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实用16篇)

时间:2023-12-03 12:35:45 作者:琴心月

月工作总结是对个人在一个月内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份重要报告。以下是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大家可以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写好月工作总结的要点和技巧。我们可以从这些范文中借鉴一些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以便写出更好的月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内容提要:语文是中职生学习各类专业课、文化课的基础,也是他们将来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当前的中职语文课程有许多不足之处,制约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必须改革中职语文课程:明确教学目标,降低学习难度;借鉴普高教法,融入职教特点;注重听说训练,突出专业知识;开设写字课程,提高书写能力;强化应用写作,培养从业技能;提倡开卷有益,引导课外阅读;完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语文课程改革体会-02-1118:17语文课程改革体会曹殿成与其说教育改革,不如说教育发展。改革促进教育的发展。特别当今中国社会的迅猛发展与快速进步,以及全球的一体化,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其超前性与跨越性。其宗旨与目的就是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基于此,课程改革实为必然,而且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教育与课程将会不断的进行改革、发展、进步。从长远的角度看,不改革的教育是不能想像的。因此,应该视教育改革为事物发展的常态,否则是教育发展的滞后。

具体的说,从我国近二、三十年来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演进变化,就可以看出教育的发展的进程。如:教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素质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而这一过程反映了我们国家社会发展与民族复兴对教育的需要。对于这一点,所有搞教育的人,全体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应该有清晰的认识。这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即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必然要求课程及其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从开始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和从开始的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实验,本人做为一名参与其中的地级市中学语文教研员体会最深的就是这一点。

其实,本次课程改革给广大中小学教师及其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推动最大也是这一点--教育育人理念的更新。道理本来很简单。就如有些领导和老师所说“我们做得好好的,该什么啊!”是啊,他学校管理得很自如;他学生教得很顺手,但是却忘记了我们教育育人的目标和要求不可能永远不变。

对青少年的教育可能会影响其一生的为人与发展。一年之计在于春,人生一世前十五年。学生得了高分考上了大学,是学校和老师的成就,但不一定是学生的一生。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基础教育也应该树立起我们的教育和教学不仅仅能够让考出好成绩的理念,积极、扎实、稳健地实施课程改革。

教育是发展人事业。基础教育是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我们应该具备一点教育家的素质--教育的.功利在未来,在民族。

教育改革是艰难的,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期冀三年、六年,一两轮实验就取得成功,也许是不现实的。况且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需要诸多必要的条件和知识、智慧与技能的支持。

必要的条件,首先是具有“法规”效应的课程标准和代表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意旨的清晰而彻底的教育理论,给课程改革以明确的指导。而众多学者的各种“解读”、阐发与新见等的“百家争鸣”与学术界的研究探讨,待其理论成熟,再将应用于基础教育实践不迟,以免给广大中小学教师带来教学思想与理论上的诸多迷茫与困惑。其次,课程标准中,应该有比较详细的学科常规教学实施规范和可操作的评价办法,既能够使广大教师正确的实验课程,规范课程实验,又能够保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既能够使教育管理部门正确的评价改革,又能促进课程改革。第三,教材要典范、好用。它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它是教育教学的凭借。没有教材不能进行教育。教材对于中小学十分重要。教材的编写体例、内容选取、教学与学习要求等,都要科学。好的教材是教育成功的一半。同时,教材要为教师配备科学、完整和好用的教学指导书(教参)。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教师用书》多有意为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留有个性发挥空间的做法,并不怎么符合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县及其以下层面的中小学教师使用起来很困难。事实上,中小学教师每天八小时多的教育教学坐班劳动非常辛苦,而真正具有研究能力和机会的老师只是少数人。如果有了常规教学规范、评价办法,有了好的教材和教学指导书,他们会教得好,也会教得轻松。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通过《十年语文课程改革之路》培训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这次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丰富了教师的知识面,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结合我校的现状,我认为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才的奠基石。现社会我们的学生一定要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为以后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发挥更广的想象力,从而显示出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平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普遍喜爱语文课,但有个别学生普遍厌学语文。为什么呢?原因出在哪,我认为是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所造成的。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进行认真研究,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缺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厌学语文课,可能存在这些原因:师生之间缺少感情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在不自觉中移植到对语文学习上,长期以往便导致学生厌学语文。由于条件环境有限,在教学中只有一本书,一支粉笔,这些便是整堂课的教具,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学生的思想不够集中,加上课业负担沉重,繁琐重复的读、背、抄、写成了学生的语文作业固定模式。

针对以上症状,怎样才能激发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我认为最重要的要做到这几点:我认为教师一定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要有亲和力。尊重学生,不断地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影响学生更专注的学习语文课程。我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在于积累,主要反映在上课时学生一定要做好笔记,便于反复研究思考,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和组织演讲、知识竞赛等,才能触发学生写作灵感,想象力一定有长足的进步。

以上是我的几点心得,也通过这次学习,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不足,我一定要加强学习来充实自己,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专家的精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为我们农村的教育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小学教师课程改革培训工作总结

编者按:教师积极参与教育局组织的课改培训,教师们在培训后作了。

本学期,小学课改核心校第一小组在县教体局教研室的领导下,各成员学校积极参与,通力合作,各项工作初见成效。

本学期,重点开展了“教材解读”和“新教育晨诵”的培训,第一小组邀请滑县数学名师刘文晖老师和滑县语文学科带头人邵传红老师对成员校的全体语文、数学老师进行培训,参训人数达到460人。通过培训,全体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普遍提升,促进了课堂教学,提高了业务水平。

