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计算机教学设计大全(15篇)

时间:2023-12-04 10:05:08 作者:紫薇儿

教学计划是为了组织教学活动而制定的一份书面材料,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教学计划,它们展示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学设计和安排。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职业人才技能要求的提高,在国家的号召下各职业中学相继组织学业水平测试,用统一标准来衡量学生在学校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技能人员的需求。

一、学业水平测试。

学业水平测试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情况的全面检测,学习水平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学校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在中职学校实行学业水平测试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中职学校更加科学地选拔可用人才。学业水平测试立足于把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的学习目标实现的程度加以标准化评价,它往往通过测验来进行,测验的主要衡量指标为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别度。效度指测验测量内容的准确度和有效程度。信度指测量内容的一致性程度。学习应该反映学生学习的稳定水平,避免随机性的影响。对量化来说,测验的信度在0.9以上,测验的效果最具有可靠性。难度指测验内容的难易水平,内容的难度应中等,太难和太简单都不利于学生真实的水平。区分度指测验对学生个体在班级整体水平中的相对位置,测验的区分度一般在40%~60%为最佳。

在中职教育中引入学业水平测试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学习的动力,认识到自己教与学水平在学校集体中的相对位置,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中职教育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网络是中职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功课,在学业水平测试的基础上,计算机网络课程也应调整教学策略,促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学业水平测试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等教育阶段施行已有一段时间,所以其积累的经验可以给中职学校提供很多有利于发展的经验。在学业水平测试全面展开的大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教学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探索适应学业水平测试考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课堂时间分配。

中职学校使用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测量学生必然会配以相关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作为教学依据。教师应在上课前研读计算机网络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对每一部分的主要知识点、重难点进行深入研究,吃透教材中的内容。在教学中,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轻重程度合理分配时间。对课本中的重难点放慢讲课速度,适当地进行重复,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最大限度地让更多的学生掌握重难点。讲课内容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基础,循序渐进,避免出现“断层”现象影响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比如,如果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状态整体良好,就可以选择难度稍微较大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对知识的掌握有较大的影响。

(二)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往往是脱节的。互动是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结合成一个整体的有效方法。在学业水平测试的条件下,学校和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程度。师生互动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将游神或开小差的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听讲的动力。互动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最常见的问答式,教师就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思考,紧随课堂节奏。还有问题和方案讨论法。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讨论课题,安排学生建立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比如,计算机教学中关于局域网的构建问题,在讲完全部知识点后,让学生以学生为单位进行小组活动,设计局域网的构建方案,最后统一展示学生方案的设计。在实行学业水平测试的条件下,计算机网络以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理论内容的教学。

近几年,中专职业学校一直很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学业水平测试的设置引导中职学校在重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论知识较为枯燥,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中,适合度较高的教学方法有实物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虚拟机实验法等。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法是最适合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学方法,同时配以其他的教学方法相互补充。例如,在讲授路由器的相关知识时我们可引入路由器模拟仿真软件演示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上课之前和学生计划好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树立努力的方向更有助于知识的掌握。

总而言之,在中职院校全面展开学业水平测试之际,计算机网络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灵活选择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理论内容的教学,从而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轻松应对学业水平测试。

参考文献:

[1]陈坤.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5).

[2]李艳,罗琼.物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探索[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xx(14).

[3]唐进宝.学测背景下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职英语课程中的运用探究[j].校园英语,20xx(12).

《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

“认识左、右”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让他们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新思想。

(1).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融于生动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体验左右的置关系及其相对性。如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身体上的右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组织学生运用身边的学习品进行探索性的操作活动,创设购买玩具的情景组织学生开展猜测、推理活动,组织学生表演上下楼梯体会左右位置与判断者的关系,这些无不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的理念。

(2).注意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充分利用书上的练习与场景,并由此延伸和挖掘大量的生活实例,无论是新课引入、范例的选择还是练习的`设计、作业的布置都将学生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去感受、去发现、去比较左和右的不同,学会用辩证的观点了解其相对性,真正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运用数学,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的理念。

《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系统硬件平台中的第一层系统软件,也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这既使这门课程的教学学习存在非常大的困难和困惑,又使其无论在教学、科学研究和项目开发中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1、理论性强。

该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涉及知识面广,学生时其整体实现思想和技术往往难以理解,学习时有较大难度,大部分学生有一种畏难情绪。因此学生很容易陷入疲于记忆的状态,忽略了对课程各部分间关系和课程教学目标的把握。因而该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中教师“最难教”,学生“最难学”的课程之一。

2、学习效果见效不快。

很多学生对学后有立竿见影效果的课程兴趣较大,如程序设计语言,学生学会了便很快可以就某个问题编写程序上机运行,颇有成就感;而对诸如操作系统这样原理性强,实验要求高,设计一个操作系统又不现实的课程,一些学生因感觉学习后效应不会立即显现而对课程重视度较低。

二、教学目标。

操作系统是目前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软件,在计算机专业软、硬件课程的设置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的许多设计思想、技术和算法都可以推广和应用到大型的、复杂的系统设计,以及其他领域。因此,其教学目标应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设计技术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开发系统软件和大型应用软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现代操作系统的新思想、新技术和发展研究动向。

三、课程知识体系设计。

鉴于以上课程教学难点,教师若能从繁杂抽象的理论中理出一个脉络清晰的课程知识体系呈现给学生,将为有效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该课程教学内容有纵、横两条主线,纵线主要指操作系统各功能的设计思想、处理机制,横线主要指功能实现的具体技术方法、不同环境下的实现差异。因此,整个课程知识体系可按纵、横两条线展开,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从知识模块、知识单元和知识点3个层次来设计。其中知识模块代表特定学科子领域,可包括若干知识单元;知识单元代表知识模块中的不同方向,可包括若干知识点;知识点代表知识模块中单独的主题,是教学活动中传递教学信息的基本单元。

