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微课教学设计(优秀15篇)

时间:2023-12-11 20:53:53 作者:紫衣梦

教学计划能够提供教学的时间安排和顺序,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下面是一些基于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样本,可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微课的教学设计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是这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板书文题、作者)

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1.学生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意,思考:统摄全诗的句子是哪一句?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

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诗人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3.师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思考:《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 学生归结体会,教师明确:

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1、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俄罗斯深切的爱。

2、学生熟读全诗。

板书设计: 祖 国

莱蒙托夫

农家生活:打谷场 农家茅房 小窗 饮酒 笑谈 舞蹈(平实中见真情)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2.学生合作研讨:

(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

(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学生研讨,教师点拨:

(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3.学生有感情诵读,体会诗歌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无论是平实中见真情的莱蒙托夫的《祖国》,还是深邃中显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他们的心声是相通的。

黑人谈河流

休 斯

核心词“河流” (历史的象征) 中心诗句:

“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 (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 幼发拉底河沐浴

深邃 刚果河畔盖茅舍

中显 尼罗河畔建金字塔

自豪 密西西比河听歌声

人教版初中美术微课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中对摩擦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可见,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给我们的实际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能够在学习完“二力平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教学重点】。

学会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根据所学的二力平衡原理,在实验中保证小木块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板、木块、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试着测量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既然我们需要测量力,那么用到的实验器材就一定会有弹簧测力计,除此之外,老师还准备了一个木板和一个小木块。

没错,那就是二力平衡的时候。我们上节课学到当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时候,它就处于平衡态了。因此,我们现在想要测量水平方向上的滑动摩擦力,则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匀速拉动我们的小木块。这样,我们所得到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拉力大小)就应该等于小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至此,我们再将整个实验整理一下。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根据的实验原理是:二力平衡。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

实验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最后实验的测量结果:f=ff=n.

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首先需要将弹簧测力计调零。

2、在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木块的过程中,应将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的状态,不可倾斜。

3、在整个拉动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小木块为匀速直线运动,不可断断续续,否则不满足实验原理,造成较大的实验误差。

微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91~92页。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情感目标: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

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生异口同声地说:“闹钟”。

师:闹钟有什么作用呢?

生1:可以叫我们起床。

生2:可以告诉我什么时候干什么。

生3: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板书:认识钟表。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闹钟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交流。

生:自由观察活动。(师:课件出示4时)。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1:我的钟面上有三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粗较细的是分针,那个又长又细的是秒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时针、分针及名称。)。

生2:钟面上有12个数。

师: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细,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看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边说边拿实物钟演示)。

生:我知道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师:你能照这样的顺序拨一拨小闹钟吗?体验时针、分针是怎么走的。

生:动手拨小闹钟。

2.认识整时。

请同学看这个钟面,谁知道现在表示的时刻是几时?(出示2时的钟面)。

生:2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妈妈教过我。

生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生3:我是这么想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这时的时刻就是2时。

师:咱们同学真了不起。那这个时刻又是几时呢?(手指大屏幕的4时)。

生:4时。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同桌互相说。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这时的时刻你能马上说出是几时吗?

生:8时。

师:这个时刻我们一般该干什么呢?

生:我们在上课。

生:有时候,晚上的8时,我们在睡觉。

师: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刻的方法吗?

生:沉默。

师:好,我们小组讨论讨论。

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是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拨一拨小闹钟?

生:想。

师:拨一个8时,看谁拨的又对又快,注意时针、分针转动的方向。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请同学看大屏幕,你拨的和大屏幕上面的一样吗?

师:真了不起,我们再来拨一个3时。

生:拨钟。

师:谁愿意上来展示给大家看,说说你是怎么拨的?

生:积极举手表现自己。教师及时给以奖励。

3.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生:独立完成填空,有同学小声说:“怎么两个都一样?”

师:你发现什么了?

生1:两个一样,都是9时。

生2:两个都是9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为什么会有两个9时呢?

