能通过专家研究解决。

四、建议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落实”“务实”“清廉”“为民”的服务宗旨,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困难问题,对今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以下一些建议:

的深切关怀。二是坚持多措并举,提高乡村干部服务群众工作的能力,要坚持“请进来”“送出去”参加交流会,流动现场会等方法,积极组织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学习畜禽,水产和特种养殖,粮食作物,蔬菜,水果,花卉,苗木,药科作物种植,食用苗载培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农业新技术,不断充实全县党员领导干部指导群众工作的知识储备,要坚持实事“一线工作站”,包村蹲点,包抓乡村党员工作等实践锻炼活动,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指导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积极探索创新,切实保障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效能,党员领导干部好不好,干的怎么样,统统群众说了不算,上面说了算,党组织内部说了算,今后我们要积极探索,监理健全新型考核问责体系,将党员干部纳入群众考核问责机制,让人民群众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进一步理顺干部群众关系。

水塔,下去dn80钢管3米,闸阀井,修复过路桥1座,床铺3套,被褥3套等,解决了关于广大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看病,上学,饮水,等方面的实事,进一步密切干部与群众的鱼水之情。

规模。五是要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要多组织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到先进县区学习各地产业,好的地方学习经验,新技术,进一步增强“造富”动能,带动全村,全乡,甚至全县致富。宗旨,干部群众关系好不好,表面看似“输血”能力,其实是“造血”功能,群众真正增收了,富裕了,我们的干群关系也就更加牢固了。

乡镇调研报告

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实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而乡镇机构改革又是最关键的一步。底xx市完成了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全市乡镇街道区划调整后,又顺利完成了乡镇街道机构编制调整工作。目前,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效果怎样?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和矛盾?我们最近到全市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与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干部和事业站所负责人共200余人座谈和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

我市现共有12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138个行政村,32个社区居委会。乡镇街道机关行政编制为249名,后勤事业编制18名,财政所行政编制51名,编制合计318名,实有人数376名。乡镇街道“七所八站”事业单位共有120个(不含学校、卫生院和国土建设站),事业编制共347名,实有人数为346名。自以来,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后机构设置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有:

(一)机构精简到位,机构设置规范。全市乡镇街道在近年的机构改革和调整中,由的18个乡镇街道机构,减为现在的15个乡镇街道机构,精简17%;内设机构由126个减少为现在的83个,精简了34.1%;每个乡镇街道事业单位(除财政所、中小学和卫生院以外)由原来的10个减为8个,精简了20%。在机构改革和区划调整后的机构设置工作中,我市按照清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及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把职能重复、交叉或相近的机构合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将乡镇事业单位的农技、水利等站合并为农业水利服务站。初步实现了精简、高效、规范的目标。

(二)人员编制压缩,人员结构优化。乡镇街道机关行政编制由327名减为249名,减少65名,编制压缩了23.9%;乡镇街道事业机构编制由566名减为347名,减少219名,编制压缩了38.7%。全市乡镇街道领导职数的配备,按照三类乡镇不超过9名、四类乡镇不超过7名的标准进行配置。15个乡镇街道共精简领导职数17名,精简14.8%。与此同时,乡镇街道干部在年龄、文化、专业等方面初步得到了优化组合,人员结构比较合理。

(三)政府职能转变,关系初步理顺。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主管”的原则,界定了乡镇党委、人大、政府的职能分工,强化了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初步理顺了市直主管部门派驻乡镇街道机构管理体制的关系。确定各乡镇站所共设8个,各街道站所共设8个。其中农业水利服务站、动物防疫站、农村合作经济与统计管理站、文化体育服务站、计划生育服务所等5个站所的人、财、物权均放到乡镇街道,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市直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依法监督。乡镇街道林业管理站、国土建设管理站、广播电视服务站则实行市、乡镇街道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自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完成乡镇街道区划调整后机构设置工作以来,尽管取得了以上的成效,但随着政府职能不断转化、市直一些部门职权重新回收和免征农业税等情况的变化,我市乡镇街道机构编制管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矛盾,主要是:

(一)乡镇机构职能承担过多与职权过小的矛盾。在管理农村公共事务时,乡镇机构承担了过多的职能。过去,要粮、要钱、要命(计生)被看作是乡镇机构的中心工作,通过多年的改革与努力,这些职能已经减弱,但乡村社会的许多公共事务还压在乡镇机构头上。维持乡村社会治安,发展乡村基础设施,调节民间纠纷,发展各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和公共服务机构,组织农业生产,推动农村政治活动等等,都是乡镇机构躲不开的任务。乡镇(街道办事处)“一票否决”和“帽子工程”也越来越多。如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交通整治、国土执法、城建规划等工作。然而,乡镇机构却没有相对应的职权或职权过小,工作难度相当大。如修通了乡村公路后,交通安全出了问题的“板子”是打在乡镇的,而乡镇机构都没有道路交通的执法权,对于车辆超载、人货混装等问题的处理,只能说服教育,没有行政制止手段。村民的车辆即使在国道上或市区街道出了交通安全问题,帐也算在乡镇,有的乡镇就是这样被亮黄牌和“一票否决”的。这些情况使乡镇十分压头。一些乡镇的党政一把手把乡镇机构这种状况,概括为“职责比天大,权利比针小”。

