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娃娃教案反思(热门23篇)

时间:2023-12-01 13:47:04 作者:雅蕊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和备课的基础,能够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请大家注意以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中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思考如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表情娃娃》教案

3、想像并将自己的感受用准确、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1、教师和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小镜子;

2、哭、笑、生气、难过、惊讶表情脸谱各一,京剧伴奏磁带;

3、磁性表情娃娃大脸谱,眉、眼、鼻、嘴等(可活动);

4、手套扮的表情娃娃(正、反一哭一笑)。

一、欲擒故纵——认识五官,丰富词汇出示“表情娃娃”寻找发现五官的外形特征

——教师过渡语:

“嗨!大家好,我是表情娃娃,我的家族里有眉毛、眼睛、鼻子、嘴,因为他们的变化我会产生很多的表情,今天我见到大家我感到很高兴,你看我现在表情是不是高兴?”

2、故意出错脸(反面)

——教师引导语:“为什么错了?”

“你怎么看出来?”

“高兴是什么样的?”

重复回答中优美的语句,小结幼儿的回答并作完整描述。

二、变脸游戏一一感受并描述不同表情

播放京剧音乐,玩变脸游戏

——(故作着急状)教师引导语:

“快告诉我我现在是什么表情?”

“我的五官都变成啥样了?”

“我看上去像在做什么?”

引导幼儿自由、大胆讲述。

三、拼图游戏一一探索、表达

幼儿操作磁性表情娃娃脸谱,任意组合五官。

(1)说表情,猜心情

——教师引导语:“表情娃娃是什么表情?脸上五官是什么样的,因为什么事情她会有这种表情”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并帮助幼儿围绕讲述思路大胆讲述。

(2)说事情,摆表情

教师(或一名幼儿)说出一件事或一种心情,如“今天老师表扬我了”、“朋友吵架”等。幼儿操作摆出相应的表情,并用“发生了一件事,表情娃娃是什么心情,脸上五官是什么样的,表情娃娃是什么表情?”的讲述思路向同伴讲述。

四、自我发现——迁移交流

——教师过渡语:老师怎么了?猜一猜,老师为什么会笑?

1、教师作微笑状,请幼儿观察其表情。

幼儿自由交淡,教师观察、参与幼儿的交流中。

——教师过渡语:“你什么时候会笑?你笑的时候五官又是什么样的?”

2、幼儿照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表情。

——教师引导语:“除了笑以外还会有什么表情?五官是什么样?什么时候你会有这种表情?”

幼儿自由交淡,教师观察、参与幼儿的交流中。

3、教师小结语:

人有的时候高兴、快乐,有时生气、愤怒,有时悲伤、难过,有时紧张、害怕。人们在不同状态下,会有不同的表情。

五、感受“笑容”美一一拓展话题

——教师引导语:“你最喜欢什么表情?哪种表情最美?为什么?怎样使自己最美?遇见不开心的事怎么办?你希望每个人都美吗?你怎样帮助不高兴的人?”

鼓励幼儿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

——教师小结语: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天都高兴,都露出最美的笑脸,那我们的世界每天都会是最美丽!

小百科:表情, 表达感情、情意。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感情。现代年轻人聊天多用图片类表情来代替语言进行交流,并衍生出海峡两岸表情大战等年轻文化交流事件。

《表情娃娃》教案

1、让幼儿在制作活动中感受眼睛嘴巴摆放的不同形态所形成的不同表情。

2、尝试用油泥在纸盘上粘贴,制作有表情的纸盘娃娃。

3、体验制作纸盘娃娃的乐趣。

2、纸盘、油泥、泥工板;

一、感受嘴巴、眼睛的不同形态与表情的关系。

1、首先出示两个大的水果娃娃。

提问;咱们水果屋呀,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他是谁呀?你们喜欢他们吗?

2、教师:这两个娃娃是什么样子的?

