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计划方案(优秀13篇)

时间:2023-11-22 05:39:11 作者:紫薇儿 课程开发计划方案(优秀13篇)

编写计划书的过程还可以促使我们思考自己的长远发展目标,规划并追求更有意义的事业。下面是一些优秀计划书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的计划书写作有所启发。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依据我校校情,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设置适合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德育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明修养,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1、学校德育现状

2、学校教师资源现状。

学校位置特殊,教师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课程资源意识高,能敏锐地洞察和开发周边的课程资源,是一批能胜任德育课教学的教师。

为了促进学校整体发展促使学校形成特色,促进学校本身的发展。提高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完善教师的组织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知识掌握;促进学生个性张扬;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情感提升。为此,我校校本课程定位为《德育启蒙 创建和谐校园》,以此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活跃孩子的课余生活,成为学校德育文化特色,拓展语文课程外延,浓郁学校文化活动氛围。

1、与道德与社会课程相辅相成,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学会一些场合的文明礼貌行为。

2、突出趣味性、探究性,组织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在各种情景体验中潜移默化的自觉形成文明素养。

3、充分发掘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逐步完善校本课程体系。

1、编写教材。德育启蒙教材的选编,需要教师独具慧眼,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依据不同学段,有意识地进行推荐、选编,筛选出内容健康向上的童谣形式,教师对其进行分类汇编,如分为“孝亲篇、友爱篇、敬师篇、择友篇、布衣篇、惜字篇”等,编成富有个性化的“校本教材”,以便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组织教师学习。我们利用每周三两节课后组织教师学习,德育启蒙教材,并规定每位教师出认真自学外,还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反复地感知,体味到教材中所蕴含的内容,从教材中获得新知。

3、开展活动。“德育启蒙”儿童孝廉读经活动,琅琅上口、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童趣盎然的特点,能激起孩子们“吟诵”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不同读的形式,让孩子们吟诵教材,做到把教材吟诵得有形、有意、有情、有声。

4、成果展示。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张扬了儿童的游戏心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展示德育教育,学生可以以“说、唱、演、画、玩、用”等形式,轻松快乐地展示德育启蒙的特色。学校将举行“德育启蒙”儿童读经吟唱会,并表彰表演优秀的师生。

5、创编“德育启蒙”儿童孝廉读经。学生在学习教材,展示成果之后,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希望有一个生活场景让他及时地“用” 儿童孝廉读经的形式,此时,老师应着力让学生回归生活,到生活中寻找创作源泉,以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作为德育创作的对象,进行创编各具特色的德育启蒙教育。

此外,为了营造一种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具体活动如下:

(1)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大课间。

学校每天给孩子开辟20分钟的“金色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大课间”。学生把一个个儿童孝廉读经创编到属于自己喜欢的游戏中,这样,一到课间,孩子们有事干了,有些学生看到什么,就情不自禁地想创编上几句儿童孝廉读经。

(2)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展示台。

学校给每个班级专辟一个“儿童孝廉读经活动展示台”,学生可以在展示台上,以“书法、画画”或者以其他形式展示德育特色,也可以在展示台上,写上自己创新的儿童孝廉读经活动……通过儿童孝廉读经展示台,学生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产生内驱力,激起学德育的热情。

总之,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童趣盎然的童谣对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华民族语言美感的熏陶,乃至孩子开朗乐观的人格塑造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儿时走过来的,每个人也都有受教育的经历和成长的体验。只要我们用心去琢磨、去理解教育,那么道德教育就会闪烁生命的光芒、舒展个性的灵动。

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根本无法承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已从“制度化层面”转向“实践层”,并驶入了快车道。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验,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2、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学校特色和校园文化的形成。

学校办学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课程特色,为此在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现有课程资源,结合我校用朱棣文名字来命名的一所教育设施现代化学校的优势,开发“朱棣文精神”校本课程的条件已经成熟。

朱棣文十分关注我校的教育,在访问我校时题词:“小学是基础教育,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涯中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要在这里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在朱棣文谈到许多关于学习和创新的言论中更能反映出一个科学家对当代教育的独到理解,而从朱棣文本人成长、成功、成名的经历中又折射出他鲜明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所以开发“朱棣文精神”校本课程旨在以朱棣文精神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的独特资源,从能做的做起,去发现,去开发,去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提高校长和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发展能力,形成和体现朱棣文小学办学特色,取得朱棣文精神氲氤于校园的效果,让朱棣文精神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方法论的指导,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

