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冬天(实用17篇)

时间:2023-12-13 06:52:04 作者:MJ笔神

优秀作文饱含着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是一种值得珍藏的文化瑰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阅读。

童年的冬天

又是一年天冷时,想起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的冬日往事。

冬天是寒冷的季节,一切活动都少不了取暖。外出玩耍,小伙伴们都带着火柴,感觉冷了,就拣来一堆柴禾——田间地头路边,随处都有。先用火柴点着一些易燃的软柴,再把硬柴架上去,火便越烧越大。有时柴太湿,火烧不起来,我们就对着火堆用嘴吹,一阵浓烟滚滚,呛得小伙伴们鼻涕眼泪直流,经过一番努力,火苗又在柴禾堆中腾起,映红了小伙伴们的脸庞,温暖着我们的一颗颗童心。

冬天是农闲时节,各村都会举办一些庙会之类的活动,我们那里就有十月十庙会之说。庙会时,村中搭起戏台,请来知名的剧团和演员,各村的人们便三五成群地聚来看大戏。一时间,街上人头攒动,街两边摆满各种摊点,有支起油锅炸麻花炸油糕的,有卖胶糖的,有理发的,有卖老鼠药的,热闹非凡。那时摆摊的还有卖开水的呢,一毛钱一杯热水。小伙伴们身上零花钱少,买不起别的,逛街看热闹,渴了就买一杯热水喝下去,顿时感觉心里温暖无比。

那年冬天,村里举办物资交流大会,请来知名剧团唱大戏,表弟一伙也来我们村看热闹。母亲很高兴,就给了我一笔钱,让我带着表弟们一起去买戏票看戏。看到街上有卖柿子的,禁不住柿子那红红甜甜的诱惑,我就买了几个和表弟们分了。买完一算,戏票的钱不够,灵机一动,就带着表弟们去了剧场后面的下水道,从那里钻进去。进了剧场,找个合适的位置,我们边看戏边吃柿子,那又冷又甜的滋味,令我们无比惬意。

冬天的时候,家家院里都挂满了秋天收获的玉米、辣椒等。黄澄澄的玉米绕树悬挂,像一座座宝塔;红艳艳的辣椒一串串挂在屋檐下,好像一幅幅春联,使农家院落有了喜庆的气氛。

冬天村里会来卖胶糖的小商贩,听到吆喝声,随手从院子里掰几根玉米,就能换来胶糖吃,那种糖据说是用玉米熬制的,又甜又粘,我们一边吃着,一边玩着,用手从嘴里拉出长长的糖线,延伸出无比的快乐。

大雪的日子,洁白的雪铺满院子,与辣椒的红、玉米的黄相互映衬,一派瑞雪兆丰年的感觉。雪停了,就和大人们一起干活,把雪扫成堆,再将雪堆成雪人,堆成我们的梦。

冬天昼短夜长,上学,要起得很早。摸着黑我们就出发了,到了操场站好队,天还是黑的,看不清人。老师又是吹哨、又是大声喊叫,指挥着我们围着操场跑步。一圈圈跑到天色放亮,再排成做操的队形。做完早操,整个人都暖和起来,我们就开始早读。大声地读着新学的课文,口中哈出的热气在冷空中凝成白雾,凝出我们对未来的渴望。

难忘童年冬天的寒冷,也难忘冬天童年的快乐。

以童年的冬天为题的作文

室外天寒地冻,室内暖意融融。周末,我在厨房做粘粥给儿子喝,谁知,儿子见了我用玉米面做的粘粥,说不好喝,大吵大嚷,我很生气,现在的孩子,咋不懂得过日子呢?生气伤心之余,不禁想起了许多我们小时候的事情。

小时候,我们教室的窗是木头窗棱的,没有木头课桌,两边夯土,上边搁上一块水泥板—那就是我们的课桌,冬天冰冷冰冷!为了御寒,老师让我们每人交一分钱,买5分钱一张的白纸把窗户糊上。没有浆糊,老师就让我们每人回家带一点面粉用来打浆糊。当时,家里都很穷,没有白面,多数家长都给包了一小包玉米面、地瓜面什么的,老师拿着瓢在门口收集,每人到了教室,把自己带的纸包打开,面子洒进瓢里,老师用面子打成浆糊,封好窗,抵挡冬天的寒冷。

现在想来,当时的教室应该是黑黑的,可儿时咋就没觉得黑呢?教室里没有火炉,上学时,我穿着两个棉袄,小棉袄外面再套一个大棉袄,腿上穿着棉裤,脚上穿着妈妈做的厚厚的棉鞋。就这样,冬天,我的手上、脚上、甚至脸上、耳朵都是满满的冻疮,写字,都要带着半截手套。天冷,冻疮硬邦邦的;天暖,冻疮痒得难受,忍不住,就用手挠,一不小心破皮了,冻疮便开始溃烂,回家,手套都揭不下来,我的左手中指至今还有冻疮溃烂留下的伤疤。

冬天,最留恋的是家里暖暖的.炕头。妈妈在冬天来临之前,打上一堆煤饼子,到了冬天,晚上,就生上炕炉子,我们做完作业,一家人围着煤油灯扒花生,一边扒花生,妈妈一边出口算题给我们做,感觉真好。扒花生不但能挣钱,扒下的花生皮还可以烧火,真是一举两得。

在我很小的时候,一到秋天就跟着姐姐去拾柴火,姐用小耙拾草,我就用妈妈做的竹签去串树叶,竹签上拴一根长长的线,穿满了,就把树叶撸下来,再去串,妈妈经常夸我们懂事,说我们小小年纪就懂得帮妈妈干活。

童年的冬天,天很冷,人很冻,可我们却在严冬里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学会了坚强,像冬天的松树愈发挺拔。现在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打。

写下上述文字,就是希望孩子们能了解我们当初的艰辛,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真诚祝福孩子们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

童年的冬天

我恨冬天,也喜欢冬天。

恨冬天草木凋零,喜欢冬天洁白的童话;恨冬天寒风凛冽,喜欢冬天梦幻的窗花;恨冬天穷人难过,喜欢冬天喧闹的大年;恨冬天咸菜下饭,喜欢冬天火炉烤熟的山楂;恨冬天残酷无情,喜欢冬天硬汉冰雪的胡茬;恨冬天瑟缩委顿,喜欢冬天顽劣的戏耍。

