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案大全(15篇)

时间:2023-11-18 15:43:47 作者:HT书生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案大全(15篇)

建设方案是指在特定的背景和目标下,通过科学的思考和分析,制定出一系列能够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步骤和措施。以下是一些知名专家对于建设方案的建议和指导,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案

为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力争打造一批学习型、实践型、研究型、发展型、示范型辅导员工作室,3月17日,学校在a座1215会议室召开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研讨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郑健,各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学生处、团委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学生处处长刘金斌主持。

思想教育工作室、班级建设工作室、学风建设工作室、心理育人工作室、网络思政工作室、安全教育工作室、就业创业工作室、资助育人工作室、寝室文化工作室等9个辅导员工作室的负责人,从年度目标、建设计划、重点工作、辅导员个人成长、团队建设、经费预算等方面介绍了2021年工作计划。辅导员工作室的督导员从工作室建设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的融合、辅导员工作室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系、如何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路径、提升学生工作质量、创新学生工作方法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各位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凝聚力量,明确方向,积极落实2021年工作计划。

郑健对各工作室在上年度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向一直关心支持辅导员工作的各位指导专家和督导员表示感谢,向一年来辛勤付出的辅导员工作室全体成员表示感谢。他强调,辅导员工作室在新的一年要履行工作职责,加强工作研究,提升工作效果,落实工作计划;要围绕各工作室的主要职能,聚焦主职主业,规范性的开展工作,不断增加工作的显示度,使工作成果品牌化;各工作室的成果要加强推广和共享,真正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水平;要调动所有辅导员参与工作室建设的积极性,为学生工作的科学规范和上水平做出贡献。他希望各位督导员加强对工作室的检查指导,为工作室建设建言献策,为实现工作室建设目标贡献力量。他要求学生处积极拓展校内外资源,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制定科学评价标准,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工作质量不断提高。

评定校级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案

第一条根据《中共**_***_*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xx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委办发〔20xx〕xx号)精神,规范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结合学校实际,辅导员工作室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研究探索、突出特点特色、培育骨干专家、多出成果成绩,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和提升辅导员能力素质的带动辐射作用。通过建设辅导员工作室,逐步建成机制健全、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科研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实践效果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以项目委托、选派进修、培训调研等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建设若干个辅导员工作室,打造一支专家型骨干辅导员队伍。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三条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学生工作部、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团委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若干代表等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负责做好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组织协调、管理考核工作。

第四条学生工作部组织辅导员工作室的校级评审,评审立项后确定为校级工作室,由学校统一管理,***(部门)予以协助。

第三章条件和保障。

第五条根据工作需求,学校设置专门的工作场所,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科研资料,用于开展理论研究、学习探讨和科研活动。

第六条学校参考市级辅导员工作室项目经费资助额度划拨经费,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发文。

第四章工作要求。

第七条开展学术研究。辅导员工作室要以学校学生工作实际为基础,以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第八条创新工作理念。辅导员工作室能够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我校当前学生工作的空白或薄弱环节,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富于创造性,具有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的实践工作。

第九条嵌入优势资源。注重在大德育体系框架下,积极引入校内外相关资源,支撑工作室项目建设。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队伍合作发展,形成两支队伍(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优势互补的局面,采取切实有效举措,将思政课的人力资源、学科资源、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等嵌入工作室建设中,创新两支队伍融合的现实路径。

第十条推广教育成果。辅导员工作室的实践和科研成果应以新闻报道、论文、专著、讲座、研讨会、报告会、观摩考察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介绍、推广。

第五章申报及管理。

第十一条学生工作部负责辅导员工作室的主持人申报、建设和管理、评估与考核等工作。聘任程序主要如下:

(一)个人自荐。凡是符合申报条件的辅导员均可申报,填写《xx应用***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申报表》经***同意上交学生工作部。

(二)资格审核。由领导小组按照申报条件对申报者进行遴选,确定公开竞聘答辩名单。

(三)竞聘答辩。学生工作部组织竞聘答辩会,申报者按照抽签顺序进行答辩。

(四)复评。领导小组对申报人员进行复评,确定工作室立项建设,并命名为“xx应用***辅导员xx工作室(筹)”,授予牌匾。

第十二条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申报条件及工作职责。

(一)辅导员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设主持人一名。主持人应是一线专职辅导员、***学生工作负责人、从事学生工作的党政团干部等。原则上只能申报1个工作室项目的主持人。

(二)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有效整合与项目相关的资源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原则上要求主持人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业务能力,优先考虑已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创业咨询师等职业能力资格认证的辅导员。

(三)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须在学生工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工作实绩与教学科研能力。在工作业绩方面:近3年个人或所带学生团体至少获得过1次校级及以上荣誉,或在部门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并得到领导肯定与推荐;在教学科研方面:每学年从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第一或第二课堂教学满30个学时,并在近3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至少1篇或负责校级及以上相关研究课题至少1项。

(四)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既要全面负责工作室项目的日常运行与业务开展,同时也要承担起对成员的培养职责。制定好本工作室的工作方案和成员培养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研究专题、培训考核等),指导和帮助工作室成员积极进取,形成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五)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周期建设方案,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工作室的经费使用和管理,建立合理的团队成员选拔、退出机制,保持工作室队伍的稳定。及时对工作室运行情况进行总结,主动宣传推广成功经验。

(六)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周期为3年,在建设周期内工作室主持人若因职务调动调离学生工作系统,工作室主持人应该重新改选;未调离学生工作系统,若因其他特殊情况无法继续担任,应主动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待学校确定新的主持人并妥善完成工作交接之后,方能离职,以确保辅导员工作室的正常运作。

(七)学校建立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联席会议制度,学工部负责人、工作室主持人参加会议,推进辅导员工作室之间的横向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第十三条辅导员工作室成员申报条件及工作职责。

1.辅导员申请成为工作室成员,须经过学校统一组织的答辩程序,原则上三年内不退出,形成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方向。按照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培养目标,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及能力,带动我校其他辅导员努力开展工作,起到示范作用。

2.工作室成员要积极配合主持人职责范围内的活动,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机会与平台,积极学习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课程,创造机会参与校外各项课题研究,参加各类论坛、会议和培训班,积极争取校外、境外考察和研修的机会,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实践锻炼。

第十四条辅导员工作室团队成员原则上不超过15人,成员中主持人***的辅导员不超过三分之一。每个工作室可以聘请不超过3名校内外专业顾问,对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第六章评估与考核。

第十四条辅导员工作室的评估与考核工作,采用内部考核、中期考核以及聘期考核验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年年终,辅导员工作室要进行工作总结、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报送学生工作部。

(一)中期考核。在聘期一年半进行,由学生工作部负责进行考核,对达不到建设要求其整改。中期建设要求:

2.至少组织1次全校辅导员培训、研修活动;

3.至少每季度组织成员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帮助工作室成员提升专业化水平。

(二)聘期考核验收。在聘期结束前,由学生工作部负责进行考核。聘期考核要求:

3.以工作室团队或个人名义获得校级(含)以上重要奖励至少3项;

5.在建设周期内依托各项工作任务,打造工作室品牌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第十五条考核验收分为通过、不通过两个等级。考核通过的工作室给予正式命名,逐步打造成专项学生工作的基地和平台。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正式颁布之日起生效,解释权归学生工作部。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案范文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行动,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育人水平,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一)以项目委托、选派进修、培训考察、经费支持等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建设若干辅导员工作室,打造一支专家型骨干辅导员队伍。