1、纵向功能线。

本文的纵向功能线是从资源管理功能出发来设计,通过基于操作资源管理功能的知识建构,学生能明确所学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层次、位置、关系。此处为使结构更清晰,按操作系统资源管理功能出发的纵向功能线细化为进程管理、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六个知识模块,由此设计的纵向功能线知识结构如下:

(1)进程管理知识模块包括进程概念、进程调度、进程互斥、进程同步、进程通信、进程死锁各知识单元。进程概念包含进程特征、进程状态与转换、进程控制各知识点;进程调度包含调度时机、调度算法、调度过程各知识点;进程互斥包含与时间有关的错误、临界资源与临界区、临界区使用原则、临界区互斥访问的解决途径、临界区互斥访问的解决途径各知识点;进程同步包含信号量同步机制、生产者与消费者问题、读者与写者问题、哲学家进餐问题各知识点;进程通信包含忙等待策略、睡眠和唤醒策略、消息传递策略各知识点;进程死锁包含产生原因、必要条件、解决途径各知识点。

(2)处理机管理知识模块包括分级调度、调度算法、算法评价各知识单元。分级调度包含作业调度、交换调度、进程调度各知识点;调度算法包含作业调度算法、进程调度算法各知识点;算法评价包含作业调度算法评价、进程调度算法评价各知识点。

(3)存储器管理知识模块包括存储管理功能、存储管理方案各知识单元。存储管理功能包含内存分配与回收、地址映射、内存共享、内存保护、内存扩充各知识点;存储管理方案包含分区存储管理、页式存储管理、段式存储管理、段页式存储管理各知识点。

(4)设备管理知识模块包括数据传送控制方式、并行技术各知识单元。数据传送控制方式包含程序直接控制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通道控制方式各知识点;并行技术包含通道技术、中断技术、缓冲技术、分配技术、虚拟技术各知识点。

(5)文件管理知识模块包括文件结构、文件存储空间管理、文件目录管理、文件存取控制各知识单元。文件结构包含文件逻辑结构与文件存取、文件物理结构与存储设备各知识点;文件存储空间管理包含空闲文件目录、空闲块链、位示图各知识点;文件目录管理包含文件目录形式、文件共享与保护、目录检索各知识点;文件存取控制包含文件存取控制方法。

(6)用户管理知识模块包括命令接口和系统调用知识单元。命令接口包含脱机控制命令、联机控制命令知识点;系统调用包含设备管理类命令、文件管理类命令、进程管理类命令、存储管理类命令、线程管理类命令各知识点。

2、横向技术线。

操作系统知识点看似繁杂,但究其原理,在对不同系统资源功能进行管理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有很多是相同的`。因此通过对重要方法和机制进行贯穿式的横向技术线,可使被条块分割的教学内容有效关联起来;通过横纵交错的连接,可使看似离散的知识有稳固而紧密衔接的结构。从操作系统四种重要实现技术出发的横向技术线包括中断技术、共享技术、虚拟技术和缓冲技术。当然,有些技术在其它相关课程中已有介绍,也可看出其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的重要程度,由此设计横向技术线知识结构如下:

(1)中断技术知识模块是实现程序并发执行与设备并行操作的基础,它包括中断类型、中断优先级、中断事件各知识单元。中断类型知识单元包括外中断、内中断知识点;中断优先级知识点在不同的系统中有不同的规定;中断事件知识单元包括进程创建与撤消、进程阻塞与唤醒、分时时间片、缺页中断与缺段中断、i/o操作、文件操作各知识点。

(2)共享技术知识模块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必然途径,它包括处理机共享、存储共享、设备共享、文件共享各知识单元。处理机共享包含进程的并发执行;存储共享包含外存储器共享、内存储器共享知识点;设备共享包含spooling系统;文件共享包含便于共享的文件目录。:

(3)虚拟技术知识模块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面向用户的逻辑单元,使资源的用户使用与系统管理相分离,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安全性方,它包括虚拟处理机、虚拟存储器、虚拟存储器方法、虚拟设备、虚拟文件各知识单元。虚拟处理机包含多进程管理;虚拟存储器包含地址转换、中断处理过程、置换知识点;虚拟存储器方法包含页式管理、段式管理、段页式管理各知识点;虚拟设备包含设备共享;虚拟文件包含文件共享。

(4)缓冲技术知识模块是异步技术的实现前提,可大大提高相关资源的并行操作程度,它包括存储管理缓冲技术、设备管理缓冲技术、文件管理缓冲技术各知识单元。存储管理缓冲技术包含快表;设备管理缓冲技术包含硬缓冲、软缓冲、spooling系统中的输入/输出井知识点;文件管理缓冲技术包含记录成组技术、文件表的打开。

四、课程知识体系操作。

知识体系的设计显然要有必要的操作作为支持才能使其与学习者间进行互动,形成交流并达到知识的内化。依据上述的知识体系设计,该课程教学可采用以下两个步骤进行操作,一是以“核心拓展”的方式进行纵向功能学习,二是以“小组学习和共同学习相结合”方式进行横向技术综合学习。

“核心拓展”方式中核心指六大知识模块,它们也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教师应结合具体系统的具体实例以讲授方式进行,讲授过程中对于一些关键算法一定要以具体实例加以讲解,不能照本宣科。“小组学习和共同学习相结合”方式可采用将多次出现的具体技术单独提出来,讨论哪些功能应用了该技术。分小组,一个小组负责总结一项技术,然后以小组宣讲共同讨论的方式来加深技术对功能的应用。

通过这两个步骤的操作,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便可以横、纵两条线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培养学生从离散到系统性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创造条件。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摘要:计算机网络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因此计算机网络使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并且它可以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乃至日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非常重要,使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本文主要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法、实验环节和考核方法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针对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作了深入探讨。

前言:目前,计算机技术这一现代化科技手段,已经作为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并且被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技术支持,现如今我国计算机专业也经开展了许多的后续基础课程,越来越多的课程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师生间的会话以及生生间的讨论和协作活动,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中的交互已经被认为是开展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撑。

