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美食之腐竹(专业20篇)

时间:2024-01-29 03:01:05 作者:LZ文人

优秀作文在语言运用上富有变化和创意,采用准确、美观、生动的语言,让人眼前一亮。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作文,这些作文不仅思想深刻,而且语言优美,值得我们仔细品读。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每到过年吃到那软糯香甜的年糕,我都会不自觉想起祖母。

小时候,祖母对我甚是疼爱,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我对祖母十分依恋。一次,我因不听妈妈的劝阻,跑出去买年糕,结果半路下起雨来,我慌了,赶紧冒着雨跑了回去。

回到家,我便发起烧来,祖母担心极了,她一边责备妈妈没有拦住我,一边用冷毛巾帮我敷额头,她说想吃年糕她可以做呀。那一刻,我便下定决心以后一定好好照顾自己,无论是为了我还是为了祖母。经过那次发烧风波后,再过几天,就要过年了,我很是兴奋,祖母也显得很高兴,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忙着采购年货。

新年终于到了,家人们欢聚一堂,祖母家热闹极了,欢笑声、嬉戏声弥漫着整个屋子。祖父端来一个像盆一样的东西,和两根又粗又长的棍子,祖母抱来一大碗蒸得热腾腾的米团。

爸爸和姨父抢起棍子,将碗里的米团倒进盆中,一棍子、一棍子将米团打得啪啪作响,我们几个小孩比大人还兴奋,在一旁加油喝彩。祖母将打好的米团,一个个捏得又大又圆,我们几个小馋猫早就忍不住了,你争我抢地吃起来,外祖母在一旁怜爱地说:“慢点儿,别噎着了……”我们几个只顾吃去了,祖母说的话连半句都不曾听入耳中。

咬一口那洁白的年糕,一种软软糯糯的味道便上心头,根本不需要用牙齿咬,年糕入口即化,比在外面超市买的不知好吃多少倍,在场的人无不称赞祖母制作年糕的手艺之高。

长大之后,我渐渐明白当时的年糕并不是有多么好吃,而是那里饱含着祖母对我深深的爱,它才会变得让我牵肠挂肚,回味无穷。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糕纷纷面市,但再也找不回童年的味道了。

片片年糕虽无语,但随真情留人间……。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一直到现在,我还能吃上奶奶亲手包的蛋饺子。

超市的冰柜里,总有成盒的现成蛋饺,蛋皮均匀光滑,馅很多,足以称为“皮薄馅厚”。但买来一尝,只有蛋皮和肉的腥味占了上风,新鲜和美味却成了若有若无的小角色,根本比不上奶奶包的。

奶奶很喜欢我,每顿饭刚一吃完,就问下一顿吃啥。那天我实在觉得没什么好吃的,奶奶又一个劲儿问,有些不耐烦了。

“明天搞什么吃啊?”

“有什么吃什么,不要每天问,蛮烦的。”

奶奶脾气很好,在我面前总是任劳任怨,像一头老黄牛。她仍是一张慈祥的笑脸:“好,那我弄点蛋饺子吃。”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饺子里有一种饺子叫蛋饺子。

奶奶年纪大了,手还是那么巧。她先把鸡蛋打散,再用小火煎成一张张小蛋皮,往里面包上一个个小肉团,捏好皮,就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蛋饺。

第二天我们再来的时候,饺子已经出了锅,那味道香得谁都想立即咬上一口。我一伸筷子就夹上一个,一把送进嘴里,虽然烫嘴,但确实美味可口。吃了几个饺子,又打了一碗汤,喝上一口,都还能清楚地感受到那一口热汤随着饺子皮(掉下来的小零碎)一起经过喉咙,到达胃里。奶奶满脸笑意的看着我狼吞虎咽,满意地说:“男孩子就得这么吃,就得这么大口大口的吃,才长得壮,才像个男子汉。”

再后来,奶奶去了一家由我姑奶奶开的木料厂当大厨,我们再见一面就十分困难。日子一天天过去,奶奶那张慈祥的、布满皱纹的、总是挂着微笑的脸,也被更多其他的记忆挤在了后面,变得暗淡了。再往后,那张面孔已经陌生了,直到奶奶回来。

一年后,奶奶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不适合继续在那里工作,就回来了。一天中午,我们又接到了奶奶催我们去吃饭的电话,爸爸妈妈都很高兴。爸爸开车把我们带到奶奶家。奶奶似乎没什么变化,我跑过去抱住她,迟迟不肯松手,这时才发现她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眼角边布满皱纹,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奶奶把我松开,走进厨房,端上来的还是那碗金黄金黄的蛋饺。奶奶温和地说:“这下回来了,就只晓得你蛮喜欢吃蛋饺,就又给你做了碗。”我接过碗,夹起一个放进口中,还是熟悉的蛋黄香,还是熟悉的细肉沫,还是曾经的好喝的汤。

现在,奶奶偶尔也会给我做蛋饺,但她的身体不是很好,耳朵也有些背,说话得大声才行,但那张总是洋溢着笑意的脸却在我心中不曾改变。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在这大千世界中,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数不胜数,而最让我的味蕾为之心动的,便只有那一道——饺子。

