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画说课稿(通用17篇)

时间:2023-12-12 19:02:41 作者:雁落霞

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准备充分、周密,确保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在这里,您可以看到一些实用的教案模板案例,希望能给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一年级说课稿

说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内容。

《轻重》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20和21页的知识,它是学生学习了比较大小、多少和高矮、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活动。教材内容选取了学生身边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都是刚刚走进校门的六、七岁的孩子,他们天真活泼、爱说爱笑,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乐于动脑。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但都已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据我课前了解,我班的学生都已经知道物体可以比较轻重,但是对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还了解得不是很清楚。为此,我制定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并认识测量物体轻重工具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掂一掂”等活动,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

情感目标:通过比较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的轻重关系并会用语言描述。而教学难点是体会轻重的相对性,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推理确定多个物体的轻重关系。

(五)说教具学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天平称若干、苹果、雪梨等水果若干、盒子2个是我这节课所要准备的教具与学具。

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法、直观演示法、讲述讨论法三种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学生运用观察法、实物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学习方法。

说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试验、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二)、实践操作、体验轻重。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二)、实践操作,体验轻重。

(1)、掂一掂。

此时孩子们判断轻重大都来自于自己的眼睛,他们眼中的轻重几乎就等于大小,所以紧接着我就出示了这样两个盒子问他们: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重?孩子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一样重,这时我特意追问:一样的盒子就一定一样重吗?此刻,孩子们的思维一定在飞速的旋转,可能就会有学生想到:如果哪个盒子是空的,哪个肯定就轻。在学生特别想知道答案的时候,我请一名学生来用手掂一掂,再揭开谜底。然后请全班同学都参与“掂一掂”活动当中来,比比数学书和文具盒谁重谁轻,与同桌进行交流。

(2)、称一称。

学生们兴致勃勃,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待学生交流完后我出示了苹果和雪梨比轻重的图片,学生们议论纷纷,说出三种不同的比较结果:有人觉得苹果重一点,有人觉得雪梨重一点,还有人认为一样重。由于这两种水果轻重差不多,所以学生猜测的结果也就不同,再次引发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借助测量工具的必要性。此时,引入天平的认识已经水到渠成了。

蕉比一个桔子重,而一个苹果又比一根香蕉重,所以苹果最重,桔子最轻。最后请学生从教室找一找谁比自己重,谁比自己轻。从而使学生真实地体验到物体轻重的相对性,初步学会简单的推理。至此,充实的活动给了学生丰富的体验与感受,学生对轻重的理解已有了一个新的进展,有效地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一年级的小学生注意稳定性差,容易疲劳,所以我在练习之前先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唱《表情歌》,适当地放松一下。然后引导学生逐一完成课本21页上的四个练习。在做练习时让学生先明确要求,再仔细看图,做出判断,然后再说明自己的答案和想法。

说教学评价:

一年级的学生习惯培养尤为重要,所以最后我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表现和收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及时总结知识,反思自己,进而提高自己。整节课中,我都与学生融为一体,学生们兴致盎然,在玩中学,学中玩,气氛非常热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说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媒介,整节课中,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线索清晰,布局合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教学不是简单的“告诉”,它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在有效地实践活动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一年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今晚我们又相聚在小教天空这片成长的乐园、育人的沃土里。非常感谢州教科所、县教研室为我们建始实验小学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也感谢学校领导的厚爱和同事们的鼓励与支持,你们把这个交流、学习的机会赐予了我。

现就我们选定的研究主题:让识字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针对我所执教的《菜园里》一课向各位说课。恳请得到各位专家、老师的批评指正。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课: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要把生活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针对本课内容的选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我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体验,把教材与生活有机融合,让学生有活动的时空,走出课堂,在有趣的实践中学习。比如:课前利用双休时间我带领班级学生去城郊参观了农民伯伯的菜园,他们亲身走进蔬菜地里感受蔬菜的一切,一边摸摸、闻闻、拍拍蔬菜,一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知道了不同蔬菜的颜色、样子以及生长特点,了解并收集了有关蔬菜的知识;这就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进了广阔的生活中,不再局限于书本。特别是学生在菜地里,看见萝卜时,老师拔起一个大萝卜问学生:萝卜的根很大一部分在哪儿?学生回答:它根的很大一部分长在地里,我们看不见。老师顺势引导说出“萝卜地下捉迷藏”,让比较抽象的词语理解融进了实际观察所得中,学生很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萝卜地下捉迷藏”。这就为其在课堂实际中理解词语作好了铺垫。通过这样一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走近了蔬菜,认识了蔬菜名,了解了蔬菜的特点。而更多的是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蔬菜的喜爱之情,为课堂学习储存了一份难得的激情与兴趣。

《课标》指出:低年级孩子的识字教学贵在激发其识字兴趣。我在努力做到这点。上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卡通人物“农民张大爷”,他带着各种蔬菜,为了来看望孩子们而走进了课堂。这一设计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因为张大爷的出现,唤醒了孩子们的记忆,让他们的记忆闸门徐徐开启,好象又回到了几个星期以前快乐而有趣的参观菜园活动之中,唤起了他们的“兴奋点”;其次是张大爷这一和蔼可亲的人物由生活走进了课堂,而且还给孩子们带来丰富的蔬菜,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再次是以课件形式出现老师要说的内容,显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孩子们乐于接受,符合其年龄特征。总之,开课时的激情入课,唤醒了学生的记忆,重拾其识字的兴趣,为课中学习奠定了基础。

(1)看实物说蔬菜名。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把各种蔬菜安放在同学们的座位里,而且让其不容易发现(还说是张大爷送来的)。在学习词语时,我请同学们自由找找张大爷送来的蔬菜在哪儿?不说则矣,一说则激发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发现欲、探究欲,他们都争先恐后地找到了各种蔬菜,面带自豪与微笑地高举在手中,这样就让孩子门提前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接着我让孩子们把找到的蔬菜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最后我请孩子们把自己找到的蔬菜展示给大家看,并且要响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来,让实物与抽象的名字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物中学词,在交流中合作,在合作中找到成功的喜悦。

(2)由实物引导学词识字。

当学生兴致勃勃地展示完手中的蔬菜后,我便出示相关课件:带拼音的蔬菜名。告诉孩子们,这就是他们刚才说的蔬菜的名字。并运用激将的语气问:“你们想记住这些名字吗?”让学生很自然地由认识蔬菜实物过度到学习词语之中去。在学词学字的这一环节中,我又采用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如:先让学生对照拼音自学词语,接着检查自学情况,检查时又先让学生齐读带拼音的词语,再去掉拼音读词语。当认读完9个蔬菜词语时,最后只出示在这些蔬菜里面藏着的7个去拼音的生字。这一环节的设计,就让学生在实物中学词,在学词中识字,把实物和学词、学字结合起来,和生活结合起来,让识字教学水到渠成地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我想这样就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其循序渐进的识字。

