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声乐曲目拓展论文(汇总16篇)

时间:2023-12-12 02:53:02 作者:QJ墨客

范文范本是积累和积极借鉴的结果,它们是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互动式教学理论在高职院校声乐课堂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能极大限度地给学生自由。活泼的空间以利于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以及终身锻炼的能力。体育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在教学中,信息传递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除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较高的运动水平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很重要。诸多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课改的今天,我们用传统的方法、模式去进行教学就显得比较狭窄。我们必须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优化课堂结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什么是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课内与课外之间,师生互相活动,互相讨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可非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成若干环节。

1.预习阶段。

即课前预习,是老师备课、学生预习的过程。老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格、年龄特征等备好课,学生根据老师列出的预习提纲和内容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进行自我琢磨,自我研究,或者同学之间互相探讨,互相讨论,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列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过程,培养学生个人锻炼能力和想象能力。对于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做详细分析,区分主要问题、倾向问题,还是次要问题、个别问题。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要提出对策和方法,进行“二次备课”。

2.师生交流阶段。

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升华教师要组织学生针对普通性的问题,结合教材和重点,以及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出需要交流讨论的问题,然后用你讲讲,我说说;我说说,你评评的方法提出不同看法并进行演示,提出问题相互答辩,加深理解,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学生自练阶段。

学生根据师生交流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师生演示提供的直观形象的动作概念,进行分组练习,互相探讨,互相帮助,老师巡回指导。在学生“卡壳”时给予启发与点拨。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自练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

4.教师讲授阶段。

这一阶段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具体表现,也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在自练之后教师进行讲解,突出技术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自学时的动作错误,着重对动作技术重点、难点做示范,让每个学生反复思考,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中来,充分发掘民主,各抒己见。在这里应承认学生的自学和讨论是有效果的。大部分问题可以自我解决,但也会出现有学生对动作技术理解不透彻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有效的启发,帮助学生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或区别,有针对性的讲解动作要领,做出标准示范动作,把抽象动作、概念具体化。而学生则根据老师的讲解、示范不断改进直到解决问题为止。这样可以挖掘和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要求老师有精细的`辨析能力和较高的引导技巧。

5.学生实践阶段。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基本部分,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过程后,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再进行实践,在此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化组合的自择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练习方法以满足学生个人的心理需求,并尽可能安排难度不一的练习形式,在完成练习次数、距离、时间及质量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尽可能的为各类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尽可能的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练习的方式要做到独立练习和相互帮助练习相结合,使学生在练习中积极思考,亲自体验,并从自己信任的同学中找到好的方法与经验。总之实践过程中要让“素质”好的学生“吃得饱”,也要让素质平平的学生“吃得了”。既锻炼学生的身体发展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公平竞争,遵守纪律,协作配合,拼搏进取,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这里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建学生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

6.总结复习阶段。

此阶段是课堂教学的结束及延伸部分,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又能够使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最后老师画龙点睛,总结本课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布置课后复习,要求学生的课余时间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加强记忆,提高动作质量。

教改其目的就是要把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到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上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身。互动式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初探,它的特点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发展学生个性。此法尚在萌想之中,效果还待实践证明。

师范院校电脑辅助传统声乐教学的研究论文

摘要:我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中老年声乐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声乐人,而是在于为中老年建立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环境。本文从中老年这一群体出发,分析中老年人学习声乐的意义,阐述他们与专业声乐学习的不同之处,和中老年学习声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声乐教学;中老年;解决措施。

人口老龄化目前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一大特色,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把老年教育作为社会精神文明最要组成部分。目前很多地区中老年合唱团相继发展起来,希望能够让中老年人身心愉快。同时一些老年大学也为老年人开创健康有为的晚年生活创造了条件。但是老年大学声乐教育还是处于探索阶段,很多方面都不完善,正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老年合唱比赛也促进了中老年声乐的发展。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人们身心健康的观念越来越强,中老年人更是注重加强锻炼,同时对一些舞蹈、音乐、电子、歌唱等一系列有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都比较热衷。中老年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社会上一些机构营运而生,合唱团、艺术团成了老年人喜爱的活动,声乐演唱越来越走进中老年群体中。

一、中老年学习声乐的目的。

中老年人退休之后,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为了弥补空虚的生活,很多都走出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参加歌唱成为而来他们寻找快乐的方式之一。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年轻时候过于忙碌,连自己喜爱的演唱歌曲的愿望没有达成,退休之后,正好有机会去实现年轻时候的梦想。对于中老年人参与声乐学习,带来了很多好处。

(一)增强中老年人自信心。歌唱对于个人来说,是能展示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对于中老年来说能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心态,改变对生活的态度,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都让学生面带微笑保持积极的演唱状态。歌唱是需要用心去唱,让身心融入到音乐中去,感觉音乐带来的美好,消除喧嚣的烦恼,使人心情愉快。歌声可以让中老年人更加相信自己的价值和作用,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也越来越开心,可以说声乐可以调节人的心理。

(二)强健中老年人体魄。歌唱除了调节心理,还是一种全身心的运动,是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还有充沛的精力才能坚持。我们知道,声乐演唱,基本上都是站着完成的,是需要一定的体力维持,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就无法坚持完成一曲歌曲演唱。在声乐学习中,中老年群体会加速大脑运转来完成乐谱和歌词的记忆,有利于提高中老年人的注意力。另外,在学习声乐时候,也需要锻炼中老年人的呼吸,加强肺活量,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因此学习声乐,无形中也锻炼了老年人的身体。

(三)陶冶了情操。歌唱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感,让中老年人释放内心的压力。在不同的歌曲下,会形成不同的心理感受,有令人鼓舞振奋的,有令人斗志昂扬的,有令人产生怜悯之情的,也有会产生怀念的情怀。总之,好的歌曲,让演唱者和歌曲意境融为一体,让内心平静,声乐可以说是一种抒发情感,宣泄情感的方式。

二、中老年学习声乐的不同。

中老年人学习音乐,与少儿或者青年不同,不是为了学习高超的专业技能,不是培养专门的人才,他们很多从事的与声乐无关的职业,很少接触声乐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只需要简单的理解乐理知识就可以,不需要太专业的节奏、节拍和嗓音的训练。在训练方法上,不同于那些中小学生或者大学生们,能够一对一的纠正细节,从知识到技能全面学习。中老年人学习声乐,只能用最简单的一句一句的'学习,学会之后才适当的加入一些演唱技巧。因此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对于声乐教师的示范唱比较在意,只要示范唱不出现问题,中老年学生可以反复学习,直到学会为止。同样,中老年人学习声乐的目的是为了愉悦身心,丰富自己晚年生活,不像年轻人那般希望成为专业的声乐家。因此,从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多方面,中老年人都与年轻人不同。

三、中老年学习声乐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老年人学习声乐来说,普遍上会存在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中老年人普遍缺乏基础的声乐知识,具有音乐理论知识是学习声乐的前提,而中老年人在进入声乐学习班学习之前,很多都是没有学习过声乐知识,只是热爱唱歌才来这里学习声乐。所有的学习都是靠自己的听力来辨别,通过试唱和影视音乐里面去模仿,根本没有学习过乐谱等知识。所以对于稍微有点难度的声乐歌曲,中老年就很难诠释和理解。第二,嗓音的限制。通过声音辨别年龄,很多人都能够做到。这是因为不同年龄段,声音是在变化的。就连性别不同,嗓音差别也很大。中老年人,很多器官会面临老化,声带增厚或萎缩变薄会发生了较大变化,真声及假声的音域也开始变窄。第三,中老年人底气不足。对于声乐而言,需要很长的气息,中老年人的气息会显得比较短,不够支持声乐演唱。气息是发声的源泉,声乐学习中,需要气息配合,中老年人不会调整气息,只单纯依靠嗓子发音,嗓子很容易出现问题,例如喉咙疼痛、嘶哑等症状。第四,中老年发音问题。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关系,普遍存在普通话不好问题,很多还带有地方方言。语言是沟通的重要手段,是声乐演唱的核心。由于中老年人的发音问题,很多词语的音都不能准确发出,平翘舌音部分,前鼻音和后鼻音部分,导致唱歌时候咬字不准,歌词出现误差,让听众无法理解作品的情感。

四、解决中老年学习声乐问题的措施。

对于中老年人的声乐教学,应该做多方面的准备,教师具备基本素质,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能够调节学习氛围。作为中老年声乐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声乐知识,还应该有较强的范唱能力,尤其对于这些中老年学习者来说,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依靠教师准确的范唱,才能学习声乐。同时中老年声乐教师也应该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可以极大的提高中老年人学习声乐的热情。

(二)中老年人声乐发声训练。对于中来年人声乐发声训练首先就是要调整好呼吸,声乐学习要在正常呼吸基础上控制呼吸。如果能够正确的呼吸,就能在演唱中发声时有力气,声音有穿透力。不会呼吸就会导致越唱越没有力气,跟不上气脉。平时根据要求,多练习如何呼气、如何吸气、如何换气等,才能使歌唱的气息均勻、连贯和持久。

