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论语摘抄及心得范文(18篇)

时间:2023-11-17 13:49:21 作者:薇儿 热门论语摘抄及心得范文(18篇)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感悟和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考的方向。

摘抄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里面蕴藏着许多智慧与哲理。摘抄《论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精髓,从而应用到生活中。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从摘抄《论语》中所悟得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学习与教育。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论语》的第一句话,这个问题也许是个反问。在我的理解中,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教育开始注重知识的创新和应用。因此,我们需要即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第三段:人际关系与礼仪。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关于道德伦理的重要准则。在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应该用我们希望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即尊重和关爱他人。同时,《论语》中也强调了敬重长辈、尊重师长以及崇尚礼仪的重要性。因为,这些方面的重视可以培养我们的社交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第四段:职业与目标。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句话是关于职业和目标的重要准则。君子执着于本质和原则。在追寻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跟从别人的建议,而应该坚持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同时,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谦卑,不断学习和进步,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第五段:生活态度。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个意思是,我们不应该无休止地追求虚荣和权利,而是应该寻找我们真正的定位和价值,以及获得他人认可的方式。我们应该要有一颗平等和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文化和观念。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体会生活中的美好,而不仅仅是追求功利和物质享受。

结论:

摘抄《论语》是一次深入的思考过程,它激发了我们的创造力和潜力。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更好地应对人际关系,追求目标,以及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总之,《论语》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塑造良好的品格,成为追求成功和幸福的君子。

论语摘抄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摘抄《论语》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道德观,同时也对我们个人的修养和人生哲学有所启发。本文将结合个人的摘抄心得和体会,探讨《论语》对我们的意义和影响。

第二段:修身篇。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道德修养的话语,例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等等。这些话语提醒我们要注重道德行为和品质,不以个人利益为重,而是要追求真善美的境界。通过摘抄和品味《论语》,我们能够逐渐培养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修养,做一个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人。

第三段:为人篇。

《论语》中对待人际关系也提供了许多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等等。这些话语告诉我们要以真诚和善待他人,要懂得自我约束和尊重。在摘抄《论语》的过程中,我们会深刻体会到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我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是极为有益的。

第四段:教育篇。

《论语》对教育也有重要的论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等。这些话语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在摘抄《论语》的过程中,我们将领悟到教育的真正含义和目的,明白了好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同时,通过摘抄他人的智慧和思想,我们也会激发自己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

第五段:治国篇。

《论语》中还对治国有一系列论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等等。这些话语告诉我们要以德治国,要注重文化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通过摘抄《论语》,我们会深刻认识到做一个合格的领导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能力,同时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些治国理念和思路。

结尾段:总结。

通过摘抄《论语》,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道德观,对我们个人的修养和人生哲学有所启发。摘抄《论语》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道德素养和修养,还能够提升我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激发我们对教育的热情和求知欲望,同时也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相信通过学习和领悟《论语》,我们能够成为有担当、有修养、有智慧的人。

论语摘抄和心得体会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重要的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继者所编撰而成。论语摘抄旨在通过摘录其中的经典语句,传承先贤智慧,启迪人们的思考。在学习论语摘抄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并从中汲取了宝贵的智慧和经验。

第一段:论语摘抄对礼仪之道的重视。

论语中有着众多关于礼仪之道的论述,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孝”和“恭”。孔子说:“孝在顺天之意。”这句话很简单,却包涵了无限智慧。孔子认为,孝顺父母是一种天命,是人类最基本的伦理要求。而恭敬,是一种尊重他人的态度,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学习论语摘抄,我深刻感受到了礼仪之道对于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理解到了尊重、敬意和感恩的重要性。

第二段:论语摘抄引导人们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论语摘抄中,孔子对道德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范。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语句教导人们要懂得换位思考,不做对别人不公平的事情。还有诸如“德行”、“忠信”、“诚实”等,被孔子视为做人的根本原则。通过习读论语摘抄,我认识到了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始终牢记要坚守正义和诚实的准则。

除了道德观念,论语摘抄中也有许多言辞启发人们的人生智慧。例如,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坦率、开放地对待生活,保持一颗豁达的心态。又如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成长。论语摘抄中的智慧言论鞭策着我,让我时刻记住人生的真谛,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第四段:论语摘抄推动人们积极进取。

