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对策研究论文(精选18篇)

时间:2023-12-04 13:56:34 作者:XY字客

范文范本是对多个领域或主题的总结和归纳,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和参考的视角。小编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欣赏和借鉴,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

经济运行对策研究论文

引言:

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资源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和速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根据我国煤炭行业的多年发展来看,煤炭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但是,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并不是一路顺风的,它也存在着一些发展不稳定的现象,需要煤炭行业领导者及时采取有效策略,稳定我国煤炭经济的经营与销售运行态势,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煤炭经济经营与销售的运行态势。

(一)煤炭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水平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同时也赢得了较为可观的'利润,对我国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煤炭价格逐渐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煤炭行业的经济效益[1]。其次,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煤炭资源的开采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不但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开采数量,而且还促进了煤炭开采效率的提升,满足了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对煤炭的需求。最后,我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更加系统化,在煤炭行业的管理方面也不断进步,进一步优化了煤炭产业结构,提升了煤炭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煤炭经济经营与销售的运行态势存在不稳定现象。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国煤炭经济经营与运行态势的状况,不仅受煤炭行业自身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还取决于我国煤炭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取向。从开始,煤炭经济的发展水平逐渐下降,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种局面已经有所改善,但是当前煤炭经济的运行态势依然存在着不稳定的现象。一方面,我国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逐渐发生逆转,这主要体现在煤炭资源进口和出口基本持平、市场需求量增长缓慢、煤炭生产幅度加大等几个方面。另一方面,从我国的煤炭经济发展形式来看,我国煤炭经济成本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但是煤炭行业的盈利水平却有所下降,使得我国煤炭经济经营与销售的运行态势发展不稳定。

二、促进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对煤炭行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规划。

想要提高我国煤炭经济的发展水平,首先就是要对煤炭行业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规划,定制良好的发展计划,实现对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2]。在煤炭行业的调整和规划中,煤炭行业要从市场的角度,全面分析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来明确煤炭行业的发展方向,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升煤炭行业的发展效率。此外,当前存在着很多不正规的煤矿不符合我国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要求,在煤炭开采中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应该提升煤炭行业对这一现象的重视力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煤炭资源的浪费,实现煤炭行业获取利润的最大化。

(二)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对煤炭行业进行定位。

煤炭经济发展从国家参与进来之后,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勇于迎接挑战抓住机遇,针对国家推行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对自身的生产规划进行合理的调整,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逐渐形成完整化和系统化的产业运行机制,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推动煤炭行业不断发展与进步。在煤炭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煤炭行业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奖罚机制,加大对企业员工的督促力度,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能力[3]。同时,煤炭行业要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自身进行良好的定位,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制定良好的发展规划。另外,对煤炭行业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文化水平,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势,提升煤炭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煤炭行业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可观成绩,但是煤炭经济经营与销售的运行态势存在不稳定现象,需要煤炭行业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和解决。所以,我国煤炭行业应该正确认识当前煤炭经济的发展态势,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规划,推进我国煤炭经济的稳步增长;深化煤炭行业的体制改革,加强对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宏观经济调控;并且根据市场发展和需求的实际情况,找准煤炭行业的定位,明确煤炭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促进煤炭经济的长期稳步增长。

参考文献:

[1]赵妞霞.当前中国煤炭经济运行态势分析[j].中国煤炭,,02:5-7+14.

[3]位艳平.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研究[d].黑龙江科技学院,.

精细化管理应用对策要点研究论文

摘要:高中总务后勤管理的弊端随着当下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日益显露出来,我国各高中学校纷纷进行后勤管理改革,在后勤管理的理念与实践中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简单的介绍了高中后勤管理及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分析了当下高中总务后勤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探索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中;精细化管理;后勤管理;改革方式。

一、高中后勤管理的发展及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以前,高中后勤管理集团对于学生的各种繁杂事务,处于疲于进行管理的状态,对各种后勤事务表现出来的是应付心理,而不是设身处地的办实事。但随着高中教育的改革,高中后勤管理作为高中教育的一部分,受到了社会各界、家长的广泛关注,高中学校的师生、后勤工作人员也对高中后勤管理有了更高的期待。高中后勤集团开始关注对人的服务质量,由过去的注重“数量”,变为现在的“质量”,高中后勤管理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强调科学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精细化管理不同于传统的机械管理,所谓精细化管理,是将程序化办事、标准化分工融入到工作流程中,按照合理的方式方法,使工作内容突出重点、精益求精,达到最理想状态。但精细化管理并不意味着每件事情都必须要上级领导亲自去办,而是要下级员工在办事时抓住关键因素。高中后勤管理发展过程中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后勤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要素、流程都加以细致化的分配组合,对后勤发展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并采用有效手段将其落到实处。[1]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到后勤管理中的规划、操作、控制、核算上。在后勤工作的规划方面,要将长期规划分解成短期易实现的小规划,确保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确;在后勤管理的操作上,要格外注重细节问题,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每一个操作步骤上,都要又精又细,扎实可靠,关注服务质量;我们要切实关注整个后勤工作的落实状况,要事先对可能出现的偏差状况作出预测,并制定可行的解决措施,将风险性因素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确保后勤管理条例更好的落实,这是控制精细化的体现;高中学校后勤管理中还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独立核算,在资金管理上要更加关注细枝末节,严格控制财务支出,尽可能地实现没有浪费、每分钱都高效利用的目标。精细化管理理念必须融入到高中学校后勤管理的方方面面,最终实现整个高中学校长远发展的理想。

二、高中总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跟不上现代化服务需求,与当下社会中一些服务型企业相比,高中学校后勤管理中服务的对象比较单一,而且非常特殊,他们基本上都是高中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他们的知识层次、文化水平都比较高,老师在高中的教学中非常劳累,学生面临高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他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后勤管理来说,是更大的挑战,同时,也是不断鞭策其前进的“鞭绳”。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社会环境也不断的变化,校园外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全新的服务理念不断服务于社会相关企业,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更为强势。[2]但高中后勤管理处在一个十分特殊的环境中,竞争对手少之又少,所以其管理理念长时间得不到改善,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使得高中学校后勤管理的服务质量跟不上老师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导致高中学校的教师、学生对后勤管理十分不满。

2.高中学校后勤管理班子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方式传统老套,高中后勤管理人员很多是老师的家属,情况比较复杂,整体年龄也比较大,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没有进行管理的能力。对于服务在第一线的员工来说,其缺乏专业技术和服务水平以及文化水平低的特点,使其在与老师学生进行沟通时,不那么顺畅,他们的工作局限于打扫卫生、值班等无技术含量的小事情上。他们缺乏主动服务、学习管理技术的积极性,这导致他们不适应后勤管理的发展,根据现代化新型管理理念,学校后勤管理人员要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召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很显然,当下高中学校后勤管理集团在这方面做得非常不够。

3.高中后勤管理方式上日益呈现社会化,这会影响学校的文化氛围,高中校园是一个纯洁的学生学习知识的神圣场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逐渐开放,允许许多社会营利性企业进驻校园,比如,学校超市、餐厅都被社会企业所承包,这些社会企业以营利为第一目标,疯狂赚取学生的钱,使整个校园都充斥着一股铜臭味,学生在这样的现实中,也会变得更加物质化,这玷污了中学生纯洁的心灵,对他们人生观的形成乃至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三、针对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1.后勤人员应从根本上接受精细化管理理念。做好后勤管理人员的思想工作,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了解精细化管理的含义,结合现实情况进行讲解,将高深的理论知识变为浅显易懂的实务操作。树立后勤管理人员为人服务的思想,通过他们的努力,形成整个校园和谐、温馨的画面。

2.工作中设置严厉的奖惩制度,根据管理人员的绩效好坏来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对其工作效率、服务好坏、政策执行力度的评判,给予表现好的员工重大奖励,对表现不好员工的进行处罚,督促其工作的改进,不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3.加强监督,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拥有了高效的操作流程,但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能真正将规定落到实处,是整个管理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高中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内后勤管理集团的监督力度,赋予老师学生监督的权利,老师学生在生活中有不满意的地方,可以进行投诉,要求其改正。[3]将老师学生的意见整合在一起,制定出合乎其切身利益的管理制度,这是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

四、结语。

高中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不仅提高了其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更是为整个学校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下我国高中学校后勤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精细化管理进行改革,使其服务于我们学校的发展,服务于广大师生。

参考文献:

[2]谢莉.精细化管理形式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xx,06:187.

[3]吴振麟.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xx,09:169+17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对策研究论文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如何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备受关注。教师应使课堂教学不仅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高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篇领悟能力,并要求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明确描述了各级的阅读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重精读,轻泛读”的现象比较普遍,泛读教学难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英语泛读教学的重要性,探讨实现英语泛读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英语泛读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重要的信息输人手段,阅读对于英语知识的积累,阅读技能的训练,扩大视野,提高情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版教材的投人使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阅读教学不再是仅仅局限于语言点的讲解,而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习惯。《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要求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并明确描述了各级阅读目标,如七级阅读目标为:除教材以外,课外阅读量达到23万词以上;八级阅读量要求达到30万词以上。

现今,新课程作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新事物,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对英语教学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很多弊端,素材丰富,令教师们大有施展的空间。但是,在现实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些教师视教材为唯一的阅读材料,在精读课文上花费的时间过长,把很多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词语的讲解上,忽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阅读技能的培训,更忽略了泛读的训练,减少了课内外的阅读量,从而造成学生的阅读量过少,阅读技能不足,阅读综合能力相对薄弱。因此,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进行泛读教学,丰富阅读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以弥补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英语泛读高效教学策略。

英语泛读教学是一项重要且繁复的过程,在进行泛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时间、素材、知识等问题。因此,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泛读教学课堂成为关注的重点课堂教学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教师应努力对教学进行科学的规划,对教学材料进行精心的筛选,对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既能长时间地进行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在泛读教学的实践中,可重点采用以下几种策略。

1.计划性一一一优化课程安排。

由于英语课堂的时间、空间相对有限,有效地安排泛读教学的时间、拓展课堂的空间是实施高效泛读教学的前提。

首先,要合理安排课内泛读课程。根据教学需要,可设置为每周一课时或者隔周一课时。课内泛读教学因其具有示范性、指导性和启发性,是泛读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泛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有效地激发阅读兴趣。

另外,泛读教学仅靠课内是不够的。要想达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七级课外阅读量23万词以上、八级30万词以上的阅读目标,必须注重课内练质量、课外补数量,以量变求质变,以达到质与量的统一。因此,教师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外充分地进行阅读,可以组成合作小组,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和档案,教师定期检查并给予评价,激发学生持续长久的阅读动机,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2.素材性一一州优化阅读资源。

制定好了计划,教师还要找到良好的泛读素材,这是泛读教学成功的基础。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除教材外,学校和教师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如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网络资源和报刊杂志等。”就泛读资源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其他英语学习教材、英文报刊杂志、小说、网络等,丰富泛读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在选择泛读材料时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一是要把握语言材料的难度,所选材料不宜过难,应该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并略高于其水平。篇幅不宜过长,否则,会增加阅读难度,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小说类的阅读材料可以选择小说的简写本,如书虫系列;二是内容要丰富有趣,要有普遍意义,覆盖面广,包括人文、地理、历史、科技等,以拓宽学生视野,并能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要将有题泛读和无题泛读相结合,有题泛读即材料后设有相应的客观或主观题,用试题来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此方式简洁高效,可选材料如英语周报、英语测试报等配套教材的报纸。无题泛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句型句式、习惯表达等,欣赏美文,增强语感。

3.技能性一一日优化阅读策略。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泛读教学的关键还在于优化阅读策略。在泛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良好的阅读策略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考试成绩,又可以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受益终身。

教师可教授种种阅读技能,如略读、细读、归纳内容、语段功效的辨认、文章推理、深层明确、生词推测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运用标题和主题句去推测作者的意图,力求抓住文章的大意、背景、语气与情绪基调。在具体的阅读历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分步阅读。首先,快速阅读标题和主题句,预测文章,然后,通读全文以了解文章的大意,再细读全文,深人明确重点段落和语句的涵义,最后,总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并猜测词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很重要,教师可要求学生不要出声阅读,要默读,不要用手指着材料读,要用眼睛扫视着阅读。

4.知识性一一州优化知识结构。

泛读教学活动有多重使命,既要让学生弄清文章的中心内容,训练阅读技能,又要教授新的语言知识。如果把精力都放在内容和技能上,而完全不注意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学习效果也不会很理想。因为泛读练习过后,学生在上下文语境中学习的语言知识,速度快、动机强、记忆牢。这时,教师绝不能放过教授新语言知识的时机,应适当进行词语、语法、句型和表达要领的讲授,带领学生进行美文美句的欣赏和摘录。

