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范文(17篇)

时间:2023-12-17 23:13:29 作者:QJ墨客

教案还可以提供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帮助教师应对各种教学挑战。教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找出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画对称轴。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教学。

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a4纸、直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玩吗?

生:喜欢。

师:同学们平时都玩些什么呢?

生:玩.................

生:折飞机、折图形、折图案等。

师:同学们想象很丰富,也真会玩?想知道老师拿这张纸怎么玩吗?

(先把这张纸对折,然后在沿着对折的另一边任意的把它撕下来)。

师:看,同学们想像老师这样玩吗?

生:想。

师: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拿出桌面的这张纸,先折一折,在撕一撕,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开始!。

师:同学们做好没有,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

师:同学们在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图形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预设生1:有一根线、有一条折线、有一条折痕、对称轴。

师: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好孩子!

师:除了这个发现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预设生1:???

预设生2:图形的两边一样。

师:多聪明的孩子,观察力和想象力多么丰富的孩子!此处应有掌声!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图形,沿着这条折痕对折,图形的两边.........。

生:一样。

师:像这样两边重叠在一起,就叫做完全重合。

师:同学们在来看这个图形,和刚才的图形是不是有相同的特征呢?

沿着这条折痕对折,图形的两边.........,就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

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师:想这个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二、探索新知。

1、引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板书: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板书:书写正题:轴对称图形。

(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定义后,让学生去判断黑板展示的图形,加深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认识。)。

师:同学们,用你们响亮的声音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师领读一遍)。

师:请同学们用这样完整的数学语言来告诉你的同桌,你手中的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都讨论好了没有?

生:讨论好了。

师:谁愿意用这样完整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你手中的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生1:

生2:

(师及时订正与表扬)。

2、寻找和画对称轴。

生:一根线或一条折痕或一条折线。

师:真了不起!

师小结:也就是说我们沿着这条折痕对折,图形的两边就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所以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用画一条虚线来表示。请同学们举起你的手指,跟着老师一起来描画对称轴。(老师一边画,同学们跟着一起描)。

师:拿出你手中的轴对称图形,和你同桌说一说它的对称轴在哪儿?

(1)课件展示:巩固题习。

判断下列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画出它的对称轴。

师生互动:

第1个习题:三角形。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是。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预设生:因为三角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轴对称图形。

师:观察真仔细,都会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和判断,我们大家都要向他学习哦!

师:它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在什么位置呢?用手描画一下。

生:从中间竖直向下。

师:掌声在哪里?

第2个习题:小鱼简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预设生1:不是。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预设生1:因为小鱼简图中左边和右边对折后不一样,图形对折后两边不完全重合,所以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预设生2:是。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预设生2:因为小鱼简图中左边和右边对折后不一样,如果小鱼简图上下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轴对称图形。

师:这位同学太了不起!他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不光只从左右对折,还可以上下对折,或者任意一个方向对折,只要能找出一种对折方法,使图形的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同学真了不起,掌声送给他!

(如果没有学生想到这样的方法,老师就进行提示)。

师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轴对称图形不光可以这样对折,还能这样对折,也许还有其他的对折方式?只要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第3个习题:枫叶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是。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

预设生:因为枫叶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所以它是轴对称图形。

第4个习题:平行四边形图。

师生互动,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有时不要过分地相信自己的眼睛,感官上的判断不如实践出真理,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验证一下。

师小结:通过折一折动手实践,同学们发现,不管从什么角度来对折,它都找不到一种对折的方法,使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所以这个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过度:刚才我们分析了许多,反驳了许多,动手验证了许多,同学们对轴对称图形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师过度:同学们想不想挑战更难一点的问题?

生:想。

三、巩固提升。

(2)课件展示:小组合作。

师:请同学们打开号信封,拿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要求:判断其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找出对称轴有几条?

同学们分组合作交流,回报结果:

正方形组:

师:同学们有怎样的发现?

预设生1:我们发现有两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1:我是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及订正)。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和订正)。

预设生2:我们发现有三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2:我是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及订正)。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和订正)。

预设生3:我们发现有四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3:我是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及订正)。

师: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4条)。

长方形组:

师:同学们有怎样的发现?

预设生1:我们发现有一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1:我是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及订正)。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和订正)。

预设生2:我们发现有两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2:我是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及订正)。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和订正)。

师: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2条)。

圆形组:

师:同学们有怎样的发现?