(二)为工作室成员提供优质培训和服务,搭建良好学习和交流平台,拓展其专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鼓励并支持考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资格证书,使其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实践能力得到加强。

(三)通过建设辅导员工作室,逐步建成机制健全、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科研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实践效果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

   。

辅导员工作室原则上分为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学风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就业与创业指导、资助育人、党建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指导等类别。

(一)辅导员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设主持人1名,助理主持人1名,团队成员4-6人,助理主持人以及工作室成员由主持人确定。工作室主持人选拔程序包括个人自荐、资格审核、竞聘答辩等环节。

(二)要求助理主持人为非主持人所在学院,且工作室所有成员至少有一半是非主持人所属学院的辅导员,每个辅导员只能参加一个工作室。在建设周期内,主持人若调离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则由工作室助理主持人自然替任工作室主持人。

(三)工作室可以聘请专业导师或顾问若干名,对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

(一)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室以学校工作实际为基础,以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周期内至少要完成1个省级或2个校级以上课题。

(二)打造优秀团队。工作室主持人负责制定本工作室工作方案和成员培养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研究专题、培训考核等),指导和帮助工作室成员在工作周期内达到培养目标。推荐工作室成员参加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选拔。

(三)增进工作交流。工作室要充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机会与平台,积极推荐成员自学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课程,创造机会参加各类论坛、会议和培训班,积极争取校外、境外考察和研修的机会,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实践锻炼。

(四)推广建设成果。工作室的建设成果应以论文、专著、讲座、研讨会、报告会、论坛、现场指导、观摩考察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介绍、推广。工作室承办学校辅导员沙龙,组织成员开展专项工作研究;每年至少完成3个相关工作案例、2篇论文,遴选优秀作品参与各级评选。依托各项工作任务,打造工作室精品项目,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

根据分类,申报人须明确本工作室所属类型,每位申报人只能申报其中一类工作室。同时申报人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热爱高校辅导员事业。关心爱护学生,师德高尚,廉洁自律,作风正派,为人师表。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4年以上。

(三)具备较强的思想理论研究和价值引领教育的能力。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成长成才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一)学校为辅导员工作室每年提供一定的运营经费。经费主要用于辅导员工作室开展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品牌活动等方面。

(二)学校为辅导员工作室配备独立的办公场所,营造优良的实践研究环境。根据任务目标、特色内容等方面为工作室配齐所需相应设备,购置相关专业书籍与期刊资料。

(三)优先选派工作室成员参加全国(省)辅导员骨干培训班等学校统一组织的培训交流。对于工作室提出的个性化培训需求,学校依据相关管理办法进行审批,批准后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由学生工作部(处)思想教育与管理科负责,每月召开主持人例会。主持人负责工作室的日常运营与管理,具体包括:

(一)制定并完善工作计划和建设方案,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主持人负责本工作室的经费使用和管理。

(二)建立合理的团队成员选拔退出机制,与工作室成员签订协议,保持工作室队伍的稳定。

(三)及时对工作室运行情况进行总结,主动宣传推广成功经验。

   。

对辅导员工作室的评估与考核工作以2年为一个周期,采用内部考核、阶段性考核以及终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点考核在学术研究、工作亮点、团队建设、资源嵌入、成果推广等方面的实际成效。

(一)内部考核。辅导员工作室成员每学期撰写学习报告,对当年参加学习和培训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总结,由工作室主持人对成员表现进行评价。

(二)阶段性考核。学校对辅导员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采取现场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每年进行一次阶段性考核,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终期考核。工作室提交工作报告及研究成果,学校通过材料审核及现场答辩等方式进行终期考核。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终期考核优秀,该工作室保留,主持人可续聘至下一周期;终期考核合格,该工作室保留,主持人不续聘,可申报下一周期的工作室主持人;终期考核不合格,该工作室撤销,终止其工作室主持人资格,并取消其下一周期工作室申报资格。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案

第一条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委办发〔2006〕35号)精神,规范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结合学校实际,辅导员工作室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研究探索、突出特点特色、培育骨干专家、多出成果成绩,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和提升辅导员能力素质的带动辐射作用。通过建设辅导员工作室,逐步建成机制健全、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科研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实践效果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以项目委托、选派进修、培训调研等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建设若干个辅导员工作室,打造一支专家型骨干辅导员队伍。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三条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学生工作部、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团委主要负责人和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若干代表等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负责做好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组织协调、管理考核工作。第四条学生工作部组织辅导员工作室的校级评审,评审立项后确定为校级工作室,由学校统一管理,所在学院(部门)予以协助。

第三章条件和保障。

第五条根据工作需求,学校设置专门的工作场所,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科研资料,用于开展理论研究、学习探讨和科研活动。

第六条学校参考市级辅导员工作室项目经费资助额度划拨经费,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发文。

第四章工作要求。

第七条开展学术研究。辅导员工作室要以学校学生工作实际为基础,以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第八条创新工作理念。辅导员工作室能够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我校当前学生工作的空白或薄弱环节,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富于创造性,具有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的实践工作。

第九条嵌入优势资源。注重在大德育体系框架下,积极引入校内外相关资源,支撑工作室项目建设。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队伍合作发展,形成两支队伍(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优势互补的局面,采取切实有效举措,将思政课的人力资源、学科资源、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等嵌入工作室建设中,创新两支队伍融合的现实路径。

报告。

会、观摩考察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介绍、推广。

第五章申报及管理。

第十一条学生工作部负责辅导员工作室的主持人申报、建设和管理、评估与考核等工作。聘任程序主要如下:

(一)个人自荐。凡是符合申报条件的辅导员均可申报,填写《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申报表》经二级学院同意上交学生工作部。

(二)资格审核。由领导小组按照申报条件对申报者进行遴选,确定公开竞聘答辩名单。

(三)竞聘答辩。学生工作部组织竞聘答辩会,申报者按照抽签顺序进行答辩。

(四)复评。领导小组对申报人员进行复评,确定工作室立项建设,并命名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辅导员xx工作室(筹)”,授予牌匾。

(一)辅导员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设主持人一名。主持人应是一线专职辅导员、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从事学生工作的党政团干部等。原则上只能申报1个工作室项目的主持人。

(二)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有效整合与项目相关的资源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原则上要求主持人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业务能力,优先考虑已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创业咨询师等职业能力资格认证的辅导员。

(三)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须在学生工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工作实绩与教学科研能力。在工作业绩方面:近3年个人或所带学生团体至少获得过1次校级及以上荣誉,或在部门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并得到领导肯定与推荐;在教学科研方面:每学年从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第一或第二课堂教学满30个学时,并在近3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至少1篇或负责校级及以上相关研究课题至少1项。

(四)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既要全面负责工作室项目的日常运行与业务开展,同时也要承担起对成员的培养职责。制定好本工作室的工作。

方案。

和成员培养。

方案。

(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研究专题、培训考核等),指导和帮助工作室成员积极进取,形成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计划。

和周期建设方案,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工作室的经费使用和管理,建立合理的团队成员选拔、退出机制,保持工作室队伍的稳定。及时对工作室运行情况进行总结,主动宣传推广成功经验。