总觉得现在的冬天没有味道,宝马轻裘的不打哆嗦,如果住进新楼,窗户也是中空玻璃没有了窗花,最可恨的是盼年那份幸福激动也被岁月销蚀磨没了。城市中可见的裸露土地哪还见过冻出的裂璺,即使大雪飘飞也是不见了莽苍的气度。

小时候,沈阳的冬天味道十足。那时候,没有高楼大厦,冬天来了,呼啸的西北风一马平川,直叫人伛偻前行。下起雪来,漫天飞舞,天地一色。关于冬天的民谚也是体恤下层百姓的,根本不是书本上所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而是“一九二九穷人伸手,三九四九棒打不走……”。那时候人活得难啊,到了冬天,日子过不上来四处告借的多了去了,三九严寒,冻饿而死的事不是什么新闻,听谁说“路倒儿”,大人们唏嘘一叹也就罢了。

我家在沈阳北郊一座万人兵工厂,住的是日本侵华时期盖的劳工房。冬天烧煤火炕,屋子里除了炕是暖的,到处是凉气,说话出气常是嘴里喷出一团白雾。最难的是早上,母亲天不亮就要先起床把头天晚上用湿煤面封住的炉火捅旺,然后把我们7个孩子的棉袄棉裤放进火炕的被窝暖着,免得我们空心穿棉衣凉着。我们小时候哪有衬衣,就是直接光身子把棉袄棉裤一套。吃饭的时候,饭碗从碗橱里拿出来也是冻着的,我们孩子常拿带冰茬的碗在饭桌上滑来滑去的玩耍,哪管大人的艰辛,童年的欢笑苦中一样。

最喜严寒结满窗花,那是如梦如幻的仙境。窗花里,孩子看到的是原始森林,看到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看到的是黛玉葬花,看到的是天狗吃月亮,看到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划亮火柴的烧鹅。童年所能幻想到的美好全在冻结的窗花里。三个姐姐面对窗花调动起了全部的少女浪漫,给弟弟们讲自己知道的所有故事,并用手指戳化窗花形成各种好看的图案,绘出了童年精神的大餐。

结了窗花,也就放了寒假了。姐姐们的乐趣还有围着火炉,在炉盖上烤几粒山楂,只是几粒,多了是没有的。运气好的话也许还能烤几粒黄豆。当然,烤好了也多是几个弟弟先夺走了,姐姐们只能抓空吃到一粒两粒。姐姐们爱唱歌,《洪湖赤卫队》、《江姐》,都是全套唱下来。弟弟们听姐姐唱歌就不出去玩了,一来二去也都学会不少。更多的时候是我唱一首《洪湖水浪打浪》,姐姐才赏我一粒烤山楂。我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发现我会唱不少歌,还经常在课前要我站起来唱上一首《二郎山》或者《洪湖水浪打浪》。

冬天,也是我们童年疯玩的季节。别看空心穿棉袄棉裤,照样玩得头上冒着蒸汽。堆雪人,最好是边下雪边堆,这时要趁刚下的雪还有点粘稠劲。在家堆雪人常是姐姐们带领的,到学校就是老师带领。但我对堆雪人的兴趣远不如滑冰滑子滑冰车,小时候不懂啥叫女里女气,就觉得堆雪人不赶劲,还是脚踩冰滑子那种飞起来的感觉过瘾。冰滑子,是找一块和脚一样大的木板,再找两条钢筋固定在底板,用线绳把冰滑子绑在脚上,就可以在雪地或者冰面上飞滑了。冰滑子冰车都是我们孩子们自己制作。有了冰滑子冰车,不玩到天黑是不会回家的。我那时候只是单腿滑,很羡慕有的孩子玩双滑子,两腿像穿冰鞋滑冰燕子一样。现在想起来就恨我小时候没胆,可能长大出息的程度和这有关吧,胆小不得将军做嘛。更过瘾冰车,两手握铁钎戳进冰面一撑,人坐在冰车上箭一样蹿出去。

在冰滑子冰车上飞呀飞,飞到了腊月,啊呀,要过年了。到了腊月,我家的月份牌就是我紧盯的圣地了,每天一定要争抢着撕去一页,撕下露出新的一天,感觉往年里走呢。那种欢愉、期盼、激动,我敢说是我这辈子再找不到的感觉。过年,童年冬天的高潮,有好嚼咕吃,有鞭炮放,有压岁钱(虽说是1毛钱)。这时候我最爱去的地方是合作社。那时我家那地方商店还不叫商店,因为公私合营,人们延续下来还是叫它合作社,大人们也省事,干脆叫合社。我去合社看三样,一年画,二鞭炮,三肉鱼。看年画,别看人日子不咋样,那画上才叫好,《姑嫂选笔》,姑嫂二人细皮嫩肉,《年年有鱼》;那大鲤鱼,胖娃娃抱个满怀。电影剧照年画也是百看不厌,《红色娘子军》、《红岩》,就当进电影院了。还有些戏剧的联画更好,四联的、八联的都有,加文字说明,基本就看了一出戏,过瘾。卖鞭炮那,看着就高兴,尤喜二踢脚,手拿着放,地上一响,升空一响,赶上有钱的买了当场放了,免费听响了。卖鱼卖肉柜台,看人家买,也是一种享受,想象着炖熟那个香劲,也是满口生津。更爱看买鱼,看店员像完成神圣仪式般,用一截马莲穿过鱼嘴,再结成环扣满脸虔诚交到顾客手上,简直就是艺术,我敢说就是再有名的画家也绝画不出来那种凝固的雕塑般美感。就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肯定不行;罗中立的《父亲》,贴点边。