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中,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国外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局限性,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信息技术水平正处于发展中阶段,相比较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并且在教材的编写方面,不能够适合我国现在的国情发展,实验条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现如今,在我国的教育过程中,在学生与教师等两个方面就可以看出我国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计算机网络课程并非是那种简单容易的小儿科知识,在研究生中能够找到对计算机网络精通的技术性人才都是少之又少,我国一部分研究生在通过多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及通过不断的实践运用,才能够真正学会了计算机网络;然而一部分本科生则是以片面的理解去反映:“计算机网络课程太简单”,但当其接触到实际的时候,其便会发现自己对很多的技术性概念理解的还不够彻底,动手能力也相对较差。然而作为计算机网络的授课教师,要想着有限定时间里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原理讲清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并非易衷这些情况表明,社会迫切需要较好的计算机网络教练。

想要编写出一本关于计算机网络的较好的教材,我们深感其责任的重大。如何去应用有限的篇幅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全貌系统而又全面地介绍体现出来,并且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能够让读者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网络应用研究的基本方法。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与标准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发展速度迅猛,其技术水平的发展速度用爆表来形容也不为过。

通过对我国计算机网络教学领域及课堂教学实践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到,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把教材中的基本原理讲清楚并且能够具体地说出来,学好计算机的关键就是在于是否能够将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完全理解,并且要结合实际去进行操作,理论与实际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将二者相互结合,但是教材的编写不同于网络产品的说明书,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并且可以对学生的复习和自习提供有利的帮助,能够使读者的眼界更加开阔。

二、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是教师应用板书的形式及简单的幻灯片演示的形式进行教学,很难得到预想的教学效果。然而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了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看得到做得到”,让学生能够在直观上看待知识理论,加大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管能动性。可以将一些理论性、片面性的知识做成flash动画的形式,让抽象的算法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减少学生的理解难度。例如,在tcp的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crc校验等理论课程。如今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被动变主动。

在我国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够在教师的教导下被动学习和接受知识,并且不去思考问题。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逐渐取缔,如今的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负责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的对问题进行探索,并且可以通过和其他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进行探讨和研究,既能够完成知识的学习,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

在现今课堂上,很少见到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的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及教师平时上课的授课习惯。显然,这中教学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代的教学发展的需求。对于目前这种师生之间交流不足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几点措施来进行改善,同时也可以将课堂气氛搞得更加活跃:

首先,每节课前,将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告诉学生,并且提出几个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解答,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在上课前做好预习,让学生们都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在学习中开拓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知探索精神。

其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提问,提高学生的求知意识和探索精神,并且要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讨论,增加学生互动交流时间。课堂中,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各小组内部讨论,最后由负责人进行总结。针对问题,再由学生踊跃回答或者教师给予解答。教师只起到引导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们都能够自主的提出问题,并且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来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评论,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思考性。

最后,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对于那些教学课程中比较简单的知识内容可以由学生来进行讲解。在培养学生能够大胆发言的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们必须认真预习,并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后才能把课讲好,这样做既能够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并且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又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一)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高科技产物,他可以将文字、照片等信息快速的进行传递,在时间和速度上都要远远超过于邮政通信等信息传递方式。电子邮件可以在几秒钟或几分钟的时间里将信息投递到对方的信箱中,并且电子邮件的信息是用键盘来进行输入的,摒弃了传统手写的方式,从而使信息的保存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信息群发工作中,必须要将信件内容复制成多份,并且要分批量进行发送投递,对方接收的时间也不是很统一,而电子邮件可以将一封邮件同时发送到多个邮箱当中,从而避免了传统群发信息的复杂程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时间。现如今,电子邮件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给学生下发作业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的作业及问题做出解答和指导,使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因此,现如今电子邮件也经成为现代化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重要的交流的重要方式。

(二)聊天室。

聊天室是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又一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它可以在互联网中实现文字、图像和声音的相互传递,使其在互联网中能够准时进行相互交流,并且可以通过简单的图形来进行交互,因此,聊天室更具有实时性。在聊天室中,所有的参与者都不会受到系统的权限限制,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在聊天室中,参与者可以针对公开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聊天室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在聊天室中提出问题供大家进行讨论和研究,也可相互之间聊一聊在学习中和在生活中发生的趣事,和大家一起分享。聊天室中很少有学生会提出专业的学术问题,然而更多的是情感发面的交流,通过聊天室的交流,可以使学生的人际关系及人生态度都有很大的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即时信息交互系统。

即时信息交互系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又带上了新的巅峰,在聊天室的基础上,即实信息交互系统现在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在早期qq,msn得到了广大人们的一度追捧,现如今即时信息交互系统发展的越来越快,其形式更加多种多样,例如微信、陌陌等,在现代化教学的过程中,即时信息交互系统可以使教学内容实时同步,并且能够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让彼此之间时刻都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存在。

(四)讨论区。

讨论区是以bbs技术为主要支持的,并且其中包含了多种多样的界面形式,起作用的本质就是能够实现实时交互。万维网作为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根据地,其上面的讨论区更是精彩万分,其中包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等多种网络多媒体信息话题供人们交流,并且可以实现线上实时交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讨论区常常被用作实时交互系统来进行使用,但是讨论区与聊天室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讨论区不支持点对点的交互,如果想要实现一点对一点的交互,在讨论区中可以引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另外讨论区和聊天室一样,都是没有权限的限制,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并且在讨论区上的内容可以长期保留,学生和教师可以反复阅读,相关的话题和知识内容都会永久性保存,便于学生和教师的查阅。因此,其具有组织管理功能。

结论:现如今,随着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互联网教学已经成为了当代最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互联网教学是互联网技术与教学课程完美结合的产物,并且在开展的过程中,对我国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起到了推动作用。

