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护理调研报告感想范文(18篇)

时间:2023-11-09 19:47:27 作者:笔尘 精选护理调研报告感想范文(18篇)

调研报告需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设计和撰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结论的可信度。请您仔细阅读以下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对您的调研工作有所启示。

护理专业调研报告

4、调研其它学校专业建设方面的经验。

(二)调研时间。

学年第一学期。

(三)调研对象。

我省内二甲以上13家医院科室主任、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助产士、从事妇产科护理、母婴保健等护理及护理管理人员;妇产科住院患者。

(四)调研方法。

查阅资料、问卷(包括医务人员问卷及患者问卷)。为了让调研的范围宽、数据真实、结果有效性高问卷调研,在专业调研开展之前,助产教研室对调研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细仔挑选调研题目并对调研内容进行信息的重度整合,把调研的题目绝大数做成选择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组分组走进各类性质医疗卫生单位单位,采取集中的方式发放问卷。回收的问卷分类两类:有效卷和无效卷。有效卷就是被调查者给出的问卷答案并相互不矛盾也符合题目的要求的答卷;无效卷就是被调查者给出的问卷答案之间相互矛盾并不符合题目的要求的答卷。

二、调研资料统计分析。

(一)各医疗单位助产人员配备情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些都在呼唤着健全的、多元化的医疗服务理念。我国社会正经历生活小康化,乡村城市化,家庭小型化方向转变,因此,助产护理服务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助产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助产人才成为紧缺型技能人才。

量,学历低、知识面浅,远远达不到社会发展的要求,67%的在职被调查人员认为助产士人才的学历应为大专,表明我省区助产行业助产人才质量的需求主要在专科层次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另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有助产专业人员17.8万人,我国每年出生婴儿数为2700万,比例为1:153,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达到1:50,显而易见,我国助产队伍在数量上缺口很大。助产士数量决定护理病人的时数,决定助产护理的质量,决定病人的康复进程,助产士数量的短缺直接影响了助产护理工作的质量和病人的生命安危,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因此,不管从学历结构上看,还是从助产队伍数量上看,现阶段我省区各医疗单位助产士配备情况与我国日益发展的国民经济、社会需求和整体护理理念的需要极不相称。我省乃至西北地区助产专业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院是本地区唯一一所公办培养助产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具有培养高职助产人才的能力,对于整个地区助产人才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院的高职助产教育将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并将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二)、助产工作质量及助产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调研统计分析。

随着全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患病住院期间,不再单纯满足于传统的技术性服务,而是对医护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得到更高层次的服务,如感观的、精神的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本调研显示,现今的助产工作没有满足病人的需求,这既有助产士人力不足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助产人员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问题。

我们通过对50例(其中有农民15例、教师13例、机关干部12例、普通工人10例)患者对助产工作的问题、看法和要求等方面进行调查。

我保健方面以及预防性的知识,也就是说助产人员对技术本身以外的相关知识缺乏。在患者对护理人员技术水平评价方面,80%的患者认为助产人员操作技术过硬,其它临床护理技术熟练。在患者对助产工作的要求方面,有100%的患者希望助产士能勤巡视病房,及时观察到她们的病情变化及需要,使她们有安全感,70%患者需要被被尊重、被理解,65%患者希望提供信息和帮助,50%患者要求有刺激和新鲜感,如文娱活动、电视、杂志等。

助产工作的综合知识、能力、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受的教育层次。现各医疗单位的大多数的助产士均来自初中毕业后进入护校学习3~4年的人群,由于传统的中专教育模式的局限性,课程设置缺乏人文、社会、人际沟通方面的内容,知识结构单一,偏重于技术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能力方面的培养,助产士观察问题、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这些弊端最终将体现在对病人的生活护理、心理支持与沟通、康复指导等诸多方面的欠缺。

通过对医务人员、患者的调研分析,当今助产士必须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必须具备助产专业核心知识。

本调查显示,超过90%的在职被调查人员认为助产专业知识、医学基础知识、人际沟通知识、心理学知识、卫生政策与法规知识很重要,是助产士从事助产专业活动必备的知识,这与高职高专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一致。现代助产士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医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心理学知识、人际沟通知识、卫生政策法规知识,这对于助产士沟通交流能力、健康评估能力、解决病人健康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是护理程序的基础,要作出较为客观正确的健康评估,沟通交流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沟通交流能力、健康评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是现代助产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3、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本调查显示,超过95%的在职被调查人员认为助产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既是众所周知的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助产护理人才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当前很多毕业生并未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全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为己任,不是将专业责任感、使命感作为前进的动力,而是将地位、报酬、工作的清闲作为择业标准,造成职业情感低下、专业思想不稳定和大量人才的外流等。出现这些情况既有学生的主观因素,也受助产护理实践中客观现象的影响。目前,助产工作仍然受到一些怀有偏见的人的轻视,无视于助产专业的价值和复杂性,医院日益森严的等级制度阻碍了助产士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护理能力的发挥。助产士肩负重大责任,但未得到与之相应的合法权益的保障。凡此种种,说明对助产专业学生加强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的紧迫与重要。

问卷调查反映出助产人员的人文素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医疗制度改革深化带来的病人的价值、护理科学技术的价值、道德价值及经济价值间的诸多冲突,需要助产人员去应激和权衡。医疗纠纷的增加,医患、护患沟通技巧成为每个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问卷调查反映助产人员的身心健康是助产工作的必备重要素质。助产工作是一项集脑力劳动与体力相结合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难以胜任助产工作。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是从事助产工作的一个重要保证,但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及宽容豁达的胸怀,有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能力,善于应变,灵活敏捷。

四、调研。

总结。

在教学和培养方向更有方向性和性对性。

今后本专业建设需要进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

1、课程设计体现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注意体现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培养目标设计出助产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特点是突出主干学科的教育理念,用符合助产学科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指导课程设计实践。在课程设计时,注意理论和实践、人文社科知识与助产专科知识、传统助产知识与现代助产知识的比例协调,达到符合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2、教学环节加强综合素质培养:要求教师深刻理解对助产专业学生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以自己良好的综合素质展示给学生,以自己对助产工作的深厚情感影响学生,把专业思想教育融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理解“有为才有位”,明确助产的价值体现在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与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而助产价值需要护士良好的素养和优秀的品格来表现。

3、教学评价检验综合素质的培养:考试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针对考试中存在的题目设计、内容选择、结果评判的人为性,在考试时兼顾考试的严肃性和生动性,对理论考试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试与评价,技能操作训练与考核紧密结合临床,从应用的角度设计临床真实情景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评价。

护理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面对很多学生所学专业了解不足,为了更好的学习,并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二、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的了解护理专业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护理专业人员的就业前景,以便及时做调整,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调查对象:任课老师

四、调查方法:访谈、参考文献

五、调查内容

(一)、护理专业的设置情况。

护理教育是我国宏观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为医疗事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艰巨任务。建国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卫生部、教育部2004年5月24日共同制定的《护理、药学和医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的精神,为更好的提高护理专业队伍的总体素质,以适应提高护理教育更好的适应我国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对卫生的需要的需求,我国在21世纪初抓住机遇,拟新开设护理学本科专业。

1、社会需求方面

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者广泛的工作在社区诊所、家庭、机关、学校、厂矿等场所,从事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老龄人口日益增多,慢性病人增加,大大的加大了护理的需求。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社区护理将形成一支稳定的队伍,约占护理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

2、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

我国总体的人力状况明显少于卫生行政部门的人力编排要求,也难以适应整体护理需求,甚至与出现有的医院护士仅限于完成打针发药。由于护士处于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没有最好的精力做好基础护理,部分工作由家属完成,由此产生了护理质量严重下滑的现象。

面对对于护理人才的需求,2002-2003年卫生部护理人才需求预测研究课题组根据我国医护人力17年的资料(1985-2001),对未来护理人力需求进行了预测,希望以这样的目标而奋斗,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例应达到1:1。医护人数均达到232.3万人,甚至于考虑到老龄化的问题,需求应该更大,显然,对于快接近2015年的现在来说,目标远远没达到。在这间,对护理,医学和药学的改革,2015年,年招生数每年递增15%;到2015年,我国各层次护理教育的招生数量比例应为中专占50%,大专占30%,本科及以上占20%。以此层次调整,我国的护理教育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对人才的培养

护理学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仅是对护理人员数量的需求,更是对人才的需求。于是,就此为目标,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突出本科教育,是教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面向各级医疗机构、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单位,培养出: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是:本专也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的医院基础、预防保健的基础理论知识,受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

技能;3、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4、具有社会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6、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动态。护理学专业的主干科学:基础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导论和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临床综合实习、社区实习、论文撰写等,一般安排不少于52周。

根据拓宽专业口径与市场要求相结合的要求,护理学专业培养模式一般是在完成公共基础课及部分专业基础课之后,在进行专业方向分化,即前期趋同、后期分化。这种模式不仅仅能较快的急需的的学科输送专科护士,满足日益发展的医疗工作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我国护理学专业内涵的充实和各类专科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提高,也能为日后将专科护士纳入到毕业后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具有本专业所学的文化基础知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或临床护理等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初步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成为高级护理人才。