3、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十五”省级课题研究的有效深化。

我校的“十五”省级课题《“朱棣文精神”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从xxxx年开题研究至今,我们主要从本体研究和微观层面的学科研究两个方面展开,即重视校园景点布置,使特色建设“环境化”,重视教学方式的变革,使特色建设“情境化”。而对中观层面的综合性研究几乎没有涉及,而开发“朱棣文精神”的校本课程肯定能弥补此方面的不足,并带动课题向中观层的综合性研究深化,中观层面的综合性研究的主题是“学生学习品质和创新品质的研究”这也是每一位学生、教师和一切成功人士必备品质,我们将其整合为“成功品质”。在朱棣文小学,师生们是怎样去认识和理解朱棣文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教育思想,是如何在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科研中体现的,最后又是如何内化为师生的一种素养和品质,这必须让朱棣文精神作为校本资源的特色和文化去研究开发,唯有这样,朱棣文小学的品牌才能成为世间独一无二的优质资源,这真是我们要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背景和目的。

1、在课题研究中编写校本教材。

学校的“十五”省级主课题是《“朱棣文精神”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它的研究核心是如何将朱棣文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内化为师生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去收集朱棣文的各种资料,去研究朱棣文的内涵,最终必须有校本教材问世,校本教材的出现也就是拉开了开发校本课程的序幕。现在学校已编著了第一本小册子《朱棣文》和第二本《追求与超越》。

2、在编写校本教材中开发校本课程。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呼之欲出的第三册校本教材——《让成功伴我成长》也已进入了最后定稿阶段,它证实了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而是长期反复的过程。实践是校本课程形成的沃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校本课程。

《让成功伴我成长》是上述二册的继承和拓展,此书在提炼朱棣文成功事迹的基础上还与更多的科学家成功故事相映证,并对科学的成功秘诀进行了有效的揭示,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有效迁移,积淀成功素质。

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在第一、二、三册基础上第四、五……册校本教材将系列陆续问世。

(1)建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王晓春任组长,叶天荣、全柳芳、王文英等为副组长,原子课题组组长和课题组成员二十余人为组员。

(2)前期论证。

利用“朱棣文精神”现有资源,确定校本课程具体内容并将课程纲要拿到家长、学生中征求意见。

(3)培训师资。

a、学习校本课程相关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以沙龙、讲座、研讨为主要形式。

b、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4)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要阐明下面几方面内容:

d、课程评价。

教导处、教科室做好监控、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6)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每周晨会一次,每学期举行一次班级主题活动。

1、重视校园景点,让开发过程“环境化”

我们为挖掘朱棣文这一伟大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教学思想,在校园里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

走进校门“求实创新”的校风映入眼帘,两块大型浮雕上刻有朱棣文的题词,中英文对照,并配有十几幅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创造的图形;宣传廊里关于朱棣文的简历,成就及照片;宣传牌上中英文对照的朱棣文关于学习和创新的言论;学校的校标是“dw”(棣文两个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的变形组合,寓意是学生像刚出土的幼苗,在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学校主建筑的命名:求真楼、启智楼、博学楼;景点设计:读书亭、彩虹廊、展翅雕塑、朱棣文名言廊;十大世界伟大科学家的头像雕塑;朱棣文展室中朱棣文事迹和图片的介绍;走进体育馆,“放飞理想”的校歌让你情不自禁高歌引亢……这些具有个性的渗透名人精神的校园文化景点布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名人精神的激励和科学文化的熏陶。

2、编著校本教材,让特色建设“课程化”

为“十五”省级主课题《“朱棣文精神”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需要,我们有步骤地编著关于朱棣文的系列教材,让朱棣文精神渗透于课堂、家庭、社区。

第一册教材——《朱棣文》,分上篇、中篇、下篇、三个部分,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朱棣文的生平事迹,各种记者对他的采访以及他访问我校时的一些互动情况。

第二册校本教材——《追求与超越》,以十六章形式从十六个方面围绕朱棣文文化科学精神进行记叙和阐述,提示了朱棣文科学事业成功的秘决。

第三册校本教材——《让成功伴我成长》有二十二篇课文组成,每篇课文的框架结构相同,分四大块: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成功探秘、心动行动,每块内容都围绕课题的主题词展开编写。

第四、五册教本教材,随着课改的需要,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循环反复的逐步完善的教材体系将问世,并实施于教育、教学、科研之中。

3、重视科技教育和综合实践,让实施过程“阵地化”

朱棣文是一位伟大的物理科学家,在他的鼓舞下科技教育成了我校特色之一,我们又将科技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列为研究“朱棣文精神”的主要内容,它是学生实践创新的主要阵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开展科技和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把这些宝贵的材料收集和整理、编写成校本教材,此教材编写中突出二个原则:

第一、在教材的内部结构设计上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为原则,操作上,一是以问题为核心架建知识结构;二是以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第二、在教材的外部特征把握上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趣味”为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开展活动,蕴育个性。

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需要,体现办学理念与特色,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学校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评价从下面四个方面考虑:

1、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开发校本课程主要看学校是否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进行课程开发,并以学校为基地,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手段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利用校本资源,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认识论环境和活动空间,使多样性的知识成为提高认识能力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公正对待各种知识乃至自身经验的理性态度。