虽然我国目前有许多家网络院校都已经停止招生,但是,并不能够说明网络教学的不好,只是在网络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还没有得到解决,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及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交互模式还不够完善,技术还不够成熟。随着我国在计算机网络教学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必将成为现代化教育领域的主导者,成为指导实践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5]杨立生.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3:153-156+168.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影响力也无孔不入的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培养与时俱进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成了新的重大问题,社会必然将是否具备必要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作为衡量大学生是否合格的新标准。提高网络实践教学水平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最大程度的提高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日后在社会职场的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这种影响下加强高专院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计算机网络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获得较强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在我国广大的高专院校中其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特别严重,殊不知“纸上学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只有在相关教学理论知识的指引下,重视与此相结合的教学实验模式,才能最大程度的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其真正具备规划、实施、管理中小型企业网络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日后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高专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大二就开始进入系统学习。然而,开课早并不意味着学得好,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与不完善,计算机网络课程与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始终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教学相关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相对匮乏,教学依赖的设备往往只有电脑,使得学生们不能完全掌握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其二具备综合性及设计性的实践教学也相对缺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并没有全面系统的综合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模式,缺乏一定的设计性。其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没有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兴趣,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仅限于pc机。其四,计算机网络专题实验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学生们没有经过单独的针对性的训练而不能很好地掌握网络技术的某个特定的技术方法。其五,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学时设计的不够,导致学生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不能完全掌握相关方法与技术的学习,往往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不能有效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不仅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框架,更能综合运用计算机方法与技术解决相关网络技术难题,优化网络模式,更加强调其实际动手能力,进行网络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因此加强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改革必须有层次有目的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搭建实验平台,开设网络实验。

网络实验在设计之初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全面了解学生的统一知识水平,从而针对性的设计有实用性的实验网络实验。其目的是在于能够对学生日后的工作能有所帮助,而不仅仅是单纯完成学习任务。首先对于网络组建方面的实验,其教学任务应该主要包括网线的制作与布置,构建局域网等。这类实验的开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可开设的具体实验可包括:水晶头制作、交换机级联和配置实验、路由器、三层交换的配置实验等。其次对于网络管理方面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全面的网络管理应用知识。这一类的实验具体可包括mac地址绑定、vlan配置、三层交换机接口配置实验、路由器单臂路由实验等。最后对于网络安全监控方面的实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网络攻击与防护能力,能够应对自如的解决日后工作中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这一类的实验具体可开设:防火墙的配置实验、服务器安全配置实验、网络监听实验等。

2.2强调自主实验,把关实验纪律。

网络教学实验室往往场地宽阔,空间自由,因此必须对现场操作的学生进行严格的纪律控制,防止自由散漫、抄袭的现象发生。如果没有制定严格的实验纪律,不一再强调自主实验的重要性,学生们普遍难以完成实验设计的任务与要求,也就不能很好地培养其专业技能,完成教学设计的任务。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并且严格执行:规定实验期间老师应该全程指导与监督,随时了解学生们的实验进度;不定时抽取实验成员更好更快的完成实验任务;推广并表扬实验任务完成出色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兴趣。通过这些小的措施更好的达到老师的监督作用,使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相关的网络理论知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开拓思维。因此在网络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该针对性的设计多方面的故障与问题,如此一来便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排除故障的能力及解决紧急问题的能力。

2.3重视综合实验,评价实验效果。

通常在单项实验完成后应该设计综合性实验,否则网络实验便是不完整的,也是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不能起到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作用。综合性实验不同于单项实验,没有老师手把手的教学环节,在这一阶段老师只需给出一个实验结果或者较为广泛的实验方向,并不对任何实验细节作任何规定。举例来说,开展局域网综合实验,老师只需对网络性质、规模及实验成果作一个简短的说明,之后由学生独立自主的划分vlan,规划ip,布置网线,组件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设备进行相关配置等。只有通过这种自主性的综合实验模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在这种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与问题往往具有突发性,这样一来更能很好地考验学生的排除故障能力与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综合实验结束后对学生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工作也必不可少,它是检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可通过两部分完成,首先是评价单项实验,然后评价综合实验,从学生在实验中体现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从而得到实验成果评价。

2.4培养实验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

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大多是根据老师按部就班的讲述实施的,学生只是机械的听取老师讲述的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按着步骤操作,根本没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实验效果甚微。因此对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改革首先就得改革这种机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开辟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实验开展之前,老师只需告知大致的实验方向即可,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一定的点拨,其余部分都得依靠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这样一来才能积极开动脑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3、结语。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实践教学尚还处于相对初级阶段,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因此在未来必须大力加强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重视学生综合动手设计能力、分析处理技术难题和创新方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的架构设计,而且能掌握系统的各个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努力。

《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是陕西省中小学《信息技术》统一教材,初中第一册第1课《认识计算机》,内容安排为一课时,教学过程按照40分钟进行设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2、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分;

3、能够正确连接计算机的各大主要部件(显示器、主机、耳机等);

4、尝试了解有关硬件的常识,如cpu的品牌、显示器的种类等。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分组协作中学会互相帮助,各显所长,团结协作的方法;

2、在游戏竞赛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操作示范等方面的过程性评价,培养组织与沟通、让步与赞赏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加深友谊,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和学以致用的意识,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常见硬件的常识性知识;

2、初步体验小组协作学习方式,增强团队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难点。

1、计算机硬件相关知识的识记和具体应用;

2、游戏环节设计的合理性和课堂组织的有效性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进入游戏:(3分钟)。

内容。

课堂教学活动安排。

设计意图及反馈评价。

情境导入。

[师]介绍本节课任务:进行一场“电脑diy”竞赛游戏。

游戏环境:“电脑diy特卖场”

游戏情节:教师和部分学生作为“顾客”购买电脑,其余学生分组扮演“diy商家”,通过讲解功能和组装部件吸引“顾客”购买本店电脑,最终被“顾客”选中的“商家”获胜。

[生]以四个大组为单位,根据课前填写的“角色分工单”进行角色扮演——“顾客”、“导购”和“组装”人员,并在每组为这三个角色分别确定一个“负责人”。

通过设定游戏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欲望。

课堂气氛热烈,为以后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全员参与,体验游戏:(30分钟)。

内容。

课堂教学活动安排。

设计意图及反馈评价。

货比三家。

10分钟。

[师]现在进行游戏的第一个环节——货比三家。

游戏规则:顾客团(分组)光顾不同商家的展台,咨询相应的问题,并给予商家一定的评价;商家必须通过“咨询”这关,否则取消继续比赛资格。

活动引导:将4个大组的顾客团和商家进行交叉安排,比如让第一大组的顾客团光临第二大组的商铺,而第二大组的顾客团光临第三大组的商铺,以此类推。这样既节约时间也体现公平。