(三)歌唱语言的训练。作为声乐学习者,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声乐技能外,比较重要的是语言,正确的歌唱语言。声乐的歌唱需要吐字清晰,不能含糊不清,一定要让听众能够听清楚你所要表达的歌曲内容。最直接的练习方法就是对着镜子练习发音和口型,纠正自己的方言和音准。在练习时中老年人应该大胆咬字,歌唱时记住口腔里面的动作。

(四)熟悉歌曲的处理。对于要演唱的曲目,中老年人要认真掌握一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才能全面掌握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很多歌曲都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联系的,在了解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的同时,也丰富了中老年人的音乐文化素质。同时在学习声乐时候也要注意声乐曲目在演唱的速度和力度。教师在教授声乐曲目时候,应该帮助学生标注出快慢和力度不同的地方,方便大家的练习。除了这些基本的解决中来年声乐问题方法之外,也应该加强中老年人声乐的实践学习,鼓励他们经常参加实践活动,比如歌唱表演,多去舞台演唱,可以更好的丰富中老年人的实践经验。总之,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除了注意他们的身体健康,更应该注意他们精神生活,多让中老年人增加各种精神文明活动,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有益处,也必将带给他们一个愉快丰富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刘书妤.老年大学声乐教学探索[j].云南电大学报,,(03).

[2]黄剑敏.“游戏精神”与老年大学音乐教育[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3]王萍.参加合唱团对老年人生理及心理的积极影响[d].兰州:兰州大学,.

[4]孙丹.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因素的调控与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5]张滨滨.大力发展老年合唱的现实意义[j].大众文艺,,(16).

互动式教学理论在高职院校声乐课堂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摘要:声乐互动式教学能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与教师在互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并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点,通过互动使传统的“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变为参与式的“我要学”,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它摒弃了原有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中心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学习中的互动与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能在课堂中主动参与,使课堂成为积极互动的、高质高效的课堂。在教学互动过程中能够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对声乐教学中互动式教学应用的研究和探索是必要的和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它对实际的声乐教学将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声乐课堂教学的特殊性。

绝大多数声乐课都是以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为主。近年来,在一些教育中增加了一对二、一对三或一对多的小组课和集体课形式,但都是教师坐在钢琴旁,用钢琴带动学生,教学生发声和演唱。教的过程中教师一遍一遍地纠正学生的发声,间或做些示范。考试则是学生一个一个轮流到台上演唱,教师坐在台下打分。因为声乐本身必须落实到学生的歌唱,而歌唱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又需经常地、反反复复地练习,而且与学生各方面的状态(心理的、生理的)有关,只靠学习理论知识或参加函授学习很难学好声乐,所以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二、我国传统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传统声乐教学方式来看,声乐教学基本上是按照音乐院校声乐系的一套教学体系进行的,并形成了固定的套路:课堂组织形式基本上以单独授课为主,课堂的进程一般表现为教师一边教一边弹琴,另外再一遍遍地给学生做示范。声乐教学是以教师为先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歌唱技能技巧传授而进行的一种特殊育人活动。对于这门融知识性、艺术性、实践性于一体的特殊的专业,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把握尤为重要,在此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无形中透露出了“互动”的教学成分。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与技巧对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它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摄取效率和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的“教”不仅仅是讲授知识,它关系到“如何教”和“如何教好”的使命。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不难看出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重要性。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也在无形中主导了课堂的进程,无论在教学手法,还是教学理念和态度上都起着主导的作用。

三、互动式声乐教学有利于吸引学生更好的参与和展现创造力。

声乐教学中的互动吸引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学活动是主体参与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教学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正是学生主体的参与才使教学活动成为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声乐教学中的互动强调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尽情展示自己才能,创造获得成功的机遇。即让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歌唱能力,体验参与活动所带来的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从而强化积极的自我评价,增强歌唱的自信心,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了解每名声乐学生的声音特点和歌唱能力,尽量将有利于发挥学生声音特点的机会分别提供给每名学生。根据学生在接受能力、表现能力、歌唱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平台上展现自我并能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一)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设置疑点创设情境。好奇是引发个体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促使人完成许多超乎想象的事情。教师可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互动式教学中恰当设计疑点和悬念,紧抓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并完成全部课堂教学互动。

利用表演创设情境。如果新授课是一个故事性强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表演在上课之前呈现给学生,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定向。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新学习知识的印象,也可激发他们想亲自登台表演、展示自己的欲望,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己渗透入声乐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在声乐课堂上的应用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二是能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直观感受,扩大审美想象的空间:三是打破时空与课堂环境的界限,使声乐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进行延伸。

(二)通过观察学生提出交流的问题。

观察是发现和提出问题最有效的`办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神态和情绪等提出学生内心的疑问和对知识的不理解。声乐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它基本采用师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一举一动全在教师的眼里,学生的表情、情绪和神态全都会在课堂上练声或歌唱中流露出来,这些流露出来的表情、情绪和神态是对老师课堂信息的直接反馈。假如教师心不在焉,不关注学生的变化,就不会发现问题,更谈不上提出问题与学生交流。因此,教师上课时要想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最直接、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观察学生练声和演唱中的表情、神态和情绪。例如:个别男生在练声中,当练习到小字二组的g以上的音时,神态就发生了变化,显示出了很不自信的神态,并且这种神态的变化和声音的偏离是同时进行的。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和学生交流的方式,鼓励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多种手法进行交流。

声乐课堂中师生的交流,可以使师与生之间的教学信息进行有效地传递与反馈。课堂交流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发送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和反馈者,知识内容是师生交流的信息媒介,教学的物质手段、环境是师生交流的信息载体,是工具性媒介。声乐教学中,师生、知识和教学媒介相互联系,互为作用地共同构建着完整的交流模式。声乐教学中的体态语交流很多,有时效果甚于言语交流。例如,在讲授气息时,教师仅用言语来描述气息地运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肢体接触来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让学生用手直接感受老师吸气时的肌体的运动状况。这种直观的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是言语交流所不能达到的。声乐互动式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肢体上的交流,教师能够更直观形象地表达教学语言,让学生更清晰地明白教师的意图。

(四)适当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学汇报。

适当安排教学实践活动,每学期多进行几次教学汇报。声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和声乐艺术实践是声乐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等基本歌唱技能和歌曲艺术处理技巧进行训练。通过不断地调节和巩固,逐步加深学生对歌唱艺术的认识,最终掌握表达歌曲思想内容的技术和运用。如果说声乐技能训练是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那么艺术表演实践则是对教学效果的展示与检验。

五、结论。

对于声乐教学来说,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该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将会对声乐教学起到很大的推动和发展作用。作为比较先进的、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声乐课堂教学,师生将会在“教”与“学”中体现出复合的主客体地位,教学中的师生在互动中将体现出动态性、平等性和双向性等特征,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意识的培养,并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体现出声乐互动式教学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声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李星佚文化月刊/11。

[2]声乐教学中演唱技术与演唱情感的互动周熙婷滁州学院学报/05。

师范院校电脑辅助传统声乐教学的研究论文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特别是歌曲的演唱,每次的表演都融入了演唱者的个人情感和个人体验,即兴的二度创作能够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更直接的情感体验。所以,在课堂上,声乐教师如果能够声情并茂地为学生演唱一遍,那么肯定比多媒体演示所达到的效果要好得多,此时对声乐教师的演唱能力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近年来高校的过度扩招,这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大增,教师与课时分配不均;声乐课本身具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是最有效的;但是,声乐生的扩招,导致这一模式根本无法施行。面对这一情况,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声乐教学的改革力度,教育部门应该按照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来安排教师,调整现有的编制制度。一方面,学校要把好教师质量这个关口;另一方面,要把好学生学习质量这一关口。各部门应在稳扎稳教中推进声乐教学建设,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音乐工作者。

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综合性的声乐教学。

一些高校迫于教师资源紧缺压力,他们从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中挑选一些学生加入到他们的教师队伍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声乐教学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但由于这些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很容易把他们在学校学到的`专业化很强的声乐训练带到他们的课堂,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比如,有的教师在校期间学习的是美声唱法,那么在课堂上就会过分强调美声唱法,甚至有些教师直接用美声的德语、意大利语和法语的唱法来进行声乐教学,这是完全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完全违背了新课改要求。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队伍要打破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以达到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另外,声乐教师也应该创新自己的授课方式,打破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模式。比如,引入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如黄梅戏、京剧、豫剧等;也可以使用不同的说唱艺术形式,如大鼓书、河南坠子、苏州评弹和山东快书等。