(六)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周期为3年,在建设周期内工作室主持人若因职务调动调离学生工作系统,工作室主持人应该重新改选;未调离学生工作系统,若因其他特殊情况无法继续担任,应主动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待学校确定新的主持人并妥善完成工作交接之后,方能离职,以确保辅导员工作室的正常运作。

(七)学校建立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联席会议制度,学工部负责人、工作室主持人参加会议,推进辅导员工作室之间的横向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第十三条辅导员工作室成员申报条件及工作职责。1.辅导员申请成为工作室成员,须经过学校统一组织的答辩程序,原则上三年内不退出,形成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方向。按照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培养目标,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及能力,带动我校其他辅导员努力开展工作,起到示范作用。

2.工作室成员要积极配合主持人职责范围内的活动,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机会与平台,积极学习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课程,创造机会参与校外各项课题研究,参加各类论坛、会议和培训班,积极争取校外、境外考察和研修的机会,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实践锻炼。

第十四条辅导员工作室团队成员原则上不超过15人,成员中主持人所属学院的辅导员不超过三分之一。每个工作室可以聘请不超过3名校内外专业顾问,对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第六章评估与考核。

第十四条辅导员工作室的评估与考核工作,采用内部考核、中期考核以及聘期考核验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年年终,辅导员工作室要进行工作总结、制定下一年度工作。

计划。

报送学生工作部。

(一)中期考核。在聘期一年半进行,由学生工作部负责进行考核,对达不到建设要求其整改。中期建设要求:

2.至少组织1次全校辅导员培训、研修活动;3.至少每季度组织成员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帮助工作室成员提升专业化水平。

(二)聘期考核验收。在聘期结束前,由学生工作部负责进行考核。聘期考核要求:

3.以工作室团队或个人名义获得校级(含)以上重要奖励至少3项;

5.在建设周期内依托各项工作任务,打造工作室品牌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第十五条考核验收分为通过、不通过两个等级。考核通过的工作室给予正式命名,逐步打造成专项学生工作的基地和平台。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正式颁布之日起生效,解释权归学生工作部。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院党委思政工作要点,进一步推进我院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队伍,增强我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目前制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院要求各分院在10月底前成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室,即辅导员工作室,形成初步框架,并在年内按照学院制定的辅导员工作室标准正式启动建设计划。

一、建设依据。

《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办法》(教育部第43号令)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xx]2号)等。

二、建设目标。

学院每个分院年内至少建成一个辅导员工作室,学院按照标准每年进行一次评审,符合标准者,命名为院级名辅导员工作室,在院级名辅导员工作室中,择优推荐参加自治区级辅导员工作室立项申报。

三、建设要求。

辅导员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设主持人1名,助理主持人1名,团队成员6人,主持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在编在岗专职辅导员(含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人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讲师以上职称,连续从事辅导员工作3年以上。

2.具有较高的学生工作能力或学生工作领导能力,在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理念,主持过院级以上学生工作课题,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学生工作论文,个人获得过院级以上学生工作表彰奖励等。

3.辅导员工作室要把培育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作为根本任务,针对学生工作难题经常开展工作研究、经验交流、课题研究、培养团队、推广教育科研成果和职业能力大赛研究等。特别是能结合日常工作实际,以班主任为指导对象,积极破解各类学生管理难题,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手段、新模式、新方法,形成一套特色的工作方法和模式,产生良好的育人实效。

四、建设保障。

1.经费保障,学院给各分院3000元标准作为启动和活动经费保障,一年后,经评审达到院级标准,授予院级名辅导员工作室,挂牌后,按照2000元年经费标准予以支持。经费主要用于工作研究、工作论坛与讲座、图书资料购置、网站建设以及外出学习考察等,由主持人按照财务制度支配使用,接受学院审计。

2.场地保障,各分院要给工作室提供单独的办公场所和办公条件,配备基本的办公设施与办公用品。

五、管理与考核。

学院学生处要把院级辅导员工作室作为深入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工程的重要抓手,负责院级辅导员工作室的管理与考核,起草制定建设考核标准,负责择优推荐省级辅导工作室立项申报,各分院书记负责本分院辅导员工作室的管理、建设与考核。

考核标准:。

1.工作室主持人为在编在岗专职辅导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讲师以上职称,连续从事辅导员工作3年以上;具有较高的学生工作能力或学生工作领导能力,在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理念,主持过院级以上学生工作课题,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学生工作论文,个人获得过院级以上学生工作表彰奖励。

2.有工作计划和半年工作总结;每周开展至少一次学生工作研究,能形成合力,解决学生工作中的棘手问题。成员所带班级学生积极向上、学风好、讲文明礼仪,能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集体活动,并获得奖励。3.至少培育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一项,并能积极申报。

4.能发挥成员集体智慧,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至少完成一项院级及以上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有可操作性,可在学院范围内复制推广;人均发表学生工作论文一篇。

5.成员都有自己的工作案例集,并能积极参加院级及以上评比活动。

6.成员能积极参加系、院、省各级组织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并有获奖者。

7.除主持人外,成员中至少有2人历年来获得过院级以上学生工作表彰奖励者。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案范文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31号)的颁发后,教育部实施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提出要“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于是各地各高校陆续成立辅导员工作室,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种尝试,就目前来看,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工作还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工作室的内涵、建设的意义及建设路径都有待进一步探究。

辅导员工作室是指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职业发展规划的辅导员,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工作的科学研究、实践探索、研讨交流等,发挥各自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道路而形成的一个团队。

(一)创新工作方式。在高校里,要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工作,离不开辅导员这支重要的队伍,他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直接实施者。同时,在高校里,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具有双重身份,可以“两条腿走路”。在多元化的社会新形势下,面对在新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5后”学生,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做到定好位,找准路,科学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其次,辅导员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探索新的工作模式以提升学生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帮助学生在大学阶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拥有幸福而有尊严的人生。辅导员工作室的成立,等于组建了相应的辅导员工作团队,这种团队运作的方式,打破了以往单兵作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辅导员工作室团队还可以通过研究、讨论、互动等形式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对工作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解决、凝练和提升,从而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的事务性管理工作提升到学科的高度进行,这种工作方式的转变,具有创新意义。

(二)创新工作内容。辅导员工作室将热爱学生工作、具有相似职业规划愿景的辅导员组建成一个职业发展团队,通过科学的团队运作,辅导员工作室将围绕着大学生成长成才路上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理论提升、实践探索等。因此,辅导员工作室使辅导员在搭建的平台上促进自身工作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科学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切实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三)创新工作成效。辅导员工作室通过建设,会逐渐形成实效性强的工作模式和专业性理论成果,能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这样有助于树立一批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辅导员。辅导员工作室将成为展现辅导员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创新的平台,辅导员风采展现的窗口,辅导员名师孕育的摇篮。从而进一步推进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整体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理论水平、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推动学生工作内涵式、可持续的发展。

(一)学校:顶层设计科学可行。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首先在学校层面上要做好科学可行的顶层设计,从全局和整体上对辅导员工作室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设计,使辅导员工作室做到工作理念一致,目标统一,团队结构合理、团队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有效共享。

1.准入机制严格。辅导员工作室作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促进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一种途径尝试,因此,为了保证辅导员工作室运行的高效率、高质量,需要在申请阶段就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以保证辅导员工作室的科学化、高水平的运作效果。