教师可根据各班情况,选择参与到某大组进行活动及时辅导或进行全班的整体指挥和宏观调控。

[生]各大组的“顾客团”按照《市场调查表》对所指定的商铺进行计算机硬件问题咨询,并进行量化考核。

顾客团的负责人必须按照《市场调查表》的问题和考核标准认真进行咨询,顾客可以向商家的任意一名成员咨询问题,确保每位同学都能通过本环节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

本环节主要完成课堂基础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主要硬件的识记、输入、输出设备的区分等。

游戏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买卖双方的所有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强化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在角色扮演中锻炼了语言表达和交流协作能力。

内容。

课堂教学活动安排。

设计意图及反馈评价。

特色展销。

15分钟。

[师]现在进行游戏的第二个环节——特色展销。

游戏规则:商家的导购人员要尽显才华、施展浑身解数,尽可能多的介绍有关硬件的知识(例如显示器的种类、cpu的品牌和参数指标等)、简单组装电脑,吸引顾客。

活动引导:这时可以不对顾客团进行定向指派,顾客们可以任意光顾每家商铺,听取导购人员的介绍,并经过集体商议进行评价考核。

教师必须宏观引导,防止学生有起哄或其他不良行为的发生,也要避免出现“冷场”及时提示学生发掘自身潜力,展现个性特长。

[生]卖方的导购员施展各自才华,将课前准备好的课外知识介绍给顾客,不仅相互比拼知识的丰富程度还要竞赛语言表达能力和硬件操作技能。

买方的'顾客团认真听取卖方介绍,并根据《市场调查表》综合考评各个商家的展示能力,集体讨论后作出公正评价。

本环节主要完成课堂知识的拓展,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计算机硬件相关知识,如cpu的品牌、显示器的类型等;了解主机箱内部常见的部件,如cpu、内存条等;掌握基本硬件的连接,如显示器、鼠标键盘、耳机等与主机的连接等;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游戏角色设计体现差异教学思想,在组内进行分工协作,让有能力的学生充分展现特长,所有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进步,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5

分钟。

[师]现在进行游戏的第三个环节——顾客评议。

游戏规则:由各组顾客团根据《市场调查表》的评分细则进行综合考评,共同评议出一个获胜商家。

活动引导:由各组顾客团负责人共4名同老师一起根据《市场调查表》的成绩以及各组商家的综合表现,评选出获胜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同学评选“最佳导购员”、“文明顾客团”等称号,给更多学生鼓励和表彰的机会。

教师在评价阶段要注意协调和引导学生尊重民主评议、重视集体荣誉,培养学生公正地评价他人和正确地接受评价的心理素质。

[生]顾客团成员集体进行评议,完成《市场调查表》,再由4大组的顾客团负责人同老师一起评选出获胜者。

各组同学之间可以进行交流与反馈,找出活动中表现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分享在游戏中的得失与快乐。

本环节是展现游戏结果的环节,根据《市场调查表》严格量化考核,评选优胜者,既体现了公平竞争和透明评比,又充分肯定了买卖双方的权益,让学习过程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学会赞赏别人和正确对待评价结果。

(三)总结评价,回顾游戏:(7分钟)。

内容。

课堂教学活动安排。

设计意图及反馈评价。

总结回顾。

[师]我们圆满完成了本次“电脑diy”竞赛活动,现在宣布比赛结果:

获得优胜的“商家”以及获得“最佳导购员”、“文明顾客团”称号的个人和集体。

通过这场游戏,大家都有哪些收获呢?

[生]进行讨论、发言,总结个人在游戏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想,

(提示下节课内容)。

[生]进行讨论、发言,有的提出安装“软件”。

[师]大家会给电脑安装软件吗?那么下节课我们就请大家一起给自己的电脑安装软件。

评价环节可以在角色之间、角色内部以及任意学生间进行,通过交流评价,学生体会到参与游戏的乐趣和作出成绩受到肯定的满足。

本节课由于内容安排,对于软件部分知识留在下节课进行,因此在总结环节做一个铺垫和提示。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本文结合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分析模块化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探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体会。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目前的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实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体系不完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等问题。为了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笔者尝试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中使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尝试的结果表明,在计算机网络实验的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模块化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模块化教学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模式应用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上,就是在课程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将实验内容按照一定规则或标准进行分解,使之成为多个具有一定功能、相对独立的实验模块。学生以小组或团体的形式在实验中通过对模块的灵活搭配进行实验,从而完成了对实验内容的探索与学习。模块化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如下。

(一)模块化教学法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模块化教学是以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中的首要位置。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划分成多个任务,然后再把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解决的方法,制订出解决方案和计划,最后动手操作完成任务。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有很强的学习自主性,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独立地进行数据测量、数据计算等各个实验环节。

(二)模块化教学法适应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模块化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鼓励学生勤思考,多动手来获得知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需求等存在差异,如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完成实验,就可能出现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不够积极主动、缺乏互动、学习效率不够高等情况,而模块化教学在模块设置上采用了化繁为简的设计方式,把学习内容按功能细分成多个简单易操作的模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学习模块,这样,不同发展特点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三)模块化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团队精神。模块化教学模式向学生提供了一种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小组或团队合作的模式,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一般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为了完成任务,他们必须通力合作、相互学习,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善于相互关注、倾听、合作、遵守规则的习惯,改变了以往实验过程中被动学习、机械训练的状态。

(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模块的设计及选取原则。首先,模块的设计与选取应结合专业特点,体现能力培养这一核心。采用模块化教学的出发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到实用技能,所以在进行模块设计时,所设计出来的模块目标应明确,每个模块要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要突出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学生学习之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在专业方面得到发展。