另外,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在学习英语语言本身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等知识,并与我国的情况做适当的比较,既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又可以拓宽文化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5.情感性一抓住培养价值观的有利契机。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中学生仍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支配。英语课程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也要承担培养学生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责任。情感因素不仅影响学生的短期学习效果,还影响着他们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泛读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鲜活的语言材料进行情感教育,如热爱父母、激发爱国热情、塑造优秀品格、启迪心灵等,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进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保持学习动力。只有这样,才能既提高教学质量,又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精细化管理应用对策要点研究论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柱型产业,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要改变陈旧的管理理念,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电力营销管理中,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种管理技术。精细化管理即通过对电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细化,采用标准化、信息化、数据化和程序化的管理模式,确保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科学和高效。精细化管理要求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在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认识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同时,对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量化考核、监督和执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管理理念与考核制度的同步结合,能够确保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各部门工作落实到位,从而形成完善良好的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精细化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电力企业负责人采用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对企业的产品、服务和后台运行进行调整。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以消费者的需求对重点,实现电力营销的高收益、高效率和强有力的.市场竞争优势[1]。

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电力营销管理中,具有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带动了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电力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企业推行精细化管理,能够符合当今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采用精细化管理,能够将电力营销管理的目标更加具体化,将日常管理过程中的责任落实到个人,促进电力营销格局的不断优化。电力企业负责人要重视电力生产和电力营销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加强对电力营销管理过程的控制,确保管理过程的科学合理,从而提高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其快速可持续发展[2]。

1.建立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

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是电力营销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电力企业负责人要结合工作岗位和员工职责,制定明确的管理标准和考核制度,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管理人员根据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对其进行考核,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战略目标。将精细化绩效管理应用到营销业绩的管理中,对其进行量化,以此作为对员工进行考核的有效指标。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业务能力,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促进电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树立电力企业良好形象。

电力营销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需要树立良好的电力企业形象。电力资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电力企业要实现日常服务的真诚、优质和快捷,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并与用户保持良好的供求关系。电力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提高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产品是市场营销的根本,提升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能够实现电力企业日常服务的优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其次,建立和谐优质的营销服务体系。电力企业要与用户之间建立和谐的供求关系,提升用户的满意度,以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最后,电力企业要树立良好的营销服务形象。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要改变传统的服务状态,提升服务质量,从而促进电力企业整体营销管理模式的优化[3]。

3.有效利用电力价格优势。

电力企业要结合人们的日常用电需求,对电力资源的价格体系进行优化。比如,电力企业可以采取弹性价格模式,对人们的日常用电进行优化。首先,电力企业要摆脱传统僵化的服务模式,采用阶梯电价的方式,实行差别服务,以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实现电力市场的良性运转。其次,电力企业要结合用户的不同用电情况对市场进行细分,采取差异化电价方式,对用户的日常用电情况进行改善。第三,重视电力市场的开拓,增加对电能的使用率。电力资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电力企业也要加强与政府和沟通和合作,借助政府的职能,对电力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电力市场格局的优化。

4.提高电力营销服务。

售后管理是电力营销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要重视电力企业的售后服务。电力企业要通过媒体宣传和社会舆论等多种途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结合电力营销的实际情况,将网络化和信息化应用到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实现电力企业营销的智能化,满足当今社会环境背景下的电力企业发展需求,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电力营销管理目标,构建良好的电力营销市场环境。

四、结语。

精细化管理是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电力企业营销管理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能够改变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模式,实现电力企业日常管理的科学和规范,促进电力企业整体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优质的用电环境,实现电力企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2]王平.有关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3):64.

[3]孙艳勇.对电力营销业扩流程精细化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6):174.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对策研究论文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归纳起来就是: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借用相关的学习研究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帮助学生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通过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给予、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对学习态度的端正,使学生由最初的应付考试、被动学习转变为愿意学习、主动学习;在指导学生运用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且善于学习。辅导员在学业指导上的最终目的是在于引导并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增强学习动力,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

第一,对学业指导认识有误。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对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等课程逐步优化完善,但是对学业指导的认识依然还停留在专业课教师对本专业的学科介绍上。任课教师的学业指导通常只注重专业课程指导,针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指导较少。而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学习方面的指导主要在个人谈心谈话、班级班会讲话、年级大会督促,其指导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缺少系统性,简单来说辅导员的学业指导只针对学习成绩不佳、自身学习存在问题的同学和学生干部,很少面向所有学生。目前,很多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侧重于盲目的鼓励和约束式的要求,这种忽视学生学习动机,一味追求学习成绩的做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对学业的迷茫,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并不愿意向教师寻求帮助。

第二,新时代大学生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影响。新时代的大学生是一批“90末,00初”的特殊群体,学生们虽然思维活跃,但过于自我;个人主观意识强,却缺乏集体荣誉感;依赖性强、适应能力弱;自信心足,但盲目自信;认知能力低,并没有规划。在新时代改革的教学中,融入了网络及新媒体技术的教学也逐渐影响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内忧外患”的背景下,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能适应大学中现代化的学习环境;部分同学自控能力差,受到网络游戏的迷惑导致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同学没有规划,缺乏学习目标等一系列情况使学生们陷入了学习困境,以至于难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第三,学业指导内容不全面。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学业指导内容应该包括:专业课程指导、学习方法与实践应用、课程选修、课业指导、职业规划指导、学术讲座等。由于学生对未来规划能力较弱,所以对眼前的学业重视程度不够,同时高校的学业指导在内容上缺乏对学生的个性思维和自我管理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只能跟着课程学习而不是有计划地利用大学时光更多更全面地提升自己。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时间更长,交流更多,更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学业指导,有助于增加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学习品质。依靠辅导员关于学业指导工作的经验,结合当前高校实施现状,高校辅导员实现学业指导的对策如下:

第一,辅导员开设学业指导类课程。目前国内高校已经作为公共基础课开设此类课程,但多数由专业教师上课而并非一线辅导员,由辅导员开设学业指导类课程的好处在于他们和学生的沟通是紧密的,对学生的了解是细致入微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是清楚的。由辅导员开设学业指导类课程不仅是辅导员工作的深度拓展,也是辅导员教师角色的需求。这些课程主要包括学习思维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培养、学习效率的提高、职业未来的规划等内容。

第二,创建多种组合合作的学习模式。大学生的学业指导不单单应用在课堂上,最重要的是融汇于学生的生活之中。每个年级可以以班级、寝室、同兴趣、共擅长等模式进行分类,组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同学将带着问题共同学习,以周或者月为周期进行大范围的讨论,交流各小组间的学习效果和产生的困境,每个人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需求进行组间的调整。多种组合合作的学习模式将给小组内的同学提供一个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平台,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了获取知识的途径、提升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交流表达的能力,不仅解决了学业上的困惑,更加符合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初衷。

第三,辅导员针对学业的专业化。目前,大部分辅导员所学专业与所在工作的院系专业并不相符,导致辅导员很难有针对性的解答所带学生毕业去向、学科发展、专业资格证、相关专业结合等问题。因此需要学院专业教师与学生辅导员相互配合,让学业存在困惑的学生都能得到针对性的指导。

四、结束语。

学业指导应该在学生大学生涯中占很大的比重,而面对新一代的大学生,辅导员更应该在学业指导上满足教师角色的新需求。对大学生的学业指导应该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简单授课,而是应该作为一项新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应有辅导员的配合引导。新的学业指导培养的不仅是专业课程成绩突出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而这种学习能力将会在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对策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从幸福感的定义入手,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现状,指出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获取路径: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及专业学科建设和心理问题预警机制的建立等。

论文关键词:职业幸福感;职业价值观;支持系统。

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更多讨论的是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家化的路径,作为辅导员职业化应有内涵的职业幸福感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而主观幸福感的体验不足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进一步影响到职业的归属感和成就感。因此在此讨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及其获取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幸福感和职业幸福感。

幸福感又叫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以下简称swb),这一概念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已经成为心理学的专门术语。韦氏英语辞典版对well—being的解释是:一种良好的或满意的生存条件;一种健康(health)、幸福(happiness)、兴旺(prosperity)的状态,所以从字面意义可以翻译为“主观幸福”或“主观健康”,而我国研究者大都使用“主观幸福感”这一译法。

关于职业幸福感,joane.van.horn与他的合作者认为,职业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工作的各个方面的积极的评价,包括情感、动机、行为、认知和身心幸福五个方面口]。因为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社会支持、个体应激水平、价值观、健康状况以及经济因素,同样将幸福感和职业幸福感相对照,笔者认为影响职业幸福感的因素有四:其一,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个人的职业在社会中得到承认的体现。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人,都是某个职业圈子的一份子,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中,想得到群体的认可和支持更表明了个体的归属感,因此这种爱与被爱、支持与被支持的过程,使得每个个体得到的正向情感多于负向情感。

这是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其二,个人职业应激水平:即面对工作当中不同的困难和压力,个体的职业应激水平不同,因而内心体验也不同,进而对个体职业幸福感的体验也不同。其三,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职业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是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的一种内心尺度,为个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其四,经济因素:在市场经济逐渐发达的今天,经济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幸福体验。

根据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给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定义为:辅导员个体根据自己的标准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的持续、稳定的快乐体验。由于辅导员的职业特性,其幸福感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精神性,由于劳动对象是青年大学生,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道德交流和人生指引的过程中实现其职业价值和人生意义;延展性,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是终其一生的,通过学生的成长、发展和进步,辅导员和社会的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会影响很长时间和很大的空问,因此辅导员的幸福感具有时间和空间上双重延展性。

福建师范大学廖深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的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体验不足,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高校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工作内容复杂多样,工作对象数量较大,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和压力大,并且工作成效显现过程较长,这影响到辅导员的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体验,进而影响到辅导员个体成就感的获得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学校的多重管理带来的压力,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一方面要接受高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的领导,另一方面要接受所在院系党总支的直接领导,同时,由于工作原因还要接受学校保卫、总务后勤、团委等部门的工作指导。这种多重管理的体制,势必造成辅导员在工作中接受过多过重的工作任务,极易导致辅导员身心俱疲,无所适从,产生职业倦怠心理。

由于当前高校的用人机制和评价体制的缺陷,学生工作者没有稳定的发展路径,对未来发展前途感到迷茫,导致很少有人愿意终生从事学生工作。相当数量的辅导员“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上使命感不强,责任感缺失,影响了学生工作的效果。受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不少辅导员的敬业精神和风险意识开始淡化,“浮躁”的情绪开始蔓延,他们关注的重点不是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而是如何通过“第二职业”赚取外快等。

在内外因素的双重作用下,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缺失,出现了职业倦怠症状:一是生理方面,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食欲不振、精力难以集中、思维的.逻辑性差;二是心理方面,感到辅导员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对工作失去兴趣,情绪波动大,缺少职业自豪感,觉得前途黯淡,没有希望。工作中碰到困难不愿钻研,很难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三是行为方面,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无进取心,工作主要是为了应付组织的安排,不能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离开辅导员岗位的想法。"。

(一)建立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体的职业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优化社会环境对于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缓解教师倦怠压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辅导员外部环境的优化对辅导员的缓解身心疲劳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环境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社会大环境,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辅导员的重要作用,使其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其二是高校校园内部的小环境,要在高校内部营造良好的氛围,搭建发展平台,展示辅导员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完善用人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良好运作的模式,增强辅导员积极的情绪体验,使辅导员看到个人职业发展的希望。

(二)建立学生工作的学科体系,加快辅导员的专业化、专家化步伐。

学科体系的建立是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增强其归属感和使命感,提高个人职业水平和应急水平的重要途径;有了专业的理论体系和科研平台可以大大提高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可,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快辅导员的专业化、专家化的步伐,这需要改革目前学校的学生工作组织机构,根据专业化的发展目标,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和职能分类并根据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分工和开展相关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和专业化水平,增强成就感和主观幸福感。

(三)培养辅导员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职业个体对其所从事职业好坏标准的判断,是一种心理倾向性,它指挥个体的职业行为、态度、习惯和思维方式。良好职业价值观是职业幸福感建立的指向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良好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辅导员个体始终坚守“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基准,而且“传道”为先、为上,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同时,它需要辅导员超越“安身立命”的层面,将自身的职业看成一项“功在千秋”的事业,在为这个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在培养良好价值观的过程中,辅导员个体道德情感的养成是基础。因为维持辅导员职业化的最大动力还是来自于辅导员内在的情感需求和道德鞭策,主要表现为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正是这种爱与责任感促使辅导员不断完善自我,以使自己适应社会发展对辅导员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正是由这种爱所积聚起来的职业信念,为辅导员职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无穷力量。当然,道德情感的养成不是天然的,要求辅导员在学习的基础上,反省道德自我的不足,然后通过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为应对高校辅导员心理“高压”状态,对辅导员突发的心理危机给予及时的干预,应该建立由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牵头的辅导员心理预警机制,动态关注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心理危机,排解辅导员的负性情绪,提高正性情绪体验,促进辅导员的身心健康。