生3:我知道,因为一天,时针要走两圈,所以有两个9时。

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对了,一天时针在钟面上要走2圈,所以有两个9时,因此,要准确地表达时刻,还得会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刻干什么吗?

生1:小红7时起床。

生2:早上,妈妈叫小红起床。

生3:小红在早上7时起床。

师:那你是几时起床,又是几时睡觉的?在钟面上拨出来,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活动。

师:我们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师: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生:动手拨小闹钟。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做做课中操。

4.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用这种钟表示时刻外,还能用什么表示时刻呢?

生:用手表。

生:用电子表。

(电脑出示3个时刻)。

师:请同学们看这三个时刻,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表示5时。

生2:一个是钟,一个是手表,一个是电子表。

生3:我发现前两个都是用分针时针表示的,第三个是用电子表显示的。

师:仔细观察,电子表是怎么显示时间的?

生: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左边是几就表示几时,右边是几,就表示几分。

师: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我们奖励给他一块奖牌。说的非常好,电子表的.表面有两个点,当两个点的左边是几,同时,两个点的右边是两个0,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

师:像电子表显示的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1:电话显示器上。

生2:电视上。

生3:手机上。

师:你能试着用这种方法表示2时吗?

生:练习。

师:谁愿意上黑板展示自己的写法?

生:积极要求表现自己。

师:(大屏幕显示8时)8时和3时用这种表示方法,又该如何表示呢?

生:在练习本上用第二种表示方法写。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师:请同学看大屏幕,时间老人还给我们送来2个钟面,你能准确地说出现在是几时,并说说这时候你该做什么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能试着用两种方法把这两个时刻表示出来吗?

生:独立完成。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这两个钟面,看看6时和12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

生:6时,时针和分针成了一条线。12时,时针和分针合在一起了。

2.师:猜谜: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请问这时几时整?

生:6时整。

师:谁有补充?

生:早上的6时整。

师:那再过一小时是几时呢?

3.手势游戏:由老师给大家做几个手势,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根据老师的手势马上说出是几时整?(3时、6时、9时、12时)。

4.下面,我们来玩个拨钟表的游戏,同桌两人一人在钟面上拨针,另一个人说时刻,交换练习。

5.我们来玩个小品好不好?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做几个动作,你猜他时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用你的小闹钟拨出时刻,谁最先拨好就上好闹钤。

(1)洗脸:拨的时刻有6时,6时半,7时,9时理由是晚上睡觉前洗脸。

(2)睡觉:拨的时刻有8时,9时,10时,1时理由是午休。

(3)读书:拨的时刻有8时,9时,10时。

(4)吃饭;拨的时刻有7时吃早饭,12时吃午饭。

四、全课总结。

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设计新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高潮迭起,教师科学有效地引导,给人一种渐入佳境、耳目一新的感觉。整节课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2.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3.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4.评价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光彩。李老师绝不吝啬对学生的赞扬与激励,教师的一颗爱心使评价焕发出艺术的魅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美术微课教学设计心得

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教师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多媒体的呈现方式、5分钟的学习享受让更多的教师爱上了微课程。制作微课程也让教师在培训中从消费者变成了生产者,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老师们可以将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成果标准化、研究成果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

李玉平:刘校长的“四化”总结得非常好,微课程正改变着许多学校和地区的教师成长方式。学校一般都有固定的写作任务,但写的过程中有几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成果与传播:教师的文章中不乏优秀作品,但因为缺少再开发的意识,最终成果往往停留在“经验层面”。经验背后的策略、策略中的风险、经验推广的关键元素,研究得不够,所以最终“典型经验可以打动人,但很难复制”。

所以,我们鼓励教师基于自己已有的实践经验,尝试进行精细化加工:文章中发现经验——阅读文章,寻找出最有价值的经验;将经验变为成果——对经验进行深度追问,抽出策略、方法等;对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将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和“可视化”开发,变成微课程。

