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调研报告题目(热门13篇)

时间:2023-11-22 16:49:13 作者:薇儿 小学教师调研报告题目(热门13篇)

调研报告是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手段来获取相关信息,以全面了解问题的情况和解决方案。接下来是一份关于XX行业竞争力的调研报告,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教非所学、年龄老化现象,“民转公”教师正值退休高峰;教学点分散,班额小,农村小学“超编与缺编问题并存”和“实质缺编导致教师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下面以xx小学为例:

xx小学下辖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径10公里。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81名学生,教职工11人。是所规模较小的完全小学。从教师队伍来看,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30岁以下教师2人(20xx年9月新进的特岗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2%;30-45岁教师2人,占18.2%;45岁以上教师7人(其中女2人、1人即将退休),占63.6%。

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工作量过大。

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中师以上,中师学历2人,占18.18%;大专学历5人,占45.45%;本科学历4人,占36.36%。

从数据上看,81.82%的教师在合格学历的基础上提升了学历层次,但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按《安徽义务教育实验课程设置安排表》“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现有教师中体育专业教师1人,英语专业教师1人(均为20xx年新补充的特岗教师)。七个教学班共有每周共有210课时,人均19.1课时,每天近4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等,工作量超负荷。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可避免。另农村教师多是“半边户”,“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干农活,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得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负担沉重。

三是现有教师编制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根据中央编办发[20xx]72号(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只能配备4名教师,严重超编。

四是教师培训机制难以形成,培训效果不佳。一是教师少,教研、培训学习氛围难以形成;二是工作量过大,教研、培训时间难以保障,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三是“萝卜煮萝卜式”的教研模式,重实践轻理论,缺乏针对,缺乏专业引领,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一)探索并改革教师补充机制。

现有的教师补充机制已在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逐步解决师资在年龄、来源、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新补充留用难度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议”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中“教师都回本大队工作”对当下农村教师“补充易,留住难”的现状有借鉴意义,大力实施教师本土化培训。要加大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储备,对学校核定编制时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后备师资储备编制,实施定向培训,吸引本地优秀大中专毕业从教。同时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活动中向农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改革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

我乡农村小学何家坊小学、xx小学、教学点师生比分别是1∶11.94、1∶7.36、1∶4.9、1∶7.85,师生比远高1∶19。班师比分别是1∶1.59、1∶1.66、1∶1.72、1∶1.79、1∶1.84、1∶1.91、1∶1.98、1∶2.04、1∶1.86、1∶1.86。班师比分别1:2:43、1:157、1:1.67虽然中央编办发[20xx]72号等文件没有对农村小学的班师比作出明确规定,但班师比明显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实际却属缺编。

受现行的编制依据师生比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虽超编,但其工作量重(每周19.1节课)。教学点班多学生少,多以复式教学,以师生比或班师比都不能很好解决解决这一矛盾。建议配置师资时应该考虑班师比、师生比、教师课时数等多个指标,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在校生数、班级数(年级数)、课程数、教师课前课后工作量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教师工作量来配置师资能够做到因校而异,同时还能够实现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

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要加强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品位,我们要关注教师的培训,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才能让社会对教育满意。

教师的培训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基础课程改革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条件。而对教师培训内容的确定又必须以教师自身的需求为基础。为征求我校教师对市教育局关于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填写了《十八集初中教师培训需求调查表》,结合我校教师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认真调研。现作如下汇报。

20xx年11月10日下午,利用全体教师例会时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我校教师培训需求的信息。

(一)问卷编制。

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继续教育需求问题,共设计了三个方面共17个问题,其中8个问题为打分题,8个问题为开放式问答题,1个问题是建议题。

(二)问卷取样。

问卷采用全面抽样的方法,以我校全体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全员发放问卷来覆盖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师群体。实发问卷24份,回收24份,回收率为100%;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24份,有效率达100%。

(一)基本情况。

调查的24位教师中,数学教师7人,语文教师7人,英语教师4人,物理、化学教师2人,思品教师3人,体育教师1人。应该说,这完全真实地反映我校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及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数据分析。

1、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较高,有这方面的要求。有80%以上的教师表示希望接受相关的教师技能培训。

2、教师的培训工作能促进了个人专业发展。有51%的教师认为教师培训会让他们掌握一些现代教育方法,70%的教师认为教师培训能让他们开阔教育视野,40%的教师认为通过教师培训会更新知识结构,50%的教师认为通过对教师的培训一定会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个人专业发展。

3、通过教师培训能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80%的教师认为参加培训是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40%的教师认为参加培训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

4、部分教师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参加培训是为了增强竞争力,以求发展的教师占35%;认为参加培训是为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任务的教师占30%。

5、目前,我校教师对信息技术培训和提高教育教学技巧培训的需求比较强烈。80%的教师希望参加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60%的教师希望参加信息技术培训。

6、教师的培训方式应该灵活多样。问卷显示,教师需要多样的培训方式,其中尤以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共同研讨型的培训方式因为最贴近教育教学实际而最受教师的欢迎,占参与问卷调查教师的80%。其它形式分别为系列讲座占20%,专题讲座占23%,网络培训与面授培训相结合以面授为主占20%,网络培训与面授培训相结合以网络为主占25%。

1.创新培训模式,实现个性化引领是教师对培训的最大期望。

“会议式”培训一直是我们采用的主要培训形式,从调查来看,随着教师培训需求多样化发展,大班额培训报告会难以满足教师个性化引领式培训需求,因此,培训尽量减少大班额,多增加小班额培训形式。强化参与式、对话式、展示式、观摩式等形式的培训。

2、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培训院校、教师任职学校三方的联合。

教育行政部门、培训院校、教师任职学校要三位一体,应各有侧重。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培训目标、要求的制定和领导,对培训教师的组织与管理;培训院校要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后,针对教师所需,确定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式,细化培训过程;教师任职学校负责督促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所学知识,为教师搭建展示平台,并及时做好培训效果的信息反馈,以供调整改进。

3.围绕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设置培训内容,突出干部教师普遍关注的教育教学热点,切实满足培训者的需求。

首先,培训目标定位要以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生成培训问题,变理念培训为主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主的培训。其次,培训专题零散、不系统是当前培训内容设置中普遍存在的,今后应由重零散性知识专题设置为强化系统性文化素养知识专题设置。

4、教师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

教育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是教师期望培训类别的首选,现代教育理论、技术、方法、信息技术、新课改理念及前沿动向的培训都必须应是今后教师培训的重点内容。

5、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在培训的形式上,除了系列讲座和专题讲座外,还要多采用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共同研讨型的培训方式,通过观摩名师课堂、实地考察,是教师积极参与到培训的过程中。要积极倡导“请进来、走出去”,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采用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在培训教师的培训者的选用上,应多聘用教学经验的丰富的教学一线教师和有教育教学理论的教育教学专家,给教师以教育教学最直观、最形象的指导,另外高校教师和教研人员也是教师需要的培训人员。

6、教师培训的时间问题。

教师平时教育教学工作十分繁忙,如何处理教师工作与教师培训的关系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学时间外出培训势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休息日又影响教师休息。

7.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经费保障机制。

培训。所以,完善培训机制,规范组织管理,应该是当前重点要抓好的工作。

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条件。教师培训作为教师成长有效途径之一,它能满足教师的发展,可直接弥补教师所学的某些不足,为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等方面的素养“充电”、“加油”;它能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教师发展越充分,就越有信心全面实现自身的价值;它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一方面使一些表现好的教师更加上进,另一方面,可以使后进教师有所转变;它能帮助教师协调人际关系,在师资培训的价值取向上,以往大多趋向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其实有些教师教育效率不高的症结往往不是其掌握的知识、技能等不够,而是一些人格因素及其引起的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等的矛盾。

为了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培训效能,我校组织部分老师分为两组于20xx年2月25日——28日深入全区幼儿园、小学、中学等28所学校,发放教师培训需求问卷140份,组织各校中层干部、班主任及教师代表,采取署名方式填写,回收140份,同时与部分学校业务校长采取面对面方式了解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年龄及职称。在提交问卷的140名教师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59人,45岁以上的31人;中级职称占46%,初级及未评职称的占34%。年龄老、中、青兼顾,职称初、中、高级均涉及。

2.课后反思。有91.8%的教师会“思考这节课的得失及其原因”,同时有56%的“写教学随笔”;23%的“写教育故事”。反思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力,我们绝大多数老师能以不同方式思考,在反思中成长进步。

3.崇拜的教育专家或名师。在提交的140份问卷中,有110人填写了自己崇拜的对象。古代的孔子、朱熹,近代的陶行知、叶圣陶,当代魏书生、李镇西;幼儿学段的许卓娅,小学学段的钱守旺,中学学段的余映潮等28名教育家或名师,最聚焦的要数陶行知,有50人认可并崇拜他。

4.授课采取的教学手段。103人采取“制作课件并借鉴同行的方法”,同时51人“自制教具、挂图”,只有4人表明自己“没采取什么手段”。绝大多数老师均能采取并借用教具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教师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9月28日,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暨20_年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以视频方式发表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出席会议。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等代表获奖人员发言。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教授等在主论坛作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专家的发言、报告在教育战线和广大网友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石中英。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