因此,不断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外部条件,尤其是高校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支持系统才能为辅导员获取职业幸福感创造充分的外部因素;同时积极帮助辅导员个体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辅导员获得职业幸福感提供内部的动力支持。在内因主导、外因辅助的共同作用下,辅导员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归属感和使命感,充分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

电力经济运行形势及对策分析论文

(一)20全年工业经济走势判断。

从前三季度的发展势头来看,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不出大意外的话,预计年全年将保持恢复性快速增长的格局,增速将超过去年水平。但由于受近期宏观调控政策和发展环境变化的影响,第四季度增速很有可能较前三季度有所回落,工业增速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预计我国工业增加值2010年下半年增长10%左右,全年增速将达到15%以上。

2010年的宏观调控仍以“促内需、保增长”为主要基调,采取“结构从紧、总量从宽”的政策思路,内需增长是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自以来,国家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了内需的较快增长,弥补了金融危机以来外需不足的影响。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6.5%。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11.5%,国内贷款增长22.6%,自筹资金增长30.5%,利用外资增长3.9%。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492亿元,同比增长18.2%。当前消费者预期指数仍处在上升阶段,虽然7月份呈现小幅回落态势,但总体趋势而言,向上攀升的势头依然明显,说明消费增长能力仍有一定保证。进入2010年,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显现复苏迹象,我国出口快速回升并创下新高。统计数据表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继续走强的趋势,鞋类、塑料制品和玩具的出口增速大于整体的增速,服装出口也在加速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目前还未大幅损害劳动力密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2、投资的超高速增长势头正在减弱,消费增长在短时期内很难替代投资增长。

一是随着四万亿投资计划的逐步完成,短期刺激政策效应趋于减弱。20是此轮应对金融危机刺激政策和10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期的最后一年,各项资金投资将陆续完成,各项短期刺激政策陆续到期,投资对工业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趋于减弱。二是为防止通胀和抑制流动性,紧缩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8月份,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7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年内cpi月度同比涨幅回落到3%以下难度很大。三是房地产市场调控组合政策的实施显示了国家打压房地产泡沫的决心,后续可能还会有一系列政策跟进。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基本建设和房地产的投资增速将放缓,这将直接影响到以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为主的重化工业和其他关联行业的增长。预计第四季度工业经济增速回落的可能性较大。另外,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对过剩产能的抑制等一系列措施的推进,也将对短期内的工业增速产生影响。

受全球主权债务危机及各国财政压力、美国内生经济增长动力乏力、全球不均衡复苏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2010年二季度全球经济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显示复苏势头在减弱,除了国际因素以外,在国内则主要体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压力两个方面。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开始呈现震荡向上的态势。从短期走势看,这种扩大波幅的升值模式将加大出口企业在汇率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也会对本身议价能力较低的出口企业利润产生压缩。而今年国家加强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对于改善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特别是优化出口产品产业结构的政策也表明,中国对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取消出口退税将是长期性的,它反映了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还将进一步取消或降低其他“两高”产品的出口退税。出口加工类产业受的影响可能会比较大,进而影响到工业经济的整体运行。

(二)年工业经济形势预测与展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成为“十二五”时期的中心工作已成定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节能减排”将是“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预期分析,相对于2010年的高速增长而言,2011年的工业经济整体将保持平稳趋缓的增长,增速将很有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回落,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增长模式将使工业行业发展出现分化格局。

在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我国工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日益迫切,工业发展将加快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同行业的发展也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一是在投资减弱和节能减排措施的影响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将受到更加严格的限制,以能源、原材料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增速或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产业波动风险加大。二是在持续的政策支持和需求带动下,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密集型和高加工度的产业有望获得较快增长,对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有所增强,对我国工业结构改善的积极作用也会逐步显现。三是在外需再次面临压力的条件下,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制造等部分外向型产业在恢复中有望再次面临调整,尤其是受到原料、劳动力等成本上升的双重影响,部分处于低端产品制造环节的企业生存压力将再次凸显,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转移的步伐将会加快。四是以内需为导向的轻工、家电、食品等消费品工业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部分产品可能出现较快的增长,但受制于居民消费倾向的惯性作用,消费品工业整体增速出现大幅变化的难度较大。在宏观经济短期复苏与经济结构长期转型的双重作用下,未来我国工业企业经营状况也会呈现加快分化的趋势,部分粗放经营、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将面临经营困难,被加快淘汰的困局,而具有核心竞争实力和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经营状况将会继续改善,并面临兼并重组做大作强的战略机遇。

二、政策建议。

(一)立足扩大内需,引导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1、继续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需求。

以“十二五”规划为基础,在保障房建设、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投入,民生、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薄弱领域,积极增加新的项目储备,财政预算预留必要的支出空间,一旦社会投资增速出现大幅度回调势头,适度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同时,继续加快带动和启动民间投资,提升民间投资的信心和意愿,推动民营企业投资逐步接过国企投资的“接力棒”,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加强国际合作,有针对性地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尽快扭转利用外资增速下滑的局面。

2、制定完善促进消费和提高居民收入的相关措施,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

继续实施促进家电、汽车、节能产品的消费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继续采取财政补贴与税收减免等措施刺激节能、环保、绿色产品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升级。紧紧抓住3g发展、宽带建设、三网融合等市场机遇,加快推进软件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工业设计以及工业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开拓新型消费领域。

3、加快推进城镇化,切实提高居民收入。

以城镇化为依托,调整优化城乡和区域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整不同阶层、区域、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结构,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逐步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

(二)积极调整外经贸政策,继续改善出口环境。

1、加强国际合作,及时调整外贸政策。

2、灵活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

继续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协调国内外金融政策,充分考虑汇率平衡的长短期因素,根据形势适时保持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在稳定出口增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贸易结构乃至产业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3、积极引导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走出去”效率。

及时抓住我国经济率先走出低谷的良好机遇,积极引导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加大“走出去”步伐,扩大对外投资领域,提高战略资源掌控和跨国经营的能力。

(三)加快调整工业结构,尽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1、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对不符合要求的落后产能坚决淘汰。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利益补偿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促进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职工再就业,积极支持企业改造升级。

2、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加强行业分类指导,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淘汰技术落后、污染环境、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引进节能减排的先进设备;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投资、补贴、价格等经济杠杆,从研发、应用、推广等各环节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

3、积极推动大企业集团建设,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加快清理废止各种不利于企业兼并重组和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制定有利于推动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整合内部产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建立健全有效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继续抓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以及公共服务平台、信用制度建设,实施产业集群示范工程,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抢占行业制高点。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尽快拟定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一是把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中心环节,支持和鼓励中资企业自主研发、自主发展,着眼各环节关键技术,集中人力和财力,实施重点攻关,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重要自主创新成果并形成产业化。二是积极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企业产业提高国际分工和合作地位,不断提高与跨国公司的分工、合作的层次,引导跨国公司研发、关键制造领域向中国转移。三是支持国内相关企业之间的收购、重组和兼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大型内资企业,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企业,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和示范效应,抢占竞争先机。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对策研究论文

(1)创业教育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任务的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将直接步入社会,而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恰恰存在劳动者素质低、劳动力供大于求的问题。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将逐步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劳动者的素质。

(2)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随着1999年起连续几年的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开始步入大众化教育时代。高等教育规模在数量上有了长足发展,规模不代表质量,未来的出路如何,关键是看其如何做到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有自己正确的办学定位和服务定位,围绕办学目标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打造教育品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对策研究141牌。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教育观念中的模糊认识问题。

对于创业教育,各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在新时期的战略意义缺乏明确深刻的认识,更缺乏实际的行动重视,即便有的院校实施有关教育,也不够深入。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没有一定的高度,不了解创业教育的内容、方法、意义,很难正确有效地实施创业教育。当前尤其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从学校到家长、社会都对创业教育有着不同程度的偏见和认识误区。据我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对07、08、09级共9600名在校生的调查结果表明,有50.4%的学生对创业有一些了解,9.1%的学生很了解创业,40.5%的学生不了解创业。对我院的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的调查中,有90.8%选择学校推荐工作,7.7%选择自己联系就业,仅有1.5%选择自主创业。这个统计数据虽然不够权威,但是还是说明了一些问题。与西方发达国家40%的自主创业率相比,形成了强烈反差。这说明我国创业教育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且十分薄弱。

2.教育者本身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模糊。

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在现时期的战略意义还没有更深刻的认识,更没有从行动上重视起来。首先,体现为对创业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许多职业院校对创业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到位,甚至忽视学生的创业教育。其次,对创业教育的范畴和内容认识不清。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将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混为一谈。认为开设职业指导课就不需要再开设创业课程了。这只能对学生求职就业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进行训练,而缺乏对学生自主创业和大胆创新的启发和教育。其二是将创业教育与职业指导完全对立起来。

3.创业教育的条件严重不足问题。

(1)缺乏完善的`课程体系。实现创业教育必须深化对传统课程体系的改革,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体系。在创业教育体系中,课程结构体系是核心。从全国范围看,高职院校还没有编制出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这对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2)缺乏良好的教师队伍。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要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完成创业教育内容,就必须有合理的教师队伍。既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但能够兼备这两种素质的教师目前还十分缺乏。

(3)创业教育方式、手段僵化。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其他学科那样进行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是开发创业能力,磨炼创业意志品质,并落实到学生的情感体验、观察与反思、操作与实践等实实在在的活动中。它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锐性、独创性。创业教育相对而言是一个新课题,只有不断探索和研究其中的普遍性和规律性,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和途径,才能使创业教育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

(4)缺乏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是创业教育的全部,创业教育必须重视创业实践教学。创业能力是一种对社会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能力,是与创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进行创业实践,就不可能形成创业能力,空谈创业理论而不进行实际创业,就不可能有创业的成功。创业教育需要实战,纸上谈兵式的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通过一定的实践、实战环节,才能使学生在其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实践基地建设是必备条件。然而,创建实践教育基地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许多学校的投入依然不够。

三、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对策。

1.转变传统的就业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创业教育观。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是几年前从职业中专直接升格而来的,教育机制发展尚未成熟,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及学生管理模式均处于过渡阶段。为了生存,他们只瞄准近期目标———给学生找到好的工作单位,以此创出学校声誉,更好地招生。然而,就业岗位是有限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只瞄准就业市场来培养人才是不够的,毕业生需要更宽广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把创业教育纳入高职教育体系。将学生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就是“授人以渔”。

2.完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体系这个核心环节实现的。在不同专业课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特点,渗透创业教育内容;以某学科课程为依托和载体,在教学内容中系统安排创业教育内容,将创业教育内容与该学科课程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在教育内容上进行延伸和拓宽,并编写相关教材,依托教材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

3.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区域行业和企业的互动。

高职教育的区域根植性特征明显,应与地方行业企业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这里的根植性是指经济行为深深地嵌入特定的社会网络与制度中,其网络与制度是由社会构筑并有文化意义的。由此,在研究创业教育时应探究它们的互动规律。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和区域文化深层次内涵的挖掘,探讨创业教育与经济、文化的互动机理与传导机制。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的教育质量观。高职院校要借鉴我国高校已有创业教育模式,积极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课程体系、组织工作体系和创业教育模式,实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工程造价控制对策研究论文

(1)设计是工程项目决策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

在设计阶段如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精打细算,则节约投资的潜力要比施工阶段大得多。所以搞好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有效控制“投资失控”的首要任务。

要在设计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必须转变观念,推行限额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重点研究建设项目的经济合理性。经济效益的分析,要按国家计委所颁“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规定的指标进行评估。可行性研究中的估算投资即为限额设计的参考指标。并且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合理选用设计原则和标准,把投资用于基建工程中最急需、最有效的地方。

(2)施工组织设计者要当好总体设计负责人的参谋。

施工组织设计者要能比较系统而客观地提出完整的确能付诸实施的施工设想方案。包括完成工程的必要步骤、方法、措施、机具、工期等等。特别是工期问题,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内含因素。恰当的工期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一个有力保证。

(3)改革目前概、预算工作的制度。对概、预算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程概、预算人员的素质,改变那种概、预算工作只是算算写写,什么人都能干的旧观念。确立概、预算人员在工程建设中应有的地位,造就新一代技术经济人员,建立必要的工作和考核制度。当前对造价工程师进行执业注册,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他们在工程建设中控制投资的积极作用和建立制度的重要工作。