饺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毕竟也是一道家喻户晓的“美食”。它是每逢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也是许多穷苦人家梦寐以求的美食,更是让我们感到温暖的存在。

记得去年三十时,按照家乡的习俗,家家户户都需要动起手来包饺子,我家也不例外。这一天,奶奶老早就起身了,准备饺子馅的食材,奶奶把食材都放进一个大碗里,里面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猪肉,也是我的最爱,把它们都放进碗里,戴上手套,进行搅拌,只见它们悠哉游哉地享受着免费的按摩,但它们孰不知危险即将来临。我只听见案板上“砰砰砰”的响着,就可以想到那场面它们正面临奶奶的制裁,只见拿菜刀在他们身上划了一个又一个口子。想到这,我真替它们感到惋惜。

过了一会儿,奶奶开始和面了,那面经过奶奶的一双巧手,变得更加劲道,柔软,软的就像刚出生婴儿的小脸一样。面和好后,开始擀饺子皮了,这次我自告奋勇的参与了其中,只见我拿擀面杖就是一棍,应是把那不听话的面团揍得服服帖帖。接着,我揪了一团面,放在那光洁的案板上,拿起“按摩仪”为它“服务”,把它按得舒舒服服,另外还赠送了它一顿丰富的宴席,让它饱餐一顿,这简直就是五星级酒店的待遇。

但它们并不知道,它们最后的命运还是在热水中沸腾,最后结束生命。饺子盛出来后,热气把我的脸蒸的红彤彤的,吃一口,使我的味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饺子,一个幸福的食物,以及满满的爱,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回忆中的人与事,都是不可磨灭、无法改变的。但我相信他们一定都是很美好,犹如被定格了一般,与岁月无关。

我的回忆中,总带着一股热干面的香!

早晨,奶奶来探望我和妹妹,还特意从小区的巷子里带来一份热干面,我呆呆地望着那份热干面,陷入了沉思!

细数来,那家卖热干面的小店已经有些年头了罢!从记事起,它便一直坐落在小区门口的一排商铺边。小区来来往往的人群必会经过那里,上小学的我也加入了其中,每天早上上学总会端着一份热干面在路上边走边吃。偶尔时间比较宽松时,便坐在店里吃,有时还会碰到儿时的玩伴和同学。那一份热腾腾的热干面,便成了我儿时记忆中的美味!我承认,其实店里还有许多其它的面类食物,但无论是那时还是现在,我都一直认为只有那里的热干面才是最好吃的,小店也因此而小有名气。吃早餐的大都是小区里的人,却每隔三两天都要来这里一趟,小店也因此而不断的升级环境,桌子从老式铁皮桌换成了木桌,数量也从四张变成了六张,挤满了整个店面,却也不及络绎来往的人群,我也懵懂的混在其中,稀里糊涂地就长大了,搬了家,便再不怎么来了。

仿佛是黄金期过了一般,小学毕业后,许多人家与我一样搬走了,小店冷清一些了,桂花不盛了!那里很少听到孩子们的打闹了,我们也成长为一名青涩的少年,也时常回忆起那个稀里糊涂的童年,去品尝年少不知愁滋味的用意。每每回想起儿时,我总会记起巷角的那份热干面,小店独特的味道,以至于我曾跑遍武汉每个大街小巷,试图去寻找和比它要好的味道,却还是不如巷角小店的这份热干面!有些东西,总能使人无法忘怀,以至于它哪怕有一点变化,也能使人一眼看出当时的景,当时的人,当时的物,仅有一次,无法重复。但它们却可以被深深地刻在脑海中,不断回忆,永远定格。便纵然也与岁月无关,但经过时光岁月冲洗的人,会永远携带,重温它们!每每回想,便会有一次新的历程与收获,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我挑起一筷热干面,放入口中,还是原来的味道,不过,果然已经感觉和原来不同了!

但是,已经没关系了罢!我望着湛蓝的天空,仿佛心中,也有一片蓝天!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从小,我便很喜欢吃焖罐肉,但那是我一年到头吃不到几次的美食,因为那是老家的菜。

老家是山区,为了能改善生活,家家户户都会养猪,养了一年的猪到了过年前会宰杀,然后储存起来供来年食用。但是新鲜的猪肉放不久就坏了,为了方便保存,人们便“发明”了焖罐肉。

去年回老家,我有幸看到了姥姥制作焖罐肉的全过程。姥姥将买好的猪肉清洗干净,在肉上均匀地抹些许盐,并放入盆中腌制数天,再将肉放到室外晾晒以便能去除水分。嘴馋的我,已经是迫不及待了。两天后,只见姥姥麻利地将一长条肉切成一个个“小胖子”,再将一个个“小胖子”放入锅中,只见他们逐渐变得金黄,我的口水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姥姥不停翻炒,待到从肉中脂肪中炒出的油已经漫过肉,姥姥便连肉带油放进一个陶罐里封存。我也依依不舍的向我的“朋友”道别。