其次,模块的设计与选取应体现适宜性这一原则。在进行模块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难易要适中。对比较复杂的内容,可以分成几子模块,但不能把课程所有的教学内容生搬硬套地细分成块,要确保每个模块有相应的目标和知识点,且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模块的设计与选取应与单元实验内容衔接,要有连贯性。模块教学需要我们去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过程,重视单元实验内容之间衔接,保证模块实验的连贯性,重视实验过程的整体训练。从学生的角度,给予学生循环选择模块或跳选模块的机会,强化模块的衔接和前后呼应,不能因为实验过程的间断而对实验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产生影响。

第四,模块的设计与选取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在进行模块设计时,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和操作,所选定的模块应能代表一个知识点或一种技能,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否则指定的模块就没有什么意义。模块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与操作,方便教师及时对教学进行总结与评价,从而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计算机网络实验的模块化内容划分办法。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在教学上突显“重基础,重技能,重做人,重升级”的办学特色,近年来狠抓教学质量,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着力推行“打造硬技术,培养软实力”人才培养模式。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模块设置上,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基础以及重点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将实验内容按基础型、专业型、综合型三个层次进行划分,每个层次实验内容按照“模块+任务”的方式设置模块,各个模块之间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基础型模块:主要是简单的操作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其中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认识、网线制作、常用网络命令、tcp/ip配置与测试、资源共享、网络故障等模块内容。具体的要求是:(1)掌握服务器、工作站和网络连接设备,了解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2)熟悉两种类型双绞线568a与568b的制作及测量;(3)掌握ip地址的设置及ping命令的使用;(4)掌握文件共享及设备共享的设置;(5)懂得网络基本故障的判断与定位。基础型模块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实验环境、仪器设备,理解课程的理论知识,为做好后续实验作打好基础。

专业型模块:主要包括网络的组建、网络的配置与安全等模块。内容涉及到对等网的组建、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20xxserver安装与配置、路由器及交换机的配置与管理、www网页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小型局域网的组网、网络安全等技术。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掌握局域网工作原理、安装调试、维护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部分模块专业性较强,是从专业方向、实际应用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综合型模块:构建一个中小型企业网的案例。这个综合模块主要考查学生对前面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主要内容涉及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的硬件和软件组成、路由器和交换面的配置、网络布线、网络故障处理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实践能力,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模块化实验的教学评价。科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模块化的教学评价是通过对模块化教学中的教与学的效果的判断,来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或改进教师的授课策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模块化实验的教学评价方式分单元模块的评价和综合模块的评价两个方面。评价的主要标准是根据学生对任务完成情况、实验过程出现问题的处理情况,以及是否能用学到的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判断,评定成绩主要分为优秀、良好、达标、不达标四种类型。一般来说,单元模块的评价就是对单个教学模块在实验结束时进行一次单元考核,考核的样式灵活多样,一般都要重点观察学生的实验完成的情况、教师提问学生答辩情况、实验报告填写情况、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应急处理情况等内容。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具体操作是,在实验小组中让学生选出代表对实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同学们的参与程度、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以及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进行说明。让学生自我评价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综合模块的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体,而且要注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例如,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实验中,可以从学生是否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局域网组建来确定知识点能否得到落实;从实验过程是否规范、科学,学生是否能独立操作完成任务情况等来考查知识的掌握程度;从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危机处理情况等检查学生的创造性。

三、在实验中实施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体会。

(一)凝练模块内容,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中实施模块化教学,首先,是教师的课前准备。每一项实验,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都要提前做一做,这样教师才能对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了如指掌,才能根据实验需求对模块内容进行进一步优化,明白在实验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才能有效预防各种失败或事故;其次,是学生的课前准备。在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好实验内容,了解实验任务,准备好实验报告、制订好实验计划、设计好实验步骤,这样才能确保实验按计划有序进行。

(二)建立有效的实验合作小组。模块化教学主要是以小组或团体为单位,以模块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验中,构建良好的合作小组非常重要,小组合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最终效果。小组中的成员的多少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4至6人一组比较合适,人数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操作和学习的效果。在小组中,一般每个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与责任,可以设操作员、记录员、组长等,学生的分工不是一成不变,要不断轮换;小组的成员在实验前一般要求明确实验的任务和目标,并做好分工和计划,这样学生在实验时目标就比较明确,避免实验过程中出现边缘人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验中去。

(三)学生的实验尽可能采用开放式的实验。在模块化实验中实施开放式实验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的、宽松的学习方式和实验环境,有利于学生在课内、课外有效地学习。在模块化教学中,每个模块的课程目标相对比较明确,学生在课外时间也能够懂得实验的模块要做些什么,达到什么目标,所以,采用开放式的实验不仅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课外可以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兴趣对实验进行主动研究和探索,满足了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有利于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操作。

(四)配套模拟软件,实行虚实结合,提高学生模块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计算机网络实验的内容较多、更新过快,在实验中有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法完成相应的实验。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模拟软件建立模拟实验环境,仿真各种实验过程,也可达到进行实验的目的。目前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方面常用的模拟平台有ciscopackettracer,bosonnetsimforccna,华为ensp等,以思科网络模拟器ciscopackettracer为例,(下转第94页)(上接第92页)在计算机终端装上ciscopackettracer之后,就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模拟网络中的各种设备,搭建各种网络环境,观察网络设备实时运行情况。在计算机网络实验中使用模拟软件,是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丰富和补充,起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的作用,达到了通过实验教学促进能力提升的目的。

在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丰富了实验的教学内容,有利于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完善实验考核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计算机教学设计

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族。

培训认证:未参加身高:172cm。

诚信徽章:未申请体重:56kg。

人才测评: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平面设计师:平面设计,电话销售:

工作年限:0职称:中级。

求职类型:实习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1000--1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广州,广州。