3.2投标、招标的广泛开展,有利于控制工程投资。

投标、招标是建筑业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它有利于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和垄断,保护竞争,消除惰性,搞活建筑业,从而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地控制。众所周知,一项建设工程指定施工单位有着许多弊病,工程造价也不易控制。因为施工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往往一味要求追加工程费用。工程采用招、投标是通过竞争使所承担的工程造价更趋合理的有效手段。通过招、投标的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超过概算的较少。也可以说招、投标也是基建范畴的一种新颖的经济责任制。工程实行招、投标后,中标单位在施工前已签订施工合同,随之工程造价亦确定了,这样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就要做得相当充分,对有关各方面均能起到制约作用。笔者认为招、投标工作的开展必须与设计改革同步进行。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因工程施工工期紧迫,一般大中型工程均在初步设计或扩初设计完成后即行招标。从另一角度来看,可参照国外的招标方式,即在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完成后,委托有关部门(如工程咨询公司等)编制标书和招标,然后由中标单位联合设计单位完成施工图。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设计单位出的扩大初步设计,设计已达一定深度(相当于国外招标图程度),并附有详细的技术说明书,加上概算编制,即能满足招、投标时报价的需要,并可使设计人员有更集中的精力把扩初设计搞好,使之更合理、更经济,大大提高设计质量。至于施工图的绘制可逐步实行由中标单位联合设计单位绘制。这样在价格上已限定,在施工图阶段亦不能随意变动原设计,为此紧随而来的问题――成立工程总承包机构。

3.3成立多功能的工程总承包机构。

长期以来,在我国一个建设项目大都是由临时拼凑起来的班子承担项目建设工作,但往往是干不了干不好的,因为工程越大,施工单位就越多,这样势必造成施工单位多头对建设单位,至使负责建设的单位难度很大,而且常常为了加快工程进程而增支各项费用,使得工程造价控制不住。

因此,成立一个集设计、施工(或营造等)为一体的工程总承包机构,无疑是加强这一薄弱环节的较为适宜的途径。有了这样的工程总承包机构,它能克服“设计画图,施工单位承包”的脱节扯皮现象。总承包者不仅承包工程造价,而且承包施工图的绘制,使施工图符合设计要求,当然施工图要由原最初设计单位核准,或联合原设计单位,这样就能更好地相互制约,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诚然,成立总承包机构必然会增加一些管理费用,但是从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这一大的方面来看,所增费用是微乎其微的,也是投有所值的。

3.4改革目前的建设机构。

当前我们的建设单位一般均有国家有关部门直接指令的。这与我国目前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也不相适应,建设单位吃大锅饭,对上争投资,对下卡工程款,有的还要施工、设计单位交纳各类名目的费用(回扣),工程超支没有制约措施,尽管现在已有审计和财务监理等措施,但事先较少,事后要处理又无可奈何,因为建设单位是指定的,没有竞争和控制的意识。

要控制工程投资,在以上一些改革措施的同时应推行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招投标。使建设单位在承担建设项目时具有竞争意识,包投资、包工期、包质量,同时加大社会监理、监督职能,使建设单位逐步走向市场,这对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无疑是有益的。

总之,改革设计,招、投标工作的广泛开展,工程总承包机构和建设单位的招投标的推行都是相互关联的。其中改革设计是前提条件,只有改革设计,实施限额设计,再辅之工程招、投标和工程总承包机构以及建设单位的竞争,形成三位一体,经过一段时期的综合治理,必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耿慧芳.浅谈如何加强工程项目造价控制[j].化工之友,,(06).

[3]@赖汝岳.浅谈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广东科技,,(03).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应对策略研究论文

对于引起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原因,欧佩克成员国、石油需求国、国际能源机构(iea)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等的代言人,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国际石油市场需求稳定。主要表现在石油价格不断上涨,而石油需求没有下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石油消费量逐年增长,石油产量则逐年下降,石油进口量逐年上升。美国石油年消费量已达9.39亿吨,占全球的25%,石油年产量3.12亿吨,占全球的8%,石油年进口量达6.27亿吨,占全球的27%。在这轮国际石油涨价过程中,美国的石油消费也没有下降趋势。近几年来,欧盟国家因欧元升值,高价进口石油的压力减小;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因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也有所增加。由于石油能源可替代性小,石油需求具有刚性,石油需求大国经济上的承受能力增强,加上石油需求大国担心减少石油需求带来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因此,为石油涨价提供了空间和机会。

(2)地缘政治对石油供给的影响。全球石油供给能力,总体上与石油需求是平衡的,而且供给略大于需求。事实上全球石油供给也是比较稳定的。但是由于地缘政治对石油供给的影响,为石油涨价提供了条件和借口。目前,中东地区石油探明储量达到1012亿吨,约占全球探明储量的61.9%,每年向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石油达10亿吨,但是,伊拉克局势长期动荡不安,加上美国与伊朗的“核问题”冲突等,使中东国家石油出口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地缘政治对石油出口国的影响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不利方面在于政治冲突发展为军事冲突,石油出口被迫减少;有利方面在于不激烈的政治冲突会影响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又不会影响石油生产和出口,石油出口国会获得更多的石油美元。

(3)国际石油市场不确定因素影响石油交易价格。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石油价格的决定,不仅取决于石油的供求关系,而且取决于由石油供求关系制约的经济均衡关系。因此,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会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由于石油是一种特殊商品,在国际石油交易中,在特定的经济环境条件下,很多因素就成为涨价因素。今年,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如国际石油市场局部需求增长、美国冬季需要更多的取暖燃料、美国与伊朗关系紧张、土耳其与伊拉克冲突、美国石油商业库存减少、美元持续贬值、美国次级信贷危机、石油美元投入“非石油经济”、甚至未来经济预测等,都被人为炒作,一次一次地推动石油价格持续上涨。

今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动因,是国际石油期货市场或金融市场上的套利行为。当前的国际石油价格并不是石油供求关系的均衡价格,而是由石油供求关系制约的经济关系的“均衡价格”。

1993年,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去年,我国石油净进口已达1.6亿吨,以去年年初石油价格为基数,我国因为石油价格上涨,去年要多支付300多亿美元。去年10月23日,国内成品油市场90号、93号汽油与0号柴油批发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各大炼油厂的柴油价格上涨的幅度平均超过每吨100元,最高达每吨300元。[2]如果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将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1)引起物价指数上涨。去年,我国的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超出了年初的控制指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月上涨6.9%。如果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会进一步推动我国cpi的增长,以至于引起我国物价指数的上涨,使我国经济面临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2)导致生产企业成本增加。首先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炼油企业,由于原油成本增加,成品油出厂价格由国家控制,一般会低于国际成品油市场价格,这样企业会出现亏损。尽管国家会给予石油炼化企业适当补偿,但企业的发展仍然受到很大制约。国际石油价格高位运行,会减少三大石油公司的赢利,影响其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其次是制造业出口企业,由于物价指数上涨,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增加,产品的出口的价格竞争优势减弱,从而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

(3)影响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汽车制造行业正处在发展时期,特别是小汽车的`生产与日俱增,国内的小汽车消费市场十分看好。如果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潜在的小汽车消费者就会因为油价高而放弃这种消费,小汽车消费市场会萎缩,从而影响汽车制造待业的发展。

(4)增加农民和个体劳动者的生产成本。出租汽车司机因汽油和天然气涨价,目前每月要多付200多元的燃料费;[3]个体运输的从业者要付出更多的燃料费;农机耗用柴油涨价也将由农民负担。

(5)如果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会导致一批靠燃油生产的企业停产或倒闭,靠燃油从事个体劳动的人员失去工作。

石油是国民经济的血液,是一种战略资源。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在于具有安全稳定的石油供给。如何应对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保障我国石油安全,我国应加强以下措施,采取更有力的对策。

1.加大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力度,确保石油基本供给。

所谓石油基本供给,是指依靠本国石油供给,保障国家在经济、军事以及国民生活方面对石油的基本需求。目前,我国东部的许多老油田已出现石油产量快速递减的趋势,如果没有后续石油资源接替,要维持目前的石油年产量也是非常艰难的。我国应加强西部和海域石油勘探开发,增加石油储量,扩大石油生产能力。

2.积极投资国外石油勘探开发业务,保障海外石油进口。

目前,俄罗斯、里海地区国家、中东地区国家,竞相发展自己的石油行业,需要资金,需要技术,更需要市场,因此,这是中国石油企业大步走出去的好时机。中国石油企业应将海外投资的重点放在沙特、伊朗、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西北利亚,筹措资金收购其油气资产,组织技术力量直接从事油气勘探、开采、输送和销售,努力保障我国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

3.建立和完善石油储备体系,避免石油供应风险。

为了应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风险,应建立完备的石油储备体系,提高石油储备水平。利用石油储备,一是可以低价买进石油,高价卖出石油;二是在战乱发生或国际石油价格狂涨时,运用石油储备可以平抑国内或国际油价,保持本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国家石油储备,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石油储备分别达到158天、169天和127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40%,但石油储备天数仅为35天。因此我国应尽早建立完备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和商业库存体系。

4.开展国际石油期货交易,规避国际石油价格风险。

我国石油公司应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积极参与国际石油衍生品交易,进行“风险采购”,“高抛低吸”,从事期货“套期保值”等,一方面从市场价格波动中博取更多的国际收益,另一方面保证对国内石油需求的均衡供给。目前我国应与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地区的国际石油期货市场,获得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决定的话语权,充分发挥石油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功能、近远期交易均衡功能和公平交易功能,保障本地区和本国经济发展。

5.大力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从应付石油涨价风险考虑,应加快天然气、电力、太阳能、地热、氢、核能、煤气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使这些能源能够在更多领域替代石油。同时,注重能源节约,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机制和政策,合理引导能源消费,改进能源消费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6.加强石油价格体系改革,建立适应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市场机制。

目前,我国成品油定价主要由三大石油公司提出定价报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决定,这种方法与我国目前的石油市场机制是相适应的,特别是在应对本次国际石油涨价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长远看,应加强我国石油价格体系改革,建立适应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市场机制,真正使三大石油公司进入国际石油市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使高能耗企业改变生产增长方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国内原油、成品油市场体系更加规范,增强应对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

摘要:今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有石油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国际石油市场交易方面的原因。本文分析了国际石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探讨了如何应对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相应策略。

高中篮球教学实效对策研究论文

导生制是诞生于18世纪末的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andrewbell,1753—1832)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josephlancaster,1778—1838)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先教会年龄较长或成绩较好的学生,由他们担任教师的助手,将他们刚学会的知识内容再教给其他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曾在19世纪初风靡于世界各国,对多国的初等教育普及做出巨大贡献。在21世纪的今天,导生制又呈现出复苏的迹象,为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当前我国师范教育正处于改革时期,呼唤一种全新的“高产、高效”兼有的教学模式的引入。新时期导生制正是以传统导生制教育质量不高为突破口进行改进,以充分发挥其本身具有的功能,更好地促进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

一、导生在高等师范教育中的职能。

(一)师范生专业素养的推动者高等师范院校中,导生不仅有助于提高普通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对师范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实习过程有很大帮助。导生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培训,对专业知识掌握较牢,从而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自己的学习和指导方法,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一些深奥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技能。

(二)课题研究的领导者高等师范院校应把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共同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实现高等师范院校的研究型转化,增强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导生便是学术研究的带头人,不仅要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不断产生新成果,还要带动其他学生一起研究,利用合作的集体的力量进行研究和创造,不断强化学校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教师培养、培训提供的物质和智力资源。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素质的榜样高等院校师范生将来大多数在中小学任教,这就需要培养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一个导生的榜样,可以影响整个小组甚至整个班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导生与学生的年龄相仿,思想和知识基础较相近,因此,在学生看来,要达到这种榜样和理想状态并没有很大的鸿沟,于是他们很乐意地、自觉的选择模仿或学习,这种影响力超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四)生活中的服务者导生通过与普通学员的经常性的交流,了解其生活中的疑惑和困难,帮助或引导学生在生活上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同时,也是及时将此向老师或学院汇报的重要角色,成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接口。各高等师范院校在开展导生制时,通常都是从新生入学着手,主要就是为了使新生尽快完成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工作,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导生制在高等师范院校推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生制未受到应有重视。

首先,对导生制的研究,专家学者涉及较少。由于导生制还是新鲜的事物,需要有人专门地进行深入地研究,证明其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才能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认同。专家学者的考证和宣传,便是导生制推广的最佳途径;其次,教师对导生制的认识不够深入。许多教师对导生制的理解大多还停留在表面,只是把导生当作助教、助导、学生生活中的保姆。这样形式单一的角色常常让一些导生觉得枯燥没有意义,觉得自己只是在做一些“打下手”的工作,并未得到能力上的提升和精神上的愉悦,从而出现一些导生中途放弃的现象。最后,缺少学校的配合。当前导生制往往只是一些教师个人的教学实验,学校较少参与其中,但导生制的壮大,还需要学校物质、精神上的宣传和支持。

(二)导生制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

1、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导生制目前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还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后盾,导致导生制在运用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仅仅是学校为了解决师资短缺问题而被迫找到的出口,并未从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进行思考。

2、缺乏相关的制度规范。在导生制推行过程中,既没有导生的选拔和考核标准的规定,也没有系统的导生的奖励机制的制定,因此对许多临时出现的问题,教师只是凭借自己的意愿和经验处理,使得导生制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公平性,有碍于导生制的功能的发挥,导致许多学校的导生制往往只是试行一两年便销声匿迹。