2、开发校本课程要体现学校“十五”科研成果。

开发校本课程是我校“十五”省级主课题《“朱棣文精神”在小学教育中实践》重要研究成果,以朱棣精神为校本课程,首先应看朱棣文精神是否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及科研各个领域,让朱棣文精神氲氤于校园。在朱棣文精神的鼓舞下师生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实践性作业、实践活动过程、收获汇编成册,形成一套适合学生课外、社会实践带有研究性学习的校本课程教材,在实践研究中归纳出校本资源,优化学生科学素养的最终界定。

3、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质。

通过编写校本教材,教师在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上是否有突破,学校的内涵、特色、精神、氛围上是否洋溢着时代的特征和科学精神,一句话朱棣文精神是否内化为教师的自身素质。

评价时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具体操作可用调查问卷,课堂记录,案例分析等。

4、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校本教材的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在学习中敢于质疑,敢于尝试,敢于标新立异,又敢大胆想象,细心求证,能自信、自主、自强、自立,又虚心求学善于合作,一句话将朱棣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创新品质。具体操作时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方法:观察、调查、学习知识的成果展,还可以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成长记录袋(将孩子成为优秀的作品、习作放入)。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是近几年伴随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是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改造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善教学内容的重要举措。英语校本课程是以英语知识为载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特长为目的。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使学生热爱英语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英语素质的一门课程。英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校本课程的开展无疑给英语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并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为学生创建了一个五彩滨纷的英语学习的平台。

开设了英语校木课程,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便于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欣赏英语国家文化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参与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

以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运用为基本宗旨,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思与创新精神。

(1)有效性和重要性的原则。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临着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在选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经过英语教师的精选,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2)趣味性和可学性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这是开发的出发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易于学生消化学习的内容。同时,在编制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课程的内容要选择学生能接受并能理解的知识范围,而且内容要健康。

(3)现实性和应用性的原则。现实性就是要求校本课程的内容必须符合当今社会的现实需求。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横向思维能力。应用性就是要求在课程开发中选择最有助于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课程内容,选择具有应用价值的知识。

(1)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在年龄上较小,在英语方面的知识较少,又有好动、爱表现、胆子大的心理特点,所以就初一年级的学生中开发难度小可以激发兴趣的课本剧表演、背诵诗歌、讲小故事等课程。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简单、生动活泼的视听材料,如:录像,dvd等作为教材。首先在课堂上介绍影像资料中会出现的生词并帮助学生借助图片等理解单词;用简单英语解释生词。然后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或是诗歌,确定朗读基调、把握主题线索、掌握轻重快慢,反复实践。教师示范朗读某一类作品,进一步体会和理解朗诵技巧。最后由学生通过移动多媒体图片或表演的方式模仿故事中某些关键句的节奏和语调,以各种单人或集体的方法复述故事或诗歌。要求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情绪饱满,仪表端庄,仪态大方,有感染力。定期开展比赛检查课程开展的效果。

(2)初二的学生不仅在知识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心理上较初一成熟,而且还需要培养阅读的能力为初三打基础,所以在初二学生中开展以经典和时尚热点相结合为教材的阅读课程。首先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文章,无论是报刊杂志还是课文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并把这些材料按不同内容编排成册。然后以没课时一个单元的方式给学生授课,并注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泛读和精读的方法指导,尤其是技巧上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理解这些方法技巧,并掌握它们。每月进行一次阅读理解的摸底调查,以便更好地进行评价。

(3)初三学生在英语的知识方面已经有了两年的积累,对中西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细化,了解中西习俗差异,要求我们学生要根据不同场合、对象、话题、身份等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语感。

2、通过听、说、读、写、唱、演、背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提高英语综合素质。

3、加强学习策略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学会共同生活,促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塑造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5、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开发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校本课程,以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1、组内开会,研讨确定课程内容。

2、各组教师通力合作,做到资源共享。

3、搜集资料,编写教材。

4、课时安排,每两周一课时。

1、课前教师布置话题,学生查找、整理、组织资料的能力。

2、课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热情,以及参与积极性。

3、组内成员合作能力。

4、学生考勤情况。

本评价不采用考试形式,根据以上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加油、需努力。

1、领导重视:学校一贯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并允诺,课题一经立项,马上拨给研究经费及其他辅助条件。

2、成员素质较高。

3、学校教研组成员团结协作,平时互相探讨的风气较好。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得以确立,使开发适合本校具体教育教学情境的校本课程成为可能。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达到预期目的,现将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导,贯彻课程三级管理制度,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的基本途径,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人才需求。

二、奋斗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促进教师掌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力,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

三、具体措施:

一、顺应时代发展,明确办学理念,关注学生发展。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校本课程的开发顺应了当今时代民主决策的潮流。关注学校的课程自主,体现出民主参与课程决策的精神。首先利用教研时间,以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培训,切实改变自身的课程理念,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从而对校本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

2、关注学生的发展。

通过学习新的课程理念,更加明确了教育者的责任,那就是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而学生的发展也应是多方面的。我一改过去只关注几门统考学科的做法,转而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发展的可能。