(1)知识体系的要求。辅导员工作室的负责人是辅导员工作室有效运作的关键,负责人需要具有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也需要系统掌握与辅导员工作相匹配的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个人兴趣和个人专长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等方面形成专业化的知识体系。

(2)职业能力的要求。辅导员工作室作为团队的形式来运作,这就要求负责人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较强的职业能力、扎实的科学研究的基础、较强的团队管理能力等,负责人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方能带领辅导员工作室的成员进行科学研究、创新探索,提升整个团队的能力和水平。

(3)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目标之一是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水平。因此,辅导员工作室的负责人必须首先具备与工作室建设主体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一个辅导员工作室如果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那么它的负责人就需要有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就业、学业、创业、生涯规划等为主题的辅导员工作室,其负责人也需要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都是辅导员工作室良好建设与运行的前提和保障。

2.资源配置完善。辅导员工作室的良性运转离不开学校提供的优质资源。学校层面上,需要在经费、场地、培训等方面对辅导员工作室给予支持,并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工作室的建设工作,提升自身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

(1)经费和场地支持。辅导员工作室肩负着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任务,这就需要进行定期研讨交流、开展实证研究等,辅导员工作室的成员大都来自不同的单位,这就需要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和场地支持,以保证研讨交流、实证研究的效果。

(2)专业培训加强。辅导员工作室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依赖于不断地进行专业培训,如此才能促进工作室的专业化水平。就目前现状来看,高校辅导员的培训、交流、调研的机会较少,资源有限,培训碎片化,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因此,在学校层面,要整合资源,结合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主体,对各辅导员工作室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提升工作室的专业化水平。

(3)实施专家督导。辅导员工作室的科学化运行依赖于较为完善的督导制度。因此,学校层面上,为每个辅导员工作室选配专家督导,并且做到督导专家的专长与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主题相匹配。专家督导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专家督导对工作室进行定期、规律化的督导,可以帮助辅导员工作室的成员在理论研究水平、工作实践能力、业务水平上有所提升,从而促进辅导员工作室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二)辅导员工作室:构建发展共同体的模式。目前辅导员工作室还处于探索初期,笔者通过辅导员工作室的运行实践,认为以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建设模式是目前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较为有效的途径,辅导员工作室围绕着发展共同体,可以从学习共同体、师生共同体、科研共同体、职业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五个方面来加强团队建设,从而提升辅导员工作室团队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水平。

1.学习共同体。辅导员工作室要建立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需要在结构上实现“人才形成梯队、骨干形成团队、‘带头人形成核心’”的格局。学习共同体模式是加强辅导员工作室团队建设,促使团队结构合理的良好模式。辅导员工作室围绕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的目标,通过培训和工作坊的方式,以教学、教育、咨询、管理等为主题内容开展活动,致力于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团队建设。

2.师生共同体。总体来说,辅导员工作室的运行实践包含施教者(辅导员团队成员)、受教者(学生)、教学媒介(包含主题教育活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辅导、网络平台等)三个基本要素。辅导员工作室的工作实践本质上就是辅导员团队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网络平台、多种辅导模式,向学生提供成长成才方面的专业化教育与服务。辅导员工作室要以学生为“试验田”,以探索教育新模式为目标,通过主题活动、沙龙、课程途径,以各类知识的普及、教育及宣传为主要内容,开展大学生教育与服务活动,致力于师生共同体模式的团队建设。

3.科研共同体。辅导员工作室是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在专业化基础上探索辅导员专家化的发展之路。辅导员工作室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以完成学术论文、专著撰写等形式的科研成果、提升团队整体科研水平为目标,以学术交流与研究为途径,以研究方向探索、项目申报、论文撰写、专著编撰为主要内容来开展活动,致力于科研共同体模式的团队建设。

4.职业共同体。辅导员工作室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平台,更是一个能力提升的平台,是助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有效载体。这就要求团队成员具备某一领域的特长、兴趣并充分将其发挥出来,工作室成员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特长形成了一个具有创造性而又志同道合的团队,在工作室较为完善和系统的能力提升计划中,使专业化技能、科研水平等不断提升,达到互促共进,优化个人发展路径,实现个人职业长远发展的目标。辅导员工作室需要由共同职业兴趣和职业发展愿景的辅导员和教师组成,围绕着合理规划职业愿景、细化职业发展方向的目标,通过沙龙、工作坊等形式,以职业兴趣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方向为主要内容开展活动,致力于职业共同体模式的团队建设。

5.情感共同体。辅导员工作室作为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有效途径,也需要关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辅导员工作室将围绕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的目标,以谈心会的形式,就职业压力、职业困惑、职业瓶颈以及生活困扰等为主要内容,致力于情感共同体模式的团队建设,为团队成员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援助,进一步增强团队成员的工作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

(三)辅导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

1.不断完善知识体系。目前,高校在录取辅导员时,对应聘者的专业要求不是很严格,导致辅导员的专业多且杂,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辅导员数量较少,新的形势下,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都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储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的知识,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并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科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能力,以有效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2.努力提升科研能力。辅导员具备了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如若辅导员选择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道路,就需要努力提高自身学术研究能力。辅导员在对自己较为科学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性格、兴趣、特长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并在此方向上结合工作实践,开展深入的、可持续的理论研究,形成科学研究成果,把自己打造成职业方向领域中的专家和学者。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申请科研课题和精品项目、组建学术团队等都是辅导员提高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3.不断提高工作成效。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是促进辅导员个人发展的有效途径,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最终都会促进工作成效的提高,即更好地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中,辅导员首先需要关心、了解学生所想、所需,工作实践中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需,这种师生情感的融合会使学生愿意主动接受辅导员教育的内容,并内化于心,外化为积极的学习、生活行为,从而使得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得以充分体现。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要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学校层面进行科学顶层设计;辅导员工作室要创新发展模式,辅导员自身要寻求知识体系的优化,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工作成效的提高,最终打造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优秀辅导员团队,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最终实现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案范文

校属各部门: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学校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6年3月28日。

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委办发〔2006〕35号)精神,规范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结合学校实际,辅导员工作室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研究探索、突出特点特色、培育骨干专家、多出成果成绩,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和提升辅导员能力素质的带动辐射作用。通过建设辅导员工作室,逐步建成机制健全、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科研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实践效果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以项目委托、选派进修、培训调研等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建设若干个辅导员工作室,打造一支专家型骨干辅导员队伍。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三条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学生工作部、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团委主要负责人和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若干代表等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负责做好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组织协调、管理考核工作。第四条学生工作部组织辅导员工作室的校级评审,评审立项后确定为校级工作室,由学校统一管理,所在学院(部门)予以协助。

第三章条件和保障。

第五条根据工作需求,学校设置专门的工作场所,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科研资料,用于开展理论研究、学习探讨和科研活动。

第六条学校参考市级辅导员工作室项目经费资助额度划拨经费,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发文。

第四章工作要求。

第七条开展学术研究。辅导员工作室要以学校学生工作实际为基础,以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第八条创新工作理念。辅导员工作室能够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我校当前学生工作的空白或薄弱环节,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富于创造性,具有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的实践工作。

第九条嵌入优势资源。注重在大德育体系框架下,积极引入校内外相关资源,支撑工作室项目建设。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队伍合作发展,形成两支队伍(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优势互补的局面,采取切实有效举措,将思政课的人力资源、学科资源、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等嵌入工作室建设中,创新两支队伍融合的现实路径。