若你真想品尝焖罐肉的真正的美味,要静等些日子才好,姥姥说刚炒好的肉口感和味道不好,等肉在罐中封存一个月后,味道才是最好的。开罐的日子终于到了,只见姥姥打开罐盖,一阵浓郁的肉香铺面而来。姥姥把肉连着油一起舀起放入锅中,“呲啦”一声油炸开了。姥姥不慌不忙的将多余的油倒出来,再加入姜片和萝卜等食材一起翻炒片刻,加些开水用小火慢炖,从那袅袅的蒸汽中便能闻到那香味。30分钟后,肉香味弥漫整个屋子,全家人的目光好似都聚集到了厨房。撒上切好的蒜苗,大火收汁后便可以起锅了。金黄的焖罐肉、雪白的萝卜、翠绿的蒜苗构成了一副垂涎欲滴的画面。“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便抢先夹了一块焖罐肉,热汁便从肉中喷出来了,我连忙放下筷子。姥姥看到我狼狈的样子,便笑了出来,我也笑了。一老一小的笑声让家乡那本来寒冷的冬天变得温暖。

记得母亲有一次在菜场特地买了带皮的猪肉,准备想用家乡的传统的方法做一次焖罐肉。虽说技艺没有姥姥那样的熟练,但是成品的样子与姥姥做的差不了多少。数天后,全家人都迫不及待的想尝尝母亲的手艺。但是口感与味道远没有姥姥做得好。母亲觉得自己做的没有错,但是全家人都很纳闷为什么味道和口感会差这么多。

后来才得知,焖罐肉做好后是要放到约1个月才是最好吃的。原来经过热油罐闷、封存后口感与味道才是最好的。

可能有一些东西就像焖罐肉一样,需要等待,需要沉淀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陈酒比新酒口感更好,味道更香。知识不经过沉淀,无法真正地应用到生活中去造福人类,造福社会。这是闷罐肉教给我的哲理。

了解了焖罐肉制作过程的我,觉得这实在是太麻烦了。仅仅为了保存就要费这么大的力,为什么现在的人们还这样做,冰箱不是更简便吗?那时,我的答案是,这是传统。

随着思想逐渐的成熟,我又想起了那个问题,我也觉得那时的答案,太肤浅了。有一些不好的传统,我们应该去舍弃,比如一些繁琐的礼节,而且这种舍弃,是从潜意识中发出的。但是为什么人们丢弃那么多东西,却始终没有丢弃制作焖罐肉这种看似十分复杂,十分繁琐的古老做法呢?这个问题一直埋藏在我的心中,久久没有解开。

后来,我去查阅资料,科学探究焖罐肉为什么放几个月都不会坏,才得知盐可以使微生物与细菌脱水并死去,而放入陶罐中的肉与外界的空气接触的甚少,从外界照射的光也不会照射到肉上。油也保存了其香味与口感。经过高温炒熟的肉类含有的细菌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所以焖罐肉存放几个月后,口感与营养依然鲜美。这可能就是古人的智慧吧。有一些传统我们是不能抛弃的,因为这里面有古人的智慧和经验。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一些传统工艺濒临失传,而传统工艺又是我国作为文明古国的一个名片,所以保护传统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记忆中的味道在我的记忆中、在我的味蕾中、在我的血液中存在着。

愿在将来,还能品尝到焖罐肉,还能记起那存于记忆中的味道……。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祖母包的饺子,皮薄馅多,而且不会像其他那样的饺子,撑得大,还会煮烂。祖母包的饺子,白白的,胖乎乎的,像一个个胖娃娃静静的躺着,看着很有食欲。

祖母快到八旬了,身体依然很健康。她最拿手的就是饺子了。她常常自己包饺子,她说别人包的饺子,只是为了可以吃,而不顾及外表,让人看了没有食欲。

每次祖母包饺子,我就在旁边跟着她,她也不嫌我烦,让我帮她拿面、拿筷子。等到包完,那些硕大的饺子就摆在帘上,像一个果盘一样。放柴、点火,手里拿一把扇子轻轻的摇,红通通的火在柴里燃烧起来,偶尔有几粒玉米在火“爆炸”了,膨膨的响着。炸完的玉米粒,像爆米花一样,不一会儿,几缕热气从锅里探出头来,使那干燥的锅呲呲的响着,水呼呼的叫着。祖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用漏勺反着向锅里过一遍,为的是防止饺子沾到锅底上。水快开而饺子还没熟的时候,祖母就在锅里加两碗冷水。等到饺子熟的时候,屋子里都是水蒸气,仿佛我在天上,身旁都是云一样,祖母就笑呵呵的让我蹲下看看,我照做一看,原来这些白气都在上面飘着。我呆呆的看着这个美景,祖母看着我傻里傻气的模样,也笑了。

等到火快烧完的时候,祖母就会拿着一个洗净的大盆子,用漏勺把饺子盛在里面。满满的饺子,冒着热气,一个个珍珠放在盆子里,亮晶晶的,祖母微笑着把盆子放在桌上,招呼着我们吃饭。

祖母的饺子是独一无二的,它伴随着我的童年。所以每当家里做饺子时,我都会想到祖母的饺子,还有祖母。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风轻轻地吹来了,思绪便又飘回那还在小学的日子里,那段与祖母一起走过的童年。