三、有声乐专业技能训练,也要有情感的审美体验。

很多学生掌握了几乎所有的唱法和技艺,但是一到演唱一首完整的曲目时,就会“面目全非”,让听者感觉干巴巴的,其中只有技巧,没有情感的融入和共鸣。这是因为这类教学,技艺、技巧教学占了课程的很大部分,而对曲目的分析、个人情感的分析处理就少了很多,缺少了对声乐作品艺术美的表现。所以声乐教学应该以审美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教师要带学生去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时代背景,作曲者的情感表达,甚至可以向学生说清楚每个旋律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这个旋律对情感表达的作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用美的歌声去表达内心情感,体验音乐的美,净化自己和听众的心灵,陶冶情操。

四、以通俗歌曲为声乐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当下的年轻人都很喜欢通俗音乐,并且通俗音乐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通俗音乐简单易懂,听众的范围很大,音乐的表现形式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表达的是老百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因此,通俗歌曲是声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要研究出一种适合通俗歌曲演唱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让学生能够唱出自己的特色。用通俗歌曲进行声乐教学,是一种创新路子,相信这会很受学生的欢迎。新课改背景下的声乐教学,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因此声乐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要有所调整,最重要的是注重学生情感在音乐中的表达和融合,这样才能为中国的声乐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互动式教学理论在高职院校声乐课堂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如上所述,知识管理的理念与实践源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美国有80%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知识管理计划,而被确定为知识管理年。进入21世纪,微软公司、惠普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安达信、德州仪器公司、施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都在知识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企业的知识管理还相对落后,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有40%的企业开始了知识管理调研,35%的`企业处于实施阶段,但还有23%的企业尚未关注知识管理问题。我国较早开展知识管理并取得了较大成功的有华东电力设计院、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方正电脑公司、亚信集团等企业。

与企业知识管理的成功相比,我国高职院校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更为滞后。国外的高校知识管理已经开展得很好,它们主要强调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技术手段在学校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学校,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而国内各高职院校在知识管理方面,还处在观念讨论和理论介绍阶段,真正系统地进行知识管理实践的学校还很少。分析其原因,这主要是由学校的非营利性、学术性以及人才培养的迟效性等特点决定的。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相比,高职院校在管理改革上的压力和动力相对较小,所以历史上先进的管理理论大都产生于企业,其后学校才结合自身的特点加以改造并应用于管理实践。时至今日,我国高职院校知识管理研究应当从理论层面转入实践层面。

3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必须面向知识管理。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某岗位员工调离后,新员工却要花很长时间重新摸索和熟悉此岗位的工作知识,而不能充分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智慧,造成不必要的重复,降低工作效率;员工在工作时,总感觉所掌握的信息不很全面,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检索到需要的知识;同样的工作知识,为什么在员工需要的时候都要自己从头开始学习,不能与他人共享,造成重复操作,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这些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大降低了行政管理部门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工作效率。鉴于此,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必须进行知识管理以避免以上弊端。

此外,高职院校管理作为管理实践中的一种专业管理活动,经历了一个由科学管理、人本管理到多元整合的一体化管理发展历程。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构造以知识创新为核心主题、以知识共享为中心环节的知识管理系统,以实现行政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并且,高职院校只有将知识管理置于战略实施的核心地位,才能在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行政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知识价值的发掘和应用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学校就越能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毕业生,就越能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及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知识管理,包括知识开发、分类、加工、共享等各个环节。这几个环节中,知识开发和知识分类是基础,知识加工是手段,知识共享是核心。现实从知识开发到知识共享的过程,就是实现知识管理的过程。

4.1知识开发。知识开发是知识管理链的源头,其关键问题是保持部门管理的开放性,主要在于提高部门的知识吸收能力、知识交流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比如高职院校的人事部门、财务部门要善于总结自己部门的工作经验,把它提升为知识,同时人事部门与财务部门都要善于总结它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规律,并形成知识,以便于知识衔接和流通。在这三个能力中,知识吸收能力决定了部门利用知识的水平,知识交流能力决定了部门内部知识共享的程度和深度,知识创新能力决定了部门进行知识生产的水平。这几种能力都需要部门管理者组织策划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进行提高,比如部门之间可常开工作交流会,以达成工作上的默契。

4.2知识分类。知识分类是知识管理的难点,前面我们提到知识可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高职院校里,工资制度、上班、作息时间等是显性知识,而个人工作习惯、领导风格等属于隐性知识。高职院校在进行知识管理时,要严格划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分充分挖掘出隐形知识,并使之显性化,助力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这对实现知识共享有着重要意义。

4.3知识加工。知识加工包括整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化两个环节。整理显性知识,可通过信息管理手段进行,关键是使知识系统化。对于隐性知识,高职院校就只能运用知识管理手段使其显性化。这需要部门领导者采取一系列的转化措施与手段,例如,可以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的方式实现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知识的显性化。其次要制定部门内各岗位对接流程,理清各岗位工作的衔接点。最后还要组织各岗位人员整理书写本岗位的纵向流程,把每个岗位的工作依据、工作程序等以文字形式体现,形成工作规范,便于新任人员查阅,缩短了工作熟悉时间。只有实现知识显性化才能实现知识共享,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

4.4知识共享。知识共享也包括三个环节:首先,要建立知识库并录入已显性化的知识。建立知识库,要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建库方案。在把显性知识录入知识库时,要根据部门人员岗位职责的不同,合理设置数据编辑权限。其次,要建立知识索引。知识索引是知识库的输出机制。面对大量数据,既要设置各种常用搜索引擎,又要结合高校特点,设置特定搜索引擎。最后,是组建共享网络。建共享网络应以局域网建设为手段,通过加强知识库的开发与管理,实现知识共享,从而推动部门和个人管理能力的提高,达到管理方式的创新。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从社会的边缘走进了社会的中心,由为经济服务转变成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必然要求学校建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内涵的新模式,而知识管理作为顺应知识经济时代特点诞生的新型管理方式,正好符合了高职院校角色转换的需要。在行政管理中,高职院校要提高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有意识地开展知识管理活动,以实现行政管理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盛小平.基于知识网络的知识管理研究.图书情报工作.(6).

[2]耿骞等.知识管理在中美教育机构中的应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4).

[3]周秋莲,邓华.论高校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湖北师范学院学报.(3).

互动式教学理论在高职院校声乐课堂中的运用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教育就是倾听与对话,而对话是从倾听开始的,没有倾听就无法对话,也就无所谓教育,倾听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由于高职学生成长经历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学生更需要被倾听,更需要与教师平等对话。为此,德育课教师要有倾听意识、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委屈,始终坚持认真倾听,倾听并洞察学生的心声,引导学生学习倾听。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德育课堂倾听教育。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与人需要在社会活动中不断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其动力来源于自身的内在需求。教育就是生长,是与生俱来的能力的生长。作为教育者,就是应当顺应学生的内在需求,引导学生自我成长并形成健全人格。因此,了解学生,明确他们自身发展的真正需要是成功实施教育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了解学生,明确学生自身发展的真正需要呢?要做到这一点,“倾听着的教育”至关重要。倾听就是一种教育,教育就是倾听与对话,而对话是从倾听开始的,没有倾听就无法对话,也就无所谓教育。教师要善于启发、善于倾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达欲望,在相互倾听与反馈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一、倾听的内涵和本质。

教育是雕琢心灵的艺术,“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向去了解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倾听就是静静地、耐心地、认真地听,不急躁,不打断,不忙于下结论。从表面上看,倾听是被动的,而实际上倾听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倾听伴随着观察、辨别、判断、选择,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教育决定。倾听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和师生平等,也反映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倾诉者在倾听者的感染下也会成为倾听者,倾听与倾诉实现了互置,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相互倾听、相互应答的过程。这就是倾听教育,它是一种教学方式,是将倾听贯穿在教育教学始终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弥散的,是渗透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1高职学生自我意识强、自尊心强,思想比较活跃。当代高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较强,很少会盲目认同某种价值观,趋同意识淡薄。传统意义上的好教师并不一定能获得他们的尊重,他们对教师的人格魅力的要求更高。他们有强烈的关于自我利益的意识;具有活跃的思维和爱表现的天性;希望以自己为主体来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喜欢通过qq、博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习惯于通过辩论和碰撞形成自己的观点,探索新的思路。

2高职生有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动力严重不足。高职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催生的新兴群体,在基础教育阶段,他们的成绩长期处于中下水平,他们也因此在学校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家常常遭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惩罚,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爱,常常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因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进入高职院校后,许多学生认为以前学习太辛苦了,现在要好好放松放松,这种心态导致他们学习缺乏动力。然而,高职阶段是学生职业化的阶段,课程内容量多、面广,需要认真学习才能满足求职的需要。

3高职生与教师关系僵化,不愿与老师交流。据调查,对于“你们最愿意把最高兴、最烦恼、最秘密的事告诉谁”这一问题,有76%的学生选择了同学、朋友,有17%的学生选择了父母、长辈,只有7%学生选择了老师。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把教师当做倾诉对象。学生之所以不愿意、不习惯向教师倾诉,也许正是缘于教师不愿意或不习惯倾听。要消除高职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和对立,简单的说服教育、榜样的激励教育已经不能解决问题。