当学生学习完蔬菜名及其其中的7个生字后,剩下的一部分生字还在课文之中。我打破常规,把该认识的生字从课文里先提出来,放置于屏幕上,然后给孩子们明确交代,这些生字就是藏在我们儿歌里面的另一部分生字,请同学们想办法认识他们。当学生经过自己的重建,自我想办法去认识生字后。老师再进行检查。这一环节的设计我认为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认记生字的积极性。

当学完14个会认字时。我首先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的原则来复习巩固生字,让学生齐读所有生字两遍;接着我做到各得其所,把蔬菜名中的生字和儿歌里面的生字分别采用不同形式的巩固方法,这样就避免了巩固识字的枯燥乏味。如我采用了“开火车”复习法,激发兴趣;采用了“图词对照法”,让学生再一次把识字和看图结合起来,形象直观的记忆;我还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你问我答”的方法,让一个学生到前台当老师,这一游戏活动,再次唤醒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也检查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考验了孩子们的应变能力。总之,我认为巩固生字这一环节的设计老师抓住孩子们的心理、年龄特征,运用了多种方法。我想这无一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新的营养。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四个。其中“心”和“风”是比较难写的两个字。而且在他们中间分别呈现了一个新笔画和一个新偏旁。为了减小在写字时这两个字的学习难度,我在识字教学中就相机出示这两个字进行合理的指导,把写字融入到识字中去,而不是简单机械的识字,让识字、写字有机结合。在学习这两个字的写法时,学生就已经很清楚的了解了哪个笔画难写,这样就做到了化难为易。

儿歌虽然不是本堂课的重点。但其在辅助学生识字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我用趣味盎然、由浅入深学习儿歌的方法来把识字教学融入其间。如,当我要求学生自读儿歌时,便要求其一边读儿歌一边看生字是否认识,还有不认识的要对照音节拼读;为了检查其是否认识全部生字,我要求学生齐读课文;为了让学生自我反省是否都读对生字时,我点名读文,师生评议;最后为了让学生感受会读儿歌、会认生字的快乐,老师和他们一起自由表演朗读课文。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把巩固生字的认识寓于朗读课文之中。

总之,我在此次教学活动中,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本次研究主题为准绳,努力做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预设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竭尽全力让识字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我认为此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实”,真正体现了“踏踏实实”教语文这一理念。但我深知,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的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如老师的普通话不太标准;评价学生的语言不够精炼丰富;老师的亲和力不够等。在此恳请得到各位老师的帮助。谢谢大家。

一年级《aoe》说课稿

《aoe》是人教版小学第一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汉语拼音,课文主要讲了aoe的认读、它的四声以及书写,课文以图画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3个单韵母,课文插图生动活泼,富有意趣,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教材。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和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四线格。

4、培养学生观察图画和读书的能力。

教学重点:aoe的音、形的教学。

解决方法:指导看图,形象记忆。

难点:掌握o的发音,学会aoe的四声,读准二、三声。

解决方法:指导口形、反复练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围绕学习目标,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方法的整体构想上,我准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有所发现,再带出语境歌,帮助学生初步感知,然后采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并结合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为此,我准备安排两个课时引导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设置形象生动的故事情景,让学生整体上感知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借助表音表形图,在语境中认识aoe3个单韵母。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认识四种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声,能够直接读出带调的韵母。

第二课时:借助表音表形图,帮助学生复习aoe的音形,指导学生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观察法、谈话法。

第一课时。

(一)欢迎来到拼音王国。

介绍汉语拼音的三大家族。

(二)看图讲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师: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听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个小韵母都藏在故事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找一找这三个小韵母吧。

2、学生听故事。

(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绿草如茵,小溪清澈。有一天,太阳公公还没爬上山坡,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边唱起了a字歌。大公鸡听到了歌声也跟着唱起来。它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伴随着优美的歌声,大白鹅在水中翩翩起舞。它跳着唱着,发现自己在溪水中的倒影,便不由自主的哼起歌来。几只刚学会游泳的小鸭子听到歌声也都往这边赶来,它们也来参加这场清晨音乐会呢!

3、师:同学们找到了吗,谁来说一说?

4、学生汇报后,教师进行评价。

5、板书:aoe。

(二)学习三个单韵母的发音。

1、教学单韵母a。

(1)读准a的音。

师:小姑娘唱歌的时候,是把嘴巴张大的,我们念a的时候,也要和唱歌一样,要张大嘴巴,读音要拉长些,口型保持不变。

教师带读,学生跟着念,体会发音要领。

师:看我先来念,嘴巴张大aaa。

指名读,小组开火车读。

(2)认清a的形。

(1)师: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找一找小女孩身体的哪一部分像a。

是啊,小女孩的头像a,圆圆的脑袋像a的肚子,她的小辫子就像是a的小尾巴。

(2)教师教学生说顺口溜:“圆圆脸蛋扎小辫张大嘴巴aaa。”

(3)(好,现在大家把手伸出来,)我们一起来写个a,a要两笔写成,先写半圆,就是圆圆的脑袋,在写一笔竖弯,是小辫子。

学生跟着写,书空。

(二)教学单韵母oe。

1、读准韵母o音。

(出示oe教学)。

o是圆圆的,读的时候嘴巴也要圆圆的,口型保持不变。

教师范读,学生跟着范读。

2、认清o的形。

(1)师:同学们观察一下o,它像什么啊?

生:……。

(2)教师教学生说顺口溜:“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3)(好,现在大家把手伸出来,)我们一起来写个o,o要一笔写成,从左上起笔写成半圆后继续往上写,与起笔处相接。

学生跟着写,书空。

3、读准韵母e音。

读e时,口型要变扁,嘴角往两边咧开,露出牙齿,口型保持不变。

教师带读,学生跟着读,体会发音要领。

指名读。

4、认清韵母e的形。

(1)师:请你们看看图,e长得像什么?指名说一说。

生:

(2)教师教学生说顺口溜:“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像个eee”

(3)(好,现在大家把手伸出来,)我们一起来写个e,

e要一笔写成,从里面的“-”起笔往上,再接着写半圆。,教师再次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三)巩固练习。

1、教给学生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认清形,学说顺口溜:

嘴巴张大aaa。

嘴巴圆圆ooo。

嘴巴扁扁eee。

2、随机出示单韵母,指名认读。

(四)学习四声。

1、认识声调符号。

师:三个单韵母跟我们一起完了这么长时间,我们该送他们回家了。

(点击课件,出示声调符号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小汽车分别是怎样走的?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四声调,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声调符号,韵母遇上它们,读起来声调就不同了。

2、师:有同学会读韵母a的四声调吗?谁来试试?(出示a的四声调卡片)指名读一读。

3、四声的读法和小汽车的走法是一样的':

第一声是平的,坡也是平平的,我们念的时候也是平的;

第二声是上坡,声音也要往上;

第三声要拐弯,要先下坡再上坡,声音也要先下再上;