印象中,祖母并不适合烹饪。祖母会做的菜也不多,大约只有炒、蒸、煮之类的菜品,但她仍然为我换着花样。因此我小时候的每餐都与别人不同。但我仍乐在其中。

炎热的午后,鸣蝉在树上唱着响亮的歌。六岁的我已经上了幼儿园,好不容易盼到了暑假,却还有作业。不过毕竟年少,作业自然也不会多。没过多长时间,我便扔下作业与同伴疯玩去了。傍晚,孩子们踏着斜阳回家了。

回家后,祖母端起一个小碗走过来,我不记得那时祖母说了些什么了,只知道我喝了一口便又吐了出来。因为那是寡淡无味儿的,那时只喜欢吃糖或甜的东西,于是那绿豆汤的味道,便是我儿时最厌恶的味道了。

多年以后,我渐渐长大,那碗绿豆汤已经被我淡忘。直到有一天祖母再次揭下了它的面纱。

那也是一个夏天,一个特别炎热的夏天。鸣蝉仍不知疲倦的在树上唱着。只是季节未变,鸣蝉未变,变得是这沧桑的岁月。祖母白发又多了我也长大了,作业也更多了。九岁的我正写着作业炎热的风吹过,不由得让正在写作业的我厌烦。不知从什么时候,祖母已在我身后,为我摇着扇子。

我仍流着汗,我知道祖母看见了。她起身去了厨房。不一会儿,她端着一个碗小心翼翼的走了过来。她说:“休息一下吧。”说完,把碗递给我来,我接过祖母的碗喝了一口,一股清香在口中蔓延。我惊呼一声:“绿豆汤。”祖母笑着点点头。这个味道打开了我的记忆之门,我便想起了儿时那个最讨厌的味道,以及幼稚的儿歌。

这个炎热的夏季,我竟喜欢了儿时最讨厌的绿豆汤了,而儿时的厌恶已经完全消失。

岁月是无情的,常常在我们的不经意间溜走。似水亦流年,这样的岁月经不起我们的不经意。绿豆汤是甜的,浓浓的亲情在我心中流淌。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我儿时很喜欢吃桂花藕,一盘桂花藕,蒸得粉中透着浅紫的藕片摆在洁白的瓷盘上。藕孔中填着软嫩的糯米,瓷盘上淋着金黄的、裹着几朵花瓣的桂花蜜,用筷子轻轻夹起一片,会看到细细的丝线从藕片中被拉长,滴落着香甜的桂花蜜。

小孩子都喜欢吃香甜软绵的东西,我也不例外。若是放学回家能嗅到空气中有那沁人心脾的香甜弥散,我便会高兴地欢呼雀跃。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繁重的学业使我来到了离学校更近的外婆家。外婆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一辈子见惯了西北的风沙和暴雨,说话做事总能带着一股子让人眼前一亮的干练。

但她不会做桂花藕。

这种本应独属于江南水乡的、带着淮南气息的甜甜糯糯的菜肴,外婆没吃过,更没做过。因而我那仿佛浸在桂花蜜里的童年似乎就此戛然而止了。

日复一日的学习也使我逐渐淡忘了儿时萦绕在鼻息和嘴角的甜蜜味道,直到那一日。

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午后,我推开外婆家门,那种清淡的、熟悉的香甜又钻入我的鼻翼。我顿时来了精神,撂下书包直奔厨房。果然,外婆正背对着我,矮小的身躯前后忙碌着,手边摆着一罐桂花蜜。

“知道你喜欢吃,一直想学来做给你。这第一次完工的成品不知道味道咋样。快来尝尝!”外婆见了我开心地挥手招呼。她笑得那样慈祥而和蔼,连眼角的笑纹都焕发着精气神。

我瞪大了双双眼,抓起筷子迫不及待地尝了一片。刹那间,香甜、软糯和桂花的清香一齐充盈在口腔。看着外婆的双眼,那双饱经风霜的浑浊的眼中又迸发出了微光——那是在见到我满意而幸福的面部表情后油然而生的一种满意与幸福。

我快乐所以她快乐。

我几乎不舍得将那块藕一气吞下,非要细细慢慢地品,非要体验那甜中裹挟着的每一分爱意与关怀。析出的丝丝缕缕的爱意与关怀在我心尖汇合,形成一股足以让我徜徉其中的洪流。

那盘桂花藕的余韵久久徘徊在我心中,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甜。那是一种不会随着时间而消散的、最深切的甜。那是来自我外婆的爱。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我爱吃,而我爸爸有着一手好厨艺,我尤其爱他做的红烧肉,从小吃到大也不觉得腻。他用自己的厨艺撑起了我的一片美食天地。

我一直是他的小“粉丝”,只要他一做红烧肉,我就会站在旁边“偷师”。都说“名师出高徒”,不过,我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得上“高徒”。

在我看来,做菜不难,便夸下海口,要亲自为爸爸做一次红烧肉。

那天,我将五花肉、姜、蒜、八角、桂皮和糖准备好,开火,放油。可能是因为火太大,油花溅得到处都是,溅到手上,疼得我直跳,幸好有妈妈及时救场,不然,我就成“红烧肉”了。虽然开头不太好,但我越挫越勇,将姜蒜用油煸香,和五花肉一同翻炒,等到香味溢出,再放入八角、桂皮和糖调味,同时放入几滴酱油上色——这可还不是最后步骤,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要用温火煨两小时。

我将红烧肉端上餐桌。餐桌上,爸爸妈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都不动筷子。我站起来,夹起一块卖相最好的红烧肉,放到爸爸碗里:“老爸,快尝尝!虽然没你做的好吃,但也该鼓励鼓励吧,毕竟这是我第一次下厨!”