我组各成员校积极参加教研室牵头组织的新教育晨诵课的培训,观摩了党玲芬和李艳老师的晨诵课,聆听了党老师的报告。通过培训,语文老师对晨诵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各校晨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为加强交流,共同提高教材研读和晨诵课授课水平,以赛代培,以赛促研,在广泛征求各校意见的基础上,报请教研室同意,我小组于11月9日举行教材研读和晨诵课比赛。

各成员校积极报名,踊跃参加。经过激烈竞争,推选出李瑞君、杨自勤、邵传红、魏玲等老师参加县级比赛。比赛同时又是一次区域教研,广大老师通过参与和观摩比赛,提升了自己的水平。

在教研室的正确引领和各乡镇的积极组织下,我小组组织优秀教师李瑞君、杨自勤、邵传红、魏玲分别到小铺、枣村、四间房、八里营学校送课送培,不断扩大核心校的引领带动和影响力。通过区域内的交流,由一个学校引领一个乡镇,一个小组带动一个区域,实现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作者|滑县小学课改核心校第一小组。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摘要:本文从目前语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结合正在进行的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提出了在课程改革的潮流下,我们应特别重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1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教学范围过于狭窄。这里所谓的教学视野指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目标单一,“一切围绕中考、高考转”这样一个情况。诚然,中学语文教学视野过于单一,从根本上来讲是由应试教育体制造成的。但体制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学语文老师应该在可控范围之内,尽可能地开阔教学视野。如果教学视野不开阔,一味追求考试升学率,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严重下降,也将严重导致教师的教学素质的下降和教学个性的丧失,最终教师将变成一个教书匠。

众所周知,语文课自由发挥的余地和空问远较其他科目和课堂广阔。因此,只要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视野开阔,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不难的。但令人痛惜的是,现在很多学校及中学语文教师,出于追求升学率等目的,完全把语文课变成了“字词辨析、段落拆分讲解,试题练习”。本该十分精彩,充满生活气息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摧毁得一千二净。这些都是由于教学视野过于狭窄,教师教学个性丧失所导致的结果。

教学环境缺乏或不足。大家知道,语文的学习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以英语教学为例,很多中国学生学英语之所以很吃力,之所以学了多年以后也还是哑巴英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英语语言环境的缺乏。又以普通话的学习为例,南方人的普通话水平之所以比北方人差,就是因为从小受到方言的影响太大的缘故。同样的道理,能否营造一个良好的中学语文学习环境,也将从根本上影响到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图书馆、图书室,学生除了看语文课本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可读!可看的课外书籍了,难道语文的学习、语文理解能力的提高就只能从教材而来?于此,还存在另外一些认识误区。

教学手段过于陈旧、单一。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的手段都停留在“言传身教”、“传道、授业、解惑”这样一个模式上。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基本做法就是教师讲解、板书,学生则是做笔记。在测评方面,除了考试就没有其他更多的手段和方式了。这不仅无法使语文教学做到丰富多样,且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语文课变得极其枯燥乏味。在纸质媒体时代,通过黑板板书、通过考试测评来完成语文教学,这确是客观条件所限。但在社会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在多媒体教育已经走进课堂教学的时代,把中学语文课仍局限于这样一个传统教学模式,还把考试仅仅当作测试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唯一手段,则不免让人觉得落后于时代,也无法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需要了。

2重在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来进行改革创新。

2.1进行教材方面的创新。

1)课程目标,高度量化。

存初中学段的新课程平台上,有“人教版…‘北师火版…‘苏教版”三种语文实验教材共同展示,供全国各地学校自主选用。这三种教材版本是共性个性兼顾,其共性是:教材选文新颖,富于文化内涵和时代生活气息,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综合性学习的系列设置,着意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密切语文同生活、社会的联系,体现了“变革学习方式”的课改实质;课后习题设计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促进了教育观和学习观的转变;教材有意留白,给教师留足教材开发的空间,给学生留足延伸创造的空间,体现了新课程教材观。

2.2教师教学理念方面的创新。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指出,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丰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但面对中学语文新课程教材,不少教师缺少自主整合教材的意识,缺乏敢于扬弃和创造性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勇气。表现在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或照本宣科式地转述教材编者的话语和标准答案,或抛开教材的新体例,然按照语音、文字、同句、段落、文意分析等陈旧的教学模式,来讲授新教材中风格各异的课文,用传统老路了套用新教材。应该如何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是摆在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不能只是机械地将教材编者对文本的解读原样转述给学生,而将自己对教材的个性理解,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并启发学生对具体的教材进行个性的多元解读;二是对于教材中预设的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师不能不加选择地“拿来”,而应根据学生实际的.基础能力、情感体验、兴趣爱好等,由师生共同选择学习内容,灵活设计学习过程,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学活动;三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可以进行人胆的合理的舍弃,适当开发和利用具有时代特征又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资源。

2.3学生学习思想上的创新。

学习贵在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以承传民族文化为己任的语文学科,呼唤着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基础便是创造性学习。所谓“创造性学习”,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传统的语文教育强调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信息单向传输,是典型的纯知识灌注式教育当代的语文教育,则要求以学生主体为中心,强调人际互动和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与个性价值。

创造性学习的核心内容及其主要体现是创造性思维,它是相对于常规性或一般性思维而言的心理学家们指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连续的思维品质。每个人包括儿童,其思维品质中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

同时,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在人的思维结构中,有一半以上的因素都与语文能力有关,所以,提倡语文创造性学习就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由潜在的心智状态转化为外显的活动行为。积极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运行表现过程。

