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活动总结(热门17篇)

时间:2023-11-21 20:39:57 作者:琉璃 教学设计活动总结(热门17篇)

通过活动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活动中取得的成功和失败,从而提高活动策划和执行的水平和效果。在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活动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教学设计评比活动的总结

旱台中心学校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总结 旱台中心学校开展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以来,广大教师十分重视、纷纷响应,共收到各科教学设计60余篇。我们欣喜地发现无论是语文、数学教学设计,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设计,均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说明近几年来我中心学校教师队伍教育科研能力得到长足发展,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收到广大教师的教学设计之后,教务处非常重视,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的运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评阅,并收集整理。 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在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此我们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的运用等方面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只有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可能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过程,也才能使教学实践活动更为有效。新课程改变了过去过于重视知识目标的做法,强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绝大多数教学设计中,老师们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角度制定课堂教学的目标,这说明老师们的经验观也已发生变化,由培养掌握大量知识的人才转变为培养在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

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知识目标,大家设计时基本上能做到得心应手,对于知识的各个层次(如知道、了解、理解、掌握等)掌握得也十分恰当。但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总体感觉较为空洞,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例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多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教育”等描述。这些目标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放到哪一节课似乎也都说得过去,当然也就无法体现某部分内容的特色。

事实上,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于知识目标,由于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设计时也比较容易确定。而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则与老师们所采用的教学过程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先制定初步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对目标进行修正,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目标更为完善,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各位老师考虑的重点。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在此部分的设计均体现出一定的新意,有些老师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充分体现了老师们的创造能力。综合分析来稿,可以发现大家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如下特点: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等。我们对教学过程设计中师生活动的时间进行了粗略估计,发现大约有50%左右的时间被用于学生活动。

(2)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许多老师遵循科学探究的思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进而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或调查研究方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践,在学生获取相应资料后,再对资料进入深入分析,获得相应结论并进行表达与交流。采用这种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有利发展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3. 多媒体的应用

从收集教学设计来看,几乎所有老师都使用了多媒体,在有些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多媒体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甚至有代替其他呈现方式的趋势。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用幻灯片呈现有关资料

在教学设计中,有许多老师将资料用多媒体进行呈现,主要有阅读材料、例题、讨论纲要、习题等。采用这种呈现方式,可以减少老师阅读以及学生记录的时间,从而能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等活动,更有利于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

(2)用幻灯片代替板书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值得进行推广。但是,对于不少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呈现板书的做法,我们不太支持。因为板书不仅可以反映课堂教学的重点及核心,可以反映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整体的印象,也有利于进行课堂总结。若用多媒体代替,由于内容分散于各个幻灯片之中,且幻灯片的内容经常变化,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学习内容,出现的结果往往是课堂学习已经结束,但学生却无法回忆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尤其要树立一个观点,那就是多媒体只是促进教学的一种工具,它的使用必须为教学过程服务,必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不可为了体现现代技术的优势而过度使用,更不可完全取代板书等重要呈现方式。

总之,通过组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多数老师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对于我们在总结中提到的一些观点,若大家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给予适当的思考,应该可以使大家的设计更为完善,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

附加:

观目标中,多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教育”等描述。这些目标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放到哪一节课似乎也都说得过去,当然也就无法体现某部分内容的特色。

2、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值得进行推广。但是,对于不少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呈现板书的做法,我们不太支持。因为板书不仅可以反映课堂教学的重点及核心,可以反映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整体的印象,也有利于进行课堂总结。若用多媒体代替,由于内容分散于各个幻灯片之中,且幻灯片的内容经常变化,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学习内容,出现的结果往往是课堂学习已经结束,但学生却无法回忆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学校开展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以来,广大教师十分重视、纷纷响应,共收到各科教学设计40余篇。我们欣喜地发现无论是语文、数学教学设计,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设计,均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说明近几年来我中心学校教师队伍教育科研能力得到长足发展,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收到广大教师的教学设计之后,教务处非常重视,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的运用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评阅,并收集整理。 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在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此我们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多媒体的运用等方面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只有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可能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过程,也才能使教学实践活动更为有效。新课程改变了过去过于重视知识目标的做法,强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绝大多数教学设计中,老师们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角度制定课堂教学的目标,这说明老师们的经验观也已发生变化,由培养掌握大量知识的人才转变为培养在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

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知识目标,大家设计时基本上能做到得心应手,对于知识的各个层次(如知道、了解、理解、掌握等)掌握得也十分恰当。但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总体感觉较为空洞,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例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多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教育”等描述。这些目标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放到哪一节课似乎也都说得过去,当然也就无法体现某部分内容的特色。

事实上,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于知识目标,由于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设计时也比较容易确定。而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则与老师们所采用的教学过程有很大关系。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先制定初步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对目标进行修正,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目标更为完善,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各位老师考虑的重点。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在此部分的设计均体现出一定的新意,有些老师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充分体现了老师们的创造能力。综合分析来稿,可以发现大家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如下特点: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大家普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主要体现为学生活动的大量增加,增加学生的讨论活动、增加学生表达的机会等。我们对教学过程设计中师生活动的时间进行了粗略估计,发现大约有50%左右的时间被用于学生活动。

(2)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许多老师遵循科学探究的思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进而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或调查研究方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践,在学生获取相应资料后,再对资料进入深入分析,获得相应结论并进行表达与交流。采用这种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有利发展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3. 多媒体的应用

从收集教学设计来看,几乎所有老师都使用了多媒体,在有些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多媒体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甚至有代替其他呈现方式的趋势。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用幻灯片呈现有关资料

在教学设计中,有许多老师将资料用多媒体进行呈现,主要有阅读材料、例题、讨论纲要、习题等。采用这种呈现方式,可以减少老师阅读以及学生记录的时间,从而能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老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等活动,更有利于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

(2)用幻灯片代替板书

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值得进行推广。但是,对于不少老师在课堂上使用幻灯片呈现板书的做法,我们不太支持。因为板书不仅可以反映课堂教学的重点及核心,可以反映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而且还可以给学生以整体的印象,也有利于进行课堂总结。若用多媒体代替,由于内容分散于各个幻灯片之中,且幻灯片的内容经常变化,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学习内容,出现的结果往往是课堂学习已经结束,但学生却无法回忆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尤其要树立一个观点,那就是多媒体只是促进教学的一种工具,它的使用必须为教学过程服务,必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不可为了体现现代技术的优势而过度使用,更不可完全取代板书等重要呈现方式。

总之,通过组织此次活动,我们发现多数老师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对于我们在总结中提到的一些观点,若大家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给予适当的思考,应该可以使大家的设计更为完善,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为有效。

自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和《化学教学》编辑部开展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以来,广大老师十分重视、纷纷响应。编辑部收到来自全国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征文200余篇。我们欣喜地发现:这次来稿的范围之广、质量之高是编辑部举办的数次活动中最好的一次。无论是新课程实验区的教师,还是其他地区的教师,在征文中均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说明近几年来我国中学化学教师队伍教育科研能力得到长足发展,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受到了大家的普遍欢迎。收到广大教师的征文之后,编辑部非常重视,组织专家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实验设计及信息技术的使等多个角度对论文进行了评阅,评出了各类奖项,并专门发行增刊刊登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作品,以飨广大读者。