第四声是下坡,声音也要从高往下降。

4、教师带读声调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边读边打手势,学生打手势跟着读。

5、教师带读a的四声,边读边打手势。学生打手势跟读,指名读。

6、学会了a的四声,oe的四声你能自己试着读读吗?(出示oe的四声)。

7、教师带读oe的四声,学生跟读,指名读。

(五)课堂小结。

一年级说课稿

本单元围绕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从作息时间上还在不断调整变化,为更好的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不断让儿童感知自己在这一年里一年级生活的点滴变化。

二、说学情。

刚入学的孩子们和幼儿园时期相比,的确是长大了,但对成人的依赖还是存在的。孩子们都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进步与变化。课堂上充分给孩子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多角度感知总结自己的变化与进步很重要。由于孩子年纪小,抽象思维能力差,直观性和形象性的东西比较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合作能力也是要慢慢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情况分析,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现在我来说说本课具体的教学目标:

1,了解按时起居、按时上学的意义。

2,懂得按时上学是遵守学校常规的表现。

3、养成按时作息、守时不拖拉的生活习惯。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为什么要按时起居、按时上学,养成按时作息、守时不拖拉的生活习惯。

五、说教法学法。

要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通过课前的调查、资料收集,课上的交流、游戏,让儿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儿童的体验、感悟、内化中,一步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老师则作为引导者、合作者,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结合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分成“发现明明的变化”“了解西西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收获成长的果实”“分享成长的快乐”五个活动。

导入部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部分是一节课开头成功的关键。

老师跟孩子们说:“上节课,钟姐姐和明明交了朋友,帮助明明改正了很多坏习惯,明明现在可大变样了,成了人见人夸的好孩子,今天钟姐姐又被请到了西西的家里,我们看看西西又哪些地方需要钟姐姐帮她改正,请同学们看书p32页。

活动一:激趣导入。

1.老师描述画面一,接着让大家说说,西西这么晚睡觉,上学会怎样?上课会怎样?经常这样下去会怎样?老师逐个问题来问,请同学回答,生回答不一。老师及时总结。(出示幻灯片)。

2、老师又继续描述画面二,请大家说西西该起床时不起床,你们说这么晚还不起,上学会怎样?上课会怎样?经常这样下去会怎样?也是教师逐个来问,请同学回答,待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同一张幻灯片)。

3、这时老师结合学生自己情况来问:你在家有没有晚睡晚起的时候呢?你的家长会怎么样做呢?之后,老师又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判定哪种情况:(出示幻灯片)。

说明一下:让学生结合自己来说,学生们一时不会列举太多,这时在孩子们说完后,老师再把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情况列举出来,让这个问题更充实。

4、老师小结:好,下面咱们来帮一帮西西吧,你想给她哪些建议。同桌同学先说说,然后老师再请同学说。

设计意图:创造机会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老师及时表扬学生。

5、老师接着说老师也和大家一起想办法,要么咱们给西西打个电话,把大家的建议告诉她好吗?老师示范给同学们,随后请同桌一人扮演西西,一人扮演自己,来练习。

设计意图: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学生对打电话不陌生,练习起来兴致高。

6、老师就请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下。对表演好的同学送上掌声。

设计意图:教育就是这样,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创设孩子们乐于参与其中的活动形式,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悟。而在整个活动中,也充分体现了品德教育的生活性。

下面进行活动二:和钟姐姐交朋友。

老师导入:大家帮西西改正了错误,为了感谢大家,钟姐姐送给大家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是一首拍手歌,请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念一念,学一学好吗?这时出示多媒体。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读两遍。

你拍一,我拍一,闹钟叫我要早起。

你拍二我拍二,上学准时不迟到。

你拍三,我拍三,每天按时来用餐。

你拍四,我拍四,早睡早起是好事。

你拍五,我拍五,养成习惯我最酷。

7、下面是和钟姐姐交朋友的环节。

(1)老师导言:下面请大家继续看书,看p33页,这是一张西西制定的作息时间表。下面请大家拿出你们手中的“我的作息时间表”,按照上面的几项内容,自己合理的来制定一下时间,写完之后,小组内先互相交流,然后老师再找同学来说。布置完后,老师把“我的作息时间表”上的几项,抄写在黑板上,对学生先讲清楚,再让他们去写。

说明:这项内容有点难度,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还不是很明白,所以我就把上面的内容抄在黑板上,逐个进行讲解,让学生行中有数,结合自身这样会写的真实,仔细。

(2)教师及时总结刚才的活动。

1、接着问同学们,现在是几点,我们还能够回这个时间吗?学生回答不一。

2、老师又问: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时间不能倒流。因此我们要珍惜时间!请大家结合班里学生来说其实咱们班也有很多珍惜时间的好孩子,比如说能按时起床、按时用餐、按时休息。这都是珍惜时间的表现。请小组内评议出守时守纪的标兵来。并说明理由。(及时表扬优秀同学)。

设计意图:我先组织他们在小组里交流,让同学们都能感受自己的长大与进步,知道自己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而老师则作为参与者,细心聆听着孩子们进步与变化。儿童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引导儿童在相互交流中进行自我评价和成长展示。用“找优点”的方式启发儿童客观、全面地评价别人,尤其是对那些平时容易得到消极评价或被忽视的儿童,老师注意引导儿童正确、全面地进行评价。

3、老师总结,接着老师出示幻灯片领读有关要珍惜时间的句子。领读两遍。(出示幻灯片)。

四、最后是课堂知识延伸:

设计意图:课的最后,我以分享成长的快乐作为课后的延伸活动。让儿童把课堂上的展示拓展到生活中去。让大家都能知道我的变化,为我祝福。

五、到这里本课结束。

课后反思:综观整节课的设计,处处体现着生活性。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力求做到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回归学生的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中介。课堂上老师通过创设孩子乐于参与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有所得,有所悟,受到品德教育的熏陶。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我想一节课下来能够完成教学目标。

谢谢大家,不足之处还请您多多指教!

一年级说课稿

一、用常识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

一年级的孩子尽管刚开始学数学,但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出发,就是要善于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或经验转化成一种可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数学学习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使他们感到亲切,思维很快被激活,从而产生好学、乐学的动力。如,在[片段一]中,这些食品都是学生每天能吃到或看到的,,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这样的题材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我们的数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自身边的熟悉情景,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也保证了学生对探究内容的理解深度,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这是符合学生年龄持点和认识规律的,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但数学又是十分现实的。抽象的内容需要以生动有趣的事例,展示所学的内容。如[片段二]让同学们根据佳倩家中的餐厅的大小,为她筹措餐桌,椅的选购与配套方案。其间,涉及餐厅桌椅合理布置,实用与美观,敬老与来客诸因素、多角度、多方案,既有教学直觉估算的知识,更激活学生道德、审美、统筹等的综合经验,给学生提供更大思维开放的空间和创造性进行问题解决的机会。学生围绕着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展开讨论,让每个同学均以自己的方式投入;有人说、有人听、有人反对、有人补充、有人质疑、有人解释……此时教师也完全以一个合作者,引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往,形成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这个活动中,由于学生没有了解到佳倩家几口人的信息,少购了椅子,造成“有人站着吃饭”害得全班人哄堂大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用生活问题来体验数学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任何数学知识都有自身价值,但不同的数学对学生来说其价值不同。比如:[片段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有所接触,但一般都是无意的,通过学习“分类”以后,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的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主动构建知识的模式及其思考方法,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逐步趋于完整,并在应用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应用价值。