总之,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已经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这场改革面前,我们应如何理性的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艰巨的任务。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来看,我们都缺少不了创新精神。只有抓住了问题的根本精髓所在,再改革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全新的语文教育面貌就会呈现我们面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至于在一段时间里课堂上活动虽然很多,形式也丰富多彩,热闹是热闹了,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微乎其微――各种各样的活动及其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分散了更多的注意力。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注入了大量的课外相关信息,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动的内容,并阐述为何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不管这些原因是否何成立,似乎都是课堂的“标准答案”,都应该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可。甚至有时,教师还会被学生的某些与课堂毫不不相关的观点牵着走,进入了盲目讨论的误区,而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字词标点、句子段落的具体分析,文学创作手法及规律的讲解在语文课堂上渐渐隐退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数不胜数,他们甚至分不清什么叫表达方式,什么叫写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结构与顺序有什么区别,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一、语文教改感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绝对平起平坐,更不是说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知识水平。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因此,教师应在坚持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学生。

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的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调动的外表下内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相反,如果学生在热闹的形式下内部的思考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动”也无益。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二、课堂教学注意的问题1、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

2、教法。

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做秀之嫌”。

3、师生关系。

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三、课堂教学避免误区1、不能让语文课变成朦胧诗,即阅读文章不求甚解笼而统之,了解大意即可。

2、不能将语文阅读变成警句摘读,即让学生只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最感人的语句,任意阐述缘由即可。

四、课堂教学建议1、把预习、导读、复习、练习都纳入课堂。

教师指引,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实践,教师的主导作用则画龙点睛地突显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与指导和解决,使整个学习过程能把握重点,易化难点,激发疑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以让师生始终聚焦于教材,同时也节省了大量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时间,以便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

2、要把握好课堂讨论。

在近几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见“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提得很好,但我们在设计这些环节时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得到什么?是对写作手法的了解?还是对内在含义的领悟?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阐明“精彩”、“感动”的缘由呢?漫无目的的提问,随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劳动。因此,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此外教师面对学生的讨论时要注意适时调控。

3、朗读教学中要授之以“渔”。

朗读是品味文章的一个重要手段,好的朗读是建立在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语言和体会文章情感基础之上的,这些基础,只是反复朗读或空泛地评价朗读的好坏都是无效劳动。多问几个“这里应该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等,这样在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是我们在语文课改中的点滴感悟,从中不难发现,实行课改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思想、观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内容,它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而转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钻研新课程标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更新,不断突破,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课改教师。

小学教师课程改革培训工作总结

本学期,小学课改核心校第一小组在县教体局教研室的领导下,各成员学校积极参与,通力合作,各项工作初见成效。

一、培训助力教师业务能力提升。

本学期,重点开展了“教材解读”和“新教育晨诵”的培训,第一小组邀请滑县数学名师刘文晖老师和滑县语文学科带头人邵传红老师对成员校的全体语文、数学老师进行培训,参训人数达到460人。通过培训,全体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普遍提升,促进了课堂教学,提高了业务水平。

我组各成员校积极参加教研室牵头组织的新教育晨诵课的培训,观摩了党玲芬和李艳老师的晨诵课,聆听了党老师的报告。通过培训,语文老师对晨诵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各校晨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比赛推动学校教研活动开展。

为加强交流,共同提高教材研读和晨诵课授课水平,以赛代培,以赛促研,在广泛征求各校意见的基础上,报请教研室同意,我小组于11月9日举行教材研读和晨诵课比赛。

各成员校积极报名,踊跃参加。经过激烈竞争,推选出李瑞君、杨自勤、邵传红、魏玲等老师参加县级比赛。比赛同时又是一次区域教研,广大老师通过参与和观摩比赛,提升了自己的水平。

三、送课(培)加强了区内交流。

在教研室的正确引领和各乡镇的积极组织下,我小组组织优秀教师李瑞君、杨自勤、邵传红、魏玲分别到小铺、枣村、四间房、八里营学校送课送培,不断扩大核心校的引领带动和影响力。通过区域内的交流,由一个学校引领一个乡镇,一个小组带动一个区域,实现了资源共享,协同发展。

作者|滑县小学课改核心校第一小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改革课程纲要(试行)》,标志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天的到来。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次课改一再倡导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反思,从而更好地及时地完成角色的转变。《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快乐地学习。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寓教于乐”的历史回归。由此观之,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我们不能只会做“经师”,更要去做“乐师”,要及时的转变自己的角色,积极投身于改革的大潮,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真正的水手。

多少有识之士曾呼吁“诗意教育”,其本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要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两千年前的孔子的讲学,往往是先生居中间,弟子团团坐。传道授业、释疑解惑,各抒己见,其乐融融。大家都知道,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即师生的互动过程。它以课堂为主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活动大多是教师唱“独角戏”,想方设法把密密麻麻的教案文字变成语言传授。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老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丧失。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变得黯淡无光,一个个成了吸收知识的`“机器人”。新课程标准则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活动中的最佳组合。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引起师生感情的共鸣,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

有这样一句古话:“授人以鱼,可解一餐之饥;授之以渔,则可终身享用。”它启示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的传授给学生现成的东西,而重在教给他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和方法。换句话说,就是少给孩子一些唾手可得的“金子”,多给他们“点金术”!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学生很容易从课外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主要不再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应成为发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学习服务,建立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应成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寻求真理。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回归,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的发展。

(三)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叶圣陶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谈到“生活的本质不仅包括我们得到。