(三)导生制自身存在的问题。

1、选拔及考核方式需改进。目前实施导生制的许多学校,由于选拔及考核时没有把好关,因而混进的一些并不是很优秀、很有责任心的导生,有些导生因此而产生骄傲的情绪而看轻小组其他成员,并利用手上的“职权”做一些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影响组内团结和学习氛围。又由于院校对导生基本是“一选定终身”,没有进一步的考核和淘汰机制,不仅导致学生之间的机会不均等现象,而且这种没有上下流动的机制也会导致导生队伍无法不断补充鲜活的力量,以致后来的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2、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在一些实行导生制的院校,由于导生制奖励机制不完善,奖励没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和需要来设立,因此,许多院校出现导生参选积极性不高,或导生在工作过程中消极怠工的'情况,有些院校的导生只是虚设的“角色”,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便需要教师开发更多更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导生的积极性。

3、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实现。导生制的实施往往容易让学生缺少自我思考和自我尝试的机会,很多事情都是由教师直接灌输给导生,导生灌输给普通学员,学生(导生)的主体地位都没有得到很好地实现。

学生和老师的主体地位之争一直是历史上的争论话题,导生制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导生对普通学生的指导仍旧是将自己放置在一个传统教师的位置,同样难以给学员动手试验的空间和自己寻找答案的机会。

三、高等师范院校实施导生制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导生制教学改革。

1、专家学者必须同时走好“两条路”。第一条是研究之路,专家学者必须专家学者还应找到导生制与我国教育特色和背景的契合点,以充分地研究传统导生制教学为基础,大量翻译传统导生制的国外文献,使更多国内学者和教师更了解导生制的精髓和本质;第二条是实践之路,专家学者应该积极建立导生制研究协会,举办相关研讨会,指导现有实行导生制的学校的开展工作,并到未实行导生制的学校进行宣传动员,鼓励专家办校,并推行导生制。2、教师要做好导生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教师要重视导生的前期培训和教育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导生的权利和义务,积极鼓励学生都参与到导生制改革的活动中来,并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同时,对上任导生的指导和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时常关注导生的成长及在工作中的困惑和困难,经常与其交流,指导其工作,培养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教师对导生的重视和关心是导生成长和坚持的动力。也是保障导生制顺利进行的十分重要的推动力量。

3、学校要配合和支持导生制教学实验。学校应认识到导生制教学实验的重要性,积极学习导生制教育教学理论,并在学校中部分学院进行小范围教学改革,同时还要培训对导生制教学模式熟识的教师,让其参加各导生制试行学校的交流活动,引进新的思路,并为教师完成导生制的教学实验提供各种帮助,尽量满足实验资金和设备上的合理要求。

(二)加强导生制科学性和制度化建设。

1、导生制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导生制的建构是与时俱进的动态建构,在建构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敏锐的时代眼光和宽广的世界视野。专家学者应该深入教育教学最前线,搜寻实验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并对其进行策略性研究;同时,还应该放眼国外,搜集最前沿教学资讯,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教育教学改革,从而确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开放性、多向性的思维方式,并将其深深融入导生制的科学性建设之中。

2、导生制必须构建严密的制度体系。要按照制度管权、管人和管事的要求,探索建立一套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系统规范的导生制度。强化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着眼全局、总体规划、精心设计,通过科学总结经验教训,深入研究特点规律,不断完善制度法规体系。导生制制度体系应包括导生选聘标准、导生考核与评价机制、导生奖惩措施规范、导生责任与权利等,而这些制度的制定应努力达到“管得住现在、跟得上发展、经得起检验”的目标。

(三)不断构建和完善导生制教学模式。

1、导生制的选拔及考核方式呈现动态机制。教师应根据“宁缺毋滥”的原则,对各学生的特长进行了解,对各学生的基础理论进行客观科学测评和考核,对各课程及实训进行不同的考核方式,分别选出具有该方面特长的学生作为导生。学员可以“弹劾”导生,从而教师在遵循大多数学员意见的原则上对导生进行重新选拔。它的实施,不仅在学生中加入了竞争机制,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导生和普通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摆脱“终身制”,让每个导生意识到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不被降为一般学员,因此,它的实施也能够避免导生的骄傲情绪及普通学员的自卑情绪的滋生。

2、导生奖励制度的不断完善。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应不断发掘奖励形式和方法,以“学生成长档案袋”为主要形式,兼具其他各种奖励方式对学生进行奖励。教师要敦促导生在课下对自己本组成员进行引导、督促和检查,确保本组成员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对导生的考核,教师可通过对平时表现的观察和对期末绩效的考核等途径对导生进行奖惩。可以由教师,小组成员作为参评者。测评维度主要是:平时表现,个人在所负责的学习内容方面的期末成绩,小组成员的成绩。奖励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加学分,期末成绩加分,物质奖励,连任导生的权利等。

3、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传统的导生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片面强调灌输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随着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被打破,教育上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各种实践上也可以证明,新的教育,当今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只能是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的教学模式,因此,导生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具备这种在教学方式上的基本前提,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虽然导生制仍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将导生制引进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是导生制发展的正确路径,它有利于促进师范生的自主管理和有效学习,有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教学质量,因此,随着导生制在教学实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其不断成长和完善,导生制必将成为活跃于高等师范院校中的一股强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josephlancaster,improvementsineducation[m].london,1803.

[2]pennyfrank,boroughroadschools:josephlancaster[j].notesandqueries,nov1924;cxlvii:396.

[3]吴式颖.《外国现代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4]顾明远.师范教育的传统与变迁[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3):1-6.

工程造价控制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土建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到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和工程管理等主要方面,在各种因素制约与影响下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也存在诸多隐患和问题。研究从存在于土建工程造价工作和管理实际的问题分析入手,研讨了科学进行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严格控制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提供了强化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等关键时期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等措施,为科学管理和控制土建工程造价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土建工程;工程造价;造价管理;设计;竣工;招标;施工。

1前言。

打造土建工程造价系统化平台,构建科学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是现代土建企业的基本需要,在市场成为土建行业竞争主要目标的今天,打造现代化、科学化的土建工程造价机制,实施科学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完善控制土建工程造价细节成为决定土建企业发展的关键。要以科学和全面作为原则,认清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价值,研讨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控制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打造科学控制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平台,从基础上、平台上为土建工程造价的铺开和深化提供可以利用的基础。

2土建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的分析。

研究以土建工程的各时期作为维度对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在做好投资决策后,设计阶段对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最大,如果对工程造价影响大的建设阶段不加以控制,而在施工阶段、结算审核阶段来控制,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行为。由于工程监理人员对造价管理,预结算知识和有关规定掌握不够或者不准确,因此会产生对不该签证的项目盲目签证,有的签证由施工单位填写,不认真就签字盖章,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及时办理签字手续,结算时搞突击,互相扯皮;有的施工单位对包干工程偷工减料,对非包干工程进行大量的施工现场签证,施工现场的乱签证,扰乱了建筑市场正常秩序。虚报土建工程造价。把定额中已综合考虑并包含在综合单价里的内容单独列项,把费率中包含的内容另外列项计算,利用定额单价的换算抬高项目单价。

3.1设计阶段土建工程造价管理。

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投资效益为前提,积极而稳妥地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案和成熟的新技术,要认真进行经济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的经济实力,确定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技术方案。

3.2招标阶段土建工程造价管理。

进行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招投标阶段工作要以风险防范作为主要目标,通过三公原则的`自觉执行确立参与土建工程招投标的工作原则和管理方法,避免出现政策、经济上的风险,将土建工程造价的隐患消除在初期。要在招投标时期确立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体系,将具体工程、实际项目落实在实体部门和个人,堵塞分包和转包的漏洞,减少土建工程造价可能出现的损失。同时招投标过程中要控制变更的范围、频率,提升土建工程造价的规范性,以符合法律、行业规范和企业实际的土建工程招投标工作作为管理造价、控制成本的突破口。

3.3施工阶段土建工程造价管理。

第一,要确定合理的土建工程成本,要以各项目的实施作为维度,建立造价目标和成本目标,进行土建工程造价的科学管理,重点强化对土建工程合同、施工条件等环节的控制,将与土建工程造价有关的要素综合在成本和造价控制的范围内,实现对实际土建工程造价的科学控制,有效纠正土建工程造价出现的错误和偏差,达到对土建工程成本的系统性管理。第二,要加强对土建工程人工造价的管理,既要确保人工费在土建工程造价的基本范畴,同时不能可以压低人工费标准,实现对土建工程人工造价的科学管理。第三,要重点控制工程材料数量、单价等关键环节,预防过低的单价造成材料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不足,避免土建工程造出现不必要的缺失和浪费;还要控制工程材料的消耗,要规范材料出库、领取、使用、核销等环节,预防无效率和低效率的工程材料浪费,达到对土建工程造价真正的控制。第三,要加强对土建工程机械费造价的管理,要在机械性能、土建工程需要、施工时机等环节上入手,全面控制土建工程造价,达到对土建工程县城的科学管理。

3.4竣工结算阶段土建工程造价管理。

这一阶段的造价要重视管理落实的环节与重点,要重点对土建工程的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本强化管理的过程控制和细节控制,突出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对实际过程和重点环节的真实性,提升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可靠性,将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建设成为可复查、可预期、可控制的科学体系,有效避免不合理支出计入土建工程造价之中。这一时期要重点对土建决算进行控制,工程造价管理要以编制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作为控制前提,以土建工程合同,施工协议,设计图纸为核心,将前期预算定额,实际费用支出,材料计价,图纸变更,设计变更等环节统一在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之中,有效核实土建工程实际过程和开支,做到对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细节的突出和强化。要在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中结合不合理开支和非正常因素的常态,进行工程量、单价的核实,以竣工结算作为平台,预防重复计费、高价套利、工程量超值等问题的发生,有效对土建工程造价进行把握,控制土建工程造价过高和资金流失,提升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效果,扩大土建工程投资的效益和产出。

4结语。

在工程建设涉及面扩大、规模扩张的今天,实施科学而全面的土建工程造价管理,达到准确而真实的土建工程造价工作成为关键性问题。要从社会、经济和产业的高度看待土建工程造价管理,投入最为准确的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扩大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益,使企业通过土建工程造价管理获得竞争地位,建立科学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强化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构建具有生命力、活跃力的土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

作者:李凤李文娜单位:艾立特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石运甲.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01)。

[2]陈石海.探究政府投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策略[j].四川水泥.2016(02)。

[3]杜成俊.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04)。

[4]黄强松.关于建筑会计的工程造价管理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07)。

[5]陈群芬.浅谈如何提高建筑会计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效性[j].民营科技.2015(07)。

道路桥梁施工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般都认识到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意义,重视并采取措施来提高造价管理控制水平。但由于一些单位的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忽视施工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导致成本出现了增加情况,没有实现对造价的有效管理。具体来说,当前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1招投标阶段存在的问题。

道路桥梁工程投资大、施工周期长,为促进工程效益的提高,一般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但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严格遵循招投标流程,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已有的制度也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忽视了对招投标文件的管理,没有依照工程量清单进行造价预算,存在遗漏现象,影响了道路桥梁工程造价水平的提高。评标工作没有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也对造价管理与控制带来了不利影响。

1.2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施工造价控制与管理是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忽视施工方案论证,对不同施工方案的技术性和经济性没有全面对比分析,也未能采用最为经济合理的方案来指导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二是隐蔽工程签证不完善,施工过程的设计变更没有严格审核,增加了道路桥梁工程的成本[1]。三是忽视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不合格材料的使用导致施工成本增加,甚至出现质量事故。四是忽视施工合同管理,没有严格遵循相关规定进行工程建设,出现了工程索赔的情况,进而引起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的增加。

1.3竣工结算阶段存在的问题。

忽视对造价的审核工作,思想上不重视竣工结算。一是道路桥梁工程价款审核不全面,分项、分部工程及设计变更的审核没有严格执行,审核存在遗漏现象,工程结算未能全面反映道路桥梁施工的实际情况。二是竣工结算资料不完善,工程量清单审核不全面,影响了竣工结算审核水平的提高,还可能导致造价的增加,影响了道路桥梁造价管理与控制水平的提高。