面对如此特殊的高职生,德育课教师的责任重大。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我们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用心倾听,恰当沟通,才能使他们感到温暖,才能激发他们上进。高职生更加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引和由衷赞美,以激发他们活跃的思维。而做到这些,教师首先必须用心倾听学生。在倾听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辨别学生的悟性和理解力,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果断地决定自己应当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介入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学习。善于倾听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以激发他们的斗志。"。

三、高职院校德育课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善于倾听。

有人认为,中国的教师不善于倾听,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都是关注“听”的,孔子对学生的教育,就是先听,后循循善诱。但是,现在有些教师一站上讲台就牢牢掌握了话语的霸权,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然而,如果教师一直掌握话语的霸权,就势必会成为学生的禁锢,“三人行,必有吾师焉”便也成为空谈。人的存在价值不在于接受和适应已有的一切,而在于为改造、超越的目的而善于利用已有的一切。学生要超越老师,就需要自由生长的空间,教师的责任是顺应学生的发展,适当地引导,热情地鼓励。而教师引导与鼓励的基础便是倾听。“如果我们倾听学生,他们会听到他们自己的答案。相反,如果我们不倾听学生,那么学生就逐渐地不会听到自己思考的声音,变成没有自己观念的人。”

在德育课上,教师只有在认真倾听学生发言的前提下,才能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抑或问题之所在,才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正如磁化效应一样,—般普通的铁都具有磁性,但通常情况下其磁性不能像磁石、磁铁那样显示出来,因为其内部分子结构凌乱,正负两极磁性互相抵消了,而用磁石加以引导后,铁分子井然有序,从而就具有了磁性,具有了吸引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同样也需要一种良性的外力作用加以引导。倾听就是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建立师生信任,这看似无为,实际上却彰显了教师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其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具体来说,德育课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从以下几点人手,实施有效的倾听教育。

1要有主动倾听意识。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类的情感,就不会有人类对真理的探究。”教师主动地、耐心地、专注地倾听,即使没有给学生带来帮助,也是在心灵上给予了学生丰厚的精神馈赠。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接纳,是期待,对于长期被应试教育漠视的高职学生来说,倾听的意义不仅仅是给了他们一次表达的机会,还为他们挽回了人格与自尊,点燃了他们思维的火种,铸就了他们的信念与追求。

2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高职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每个人都是会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如果教师的眼里只有学生的错误和缺点,就容易以主观偏见代替客观评价,使学生的自信心受挫,挫伤了他们主动倾诉的积极性。善于倾听的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鼓励学生发展他们的优势,并在逐渐树立自信的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3善于倾听学生的委屈。法国作家罗曼t罗兰曾说:“大人的痛苦是可以减轻的,因为他知道它从哪儿来,可以在思想上把它限制在身体的一部分,加以医治,必要时还能把它去掉。”高职学生还不完全具备这种能力,“他们初次遭遇到的痛苦是更残酷、更真切的”。高职学生在更多的时候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帮助。善于倾听的教师,一定会给受到委屈的学生足够的表达机会,一定会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来静静地聆听对方的倾诉,,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教师过度要求学生自立,就会让学生感觉教师对他漠不关心,这不仅会僵化师生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学生的成长。

4始终坚持认真倾听。当学生倾诉时,教师一定要表现出倾听的兴趣,应该用眼睛注视着他。在他诉说时,不要随意打断,可以简单地、若有所思地附和,也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体态语言,提一些简单地问题,引导学生来表达他的想法,这样往往会增加学生诉说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进而更能敞开心扉地与老师沟通,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倾听并洞察学生的心声。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倾听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善于倾听学生的言辞,还应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情绪、欲望和要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当学生发现教师能够理解自己的心声时,就会主动与教师建立起更深一层的信赖和交往的关系,同时学生也更加充满自信,并真正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而受人尊重、爱护。

6.引导学生学习倾听。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应该是有思想、有活力,能说会道的。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中成长。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应当时常有这样的情境:每当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出后,学生往往是畅所欲言,一人发言,众人倾听,然后或是赞成,或是反对,或是补充。学生通过倾听和思辨,不但掌握了新知,而且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接纳,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包容。教师倾听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倾听意识的形成过程,师生在这种倾听中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生发了教育的意义。

总之,教育过程中的倾听,是实现师生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对于欠缺被倾听、被欣赏、被肯定的高职生而言,尤其需要德育教师的用心倾听。倾听学生不流畅的表达,就有可能使一个性格孤僻的学生变得开朗;倾听学生的委屈,就有可能塑造出一个坚强的灵魂;倾听学生的冷漠,就有可能帮助学生挽回人格和自尊;倾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就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强烈的协作意识的劳动者。真正的倾听意味着一种平等、尊重,真正的倾听是心与心的默默靠拢。倾听是一种教育方式,是一项技巧,是一种修养,甚至是一门艺术。学会倾听应该成为广大德育工作者的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职业自觉。

师范院校电脑辅助传统声乐教学的研究论文

声乐学习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对于高中声乐生来说,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信心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建立起正确的声乐概念。

一、学科特点分析。

1、声乐学科是一门特殊学科。

有些发声器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隐藏在身体内部,这是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本质的区别。

2、声乐教学侧重于演唱技能的培养。

声乐课不是简单地学唱几首歌曲,而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有严格而又科学的训练方法,它是一个不断循环训练声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

3、技艺结合,声情并茂。

就是把书面上的作品通过演唱变成活的,有生命的,有艺术价值的,有感染力的听觉艺术。

二、高考现状分析。

目前在高考中声乐类的评分标准基本没有变化。声乐和器乐一样都是百分制,现场评分,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我整理了近两年的高考演唱曲目,发现高考的曲目难度越来越大,青歌赛的作品频频出现在高考的舞台上。这也给艺术生和声乐教师带来了一个挑战。

解决策略:高一阶段的训练以培养良好的歌唱状态为主,建立美好声音的雏形,打好呼吸的基本功。高二阶段注重气息与声音的结合的训练,拓展丰富的演唱曲目。

三、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入学时,在声乐方面都是零基础、零起步的。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有限的两年半时间内,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达到高考的应试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根据自己在声乐教学一线的点滴经验,简单总结一下我在日常授课时的教学方法。

1、善于举实例,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

声乐是一个很抽象的学科,如果把专业性语言例如:“运用头腔共鸣来歌唱”,“唱歌时像带面罩”等等语言带入课堂,特别是对高一的学生来讲简直是莫名其妙,弄不明白。所以我在上课时经常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去领悟。比如在学习歌唱的呼吸一课时,专业性的语言是主张胸腹式联合呼吸,那么我就告诉学生,你现在眼前有许多漂亮的鲜花,你会深深的吸气去闻花香,这时你的胸腹就会下沉膨胀起来,这种感觉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感觉。这样举个例子,学生掌握起来就会很快。

2、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小组授课模式。

如果将所有的学生放在一起上声乐课,没有考虑到有些学生声音条件、音准存在欠缺。这些学生往往缺乏自信,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声乐课产生恐惧心理。采取3-5人小组授课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共同练习,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取长补短,互相带动进步。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想让学生金榜题名,除了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外,还应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因此,我会每月组织一次小组声乐汇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克服害羞,紧张的心理。

3、注重作品的情感表达。

歌唱是以歌声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声音是传情的手段,抒发情感才是歌唱的目的。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注重用发声技巧来表现作品,从而忽视了情感的表现,这样演唱出的歌声就会缺少感染力,难以打动听众。所以要想真正唱好一部作品时,应先从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情感是歌唱的灵魂,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自己搜集声乐作品的背景及歌曲表达的意义。要深刻地领会歌曲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就必须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特点。譬如有代表性的《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等等都强烈地反映了时代特征,使我们能很清楚地明白当时的社会现象。此外还要做到大声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对词和曲做到逐句逐段分析,要想真正唱好一部作品时,应先从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入手。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结合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再加上熟练的演唱技巧来完成对作品的表现。这样,我们所唱出的歌声才不至于苍白无力,才可能充满感情、充满生气,才可能打动听众。

总之,我想作为声乐教师要善于总结,善于引导,因材施教。以上是我对声乐教学的一点心得,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上会更进一步。

师范院校电脑辅助传统声乐教学的研究论文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运用,它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师范院校的声乐课中,运用电脑辅助声乐教学,效果良好。

声乐教学的特点,是教师通过多种练声及训练手段,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和发声方法。由于这种训练看不见,摸不着,教师往往凭经验努力使学生领会其技术要领。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一个教学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培养出不少优秀的学生,而一名相对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带给学生的是一些抽象概念,使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嗓音条件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教学效果不佳。