上面的三步表面上是对文章的精细加工,事实上是对成果的深度反思、梳理,是一种更具价值的研究。以湖北宜昌天问学校的教师为例,他们每周写一篇文章,几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文章。今年假期,他们开始对自己过去的“每周一得”进行梳理,结果发现寻找真正的成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教师们经过一个假期的思考和开发,最终形成了“班级文化微课程系列”“学校管理微课程系列”,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

微课程的开发,意味着教师成长方式的变革。再举一个读书的例子:吉林希望小学以前鼓励教师读书、写心得体会,后来要求教师研发微课程,将书中作者的策略或好故事用微课程的方式梳理出来。这样一来,教师阅读的数量少了,但是深度却不一样了。比如他们把《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的策略开发成《阅读的策略》《教学的策略》等10集微课程,将雷夫的故事转化为策略,这样大家学起来就简单多了。这也实现了“教师由学习者到开发者、创造者”的转变。

微课的教学设计

通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比喻句有几百个。这些比喻句的运用,使文中的语言生动、形象,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教师通过比喻句的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中去,更主要的是通过比喻句的教学,促进儿童形象思维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目前,比喻句教学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不少教师认为:小学生知识底子薄,思维能力低,不易进行比喻句教学或者只能进行极其初浅的比喻句教学。这种观点是消极落后的,是不切合实际的。随着科技、经济的开展,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们的视野在不断扩展。大局部儿童在入学前就认识了不少事物。进校后,由于同学间的互相影响,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另外,小学语文课本中比喻句的出现,根本上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那么。所有这些都符合小学生形象、直观的思维特点,都为我们进行比喻句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

1、了解比喻句的作用,认识比喻句的特点。

2、学会写比喻句。

3、培养学生写比喻句的兴趣,从而乐于表达,乐于写话。

1、了解比喻句的表达特点。

2、初步学写比喻句。

1、示图:苹果。怎么把这个苹果写得形象呢?

2、通过比拟句子,感受比喻句的作用。

树上挂满了红苹果,像一个个小小的红灯笼。

3、小结:好的比喻句可以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把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增添文章的色彩。

1、欣赏优美的比喻句。

天上的星星仿佛明亮的宝石。

绿绿的西瓜好似一个皮球。

红红的太阳犹如一个大火球。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

2、观察句子,找出比喻句的特点。

特点1:具有比喻词。

特点2:具备两种相似的事物。

3、小结。

1、根底练习。

把相似的两种事物连一连。

飞机-蜻蜓,银杏树叶-扇子,蘑菇-雨伞,燕尾-剪刀。

根据所连的事物写成一句通顺的比喻句。

1)银杏树的叶子像一把把漂亮的小扇子。

2)天上的蜻蜓像一架小型飞机。

3)森林里的蘑菇像一把雨伞。

4)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2、提高稳固练习。

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树上的叶子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

杨桃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

四、鼓励总结,激发写“比喻句〞的兴趣。

多练多写比喻句,文章生动显活力。

微课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顺序来写的,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列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最后谈到植物学家是如何修建花钟的。教学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作为中年级的起始阶段,在语文知识方面要求更高。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我们班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但阅读能力比较薄弱。由于平时积累的知识少,写作基础较差。在学习课文时,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去感悟课文内容。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

4、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上期的学生。

5、教学环境:配有多媒体的教室。

6、教学要求:遵循语文新课标的要求,采用“导、学、教、练”的教学模式。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2、学习运用多样式的句式表达。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花的特点,体会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注重在读中感悟,体会语言美。

3、让学生仿写句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积累语言。

(一)导入。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都认识哪些钟?

2、出示“花钟”课件。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种特殊的钟。这个钟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钟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这个钟是由花组成的。

师:这个钟的名字叫花钟。花钟上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花钟》这篇课文,去领略花的美丽与神奇。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指导。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花?它们分别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

(三)教。

1、提问:谁来说说第1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呢?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师:一天之内只有这些花开放吗?