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应对策略研究论文

审题时一定要弄清楚所指对象,命题者多在这里设陷阱,张冠李戴。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头脑清醒,手眼勤快,认真比照原文,明确每句话对应的主人公。这样,不仅可以快速排除干扰项,缩短做题时间,还能大大提高正确率。例如,高考湖北卷要求找出“全都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家人”一词成为了一个关键点。其中,第六句“卿家痴叔死未”是晋武帝的看法,可以据此排除两项。新课标全国卷题干要求找出“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题目明确指出了所劝诫的对象是皇上。其中第二句体现的是马文升的正直敢言,第三句表现的是马文升对太子的严格要求,经过筛选,答案一目了然。第三个要素:what,即什么方面。审题时要彻底理解人物的考查方面,如廉政、公正、节俭、守职、爱民、勇猛、机智等,同时还要明确考查的是原因还是结果,尤其要读出题干的隐含意。如20新课标全国卷挑选“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恪尽职守”是这道题的关键考查点,它的意思为“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强调的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态度。如果只是泛泛地理解成工作认真负责则容易判断失误。第六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请求赈济严州超出了在婺州为官的萧燧的职责范围,可以排除。又如,20石家庄质检二要求挑选“全部表明长孙嵩受到君王重用的一组”,备选句中第六句“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说的是长孙嵩死后的事,看似受到皇帝的重视,却已无法任用,更谈不上重用。从这一句出发,可以直接排除两个选项,缩小选择范围。以上提到的三个方面都是解题的关键所在。相信只要学生真正吃透了题干的考查要求,保持冷静、细心的状态,一定可以轻松取胜。

二、概括分析题。

概括分析题主要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考查学生对原文的把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务必要将每一个选项仔细与原文比照,正确理解原文意思,不能仅凭印象判断。例如,年新课标全国卷d项“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原文明确提到“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去与不去非常明确。综合以往试题,我们发现干扰项往往有以下特点,比照时要格外注意。其一,事件混乱。选项中罗列一个或多个人物的诸多事件,于不经意处调换原始顺序,造成事件先后顺序的'混乱。如全国新课标卷b选项“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原文朱文逊战死在前,城池被攻破在后。如果不注意事件顺序就会导致误选。其二,张冠李戴。选项有意将人物和事件错乱排列。如年江苏卷c项“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原文的意思是苏涣认为张宗父子不合书手的要求,杖责的对象是府尹的信使。2012年辽宁卷b项“文中周顗在不同场合中两次以尧舜比况皇帝”,而文中第一次自比尧舜的是元帝,并非周顗,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事件和执政帝王的对应关系。其三,无中生有。2012年安徽卷b选项“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船私用造成的弊端。”但原文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信息。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a项“与其亲党密告萧”,原文表述为“其亲党密告燧”,凭空添加的一个“与”字于细微处布下陷阱。其四,实词上做文章。命题者在设题时漏译、错译的情况经常出现,而我们在做题时,由于受题干的影响,容易将注意力放在宏观事件上,忽视了对细节处实词的关注,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2012年天津卷d项“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原文的表述为“高年不禄”,意为高寿而亡。考查的就是对“高年”和“不禄”的理解。可见,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既从宏观大面入手,又要注意细微末节之处。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要想在文言文的内容理解题中拿高分甚至满分并不是一件难事。除以上几点之外,学生还可以多了解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多积累一些诸如官职调动、断案、民俗等方面的常见词语,会对文言文阅读有很大帮助。相信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讲究方法技巧,就一定能在文言文内容理解题上冲破迷雾,找到真相。

工程造价控制对策研究论文

市政道路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构成,关系着城市经济发展以及文明城市的构建,需要大量财政资金的支持,以实现改善城市交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增强城市政治及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针对有限的投入资金,如何充分的利用资金,创造最大化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市政道路造价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一、影响市政道路工程造价的因素分析。

(一)自然环境的影响。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受到施工时间、地理、人文以及气候环境的综合影响,给市政道路工程造价带来一定难度,是市政道路工程造价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可忽视。例如地形、城市规划以及降雨都会对工程施工造成影响,不利于工程造价活动的展开,在多雨季节或者冬季进行市政道路施工,不仅会延误了施工工期,还会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增加造价成本。

(二)项目设计的影响。

工程设计是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因素,项目设计是否科学及合理会直接影响到造价控制效果。尽管项目设计费用在工程总造价当中只占据很小份额,但是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却十分明显。因此,如何做好项目设计是进行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

(三)工程施工方案与工期的影响。

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不仅是施工技术水平的直接体现,也直接影响到施工工期,体现工程造价的控制水准。施工材料及设备的合理选择、人员的优化配置会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促进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反之,则会提升工程造价。对于工期要求较为紧张的工程项目,切实缩短施工时间是工程建设单位最迫切的目标。但是一旦施工时间缩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贷款利息以及施工管理费用,但是在另一个角度上,施工单位为赶工期,势必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员、资金、设备等,这样又会导致工程造价的显著提升。所以工程施工工期也会直接影响市政道路工程的造价控制水平。

(四)项目决策对市政道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科学合理的项目决策能够显著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影响着项目建设的投资回报。项目决策主要包含了对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规模、施工技术、施工特点的选择方面。

二、有效控制市政道路工程造价的措施。

(一)增强前期评审,促进决策科学性。

开始工程项目施工前,需要做好前期的评审工作,以便于提升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可以说施工前期的项目评估审查几乎可以作为工程项目立项的必要条件和根本性依据。同时通过工程项目施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能够科学评估计算以及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的合理性、科学性。通过前期全面细致的评审工作,能够得出相应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进而合理规划资金的投入情况,防止资金投入后无法实现其预期效果现象的发生。因此采取前期评估和审查的时候,需要采取一定的经济技术手段,来优化论证施工方案的投入成本,从而得出更加客观的资金投入计划。

(二)改进工程规划,使建设标准趋于合理。

据相关研究显示,合理控制工程项目的造价阶段在于规划和设计阶段。所以针对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规划结构,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造价控制,同时将实用性和经济性原则作为规划设计的根本原则,并依据工程项目的客观实际状况,合理改进施工规模以及施工标准等。同时对于各项设计方案,需要运用经济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综合比对分析,以便于选取其中成本造价相对偏低的且更为合理的方案。

(三)招标期间应掌握造价控制。

目前,伴随着我国招投标制度的不断完善,工程项目多采用招投标单位方式确定施工氮气,同时其计价方式也主要采取的是工程量清单的方式。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和传统计价模式显然有着本质的区别,其适用范围、计价方法以及评标方法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运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能够促使施工企业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并明确甲乙双方责任,并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但是在工程实际建设中,也难免会出现了部分违法乱纪现象,不利于整个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因此最佳方式是采取委托工程造价单位来进行第三方造价咨询,进而全面监督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管控活动,确保工程项目的造价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第一,做好施工现场签证管理工作。对于建设单位而言,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签证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管制度,逐项审查结算工程款项,对于不完备的或者没有相关管理人员签证的签证不予认可;第二,做好隐蔽工程现场签证管理。由于工程项目中难免存在部分隐蔽工程,且对其进行结算时难度相对较大。因此需要做好现场记录,确保准确计算隐蔽工程的工程量,并按照相应的取费标准进行费用结算;第三,严把施工合同管理关。施工合同作为指导整个工程项目展开的指导性文件,也是用于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用于化解结算纠纷的重要凭证。因此要求施工合同必须文字严谨,避免存在模糊性的概念和漏项、缺项等,避免出现合同无效现象的发生;第四,加强结算管理。通过科学的竣工结算,能够确保结算价款符合合同的事先预定,还能精准的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事后控制。要求结算审核人员严格依据合同办事,重点把控好预算外的费用。同时坚持项目全过程审计制度。对于涉及金额较大的项目,还可以由代建、施工、监理以及审计部门等共同编制补充定额,确保每项费用均合理合法。总之,工程造价控制贯穿于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要求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加强各个环节的管控力度,采取合理的造价管控措施,确保降低工程总造价成本,确保每笔费用得到合理使用,确保投资效益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道路桥梁施工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提高造价管理与控制水平,提高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效益是施工单位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对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结合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今后应该加强对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并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1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对策。

选择道路桥梁施工单位时采用招投标方式,让多家施工单位进行公平竞争;组织专家对这些单位的工程报价、技术装备水平、社会影响力和信誉度等进行综合考评,选择最优施工单位。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施工单位在保证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做出最优报价,从而有利于对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与控制。(1)为实现对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必须重视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工作,完善各项条款,进而对工程施工进行有效约束,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编制招投标文件之前,协调好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的工作,形成合力,对文件进行全面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文件编制的合理性[2]。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将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2)重视招标文件管理,提高招标文件资料的质量。招标文件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工程量清单。编制时应该坚持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确保计量准确,杜绝重复和遗漏现象的出现,为合理控制道路桥梁工程造价奠定基础。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提高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水平。(3)组织评标专家,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和要求进行评标,审核施工单位单项报价和总报价,确定合理的合同造价,以便对道路桥梁工程造价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

2.2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对策。

施工阶段是道路桥梁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核心。其关键内容是严格按照合同开展施工,减少工程变更,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加强施工管理,从而提高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水平。(1)进行施工方案论证。施工方案不仅指导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还是进行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重要依据。在施工前要重视方案的论证及不同施工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对方案的技术性、经济性等各项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选用最优方案,有效地指导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进而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施工资金,提高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水平[3]。(2)加强隐蔽工程验收和施工现场变更签证工作。完善现场签证手续,提高道路桥梁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预见性;审核隐蔽工程量,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对施工现场出现的变更现象应提高思想认识,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加强审核工作,实现对造价的有效控制与管理。对道路桥梁施工中必须发生的现场变更,由设计方、建设方、监理方共同签字确认,防止因现场变更而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3)提高对施工机械、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管理的水平。选择先进的、性能优良的机械设备,重视机械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提高机械设备施工和使用效率。严格把握好材料购买工作,选择质量可靠的供应商采购材料,加强试验检测,不允许不合格材料进入道路桥梁的施工现场;施工现场材料也应该加强抽检,确保材料质量合格,预防施工质量事故,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重视施工队伍的建设,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控制道路桥梁的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做好每个月劳务工资的统计工作,考核每个月工资总额是否超预算,有效控制人工费用。(4)重视合同管理。道路桥梁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开展各项工作,明确自己的职责,减少和避免出现索赔现象。当出现索赔时要遵循合同规定,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有效控制工程造价[4]。从而更好地规范和约束施工单位的各项工作,降低不必要的损失,促进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2.3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对策。

除了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之外,还要重视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工作。施工单位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对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与控制。对道路桥梁工程造价,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价款结算,对包括分项、分部工程,设计变更等造价进行全面审核,确保满足要求、防止存在遗漏情况,为加强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提供有效依据。做好结算资料的管理工作,不出现遗漏,确保资料完整,全面反映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具体情况。收集和整理好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现场签证、工程变更等资料,确保资料完整,从而有利于资料和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重视审核工程量和单价的工作,确保竣工结算造价审核工作的全面到位,实现对道路桥梁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造价管理与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此,应该认识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根据具体需要合理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另外,还应该完善造价管理控制制度,提高造价管理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熟练运用造价管理控制策略,提高造价管理水平,从而降低工程成本,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确保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于萌,赵久欢.基于模糊评价的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播[j].交通科技,(1):268.

[3]莫晓寒.浅谈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方法[j].科技传播,(6):154.

道路桥梁施工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道路桥梁是我国基础设施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以及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施工技术是道桥施工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专业素养欠佳,未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组织各项施工操作,将会直接影响到技术应用质量。以下内容分析了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中的细节问题、引发原因与应对策略。

(一)铺装联锁块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施工技术种类逐步多样化,且施工技术先进性逐步提升。从铺装技术来看,逐步从过往传统的混凝土浇筑改变为预制混凝土浇筑,并逐步加大了重复利用率。在正式施工前,施工团队需要结合施工面积来科学合理计算工程所需的砂垫层方量、联锁块数量等,以此来选择出适宜的铺设方式,并做好各项建材运输进场工作。在正式施工环节,施工团队则严格遵循施工容易,并合理安排测量放线工作。结合施工设计方案,来测量出该点联锁块的顶面高程,并将其作为联锁块纵向控制基线。在实际施工环节,施工人员需要给予摊铺砂垫层足够的重视,并防止基层存在杂物或者沟壑,以及较大程度上提升基层的平整度。在摊铺环节,施工人员需要合理借助机械设备以及人工工作方式,来提升摊铺平整性,使得沙子被均匀铺放到施工区域,并从整体上提升路基压实度等。

(二)地基加固技术。

地基施工是道桥工程施工的'重要施工环节。地基加固施工质量则直接关系到桥梁稳定性。因此,施工单位往往会给予地基加固施工足够的重视。随着道路桥梁施工事业的不断发展,地基加固技术种类逐步多样化,且技术先进性逐步提升。从目前地基加固施工来看,经常采用的是复合地基加固技术。在实际施工中,此项技术将地基土质、施工工艺条件、施工建材等因素充分考虑进去,使得道桥地基稳定性得到有效保证。