(二)、护理专业的现状及发展状况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兼并、减员增效,使一部分人员下岗待业。相比之下医疗卫生系统相对比较稳定,已有调查中显示,谋求护士职业主要为求稳定占首位。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护士学历不高,从事的是服务性工作,社会地位不高,重医轻护的现象较为普遍,与相应行业比较付出与收入不足,晋升机会较少,构成护士队伍内部的不稳定性,一旦护士达到一定学历,流失的可能性较高。院内医技性工作、办公室秘书等成了流失的目标。 在医学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普及与推广,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在日趋完善。因此对护士学历的要求相应提高,各级晋升必需具有一定学历。另外,护士为胜任日新月异的护理工作,对充实新知识的迫切性不断增强,护士对提高学历的迫切性已占据个人奋斗目标的首位。

3

护士工作集体力、与脑力与一体,长期倒班,编制紧缩,工作量大,又要确保不出差错事故,长年累月身心疲惫,因此七成的护士感到有压力,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紧张和休息时间少。

护士心目中对护理管理者的排序来看,实干型居首位,其次为开拓型。说明护士对管理的观念在改变,要求管理者除了以身作则,具有解决问题,善于倾听群众意见,与他们交流、沟通外,还必须具有敢于冒险,善于创新、独立思维、尝试变革的开拓精神。护理管理者只有实干加创新才能带领护理队伍走向21世纪。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业内专家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三)、护理专业相关的职业证书

医院是人民健康保障的发源地,为了满足医院对护士的需求,但又不仅仅是数量的需求。国家便针对护士开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使得我们的护士质量的到很大的保障,也让病人们放心的把自己的健康交到她们的手中。国家老龄化程度也越来越严重,他们对健康的需求、对防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此,国家也并不是说,让其在社会中自由的发展,闲人口的老龄化带来的负担,反而是依然将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为了为他们的健康送去了保障,国家也设立了《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在医学事业中,自拉宁格尔以后,对卫生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关键,我们只有做到最好的卫生才能提供最好的护理和治疗。于是,《卫生行业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就这样,在我们的生活中诞生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证书来完善我们的医学事业。

(四)、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学就业前景将被越来越看好。护理类专业毕业生将有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社会对护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分工更细化的要求,学有一技之长可以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就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高,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实力选择在民办医院和公办医院工作。

以口腔类专业护士为例,与国际发展接轨后,口腔临床操作需要实现“四手操作”,即需要大量口腔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完成工作。国内各类大中型医院、口腔专业医院、口腔门诊等都需要大量的口腔专业护理人员,但是现有毕业生根本满足不了社会上的实际需要。此外,护理学专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还可以是:育婴师,私人家庭护理师,持有相关证书出国做护理师,目前,护理师出国待遇非常好,需求量也比较大。

六、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此次的调查,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专业学习方面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还需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虽然是十分乐观,护理专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但是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不小的。只有在学校里学好专业知识,实习时认真积累经验,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地立足于社会。对于未来,发掘的前途也是不可限量,有着多种多样的就业方向,有着多条走上梦想殿堂的道路。

参考文献:

2、李静、姜安丽 《护理学学科定位及其专业设置的发展与现状》

6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专业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 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我国近年来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改变,家庭结构却呈现出小型化趋势.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谱发生了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护理调研报告

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培养实用性护理人才为目标。

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必要的护理基本知识。

实践技能是主体、是核心,使护生能够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能掌握吸氧法、吸痰法、洗胃法、导尿法、灌肠法、铺床法、生命体征的观察方法等,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获取新知识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现在护理工作的范畴已超出原有对病人的护理,扩展到对人的生命全过程的护理;从个体到群体的护理。

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有着护理活动。

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会和家庭,意味着护生将在预防、治疗、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多种领域中为人类健康服务。

由于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不仅有其生物属性,更有来自心里、社会文化等不同方面的社会属性,这就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艺术和精细所在。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神圣性和艺术性,因此要求护士具有较高的素质。

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心理活动与个性特征是千差万别的,同样的护理方法,同样的护理语言与态度,不一定适合所有的病人,因此,护理工作要做到灵活机智,针对性强,以最大限度满足病人的需求;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要不断关注学科新的发展变化,及时补充自己知识体系中的欠缺与不足,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使自己不仅能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还能有所创新。

通过临床调研,我发现临床与教学存在着操作上的差异,到病房实习,接触最多的是病人,了解甚深的是各种疾病,掌握透彻的是各项基础护理操作。

实习的最大及最终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各项操作技能及提高各种护理工作能力。

所以在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的带教原则下,护生积极努力的争取每一次的锻炼机会,可是临床上大多是成套的一次性的物品,不用准备那么多用具,减少了宝贵的时间。

可是临床上各项操作流程同书本上也不完全相同。

通过在临床的强化实习,护生的无菌观念爱伤观念有所加强,操作技能有进一步的提高。

在医院实习期间,护生所做的一切都以病人的身体健康,疾病转归为目的,所以护生必须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操作规章制度,所有操作都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医学工作要求对人文素质的高要求。

对人文素质的高要求包括要求从医者要具有心理学、伦理学、美学、哲学和人文精神。

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对生命的高度尊重和对患者的深切同情和发自内心的关爱。

对生命的高度尊重源于医学以及哲学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医学的本体是生命,人的生命是医学存在的依据,为人的生命服务是医学的终极目的。

作为医学的本体,人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

"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充分表达了医学的使命及这种对生命的尊重:"我志愿以纯洁与神圣的精神终身行医"救死扶伤"是医者的天职,身系人类健康重任,面对患者性命相托,唯有对生命的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有高度的认识,对生命充满敬畏,才会不辱医者的使命。

对患者的深切同情和发自内心的关爱。

医学的客体是患者。

大多数患者不懂医学。

作为一个患者,无论社会地位显赫还是低下、事业辉煌还是落魄,生活富足还是贫困,面对疾病痛苦以及死亡,他个人都是无助和脆弱的,都需要同情、关爱、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解除病痛。

唯有医者,可以做到这点。

中国伟大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说:"医者,仁者"。

只有对患者怀有深切同情,有着一颗仁慈之心,才有对患者发自内心的关爱,才会视解除病人痛苦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才会不计个人得失和危险去挽救病人生命。

也正如此,在人们心目中,医护人员是"白衣天使"。

目前,很多护理教学现状仍以学校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材是有效信息量,以理论教学为主要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确立,以教学大纲上的要求为准。

这种教学,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系统医学知识的传授,但是,不利于发挥护生的主体作用,不利用培养护生的创新能力。

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一方面是受到传统教育方法(老师讲,学生听)的影响。

另一方面,护生要考护士证,考点主要是大量的理论知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必须把考点明确的指出,学生才能记下来。

另外,有些学生惰性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在技能训练方面,我们是护理学校,三年学制,2年在校内学习,1年在医院实习。

近几年,护理技术实训课开展较好,护理技术大都能在实训室开展,如:铺床法、口腔护理、床上洗头、静脉输液、注射法、吸氧法、导尿法、灌肠法、有人床更换床单法、穿、脱隔离衣法、温水拭浴法等。

通过多媒体教学,分组练习,在护理模型上操作,在学生之间互相进行,护生的兴趣很高,能主动的参与操作。

但仍有个别同学,学习劲头不是很足,动手能力稍差一些。

在医院实习期间,护生基本能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医院、社会反应良好。

我想,随着国家级护理实训基地在我校的落成,实训室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教学实训仪器的进一步完备,护生的技能训练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评价考核方面,我们的理论考试有:课堂考试、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不定期抽考;基础操作方面,我们坚持各项护理技术一对一的考,开放实验室,举办护理技术大比武,参加各级护理技能大赛等活动。

特别是2012年,我校四名选手首次参加国赛,三名取得三等奖。

以此为契机,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好势头。

通过教育学院举办的"做中学、做中教"活动的培训,我对温家宝总理在大连巡视时讲话时提出的"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有了深刻的理解。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学会做,教会做,在做上学、在做上教。

改变教学过程,不是在老师主导下,学生被动学习;而是在老师指导下,以实践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学会思考、学会提问题、学会创新,教师是指导者、协作者、合作者、师生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课堂设在实验室、医院等,教学目标以作为载体而成为整体。

做是教与学的焊接点,是互动的轴线,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突出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在做中求悟,在动中求悟,在具体的教育价值观下的情境性活动,真切的交往,有效的认知过程,既成事也成人,以动作技能习得之水,载知识建构,情感生成之舟。

使学生明事理、懂人性、会生存、做好人。

做是学,做是教,做是创造。

护理专业调研报告

杨颖。

为了积极响应学校安排的教师下企业调研这一活动,我部积极组织,本专业以小组的形式,文化课老师和专业课老师相结合,于6月12日下午到中卫市第二医院进行长达3个小时的调研。主要目的是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合作,进一步对专业进行调研论证,考察医院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和需要。

1、文化课比例过大,专业课课时不够。例如《护理学基础》是本专业最核心课程,在今后的工作中贯穿始终,在校期间充分掌握,所以需要加大课时。有些文化课课没有开设的必要医院指出,如《普通话》,第一,从事本专业的学生大多在周边或家乡工作,大多数使用的是家乡话;第二,主次要分明,普通话人人会说,没必要以一门课的形式开设。

通过见习,能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尽早熟悉医院工作环境及其功能,增强感性认识。因此课堂要和见习同步。