3、明确要求,定准开发方向。

根据学校的要求,作为班主任,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办兴趣报,结合年级要求和学生已有水平,指导学生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突破。兴趣报的的形式要求新颖,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结合自身爱好和特点,办具有个性的兴趣报。内容上则结合学习和月份安排,学生则根据要求和报的形式,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力求在内容与形式上达到完美统一,并且做到色彩鲜明、图文并茂,鼓励学生个性创造。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如采取采取优胜报展示,经验介绍等形式,以便取长补短,把自己的兴趣报办得尽善尽美。

展望未来,校本课程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我们也只处于起步阶段,为学生服务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我们会以更加坚定稳健的步伐一路向前。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2014年8月)。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

我校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文化底蕴不足,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缺乏正确引导。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礼仪教育的课程就自然地生长出来了。老师批评学生从没有大声训斥,同学之间从不打架骂人,教师上课时的问候、学生鞠躬答谢、放学时的道别、公交车上的礼让,班晨会上同学们的自我教育,让孩子懂了规矩。学校的品德教育就是这样从“懂礼”开始。

一、开发背景。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一个社会来说,是一种文化,是一个国家社会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集中反映;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个人的个性气质、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和交际能力等外在的表现,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素质之一。然而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因此,深入开展礼仪教育,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随着我们对交往礼仪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我校已在学科教学中加强礼仪教育渗透,学校德育组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统化。而作为文明交际礼仪的启蒙教育,我们重在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风范,使之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同,受到人们的欢迎。也正由于开展文明交际礼仪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与客观的前瞻性,我校决定把“文明交际礼仪教育”由学科渗透发展到作为校本课程主科目来开发,确定了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

二、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

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以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为重点内容;以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和校本教材《文明礼仪手册》为准则,以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为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

三、教育活动的目标:

1.学习礼仪,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

学会尊重人重点要求达到:

(1)在思想感情上要热爱和尊敬父母。即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有出自内心的爱戴和敬重感激之情,在行为态度上,对父母的忠告和教诲,能虚心接受,恭敬有礼,尽可能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在生活上能体贴照顾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不任性,不固执。

(2)要尊重老师,服从教官,听从指挥,虚心接受教育。按时完成好作业和训练项目。

2.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要使学生明确,人人都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和歧视自己。只有学会尊重他人,自己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反之,对人粗暴,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甚至伤害他人,就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直至被人唾弃的人。

3.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做到知行统一。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争做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学生。

四、具体实施:

(一)组织课程开发,完善教学制度。

1.组织课程开发组教师修改编写“小学生礼仪读本”;

2.制定班科任礼仪教学进度,安排专职教师给学生上礼仪课。

3.每周听课、检查教案。

4.组织礼仪课研讨、举行公开课、示范课展示活动;

5.各年级开展礼仪知识竞赛;

6.教师每月对礼仪教育情况进行跟踪写实。

(二)加强日常礼仪训练,引领学生形成习惯。

1.组织学生学习《文明礼仪手册》校本教材,组织文明用语专项训练,让“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请原谅、别客气”等文明礼貌用语成为校园里最流行的言语。

2.召开形式多样的主题会,帮助学生理解《文明礼仪手册》教材的内容,掌握文明行为习惯要求和礼仪示范动作。

3.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一日常规训练,从小、细、严入手,点点滴滴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纠正学生一事一言的不良习惯。

4.以五个一为切入点,即要求学生每天做到: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声谢谢、一句道歉、一次帮助。(“五个一”是人与人在交往中最核心的内容,很能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

5.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礼仪行为表现,纳入操行评分考核,并作为评比优秀学生的依据之一。

(三)寓行规训练于各项活动之中。

1.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各种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多项的行为规范的培养训练。可以通过《把坏习惯丢在垃圾箱里》、《找一找身边的好榜样》、《争当环保小卫士》、《如何做一个文明示范生》等主题会的召开,开拓学生的视野,发现问题树立榜样,找到可以追赶的方向和目标。通过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使文明行为在不知学觉中趋于规范化。

2.模拟情景现场,让学生表演《家庭礼仪》《校园礼仪》《交往礼仪》等节目,使文明礼仪自觉内化到学生的行为中,并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

3.开展不讲脏话及“语言干净每一天”、待人有礼貌“我会主动问好”“请让我来帮助你”等活动。

4.举行“我身边的礼仪故事”“向陋习告别,做文明学生”演讲活动。

5.组织“校园礼仪”“家庭礼仪”“交往礼仪”知识竞赛。

(四)评比表彰。

1.评比“校园礼仪之星”树立学生身边的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激励作用,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的积极性。

2.开展了如礼仪之星、文明之星、助人之星的评选。

组长:韩丙新。

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和教材编写指导。副组长:徐会敏。

审议教师申请的《校本课程纲要》,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发展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赵金峰王玉霞郭荣华刘金艳韩国华朱笑影。

六、补充说明:

(一)课程实施效果设想:

1.教材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案例不断完善,逐渐构建一套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课程教材。

2.全面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逐步推向其它年级,聘请课程专家介入我校课程研究,促进我校课程研究向纵深发展。

3.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改善,使人一走进校园,就能听到声声亲切的问候,感受浓浓的文明景象,促进讲文明、懂礼貌的校园氛围进一步地形成。

4.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坚定信念,改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以及发展专业,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二)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课程生命问题:应采取什么有效的方式才能保证校本课程持久的生命力。

2.评价体系问题: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是个复杂而又综合的问题,如何做到定性与量化的统一,短期行为与长期行为的统一,局部评价与整体评价的统一。

3.师资配置问题:教师手头的事情太多太杂,而他们的时间精力却有限,无法对该课程作出更多的研究,如设专职教师,教师的编制又有限制,而且教师们又担心职称的评定问题。

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和优良传统的认同,是学校教育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程。让我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真诚、和谐、温馨的精神文明世界,促进祖国新一代的道德进步而不懈努力!我们坚信,经过我们的努力,一代高素质的人才将在陆庄小学的摇篮里诞生,礼仪之花在我校的校园里开得更艳。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开发校本课程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弘扬办学特色、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课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我们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图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提高我校的总体办学水平的目的, 为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特制定计划如下: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真正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并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推进特色教育项目的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逐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互相补充的课程格局。

1、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3)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

2、校本课程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认识自我与选择学习、生活与发展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线,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增强步入社会后持续发展的后劲。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观察思考实践操作的积极体验,具有初步的策划和组织能力。

3、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我校的地理位置和街道社区的教学资源、学校的办学特色来确定,一般从以下几类中进行考虑:

(1)人文素养类,如英语阅读、唐诗鉴赏、文学名著阅读等;

(2)科学素养类,如环境保护、应用物理实验、网页制作、安全消防常识等;

(3)艺术素养类,如音乐基础知识、绘画欣赏等;

(4)身心健康学习方法类,如篮球、心理健康等。

4、校本课程的形式将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为主要方法。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

1、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

2、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教科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任课教师考核。

2、学校保证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有在不断地实践研究中才能逐渐改善提高。我校成立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在校长的组织下将会努力开发适合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校本教育课程,并在教学中合理开展校本课的实施规化与资料的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做到六有,即:有教师、有场地、有时间、有教案、有内容、有成果。使校本课程纳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同时由实验教师积累第一手材料,经过筛选、研讨、交流,不断完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是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课程方案也明确规定:“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上述精神,加快规范我校校本课程管理的步伐,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特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如下。

1、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探索校本课程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校本课程体系。

2、在体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一致性的前提下,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灵活安排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团队精神、人际交往、合作学习等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3、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改变教师只是既定课程执行者的角色,改变教师仅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形成一种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加强学科的交*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4、在保证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培训目标与现有的课程和资源,独立或合作开发满足学校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形成、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开发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应当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他们的成长、发展出发。

2、比例均衡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保证学校各类课程都占有一定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作用。

3、综合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大多会打破学科的限制,要求多门学科的综合,但多学科的综合并不是简单相加,也不是将各种不同的内容拼盘,而是学科之间的一种有机结合。只有各种内容融为一体,组成一个整体的内容,并摆脱学科的痕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

4、课程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使课程的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在注重课程实施的同时,通过对课程实施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反思课程方案的合理性和实施的科学性,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5、调查、研究、实验相结合的原则。要对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现状、社区的条件进行深入地调查,把这些调查结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把整个开发过程视为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6、资源共享、整合资源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尽可能地利用或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课程资源。

(二)开发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家长和行政管理人员指导下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活动。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途径:

1、以选用和改编为基本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开发。在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艺术、体育等各课程中发现最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能适应本地区、本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题材,发掘相应的课程资源,设计有创意的课程主题和课程单元。也可借鉴、移植其他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成果。

2、以新编和重组为基本方式,在国家课程计划给学校留出的空间内对校本课程进行自主开发。这种类型的开发尤其要注意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与开发。特别是开发涉及科学与生活、历史与社会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开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快乐中学习。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还可以与教研人员、专家合作。必要时,学生、家长及社区有关人员都可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根据学校特点和实际需要,我校暂定开发以下校本课程:

科目

所有年级的语文、英语、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

注:每科中的具体课程可根据形势、教师能力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变动。

(一)校本课程实施的设想

1、教师培训。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作为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它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框架、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等。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而不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方面,教会教师自己拟定一门课程的《课程纲要》,澄清课程纲要与教科书的区别,学会运用合作模式与连续模式来开发校本课程。

2、撰写《课程纲要》。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须按一般格式撰写所开设课程的详尽的《课程纲要》。它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评价建议。

4、拟定校本课程设置计划。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拟订三年的校本课程设置计划。

(二)校本课程评价的设想

1、教师课程实施过程评定及《课程纲要》的评价。《课程纲要》由课程审议委员会最终确定可试用性,实施过程中由教务处通过听课、向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实施考核,确定出优、良、较好、一般、差五个等级,对于评价差的课程应逐步完善。

