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心得体会(热门18篇)

时间:2023-12-05 23:17:03 作者:紫衣梦

心得体会是我们与他人交流、互动、分享的一种方式,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与他人共同成长。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心得体会的参考材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劳动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劳动创造了美,它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完美结合,劳动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新劳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500字通用优质范文4篇,供大家借鉴借鉴!

今天,我们班在劳动委员的带领下进行了一次义务劳动,中午12:40我们全班在b区乒乓球台边集合,点过名之后我们便到金江五栋到金江十一栋进行打扫。

我所在的小组选择了金江六栋,在打扫过程中,情况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理想,在绿化带里边有很多的白色垃圾和烟头,还有很多的其他垃圾。但是我们同学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虽然在抹垃圾桶时水很冷。但是大家的热情盖过了一切,所以大家干得热火朝天。40分钟的义务劳动很快就过去了。

劳动创造了美,它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完美结合,劳动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如此,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发扬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正视一切挫折,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来动培养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它使我认识到:课本知识是不够的,应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丰富人生阅历,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劳动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2022版《课程标准》在教师指导与劳动课程评价方面,发生了与时俱进的巨大变化,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教师劳动过程指导、课程评价与建议部分的解读。

在学习《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过程中发现,劳动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境创设阶段的指导,在劳动准备阶段对家长的指导、对劳动场域方面的指导。同时删除了指导学生积累资料,指导学生整理分析活动资料,指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制定成果展示方案。这些变化主要体现了:

(一)拓宽了劳动指导的范围。

在活动的准备阶段,既有教师的指导,还有教师对家长和活动场域的指导。这样,家长理解知情同意,便能在时间和交通方面给予支持。劳动场域也会在工具设备的可行性,安全性,适应性等方面做好准备。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合力,则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劳动的顺利开展。这也是劳动重要性的一个体现。以我校的“金色田间垄上行”致知试验田采摘活动来说,在活动开展前,就需要跟家长和活动场域进行多次沟通,同时向上级教育管理部门报备,以确保学生劳动过程中的安全。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

(二)强化了劳动素养的培养。

2022版课程标准更加关注的是在劳动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的培养。也就是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进行的教师指导。以人为本是以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根本目标,不用一把尺子去度量、不用一个标准来评判学生的活动结果。而是关注和觉察每个学生在劳动中的内心感受。从而指导学生形成愉悦平和积极稳定的人格。在致知试验田采摘活动中,老师们既要对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行指导,更要在劳动过程中渗透劳动光荣、劳动最美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体验,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劳动课是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劳动素养的培养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方法的一门科学现代化的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有安全保障的指导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学科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在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推进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基于学科新标准的出台,劳动课程评价也与时俱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契合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活动的需要,重点关注学生能做什么,将学生学习后的可能反映或表现作为考察的重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课程评价是劳动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劳动课程的目标实现、保障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与已有的指导纲要比较,新课标中劳动课程评价更加具体,可操作性更强。

新增添的评价的3条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立足学生本身,更关注对学生的动态培养。充分体现了人本思想,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劳动育人,为具体的课堂或活动评价实施提供了准绳。

对比2022版课程标准和已有指导纲要中的平时表现评价,指导纲要侧重反馈的及时性,以自我评价方式为主,但新课标更关注评价的目的性和效果,以表现性评价为主,且对不同任务群的评价方式有不同要求,更利于在项目体验式活动中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在致知试验田活动中,教师以鼓励肯定的评价激励学生主动体验,在劳动过程中迎难而上,感受农耕的辛苦与收获的快乐。

2022版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综合评价将指导纲要中的学段综合评价进行了扩充,以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予以综合评价,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和激发人的主体精神,调动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新课标还提出了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培养目标进行差异化设置评价内容,因材施教,密切关注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践活动。在致知试验田活动中,除了在劳动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外,还通过学生自主完成的“实践记录单”进行结果性评价,最终,在活动结束后,给出实践活动的阶段综合评价。

总的来说,相较于指导纲要,2022版课程标准可操作性更强,对劳动教育的安全指导有更为明确的标准,评价方式由单一主导过渡到多元丰富,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动态发展,促进学生建立起项目活动的有序性与自觉性。任何劳动都要保障安全,以免影响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的开展,可以说,劳动安全是劳动体验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石。劳动评价则是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的助推器。两者结合,为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项目体验式劳动教育向高标准发展。

劳动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并将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四个任务群,生产劳动包括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四个任务群,服务性劳动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两个任务群。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我想,新课标的研制是为了解决当前义务教育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劳动课程的育人本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1。提出了将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作为劳动素养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不仅要求劳动课程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习惯与品质等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更是体现了劳动课程对学生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2。新课标提出了学段课程目标,各学段目标之间体现了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

比如,在烹饪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要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劳动,如择菜、洗菜等;

第四学段(7-9年级),能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等。

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

第一学段(1-2年级),种植和养护1-2种植物或饲养1-2种小动物;

第二学段(3-4年级),体验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等;

第四学段(7-9年级),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等。

3。新课标强调学生直接体验和亲身参与,注重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避免了之前将劳动教育仅仅认为是上课的问题。新课标强化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技能和知识,感悟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我们深信,只有通过劳动,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敏感、温柔。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去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劳动教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必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劳动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自此,劳动课将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大家或许已经从各种网络热搜、热点app等渠道中了解到这一情况了,尤其前段时间“中小学生新增烹饪课程”这一事件更成了网络热度词条、频频登上热搜,引发广大家长积极探讨。据了解,目前绝大部分家长对此持认同观点,但也有少数家长持有相反的观点,认为中国是个注重成绩的国家、增加劳动课的比重会占用自己孩子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更是对提分增分起到消极影响。

借此机会,在这里我想呼吁所有家长朋友们以及关注国家教育的热心网友们,现在的教育已经不似从前,高考改革也都在提倡多元化升学,此后也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现在的找工作也不似从前,不是只根据漂亮的学历学识招聘、也很关注孩子的技能表现、素质品行与兴趣爱好等不同维度。如果你还是只专注分数与应试考试,而不重视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那么孩子将来可能要吃大亏了。

至于什么才是新改革的劳动课、究竟又“改”在哪里?想必大家现在还是一头雾水吧!接下来,我这就和大家说个明白。

新版课程标准将劳动课划分成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型劳动这三大模块,下设10个不同的任务群,分别为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为学生快速适应、走向社会生活铺路。涉及“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工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等方面,更是有“现代服务业劳动”、“工艺劳动与志愿服务”;并按照不同年龄将这十类课程内容分为4个学段。在这套详细全面、因地制宜的课程安排下,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可以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相当完整的劳动教育技能的培养。

在各个学段里,学生既能学会家常便饭、收拾房间等基础技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树立起自身的家庭责任与担当;也能通过亲自参与农业工业生产,尽早形成劳动活动概念,进而确立起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并砥砺前行。

如果各地中小学校能依照标准将课程规划落地,这无疑是祖国下一代的幸运。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初心不改,在坚持应试目标之外,为学生开辟出一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实践园地。

劳动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起床了,起床了。”妈妈叫喊道。原来又是每月一次的大扫除。

我刚起来,妈妈就已经开始扫地了,我怎么能闲着呢?