三、目前代课老师所遇到的困难1、病人为主,代课为辅。

医生护士以病人为上帝,医院工作第一。精力有限,所以,教案书写,作业批改有些困难。

2、教学设备有限,课堂以纯理论灌输,不是长久之计。

医学是门独立的科学,实验性强,可操作性强。长期办学,办好办精就要完善实验设备。课堂以纯理论灌输会影响学生质量。护理专业具备医学所以课程,因此至少需要6名专业老师才能支撑起来。师资力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护理专业调研报告

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职成8号和12号文等文件为。

2.医院及各级医疗机构护理人才结构状况与人才需求状况。

3.护理职业岗位对护士的知识及能力要求。

4.全省同类专业分布情况。

5.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岗位发展调查分析。

6.毕业生对培养过程的意见和要求。

7.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反馈。

1.问卷调查。

2.电话访谈。

3.重点走访访谈。

4.文献、网站评阅。

5.现场调研。

四调研范围。

1.山东省医疗卫生机构护理业务主管部门。

2.省内各市人才交流中心。

3.省内同类院校五调研对象。

近一年时间2008年至2009年。主要内容包括调研内容、访谈对象、访谈方式、取得效果最终形成调研报告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表1医院调查基本情况。

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一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分析我省医疗卫生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我省护理人才需求状况。二护理专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1.调研过程与方法。

2.从业人员现状数据3.从业人员状况分析。

三医院护理岗位用人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1.调研过程与方法。

2.企业用人数据。

3.企业用人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分析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反馈。

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评价。

3.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的地区分布情况4.在校生学习调研。

三、山东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现状调研。

二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三培养目标。

五、专业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建议。

护理专业调研报告

根据卫生部相关文件规定。

分析确定我省医疗卫。

2.医院及各级医疗机构护理人才结构状况与人才需求状况。

3.护理职业岗位对护士的知识及能力要求。

4.全省同类专业分布情况。

5.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岗位发展调查分析。

6.毕业生对培养过程的意见和要求。

7.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反馈。

1.问卷调查。

2.电话访谈。

3.重点走访访谈。

4.文献、网站评阅。

5.现场调研。

6.专题调研四调研范围。

1.山东省医疗卫生机构护理业务主管部门。

2.省内各市人才交流中心。

3.省内同类院校五调研对象。

近一年时间2008年至2009年。主要内容包括调研内容、访谈对象、访谈。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式、取得效果。

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一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分析我省医疗卫生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二护理专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1.调研过程与方法。

2.从业人员现状数据。

我省护理人才需求状况。

根据医院、社区卫生及保健机构岗位要求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结合毕业。

明确。

三医院护理岗位用人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1.调研过程与方法。

2.企业用人数据。

3.企业用人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分析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反馈。

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评价。

对毕业生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进行调研分析2.毕业生反馈信息。

3.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的地区分布情况4.在校生学习调研。

三、

二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三培养目标。

五、专业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建议。

确定毕业生总体评。

护理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儿童口腔疾病患病率越来越高,其中龋病和牙周疾病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儿童生活习惯和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保健观点也不断发生变化。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保健的观点。本次调研共有14,040宝宝树用户参加,其中57%的用户孩子年龄为0~3岁,22%的用户孩子年龄为3~6岁,19%的用户孩子年龄为6~12岁,2%的用户孩子年龄为12岁以上。通过调研,了解到以下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的观点: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家长对儿童是否应该进行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的态度让人欢喜让人忧。49%的家长表示会定期对孩子进行口腔卫生检查,51%的家长表示不会。家长应该在孩子有牙齿之后就开始去医院做口腔检查,而且提倡每三个月左右到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因为通过定期的口腔调研,不仅可以让孩子早一点熟悉牙医师及牙医诊所的环境,并且能定期的接受预防及保健工作;还可以让家长早一点对孩子的口腔状况有所了解,及早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及习惯。

乳牙一般在婴儿6个月时开始萌出,两岁左右出齐,共20颗。乳牙的龋齿(俗称“虫牙”)发病率很高,但通过本次调研看出,仅有68。68%的用户认为乳牙需要得到保护,还是有31%的家长都错误地认为乳牙很快要替换的,不及时治疗也没什么关系,殊不知孩子的乳牙也需要保护。作为保护牙齿的第一步——什么时候开始刷牙,家长们的态度也不一。有43%的家长认为,当孩子“乳牙快长齐”再开始刷牙,50%的家长认为“有第一颗乳牙”再开始刷牙。

那么,孩子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刷牙呢?

温馨提示:当孩子有第一颗牙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帮助刷牙了,到三四岁时,父母就应该教孩子自己刷牙,并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但是由于孩子小,因此刷牙时很容易将牙膏吞咽进去。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挤牙膏时,一定要严格控制用量,一般是黄豆粒大小。

此外,在乳牙的保护上,家长们常会有这一错误观点——“乳牙迟早是要换的,有龋齿也无所谓”。实际上,乳牙龋齿如果不治疗,会有许多危害:

1、龋齿会破坏牙齿结构,影响孩子咀嚼和进食,当然也会影响营养吸收和全身发育以及颌骨的发育。

2、严重的乳牙龋齿,还会影响将来恒牙的发育和萌出,导致牙齿发育缺陷和萌出异常,最后导致错牙合畸形。

3、严重的龋齿,会导致变形链球菌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心脏、肾脏等全身器官。

4、牙齿残缺不全,还会使孩子的发音受到影响,有可能因此遭到小朋友的嘲笑,使自尊心受挫,导致孩子不肯张嘴说话。

所以,对于孩子的乳牙,爸爸妈妈不能轻视,反而更应该对孩子进行口腔护理,为孩子将来的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打下基础。

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好,孩子难免会摄入大量的零食、甜食,这很容易造成龋齿(蛀牙),在本次调研数据上显示,孩子年龄为3~12岁的家长中,56.69%的家长表示孩子目前已经出现龋齿(蛀牙),34。74%的家长表示基本没有,8。55%的家长表示孩子目前未出现龋齿(蛀牙),这一数据让人感到担忧。不仅如此,家长在孩子出现龋齿(蛀牙)问题的解决办法上,观点较模糊,其中选择“带孩子去看医生”和“使用防蛀类儿童牙膏”的家长数据比例接近。

那么,如果孩子有龋齿(蛀牙)了,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温馨提示:家长应经常主动检查儿童的牙齿(家长自己也可以检查)。一旦发现牙齿颜色变黑或者出现了牙洞、食物嵌塞等异常现象,一定要马上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因为牙病不像感冒、发烧,一般不会自己好,也没有口服药物可以治愈,最多只缓解症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因为一旦牙齿出现神经症状,治疗过程就比较复杂,通常一个疗程要复诊三到四次,而且每次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如果家长不认真配合常会使小病变成大病,最后不得不拔除。无论多好的预防也总还会有少量的蛀牙出现,所以最好每半年到口腔专科医院的儿童牙科进行一次检查,只要几分钟就可以。由医生发现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早期问题,大多一次就可以治愈,可以节省不少时间、精力。但是平时,家长一定要监督孩子养成刷牙的习惯,而且要改掉剔牙等不良习惯,这样才可以让牙齿得到保护。

刷牙是最简单而有效的口腔保健方法,而在刷牙的方法更关系到清洁效果,然而有41。23%的家长表示不在意刷牙方法。在牙膏的选择上,防蛀成为家长更关注的功能;而牙刷的选择上,则是抗菌、抑菌,牙刷款式的选择上,家长更加倾向于根据刷头的柔软度来判断。虽然这些功能都很重要,但对于儿童而言,使用合适的牙膏牙刷更为重要,大多数家长表示会在购买时,根据包装上的适用年龄来选择儿童牙膏牙刷:

温馨提示:家长应该先了解乳牙期(3—6岁)和换牙期(6—12岁)儿童的牙齿。

在乳牙期(3—6岁)儿童口腔护理不当容易导致乳牙龋齿,龋齿严重将会造成乳牙过早脱落;乳牙脱落后,该处的牙床上将出现空隙,这时两侧的邻牙会向缺牙空隙倾斜,导致将萌出的恒牙间隙不够;因间隙不够,恒牙将错位萌出,最终导致儿童口腔内的恒牙齿列不整齐。而在换牙期(6—12岁)儿童的乳牙与恒牙共存,口腔内容易滞留食物残渣,护理不当牙齿将产生大量牙菌斑,易患龋齿;龋齿严重将会引发乳牙根尖周病;根尖周病炎症会影响儿童健康及后续恒牙的萌出与生长。

所以牙膏牙刷的选择,可以根据每个阶段的孩子牙齿情况来选择。牙膏的选择:在孩子3岁之前,使用不含氟的牙膏,防止孩子误吞牙膏;3岁以后的儿童(当乳牙出齐、学会漱口、吐水时),可以含有适量氟的牙膏,预防龋齿,其中儿童牙膏含氟量国家标准为0。05%—0。11%。牙刷的选择:家长可以选择柔软超细刷毛、小巧椭圆刷头、防滑卡通手柄等特点的儿童牙刷,并且当牙刷出现刷毛磨损(如刷毛散开时);孩子生病(如感冒);牙刷使用了三个月后也应该更换牙刷。除此之外,当孩子换牙后也应该更换合适孩子年龄使用的牙刷。