构或专职人员,是上级领导考虑资金拨付的重要原因。签于这种情形,乡镇机构为了扩大资金来源,维持机构运转,不得不“建庙招和尚”。如乡镇机构改革后,各乡镇机关只设一个综合性办公室,加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而实际上,各乡镇机关为了应对上级各部门的工作和利于资金的争取与拨付,一般还另设农业组、综治组、计生组、财税组等,人员不够,还得从“七所八站”长期抽人,与乡镇机关干部捆绑在一起。尽管如此,工作经费或项目资金也难以按正常标准和时间内得到拨付。因此,不少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说:“乡镇做为一级政府,却没有一级财政。所以,经费、资金问题成了乡镇的头等问题。每年我们至少有一半的精力要花在找钱上面。不然,就很难正常运行”。在针对乡镇街道的273份调查问卷中,有69.5%的乡镇街道机构人员包括乡镇党政干部认为,目前乡镇街道机构运转上突出问题是:财政投入不足,经费渠道不畅,乡镇街道负债较重。据调查统计,截止底,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债务总额为2547.64万元。其中,工程道路欠款267万元,银行借款631万元,单位和个人借款80万元,欠市财政周转金580.64万元,欠市财政资金447万元,其他欠帐542万元。这些债务中,有因上级下达的建设达标的硬任务而形成的债务;有各乡镇街道在经济发展中因历史遗留而形成的债务;也有自身管理不善、控制不严、超越自身财力乱贷乱借乱花钱而形成的债务。由于负债较重,财力薄弱,各乡镇运转十分艰难。以丹青镇为例,市财政除工资外全年拨付相关经费38万元,而全年除工资外的日常办公、计育、接待、中心工作及乡、村干部福利等必须开支共计75万元,缺口达37万元。其他乡镇年均缺口资金也在30万元左右。因此,乡镇主要领导通常要花费1/3以上的精力筹措资金,加之每年还要花费大量精力应付各种检查、评比和会议,导致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履行职能。

(三)市直主管部门与乡镇街道责、权、利的矛盾。我市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和机构调整后,初步理顺了市直主管部门派驻乡镇街道机构管理体系的关系。将农业水利服务、动物防疫服务、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文化体育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等5个站的人、财、物、事权均放到乡镇街道,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乡镇林业管理站和国土建设管理站则实行市、乡镇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模式。后,以乡镇街道管理为主的5个站中,计划生育服务站和动物防疫站的人、财、物权先后实际收归市直业务部门;乡镇广播电视的财权、物权也在市广电局系统资产重组的改革中划归广电网络公司。还有乡镇派出所等实行“条条管理”,仅把事权放在乡镇。由于责、权、利不能统一以及人、财、物、事权的剥离,使乡镇街道在机构编制人员管理方面处境尴尬:

一是想要的人调不进来,调进的人又对不上口;

二是仅事权放在乡镇街道,实际工作中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多是乡镇街道自己临时调配。所以乡镇机关人手十分紧,只得打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主意,把他们一起纳入干部统一管理。

三是人员管理难到位,工作推进力度小。如退耕还林是许多乡镇的一项重要工作,具体应由乡镇林业管理服务站推进,但林管站是以市管理为主的机构,其人员也不由乡镇直接管理。由于责任落在乡镇政府身上,所以这项工作从头到尾,都是乡镇政府组织干部直接具体抓落实。又如遏制和减少农民占用田地修建房屋的行为,是乡镇国土建管站的一项重要职责。但责任实际也同样落在乡镇政府身上。对这种“以条为主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乡镇很难管理和调遣。一些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无奈的说:“有利、有权的上收了,包袱甩给乡镇背,人权、财权、物权收回去了,事情和责任却留给了我们”。

(四)乡镇机构满编与“政策性超编”的矛盾。“严格控编,空编进人”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市在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方面是卓有成效的。无论是乡镇机关行政编制,还是乡镇事业机构的事业编制,总体上都是按编进人和异动,没有超编现象。然而,一些原允许设有“金库”的乡镇,因有自己的财政,在人员异动特别是在安排复退军人等“政策性超编”问题上比较有弹性。起我市取消了“金库”乡镇,这部分“政策性超编人员”因一时纳不进市财政,已成为原“金库”乡镇的严重负担,也给乡镇街道撤并后带来了比较严重的遗留问题。