教师是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在前期研究当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相比而言要弱于学科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在中小学比较容易找到非常优秀的学科教学专家,却很难找到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优秀教师。搞清楚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他们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家庭和社会环境支持作何评价、能力建设状况如何、碰到过哪些困难和问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对于进一步来推动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

研究方法。

基于此,课题组通过教师访谈和专家咨询,编制了面向教师的调查问卷,于去年疫情期间,采取立意抽样法,共获得2426位中小学教师样本。调查问卷共有五种题型,分别为人口统计题、评分表题、多选题、五点计分的李克特量表题、开放式问题。数据分析包括两大部分:第一,描述性统计呈现中小学教师对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知状况和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方法、环境支持、能力建设状况和困难程度。第二,使用t值检验和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年龄段、性别、地区、教授科目、学段、担任与未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对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知、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环境支持、能力建设及困难程度五个可比指标上的得分。

研究发现。

研究发现,广大中小学老师在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水平上得分很高,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知水平也比较高,但是在核心价值观具体内涵的理解程度方面,得分不是十分理想。

就核心价值观教育难度的认知而言,教师认为在12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难开展教育活动的三个价值观是自由、民主和富强,属于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难度最低的三个价值观为爱国、友善和诚信,均为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

在回答“您认为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时,教师认为教学工作忙、家长不重视、资源缺乏和不理解内涵是中小学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比较突出的难点。这就说明老师们通常把价值观教育当做教学以外的任务,对于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没有形成清晰认识。

在谈到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时,升学压力大被认为是影响教师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最显著的限制因素,家长不重视、教师自身对核心价值观内涵不理解也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有较为突出的负面影响。

教育部有关文件对如何在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很多途径和方法的选择,这些方法到底在中小学实践的情况如何,大家常用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我们称之为途径与方法偏好。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中小学校教师认为主题活动、课堂渗透、社会实践是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选择校园网络、体育活动和校园戏剧的教师则相对较少。有90%以上的教师指出,自己所在的学校已经通过课堂渗透和主题活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选择体育活动、校园网络和网络戏剧的比例则相对较低。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榜样示范和情感陶冶是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法。选择理论说理、价值澄清和校园童谣的教师则相对较少。

“您认为我们的国家在下面的价值观维度上可以得多少分?”教师对我国在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友善”三个价值观维度上社会实践环境的评价较高,对我国实践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中“平等”、“民主”、“公正”和“文明”四个价值观维度的评价相对较低。

教师对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环境支持水平评价尚可,但对于资源状况的评价较低,这表明中小学校尚需更多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上的支持。

课题组还进行了比较复杂的人口学统计,看看不同学科的老师、不同年龄段的老师、不同地域的老师在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支持水平评价上是否存在不同的态度和反应。在社会价值观环境、同辈的表率作用、学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资源、家庭价值观环境、家长支持程度五个方面,小学教师高于高中、完全中学和一贯制学校的教师,这可能是因为中学面临更大升学压力,而小学开展的价值观教育活动比较丰富。

第四个维度是教师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能力建设状况。当被问到“您最喜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训形式是什么”时,中小学教师更倾向于参加以参观访问、案例分析和同行交流为形式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训活动,偏好理论讲座的教师的比例相对较少。

在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培训相对不足。在参加核心价值观培训活动的频次、教师对自身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力的评估上,文科教师的得分高于理科教师,小学教师高于高中和一贯制学校的教师,东部地区的教师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教师。

就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困难程度而言,小学教师是比较乐观的。

教师对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见建议主要包括:第一,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于教学、学生的校园及家庭生活。教师提供了在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事例,如对数学史的讲授可以帮助学生体会“爱国”这一核心价值观。第二,教师提出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促进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协同,核心价值观教育应结合理论与实践,并应贴合学生的年龄、发展规律和实际情况。第三,学校可以开展各类活动促进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体会和理解。第四,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加强对案例分析法、榜样示范法的运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理解和实践。

讨论与建议。

总体而言,以来,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显著,广大讲师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认同度都是比较高的,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的应用也能做到得心应手。未来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加强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学习。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知水平较高,但教师对核心价值观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仍有欠缺。不了解12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难点。特别是老师们普遍感觉比较难以理解和开展的自由、民主、富强、平等、公正等价值观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

第二,继续深化中小学校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升学压力、教学负担及家长配合程度欠佳是中小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由于较高的升学压力,高中教师可能较难在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得到充分的支持。

第三,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构建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支持网络。调查发现,学校实际上采用社会实践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比例比较低,从家庭和社区中能够获得的支持也比较有限。提高家庭、社区与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方向上的一致性,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可靠保证。

第四,加强中西部教师、中学教师和理科教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力建设。如把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教师职前和职后培养、校本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提供经验和案例;挖掘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中蕴含的丰富价值因素,帮助教师引领课堂中出现的价值冲突;指导教师开展价值教育的行动研究,保障教师价值教育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未来建议开展大样本、周期性的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素养调查,以动态地了解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素养变化趋势;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探索在尊重各自国家价值观传统的基础上,如何促进国际之间的价值理解和价值共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坚实的价值观基础。

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总结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于近期组织了我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本次调研,我们根据省厅调研文件要求,组织专人分别深入县城区、圩区和山区的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分区、分层抽样方法,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区、××区部分学校教师和全县部分中小学校长、业务指导人员座谈会各一场,参加座谈人员48人;发放调研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学37份、幼儿园11份、培训者3份。

在提交问卷的100名培训对象中,教龄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省组织的前三轮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县城学校教师48名,乡镇学校教师52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47名,普通教师53名,两种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培训对象人数基本持平,中层以上干部、校长21人,普通教师79人,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在对xx年开展至今的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评价中,有61人选择的是“满意”或“比较满意”,32人认为“一般”,说明大家对过去一轮的培训是基本认可的,但培训的满意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培训内容上,老师们觉得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是“上好课”专题的学习,占49%;其次是“评好课”专题,占21%;再次是“备好课”和“育好人”专题,各占17%;“命好题”专题仅有占2%的人选择。由此可见,老师们对那些与课堂教学直接关联的,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培训内容较为感兴趣,同时,对未能开展的“育好人”专题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训模式上,认为效果最好的培训模式选项中,“以远程为依托,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学习模式”以微弱优势排在首位,占24票,“集中培训”和“集中与校本结合”的模式分别以21票和20票紧随其后,“远程与校本结合”、“校本培训”分别为14票和12票,“远程培训”仅为8票。大家对不同培训模式认识的分化,说明目前尚无一种模式能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各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同样是突出的。从排在前三位的情况来看,集中、校本、远程相结合可能大家认为更有利于各种模式的扬长避短,因而大家更乐于接受。

在培训的方式上,大家认为最有效的是“名师带教”和“观摩考察”,分别占36%和35%,“案例研讨”占19%,选择“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无独有偶,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似,相对集中在实践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几种方式上,老师们需要更多的是面对面的直接指导和借鉴。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学期中”组织培训,26%的人愿意在“暑假”接受培训,愿意在“双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训的仅各占1%。这样的数据说明老师们一方面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较重,仅有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需要休息调整或用来处理个人的一些事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师们的自我权利意识增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方面,“教育实践与教学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项之首,“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得票数占18%,“教育政策与法规”和“职业道德与素养”仅占4%。与前述有关数据相一致,老师们还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实践、教学技能”等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对“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等涉及个人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

在最希望的培训教师方面,“名师”、“教授和专家”、“骨干教师”分别以38、25、19票位列前三,“优秀教研员”和“进修学校教师”分别以11、7票居后。说明一方面老师们希望得到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又能将实践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名师、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引领,另一方面,“教研员”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训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认可的选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29票;实践观察与测评22票;作业练习20票;实践技能测试10票;统一笔试9票;竞赛评比4票。说明大家在接受“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这个大的考评原则的同时,对注重实践的.“实测评价”方式也较为认可,通过提交“作业练习”的方式进行考评也能部分接受。

在召开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中,我们把调研问卷所列的“参加培训的最大困难,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期待”等议题作为座谈的主要内容,以期达到总结反思过去的培训工作,了解今后培训需求的目的。通过座谈,我们发现: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困难之一是工学矛盾。我县中小学大多分布在农村山区,尽管学校规模小,班额小,但班级个数并不少,因此这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现象很普遍,正常教学日全在课堂,基本无暇参加培训,即便是校本培训组织交流研讨,也必须在放学后开展。农村教师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学校工作,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困难之二是老年教师现状。由于近十年间,新进教师较少,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老年化(50岁以上)现象较为普遍,这部分老师因视力、记忆力减退和精力不济,参加学习,尤其是理论性较强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如远程培训)的培训,他们感觉困难较大。

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大方面:

一是认识的问题。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

二是内容的问题。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第三轮培训尽管增加了调研和问题反馈环节,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两张皮,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三是方式的问题。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变成了枯燥的读书和填写报告册,校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以及在农村学校还受到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是成果转化的问题。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训了就“训了”。

五是培训者的问题。大多数培训的培训者主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担任,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难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且长期往复承担培训任务,难以让参训教师信服,产生排斥心理。

老师们对新一轮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二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自己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有条件的教师也很欢迎远程培训。

四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如老年教师的特殊要求,幼儿园、音体美等教师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统、大呼隆。

五是希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教学指导,同时要加强县、乡、校三级培训指导网络建设,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因为他们是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校本培训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六是希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远程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探讨了新一轮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其纳入到教育督导工作中(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再次,要对县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年检,评出等级,结果在全省通报。