3、请幼儿说说;笑起来时他的眼睛是什么洋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请幼儿学个笑的样子给身边的小朋友看看。

4、提问:除了哭和笑以外还有什么表情?

孩子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哭和笑以外的其他表情,老师可以用油泥随时调整新的表情。

二、用油泥制做水果娃娃。

1、提问:小朋友,水果娃娃的眼睛、嘴巴是用什么做的?

(鼓励幼儿说出是用油泥搓成长条作成的)。

2、当水果娃娃笑的时候,他的眼睛嘴巴应该怎么做?并请个别幼儿来尝试。

3、当水果娃娃哭的时候,他的眼睛嘴巴应该怎么做?并请个别幼儿来尝试。

三、孩子们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水果是娃娃是什么表情?眼睛嘴巴是什么样子的?

你还在纸盘上用油泥做了什么?你喜欢哪中表情的娃娃?为什么?

(鼓励大胆表述,体验自己和同伴交流的乐趣。)。

《表情娃娃》教案含反思

1、让幼儿在制作活动中感受眼睛嘴巴摆放的不同形态所形成的不同表情。

2、尝试用油泥在纸盘上粘贴,制作有表情的纸盘娃娃。

3、体验制作纸盘娃娃的乐趣。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1.纸盘、油泥、泥工板;

2.有哭和笑两种表情的娃娃;

3.幼儿已有会玩油泥并将油泥搓成长条的经验。

一、感受嘴巴、眼睛的不同形态与表情的关系。

2、问题:"这两个娃娃是什么样子的?"。

3、请幼儿说说;笑起来时他的眼睛是什么洋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学个笑的样子给身边的小朋友看看。哭起来时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学个笑的样子给身边的小朋友看看。

4、老师提出问题小朋友,除了哭和笑以外还有什么表情?孩子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哭和笑以外的其他表情,老师可以用油泥随时调整新的表情。

二、用油泥制做水果娃娃。

提问:"小朋友,水果娃娃的眼睛、嘴巴是用什么做的?"(鼓励幼儿说出是用油泥搓成长条作成的)"当水果娃娃笑的时候,他的眼睛嘴巴应该怎么做?"并请个别幼儿来尝试。"当水果娃娃哭的时候,他的眼睛嘴巴应该怎么做?并请个别幼儿来尝试。

三、孩子们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分享交流幼儿做好后,教师将作品展示出来并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水果是娃娃是什么表情?眼睛嘴巴是什么样子的?你还在纸盘上用油泥做了什么?你喜欢哪中表情的娃娃?为什么?(鼓励大胆表述,体验自己和同伴交流的'乐趣。)。

本次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环节也较清晰,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我也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因此大部分孩子表现的都很棒,也很快的抓住了笑脸娃娃的特征,但是在使用模板作画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别孩子不怎么会描圆,画到一半就不知道怎么把手绕过去再画,于是,我进行了个别的辅导,但效果不怎么明显,我想这一点,也是我在今后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表情娃娃》教案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的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黄色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黑色的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表情娃娃》教案

1. 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 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师: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 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的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 运用听觉感知数量。打开黄色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 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打开黑色的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 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表情娃娃》教案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黑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表情娃娃》教案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的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打开黄色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打开黑色的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5、教师小结。

《表情娃娃》教案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师: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的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打开黄色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打开黑色的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表情娃娃》教案

3、想像并将自己的感受用准确、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1、教师和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小镜子;

2、哭、笑、生气、难过、惊讶表情脸谱各一,京剧伴奏磁带;

3、磁性表情娃娃大脸谱,眉、眼、鼻、嘴等(可活动);

一、欲擒故纵——认识五官,丰富词汇出示“表情娃娃”寻找发现五官的外形特征。

——教师过渡语:

“嗨!大家好,我是表情娃娃,我的家族里有眉毛、眼睛、鼻子、嘴,因为他们的变化我会产生很多的表情,今天我见到大家我感到很高兴,你看我现在表情是不是高兴?”