工作经历。

按时法起止年月:-10~-10。

公司性质:其它所属行业:广告。

担任职位:有能力就做。

工作描述:有能力就做。

离职原因:自己没能力胜任这工作了。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东省商贸技工学校。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其他一般粤语水平:一般。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吃苦耐劳,能言善辨!!机灵!!做事醒目!会把握分寸!注重场合!幽默风趣!!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是长春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计算机网络》第一节教学内容。

学生可能对网络理论知识本身并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具体的运用。学生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对ie浏览器的基本操作应该没有问题。本节课学生对网络的拓扑结构,掌握起来会困难一些。

本节内容是长春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二单元《计算机网络》第一节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了解因特网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因特网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丰富,灵活有趣,实用性很强。既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应用

(2)让学生调查了解网络系统的应用情况,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通过上网搜寻网络功能的新发展和讨论生活中接触过得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实例,增强深入络知识的兴趣。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网络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

1课时

p52 实践与提高 1 2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本次课的内容包括:对计算机组成部件的物理划分和逻辑划分理论介绍,具体计算机内部各组成部件的功能介绍,造型表征,模块划分以及主要生产厂商等,并在讲解的过程中扩充了各中硬件相关的识别技巧以及护理知识的介绍。

为响应“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本次课采用了课本讲解、板书、多媒体应用等教学方法的结合。

在课本讲解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交互问答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板书来记录学生的发言以及思维表现,在知识讲解后,直观的调用之前的黑板板书内容,作为学生们自信心提升的有效道具,并且可以提示学生本次课程所讲授的内容。

在多媒体环节引入了新颖的虚拟现实技术,指导并带领学生以任意角度的观摩,精细准确的表达,提示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游戏参与式的演示,实现模拟教学,让学生在新奇的心态驱使下参与学习,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性。

本次课程的重点是要求学生很直观的认识计算机内部结构组成部件的外观,并熟练记忆各种硬件的识别和安装方法及准确的解说其功能。

2、以向学生们对计算机的视觉认识的提问展开新知识的教学,同学们会很直观的回答出相应的常规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摄像头等,也有懂得多一些的同学会提及显示卡、声卡、cpu等硬件,在学生的回答已经接近穷尽的时候,就针对刚才学生们提出的内容加以区别和划分,引出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划分,即:主机和外设两大类,讲解完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将刚才所列举的项目进行归类。

3、在讲解了计算机的物理划分之后,再提出冯·诺依曼的逻辑划分理论,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类,讲解完后,再次引导学生自己去将刚才所列举的项目进行归类。

4、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了初步认识之后,就进入详细的各部件讲解阶段。此时,和学生们一同打开计算机教学平台,结合专门制作的虚拟现实产品的操作演示,分别利用相应的教学设计时间来对各个部件的功能、外观、识别方法、具体安装位置、维护及主要生产厂商进行讲解,并随时提问各种部件间的异同,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在各个部件都讲解完成以后,就利用计算机教学平台,将虚拟现实的模型分发给台下的所有学生,利用几分钟时间来讲解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来调整观察角度,观察高度,观察距离等,再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从任意角度”观察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并通过鼠标和键盘的配合来完成计算机主机部分的拆卸与安装,让学生能在“游戏感觉”的心态下更直观的看清楚,也更有效的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

6、估计在下课前5分钟左右,对学生进行本次课的内容总结,并鼓励学生多多的学习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有利的资源来实现更多知识的糅合。

《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

主要内容及其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整套教材的“开篇”,信息技术学科的启蒙阶段,担负着引导学生入门的任务。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形象直观的讲解和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快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熟练鼠标的操作从而为学生深入学习更多的应用软件以及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本套教材以windowsxp为操作系统。学生应该对windowsxp操作系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windowsxp是目前pc机上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操作系统,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毫无缺点的操作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windowsxp系统的桌面、窗口、开关机等基本操作,了解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为今后学习在此操作系统上使用应用软件打下扎实的基础。

熟练操作鼠标器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的基础和关键,在本单元教材详细的介绍了鼠标器的五种使用方法,安排学生通过玩游戏练习鼠标操作。教师在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鼠标操作的训练,使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形成操作鼠标器的手感。特别是双击的节奏,初学者掌握起来比较难,教师要重视训练。

计算机硬件教学设计

我们用的是微型机。

1、什么是计算机硬件?是不是计算机里面硬的东西就是硬件?软的东西就是软件?

学生讨论

引出定义:在计算机系统里面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就是计算机硬件。

2、计算机硬件有哪些呢?讲出大家会知道的硬件

学生抢答,同时教师用实物展示。

教师打开几个机箱,学生分组看看,动手摸摸,教师用多种方式补充介绍。

显示器、音箱、键盘、鼠标、光驱、软驱、硬盘、内存、显卡、网卡、主板、打印机、扫描仪等,师在讲一下i/o接口。特别展示cpu,相当于人的大脑。

多媒体展示各种硬件从过去到现在的图片以及现在这些硬件大概价格。

2、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流程

看图2—2,对比与人处理信息方式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2)输入电脑后计算机要先把信息存储起来,所用的东西叫做存储器

教师展示内存、硬盘、软盘、光盘、u盘

讲解它们的区别、应用,特别强调内存又分为ram和rom以及它们的区别

(3)我们在输入信息、存储信息时都需要控制器的控制。看书找出控制器的作用。

(4)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让运算器处理信息,看书找出运算器的作用。

(5)最后结果由输出设备输出。那输出设备有哪些?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6)强调cpu。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人,那么cpu就是他的大脑。

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可以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形成现在的cpu。

今天,我们简单了解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原理,这只是刚刚掀起计算机世界的一个角,计算机从开始诞生到现在不过短短五、六十年,但它的发展速度却不是任何一个其它产品所能比拟的。几乎,几个月,便有一个新的硬件产品产生。“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用这句话来形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最恰当不过的。请大家阅读书本p23知识窗。

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未来的世界会有更多的精彩等待同学们去体验和感受,只要同学们永远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并有正确的科学方法辅助,我相信未来的世界是永远属于你们的!