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化学新课程,以便在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此我们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实验设计、信息技术的使用等方面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

1.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依据。只有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可能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过程,也才能使教学实践活动更为有效。新课程改变了过去过于重视知识目标的做法,强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绝大多数征文中,老师们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角度制定课堂教学的目标,这说明老师们的经验观也已发生变化,由培养掌握大量知识的人才转变为培养在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

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知识目标,大家设计时基本上能做到得心应手,对于知识的各个层次(如知道、了解、理解、掌握等)掌握得也十分恰当。但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总体感觉较为空洞,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例如,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实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等类似的描述多次出现。再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多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教育”等描述。这些目标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放到哪一节课似乎也都说得过去,当然也就无法体现某部分内容的特色。

事实上,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对于知识目标,由于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设计时也比较容易确定。而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则与老师们所采用的教学过程有很大关系。例如,对于同一知识内容,若通过实验活动来实现,就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设计能力等;若通过提供资料的形式来实现,其目标也就变成了发展学生分析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先制定初步的教学目标,再根据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对目标进行修正,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目标更为完善,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各位老师考虑的重点。在评阅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老师在此部分的设计均体现出一定的新意,有些老师的设计更是别出心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充分体现了老师们的创造能力。综合分析来稿,可以发现大家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如下特点:

(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大家普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主要体现为学生活动的大量增加,如改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增加学生的讨论活动、增加学生表达的机会等。我们对教学过程设计中师生活动的时间进行了粗略估计,发现大约有70%左右的时间被用于学生活动。

(2)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应用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许多老师遵循科学探究的思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进而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或调查研究方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践,在学生获取相应资料后,再对资料进入深入分析,获得相应结论并进行表达与交流。采用这种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有利发展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3)体现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们普遍注重体现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为在帮助学生获取相应知识的同时,介绍该知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促使学生明白化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当然,老师们对于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也十分关注,通过对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材料问题等的介绍,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的意识。

(4)突出化学史的作用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们普遍认识到化学史在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知识时补充与此有关的历史资料,更有老师按照化学发展的历史来设计教学过程。例如一位老师在设计苯的教学方案的时候,首先介绍苯是如何发现的,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当时对苯的实验来确定苯的分子式,进而提出关于苯的结构的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凯库勒确定苯分子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认识苯的环状结构。

老师能否帮助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对于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遗憾的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很少看到这些设计。也就是说,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中缺少对学生活动可能出现的情况的判断,也缺少对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再如,有些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引入了大量的体现化学与社会联系以及化学史的资料,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介绍这些资料,很少引导学生去分析,使得这些资料就像课堂教学的“补丁”,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促进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冲淡对主要内容的学习,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需要对影响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作比较全面的思考。我们应突出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地位,但绝对不能弱化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活动进行合理的组织,以及在学生活动出现困难时作出恰当的引导;既要注重精选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又要注意将学习资料有效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使学生既能通过资料认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又能通过资料来更好地学习科学的知识,获取科学的方法,发展科学的态度。

3. 实验设计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化学实验在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们对这句话的认识应该说非常深刻,最主要的体现是在教学设计中实验活动的大量增加,不仅完成教材中所规定的实验,还补充了大量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取的实验。

6《我们的七彩梦》活动总结教学设计

《我们的七彩梦》这个主题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进行开发的内容。选择“我们的七彩梦”这个主题,是因为校园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目前我们正在遭受雾霾的侵害,学生能亲身体验到,从雾霾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校园进行调查研究,学生对于垃圾的分类、环保小知识、环保小方法以及校园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这些问题更感兴趣。因此,对《我们的七彩梦》这个主题,他们乐于探究。

《我们的七彩梦》是以校园保护为内容的一个完整的研究活动,拟定分四个阶段完成,它包括第一阶段开题(一课时)、第二阶段主题方案设计,调查研究(两课时)第三阶段成果汇报(一课时)。本节课是这个主题活动的开题课,本节课要解决的是先提出与《我们的七彩梦》相关的问题,并引导提升为研究主题,然后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制定研究方案。教学环节上,由校园污染的大量图片引路,发现环保“问题”,围绕这些主题设计《我们的七彩梦》方案,方案的制定从扶到放,从无形到有形,为学生进一步探究作好了准备。

1、知识目标完成良好。

认识校园对我们带来的文化;更好关注校园问题,增强环保意识,形成“我们的七彩梦,从点滴做起”的意识观念。学生通过提前预习,查询资料,初步了解了校园和我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生活垃圾对校园造成的污染,燃烧秸秆等对校园的影响等等。学生同时也知道了如何我们的七彩梦,比如学生从自我做起,低碳出行,生活、学习中如何掌握我们的七彩梦等知识。

2、能力目标完成预期。

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主题生成课时,学生能根据目前的天气情况及老师准备的课件中,提出雾霾成因、校园保护与身体健康、垃圾的分类、环保小知识、环保小方法等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转换成课题去研究。

学生通过网上查询资料、书籍查询、向家长请教,并把这些资料进行梳理汇总,锻炼了学生分析、整理资料、梳理资料的能力,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小方法探究主题中,学生向家长请教,并对比家长小时候的校园印象,锻炼了学生类比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在寻求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过程中,积累了基本活动经验,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比如:在第二课时小组活动方案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分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知道自己在小组内作用,加强了小组成员内的交流,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4、通过第三课时问卷调查,第四课时实践采访,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面对陌生的人群,进行调查问卷和采访活动,锻炼了学生合作意识,增加了社会活动实践能力,为孩子们将来步入社会增加经验积累,同时也通过活动增强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第五课时的成果展示,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学生敢于把自己对课题的理解通过多种形式表达出来,这是在文化课程中很少见到的。

5、情感得到升华。

通过《我们的七彩梦》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交流的多了,彼此之间的沟通顺畅了,在小组活动中孩子的情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彼此之间都能相互帮助了,更能互相忍让对方了。通过本次实践后,孩子们意识校园保护的重要性,知道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意识到了如果没有校园保护意识,对人类来说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使孩子们从小树立了我们的七彩梦的思想意识,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种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也陶冶了孩子们爱家乡爱护校园的情操。

6、不足之处。

(1)课题内容有些偏大,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深度不够,主要是受学生现有的知识面影响。

(2)教师主导课堂情绪调控有待加强,教师受学生的状态影响较大,不能很好的起到主导作用。

(3)细节问题处理不到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查及采访时,应加大采访和调查区域,让更多的人更好了解我们的七彩梦。

学生行为规范抽测活动总结教学设计

自收到市委文明办活动通知以来,质检所党支部牵头,结合我所工作实际,制定了活动方案,细化分工,明确责任,确保活动深入有序地开展。

二、宣传力度大,影响深远。

我所积极发动全员参与,通过在公示栏、宣传栏粘贴“八不”行为规范内容,让大家可以时时看,处处学,耳濡目染,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借助led屏、微信群、qq群、短信等媒体多层次、多途径宣传“八不”行为规范,使得此次活动辐射面广,影响深远。