2、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注重过程评价,可以采用书面知识、制作结果定量定性的评定,也可以采用学生互评、自评、教师评、家长评等形式。

3、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每学期都向学生和老师征求意见,校务委员会自我评价并更改。

评价的结果向相关人员公布。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有组织、落实人员、按程序实施,并有制度、设备与经费的保证。

课程开发方案

明德兴华中学在“文化立校,特色办学”思想的指引下,贯彻实行“全面+特长”的培养模式,追求高品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孩子带着一门特长走出校门,为孩子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

1、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祖国、对湖南、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的建设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2、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引领学生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关注学校的发展,增强社会、集体生活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和优秀心理品质的养成。

4、增强教师的校本课程意识,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5、加强学校教学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1、时代性和先进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育内容应及时反映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时代文化趋向,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深造和工作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2、地域性和个性化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具体地区、具体学校和具体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当地或学校教育资源,反映地方或学校文化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3、选择性和灵活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可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4、简约性和通俗性原则。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或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精选内容,合理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内容呈现形式应该活泼多样,通俗易学。

5、主体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把培养师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创造精神放在首位,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必须重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双主体平等互动的积极作用,使课程开发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突出趣味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2、校本活动课程固定在每周二下午第八节课开展,课时60分钟。为保证校本活动课程质量,周二下午不安排音、体、美等专业课程。

1、科普类:如机器人创新与设计、动画制作、玩转科学、信息学奥赛等。

2、人文类:如翰墨飘香书法的魅力、英语角、中国象棋、趣味英美文化、希腊罗马神话欣赏、兴华话剧社、生活学习在美国、漫话美国总统、仰望星空—走进天文、旅游地理、经典诵读、英文经典歌曲欣赏等。

3、运动类:如竞技足球、男子篮球、女子篮球、羽毛球、跆拳道、健身健美操、武术等。

4、生活类:如生物与生活、手工钩编、自救与互救、心理学与生活、我是女生、生活中的趣味物理、趣味数学、团体心理辅导、创意手工、烘焙等。

5、艺术类:如舞蹈、基础素描、小合唱等。

1、教师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详细的教学工作计划,对培养学生特长有整体的规划与安排。

2、教师应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应提前了解学情,熟悉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深入挖掘学生潜能。

3、教师应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按计划高质量完成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和教学实际,调整课程进度,实现教学目标。

1、学生对校本活动课程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自主管理模式提交课程评价反馈表,由教科室根据反馈情况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2、校本活动课教学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体现平台。教科室综合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成绩,学生作品,学生参加课程的表现,对教师承担校本活动课程的能力水准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准。

3、学校把校本活动课作为年度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教科室对教师授课情况、课程效果及备课作业等情况进行检查,其结果作为本年度考核评估优秀的重要依据。

4、校本课程的评价结果将以优劳优酬的形成在经济方面有所体现。所有承担校本活动课程老师的酬金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固定报酬,每节课60元;第二部分为浮动报酬,实行平均每节40元的浮动奖励,对前3项考核评价先进的个人,实行优劳优酬的鼓励政策,并另外对精品课程进行奖励。

1、走出去—组织老师参加省(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丰富校本课程体系。

3、老带新—通过老教师带教,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4、自学—为老师提供各类书籍和学习资料,由老师自学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课程开发方案

1、根据《小学课程方案》要求,逐步完善我校新课程结构。

2、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3、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课程规划与审定,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思路是:立足本校本土,重点突破,全员参与,稳步推进,全面展开。工作上要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切实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1、科学性原则。

提倡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

2、民主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

4、人文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的目的上,崇尚个性;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为学生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保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5、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本土性原则。

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

1、以模块形式或专题形式开设,每个模块以18学时为宜。

2、按课程计划实施教学。对课程教法、学法进行研究。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求教学方式的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八年级:面对侵害、伤害青少年如何“自卫、自护、自救”

地方文化常识。

心理教育。

综合实践。

九年级:人生观价值观。

自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心理教育。

综合实践。

人的行为总要受到一定的理念或观念的支配,因此要确保校本课程高效而优质地开发,首先必须树立先进的开发理念,具体目标如下:

学校目标包括两部分,一方面是指学校发展及其特色建构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满足学生的兴趣、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对课程开发的特殊要求,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1、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原则。

2、考虑学生实际能力的原则。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

4、形成和体现办学特色的原则。

5、继承、学习和创新的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一项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活动,它需要有一种理性决策的过程、民主决策的过程、科学决策的过程。采用经验性研究优化组合的一系列方法,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优化组合的系列方法。