又如:[片段二]在学习“估算”之后,上了一堂数学活动课,设置了为一间餐厅配置了一套合适的餐桌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配套较合理想及一些综合的思维过程,由于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又富有挑战性,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和学好数学的价值。

教学的实验证明,小学数学教学与生动丰富的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发掘数学自身的魅力,以引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由意识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思维感情,也便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索、理解和掌握。本文中的两个题材,引发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激情,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

影子说课稿一年级一年级《影子》说课稿

《影子》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儿歌形式出现,借助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影子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读书的一年级学生,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汉字,求知欲比较强,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三、主要设计理念。

1.注意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量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很快地理解了影子是黑色的这一特征。在学完课文之后,我又让学生在教室里做“找影子”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生活中验证光、物体和影子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同桌看图互相读准确课文,让二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3.拓展延伸,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知识。激发起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力系统,激活课堂教学氛围。如在学生学习完了课文之后,出示不同站姿的小狗图片,并在小狗的前后左右放上不同的物品,让学生说说:小狗最喜欢它左边的东西,是什么?这个问题一提出,引起了学生积极地去思考与动作尝试。虽然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很明确地弄对,但至少这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形式的运用,对于他们分清方向是一个很好的样板。

教学目标。

1、认识“影、前”等11个生字和宝盖、女字旁、月字旁三个偏旁会写“在、后”等四个字和斜钩一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在阳光下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认识“前、后、左、右”在生活情境中辨别这四个方向,并用这个四个词来表达方位。

2、斜钩和卧钩的书写区别。

说教法。

1、激趣导入谜语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听老师说“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投阳光下面跟你走。”

2、情境创设法。

在学习第一,二节课文时,用课件出示相应的插图,达到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的效果。对于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借助电教媒体感受课文意境,其实打开的是学生心灵的小窗,睁大的是学生智慧的眼睛。

3、多种识字法。

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大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学生识字时我设计了多种形式方法识字,如借助拼音拼读字音、开火车读、个别读、读文识字、玩识字游戏等方法,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4、趣味游戏法。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于是结合课文重点,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我安排了课中拍手操游戏,师生在游戏中理解前、后、左、右。

5、质疑、释疑。

学生根据图画读书并想一想:影子为什么有时候在前,有时候在后,有时候在做,有时候在又让学生通过读课文,看图再结合生活经验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大家共同解决。

说学法。

1、合作学习。同桌一起读课文,然后互相探讨问题,并说说自己的想法,要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2、朗读比赛发。让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读,如同桌读、个别读,男女接力读等方法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收到以读代讲的效果。

说程序。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初识影子。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3、指名读给大家听。

三、动脑筋自主识字。

1、看拼音读词语。

2、趣味识字。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第一小节。

1、齐读第一小节,思考你觉得第一小节哪句语句最有趣儿?

2、学习“影子在前,影子在后”一句。

3、启发提问:你还觉得觉得哪句有趣?读一读。

三、自读第二小节理解句子。

1、齐读第二小节,再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2、影之为什么有时在小朋友的左边,有时在小朋友的右边。(引导学生看图。)。

3、引导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四、实践活动。

1、练习说说:我的前后左右都是谁。

2、通过课中操来巩固对影子和“前后左右”的方位认识。

五、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说说写字要注意什么?

2、老师范写“后、我”。

3、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评价。

5、学生再次练习。

六、总结。

一年级说课稿

教材分析:我所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第八单元给“图形找规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只有构建具有创新学习要求的课堂教学策略,规范数学教学过程,才能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落到实处。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特尔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释和分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再创造的方法。”在这里充分强调了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由学生把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自主活动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设计组织好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灌给学生。因此我在设计这堂课时,采用了我们学校提出的自主参与式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诱发学习欲望。

情境教学以“形”为手段,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有机结合,体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诱发主动性,促进儿童发展。这就是我在上课一开始设计了有关春天主体画面的初衷。以动入境。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事物的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学习数学知识。

本环节是一堂课中的主要部分,学生的主要活动是:根据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有目的的进行小组讨论、操作实验、合作探究,放手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在这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点拨者、激励者。就此我设计了从生活中发现规律和随数字娃娃走入智慧宝塔两个活动,并努力的从这两个活动中体现以上的理念。

(三)、联系生活,运用规律——理清知识脉络。

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把小组内探究到的结论在班内交流,小组间达成共识。在这个环节中鼓励每一位学生认真倾听,及时记录和自己小组的不同意见,及时发表不同见解,可以互相质疑,互相补充,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而且我自己也倾听学生发言,及时引导和鼓励。

(四)、智力闯关,巩固发展——构建认知结构。

学生在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学会数学知识后,再应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为此我设计了一些具有层次性、生活性、游戏性、趣味性、开放型、挑战性的习题,最大限度的使所学知识在练习中拓展深化,在应用中升华,构建起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倘若不属于学生,课堂与老师则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为此在课堂上,我努力的做到不是学生配合老师的教,而是老师服务于学生的学,让老师的行为取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小学生在他们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爱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应该说,没有孩子们的活动,就不可能迈出创新的第一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的调动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比如,我在执教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有规律的涂色,让学生观察周围,小组讨论,努力的体现以上的教学策略。

(三)、和谐、民主、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交往、关系和谐;营造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境互动的教学情境;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与自由度,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学生思维被激活,情感被撩起来,灵气得以释放。

(四)、营造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局面。

十个指头不一样齐,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特点、情意因素千差万别,教师无法完全把握每个学生瞬息变幻的外在、内在的状态。为此我不单纯从表现效果出发来设计教学,而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引导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要求结合起来,实现“师生心往一处想”,学生各自“劲往需要处使”,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自己的智慧,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不是单为教而教,而是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但现在想来,在执教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许多缺憾和不足。

1、在有规律涂色展示时,我应该让学生到投影前面去指着图片说。

2、在最后的有规律串气球的活动中,我应该把要求更进一步强调,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注重了操作活动而把气球串成了一堆的情况。

3、智慧宝塔的第四层我设计的是一道发散性的题目:1个红珠子,1个绿珠子,1个红珠子,2个绿珠子。

一个红珠子,3个绿珠子,让学生想接下去应该怎么串。因为时间关系,没来得及出示就进行了下一步。如果我把它当作一个思考题出示,可能会更好。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

1、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浮雕造型创作。

2、培养创新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采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太阳的脸和光芒。

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造型及富于个性的色彩变化。

彩泥及附带工具。

一、上节课作业简单回顾。

二、出示泥塑作品《美丽的太阳》。

1、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方法,制作方法。

2、教师出示课件中关于揉、捏,搓、粘、压等方法的图象。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制作的动作。

4、出示更多的泥塑作品,让学生欣赏。引发思考,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泥塑的基本方法,为接下来的造型表现作铺垫。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三、布置学生制作泥塑太阳。体验造型艺术的乐趣,启发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