通过电脑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声乐教学的不足,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演唱进行录音录像,直观而形象地将上课的情况通过视频再现出来,教师可以对学生演唱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点评和指导,通过有关声乐理论和声乐鉴赏等内容,帮助学生领会声乐中较难理解的一些抽象概念,既活跃课堂气氛又丰富教学内容。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上课实践,感觉效果不错,学生比较欢迎,好处如下。

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是主体,靠言传身教,这也是最早的意大利学派的美声唱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仅凭经验,而无明显的理论,只有教师教学生直接模仿。对于现在的师范院校的声乐课,大都采用音乐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如:在一堂声乐课上,教师往往通过反复的声乐练习曲,力求使学生达到一种教师要求的声乐标准。然而,面对部分声乐条件较差、水平较低、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单靠传统的练声环节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种单一而枯燥的练声很容易产生疲劳,学生也感到枯燥;在唱歌处理的环节中,教师往往一边指导,一边又充当着钢琴伴奏的角色,很难集中精力指导歌唱。以上的教学环节,可以利用电脑辅助完成,比如,就传统教学来说,练声是必不可少的,利用电脑的录音功能,可以把已往的发声练习录下来,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时调出学生历时的练声和歌唱音像资料,对其进行点评和指导;另一方面,也可播放学生的实录练声曲,让学生同步跟随练声,节省了教师的钢琴伴奏环节,从而,教师可以集中精力指导学生的练声。笔者认为,这个环节在上课开始时运用比较好,这一过程叫“开声”过程。“开声”的目的是让歌唱状态先活跃起来,这个过程很有必要,每一个歌唱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因为在“开声”之前,良好的歌唱状态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的,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对学生要求过细,其效果往往不大,只能浪费有限的上课时间;而当“开声”一段时间后,教师再去要求学生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练声,做进一步的指导,效果比较好。另外,声乐教师易受声部的限制,给教学带来不便,如:女教师往往带男学生不如带女生容易出成绩,其主要原因是男生本来就难训练,加上声部不熟悉,就难上加难;男教师相对好一点,但在女声部,特别是训练花腔女高音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运用电脑就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把各种不同声部的'音响资料保存起来,随时让学生了解这些不同声部的声音状况,有效地解决了教师模仿声部的难题。

二、利用电脑的录音功能可有效地对学生的声音进行对比分析。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感到最大的难题是学生的声音不容易做到“集中”和“高的位置”,学生往往对声音的判断只是停留在主观的判断上,但通过录音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听到自己的真实声音,他们的确感到“发闷”的声音不好听,透不出来……为了解释声音的特性,教师可以把他们“发闷”的声音通过录音软件,将其进行提调,他们的声音就会立刻变得尖锐、明亮,音色也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原来的声音频率达不到技术要求,需要在这方面进一步进行训练和调整。针对这个环节最好可以单独设立一门声乐录音分析课,通过反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声音比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客观辨别自己声音的能力。

三、锻炼学生的歌唱机能,从而把握好演唱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过去声乐教学,一般是声乐教师自己来伴奏的,他们多半是即兴式的,往往对歌曲速度、节奏、风格把握不准,而且曲目范围也受限。常常看到声乐教师不情愿教自己不熟悉的歌曲,学生在这方面不能得到满足,电脑就可以弥补这种缺陷。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下载可供选择的歌曲伴奏存入电脑,有条件的最好连接网络,随时可以下载歌曲,一方面教师可以对教学的曲目加以了解,丰富曲目;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对学生要求唱的一些歌曲提供演唱示范。在处理歌曲的环节中,也可以通过播放歌曲的伴奏让学生同步演唱,这对提高演唱水平和表演很有帮助。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如节奏、吐字、感情等问题进行处理,省去教师一边伴奏,一边指导的不便,可以更加集中精力,使学生更好地准确把握歌曲及演唱风格。

通过电脑视频也可以将歌唱家及学生本人的演唱状态客观地再现出来,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指导上课,从而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提供更客观的评价。学生对此容易理解和接受,纠正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如:笔者有一个学生在唱《黄河怨》时总是把握不准歌曲的内容,特别是引子出现的那段唱,应是一个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妇女倾诉自己的苦难,音乐是凄凉而缓慢的。随着人物的感情发展,音乐节奏开始加快,这时演唱要将全部的力量推上去,以表现主人公失掉儿女的悲愤心情和向侵略者报仇的决心。在事先对这首歌不熟悉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把握准确,然而,当把这首歌的演唱通过视频播放,加上笔者的讲解,学生当时就被歌曲感染了,于是演唱有了内在的感受,演唱也打动了笔者,否则,要在此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对学生在演唱中存在的局部问题做一些具体的指导,如:有的歌曲在结束前的高音普遍存在问题,教师可以反复示范或讲解如何解决这些高音的方法;但也有学生对歌曲的局部能够把握,对歌曲的演唱完整性不够。笔者通过教学发现,在很多场合下,学生往往不能对一些大曲目把握好,单纯就几个高音演唱不存在多大困难,但完整地演唱往往感到吃力,唱不下来。其主要原因是跟随伴奏演唱完整歌曲的机会少,他们多半是没有一个好的伴奏,加之自己自弹自唱能力又不强,缺乏演唱完整歌曲的能力,这样就影响了歌唱机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加大学生的演唱环节是锻炼学生演唱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开始上课时,将一些中小型的歌曲伴奏通过电脑的播放,让学生跟随演唱,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提高歌唱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演唱提出指导意见,或进行示范讲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比原来过多的练声要好得多。对一些较难的歌曲,教师可以通过分节处理或对歌曲演唱合理地分配力量,如《松花江上》这首歌不容易唱,特别是歌曲后面的连续高音不容易唱好,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歌曲开始时尽量省力,用诉说的感情去演唱,这样到歌曲的高潮才有可能用上力。所以,让学生多跟伴奏演唱,既锻炼学生的歌唱机能,同时加强对歌曲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把握都是很有帮助的。

四、通过视频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歌唱艺术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艺术,在传统教学中往往侧重的是听觉艺术,不注重形象和形体动作的表演,特别是有些带表演性质的歌曲,如我国的一些民歌和歌剧,演唱者要有些表演的成分,如歌剧《小二黑结婚》中巧儿的独唱《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在唱这首歌时要求演唱者尽量贴近角色,表现出巧儿的活泼性格和对甜蜜爱情的向往,要求演唱中要有些舞蹈动作和表演。现在是信息化时代,能歌能舞的演唱已成为时尚,即使独唱也要有点动作或找个伴舞;当然,我们的声乐教学不能照搬这种形式,夸大表演的动作成分,这要根据具体的作品而定。

为了提高学生的演唱动作和表情,教师可以通过电脑播放一些有关演唱的视频资料,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这些资料提高演唱风格和表情;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声部的学生播放有关歌唱家的演出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他们,比较他们。如笔者通过播放歌唱家演唱的《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的视频,让学生直接地感受歌唱家的演唱表情和动作要求,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推进和激励。

教师可以通过整理,将声乐教材里的一些歌曲及歌唱家的演唱搜集在电脑里,便于学生了解歌曲风格,提高了声乐的鉴赏力和审美意识。

总之,随着电脑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开始接受,希望有关声乐教学的软件将来会出现,给教师上课带来方便。当然,声乐教学毕竟有它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声音的塑造方面,涵盖着很多“隐形”的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要靠教师的丰富经验来指导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电脑的作用只是辅助性的,在一个课时中应占据一小部分时间,多数时间要靠教师在课上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要熟悉电脑的基本功能,使其为教学服务。

师范院校电脑辅助传统声乐教学的研究论文

任教农村高中的声乐、古筝、视唱练耳和音乐理论。我的教学都是两年基础加一年提高,所教的学生的成绩都不错,都掌握了科学的演唱方法。现在可以登台演唱一些有难度的曲目。如何进一步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益呢?我结合教学实践,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音乐的需求是人的本能,都说每个人都有成为音乐家的可能。记得我当我担任一个班的音乐教学法时,在第一堂课我都会问学生:“你们喜欢音乐吗?”学生总是开心地回答:“喜欢!”我又再问:“那你们觉得音乐是怎样的?”学生说“就是唱歌。”那接着我就会请学生自愿上台为大家表演唱一首,可几乎没有学生敢单独上台演唱。因为大部分学生都缺乏信心,认为自己的嗓音不好,唱得也不好听。他们大部分所理解的音乐就是唱歌。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之下,音乐课的设置一直都是可有可无,偶尔的音乐课也是让学生随意唱几首歌,场面开心,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学生大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唱,不懂科学用嗓,合理用声的方法。由此可见,学生心中没有自信心,主要还是缺乏对声乐学习的认识。为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重点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让学生明白:1.虽然每人人的嗓音好坏有天生的原因,基础存在着差异,但只要经过认真、勤奋地训练,都可以很快地改变原状,并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2.不管自己用的是何种唱法,或者演唱各种不同类型的歌曲,都需要运用正确的声乐技巧和方法,这样才会对自己的演唱提供帮助,使演唱更好听,更完美。3.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歌唱家,这也不是我们音乐课的目标,我们只是希望通过声乐课的学习,让你把想唱的歌唱得更动听,把想表达的情绪表达得更到位。事实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后,学生对声乐课越来越有兴趣,对于有点枯燥的练嗓教学也不觉得无味,每次掌握了一点声乐的技巧,他们都非常开心。后来,我再邀请学生自愿上台表演,大家都争先恐后要求自己单独演唱,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辅导。这种浓郁的学习气氛使我的课堂轻松愉快,让我发现声乐基础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从声乐训练的基础抓起,注重听觉、音准训练、培养节奏、感知能力。