选择了适合孩子的牙刷牙膏很重要,但是正确刷牙方式可以让护齿事半功倍。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33.34%的家长在决定选购儿童牙膏牙刷的最重要因素是品牌,其次为产品成分、可爱外观、区分适用年龄、朋友/专家推荐、价格。而有62.77%的家长表示,近一年中给孩子使用的牙膏牙刷品牌为“青蛙王子”。

小结:现在家长对儿童口腔问题及牙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注重,牙膏品牌日新月异,玲琅满目,牙膏品质逐步得到创新与提高,但儿童口腔问题的平均患病率并没有减少,反而呈增加趋势。而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长虽然已经对儿童口腔健康护理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对于儿童口腔的日常护理不够重视;没有坚持早晚刷牙,掌握正确刷牙方法等;且对分年龄段进行口腔护理不够重视,使得孩子的口腔没有得到正确的呵护。因此,加强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健康意识的培养,提高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非常重要。

护理心得体会感想

护理这个职业是一项伟大而又充满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护士们在工作中不断地去积累经验,提高专业素养。在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一颗充满爱心和耐心的心去关注每一位病人。在我长期的护理工作中,我意识到护理不仅仅只是技术的应用,更是一种对病人人性关怀的体现。下面,我将分享我的护理心得、体会和感想。

第二段:积极处理病人感觉和需求。

每个病人都是不同的,他们的情况、病史、心理状态和需求等都不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地了解他们的病情和心理需求,以便在实践中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护理。在我的工作中,我积极接受病人和家属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尽力解答他们的疑虑,并给他们提供正确的信息和咨询。

第三段:认真倾听和交流。

在与病人交流时,我们也需要认真倾听病人的感受和需求。病人在医院中往往会有许多焦虑、害怕和不安的情绪,如果能够倾听病人的抱怨和反馈,还可以更好地了解病人的真实情况,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更合适的护理方案。同时,在与病人家属和医务人员交流时,我们也要保持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态度,以便为大家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

第四段:注重细节和人性关怀。

在护理工作中,除了技术的应用,我们还需要注重细节和人性关怀。在我的实践中,我一直强调着护理的个性化,尽量在细节方面给病人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例如为病人涮口、擦背、梳头等。我认为,这样的小型护理不仅能让病人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耐心,还能愉悦他们的心情,使他们更加积极面对疾病。

第五段:结语。

作为一名护士,护理的责任和义务始终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在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心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以便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和体验。我相信,只有用心去关注病人,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人性关怀,我们才能让每一位病人在医院中得到最好的治疗和关爱。

长期护理保险调研报告

失能、半失能的人员怎样才能得到长期较好的持续性照料?所有人员都即将面临的可能的失能风险,怎样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一系列问题都关系到所有家庭的切身实际的相关问题。以烟台市为例,据资料,烟台早于山东省7年、全国1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从1987年的60万增加到2018年底的160多万人,在全市总人口占比已由10%增加至25%,现每年增长约6.5万人。统计数据表明,失能群体人数占比较大,而且还呈扩大化趋势,家庭和社会面临的经济和精神压力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做出全局性、前瞻性的思考,既要解决当前已入困局的失能人员和家庭问题,还要为大家提出解决未来后顾之忧的有效措施,建立全方位覆盖的失能风险防范网,这也是国家要推出长期护理保险,依托社会保险保障优势,发挥商业保险运营优势的办法。

2016年,人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指导意见》,此后全国15个地区先后开展长护险的试点工作。烟台市于2016年12月在蓬莱市开始试点,2017年7月在市内全面铺开。长期护理保险,是在商业保险中护理保险的基础上,增加社会保障公共职责发展成熟,统一将本统筹区域内60岁以上人员在内的全体参保者作为保障目标,以患者生活困难与否为主要准入条件,以身体状况作为辅助准入,通过综合评价决定是否能享受护理保险待遇,彻底扭转单纯依靠“等、靠、要”的“救助”思维,最大限度提升“适度普惠型”发展。以烟台开发区为例,长护险定点机构4家,其中一级医院3家、养老院1家。参保人数24.3万人,已受理长护险63人,完成评估38人,实际享受26待遇人数。

3.1服务人员待遇低,缺口大。

随着护理保险的发展,参保患者对于护理服务需求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护工照护水平距离患者需求差距较大,同时可提供护理服务网点少、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护理人员缺口大等问题也日渐突显,护理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问题最为突出[1]。另外,从照护内容来看,康复服务和精神慰藉内容存在明显缺陷,经过系统性培训的高素质照护人员存量少是根本原因,强化提升照护人员服务能力,是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全面提升的必要途径。

3.2普遍认识不到位,需要加大宣传。

人们对长护保险认识有偏差,大多数人选择居家养老,不愿意到养老机构。但目前长期护理保险指导思想是引导人们到养老机构养老,建立长护险旨在通过商业保险这一社会保险重要辅助的方式解决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问题。再加上指导思想不明确,制约了长护险制度的推进和发展。

3.3配套建设滞后,影响到长护险的正常运转。

长期护理保险建立需要在相关配套设施基础上运行,目前养老机构在我国推进缓慢,养老机构建设不接地气,一种低端民营养老机构,收费相对较低,基础设施条件简陋;另外一种以地产名义建设的高端养老机构,条件高大上,但收费昂贵。长护保险在实施过程中对低端养老机构不符合标准,而高端养老机构费用标准相对太少。

4.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长护险的影响力。

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进社区、到企业、入家庭等多种方式宣传,让社会了解长期护理保险,促进其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下,以社会商业保险的要求规划建设。实行长护险重要目的,提高失能人员家庭支付能力,保障其生活水平,达不到此目的,改革就不算成功。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就是要让群众共享改革获得感、幸福感,将失能人员的照护水平和照护质量做到更大程度的提升。

4.2多方位筹集资金,提高长护险标准。

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筹资渠道和适当增加财政贴资标准;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鼓励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以便做到彌补政府缺位,提防市场失灵所带来的服务风险,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积极性[2]。提高社会参与度,拓展筹资渠道,提升长护险服务能力,重点增加重度失能病人的照护时间,根据居家照护要求适当调整护理时间,保证重症病人的服务时间。考虑给予因合理需求而必须雇佣护工的重度失能家庭适当经济补贴。

4.3加强人员培养,提高专业化水平。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协同提升作用,对现有护理人员开展专业系统培训,是当前迫切需要采取的措施;要增加照护人员中的医护专业人员数量和比例,提升专业人员素质。国家建立长护险人员培养激励机制,鼓励医护机构与科研院所合作,培养适合长护险的人才队伍,为长护险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护理心得体会感想

护理工作是一项需要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护士们需要关注病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同时还需要与医生和其他医疗工作者合作。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我逐渐积累了不少心得体会和感想。

一、掌握护理技巧是必备的。

护理的第一步,要掌握好基本的护理技巧。例如换药、打针、测血压等,这些技巧看起来简单,但实践中需要非常细致和耐心。作为护士,我们必须要熟悉这些技巧,并能够灵活应用。只有基本技巧娴熟掌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将自己的职业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二、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

除了身体上的需要,我们还应该更多的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很多病人在住院期间,心理上会非常不稳定,需要护士进行引导和关心。例如在安慰病人时,要充满耐心和同情心,让病人能够感受到被理解和关心。

三、通顺的沟通至关重要。

工作中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我们与医生之间的沟通。在处理病人情况时,护士经常需要同医生沟通,通知他们病人的状态和需要,以便医生能够以更加专业的方式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因此,我们需要在沟通中讲究语言和表达的方式,以确保信息流畅传达,避免误解和误操作的产生。

四、关注团队协作。

在医疗团队工作中,护士们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他们与医生、药师、病人和其他护士一起工作,确保病人得到全面的照顾和治疗。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尤为重要,只有互相信任和配合,才能够将照顾病人的工作做得更好。

五、护理工作需要持之以恒。

护理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付出,这是一项需要如此大量的付出和耐心的工作。不仅仅是在工作时间,护士们常常需要留守在医院,为病人提供更严格的照顾和处理。然而,正如其他许多工作一样,我们需要养成坚韧不拔、坚忍不摇的心态,继续为病人的健康而努力。

总的来说,护理工作需要我们尤其注重细节、持之以恒、心怀同情、协作成团队、沟通良好等多方面的能力。在长期的工作中,我们会不断获得经验和成长。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才能将护理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儿科护理总结感想

过去的一年,在我院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我认真学习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发扬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在获得病员广泛好评的同时,也得到组织的认可。较好的完成了x年度的工作任务。具体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不出虚假证明,不开大处方、不开人情方。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

我今年主要在儿科门诊工作,在这一年,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

(1)协助科主任及护士长做好门诊的管理工作。

(2)认真接待每一们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

(3)能和科室的同事团结协作,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配合其他同事做好工作。不管是上班还是休息,只要有事,保证了随叫随到,没有因是休息而耽误工作。

三、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尽快的康复,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全年没有请假现象,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四、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

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均安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创造性不很多,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下一年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为均安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长期护理保险调研报告范文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长期护理(longtermcare,ltc)定义为“由非正规照料者(家庭、朋友或邻居)和专业人员(卫生和社会服务)进行的照料活动体系,以保证那些不具备完全自我照料能力的人能继续得到其个人喜欢的以及较高的生活质量,获得最大可能的独立程度、自主、参与、个人满足及人格尊严”。因此,长期护理包括非正规与正规两类支持性体系。正规的支持体系可能包括广泛的社区服务(即公共卫生、初级保健、家庭保健、康复服务和临终关怀)、私人疗养院以及临终关怀院,也指那些暂停或逆转疾病和残疾状况的治疗。