三、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

1、开展自我监督和相互监督。针对“八不”行为规范内容,要求每位职工在思想中牢固树立“八不”意识,在工作中、生活中切实履行“八不”行为规范。对身边发生的不文明行为坚决说“不”,提醒大家共同遵守“八不”行为规范,做城市文明人。

2、举办“遵守“八不”行为规范,做城市文明人”为主题的讨论学习会。组织所里职工,大家坐下来,面对面,谈一谈,听领导讲一讲,进一步深入了解文明的重要性,做到入心入脑,并付诸行动。

3、结合支部会议、道德讲堂,开展“遵守‘八不’行为规范,做城市文明人”知识宣贯,开展心得体会交流,写学习心得。经过阶段性的学习和实践,大家都受益匪浅。

四、活动主要特点。

1、加强领导,全员参与。遵守“八不”行为规范是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具体举措。通过广大干部职工的支持和参与,可以提高大家的文明素质,提高全所的整体素质。通过专人负责,形成制度,确保了活动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使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

2、结合实际,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通过坚持面向全员,有全员向家属延伸、向社会延伸,扩大影响面,让文明广泛拓展。由所搭建平台,统一组织学习活动、志愿服务活动、道德讲堂宣讲等,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使“八不”行为规范活动渗透到贯穿在大家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大家自觉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3、营造氛围,充分动员。通过召开好动员会、座谈会,大力宣传开展“遵守“八不”行为规范,做城市文明人”活动的重大意义和主要任务,倡导大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4、活动分阶段,有条不紊持续开展。“遵守“八不”行为规范,做城市文明人”的活动不会落幕,它将写入单位的员工守则,融入每位职工的生活中。我所也将分阶段及时总结经验,增强单位间交流,并将该活动在我所创建文明单位的过程中持续开展下去。

学洋思教学设计展评活动总结

衢江区黄坛口乡中心小学方雪辉。

这次,全国刮起了学洋思之风,起先总觉得这是一种宣传,一种夸张,然而,通过耳闻目睹洋思的事迹,聆听洋思的办学发展历程及洋思的经验介绍,特别是他们的成绩更让我们刮目相看,真可以说是教学管理上的一个奇迹,让我彻底信服了洋思人。一开始觉得他们这样的管理对学生的文化课的提高是有效的,但没想到他们学生的学习习惯、表达能力、音、体、美等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整个学校学生的合格率、毕业率都达到100%。最使我们敬佩的是他们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真正看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效果和方法。细细分析,“洋思”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我们不光要学习洋思人的精神,还要学习洋思人他们的办学思想和成功的教育理念,他们那完整而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严格的管理方法、严肃的敬业态度、严明的办治纪律、严谨的教育理念。

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虽然新课程改革在我们衢江区已经开展了一轮多了,在这七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在摸索着课改,实践着课改。然而,课改的效果在我们的学校并不是显的那么的突出,而且课改之后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如两极分化,学生的成绩下降等等却让我们教师绞尽了脑汁。对照洋思经验,我们发现,我们新课程改革在洋思是有那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特别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上,我们的的确确要好好的学习洋思,以促进新课改真正的良性化发展,也确确实实抓好学校的教育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结构注重的就是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核心就在于人人都能学好,人人都能学会学习。“洋思”的“先学后教”,渗透着自主精神,不仅预习在先,上课时往往经教师数语点拨,学生们就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快车道”,而且所谓“后教”之“教”也不是教师教,依然主要是引导学生们自己教自己,学会的教尚未学会的。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革新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环节,通过优化课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优化课堂作业,做到课堂教学的素质化。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困难分解,发挥学生的作用。

我们用于课堂教学总学时间较紧,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很多老师已觉得很紧了,加上班上有大部分的学生需要辅导,很多老师学生的作业不讲解总担心学生理解不了,甚至有的教师一次作业要讲三次,做之前先讲解一次,批改之后还要讲解一次,最后对差生没听懂的还要再讲一次,本来工作已经很忙了,还要给自己添上更多的工作,结果教师自已一天到晚忙的团团转,结果还没忙到点子上,甚至出现顾此失彼。为此,洋思经验启示我们,在课上怎样指导学生形成兵教兵的习惯,以及课后如何发挥兵教兵的作用等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方法,一对一,他们优秀学生本来自己学会,通过辅导自己又加深了了解,而差生有一对一的辅导,克服了学习习惯上的障碍,也避免了集体辅导没有针对性的缺憾。为此“兵教兵”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究。

3、精心备课,做到胸有成竹。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活动心得总结信息化环境带来了

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等有诸多益处。

但是信息化教学在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1、比如语文学科中的单元模块,一个单元一个主题,一般情况下包括四篇课文,四篇课文全部学完,以往大概要10个课时,再加上练习和习作部分,至少要16个课时,需要8个两连堂,这样设计单元模块时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我昨天在设计第一单元时,四篇课文,我分成两个模块,一篇现代抒情诗歌,一篇古诗两首分在一个模块里,剩下两篇是两位爱国伟人的故事散文分在一个模块。但是在实际设计中,时间的分配上、操作的可能性上我还是出现了困惑。再有,语文课虽然是一个单元同一个主题,但是每一篇课文的重难点是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也是不同,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的学习,如有共性的地方再融会贯通起来。我觉得还是一篇课文,两个课时,一个两连堂,一个小模块,这样从时间、和实际操作上更容易把握。

2、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

信息化教学并不是课堂上学生使用电脑了,就是信息化教学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既然电脑是个比字典更丰富的学习工具,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时刻都在使用字典,所以我觉得在学习、操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内容都要借助电脑,所以电脑的使用在内容要有选择。对一些教学内容如:识字、写字、朗读、口语表达能力还是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带领着学生训练到位,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借助电脑,但是不能完全依赖电脑。

3、相对于学生,教师面对信息化教学资源所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战。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4、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作为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的特点,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引导、管理,学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里从电脑里什么价值的知识也搜索不到,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所以培养学生上网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有不足之处,希望领导、同时指正。

今年的暑假很特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来享受这个欢乐让我期待的暑假,更特别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我有幸参加了由日照教育局培训科组织举办的信息技化教学培训。本次培训为期六天,由市教育局的培训科主持,并特邀著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胡小勇教授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讲课,来自全市初中和小学约200位骨干教师接受了培训并积极参与讨论。培训通过四个模块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分别是:信息化教学研修、问题化教学的案例分析、教学评价目标学习、集中上级学习实用教学软件。

完善稳定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所以掌握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是在信息化教学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我通过前两个模块的学习,首先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概念:“信息化教学”。胡教授有句让我感受深刻的话:信息技术是个万能的锤子,但是我们需要的钉子在哪里呢?也就是说,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从网络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多了,但是这样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怎么样从这个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想要的钉子呢?这就是需要我们老师有实践实效性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处理。而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机智,策略,技能的存储者。胡教授所传授的很多理论自己第一次接触,觉得很新奇,更或者我们这个环境下的教师接触的少了,毕竟环境不一样。

这次培训不仅仅在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增加了学员的上机实战操作训练,后半部分的培训在上午学习理论后,下午直接进行面对面的操作,实践的效果很有效,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使用各种软件来支撑教学,我们可以轻松构建自己的教学课程、编写学案、组织讨论。我们将作业统一第一时间上传到专门的教育平台,胡教授的精心批阅更是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更快的完善自己。