1960年的春节,是我童年记忆最深刻的春节。那年的大年初一,我家没吃上饺子。三年饥饿的年代,缺衣少食,草根、树皮、观音土,能吃的都吃了,哪有钱粮过年啊。父亲还是托人弄到点糙米磨的面(现在是好东西了),初一早上,母亲用糙米面蒸的馒头,还好,有点从雪地里捡的干白菜叶子,熬一熬下饭。那顿饭,母亲偷偷转身抹了好几次泪。穷日子没穷文化,也是这年春节,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读了连环画《红楼梦》的《黛玉焚搞》,看到黛玉咽气李纨走出潇湘馆,忽然听到天上传来一阵仙乐,细听又没有了,只见“竹稍风动,月影移墙,好不凄惨”。我一个孩童竟也是每个毛孔倒竖,身临其境般凄惨地烙了印。

雪花飘啊飘,童年摇啊摇,摇到了青春,摇到了暮年。冬天,留在我记忆里的就永远是这样的诗的童话。今年冬天,四九寒潮来袭,竟说多少年一遇,比得了我么,那个味道,无论如何也复制不了的。

童年的冬天精彩作文

童年的冬天是淹没在北风当中的,冷,冷得邪乎。

那时候乡下的孩子大都是一个空桶棉袄,里边没有贴身的衣服,外边没有外罩。不知道是瘦弱的身体撑不起棉袄,还是棉袄做得不能紧贴身子,一到外边,北风就像锥子一样往棉袄里边钻,迎风站着,一会儿就透心凉。但是,孩子就是孩子,无论再冷也是闲不住的,因地制宜也要找到能玩儿的东西:打老蒋,推铁环,扔玻璃球,再冷的天气也阻挡不住孩子们往一起凑。那时候,冬天玩儿的东西里边少不了胶泥。所谓的胶泥就是潮湿的粘土,我们用它捏制各种小东西或者小动物,尽管捏出来的很不成样子,却也是一种手工。或者,我们用胶泥做成碗状的大炮,往冻得干硬的地上一摔,大炮兜住的空气把大炮顶破了,发出嘭的一声。或者,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模子把胶泥托出各种圆形的图案,晒干后成了泥制的工艺品。但是,冬天去挖胶泥可是个苦差事,因为可挖的胶泥都在河道边儿,在冻着冰碴的河岸上用手一点点儿将胶泥扣下来。河道里的风比任何地方的风都大,也比任何地方的风都凉,加上要用手直接扣冰上的.泥,不要说手冷,那风透过棉袄就像锥子扎一样。尽管这样,孩子们还要在河道里砸下几块冰来,咯嘣咯嘣的嚼着吃。记得那时候的冬天,没有几个男孩子不冻手冻脚的,没有谁的手背不长皴。冻了的手要开裂,血口子有时疼,有时痒,不到天气暖和以后不会好。

所以,那时候特别喜欢绿色,如果在谁家见到一两丝用什么东西养出来的绿色东西,就像见到了什么巨大的稀罕物,肯定要围上去看上好半天。记得有一次,一个邻居家用一个红色的圆形萝卜挖成了一个吊篮的形状,里边装了清水,有一缕碧绿的麦苗在里边茂盛的生长着。当时,我真得以为那个邻居家就是到了春天,有一种特别的活力在人家鼓荡着,把我羡慕的不得了。绿色,阳光,温暖,那是多么奢侈的东西!现在想起来,我们当时之所以喜欢绿色,就是在盼望春天,因为我们冷,因为我们想得到温暖。原来,春天的温暖对于处在寒冷中的人才是最宝贵的。

童年的冬天

屋外北风呼啸着裹着雨点霹雳扒拉敲打着窗户,我们几个不由议论到了今天的天气,冷啊!不知谁说的:可没有早些年冷。是呀!我们童年时的冬天才是冷。

从我记事是七十年代,那时比现在冷得早,也比现在冷得厉害,现在很少秋天能看到霜,记得那时中秋后不久,我们早上上学往往能看到道路两旁的杂草枯柴上落满一层薄薄的白霜。

那时候冬天会经常看到结冰,小学校后面有条渠沟常常结冰,班里的总有几个同学用砖头砸开冰,然后你一块我一块拿在手上玩,或者甘脆用圆珠笔杆对着冰块吹开一个圆洞,用稻杆穿上提在手上,高叫:卖冰棒哦!一路追逐嘻闹着。每当天寒地冻时,离校不远又家境好的同学会从家里提来火炉,几个男生不知从那弄来几个小铁油漆桶子,弄了些小木炭放里头,用两根树枝,从别人那夹来火种放进桶里,然后用圆珠笔杆拚命往里吹气,让火着起来,火红了,脸也红了。要么就是提着铁桶使劲抡起来晃圈,一会炭火也会燃起来。那时的雪好大,下起来能有一尺多厚,屋檐上能吊一、二尺甚至上米长的冰凌,有些顽皮的人用竹竿把它戳下来,赶紧用手接着拿在手中当宝剑玩。

最好玩的是滚雪球,用手揉个雪团在雪里滚,越滚越大,开始是一个人推,慢慢的走;后来是几个人推,越推越大,小跑起来,后面跟着一群人,到最后大大的雪球终于崩塌掉,大家一哄而散。

下雪天,人少的时候,可以抓麻雀,先扫开一圈雪,在地上撒上一些米,用脸盆倒扣,里面支个棍把脸盆顶起一边,棍子上系根细细的长长线,人轻轻拽着,躲到门里,偷偷看着就行,一会就会有麻雀飞了过来,先是蹦跳着怯生生地啄着脸盆外的米,最后是大胆的自投罗网钻进脸盆下,这时猛然一拉长线,一支麻雀就逮住了……好冷啊,却又是快乐的!