长期护理保险(longtermcareinsurance),也称长期照料保险,是指为那些因老年、疾病或伤残导致丧失日常生活能力而需要被长期照顾的人提供护理费用或护理服务的保险。老年人是长期护理服务的主要使用者。20世纪70年代,长期护理保险开始在美国商业保险市场上出现。到了1986年,以色列政府率先推出了法定护理保险制度。随后,奥地利、德国、日本等国也相继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在长期护理保险的出资责任承担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个人和家庭应承担长期照料保险的主要融资责任,政府只有当个人无力承担出资责任时,才能作为最后的责任人,由此形成了商业护理保险。商业护理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自愿开办,以美国为典型代表;另一种是政府要确保老年人享受到综合的照料服务,政府应居于主导地位,而不管老年人是否具有经济上的承受能力,由此形成了社会护理保险。社会护理保险由政府强制实施,以德国和日本为典型代表。

制定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在于老年护理保险的需求增加,而需求主体主要来自老年人个人(及其家庭)和政府。

从个人及其家庭的角度看,个人及其家庭对于老年护理需求的增加,主要受人口变动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两方面的影响。人口变动趋势主要指生育率下降、离婚率上升以及分年龄死亡率下降等因素的作用;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主要指人口教育程度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提高、工资收入和退休收入(包括社会保障金、退休金、资产等)也随之增加等变化。

老年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显现,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老年人数增多,如心、脑血管疾病、肠胃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显著增加,由此导致老年失能和残障状况突出,使老年人对于长期医疗护理或日常生活护理需求急剧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家庭的护理功能在弱化。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核心化,老年人独居或与配偶共同居住的人数增多;即使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大多也因子女工作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许多老人转而求助于住院护理,或入住专业护理机构,而庞大的医疗费用和专业护理费用给老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建立在“四二一”家庭结构基础之上,即一对独生子女夫妇要抚养一个孩子和赡养四位老人,家庭的护理保障作用明显不足。

从政府医疗保险支出的角度看,在长期护理保险出台以前,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不能解决老人的长期护理问题,明确地将长期护理费用排除在外,其结果造成投保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将医院当作护理场所,老年人长期住院费用导致医疗保险支出急剧上涨。

(一)分阶段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

德国和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由政府强制实施,属于社会保险制。在德国,社会护理保险制度基本上解决了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和经费问题。其护理保险制度分为居家护理和住院护理两个层次。近年来,其护理项目已经由日常生活护理,扩大到医疗护理和精神护理,还增加了心理咨询和治疗等内容,以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要。

日本护理保险一般采用“护理服务”给付方式为主,“保险金”给付方式为辅的做法。被保险人需要护理服务时,首先要提出申请,经过专门机构审查认定后,护理保险管理机关将根据病人实际身体状况提供相应内容、相应等级的护理服务。日本护理保险制度中护理服务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医生、看护人员上门进行访问护理;接送老人去日间护理设施,或保健设施进行康复训练;以及出借轮椅、特殊床等福利用具等三大部分。

在我国,现有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仅限于对护理费用的补偿,一经确定丧失日常生活能力,老年人所得到的保险金金额也是相对固定的。今后,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应给予老年人“保险金”的补偿,而且应提供“护理服务”和“护理信息”在内的全面保障。与“保险金”给付方式相比,“护理服务”给付方式更能适应被保险人的多样需求,而且能较好地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节省护理费用支出。在“护理服务”给付方式中,应恰当划分护理等级,针对不同等级规定不同的给付数量和服务费用。此外,还应积极鼓励“居家护理”方式,既满足老年人居家愿望,又节省了住院等高昂护理费用问题。

(二)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险法》。

我国应在调查的基础上,做好长期护理需求的预测,研究长期护理保险缴费起始年龄、缴费标准,划分长期护理等级,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险法》。

德国1992年通过了《护理保险法》,1993年开始实施。它对护理保险的范围、标准、支付办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自1995年起,所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员都有义务参加社会护理保险,即实行护理保险跟随医疗保险的原则,护理保险为需要护理服务的参保人提供家庭护理,目的是为那些失去自理能力及需要经常性帮助的人支付护理费用,其主要管理机构是在法定医疗保险公司附设的护理保险公司。

日本1997年通过了《长期护理保险法》,2000年开始实施。它对保费的缴纳、护理方案的选择、病人是否应接受护理服务、以及保险赔偿的审定与核定程序等都作了严格规定。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由市町村具体运营,被保险人无论身体状况好坏均要参加。筹资来源方面表现出多样性,一半来自于被保险人交纳的保险费,另一半来自于国家、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政府,按照2∶1∶1的比例提供的补贴。

我国政府应积极鼓励寿险公司开发长期护理保险,并为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应尽早出台《长期护理保险法》,对护理保险的范围、标准、支付办法等审核程序做出明确规定,以期规范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的法制化发展。由于我国是在“未富先老”的形势下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巨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决定了我国尚不能建立统一的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因此,政府应在法制框架下,通过诸如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商业寿险公司积极探索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途径。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既保障老年人获得更全面的护理服务需求的满足,又保障寿险公司为老年人健康提供服务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双赢目标。

护理实习感想

时光飞速,一转眼我已经从一名懵懂的大学生,走上社会,走进医院,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护士。自20__年进入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以来,一直以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在实习的过程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我为我的辛勤付出写下了在医院实习自我鉴定。

在这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中,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的重要性,但当真正接触到病人后,我发现,临床护理和书本上还是存在着差距,自己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熟练的操作,还要有爱伤观点等等。在工作中,我不断将自己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做下了实习工作总结,让现在的实践弥补过去理论的缺憾。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成为一名优秀白衣天使的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能与同事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

从我选择护理事业,我就有一句格言——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护理工作中。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不断努力地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这是我的大学生医院实习自我鉴定,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更上一个台阶,以便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以无愧于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

长期护理保险调研报告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居住方式的变革、疾病谱的变化,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日益膨胀,导致了老年人庞大的的护理需求。单纯依靠家庭的力量已经难于解决老年人护理问题,需要由社会来提供必要的保健及医疗等护理服务。为了解决这些老年人护理问题,有的国家建立了商业护理保险制度。商业性护理保险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80年代在法国,90年代在英国相继出现。而作为社会保险形式的法定护理保险则于1986年首先在以色列出现,随后,奥地利、德国、日本等国家相继建立了老年护理保险制度。

国外一般强制参保人40岁开始强制交纳护理费,护理基金筹集时间长,基金规模雄厚。参保人员保障面较广,同时建立较多的护理机构,以提供护理实体服务为主。国内由于护理基金筹集相对晚,由基本医疗保险起步,从家庭病房护理纳入医保报销、过渡到护理机构如养老院照护费用纳入医保报销,发展到医院设立专护病房护理费用纳入报销的多种形式组合的护理保险体制,所需资金大部分由医疗保险基金列支。目前仅山东部分地市与长春在试点。其余地区仍是空白地带。仅少量经济较好人群购买商业保险公司开发的以经济补偿为主的护理保险。

1、法定护理保险指政府出台政策为年老、疾病、伤残等致人身某些功能丧失或部份丧失,长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需要护理的人群提供护理费用支出补偿的护理服务模式。一般采取护理相关费用按比例报销模式进行运作。涵盖人群为政策范围内所有人群。

2、商业性护理保险指自愿参保人群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因保险合同约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障碍引发护理需要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为被保险人的护理支出提供保障的保险。商业性护理险采用达到失能条件逐年按保险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付补偿金形式进行经济补偿。涵盖人群一般限定为60周岁前身体健康人群。

长期护理保险能够解决高龄人群护理需求,重大疾病人群后期护理需求以及伤残人士的护理需求。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能在分散和转移国家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压力与风险,稳定劳动关系,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生活水平,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和资本市场发育成熟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护理基金筹集。

1、长春模式:从医保基金中划转。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在参保人员缴费到账的同时,由医保基金按比例划转。其中:参加统账结合医疗保险的,以当月职工医保缴费工资基数为标准,分别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中划转0.2个百分点、统筹基金中划转0.3个百分点,列入城镇职工医疗照护保险资金;参加住院统筹医疗保险的,从医保统筹基金中划转0.5个百分点,列入职工医疗照护保险资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中按每人每年30元标准进行划转,列入城镇居民医疗照护保险资金。划拨标准视资金运行情况适时调整。(划拨一次性启动资金。2015年作为医疗照护保险制度启动的第一年,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历年可用结余中一次性划拨10%,作为医疗照护保险制度运行的启动资金。)。

2、潍坊模式:护理保险基金主要通过职工医保统筹基金、财政补助、福彩公益金和个人账户划拨等渠道解决。(1)医保统筹基金划转标准与方式。按缴费基数的0.2%从医保统筹基金中划转,列入护理保险基金。(2)个人账户划转标准与方式。调整个人账户记入比例,将个人账户记入比例调低0.1个百分点,调出的资金划入护理保险基金。试点期间,暂不调整个人账户记入比例,以后根据基金运行情况适时调整。(3)福彩公益金划拨标准与方式。2015年,市民政部门从福彩公益金划拨数额为500万元。以后的具体补助数额,由市民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人社部门根据基金运行情况和各方面承受能力适时调整。