(五)乡镇干部与市直部门干部待遇不均的矛盾。乡镇工作量多,任务繁重,条件大多艰苦,作为与市直部门干部同吃“财政一锅饭”的乡镇干部,理应享有同等的待遇。但由于种种原因,一是乡镇干部没能象市直部门干部那样享受住房政策待遇。在住房问题上,乡镇干部不仅连续3次错过相关优惠政策(房改房、货币化房改、集资建房),而且没有享受住房公积金补贴政策。对此,基层干部意见很大,许多人“奋斗一辈子,老了无房子”。据对全市14个乡镇街道的586名干部职工的调查统计,共有278人无房,无房率高达47.4%。二是养老保险金欠交严重。由于历史原因,所有乡镇均存在欠交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问题,导致他们不能顺利办理退休手续及退休生活无保障。据统计,全市各乡镇共有99人欠交养老金182万元,滞纳金559.8万元。三是提拔交流机制不活,工作积极性不高。通过调查走访,乡镇街道干部普遍反映事业上“出路少、希望小”,政治前途渺茫。一方面,乡镇街道干部年轻时苦干几年指望得到组织提拔。另一方面,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由市直单位选拔下派比例过高,如全市15个乡镇办事处现任30位党政一把手中,从市直单位选拔下派的24人,占80%,让一些长期在乡镇工作的优秀青年干部失去成长机会,也不同程度地影响这些干部工作积极性。乡镇干部还普遍认为目前的干部交流机制不活。首先是纵向交流有限。对大多数基层干部而言进城希望不大,除换届时有极少数人调入市直部门外,大部分人一辈子工作在乡镇,其次是横向交流机会少。突出表现在经济条件差和边远乡镇干部难以交流到经济条件好或城郊乡镇。特别是编制已下放到乡镇的七所八站干部的交流几乎为零。据对14个乡镇街道(镇溪街道办事处除外)586人的调查中,内未交流的244人,占41.6%。未交流的263人,占44.9%。

(一)坚持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不管是理顺条块及行政层级之间关系,还是划分财权、物权、人权、事权,或是界定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或是解决乡镇基层干部待遇,都应坚持这一原则。如市直部门将一些职能、事权下划到乡镇机构时,还应适度下放财权、物权和人权,让人、财、物、事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管理的乡镇街道事业机构,其人员和业务经费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考核、调配、晋升要充分听取服务区域乡镇街道的意见;所在乡镇街道要配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做好事业站所人员的管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应强化对乡镇街道事业站所的管理和指导。这样才能确保乡镇街道机构有效运转和乡镇街道干部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二)合理设置乡镇街道机构,人员编制“弱减强增”,在编制总额内适度调整。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扩大乡镇街道事业机构的规模。比如按行业跨乡镇街道设置区域性的中心机构,或是在整合现有乡镇街道事业机构的基础上,按相近专业综合设置有关事业机构。对于职能弱化的机构,在撤并同时可以考虑减少编制。如当前和今后乡镇财政所人员编制平均每乡镇2—3名就能正常运转,过来的情况是每个乡镇平均4—5名,多的超过7名。现在完全可以减少,将编制人员调剂到需要加强的机构中去;乡镇计划生育办机构和人员可与乡镇卫生院合并,乡镇卫生院加挂计划生育办牌子。农业技术推广、安全生产监督、矛盾纠纷调解这类实际不断强化的职能,可以考虑适度增加编制。

(三)建立科学的公共财政制度。任何财政资金的使用方案,必须由相应级别的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减少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对资金使用的自由裁量权。通过这样的制度,减少乡镇为争取资金而发生的“跑部钱进”的现象,增大乡镇机构在使用资金上的自主权,让乡镇领导干部将主要精力用在履行职能上。就目前来讲,一是逐步加大对乡镇街道转移支付力度。根据各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合理测算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工作正常运转等基本财政支出需要,市财政要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方式,逐步加大对乡镇街道的投入,确保工作正常运转。二是合理界定乡镇街道财政支出责任,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对于上级政府委托乡镇街道承办的事务,要对口安排足额资金,不留缺口;对于共同受益的项目或事务,要充分考虑乡镇街道财政承受能力,确定合理的资金负担比例,不能把压力都推给基层;财政预算方面,在乡镇街道工作运转支出需要没有保证的情况下,财政资金对其他领域的投入要适度调减,更不能挪用于其他工程项目建设。三是加强收支管理,分类扶持,逐步消化债务。要强化乡镇街道财政收支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切实做到政府一支笔、财政一本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浪费和损失;要政府根据各乡镇街道的欠债情况和还债能力,本着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每年安排适当资金专门用于乡镇街道还债,同时,建立还债奖励机制,鼓励乡镇街道筹资还债。

(四)通过积极发育农村民间组织,简化乡镇机构职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是乡镇机构的主要职能,在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入,免征农业税的今天,这些职能更加突出。如果注重积极发育农村民间组织,包括农民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由这些组织承担一部分公共管理工作,甚至一些农村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经营,也可以完全依靠农民自己的组织来实现。有了这些民间组织的介入,乡镇机构的职能就可以大大简化,其工作人员也可以大大减少。现在一些发达地区就是大量依靠民间组织来处理农村公共事务的,很值得借鉴。

(五)严格控制编制,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注重人员交流。对于乡镇机构编制管理,要始终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严格控编,把好关口。乡镇街道机构全面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办法,其人员异动,包括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调任,都在编制数和领导职数内进行,做到空编进人,满编不办进编手续。要建立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相互配套协调的约束机制。组织、人事等部门要注重乡镇机构人员的岗位交流、异地交流,特别是要为乡镇一般干部和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提供交流的环境和机会,以利于他们的成长和锻炼提高。要让乡镇干部享有市直部门干部同等的待遇,切实解决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后顾之忧。