生:不是。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这段后面的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2、品读重点语句,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体会语言美。

(1)个人展示读。

师:这么多的花竟先开放,你最喜欢哪一种花呢?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生:我最喜欢牵牛花。

师:好,你来读一读描写牵牛花的句子。

生: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你觉得这句话美在哪里呢?

生:这句话把牵牛花当成了人来写,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写得很形象,很生动。

生: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师:蔷薇开花的样子,就像我们小朋友张开了笑脸,很美很美。这么美的花,这么优美的句子,让我们分组来读一读吧,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棒!

(3)分组读描写花开的句子。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听到你们的朗读声,老师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朵朵美丽的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花的世界去欣赏欣赏吧。(多媒体课件播放。)。

3、赏花。

师:这么美的花,我们似乎还没欣赏够,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4、齐读第1自然段。

5、小结。

(1)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2)出示花钟课件演示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3)我们看到了作者笔下的花,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看来写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让我们也来写一写吧。

(四)练。

仿写句子。

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我们也来填一填,再体会体会。

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蔷薇。

万寿菊睡莲。

月光花烟草花。

这篇课文思路清晰,语言优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并例举了牵牛花等九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现象。我采用了“导、学、教、练”的顺序展开教学。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由课件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导入方式,美丽而简洁,能有效地节省时间。

2、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在这一阶段,让学生自主阅读,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花开的句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3、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会不同句式。第1自然段描写花开的句子采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很有趣味性。在教学中,我注重对朗读的指导,抓住重点语句,比如: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采用个人展示读、分组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语言美,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同一句话的不同表达方式给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4、拓展练习。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让学生也试着用不同的句式来描写花的开放,然后让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在这简短的十分钟内,通过读议重点句子,借助多媒体课件,尽量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灵活运用不同句式表达意思的方法,并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激发了学生对花的喜爱,培养了他们的语感,加强了情感和美的熏陶。

微课的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重点: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难点: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水是由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构成的,用符号表示。氧气由构成,一个氧气分子由构成,用符号表示;氢气由构成,一个氢分子由构成。

水通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前期学习的相关知识,便于本次新知识的理解。

设计意图:利用手工视频,将学生看不到的.分子、原子等微粒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

观看动画视频。

设计意图:观看动画视频,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水通电分解的连续的、动态的微观认识。

知识升华。

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水分子分解成,有重新组合成。

设计意图:知识升华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标准描述语言、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了〔〕。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d.电解水的试验中水分子没有变。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美术微课教学设计心得

以前总觉得微课的制作应该与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差不多,虽有过相关的`培训,但是对微课的认识还是不够深刻,所制作的微课感觉比较粗糙,虽能阐明所要讲的知识点,但是还存在问题。通过本次系统的学习,让我对微课的制作有了更新的认识。

微课的设计是制作微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制作微课时,首先要制作课件,怎样才能设计好课件呢?微课中课件的制作不同于常用的课件制作,它要求我们用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述所讲的知识,而不是像上课时需要详细的写出所有的语言,只有简洁、清晰的语言才更利于学生的记忆,而且我们在语音上要形象。在设计课件时,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到形象,充分发挥形象的多媒体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加工,才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在以后的信息技术课件制作中要锤炼语言,以达到简洁、清晰、形象。

色彩搭配是微课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塔配的功能是衬托、突出主体信息,增强课件的艺术性。在设计微课时,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要让文字的色彩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不显得杂乱,让人觉得整个画面色彩过多。

好的微课在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还很多,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应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才能制作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微课。

微课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2、学习读书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课外书籍。

一、导入。

1、以“聪”导入:你想变得更聪明吗?那怎样才能变得更聪明呢?(多读书)。

2、说说你平时是怎样读书的?