二是要真正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最喜欢向培训者提的一个要求就是“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其实老师们的需求很具体,但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到了关键的“怎么办”时,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程改革正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轮教师培训围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个核心设计内容,无疑是对路的,与第三轮培训也是紧密衔接的。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来做文章,强调在“做中学”,只有老师们行动了,才可能有改进、有转变、有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了激动,回去不动”的现象,培训才有实效。当然,除此以外,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规划纲要专题、师德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科素养提升(学科知识pck等)等。

三是要创新丰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决“做”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方式,像名师讲学、脱产研修、案例观摩、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四是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以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组建名师讲学团。加强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72学时的培训研修,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五是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的第24条规定,纳入教育督导考核,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适应教师培训形势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为总结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于近期组织了我县“”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我们根据省厅调研文件要求,组织专人分别深入县城区、圩区和山区的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分区、分层抽样方法,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区、××区部分学校教师和全县部分中小学校长、业务指导人员座谈会各一场,参加座谈人员48人;发放调研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学37份、幼儿园11份、培训者3份。

在提交问卷的100名培训对象中,教龄在2019年以上的有84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省组织的前三轮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县城学校教师48名,乡镇学校教师52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47名,普通教师53名,两种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培训对象人数基本持平,中层以上干部、校长21人,普通教师79人,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二、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

(一)对2019年至今的培训评价。

在对2019年开展至今的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评价中,有61人选择的是“满意”或“比较满意”,32人认为“一般”,说明大家对过去一轮的培训是基本认可的,但培训的满意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培训内容上,老师们觉得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是“上好课”专题的学习,占49%;其次是“评好课”专题,占21%;再次是“备好课”和“育好人”专题,各占17%;“命好题”专题仅有占2%的人选择。由此可见,老师们对那些与课堂教学直接关联的,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培训内容较为感兴趣,同时,对未能开展的“育好人”专题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训模式上,认为效果最好的培训模式选项中,“以远程为依托,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学习模式”以微弱优势排在首位,占24票,“集中培训”和“集中与校本结合”的模式分别以21票和20票紧随其后,“远程与校本结合”、“校本培训”分别为14票和12票,“远程培训”仅为8票。大家对不同培训模式认识的分化,说明目前尚无一种模式能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各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同样是突出的。从排在前三位的情况来看,集中、校本、远程相结合可能大家认为更有利于各种模式的扬长避短,因而大家更乐于接受。

在培训的方式上,大家认为最有效的是“名师带教”和“观摩考察”,分别占36%和35%,“案例研讨”占19%,选择“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无独有偶,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似,相对集中在实践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几种方式上,老师们需要更多的是面对面的直接指导和借鉴。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学期中”组织培训,26%的人愿意在“暑假”接受培训,愿意在“双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训的仅各占1%。这样的数据说明老师们一方面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较重,仅有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需要休息调整或用来处理个人的一些事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师们的自我权利意识增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方面,“教育实践与教学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项之首,“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得票数占18%,“教育政策与法规”和“职业道德与素养”仅占4%。与前述有关数据相一致,老师们还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实践、教学技能”等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对“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等涉及个人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

在最希望的培训教师方面,“名师”、“教授和专家”、“骨干教师”分别以38、25、19票位列前三,“优秀教研员”和“进修学校教师”分别以11、7票居后。说明一方面老师们希望得到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又能将实践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名师、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引领,另一方面,“教研员”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训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认可的选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29票;实践观察与测评22票;作业练习20票;实践技能测试10票;统一笔试9票;竞赛评比4票。说明大家在接受“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这个大的考评原则的同时,对注重实践的“实测评价”方式也较为认可,通过提交“作业练习”的方式进行考评也能部分接受。

三、座谈会的情况综述。

在召开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中,我们把调研问卷所列的“参加培训的最大困难,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期待”等议题作为座谈的主要内容,以期达到总结反思过去的培训工作,了解今后培训需求的目的。通过座谈,我们发现: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困难之一是工学矛盾。我县中小学大多分布在农村山区,尽管学校规模小,班额小,但班级个数并不少,因此这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现象很普遍,正常教学日全在课堂,基本无暇参加培训,即便是校本培训组织交流研讨,也必须在放学后开展。农村教师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学校工作,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困难之二是老年教师现状。由于近十年间,新进教师较少,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老年化(50岁以上)现象较为普遍,这部分老师因视力、记忆力减退和精力不济,参加学习,尤其是理论性较强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如远程培训)的培训,他们感觉困难较大。

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大方面:

一是认识的问题。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

二是内容的问题。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第三轮培训尽管增加了调研和问题反馈环节,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两张皮,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三是方式的问题。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变成了枯燥的读书和填写报告册,校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以及在农村学校还受到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是成果转化的问题。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训了就“训了”。

五是培训者的问题。大多数培训的培训者主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担任,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难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且长期往复承担培训任务,难以让参训教师信服,产生排斥心理。

老师们对新一轮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二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自己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有条件的教师也很欢迎远程培训。

四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如老年教师的特殊要求,幼儿园、音体美等教师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统、大呼隆。

五是希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教学指导,同时要加强县、乡、校三级培训指导网络建设,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因为他们是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校本培训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六是希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远程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对新一轮培训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探讨了新一轮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加大督导检查力度。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其纳入到教育督导工作中(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再次,要对县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年检,评出等级,结果在全省通报。

二是要真正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最喜欢向培训者提的一个要求就是“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其实老师们的需求很具体,但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到了关键的“怎么办”时,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程改革正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轮教师培训围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个核心设计内容,无疑是对路的,与第三轮培训也是紧密衔接的。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来做文章,强调在“做中学”,只有老师们行动了,才可能有改进、有转变、有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了激动,回去不动”的现象,培训才有实效。当然,除此以外,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规划纲要专题、师德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科素养提升(学科知识pck等)等。

三是要创新丰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决“做”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方式,像名师讲学、脱产研修、案例观摩、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四是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以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组建名师讲学团。加强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72学时的培训研修,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五是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的第24条规定,纳入教育督导考核,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适应教师培训形势发展的需要。

小学教师调研报告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关键所在。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通过调研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认真研判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州委、州政府推动我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研方式。

成立了以xx副主席为组长,部分政协委员和教育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调研组,深入全州部分县市中小学实地考察,并召开教育部门和学校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对我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还赴x州、x州、xx等地考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先进经验。

报告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全州中小学的分布,骨干教师队伍,教师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以及男女、民族、城乡教师比例等情况。

第二部分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从健全长效机制,夯实队伍师德根基;突出专业培养,提升教师队伍能力;强化待遇激励,提高教师队伍活力;完善工作机制,规范教师队伍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取得的成效。

第三部分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教师队伍结构,教师招聘工作,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职称评聘、专业对口、朝鲜族学校师资力量等方面查找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部分是“意见和建议”: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一是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二是稳步完善教师管理体制;三是探索建立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四是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待遇。

以上说明,请审议。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关键所在。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为进一步推动我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州政协常委会2021年工作部署,州政协成立了以xx副主席为组长,部分州政协委员组成的专题调研组,从x月初开始,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踏查等方式,对我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赴xx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综合调研和考察情况,形成此报告。

我州现有各类中小学x所,其中普通高中x所,初中x所,小学x所。在岗教职工x人,其中小学教职工x人,初中教职工x人,高中教职工x人。

骨干教师队伍情况。全州各级别骨干教师共有x人,其中县(市)级骨干教师x人,州级骨干教师x人,省级骨干教师x人;州级学科带头人x人,省级学科带头人x人;县(市)级名师x人,州级名师x人。

学历结构情况。研究生以上学历x人,本科学历x人,本科以下学历x人。

职称结构情况。正高级教师x人,副高级教师x人,中级教师x人,初级教师x人,未定级x人。

男女结构情况。男教师x人,其中小学x人、初中x人、高中x人;女教师x人,其中小学x人、初中x人、高中x人。男女教师比例为x。

民族结构情况。汉族教师x人,朝鲜族教师x人,其他民族教师x人,朝鲜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占比x%。

城乡结构情况。城区教师x人,占全州教师总数x%,乡镇教师x人,占全州教师总数x%。

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统筹推动全州教师队伍建设。

(一)健全长效机制,夯实队伍师德根基。

贯彻落实国家、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部署,严格执行各类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州本级和各县市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师德主题教育和师德研讨主题活动。通过举办师德交流会、师德师风宣讲、演讲比赛、“新时代教师风采”微故事征集等主题教育活动,发掘师德典型,传递教育正能量。每年教师节期间选树一批“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等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定期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规定,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党纪法规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二)突出专业培养,提升教师队伍能力。

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各县市相继建立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每年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新任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专题培训等培训活动。大力推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名师工程”等培优项目,组织名优级骨干教师开展“送培下乡”“送教下乡”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农村中小学校级管理干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岗教师赴宁波参加培训,邀请x市名优校长到延边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高级中学校长讲学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校级领导干部培训,选派我州国家领航校长、x省杰出校长、专家型校长以及延边州名(骨干)校长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行高端研修。通过开展一系列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三)强化待遇激励,提高教师队伍活力。

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各县(市)科学制定和完善补助方案,为农村中小学在编在岗教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和农村教师生活补助,积极落实“农村一线从教30年可直接认定高级教师职务,实行特设岗位聘任”政策。推动州本级和县(市)按省定要求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教师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按规定标准执行。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完善工作机制,规范教师队伍管理。