论语摘抄中强调“知行合一”的理念,即通过知识的掌握和实践的结合,才能实现理论转化为行动的目标。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这激励着我不断地追求进步,推动我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第五段:结尾总结,展望未来。

在论语摘抄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的智慧和人生观,明白了道德、礼仪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这些经典语句不仅为我指引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还推动我积极进取,不断追求进步。因此,我将坚持不懈地学习论语摘抄,不断实践其中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我相信通过这种方式,我将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并为人类的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论语个人读书心得摘抄

想找出一本影响了中国的书并不难,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影响了中国,但要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发展进程并且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性影响深远的书,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

每个星期的星期五下午,最后两节课是信息和《论语》阅读课,我觉得算是最放松的课了吧。信息课上完后,《论语》阅读课并不会让我感到有压力,老师带着我们读论语,释论语,析论语,并且结合日常生活。论语中大多都非常贴近生活,做人也好做事也罢,都适用至今。

李荣浩的一首歌《年少有为》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懂得什么是珍贵。”是啊!假如我年少有为…相信有很多和我差不多大的人,关于这句话都有自己深刻的感受吧。在这硕大的宇宙,我什么也算不上,我很平凡,很脆弱也很顽强。《论语》中有一则是孔子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随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的规划,可我们一介凡人有几个能做到这样的。但我们在风华正茂的年代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确立自己的理想,平凡中亦可活出伟大。

未来好像十分遥远,但作为一名高中生,眼下我们每天不得不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正如孔子的那些弟子一样,他们每天也像我们一样。只是他们是拜孔子为师,主动向学;而我们现在大多是被动学习,疲于奔命。孔子有很多弟子都非常的勤奋,而颜回是最勤奋的那个,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觉得汗颜,那么恶劣的环境,能乐观相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有颜回一半刻苦勤奋好学,我相信给我们肯定不会差,我想告诉那些和我一样正在努力的同学们,众生皆苦,你也不能输啊。

《论语》在中国甚至世界都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书,教会我们很人生的道理,多希望每个人在闲暇之余都能阅读阅读《论语》,学习学习前人的经验,这样或许就会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论语摘抄心得体会

论语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和总结。这部著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通过阅读论语摘抄,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论语摘抄的心得体会。

首先,论语摘抄引起了我对孔子思想的兴趣。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之一。在论语中,他对于教育、政治、宗教、人性等各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例如,他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这样的思想触动了我对于教育的看法,并且启发了我深入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

其次,论语摘抄让我认识到孔子的为人之道。孔子非常注重品行和道德修养,强调诚实、孝道、礼仪等传统美德。他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这样的道德观念让我深感敬佩。通过阅读论语摘抄,我开始思考我的行为和品行,并且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孔子的为人之道。

第三,论语摘抄帮助我了解孔子的治国思想。孔子强调君主应该以德治国,塑造自己的德行和品质,以为人民树立榜样。他认为,君主应该“诏下民则使,诏上天则祷”(《论语·述而》),强调君主的责任和作为。这些观点让我重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念,并且意识到领导者的重要性和责任。

第四,论语摘抄使我认识到孔子对于礼仪的重视。孔子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的基础,应该在家庭、社区和政府中得以实施。他强调应该“礼乐诗书”(《论语·雍也》),以实行礼仪教育。通过阅读论语摘抄,我开始思考现代社会中礼仪的重要性,并且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最后,论语摘抄让我体悟到孔子对于人性的理解。孔子相信,人性本善,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和道德引导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个体。他认为,人应该“不得已而去”(《论语·为政》),在面对困境时不亦言之,这个思想让我明白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的重要性。

总之,通过阅读论语摘抄,我对孔子的思想和智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思想不仅在古代中国有影响力,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相信,通过践行孔子的思想和道德观念,我们可以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并且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和美好的社会。

摘抄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文献,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阅读《论语》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更可以对我们的现代生活产生启示和影响。本文将结合《论语》中的摘抄,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从“学而优则仕”中得到的启示。

“学而优则仕”,这句话一直被解读为“学习担任某个职务,从而取得成功”。但笔者认为,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在于,学习的终极目标并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从小事做起,不断追求进步,最终自然会被社会肯定。