引入:读书要讲究方法。

二、读书方法的指导。

1、指导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指导具体的读书方法: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笔记法。

3、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像型、评价型。

三、总结:读书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四、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而生在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后阅读肯定会更顺利,生的阅读兴趣会更浓。因此,本节教学旨在引导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

微课教学设计

2、教学对象:20xx级人力资源管理、民政管理、园林艺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法律。

1、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理解文化强国的内涵;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自觉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当前世界文化强国的主要特征,在情感上感觉我国目前离文化强国还有距离,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

2、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

3、学法指导:讲授式指导。

4、教学媒体:ppt课件。

1、导入,展示第一张ppt:设问:文化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呢?

讲授:常言道“唾沫星子淹死人”,这里表达的意思是人言可畏,杀人的是一种舆论,其本质就是一种文化。

2、展示第二张ppt:

春运的图景。

设问,那么,什么样的国家才是文化强国呢?

3、展示第三张ppt:什么叫文化强国。

讲授: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表现为:

a、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

b、发达的文化产业。

c、理念与价值观的海外输出。

4、展示第四张ppt:,较高的国民素质。

讲授:案例,比如日本国是一个较高国民素质的国家,很讲究公共秩序和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不边走边吃,垃圾分类盛放,公共场所不随地丢垃圾,待人彬彬有礼等等。

5、展示第五张ppt:发达的文化产业。美国、英国、日本。

讲授:美国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强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0%左右。美国400家最富有的公司有72家是文化企业,音像业仅次于航天工业,居于出口贸易的'第二位,占据了40%的国际市场份额,美国的图书市场为世界之最,每年出书4万种,年收入超过50亿美元。美国影视业是全美国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可与其航空航天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

英国文化产业年产值近600亿英镑,平均发展速度几乎是本土经济的两倍,即使是在好莱坞的阴影下,巩固的电影业依旧很发达。

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日本漫画畅销到欧洲美国及亚洲国家,除了漫画,日本的动画片也风靡全球,如《铁臂阿童木》、《聪明一休》、《花仙子》、《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都是中国包括港澳新加坡地区许多儿童和成人熟知并喜爱的对象。据日本政府统计,目前日本文化产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左右,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第一大支柱产业。

6、展示第六张ppt:世界文化市场各国所占份额。

讲授:从图中可看出,美国所占份额为43%,欧盟34%,日本10%,澳大利亚5%,中国所占的份额非常少,只有3%,我国文化产业与我国大国地位非常不适合。

2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异军突起。20世纪90年代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流行音乐、韩国明星登陆中国大陆,一股强劲的“韩流”一夜之间吹遍大江南北,它吸引着众人的眼球,更让年轻人变得如痴如醉、疯狂前卫。年轻人纷纷把韩国影视剧明星当成偶像来崇拜。

7、展示第七张ppt:韩国原文化观光部长官南宫镇说:“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发展的世纪;21世纪是以文化建立新时代的世纪。”

8、展示第八张ppt:理念与价值观的海外输出。

讲授:设问,我们现在有哪些理念和价值观受西方影响呢?

吃饭等集体开销采取aa制;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愚人节等用玫瑰花来表达爱情也是源于西方文化。

10、展示第十张ppt:并蒂莲。

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爱情的花朵是并蒂莲,通常人们画或者绣的鸳鸯鸟是在荷塘里成双成对的游玩嬉戏的,表现一种幸福祥和轻松的画面意境,而荷花表达的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中表达爱情的花朵所蕴含的理念和价值观是非常美好和强大的。但是这种表达爱情的理念和价值观并没有走出国门。

从前面讲的文化强国的特征来看,我国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

讨论,当前中国在理念与价值观输出中存在哪些问题?