严格执行教师编制标准,加强教师聘用合同管理。在编制标准内,尽量多招优秀教师,不断充实专业教师队伍,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根据各学校的编制、减员、配备、需要情况,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特岗教师招聘、接受公费师范生等形式,进一步加大紧缺薄弱学科教师补充力度,有效缓解教师队伍老龄化、结构性缺编的问题。落实中小学领导、教师交流工作制度,选派城区学校名优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选派乡村学校领导到城区学校挂职学习。通过实施城区和乡村的交流工作,推动优质师资力量向乡村薄弱学校流动,促进教师队伍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高广大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三、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方面,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出现青年教师断层现象。全州现有30岁以下教师x人,占比x%,而50岁以上教师x人,占比x%。自20xx年中组部出台《高级职称女教师延长退休年龄的通知》后,女性高级教师可申请延长到60岁退休,教师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由于延退教师受体力、精力和知识老化等原因,无法胜任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任务,因岗位编制指标限制,使得年轻教师无法及时补录,职称评聘机会也被压缩,进一步打击了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科结构方面,专业课教师紧缺,存在跨学年兼课、跨文理兼课现象。性别结构方面,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中小学共有女教师x人,占比x%。女教师比例过高,加之产假的延长和二胎生育政策的实施,“四期”保护期间在岗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少教师跨年级、跨学科任教,导致教师备课压力大、工作负担重。

(二)教师招聘不理想。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情况看,一方面,申报公开招聘计划多在年底,第二年退休人员无法计入空编总数,而公开招聘一年只有一次,新聘教师多在第二学期上岗,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安排在上半年,而公开招聘时间多在下半年,由于时间滞后致使一些优秀人才流失,教育急需人才无法及时得以补充。目前,各类招聘上岗的教师普遍存在专业性不够强,能力不足等现象,有的新招聘教师甚至难以胜任本专业学科的教学。部分学科招聘新任教师存在困难,尤其是政治、历史、生物以及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专任教师严重不足,任课教师大多数是非专业教师,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三)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乐观。由于教育布局调整的需要和学生数的逐年减少,我州大部分乡村学校都有过合并的历史。因此,我州乡村学校出现了中老年教辅人员过剩,年轻专任教师紧缺的结构性矛盾。一些偏远乡镇招聘教师困难,在事业编教师招聘、特岗教师招聘时存在“招不够”“招不好”的问题。目前,乡镇教师享受乡镇工作岗位津补贴,但是与城区教师津补贴差距不大,不具有岗位吸引力。甚至出现有部分考生已经录取,发现分配到偏远乡镇时放弃录取资格的现象。近几年通过加大特岗教师的招聘工作,专任教师紧缺的矛盾有所缓解,但同时又出现了教师队伍年龄两极分化的问题,学校的很多重要工作都压在了年轻特岗教师的身上,影响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存在队伍不稳定隐患。

(四)其他问题。一是职称评聘不乐观。不少学校为了开足开齐课程只能拔高使用教师,或者不得不跨年级、跨学科任教,或者从事非本专业的紧缺学科教学。这种现象在朝鲜族学校和农村学校表现尤为突出。二是专业对口率不高。虽然我州教师学历合格率较高,但是多为通过在职教育获得的第二学历,专业不对口的居多,存在学历高、水平低的问题。三是持证上岗率不高。由于编制的局限,加之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在朝鲜族学校和农村学校中拔高使用教师的情况较为普遍,幼儿园教师调到中心校任教,小学教师补充到初中任教,初中教师调入高中任教,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朝鲜族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存在总体超编与结构性缺编现象。当前,国家全面推行民族学校统编教材教学改革,朝鲜族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尤为突出,由于新补充教师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不足,加之全州统一招聘,分配到有些县(市)的教师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短时间内无法马上胜任教学及管理工作。特别是音乐、美术、计算机、地理、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更为严重,招聘符合朝鲜族学校教育教学的教师时经常出现无人应聘的现象,空岗率较高。

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扎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师德问题零容忍,严肃查处有偿家教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将师德教育融入教师职前、新任、职后培训及管理过程中,树立一批师德典型,形成爱岗敬业的师风教风,巩固和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二是加强和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师范分院教师教育优势,强化紧缺学科师资培训和师资源头培养。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竞赛、教坛新秀评选等活动,磨炼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技能,在教师队伍中形成“拼技能、讲师德、促提升”的良好氛围。不断完善后备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要求,让真正有思想、有活力、有能力、有上进心的年轻教师进入到后备干部的行列。三是积极协调组织、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统筹制定干部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争取更多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支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及经费保障等机制,进一步加大干部教师培训考核和奖惩管理力度,全面增强教育人才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稳步完善教师管理体制。一是按照国家、省里的部署,加快“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教师“以县为主”管理,促进教师校长校际交流。实行编办管总量、教育部门管结构的办法,缓解师资配备失衡、学科教师结构性矛盾。编办以县域为单位核定教师编制,教育部门加强对中小学编制分类管理,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教育系统自主调配教师,实现教师资源自主化配置。二是进一步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和聘后管理,坚持“以德为先、教学为主、注重实效、以岗定薪”考核原则,以教学实绩和实际贡献为导向,健全教师评价和考核体系。三是取消空编限招政策,实行“满编运行、退一补一”原则的基础上,追加一定比例的机动编制,为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及时填补离岗、退休、病休、孕期和产期教师空缺,确保教师队伍“后继有人”。

(三)探索建立教师队伍补充机制。一是拓展招聘渠道。继续加大新任教师招聘力度,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特岗教师招聘和接收免费师范生、招才引智、“三支一扶大学生”等途径,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补充力度。拓宽偏远乡镇学校新任教师招聘渠道,增加偏远乡镇学校委培师范生名额,解决偏远乡镇学校“招人难”的问题。二是加大高校毕业生招聘力度。人社和教育部门联合到国内重点师范院校现场招聘优秀高校毕业生,现场面试,符合条件者直接签订聘用合同,对于具有研究生学历及985院校毕业生免笔试环节,直接进行面试招聘。特别是公开招聘一年分两次进行,便于每个学期前补充新教师,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三是逐步下放教师招聘工作权限。教师招聘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根据教育规律开展招聘。招聘时允许调整招聘环节顺序,对于报名的考生先进行面试,再进行笔试,优先选拔具备教师基本素养的考生,面试合格后进行下一步笔试选拔。一些实践操作强的专业性教师或紧缺学科教师招聘适当放宽政策,给予用人单位更多招聘自主权,注重实践经验的考察。

(四)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待遇。一是落实长效联动和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将教师的工资收入经费作为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并适当增加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经费投入,及时动态调整,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二是建立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偏远乡镇学校留不住人问题。保障偏远乡镇学校教师待遇,按照距离越远、条件越艰苦补助水平越高的原则,实行乡村教师收入分配倾斜政策。落实乡村教师职称评聘倾斜政策,对在乡村学校任教3年以上,表现优秀并符合条件的教师,职称评定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级。三是建立乡村教师关爱基金,对大病、特困教师提供援助。完善乡村教师周转房制度,实行定期体检制度,加大对乡村教师个人生活的关心和支持力度,切实防止乡村骨干教师流失现象。

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预计在二十一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高潮。目前,这一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北京市在80年代末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9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人口老化形势日益严峻,老年人口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在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问题即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解决北京市的老龄问题,北京市统计局最近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老年人生活现状及需求的抽样调查。

(一)老年人的生活现状。

大多数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从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看,70%的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近三分之二的老年人享受离退休待遇;老年人的就业比例较低;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离退休金;8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能够自理;老年人公费医疗的比例达到60%;老年人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

(二)老年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老年人大多愿意与子妇住在一起;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表示满意;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赞同再婚;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学习的兴趣;60%的老年人肯定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老年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有宽敞的住房”,第三是“经济上有人帮助”和“看病就医方便”,另外,还有一定比例的老年人提出要“增加服务社区”,而提到其它问题的老年人较少。老年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着地区差异、年龄差异和文化差异。

地区差异:城近郊区的老年人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要低于远郊区县,城近郊区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位于第二位的是“看病就医方便”和“增加服务社区”,位于第三位的是“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远郊区县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其次是“经济上有人帮助”,第三是“看病就医方便”。

年龄差异:60-69岁老年人提出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主要涉及六个方面,根据老年人提及的多少来排序,这六个方面依次是:“生活有人照料”、“有宽敞的住房”、“看病就医方便”、“增加服务社区”、“经济上有人帮助”和“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所提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是一个,即“生活有人照料”,而对其它问题提及的较少。

文化差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没有问题的人数比例越低。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生活有人照料”,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是“有宽敞的住房”,而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老年人提及最多的问题则是“增加服务社区”。

(四)中青年人的观点。

大多数中青人愿意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近60%的中青年人不赞同老年人就业,主要原因是老人年龄偏高、身体不好以及老人应该享受生活;中青年人中90%以上在生活中都帮助老年人;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是很丰富;在养老方面,中青年人的看法与老年人一致,87%的人选择家庭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场所;将近70%的中青年人赞同老年人再婚;中青年人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不是家庭的社会的负担。