四、小结,评价。(把制作好的作品布置在底版上,学生互相观摹。)。

展示自然界的太阳,生活中的和神话中的太阳。感受成功的喜悦。拓展学习领域,丰富学生知识。

执教时间:3月6日——3月9日。

札记:

在美术课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同时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加深他们对艺术的喜好和热爱。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比较性的欣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画家及其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并从大师作品中迁移到学生的绘画里,拉近创作距离,更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1.在具体的活动与情况中,初步体会减法的数学含义,认识减法。

2.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感知减法与生活的联系,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并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

教师在黑板上列两个式子3+2,4+1,准备5个苹果,然后叫两名同学来做题,做对的可以吃到苹果以资奖励。

(1)让班内的其他同学看5个苹果,然后拿走两个,让同学们回答还剩下几个,教师在黑板上列式子。

(2)讲出减号的意义。

(3)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想的。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思考。

(2)让学生独立试做。

(3)教师给班级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4)全班汇总。

(5)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一年级体育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实验和体育课程改革中,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务实、拓展、探索、创新的思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有关故事情景的展开来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让学生沉浸在故事的角色中,使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与,不断体验的过程。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发展的探索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满足和快乐,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奔跑是体育锻炼的主要教材之一,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重点教材。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加速跑这一教学,是学生掌握最简单的奔跑逐步加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促进学生下肢肌肉、关节、韧带、上下肢协调能力和内脏器官机能的发展。本课的教学,尽量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不过分强调动作的细节,而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跑的动作正确,逐步加速的奔跑能力上。辅助教材安排了听信号快速跑的游戏。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表现为思想活跃、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情绪波动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胜心强,模仿能力、表现欲和上进心都比较强。这为本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乐学思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乐于参加本堂课的学习,认真完成本课任务。

2、能做到上体放松,两臂前后摆动,逐渐加快跑的速度。

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勇于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提示跑的动作正确,逐步加快跑的速度。

教学难点:逐步加快跑的速度。

五、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同时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原则,本课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入境动情,明理知味,用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在强烈的角色体验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获得注意力,从而获得的教学效果。

2、直观教学法:运用挂图展示站立式起跑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所学动作的形象。

3、游戏竞赛法:利用游戏的娱乐性、竞争性、规则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产生想象,在思考、领会、比较、体验中掌握动作技术,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产生较强的情绪体验,激发好胜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学法指导: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本课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先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相互对比,小组研讨中领悟出要领,理解道理。最后通过小组协作和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解决发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七、教学过程:

本课以“森林探险”为主线,从初如情景,再如情景,发展情景,保持情景,延续情景五个环节展开体育教学。

(一)初入情景:

1、导入:同学们,大家知道大森林里有哪些凶猛的野生动物吗?(知道)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呢?以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轻松的进入到预设的情景教学中。在介绍的时候,学生应该使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回答出答案,我稍以语言鼓励,效果会更佳。

(二)再入情景:

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勇敢,你们愿意参加森林探险活动吗?(愿意)森林中险恶重生,在探险之前,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故事情节,模仿各种小动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自由自在地做游戏,从而达到身体各关节的充分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三)发展情景:

在森林当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就要同学们不断的进行克服。尝试自由练习快速跑:怎么样才能快速的通过自己本组的路线?这时候学生在自我的探索中不断的进行较快速度的练习,达到了自学的效果。

2、教师点出:我们在通过森林时不仅要有比较好的越过障碍的方法,还需要有快速跑的能力,因为教师给每组同学都设计了一条必须通过的路线,那就是快速跑过一条“危险”的长距离障碍。该怎样加速,才能使自己在跑道上跑的越来越快。于是同学们带着不同的表情和动作开始在跑道上奔跑。刚开始,学生自由发挥的动作不一定都正确,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挂图,学生自由模仿站立式起跑,学生在尝试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动作要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学生掌握奔跑动作的时候,让学生对比一下,慢跑、快跑和加速跑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自然了解了加速跑的动作。上肢与下肢的配合会更协调,自然速度就越快。最后通过让学生通过比赛,看谁跑的最快,请4个组中的同学出来决赛并发奖。

(四)保持情景:游戏“听信号快速跑”

同学们通过锻炼掌握了探险的本领,教师通过哨声来统一指挥,达到动作的熟练。提问:我们的探险本领已经十分的高强了,让我们比一比谁的本领,好吗?教师按照游戏规则,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在布置场景的场地进行,在音乐的伴奏下,开展游戏,最后教师讲评比赛结果。

(五)情景延续。

在课的最后部分安排了放松舞蹈,学生在我的带领下跳起欢乐的《幸福拍手歌》舞,让学生们跳起来,乐起来,笑起来,调节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从而达到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

八、效果回顾: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加速跑》为主教材,以听信号快速跑游戏为辅助教材。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情景的感染下,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注意力,从而达到的学习效果。另外,通过利用挂图展示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所学动作的形象。通过利用游戏的.娱乐性等特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产生想象,在思考、领会、比较、体验中掌握技术,提高学生的兴趣,产生较强的情绪体验,激发好胜心,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京版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的学看钟表,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根据以上的具体要求,本次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已有认知和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和动手实践认识钟表,通过对比观察会看钟表的整时和半时,感悟钟表指针指向的道理,体会钟表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学看钟表》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也是小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关于时间的知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首先认识钟面,通过观察知道钟面上有1—12个数字,是怎样排列的;认识时针和分针。其次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时刻的方法,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向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教育。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有许多关于时间的信息: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吃饭、休息的时间、……况且大多数孩子在家庭、幼儿园已经了解了一些看钟表的方法,应该说许多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知识经验。在上课前我也做了一些调查:

1、首先我找几名学生做了课前访谈,我拿着钟表分别问了整时和半时,有80%的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整时,但只有40%的学生能正确的说出半时,当我在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时,也仅有一两个学生能准确的说清楚认识钟表的方法。

2、我在班中做了调查问卷。

问卷表明,有91.5%的学生能够正确的分清分针、时针。85%的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整时,但一些学生在书写上还有问题,有71.4%的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半时,并且只有25.7%的学生能够正确的画出半时,可见,学生对钟表的认识还是粗浅的、感性的,不能真正掌握认识钟表的方法。而且多数学生表达时间的方式为几点、几点半。

为此,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认知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各种生动的具体活动中学看钟表。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在观察比较,总结归纳出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区分时针与分针。

2.经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会区分时针与分针,认读整时和半时。

认读半时,掌握认读方法。

2、师:对了,答案就是钟表。生活中它有什么用啊?钟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他可以告诉我们几点上学,叫我们起床,你会看钟表吗?如果自己学会了看钟表,那该多方便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看钟表。

设计意图:从谜语导入,激起学生兴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时间的联系,从而揭示认识钟表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认知需求。

1、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你都见过哪些种类的钟表?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出示图片)。

2、师:快拿出你们的钟表,仔细观察,钟表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数字、指针、格。

3、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朝哪个方向走的吗?(用手指比划一下)像这样顺着表针走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引导学生发现时针比分针走的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它们不停地在钟面上走着,随时告诉我们是什么时间了,该去做什么事了。

设计意图:通过对钟面详细的观察,让学生明白两根针是如何按数字的方向走的,学生有了对顺时针方向的认识,头脑中有了表针走动的表象,在认半时的时候,学生自己就知道分针走过了7,是7时半,还没有到8不能是8时半。这样就分散认半时时的难点。

其实,小钟表不仅能帮小猴解决问题,我们在学校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也离不开它。

1、老师也用时间记录了的一我们同学的一天,你知道这是几时吗?