学洋思教学设计展评活动总结

传统的教材功能观认为,教材凝聚了人类文明和人类知识的精华,具有权威性、学术性和知识性的特征,教学就是把这些文明和知识的精华教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这些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过程,这种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教学以教材为本,教师要吃透教材,教好教材,学生要学好教材,掌握教材中的知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教材功能观受到了挑战,新教材功能观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知识、理解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的,是活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教材中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现阶段许多中小学掀起洋思的教学热潮,各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洋思教学模式的学习和取经活动,都大为感慨,就是“严”,严格的学生管理,严格的教学管理。严格的老师管理,还有就是节奏快,许多人带着疑惑,这样的教学能行吗?这样的教学能适应现阶段的学生吗?在去年我校的校本培训上就有意识的给我们灌输了一些学习洋思、杜郎口的教学模式的思想。可那时我们不够重视,也没有真正了解洋思,更没有付诸于行动。对于洋思模式也只是肤浅的理解。我校在今年2月份开学前的校本培训上,教研室的朱主任就给我们全校教师介绍了洋思教学模式的经过。听了教研室主任的介绍后,我们同事之间议论纷纷,更多的是拿来开玩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们去请那些专家、学者来教教我们的后进生,看他们能不能教好”,“喔!以后我们上课还是只讲4分钟”,“学生自学都可以了,还用老师干什么”……这就是老师们对洋思的初始态度。而且我的脑子里也糊涂,没个方向不知道洋思到底怎么样的。但值得高兴的是在上学期里有幸能观摩到朱继梅老师的课,才让我对洋思教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听了朱继梅老师的课后,我回来后自己也试着开始着手进行洋思教学,但上学期我带的是初三毕业班,要实施这种模式相当困难,所以并没有入门。这学期开始才真正的实验,通过实践这种教学,我认为要接受和实践洋思应该遵循以下的两种方式:

一、转变自己的观念。

洋思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洋思人创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精神,从实质上把教学创造成了学生主体自主学习的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传统的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靠系统讲授来实现的,现在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并且扭转了以前对洋思教学肤浅的、错误的认识。

二、转变学生学习观念。

我在教学时,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先学阶段,很多学生(无主动学习习惯的学生)是坐在方位上耍,等着老师讲,念答案,或者是仅仅把书上文字看一遍,连一些简单问题都不敢动笔,害怕出错;另外课前三分钟准备,即使纪律好,也就是静静坐在那儿等着老师来上课,甚至连书都不翻开,我知道这些就是学生长期依赖老师,被动学习而养成的方法和习惯所致,所以我们除了进行洋思教学实践外,还要结合具体情况给学习介绍方法,讲道理,让学生也要学习洋思,了解洋思,明白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也真正转变学习观念,进而改进学习方法。

洋思方法,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却很困难,毕竟那是洋思人花了10多年时间的经验总结,我们运用他人的劳动成果不下一翻功夫怎么能轻易学到。有很多人认为采用洋思教学老师会很轻松,我看不一定,至少在我们没能灵活运用前是非常辛苦的,因为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自习还是作业批改,要用洋思经验中教好的部分去教学,工作量是特别繁重的,课前预习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好,课上的巡回指导和提问会使你感到劳累,课下的辅导和作业(三清)更需要你的细心和奉献,所以学习洋思还要不怕吃苦,要需灵活运用,如果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照抄照搬过来,收获一定不大,甚至会出现退步。既然洋思经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它就应该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和学习价值。坦率地讲,我们班级经过近一个月的实验,我感觉并不好,从第一次月考考试成绩与兄弟班级比较也来看也毫无优势可言。与兄弟班级落后很多,我认真分析、总结教训,得出结论: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去实践的结果,只停留在表面,简单模仿,甚至是很多时候是走形式,况且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不是短时间的事.。所以我们还要继续积极实践,放开手脚。有改革就会有成功和失败,所以学习洋思要有思想准备,不管在学习,教学的道路上有多少阻力与挫折,只有执着的追求、探索,才会成功。正确分析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并把已经成功的洋思经验和不断改进的教法应用到教学中去,不断总结、探索、创新,我相信也能取得洋思一样的效果,甚至更好的成绩。

在月考后我从新在制定计划,从课堂上去下功夫,我认为历史课就是注重“读”。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可见学习洋思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其大量的历史素材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因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从教会学生“读书这里的“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背”。“读”是带着问题去熟悉知识,理解教材,学生记下的内容应该是“活”的,这些“活”的知识会让学生在今后的考试或运用中灵活自如。“背”是不顾教材含义的“硬啃”,学生勉强记下的一点内容也是“死”的,不久就会烟消云散,对学生今后的考试和运用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那么应该如何去“读”,怎样“读”才更有效率?简而言之,读好历史书就是做好“粗读”和“细读”整篇文章。“粗读”就是读整本书、整个单元、整节课的层次和结构:这本书一共写了哪几个单元?这一单元一共写了哪几节课?这一节课一共写了哪几个问题?即我们得先抓住教材的基本思路和线索。就好比是我们自己在构思一篇文章的时候,总会列个提纲,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其实教材也是按照这个规律来编写的,我们的考试题目(特别是主观题)的命题也是这样的思路。一旦我们抓住了编者的思路和线索,就好比是在旅行中找到了地图。可谓把课本由“厚”读“薄”了。这一点是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

所谓“细读”,就是在“粗读”的基础上,深入到教材的具体内容,把每一个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让你刚刚掌握的这些结构丰满起来。每一个问题都会有它的前因后果,都会有它的经过,这些都需要我们从细部了解和掌握,可谓把课本由“薄”读“厚”。

如果把书比为一棵大树,“粗读”就是树干和大的树枝,“细读”就是哪些细枝和茂密的树叶。就拿历史人教版八年级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举个例子吧,这一课讲的是红军长征,那我们就要从长征的原因,经过,长征胜利的标志、作用及启示来学习教材用了三个子目来描述,分别讲了这些问题:

1、红红军长征的原因;

2、长征的经过及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会议;

3、长征胜利的标志、作用,显然,1个子目属于原因,2、3是经过,作用及启示。这就是这个知识点的线索和结构,至此已经达到“粗读”的目的。

接下来,围绕每一个具体问题深入阅读教材。比如“红军长征的原因”,通过阅读,我们发现,由于中共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转移战略根据地,这就是红军长征的原因了。至此我们掌握了教材的内容,细读的任务就完成了。

在课堂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以上是我自己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肤浅的经验,说得不到的地方,敬请大家原谅,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在洋思这条路上开拓出更加宽广的道路,能够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更加畅快的遨游。洋思也还只是一种资源,只有我们大家都来实践洋思、探索洋思,创新洋思,共享资源,洋思教学才会成为我们一师教育的财富。

探究性教学设计活动总结

通过探究式教学,一是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能根据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需要,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二是提高了教师研究学法的热情和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研究每节课教什么,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怎么学。三是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没有具有探究精神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探究精神的学生的,所以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积极主动地探究。四是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评价正文:

由我校中学理科教研中心组织开展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专题试验于正式开题,起动试验,开展此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我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根据课题组总的计划安排,该课题试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第一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课堂教学中(包括新授课、实验课、复习课等)进行小型探究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并建立起初步的教学模式。

(二)第二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课外进行专题探究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如怎样联系本地实际确定专题,探索研究的形式和方法。

(三)第三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四)第四阶段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初中物理课内外综合优化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功能和作用。

(一)明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把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作为重点,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与应用新知,形成积极主动的、轻松活跃的、气氛和谐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进行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其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确定科学的评价原则和内容

我们在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评价时遵循了下列原则:一是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二是重视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数量;三是重视学生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四是重视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其中最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一一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由于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探究的全过程,所以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等都是评价的主要内容。

3.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评价内容的需要,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内容是多元和综合的,那么对应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也应注重多样化,尤其强调过程性评价。实践证明只有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纸笔测试、观察法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才可以全面、有效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综合应用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一)改变了课堂教学方式

探究教学的实践,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教学方式产生了变革:一是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静态的讲授过程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三是变学生呆板消极的学习行为为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的学习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二)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的意识增强,如有的同学能探究设计家庭合适的提水设备;有的同学能自行设计、改进自家的炉灶,以提高热效率节约燃料等。特别是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课外实践等,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明显增强。

(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探究式教学,一是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和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能根据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需要,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二是提高了教师研究学法的热情和能力,在探究式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研究每节课教什么,怎么教,还要研究学生怎么学。三是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没有具有探究精神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具有探究精神的学生的,所以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积极主动地探究。

学生行为规范抽测活动总结教学设计

为持续提升公民素质,建设文明和谐城区,积极推动内河治理,建设宜居生态城市,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20xx年10月27日,福州市仓山区委文明办在台屿河畔的飞凤山公园开展“推行‘八不’行为规范、做文明公民”宣传暨内河治理宣传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

本次活动围绕“遵守‘八不’行为规范,争做文明有礼公民”、“保护内河,从我做起”两大主题,通过现场授旗成立志愿者服务队、签名倡议、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内河清理以及骑行宣传等方式,由点及面,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八不”行为规范、“护河行动”宣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让“八不”行为成为日常养成,让“护河行动”成为自觉习惯。

成立队伍,赋予使命。

活动现场成立了13支护河志愿服务队,由福州市仓山区四套班子领导为仓山区13支护河志愿服务队授旗,希望护河志愿服务队立足岗位职能,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形式,打造有社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

签名寄语,表达决心。

福州市仓山区环保局志愿者代表宣读了《共树“爱河之心”,共筑美丽南台》保护内河倡议书,鼓励市民群众从自身做起,争做内河保护宣传员、实践者和捍卫者;此外,出席活动的领导及140多名志愿者代表纷纷在“践行‘八不’行为规范、做文明公民”、“我来护河”签名板上签名,表达遵守八不行为规范、支持保护内河志愿行动的决心。

广泛发动,注重实效。

在福州市仓山区委副书记翁国平宣布仓山区开展“推行‘八不’行为规范、做文明公民”宣传暨内河治理宣传专项志愿服务活动正式启动后,现场志愿服务队伍分别通过:一是现场专题宣传,让活动落到实处。除了“八不”展板宣传外,区委文明办还组织志愿者向市民分发倡议书、文明宣传品;二是打捞捡拾内河垃圾,以实际行动保护内河。环卫志愿者们乘坐打捞垃圾的船只在台屿河开展内河清洁志愿服务活动;三是骑行志愿宣传,扩大活动影响。30名志愿者代表沿台屿河骑行向周边的市民群众开展宣传活动。此外,志愿服务队在规定路段进行宣传活动后,立即在各自所辖河段及社区(村)开展护河、“八不”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今后,福州市仓山区还将持续发动更多市民群众积极加入“遵守‘八不’行为规范”、保护内河的活动队伍的中来,形成“保护内河,人人有责”、“文明仓山,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探究性教学设计活动总结

这学期,只要是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的到来,我们年级组都要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从主题的选择,到活动的开展,都进行了全新的尝试。我们结合本地区的节日文化,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开展活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提起研究人们好像总习惯把它与有学问的人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些教师在看学生选择的课题时,往往会觉得幼稚可笑,但我们不要轻易加以否定。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往往学生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如我们在开展“有趣的昆虫”活动时,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昆虫,了解其独有的特点,并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惯。在观察动物时,学生表现出来的兴趣很大,积极性也很高。学生们有的记录了昆虫的生长习性,有的记录了昆虫的“建筑”特点,有的还记录了昆虫怎样产卵等等。想想昆虫的`奇特特点都是学生们通过观察、上网查询、搜集有关昆虫书籍资料来完成的,学生们在忙中收获了知识,获得了快乐。

假日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的确定、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比如我们在开展“心系亚运”综合实践活动时,先要教给她们如何在网上“搜索”的方法,而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又无从入手,于是又要教他们如何从亚运会的由来、徽章的设计、吉祥物的意义、亚运会的运动项目等几个方面并指导他们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将资料分类保存。此外,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督促,指导学生写好记录,真实记录个人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实践了没有,我们的学生经历了没有;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哪些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社会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学生的研究活动允许是多种结论,也可能是没有结论的,也可能随着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的,如我们研究了食物与生活的关系,在对各类粮食的认识与了解过程中,初步认识了各种粮食的产地及营养,同时他们还发现:粮食的颜色比较丰富,形状也多种多样,还能将粮食加工成各种食品。并让学生回家利用双休及节假日时间学着动手制作各种食品,此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这学期我们开展的实践活动中,很多学生的家长对我们的这项活动以他们的方式给予了支持和帮助,有给自己孩子物质上帮助的,也有精神上鼓励的。但在开展的这一些活动中,也总有不自己亲自去参加实践的。这就说明我们部分的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还不太了解,在这种活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奢望得到所有的家长的支持与帮助。然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主体的学生,在开展活动时,很多时候需要在课外校外进行,涉及有关安全、与人交往、策略指导等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家长的支持,活动很可能就不能进行。因此我们在每次学校召开的家长会进行宣传,同时,在平时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努力与家长取得联系,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让他们也成为我们实践中的一位积极参与者。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将活动真正落到实处,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通过活动,自己孩子的见识广了,能力强了,脑子活了,家长们就会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势,他们就会全力以赴地加入到我们这一行列中来,就会不遗余力地支持我们的这项活动。

我们的活动虽然开展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学生从中获得了不少的收获。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活动中不断地实践,就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在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会继续发扬前一阶段取得成功的经验,努力把活动的质量再提高一个档次。尤其要引导学生多走出家门,走进社会,多做一些社会公益劳动。例如,让孩子到车站去义务服务,让孩子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让孩子到医院给病人献爱心等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真正的使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今后我们要在认识上尽可能站得高一点,在操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将要求放得低一点,在实践的过程中尽可能做得实一点细一点,让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绽放更多得光彩。

学生行为规范抽测活动总结教学设计

自福建省文明委在全省推行“八不”行为规范,号召做文明公民以来,湖里区积极响应,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逐步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全面彰显湖里文明风采。“八不”行为规范在湖里俨然成为了新时代的`道德准则。