3、其它模式建议:除医保基金划转、财政补助、福彩公益金之外,可考虑养老基金出资部份。鉴于养老金与老年护理服务虽然属于不同形式的老年消费,但其目的都是为了平滑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消费水平,保证老有所养,维持体面的老年生活。在当前社会各方关于降低现行养老保险缴费率的呼声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建议在不降低现有养老保险缴费率、不大幅度额外增加各类群体缴费负担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原有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结构,划拨一定比例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和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进入老年护理保险账户,适度增强个人责任,以此方式建立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

(二)护理分类。

1、居家护理。

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人身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长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医护人员上门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参保对象可以申请居家接受医疗护理照料。

优点:(1)符合中国人居家养老传统,方便民众。

(2)分流大部分无需医院专门护理人群,节约医疗资源。如青岛60元床日定额相当于三级医院普通病房费用的1/8~1/18.与icu费用相比就更低。社区家庭病房的便利性将分流部份医疗机构就诊压力。

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导致人身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长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需要临床医疗护理的参保对象可以申请在定点护理机构接受长期医疗护理。

优点:解决计划生育政策下“4+2+1”家庭带来的无力进行居家护理人群的护理需求。同时也分流了部分无需医院专门护理的人群,节约了医疗资源。

3、医院专护。

一般由二级以上医院设立专护病房收住无法在护理院或居家护理的人群。如符合以下情况的参保人可以申请在有关医院接受医疗专护:

(2)需要长期依靠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维持生命体征的;。

(4)髋部骨折未手术、下肢骨不连(腓骨除外)、慢性骨髓炎,需要医疗护理的;。

(5)其他术后仍需长期住院维持、支持治疗的;。

优点:发展专护病房,整合医疗资源。如青岛二级医院病人不多,床位使用率也不高,将医疗专护确定为重点发展的特色科室,并在老年病科成立了老年护理中心。

(一)社会保障框架内运作,政府统筹,政府试点,覆盖人群广。

1、山东模式(全包干制)。

政府按基本医保运作模式按比例补偿三目录范围内的医疗护理费。将需要特殊照护的人员(1.因病情需长期保留胃管、气管套管、胆道外引流管、造瘘管、深静脉置换管等各种管道的;2.需要长期依靠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维持生命体征的;3.因各种原因导致昏迷,短期住院治疗不能好转的;4.患各种严重慢性病且全身瘫痪、偏瘫、截瘫并且生活不能自理的;5.其他术后仍需长期住院维持、支持治疗的;6.经社保经办机构认定的其他符合享受医疗专护的情况)外包给医院,在二级医院接受医疗专护的参保人,每床日总费用定额包干费为170元与医院结算;在三级医院接受医疗专护的参保人,每床日总费用定额包干费为200元与医院结算。同时将居家护理对象与护理院护理对象外包给护理院,每床日定额包干费用(含统筹范围内个人负担部分)为60元与护理院结算。

优点:分家庭护理、护理院护理与医院专项护理结合,满足多层次人群护理需求,节约医疗资源。

缺点:(1)包干制带来养老院、医院的逆选择。优先选择病情轻护理费用支出少的人员,甚至让未失能人员配合检查滥竽充数。同时专护人员若病情好转达到终止护理条件时不作为,任其滥用护理资源。

(2)护理对象的审核、与各医院、养老院的沟通、巡查等大量工作带来人员增加,机构臃肿。

2、长春模式(半包干制)。

政府按基本医保运作模式按比例补偿护理费用(护工劳务费用、护理设备使用费、护理日用品费用、养老机构床位费、舒缓疗护费等)。

短期照护人员与医院结算,长期照护人员与养老院结算。

(2)与定点养老照护机构实行包干结算接受长期生活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人员的护理费用。

优点:短期照护与医院结算不实行包干,结算方式同现有基本医保方式,操作简单。

缺点:(1)护理院数量不足的地区,无法合理分流护理人群,在现有医院专护少的现状下,大部分失能人群无法覆盖。同时未开设家庭护理项目,满足不了需要家护人员的便利需求。(2)在医疗机构的护理费用未实行包干,直接结算,导致医院有挤用护理费用风险,医院专护基金随机波动性大,不利于管控。

目前国内商业保险市场上开发的相关护理产品险种较单一,由于没有失能人员发生费用的历史经验值的支持,均按失能(无法完成“穿衣、沐浴、进食、如厕、移动、行动”六项日常生活活动中3项)发生的概率来设计定额给付型产品。主要有人保健康险---全无忧长期护理保险,中国人寿--康馨长期护理保险,国泰人寿--康顺长期护理保险,友邦人寿--全佑一生“七合一”险,生命人寿---附加全佑一生长期护理保险。目前国内市场上尚无费用补偿型的护理险种。

优点:保障较高,有投资性质的产品可选择。

缺点:1、保障对象局限于60周岁前健康人群。

2、保费较高、超过一般人群购买能力。

(三)政府统筹、商业险公司经办模式探索。

自青岛市2012年7月将护理保险支付从医疗保险中剥离出来率先在全国建立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开始,我国护理保险试点已两年多。在护理门槛准入、护理机构选择管理、护理对象审核、费用结算等方面摸索了近三年。随着护理人群面扩大,职工参保发展到居民参保的形势下,对护理对象审核、护理机构稽核等方面耗时费力,已力不从心。目前青岛市政府正对该项工作进行外包保险公司的招标过程中。

因此,探索政府统筹,商业险公司经办模式已势在必行。由政府筹集基金,制定参保对象、保障范围、实施细则。将所有失能需照护人群向商业保险公司购买护理保险,商保公司负管理、巡查、待遇支付等具体服务。

优点:

1、通过第三方运作,利用商业险公司的专业理赔人员审核,专业调查队伍巡查,减少政府与医院、养老院直接结算带来的基金风险。

2、通过采购第三方服务,减少护理对象审核、报销、医院巡查等大量工作带来的人力扩张,机构臃肿的弊端。

3、商业险公司多年医疗险理赔经验、数据积累、精算法则的运作,对基金稳定运作提供了保障。

4、政府通过固定保险费支出转嫁基金运行风险,有利于财政收支平衡,利于预算与决策。

在政府“简政放权”、“管办分离”的思想主导下,商业保险公司迎来了发展机遇。目前市场上在售的长期护理险的受关注度很低,这与产品知名度不高有关。另外高保费也是制约护理险发展的瓶颈。如何开发一款符合民众口味的护理产品是关键。从实行长期护理险的国家来看,保险不是简单的经济补偿,而是兑换成服务,也就是用金钱兑换服务。所以目前市场上的经济补偿型险种不接地气,民众需要的是通过这种产品能解决在护理院或居家实实在在的护理需求。故开发一种能与护理院及居家上门服务商结算的费用型险种方能解决兑换护理服务的问题。目前商业险公司开发费用补偿型险种最大困难是无支持精算的护理费用历史经验数据。同时,兑换成实体护理服务所需要的大量专护医院、护理院及能上门提供居家护理的照护人员也是商业保险公司无法解决的难题。

因此,政府统筹,商业保险公司经办是目前最佳组合方式。发挥政府在筹资、结合医改政策组建专护医院、发展民营医院、扩张护理院、培养护理人才方面的优势。同时发挥商业险公司积累数据、建立精算模型的长处,以及参保人员风险识别、理赔服务的优势。这样,解决了政府基金支出不稳定、经办人力不足的难题,也解决了商业险公司定额给付型险种无人问津及无力发展定点医院、护理院的难题。

目前,国内除青岛、潍坊、长春外,其它地区对护理保险的政策、制度、管理规范、操作细则等都未出台。要想做好福建省的护理保险工作,需要政商合作,共同成立项目组,实地调研符合我省的护理保障的现实需求,同时借鉴试点地区的相关做法,进行整理与研究,共同推进福建护理保险制度的成形。

目前我们的现状如下:

(一)失能人员相关基础数据缺乏,筹资规模无数据支持。

如2015年青岛市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243万,人均153元(在职工年均收入48453元,0.31%)标准筹资。资金池计3.7亿。而我们该筹资多少尚无依据。

解决方案:成立调研组收集如下数据。

1、参保人群年龄结构、供养比--测算失能发展趋势。

2、目前医院失能人员数量及护理费支出—测算医院专护人员费用支出。

3、目前护理院(含养老院)及居家卧床失能人员数量--预估院护及家护费用支出。

(二)无护理相关细则规定,需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

解决方案:成立工作组制定如下政策。

(1)明确护理服务形式与内容。

(2)明确支付范围与待遇标准。

(3)明确护理服务机构与人员管理。

2、制定护理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1)明确护理服务机构准入门槛。

(2)明确护理服务机构申请途径。

(3)明确护理服务机构审批。

(3)明确申办管理要求。

(4)明确服务管理要求。

(5)明确结算管理办法。

(6)明确财务管理办法。

(三)缺乏管理护理机构及其服务人员的软硬件平台。

解决办法:成立开发组开发应系统。

1、开发社保一体化系统。满足经办机构平台与社保五险一金平台对接,在系统内实现护理申请提交、查询、审批的功能及护理费用结算、支付的功能。

2、开发护理保险服务监控系统。满足上门服务人员的上门服务频次及服务时间的监控。

(四)试点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1、有资质提供医疗护理的护理机构数量不足。目前全省公办加民办养老机构共1930家,床位13.66万张。共中能提供医疗护理的机构占比很小,需大量改造扩建具有生活照料及医疗护理双重功能的照护机构。