教学设计:内容与图片展示相结合,设问与讲解相结合,案例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自我评价:教学内容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逻辑严谨,观点明确,学生通过本微课的学习可以达到深刻理解什么是文化强国的教学目标,增强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微课教学设计

1、通过谈收获,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让学生懂得关爱父母,关心别人。

2、四人小组交流,互相分享回报父母之爱的方式。

3、制作感恩卡,让感恩之心化作行动。

通过分享、交流,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爱父母,回报父母之爱。

让感恩之心化作行动。

课件、制作感恩卡。

拓展延伸环节:

1、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回顾文意,再次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悟出关爱父母很重要)。

2、你打算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吧。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交流,如何去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如何把爱的思想以行动形式展示出来)。

3、回报父母的爱,只是在特别的日子里吗?还可以怎样回报?

(启发学生爱父母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

4、老师送给大家一个感恩卡。请大家在上面写写你准备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以文字方式记录想法,使感恩之心可以化作永恒的印记,并提醒自己把想法付诸以行动)。

5、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感恩卡。

让几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感恩卡,分享感恩的快乐。

6、总结:同学们,孝顺父母,关爱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黄香暖席,老莱娱亲,今天你们也要用你们的方式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孩子们这个卡可不要丢了,回家后把它放好,让他提醒你懂得感恩,每年有两个日子很重要。希望这节课也给你们带来成长,给你们的父母带去幸福与快乐。

微课教学设计

认知目标的达成:

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能力目标的达成:

在老师的重点讲解下,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提升习作水平。

情感目标的达成:

通过微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自主性。

这堂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着五年的写作功底,积累了一定的词语,但是,文章的创新意识不强,千篇一律,没什么特色。怎样通过外貌的描写就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外貌描写要注意什么?如何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有难度的。希望通过这短短的视频,紧紧抓住外貌描写的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人物描写需要掌握的几个要点: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积词语。

学会观察人物的特点。

由于是采用“一对一”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简单,重点突出,简单易懂,教学的有效性高。老师总结描写方法,直接传授习作技巧,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喜好。(微点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明确本次微课目的。)。

方法一:描写有一定的顺序。

片段对比,思考喜欢哪个片段描写?为什么?

出示两个片段: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角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我们不难发现,在第二个片段里对人物的外表进行了透彻地分析,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让读者一下子就记住小丽。

总结:人物片段描写首先要注意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微点评:从片段中寻找差异,迅速掌握观察的顺序。片段简单易懂,适合微课方式的学习内容。)。

方法二:抓住人物特点。

1、游戏:“猜猜他是谁?

出示三个片段,让学生猜一猜描写的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系一条花布手巾,提一柄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没错,就是猪八戒、哪吒、孙悟空。因为这三段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这点是最重要的,就像画漫画一样,要能够让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谁,那是因为作者仅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夸张化,写作文也是一样的。

总结:外貌描写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微点评:选取学生熟悉的人物,更便于学习人物描写的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2、练习巩固:诊断毛病。

出示片段: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我。

分析: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修改: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近视眼,这不,最近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总结:抓住外貌特征具体描写,文章不仅形象生动,读者对主人公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微点评:在前面简单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后,学习分析片段并进行适当的补充,让文段更具体。有了之前的铺垫,学习者会有更多的想法。)。

3、片段赏析(一):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总结:抓住特点的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以上三个片段我们发现金豆是个怕羞但天真、活泼的小女孩;琅琅则是个非常文静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应该非常聪明。

4、片段赏析(二)。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总结:人物的外貌描写不仅能体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仔细欣赏一下三个片段。你能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吗?(微点评:选取了表现人物性格明显的片段,让学生知道外貌描写不仅是外貌的描述,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之前的片段不同的是,体现出更深的层次。)。

方法三:妙用修辞手法。

片段对比,突出运用修辞的优势。

运用前: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运用后: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总结: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微点评:让学习者知道,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使人物更形象。教学目的明确,片段的选取有针对性。)。

方法四:积累词语。

出示描写人物各部分特点的成语,有描写脸部、头发、身材等,为学生提供参考。(微点评:不仅能给学习者提供适当的资源,也让他们能积累一定的学习素材。)。

希望你拥有一双发现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一支神笔去描绘生活,都有一颗盲人似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多姿多彩形象生动。(微点评:用鼓励的话语结束本次微课学习,希望学习者能以积极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习作当中,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技巧。)。