爸爸夹起肉,放到口中嚼了嚼。我盯着他的脸,不放过任何一个表情——爸爸的脸就像个调色盘,由红到绿再到紫。

“好吃,好吃,就是有点儿甜了。”最后,他总结道。

“真的?”我连忙夹起一块尝了尝,刚碰到舌头,就条件反射般吐了出来,连喝好几口水才冲淡那怪味。“这根本不是有点儿甜,分明就跟吃糖没什么区别!”说完这句话我就后悔了,这盘“黑暗料理”是出自我的手啊,我脸上的尴尬一览无遗。

“没有,没有,下次别手抖放多了糖就是。”爸爸安慰些我。

我不禁汗颜,说:“真是一勺糖毁了一锅肉啊!”

现在,爸爸还是会给我做红烧肉,味道还和以前一样好。只是爸爸更忙了,我吃到红烧肉的机会少了。我也长大了,不再黏着爸爸,不过,红烧肉的味道永远留在了我心中。

这就是我的美食记忆,一段与爸爸的红烧肉相关的专属记忆。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每到端午节,大清早奶奶就忙里忙外地准备食材:大到糯米、猪肉,小到粽叶、调味料,甚至缠粽叶的棉绳,都要经过奶奶的层层把关。而通过“检验”的,自然是食材中的“佼佼者”。

奶奶先将猪肉用酱油、料酒腌制好,再用清水浸泡糯米,直到糯米充分吸收水分,变得晶莹剔透,仿佛无瑕的白玉。待糯米半干后,加入红豆沙,搅和均匀,拿出沥干的粽叶,将馅料螺旋式地卷起、包裹,最后用棉绳绑住。奶奶我说:“绑粽子可是个技术活,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松了,馅料就会散出来;紧了,粽子内部可能蒸不熟。”我抬起头看了看,发现奶奶的棉绳松紧刚好。

“奶奶,别忘了在我的粽子里加栗子!”我将头探出房门对奶奶说。“馋猫,我还不了解你的口味?不会忘记的。”奶奶对我笑着。奶奶向来熟知家里人吃粽子的口味,妈妈爱吃甜,喜欢吃奶奶包的豆沙粽;爸爸则喜欢吃蛋黄肉粽。而我则最喜欢栗子肉粽的可口美味。

“粽子熟了!”正经历漫长等待我一听见吆喝,就像弹簧一样从椅子上蹦起冲向餐桌。一时间,豆沙的甜蜜、猪肉的喷香,夹杂着粽叶淡淡的清香,朝我的嗅觉发起总攻。我已经顾不得烫不烫手了,赶紧拿了一个,解开棉绳:深棕色的糯米颗颗饱满,油光发亮,仿佛在催促我一试究竟。我再也经不住诱惑,咬上一口,糯米弹而不粘,吸满了肉汁,十分入味;栗子在高压锅的作用下,软糯可口,略带香甜;肉瘦而不柴,肥而不腻,真是天下美味!“嗯真好吃!真希望天天能吃到奶奶做的粽子!”全家都笑了,奶奶笑得最开心,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早晨六点起床,去菜市场挑选粽叶、猪肉、豆沙、糯米;因市场的肉不够新鲜而徒步去五公里外的黑猪肉专卖店买肉;坚持着自曾爷爷传下来的手艺,百年光阴,一丝不苟六岁的我看到的只是一个个美味的粽子,却不理解,粽子中饱含了奶奶对一家人的爱!

不知不觉,手中只咬了一口的粽子凉了。望着它,我明白,端午节里少的正是我记忆中不变的美食,是奶奶亲手包进粽子里的浓浓的爱啊!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我最喜欢吃的美食是烤鸭。经过高温烘烤,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油滑多汁的鸭皮和鲜美的鸭肉,再加上一点酱料,吃进去满嘴流油。但对我来说好,最好吃的还不算这个。

吃了鸭肉后必定要点鸭架泡饭,白中杂黑的`汤汁,咕噜咕噜冒着泡。白的粥,绿的菜,一撮黑胡椒碎末,热气腾腾地冒着诱人的香气,等它凉下来的这十分钟大概是最让人垂涎欲滴的时刻了,看着它逐渐地安静下来,香味从浓郁到清淡,却一直缓缓散发着让人不忍离开的香气。一定要先喝汤,再把粥和菜混着吃,最后再细品鸭肉。在口中,汤顺滑流过,粥和菜慢慢嚼,鸭肉细细尝。

现在每当吃到鸭架泡饭,除了美味还有满满的回忆。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记得网小时候,每周末必会跟着爸爸光顾菜场旁的早餐店,那油光发亮的拌面、炸得金黄的油条,便是我儿时的回忆。