第十条推广教育成果。辅导员工作室的实践和科研成果应以新闻报道、论文、专著、讲座、研讨会、报告会、观摩考察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介绍、推广。

第五章申报及管理。

第十一条学生工作部负责辅导员工作室的主持人申报、建设和管理、评估与考核等工作。聘任程序主要如下:

(一)个人自荐。凡是符合申报条件的辅导员均可申报,填写《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申报表》经二级学院同意上交学生工作部。

(二)资格审核。由领导小组按照申报条件对申报者进行遴选,确定公开竞聘答辩名单。

(三)竞聘答辩。学生工作部组织竞聘答辩会,申报者按照抽签顺序进行答辩。

(四)复评。领导小组对申报人员进行复评,确定工作室立项建设,并命名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辅导员xx工作室(筹)”,授予牌匾。

第十二条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申报条件及工作职责。

(一)辅导员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设主持人一名。主持人应是一线专职辅导员、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从事学生工作的党政团干部等。原则上只能申报1个工作室项目的主持人。

(二)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有效整合与项目相关的资源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原则上要求主持人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业务能力,优先考虑已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创业咨询师等职业能力资格认证的辅导员。

(三)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须在学生工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工作实绩与教学科研能力。在工作业绩方面:近3年个人或所带学生团体至少获得过1次校级及以上荣誉,或在部门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并得到领导肯定与推荐;在教学科研方面:每学年从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第一或第二课堂教学满30个学时,并在近3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至少1篇或负责校级及以上相关研究课题至少1项。

(四)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既要全面负责工作室项目的日常运行与业务开展,同时也要承担起对成员的培养职责。制定好本工作室的工作方案和成员培养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研究专题、培训考核等),指导和帮助工作室成员积极进取,形成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五)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周期建设方案,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工作室的经费使用和管理,建立合理的团队成员选拔、退出机制,保持工作室队伍的稳定。及时对工作室运行情况进行总结,主动宣传推广成功经验。

(六)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周期为3年,在建设周期内工作室主持人若因职务调动调离学生工作系统,工作室主持人应该重新改选;未调离学生工作系统,若因其他特殊情况无法继续担任,应主动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待学校确定新的主持人并妥善完成工作交接之后,方能离职,以确保辅导员工作室的正常运作。

(七)学校建立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联席会议制度,学工部负责人、工作室主持人参加会议,推进辅导员工作室之间的横向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第十三条辅导员工作室成员申报条件及工作职责。1.辅导员申请成为工作室成员,须经过学校统一组织的答辩程序,原则上三年内不退出,形成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方向。按照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培养目标,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及能力,带动我校其他辅导员努力开展工作,起到示范作用。

2.工作室成员要积极配合主持人职责范围内的活动,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机会与平台,积极学习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课程,创造机会参与校外各项课题研究,参加各类论坛、会议和培训班,积极争取校外、境外考察和研修的机会,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实践锻炼。

第十四条辅导员工作室团队成员原则上不超过15人,成员中主持人所属学院的辅导员不超过三分之一。每个工作室可以聘请不超过3名校内外专业顾问,对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第六章评估与考核。

第十四条辅导员工作室的评估与考核工作,采用内部考核、中期考核以及聘期考核验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年年终,辅导员工作室要进行工作总结、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报送学生工作部。

(一)中期考核。在聘期一年半进行,由学生工作部负责进行考核,对达不到建设要求其整改。中期建设要求:

2.至少组织1次全校辅导员培训、研修活动;3.至少每季度组织成员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帮助工作室成员提升专业化水平。

(二)聘期考核验收。在聘期结束前,由学生工作部负责进行考核。聘期考核要求:

3.以工作室团队或个人名义获得校级(含)以上重要奖励至少3项;

5.在建设周期内依托各项工作任务,打造工作室品牌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第十五条考核验收分为通过、不通过两个等级。考核通过的工作室给予正式命名,逐步打造成专项学生工作的基地和平台。

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方案范文

第一条根据《中共**_***_*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xx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委办发〔2006〕35号)精神,规范辅导员工作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结合学校实际,辅导员工作室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研究探索、突出特点特色、培育骨干专家、多出成果成绩,充分发挥其在指导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和提升辅导员能力素质的带动辐射作用。通过建设辅导员工作室,逐步建成机制健全、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科研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实践效果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以项目委托、选派进修、培训调研等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建设若干个辅导员工作室,打造一支专家型骨干辅导员队伍。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三条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学生工作部、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团委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若干代表等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部),负责做好辅导员工作室建设的组织协调、管理考核工作。

第四条学生工作部组织辅导员工作室的校级评审,评审立项后确定为校级工作室,由学校统一管理,***(部门)予以协助。

第三章条件和保障。

第五条根据工作需求,学校设置专门的工作场所,配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科研资料,用于开展理论研究、学习探讨和科研活动。

第六条学校参考市级辅导员工作室项目经费资助额度划拨经费,经费管理办法另行发文。

第四章工作要求。

第七条开展学术研究。辅导员工作室要以学校学生工作实际为基础,以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第八条创新工作理念。辅导员工作室能够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针对我校当前学生工作的空白或薄弱环节,贴近大学生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富于创造性,具有推广价值和示范意义的实践工作。

第九条嵌入优势资源。注重在大德育体系框架下,积极引入校内外相关资源,支撑工作室项目建设。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队伍合作发展,形成两支队伍(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优势互补的局面,采取切实有效举措,将思政课的人力资源、学科资源、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等嵌入工作室建设中,创新两支队伍融合的现实路径。

第十条推广教育成果。辅导员工作室的实践和科研成果应以新闻报道、论文、专著、讲座、研讨会、报告会、观摩考察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介绍、推广。

第五章申报及管理。

第十一条学生工作部负责辅导员工作室的主持人申报、建设和管理、评估与考核等工作。聘任程序主要如下:

(一)个人自荐。凡是符合申报条件的辅导员均可申报,填写《xx应用***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申报表》经***同意上交学生工作部。

(二)资格审核。由领导小组按照申报条件对申报者进行遴选,确定公开竞聘答辩名单。

(三)竞聘答辩。学生工作部组织竞聘答辩会,申报者按照抽签顺序进行答辩。

(四)复评。领导小组对申报人员进行复评,确定工作室立项建设,并命名为“xx应用***辅导员xx工作室(筹)”,授予牌匾。

第十二条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申报条件及工作职责。

(一)辅导员工作室实行主持人负责制,设主持人一名。主持人应是一线专职辅导员、***学生工作负责人、从事学生工作的党政团干部等。原则上只能申报1个工作室项目的主持人。

(二)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有效整合与项目相关的资源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原则上要求主持人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业务能力,优先考虑已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创业咨询师等职业能力资格认证的辅导员。

(三)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须在学生工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工作实绩与教学科研能力。在工作业绩方面:近3年个人或所带学生团体至少获得过1次校级及以上荣誉,或在部门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并得到领导肯定与推荐;在教学科研方面:每学年从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第一或第二课堂教学满30个学时,并在近3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至少1篇或负责校级及以上相关研究课题至少1项。

(四)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既要全面负责工作室项目的日常运行与业务开展,同时也要承担起对成员的培养职责。制定好本工作室的工作方案和成员培养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研究专题、培训考核等),指导和帮助工作室成员积极进取,形成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五)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周期建设方案,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工作室的经费使用和管理,建立合理的团队成员选拔、退出机制,保持工作室队伍的稳定。及时对工作室运行情况进行总结,主动宣传推广成功经验。