为什么是8时呢?(几名学生说)(贴图)。

对了,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时间记录下来,先写数8,再写一个时间的时,读作8时。(板书:8时)。

谁来完整的说说,8时我们在干什么?

2、时间滴答滴答向前走,转眼间,同学们上第二节课了,谁能完整的说说,现在是几时?你们在干什么?(出示图片和钟表)。

快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分针和时针各指向几,就是9时?

3、时间过的真快,两节课结束了,同学们的大脑该放松一下了。10时是我们上课间操的时间,你知道,分针和时针该指向几吗?(出示图片)。

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就是10时。(出示钟表)。

4、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3个整时的时刻,快来观察一下,这三个钟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出示三个钟面)。

几名生回答: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指向9就是9时,指向10就是10时。(圈出分针,出示时间)。

你们找到认识整时的方法了吗?

对,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出示重点字)。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用课件出示3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3个钟面的分针都指向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培养学生进行思维的梳理,使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观察、概括、抽象、归纳等思维活动,突出培养学生对数学规律的发现和概括。

5、拿出你的小钟表,播出一个你喜欢的整时,和同桌说一说,

6、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认识整时的方法,此时,我们在干什么呢?(出示午餐图片)你认识这个时间吗?快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

1、吃完午餐后,同学们该午休了,从12时到1时,经过一个小时的午休,同学们该进行下午的学习了,下午第一节课的时间是几时呢,快来看看吧,你认识这个时刻吗?(出示图片钟表贴图)。

生说,1时半或2时半,

2、到底是几时半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3、请你仔细观察,从1时到1时半,时针和分针是怎样变化的?(出示动态指针)。

生说变化:时针走到1和2之间,我们也可以说刚刚经过1,没到2.

分针从12走到了6,我们也可以说,走过了6大格。

4、所以,当时针刚刚经过1没到2,分针指向6,这个时刻就是1时半。(圈出1、2,分针闪动)。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钟表动态演示从1时到1时半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半时的表象认识。有效的避免了学生错把1时半认成2时半的发生。

5、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学校生活,回到了家里,大家是怎么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的,一起到西西家看看吧。

6、这是几时半,小伟在做什么?(出示图片和钟表)。

真聪明,这是5时半,西西在做......

请你仔细观察,另外两幅图中,西西什么时间在做什么?(6时半看动画片,8时半睡觉)。

7、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三个半时的钟面,有了学习整时的经验,你们一定能够很快找到认识半时的方法。快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吧。(出示三个钟面)。

几个生说:这三时钟的分针都指向6,时针刚刚经过5,没到6,就是5时半。。。(圈出5、6、8)。

8、怎样认识半时呢?

生说。

对了,分针指向6,时针刚刚经过几,就是几时半。(出示重点字)你也来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次的对比观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整时和半时的表针指向特点。有利于学生更加熟练的辨认整时和半时。

9、播钟。拿出你的小钟表,拨一个你喜欢的半时,考考你的同桌。

1、经过了一夜的休息,西西自己起床了,没用妈妈叫,原来他有了自己的新手表,你见过这种时间表示方法吗?(出示起床图片,电子表)。

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是电子计时法,你知道这是几时吗?

2、你在哪还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电子计时法表示的时间,认识他们吗?一起来看看这都是什么时间?(出示电子表)。

生:第一个钟面上,是12时。

怎样用电子计时法来表示这个时刻呢,先写12,再写两个竖着的圆点,最后再写两个0。读作12时。

3、第二个钟表是几时啊?生:6时半。

你知道如何用电子计时法表示它吗?

生:先写6,再写两个圆点,再写3和0。

4、相信你也能用电子计时法表示出黑板上的时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应该如何表示,找两个同学到黑板上写。

现在有各种这样的钟表帮助我们表示时间,那你知道古时候人们如何表示时间吗?想不想看看。(出示图片并介绍)古时候的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发明了很多表示时间的方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后继续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古代计时方法,丰富知识,激发兴趣。

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我们一起渡过了40分钟的时间,真快呀!同学们,时间就是这样,很快过去而且不会再回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时间非常宝贵,我们要好好利用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1、第一关,连线(练习卷子4个表面)。

钟表图:6时9时半3时3时半。

选项:3时半6:009时半3:00。

分别说一遍确定方法。

第三个和第四个钟面上你是怎么知道哪个是3时和哪个是3时半的?

2、第二关,照样子写一些(卷子3个表面)。

请你将钟面上的时间用两个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

例子:9点9时11点的4点半的。

9:00。

学生伸出手指跟着钟表的指针顺时针转动,边走边数,体会顺时针方向。

教师利用钟表动态演示从1时到1时半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半时的表象认识。

有效的避免了学生错把1时半认成2时半的发生。

第一次对比:凸显整时表针指向特征,有利于学生准确熟练的辨认整时。

第二次对比:区别整时、半时。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熟练的辨认整时和半时。

第三次对比:凸显半时表针指向特征,有利于学生准确熟练的辨认半时。

教师的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出现意见的分歧,让他们自己说说为什么,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学生一步步对钟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整节课学生经历着在观察中思考,在对比中发现,在发现中争论,在争论中提升的过程。我们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师生在共同的研讨、交流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

《小小手》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实验教材第二册第四课,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本课通过多种方式的手形表演与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简单的、变化的手形带给我们的丰富联想与无穷乐趣,并鼓励学生通过平面绘画和立体彩绘的方式,尝试将自己借助手形联想到的形象表达出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探索手形的装饰与组合美,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2、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进而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合作学习的乐趣。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形的变化并进行联想,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探索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材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观察感知不同姿态角度的手形,展开联想;启发学生寻找到手形与实际形态之间的联系,探究手形的表现与组合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的讲画教学模式,力求营造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游戏激趣法:采用游戏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如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导入课题。

2、启发谈话法: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启发学生学习绘画步骤。

3、创设情境法:用魔术的形式及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不用“讲”,“教”都是为了不用“教”。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教师的重要任务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采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主要有:

1、观察体验法:引导学生观察手形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产生丰富的联想,通过自身尝试体验,思维更加活跃,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作画,学生拓宽思路,互相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练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在本课绘画练习中,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范画及学生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玩一玩。

俗话说“情感产生兴趣”。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是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运用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引入课题,让学生对自己的手产生兴趣。