传统与流行结合推广宣传。

湖里区户籍人口仅20余万,但进城务工人员却有近百万,如何推行“八不”行为规范活动落地生根,使进城务工人员尽快成为文明守礼的新市民,宣传传播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推动“八不”行为规范活动落地生根,湖里区文明办出台了《推行“八不”行为规范、做文明公民活动实施细则》。细则提出了十大举措。这十大举措可以引导辖区干部群众从细节抓起,从小事抓起,培养行为之范、展现细节之美、弘扬文明之风,自觉克服和抵制不文明行为,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养,营造社会文明新风尚。

“安全出行不违规、垃圾分类不落地、节俭用餐不浪费……”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在湖里区的交通要道,都有响亮的声音从扩音喇叭中传出,过往行人都能听得到。从今年10月开始,湖里区在全区40个主要交通路口设置了文明督导员和语音督导喇叭,用传统直接的传播方式,宣传“八不”行为规范。街道、社区、码头、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也不停地滚动播放“八不”行为规范宣传片,让市民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文明氛围。

当然,除了用复古的“大声公”之外,时下流行的方法也少不了。现在,微信已然成为市民广泛使用的社交平台,湖里区与时俱进,在各街道、社区、学校、企业等建立起“八不”行为规范互学互助互帮互进活动微信群,用这一最便利有效的方法,将“八不”行为规范推广进千家万户。

个人与单位并进以点带面。

从20xx年以来,湖里区培育了市级以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27人,其中全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就有6人。湖里区组织引导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争当遵守“八不”行为规范带头人,号召全区百万干部群众“看我的,跟我来”。

此外,湖里区还成立了由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组成的“八不”行为宣讲团,走进社区接“地气”,用现身说教去感染人、号召人。

如何将抽象的“八不”行为规范转化成形象逼真的示范标杆,湖里区有办法,那就是开展“一社区一场次”的“八不”行为规范示范文化宣教活动,让人民群众在文化娱乐中受到“八不”行为规范的教育,增强“八不”行为的操作性、有效性,使“八不”行为规范落细落小落实。

目前的湖里区,已经形成“满城皆是红马甲”的志愿服务氛围。湖里区将继续广泛组织志愿者督导员开展纠正“八不”行为规范常态化活动,各街道组织社区成立“八不”行为规范志愿服务队,深入大街小巷,督导不文明行为,认真纠正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形成全社会参与文明志愿服务,自觉遵守公共文明的良好氛围。

规范与考评挂钩齐抓共管。

湖里区把“八不”行为规范纳入省检测评体系责任分解中,使得推行和遵守“八不”行为规范有刚性,与文明单位、绩效考评、个人评优评先挂钩起来,目的就是克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让遵守“八不”行为规范的个人和单位有甜头、有奔头、有靠头。

同时,湖里区还把“八不”行为规范纳入文明单位出国(境)游管教之中,签订单位和个人出国(境)文明旅游承诺书,产生严重恶劣影响的单位将列入文明单位黑名单,达到处罚一批、教育一批的效果。

社区书院是厦门文明创建一张靓丽的名片,湖里区社区书院建设走在全市的前列。湖里区将把“八不”行为规范与社区书院建设结合起来,纳入社区书院教育和活动之中,使“八不”行为规范成为居民日常教育的课程,真正使“八不”行为规范在千家万户中生根、开花、结果。

活动教学设计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3.在活动中能和同伴能协调配合,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

探索风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并尝试制造风。

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些幼儿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但孩子有时会对事物现象凭主观臆断,缺乏科学性。希望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培养幼儿对现象能进行客观描述,以事实为依据得出推理,懂得科学存在于客观事实,而不是教师的头脑之中。

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来证明风的存在,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大小、判断风的方向,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使孩子真正接触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在这个活动中,遵循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幼儿自主地收集信息(书、网络、实验或询问家长),让幼儿在动眼看、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展有关“风”的经验,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一些问题,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方法。

师:“偏北风2 — 3级,”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你怎么知道有风?(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感受)我的提问可能会使孩子回忆以往的经验会说“国旗、树叶……”这时孩子的讨论中对风的感受肯定还不充分,适时地带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风来的时候自然界有着各种奇妙的变化:花瓣迎风飞舞,池中的水会泛起波纹,彩旗会迎风招展。

二、感受发现风力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幼儿用图画形式记录下来,并向大家说说,(出示分类板)请幼儿将自己的图画记录进行归类,要求幼儿之间互相讨论后再分类。幼儿归类、集体检查。

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后的.探索活动,在中级风、大风到来时,让他们自发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后将自己的体验与发现用图画、表格的形式记录并分类。

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断风向

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用什么方法判断?”用这样的话题引发孩子的小组讨论,然后到户外活动,引导孩子用他们的方法证明风来的方向。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就方法让孩子展开讨论: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四、尝试制造风的方法

师:(拿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孩子们肯定会疑惑地说“怎么玩,没有风!”我就一句话燃烧孩子制造风的热情:“没有风不可以制造点儿风啊?”怎样制造风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寻找材料,如吹风机、电风扇、扇子、气球打气筒……孩子们可以用纸板、扇子扇,把气球吹鼓后撒气……鼓励孩子用各种方式尝试制造风。虽然他们没有真正看到风的形成过程,但是我想这些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将具有深远意义。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制造了风,那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幼儿讨论)课后通过孩子自己不断地收集信息与资料,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我想,了解风的利与弊有助于孩子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活动教学设计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在记一次活动时很容易陷入主次不清的漩涡中,活动前、活动后等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介绍过多,而写到活动过程则数语带过。有些学生虽然能够抓住活动过程,但是过程的描写要么三言两语不够详细、要么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缺乏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感受。因此,本次习作将聚焦活动过程,针对学生的习作现在,在作后升级课中,通过策略的使用,教会学生通过删减与主题无关的内容突出重点,通过增加一些描写将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写详细。

二、教学目标。

1.能运用评价表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作水平;

2.能借助升级策略突出活动过程,将重点内容描写得更加详细。

三、

(一)第一环节:层级认定。

1.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本次习作的星级评价表,它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一个很好的学习伙伴,也可以称它为法宝。今天我们先用这个法宝来评价一下同伴的习作。拿出学案,上面有三份同学的习作,请你自己先评一评,然后组内交流,尽量达成统一的意见,最后选定一位代表来交流。注意:一定要说出你的评价理由!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对照评价表判断等级,并说出理由。

(2)小组交流,达成统一意见。

(3)每组派一个代表交流。

[附1]“描写”星级评价表。

2.全班交流。第一篇作文,哪个小组来跟大家交流一下?(依次:第二篇,第三篇。)。

3.。

总结。

: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发现要将一次活动写好,首先要学会抓重点。对于一次足球比赛来说,重点应该就是——比赛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其次,还要多用——描写。想一想,在足球比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到哪些描写?——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场面等。

预设2:添?添什么?在哪里添加?加上这些动作、表情描写以后,这样过程就详细了。板书:增添。

(二)第二环节:修改讨论。

1.好,现在老师就把这两条妙计送给大家。请大家试着用一用它们,看看效果如何?现在大家都是小老师,学案上有两份同学的习作,他们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你们进行修改升级。请小组长选定修改哪一篇,商量一下修改方法后,各自修改。都修改好后组内交流,推选三星的习作进行展示。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选定篇目,商量升级方法。

(2)运用方法,各自修改。

(3)相互交换,阅读评价。

(4)推举组内三星作文展示。

2.全班展示。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投影展示,生读自己的作文,并能简单说明得星理由)。

师问:你们觉得他可以拿三星吗?(针对展示,请其他学生评价。要是学生的作文达不到相应的等级,可以通过交流指出修改的方向。)。

3.总结:刚才交流的同学都特别厉害!能够按照层级表将作文修改升级!