2、故意出错脸(反面)。

——教师引导语:“为什么错了?”

“你怎么看出来?”

“高兴是什么样的.?”

重复回答中优美的语句,小结幼儿的回答并作完整描述。

二、变脸游戏一一感受并描述不同表情。

播放京剧音乐,玩变脸游戏。

——(故作着急状)教师引导语:

“快告诉我我现在是什么表情?”

“我的五官都变成啥样了?”

“我看上去像在做什么?”

引导幼儿自由、大胆讲述。

三、拼图游戏一一探索、表达。

幼儿操作磁性表情娃娃脸谱,任意组合五官。

——教师引导语:“表情娃娃是什么表情?脸上五官是什么样的,因为什么事情她会有这种表情”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并帮助幼儿围绕讲述思路大胆讲述。

(2)说事情,摆表情。

教师(或一名幼儿)说出一件事或一种心情,如“今天老师表扬我了”、“朋友吵架”等。幼儿操作摆出相应的表情,并用“发生了一件事,表情娃娃是什么心情,脸上五官是什么样的,表情娃娃是什么表情?”的讲述思路向同伴讲述。

四、自我发现——迁移交流。

——教师过渡语:老师怎么了?猜一猜,老师为什么会笑?

1、教师作微笑状,请幼儿观察其表情。

幼儿自由交淡,教师观察、参与幼儿的交流中。

——教师过渡语:“你什么时候会笑?你笑的时候五官又是什么样的?”

2、幼儿照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表情。

——教师引导语:“除了笑以外还会有什么表情?五官是什么样?什么时候你会有这种表情?”

幼儿自由交淡,教师观察、参与幼儿的交流中。

3、教师小结语:

人有的时候高兴、快乐,有时生气、愤怒,有时悲伤、难过,有时紧张、害怕。人们在不同状态下,会有不同的表情。

五、感受“笑容”美一一拓展话题。

——教师引导语:“你最喜欢什么表情?哪种表情最美?为什么?怎样使自己最美?遇见不开心的事怎么办?你希望每个人都美吗?你怎样帮助不高兴的人?”

鼓励幼儿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

——教师小结语: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天都高兴,都露出最美的笑脸,那我们的世界每天都会是最美丽!

小百科:表情,表达感情、情意。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感情。现代年轻人聊天多用图片类表情来代替语言进行交流,并衍生出海峡两岸表情大战等年轻文化交流事件。

《表情娃娃》教案

课间活动时发现我班幼儿相互之间经常在做鬼脸,他们似乎对“表情”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兴趣和已有经验这一点出发,设计了此活动。此活动旨在引导孩子用陶泥在纸盘上粘贴,制作有表情的纸盘娃娃。并学会感受眼睛嘴巴摆放的不同形态所形成的不同表情。

1.尝试用陶泥在纸盘上粘贴,制作有表情的纸盘娃娃。

2.感受眼睛嘴巴摆放的不同形态所形成的不同表情。

3.体验制作纸盘表情娃娃的乐趣。

活动重点:尝试用陶泥在纸盘上粘贴,制作有表情的纸盘娃娃。

活动难点:尝试用陶泥在纸盘上粘贴,制作有表情的纸盘娃娃,感受眼睛嘴巴摆放的不同形态所形成的不同表情。

纸盘、陶泥、有哭和笑两种表情的娃娃。

一、感受嘴巴、眼睛的不同形态与表情的关系

1.出示两个大的水果娃娃

师:咱们水果屋里,来了两个新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呀?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2.师:这两个娃娃是什么样子的?笑起来时他的眼睛是什么洋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学个笑的样子给身边的小朋友看看。

3.哭起来时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嘴巴是什么样子的?请幼儿学个哭的样子给身边的小朋友看看。

4.老师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除了哭和笑以外还有什么表情?(孩子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哭和笑以外的其他表情,老师可以用油泥随时调整新的表情)