乡镇调研报告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镇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林同志为组长的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调研组,制定了xx镇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方案,于8月上旬深入全镇12个村(社区)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村(社区)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对如何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本次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通过调研走访,群众普遍认为开展以干净整洁为主题的乡风文明建设是群众直接受益的民生工程,对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高群众文明素质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推动群众养成清洁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要做到家家清洁卫生、户户干净整洁,必须按照乡风文明建设要求,对照“三定、三勤、三看”和“四个一”标准,从每个家庭做起、从每个人做起,改变脏、乱、差的现状,改正不讲卫生、不爱整洁的陋习,让干净整洁成为人的自觉行动,长期坚持推动养成为人人讲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是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抓干净整洁,让人人参与其中,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从而使人民从打造美好生活环境的物质层面上升到追求崇真、向善、向美的精神层面,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互帮互助、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等典型传统美德将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弘扬。

三是有利于发挥四大作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镇党委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牵头揽总、安排部署、宣传引导,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各村(社)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泛动员、组织实施、攻坚克难,统筹抓好本村(社)乡风文明建设。各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专干等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模范任用,积极响应、示范带头、对结帮助,带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要切实发挥制度约束作用,建立完善评比表彰、执纪问责、考核奖惩等机制,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让制度保障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方式启动开展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通过树立典型、打造示范点等有效途径,不断加大软、硬件投入,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探索了一些有益经验。但目前全镇乡风文明建设总体效果与先进乡镇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群众参与不积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思想教育跟不上,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农村的生活就这样,现有的方式生活了几十年,多年的习惯难以改变,因此对乡风文明建设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长期形成的陋习和思想引领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明风气的形成。

(二)责任落实不力,工作推进不平衡。全镇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存在“光打雷、不下雨”、观望等待等问题,个别村(社)干部重视、工作抓得紧的乡风文明建设推进效果较好,其他大多数村乡风文明建设只抓了少数示范户,面上基本没动。

(三)宣传引导不够,氛围营造不浓厚。乡风文明建设虽然在镇村(社)干部中进行了安排布置,但深入基层、向广大群众宣传引导、动员部署不够,工作氛围营造不浓厚,群众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知晓率低。

(四)措施实效不强,工作机制不完善。在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中,有的村(社)想把工作抓好、抓实,但却像“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采取的有效措施不够,针对公共区域环境如何治理、工作责任如何落实、党员干部及代表任用如何发挥、如何抓点带面等问题,解决的办法不多,机制建立不完善。

(五)经费投入不多,卫生设施不到位。目前全镇有垃圾清运车辆1台,30余个垃收集圾箱和20余个垃圾桶主要布置在场镇周边,大龙、豆包两边山上村组无垃圾清运设施,垃圾清运及处理困难,由于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滞后,农村脏乱差现象仍有存在。

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我镇乡风文明建设。

(一)抓思想引领。话不说不白,理不讲不明。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符合中央有关精神,是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对广大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向群众讲深讲透,把党委政府的决定变成群众的自愿行动。

(二)抓氛围营造。一是召开会议发动。各村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等,学校要组织召开师生大会等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发动起来;二是开展活动推动。中心卫生院开展卫生知识进村宣讲活动,文化服务中心开展送文化下村活动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推动起来;三是大力宣传鼓动。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开设宣传栏,利用手机报,印发致全镇妇女的一封信、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氛围造起来。

(三)抓示范带动。机关干部、村(社)组干部、党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代表要做好示范引领,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是党政机关、镇属单位带头,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开展门前“三包”。二是村(社)专职干部和妇联主席带头做到办公室和家里的院坝、房前屋后的干净整洁。三是组长、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代表带头做到院坝、房前屋后的干净整洁。

(四)抓责任落实。把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当着“一把手”工程来抓,做到书记抓、抓书记,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一是镇里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乡风文明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推进和检查评比等工作,各村(社)相应成立工作机构。二是机关、村组、镇属和驻镇单位干部要以“三定”“三勤”“三看”“四个一”为标准,实行包村、包组、包户,责任落实到人。三是组干部要包片,负责本组的环境卫生和干净整洁;党员、党代表、人大代表要包户,主要帮助弱残家庭。

(五)抓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群团,特别是妇联及卫生院、学校、水利水保片站等单位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一是中心卫生院包1个村,并且每月至少到一个村(社)组织开展1次宣讲活动;各学校负责所在区域的小组;水利水保片站包1个组。二是机关、学校、中心卫生院要成立志愿者队伍,帮助弱残家庭,乡风文明办公室统筹安排志愿者队伍每月开展1次活动,主要是河道清漂或打扫公共区域卫生。三是各村(社)组织力量对本辖区内的陈年垃圾以及河道、道路、集中居住点等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平时产生的垃圾由村里负责处理,镇建管环保办公室负责协助。