清晨,我和爸爸来到了那间古朴的早餐店,店主已经炸好了第一锅油条,木凳和木桌已略显陈旧,几把布满灰尘的电扇无力地摇着头。正当我抬头望着店主炸油条看得出神时,两碗热腾腾的拌面被端了上来。

爸爸小心翼翼地用筷子把最下面的面翻上来,香气四溢的猪油混着鲜香的酱油,上面还点缀着几颗碧绿的小葱,让人食欲大开。一入口,先感觉有些油腻,之后的酱油咸味与小葱的清香便刺激着舌尖上的每一个味蕾和鼻中的每一个嗅觉细胞,共同传入大脑,只产生了两个字好吃。

吃着香气四溢的拌面,店主炸油条的动作又吸引了我,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只见他把一个面团搓成条状,接着手起刀落,把面团切成许多块。他抓起一把白花花的面粉,如同下雪一般均匀地洒下,然后像大厨一样将面团扔起,再啪的一下掉在桌子上,之后把两块面团叠在一起,用一根小竹棒在中间压一下,马上就要进油锅了,只见他拿起面团,在空中迅速拉长,接着又放入油锅中。这时,他又拿起一双比我手臂还要长的筷子,在油锅里不停地翻滚着锅内的油条。油条的颜色由白逐渐变黄,最后变得如同金子一般黄澄澄的。正当我看得出神时,那金黄的油条已经上桌了,上面的油还不停地往下滴着。咬一口,那酥脆可口的感觉简直无与伦比。

时光飞逝,一转眼,那家早餐店已经随着菜场一同消失了,但那香气四溢的拌面和金黄的油条虽然别的店还有,但那古朴的味道却一去不复返了,留下的,却只有那淡淡的回忆。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我可不是什么吃货,但说起美食,值得我啧啧称赞的,还是柴桥老家街上的生煎包。

我们来到生煎店,已是早上八点多了。别的早餐店人流已经逐渐散去,这家老店可不同。即使是八点,也是休息日的“高峰期”。

生煎店本来就小,再加上食客进进出出,里面已是人满为患。老板早已忙得满头大汗,伙计们也是团团转。吃的人是大快朵颐,等的人,看着那些白白胖胖的小娃娃在锅里“滋滋”地响,就不停地咽口水,心急如焚地张望着。

我的.生煎上桌了。我端详着,说颜色,下底是焦中带黑,时不时渗出黄色的油,其余部分是白白的,活像一个个小胖墩;说香味,也不知道是什么,应该是油味儿加葱的香味吧,闻起来有一种清新又油腻的感觉,令我迫不及待地开吃!我夹起来就是一大口,哦,好烫!同时仿佛是被锅盖盖起来的肉味,热气也扑鼻而来。我正烫嘴,却听到那香气说:“热的才好吃哩!来呀,吃呀!”我立刻狼吞虎咽,三两下,一个生煎就下肚了。此时,我只有一个感受:“好吃!”

现在,在北仑我也能吃到生煎,但总觉得吃不出记忆中老家生煎的味道了。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今天吃饭时,我发现桌上有一盘粽子。

我好奇问妈妈:"又不是端午怎么有粽子。”"嗯,你不是喜欢吃吗,我今天去超市看到了,所以买了一点,以前到端午吃粽子都要自己动手包,现在超市随时可以买,想吃直接拿出来一蒸就行了,简单方便。"妈妈说着给我碗里放了一个粽子。

看着碗里的粽子,我不禁想到了往年端午节的情景。

每到端午,奶奶都会很早起床去田间的小河旁去采棕叶,奶奶说还带着露珠的粽叶是最新鲜的。

奶奶将采好的棕叶清洗干净,然后再放到烧开的水里浸泡一下:这样包粽子时,棕叶就不会开裂,再把提前泡好的糯头淘洗干净,洗开净系粽子的麻线。

奶奶一般都会包好几种口味的粽子,有加萄萄干的,有加红豆的,还有密枣的,最后还有一种原味的,也就是啥都不加的。

将这些都准备好后,就可以开始包了。

只见奶奶把两片粽叶摊开,围成一个圆椎形,将糯米和需要包的食材放进去,然后包成一个菱形,封口,最后用麻线系好,一个粽子就成功了。

等粽子包完就是煮粽子了。煮粽子时,我就会缠着奶奶,让她给我讲关于端午和粽子的来历,虽然奶奶讲的总是那么两件事,可我就是百听不厌。

我听的正入迷,奶奶突然说。"哎呀!忘了!粽子熟了!我开心的一蹦三尺高,“呼"的一下跑进厨房,一股棕叶的清香扑面而来。

解开几个粽子放入碗中,再撒上白糖。我再也忍不住了,咬上一口,入口滑滑的,糯糯的,一点也不腻人,又香又甜,真好吃,我一连吃了好几个。

或许超市买来的粽子方便又省事,但端牛节的粽子有的不仅仅是那一份香甜可口,它还有那一份浓浓的节日氛围,和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刻。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小时候待在老家过年,放完迎新的鞭炮总要去美食街上逛一逛,也正是因为新年,各家各户都满开大灯,街上人来人往。