(三)桥梁滑模技术。

此项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得到了较为广泛应用。比如常见的高墩公路工程建设中,桥梁滑模技术应用较大程度上保证了道桥建设质量。此项技术是采用相应物质原理,依托爬升式千斤顶力量,来操作工作平台或者施工板块上升或者下降。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可以结合混凝土浇灌入槽高度或者速度等,来科学合理调整操作台高度等,进而为施工人员及时查验混凝土浇筑情况等提供诸多便利,并将桥梁裂缝等问题有效规避掉。此外,为了提升施工质量,施工人员需要合理运用低塑性混凝土,并结合现场施工温度等,合理把控混凝土初凝实践,使得混凝土和易性得到有效保证。在滑模提升环节,需要确保方向的垂直性、均衡性,以及提升架高度的一致性,以此保证各层混凝土浇筑厚度的相同性与布料的对称性。

路桥过渡段施工时道路与桥梁施工的重要构成部分。一旦过渡段施工存在质量问题,将会加大桥头跳车问题发生概率,并影响到行车安全性与行车速度。造成此种问题的原因,多因施工人员未科学合理处理引道处软基,导致软土铺垫工作质量欠佳,并影响到路桥高度的统一性与路面的平整度。

(二)路床存在碾压问题。

路床碾压不到位多因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未处理好施工技术细节性问题。一旦存在此种施工问题,将会直接降低路面平整度与牢固性。在强降雨天气下,路基与路床在遭受到雨水冲刷后出现软化,并引发路基沉降,导致坑洼不平,影响到路面的平整度与稳定性。路床碾压问题多因施工人员压实工作不当,导致路床基础无法为路面铺筑施工奠定坚实基础,进而使得路床碾压工序困难重重。

(三)道桥排水故障。

道桥排水不畅,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出行质量,甚至会阻碍到交通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实际道桥施工中,由于技术应用中存在细节问题,导致道桥排水存在故障。从原因来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排水管道质量欠佳,在经过长期负重碾压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比如:管道材质差,管壁出现裂缝;管道接口处的填料质量欠佳,管道口极易出现开裂或者破损等。下图的路面塌陷则是因下管道开裂,路面渗水所引起。其次,排水设计方案缺乏科学合理性。不健全的排水设计方案使得路面平整度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且在下雨天,雨水会在低洼路面处积聚。

(四)混凝土存在裂缝。

在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是最为常见的施工建材。一旦混凝土存在裂缝,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与刚度,也会大幅度削弱结构承载能力。在裂缝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时,裂缝会随着外界压力的增加而不断增大。此外,混凝土裂缝会影响到道桥美观性与整体使用寿命。从引发原因来看,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原材料质量欠佳。混合料是常见的道桥施工建材,在建设过程中,施工团队会适宜增加一些辅助剂。若辅助剂增加量不符合实际需要,将会直接影响到路桥伸缩均匀性,并加大路面开裂风险。其次,地基存在塌陷。有些施工地的土层含水量较大,且此部分地基整体的承载力较低,一旦软基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加大地基塌陷问题。

(一)接缝对策。

首先,科学合理选择路面处理方式。在清洁施工路面时,施工人员可以积极运用切割机,来提升路面清洁质量。在清洁工作完成后,合理安排路面材料铺设工作。在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保证路面切线处于垂直状态,进而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上提升施工安全性与施工质量。其次,路面材料铺设工作完成后,施工团队需要在路面上铺设适宜量的沥青,以此全面提升路面抗腐蚀性与防水性等综合性能。最后,作为路面铺设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各项施工信息,并结合施工情况,对其进行适度调整,以此全面提升接缝质量,与工程施工整体施工质量。

(二)路床碾压解决策略。

首先,作为施工团队需要给予路床碾压工作足够的重视,并结合碾压情况,制定出适宜的解决对策。施工人员需要全面考量路床标准高度,并科学合理计算工程横坡。通过提升各项施工数据的精准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路床高度的平整性,并在不断调控过程中,使得路床技术的使用效率大大增加。其次,在排水处理环节,也需要重视路床问题,使得积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最后,施工团队需要重视路床紧密结合程度。通过加大监察力度,来保证工程施工方向的正确性,并使得工程如期交付。

(三)排水管道问题对策。

首先,施工单位需要加大排水问题检查力度,一旦发现排水管道质量不符合实际需要,就要及时将其更换。其次,在工程施工环节,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安排各项施工操作。随着施工技术先进性的提升,施工团队要不断优化施工理念,并提升施工技术先进性,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四)裂缝问题处理对策。

首先,施工单位需要加大混凝土建材采购管控。作为采购人员,要严格遵循采购规范,保证所采购的建材质量符合施工需要。其次,施工人员要合理把控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搅拌后的混凝土硬度、黏稠度等与道桥工程施工需求相契合。最后,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要合理安排振捣施工。可以结合实际需要,开展二次振捣,来将混凝土内的起泡充分排出来。在选择振捣设备时,尽量选择插入式振捣设备,在确定插入点时,需要结合混凝土浇筑面积来计算,并保证振捣工序的影响面。

(五)加强施工安全管控。

在实际的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多施工安全隐患。因此,加大施工安全管控力度,可以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及施工质量。首先,作为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执行各项施工规范,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出现。其次,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单位可以在正式施工前,组织相应的安全培训,将施工安全规范宣讲给每个施工人员,并加强安全监管,使得每个施工人员都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道桥施工环节。再次,施工单位需要将安全监管权责落实到个人,并在施工安全隐患高发地带等配备专业的宣传标语等,来时刻提醒施工人员安全施工,并在施工前做好一系列安全施工前准备,比如:佩戴安全帽、悬挂安全绳等。最后,在技术交底环节,施工单位需要规范各个施工流程,以此全面保证施工安全性。

四、结语。

总之,在道路与桥梁施工中,往往会涉及诸多技术类型。然而,施工技术应用质量与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施工建材质量、施工地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在道桥施工技术中,仍然存在诸多施工细节问题。以上内容结合具体细节问题类型,分析了引发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精准扶贫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国家在精准扶贫工作上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金融领域的扶贫工作和扶贫机制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与创新,收到了十分优秀的效果,明显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发展。但总体来说,这些行之有效的减贫政策,在一些细节与方式上,依然存在着影响政策有效发挥的“瓶颈”。本文客观分析了当前金融扶贫工作的现状和背景以及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面临的“瓶颈”提出一些做好财政扶贫工作,建立扶贫长效机制的措施。

关键字:

金融扶贫,信贷机制,金融创新。

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急需处理的复杂难题,同时也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顽固阻碍。自从新中国成立后每一届党的领导人都十分致力于贫困问题的解决,并为此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逐步,即团结一切力量消灭存在的贫困问题,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21世纪后,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速度迅速加快,并对扶贫工作的方式和模式进行了许多的革新,正式提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扶贫战略思想,以适应于新的精准扶贫战略的时代需要,争取扶贫工作的早日完成。精准扶贫的精度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先是强调区域精准,此后又延伸到贫困县精准,最后是贫困村的精准,中国精准扶贫的内涵经历了由浅到深的逐步性的改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了于2020年全面完成精准扶贫的任务,每一个贫困县都需要摘掉贫困的帽子,全面解决每一层精度的贫困问题。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坚定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所布置的任务,逐步的改进和加强精准扶贫的方式和模式,并加强落实精准扶贫体系和精准扶贫的工作措施,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支撑与整合下,将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雨露计划,移民搬迁作为实行精准扶贫的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

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34.24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9.86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6.10万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17.80%,较年初增长8.2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11个百分点。2019年上半年,全国农业保险为1.1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约2.57万亿元,为1500.52万户次受灾农户支付赔款203.09亿元。金融脱贫攻坚精准发力。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3834.15亿元,余额2287.57亿元;累计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960.14万户次,余额户数566.62万户。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4274.04亿元。全国334个深度贫困县各项贷款余额17365.89亿元,较年初增长1274.27亿元,增速7.92%。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05万人脱贫发展。

我们应当为此感到自豪,但绝不能因此而自满,尤其是对当今精准扶贫任务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应当有清楚的认识,一些顽固的问题,尤其是深层次贫困地区所面临的矛盾和生活中所面临的难题,依旧十分突出。

1概述1.1我国金融领域的扶贫背景金融扶贫,从表面来说,以财政为目标的减贫既是金融扶贫又是精准扶贫。在金融扶贫的环境下,主体是参与减贫脱贫政策的金融机构,而客体是我国现有的贫困人口。金融扶贫的实质是使用金融领域的政策和方法,使穷人或区域,在发展生产,帮助你提高收入水平和要求金融支持和服务以达到一定的精准水平,帮助贫困人口和地区更好和更快的减贫。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把经济建设作为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逐步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中长期扶贫规划,有效促进了农村扶贫开发。

我国在金融领域对贫困地区进行精准扶贫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5)是在体制改革的框架下,以经济增长为主导,以经济增长为动力的减贫模式。第二阶段(1986-2000年)是在政府的引导下,将发展作为政策的导向,进行脱贫攻坚同时有效实行扶贫政策的模式;第三阶段(从2001年起)是在全面建设和开发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扶贫开发,即综合消除贫穷阶段,同时执行面向发展的消除贫穷和多种消除贫穷政策。

在国家扶贫工作的实施和扶贫模式的创新中,我国金融领域的扶贫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自1994年公布《国家八七扶贫规划(1994-2000)》以来,一些新的政策得以实施,如“运用信贷资金等各类资金、增加扶贫资金如工作救济资金和减少贫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提出“进一步组织和加大脱贫攻坚力度”,“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和“实行统一的脱贫优惠利率”。在中国脱贫与发展(2011-2020年)的背景下,“提高国家脱贫和贴息水平,促进贫困地区在金融领域方面的政策实行和模式创新,如“高效贯彻落实农村保险”。如此一来,就使我国的农村在金融领域的发展更为全面,从单一的信贷优惠到综合金融服务可分为从救济中扶贫时期(1949-1985年)、从发展中扶贫时期(1986-2010年)和全面大格局扶贫时期(2011年至今)。

1.2.1国家层面的金融扶贫政策自从18大开始,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最高层次上消除和发展贫困的建议,不断完善经济扶贫体制机制,建立了基本的脱贫体系制度,加强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通过促进和指导金融体系和政策的发挥,面向发展、合作和其他金融机构,努力减少金融贫困,增加对减贫和发展的金融支持,并向各类金融机构发放专项贷款,支持贫困地区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中央在《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年脱贫攻坚措施的领导意见》中指出:“加强扶贫贷款使用管理,优化价格机制使用,加强脱贫攻坚,创新信贷产品和模式,建立互联互通机制,支持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从而完善国家在金融领域的脱贫攻坚体系。

1.2.2地方层面的金融扶贫政策-以山东省为例(1)进一步完善财政扶贫制度制定《农村复兴金融服务实施方案(2018-2020年)》和《2018年农村复兴金融服务工作方案》,把减少金融贫困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切实采取行动,在深度贫困地区投资,复制和推广缓解工业贫困的信贷模式,并积极配合了山东证监局、山东保监局,重点从七个方面着手,一是初步规划具体的减贫措施,二是整合现有的金融服务环境,三是增加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四是强化各方面的金融关系,五是进一步改善信贷环境,六是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减贫政策,七是多方合作努力共同消除贫困。

(2)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增加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对2019年新增的53个贫困地区存款,由当地贷款考核达标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和55个县级“三农”金融机构按一定比例使用,已通过省级考核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两项优惠措施将增加金融机构可动用资金84.76亿元。截至4月底,全省扶贫信贷资金68.78亿元,重点地区农业信贷资金165.8亿元。

(3)创新设立“中央银行金融扶贫贷款”,支持产业发展和开展扶贫工作在本表中,借款人和贫困户签订贷款文件,如与贫困户约定的扶贫项目、贫困户个人银行账户申请材料等。地方的合法金融机构将会在审慎经营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市场化的信贷审查,并将再融资作为符合我行金融支持条件的贷款申请资金来源,原则上,贫困户自编档案、自编地图,按照扶持原则,发放手续简单的有息贷款不超过20万元,2018年5月25日以来,各地法人向全省金融机构发放“中央银行业扶贫贷款”4.05亿元,帮助4381名贫困人口。

(4)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得性继续改善和改善黄河滩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实现济南市搬迁村所有实体网点或24小时自助银行全覆盖。东营市优化“迁建+扶贫”主办行制度,为滩区迁建村休闲旅游、特色农产品开发、特色养殖业提供定制支付服务。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联络点实现了主要行政村全覆盖,畅通了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咨询和投诉渠道。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黄河沿岸地区农村支付服务,为休闲旅游提供“扶贫行动”式的专项支付服务;发展相关农产品和沿海地区农村人口较少的村庄现有的养殖业。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服务点,较好优化了主要行政区域和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咨询投诉渠道。

2精准扶贫的现状2.1政府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多种政策执行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关于全面落实贯彻扶贫攻坚的决定》两份指示性文件的基础上,政府当局不仅增加了对具体扶贫手段的财政投入,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也更加强调政策协调与合作,以促进包容性融资和有针对性的减贫,同时加强指导方针和对金融机构的支持,这些政策包括支持发展措施的财政政策、农村金融优惠政策和农业保险费补贴政策。