预设生1:我们发现有两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1:我是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及订正)。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和订正)。

预设生2:我们发现有三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2:我是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及订正)。

师:同学们还有什么补充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和订正)。

预设生3:我们发现有四条对称轴。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3:我是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及订正)。

(无数条)。

(老师也准备折无数次的圆形模板,以备用学生发现不了有无数条对称轴的)。

师: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无数条)。

通过练习总结出:在一个轴对称图形中,有的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多条对称轴。

四、渗透法制教育。

生:乱扔垃圾、乱扔生活废品、环境被污染了。

师:对,我们美丽的环境就这样被污染了,我们要养成保护环境和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学法、懂法的好孩子。

做到渗透法制教育的效果。

五、图片欣赏。

数学源于生活,对称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并且给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视觉享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对称世界的神奇吧!(欣赏图片)。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

七、布置作业。

要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回去制造出1个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回来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八、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学生作品图片展示区。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三单元《与复习》教案

教科书第58~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收获,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3.能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整理知识、回顾学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回顾学法。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又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可能回答: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我们可以解决简单的买文具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地记账;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租船……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与复习。(揭示并板书课题)。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

二、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出示:小明家有图书587本,小红家有图书239本。

教师: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条件,你想到些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小明家和小红家的图书很多,小明和小红都喜欢看书……。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

学生估算第1个算式,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学生1:587+239≈80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00,600+200=800。

学生2:587+239≈850,我把587看成600,把239看成250,600+250=850。

学生3:587+239≈830,我把587看成590,把239看成240,590+240=830。

教师: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呢?该怎么办?学生4:同学3估算得比较接近。

学生5: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进行比较,看谁估算的答案与正确答案最接近。

学生用竖式计算,一人板演,全班齐练。587+239/826。

集体订正后,说说计算时要同学们注意什么。

学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应该向前一位进1。

学生计算第2个减法算式,要求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2.根据现实生活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汇报。(略)。

(3)怎样才能得出尽量多的答案而又不重复呢?小组讨论交流,并完成如下的表格:

2元的张数(张)5元的张数(张)第1种第2种第3种第4种。

(4)学生汇报,出示表格:

2元的张数(张)5元的张数(张)第1种58第2种106第3种154第4种202。

(5)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三、反馈练习,拓展运用。

(2)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二的思考题。

教学反思。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理解“完全重合”,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知识点本身内容逻辑性较强,“对折”和“完全重合”这两个概念较难理解,对感悟力和想象力要求较高。

难点分析。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认知理解困难: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对于“完全重合”不易理解,想象思维缺乏。

教学方法。

1、演示法:借助动态图片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演示剪轴对称图形的步骤与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用视频来播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了解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用自己的身体来摆轴对称图形的姿势。

2、练习法:通过练习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猜谜语吗吗?我们先来玩玩“猜谜语”的游戏吧?

课件出示谜语: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花袍。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打一动物)。

并问学生看谁猜的最快最准?

生:蝴蝶。

师:你们真聪明!

课件出示谜底:蝴蝶。

课件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三只蝴蝶有什么共同特点?

猜测生会说:图形两边一样。

师:你们知道这种现象在数学中叫什么吗?(对称现象)。

师:出示一些实例,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生举例说明)。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师:对称的物体还真多,(课件出示)比如:五角星、京剧脸谱和青蛙,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生活中的这些对称现象,把它的形状以图片的形式出现,就是对称图形。

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谁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他们有哪些特点呢?(猜测学生会说: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师:那我们怎么验证两边是不是完全一样呢?(猜测学生会说:对折)。

师:接下来出示蜻蜓的动态图片,要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猜测学生会说: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师: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直线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板书:轴对称图形、对称轴)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师示范画对称轴。(强调画对称轴用虚线。)。

2、创造“轴对称图形”。

师:今天老师还给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对称图形,谁能说说老师是怎样剪出这些图形的?(生:先对折,再画一画,最后剪一剪。)。

师引导学生共同剪一件衣服。(重点演示是从折痕的地方画图,再剪)。

师:以小组为单位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剪完的同学仔细观察你剪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教师强调剪纸要注意安全。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师:同学们我们不仅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还创造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下面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去用对称知识解决问题吧!

1、课本29页做一做。

2、课本33页第2题。

3、课本33页第3题。

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强调还可以横着画或者斜着画。

师:同学们判断的太好了,看来大家都很喜欢“轴对称图形”这个好朋友。

4、我爱做游戏:让同学们摆一个从正面看身体的左右两边是轴对称图形的姿势。也可以和同伴一起合作完成。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1、把一个图形沿着直线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那条折痕就叫做对称轴。

2、判断一个图形是对称的,关键能否找到一条直线,沿这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是否能完全重合。

3、剪纸通过纸张的对折,剪出后展开的图形是对称的。

师:同学们,对称不仅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只要你用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到处都是数学的足迹。

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文案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分别让每个小组2、3、4号小朋友举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并说一说看到的是哪一面。

比较:(举起每个组2、4号小朋友选择的图片)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每个组2、4号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吗?你是怎样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2、换位观察。

谈话:刚才每个组的四个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猴,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小猴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吗?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按这样的顺序(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察,并在四张图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观察后,组织反馈。

继续换位观察,使每个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

提问:通过刚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发现了什么?