(六)抓制度机制。投入保障机制,本着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的要求,一是建立工作保障机制,镇里以以奖代补的方式适当给予补助,每个村可在自有资金中适当安排一些工作经费,但必须用于表彰奖励和开展乡风文明工作中的其他开支,不得挪着他用。二是建立激励表彰机制,每季度评比各村1名组干部、10户居民户予以奖励,奖品以纪念品、小礼品为主,不搞现金奖励;每季度对村进行评比,评选6个做得好的村(社)按得分予以一、二、三等奖奖励,奖励资金从镇里以奖代补资金中开支。三是考核评比机制,镇里对各村实行专项考核。镇里每月对村一检查一评比,乡风文明办公室动态组织3—5名党代表、人大代表、妇女代表参与评比。每月得分累加排名作为每季度和年终考核的依据。四是各村(社)自行制定对组、户的评比办法,每月对做得差的要在公示栏进行曝光,或召开本组村民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

(七)抓执纪问责。班子成员要对联系村和分管领域内落实好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一岗双责”,机关和村(社)干部也要落实奖惩。一是在经济上,对机关干部津补贴或绩效工资的10%进行考核;二是在纪律上,对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落实不力的进行约谈、诫勉谈话,对村(社)进行通报批评。

乡镇调研报告

人都是投资环境”和“你发财、我发展”的观念,着力打造“信用涂岭”,促进“亲商、安商、富商”环境的形成。二要明确招商方向。涂岭招商应以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为主,主要盯在中小型企业上,承接周边地区厂家扩建、转移上,当然大项目、大企业也不能放过。三要拓展招商形式。充分利用区里赋予我镇项目免收人防费、配套费等优惠政策和省级乡镇园区的招牌,找信息、找门路、争项目、抢项目。同时,充分发挥涂岭众多在外乡贤的纽带作用,做好各方面的工作,让他们回乡办厂,并利用他们在外形成的'网络进行宣传和招商。四要落实招商实效。认真落实村、片招商引资责任制,把“工作好不好,看项目有多少”作为考核班子、干部业绩和水平的重要标准,调动镇、村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性。

?2、留得祝一要提供行政服务。进一步转化政府职能,提高镇村干部为投产企业服务、为纳税人服务的本领,树立“围墙外的一切由我来办”和“服务是第一环境”的观念,努力改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二要提供科技服务,重视商标注册和品牌创立工作,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国际环保认证申报工作,实现质量管理与国际市场接轨。三要提供环境服务,及时妥善处理企业与群众纠纷,消除不安定因素,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抓好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建立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四要提供设施服务,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的硬环境。

?3、扎下根。建立企业-所在地-政府的良性循环,为企业营造安心、舒心的生产经营环境,消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使企业在获得良好效益的基础上得到迅速壮大,借助他们的宣传,达到以商引商、以企引企的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投产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贸洽会,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搭桥铺路。

?五、抓重点,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培植新亮点和新增长点。

乡镇调研报告

县综治办:

根据县综治委的安排,我镇综治委从3月8日开始,组织公安、司法、信访等13名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以深化平安创建为主旨的调研活动,先后组织座谈会3次,走访各类对象132人,下发调查问卷3200份,真正了解到当前基层平安建设的现状。

经验做法:我镇进一步健全了镇、村、组、户四级调处网络建设,认真落村每周镇每半月排查制度。并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明确纠纷处理责任,限定解决时限;对于重点矛盾问题,我们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制定解决方案,明确工作台帐,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保证了矛盾纠纷的稳妥解决。

存在的问题:一是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难度加大。当前正处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利益冲突复杂性更加突出,因社会保障、土地承包等历史遗留问题纠缠不清,因村级财务、宅基地等新引发的矛盾纠纷日趋增多,群众信访呈现出组织化、复杂化的特点,一些人遇事便选择上访、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一些老上访户选择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上访,协调处置难度加大,影响了社会安宁稳定。

二是村级虽有治调组织,但多数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偏弱,报酬难以落实,工作热情难以持续,相当数量村的治调组织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从我镇去年乱点排查整治工作情况来看。要把治安突出问题和治安乱点排查整治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主要有几点:一是坚持定期排查,将排查结果迅速上报、汇总,做到情况清,底子明;二是社会治安形势分析,对全镇一月来的治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把据方向、确定重点;三是由镇综治办牵头,研究制定整治和防范意见,坚持滚动排查、滚动推进,确保整治合格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1、人防落实到位的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到位。二是组织到位。特别是村干部以身作则,虽然现在村里劳力少,只要干部亲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各项工作就能够推进。三是督导到位,有检查、有奖惩,工作才有动力。四是经费保障到位。保障巡逻用品到位,人员资金到位,巡逻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

2、科技防范工作(重点推行视频监控进农村)推进措施及存在问题。

我镇在完善好以镇专职治安巡防队、村治安巡逻队、商户联防队为重点的专群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基础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推进科技防范工作并把其做为一个着力点,再投入1万余元对镇压政府视频监控平台维修养护的基础上,大力协调各行政村重点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北高、英张、李庄等村也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切实提高了我镇农村治安防范水平,开拓了我镇治安防范新领域。从而深化治安防控体系。