童年的冬天

冬天,它没有春天鸟语花香;它没有夏天绿树青山;它没有秋天果实累累。但它悄无声息的为人们送来了一个洁白的世界,为我也送来了一个难忘的童年。

记得那是发生在我三岁的时候的事,这件事令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三岁的冬天是那么的美好。当我推开窗户,一阵风吹来,寒风刺骨。我往窗外一看,还下着鹅毛般的大雪,整片地银装素裹,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那调皮的雪花离开了云妈妈,给房顶裹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给大地披上了银色的地毯。(用拟人的手法将雪景具体化,可亲可爱。)就在这个时候我好像听到了拉拉链的声音,我朝屋内走去,发现爸爸正在收拾行李,“爸爸,你这是要去哪呢?”我焦急的问道,我生怕爸爸要走。而爸爸却骗我说:“爸爸去办点事,一星期就会回来的”。我没有那么好骗的,“爸爸你骗我,你一定是要去工作了”边说我边哭了起来,哭声简直要把房子淹没了,爸爸立刻安慰我说:“到明年的这个时候,爸爸就回来”,“那爸爸明天就回来好吗?”我撒娇地说,“爸爸不能那么早回来,如果爸爸工作好的话,等回来的时候就给你买好多好吃的”爸爸微笑的说,可我还是不愿意,结果还是哭了起来,越哭越厉害,爸爸没有办法。(通过我与爸爸的对话我们可以感知到父亲应该是常年在外工作的,所以小小的我听见拉连声就知道爸爸有可能又要很长时间不能见面了,从中可见分离的心酸和痛苦。)。

他望了望窗外又高兴了起来说道:“宝贝,爸爸带你去堆雪人吧!”我一下子停止了哭声。跟着爸爸一块出去堆了雪人。一会儿,我们堆了一个胖乎乎的雪人。爸爸给我和雪人照了一张照片,看着照片中的我,我忍不住大笑起来。快乐的时光一眨眼就过去了,爸爸要走了,看着爸爸的身影渐渐地消失,雪地上的脚印慢慢地被大雪填满,我又哭了。但看着雪人就好似看见了爸爸,我不想让爸爸说我是个爱哭的小孩,我一定要做一个坚强的小孩。接着我每天都要把不开心开心的事说给雪人听,我就把他当作我的爸爸。

是美好的,也是充满回忆的。(之美好在于回忆,在于记忆中的父爱,这一句即点了标题,又升华了主题。)。

童年的冬天

童年的冬天是淹没在北风当中的,冷,冷得邪乎。

那时候乡下的孩子大都是一个空桶棉袄,里边没有贴身的衣服,外边没有外罩。不知道是瘦弱的身体撑不起棉袄,还是棉袄做得不能紧贴身子,一到外边,北风就像锥子一样往棉袄里边钻,迎风站着,一会儿就透心凉。但是,孩子就是孩子,无论再冷也是闲不住的,因地制宜也要找到能玩儿的东西:打“老蒋”,推铁环,扔玻璃球,再冷的天气也阻挡不住孩子们往一起凑。那时候,冬天玩儿的东西里边少不了胶泥。所谓的胶泥就是潮湿的粘土,我们用它捏制各种小东西或者小动物,尽管捏出来的很不成样子,却也是一种手工。或者,我们用胶泥做成碗状的“大炮”,往冻得干硬的地上一摔,“大炮”兜住的空气把“大炮”顶破了,发出嘭的一声。或者,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模子把胶泥托出各种圆形的图案,晒干后成了泥制的“工艺品”。但是,冬天去挖胶泥可是个苦差事,因为可挖的胶泥都在河道边儿,在冻着冰碴的河岸上用手一点点儿将胶泥扣下来。河道里的风比任何地方的风都大,也比任何地方的风都凉,加上要用手直接扣冰上的泥,不要说手冷,那风透过棉袄就像锥子扎一样。尽管这样,孩子们还要在河道里砸下几块冰来,咯嘣咯嘣的嚼着吃。记得那时候的冬天,没有几个男孩子不冻手冻脚的,没有谁的手背不长皴。冻了的手要开裂,血口子有时疼,有时痒,不到天气暖和以后不会好。

所以,那时候特别喜欢绿色,如果在谁家见到一两丝用什么东西养出来的绿色东西,就像见到了什么巨大的稀罕物,肯定要围上去看上好半天。记得有一次,一个邻居家用一个红色的圆形萝卜挖成了一个吊篮的形状,里边装了清水,有一缕碧绿的麦苗在里边茂盛的生长着。当时,我真得以为那个邻居家就是到了春天,有一种特别的活力在人家鼓荡着,把我羡慕的不得了。绿色,阳光,温暖,那是多么奢侈的东西!现在想起来,我们当时之所以喜欢绿色,就是在盼望春天,因为我们冷,因为我们想得到温暖。原来,春天的温暖对于处在寒冷中的人才是最宝贵的。

童年冬天的作文

小时候,坝上的冬天,特别的冷,冷得地下的阴气,嗖嗖地往你的袖口里、裤腿里钻。然而,冬天也有特别有趣的时候。

早晨醒来,父亲站在炉子边,捅旺了火,挨个给我们烤衣服。烤得热乎乎的了,父亲就喊我们起来。有时候,父亲也会躺在被窝里,给我们讲孙猴子的故事。母亲记性好,细节处常常纠正,急得我们心里冒火,生怕她中间插一杠子。

下雪了,玻璃上凝了一层霜。我最喜欢用笤帚圪垯扫那上面的雪。一层一层扫下来,满满的,扫一簸箕,很有成就感。

哥哥长我一岁,是最能调皮的小子。他冬天最好的游戏,就是到野外的林子里,捕捉半翅子。那种鸟灰头灰脸,呆呆傻傻的样子。看到洁白的雪地上,撒着金黄的麦粒儿,就叽叽咕咕地叫着,唤来一群伙伴,一起钻进哥哥下的套子里。一套子下来,能逮三四只,那是冬天里餐桌上诱人的美味。父亲把切成小丁的肉块炸得半熟,再用砂锅在温火上慢炖。满家都是浓香,馋得小花猫在炕沿边上走来走去,用乞求的眼神瞅着哥哥。哥哥却像个大英雄似的,骄傲得不得了。

弟弟小我三岁,戴着一顶海军帽,威风凛凛的样子。小伙伴都喊他司令,他就用自家的院子当指挥部,指挥他的“大部队”和另一群小伙伴们开仗了。

弟弟心灵,几岁的孩子,就会做冰车。他盘腿坐在小冰车上,用小木棍不停地划着,优哉游哉的样子,像船老大荡起了双桨。

天气太冷了,弟弟冻得鼻涕都流出来了。家里没人,他就敲隔壁刘奶奶家的门。奶奶怕他使坏,不给他开。他就喊:奶奶,我妈妈让我送点心来了!奶奶开了门,弟弟径直走到炉子边,把棉袄里兜着的一块冰,放在奶奶家的炉盖子上,然后在吱吱唱歌的雾气里飞一似的逃掉了。