微课教学设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学习,了解水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重点: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难点:水电解的微观过程。

一、知识回顾。

水是由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构成的,用符号表示。氧气由构成,一个氧气分子由构成,用符号表示;氢气由构成,一个氢分子由构成。

水通电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复习前期学习的相关知识,便于本次新知识的理解。

二、观看手工视频。

设计意图:利用手工视频,将学生看不到的分子、原子等微粒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内容简单化。

观看动画视频。

设计意图:观看动画视频,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水通电分解的连续的、动态的微观认识。

知识升华。

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水分子分解成,有重新组合成。

设计意图:知识升华环节旨在帮助学生规范描述语言、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五、巩固练习。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了()。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d.电解水的试验中水分子没有变。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加深学生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微课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节约爱储蓄的好习惯。

1、重点:使学生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难点: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利息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1、学生上网去查寻或向父母了解有关的储蓄知识;

2、银行定期存款凭条;

教学策略。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学会搜集整理资料。

导入依提纲自学小组交流自学体会师生补充说明。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都做什么用了吗?剩下的暂时不用的钱呢?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那么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问题。(板书课题:利息)学生自由谈。检查学生课前的调查情况。

二、自学教材领悟新知。

三、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四、排疑解难学后测查。

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学提纲,独立自学教材38——39页的内容。屏幕显示自学提纲:

1、存款的意义。

2、存款的种类和形式。

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

4、存款的利息计算公式。

5、小丽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为2.25%,年利率2.25%的含义。

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教师巡回指导,并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师:大家在自学过程中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学提纲把自己自学所获得的知识及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解决。若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暂时保留。(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理解有误的与同学们商讨解决。使学生从悟中学。)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小组讨论中遇到的疑难发现的新问题,师生共学生自己读书。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画。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解疑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读书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

同商量,研究解决。(也可利用学生上网查找的资料来共同解决)。

师: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看屏幕小红1999年10月1日在银行定期存了200元钱,如果存整存整取二年期的年利率是7.92%,到20xx年10月1日小红一共能得到多少元?(读题,给学生思考时间,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上前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做)。

1、拿出存款凭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学生填写并算出你将获得的利息。(选几个放展示台展示)。

师:你还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识或常识?

1、基本练:选择题(略)。

2、提高练:应用题(略)。

3、思考题(略)。

依自学提纲进行总结复习,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做。学生观察。学生自己填。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学生自由说。资料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自学情况。锻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美术教学设计

1、通过对灵璧奇石的欣赏,感受自然美。

2、利用石头、颜料及其他材料进行简单的造型创作。

3、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设计、制作的兴趣和能力。

重点:进行石头造型设计、制作。

难点:石头造型的新颖和富有美感。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形状的石头、铅笔、彩色水笔、水粉颜料、毛笔、笔洗筒和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等。

教师石头造型作品、ab胶或502胶等。

教学过程

1、 欣赏灵璧奇石图片,感受奇石自然美。

2、揭示课题:《灵璧奇石》

2、分析制作步骤:

(1) 老师分解石头小动物:身体——石头形状有很生动的动态。

耳朵——两块小小的石头。

尾巴——独特的石头。

(2)把其他卵石作品分发到各小组,学生讨论研究、学习。

(3)师归纳卵石动物的造型特点。(夸张、概括又极具变化)。

请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石头,进行卵石艺术品的创造。

师分步骤进行指导,学生边做。

(1) 设计构思——可以从较大的石头入手,也可以多块石头加以组合,对石头的原有形状加以想象。

(2) 固定——确定作品造型后将石头之间用ab胶或502胶固定。

(3) 装饰——根据表现需要,用水粉颜料、油画棒等绘制,也可以用实物,如铜丝、毛线等加以装饰。

教师及时为学生提示、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创造。

1、请学生说说自己作品的特色与想法。

2、谈谈在创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