存在问题:一是有的村反映设备不好使,经常坏,时不时需维修,影响了其作用发挥,二还是经费问题。现在技防设备维修动不动就成千上万,这让乡村两级很难承受。

3、提升公众安全感的有效措施。

一是打击到位,所有案件都能侦破,对犯罪分子才有震摄,群众心理才有安慰。二是防范到位,就是搞好治安巡逻,人人参与才是最强的防范网。三是宣传到位,公众知晓政府行动,有保障他们的措施,群众有依托。四是深入实际到位,群众有事能反映,有怨能发泄,才无意见。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

一是咬住阵地建设不放松。抓好镇村两级综治办(综治工作中心)及专门机构建设。并做到“四有”“三到位”保证共发挥作用。二是加大对乡镇平安工作经费投入。经费投入虽有较大幅度增长,现在乡镇经费普遍紧张,有时综治干部参加会议的车费报销都难,可见多大的差距。

通过调查收集的情况来看。分众对开展综治和平安建设宣传工作采取形式不外乎开动员会、出动宣传车、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传统形式,但有的提出还可以借助手机短信等宣传,这样普及面会更大些,还更容易操作些。

20xx年3月11日。

乡镇调研报告

1、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的大量投入,导致留下高额债务。前几年,在中央未出台禁止兴建政府办公大楼政策之前,许多乡镇都兴建了占地面积不小的政府办公楼院,工程款少则一二千万,多则四五千万,这对任何乡镇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更有许多是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兴建的,因此产生了高额债务。

2、乡镇财政困难,上级财政补助有限,人员、办公等正常经费支出需靠借债来维持。财政年年赤字,经费年年不足,支出年年降不下来,年年都要举债度日,如此恶性循环,负债只能有增无减。

3、挤占、挪用应拨专项资金。这可能是许多财政困难乡镇不得不采取的无奈之举。虽为下策,却也有不得已为之的苦衷。张口要饭吃的人那么多,眼前件件亟待解决的要事,资金无处周转,只好打那些专项资金的主意。因此年年审计的时候,暂存暂付款余额居高不下。群众意见很大,显性负债危机不可小觑。

1、大力发展乡镇经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财源建设渠道,培植本镇工业支柱产业,形成乡镇本级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组织财力逐步兑付债务,压缩负债规模,减少乡镇负担。近几年来,我镇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工业区规模不断壮大,镇级财力年年增长,基本偿清所有负债,年终决算也已由原来的赤字乡镇变为现在的略有结余,终于可以轻装上阵。

2、在开源的同时,大力抓好节流工作。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有多少财力办多少事。做好年初支出预算,尽量缩减人、车、会、话等开支,做一个勤政节俭的政府。

3、增强债权债务意识,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以防止呆账坏账的发生;加强对所担保的贷款债务人的跟踪管理,及时偿还所贷款项,积极防范因连带责任而造成债务风险,减少新的债务发生。

乡镇调研报告

根据营口市群众艺术馆关于“新形势下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主题论坛的通知的要求,为了解本办事处文化建设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就东城办事处的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基层单位情况汇报,走访了部分人员。通过调研,我们一致认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办事处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乡村文化活动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东城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针对当前我办事处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子成员分管文化工作,安排了兼职文化工作人员,使办事处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2、注重资源配置,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办事处文化阵地仍有基础。今年,上级有关部门又为我办事处9个村提供了图书和书架。为此,全办事处现有文化场所360㎡,图书室12个。农民村、路东村,路西村、线沟村,虎斗村,巴岭村,刘屯村、胡屯村,张朗寨村、繁荣村等村级文化室较完善,农民、路东两个村有大院场地、设施比较齐全,群众活动经常。

3、注重因势利导,群众文化活动日趋丰富。我办事处文化底蕴丰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群众文化活动热情高,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较好。各村都有不同的文化活动特色,有的重书画,有的擅唱歌,有的爱舞蹈,有的喜秧歌,在“望儿山母亲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新年、春节等节日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老年秧歌被受群众喜爱。

实事求是地讲,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农村文化机构的转型,我办事处文化建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阵地流失、资产流失、队伍散失的现象,农村基层文化工作萧条,明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与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

1、阵地建设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办事处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子而已,只有很少一部分体育健身器材,缺少器乐、音响设施;除新上的图书室外,原有多是陈年旧书,几乎常年无人问津;所谓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只是摆放了一台计算机而已,形同虚设。

2、办事处群众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少,活动匮乏。主要原因是重视程度不够,文化支出削减,经费不仅年初不纳入财政预算,即使工作任务来了,花钱也是能省则省。投入资金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大,文化活动经费投入很少,组织开展的文化活动的次数和形式十分有限。

3、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整体素质在下降。乡镇文化站没有专职的文化干部,形成了文化站无编制、无经费、无人才的状况。对办事处文化活动的开展影响很大。