[1][2][3]。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年度工作报告

xx年秋季我县启动新课程以来,积极准备,认真实施,为新课程实验推广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但在农村地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遇到很多的困难,如教师专业素质整体水平相对不高,教师年龄老化,师资严重缺失,教材内容偏多,农村学生学习吃力,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必定是一项渐进的工程。在农村地区,如何立足于农村教育的现状,找准通过推进课改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最近生长点,而非好高骛远,是我们推进课改必须思考的。

20xx年,我县小语紧紧围绕全局教育教学宗旨,努力践行教学研究、引领、服务的职责,开展了一些工作,收获了一些成效。

一、深入调研,挖掘问题。

1、在关于对本次课程改革的态度上,仅有5人选择了不支持或无动于衷,但是其中只有2人选择了对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不认同”。在对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和方式的态度上,共有97位(92.38%)教师选择了“通过创设一定的条件可以实现”,有8位教师选择了“过于理想,难以实现”。

2、关于对课程和教材的认识,有35人(33.3%)认为现在的课程设置有不合理的地方,新课程教学中课堂容量较大,现有课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并建议能够增加一些学科的课时。教师们普遍认为“新教材比旧教材要求高了,难度大了”。

3、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的调查。教师在备课时使用的参考资料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生练习册、教参、教材,只有23人同时选择了课程标准,仅占21.9%。

4、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状况的调查。在学习习惯上,22人(12.94%)表示在教师上课前“每次都有预习”,58人(34.12%)表示“有时预习”;而在课堂上“经常”主动向老师提问的学生只有17人,“没有提过”的达到42人,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偶尔”向老师提问。87人(51.18%)反映,教师每天布置的作业“1小时之内”就能完成,45人(26.47%)表示需要“1—2小时”才能完成,仅有个别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2—3小时)。

二、阅读奠基,夯实教学。

课改行程的艰难,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学应该深深扎进阅读的土壤里。为此,我县将20xx年定为“师生阅读年”,着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目标明确,推动有力,措施具体有效,活动开展,成效日益显现,影响不断扩大。一路行走,一路收获。

1、全面启动农村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为了贯彻落实“行动与研究”教育教学研讨会精神,营造“书香校园”和全员读书的良好氛围,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高中阶段阅读总量150万字以上的要求,帮助师生形成扎实的人文素养、丰厚的文化积淀。教体局制定并下发了《万安县师生阅读指导意见》,方案确立了全县师生阅读的四项工作目标:1、在全县掀起阅读热潮,并继续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培养师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

2、转变思想观念,拓宽课程视野,探索师生阅读的有效路径。

3、在广泛阅读的同时,倡导教师精读专业书籍与经典书籍,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学生浓厚持久的阅读兴趣,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4、不断强化师生阅读教育,让学生在读书中丰富知识、提升人格,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全面提高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并提出建立组织、营造氛围、树立榜样、搭建平台、抓好图书馆建设、加快校园网建设、推荐阅读书目、举办读书节、成立读书组织、强化阅读指导、建立激励机制”等工作措施。我县中小学书香校园工程由此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2、举办读书报告会。为了让教师开阔眼界,拓展视野,提升思想,提升品味。4月上旬,特邀江西省特级教师、原吉安市教研室主任刘武德老师作了题为《师生共读师生同乐》的报告。在长达二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刘老师站在生命成长的高度,高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读书走向、诵读经典、读写结合、与思考同行等多角度、多层次阐述了读书方法、读书内容,从容讲来,思考深刻,举例丰富,分析入理,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使大家对教师为什么要读书、如何读书、应该读哪些书,有了新的、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4、让“经典”走进师生心灵。

每天早晨,各校都安排“读书时间”;坚持进行“聆听名段,欣赏名作”的感悟经典历程:聆听中外名曲、古今诗文、经典故事、这些经典之作经日积月累,给予了学生文化营养,浸润了传统道德思想,丰盈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实验小学和桂江小学制定了《20xx年师生共读经典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低年级学生以《。

三字经。

》《。

弟子规。

》《。

千字文。

》为主,中高年级学生及教师以《论语》为主。通过经典背诵竞赛、个人考核过关的检测学生诵读成绩。现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有2456名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教师以背《论语》为主,平时以自学为主,利用例会时间进行抽测或集体测试(集体测试以写为主)。从校长到同志,从后勤到一线,只要是实验小学的老师人人都要参与。现在学校已检查完《论语》的第一、二章。诵读《论语》已作为本年度教师基本功主要内容之一,年终必须过关。

20xx年4月23日和6月16日的《井冈山报》两期刊登了实验小学“师生共读经典”活动的报道。

三、研训结合,提升素质。

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研训结合,突出主题,攻破难点是我县小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的宗旨。我们认为,教师素质的提高依靠“竞赛+培训+阅读”。竞赛是锤炼,培训是提高,阅读是养分。并且形式要创新。我县在走“主题式教研”发展之路方面作了努力:

各校从问题入手,寻找教研突破口。以学科教研组为平台,开展了大量“主题式”教研活动,活动程序为:“发现问题—确定主题—行动跟进—实践探索—揭示问题—寻找对策”。建立一种“包容、共生”的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科教研组建设,从而达成开放性评价和互助式教研。

四、教学实践,亲近课堂。

“课堂是我们教师的根,教研员永远不能脱离教学一线,要永远保持教师的身份。”这句话我们铭记于心,根植于课堂。

1、送课下乡。为发挥学科教研员、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县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小语学科送教下乡。这一活动为广大乡镇教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示范课例。