于是我拿起拖把开始拖地。爸爸擦玻璃,擦得很火热。不好,我看到妈妈要查到我的小秘密了,我在沙发下吐了泡泡糖。大妈妈扫到那,大喊了一声说:“焦鹏,过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像一只小鹿被凶狠的“老虎”抓住一样。

我想:这次屁股一定要被打开花了。我走过去,妈妈让我无论怎样也要把粘住的泡泡糖弄下来。妈妈说完就去一边扫地了。还好,没被打。我开始实行a计划,用手把泡泡糖弄下来。可是泡泡糖竟然完好无损,于是我决定实行b计划,用小刀刮,终于把泡泡糖弄下来了。扫完地,全家人拿起抹布,开始擦家具。

吧!嘻唰唰,嘻唰唰谁让咱是刷碗呢。本日痛饮庆功酒实在没的唱了,京剧都上场了。固然唱的兴高采烈,但我家成了卡拉ok了。最后,刷碗在歌声中结束了。

劳动也是有乐趣的。只要你亲身体会,就可以感遭到。

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习知识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则是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生存技能,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感悟社会生产的重要性,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也参加了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下面就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填补课余时间,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实际的劳动体验,我们能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更好的适应社会。

除此之外,学生劳动教育课程还能够增强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团队的合作中,我们可以相互协作、相互帮助,这不仅能够让我们的劳动效率更高,更能够让我们学会如何与人合作。

在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中,我们通常会学习家政、农业、手工制作等一系列的实践技能。例如,糖果制作、插花艺术、家务劳动、地理知识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环保知识等等。

这些知识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中必须掌握的,而且可以让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更多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第四段:我的收获和体会。

在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劳动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感受到了自己在一个劳动团队中的重要性。

通过家政实践,我学会了如何管理一个家庭,学会了如何分配家务劳动,从而让家庭更加和谐。通过农业实践,我了解了自然的奥妙,更好地了解了农民劳动的不易。通过手工制作实践,我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带给了我太多的收获,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第五段:总结。

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希望学生在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中,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做到真正的自我发展。

劳动教育课程教育心得体会

劳动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一定劳动技能的一门课程,旨在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我参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从中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些深刻感悟。

首先,劳动教育让我充分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我深刻理解到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之一。在劳动过程中,我学会了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不论是种植作物,还是修剪花草,每一次劳动带给我满满的成就感,这种努力的汗水和成果的结合,让我懂得了劳动的价值所在。

其次,劳动教育让我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劳动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活动丰富多样,包括农耕、制作手工工艺品等,让我有机会动手操作,锻炼了我的手脑协调能力。例如,在种植作物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土壤、如何修剪植物等技能,这些技能不仅提升了我的劳动能力,也增加了我的实践经验,使我在各种实际问题中更加得心应手。

再次,劳动教育增强了我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劳动教育通常是一个集体活动,需要大家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在农耕活动中,我们需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片地的扫除、耕种等任务。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我懂得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协作的价值,这一点对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劳动教育培养了我持之以恒的品质。劳动大多是一项长期而辛劳的过程,在课程中,我们需要细心地照料植物,耐心地等待植物的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品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需要我们以积极的态度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最后,劳动教育课程开拓了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在参加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各种实践技能,还学到了很多关于自然和人类劳动的知识,比如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合理利用资源等。这些知识不仅带给我更广阔的视野,也让我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参加劳动教育课程,我深刻体会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不仅是锻炼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途径,更是培养品质和思维方式的一种途径。它让我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了我持之以恒的品质,同时开拓了我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因此,希望劳动教育能在更多的学校中得到普及,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报告

四川省西昌市川兴小学。

川兴小学学前班至六年级学生、学校部分教师、部分学生家长。

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文献法相结合。

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劳动意识淡漠,百分之六十五的同学缺乏起码的劳动技能。

为了了解现在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的真实状况,西昌市川兴小学农村小学劳动教育调查组在学校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随机抽样调查了120名同学,走访了32名学生家长,和学校12名老师交换了意见。此次调查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劳动意识;二、劳动技能。结果让调查组触目惊心,百分之八十的同学劳动意识淡漠,百分之六十五的同学缺乏起码的劳动技能。

(一)、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分学生、家长两种。

1、学生调查问卷。

题目如下:

(1)、是否掌握洗衣服、扫地、做饭等家务劳动的技能?

(2)、是否掌握最基本的农业种植、养殖技能?

(3)、是否主动或在父母安排指导下进行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

(4)、在学校是否自觉参加并完成自己的劳动任务?

2、家长调查问卷。

题目如下:

(1)、是否安排子女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简单的农业生产劳动?

(2)、是否教给子女必要的劳动技能?

调查结果:此次发放学生调查问卷325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17份;发放家长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5份。结果,263名学生表示从未想到主动参加劳动,190名学生表示不会做家务劳动,没有掌握农业生产的相关技能。90名学生家长表示从未安排子女做家务劳动,更不会安排子女参加农业生产,也没有传授相关的劳动技能给子女。

(二)、调查走访。

调查组从学前班到六年级随机抽样调查了120名同学,走访了32名学生家长,和学校12名老师交换了意见,情况也不容乐观,与调查问卷的结果惊人的相似。

(三)、网上查询。

调查组怕以偏概全,上网搜查,发现我国现阶段劳动教育地位低下,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学校、学生、家长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劳动、轻视劳动,从而导致学生劳动意识淡漠,缺乏起码的劳动技能。

按理说,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劳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众所周知,人之所以成为“人”,正是劳动进化的结果。如果没有劳动,就不会有人类。正是基于上述朴素的唯物史观,古今中外的众多有识之士都高度关注对下一代进行劳动教育,视培养下一代的劳动技能,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视为己任。高尔基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人的生活”(卢梭语);“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马卡连柯语)……由此不难看出,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点,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不懈的教育方针。《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把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逐步做到制度化、系统化。

客观公正地说,党和政府对劳动教育是高度重视的。我国的劳动教育,理应不是目前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如此令人不容乐观的现状。追根溯源,笔者认为制约劳动教育的因素是应试教育、校园安全和家庭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主要就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只要考试分数高的学生,就是优生,就是人才;学校怕学生发生安全事故,不敢也不愿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更不敢组织学生进行劳动;还有不得不说的是,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每个家庭只有一至二个孩子,家长极易产生溺爱情节,视子女为“小公主”、“小皇帝”。

正是由于学校、社会、家庭都不同程度地漠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才造成了下一代劳动意识的严重扭曲和劳动技能的严重匮乏。但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没有正确的劳动意识,未能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势必会被社会淘汰。推而广之,如果我们的下一代都是如此无能,作为成人社会的我们必定会感到脸红心跳,失去希望。

基于上述原因,调查组一致认为,家长、学校应该齐心协力,家校联动,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怎样才能实现上述目的呢?

(一)、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1、让学生从小树立劳动意识。

学校要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等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劳动最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

2、建立合理的劳动技术课程体系。

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在课程结构的安排上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情况和从学校实践基地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好和兴趣,形成合理的劳技课程体系,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

3、从实际出发建设实践基地。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有一定时间从事劳动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各学校要根据所开设的劳技课程,按标准建设配套的劳动技术专用实验室和劳技教育实践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立一支学科齐全,素质较高,一专多能,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的劳技课师资队伍,是提高劳技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的来源,一是让一部分具有一定专长的文化课教师专教劳技课,二是选派部分老师参加课相关科目的培训学习后,兼职担任劳技课程。只有加强劳技课的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保证劳技课的教学质量。

5、加强劳技教学管理工作。

要提高劳技课的教学质量,学校必须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做到行政上有人抓,业务上有人管,主要要提高劳技老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劳技老师必须杜绝没有安排实践课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在实践课中要改变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和“老师做,学生看”的教学模式。为保证劳技课的教学效果,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劳技教育考核手段,考核的内容要包括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四个方面的考核,同时要注重平时表现、动手能力、掌握基础内容作为考核的原则。

(二)从家长层面来说,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1、家长要重视劳动教育。

家长要以身作则,重视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千万不能溺爱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以社会生活实际、社会发展历史、家庭社会实例等告诉孩子劳动的重要性,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劳动的伟大,不爱劳动的人是没有出息的。

2、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

劳动也需要一定的技能,家长要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程序、操作要领、方法和技巧。家长在孩子劳动的过程中要给予指导,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哪怕这个进步是非常微小的,家长也要给予鼓励,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3、注重实践锻炼。

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通过劳动实践来进行。如果家长平时没有参加具体的劳动,那么,孩子是不可能爱好劳动的。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参加劳动实践,千万不能心疼孩子。当然,劳动的内容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切不可一开始就让孩子做难度比较大的劳动,挫伤孩子的劳动积极性。