(六)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周期为3年,在建设周期内工作室主持人若因职务调动调离学生工作系统,工作室主持人应该重新改选;未调离学生工作系统,若因其他特殊情况无法继续担任,应主动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待学校确定新的主持人并妥善完成工作交接之后,方能离职,以确保辅导员工作室的正常运作。

(七)学校建立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联席会议制度,学工部负责人、工作室主持人参加会议,推进辅导员工作室之间的横向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第十三条辅导员工作室成员申报条件及工作职责。

1.辅导员申请成为工作室成员,须经过学校统一组织的答辩程序,原则上三年内不退出,形成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方向。按照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培养目标,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及能力,带动我校其他辅导员努力开展工作,起到示范作用。

2.工作室成员要积极配合主持人职责范围内的活动,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机会与平台,积极学习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课程,创造机会参与校外各项课题研究,参加各类论坛、会议和培训班,积极争取校外、境外考察和研修的机会,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实践锻炼。

第十四条辅导员工作室团队成员原则上不超过15人,成员中主持人***的辅导员不超过三分之一。每个工作室可以聘请不超过3名校内外专业顾问,对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第六章评估与考核。

第十四条辅导员工作室的评估与考核工作,采用内部考核、中期考核以及聘期考核验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年年终,辅导员工作室要进行工作总结、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报送学生工作部。

(一)中期考核。在聘期一年半进行,由学生工作部负责进行考核,对达不到建设要求其整改。中期建设要求:

2.至少组织1次全校辅导员培训、研修活动;

3.至少每季度组织成员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帮助工作室成员提升专业化水平。

(二)聘期考核验收。在聘期结束前,由学生工作部负责进行考核。聘期考核要求:

3.以工作室团队或个人名义获得校级(含)以上重要奖励至少3项;

5.在建设周期内依托各项工作任务,打造工作室品牌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

第十五条考核验收分为通过、不通过两个等级。考核通过的工作室给予正式命名,逐步打造成专项学生工作的基地和平台。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正式颁布之日起生效,解释权归学生工作部。

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

1、工作室全体成员交流、讨论、研究,确定工作室的研究发展方向,确立工作室的发展目标、工作方案,制定每学年及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共同商讨并制定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制度。

2、为促进工作室的发展和个人成长,确定订阅的杂志及期刊(《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及教育教学教研理论书籍,制定读书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有计划、有实效的进行阅读,促使成员掌握本学科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夯实基础理论,提高全体成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为教育科研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方面。

1、工作室在区教研室和学校领导下,以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教学智慧为依托,积极交流、研讨,积极探索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专题研究,确立一项市级教学研究课题并按照研究方案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争取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2、工作室全体成员总结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和工作室的经验,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提供有价值的旨在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研究论文或报告并加以推广,力争在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级论文评选中获得奖励。

(三)培养教师方面。

本工作室将努力培养青年骨干体育教师,带领优秀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探讨与教育科研,不断充实和提高全体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造就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青年优秀骨干体育教师队伍。

1、定工作室成员成长规划。

工作室成员要制定清晰的个人专业成长规划,通过三年为周期的.培养计划的实施,有效推动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成员努力学习专业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经常撰写有价值的科研论文,积极参加本校、本地区的教育科研活动,有效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2、作室成员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本工作室结合成员的自我发展计划,与成员共同制定专业发展的三年规划,促使每位成员尽快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推动成员的专业成长。

(2)带领工作室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版)提出的课程改革理论及教育教学理念,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就读后感言交流,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实现成员的共同成长。

(3)要求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工作室确定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并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研究工作,并定期跟踪课题实施进度,检查阶段性研究成果,汇编工作室成员的课题研究成果。

(4)组织、指导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承担本学科的校本培训活动,并积极参与市区师资培训工作,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提高所指导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本校教研组的整体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范文

本工作室在“市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认真履行名师工作室职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主动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加强学科教学教研团队建设,解决学科教学难题,发挥先行研究、交流研讨、示范引领的作用,重点做好课题研究、教师培养、示范辐射、网站建设等工作,使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1、每学年至少确立一个市级以上课题开展研究。

2、三年内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名师、优秀骨干教师。

3、每学年至少开展2次教研活动,比如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专题讲座等。工作室成员每学年至少完成一篇专业论文。

5、经过三年努力,使本工作室在省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并为促进全市的教育均衡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一)招聘工作室成员:

1、工作室成员人数与构成。

工作室成员人数确定为6~8人,领衔人所在县的学校3~4人,其它市符合要求的学校3~4人。

2、工作室成员招聘办法。

(1)建立规范的工作室成员档案,记录培养过程。

(2)严格工作室管理和考勤。

(3)每学期每位成员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

(4)每学年,对工作室成员进行年度考核。

(5)每位成员至少订阅3份教学专业报刊、杂志,加强理论学习。

(6)熟练掌握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课件制作。

(7)外出参观学习要交学习报告。

(8)每学期每位成员至少开设一节优质示范课,至少听课20节。

(9)每学期每位成员至少开设讲座一次。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和会议。

(10)每学期每位成员都要交一份教学设计、一份试卷、三个课件。

(11)每学年每位成员至少参加一项课题研究,至少完成一篇专业论文。

(二)加强理论学习,做好调查研究。

以工作室成员理论自学为主,定期组织工作室成员集体学习,交流学习体会。针对教学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提供解决方案。

(三)着力加强教师培养,促进专业成长。

名师工作室成员应与本校教师开展一对一师徒结对活动,通过结对活动以及工作室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促进共同成长。

(四)重点开展课题研究,提升工作室教科研能力(五)建立名师工作室网站。

利用网站定期开展在线交流、研讨,在线解答教师的学科教学问题,把网站建成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

(六)成果辐射。

工作室教学、教研成果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外辐射,示范引领全市学科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全市的教育均衡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1、调查研究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供解决对策。

2、研究课题:子课题:

(1)探究性问题、习题的设计研究。

(2)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的研究。

2)小组制度。

3)小组职责。

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我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探索新形势下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为进一步发挥骨干班主任的辐射指导作用,为青年班主任的工作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特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班主任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作室将以“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为工作宗旨,进一步发挥优秀班主任指导、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学习热点教育方法,优化班级管理手段,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不断探索卓然有效的德育途径,为骨干班主任和年轻班主任的持续发展创造相互交流的条件,搭建共同成长的平台。

工作室的目标定位“打造名班主任团队”。成为班主任工作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成为骨干班主任的摇篮,成为老师们精神成长和专业成长的家园。通过专家引领、课题研究、校本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班主任学习、研修、实践和培训活动,不断加强班主任专业能力建设,使工作室成员成为班级管理的能手、德育科研的先锋。

(一)加强师德建设。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要在师德方面率先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带动身边班主任提升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增强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二)专业成长规划。工作室主持人负责指导工作室成员制订班主任专业成长计划,通过教育书籍共读、班主任工作共研、班会课集体备课、教育案例研讨、课题研究及巡回讲座等形式,引导成员的专业成长。

(三)专业理论学习。每个成员每学期必须深入研读至少一本由工作室主持人推荐的德育或心理健康专著、班主任专著,并在共同学习研讨中能灵活陈述,活学活用,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撰写一篇读书心得。