2.1.1财政奖励补贴政策2008年以来,为鼓励县级金融机构增加涉农贷款,财政部实施了逐步奖励县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和农村金融机构直接收费补助政策。2015年,为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在管理和促进普惠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财政部将将上述两项政策与三种具体的转移方式结合起来,辅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创业项目贷款贴息,按照当前的政治部署,坚持促进民生、确保基本、重点、可持续、引导地方的方针。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通过综合业务拨款、成本补贴、贷款谈判和奖励补偿等方式支持普惠性金融发展。2019年,财政部向各地区财政拨款发展专项资金162.74亿元。

2.1.2农村金融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采取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三农”和高成本问题的资金投入,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通知,至2019年12月31日,若农户在有关金融机构中取得10万元及以下贷款时,则其贷款利息将不再征收增值税,并且将按照收入总额的90%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对种植业、加工业进行保险活动取得的保险费收入,按照收入总额的90%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采用农业、中小企业简易计税方法计算。

2.1.3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在农民和地方政府自愿参与的基础上,给予投保人一定的保费补贴,鼓励和支持投保人参加农业保险。自从农业保险费补贴政策从2007年开始实施后,其补贴的种类和范围都在逐渐扩大,最初补贴的种类仅有种植业1大类所包含的3小类,后来逐渐扩大到种植业、养殖业、林业3大类。共包含15小类,在所包含的范围方面,最初只有6个省区,后也扩大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并且援助比例逐步提高。

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各自领域作出部署,围绕脱贫攻坚和精准脱贫的战略目标,2016年3月,中国央行在不断完善和运用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的基础上,启动了脱贫再融资。消除贫困的主要目标是消除832个贫困县、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发展扶贫信贷优惠利率优于农业信贷优惠利率,消除贫困地区贫困,为促进移民安置工作顺利进行,中国人民银行还发行了专项金融债券,在银行间市场筹集搬迁资金。

2.2.2商业银行2008年以来,中国农业银行启动了财政部“三农”改革,试点七年后,将向全国各部门推广。到2015年4月,按照高于全行平均水平的原则,中国农业银行倾向于划定“三农”,金融部将继续强化“三农”面临的主营业务形势。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起对县营业部进行了评估,并对知名县营业部实施了优先准备金率。县商务部门还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和监管费。2016年4月,中国银监会设立扶贫部门,开展脱贫攻坚,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减贫战略,建设完善减贫专业化的设施,同年9月,中国财政部邮政储蓄银行推出“农业”计划,“三农”重点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筑建设等领域的脱贫攻坚。

2.2.3监管部门为支持引导金融领域扶贫政策的执行,监管部门将尽可能的促进贫困地区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合理使用资本市场分级融资,建立具有良好金融环境的通道,并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项目报告、项目审查、评审”等方式实施脱贫政策在贫困地区注册的公司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中经营时,有数亿人被联系起来,并进行了专项调查,实行“报告即评、审计效果即发布”政策,减少处罚记录。

3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国家明确确立了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并且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收入分配,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的奋斗目标和减贫目标。如果将2300作为新时期的脱贫标准的话,那么我国仍有1.28亿的贫困人口,他们对生活资金有着较大的需求,同时,受贫困影响的地区大多位于边境地区和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地区,难以进一步促进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和落实。2010年后,出于新时期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将贫困线进行了大幅度的上调。在国家发改委的定义中,中国仍有“老少边穷”贫困县1019个,占全国县总数的37%,而在这些县中,80%的贫困人口为农村人口,这与农村地区金融环境相对较差、信用机制不完善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也有农村缺少发展观念,发展动力等问题,下面将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深入剖析具体存在的问题。

3.1宏观问题3.1.1基础环境建设不牢固近年来,我国在加强信贷建设、改善金融环境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就其产生的效果来说,对应的扶贫政策往往是虚的,少是实的,贫困地区、贫困民户以及金融机构之间难以有一个顺畅有效的沟通桥梁和纽带,部分地区社会信用环境仍然较差,人民信用意识薄弱,金融机构的权利难以保障,而且还不时出现逃税和免除银行债务的现象利率难以保障,这削弱了金融机构的信贷积极性。一些贫困地区信用中介体系建立不完善,信用保护机制不完善,出现了资金短缺和担保能力有限的现象,在许多贫困地区,缺乏一些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措施不落实,因此很难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

3.1.2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仍然比较脆弱农村金融环境的不断发展是解决金融贫困的一个关键,而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中,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需要包括社会信用环境和信用意识、抵押担保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农业保险和农村资金体系等在内的综合体系。在从前的金融扶贫工作中,一些具体的措施之所以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果,主要问题是缺少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贫困农民也缺少必要的信贷信用机制。此外,减贫信贷的效益低,违约率高。一些金融部门对贫困家庭的“软贷款”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自主进行致富活动。因此我国现阶段对这些地区的帮助是纯粹的经济输送,即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而在与贫困农民自主性的“造血”模式方面减少结合的不好,导致贫困的实际预算虽然在一些地区有众多的扶贫项目,但并没有从贫困中解放出来,而是通过扶贫项目来暂时致富。

3.2微观问题3.2.1贴现信贷资金投入总量不足,模式单一,发展不平衡虽然我国扶贫的模式很多,但在实践中,财政扶贫的重点是贴息贷款,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的税收大多是较少的“粮食财政”,各市资金不再到位,用于脱贫攻坚的利率资金投资,特别取决于能否在利率控制的前提下,向中央政府申请专项资金补助,获得补助贷款的农民人数。2018年,我国592个重点脱贫县发放的贷款中,只有1.8%是国家扶贫专项贷款,48.48%的是民间借贷资金,与实际需求相去甚远。在扶贫资金使用方面,往往是二次投资,难以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提供稳定的支持,可持续性差,也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机制,财政支持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扶贫信贷向非贫困户和产业转移的现象也很普遍,由于我国没有小额信贷机构的支持机制,为贫困农户服务的金融扶贫组织举步维艰,缓解金融贫困的方式仅限于贴息信贷,而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小额信贷等金融贫困的治理方式在我国也很不平衡。

3.2.2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可持续性差目前,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经济收入较低,多数只能满足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地方财政资源十分缺乏,有的甚至依赖上级较高的转移支付,以维持政府的正常运作能力,而在扶贫资金方面,特别要找“从部门到省”的资金专项支持,资金投入的形式,往往是一次性的,目的性和充分性都很差。很难为贫困地区的项目和贫困家庭的需要提供稳定的支持。可持续性差。

3.2.3资金管理“政出多门”,管理分散,效益低下当前状况下,我国的扶贫财政规模已扩大到基本民生、金融、农业、水利建设、农作物生产等各个领域,但各个方面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运行模式,政府存在的各类问题较多,在旅游、水利、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条件等方面大力开展“输血”政策,以“撒芝麻盐”模式作为投资手段。分指标、确定规模、从村到户到人。无法实现具有规模的经济活动,因此使得资金利用率较差,且缺乏带动能力。

地参与到重大项目、大型工程以及城市化建设项目中来,而在低薪的农林牧业和加工业项目,则不愿发放较多的贷款,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了降低成本,越来越不积极地向小农发放贷款,贫困农民慢慢失去了一些稳定的融资渠道,又面临着资金短缺。

4金融扶贫领域的对策研究4.1在金融领域创新和发展新模式随着我国工业化、计算机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应对金融贫困的新模式,可以用于研究、总结和推广。

4.1.1新扶贫机制“低碳扶贫”“低碳融资”的概念来自1997年在日本签署的《京都议定书》。它通常是指为应对气候变化而进行的所有金融活动,包括碳排放交易和直接投资,以及与碳排放限制有关的资金,基于农业综合企业的碳融资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能够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具有一定的减贫潜力。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增效”、“沼气回收”、“再造林和再造林”等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同时,要在我国建立自愿减排机制,推进自愿贸易市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低碳减贫”,更多地鼓励银行加入赤道银行行列,在强化社会责任的同时,积极为“减贫”融资。一方面,“减贫”模式可以为减贫贡献一定的手段和技术,使当地的贫困农民能够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获得额外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可以形成地方产业的雏形,进而发展为地方优势产业,这种国际合作机制也为发达国家支持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性。“碳融资活动”也为贫困地区参与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机会。

4.1.2利用金融手段开发贫困地区固有的旅游资源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贫困地区大多处在具有较多旅游资源的自然景区和20世纪的革命老区,正是基于这一点,使得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其固有的旅游资源,汇集和开发社会各方面力量,能够通过认真研究、客、科学规划等方式减轻贫困,在保障当地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合理的开发贫困地区的潜在旅游资源,同时通过产业联动实现扶贫和群众致富的目标。

区的担保基金和农业保险制度,逐步引入低风险贷款的风险权重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并不断提供援助,逐步建立“贴息信贷政策”,这是缓解经济贫困的可持续体系和机制。

为了提高脱贫效果,建立市场化的脱贫机制,扶贫贷款能否真正帮助贫困农民脱贫致富,资金支持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项目的选择消除贫困,采取与科技扶贫和劳动力转移相结合的产业扶贫项目形式,地方政府可以有效降低贫困农民的创业风险。改变保险实施方式,设立担保基金或者通过财政抑制基金控制农业保险支付;完善贫困地区的担保资金和农业保险制度,逐步引入低风险信贷的风险权重和激励机制,同时给贫困人口灌输奋斗致富的观念,提高他们的金融积极性,结合金融机构的减贫积极性,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扶贫环境。

4.3发挥各金融扶贫参与单位的协同作用想要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就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同时充分尊重金融、银行、保险等部门的协同作用,建立健全抵押担保机制,完善信用体系结构,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企业之间的互信与合作,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农业保险机构。推进、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引入适当的再保险机制,进一步研究完善各类金融机构合作新机制,联合小额贷款组织和基金会与贫困作斗争。

4.4引导民间资本等多种形式的资金进入扶贫工作领域要适度下调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准入门槛,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在农村引进村镇银行以及城市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积极促进互助基金和其他组织的健康发展,积极促进贫困地区农村融资的私人资本的进入。一方面,在贫困地区大型金融机构和小额信贷机构之间建立对接机制,推动贫困地区大型金融机构向贫困地区微型金融机构提供委托贷款和大额贷款。另一方面是贫困地区脱贫互助基金的建立,脱贫互助基金是一种新的金融脱贫方式,要更新机制,加强监管,帮助贫困户发展壮大产业,把增加收入、消除贫困作为扶贫互助基金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使贫困户能够选择合适的项目、掌握技术、提高管理能力和自觉性,促进贫困户的发展,农村银行和农村互助基金,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法人金融机构将近期新增贷款的70%以上用于地方使用。

置城市仍有546个,部分位于贫困地区,第三,进一步在农民支付环境等金融生态环境方面做出改善,使金融机构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措施,对于贫困农民来说,很明显的一点是,基本金融服务的作用除了满足资金的需求也能够获得和提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效率的机会,金融机构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贫困地区获得高质量和有效的基本金融服务。

结论为了实现有针对性的脱贫事业,消除金融贫困不仅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近年来反金融贫困斗争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还不健全,很难改变贫困家庭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削弱可持续发展在消除金融贫困方面的效率和效力。所以需要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缓解金融贫困,进而提高有针对性的减贫和脱贫的效果,从而实现此后的可持续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步骤,是同艰苦奋斗作斗争,当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还很艰巨,在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可能性下,要把资金直接集中到扶贫开发上,在广泛的帮助下,形成“金融+扶贫”的模式。成为未来金融一体化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形式,2019年中央经济活动会议指出:这是进一步化解和化解重大风险、脱贫攻坚的有效创新战略,总之,要立足发展普惠金融的初衷,审视新问题,支持金融脱贫进程中的新趋势和新挑战,确保金融能为扶贫开发保驾护航。

致谢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也为我的大学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回首过往的岁月,感慨良多,要感谢的人也有很多。首先我最要感谢的人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侯满丽老师,以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许多指导帮助的马媛媛老师。从2019年12月提交开题报告一直到论文完成时,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论文的选取到最终完成,马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马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其次感谢山东交通学院每位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交流中给予我的帮助。感谢经济与管理学院各位老师在学术方面给予我的指点与教导,让我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还要感谢我亲爱的的同学,给予我在校园生活中最重要的陪伴。正是他们的陪伴,才让我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乐趣。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我的父母,是他们一直在背后默默付出所有,不断支持我的学业,在我的整个大学生涯中,是他们的信任、无私与理解才使我拥有了今天的所有成就!再次感谢在生活和学习中对我提供帮助的所有人,谢谢你们!

ethics[a]//theproblemofarationalofethicsinthescientificage,karl-ottoapel:selectedeaaays[c].volumeone,humanitiespressnewjersey,1994.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