4、尊重孩子的劳动。

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需要家长进行一定的强化。但是,家长必须注意不要单纯地把孩子当作劳动力来使唤,不要把劳动当作惩罚孩子的手段,也不要过分用物质和金钱来强化孩子的劳动,而是应通过表扬、鼓励等方法来强化;在孩子劳动的过程中多做具体的指导,多鼓励,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让孩子从劳动中得到快乐,从而让孩子牢固树立劳动意识,强化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5、利用方法,“强迫”孩子劳动。

当孩子不愿意劳动时,家长决不能姑息迁就,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劳动。家长应该明白,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都必须劳动。一个不会劳动的人,会不断萎缩,直到失去自我,这样的孩子注定是不会幸福的。

综上所述,调查组认为:我们只有坚持家校联动,切实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才能最大化地让孩子从小树立劳动意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我们的社会才会有希望。

劳动教育课程研修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教师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参加了一期劳动教育课程的研修。通过这次研修,我深刻体会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对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劳动教育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课程以实践为主,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各种劳动活动,锻炼与人合作的能力,并培养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研修中,我们通过亲自动手种植花草和蔬菜,参与校园环境的美化,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其次,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现代社会存在着功利主义导致的功利心理泛滥问题,让孩子陷入个人英才主义、追求高薪高职和物质享受的心理误区。而劳动教育正好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劳动的本质和社会价值,理解只有通过艰辛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培养孩子们勤劳、自强的精神以及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另外,劳动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现代社会,学生们过于重视学习,熬夜狂奔,缺乏锻炼和休息,导致身心疲惫。而劳动教育以锻炼身体为基本要求,孩子们通过植树、扫地等劳动活动,能够锻炼身体,增强抗压能力,缓解学习压力。同时,亲身参与劳动也能够培养孩子的耐心和耐力,增强毅力和意志力。

最后,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劳动教育是一个可以让学生体验社会的平台。通过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劳动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应该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在研修中,我们参观了一家社会公益组织,学生们亲眼见到了一些弱势群体的困境,激发了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课程研修给我带来了丰富的收获和启示。通过这次研修,我意识到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更加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兴趣,培养他们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努力促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劳动者。

劳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劳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一直认为,能体会到“独居”的人是一个成年人。但是接下来十天的专题课已经完全否定了我幼稚的想法。

来学校的第三天,我们开始了大一为期十天的军训生涯。不可否认的是,当我听说我们的军训一天只有四五个小时,我们都避开了烈日,我暗暗享受了很久,轻轻叹了口气。“侥幸逃脱就好!”这十几天我以为可以轻松上场,但我不知道,但还是没有逃过这场灾难。

军训教的动作和高中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氛围。对,就是大气。高中的时候,大家都是抱着玩的心态参加军训的。当时教官对我们很温柔。想到这里,我只能用“魔鬼”来形容今天的教官。教官对我们真的很严格。我记得导师经常说的话:你要记住这是一个整体,不要在里面做个人动作。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你们都会受到惩罚...从此,“集体”这个词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我的心里。

不是不知道集体荣誉感,而是很少把它当成一件事。在过去,个人主义是最流行的东西。但是现在,当人们总是因为个人错误而受到集体惩罚时,他们不得不把它当成一回事。因为被惩罚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说到军训,我最怕的就是以军人的姿态站着。说起来丢人,这个最简单的动作简单到大家都不用学,但却是我最不想做的事情。不能说是对一个人毅力的最好考验。人是“动”的东西,也就是一个动态的东西。可见我们保持同样的姿势超过半个小时是很痛苦的。但是,即使不喜欢,也还是要去做。这是军训。其实站久了就知道了,只要不太注意,转移注意力,站成军人的姿势也没那么恐怖,可以习惯。

还是步入社会,都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只要我们迈出第一步,就成功了一半。

这样,军训真的很可怕。一点快乐都没有吗?当然不是!我们每天都有相当多的时间休息,所以自然有很多快乐!课间,教官会让我们坐在一起,教我们唱军歌。导师也会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我们一起玩。这就是“魔鬼的温柔”。休息的时候感觉很亲近。其实我们都一样。毕竟军人也是人。我喜欢教官教的《军中绿花》这首歌。尤其是军训的我,对这首歌更有感觉。

军训结束了,但我们的大。

学生。

活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多挫折等着我们。我会牢记这十天的教训,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劳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近日,六年级三个班的全体师生分别走进餐厅,进行劳动体验活动。看似简单的擦餐十一月的风还有些刺骨,清晨的风更是如此,当一队又一队的学子踏着晨露走向为期一周劳动的地方,他们的脸上没有不满,没有懈怠,有的只是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的认真负责与对劳动的满腔热忱。带着这样的朝气,他们开始了属于他们的义务劳动。

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锻炼自我的实践机会,一周的时间转瞬即逝,回顾一周来的工作还是有很多感悟的。听老师在班委群说这个事情的时候,说实在话,大家都还是有些畏难情绪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家里也基本上是接触不到这样的工作的。

这项传统活动在天津科技大学从1999年至今,已经持续开展了近二十年。期间获得了新闻联播,人民网等的'报道,也获得了无数领导的高度肯定与好评。

“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如同恩格斯所说,数万科大学子在这项活动中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学会了理解他人的辛劳,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这是财管实验班同学们大学实践的第一课,相信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力求完美。

劳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劳动素养应该有怎样的教育定位和课程目标,应该如何进行体系化的课程设计并积极拓展课程实施的路径和方式?在长期实践中,学校基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实施的角度,立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以勤俭节约、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学会并爱上劳动为重点,设计了专门化、融合化、项目化、综合化四类课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劳动经历,获得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

专门化课程,开展系统性劳动教育

学校设置劳动教育专门化课程,每周一课时集中开展。课程以学校为主要劳动场所,根据学生年段特点组织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和校园劳动,帮助学生习得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

除了劳动教育必修课,学校还设立劳动周,每学期结合特色节日,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实施。学生在经历日常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在参与跨学科主题实践、开展合作探究劳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系列关于了解自我、社会、自然奥秘的真实体验。

从以“晒秋”为主题的秋季开学第一周,到以“生肖”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春季开学周,再到立夏时节各年级主题周展示活动,劳动周以学生的生活为起点,将劳动观念与劳动精神融入课程,既有劳动实践,又有文化的传承,劳动以一种更加固定的形式融入学生生活。学校还积极探索校外劳动实践形式,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形成兼具学校特色与育人意义的劳动周课程体系。

校外劳动周包括农耕活动日、职业体验日、技能竞赛日、成果评价日等社会实践活动。农耕活动日让学生去田野找寻田间劳作的趣味,与农户一起交流,体验动手生火、合作炒菜做饭等劳动;职业体验日的主题是体验社会的三百六十行,学会尊重普通劳动者,明白获得美好生活需要艰苦奋斗的道理;技能竞赛日中,学生出力流汗,比拼集体智慧,完成一个个与劳动有关的竞赛任务;成果评价日中,学校设计“劳动章”争章计划表、评价表,提出明确的目标与评分标准,通过多元评价、评优树先等方式,让学生的劳动成果获得欣赏与肯定。

融合化课程,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的功能,是“五育融合”的天然载体。全面实施劳动教育,除了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在学科课程中融入、渗透劳动教育也是普遍形式,是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的重要举措。

学校挖掘教材中显性或隐性的劳动教育元素,分类梳理各个学科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并提出劳动教育的主要融入方式,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比如,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可以渗透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劳动意识等内容;数学、科学学科,教师可以加强对劳动技能、劳动思维的培养。每门学科的课程安排中都有跨学科综合实践主题的内容,学校鼓励教师选择与劳动相关的主题进行设计,以跨学科的视野开展主题性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无痕融入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