(五)结论及对策。

1、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制定符合北京市情的养老政策。

弱化,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因此,应该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只有做到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xx为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为副组长的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于20xx年4月13-17日开展了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情况的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xx、xx、xx、xx等县的部分县城高中、初中、小学和乡镇初中、小学(包括中心校、村小和教学点),进行实地查看,与学校领导和教师详细了解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情况。在xx市、xx、xx、xx、xx县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市、县人民政府和教育、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的工作汇报,征求市、县城各高中、初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代表和部分乡镇初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的意见建议,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情况得到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把它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具体表现在:

三是把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当作推动全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来抓。全市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总体良好,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职工队伍,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搞好组织协调,认真做好了本市中小学教师编制核定工作。

目前,全市共有中小学校2142所,其中,高中22所、初中166所、小学1814所(含教学点536个),特殊教育11所、中职学校20所、公办幼儿园109所。

全市共有中小学生645089人,其中,高中58638人、初中141197人、小学342374人(含教学点12178人);特殊学校学生921人,中职学校学生58236人,公办幼儿园学生43723人。

全市共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共33319名。基本编制30451个,其中,高中3614个,初中8340个,小学16xx4个,特殊教育224个,中职1047个,幼儿园1072个;附加编制2860个,其中高中xx2个,初中421个,小学2238个,特殊教育8个,中职32个,幼儿园9个;后勤人员控制数配置数8个,均核定在中职学校。

(三)做好编制使用,确保中小学教学正常运行。

编制使用按照《xx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修订)》(xx编发〔2012〕5号)规定的标准来执行。市级和各县(区)均能按照核定的编制限额,为各中小学校设置岗位,使用编制,配备教师。全市实有在编教职工30702人。其中:高中3378个,初中8473个,小学16924个,中职834个,特殊教育185个,幼儿园906个。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的编制使用,保证了全市中小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转。

全市共有2600多个空编,其中:小学空编1468个,情况尤为突出,而小学又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是最重要的环节。从县区来看,xx区、xx县、xx县、xx县、xx县、xx县、xx县空编数量都在200个以上,空编最多xx县、xx县、xx县,空编达400个以上。一方面,有2600个空编没有用,另一方面,全市中小学缺少教师共3874人。调研中普遍反映,各县(区)教师编制在同系统内不能互相调剂使用,教师在同系统内不能互相流动,是造成空编的主要原因。

(二)自然减员和调动后教师补充不及时。

一是老师退休或调动后,没有及时进行招聘补充,造成教师补充“断档”。

二是中小学教师编制没有进行动态管理,对短缺的、急需的老师没能做到“退一补一”,及时补充。由于教师队伍补充不及时,出现了“一个教师跨任多职、兼上多班”现象,每天从早忙到晚,超负荷工作,影响到老师的健康。同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老龄化加重,年龄层出现“断层”。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上11178人,占农村教师65.8%;50岁以上4555人,占农村教师26.8%。

三是有部分老、弱、病教师及借调人员占编不在岗,致使补充不了教师。

(三)学科结构性缺编较多。

一是小学阶段的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含通用技术)等学科专业教师严重短缺。

二是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教师缺乏。有的学校由于缺乏相应的学科教师,规定的课程未能正常上课;有的学校由于学科教师紧缺,只能跨年级教学,或由其它学科教师兼任,影响了教学质量,影响了学生德、智、美、体、劳的全面发展。

一是招聘方式不够灵活,门槛太高,特别是目前中小学教师招聘模式为定点、定岗、定校,偏远的乡镇中学和村级小学难以招聘到教师,造成中小学编制出现空编。

二是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环境较差,待遇低,每年的计划招考岗位都有部分岗位无人报考或报考比例不足1:3,招考计划无法完成。

三是教师岗位设置不尽合理,晋升难,边远学校教师积极性严重受挫。

(五)后勤服务人员没有配备或配备不足,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量和学校的经济负担。

农村学校营养餐实施以后,后勤人员编制和配备跟不上,工作由老师去做,由于农村学校地处边远,采购困难,增加了老师许多的工作量;有的学校反映,应配备的校医没有配,学生生病需要老师送去医院,但医院离学校又远,来回不便;有的学校反映,后勤人员配备不足,学校被迫从公务经费或学校的小卖部收入出钱来请保安、食堂后勤服务人员等,否则,很多学校后勤工作根本无法开展。

(六)大班额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城区中小学的生源逐年扩大,形成了“大班额”很严重的现象,不少小学一个班学生超过了80人。

二是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过低,教师配备不够,许多学校不得不合并教学班,造成“大班额”教学普遍存在,而大班额的存在,使学生患上近视等疾病,给校园安全带来诸多弊端,不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效果,而且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把教师空编用好、用活。

中小学教师编制工作事关我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事关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社会关注程度高。市人民政府及其教育、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把我市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当作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结合实际,开拓创新,督促指导有空编的县区人民政府拿出解决2600个空编(含中职、特教、公办幼儿园)的方案或办法,逐步消化空编,使现有编制用好、用活,发挥编制应有的作用。

(二)重核编制,动态管理,努力均衡教师资源。

一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编制、教育、人社等部门应综合考虑师生比例、边远乡村学校班级的实际、乡镇中心校承担对村完小(教学点)的管理等实际情况,来重新核定各县区中小学教师编制,不搞一刀切。

二是严格按照xx编发〔20xx〕5号文件要求,在总编不突破的情况下,由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在校学生数的变化和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对所辖各中小学校的教师编制进行动态管理,统筹和灵活调剂教师编制,使教师编制能从富余地区向紧缺地区调剂、从空编学校向缺编学校调剂、从城区学校向乡镇学校调剂;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在县域内合理流动,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三是积极探索和推行教师轮教制度,建立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相对薄弱学校之间的联盟交流,使富余教师合理公平地流动到师资紧缺学校。

(三)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建立有效的教师补充机制。

一是教育部门要准确把握每年自然减员的数量、结构,做好每年的招考招聘计划,同时联合编办、人社、财政等有关部门做好招聘工作,并形成制度,避免出现教师编制空编现象,保证教师队伍的新老交替。

二是探索通过适当降低门槛和多次招考的办法招聘教师。

三是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新的特岗教师到农村任教,改变目前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部分学科教师配套不足等状况。

四是做好顶岗教师的审批和管理,确保教师因脱产学习、产假、病假离岗期间顶岗工作。

五是加大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定向培养力度,尽量将更多的师范类院校全科教师毕业生吸纳到教师队伍中来。

六是建立学科富余教师转岗制度,通过转岗培训,补充短缺学科师资。

七是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因病退休服务工作机制,使因病因伤无法正常工作的中小学教师的出口更为顺畅,以腾出编制招聘相应岗位教师,确保不再出现教师“断档”和年龄“断层”的`现象。

(四)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环境,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是进一步加大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满足到乡下轮岗交流教师的周转住宿,为促进师资均衡提供保障;在县城建设教师保障性住房,努力解决教师的住房需求。

二是进一步落实上级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每人每月200元生活费补贴,并力争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同时,按不同情况再安排一些差异化补助。

三是在晋级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将职务(职称)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将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作为申报评审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等,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五)做好学校后勤服务人员控制数核定,切实减轻学校和教师的负担。

在重新核定学校教师编制时,同时核定学校后勤人员控制数,根据核定的实际情况,尽量采取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聘请学校后勤人员,切实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和任课老师的工作负担。

(六)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努力缓解“大班额”的问题。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并逐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大班额”问题。要根据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努力新建、扩建、改建一些学校,努力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的问题,使学校班额符合国家标准。对教育资源较好学校的“大班额”问题,要通过实施学区管理、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等措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分流学生。

(七)加强请示汇报,如实向上级提出增编计划。

《左xx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第八章第一节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指示,给xx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机遇。针对调研中群众普遍反映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不足、按师生比例在边远农村小学难操作、以及调研中发现教师超负荷工作、老龄化严重、大班额现象等等问题,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实施左xx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为契机,从统筹城乡教育、促进均衡发展、科学发展出发,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校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如实向上级提出增编计划,努力争取上级给予增编,以此推进全市中小学教育事业均衡协调繁荣发展。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调研报告

我校创建于__年,迄今为止已经有87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省级示范小学。多年来,遵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提出“先一步、高一层、第一流”的办学目标,大胆改革,努力探索,开拓思路,积极工作,走出一条“德育为首、整体优化;管理有序、勇于改革;联系生活、强调实践;重视素质、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小特色的办学路子。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全面关心学生的文化、健康和心理素质,注意教育的整体优化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教学为主,育人为根本的原则,提倡“严谨、科学、自强、创新”的校风。学校治学严谨,校园生活活跃,教风学风良好,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校园地处东门街,周边环境不尽人意,但是校园内整洁幽雅,一年四季花香袭人,满目清爽,是学习的好环境。学校占地面积23亩,现有36个教学班,共有在校学生2000多人,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素质优良,具有敬业精神的师资队伍,全校有92名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有76人,占全体教师的81%,其中特级教师5人,国家级培训过的骨干教师2人,省级培训过的骨干教师2人,市级培训过的骨干教师3人,上百人次在省市的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论文比赛比赛中获奖,200多篇文章在各种刊物上发表。

近年来,由于学校集体团结务实,勤政创新,全体教师精心教研,敬业奉献,明显的提高了办学效益。先后被评为“云南省优级学校”、“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市级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自查情况。