2、上门提供居家服务的医师、护士、护工的人员不足。目前已试点的青岛市医院(专护)及护理院(长护)的建床人数仅占护理总量的10%。即90%的人员还是居家护理,需要大量的上门服务人员是面临的挑战。

3、护理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人群的投诉解释工作量巨大。主要是三类人员(1)大量被拒绝门外的半失能人员(2)因护理机构不足(青岛规定护理机构服务半径4公里外人员不予申报)被拒之门外的失能人员(3)因医师、护士护理满员(青岛规定同期管理的家护病人达到人数限制不予申报)被拒之门外的失能人员。

综上所述,我们必需达成两点共识:

首先,随着老口老龄化的加快,“银发社会”到来已为时不远,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开设得越早,初始成本会越小,开办的阻力及运营后期所承受的压力也就相对较小。长期护理险的开展工作迫在眉睫。

其次,借鉴已试点地区的探路过程,福建护理保险试点应遵循“易”后“难”的原则。先试点小范围人群,后过渡到大范围人群。先覆盖职工医保人群,后城乡居民参保人群。先全失能人群,后半失能人群。

母婴护理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为了积极响应学校安排的教师下企业调研这一活动,我部积极组织,本专业以小组的形式,文化课老师和专业课老师相结合,于6月12日下午到中卫市第二医院进行长达3个小时的调研。主要目的是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合作,进一步对专业进行调研论证,考察医院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和需要。

医院工作人员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而且对待此次探讨很重视。参与这次活动不仅有经验丰富的护理部主任还有资深专家朱院长。探讨的内容包括:课程设置、见习、实习、和目前代课老师所遇到的困难。以下是问题与建议:

例如《护理学基础》是本专业最核心课程,在今后的工作中贯穿始终,在校期间充分掌握,所以需要加大课时。有些文化课课没有开设的必要医院指出,如《普通话》,第一,从事本专业的学生大多在周边或家乡工作,大多数使用的是家乡话;第二,主次要分明,普通话人人会说,没必要以一门课的形式开设。

例如《医用化学》,课程里面涉及无机化学,但初中化学并没有开设,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而且会打击学习积极性。《卫生法律法规》,学习相关法律是好,但要分清重点,不能以一门课程来学。况且法律法规在《护理学基础》中有交叉点。《医学伦理学》,与《护理心理学》有交叉点。

通过见习,能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尽早熟悉医院工作环境及其功能,增强感性认识。因此课堂要和见习同步。

医生护士以病人为上帝,医院工作第一。精力有限,所以,教案书写,作业批改有些困难。

教学设备有限,课堂以纯理论灌输,不是长久之计。

护理专业行业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面对很多学生所学专业了解不足,为了更好的学习,并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二、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的了解护理专业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护理专业人员的就业前景,以便及时做调整,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调查对象:任课老师

四、调查方法:访谈、参考文献

五、调查内容

(一)、护理专业的设置情况。

护理教育是我国宏观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为医疗事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艰巨任务。建国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卫生部、教育部2004年5月24日共同制定的《护理、药学和医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的精神,为更好的提高护理专业队伍的总体素质,以适应提高护理教育更好的适应我国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对卫生的需要的需求,我国在21世纪初抓住机遇,拟新开设护理学本科专业。

1、社会需求方面

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者广泛的工作在社区诊所、家庭、机关、学校、厂矿等场所,从事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老龄人口日益增多,慢性病人增加,大大的加大了护理的需求。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社区护理将形成一支稳定的队伍,约占护理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

2、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

我国总体的人力状况明显少于卫生行政部门的人力编排要求,也难以适应整体护理需求,甚至与出现有的医院护士仅限于完成打针发药。由于护士处于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没有最好的精力做好基础护理,部分工作由家属完成,由此产生了护理质量严重下滑的现象。

面对对于护理人才的需求,2002-2003年卫生部护理人才需求预测研究课题组根据我国医护人力17年的资料(1985-2001),对未来护理人力需求进行了预测,希望以这样的目标而奋斗,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例应达到1:1。医护人数均达到232.3万人,甚至于考虑到老龄化的问题,需求应该更大,显然,对于快接近2015年的现在来说,目标远远没达到。在这间,对护理,医学和药学的改革,2015年,年招生数每年递增15%;到2015年,我国各层次护理教育的招生数量比例应为中专占50%,大专占30%,本科及以上占20%。以此层次调整,我国的护理教育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对人才的培养

护理学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仅是对护理人员数量的需求,更是对人才的需求。于是,就此为目标,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突出本科教育,是教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面向各级医疗机构、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单位,培养出: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是:本专也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的医院基础、预防保健的基础理论知识,受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

技能;3、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4、具有社会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6、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动态。护理学专业的主干科学:基础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导论和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临床综合实习、社区实习、论文撰写等,一般安排不少于52周。

根据拓宽专业口径与市场要求相结合的要求,护理学专业培养模式一般是在完成公共基础课及部分专业基础课之后,在进行专业方向分化,即前期趋同、后期分化。这种模式不仅仅能较快的急需的的学科输送专科护士,满足日益发展的医疗工作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我国护理学专业内涵的充实和各类专科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提高,也能为日后将专科护士纳入到毕业后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具有本专业所学的文化基础知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或临床护理等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初步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成为高级护理人才。

(二)、护理专业的现状及发展状况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兼并、减员增效,使一部分人员下岗待业。相比之下医疗卫生系统相对比较稳定,已有调查中显示,谋求护士职业主要为求稳定占首位。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护士学历不高,从事的是服务性工作,社会地位不高,重医轻护的现象较为普遍,与相应行业比较付出与收入不足,晋升机会较少,构成护士队伍内部的不稳定性,一旦护士达到一定学历,流失的可能性较高。院内医技性工作、办公室秘书等成了流失的目标。 在医学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普及与推广,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在日趋完善。因此对护士学历的要求相应提高,各级晋升必需具有一定学历。另外,护士为胜任日新月异的护理工作,对充实新知识的迫切性不断增强,护士对提高学历的迫切性已占据个人奋斗目标的首位。

3

护士工作集体力、与脑力与一体,长期倒班,编制紧缩,工作量大,又要确保不出差错事故,长年累月身心疲惫,因此七成的护士感到有压力,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紧张和休息时间少。

护士心目中对护理管理者的排序来看,实干型居首位,其次为开拓型。说明护士对管理的观念在改变,要求管理者除了以身作则,具有解决问题,善于倾听群众意见,与他们交流、沟通外,还必须具有敢于冒险,善于创新、独立思维、尝试变革的开拓精神。护理管理者只有实干加创新才能带领护理队伍走向21世纪。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业内专家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三)、护理专业相关的职业证书

医院是人民健康保障的发源地,为了满足医院对护士的需求,但又不仅仅是数量的需求。国家便针对护士开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使得我们的护士质量的到很大的保障,也让病人们放心的把自己的健康交到她们的手中。国家老龄化程度也越来越严重,他们对健康的需求、对防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此,国家也并不是说,让其在社会中自由的发展,闲人口的老龄化带来的负担,反而是依然将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为了为他们的健康送去了保障,国家也设立了《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在医学事业中,自拉宁格尔以后,对卫生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关键,我们只有做到最好的卫生才能提供最好的护理和治疗。于是,《卫生行业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就这样,在我们的生活中诞生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证书来完善我们的医学事业。

(四)、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学就业前景将被越来越看好。护理类专业毕业生将有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社会对护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分工更细化的要求,学有一技之长可以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就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高,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实力选择在民办医院和公办医院工作。

以口腔类专业护士为例,与国际发展接轨后,口腔临床操作需要实现“四手操作”,即需要大量口腔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完成工作。国内各类大中型医院、口腔专业医院、口腔门诊等都需要大量的口腔专业护理人员,但是现有毕业生根本满足不了社会上的实际需要。此外,护理学专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还可以是:育婴师,私人家庭护理师,持有相关证书出国做护理师,目前,护理师出国待遇非常好,需求量也比较大。

六、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此次的调查,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专业学习方面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还需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虽然是十分乐观,护理专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但是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不小的。只有在学校里学好专业知识,实习时认真积累经验,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地立足于社会。对于未来,发掘的前途也是不可限量,有着多种多样的就业方向,有着多条走上梦想殿堂的道路。

参考文献:

2、李静、姜安丽 《护理学学科定位及其专业设置的发展与现状》

6

一、调研基本要求

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职成8号和12号文等文件为

1.生行业护理专业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2.医院及各级医疗机构护理人才结构状况与人才需求状况。

3.护理职业岗位对护士的知识及能力要求。

4.全省同类专业分布情况

5.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岗位发展调查分析

6.毕业生对培养过程的意见和要求

7.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反馈

1.问卷调查

2.电话访谈

3.重点走访访谈

4.文献、网站评阅

5.现场调研

6.专题调研

1.山东省医疗卫生机构护理业务主管部门

2.省内各市人才交流中心

3.省内同类院校

1.医院的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及管理部门相关人员

2.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医生、患者

3.护理专业历届毕业生

4.护理专业在校生

2015年至2015年。主要内容包括调研内容、访谈对象、访谈

表1 医院调查基本情况

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1.调研过程与方法

2.从业人员现状数据

3.从业人员状况分析

要求

1.调研过程与方法

2.企业用人数据

3.企业用人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分析

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评价

2.毕业生反馈信息

3.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的地区分布情况

4.在校生学习调研

三、山东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现状调研

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布点及招生人数状况及分析。

四、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五、专业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建议