以“语文+劳动”课程为例,教师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相关资源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渗透,培育学生的劳动情感,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统编语文教材中有大量课文隐藏着劳动元素,比如歌颂劳动人民智慧与创造的课文《纸的发明》《千年梦圆在今朝》,学习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千人糕》《清贫》,赞美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劳动精神的《刷子李》《纪昌学射》,等等。劳动教育资源还散落在语文教材各处,通过课文的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插图等板块,教师可以合理穿插、链接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内容。学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根据劳动教育的目标及语文教学学段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梳理归纳,形成了较完整、可操作的“学科+劳动”教育体系,探寻有机渗透策略。

语文学科《女娲补天》一课,虽然是神话故事,但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类而不辞辛苦、无私忘我的劳动与创造,其内涵与新时代劳动教育所倡导的大力培养青少年积极奋斗、甘于奉献、勤劳勇敢的劳动精神相一致。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种精神作为语文学科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点,充分想象女娲在寻找五色石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困难,以及女娲如何炼石、如何补天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进行剧本创作,以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的形式将神话故事搬上舞台。学生不仅锻炼了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而且深刻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体会到不懈努力、甘于奉献的精神。

项目化课程,开展创造性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劳作,而是要在劳动过程中贯穿研究、创新、创造,提升劳动的价值。根据学生需求和已有的课程基础,学校规范了项目化学习的一般模式,从项目的选择到研究性内容的设计,从多方式、多角度的实施到成果展评与反思调整,以及项目成果的提炼与拓展迁移,构建了开放且多元的项目化课程,比如一年级的蚕豆课程、三年级的种桑养蚕课程、六年级的小动物养殖课程等。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回归学习与生活的本质,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劳动素养。

以四年级课程“油菜花开金灿灿”为例,学生在200天的时间里,跟着节气经历种养、记录、探究、实践的全过程。

课程启动,种植仪式。学校会在立冬节气进行油菜种植课程的启动仪式,内容包括了解立冬节气物候特点及农谚民俗,科学教师介绍油菜移栽技巧,五年级学生分享自己去年参与学习的趣事以及观察日记、自然笔记,项目负责教师介绍课程相关内容……学生接过校长手中的油菜苗,油菜种植课程正式开启。

合作探究,制订方案。拿到油菜苗后,学生通过教师讲解、网络搜索以及向长辈和高年级同学请教等途径,了解节气与油菜的知识、油菜的种植和养护方法,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交流,提出自己最想了解和解决的问题,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整理,最后确定研究方向并形成思维导图。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思维导图,教师选择可操作、有价值的内容提炼研究性学习项目,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深入探究。有的学生对油菜的生长速度感兴趣,计划通过测量记录制作条形统计图,研究油菜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长速度;有的学生打算研究油菜花与青菜花的区别,对油菜花进行解剖从而了解其结构;有的学生利用科学课的知识,分析土壤的ph值和湿度等条件,设计制作土壤温度湿度监测仪。

随着节气,观察养护。学生在观察记录中发现油菜的生长变化,了解油菜种植与节气、环境的关系。在油菜种植、照料、生长、收获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与油菜一起成长,写下大量的观察日记、研究报告、科学小论文等。学生吴子涵在观察日记中写道:“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我在惊蛰到来之时也有一个重大发现:3号油菜花盆栽里有一朵花已经谢了,隐隐约约能看到细小圆圆的一粒粒小果实。”跟随不同的节气,吴子涵陆续写下7000多字的油菜观察系列日记,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收获成功,拓展知识。收割分工、合作搬运、晒干脱粒……油菜籽脱籽以后,就要探讨油菜籽怎样变成油,计算收获的油菜籽能榨出多少菜油。在数学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教室进行产量和出油率的计算,然后走出教室来到榨油厂,体验正规的榨油过程,直观感受油菜籽的出油率。

油菜种植课程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应用知识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具体真实的任务情境中,不断解决劳动中的各种问题。从立冬种植到小满收获,学生从一颗油菜籽的成长中体会了生命的意义,真正领悟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深刻内涵。

综合化课程,开展拓展性劳动教育

综合化课程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如宣传社区垃圾分类,参与敬老院慰问等服务,参与社区或村组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化课程包括收获节课程、成长课程等。

成长课程主要面向四年级学生,这个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间节点。回顾10年的生命成长,学生能感受自己在身体和能力等方面的明显变化。学校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力量和奇迹:走进农场,通过农事劳动丰富生活经历;离开父母,在与同龄人的相处中学会自立;爱心义卖,体验劳动的价值,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服务于社会,树立社会责任感……成长课程主要分为4个模块开展:

美食制作分享。传统美食不仅传递一种健康生活的方式,而且蕴含“不劳动者不得食”的理念。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共同商讨主题,打造班级创意餐厅;与家长一起制作有地方特色的传统美食;讲述自己的美食制作过程及心得,挖掘美食背后的故事及文化;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对劳动成果进行点评。这样一份美食已经远远超出食物本身的价值。

操场露营。以班级为单位,两人合作搭一个帐篷用于夜晚露营,学生一起学习、起居、游戏,一起度过一个特殊的夜晚。这样的经历让学生不仅体验了独立自主的生活,而且明白了合作劳动的力量,知道与人相处需要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十周岁成长礼。与家长携手走过“成长拱门”,以“成长”为主题表演节目;分享生日蛋糕,阅读父母给孩子的一封信并写回信;看一场露天电影,体验父母小时候的生活。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明白10岁生日的纪念意义,体验生活的美好,明白生命成长离不开亲人的关怀。

爱心义卖。每个班级代表将种植的蔬菜进行义卖,义卖所得的一部分资助贫困学生,一部分进入学校“红领巾爱心基金”。爱心义卖活动让学生体验菜市场卖菜摊主的劳动,与之相关的生活要素就有各类菜品的时令价格调查、顾客的心理需求分析等;同时也让学生奉献爱心、体验劳动价值,感受其中蕴含的劳动精神和生活态度。

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学校应联合家长和社会共同开展劳动教育,积极探索利用家校社资源协同育人的策略,拓展课程实施的多元路程与方式。学校不仅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行为及品质的初步养成,而且追求学生在社会责任、合作交往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并促进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2、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中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1、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

每学期初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方针,认识“五育‘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和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从培养目标的高度,更多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各地劳动教育的先进经验,增强教育工作的时代感。

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做好”三保证“: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评估优劣。二要订好劳动教材和手工劳动材料,做到人手一册,一人一份,保证劳动教育材料。三要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们,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

首先,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我校的外操场,一年要除草数次,以往都是由学校请校外的小工进行清除。近几年来,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学校的绿化带、花坛和草坪,事地也不少,我们将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拔草、除虫等工作。

其次,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打扫燕子村的黄金台、易黄公路边捡拾白色垃圾等公益性劳动,将学校门口这一路段作为校外的劳动教育基地,由各年级学生轮流做好路面的清扫工作。

其三,利用军营村苗木生产基地,每月组织骨干学生参加劳动,请技术员讲解劳动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

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还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3、开展研究,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劳动课教学的质量,是优化劳动教育的关键。首先,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劳动教学纲要》;深刻领会纲要对各年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其次,我们以现行劳动教材为内容,举行了劳动教学公开课,课后,重点讨论研究劳动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4、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组建一个劳动兴趣小组。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学期末,学校将评选劳动先进班集体。

5、学校开展全校学生征集”劳动小窍门“、”劳动金点子“,培养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学习、创新的能力。

6、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学一种劳动技术“、”写一篇劳动收获体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本领,做主人。

7、举行竞赛,激发劳动教育情趣。

8、开展评选”最佳劳动基地“、”劳动小能手“等活动。

劳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劳动是什么?在《5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是美德,劳动为人称赞;在列夫托尔斯泰心中,劳动是生活,劳动是幸福……古今中外从古至今,劳动对于人类生活生产都至关重要。而作为一代青年的我们更应当肯劳动,爱劳动,敬劳动。