(四)示范引领辐射。通过示范性主题班会课、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沙龙等形式,促进全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成长。

(五)课题研究实践。结合我区的教育实际,根据校情、班情,因地制宜开展班主任工作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研究与实践,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和重建,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提升研究水平,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教育随笔、案例、故事、论文、课题等。

(六)实现网络互动。在网络上进行推广交流,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和班级管理方法,提升全区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每个成员都要有个人博客,并将此作为彼此日常联络的一个重要平台。工作室通过定期组织专题研讨、在线交流等方式,启发教育思考,提升教育能力,促进青年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同时吸引更多的班主任参与相关问题的探讨。

(七)邀请名班主任。面对面地进行专题研讨,谈论困惑,探讨策略,剖析案例,分享经验,使工作室成员获得具体有效的指导。

(八)建立业务档案。一是要建立工作室业务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工作室发展和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有关资料。二是建立工作室日常管理档案,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和制度,严格按财务纪律和规定使用专项经费。三是及时总结工作室建设经验,探索新形势下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并通过会议、报刊和各种媒体途径,交流经验成果。

(一)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旨在扩大优秀班主任效应,引领一批骨干班主任和青年班主任在规范管理班级的基础上,向个性化、艺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做好带队伍、抓项目、做展示、出成果等工作,使工作室成为促进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平台。

(二)工作室立足于全区的骨干班主任和青年班主任,根据成员各自特点,骨干班主任向青年班主任提出发展性的定位建议,通过导、帮、带的开放型模式,提升青年班主任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三)工作室成员要通过以点带面的途径,搭建起班主任交流、学习、研讨、提升的平台,加大本工作室的影响力及辐射功能。

(四)建立并完善一整套管理培育机制,搭建网络交流信息平台,将工作室工作开发成一个可持续、可延伸的班主任工作系统,更好、更多地服务于全区班主任队伍。

(一)工作室例会制度。

工作室每两周召开一次例会,讨论阶段性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每学期召开一次总结会,总结经验成果,梳理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

(二)工作室学习制度。

1.按时学习。工作室成员平时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同时要根据研究方向,工作任务,确定主题,并利用工作平台交流学习心得。

2.按需学习。工作室成员在每学期自我发展规划中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按需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

3.合作学习。工作室成员在每次活动中要相互支持,合作探究,资源共享,实现共进共赢的目标。

(三)工作室研讨制度。

1.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德育研讨活动。

2.工作室建立“每学期一主题”研讨制度。由工作室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两周集体研究学习一次,形式多样地开展研讨活动。

3.工作室研讨问题要定好中心发言人,提前做好发言准备,其他成员要各抒己见,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4.工作室记录人要第一时间做好讨论记录,并分类整理存档,方便查阅。

(四)工作室考核制度。

1.考核形式。每学期结束后,主持人组织人员根据考核项目对工作室成员进行考评。

2.考核内容。主要从活动参与情况、工作室任务及相关科研课题完成情况、论文发表获奖、个人荣誉等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3.考核结果。每学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两个等级。考核达到“优秀”者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1.建立工作室档案制度,并选择一个成员专职兼管。

2.主持人要将工作室成员的个人发展规划、总结、听课与评课记录、班会公开课、展示课、教案等材料及时收集、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为课题研究收集资料。

总之,通过采取各种科学、有效、切合实际的培养措施,力争扩大名班主任效应,引领一批优秀班主任在规范管理班级的基础上,向特色化、名师型发展,创建特色的班集体,提高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使工作室成为优秀班主任成长的摇篮,使工作室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工作室。为提升品质教育,打造品牌经开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方案

工作计划围绕的主题是“细化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国家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落实这一要求。可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真正让有限的40分钟实现最大化的教学效率,却很难做到。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关键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问题。当下许多时候,我们对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一)盲目性。对课程标准、年段目标、单元目标吃的不透,导致课堂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总是要找时间把自己认为没有说到的内容进行补充。

(二)随意性。许多时候老师们不能深入解读教材,课堂目标跟着感觉走,每节课都是固定的模式,不仅教学效率不高,而且使得学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

2、紧跟教改步伐。

本学期,区教研室组织了“细化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专题研讨活动,工作室制定这一计划,也是和我区的语文教学重点工作相一致的。

1、围绕“细化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组织讲座和讲课活动。

苗慧萍老师就中段如何“细化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讲座。

张丽霞老师讲示范课《盘古开天地》。

2、在第一学期每位成员首先选一课尝试进行教学目标细化。

工作室每位成员就自己所教的年级选一课进行教学目标细化,同时写出自己在细化目标时的思考与依据。

3、研讨交流细化目标。

针对工作室每位成员写的细化教学目标进行研讨交流。

4、阅读有关细化目标方面的文章及书籍。

5、第二学期继续围绕“细化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组织备课讲课活动。

1)工作室的每位成员都要认真细化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2)王晓燕老师、刘标老师就这一主题进行示范课教学。

3)每位教师认真进行教后反思。

6、开始进行《基于培养学生学习素养为目标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实验。

设计工作室建设方案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校企合作工作室为载体,将课程、教室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的应用为核心,以学校专业教师以及企业外聘专业教师为主导,以承接企业技术项目为主要任务的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由带教教师带领学生在承接和完成生产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完成综合专业技术的训练。

1、开放式的教学,淡化“教室”的概念。

工作室是在引进企业制作项目的基础上由企业导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变为面向符合现代实用技术的市场发展需要的开放式教学,课堂的涵义得以延伸,加强了教学与人才市场的联系,缩短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距离。

目前中职的专业教学体系,较为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其缺陷在于教学的针对性不强,实践性不强,教学的吸引力不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采用的是项目式教学,是以企业引进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其特点在于针对性强、实践性强、教学互动强,而且项目涉及的专业面较广,突破了单一课程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开放性的,不依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它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延伸和深化,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有较强的综合性,不同课程不同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的过程也是一种探讨、交流与对话的过程。它不仅符合中职生的心理特征,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且使教师直正变成了以学生为主的、合作的、探索性的帮助者的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就是借鉴师傅带徒弟的言传身教之法,增强教学互动,通过示范性教学较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特别是实践教学方面,使学生能够有次序、有目的和比较系统地学习,即把基础内容和动态内容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另外学校在校专业教师在缺乏生产实践方面经验的前提下,可以在工作室的运作中,深化对新设备、新工艺的认识,集成化生产的管理,各种项目开发流程的正、负面影响,以及产品开发、品牌企划等方面的经验。

同时,工作室的项目对企业外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很多教师在实践的同时不断地充实自己,专业综合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也是企业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对于企业员工的能力提高与培养。

4、注重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缩短了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期。

在完成工作室项目时学生通过市场调研、组织素材、与企业交流等直接参与的生产实践活动,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面对企业和市场,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使学生在校期间更加明确学习目的。

5、产学发展与企业合作的新模式。

工作室建立起教学与企业人才市场需求的桥梁,是产学与企业合作的纽带,是校企合作的细节化,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合作。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项目的勤工俭学,起到助学的效果。

工作室是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方向为类别而设立的,是以企业外聘兼职教师以及校内专业教师为导师,择优选择学生进入工作室进行实践教学的原则为延伸的方式组成的。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影视后期工作室