(一)、领导重视,抓住思想教育不放松。

我校的领导班子,在工作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学校要在日愈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仅要创造出优雅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批具有优良思想品德,热爱教育事业和精湛专业知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几年来,我们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以“敬业、爱岗、奉献”为主题,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的师德建设工作。

首先,学校工作“德育为首”。学校每学年的工作计划,都把德育工作放在了优先考虑的地位,而且明确了德育的工作目标,具体措施和全员育德的工作思路。

其次,分工明确,由一位副校长重点抓这项工作,班子定期召开分析会针对不同时期师德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定性分析,查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坚持一竿子插到底的作风,使整改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例如上学期有家长反映个别老师有体罚学生现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认真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采取了上述处理办法,及时给予纠正,并以此及时的对全校老师进行了教育,杜绝了类似问题的出现。

(二)、注意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

1、以制度规范人。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思想教育是基础,规章制度是保证。学校在全面学习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曲靖市《关于坚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后,把__学年确立为“师德建设年”,制定并试行了《曲靖市一小师德建设规划》、《曲靖市一小教师礼仪规范》、《曲靖市一小课堂教学规范》、《曲靖市一小教师忌语》等规章制度,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组织开展了“争当家长满意教师,争创家长满意学校”的师德活动,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学校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师德规范,明确以“师德高、师道尊、师纪严、师业精、师心慈”的要求约束自己,倡导“八个讲”:讲规范、讲尊重;讲团结、讲正气;讲学习、讲纪律;讲奉献、讲实绩。对待工作真心实意,要有“每做一事,必做精品”的追求。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着力倡导实干精神、勤劳作风、求真品性;大力营造正气氛围、人气氛围、人才氛围。

2、以人格凝聚人。品德只能用品德来培养,人格只能用人格来熏陶。在现代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人格导向上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们一小市直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没有任何额外收入的学校,在边疆津贴无法保证的情况下,教师的情绪波动很不小。在我们无法用经济对老师们的努力和付出做补偿的情况下,在潘校长的指导下,行政班子内部采取了加强师德修养,培养丰富的内心世界高尚的人格魅力、博大的胸怀和包容心理的建设活动,要求班子领导不与教师争功、争名、争利,做到以道德服人,以学识教人,以真情感人,引导教师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做到办学原则体现情,思想工作注入情,精神鼓励蕴涵情,物质激励寓于情。以情感人,以情治校,治学严谨,管理严格,教育得法,指导有方,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3、以关爱感召人。情感激励情感,爱心呼唤爱心。我们努力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发展、成长,为每一位教师营造自身发展的空间,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相信教师的潜能,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坚持在政治上引导人,在思想上教育人,在生活上关心人的工作思路,力图使学校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将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师德建设,师能培训、学习、提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为此,我校全面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工程,其理念是:以师为本。惟有名师,才有名生;惟有名师,才有名校;教师的前途,就是学校的前途;教师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其培训目标为:

三、总体目标:

铸就崇高的师德师魂,构建学习型的教师群体,营造研究型的科研氛围,建立学习型的校园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一流的文化名校。

分项目标:

1、师德目标:志存高远,敬业爱岗;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易于合作;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2、业务目标:要求向“一、二、三、四、五、六、十、十五、二十”奋进,即一年合格,二年有进步,三年有发展,四年有突破,五年有经验,六年过双关(教学关和班主任关),十年成为骨干教师,十五年成为学科带头人,二十年成为特级教师。

3、教师形象:宽容中有严谨,严谨中有幽默,幽默中有沉稳,沉稳中有激情,激情中有个性。做一名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水平的一小文化人。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们采取的举措有:

(1)、立于校本自培,基于学校自训,构建合作、互动、开放的校本培训格局。

(2)、实施青蓝工程,创建成才舞台。建立老教师、新教师的带教制度,选择校内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兴趣指导方面有丰富经验和扎实功底的中青年老师为新教师的师傅,明确规定师徒的职责和义务,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3)、开展两项评比:课堂教学、科研论文的专业水平评比和校级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的综合评比。

(4)、参与教育实验,形成校本科研、校本教研、校本研训一体化的制度。

(5)、开展“一小读书工程”,确定书目的大致范围,成立青年教师学习小组,团支部活动中进行心得交流,形成“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的风气,打造学习型组织,创建教师的学习文化,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6)、建立教师的评价机制。学校建立了平时考核、学期考核和年度综合考评三级考核机制,形成了从师德、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行为到教育教学效果,从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到教学方法,从班会、集会活动到“潜能生”的转化工作等一系列的监控体系,搭建了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平台。

(7)、聆听窗外的声音。邀请教育教学专家来校讲座指导,面对面对话,拉近教师与专家的差距,树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奋斗的信心。

(8)、出外培训考察。学校以定期和不定期的形式派人外出学习、培训,回校后进行口头或者书面汇报,在自身得到充电的同时,让其余老师也能够换脑子,递信息。

(9)、校际合作的跨校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横向交流中博采众长,获得提高。

(10)、决战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师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人本”意识的渗透,关心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激活每一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思想去检验。为了让教师能够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课堂成为师生工享的乐园,让教育闪耀人性的光辉,学校倡导教师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活动带进课堂,把创造带进课堂。而且成立了听课小组,对教师的平时课堂教学随机听课,重在监督和个别指导提高。又把每年的秋季学期定为课堂教学优质课学期,四月定为课堂教学竞赛月,提供优质的课堂教学范例让大家学习借鉴。

(11)、较劲在活动。活动最能看出人的素养。学校不但通过工会组织教师文艺晚会、篮球比赛、体育竞赛、体育游戏等活动,而且结合学校参与的教学竞赛、少先队活动、云岭先锋活动,组织教师参与,锤炼了老师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宽容心、荣誉感、责任感和认可别人、欣赏别人的态度、胸襟。

四、成效与成绩。

学校实行的师德师风建设措施,让老师们拥有了古典的心情,从容的气度,在思考教育问题时,多了一点历史意识,少了一点理智的虚妄,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对教育理解得更细致、更深入。在教学实践中扎扎实实的学习、钻研,反复的咀嚼、不断的玩味、再三的琢磨,做到学、问、思、辨、行有机结合,潜心科研。让老师们拥有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帮助老师们丰富了工作动机,明确了努力方向,使老师们获得了更快、更好的发展。让学校形成了“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亮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特色。形成了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的“有法可依”的管理体系。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井然有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自__年定为云南省实验小学以来,曾先后被评为省级“教育先进单位”、“先进家长学校”、“文明学校”。__年被评为“云南省实验小学优级学校”,20__年被评为“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20__年被评为“曲靖市绿色学校”。学校教师有上百人次在省市教学竞赛和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200多篇文章在国家、省、市级正式刊物发表。仅20__——20__一学年里,学校就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正式刊物上发表的教研论文有41篇,在国家级、省级、市级获奖的教研论文有118篇;云南省第二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竞赛中,白蕊老师获一等奖,云南省“4(1)”英语课堂教学竞赛中,何文林老师获得一等奖,云南省“新理念、新课程、新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中,吴克伟老师获得一等奖,曲靖市小学英语教师技能比赛中,陈艳梅老师获得一等奖;吕水仙老师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中队辅导员。学生发表获奖的文章共15篇;美术绘画比赛中,我校获国家级、省级、市级的特等奖、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的学生达90多人次,学校也荣获优秀组织奖。城区小学生足球比赛中,我校获得第一名,城区中小学生广播操比赛中,我校获得小学组一等奖,曲靖市中小学生第二届风筝比赛中,我校获得团体第二名,云南省、曲靖市少儿珠心算比赛中,我校均获第一名。曲靖市小学生英语过国家级二级的37名小学生中,我校学生占32名。沈阴楠同学被评为“曲靖市时佳小公民”。汤楚熔同学代表曲靖市教育局参加全市交通知识竞赛获得第一名。另外,我校学生在曲靖市交通法规宣传游行活动、在曲靖市青年文明网络行动启动仪式、在为曲靖市十大杰出青年献花、为曲靖市青联会献词、曲靖市广场文化活动等活动中,那精彩的表演、整齐的步伐让所有参会人员拍手叫好。我校鼓号队在曲靖市第一次少先队代表大会开幕式上,无论是在场外等候时的出色表现,还是在场上的精彩表演,都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许多人情不自禁的发出了“一小就是一小”的感叹。

五、反思:

教师的成长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时代怎么进步,“学而不怨、诲人不倦”都将是为人师者追求的目标。为此,我们将把20__——20__学年定为“教育服务年”,按照学校本培训计划,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提高素质是根本,行动研究是方式,课堂教学是关键,有效活动是载体,课题研究为引领”培训思路,立足校本,突出人本,构建学习型教师群体,着力打造一支素质精良、充满智慧、充满人性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6月20日至26日,在市政协副主席李世秀的带领下,市政协文教卫体委组织部分常委及委员就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调研组在听取市教育局汇报后,选择了具有较强代表性的了中线乐园乡、北线南阳乡、南线范镇三个乡镇中小学进行调研,广泛听取了学校、部分教师代表、及当地乡村干部意见。这次调研主要是摸清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市对农村义务教育决策时提供参考意见。调查情况如下:

(一)教师数量:目前我市农村共有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初中11所,完小30所(其中中心小学20所),村小及教学点42个,初小77所。在校学生34515人,教师数2592人,其中小学1693人,初中899人,因病请假22人,借调到其他行业工作的3人。另有年高体弱教师(男55岁、女50岁以上)100多人不能胜任教学工作。