劳动形美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层次明晰的菱、稻、荷,明亮整洁的房屋,干净透明的玻璃窗……是劳动美给我的直观感受。说到我国的传统年俗,打扫卫生定不可少。春节前夕,想必家家户户都会有大扫除的活动,为的是除旧迎新,为的是有一个向阳生长,朝气蓬勃的视觉体验和心里感受。一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也拿起了扫把、抹布和水桶清扫了我们学习的教室和通往教室的路。打扫完成后焕然一新的教室给了我“新鲜洁净世间稀,隔尘劳是非”的感觉,优质的环境不仅更加卫生,让学习都变得更加神圣了,简直让人惊觉劳动的造化之功。

劳动心美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在大机器,大生产的现代生活中,耕种、织布似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诚然,社会不断进步,科技强大的力量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自然的,我们便不用被劳动琐事日日烦扰,但当短视频博主李子柒插禾秧、耕田地、收稻谷、锯竹木、扛粮袋、制家具、缝刺绣、织衣裳,掌大勺的田园生活短视频收获了全世界的注目和点赞时,我们也由心感叹“劳动之美永不过时”,劳动过程所带给我们的满足是机器无法传递的,我们需要劳动。农活厨艺样样精通,重活累活丝毫不畏,这样的李子柒,成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大使名副其实。许多网友也在其视频弹幕中留言“想要娶回家”“太美了,太棒了”等来表示对她的喜爱、佩服。视频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李子柒与其婆婆脸上幸福的微笑,可见劳动带给她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富足。这便是劳动幸福的内涵!

劳动能美

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有1。2个小时,而中国孩子平均每天只劳动12分钟!不得不说我们在劳动方面的缺失是十分严重的,这不仅是因为孩子的懒惰,还有家长对劳动之于孩子发展重要性的不肯定,显然更多家长会希望孩子将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然而由此造成的高智低能、巨婴、啃老等问题近年来频频出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似乎也显示出劳动是作为一种能力而不仅是一种活动存在的了。长期不进行劳动学习,或许会丧失生活的能力?俗话说“要想抓住一个人的心,得先抓住她的胃”,“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可见劳动能力强的人是会闪闪发光的。

如今,我国对于传统美德的弘扬正在一步步加强,。而作为“德智体美劳”一员的“劳”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劳动教育的开展如火如荼,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实行卫生包干方案、奖评文明寝室……是大学针对大学生实行劳动教育的常规办法,如此种种,便将劳动带到学生们的生活中了,这样不仅让学生自己动手劳动了,更让大家从中慢慢感受劳动的快乐,体味劳动的魅力。

人生在勤,不劳何获?在新的时代,踏上新的征程,让我们借劳动之笔,绘祖国蓝图!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报告

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1]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原始社会中,人人都要劳动才能生存。在阶级社会中,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剥削阶级把体力劳动者作为剥削和压迫的对象。在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与压迫,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劳动是每一公民的光荣义务。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有用人才”“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的素质,能够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丰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

加强辛勤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改善民生、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从一定意义说,学生德行的养成、奋斗精神的培养始于辛勤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辛勤劳动并以此为荣,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信念,这是教育的重点与方向。在教材设计中,鼓励学生从小主动辛勤劳动,践行孝敬父母、尊重老师、乐于助人等德行,通过日积月累的点滴劳动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中,以体验式教学使学生感悟自身的变化与成长,理解辛勤劳动对于丰富和发展自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努力奋进、自主追求与实现梦想的勇气。

加强诚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所谓“诚实劳动”,在于敬业实干,热爱并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扬工匠精神;还在于发乎本心,遵循天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诚实劳动”对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意义时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诚者,天之道也。”每个人要从集体利益出发,不弄虚作假、消极怠工,要诚实劳动,遵守职业道德,学习并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在诚实劳动教育的实践中,重在学生“诚”的品质的培养。在教材设计中,案例式“探究与分享”栏目能够塑造劳动楷模形象,用榜样力量引导学生践行以“诚”待劳,以实干实现自身价值;设计“拓展空间”“相关链接”等栏目,将“诚实劳动”提升到劳动者的义务与使命的高度,从更深层次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加强创造性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通过提倡“创造性劳动”,重点培养一支专业技能过硬、自主创新能力高的新型劳动者队伍,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实现教育、科技与经济三者协调统一发展。在教材设计中,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阅读感悟”等栏目讲述古代人民劳动创造改变生活的故事,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在新时代,我们要推动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全面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为国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言,真正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而“劳动教育”就是新时代我们砥砺前行、创造美好生活最有力的实践。

其实是学校和家长都普遍重视学习成绩,而对劳动教育关注不足。甚至,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衣来伸手,饭来找口,几乎变相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导致很多孩子缺乏正确的“劳动观”。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料理家务、不珍惜粮食,认为父母的大包大揽天经地义,乱扔垃圾不珍惜环卫人员的劳动等等。久而久之,缺乏自理能力,不懂得自强感恩,甚至形成以体力劳动为耻的错误观念。

最近湖北省发布《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各地各学校可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安排劳动教育课程,可与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等课程进行必要统筹。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并开展必要的劳动实践体验。将劳动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将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时废时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当前劳动教育缺位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严峻现实,在家庭中被“软化”、在学校中被“弱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现状不容乐观。

从家庭层面来看,独生子女政策及学业竞争压力,导致劳动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视,学生在家里基本不参与家务劳动,家长也不主张孩子参与劳动锻炼。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只要努力学习,什么都不用干。

从学校层面来看,劳动与技术课程开设率低,课时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些学校甚至把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从社会层面来看,“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及“一夜暴富”等不劳而获错误思想的影响,导致看不起体力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现象客观存在。

劳动教育缺失,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机会减少,造成当前中小学生鄙视劳动,不会劳动,也不珍惜劳动成果。为此,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指引和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中小学要深刻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劳动托起”中国梦”,擘画新时代教育蓝图。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我们团队在各自的家乡进行开展,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锤炼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从劳动教育开展现状以及劳动教育的普及程度等方面着手。通过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将调查得到的数据用直观的图文、表格、公益宣传片等方式展示。同时我们团队进行关于劳动教育的科普和调查问卷,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劳动教育、重视劳动教育。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团队成员家乡范围内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群体,针对生源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线上云访谈和线下调研。调查对象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并尽可能的扩大了调查范围,以使获得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三)调查方法。

1.会议调查法:召集组员用座谈或讨论的形式,谈谈本次调查课题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此课题内容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

2.问卷调查法:以抽样问卷调查为主,结合文献资料的查阅来进行记录,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3.访谈调查法:活动过程中结合实地访谈进行调查。政府部门以访谈为主。

4.文献调查法:结合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知网、中国期刊、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

5.统计调查与综合归纳法:对问卷调查、访谈结果进行统计与总结,高度凝练、集成,提炼观点,围绕着政府的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等总结成调查报告,最终形成相关论文。

(四)问卷调查。

此次实践活动以“关注劳动教育,丰富教育内涵”为主题,并为之精心设计了问卷。全队共15人,共同选择出了内涵相对全面、覆盖面广的调查问卷。包括16道选择题以及一道主观题,选题方面比较贴切且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五)访谈调查。

(六)调查过程。

20xx年7月26日,在队长的组织下于腾讯会议举行了团队的第一次会议,会议伊始,队长艾丽丝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团队调查目标和方向。随后,每个队员都进行了自我介绍,进行初步的认识,并根据大家的能力将团队分为宣传部、组织部、和秘书部三个小组并选出部长,接下来,副队长对各部门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队长对本次暑调活动进行前期工作的安排,对团队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20xx年7月29日下午2点30分,组长交流会于腾讯会议成功召开,队长及各组组长参与本次会议。各组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记录汇报,秘书部负责人指出秘书部在前期进行了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并对其归纳总结;组织部负责人表明组织部已初步拟定调查问卷;宣传部负责人则表示宣传部已完成预热活动中h5、宣传视频、海报的制作。随后各组组长对访谈内容以及形式展开讨论,确定问卷调查方向。最后,队长强调了团队纪律,并希望团队各组能通力合作,顺利完成此次任务。