和我的兄弟们相比,我要乖得多了。

飘雪的时候,我喜欢用手接几片雪花,看它们在自己的手心里慢慢地融化。或者,捧起一撮儿,放到嘴里,享受那种直入心肺的清凉。有时候,也会用手团成雪球,掷向屋檐下的麻雀,看它们扑棱棱地飞,很惬意。

最顽皮的时候,也不过是约上几个伙伴,偷偷地从队部会议室的窗户上钻进去,比赛踢毽子。

“一踢一端,老汉儿搬砖”,“里踢、外拐,绷尖,过海”,这都是我们必踢的花样。最高级的花样是连跺———侧腿从身后把毽子连续地打起来。我最多的时候可以连跺二三十个,看得小伙伴直瞪眼。我踢毽子是一绝,一踢就是老半天,小伙伴们急着喊:“坏!坏!坏!”然而,毽子却从她们的眼皮底下绕过去了。

过了年,去姥姥家,是最开心的事情了。哥哥弟弟本来不是省油的灯,去了姥姥家,就更无法无天了。他们常和几个表兄弟,在被垛里藏猫猫。呼啦塌,被子砸下来,捂在下面的人尖叫起来,笑闹声把屋顶都掀翻了!

偶有安静的时候,多是听姥姥道古。姥姥最会讲妖精的故事,胆小的孩子,都往人堆里钻。还有老实的时候,就是大人们在东屋里包饺子,我们在西屋的火盆里偷偷地烧饺子。看着油花从饺子缝里吱吱地冒出,伸出黑糊糊的小手,抢一个,急急地咬上一口,哈!那真是无上的美味。

哎!童年,远逝了,却又时时重现,有多少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间。

童年冬天的作文

一转眼20xx年就过完了,这几天气温骤降,骑车走在路上,寒风吹得脸如刀割一般,不过也好,终于能让人体验一番真正冬天的感觉。

可是,当走进有暖气的房间,就感觉头昏脑涨,浑身的不舒服,说实话,我特别怀念那童年的冬天。

35年前的中国还处在改革开放初期,记得那时百姓们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至于我们那些无忧无虑的孩童们,放学后可以尽情地玩耍。特别是冬天下了大雪,我们那个疯啊!堆雪人、打雪仗,有的捡根树枝当笔,在平坦广袤的雪地上练习写大字,比赛谁写的好,相比我获胜的次数较多,伙伴们便会把我高高的抬起来然后在雪地上笑啊跑啊,累了,就把我往雪堆上一撂,然后又一哄而散,雪地里玩的时间长了,棉鞋湿透了,小手冻红了,帽子溻湿了,才跑回家扒下来在灶火前熥烤,没少被一旁的妈妈即责怪又心疼地唠叨。

最难忘的是爸爸放年假回来,他会买上一些羊肉,外搭上一副羊骨架,回家后放在一口大钢精锅里,在煤火炉子上慢慢地炖,接着配些葱段、姜片,干辣椒等大料,然后又加上一些萝卜块儿和白菜帮儿。很快,整个房间里弥漫起羊肉特有的鲜香味儿,我和妹妹馋得直流口水,眼巴巴的期待着爸爸起锅。终于能吃了,爸爸就给我们分别盛上满满的一碗肉,他和妈妈却盛了萝卜和白菜,也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我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不吃肉,他说这萝卜白菜在汤里一煮,羊肉的香味都渗进萝卜里边了,吃起来比肉还香。看着爸妈大口吃菜的样子,其实,我还是能明白是他们不舍得吃。三十多年过去了,那满屋子的肉香却每每飘荡在我的每一个寒冬里,也飘荡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由于天冷,我们一家人喜欢围在炉子旁取暖,爸爸会选一些较匀溜儿的红薯摆在炉子口周围,然后把一个很大的琉璃瓦盆扣在火炉子台上方,将红薯和炉子口一起罩住。接着,爸爸就给我们辅导作业,或者讲故事,当闻到浓浓的烤红薯的香味儿时,爸爸起身把瓦盆掀开,露出了一块块儿被烤的焦黄的冒着热气儿红薯,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儿,没想到却被烫的两只手来回替换着还拿不住,妹妹在一边乐的哈哈大笑,爸爸连忙接过去放回到炉子台上,冲我瞪眼:“你慌啥!小心把手烫坏了。”过一会儿,红薯不烫了,晚饭也做好了,妈端上来了香喷喷的玉米粥和熥的焦黄的酱豆饼,一家人好不温馨。

那个时候,农村大部分还没有通电,放学后忙趁天还没黑搬个凳子赶紧写作业,邻家的孩子们也会跑来我家一起写,或蹲或坐,相互交流着不知不觉就完成了。晚饭后我们又会相约跑到街巷做游戏,如老鼠转圈了、老和尚开闸门了、铁锭子轧犁铧了、做藏姆了等等。玩热乎了,玩累了,半个月亮也下去了,才依依不舍地跑回家,床也被妈妈用熥罩熥的热乎乎的,钻进去不一会便进入了梦乡。

冬天尽管冷,村里隔三差五仍会放露天电影,我们小伙伴们便会早早吃了晚饭去抢位,裹上大人的厚厚的棉大衣,戴上火车头棉帽,最好是能搬了小板凳坐在放影机的前面,这样不但看能看得清荧屏,同时还能趁放映员更换胶片空隙,把我们的小手掌以各种手型通过镜头自豪地投到前面的荧幕上。那些如《小兵张嘎》、《智取华山》、《铁道游击队》、《上甘岭》和后来的《少林寺》等百看不厌的影片,都给我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和小伙伴们就是模仿着那里面的英雄人物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即便没有电影看,街上也常来说书卖唱的。即便听不出戏里的门道儿,至少也能凑个热闹。总算很开心。

这就是我的美好的童年的冬天,一片片美好的冬天的回忆。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有空调和暖气了,但是,总感觉现在的冬天咋就没有了那么一抹子韵味儿。孩子们玩的没那么野,也没有那么自在。