第三段: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得到的启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一切伦理道德的基础。人们善良的本质就在于这句话。当我们面对他人时,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尽可能避免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社会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第四段: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中得到的启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充分表明了人的精神成就与道德水平对现实价值的巨大影响。人们必须追求真正的欢乐和意义,而不是一味地寻求物质享受。只有人们的心灵丰富,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成熟,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第五段:结尾。

通过摘抄《论语》,我们领悟了古人的智慧和思想,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和收获。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只需回忆起这些智慧的话语,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迎刃而解。最后,希望我们都能够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

摘抄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圣人语录”。其言简意赅,深刻精深,为后人所推崇。近日,我在翻看《论语》时,不禁被其中的一些句子所吸引,并摘抄下来,今天我就想借此机会,分享一下我的摘抄论语心得体会。

第二段:道德与修养。

“寡欲而不能助人者,吾不欲见之于仲也。”这句话出自《论语》中《子路》一章中,孔子教导明确告诫我们不能麻木不仁,而要富于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我们既然有了资源和能力,就应该学会付出,成为他人的助力,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同时,我们也应当尝试减少物质欲望的占有意识,抛弃过高的个人野心,让自己更好地专注于道德修养上。

第三段:开放与思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来自《论语》中的《学而》一章中,孔老师教导我们认真学习,不要忽视细节。做任何事情都应当是认真、严谨、负责任的。同时,我们也应当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视野,不应该轻易放弃接受新思路或新思想的机会。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各种可能性,不断给自己开拓新的思考空间。

第四段:领导与服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们的尊贵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所说的。这句话虽然不是出自《论语》中,也是我们学习《论语》的态度之一。作为一个好领导,不能用强迫的方式,对待下属或者普通员工,要说到做到,化为“行胜于言”。同时,我们也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成为一个服务型的人才,更多的想着他人,更好地为他人服务。

第五段:和谐与平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来自《论语》中的《为政》一章中。孔子意思是说,学习是一件让人愉快、享受的事情。在这句话背后,也体现了平衡心态的重要性。我们做事情要学会发现其中的趣味和乐趣,并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在平和的心态,让各个方面达到和谐。

结论:

通过学习《论语》,我深刻体会到人类感性,以感性走向理性,以理性创新变化的道路;感悟我们共同的美好心灵追求和生命意义,以及跨越时空的文化碰撞与多元融合之美。行文以感人的句子为引子,以孔子的传统文化为补充,从中深刻地挖掘了《论语》这本书所蕴含的精髓。人生就像一部书,如果只是浮现在表皮,只是在游戏人生的同时,我们就失去了好好生活的意义。因此,我们更应该虚心学习,不断感悟,去发现和创造生命之美。

论语个人读书心得摘抄

在个人工作繁忙,工作生活压力大;整个社会比较浮躁的背景下,按照孩子老师布置读《论语》,读后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净化,为人处世、学习教育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启发。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文化学习。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在学习知识之前应先尽孝道,这也正好证明了“孝”在孔子心中地位之高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说的是为人要重义轻利,君子懂得的是大义,小人懂得的是小利。

孔子在政治统治上崇尚“为政以德”的思想。子曰:“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他。

在人品第一重要之后,要重视学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贤人,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类似的毛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勤勉而好学,不以向比他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总体而言,论语中有好的观点,也有迂腐过时的观点,我们要吸收其精华。

譬如综上所述的孩子从小教育要将道德品质放在首位;学习要温故而知新、不耻下问;为人要重义轻利;为政一方要实行德治,正人先正己等。

读好书使人心灵净化,读好书使人类进步!

论语个人读书心得摘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开篇的这三句话,可以说是老幼皆知,其意思也不用特别解释了。可南怀瑾先生却是这样解释的:做学问,要随时注意“时”和“习”,要随时随地学习。当你有进步时,能不愉悦吗?你的学问没有人能够理解时,有个难得的知己来看你了,能不高兴吗?做学问的人,也可能一辈子没人能了解你,那也不生气,这样的人不就是君子吗?这样的解释,比起常人的理解,不知要高出多少层。