(二)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紧缺学科:

1、年龄结构:小学50岁以上教师占52%,36—49岁占29.5%,35岁以下占18.5;初中50岁以上教师占16.1%,36—49岁占40.5%,35岁以下占43.4%。总体来说,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初中教师年龄结构则相对合理。

2、学历结构:总体学历基本达标,但仍有85名老教师学历不达标,特别是第一学历达标的教师达标率不高。 3、学科紧缺:小学英语教师48人,初中仅22人,缺口很大;信息技术学科,小学36人,初中仅15人;音体美小学48人,初中仅26人。初中缺口更加明显,亟待选招新教师充实。

(三)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1、师德师风教育。教育系统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师风师德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动员、对照自查、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摆问题,剖根源,抓典型,定措施,要求人人参与、个个过关,并结合师风师德宣讲活动弘扬正气、激励先进。

2、教师业务培训。确保每年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业务培训。每年安排约300人次青年教师参加省级、地级、县级骨干教师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师德培训、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水平提升培训。同时建立校本培训监管机制,强化各校校本教研工作有效开展。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有效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

3、打造品牌队伍。通过每年一度的“德、能、勤、绩”考核、教师职称聘任、优秀教师与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的开展,结合九江市三年一次的“一、二、三”优秀园丁评选工作,打造一批名师。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度,扩大了人才品牌效应。

4、优化班子结构。把思想境界高、群众反响好、专业发展强的年轻骨干教师吸纳到班子中来,从而使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5、改善办学条件。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农村校舍基体得到了改造,办学条件大大提高,使边远山区青年教师“进得来,留得住”,能够安心教学。

整体来看,我市农村教师队伍较为稳定,大部分教师服从组织、扎根农村、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锐意进取,精益求精,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也取得了喜人的育人成果。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加快,初中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92.2%,三年内提高了9.1%,小学教师专科学历41%,超过了省定标准六个百分点。xx年度教育教学质量跃居九江市前列。正是因为有一支师德好、学历高、业务精、能力强、讲奉献、爱学生、有钻劲、能创新的教师队伍,才使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有了根本保证。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依然不稳,总量超编,但教学岗位人员相对不足,教非所学、年龄老化,学历偏低以及教师精神面貌令人担忧,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特别是近几年来生源锐减,大量优生转入城区学校,造成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与城区学校差距在日渐扩大,生源越差,教师教学积极性就越低,教学质量越差,越留不住生源,形成了一种生源流失与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主要问题如下:

(一)超编缺岗现象严重

农村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整体数量依然缺编。乐园学校定编80人,现有在职在编教师81人,返聘民师2人,工友1人,看起来是超编,但其中服兵役1人、借调外出4人,由于“民转公”教师多,正值自然退休高峰期,其退休教师达26人,这种现象在全市普遍存在。还有一些地方虽然超编,但教学网点多,整体缺编现象更加严重。南阳学区有宝山、韭山、红日、严畈4个教学点加起来也只有30个学生。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30个学生却配备教师7名,其中韭山教学点只有一名学生也配备了一名教师;而中心小学37个教学班却只有34名在编教师。教学网点的分散,班额小,也是导致教师数量不足的原因之一。为解决教师短缺问题,一些地方只得聘请代课教师。

(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学方式不能与时俱进

教育是青春的事业。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大至在6-16岁之间,在他们的眼里,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太多的神奇与美丽,所以他们希望看到和接触的都是美好的事物,希望自己的教师年轻漂亮帅气有活力。而在我市农村学校里,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中老年老师所占比例过大,致使农村学校教学氛围不活、不新、没有生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常成长。如范镇中学教师平均年龄40岁。乐园学校81名教师中,50岁以上的27名,占三分之一,特别是55岁以上的竟然有17名。南阳学区67名教师中,51岁以上的21名,而30岁以下的只有3名。范镇学区123名教师中,46岁以上80人,其中55岁以上41人,占三分之一,而35岁以下的教师只有14人,师资严重老化。据统计,目前,全市农村学校50岁以上的教师共1025名,3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162名,平均年龄43.6岁。中年教师偏多,年轻教师太少,三五年后,教师老龄化现象将更为严重。

(三)师资配备不齐,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然而,我市大多乡村学校无法和城区学校一样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主要是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教师严重缺乏,音、体、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基本没有科班出身,基本上是其它学科教师兼任,因此处于应付状态,有的科目甚至停开。以情况相对比较好的范镇中学为例,除了有2名英语、1名物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外,其他学科专业课程均由非专业老师教学。教师基本谈不上专职,更谈不上专业,只是维持教学基本运转而已,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目前农村学校大部分教师是民办教师转编的,他们的基本技能比较低。

根据上面的现状描述与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至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尽快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以及培养、培训制度,从根本上对教师这一职业进行规范化,形成全社会尊重教师的法律和权威感,这样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战略意义。

第二、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面临的问题,让身处教育前线的教师们能够安心,认真的完成本职工作。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使其在教育前线作出辉煌成绩,从而大力推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三、增强教师的终身教育意识和培训意思。我乡在职教师职前专业教育起点比较低,小学教师队伍的文化业务素质受到严重影响,需要接受再教育。现代社会的进步,带来了科学技术知识的惊人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的不断进步,这就需要教师接受终身教育,不断进行知识与观念的更新。学校要有强烈的培训意识和终身教育意识,积极创造条件组织、鼓励、支持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如学历达标培训,业务能力培训,知识更新培训,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培训。学校应经常利用多种形式,抓住各种机会向全体教师,尤其是对新教师进行学校的办学思想、思路、目标、观念等,使学校的办学宗旨深入人心,形成共识,指导教师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加强阜南县的教育成绩,提高新老教师的专业发展,搞好教师培训管理,增强教师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进我县教师继续教育的规范性。针对近期培训的一线教师的培训需求展开调查,内容包括教师培训的内容、时间、和指导教师。

谈话。

(一)培训内容方面。

1、“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多数教师十分重视基本的教学技能的提升。他们希望借鉴优秀教师成功的经验提高自己教学执行能力;同时也想通过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来指导实践,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迁移到。工作中去,是教师们感到很困惑的。

2“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培训”

目前城区和农村小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利用有较高层次的信息技术水平来辅助教学。

社会、学校对教师要求越来高,教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渴望能运用良好有效的调节方式,缓解、放松心理压力。

(二)在培训形式方面。

目前培训形式较单一,主要体现在授课教师一言堂现象严重。

座谈发现,教学研讨、专家互动、小组活动等是教师一般关注的形式。可见,开放性、参与式、主体性的培训方式更受欢迎。

(三)在师资聘请方面。

教师普遍喜欢来自一线的专家和名师,说明教师希望借鉴他们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执行能力。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当前教师关注的焦点。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特别是“课改”的推进,教师普遍认识到自身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不足。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摆在教师面前,成为教师当前最迫切的需求,61%教师在座谈中提到参加培训希望个人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如:从学历提高、教学技能、技巧提高、术科培训等分析,教师希望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学与用紧密结合。

(二)教师对培训的期望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通过座谈,我们发现教师在普遍关注“提升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的大前提下,教师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反映出,教师对自身发展问题上是有针对性进行了反思。从教师培训的内容来看,教师在这方面的需求是集中与分散的并存。如:“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培训”,目前教师普遍能熟练的将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到教学中,如ppt的使用非常广泛,但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教师不满足简单的操作技术,通过系统、规范、实用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在日益紧张,社会压力增大的环境中,教师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问题。同样,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引起社会的重视。在这个环境下,教师需要掌握基本层面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心理分析技术的学习。

(一)创新培训模式,实现个性化引领是教师对培训的期望。

“会议式”培训一直是我们采用的主要培训方式,随着教师培训需求多样化发展,培训报告会难以满足教师个性化培训需求。因此,多开展参与式、对话式、观摩式等形式的培训。

(二)围绕教育教学问题为目标,突出教师关注的热点,满足培训者的需求。

将教师关注的内容进行整理,开设培训项目。围绕教育教学,开展调研,加强培训课程建设。改变以往培训专题零散、不系统的专题设置,体现课程针对性、层次性、系统性。

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与促进我处的小学教学工作,我处中心小学调研组按照教研室颁发的《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要求》,采取听现场听课、现场检测、查阅教师教学工作常规材料、师生座谈等形式,对上游小学、多浪小学进行了教学工作专项调研检查。通过调研检查,我们既看到了我处小学教学工作的成绩,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与不足。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本次调研,现场听课20节,优秀课5节,合格课13节,不合格课2节。教案抽查15人,甲等5人,乙等8,丙等2人。作业批改抽查教师数12人,甲等4人,乙等6人,丙等2人。单元检测抽查教师数10人,甲等4人,乙等6人,丙等0人。

1、学校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工作有秩序地开展。如上游小学,在教学管理上都花了大力气,老师也能尽心心力完成各种教学工作任务。

2、学校的管理比较民主、平等、和谐,学校教学氛围好。学校的教师之间、领导之间、老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

3、学校都有教研教学研究意识,也能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4、学校能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教学工作要求》,对《教师教学工作要求》有了深入的了解,并能《教师教学工作要求》扎实做好教学工作。

1、从教师座谈反映的情况来看,个别领导不能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个别领导的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粗暴。