多数女生在训练的初期,在真假声的`过渡上非常困难,存在着明显的真假声,训练中由中声区进入高声区时,常常挤紧喉头喊出高音,这种声音不仅音准偏低,而且音色欠美,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用小声哼鸣,注意音准,并在哼鸣的同时嘴巴做任意咬字动作,而不影响哼唱,把声音由上向下叹唱为好,不脱离呼吸,演唱时在换声上多下工夫,最终解决了真假声混合及音准问题,调整了声音平衡,找到了歌唱的整体感觉。声乐课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重要,要多用亲切、生动的形象的语言,这样更能启发学生。比如有的学生咬字不清晰,就要启发学生注意用舌尖、唇尖、齿尖结合发声。我就说:“你是一只快乐美丽的百灵鸟,请用你灵巧的小嘴唱出来,啊,你的歌声多美呀。”多与学生交流,把声乐教学中的神秘复杂技巧问题以直观、形象简单化的方法教授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持久的保持兴趣,增加信心。在音乐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该的朋友,因为歌唱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所以在课堂上我从不板着脸和学生说话,对于学生的错误也是委婉的指点,让学生始终处于放松,自然的状态,使学生知道最好的歌唱状态应该是舒展、自然、优美的。

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个文综知识很好的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思想情感的表达上较为全面。初学声乐的学生往往偏重于声音位置,忽视了歌曲情感的表达。例如,有一个各门功课比较优秀的女生,在声乐课上的演唱还比较完整自如,在我的提示下,有一定演唱表达能力,但一上台,光听声音还可以,但面部表情非常呆板,就像一尊雕像,通过让学生看自己的演出录像,分析原因,不断克服心理紧张因素,加强表演训练,终于纠正了“有声无情”的现象。歌要唱得好,光在课堂上练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学生感觉声音的通透,尤其练习高音时,我会组织学生清晨爬到学校后面的山上练习。通过十几分钟的爬山,学生锻炼了肺活量,在清新的空气中向远暸望,然后开始练声。一首歌的灵魂在于有没有用心去唱,在声乐课上,首先要启发学生从心去唱,去体会,以情带声,让学生在演唱中进行二度创作,发声练习时就进入一个兴奋的歌唱状态,也就是“未成曲而先有情”。总之,培养声乐人才的工作辛苦、忙碌而充实,并为此付出许多宝贵时间和心血的工作。让我们努力探索出更有效,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的方法,使热爱声乐的学生,加快进入音乐殿堂的步伐。

浅谈贵州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的教育论文贵州高职高专院校

有效教学是以关注学生自身对知识的需求、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学习进步为核心进行有效率的课堂教授。就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而言,学生在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并进行探索研究式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开创新的思维能力有很积极的作用,同时在自主性学习中,学生能够主动应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主动的探究和解决,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提升。因此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教学效率则以此为标准而表现为相应的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1]。

第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效教学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将自身的经验与学习得来的科学成果和经验相联系结合,使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从以往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探究者,并在学习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学习体验机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行构建整体性的学习体验,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得以独立完成学习。第二,学生学习的批判性。批判性的学习也是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有效教学的一项特征,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在批判性学习的氛围中得到加强和提升,同时学生在思辨中明晰自己的观点,在教师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的基础上,学生将学习内容进行自我转化并消化吸收,完成学习。第三,学生学习的跨界性。有效教学中,跨学科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跨学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此教学方法中也会增益。有效教学对于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会丰富教学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任务反映出来,学习任务要实实在在,不得抄袭应付,如此才会有学习效率。学生在课后有机会和时间向教师咨询和寻求指导,从而针对不同学生能够找到不同问题的解决办法。学习资源应充分提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而主动研究学习。同时,教师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应该以不断增强学科能力和专业技能为目标,使有效教学在教师的自身发展中朝着更明确的目标不断创新前进[2]。

第一,教学设计。为了促进有效教学,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实施管理。在教学设计方面,可以在课程分配和单元规划中,学生充分了解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单元时间段学习的目标,同时课程考评方式,单元学习时间分配,学校对学生合格标准的具体要求等方面的教学管理也与学生的自身发展、个人能力的提升密切相关,都应体现在有效的教学设计之中。第二,教师素质。在教学管理的结构中,教师必须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知识背景,以及规定内的学习内容、引导有效学习的因素、学生学习方法是否合理及学生参与能力,课程知识的设计构建、学生成绩评价、学习资源的利用等等。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则要做到讲授课程内容时,语言流畅且表达清晰、上课要按时完成课程规定任务的同时不乏有趣内容的讲授,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课内知识之外获得课程外知识的相应补充。在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问能够及时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则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知识不充足的情况下,教师适当补充以课外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后续学习。在学生多样化的前提下,要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课堂所做到的教学贡献,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3]。第三,教辅设施。教学设施在教学管理中也应当被重视起来,包括相关的教学服务支持、职业帮助和咨询等无关教师教学的外在因素,如教学活动中所占用的场所和相关设施配备、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否在咨询后得到及时的服务,这些外在客观的因素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第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估包括教师教学的评估和学生学习的评估,学生学习评估需教师在学习之前就对其进行充分说明,包括学习评价范围、评价过程及手段方法、相应的时间安排等,最后做出综合性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估包括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师参与教学建设情况评估两个方面,主要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为主,可依据专业、课程、实验实训等实施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估,包括专家(督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务评教和学生评教四个方面,以学生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最终形成综合性和有效性较高的评价结果。

四、结束语。

中国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仍存在许多实际性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首先管理理念的转变是前提,中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行政成分较多,规范约束性条件太多。教学管理应逐渐向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为价值导向方向转变,进而来加强管理,从而使教学管理的内涵有实质上的进展和突破。对有效教学有促进作用的宏观政策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以及对教学各个环节的标准要详细而明确,教学质量的评估和保障也需建立相应的机制[4]。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运行机制也将在管理创新的推动下逐渐趋于完善,管理体制的合情理促使教师在有效教学上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从而使有效教学更接近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林英.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机理、有效教学评价及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3]第三章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2008:185.

[4]秦小云.大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人性化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高职高专院校,2005.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论文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设置与教学方式探索

摘要:新课改背景之下,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也需要更好地适应改革的变化,寻求创新,力求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型人才。室内设计专业是与社会接轨较为密切的专业,在其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寻求创新化的教学模式。笔者就以此为中心,结合教学实际,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创新;高职院校。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当中的主要支柱性产业,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建筑装饰的质量要求也明显提升,这就增加了社会对于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笔者就对该专业的创新化教学模式进行分析论述。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

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当中,要想实现创新化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突出来讲,首先要从教学内容上实现创新,要注重内容的应用性。为此,学校需要和市场接轨,深知市场需求,学校需要与相关的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安排一定数量的实习和实训课时,并以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作为中心,实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活动不仅仅被课本知识局限,而是更好的突出了实用性的原则。

二、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要想实现创新化发展,还需要不断地变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科学的选择最为合理的教学方法。第一,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教学设计,最终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能够更好的扩大学生的视野,并且增加其对本专业的深入理解,提升学习的兴趣;第二,互动教学方法。在应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创造环境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尤其需要注意学生的反馈。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现课下的交流和互动。当完成教学目标之后,学生能够利用专业展示进行相互评价,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学习的质量;第三,项目情景教学方法。在应用这一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实际的工程项目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过程,这样能够通过参与提升自身对于设计方案的认识程度和设计能力,并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解决各种问题,便与其今后独立完成设计工作。

三、明确教学培养目标。

室内设计专业是建立在一定生产技术之上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专业的特色,且能够通过教学活动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通常情况下,完整的室内设计项目是从招投标工作开始的,之后需要和甲方进行沟通,然后进行现场的勘察测绘,根据勘察数据结合项目特点设计方案,绘制图纸并做好预算工作,这一系列环节涉及到多个层面和多个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每个学科都需要涉及,且要分清主次和轻重。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首先自身要明确,室内设计专业中最为重要的学科和知识点是什么,根据这一要求进行课程的设置,对于次要学科,不必花费过多的精力去讲解,否则学生一知半解、通而不精,影响到其今后的发展。因此,要实现教学的创新化发展,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并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

四、实现校外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共同发展。

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学生深入实践当中,才能够提升其设计的能力,为此,学校需要根据这一专业的特点,建立起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当中,要采取项目教学、工作室教学和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提升实践能力。对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必须要满足实训基地具有相应的室内设计工作室、建筑装饰实训室,建筑装饰材料展示室和作品展示室等,能够满足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对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学校则需要寻求和各个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需要注意的是,学校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在教学中一定要紧紧抓住社会的需求及时的调整教学的目标,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避免出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五、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专业,同时涉及的学科知识较多,实践应用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展工作,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化发展。

作者:余安琴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安芳.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5(2).