二、用陶泥制作水果娃娃

三、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交流,体验自己和同伴交流的乐趣

课后反思

孩子们在表述的时候都形容的很好,都说到了什么的表情有什么明显的脸部特征,眼睛是怎么样的,嘴巴是怎么样的,哭的时候脸上还会挂着一串串的眼泪,但是在实际操作的环节,孩子们出来的作品并不完美,也许是我引导的还不够,还有待提高。

《表情娃娃》教案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的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黄色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黑色的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表情娃娃》教案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小班音乐活动娃娃家教案反思

今天开放活动区,我走进了娃娃家。孩子们都玩的十分的高兴,有的在给娃娃盖被子,有的在给娃娃准备丰盛的午餐。这时,晗晗突然哭着对我说:“曾老师,晨晨抢了我的勺子!”我走过去一看,仔仔正在寒寒手里使劲的抢,寒寒又不给他。于是我对仔仔说:“今天我们就让寒寒给宝宝煮饭、炒菜好吗?”仔仔很不愿意的把勺子给了寒寒,但是他自己一直翘的嘴巴。我发现了他的表情,于是灵机一动,对仔仔说:“仔仔你看,寒寒给宝宝煮好了饭,你还能为宝宝做什么呢?”说完我就悄悄的走开了。过了一会儿,我又走到了娃娃家,看见仔仔正在有摸有样的给宝宝喂着香喷喷的饭,还不时听见他对宝宝说:“慢慢吃!宝宝,别烫到了!”我欣慰地笑了。

这是活动区经常发生的矛盾,但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老师应该正确看待、并恰当的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因为孩子年龄还小,以自我为中心、独霸的意识强烈,所以经常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抢、抓扯。孩子的控制能力很弱,教师要及时的加以引导,教育他们学会互相谦让,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注意有意识的让他们逐步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化解矛盾,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

小班音乐活动娃娃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多彩多姿的小娃娃和《小娃娃》歌曲,喜欢美丽可爱的小娃娃,萌发爱心。

2、体验歌曲和娃娃玩具的造型、色彩美、发展美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请家中有玩具娃娃的幼儿带娃娃来园;不同造型,不同颜色的玩具娃娃若干。

2、《小娃娃》歌曲录音带和录音机。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欣赏多彩多姿的小娃娃和《小娃娃》歌曲,喜欢美丽可爱的小娃娃,萌发爱心。

活动难点:

体验歌曲和娃娃玩具的造型、色彩美、发展美感。

活动过程:

1、教师用玩具娃娃的口吻,引出内容。

2、让幼儿自选娃娃。

小班智力游戏表情娃娃教案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师: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的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打开黄色的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打开黑色的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小班智力游戏表情娃娃教案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一、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师: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的魔的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打开黄色的魔的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打开黑色的魔的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中班数学教案表情娃娃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3、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黄色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4、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黑色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5、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幼儿园中班教案|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

小班音乐活动娃娃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内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抱娃娃的动作。

2、借助情境表演、游戏、记忆歌词内容。

3、在结伴游戏时,愿意与同伴交换进行抱娃娃表演。

4、复习汉字:小娃娃活动准备:布娃娃若干。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6、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2、师生随着音乐用缓慢、轻柔的歌声演唱《我的小宝宝》。

二、学习歌曲《小娃娃》。

1、师:小娃娃睡醒了,我们来看看这个小娃娃长得师什么样子?身上穿着什么衣服?你喜欢它吗?你想抱抱它吗?我们一起和小娃娃来做游戏吧,轻轻地抱他转一转,还要送给大家玩。

2、老师这里有一首小娃娃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师表演唱《小娃娃》: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唱。

三、幼儿学玩表演游戏1、教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出示娃娃,边唱边示范游戏的玩法,唱到最后一句将娃娃送给另一个幼儿,并与该幼儿交换位置。

2、师:我做妈妈抱娃娃唱歌,谁来和我一起玩游戏?