20xx年7月30日12点30分,劳动启航实践队第二次会议于腾讯会议顺利召开,实践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队长确定了前期准备完成的时间,并对后面正式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安排。随后各组组长分别进行了发言,首先是秘书部负责人强调了活动过程中的礼貌问题,并表示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要有针对性;接着宣传部负责人对宣传材料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组织部负责人对活动纪律以及活动期间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强调。在此之后,副队长对其进行了总结,并建议每次访谈后能写下自己的心得。

20xx年8月1-4日,是劳动启航实践队成员正式开展社会调查,大家依据原定计划,在这4天进行线上的问卷发放和线上线下的云调查活动。因为疫情的原因,虽然大家不能同往常一样展开集体调查,在各自的家乡积极的进行着暑调活动,在这几天的调查过程中,队员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劳动教育并不了解,而且学校里也没有开设过相关的课程。针对这一现象,队员们在访谈的过程中也对劳动教育进行了科普。

20xx年8月4日12点20分,劳动启航实践队第三次全体会议于腾讯会议成功召开,劳动启航实践队全体成员参加会议。首先,副队长对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并鼓励大家在后期的实践中再接再厉。接着秘书部负责人针对采访对象提出相关要求;随后,宣传部负责人主要说明了照片拍摄和上传的相关问题;之后,组织部负责人再次强调了在暑调期间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注意个人安全;接下来,队长进行后期工作的安排部署,并且呼吁大家在访谈结束后,为采访者科普有关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

20xx年8月5-7日,劳动启航实践队展开针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访谈,进行线上的问卷发放和线上线下的云调查的形式。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每一个队员都没有懈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发现相对于学生而言,老师对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更加充分。8月7日,生命科学学院劳动启航实践队顺利地完成了所有云访谈任务。在这7天时间里,劳动启航实践队的成员们依照预期设想按时按量地完成了任务。

20xx年8月8日上午9点,劳动启航实践队第四次会议于腾讯会议顺利开展,劳动启航实践队全体队员参加本次会议。队长对后期做出了详细的安排,强调了报告格式等具体要求,并指出了各个材料的上交时间点。随后,副队长对数据分析提出了要求,强调了图表、内容选择等细节。

本次活动因为疫情原因是各个队员在各自的家乡进行的,在调查的时候扫码填写电子问卷,回收问卷共192份,有效问卷份,总体的有效回收率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excel进行图表分析。

(一)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的性别和人员类别。

此次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的性别结构(如图1所示)相差有点大,主要是女性占75%,这可能与我们实践队的队员一大部分为女生有一定的关系,而男性相对较少,占有效调查的四分之一。其次,在人员年龄上(如图2所示),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其中在18-24岁之间占大多数,基本上为实践队的同龄人,有159人,其次是40岁以上的,这群人为实践队的成员父母,有12人,而其他年龄阶段的人较少,各7人。但是本次调查涉及的人员年龄正是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接受和了解信息比较全面和快速,保证了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性。

2.对劳动教育现状的了解程度以及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

在调查的人群里,自认为非常了解的只有4%,有接近一半的人比较了解,占总人数的48%,还有21%的认为自己对劳动教育一点也不了解。调查对象主要是通过观看新闻和网上了解的,其次是通过老师的讲解,由此可见,学校及老师在这方面还是不够重视,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新闻和上网。

3.对于出台劳动教育的相关政策和开展劳动教育最佳时间的看法。

在调查对象中,大家比较偏向于有利于提高动手和动手能力,占31%,有28%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全面培养,但是,这四种看法的人数相当,大家各有自己的看法。其次,有接近一半的人认为劳动教育最佳时间为12-18岁,但是也有不少认为是5-12岁,这占总人数的39%,还有10%的人认为18岁以上是最佳教育年龄,剩下的则认为1-5岁比较适宜,这符合了“教育要从小抓”的理念。

4.认为我国中小学存在的劳动教育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如图7所示),很多调查对象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忽略和轻视劳动教育,劳动课经常被占用,还有就是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这些都会导致中小学生劳动意识缺失,以及对劳动有一种抵抗情绪,不能正确的认识劳动的意义。

5.认为高校大学生劳动观念缺失的原因。

如图8所示,经调查认为大学生劳动观念缺失主要是自己养成的懒惰习性,也有33%的人认为是因为当今的社会风气,轻视劳动的消极影响。当今社会,像环卫工人刚刚扫过地行人又扔垃圾,这种不尊重劳动的行为比比皆是,让人心寒。

在调查对象中,有大部分人认为可以通过增强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等教育内容、加大劳动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力度以及增强各种劳动实践活动的形式和次数等方式进行。大学生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走上工作岗位。所以高校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在调查中(如图所示),大家认为进行一定量的劳动实践活动和开展劳动教育技术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作为家庭的一份子,进行家务劳动也是职责所在,不可推卸。学校还可以举行一些手工制作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大家对于劳动的兴趣。

(一)关于劳动教育展开的几点建议。

1、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教育价值与时代意义。劳动教育是以劳动为载体的教育形式,重在找准劳动和教育的结合点,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为成就青少年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2、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的和谐统一关系,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鬼,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可以促进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为此,要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进-步明晰学校的办学目标与特色发展,推进立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3、要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课程、校内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等各环节,促进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贯通,实现学以致用。

4、要创新劳动教育的途径及方式方法。要坚持思想引领,不仅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要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有正确的态度。让孩子知道是为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责任感、义务感、独立性、自信心等良好品质。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做。当然,成人要给以具体指导、帮助,督促孩子按时把事情做好,千万不可包办代替。

6、要提高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孩子年龄小,劳动目的性不强,往往把劳动与游戏相混淆。可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劳动的兴趣。

另外,劳动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复杂,以自我服务为主;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孩子过度疲劳,影响劳动效果,甚至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7、劳动要有具体的分工。对劳动要进行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还应提倡协作。

8、适时地进行表扬。当孩子认真地做完一件家务事,要及时地给以肯定,最好的方法是让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使他产生自豪感,或亲切的拥抱,夸-声真能干。

通过这次劳动教育的实践活动了解到,大家普遍认为劳动教育应该从小培养,从小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才是根本,当然,劳动教育是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孩子全面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做劳动教育是为了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来源于辛勤劳动。但可惜的是,劳动教育已经了最容易被忽视的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师资、场地、经费缺乏,劳动教育无计划、无考核;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高度。各级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大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力度,而当务之急是要思考和研究如何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必须转变观念和评价机制。落实劳动教育,应该把学生劳动课程学习、劳动实践锻炼、创新性劳动成果以及劳动习惯养成、劳动品质形成,纳入全面的考核评价内容,以充分调动中小学校重视劳动教育、践行劳动教育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热爱劳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五育本应并重,要真正夯实劳动教育,必须改变目前对教育"唯分数”的社会需求,将“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使命,把劳育作为树德、增智、强体、育美、悦心的重要手段,让劳动教育成为孩子的"成长营养”、终身受益的法宝、撬动幸福人生的强而有力的支点。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认为大学生是劳动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大学生也需要通过劳动教育不断完善自己,其作为直接面向劳动、直接对接职业的劳动后备军,比中小学生更迫切地需要带着全面系统的劳动素养走上工作岗位。劳动教育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社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从而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对个体来说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对于社会来说,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动模范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成为社会的好风气;对于国家来说,一个健康向上的民族,就应该鼓励劳动、鼓励就业、鼓励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劳动教育要落地生根,必须力求家校协同跟进。落实劳动教育除了学校精心构建劳动课程体系,有效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外,还应该把家校协同共育作为突破口,鼓励家长成为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同行者。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起锚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劳动启蒙教育的主导者和首席老师。家长一方面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引导孩子扣好劳动教育的第一-粒扣子。另-方面要把家庭劳动日常化,有意识地安排孩子洗碗洗衣、扫地擦窗、淘菜做饭、叠被铺床、整理衣橱,让孩子有更多“童稚携壶浆”的劳动实践,让家庭发挥出劳动教育基地的最大化作用。特别是目前孩子宅家抗疫,在居家学习的同时,更应该让孩子在更多的家务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学习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期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根据各学段的特点,在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应规定学生每天的课外劳动时间。同时,《意见》提出将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第一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以德育人,劳动第一,劳动是道德完善的源泉。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勤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生在勤,勤则不稀,崇尚劳动,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延续至今。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也靠劳动创造。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就是以劳树德,让学生通过劳动感受美好生活,需要双手创造,自觉形成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劳动的思想,培养热爱劳动、懂得感恩、重节俭、勤奋奋斗、团结奉献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断锤炼其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劳动教育逐渐减弱,学生劳动能力差在我国已成为常态。许多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上有不同的长度,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有些学生甚至看不起工人,不珍惜劳动成果,有些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失败后往往会崩溃。缺乏劳动教育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劳动教育流于形式,保证劳动教育的效果最大化呢?