2、教学实践周。为了引领乡镇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我县经常组织教研员到乡镇学校开展教学实践周活动。活动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每个教研员到校后接一个教学班的教学工作;二是教研员站在理论前沿,贴近改革实践,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方面作专题讲座。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的零距离接触,不仅提升了教研员自身的教学素能,而且加快了乡镇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小学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精选_

小学语文教学课改工作进行了多年,奋斗在这条战线上教师付出了努力和心血,取得了一个个丰硕的教学成果,为我国小学基础教育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回想这几年走过的教学路程,我既感到惭愧又感到欣慰,惭愧的是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微不足道,欣慰的是自己毕竟在三尺讲台上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没有愧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到,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现在我结合教改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教学中找到快乐。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与此同时,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下面我就简单的谈一下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

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就这样久而久之,我发现学生不管拿到一篇什么样的课文,都能不自觉的在读中体现出课文的思想感情,读出该读的感情。我觉得学生在读出正确的感情的同时,就已经表明他已经完全理解了这篇课文,明白了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不需要老师再去像以前那样的讲授课文,而且非常注重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每篇课文的同时,自己的感情也有了同样的体验,因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对学生注重人的教育,让学生能学会做人,学会做个有情感体验的人。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我通过新课改教材的实施,也真正对学生进行了人的教育,达到了新课改的目的。

说明自己读懂了什么,自己明白了什么,而且都说得很有道理,也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他们经过讨论所提出的不明白的问题,也正是课文的重点难点所在,因为有了良好的锻炼,上起课来老师感觉很轻松,整个课堂真的是把时间给了学生,让学生逐步的学会了自己去学习,我觉得这是我在新课改的实验中又一个小小的收获。

另外我还注重培养了学生的预习能力,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使他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总之我认为课改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自己的困惑:

欠缺的,因为条件真的是不具备,所以我觉得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中,农村的学生比起城里的学生可能在这个积累能力上就有了一定的差距,虽然我们老师尽量的提供各种阅读的机会,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学会搜集资料。

扩展课外知识,可是由于条件所限制,这仍然是不够的。我至今仍然没有想出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就结合自己的体会简单的谈了以上几点,总体上来说自从课改以来,收获是很多的,虽然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感觉很烦躁,但是课改对于孩子们来说,确实是不错的,尽管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可能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我想只要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任何的难题都是能够克服的。

观音寺镇王行庄小学乔丽萍。

今年假期中,我认真学习了新课标教学,在学习中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让我明白了教学方式的确立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发挥各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以下我就围绕自己学习略谈几点体会和感受:

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习我深切体会了转变学习方式与提高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为不合作不探究就不是新课程。我们发现,很多老师们凡上课又特别是有人来听的教研课,都必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当然,我们不是说用新的学习方式不好,我们必须明白,不管什么学习方式都是为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服务的,都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因此,学习方式不在于一定要多么新,而在于用得恰当,用得适度,用得有效果。现在的问题是,一些老师找不准合作探究的问题,把一些不该探究、不用探究、也无法探究的问题抛出来,让学生围成一堆,煞是热闹地讨论一番,然后教师又抬出现成的结论,合作变得毫无意义。另一种情况是,教师对合作学习不进行明确的指导,学生既无合作学习的意识,更无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就演变成给听课者看的花架子了。再次,一些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忽视自主,偏重合作,学生没经过对文本的充分自读,没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深刻的理解、感悟、体验、积累,一节课被大量的唱唱、跳跳、画画、演演、说说等活动占据,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扎实训练,彻底抛弃了我们原有的一些很好的学习语文的优秀传统。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失去了很多最好、最直接的机会。

新课程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不应一味照搬新课程标准的建议,应好好领悟其内涵。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相信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会不断更新,会出现了更多让人们感到高兴的事情。

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年度工作总结

200x年,我镇基础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全镇师生凝心聚力,新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教学”取得阶段性成果,校园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现就一年来的基础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对新学年的工作提出要求。

200x年,对于我们下符桥镇基础教育工作来说,是十分关键的一年,因为我们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顺利完成了镇内中小学的合理布局调整,新的中心学校成立后,中心学校一班人齐抓共管,引领全体教职工,以县教育局倡导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实践活动为主线,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使得师生两个队伍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中小学毕业班工作稳步推进,小学优秀率达到了既定的30%目标。“两基”工作持续发展,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12―14岁少年入学率为100%,在校小学生年辍学率为0,初中生年辍学率为0.89%,“两免一补”工作做到公开公正,按政策落实到位,充分体现了国家“民生工程”的本质意义。在全力做好初等与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工作的同时,我们尤其注重学前教育,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管理规程》,印发了《下符桥镇幼儿园教师管理办法》。镇中心幼儿园及德仁希望小学附属幼儿园已初具规模,**岗、修远、**、庙岗集小学的附设学前班管理与教学也正在走向规范化,学前教育得到了各校的重视。全镇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已达95%以上,学前3年儿童受教育率也达60%以上,适龄残儿随班就读比例也达90%。校舍危改工程科学有序实施,地税希望小学综合楼、规范化运动场竣工投入使用,庙岗集小学附属房、运动场、围墙、校门已竣工投入使用,中心校体育场及教师周转房正在建设中。一年来,我们的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丰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塑造师生优良道德品质修养。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灵魂,学校教育工作更是如此。历年来,我们都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把德育融入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融入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与学科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借助思想品德课、公共安全教育课、“五五”普法教育、国防知识教育、学科实践活动课等这一系列思想品德的主课堂,陶冶情操,升华优良道德品质;借助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班会这些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开展,宣传、讲解、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感染先进人物的品质,促进自身成长;借助每周国旗下讲话,重大节日举行纪念活动,激发师生爱家、爱校、爱国、爱社会的热情。中心校本部及各小学均开展了优秀班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评比活动,中心校共评选表彰了44名“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表彰了20名优秀学生干部,10个先进班集体。并从中推选8名学生2个班级接受市、县级表彰奖励。今年全国第一个烈士纪念日,中心校举行了“凭悼革命先烈,缅怀丰功伟绩”纪念活动。“五・四”期间,举行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读书演讲活动。与此同时,各校都在适度尝试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尤其注重了对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毕业班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活泼健康地成长。