3、师:找一个好朋友做游戏,商量一个做妈妈,一边唱一边抱娃娃做动作。

四、幼儿完整地表演做游戏1、请一组幼儿做这个游戏,每人抱一个娃娃,唱最后一句时把娃娃送给好朋友,间奏后拿到娃娃的幼儿继续表演做游戏。

2、师:娃娃要睡觉了,小朋友把小娃娃送到床上放好,轻轻地离开,不影响娃娃睡觉。

《小娃娃》是托班宝宝第一次接触听旋律进行的律动活动,此活动如果一下子就请宝宝听音乐或模仿老师抱着娃娃做动作,宝宝的积极性不会很高,因此在一开始教师富有童趣的讲述律动所表现的内容相关的故事就是激发幼儿兴趣拓展的好办法,当宝宝被故事的小娃娃吸引后,请宝宝们以小娃娃的角色来和老师一起进行表演,宝宝们就会自然的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抱着小娃娃做抱着娃娃转个圈、双手送给别人的动作,等宝宝都愉悦地进入表演的状态后再加入小娃娃的旋律带领宝宝们表演,宝宝们自然会体验音乐的快乐和旋律的美,宝宝们随着音乐在涌动成了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在反复的.表演中宝宝似乎听懂了音乐,随后的活动就开展的很顺利,虽然有些宝宝还不能做到手口一致,做了动作就忘了唱歌,唱了歌就不做动作,这可能是有些宝宝的年龄偏小,动手能力弱的缘故吧,相信以后会改变的。

小班音乐活动娃娃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学习与同伴的协调表演。

2,学习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体验创作及合作表演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喜欢玩娃娃家吗?娃娃家里面有谁呢?你们在玩娃娃家的时候都干些什么呢?

2,观看情境表演并欣赏歌曲。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和听一听这两个小朋友是怎么玩娃娃家的。

3,熟悉学习歌曲。

师:现在请小朋友一边听老师的琴声,一边听两个小朋友的范唱,并跟着他们一起学一学这首好听的《扮家家》。

4,分组表演。

师:请小朋友找个小伙伴两人为一组来进行演唱表演。

5,结束。

《纲要》提出: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合作与分享。

小班音乐活动娃娃家教案反思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来幼儿园玩角色游戏的第一个主题,是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最喜欢的主题。但由于幼儿经验缺失,幼儿在为玩游戏时经常出现游戏情节单一,重复性动作多,游戏时间持续较短等问题。

本次幼儿的游戏水平比前两次提高了许多,首先,幼儿的角色意识增强了,不管是扮演爸爸的还是扮演妈妈或者客人的,他们抱宝宝、喂宝宝的姿势都更有样子了,而且基本上懂得自己的任务。其次,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用礼貌用语进行对话,并能在老师的提醒下收拾玩具材料。

但是也发现了些许问题,由于老师的语速偏快,幼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听不清楚问题;辅助材料不够多;在用礼貌用语问好的时候可以引导每个角色的幼儿都可以进行问好,让幼儿都能充分运用到礼貌用语。

在以后的角色游戏中,我将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职责,体验游戏的快乐。

小班音乐活动娃娃家教案反思

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像成人那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会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实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较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

丰富的玩具材料是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的有效途径。通过玩具材料可启发幼儿产生联想、引起游戏愿望,并可以使幼儿游戏活动更有目的,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由于幼儿模仿多,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所以在游戏初期投放的玩具种类不宜过多,而相同的玩具数量要充足。

再有,小朋友的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要把能力好的和能力差的搭配起来,让他们互相带动和感染,共同感受游戏的快乐。

小班娃娃脸教案及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认识鞋子,初步了解鞋子的特点及用途。

2、鼓励幼儿运用语言方式表达自己对鞋子的`认识。

3、教会幼儿正确穿鞋的方法,培养自我服务和帮助别人的意识。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二、活动准备:

1、事先排练好情境表演。

2、拖鞋、皮鞋、运动鞋、溜冰鞋、雨鞋各一双。

3、拟人化鞋样:高兴、不高兴各一双。

4、《大鞋和小鞋》音乐。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1、找找小糊涂。

师:今天,小糊涂说好要请我们小朋友去他家玩的,人到哪去了?