《意见》的发布,从充分认识新时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受者。

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等五个方面入手,为切实保障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意见和措施。明确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不同分工和责任,明确了三者协调共抓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要求各地区积极拓展实践场所,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同时指出,重视劳动教育不是要追求什么时尚,而是学生成长的必备素质,要防止劳动教育中的娱乐化、形式化、惩戒化等问题。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劳动不仅创造了历史,劳动更是成就了教育。劳动教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征程中,让学生、孩子在劳动教育中感悟劳动精神,争做奋斗者,才能不断积累知识和才干,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出彩人生,为民族复兴提供澎湃动力。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报告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1]综上,劳动启航实践队对劳动教育的现状展开了调查。

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在原始社会中,人人都要劳动才能生存。在阶级社会中,出现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剥削阶级把体力劳动者作为剥削和压迫的对象。在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剥削与压迫,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劳动是每一公民的光荣义务。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劳动教育一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了解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懂得辛勤的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劳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和权利;懂得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数千年来剥削阶级思想残余;懂得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投身劳动实践中去,在劳动中增长才干和磨炼意志;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在劳动中发展智力、促进思维;在劳动中享受乐趣,感受生活的美。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必然是一个不怕苦、不怕累的人,做事勤快,兢兢业业;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能在劳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开发智力、提升能力;一个热爱劳动的人,不会被风雪、严寒所吓倒,身体得到锻炼,体魄自然增强;一个热爱劳动的人。最后,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分配。

(一)调查目的。

现在学生的教育都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劳动教育作为其中之一本应受到重视,可现实却不是这样。在现在的社会中大多数的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并且很少让他们做家务劳动,再加上学校里劳动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劳动意义的忽视,以至现在很多青少年都轻视劳动甚至厌恶劳动。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加强学生教育意识,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文件要求,在大(一)调查目的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此外,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小学以校内为主,小学高年级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普通中学、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兼顾校内外,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此外,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可以看出国家在越来越重视,并着手发展学生的劳动教育。[4]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为劳动教育的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进行大力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调查对象。

对象也就是家乡范围内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等群体,针对生源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云调研。调查对象覆盖了各个年龄阶段及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并且除此之外,还在网上发放了调查问卷,尽可能的扩大了调查范围,以使获得的数据更加真实有效。

(三)调查方法。

(1)会议调查法:召集队员在腾讯会议上进行讨论,谈谈本次调查课题的情况以及他们对此课题内容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

(2)问卷调查法:通过在网上发放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3)访谈调查法:活动过程中在个自家乡对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和学生等人群进行线上和线下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结论。

(4)文献调查法:结合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分析。通过知网、中国期刊、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

(5)统计调查与综合归纳法:对问卷调查、访谈结果进行统计与总结,高度凝练、集成,提炼观点,围绕着政府的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等总结成调查报告。

(四)问卷调查。

此次活动以“关注劳动教育,丰富教育内涵”为主题,并为之精心设计了问卷。全队共15人,共同选择出了内涵相对全面、覆盖面广的调查问卷。包括16道选择题以及一道主观题。调查问卷集合了我们十五个人全体的智慧,题目涉及还是比较全面和广泛,选题方面比较贴切且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

(五)访谈调查。

本次活动,我们整个团队分为了三个小组:秘书部,组织部以及宣传部。大家每个人都需在线下进行走访,最初始的三天,我们去各自的小区居委会进行调查,询问一些有关于劳动教育类容的基本知识,并拍照记录。因为访谈来自于各自小区,所以市民也是非常积极的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热心的回答我们的各种问题。通过前期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了学生和青年人对劳动教育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其对此提出的一些建议进行了讨论。后期我们对我们高中的一些学生,老师以及一些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访谈,老师们对劳动教育的了解确实比大众要深入的多,我们也及时的进行记录,这也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点。

(六)调查过程。

20xx年7月26日,在队长的组织下于腾讯会议举行了团队的第一次会议,每个队员都进行了自我介绍,并根据大家的能力将团队分为宣传部、组织部和秘书部三个小组,然后又将各组人员分配到三个小队里并选出负责人,同时也对本团队接下来的调查计划和每个部门应做的准备工作进行了明确,为后面活动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20xx年7月29日,劳动启航实践队组长交流会成功展开,会议伊始,各组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记录汇报,秘书部负责人指出秘书部在前期进行了分工合作查阅资料,并对其归纳总结;组织部负责人表明组织部已初步拟定调查问卷;宣传部负责人则表示宣传部已完成预热活动中h5、宣传视频、海报的制作。随后各组组长对访谈内容以及形式展开讨论,确定问卷调查方向。最后,队长强调了团队纪律,并希望团队各组能通力合作,顺利完成此次任务。

20xx年7月30日,在腾讯会议举行了暑调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伊始,队长对实践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并确定了实践活动的时间、对象和形式;随后秘书部负责人强调了在访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访谈问题的针对性;接着宣传部负责人对宣传材料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详细讲解;之后组织部负责人针对纪律、安全、效率等问题做出要求。接下来副队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并鼓励成员们在实践活动中去体会劳动教育的意义。最后,全体成员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20xx年7月31日,劳动启航实践队前期准备活动已经顺利开展了五天。各部门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只待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到被列入教育部2019年的工作要点,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已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故劳动启航实践队针对这一话题展开了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几天的前期准备,各个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一切准备就绪!

20xx年8月1日,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后,根据相关安排,劳动启航实践队的队员们各自在家乡开展暑调活动。本次的调查形式以线上和线下访谈的方式综合进行,队员们也根据实际情况各自安排时间,确认合适的调查方式开展本次活动,做好相关调查记录,并在访谈结束后进行整理。夏日炎炎,疫情肆虐,线下访谈活动显得更加艰巨,但队员们仍旧充满着热情,在防护工作做好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调查活动。

20xx年8月2日,自入伏以来,天气逐渐变热,队员们顶着烈日在各自的家乡开展着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分为线上云访谈和线下调研,而在这两天的调查中,劳动启航实践队的队员们发现大多数人并不了解劳动教育,大多数学校也并没有开设过相关的课程。针对这一现象,队员们在访谈的过程中也对劳动教育进行了科普。

20xx年8月3日,访谈活动进行到第三天,队员们依旧能克服网络不畅、天气恶劣等各种不利因素,采取线上云采访和线下面对面采访的形式在各自的家乡进行访谈活动,深入了解当地人对劳动教育的看法和当地劳动教育的普及情况。通过每日的访谈了解到,许多地区劳动教育的普及率并不高,人们对劳动的态度比较淡然,劳动意识相对薄弱。队员们也通过此次与广大群众交谈的机会,对劳动教育进行解说,普及劳动教育的意义,提高人们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