2、说一说。

通过启发式的谈话,引导学生对“石头、剪刀、布”这些简单的形体进行联想,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做好准备。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出来,教师抓紧住时机更深入地引导“我们的手还可以做出很多很多不同的造型,让我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这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进而导出课题《小小手》。

1、看一看。

教师用手影给学生表演一个小故事,在讲故事中做手影表现各种小动物:“早上空气真正好,小动手们起得很早。小白兔,蹦蹦跳跳做早操;梅花鹿,头顶长角来吃草;小猎狗,打着呵欠伸懒腰;突然老鹰飞来了,空中盘旋把食找;猎狗见了汪汪叫,小白兔老鹰来了快点逃。小白兔赶紧往洞里跑,老鹰扑下没抓到,只好无奈地飞走了。”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也在小组内用单手、双手做各种手形互相交流。

2、演一演。

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小朋友的手都很灵巧,哪位小朋友愿意展示一下自己会变的小手?”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各种变化多端,形象可爱的手形在他们灵活的手上展现,他们玩得高兴,学得开心。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轻松快乐、自由热闹、亲切和谐的氛围。

3、试一试。

教师演示绘画步骤,先在实物投影上做手势,然后把手按在纸上画出手形。引导学生试着将联想到的事物添画出来以后再给它涂上颜色。通过欣赏各种形象的手形画,让学生知道手除了可以摆手形还可以想象添画,也能用颜料直接涂在手上的方法画手形画,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他们尝试多种画法,拓宽思维。

1、画一画。

小组讨论: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小小手,怎样分工?然后小组合作作画。(学生作画时,播放《巧巧手》歌旋律)。通过合作学习能开启学生的新思路,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担任协助、引导的角色。学生积极地讨论、交流、创作,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从而画出奇趣横生的手形画。

2、评一评。

合理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进步,树产自信。在教学中采用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个人评与小组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先让学生说说作品的设计思路与想法,然后同学间相互提议,最后同教师进行简短的评价。这样把空间尽可能我的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让学生能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最后投票选出“最佳创意奖”,将学习热潮推向高峰。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及学到的本领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延伸主题,结合各行各业用手进行蔻创造的情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启发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

教师用手语送给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用我们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教师用手语做,让学生跟着一起做。最后,在《巧巧手》歌声中愉快地结束本课。

本课堂的教学,从“手”的游戏开始到“手语”结束;从教师适时点拨到学生的自主参与;从围绕中心到拓展延伸,无一不体现了“趣”字,这是这堂课设计的中心所在,更是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附:板书设计。

印形。

添画。

小小手变形。

造型摆形。

涂色。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作业的设计有基础题,有提高题。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基础题:

“新龟兔赛跑”。运用前后的语言描述乌龟和小兔在不同时段的位置。

提高题:

找一找生活中,哪里有前后。(对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我们的小专题题目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在“前后”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观察情境图,并用数学的语言有序的、完整的表述。

让学生解决“小动物在哪里,排在第几位,他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这需要学生数学的思考。让学生明白问题是什么,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同伴交流,和对方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补充和修改自己的。

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提供给他们交流合作的机会。实际看来,学生的表现是比较好的。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因此,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订为教学目标是: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经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概括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在有意义的问题情景和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难点:是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于是在教学中利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探索出多种不同的算法,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独立观察发现动手操作,并动口表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成功之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教学本节课共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情境,激情引趣。结合教材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景,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既复习了原来所学的知识,又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第二个环节是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新课程在《基本理念》中强调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大量的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参与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实现从不知到已知,从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转化。具体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在情境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第二步是探讨10+20的计算方法,在这一步中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然后着重让学生探讨10+20的计算方法。这样放手让学生独立列式,并探索计算方法,给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学生思考,各自都有发现,都有收获,这样使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之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而后教师根据学生们的汇报板书:10+20=30。第三步是自选算法,形成思路。在这里教师让学生合作,解决另外的加法问题,同时告诉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这样让学生把刚才的算法在大脑中形成思想,不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第四步是算法迁移,形成技能。这一步是让学生解决整十数减整十数的问题,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就掌握了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板书比较精简,在探究体验这一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加、减法算式,这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总之,本节课在设计上力求体现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的新课程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年级画说课稿

教材分析:

《画青花》是一节二年级的“设计运用”课,做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单元中美术活动之一,以优秀、古老、复杂的传统艺术——青花瓷做为主题,用极其简练、直观、富有儿童趣味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画一画等方式,初步了解青花瓷的特点,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本课教材将中国传统文化、美术设计运用和创新求变创作三者巧妙的融合,让孩子们通过学习和创作感受艺术、文化、历史留给我们的绚烂光彩。

教学目标:

围绕着新课改下美术教学三维目标,我为本课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围绕着掌握青花瓷的造型、图案设计运用,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做一做“青花瓷”,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分析和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的制作和装饰之外,以及对称概念在青花瓷造型和图案设计中的运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如何能让学生创作丰富、多样的图案、造型。

学情、学法分析:

小学低段的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很高,思维活跃,但注意力较易分散,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在教学中,老师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游戏法、观察法、启发引导法和情景创设法。通过舞蹈欣赏、观看短片、情境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的方面则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实际教学中,准确把握课堂生层,注重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使环节开展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真正落到实处,达到预设教学目标。

教学程序:

本课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结合舞蹈音乐、贯穿人文教育的美术教学活动。整个教学主要分为感知阶段、分析阶段、创作阶段、评价阶段和拓展阶段。具体流程是:导入舞蹈《青花》——渗透人文知识——探索设计技法——欣赏开拓思路——设计造型图案——师生互动评价——艺术延伸生活。

导入舞蹈《青花》。多媒体播放舞蹈《青花》,学生进行欣赏作为导入,以奇妙的舞蹈艺术创意吸引学生的眼球,顶盖和底座两个青花瓷的道具中间,由舞蹈演员的身体组成胚体。随着音乐律动,演员摇动身姿,变换出不同形状的“青花瓷”,激发学生对于青花瓷的艺术联想。这样一个导入很好的切合画青花这一主题,同时也将舞蹈艺术的美结合了到美术课堂当中。

渗透人文知识。首先我编辑了一个青花瓷制作过程的短片。通过短片的播放,让学生在初步了解制瓷奥妙以及我们江西景德镇引以为傲的制瓷历史,将人文情感的培养和制瓷认知相结合。

然后以欣赏青花瓷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简单了解青花瓷的造型、图案装饰的特点,从造型、图案两个方面出发。除了引导学生认识造型对称之外,出示一些青花瓷造型上的一些小点缀和吉祥图案的欣赏,为学生在之后的创作提供一些设计素材。

探索设计技法。学生已经对青花瓷从人文到造型都有了认识和了解,那么如何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创作出丰富、多样的图案、瓷器造型。将是这一环节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也是本课教学重难点的解决部分。本环节以游戏和讨论的形式开展。