冬天的童年趣事作文

虽然有人很讨厌冬天,因为它非常寒冷,但我非常喜欢冬天,因为冬天意味着春天的来临,意味着崭新的一年向我们敞开,旧的一年已向我们挥手,同时冬天里也有我的童年趣事。

有一次,外面下了很大的一场雪,邀请了几个小伙伴出去堆雪人。突然一个小伙伴站出来说:“谁愿意当雪人模型。”我好其的问:“堆雪人还需要模型吗?”“当然,谁愿意当。”大家都指向了我,说:“你当你当。”“当就当,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我进去了,那怎么出去呀!”“别担心,堆好了,就挖个洞,让你爬出来不就得了。”那时我还小不懂他们是要把我堆成雪人,只是觉得“雪人模型”这个名字挺好玩。他们把雪往我身上到,不一会就堆好了,我却在里面冻得瑟瑟发抖,说:“堆好没有,堆好了就把我放出来。”小伙伴都哈哈大笑,说:“哈哈,你这个小鬼受骗了吧!”说玩就灰溜溜的逃跑了。

童年傻事作文等冬天

童年,似咖啡,有加了糖的甜,也有没加糖的苦,细细品味,有的让人开怀大笑,有的让人泪流满面。今天,我那出一倍甜咖啡,保证让你开怀大笑。

我六岁时,有一次,家里没人,我呆在家里看电视,家里很乱,我想:“家里那么乱,要不我收拾收拾,做点家务,这样说不定妈妈还会表扬我呢!”说干就干,我从厕所里拿出一个脸盆,把那些脏衣服全部拿来洗。我装了一盆水,就开始洗了,我把衣服一件一件搓干净后,便要加洗衣粉了,我找遍了整个厕所都没找到洗衣粉,最后,我终于在厨房里找到了一袋东西,“这应该就是洗衣粉了吧。”我自言自语的说。我将洗衣服倒进了盆里,我用手一搓,感觉黏糊糊的。这时,妈妈回来了,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到洗手间一看,哈哈大笑的说:“这是面粉,不是洗衣粉啊!”随后,妈妈把真正的洗衣粉那出来给我看,我一看,也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

童年似咖啡,有的加了糖甜到心底,有的没加糖苦在心头。下次让我再给你讲一段没加糖的吧。

童年与冬天童年冬天的回忆散文

我出神地望着他们,不禁想起自己童年的冬天。

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的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也漫长得多。母亲每天晚上都用废弃的输液瓶子灌上热水,给我们暖被窝,即便如此,钻被窝时还是要下很大决心,嘴里喊着“一二三”才敢硬着头皮往里钻。

那时没有羽绒服、皮夹克什么的,我们一冬天就是穿家里给做的棉袄棉裤、棉鞋棉帽。有个家境好的'孩子穿个“棉猴”(去市里大商场买的那种连着帽子的棉袄),神气十足,让小伙伴们羡慕不已。

上课时教室四面通风,没有暖气,生个炉子也经常闹罢工。有时我们手脚冻得红肿麻木写不出字,老师就让我们拍拍手跺跺脚,教室里立刻噼里啪啦响成一片,瞬间教室被弄得乌烟瘴气。

那时孩子们没什么零食,但经常可以吃到一种美味——烤地瓜。放学后一进家门,只要闻到香甜扑鼻的烤地瓜味儿,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冲到火炉边,拿起热腾腾的地瓜狼吞虎咽吃起来,既解馋又暖手。小巷里有时传来冰糖葫芦的叫卖声,此时孩子们会冲出家门,追着小贩看个不停。遇到父母手头宽松时,也会给我们买上一串。咬一口,酸中带甜,甜里带酸,会让我回味好几天,但那样的机会很少。

那时老师很少留作业,一放学我们就尽情疯玩,男孩子撞拐、弹溜溜等;女孩子丢沙包、跳皮筋、抓羊拐等,玩得不亦乐乎,每次都是家长喊我们回家吃饭才罢休。下雪天更好玩,我们先是把凳子翻过来,互相推着跑,跑累了就堆雪人、打雪仗。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童年的冬天,尽管寒冷、贫穷,但也不乏快乐。童年的冬天让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记叙散文:童年时的冬天

夜半时分,牵着狗去散步,刚刚还很宁静的天,突然就下起雨来。雨随着众生的落幕而愈下愈大,愈下愈热烈,合上眼静静感受着雨,就像是触及到前世的因果,在今生与我相会,心里颇有愉悦。

童年对雨没有好感,一是,雨天来时,母亲便不准我和弟弟到外面玩,因此我只能坐在门槛上等待朋友来访;二是,雨会影响生意,时常因为下雨的缘故,一家人一天也就糊口着过了。

我常听见母亲发愁,叹息说:“这雨一下,今天的生意又没法儿做了。”

雨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像我住在南方,时常都有雨,所以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自然对它没有一点爱惜的感受。相反的,厌倦多一些,人在景气的时候大多喜欢“丰腴”的滋味。

如果是小雨,就带着茶水,坐在窗边或者门槛上,静静的观赏,有时候一坐就是整个下午。

我曾经写过一个故事:

我想到,如果我们能保随时持一种开朗的心境,把烦恼当作生命的养料,自然可以活得开阔,内在,菩提。

有一次班里换座位,换到靠窗边,天空刚好下起了雨,我望到窗外,感受着雨的滋润,心情就格外的清明。

突然想起,在离县城不远的所在,有两个莲花池,是专供莲藕和莲子的。去教室的路上,如果是骑车,总会经过那里。如果是遇到雨后,让人不禁想起《荷叶母亲》中荷叶勇敢无私的形象;在月下则像是《荷塘月色》,心情也如那月光流水一般。

莲花经过雨水的`冲刷,就显得婀娜多姿,像极了一位清雅脱俗舞女;雨水滴在荷叶上,看上去也是清明透彻的,给人细腻的感觉,让人整个身心都会沉淀下来。

我且抄一段苏轼的诗念与你们听: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时常记念远亭先生的“常想一二”,常想一两件开心的事,内在就不自觉地开朗起来。