小糊涂:我穿了拖鞋。

师:你怎么穿拖鞋啊?

小糊涂:家里鞋子太多了,不知道穿什么好。

师:我们一起去他家里找找合适他的鞋子吧。

(二)认识鞋子,了解其特点及用途。

(幼儿全体脱鞋进入活动室)。

1、出示鞋柜。

2、下雨了,穿什么鞋子?(雨鞋)天气热时适合穿吗?为什么?(不透气)在家里,我们穿什么鞋子?(拖鞋)为什么只能在家里穿?(容易脏,底比较软)3、师选出皮鞋和运动鞋小糊涂出去运动,穿什么好?(运动鞋)。

(三)学习穿鞋子。

1、师:小糊涂不会穿,怎么办?我们来教教他吧。

2、师一边念儿歌一边示范穿鞋子。

3、小糊涂穿鞋子。幼儿检查,发现小糊涂穿反了。

怎么做小鞋才会高兴?(把小鞋换过来)5、我们也穿上鞋子和小糊涂一起去外面玩去吧!

(幼儿穿鞋,师提醒幼儿的鞋子穿的是否正确)(四)延伸活动:

和小糊涂一起游戏。(播放音乐《大鞋和小鞋》)附儿歌:

穿鞋歌小脚伸进去,用里往上拔;鞋子穿穿好,走路不摔跤。

教学反思。

本活动抓住幼儿生活中隐藏的教育契机,针对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性思维特点。以情景为引.以游戏为链,将健康、社会与数学有机整合。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温馨、开放、宽松的氛围.通过变鞋——认鞋——找鞋等环节,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鞋子。感受鞋子的多样性;通过穿鞋体验.引导幼儿交流,表达穿鞋的乐趣:通过分鞋操作,引导幼儿配对、分类,初步了解鞋子的不同用途。寓教育于游戏中,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使幼儿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中有效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极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从中获得了鞋子的相关经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班音乐活动娃娃家教案反思

“你是爸爸,爸爸不抱宝宝,妈妈抱宝宝。”晨晨说着,便伸手去接庭庭怀中的娃娃。“我是妈妈,是妈妈!”庭庭说着,双手更紧地抱着娃娃。“我抱一下,抱她吃药。”晨晨不再争抢娃娃,—副商量的语气在同庭庭协商着。“我是妈妈,妈妈喂宝宝吃药。”庭庭边说边煞有介事地拿起桌上的小勺,摆出喂娃娃吃药的架式,不再理睬晨晨。他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拿着小勺,嘴中念念有词:“不苦,这是果汁。吃药就不打针了。”此时,晨晨插进话来:“爸爸下班啦,爸爸亲亲宝宝。”说着,再次伸出手抱宝宝。“爸爸下班啦,妈妈去做饭。”庭庭说完,将娃娃递给晨晨,拿起一把刀做起饭来。庭庭“妈妈”很专注地又是切菜,又是煮饭,晨晨“爸爸”抱着娃娃在旁边督阵,真是一派和谐的家庭气氛。

反思:

此一幕使我们看到了3——4岁孩子同样也会逼真地做家务,演绎着家庭和谐的氛围。在模仿中孩子体验了游戏的快乐。随着孩子感觉经验的丰富,他们在游戏中从不会交往发展到能互相协商、协作。教师此时以旁观者的`身份,当看到幼儿出现争抢娃娃时,并不急于介入,留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与机会,以欣赏的态度看到孩子的进步与发展,并感到由衷的高兴。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