南怀瑾先生这样解释的原因是,原句第一个字“学”不能仅仅当作狭义的“书本学问”理解,而是要从人生修养上讲起才行。也就是说,“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那么,把“学”字的意义理解的这么宽泛,符合孔子的原意吗?南怀瑾先生说,《论语》二十篇,每篇都是一篇文章。而现在,一条一条分开印,是宋儒们把它圈断的。整个二十篇《论语》连起来,又是一整篇大文章。

这倒又是一种新鲜的解读方式。谁都知道,《论语》是语录体著作,既然是语录体,就很让人习惯于把那一条条论述分开来独立理解。这本来也不算错,却容易造成断章取义。把“学”字理解成狭义的“书本学问”,就是断章取义造成的。所以,南怀瑾先生说《论语》中所说的“学”,不是仅仅文章写得好,也不仅仅是知识渊博,它还包括“做人好做事对”,哪怕一个人是文盲,但只要是会做人做事,就是有“学问”。这是南怀瑾把整部《论语》研究完后,用“整体观”看待《论语》得出的结论。

为了证明自己把“学”字理解成“人生修养”的“学问”的正确性,南怀瑾先生还列举了《论语》中子夏的话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意思是看到好的人就尊敬他,在家能竭尽全力爱家爱父母;在社会上做事、对人、对国放弃私心,对朋友言而有信,这样的人,虽说没读过书,也一定说这人真有学问。这句话足以证明“学”不仅仅指“书本学问”。

正因为南怀瑾先生解读《论语》与众不同,他解读《论语》的著作才命名为《论语别裁》。

他这个“别裁”不仅仅与现代人对《论语》的一般理解不一样,而且特别与宋代以来朱熹学派的儒家学者对《论语》的注解不一样。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儒士们因为是以对“语录体”的理解方式来理解《论语》,结果断章取义,让后人造成了对孔子思想的极大误解。比如宋儒们理解上述子夏的那段话时就出现了偏差。他们把“贤贤易色”理解成“看到好人马上跟他学习,连女色都不能亲近了”。把“色”字的“态度、形色”之意理解成了“女色”,以至于近现代人攻击孔子“违反人性”。他们还把“事君能致其身”的“君”理解成“皇帝”,又让近现代人攻击孔子是“专制思想”,因为《论语》要人为皇帝全力服务嘛。孰不知,“君”在此应泛指为“你尊敬的人”,也即是“朋友同事”或“你答应给人办事的人”。像这样对孔子思想断章取义的.理解,还有很多处。

所以,南怀瑾先生说:“孔家店被人打倒,老板没有错,是店员们搞错的`,这要特别修正的。”现在,是到了真正复原孔子的“仁义”思想的本色的时候了。南怀瑾先生独特的“经史相参”、“整体看待”式解读能帮我们吹尽黄沙,淘出真金。

论语摘抄和心得体会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古代智慧和道德原则。摘录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并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论语的深刻内涵,更能指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论语中蕴含的智慧和至理,并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一些体会和感悟。

首先,论语中的经典名句给了我一些关于为人处世的启示。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不仅要有学习的态度,更要注重实践和巩固。只有将所学知识不断运用和复习,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得当。而这也是我在以前学习中忽视的一点,通过看到这句话我才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此外,还有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告诫我们要善待他人,不要做对别人不公的事情。我在自己的生活中,尤其是对待朋友和同学时,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只有真正以善意和尊重对待他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论语中的名句还给了我一些关于教育和为人父母的启示。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是告诫我们要从小就培养孝顺和敬重父母的品质,更要在外面做到悌于兄弟姐妹,诚实守信。这一点,让我想起了我的儿时,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教导我要做一个有道德和责任心的人。通过学习论语的名句,我对这些儿时的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明白了父母的辛勤和爱。

然后,论语中的名句还给了我一些关于为政和管理的启示。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这句话告诉我们治理国家和管理事物应当以德为先,只有政府的道德高尚,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这点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尤为重要,一个有道德和公正的政府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保证人民的利益。而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也要以诚信和公正为准则,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最后,论语中的名句还给了我一些关于修身养性的启示。孔子说:“君子贞而不谅,朋友固而不可谅。”这是告诫我们要保持端正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坚守原则。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过去一段时间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尽管困难重重,但我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论语中的这句名句,对我来说就像是一盏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通过摘录论语的经典名句,并结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论语的智慧和道德原则。论语中的名句,给了我关于为人处世、教育为人父母、为政和管理、修身养性的启示,这些启示对于我们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和巩固,不断学习和贯彻论语中的智慧,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同时,我也将通过摘录论语中的名句和心得体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希望能够在更多的人中传播论语的智慧,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其中。