我迫不及待的过去排队,虽说只是一个小摊子,但嘴馋的人可是很多的,摊前排满了慕“香”而来的人们。

轮到我了,我将手里紧紧攥着的六块钱小心翼翼的放进已是装满钱的罐子里,然后便直勾勾地盯着还没有炸过的灰色泛黑的臭豆腐,店家用娴熟的手法把这些臭豆腐铲进了油锅里,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这时进入鼻腔的香味更浓了。

过了几分钟,臭豆腐终于炸好了,店家用锅铲将炸得硬邦邦的臭豆腐放进了一个纸碗里,快速地操作着调味勺,将调味料悉数放上去,最后,店家拧起一个大勺子,像完成什么仪式一般,将一勺咸汤淋在臭豆腐上面,我轻轻接过店家手中热乎乎的纸碗,拿上一个竹制的小牙签,退到路的一旁,慢慢品尝起来,虽说问起来有点臭,但味道还是极其不错的。

想来如今回家乡过年的机会是少之又少,但臭豆腐却也并不稀奇,随处可见,但我也少有闲心再去静静品尝这份美味了。

最近一次再买臭豆腐应是学校组织的春游吧,小镇上满是吸引学生眼球的小吃店,而发黑的臭豆腐店却略显暗淡,我像小时候那样,走向与其它店比起来稍显冷清的臭豆腐店,将十块钱纸币递给店家,静静看着他的动作,一股味道钻进我的鼻子,心里不由衍生出一种怀念的感觉。

我郑重地接过那装有臭豆腐的纸碗,拿起签子品味,“喀嚓”我一口咬下去,臭豆腐的香味与鲜味从我嘴里漫开,我仿佛就在吃当年的那碗臭豆腐一样。

我幸福地眯起了眼,心里想:“臭豆腐味道真香啊!”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每个人都有某一种食物的美好回忆,可能是一根奶油棒冰,可能是一个热乎乎的饭团,也可能只是一颗小糖。

一天,我问了奶奶,她印象中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她不假思索地说:“土豆。”我又问奶奶,她为什么喜欢吃土豆。奶奶想了想对我说:“小时候啊,我们家里很穷,买不起外面的菜。家里有一块自留地,所以自己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最多的是土豆。每天都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吃着吃着就爱上了土豆。”

那时候,奶奶每天变着法子吃土豆,炒土豆丝、煎土豆饼、糖醋土豆、红烧土豆、油焖土豆……不过奶奶最喜欢的还是盐烤土豆,一来做法简单,二是保留了土豆的原味。拿起一个也不剥皮,直接一口咬下去。刚开始嘴巴里是盐的咸味和土豆皮的涩味,过一会儿却是土豆天然的甜味了。也正是有了外面的苦咸,里面的甜就更加明显了。可能奶奶就是喜欢这种苦中有甜、苦尽甘来的味道吧。

我又问了妈妈,在她的记忆里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她想了想说,紫葡萄。我又问她为什么。她边回忆边说:“小时候,每当我生日那天,我的爸爸总会买一大串紫葡萄回家。每次我放学一进家门,就看到餐桌上那紫得发亮的葡萄。我的妈妈早已将葡萄一颗颗用剪刀细心剪下,用面粉揉搓清洗得干干净净。我迫不及待地把葡萄一个个扔进嘴里,用牙在q弹的果皮上轻轻一碰,香甜的汁水就充满整个口腔了。那味道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呢。”

妈妈那个年代生活已经比较幸福了,不用像奶奶那一辈挨饿受冻、辛苦劳作,生活确实就像葡萄那样甜。

到了我这一代,生活就更加富足了。我有琳琅满目的新奇文具、各种款式的漂亮衣服、数不清的零食。你如果问我最喜欢吃什么,我一时半会儿还想不出来。因为我喜欢:冰激凌、棒棒糖、山楂条、鱿鱼丝、海苔卷……每一种都那么美味!但我们现在吃的很多美味都有添加剂,有时候反而觉得新鲜自然的食物味道更好。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一家卖农副产品的店里。一进店就看到架子上摆满了西红柿。那些西红柿红彤彤的,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店主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挑了一个让我尝尝。我说了声谢谢,拿起来就准备咬。店主突然叫住我,给我一根吸管,说他们家的西红柿饱满多汁,是可以吸着吃的。嘿,真新鲜!我照着店主教我的方法,喝到了西红柿那鲜甜可口的汁水,味道真是好极了!这是目前我印象中最好吃的东西了!