(三)第三环节:作业设计。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要写好一篇文章总要经过几次修改。课后请大家利用这两条妙计修改自己的作文,并整理上交。

活动教学设计

交通安全是第一位,现在的小学生安全意识不够强,所以要想把安全意识铭刻心间,就应该多教育,多关注。通过少先队活动课,这样既有趣味、又有教育意义的平台,使学生更多的了解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做一名懂法、遵守交通规则的合格少先队员。本次活动采取小品、知识竞赛、交通指挥手势操、快板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领悟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1、通过本次少先队活动课,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安全常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学生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秩序,珍爱生命。

2、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使学生理解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1、确定主持人,选定剧情扮演者并进行排练。

2、搜集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资料。

1、各小队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辅导员报告,邀请其参加并批准活动开始。辅导员接受报告。

2、中队长宣布活动开始。

3、出旗,唱队歌。

4、主持人上场。

(1)观看小品《踢球》。

a、谈感受。

b、总结。

(2)“交通知识知多少”竞赛。

比赛规则:每小队派一名代表上场,轮流答题,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不得分。不会时可以求救自己的队友。最后,得分最高的小队将成为今天的“文明交通小队”。

a、比赛。

b、公布分数,宣布获胜小队。

(3)欣赏交警指挥手势操表演。

(4)欣赏快板《交通安全心中留》。

(5)总结。

5、辅导员讲话。

6、呼号。

7、退旗。

8、中队长宣布活动结束。

活动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做事情总是不能独立完成,依赖性强,除了父母,老师,似乎就不能前进了,如果身边没有了可以帮助的对象,就经常做事半途而费,而且还向周围的人抱怨这事太难了。《小熊赏月》是个即渗透科学道理,又蕴涵着做事要有执着不灰心的精神,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童话小故事。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1、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能大胆运用连贯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故事。

2、鼓励幼儿会运用丰富的词汇。

3、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体会到小熊做事执着不灰心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

1、根据故事情节制作5幅画面。

2、幼儿人手一套与画面相同的图片。

3、幼儿熟悉的歌曲吉祥三宝,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一、开始部分。

(一)幼儿与教师随着《小熊和洋娃娃跳舞》的音乐入场。

(二)“昨天晚上小熊出去赏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三)请幼儿集体观看五幅图片。(请幼儿仔细的一幅一幅观看,把内容记在心里。)“老师把其中的五幅图片给你们排一排,看一看,说一说,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讲述部分:

(一)幼儿用老师准备的图片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讲述。

(二)幼儿之间相互讲述。(三三,两两讲述)。

(三)师生互动(将创编的故事讲给客人老师听)。

(四)请个别幼儿讲述。教师在每个幼儿讲述完后予以评价。(1、提问:这个故事有趣吗,什么地方最有趣了?2、启发运用了丰富词语的孩子,运用了丰富词汇的孩子进行表扬。)。

(五)利用五幅图片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我故事里的小熊赏到了月亮吗?老师以前还讲过一个什么小动物也去捞月亮了?(小猴捞月)。小猴捞到了月亮么?(没有)为什么?那我的小熊就能捞到月亮呢?(动脑筋,想办法。)他想了哪些办法,或他是怎么动脑筋的?(用了手,箩筐,盆子。)用手捞上来了吗?为什么?箩筐呢?盆子呢?为什么用盆子就能捞上月亮来呢?小熊用盆捞到了月亮,后来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盆端到家里月亮就没有了呢?(盆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倒影。)为什么在外面又能看见看见月亮呢?小熊捞月亮遇到了困难,它是怎么做的呢?(执着、不灰心、坚持。)故事里的小熊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赏到了月亮,我们应该学习小熊什么呢?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和难做的事,你们又是怎么做呢?(可以让孩子举例说。)引导幼儿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很小熊一样想着自己的运气真好。

三、音乐游戏《小熊赏月》。

我觉得今天我们也特别的幸运,有这么多的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我还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你们喜欢的歌曲,你们先听听,下次再交给你们唱。

四、延伸部分:

回家做平面成像的实验。

活动反思:这一活动我把目标定位在:

一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用连贯较完整语言进行讲述。

二是鼓励幼儿运用丰富的词汇。

三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体会小熊做事不灰心的精神,教育孩子遇事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一、在实践中我基本上做到了:

(1)、准备为目标服务,过程围绕目标展开。

(2)、遵循了《纲要》的精神,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

(3)、以语言活动为主,科学,社会,艺术活动有机联系,相互渗透,体现整合精神。

(4)、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并能关注幼儿的语言差异,创设了一个让幼儿有机会说,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氛围。

二、活动过程中落实目标的反思。

(一)教师引导、鼓励不够。

在生生互动这个环节,我让幼儿之间推选出一个代表讲述最有趣的故事时,幼儿表现出胆怯,不主动,都想把这个任务推让给别人,就是被推选上去的幼儿也是硬着头皮去讲,讲述的时候也比较拘束,不敢大声的说,语速很快,平淡,情节的描述也不够生动,讲完后犹如释重负的感觉。看到这样的情景非常诧异,这与《纲要》中要求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精神相差甚远,当时我在众目睽睽之下,显得很紧张,一时忘了作为教师,该有的随机教学的能力。说出的话也显得生硬,没有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引导。那一幕令我久久思索这和教师的引导和鼓励有关。我在活动中没有很好的关注孩子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没有察觉到他们的需要,没有及时的鼓励孩子积极的表达。没有很好的体现《纲要》的精神,在活动中做孩子的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

(二)在师生互动环节,孩子和老师之间有比较好的配合。通过我有感情的将故事讲述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体验了故事的美感,以及感受到平面成像的科学道理。使得孩子的兴趣顿时上升,我感受到孩子的配合,紧张情绪也消除了,带着轻松的情绪与孩子在聊天式的提问中,孩子们积极动脑筋,争先恐后的回答而且还运用了很多丰富的词语,活动达到了高潮。

(三)活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

最后一个部分我想让孩子从歌曲中体验小熊遇事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本来也是这个活动的亮点,可是在活动中,效果没有体现出来。这和我活动前的准备不够充分有关。在活动前我自认为《吉祥三宝》这首歌曲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孩子也应该很熟悉,所以在平时我也没有花时间让孩子去感受这首歌曲。在活动中,反应出孩子们对《吉祥三宝》旋律还不够熟悉,另外我自己也省略了互动对唱的环节。所以这个部分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