二、切实转换教师角色定位,强力推进有效教学实验工作。

秋学期我镇中心校本部及地税希望小学参加了全县部分学校实施“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实践工作”的首批实验工作。一学年来,我们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这种“有效教学”基本模式的探索中走过了困惑,走过了迷茫,走过了彷徨,走过了焦虑,直至现在走进了比较理想的“有效课堂”。开始时,虽然同学科教师先进行集体备课,科任教师按照“有效教学”的一案三单格式,认真设计导学单,问题发现单,问题生成单,精心编制教学流程。班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初步确立,课堂教学的形式也较活泼。但实验老师们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进行理性思考分析后,觉得几个月的实验,只是做到了形似,离“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还相差甚远,多数实验教师感到了困惑,行动上在徘徊。针对此情,中心校诚请县局教研室及县学习与资源中心指导教师于去年期末与今年期初分别来中心校与地税希望小学对参与“有效教学”的全体教师进行零距离的深度培训。由此,我们的“有效教学”实验工作实现了良好的转机。这期间,我们的实验教师都围绕着“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进行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也做到有理性、有序性,学生小组合作机制得到了完善,教师真正走下了讲台,融于学生中间,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3月28日,全县“有效教学”现场会在中心校顺利召开,“有效教学”总负责人、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亲临课堂听课并与师生一起座谈。全县现场会后,中心校、地税希望小学分别迎来了**二中、太阳中心校、磨子坛中心校、单龙寺中学等兄弟学校的参观学习,使我镇的有效教学工作在全县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了进一步推动并为今年推广实验工作做好准备,我们又在5月21日在地税希望小学召开了全镇有效教学工作现场会。通过两个现场会的召开,“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导,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已基本深入人心,中心校的“一备二改三审四思”的导学案模式也基本成熟。11月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阚智院长率省教科院专家组一行26人深入我镇中心学校及地税希望小学调研有效教学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教学管理练好“严、实、精、细”四字诀,推动教学工作务实规范发展。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线,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保证。几年来,我们本着“突出常规,注重养成”的理念,遵照县教育局印发的《**县乡镇中心校教育教学专项工作年度考核方案》、《**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基本要求》,从师生两个队伍建设与管理入手从严、从实、精炼、细致地督导评价。主要体现在:一是严格遵循课程计划。中心校依据省厅要求,印发了统一的《课程计划安排和作息时间》,从客观上调控各校对国家课程计划的有效落实,各校依据实际科学合理地编排课表,科任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做到既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提高学习效益。二是强化教学全程管理。我们把教学过程的管理重心放在学校日常管理上,中心校对各校的过程管理实施监控,以期中督查、随机抽查、教育教学视导、期末综合考评为主要方式,以中心校印发的《常规教学的基本要求》及阶段性重点工作提纲为依据,以规范评价记录上报的《下符桥镇常规教学工作月查记录表》为参照评价每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今年春学期,中心校对各校期中重点工作从学籍管理、“两基”工作、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常规管理、安全教育六个方面进行督查,印发了督查通报。4月29日中心校教育教学工作视导小组本着“学校所有教师的`课都听到,所有学生的作业都查到,学校的各项制度、计划的落实都验证到,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评教评学”的工作思路对庙岗集小学进行教育教学视导工作,印发了视导通报。三是建立“推门听课,翻本即查”教学检查制度。县教育局在今春总体工作部署中郑重提出“推门听课,翻本即查”理念,中心校全面贯彻、落实,不仅在下校字(200x)1号、2号文件中进行细致要求,更是在对各校随机督查时加以落实。多数学校管理人员对这项制度执行较好。四是以“双五”活动为载体,努力构建书香型校园。中心校依据县局“五好、五爱”活动指导意见印发了《丰富“双五”活动内涵,凸显“读好书”成果展示活动计划》、《下符桥镇中小学教师书法训练实施方案》、《下符桥镇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方案》。各校按照文件要求,积极组织全体师生参与,多数教师完成了方案规定的书法训练量,效果也很好,给学生做了榜样。各完小都确定了“双五”活动工作重点,开展了读《小学生导读》,写征文评选活动。地税希望小学、修远希望小学、中心幼儿园、德仁希望小学开展了“党是阳光我是苗”少、幼儿书画作品大赛,全镇选送近三百幅作品到县、省参评。今年4月2日,中心校举办了第十五届中小学生爱国主义读书演讲活动,从22名参赛选手中遴选了6名学生参加县级竞赛,5人获县级奖,中小学共选送以《光辉的历程》为主题的读书征文13篇参加县评比。中心校从各校上报的小学生手抄报中筛选了25幅作品送县局评比。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更是成果显著,师生13幅书法、绘画作品送县评选,德仁、**岗小学选送的师生文艺节目在县集中展演。春、秋两学期均举办了小学生“三字”比赛活动,正确、规范、工整的写字基本要求得到了很好落实。一年一度的小学生秋季运动会如期举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得到了检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落实逐步做到正常化、规范化。地税希望小学的校园集体舞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德仁希望小学的书香少年读书交流会能定期举行。系列活动、多种做法,营造了浓浓的校园文化。