论语的句子摘抄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么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超过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危险。”

1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明智的。”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1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放荡,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曰:“再,斯可以.”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论语的句子摘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鲜仁矣。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4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德不孤,必有邻。

5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7。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8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0。

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1。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未知生,焉知死。

过犹不及。

12。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3。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欲速则不达。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近者悦,远者来。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4。

见危授命,见利思义。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子思不出其位。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修己以安百姓。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5。

无为而治。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当仁不让于师。

有教无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6。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生而知之。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7。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18。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9。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君子之过,犹日月之食。

小人之过也必文。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论语佳句摘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乃孔门重要弟子之一,被朱熹列为儒门修炼纲要的《礼记》之《大学篇》相传就是曾子所作。而曾子传孔子之孙子思,子思的私淑弟子则是孟轲。无论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承续的都是曾子一系的儒家正脉。这就是所谓道统!

曾子之学偏于心性修养一路,是谓“内圣”之学。“内圣”之学就是“内省”之学,基督教讲忏悔,曾子谈三省吾身,都是讲道德批判的利刃首先得指向自己,而意识到自己的罪过则是自我改正和完善的前提。只是其差别在于,基督教有一个忏悔时面对的对象上帝,即能够审判和赦免罪过的全能者。而曾子忏悔时面对的对象安在?这或许也是儒家文化熏陶下的国民罪感和反省意识弱于基督文化背景下之人民的重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忏悔还是反省,都是为了减轻罪疚和自我完善自愿进行的心灵修炼,任何人无权强迫他人进行灵魂忏悔,否则将是对他人灵魂的施暴!当年的思想灵魂改造运动的邪恶正在于此!

至于反省的具体内容,倒不必止于此三条。虽然,也不妨以此为标准来反省反省自己。

“为人谋而不忠乎?”我不是一个很热心的人,为别人办事很多时候真没竭尽全力。如果把此一条诠释为职业伦理,尽全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也从来没做到。只能说,如果学生愿意学,我会很认真地教。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朋友之间交往的时候是否比较真诚?这一点还可以,我这人比较实在,如果大家不能真诚的交流,也就不用做朋友了。

这么一反省,觉得自己做得实在不够好。一个人真要认真反省自己,要有高高在上的道德优越感是很难的。

论语佳句摘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本章所讲的自省,即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在《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忠”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信”是信任、信用,就是城市不欺骗,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

论语摘抄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解词:耻:以……为羞耻。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翻译: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作者介绍: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文档为doc格式。

论语佳句摘抄

2、幼而不悌,长而无述,老而不死,是为贼----孔子。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4、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

5、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孔子。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7、朋友切切思思。

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人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9、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孔子。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既欲其生,有欲其死,是惑也。

12、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14、不知生,焉知死。

15、诗三百,思无邪。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

俗话说的好”半部论语治天下。“可我觉得别说半部了,就是几句话就能让人领悟到许多的大道理。

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到现在,这句话还在我脑边回荡。为什么呢?因为我三年级的那件事。

一会,老爸走了,我的心里顿时乐开了花,”哇哈哈,可以不受限制的看课外书啦。“想着,我便拿起来了《三国演义》。

正当我看到入迷时,一阵车声惊动了我,”哇,怎么办,没复习啊!“我一下子想只被踩了尾巴的猫尖叫起来。我的心顿时一阵七上八下。

第二天早读,我又是在班里一顿”神游“。

……。

发考卷当天,当我看到这令人羞耻,令人羞愧的分数——86。”真是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啊!“我看看这个分数,我不禁吟道。