2、大部分教师的质量意识不高。尽管上级已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反复强调了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一部分教师仍然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导致教学工作缺乏主动性,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3、一部分教师的工作热情不高。部分教师自己的事情想得太多,投入教学工作的精力太少。教学很马虎,得过且过。一部分教师把生活上的烦恼,工作上的压力,社会的不公等不满情绪带到课堂,迁努于学生,学生成了无辜的受害者。还有部分教师由于深受学校管理、社会环境、家长生活的多种压力,出现了倦怠现象,把教学工作仅当一般事情来做,缺乏进取心,得过且过,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4、在备课方面,教师突击补写、应付检查的现象严重。部分教师为了应付检查,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备课的本质,单纯依赖教参,抄教案。

5、教学点的教学管理落实不到位,教学工作随意性大。主要表现为:对教学点检查不够深入;复习堂课教学得不到有效指导,课堂教学效率低,导致教学点教学质量较差。

6、教学研究开展不到位。教研活动就是听听课、评评课,内容和形式都很简单,没有深度和高度,研究得很肤浅。教研对针性不强,效果不明显。

7、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如语文识字、阅读,数学计算等。差生大面积存在,而且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和有效辅导。

8、一小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极差,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极低,本次调研2节课评为不合格。

9、对单元检测的监控力度不够,没有统计、没有分析。

10、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布置没有检查。如学生作业:日记、习字等(有布置没检查等于没布置,有检查没总结等于没检查。)。

11、学生练习、作业布置随意性大,书写马虎、缭草,有漏批漏改,作业次数不够。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还有一页一大勾、一题一大勾的现象。有错批错改的现象。

12、一些教师的课虽然有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趋向,但是,这些教学观的变化更多地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没有真正地把新的观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因此,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套,以讲解为重点,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重结论,轻过程。课堂上教师启发不够,学生参与不够,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对学生反馈注意不够,影响教学效率。

1、领导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管理者、组织者,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不能对别人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给老师们树立良好榜样,老师养成良好习惯。学校的教学质量能否上去,与领导的为人、管理水平、领导艺术有很大的关系。

2、学校要制订或完善学生的`激励机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学期要召开一至二次学生学业成绩的总结表彰大会。

3、学校要制订或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及时对教师的工作成绩给予肯定和奖励,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对教师管理要人性化,要多多关心教师。不能简单粗暴。管理教师就像老师管理学生一样,要分别对待。

5、注意加强差生辅导。对于纪律差学生要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的协助。家校联系。

6、抓纪风促学风:迟到早退,课堂捣乱,早读等。多跟班,开家长会等。

7、强调教师上课必须要有教案,没有教案不能进教室。(现场听课检查中发现有教师没有教案上课的现象)。

老师们,教学质量出现不尽人意的这种状况、这种局面,相信这不是我们所愿看到的,也不是你们想要的。所以我们得找一找,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不是领导自身的工作方式方法问题,是不是学校的管理有漏洞,还是老师们的思想上有情绪?到底是那个环节、那个地方出了问题?我希望,学校的领导、老师都进行一个深刻的反思。

不管怎样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学校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实了做细了,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真抓实干,该做的能做的认真做好,不是为了检查,不是做给领导看,做给自己享受,享受自己的日子。如果我们一天天的工作做好了,一个个教师做好了,一间间学校管好了,就会有好的质量。希望大家能把教学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时刻想着教学,想着学生,为提高教学成绩而努力拼博。

最后,我忠心的祝愿:我们全体的领导和老师团结起来,努力创造条件,解决各方面的困难,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尽一份心,尽一份力,努力摆脱教学质量落后的面貌。

中小学教师编制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近几年我市各县市区招聘农村中小学教师时间,周边其他县市区很多从4月份开始就陆续发布招聘录用公告,开始组织,到6月份就基本结束。我县20xx年和20xx两年均为8月下旬,20xx年为8月上旬,与其他县市相比,明显偏迟,对农村基层学校多少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1、哪个县走在前,先启动教师招聘工作,相对而言,更能优先吸引优秀大学生充实本县的专业教师队伍。因为就业压力的加大,一职难求,很多在校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最后一个学期,基本上已经全部离开大学校园外出寻找就业的机会了,听到哪个县招考就跑到哪个县去,这个县没有录用到,又马上到令一个县接着报考,只到录用为止。其中不乏一些优秀大学生几个县市都去应聘招考,等公榜以后,如果两个县同时应聘出线,就优先选择中心城区或经济发达的大县市区就业。等到我县来招聘教师时,这已经是招聘教师末班车了,优秀的人员早已搭上快班车上岗去了。素质高的优秀大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概率肯定要大,花费时间要短。现在的情况是,就连赣县本县籍一些优秀大学生生都被外县市提前招聘走了,等想到回我县招聘考试时,档案被人家卡住了,想要回来都不可能了。虽然从20xx年开始,我县也出台了政策,允许赣县籍在外县市区工作的在职教师可以参加赣县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有机会回到赣县,但也是走了弯路。从这一点来说,我县教师队伍建设在招聘考试人员进门关先天不足,输人一步,从与赣县一个具有区位优势、经济发展优势的大县地位很不相称。

2、农村中小学开学了,但县里招聘的教师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学校这边缺人,但不知道县里能分配多少人下来,分配什么人下来,男的还是女的,外县的还是本县的,分配的人员没有正式报到,乡内学校人员怎么调整就没有办法定下来,很多工作不好定,学校很被动。

3、新招聘教师岗位培训相应地放到开学之初完成,这是其他县市普遍的做法。我县则是等到开学正式上了班之后,再报名参加培训,耽误正常上课的时间,这种做法应该得到改进。

农村学校很难留得住教师,尤其是生活工作条件较对相差的村小、教学点更是如此。随着一大批早期民办转编教师相继到达退休年龄陆续退休,谁去这些学校任教,是摆在中心小学校长面前一个颇为头疼的但又必须面对的问题。村小教师有每月210元或360元两种档次的边远山区特殊津贴,对本地的老教师来说,当然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本来就长期在村小任教习惯了,工资待遇能提上去,那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你调到他到中心小学他还不乐意。但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尤其是年轻的外地教师来说,经济诱惑力毕竟还比不上一些现实的问题。住宿、饮食、购物等生活条件差,教育教学工作量大,往住是一名教师一个班级,什么课程都要教,每天6节的任课节次,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有限,也不可能经常到中心小学来听课,没有浓厚的专业成长氛围,个人成长的速度很慢。一个人要在专业上有所成长,关键就看前三五年,过三五年后,考虑的就是另外一个年龄段的问题了。没有宽带网络,与外界沟通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被卡住了,个人婚姻问题受到了影响,生活圈子小,结识异性朋友的机会少,有不少教师成了剩男剩女,对有些80后、90后的新生代是无法忍受的,这是很痛苦的。每年秋学期开学,原来在村小任教的年轻老师想方设法托关系,找理由要求调回中心小学,校长可能照顾某个教师,但不能不给村小补充教师,总要有人下去任教。

对于上述情况,本人认为可以招聘本县籍教师,尽量让是哪个乡镇尽量回自己的乡镇任教。很多县市在招聘教师时,都出台过这样地方保护的`政策。还有就是充分利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建赣州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意见》政策的东风,加大定向委培定向就业补充教师队伍的招生数量。招收初中生、高中生培养成具有大专、本科学历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由赣县人民政府与赣南师院、江西师范大学等大专院校签定定向委培协议,就像专门编班培养,赣县教育局每年跟踪每位定向生学习情况,不认真学习的中止培训协议,退去赣县委培班。让一些家庭贫困、品学兼优、又立志教育、愿意扎根农村的农家子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这对于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是一件好事。这些人土生土长,对这片土地怀有一种与天俱来亲切感、认同感,与这里的乡亲融为一体,更能安心在基层一线学校任教。

现在的情况是招聘的教师往往是女教师多,占到了近70%,女教师有她们的优势,男教师也必不可少。以我校为例,全校有42名教师,男教师只有16名,女教师26名,呈现出阴盛阳衰的态势,并且继续加大的趋势,全县其他学校也是如此。在农村学校,学校办学条件差一些,经常需要组织教师自己动手完成一些体力劳动,整理校园、搬器材、扛东西,女教师更不合适,也更不肯干。分配去村小任教时,首先也是考虑男教师下去,更容易克服生活的一些具体困难。

解决女教师的婚姻问题,也是本人建议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招聘男教师达到50%比例的一个很主要的理由。在农村学校任教的女教师,很多人很优秀,本校本单位去找最快,但是由于本校的男教师少,或者没有适龄未婚男教师;去外单位找,通过朋友找,教师这个岗位决定了没有更多的时间接触了解异性朋友,个人婚姻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就以我校为例,共有87年出生1名,88年出生1名,89年出生2名,90年出生2名,91年出生的2名,92年以后不予统计,共计8名女教师没有结婚。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啊。如果能多一招些男教师,志同道合,长时间共同的工作生活学习接触,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鼓励,互相有更多的了解认同,擦出爱情火花。

女教师多,生小孩请产假一大片,让农村学校紧的编制更是雪上加霜。以我校为例,20xx年秋学期有2名女教师请产假,20xx年春学期又有3名教师请产假,加上正常退休等原因造成全乡小学一至六年级共聘请9名代课教师填补空缺。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