组长:廖增明。

副组长:黄良志。

吴庆锋。

熊旭斌。

周延国。

组员:朱志刚肖志红周四喜胡立胡勇军唐志刚。

黎中生罗继锋。

袁欢欢。

李新国。

卢彩红。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室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如果我们能自用这一段黄金,引用圣贤的智慧,熏习我们的子弟,教导禀性淳良的儿童,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们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

诵读,符合和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根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零到十岁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鼓励儿童背诵,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背诵是儿音的专长,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如果不给他们背一些有价值的经典,他们就会背诵广告、流行歌曲。根据会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和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的研究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儿童经过5—15分钟的育读后,情绪明显稳定下来。几个班级在经过四年星期的育读训练后,老师皆反映学生的吸收能力增加了,上课更能集中注意力,他们教起来也变得轻松了,班级的秩序、整洁也名列前茅,老师不在的时候,也懂得自我约束,自制力也进步了。

诵读经典时,儿童只要耳朵听、嘴里放松跟着念就行。这种直觉的学习法,能让脑的压力得到舒解,身心达到安定和平衡,智能潜能得到开发,学习能力自然变好。反复育读一篇文章,能训练小朋友的注意力,提高识字率。

为什么偏要让他们去育读那么深奥的经典呢?因为经典是经过了几千年的流传,众所公认的”最好的书”、最有价值的书”,它们是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是一些光辉的、具有永恒价值的精品。读诵经典对儿童陶冶性情、涵养气质和培养人格智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坚持“扬弃”的原则。

在具体的讲解中,我们不能生搬硬套,钻牛角尖,就新时代,取期精华进行解读。

2、坚持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给学生光讲道理是不行的,尤其是小孩子,必须将这些内容放在平常生活中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进行教育,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

1、聘请相关的专家对老师们先行进行《弟子规》解读培训。

2、选学校对《弟子规》理解较深的教师担任校本课程解读老师。

3、一、二年级利用校本课进行诵读,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孩子们的性情。

4、三到六年级要在诵读中体会,在老师的解读中受到教育。

5、三到六年级的学生要写学习心得,每星期一篇。

6、担任校本课程的老师每月写一篇教学心得或感言。

7、收集家长就孩子诵读《弟子规》后的反馈,每学期收集整理一次。

8、每学期举办不同形式的《弟子规》诵读。

9、学期末,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心得进行整理并装订成册,上交教导处存档。

课程开发方案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年来农村小学学生学习的空间主要停留在课本上,各种客观存在的教育资源被浪费或忽视,整个教育过程被考分左右,为题海困惑,教师视教材为全部,把学生视为承载知识的容器,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全盘接受,最终造成学生表面上掌握的知识比较多,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对教师、教材的依赖性增强,也造成了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创新意识欠缺,给今后的发展带来障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每个新世纪公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更要学会做人,重建起新一代中国人的人生信念。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字、古诗等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其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资源。

新时期的少年儿童,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深受父母的宠爱,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我校正视现状,利用寄宿制的有利条件,利用校园文化对他们进行严格规范,科学系统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磨练学生意志,以期形成坚强果敢的品质。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设计了调查问卷,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低、中、高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举手表决、选项填空、直接答卷三种方式,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对书法、唐诗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比较感兴趣。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以新的课程标准、教育理念作支撑,开发书法艺术、古诗贤文和学生操行等校本课程资源,以期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坚定的人生信念,使他们终生受益无穷。

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交流性。

3、校本课程通常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来决策,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模式。

1、使学生了解、热爱我国灿烂的文化,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

2、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名称、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安排,探索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为全面开设校本课程积累经验。

3、彻底改变教师“应试”教育的旧观念,培养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4、让学生拥有熔铸在书法、古诗、美文中的前人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具有现代中国人的意识。

5、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撰写论文的水平,争取在各级论文大赛上获奖,争取发表高质量论文和有特色案例。

1、实施原则。

(1)强调主体性,突出个性化。尊重学生的意愿,依据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是开设这门课程的出发点,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就是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2)重视可行性,力求多样化。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的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设计教学情境。除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应引导学生将口语知识,技能运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

(3)加强针对性,注重兴趣化。校本课程如果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能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想上的积极性,课程生存就面临危机。只有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校本课程才有开发价值。

2、研究与管理机制。

(1)成立课题开发研究管理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研制和设计,负责课程实施的督促和检查,针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适时修正和完善课程方案。

(3)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并充分发挥学校校务委员会团结全校教职工民主决策的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4)本课程中的课程开发小组组织各班主任按照顺序在各年级实施。

(5)本课程纳入课时计划,原则上每周一节,学校课时计划安排为:各年级每周一至周五各有一节校本课程,一、二年级为书法入门,三、四年级为唐诗鉴赏,五、六年级为养成教育,可对课时进行弹性安排。

(6)本课程实施形式实行课内与课外、讲座与实践、交流与竞争相结合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课程更加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本课程实施实效。

(7)加强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学期初组织教师制定本学期课程实施计划,期末组织教师进行研讨。