作业:利用周未时间完成p23试一试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3个特点。

第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

我采用先介绍主机然后引出主机内部结构这一顺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参与,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特别是主机部分的设备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第三、利用课件讲解。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枯燥的知识易于理解、掌握而且直观,通过实物与教学课件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使用键盘进行中英文的输入是计算机操作基础中的基础,而“写字板”的学习既能使学生掌握一种简单的文字处理软件,亦为今后学习word做了完美的铺垫。本节课从初识键盘、认识写字板、输入英文字母、输入汉字四个方面展开,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最主要的输入工具之一键盘的布局,并使学生学会在写字板中输入英文字母、汉语拼音,初步学会使用“智能abc输入法”之类的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从而为后续学习打下技能基础。

1.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郭村小学三年级学生。这是一群农村学生,由于条件所限,学生在家在校都难以接触到计算机(三年级32人,具调查竟无一人家里有计算机,而学校也只有一台计算机),学生大都听过、见过但很少摸过计算机,所以教学起来肯定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所幸三年级只是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年,所以对基础要求也不高,况且指法方面毫无基础可能会更好。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大略掌握了鼠标的基本操作、窗口的基本操作、但对窗口各部分的名称记得还不是很熟,在介绍写字板的窗口组成时有必要再复习一下。

3.学生认知障碍点:相对来说本节课的内容较多,本应至少分作三节课来教学、练习,但因学校只有一台电脑,难以提供学生大面积、长时间的练习,故在一节课内介绍完学生可能只能掌握些理论,要形成一定的技能只能靠以后安排练习课解决。

1、知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认识计算机键盘。学会在写字板中输入英文字母、汉语拼音,初步会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2、过程与方法:初识键盘靠教师用实物介绍,学生在纸质键盘上进行简单练习;在写字板中输入中英文靠老师演示,若有余时尽可能让学生用计算机实践一番。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明白任何技能的形成都是理论+实践的结果,都有规律可循。让学生明白基于视窗的各种软件的打开、关闭、窗口布局都有相似性,可以举一反三。

1、教学重点:使用键盘进行中英文输入。

2、教学难点:利用上档键输入上排符号;汉字词组的输入。

1、教师准备好教学用电脑、指法图片。

2、学生准备一张纸质键盘。

计算机硬件教学设计

师指出按综合性能指标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

我们用的是微型机。

1、什么是计算机硬件?是不是计算机里面硬的东西就是硬件?软的东西就是软件?

学生讨论。

引出定义:在计算机系统里面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就是计算机硬件。

学生抢答,同时教师用实物展示。

教师打开几个机箱,学生分组看看,动手摸摸,教师用多种方式补充介绍。

显示器、音箱、键盘、鼠标、光驱、软驱、硬盘、内存、显卡、网卡、主板、打印机、扫描仪等,师在讲一下i/o接口。特别展示cpu,相当于人的大脑。

多媒体展示各种硬件从过去到现在的图片以及现在这些硬件大概价格。

2、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流程。

看图2—2,对比与人处理信息方式。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2)输入电脑后计算机要先把信息存储起来,所用的东西叫做存储器。

教师展示内存、硬盘、软盘、光盘、u盘。

讲解它们的区别、应用,特别强调内存又分为ram和rom以及它们的区别。

(3)我们在输入信息、存储信息时都需要控制器的控制。看书找出控制器的作用。

(4)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让运算器处理信息,看书找出运算器的作用。

(5)最后结果由输出设备输出。那输出设备有哪些?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6)强调cpu。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人,那么cpu就是他的大脑。

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可以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形成现在的`cpu。

今天,我们简单了解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原理,这只是刚刚掀起计算机世界的一个角,计算机从开始诞生到现在不过短短五、六十年,但它的发展速度却不是任何一个其它产品所能比拟的。几乎,几个月,便有一个新的硬件产品产生。“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用这句话来形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最恰当不过的。请大家阅读书本p23知识窗。

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未来的世界会有更多的精彩等待同学们去体验和感受,只要同学们永远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并有正确的科学方法辅助,我相信未来的世界是永远属于你们的!

作业:利用周未时间完成p23试一试。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3个特点。

第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

我采用先介绍主机然后引出主机内部结构这一顺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参与,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特别是主机部分的设备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第三、利用课件讲解。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枯燥的知识易于理解、掌握而且直观,通过实物与教学课件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

文档为doc格式。

《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

1.使学生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

2.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用几时几分表示钟面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准确读出某一时间和推算经过的时间。

第1课时认识分和几时几分。

1.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会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教学难点。

直观理解1时=60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时间。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__(1)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钟表上的短针叫时针,时针指在8和9之间,说明现在是8时多。__(2)教师演示教具钟面,指导学生观察。

生: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

教师指着钟面上放大的部分讲述: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从刻度12到刻度1,经过了5个小格,一共经过了5分,即分针走1大格是5分。

议一议:钟面上1个大格的刻度表示哪些含义?学生交流,指名汇报。

强调:当1个大格表示时针的刻度时,表示“1时”;当它表示分钟的刻度时,表示“5分”。

第三个钟面表示当分针转了一周以后,时针从刻度12转到了刻度1,也就是60分钟。

板书:1时=60分。

2.教学例2。(1)课件出示例2的三个钟面,引导学生观察,确定是几时。

师:三个钟面上的时针都指向刻度4和5之间,可以确定都是4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几。

第一个钟面,分针指向1,说明分针从12起走了5小格,就是4时过了5分。板书:4时5分4:05强调:在用电子表的形式表示时间时,分钟不到10分,在分钟数前面加0。第二个钟面,分针指向6,说明分针从12起走了5×6=30小格,就是4时30分。

板书:4时30分或4时半4:30第三个钟面,分针指向9,说明分针从12起已经走了5×9=45小格,就是4时45分。

板书:4时45分4:45(2)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钟表的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在小组内说一说是如何读钟面上的时间。

指名汇报,教师归纳:读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确定。先看时针的位置来确定“时”,再看分针的位置来确定“分”,合起来就可以确定当时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二十三第。

1、

2、3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后一个钟面总比前一个钟面多一刻,也就是15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