我的思绪又回来了,回到了本性的恬淡。

童年傻事作文等冬天

在我小的时候,我有许许多多的傻事,有一件傻事,我永远都玩记不了。

又一次,家里的白糖用完了,妈妈让我出去买白糖,妈妈给我了五元钱,我把钱紧紧地拿在手中,我就出门了,我蹦蹦跳跳的来到超市,超市里的东西太多了,真让我目不暇接,于是,我找到卖白糖的地方,买完白糖,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吃了一粒白糖,很甜,我在吃上一点,不小心把白糖撒到地上,我就一粒一粒的去捡白糖,我捡了半天都没捡完,于是,我就一把一把的捡,很快就捡完了,我回到家,看见白糖有脏东西,我看见妈妈正在拿水把大米冲洗,我灵机一动,拿来一盆,把白糖放到盆里面,把水开开,过上一会儿,白糖不见了,我看见桌子上还放着白糖,我就把桌子上的白糖倒在水里面,我赏了一口,怎么那么闲,我就把妈妈叫过来,妈妈说:“傻孩子,你放的是盐。”

这就是我童年的傻事。

童年傻事作文等冬天

童年,我干过许多令人开怀大笑的傻事,但有一件傻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令我记忆犹新。

那是一个美丽的黄昏,我们最喜欢这个时候去抓泥鳅。我们跑到田间的小水沟旁边,只要看见有泥鳅进出的痕迹,就会把手伸进水沟里摸,准能摸到一条泥鳅,然后我们往返地重复着……不一会儿,我们就摸到了不少泥鳅。我们马上点起小火堆,像往常一样把鲜活的泥鳅烤起来吃。突然,一个小伙伴突发奇想说:“我们天天这样烤着吃,太乏味了,要不我们来玩‘看谁最大胆’的游戏吧!就是看谁敢把鲜活的泥鳅吞下去。”大伙儿听了都害怕,而我却得意地说:“我敢”。虽然大家都知道我是一个爱逞能的女孩,但是听了我的话还是被惊得目瞪口呆。看到这情况,我抓了一条泥鳅,洗了一遍又一遍,生怕有什么脏东西粘在上面。我把泥鳅放进嘴里,本来是想放在嘴里含一下,等他们走了就拿出来,但是由于泥鳅太滑了,一不小心把它吞进了肚子里,我吓得哭了起来,马上跑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幸好我把那泥鳅洗干净了,不然就要生病了,没事的。经过这件事后,我再也不敢逞能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现在想起来,我心里还是有点后怕的!

童年冬天的作文

童年的冬天似乎特别的寒冷,对于生活在暖气房子的城里孩子来说那是无法想象的。

我出生在广袤黄河的冲击平原上,那里有广阔的土地和勤劳的的人民,即使在最贫穷的年代人们也没有缺过吃的,那块上天赐予的丰裕富饶的平原养育了生活在它上面的人们。虽说饿死人的事情没有发生,可是七十年代的那片土地依然是贫穷的。

我小时候觉得冬天格外的寒冷。似乎这种感觉一直留在了记忆的深处,几十年后的冬天好像没有了寒冷,缺少了冬天这个季节应有的寒冷料峭,没有了雪花和寒风,没有对冰天雪地的记忆,没有经历手被冻的通红肿胀,甚至溃烂化脓,没有穿着厚厚的棉衣和棉鞋,在冰上奔跑和滑行的冬天,就不叫冬天,尤其是对一个孩子来说缺少了一种对季节的感受和认知是有些遗憾的。

让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童年做值日生的经历。农村的孩子不像城里的孩子天光大亮才上学,我们那时候上学格外的早,天还是黑乎乎的,头顶上的星星闪着寒光,我们便起床上学了,早饭是不吃的。农村人都习惯在早上九点多才吃早饭。那时候村子里没有路灯,孩子们便呼朋引伴,叫上邻居的孩子一起相跟着去上学。做值日生的孩子要去的更早,临走时从自家的柴垛上抱上一捆柴火,再带上一盒火柴,就向学校出发了,学校在村子的东边,好多的教室都是用从坟墓上拔下来的砖砌成,可是我们坐在教室里并不感觉害怕,教室的窗户上没有玻璃,每年快进入冬天时,老师会动员学生从自家拿一些废旧的塑料布和鞋钉,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会把鞋钉上穿上硬纸片,然后再拿榔头釘上去。寒冷的清晨,风吹的教室的窗户哗哗作响,那个拿着教室门上钥匙的值日生便早早来到教室,开了门,摸索者找到那根垂在墙上的细细的电灯绳,啪的一声拉亮电灯,整个教室里便弥漫着一种黄晕的灯光。点灯亮了,值日生便会抱着柴火来到讲台边,那里有一个用砖和土垒起来的一个用来取暖的炉子,于是便掏出炉膛里的灰烬,再把带来的柴火放进去,撕几张作业本上的废纸,塞到柴火的中间,嗤的一声划亮火柴,点燃那些废纸,一瞬间柴火烧了起来,带着浓浓的灰白色的烟弥漫着整个教室,如果顺利等到柴火烧的差不多时,再放进煤球,炉子便着了起来,教室里也有了温度。等到同学们都到了,开始上早读时,教室了的烟也散的差不多了。碰到那些不会生炉子的值日生,撕完了一个作业本也生不着炉子,只搞得满教室的烟,等到同学们都到校了,索性也就不生火了,大家便在烟雾中开始早读,大家扯着嗓子,读者不标准的普通话。更有一些调皮的男生,在燃不着柴火时,会找来一些煤油,那是上晚自习停电同学带来,忘在窗台上的。他们会拧开油灯盖子,把一瓶子的煤油浇到柴火上,然后再用一根火柴引燃,浇了煤油的柴火,迅猛的燃烧,一些值日生被不小心烧着了头发,虽然他们迅速的躲开,依然不可避免受一点小小的损伤,头发被烧是常有的事,索性他们都不会让自己受多大的伤。值日生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打铃,那时候学校里没有电铃,于是老师便找来一块大约长50公分,宽20公分左右的长方铁,钻上一个洞,用铁丝挂在教室外的墙壁上,半个小时后,值日生便拿起一根直径大约3公分,长约20公分的铁柱,敲两下一个间隔表示下课。那种不同的敲击方法有不同的意义,一下一下的.敲表示上课,同学们还编了一个顺口溜,一上二下三放学,集合铃声敲不断。做值日生是一种特权,孩子们常常很自豪的。