[2]杨震.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网友世界,2014(8).

[3]马晓利,孙学凯.高职院校中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思路研究[j].大舞台,2010(11).

师范院校电脑辅助传统声乐教学的研究论文

幼儿时期的儿童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想将会影响儿童未来思维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活动当中,需要根据幼儿时期儿童的特点,进行声乐教学设计,将声乐教学的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特点相结合,使每一位幼儿师范学校声乐专业的学生都能够掌握幼儿声乐指导的最佳方式,为幼儿声乐水平的提升和幼儿音乐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新时期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对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

当前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活动当中,主要存在着教学内容成人化、教学方式单一化等方面的问题,没有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进行适度的教学模式创新。

(一)教学内容成人化。

当前在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教学的内容与音乐专业院校教学的内容趋向一致,较为注重对学生专业性音乐知识的指导,而对学生幼儿歌曲、演唱技巧以及幼儿声乐知识的讲解课程相对较少,忽视了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要求[1]。

(二)教学方式单一化。

幼儿师范学生声乐专业的学生多为日后需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员,这些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幼儿音乐教学方式,才能够更好的指导幼儿进行声乐的学习。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同时,学生进入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的机会非常少,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2]。

新时期背景下,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创新声乐教学理念,树立为幼儿服务的原则;创新声乐教学模式,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加强声乐教学实践指导,提升学生综合水平等方式进行改革创新。

(一)创新声乐教学理念,树立为幼儿服务的原则。

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为基础。在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专业化的教学内容,结合幼儿的实际性格特点,创新声乐教学的理念,树立为幼儿服务的原则[3]。在课程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将幼儿歌曲的唱法、幼儿歌曲的教法等内容置于教学中的重点,指导学生教导幼儿歌曲的方式,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声乐教学模式,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新时期背景下,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要注意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声乐学习情感体验[4]。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式融入于声乐教学活动当中。比如可以借助创建情境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中,加深对幼儿歌曲的深入理解,同时学生也可以借助这种方式,通过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幼儿播放适当的音乐,使幼儿能够闭上眼睛,结合音乐想象碧海蓝天,想象自由飞翔的小鸟等等,提升幼儿声乐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加强声乐教学实践指导,提升学生综合水平。

当前很多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进入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的机会非常少,就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需要进行适当的创新。新时期背景下,要注重多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幼儿师范学校可以通过构建“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上岗机会。学校可以与社会中的一些幼儿园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为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在学生实践中,使学生明确当前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使教师能够明确教学的重点,使学生的声乐知识学习活动和教师的声乐教学活动能够更加富含针对性的特点。

三、结束语。

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未来幼儿或者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但是当前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活动当中,主要存在着教学内容成人化、教学方式单一化等方面的问题,没有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进行适度的教学模式创新。在新时期背景下,幼儿师范学校声乐教学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适当创新,可以通过创新声乐教学理念,树立为幼儿服务的原则;创新声乐教学模式,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加强声乐教学实践指导,提升学生综合水平等方式开展声乐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声乐综合水平和幼儿声乐教学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论文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设置与教学方式探索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在具体的教学中主要以应用为重点,强调专业技能在实践中的应用意义。高职院校的教育开始大力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对具体的专业设置进行有序的调整,对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有效地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全面做好高职教育的准备工作。对于高职院校音乐课程的教学,特别是钢琴的具体教学中,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和老师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1]。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钢琴教学主要是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在钢琴上的演奏能力,以及对音乐内涵的深刻理解能力和具体的音乐表现力。在教学中只有有机地将钢琴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得学生对钢琴演奏的方式方法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全面理解和吸收钢琴的理论知识,掌握钢琴演奏的操作技能,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很好的理解,综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所学的钢琴演奏知识得到有效的发挥。高职院校钢琴课程的实际学习,产生了很多的积极作用。

(一)有效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高职院校中钢琴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以及相应的音乐作品的认知理解能力,还能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与工作以及人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2]。与此同时,作为一门美感度十分强的艺术类学科,钢琴的学习一方面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学生的音乐素养会有很大的提升。

(二)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它的复杂性要求演奏者必须对听觉、手指的触觉以及脚上踏板有较高的协调能力,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左右脑有很好的训练作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每一天坚持钢琴演奏训练,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身体各部分技能的协调性,对大脑也有较好的'锻炼作用,加强学生的智力发展。

(三)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学生在钢琴课程的训练中能够接触到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长期的演奏与聆听的过程中能够加强对音乐的理解,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钢琴的专业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3]。

(四)有效积累精神财富。想要取得高效的训练成果,就必须坚持对钢琴的训练。钢琴演奏对专业技巧有很高的要求和规范,需要学生长期坚持训练,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实现最终的训练成果。在日常的训练和学习中,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加强耐心以及自信心,才能有效地完成训练任务,得到有效的教学成果。所以在钢琴的实际训练中,能够对学生的意志力有较好的磨练,还能增强学生顽强以及坚持的优秀品质,为学生以后的钢琴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并不注重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计划的各个环节有可能产生的问题没有给出细致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且在教学中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很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制定合适科学的教学计划,无法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情况布置合适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学的方式方法有很大的随意性[4]。这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体系,无法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导致在具体的教学中出现很大的问题,没有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二)学生对音乐作品缺乏理解。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中很多的学生只注重演奏上的技巧技能,不关心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情感的表现。甚至很多的学生对音乐教学的目的缺乏理解,不管不顾音乐作品的难度一味地想展现自己。不将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与音乐能力和具体的演奏曲目结合起来,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这个问题在钢琴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轨。老师在钢琴教学上应当注重对具体实际的应用性加以指导,而不是简单地在音乐的级别上下功夫。在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中,老师要与时代因素以及社会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全面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防止出现学生在钢琴等级上很高,却不能即兴伴奏与表演的情况出现[5]。

(四)学生的生源质量较低。高职院校的学生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在钢琴的教学中体现着很大的差别,在音乐素质表现上也因人而异,学生对钢琴教学的理解水平不同,对整个教学的展开产生了很大的阻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从来没有接触过钢琴的教学,对钢琴的理解程度较低;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从小就进行钢琴的学生,拥有较高水平的演奏技能,甚至会觉得高职院校中开展的钢琴教学活动对自身没有任何的意义。这种差异性使得老师无法准确制定实际的教学计划,不利于整个教学的开展。

(一)明确钢琴教学的目标。钢琴的教学是为了培养专业性的钢琴演奏者,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应当严格地对学生进行要求,全面保证教学的质量,所以老师要注重从零抓起,从基础抓起。明确钢琴的教学目标,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全面提升即兴伴奏与表演的能力,为学生接下来的钢琴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老师要注重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钢琴素质层次不齐的情况做好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在整个教学中要注重将进度与实际的规划相结合,做好两者的兼顾。音乐曲目的选择要与学生实际的发展情况相匹配,不能盲目没有目标地进行选择,要在学生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逐步向比较有难度的曲目过渡,稳定地发展学生的演奏能力[6]。

(三)实行双向选择模式。在教学中,不仅老师可以选择学生,学生也同样可以选择老师。在老师选择学生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和老师的实际教学愿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全面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学生选择老师的过程中,能够使得老师进行再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促进老师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保证钢琴教学质量。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推进学生与老师的有效沟通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中钢琴的教学课程已经成为整个音乐专业的一项至关重要的课程,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音乐素质教育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钢琴教学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中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不断增强高职院校钢琴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专业性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郭瑞单位:周口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3]黄金伟.试分析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32.

[4]岳立明.分析高职语文现状探求高效应对方案——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2):13+26.