移动终端设计工作室

项目导师团队

5-8人学生工作小组

项目导师团队

5-8人学生工作小组

图:工作室结构图

校企合作工作室区别于教研室,以个人负责制和项目负责制为特色,能够提高专业教师的责任感、专业钻研能力以及获取更大的个人和学校利益。

1、课外运行方式:

1)校企工作室引进企业项目后,由企业外聘兼职教师与相关方向专业教师组成导师团队,由项目导师团队负责人挑选项目组学生成员,共同带领学生进行项目运作。利用学校工作日每天下午放学后的业余时间以及寒暑假企业工作日时间带教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实践。

2)在课外辅导方面是以每个企业外聘教师团队以及相关方向专业教师团队负责一个工作室学生小组,进行专业辅导、综合技能训练,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以及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等。

3)工作室外聘企业专家不定期地对其他在校学生举办讲座,进行专业信息传达、职业认知辅导、就业指导等活动,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上岗准备。

2、与课程结合的运行方式:

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实施计划中的后半程设置具有项目开发性质的课程,涵盖集中顶岗实习实训阶段,把工作室的项目内容贯穿到整个课程当中,老师在教学中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项目引进的登记与成效分析

在校企工作室正式运作后,建立以学校专业教师以及企业外聘兼职教师为主的项目指导团队,确立校企工作室例会制度,以学期为单位进行企业项目引进的可行性分析、学生参与度分析以及预期成效的'分析。确保学生在工作室中真正得到锻炼和技能的提高。

2、学生职业能力分析以及招募

根据项目的确立,在学校层面面向相关专业学生做动员宣传工作,招募学生开发团队,每个工作室参与学生在5-8人左右,由企业以及我校专业教师对参与学生进行能力测评,进行筛选。

3、课程讲授

由我校专业教师讲授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手段,企业专家介绍引进项目开发所需的资料查阅的范围和专业信息收集的途径,为项目实践打下理论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好记录。

4、布置任务

把项目任务分给各组学生,并把任务分工和进度安排计划交给带教老师。要求参与学生能够按计划合理分工,团队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5、完成项目:学生根据带教老师的指导操作,完成项目

6、完成项目工作报告:

学生在参与校企合作工作室制作项目的过程中,结合所参与工作项目制作内容,写出相关的项目工作报告。带教教师根据学生个人的表现记录平时成绩。

7、考核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另外学生的平时表现、实验情况、作业等都作为工作室成绩评定的依据。

“工作室”制模式下专业教师人才培养实施途径

“工作室制”专业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工作室”为活动平台,以真实的生产项目或有研究探讨价值的实践性专题项目为载体,使专业教师在“工作室”顶岗实践,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了实践教学能力。研发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衍生产品,如校本教材,电子教学信息库等。

根据专业教师培养定位方向,学校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或在校合作校企工作室进修学习,使教师获得与专业方向相对应的职业经历,逐步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参加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反馈在企业锻炼的情况, 结合自身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交流并展示项目成果。

所合作开办校企工作室的企业为学校提供一些工作过程的资料,用作我校专业教师编订教学大纲、校本教材等。此时,工作过程是最好的教材。企业应将自己工作过程中需要的职业技能要求提供给合作的职业学校,并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辅助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教材的编写。

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培训师资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缺陷,教师很少走出去锻炼,服务企业的能力明显不足。在“工作室制”的培养模式下,我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学校教师主动走出去与企业多联系,学习企业的最新技术,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多为企业解决问题;聘请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做学校的兼职教师,校内老师要经常和这些技术人员探讨问题,多学习,增长自身本领,提高为社会及企业服务的能力。

为了使学校教学内容符合企业生产的需要,以校企合作工作室为合作方式,达到双赢效果,充分加强了企业的参与意识,除聘请企业中有关人员参与评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外,还应聘请有经验的一线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并在短期内成为固定实训指导教师。兼职教师应负责制定具体的实训计划和大纲以及实训结束后的考核。

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方案

库。工作室要建立自己的特色网站或专题网页,使之成为工作动态发布、成果辐射推广和资源生成整合的中心,通过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的共享。

(1)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合作包容,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无违背师德师风要求的任何言行。

(2)热爱班主任工作,热爱学生,业绩突出。从事班主任工作4年以上,并且今后三年内仍在班主任工作岗位。

(3)具有较高的班级管理水平,能够培养和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善于营造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所带班级获得过先进班集体或文明班级称号。

(4)积极开展班级管理研究,承担过有关班级管理、德育工作等方面的课题研究。

(5)具有较强的团队建设能力,能带领团队勇于探索,具有较强的组织活动及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够承担工作室的职责任务。指导和培育青年骨干班主任,充分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1)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合作包容,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无违背师德师风要求的任何言行。

(2)热爱班主任工作,热爱学生,业绩突出。从事班主任工作2年以上,并且今后3年内仍在班主任工作岗位。

(3)具有较高的班级管理水平,能够培养和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善于营造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力,能够承担相应的职责任务。

(二)产生确认。

1、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由个人申请经系和学生处推荐,由学校组织专家考察后确认。

2、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3-7名,由个人申请经主持人同意,报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领导小组审批。

3、以主持人姓名命名工作室名称。

1、名班主任工作室受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领导小组领导和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学生处、团委、各系、教务处负责人任成员,由学生处负责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运行、评估考核等业务工作。

2、名班主任工作室原则上三年为一个工作周期,学校按有关评估标准对名班主任工作室工作进行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实行动态管理机制,考核不合格者停止运行。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的考核由主持人负责,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各班主任工作室。

3、学校为名班主任工作室提供一定的经费,用于教科研,购买图书资料、活动经费等。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享受相应的工作补助。

工作室建设方案

导语:工作室建设方案怎么写?欢迎阅读工作室建设方案范文!

一、工作室方案设想

(一)常规建设

1、工作室全体成员交流、讨论、研究,确定工作室的研究发展方向,确立工作室的发展目标、工作方案,制定每学年及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共同商讨并制定工作室的日常管理制度。

2、为促进工作室的发展和个人成长,确定订阅的杂志及期刊(《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及教育教学教研理论书籍,制定读书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有计划、有实效的进行阅读,促使成员掌握本学科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夯实基础理论,提高全体成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为教育科研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方面

1、工作室在区教研室和学校领导下,以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教学智慧为依托,积极交流、研讨,积极探索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专题研究,确立一项市级教学研究课题并按照研究方案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争取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2、工作室全体成员总结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和工作室的经验,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提供有价值的旨在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研究论文或报告并加以推广,力争在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或在各级论文评选中获得奖励。

(三)培养教师方面

本工作室将努力培养青年骨干体育教师,带领优秀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探讨与教育科研,不断充实和提高全体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造就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青年优秀骨干体育教师队伍。

1、定工作室成员成长规划

工作室成员要制定清晰的个人专业成长规划,通过三年为周期的培养计划的实施,有效推动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成员努力学习专业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经常撰写有价值的科研论文,积极参加本校、本地区的教育科研活动,有效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2、作室成员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本工作室结合成员的自我发展计划,与成员共同制定专业发展的三年规划,促使每位成员尽快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推动成员的专业成长。

(2)带领工作室成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改革理论及教育教学理念,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就读后感言交流心得体会,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实现成员的共同成长。

(3)要求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工作室确定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并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研究工作,并定期跟踪课题实施进度,检查阶段性研究成果,汇编工作室成员的课题研究成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