四、教育科研重在实效上探索思路,创新发展。

教育科研是学校工作的生命力,是办有特色学校的驱动器。中心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在初就明确提出:“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这一适应农村教师发展的岗位成才思路。除扎实做好地税希望小学、德仁希望小学承担的教育部课题《小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研究与探索》实验外,本年度着力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重点加强中心校本部的语文、数学、理化生、英语、政史学科教研组,下符桥、三尖铺两个学区的小学语文、数学、综合教研组建设。各个教研组基本上能够按照中心校的工作计划要求独立组织同学科教师精读教材文本、教师用书,阅览名家教学论著,观看名师课堂示范,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每学期开展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中心校本部每天下午**排一个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让教育科研在日常教学中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有效实施继续教育工作。第三轮继续教育的主旨就是通过备好课、上好课、命好题、评好课、育好人等五个专题的培训学习,加强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全体中小学教师能够做到日常备课与研究性备课相结合,每学期从备课笔记中选出10节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特色教学设计作为评价的一部分。“周反思、月叙事”多数教师做到了与所学专题模块、与自身教学实践相结合,并按要求在期末提供10篇教学反思、4篇教育叙事参加考评。中心校对参与“有效教学”实验的中小学教师报送的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进行初评,优选了9篇教育叙事、7篇教学反思、4篇教学设计送县局教研室评选。许多教师能把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收获撰写成论文上报评奖,本学年度推选5篇家教论文、7篇中小学教学论文上报市教育局评选,30篇中小学教学论文上报县教育局评选。

三是充分发挥业务指导组团队作用。中心校依据县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实施意见》,注重发挥三个指导团队的作用。其一,整合中心校教导处的督查、指导、评价力量,跟踪对全体教师,尤其是薄弱学科、薄弱教师的及时纠偏指导。其二,发挥挂职副主任的示范、指导作用。四位挂职主任围绕中心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以校本教研为依据,全面落实六项职责要求,从而达到服务教师,指导教学,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其三,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名师工程”。引领教师每月集中一次进行专题学习、交流,提升教科研能力,互动教师分学科每月集中一次,汇报教学体会,交流教学反思,接受引领教师指导,今年5月7~8日,中心校对参与“名师工程”活动的22名教师进行年度考评,其中20名教师被县教研室、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专家组认定其教育教学综合素养已达县级教学能手水平。

四是“农远”资源深入课堂。各小学基本上能够按照200x年度工作计划中关于农远资源管理与应用四个方面要求开展工作。多数教师的精品课、教学能手公开课、“名师工程”中同伴教师水平测试能适度运用农远资源辅助课堂教学。

五、“健康、安全第一”理念深入人心,教育民生工程有效实施。

中心校严格遵照教育部“学校工作,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印发了安全工作条例,与各小学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各学校在全体学生中宣传讲解《安全守则》,让学生了解一些遇到安全问题时的急救办法。尤其注重安全预案的拟定与安全演练活动的适时举行。坚持定期组织全体学生、全体离退休教师健康体检。教育民生工程惠及我镇多名师生,公用经费按期拨付各校,按照县局结算分中心的年初计划要求,能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细致做好预算,规范各校支出行为。此外,各校依据实际聘用了勤杂人员,尽力为师生做好服务。良好的后勤环境,保障了布局调整的成果,保障了学校稳定持续发展。

六、加强党、群组织建设,推动教育工作全面发展。

我镇教师队伍中有中共党员88人,他们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几年来,教育总支依据教育实际向全体党员提出“创优质教育,做模范教师”活动,并以此建立长效机制,让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先锋作用,带动身边教师勤奋工作,勇立课改潮头。镇教育工会以“师德建设”系列活动成果巩固为抓手,号召全体教职工严格遵守教育部修订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实践。党、群组织的有效建设,凝聚了教师队伍的合力,推动了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重点工作安排。

一、全力推进“有效教学”课题实验工作。

中心校7―9年级,地税希望小学、德仁、修远、**岗、庙岗集小学3―6年级全部进行以“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为基本模式的“有效教学”。

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完善规章制度,管好教师。各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律法规以及先进教师的典型事迹,努力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不断加强师德建设。严格执行《**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若干意见》,不断规范教师从业行为,严肃查处教师违规违纪事件。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实施教师竞争激励机制,规范执行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加大培训力度,育好教师。各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在职教师的岗位学习与外出培训提供机会与便利。认真开展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上好课”专题培训,不断加强校本教研力度。加强农远设备管理与资源应用,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与教师培训等方面的作用。继续实践挂职副主任工作与“名师工程”,为全镇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与成长搭建平台。注重工作方法,引好教师。在管好、育好教师的同时,要注重对教师的教育引导,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弘扬爱学校、爱学生、爱事业的精神,引导教职工增强大局观念,一切以学校利益为重,不说影响学校声誉的话,不做损害学校利益的事,做到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和谐共进。否则,发现一例查处一例,绝不姑息。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继续推进“双五”活动,选拔学生参加全县读好书活动展示会,组织开展“中小学写字比赛”,按时召开中小学运动会,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学生健康体检,按时上报相关数据。加强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课程建设,做到课时、师资、设备和教学内容“四落实”。严格执行教学常规管理,加大“推门听课,翻本即查”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四、积极实施教育民生工程。