4、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每年办事处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扭秧歌、拔河赛,及棋类、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2-3次,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近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办事处也组织开展了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但农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的“三难”问题依然突出。

各乡镇、办事处文化建设明显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为此,今后一段时期,建议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各级政府应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各级政府要以《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加以落实,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高认识,着力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做到文化工作“四个纳入”:即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年度政绩考核内容,并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抓好落实,确保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2、多元投入,保障经费。

业,引导社会力量捐资,赞助乡镇基层文化建设。三是市、乡(办事处)两级政府特别是财政、文化部门要充分利用现在国家、省、市加大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契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

3、建管并重,夯实阵地。要根据《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要求,加大管理文化工作力度。一是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制定建设标准,全力推进实现三级文化网络体系化目标。二是努力搞好资源整合,统筹乡镇宣传、党建、教育、科技、计生等现有设施资源优化配置,综合利用,发挥现有各类阵地的文化综合效益。三是因地制宜,建设乡镇文化中心站。四是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制管理,规范化管理,功能性管理。

乡镇调研报告

一季度,乡镇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7364万元,较上年同期的61550万元,减少14186万元,同比下降23.05%;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2775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46315万元,减少18558万元,同比下降40.0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2986万元,较上年同期的29169万元,减少16183万元,同比下降55.48%;上缴税金651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0013万元,减少3501万元,同比下降34.96%;主营业务收入127856,较上年同期的132094万元,减少4238万元,同比下降3.21%。

一季度,煤炭产量为131.29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77.05万吨净减少45.76万吨,下降25.85%。由于受市场价格、市场需求、煤矿整合及其安全整治等因素影响,彝良、镇雄、威信等主要产煤大县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煤炭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30年的努力,**市乡镇企业的发展已有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一是乡镇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融资困难、企业负担重。

二是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一产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不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二产业科技含量低、优势产业不突出、缺乏竞争力。

三是乡镇企业统计工作问题。各县区经贸局(乡镇企业局)基本上虽都有乡镇企业统计人员,但有的兼的工作多、工作设备、工作经费不足等原因造成工作质量参差不齐;乡镇一级统计人员基本没有,工作很困难,造成了统计资料报送的质量问题(如少报、漏报、缺报等问题)。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统计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各县区工作参差不齐,漏报、缺报较严重。一些县报表收集非常困难。

一是进一步推进我市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努力确保省下达的乡镇企业六项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严把统计报表质量关及做好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

三是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开展企村结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结对质量、抓典型、抓重点、抓督查,保结对效果及成果。抓宣传,推广结对经验等措施,以确保全年工作责任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是努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五是继续抓好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和蓝色证书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教育培训工作统计制度。

六是做好项目储备及项目管理工作。要强化项目储备机制,要把项目储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实;要对省重点扶持的项目,进行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追踪问效,加强沟通反馈。

(一)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省优势农产品加工推进工程》,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具有加工潜力的优势农产品,在优势产区、产业带扶持一批企业,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业。鼓励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建立和创新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重点加快发展马铃薯制品、天麻制品、魔芋制品、苹果、蚕丝、茶叶、畜牧业及其副产品等主要产业的发展。坚持分类指导、扶优扶强,培植重点骨干企业,打造名牌产品。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乡镇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引导和促进全市乡镇企业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装备,改进生产工艺,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支持乡镇采掘、矿冶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进行嫁接改造,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附加值。积极推动乡镇煤矿整合,提高单井产量能力,壮大规模。积极推进以提升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加快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为重点,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努力提高乡镇企业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水平,开展技术创新示范活动,提高企业技术转化和创新能力。

(三)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的机遇,支持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参与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发展配套产业,开发配套产品。加大乡镇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力度,生产为大中型企业配套的原料、半成品等。

大力发展物流、包装、贸易、餐饮等农村服务业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业,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和民族文化产品。围绕农产品的加工与流通,大力发展企业化运作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发展一批服务领域广、组织化程度高、经营机制灵活、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发展提高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各种服务产业和文化产业。

(四)协调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协调银行(信用社)与企业的合作,争取银行(信用社)对乡镇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努力改善银行对乡镇企业的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金融服务。努力拓宽乡镇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争取财政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

(五)引导乡镇企业聚集发展。以现有产业群和骨干企业为基础,引导乡镇企业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资源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提升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水平。

(六)加速乡镇企业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引导乡镇企业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才兴企之路。鼓励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创业;大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队伍。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对引进高层次人才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企业和人员予以表彰奖励。

(七)加强对乡镇企业发展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切实加大相关政策的督促落实和科学发展的指导工作力度,引导乡镇企业提高自身素质,依法规范经营管理行为。推动乡镇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诚信意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健全安全、劳动、财务等管理制度。积极帮助其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认真落实乡镇企业经济发展责任目标,充分调动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不断完善乡镇企业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乡镇企业加快发展。重视财务、统计工作,稳定队伍、加强财务统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其业务素质,提高统计信息质量。建议市政府每年安排一点专项经费作为乡镇企业统计人员培训费、调研费、报表印制等费。