童年的冬天还有一些无法忘却的记忆,那就是同学们的课间活动,为了抵御严寒,一伙男生便靠在教室外的墙上,从中间人的背后画一条线,把人对等分开,然后一个推一个,直到把对方推倒,被推倒的一方便输了,这样几个回合便把寒冷赶到九霄云外了。也有的玩顶拐的游戏,两个人对立,然后每人都用手扶起自己的一条腿搭到另一条腿的大腿上,这样一只腿就形成了一个直角,然后单腿运动向对方冲撞过去,直到把对方撞翻在地。女生比较文静,她们会选择丢沙包或跳绳,十分钟后大家都脸蛋红扑扑的坐在教室里,那时的孩子就是用这种办法把冬天过的有声有色。一场雪过后,教室的房檐上就结了一个个长长的冰柱,晶莹剔透,比起石笋更加漂亮,有时候那冰柱一个冬天也不化,形成了冬天独有的一道风景。有淘气的男孩子就会用土块或砖块来砸那些冰柱。但是常常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

放学后他们会在村子中间的池塘上玩,池塘上结着厚厚的一层冰,放学回家路过池塘的孩子会在池塘上滑冰,胆小的女孩子就会在大人挑水时滴水结成的冰上小心的划,常常招来男孩子的嘲笑。孩子们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裤和棉鞋,男孩子戴一顶那种军用的棉帽,女孩包着五颜六色的花头巾,个个冻得通红的脸蛋,和冻得通红的小手。放学回家便赶紧坐到家里烧的热烘烘的火炕上,拿一块腾腾的蒸红苕在手上,去掉薄薄的一层皮,咬伤一口,一早上的寒冷便没了踪影。吃一些家里的腌菜或卧的白菜,现在冬天有了吃不完的鲜菜,那种卧的白菜便没人吃了。以至我根本记不起来那种叫做“黄菜”的菜是怎么做的。不过那种带一点点酸,泛着黄的白菜用辣椒一炒,肯定会迷倒很多城里人,现在想起来对它还是很怀念的。

希望冬天下上几场雪,给孩子们留下一些对冬天的美好回忆,让在钢筋混凝土,暖气和空调房里长大的孩子了解什么才是真的冬天。大自然赋予的有许多乐趣的冬天!

记叙散文:童年时的冬天

我出生在寒冷的黑龙江。家乡三面环山,对面是与前苏联一江之望,夏天郁郁青青,鸟语花香,冬天是白茫茫一片的白桦树林。站在大道上远远望去,真的是厚厚的白雪一片,仿佛我们到了北极,只是少了几只北极熊。

我的家乡是个典型的小山村。由于地处北国,冬季慢长,我对家乡的雪总有一种痴痴的爱恋。我的童年就是在雪地里玩大的,小时候滑雪成了我们的最爱。那时的雪一下就是一个冬季,不开春雪是不会化的,现在也是如此。

每年大雪纷飞时,我和那些男孩子一样,总是拉着自制的小爬犁,到有山坡的地方去玩打爬犁滑雪。爬犁有大小之分,大的自然坐的人多,小的少坐几个人。就这样一玩就是几个小时,忘了寒冷,忘了那是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下在玩滑雪。我们在爬犁上坐好后,后面留一人推,爬犁顺山势滑下去,如果坐好了,爬犁不歪就甩不下去,坐得不好就有可能在半道上掉下去。我们疯狂的享受着这种玩法的乐趣,心里别提有多爽了,甭说寒冷了,我们身上还流着汗呢。

假如现在家乡的小朋友们,还如我们从前的玩法,我真的很想带着我的爱孙去重温我当年的乐趣。不妨也让他乐上一回,外孙每次睡觉前都让我给他讲故事。书本上的故事他都不爱听了,他就爱听我小时候的故事。听我如此说,外孙又蹦又跳地央求我说:“姥姥,姥姥,带我去吧!肯定好玩极了。”童年的记忆令人终生难忘。小时候的我们就如初生牛犊,胆子大得出奇,意识不到滑雪时危险四伏。因为雪被下面是何种情况,根本无法识辨。在有70度的山坡上往下滑雪,稍不经意间,就会碰到塔头和树墩子上,后果可想而知。可童年的我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一点不知害怕。我们玩的'爬犁有时在半道上磕磕碰碰,翻了跌了,急急忙忙重新坐好,也不管身上这痛那痒继续上路,跌跌撞撞一路下去;喊着笑着,声音在雪山上回响,空旷的雪山变成有声有色的童话世界。

那个年代的爬犁滑雪,是最原始的玩法,跟现在的滑雪截然不同。我去过棋盘山的滑雪场,哈尔滨江上滑雪场我也去尝试过。这大多数都是在平地里滑雪,不是狗拉爬犁,就是马拉爬犁,少了我们小时候那种大自然带来的新鲜感和刺激。想想我的童年,冬天上山玩爬犁,夏天上树抓鸟,拿着树枝扑蝴蝶,下河抓鱼;种种傻事已经远的遥不可及,但闭目静思时,一幕幕清晰的画面就自然浮现在眼前,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让我怀念,让我重温了童年时的快乐瞬间。

如今,我把我这些童年趣事讲给我大外孙听时,他开心极了,一个劲的说:“姥姥你再讲一遍,我还没听够呢!”哈哈,我也有一种没玩够的奢望呢。记得我小时候快过年了,父亲套上马爬犁去乡上买年货,我也跟着去了。从我家到乡上最快也要一小时,坐在马爬犁上,冬天零下30度大家知道有多冷吗?我坐在马爬犁上一小时后险些把我冻成冰棍。父亲看我冷了,就让我下去跑跑走走能暖和点。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想坐那马爬犁了。我讨厌马爬犁。没有我们滑雪的小爬犁好玩,小爬犁咋玩也不觉冷。走在厚厚的雪地上,听着‘吱嘎吱嘎’的踏雪声,心里舒畅惬意极了;想象着我们玩爬犁‘滑雪’时的心情,更加痛快爽朗。

童年记忆里的雪让我痴恋着,因为爬犁滑雪的感觉真的很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