(8)加强集体备课,认真落实每一块内容,研究设计实施方案,及时总结反思,及时完善实施方案,逐步形成校本课程教材。

(9)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教法,倡导按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伙伴互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快乐学习。

(10)教师运用选用、改编、新编等多种开发方式,根据校本课程的特殊性,按照综合性、针对性等原则选择、组织符合校情、生情的校本课程内容。

3、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1)针对学生的经验背景、知识基础,结合实际进行一定的指导。

(2)有针对性到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和督促。

(3)注重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

(4)允许学生在成果获得上的层次差异。

1、对教师的评价。

(1)课教师实施本课程的工作态度、实效纳入个人业务考核档案,定期检查、督促、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2)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要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与反思,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既要关注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又要关注是否保护和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愿望。

(3)要建立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2、对学生的评价。

(1)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过程、情感、态度、能力发展、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激励评价,教师及时对学生学习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载。

(2)采用各种形式对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学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并进行激励性评价。在每一环节、步骤上,教师都要对学生的每一次表现满怀激情到给予积极的评价。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涉及到思想、思维、积累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反复”、“反弹”,不论遇到怎样的情况,总给学生以信心,总给学生以希望,寄学生以期望。

(3)通过调查表等形式,对学生相关知识、能力、发展情况作检测调查。

(4)定期结集出版师生教学活动中的优秀成果。

3、评价内容。

(1)对写字、古诗和习惯养成的学习态度。

(2)对有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对师生成长的作用、效果。

课程开发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引领学生快乐学习、健康而又全面的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近年来,我校依据安徽省教育厅教基[20xx]044号《关于调整安徽省义务教育实验课程安排表的通知》精神,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编排课程表,并在地方与学校课程中安排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书法、班队活动、信息技术、数学实践活动五门课,每周各一节。此外,还在每天的第一节安排了30分钟的晨读课,用于诗词等韵文的诵读和英语听说活动;在上午的第二节与第三节课的课间,安排了大课间活动,内容为做操、跳绳和踢键。在学校机动周安排了诗韵文化展演、体育运动会、走进社区等主题教育与专题实践活动。

学校现有教学班xx个,学生700余人,专任教师40人,除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教师相对缺少外,基本上能保证国家课程的开齐和开足。xx个教学班均配有班班通设备,校园网实现了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人人通。学校设有多媒体、音乐、美术、科学实验、图书阅览等多功能教室以及塑胶篮球场、塑胶跑道等运动设施。除运动场相对不足外,其他办学条件基本能满足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需要。

学校20xx—20xx年进一步规范执行课程计划的思路是:以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为理论指导,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实施。依据《课程标准》编制学校课程计划,明确课程实施工作目标,落实课程执行工作措施,并通过标准课程的实施,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在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机制。在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并积极为教师搭建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为此,学校在《赤足乡野—农村小学语文开放式课堂的诗意追寻》市级课题的研究中,开展了中华诗词进课堂、师生同读经典、童诗童谣编创、诗歌教学研讨等诗教活动,形成了低年级童谣、中年级童诗和高年级古诗词三个层次的诗教课程。20xx年,学校在这一课题结题的基础上,提炼出了“诗韵”校园文化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成功申报了省级课题《农村小学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以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统领学校管理,构建校本课程,从而丰润学校的文化内涵,塑造学校的文化精神。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诗韵芬芳的校园生活中,成为有“诗心”的人,从而为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定丰实的基础。诗韵校园文化建设,着眼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教师在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和关爱校园氛围里,提升文化品位,享受教育乐趣,成为具有诗人气韵的教师。

该课题20xx年4月开题,经过两年来的研究与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以诗韵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的总体构想。

课程主题是:让生命追寻诗意的栖居。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

1、体育类课程——夯实生命根基;2、艺术类课程——润染生命底色;3、智育类课程——丰盈生命内涵;4、诗教类课程——畅享生命圆融。

其中,诗教类课程为必修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形成童谣、童诗、中华经典诗文三个系列,每周两读一课。其他三类课程为选修课程,每周安排两个课时供学生选修。体育类有乒乓球、篮球、跳绳、踢键,艺术类有书法、国画、乐器、舞蹈,智育类有三棋、科技。

四、20xx—20xx学年规范执行课程计划推进安排。

20xx年8月——9月,成立规范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制定执行课程计划开发校本课程方案;建立课程实施活动小组,具体研究标准课的实施措施;编制学校课程的课时计划,开齐国家课程,开足课时。

20xx年10月——11月,进一步完善诗教类课程的教材编制,全面开展诗教类课程的教学及教学研究活动;筹备选修类课程的师资、场地、教具、教材,逐步实施教学。

20xx年xx月——20xx年1月,完善选修类课程的教材编制,全面实施选修类课程教学;开展诗教类课程成果展示活动。

20xx年3月——20xx年4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任务,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开展校本课程的教学研究活动。

20xx年5月——20xx年6月,开展校本课程的展示活动;进行校本课程实施的总结和反思,编制下一年度课程实施方案。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