乡镇调研报告

各乡镇人大主席团在县人大会的指导下,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和谐主题,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有所探索,有所规范、有所作为,有所进取,有所形象,认真履行职责,做了大量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乡镇人大工作得到保证。

乡镇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乡镇人大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

1、机构健全、领导重视。全县共有七个建制乡镇。高亭、东沙、岱西、岱东、长涂镇人大主席由党委书记兼任,设专职副主席和联络员各一名;衢山镇、秀山乡设专职主席、副主席、联络员各一名。今年四位乡镇人大联络员调配了大学生公务员,二位联络员兼任政府办副主任。这样的配备,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各乡镇党委对人大工作总体来说比较重视,每年都听取人大工作的汇报,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帮助人大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书记办公会、党委会、镇长办公会等重要会议,都请人大专职主席、副主席列席。

2、乡镇党委研究人大工作。乡镇党委要将人大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大多乡镇党委每年都有几次听取或专题研究乡镇人大工作。人大主席团会议每年召开2—4次,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涉及有关重大问题时能及时向党委报告,需要党委统筹协调的,也得到了党委的支持,基本能保证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

3、经费得到保障、办公条件不断改善。乡镇人大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乡镇人大代表活动经费一般采用报帐制。目前,乡镇人大专职主席、副主席都配备了专用电脑,为日常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的乡镇按照“目标同一,工作同向,奖惩一致”原则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书记、人大主席、乡(镇)长分工负责制,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二)监督与服务并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我县经济比较落后,xx年全县生产总值才27亿元,县级财政收入1亿元。自从县委号召跨越式发展和“四个岱山”建设以来,各乡镇人大把招商引资、统筹协调、维护稳定、创建和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人大工作的大事来抓,努力寻求人大工作与经济建设的最佳契合点。

一是各乡镇人大对政府工作实行监督的基本做法:

1、召开主席团会议,适时听取和审议政府有关工作情况的汇报。重点对政府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实事工程、民生问题等重要事项处于人大的监督之下,促进了政府有序、高效运作。

2、督促政府抓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落实工作,建立会议办理、现场办理、评估办理等制度,大多乡镇采用答复时面商和办结前面商的“二次面商程序”,使代表建议满意率和办理解决率逐年提高。

3、组织各种层次的视察活动。突出重点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生态绿化、转产转业、生产安全、农贸市场等方面开展视察。选择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代表开展调查研究,提高对政府办事效率、政务公开、承诺服务的监督有针对性。如岱西镇人大把盐业享受柴油价补贴问题以建议形式,通过代表提交到省人代会和全国人代会上;还把盐业盐民生产问题的调查报告送到省人大、省政府和省盐业局后,引起省里对盐区生产建设的重视、达到原盐价格提高的效果。

二是各乡镇人大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体现:

1、切实履行职责,审议、决定乡镇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重大事项,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顺利进行。扩大知政知情渠道,积极采取“政府实事工程,大家提、大家议”的活动,并组织人大代表深入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为地方发展进言献策。

2、服务中心工作,始终与党委同心同调。主动推进政府工作,做好维稳工作:如衢山镇人大在鼠浪湖岛整体搬迁中做了大量工作;长涂镇人大在金海湾大型工程建设中,负责征地拆迁工作;秀山乡人大在常石集团和惠生集团落户中负责民生协调工作;高亭、东沙、岱西镇人大做好工业园区征地工作等。

3、鼓励人大代表招商引资起作用、帮困扶贫献爱心、经济发展作贡献。据近二年初步统计:各级人大代表在县乡两级招商引资工作中受表彰达20多名;有80%以上各级人大代表建立帮困结对户;在全县重点骨干企业老总中人大代表占50%以上;在“创业创新”评选全县十大人物中人大代表占6名;在县第三届专业拨尖技术人才和优秀实用人才榜上人大代表占10名。

4、协助企业转型升级。各乡镇人大经常组织企业代表到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型企业学习考察,仅去年长涂镇组织代表到上海、南通等地和企业考察;衢山镇组织代表到舟山的金塘、六横船舶企业考察,东沙镇组织代表到宁波北仑港物流企业考察等,为本地企业代表借鉴创业创新经验提供平台。可以说,这几年引进全县港口企业落户和省市县重点工程建设,各乡镇人大及其代表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到20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84.2亿元,财政总收入7.5亿元。

(三)民主法制意识加强,依法治县治乡工作逐步推进乡镇人大在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县治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突出法制宣传教育。督促乡镇政府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义务教育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卫生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养老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促进普法工作的落实。

2、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督促政府部门效能建设和政务公开,提高公务人员素质。各乡镇人大多次牵头举办《生产安全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公司法》、《合同法》、《婚姻法》、《物权法》等法律讲座,并开展对执法部门督查。

3、有效开展执法检查。近年来乡镇人大着力对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渔业生产安全、教育卫生、农民负担、职工维权等方面要求有关部门述职、组织代表评议,如去年衢山镇人大对设立不久的交通、建设、渔业分局提出了14条整改意见、各分局有了压力,就产生动力,促使工作有很大的改观。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