所以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美食记忆,奶奶那辈求吃饱,妈妈那辈能吃好,我们现在吃的是新鲜!生活一代比一代更好了,我们要珍惜食物,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说起美食,我就想起了许多:西安的肉夹馍、桂林的啤酒鱼、椿记烧鹅、福建佛跳墙……或者是走在讲究于一吃二茶三麻将和讲究“慢”生活的成都,在街头巷尾随便找一家火锅店坐下来,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惬意地吃着,慢慢地度过的悠闲时光。不过无论是法国的鹅肝还是中国的叫花鸡,我最喜欢的还是我那念念不忘的臭豆腐。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我的记忆中有两种最喜欢吃的食物,也不知是否称得上美食。这两种食物,自从我第一次吃到嘴里,就再也爱不释“口”了。

我喜欢吃辣,但不是特别辣。大庆路靠右边二七宿舍东大门旁,有一家不久前开的板面店。一次路过,正好饿了,出于好奇就前去看了一下。那家店不大,有四十平米吧,是一个整体,呈一个长方形,中间没隔开房间,走到尽头就是厨房——做板面的地方。我要了一碗,店主先在那儿拿一块面,用板面机压成线条状,紧接着抛入锅中,用铁勺过了几下,就好了。放入碗中,加满汤,放上料,问我:“要辣吗?”“要,放多点。”“好嘞。”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就做好了。

放在桌上,坐在凳子上,香气扑面而来,那细嫩滑溜的面浸在浮满辣油的汤汁中,很诱人!辣椒不辣,却很香,均匀地分布在汤中。待面凉,用筷子夹了一股送进口中,顿时,鲜香伴随辣气溢满口腔,细嫩滑溜的面条在口中乱跑,仿佛不受控制似的。一口接着一口,一碗面不知不觉已经吃完了。那味道又鲜又辣,令我回味无穷。

在通往白云山的上坡路上,有一家卖酱香饼的,名字是“土家酱香饼”。饼是面饼,上面有葱花。买了几个一尝,“啊!”饼热乎乎的,绵软极了!入口有些咸,但葱香和咸味结合,那就是“完美”了。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第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美食,是小时候住在大院里吃到的“驴打滚”。

卖“驴打滚”的大叔,常穿一件白大褂,推着挂有大红色招牌的手推车,在大院里穿梭。他为人温和,笑眯眯的,有人光顾,立刻像变戏法一样,从虎口挤出一个个小团子,滚上厚厚的黄豆粉,再装进盒子里递给顾客。

“驴打滚”的味道甜甜的、黏黏的,但并不腻,也不怎么粘牙。一口咬下,一股香味在口腔中散开,带着一点点儿豆腥气。我总缠着外公给我买,特别是早上,如果能吃到一盒热气腾腾的“驴打滚”,配上同样温热的甜豆浆,除了有长蛀牙的隐患外,几乎是一顿完美的早餐。

我上小学时搬离了大院,来到长沙。那段时间,我记忆深刻的美食,是放弃了悠闲的退休生活、陪我一同来到长沙的外公亲手做的蛋炒饭。

普普通通的白米饭加上鸡蛋,有时加几粒火腿肠,一起翻炒,却不乏风味。雪白的米饭中点缀着黄澄澄的鸡蛋,十分诱人,一点点儿油光泛在饭上,令人食指大动。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吃外公做的蛋炒饭,总也吃不腻。大概凡是倾注了情感的食物,无论如何都不会让人腻烦吧。

上了初中,学业负担加重,我开始寄宿,只能周末回家。这时,最让我想念的食物是外公拿手的啤酒鸭。

啤酒鸭,顾名思义,就是在烹炒鸭子时加上啤酒,使味道更有层次。

外公做啤酒鸭时,习惯放入大红辣椒、蒜瓣、葱结、姜片,再加上老家特有的咸酱,真有一种家的味道。鸭子炒完之后呈酱黑色,香气浓郁,诱人至极。每次吃啤酒鸭,我都是先啃翅膀、鸭腿,再咬脖子、鸭架,最后连辣椒之类的配料都不放过,可以吃下三碗白米饭。第二天早上,外公还会用剩下的汤汁给我煮一碗米粉……我不能再回想了,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作为一个典型的“吃货”,从小到大,我吃过的美食数不胜数。而最令我难忘的美食,还是童年吃过的零食和简单的家常菜肴呀!

记忆中的美食作文

昨日下学后,出了学校不远处,有一位老奶奶在大声喊着:“卖米糕哩,甜滋滋的米糕!”我有些馋了,让妈妈给我买了一块米糕,尝了一小口,甜味在我嘴里徘徊,浓郁的香甜味沁入我的心里,使我想起了小时吃米糕的情景。

我穿越回到了五岁时,依旧是那热气腾腾的米糕,米糕香甜软糯。我向厨房里望了望大姑和二姑忙碌的身影,她们在里面做着米糕。

回到现在,我吃着那位老奶奶卖的米糕,虽然这块米糕和故乡的米糕样子和做法相似,但是它的味道与家乡的米糕感觉完全不同,也没有故乡的米糕好吃。

回家后,我把那块儿买的米糕给父亲尝,父亲说的确没有家乡的味道好。

“今天我正好回去了,你大姑和二姑给你捎来了米糕,你快来尝尝吧。”父亲的话让我兴奋不已,我把米糕放在碗里,在微波炉里热了一会儿,我吃着老家的米糕,感觉唇齿留香。

“是这个味道,就是这个味道,太好吃了,软软糯糯的,正是小时在老家吃的米糕的味道,还比以前的米糕更好吃了!”我兴奋地说着。我给姑姑们分别打了电话,对她们说:“姑姑,您的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米糕真的太好吃了!”

忽然,我想起了文章《桂花雨》中的那句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没有故乡的桂花香。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