首先是图案拼贴游戏。老师现场演示,将纸对折,在一边画好花瓶的一半,沿边剪下。然后出示几个不同形状的空白花瓶,邀请同学们一起来将空花瓶添加装饰的图案。老师提供一些剪好的花纹、图案,请同学们来自由组合,由四组同学完成。学生通过添加图案的游戏,认识青花瓷的造型和图案设计的形式,了解装饰的几个部分:瓶颈装饰、瓶口装饰、瓶身的装饰和瓶底的装饰。简单了解图案设计中的单独纹样、带状二方连续、故事叙述几个基本样式。为后面的设计创作提供基础。

然后是学生互动讨论。请学生说一说你能想到的`奇特青花瓷造型和美丽图案。学生讨论环节是最能体现课堂生层的部分,为了避免环节的开展浮于表面,及时抓住学生在讨论中迸发的思维火花,以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讨论达到预设效果。

欣赏开拓思路。出示画青花作品欣赏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绘画工具创作的青花画作品,和美丽的图案设计,打开学生在绘画表现上的创作思路。

学生设计创作。创设情景“青花瓷艺术展”,出示7个宽1.3米、高90厘米的“古董展架喷绘。画好的同学可以把作品摆到展架空挡处,有效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我还将播放古典音乐,烘托课堂气氛,老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创作中的闪光点。

师生互动评价。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中比较难开展的一个环节,一是课堂气氛难控制。二是二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评价不易达到预设效果。针对这两点,进行评价活动时我主要运用了情景创设法和“三星”评价法。以“青花瓷艺术展”情景创设来进行作品的展示,烘托了评课堂氛围,有效的激发学生自主评价的热情。设计一个围绕造型星、图案设计星和创意星三个方面的“三星”评价法,并以板书的形式将这三星分别出示在黑板上,为学生的自主评价提供指导,引导学生有目标的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效果。

艺术延伸生活。在教学最后的这个拓展环节,向同学们展示一些青花瓷的奇特、有趣的运用如:青花瓷器的玩具、青花瓷片做成的衣服等。这些新奇的图片,能够在吸引学生的同时,让孩子们了解到,美丽的青花瓷不但是中国传统艺术,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还可以为古老而精美的它穿上新的外衣。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学设计寓教于乐,教学手段形式多样。环节实施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中难点,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力求整个教学层次清晰,环节开展扎实有效,让孩子们在愉快和充满趣味的美术活动中,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真正学到知识,掌握美术技法,体现美术学科的特有性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美术说课稿

这一课是北师大版《艺术》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蓝色的大海”的第三个课题,主要介绍海洋生物的形状、花纹、色彩等,是学生在学习《小贝壳》、《美丽的风帆》后,让学生对大海的认识从海滩、海面走向更为神奇的海底,从而使学生对大海的认识从“零散”走向“整合”,从“单一”走向“丰富”,为学生认识大自然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艺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艺术学习只有与学生个人的成长环境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因此,本课教学前,我着重调查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掌握了基本的学情信息:

1、闽南是一个洋溢着“海文化”的地区,学生生活在海边,对于大海本身并不陌生,他们听过、见过、吃过甚至抓过不少的海洋生物。

2、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时期,思维运作以形象为主体,对于“动作”和“形象”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3、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操作等学习习惯已初步养成,并且学生也初步学习了用肢体、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事物。

1.认知领域:

a、让学生初步认识海底的奇异景观。

b、让学生初步认识海底生物的形状、花纹和色彩。

2.能力领域:

a、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b、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海底生物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领域:

a、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珍爱海洋生物。

b、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设计前的考量:

思量一: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

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思量二:如何确实地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

艺术能力是艺术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学生艺术能力的发展不能寄希望于课外的辅导,只能落实于课堂教学之中。

思量三: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海洋是人类共同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联系学生的生活情感,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和关注环保的意识。

好奇之心是学生的天性。因此,在课一开始,我就拿出一张白色的纸,告诉学生:老师可以五秒钟之内把一张白纸变成一片大海!信不信?以这样的引入,来极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好奇心,然后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说说对海底世界的印象,引出课题。

1、让学生模仿潜水员的潜水动作,在感觉中走入海底,产生亲切感。动作表达能力不仅是艺术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感受艺术、掌握艺术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动作来把握世界。

2、播放“海底世界”的精彩动画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看到海底生物,感受海底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3、让学生说说还见到过哪些更神奇的海洋生物?充分地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来丰富课堂资源的交流与互动。

4、让学生随机模仿海生物在水中游行的动作,把握各种生物的不同特性。在培养孩子的模仿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下面的创作打好形象的基础,更为主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

课件展示不同海生物组成的画面,让学生在形状各异、色彩各异的海底生物中感受美的存在。

1、小组内交流,自主选择喜欢的海生物进行比较:

a、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特征,想想它们和哪些几何图形相类似。

b、让学生欣赏海洋动物身上花纹特点。

c、认知色彩。通过课件将图片欣赏设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渐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通过现象认知色彩,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观察各种不同生物的形状、花纹、色彩中,感受海底生物个性的美;在比较各个生物时,渗透美的鉴赏。

2、作品欣赏。我特搜集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感受用点、线、面等表现的海生物,增强学生创作的自信心。

1、方法渗透。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海底世界?在讨论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足够充分的创作材料。

2、合作创作。让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合作伙伴,通过观察和学生个性的独特把握,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进行合作创作,以丰富的色块、线条等来表现海底生物。加强学生的交流、互动和合作,以求使作品的创作呈现更为丰富的表现力。在合作训练中,主要做以下几个步骤:

a、确定绘制对象、手法及对象大小。

b、根据生物的形象考虑装饰的图案。

c、进行具体的撕、贴、画等。

3、作品展评。每组选一两名小朋友展示作品,并将该组的构思、设计意图,说说给大家听。在品评学生作业时,对学生施行“大拇指”教育,同时重视生生之间的互评,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美的鉴赏能力。

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海底世界是这么的美丽多彩,你会去破坏它吗?那么咱们该怎么做?”引发学生反思与交流,进一步认识海洋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赖以生存的家园,不能破坏的,有责任去保护它,使其情感受到深化与升华。

一年级画说课稿

教材分析:《画杨桃》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观察一件事物要从多角度去观察,要实事求是,要尊重他人。具体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这也是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来分析课文,体会父亲和老师的话的含义是授课的重点,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帮助学生领悟其中的道理。另外,以对话描写为主,因此适合进行朗读练习。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应训练他们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另外,在画杨桃这件事中,爸爸和老师教会了“我”怎样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事情。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学会尊重他人,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当然,也要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要回归语文的本色,就需要在恰当运用多媒体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真童心。

四、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说教学流程。

以上述理念为基础,针对本课教学内容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我打算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先在学习字词了解课文梗概后形成了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并整合“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建立感悟与体验,在充分的阅读之后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六、课外延伸,提升认识。

通过作者的简介,和作者说的一段短小精悍的话,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实事求是对作者的一生受用。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知道今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今天我这节课的设计力图使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体现语文课应有的激荡的情感味和率真的儿童味。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倘若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地充满了语文味,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发展,人文素养也会因此而提高!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预设,但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还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善和提高。谢谢大家!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