我按照《纲要》的精神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乐趣。由于我情绪紧张,使得我说话就象背书一样,所以自己讲了什么,提出了什么要求都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引导的过程语言不够精练,话说不到点子上,关注启发孩子方面也做的不够,显得孩子不够配合,使整个教学活动的气氛都不够活跃。

通过这个研讨活动,使我进一步深入理解了《纲要》的精神,让我在“集体活动中如何准确把握活动目标”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以《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努力将理论的精髓,转化为实践行为。

活动教学设计

科目:

小蝌蚪找妈妈。

图片、头饰。

(1)理解故事内容。(2)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

了解故事内容。

了解青蛙的成长过程。活动过程。

《大拇哥》。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来了一位神秘的新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她呀!(想)这位新朋友是专程过来看太阳班的小朋友们的。那老师去帮你们请她。(戴着青蛙头饰出来与小朋友对话)青蛙: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青蛙妈妈,你们见过青蛙吗?(见过)那么你们喜欢青蛙吗?(喜欢)今天我来,是想让小朋友们知道青蛙的成长历程,你们想知道吗?(想)那就让你们的老师开始给你们讲故事吧!故事里的内容会告诉你们青蛙的成长过程,好吗?(好)那我先走了,我们一会儿再见!拜拜(老师出现)小朋友们喜欢青蛙妈妈吗?(喜欢)青蛙妈妈让我给你们讲一个青蛙成长过程的故事你们准备好了吗?小朋友们呀要认真听因为老师等会儿会有问题问你们,回答对了有奖励!

首先出示白板的图片。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老师中间戴头饰配合故事的内容)。

(1)青蛙妈妈在碧绿的水草上产下了什么?

(2)天气变暖了,青蛙妈妈产下的卵变成了什么样子?

(3)小蝌蚪先长出的是什么腿?

(4)小蝌蚪又长出了什么腿?

(5)最后他的什么不见了?活动总结。

附录:小蝌蚪找妈妈。

春天来了,冰雪都融化了。有一只青蛙从洞里钻了出来,伸了伸懒腰,噗通一声,跳到了池塘里。在碧绿的水草上产下了许多小卵,然后就游走了。

天气渐渐变暖了,池塘里的卵也有了变化。他们变成了许多大脑袋黑身子的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一切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那么的新鲜有趣。

一天小蝌蚪们在池塘里玩耍,看见鸭妈妈再教小鸭子游泳。他们心想自己的妈妈是谁呢?于是去问鸭妈妈“您知道我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吗?”鸭妈妈说:“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宽嘴巴。”小蝌蚪们谢过了鸭妈妈开始找他们的妈妈了。

小蝌蚪们游啊游,看见一条大鱼,她有大眼睛宽嘴巴这一定是妈妈。于是就迎上去叫道:“妈妈、妈妈。”大鱼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你们到前边去找吧!”小蝌蚪们谢过大鱼妈妈又向前游去,不知不觉中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

小蝌蚪们看见了大乌龟有四条腿,以为他就是妈妈,都高兴的叫“妈妈、妈妈”!大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是白肚皮,你们到前边去找吧!”,他们游啊游游啊游。这时小蝌蚪的前腿也已经长出来了。

看见了一只大白鹅游过来,心想白肚皮她一定就是妈妈,于是都高兴的叫“妈妈”。大白鹅笑着说:“不、不、不,身穿绿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你们去那边找吧!”他们又继续去找妈妈。游啊游游啊游,小蝌蚪们没有发现他们已经快变成青蛙了。

他们游到了一片荷塘,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眼睛宽嘴巴,四条腿,白肚皮,身穿绿衣服的青蛙。于是高兴的叫道“妈妈妈妈”。青蛙妈妈看见小青蛙们激动的说:我的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来快到妈妈这儿来,只见他们前脚一跳后脚一蹬就跳到了妈妈的荷叶上。这时小蝌蚪们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从此以后小青蛙们每天跟着妈妈去田里捉害虫,保护庄稼成了农民伯伯的好帮手。他们幸福的生活着。

活动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活动玩手偶是结合了小班的主题"有用的小手"设计的集体活动,小班幼儿阶段最喜欢玩弄各种各样的玩具,小班后期幼儿自我表示的欲望明显增强。通过此活动欲培养幼儿简单的扮演能力,激发幼儿用手偶做载体自由创编对话,在以后的区域活动中还能进一步培养小朋友自编自演故事的能力。

1、尝试用手偶扮演,乐意用语言表达手偶的动作。

2、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1、人手一只手偶。

2、音乐:找朋友。

一、介绍手偶。

(一)、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玩具朋友,看看他们是谁?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二)、这些玩具朋友有个一起的名字叫手偶。

这些手偶的身体软软的,只能躺着,不会说话,不会动。手偶也想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会说话会扮演,他们想找一个喜欢他们、愿意协助他们的朋友,使他们的头、手、身体和小朋友一样都动起来。

二、尝试手偶的操作方式和简单的动作。

(一)、请每个幼儿选一个喜欢的手偶,试一试怎样帮它的头、两只手都动起来。

(二)、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身的方法。

(三)、教师介绍自身的操作方式。

1、尝试用手偶扮演儿歌。

我们一起来让手偶动起来--"欢迎欢迎,拍拍手""你好你好,点点头""跳一跳。转一转""再见再见,摆摆手"。(幼儿跟学两遍,要求手和嘴一起配合起来)。

2、你也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动起来方便吗?(幼儿再次尝试)。

三、用手偶跳朋友舞。

(一)、教师示范扮演朋友舞(左右手各套一个手偶)跳找朋友舞。

(二)、放朋友舞的音乐教师示范跳两遍。

(三)、幼儿找身边的一个手偶朋友,扮演朋友舞。(提升,你找到了谁说你的朋友啊?)。

(四)、我们的朋友真多啊,我们一起去找找外面的朋友一起跳舞。

活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次综合活动,主要是朗诵描写、歌颂母亲河的诗歌、文章。

1.查找有关母亲河的诗歌文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认真练习、排练,有感情地朗诵诗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写一写参加朗诵会的感想,以"保护母亲河"为题,写一份倡议书,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步:准备资料。

一、布置任务。

在单元学习初,指导学生阅读本次综合活动的内容,指导学生确定准备哪方面的材料。

二、学生查找、准备材料。

第二步:练习、排演。

一、认真练习:

1.指导学生阅读活动提示,互相交流,说说怎样才能朗诵好。

2.认真练习。可以个人朗诵,也可以几个人合作,集体朗诵。(可在课下进行练习。)。

二、排演。

1.个人准备好后,进行排演。指导学生加手势、配乐。

2.师生观看排演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同学们根据提出的意见,进一步。

第三步:召开朗诵会。

一、提出要求:

表演要认真,要入情入境,要满怀信心,精神饱满,观众要倾听、要细细品味。

二、朗诵描写、歌颂母亲河的诗歌、文章。

三、评议。

第四步:评议、写感想、写倡议书。

一、集体评议朗诵会。

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写一份以"保护母亲河"为题的倡议书。写完后,全班交流。

三、写一写参加朗诵会的感想。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写下来。

四、活动总结。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