一、调查背景:

面对很多学生所学专业了解不足,为了更好的学习,并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二、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的了解护理专业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护理专业人员的就业前景,以便及时做调整,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调查对象:任课老师

四、调查方法:访谈、参考文献

五、调查内容

(一)、护理专业的设置情况。

护理教育是我国宏观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为医疗事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艰巨任务。建国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卫生部、教育部2004年5月24日共同制定的《护理、药学和医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计划》的精神,为更好的提高护理专业队伍的总体素质,以适应提高护理教育更好的适应我国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人民对卫生的需要的需求,我国在21世纪初抓住机遇,拟新开设护理学本科专业。

1、社会需求方面

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者广泛的工作在社区诊所、家庭、机关、学校、厂矿等场所,从事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老龄人口日益增多,慢性病人增加,大大的加大了护理的需求。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社区护理将形成一支稳定的队伍,约占护理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

2、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

我国总体的人力状况明显少于卫生行政部门的人力编排要求,也难以适应整体护理需求,甚至与出现有的医院护士仅限于完成打针发药。由于护士处于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没有最好的精力做好基础护理,部分工作由家属完成,由此产生了护理质量严重下滑的现象。

面对对于护理人才的需求,2002-2003年卫生部护理人才需求预测研究课题组根据我国医护人力17年的资料(1985-2001),对未来护理人力需求进行了预测,希望以这样的目标而奋斗,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例应达到1:1。医护人数均达到232.3万人,甚至于考虑到老龄化的问题,需求应该更大,显然,对于快接近2015年的现在来说,目标远远没达到。在这间,对护理,医学和药学的改革,2015年,年招生数每年递增15%;到2015年,我国各层次护理教育的招生数量比例应为中专占50%,大专占30%,本科及以上占20%。以此层次调整,我国的护理教育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对人才的培养

护理学专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仅是对护理人员数量的需求,更是对人才的需求。于是,就此为目标,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突出本科教育,是教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面向各级医疗机构、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单位,培养出: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是:本专也学生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的医院基础、预防保健的基础理论知识,受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

技能;3、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4、具有社会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6、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动态。护理学专业的主干科学:基础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导论和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临床综合实习、社区实习、论文撰写等,一般安排不少于52周。

根据拓宽专业口径与市场要求相结合的要求,护理学专业培养模式一般是在完成公共基础课及部分专业基础课之后,在进行专业方向分化,即前期趋同、后期分化。这种模式不仅仅能较快的急需的的学科输送专科护士,满足日益发展的医疗工作的需求,而且有利于我国护理学专业内涵的充实和各类专科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提高,也能为日后将专科护士纳入到毕业后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具有本专业所学的'文化基础知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或临床护理等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初步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成为高级护理人才。

(二)、护理专业的现状及发展状况

护士工作集体力、与脑力与一体,长期倒班,编制紧缩,工作量大,又要确保不出差错事故,长年累月身心疲惫,因此七成的护士感到有压力,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紧张和休息时间少。

护士心目中对护理管理者的排序来看,实干型居首位,其次为开拓型。说明护士对管理的观念在改变,要求管理者除了以身作则,具有解决问题,善于倾听群众意见,与他们交流、沟通外,还必须具有敢于冒险,善于创新、独立思维、尝试变革的开拓精神。护理管理者只有实干加创新才能带领护理队伍走向21世纪。

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护士荒”现象已日益突出地摆在各国医学界面前。未来10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200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世界性的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业内专家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洲,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洲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改变,慢性病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不断增强,社区医疗保健工作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城市的医院都设有涉外门诊,而一些合资医院以及“洋”医院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护理学人才在具备护理学、护理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等专业知识外,还能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那么就业选择将更为宽广,可以从事在华的涉外医护服务、国际技术合作交流和资料传递等。

(三)、护理专业相关的职业证书

医院是人民健康保障的发源地,为了满足医院对护士的需求,但又不仅仅是数量的需求。国家便针对护士开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使得我们的护士质量的到很大的保障,也让病人们放心的把自己的健康交到她们的手中。国家老龄化程度也越来越严重,他们对健康的需求、对防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此,国家也并不是说,让其在社会中自由的发展,闲人口的老龄化带来的负担,反而是依然将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为了为他们的健康送去了保障,国家也设立了《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在医学事业中,自拉宁格尔以后,对卫生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关键,我们只有做到最好的卫生才能提供最好的护理和治疗。于是,《卫生行业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就这样,在我们的生活中诞生了。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证书来完善我们的医学事业。

(四)、护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学就业前景将被越来越看好。护理类专业毕业生将有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社会对护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分工更细化的要求,学有一技之长可以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在就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高,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实力选择在民办医院和公办医院工作。

以口腔类专业护士为例,与国际发展接轨后,口腔临床操作需要实现“四手操作”,即需要大量口腔护理人员配合医生完成工作。国内各类大中型医院、口腔专业医院、口腔门诊等都需要大量的口腔专业护理人员,但是现有毕业生根本满足不了社会上的实际需要。此外,护理学专业毕业后的工作方向还可以是:育婴师,私人家庭护理师,持有相关证书出国做护理师,目前,护理师出国待遇非常好,需求量也比较大。

六、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此次的调查,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专业学习方面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还需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护理专业的发展前景虽然是十分乐观,护理专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但是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不小的。只有在学校里学好专业知识,实习时认真积累经验,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地立足于社会。对于未来,发掘的前途也是不可限量,有着多种多样的就业方向,有着多条走上梦想殿堂的道路。

护理见习心得感想

对护士的工作也有一些了解。才知道做好一名优秀的护士是不容易的。

护士的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还有与人沟通都是很重要的。我觉得我还是很有责任心的,对自己的技术也有信心,就是不怎么会与别人沟通,这个还是有些担心的,我也只能尽力做好我能做的。

长期护理保险调研报告范文

作为2020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系列发布成果之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近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社科院人口所)联合发布《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据保险业协会介绍,报告以23个已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城市为调查框架,居住于当地主城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30-59岁成年人两个人群为调查对象,系统分析了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失能老人"护理服务群像"、成年人对失能风险的认知偏差及护理规划意愿等问题,为政府、相关金融行业、养老产业链等各领域了解老年人服务需要,预测成年人养老金融产品需求,精准定位相关政策及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报告显示,调查地区有4.8%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即adl)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基本自理能力的衰弱也伴随着独立生活能力(即iadl)的退化。依赖程度最严重——adl和iadl均重度依赖的老年人占比达25.4%,即有四分之一的老人需要得到全方位的照料。

"不同失能状态的老年人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护理服务需求",保险业协会介绍称,"对于中度及重度失能老人,子女、亲属等非专业人员是主要的服务供给者,但服务中心随失能程度的加重逐渐朝专业机构转移。对重度失能老人来说,养老院或老年公寓的重要性显著加强"。

中度及重度失能老人均面临较大的服务缺口和保障缺口。服务供给不足集中在协助服药、压疮护理、心理咨询等医疗护理服务方面,日常生活服务相对过剩。在费用支出方面,个人筹资水平较高,老人的支付意愿也远低于实际支付水平,保险保障、尤其是商业保险的作用亟待提高。

此外,报告发现66%受访成年人对自身失能风险持过于乐观的态度,低估了未来的护理需要。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认为必须在年轻时就进行护理规划,但更多人认为规划的执行十分困难。护理规划重要性和可行性之间的这一矛盾反映在商业人身保险配置组合上:与失能风险直接相关的长期护理保险在各类商业人身险中的购买率最低。

最后,报告分析了成年人"以房换护理"的态度——即"出售或抵押房产来支付护理服务费用"。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愿意接受"以房换护理"模式,表明以住房资产为基础的各类金融产品、包括保险产品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作为一种养老保障工具,"以房换护理"模式适应的人群特征非常鲜明。它更适合风险态度保守、自我养老储备不足、偏好社区护理模式的中低收入人群或非本地户口人员,当地住房资产价格高也会激发盘活房产资源的动力。

在以上发现的基础上,报告提出了四点发展建议:一是加强以"重预防、多层次、强保障"为特点的养老体系建设顶层设计;二是抓痛点、补缺口,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服务产业建设;三是宣传改变认知、政策鼓励行动,提升成年人养老及护理规划能力;四是找准"以房养老"在养老普惠金融中的定位,扩大发展空间。

保险业协会邢炜会长指出,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护理等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最关心的领域之一。保险业要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要求,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有关"打造高质量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的号召,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机制,做好经验数据、服务能力、产品供给、标准体系等方面的基础建设,找准保险等金融产品的定位,更好地服务于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社科院人口所张车伟所长表示,人口老龄化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国已有几十个城市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巨大挑战,高质量的长期照护体系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和商业保险在长期照护体系中的作用,需要我们集思广益、共同探讨。

据悉,这是继2016、2017年后,保险业协会第三次通过"中国大学生保险责任行"实践活动平台进行长期护理调研。调研开展三年以来,已就长期护理服务及保障需求积累了系统的调研数据及研究成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