浅谈贵州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的教育论文贵州高职高专院校

摘要:现代汉语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这门课程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目标与实际操作的脱节、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学生水平的矛盾等。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恰当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分析本课程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高职高专现代汉语课程改革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现代汉语课程改革。

现代汉语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其设置已经有数十年了。随着现代汉语实践的日新月异和现代汉语各学科的研究深入和科研成果的推陈出新,现代汉语也不断地将一些新兴的汉语现象和新颖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现代汉语》教材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以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为例,从首版、修订版到增订版、增订二版,篇幅不断增加。但在具体的教学中,真正的效果又如何呢?或者说,通过这门课程,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呢?下面本文从两个方面谈一谈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可试行的解决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现代汉语课程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在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学生的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从现在的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反馈来看,这门课程存在一定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实际操作的脱节性。

现代汉语课程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文秘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之一,兼有工具、理论和实践三方面的性质。其教学目标为:

(1)教授学生有关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汉语的能力,使其通过学习本课程具有恰当运用语言的必要素质。

但是,本课程现在实际操作方面有一个很大的误区:过分强调知识性,而忽略了能力性,偏重于静态的形式讲授,而忽视了动态的意义把握。课堂上,教师只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让其死记硬背各种概念术语,并没有通过教学教会学生如何更好更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来工作、生活。

我们知道,作为文秘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方向大多是文秘及相关岗位。可就现阶段此岗位的情况反馈来看,很多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单位的`需求。那么,作为基础课程的现行现代汉语教学,是否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脱节呢?现代汉语课程该如何改革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应对实际工作的能力呢?这些问题很重要,因为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语言运用水平。学生要胜任将来岗位,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汉语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现代汉语课程要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理论讲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课程,提高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各方面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的矛盾性。

我们前面提到过,随着汉语研究的不断发展,现代汉语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充。但是有一个现实情况是,内容再丰富,课时量却并没有增加。势必使教师在讲课时只能蜻蜓点水、一掠而过,而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也往往很茫然,似乎什么都了解到了一点,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印象。此外,语言类课程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需要讲授和练习相结合,我们知道,理论是要用来指导实践的,学习理论是要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因为课时有限,再有经验的教师也难有足够的时间组织每一个知识点的课堂实践。在很多时候,一些课后的练习都没有时间来讲解,更别说向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领域进一步延伸了。

(三)教学内容与学生基础的不适性。

由于长期以来的中学语文教育存在“重文学轻语言”的倾向,加之高考试题结构中语言部分的比例又非常有限,所以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非常欠缺。以致绝大多数中学毕业生经过六年语文学习后,不论是汉语语音学、汉字学、词汇学还是语法学、修辞学的知识,大都还是停留在对于母语的日常习得与耳濡目染的一种感性知识阶段上。这种知识是非常零散、不成系统的,因此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现代汉语课程的时候,就会感觉非常吃力,进而对课程本身产生抵触情绪。在这方面,还需要教师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象,使学生能从中学到大学进行更好地衔接。

二、解决办法的探讨。

(一)关于现代汉语课程内部再分类的教学设想。

现阶段的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多采取一位老师通讲全部课程的方法,但我们知道现代汉语课程本身就包含汉语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汉字学、修辞学几个部分。因为课时有限,很难就每个部分充分展开,所以学生往往囫囵吞枣,最后印象模糊。其实可以化整为零,把其中各个部分分离出来,使之独立成为一门课程。这种条分缕析、深讲精练的现代汉语分科教学是完全可行的。因为这些分科都已经是各自具有明晰学科规范和丰硕研究成果的独立学科。同时,这也为教学与汉语学术研究发展的同步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术业有专攻,对具体某个方向的教学进行充分备课和深入研究。同时,教学上的反馈也可以促进教师本身对该学科的研究。

(二)关于语言类课程上课方式的探索。

首先,ppt的内容要条理清晰,利于学生记忆。每节前面列出学习要点,每节后设置丰富的练习,这是巩固基础知识、熟悉分析方法、提高语言能力所必须的。同时,在练习之后设置启发型思考题,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思考,进行讨论。由于这些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对于学生思维的扩展有很大好处。在每节ppt最后开列出本节的参考文献,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资料。此外,要注意语料选用的与时俱进和趣味性,注意图片的运用,这是提高学生注意力的一个好办法。

其次,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门课是有实用性的,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如让学生对校园内或者市区某个地方的各种悬挂标牌的语言规范性进行调查,从字形和词汇使用角度进行纠正;或者让学生考察一些店名或街头广告语的修辞手段,让他们对其特征进行总结等。这些都是很有趣并且可以锻炼学生自主调研能力的活动。

(三)关于课程测试与评估手段的讨论。

关于现代汉语课程的测试与评估,现阶段大多还是采用书面试卷考试的方式。这种测试方式并不能全面考察学生是否通过这门课程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对学生的考察应该贯穿于课程始终,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等。最后的综合考试,除了学校统一要求的试卷之外,还可以要求学生以自选的形式交一篇作品,可以是读书笔记,可以是小论文,可以是实践调查报告等等。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核问题就是学生的语音、词汇、汉字使用规范问题。我们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学完现代汉语课程从事相关工作,在最基本的字词上却出现错误。因此,在大学的课程考核阶段就进行把关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到底采用何种方式来考核,现在还是一个问题,期待大家共同来解决。

以上仅就高职高专现代汉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革的想法进行了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作为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的基础课程,现代汉语的课程改革仍然是任重而道远的,期待有识之士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程淑萍.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11月.

[2]关玲.师范院校现代汉语课程建设的思考.遵义师范学院学报,4月.

[3]王宇翔.浅谈高职高专文秘专业现代汉语的教学改革.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的创新策略论文

摘要:近年来,一门实用的艺术学科平面设计逐步成为高职院校一个的独立教学体系,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一定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摘要]近年来,一门实用的艺术学科———平面设计逐步成为高职院校一个的独立教学体系,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一定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创新高职院校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建议。

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学的论文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专业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防止发生表象化与泛企业化、趋同化现象,为了有效推进专业文化建设,应该着力做好转变理念、完善制度与明确主体等方面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内涵发展。

我国高职教育历经十年的发展,但没有意识到文化培育与建设的重要性。随着高职教育向内涵发展,要求不断加强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

一、专业文化的概念辨析。

在研究专业文化过程中,首先要认识专业文化的概念,所谓“文化”其实就是“人化”与“化人”,“人化”就是依据人的需要对世界进行的改造,将人文性质赋予一切事物;“化人”与之相反,就是将这些改造世界的成果传授给人,使人得到教育与发展。在掌握“文化”的内涵以后,我们就能够意识到:

一专业成员创造了专业文化,主要由教师依据学生的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教育,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创造形成的。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但自本质上讲,创造专业文化者还主要是其成员。

二专业文化主要归专业成员使用。专业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固定模式,则要求全体成员必须遵守与认同,同时促进专业成员的发展。

(一)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

我国当前的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发展起来的,更多关注本身的硬件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如何招生等问题,而没有顾及办学理念、文化选择、责任使命等问题的重要性,形成了办学相仿的局面。

最近几年,我国各地高职院校都出现了招生难与以评促建促改等问题,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想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则必须要提高内涵质量,实现向“后示范时代”的转型。在此值得提出的是,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内涵质量必然会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但必须肯定的是其核心工作就是提高专业内涵质量。而专业文化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详细来说,具备高质量的专业文化不但有利于使内部成员更加认同自己的学校,而且可以使高职院校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教育人,而不是制造人,高职院校不能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职场技能,而应该是结合培养、塑造与发展人的实践区域。所以,在这个意义可以说,高职院校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时,不但要重视提高人的专业技能,更应该重视培养人的`专业品格、人文精神与健全人格。但要想达到上述目的,保证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只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是不够的,还需重视专业文化在教育人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专业文化建设的表象化。

我国高职院校出现的时间较短,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认识到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而且理论界也没有对此进行过多的研究,因此,自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都不能全面理解专业文化建设。在实践过程当中,有的高职院校认为在教学场所张贴一些职业操作规程与名人名言就是专业文化建设,这是一种不能全面认识专业文化建设的现象,过于简单化与表面化,表明很多高职院校还不能正确认识专业文化的内容,这种认识不具备精神支撑与理念引导,因此在专业文化建设中要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二)专业文化建设的泛企业化。

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有利于推进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工作。高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文化建设中,可以借鉴企业文化当中的精髓部分,以补充自己的不足。但是假如不能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一味应用企业文化的标识,有的院校将企业制度和文化标准全部应用于专业文化当中,使专业文化建设出现了本末倒置现象,有的还会阻碍专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所以,在高职院校的专业文化建设中,要认真对待优秀企业文化的引入工作,要控制好引入的“度”,才能使优秀的企业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四、加强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理念先行,提高专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意识。

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文化建设中产生了“文化休克”,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可以发现,主要原因还是不能正确认识专业文化建设与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关系。要求学校领导首先要重视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学校办学的议程当中引入专业文化建设内容,为了提高广大师生的专业文化意识,可以利用学习交流、理念宣传与讨论研究等做法,使专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二)主体明确,确保专业文化建设的落地生根。

不可否认,专业文化建设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专业成员获得更好的发展,不仅仅是教师,也包含学生更主要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的一种生活样式,文化的建设需要围绕人来开展,否则就成了无根之水而缺乏人气,缺少了激情和活力;只有以人为本才能真正做好好文化建设,这种文化更有生机和活力。”因此,在开展专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我们明确建设的方向和目的。具体来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专业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具备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以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从根本上确保专业文化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3]王丹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

[4]李坤,丁佟倩.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加强专业文化教育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4(03).

[5]胡小凤.专业文化建设是职业院校专业发展的助推器[j].机械职业教育,2013(09).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