继续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认真执行《**县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杜绝随意性。加强票据管理,严防个别学校套取公用经费,进行不正当开支。坚持公用经费主要服务于教学的原则,适当添置教学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农远设备维护与维修,按规定要求预定电教软件。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杜绝乱收费行为发生。凡是以学生自愿为原则的有偿服务行为,如纯净水、保险、基础训练、“三小刊”等,都要做好宣传,尊重学生或家长意愿,杜绝强制行为。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的校舍安全工程。遵照县审批的校安工程三年规划按程序进行。认真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按申请、评议、公示等程序确定贫困生,确保国家的**资金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五、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

六、统筹抓好校务公开,普法治理,文明创建与教育宣传等工作。

七、积极支持村镇的村镇建设、依法治理、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一、教师应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这就要求教师调整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将自己掌握的各种知识、实践经验带到数学课堂中,促进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愉快中学习,掌握新知识。教育本质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

所以,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小学一年级关于元、角、分计算的数学课上,我设计了富有生活情趣的购物活动。在讲台边的桌子和墙壁上,摆挂了许多小商品,有铅笔、本子、橡皮、皮娃娃等,分别明码标价。我“给”每个孩子三元钱,让孩子自己去“购买”想要的东西。孩子们拿着买了的东西,要说明三元钱是怎么用的,生活化的课堂别开生面。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了数学知识,又在愉悦的氛围中张扬了个性。这时,一个“小售货员”向我举报:“老师,他买得不对。”“怎么回事?”我询问。“他用了三元钱,拿了三元多的东西。”举报的孩子回答。没等我再询问,那个买得不对的学生已经开口了:“打折”。他把买的东西和打折的价格计算得分文不差。你能说这孩子调皮吗?不能。这是孩子的童趣,是他在发挥着聪明才智,我连忙说说:“哦,可以打折。”我没有否认那个想出打折的孩子,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打折”,数学来源于日常生活,这有利于促进孩子的个性张扬。

二、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中谦虚的探究者。

一个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角色定位问题。教师只有确立与学生共同探究的角色,才能与学生一同成长。

三、教师应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习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相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学生发现的反思,参与学生开放式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研究方法和步骤。在教学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四、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真正的赏识者。

在现代教育中要重视赏识孩子,这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能不能真正做到赏识每一个孩子,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的。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这个案例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课上,教师在自己的运动衣上贴了许多“小红星”,这是为了赏识孩子们而准备的。在课堂上,哪个孩子有了好的表现,老师就会把“小红星”贴在该生的额头上。孩子们表现得主动积极,课堂上不断出现精彩的场面。而这位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贴在自己身上的“小红星”掉了一个,有个孩子很懂事地捡了起来交给了老师。老师接了过来,又贴在了自己身上,一言未发。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奖赏这个孩子一个“小红星”,或者说声“谢谢”,不是很好么。令人不解的是:教师身上的“小红星”又掉了一个,又有一个孩子认真地捡了起来,去交给老师。“不要了”,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摆着手。孩子看着老师,愣了一下,有些犹豫地将手上的“小红星”抛掉了。乍看起来,新课程的理念与实践之间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跨出这一步却并非那么简单。在我的课堂表现好或者有进步的的孩子能拿到一张笑脸,孩子们会因为拿到一张笑脸而兴高采烈,也会因为不小心遗失一张笑脸而哭鼻子,说明他们重视我们老师的赏识,在乎自己获取的小小成绩。“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上,就更不应该忽略“小事”了。我想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赏识者,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直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目的。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的角色,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自主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庆幸,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颗颗充满活力的教学弄潮儿,一个个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民主衣袂飘飘,楚楚动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款款地向我们起来。我们激动得想,新课程真好。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反思。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位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问银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车的世界》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小小交通警》、《洒水车》、《让车》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车、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水乡歌》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北方的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呢?通过录像展示美丽的水乡,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雨铃铛》是一首非常美丽的儿童诗。“丁零当啷……丁零当啷……它在招呼小燕子,快快回来盖新房。”我带着孩子们一遍遍地读着,细细地品味,孩子们简直喜欢极了!于是,我引导孩子们:“你觉得春雨还在招呼谁?我们也试着写写美妙的诗句,好吗?”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写下了:

3、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注解,把自己的人生当正文”!

反思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语言。

(一)、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筻轮馗矗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1、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2、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3、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4、“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2、××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1、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2、有一个问题,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1、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干净,书写也端正。我为你们高兴。

2、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3、“有纳才能吐”,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4、××同学从生活中找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参考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定位。

1、强调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的特征。

2、在语文课程多方面特性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以“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新课程的核心概念,体现多重目标的综合和融合。

二、确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1、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系统。

2、课程目标与内容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展开。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读书,注重积累和语感培养,注重品味、感受和体验,注重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

1、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明确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作用。

2、提倡教学中的多重对话。

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年度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是学英语的,担任地理教学,在知识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自已的不断学习,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胜任地理教学了。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三、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以及恐惧。

四、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五、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牵挂;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我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我们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这样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有的是课前的,也有课后的。我们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如:每节课的开始,我总是对学生说:“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起探讨有关……的问题。”我觉得过去经常讲这节课学习或今天上第几章……,总还有点居高临下,我教你们跟我学的`味。上课期间,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课堂提问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经常以“很好!”“太棒了!”“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等语气来及时赞扬鼓励。

这样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从而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