20xx年8月4日,副队长对第一阶段的调查活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活动期间的注意事项,提醒队员们提前上交材料,以便宣传部的同学甄选照片,做好宣传。随后,秘书部负责人针对采访对象提出相关要求;接着,宣传部负责人主要说明了照片拍摄和上传的相关问题;之后,组织部负责人再次强调了在暑调期间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注意个人安全。会议最后,队长对后期的工作进行部署,并表示经过前期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劳动教育了解不多,提醒队员们在后面的调查工作中可以适当对劳动教育进行知识普及;同时,队长强调,在后面的工作中仍要重视调查问卷的填写情况,广泛发放问卷,让更多的人帮助填写。

20xx年8月5日,劳动启航实践队走入校园,对老师以及教育工作者进行访谈。在访谈过程中队员们发现,相对于学生,老师对劳动教育的相关知识了解的更加充分。有部分老师一致强调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日常保洁方面,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学校也对劳动教育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在下学期将开展劳动相关的课程,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们更加重视劳动教育。要使全民普及劳动教育知识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但是只要学校、老师、同学们积极地开展相关的活动,就一定能让更多的人更加重视劳动教育。

20xx年8月6日,根据前期安排,暑调活动的后半阶段要求队员们走进学校、教育机构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教育工作者们对劳动教育的看法以及如何有效推行劳动教育。通过与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访谈了解到,近几年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劳动课的开展还是相对较少,存在着劳动课让位于其他课程的情况。不过,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推行劳动教育持赞成的态度,认为热爱劳动的习惯应该从小养成且应终身进行,并支持开展劳动实践课,在课程中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20xx年8月7日,在所有队员的努力下,为期七天的暑调活动顺利结束,尽管是活动最后一天,队员们也依旧没有懈怠,做好最后一天的采访及问卷的发放工作。在本次活动中,队员们分别对学生、老师、教育工作者进行了采访,也了解到了不同的人对劳动教育的看法,同时,自己也从被采访者的回答中对劳动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调查结果。

本次活动面向实践队队员各自的家乡以及关系网,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共192份进行了回收,按总体有效回收份额为180份。通过数据处理,我们采取了excel进行图表分析。

本篇报告的调查结果将其中总体问卷数进行分析,通过大众对劳动教育知识的认识,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1.调查对象的性别和人员类别。

此次问卷调查及访谈对象的性别结构(如图1所示)相差有点大,主要是女性占一半以上,这可能与她们经常出门锻炼,感受美好环境和逛街的生活习惯有一定的关系,而男性相对较少,占有效调查的25%。其次,在人员类别上(如图2所示),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工作状态的群体,其中在职人员相对较少,占有效调查人数的一半以上,有19人,然次是退休人员,这群人为湖周围的常住居民,有26人,而学生群体人数相对较多。但是本次调查涉及的人员性质还是挺全面的,保证了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和可信性。

2.调查人员年龄组成。

本次调查的年龄占比比较集中,18岁以下占比3.62%,18-24岁占比为82.81%,24-30岁占比3.62%,40岁以上占比6.25%,可见调查年龄主要集中在18-24岁,此年龄正是青年时期,是深入思想,决定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此年龄具有一定的调表性。

3.调查人员所受教育情况。

调查发现,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于大学,高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大学生是祖国的最新鲜的血液,其态度与思想教育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故此次调查范围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4.调查了大众在生活中参与了那些劳动活动类容。

就调查发现参与过实践活动的占比81.25%,做义工的占比43.75%,勤工俭学的占比35.42%,专业实习占比等31.25%,没有参与过实践活动的占比有8.33%,由此可发现,大多数人都参与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是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动手与社会交际有着极为强大的功效,说明如今大众的社会实践表现良好,但对于那8.33%我们也不能就此放弃,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尽快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5.调查我国中小学存在哪些劳动教育问题。

具调查发现忽略或轻视劳动教育的占比82.29%,劳动课经常被占用占比84.9%,经费、场地不足。

(二)总结及建议。

经过七天的调查活动,发现劳动教育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要改变现状,我认为必须从学校开始改变,才能提升青少年的劳动教育素养,以下是我结合资料提出的四点建议。

1.加强学校管理人员的劳动教育认知。

学校管理人员认识到位是学校形成浓厚劳动教育氛围的前提。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首先应该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对劳动教育的本位认识。何为劳动教育的本位认识?即为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途径、评价。首先,学校可以组织管理人员反复学习上级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文件精神,并要求将文件精神“吃透”、“弄懂”,适时可以组织考试检测管理人员是否完全“消化”;其次,学校可以组织管理人员开始进行不同项目的劳动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便于管理人员把握学校劳动教育的方向;最后,学校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方案。只有学校管理人员首先认识到位,教师们才能更好地扎实落实好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开展专业的劳动教育培训是提升教师劳动基本素养的根本途径。目前全国高等院校中很少开设劳动教育专业,尤其是多数小初高教师没有上过专业的劳动教育课程。为了更好地落实劳动教育,学校可以邀请校内外“劳动实践导师”、“劳模”、“社会劳动方面的名流”等专业人士来校给老师们进行专业的培训指导,便于提升全校教师的基本劳动素养。如可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将劳模精神带到学校,同时可开展校内的劳模评选活动。只有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老师们才能更加专业的教育学生,真正达到劳动育人的良好效果。

设置因地适宜的劳动教育课程是促进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核心。当学校和家庭对劳动教育认识到位后,学校应该提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譬如:小学生在校内每周五最后一节进行一次大扫除课,在家中帮助父母打扫卫生;中学生在校内主动承包校内一块责任区的卫生保洁与维护工作,在家中可以帮助父母至少洗一次衣、做一顿饭;大学生则可以选择更为开放的公益活动,如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参与由团委等部门组织的公益性活动,增强自身的劳动技能。学校应该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育课程,并进行定期督促与检查,保障劳动教育课程落到实处。

4.进行考评或举行活动增加学生积极性。

教育青少年热爱劳动,培养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亦是成就青少年幸福美满人生的有效途径。新时代下,我们要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引导青少年弘扬劳动精神,要引导青少年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理解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当前教育仍存在着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凭轻素质的问题,这既不利于青少年的素质提高,也是劳动实践能力培养的障碍。因此,我们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劳动教育从少年抓起”的劳动教育观念,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劳动教育对培青少年具有“树德”“增智”“强体”“审美”的功能,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劳动教育课程的心得体会

有人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一切美好东西的源泉。这次实践,大家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获得了许多生活的常识。同学们在各种劳动实践活动中,真正感受到劳动的辛苦,无论是在野外平整土地,挖沟浇菜,还是在基地帮厨服务,洗衣清扫,同学们认识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了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这次实践让同学们品味了劳动有快乐。一个个精美的手机套,一个个漂亮的中国结,一个个精致的小木塔,一个个创意不凡的篆刻作品,一盘盘令人垂涎欲滴的拔丝菠萝,无不凝聚着同学们的心血,无不闪烁着同学们的智慧,无不展现出同学们的个性。这是劳动的收获,更是劳动的快乐。

这次劳动实践也整合出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同学们训练在一起,劳动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特别班主任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更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这次劳动,不少班级增强了凝聚力,劳动实践让同学感受到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

这次劳动实践正是在我校加大管理力度的基础上进行的。绝大部分同学都能遵守学校、基地的制度,按照基地的作息时间,按时起床、出操、吃饭、休息,培养了严谨、守纪的优良作风。

劳动虽然结束了,但我希望同学们把良好的奋斗精神带回我们的校园。在学习的基地中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再有两周我们就要进行期中考试,只有抓紧时间,认真复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希望同学们能够再接再厉,在期中考试中再创佳绩。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的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次社会时间实践中,我充分感受到劳动人民的辛苦。正是他们默默的付出才有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我们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够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我们回到学校后会更加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矗。

虽然很累很累,但是我感到很高兴,因为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并且证明了我是有能力应付难题的。而又能利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不成为社会的负担,不成为国家的负担。非常感谢这次交—警给我这个机会,也非常感谢学校的组织。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