这一则又一则的论语,正时刻警示着我的灵魂。

论语摘抄读书笔记

朱子曰:“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者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毛奇龄《四书改错》批评朱子把这里作实字的“学”误为虚字,也就是把名词误为动词,“学者,道术之总名……以学道言,则大学之道,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是也;以学术言,则学正崇四术,凡春秋礼乐,冬夏诗书皆是也。此则学也。”不错,以“学”为“效”,可效善,可效恶,而所谓后觉效先觉,于原文无有,纯为宋儒发挥。而“学”为“道术”,正是“时习”之内容,整理、学习前人积累下来的东西,遵学习之次第、守学习之时辰,无求富贵而“禄在其中”,无心虑死而生涯漫度。道术广博,人人可从所好,漫度人生,践生即为知生,得如此,不亦悦乎?不过,世运难免变迁,有时道术贬为秕糠,唯人心之一善可以品质长存。学为圣人,世之变迁、毁誉莫动,不亦悦乎?所以,程郁庭虽然肯定“毛氏讥之是也”,但仍以为“以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为学,则精确不磨”。康长素也以学为学圣人,但目的不为明善复初,而为“时中”。“时当乱世,则为乱世学,时当升平太平,则为升平太平学,礼时为大,故学亦必随时而后适”,因时治学,“阖辟往来莫不自在”,不亦悦乎?长素的发挥是更远了。但得圣人之心于千载之后,其乐何言?所以,很难说朱子、毛氏和康子哪个更能体会到《论语》此句之意,但无论哪个角度,一个“悦”字都在贯彻,圣人可学与不可学皆于此可见。

学而时习可以知礼,立己;朋自远来可见知言,立人。立己而立人,正是能悦之门径。觅此门径,我们来看此章总说。何晏解末句为:“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有所不知”可以是不知学,也可以是不知我。孔颖达疏正是包含此二义。朱子《集注》取尹氏语:“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则“不知我”落筌。人不知学而我不愠,是不责全求备,人不知我而我不愠,是知为学在己;前为立人,后为立己,“不愠”则全有之。孔子生当春秋之世,其时礼崩乐坏,道术少人循序应时而学,即学亦为富贵、霸强而学,此为不知学也;其时,世之天子诸侯不知孔子,并弟子朋友亦难见知,此为不知我。当此情况,唯乐天知命并存立己立人之志,有一得则中心喜悦,方能心中略无不平之意(朱子曰:心中略有不平之意便是愠),孔子能之?以“不亦君子乎”勉励弟子?梁清远《采荣録》:“《论语》一书,首言为学,即曰悦,曰乐,曰君子,此圣人最善诱人处。盖知人皆惮于学而畏其苦也,是以鼓之以心意之畅达,动之以至美之嘉名,令人有欣羡之意,而不得不勉力于此也。此圣人所以为万世师。”如此说,圣人倒如以科举诱天下英雄入我毂中的唐太宗了。其实,科举之外,英雄无数,以利诱也好,以嘉名诱也好,终是诱得一时或诱来庸懦,孔子只是启人从所好,启人乐生,启人知礼知言立己立人,归结起来就是启人乐天知命而已。能乐天知命,孔学“悦”之宗旨得也。

末章“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与此形成呼应,“知命”对“不知而不愠”,“知礼”对“学而时习之”,“知言”对朋、对人。“知命”为总说,“知礼”、“知言”为分论;首章由分而总,意在发挥,末章由总而分,旨在归结。礼悦鬼神,言表心声,乐天知命,在在与“悦”相关,全部《论语》似是要阐明:人生在世,唯悦可求,以悦为旨,何以能悦。

天地之大德曰生。不知生焉知死?孔学门径在于人“生”而不是人“死”上广研深探。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常人言富贵可求,但求神拜佛者所求多为富贵,为何?富贵在外,难由自主,标准依人,难达目的,唯有依靠神灵,方可立定心神,以为富贵可期。死亡一样,不可求免,亦不可求时,病夫寿延,壮夫早夭,求仙适以伤身而短命,健体恰至弱神而遏寿,事例太多,也许只有自杀方是扼住了死神的喉咙,所以有人说自杀才是自由而死的方式。但求死不得的事情也很多,并且求死本身恰恰是求生的一种方式,舍生取义,杀声成仁,或者就是为情而死、赌气而亡、厌世而殇,缘于知生或不知生,都已超出常人所期“死而可求”的范围。所以,求富贵不如从所好,求死不如知生,后二者都直接表现为“中心悦服”;孔子正是深明于此,方有此章之言,说出“悦”为宗旨,又发明何以能悦;其弟子亦明此,故《论语》编次,开门见山亦卒章显志。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