3、学会判断。

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线。(着重让学生弄清判断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视图的方法。如:当学生说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图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怎样想的)。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指出自己看到的视图。

提问:你能说出你们组其他三个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自然引入新课。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领会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1、了解、认识、感知平移现象,理解平移的本质。

2、通过探索掌握平移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讨论、探究、归纳的过程,抽象概括的能力得到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数学的美,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

直观感受平移这种现象,理解平移是在做直线运动。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平移的特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观察操作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推拉式的黑板。

六、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在商场和游乐园的观光电梯、空中缆车、推拉门三幅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图片的三个物体分别在做什么运动?(出示情境图给学生时间思考让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观光电梯、空中缆车、推拉门这三个物体都在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大小、形状、方向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把这种做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

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也是平移吗?(学生根据刚才的所学思考发言)。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举例:拉抽屉、坐公园里的滑滑梯、电动伸缩门、电动推拉门等等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属于平移。

大家真的很善于观察,知道的课外知识真多。老师相信大家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那么,本节课的内容你掌握了吗?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小结:物体的大小、方向、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七、作业布置。

同学们放学回家后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事物,看看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属于平移形象,举例说明。

八、板书设计。

平移。

物体的大小、方向、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文案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在教学时,我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在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种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2、注重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在教学,多让学生思考,并操作记录学习过程,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其中再操作时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我并进行[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一节课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的读写法,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出下面各数。

8201003511612034。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六百一十四二千零七十四百八十五。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小数的读法。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下面的小数:

0.58读作:零点五八。

3.5读作:三点五。

41.47读作:四十一点四七。

提问:谁能读出黑板上的小数?”

学生读出前两个小数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小数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后面一个小数的数值比较多,它们的读法也是整数部分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就读点,小数部分通常就按顺序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就可以了。

2、教学小数的写法。

师:写小数过去我们学过一些.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写一写。教师报出教科书第36页例4和“做一做”第2题中的小数,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余的学生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完后教师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再讲解。

小结: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仍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写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要写成小圆点;小数部分按顺序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三、巩固提高。

1、读出下面各数。

(1)小强身高1.38米。

(2)这串香蕉重0.89千克。

(3)大象重3.6吨;。

2、写出下面各数。

二十点三六。

零点一五。

零点零七。

3、完成p37第10。

四、课堂小结:在读写小数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0.58读作:零点五八。

3.5读作:三点五。

41.47读作:四十一点四七。

二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认知计算、自觉验算得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知计算、自觉验算得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训练习题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6题。

说说面积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完成应用题7、8。

指名读题,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后列式计算。

3、完成第9题。

指导学生看懂票据。提醒学生在计算时可以把表中的小数化简。

4、完成第10题。

理解“零售价”与“进货价”的含义,再根据要求分别解答。

三、作业。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试题

1、从广场出发向( )行驶( )站到电影院,再向( )行驶( )站到商场,再向( )行驶( )站到少年宫,再向( )行驶( )站到动物园。

2、从动物园出发向( )行驶( )站到( ),再向( )行驶( )站到( ),再向( )行驶( )站到电影院,再向( )行驶( )站到广场。

3、小红坐了3站到少年宫上车,她可能是从哪站上车的?( )

4、小明从商场出发坐了4站,他是从哪站下车的?(

(1)医院在街心花园的北面。

(2)街心花园的西南面是光明小学。

(3)银行在街心花园的西北面。

(4)邮局在街心花园的西面。

(5)商场在街心花园的东南面。

(6)派出所在街心花园的东北面。

1、少年宫在商店的( )面,在学校的.( )面。

2、冬冬从学校到邮局至少要走( )千米。

3、明明从少年宫到体育馆至少要走( )千米。他的行走路线是:从少年宫出发向( )走( )千米到( ),再向( )走( )千米就可以达到体育馆。

4、学校在体育馆的( )面,在商店的( )面。

5、( )在邮局的西北面,邮局在( )的东南面。

二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加深对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以及数学规律的认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乐于与同伴合作并分享学习成果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具准备:

训练习题投影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这一单元,你了解了什么规律?学会了哪些计算?

学生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二、练习与应用。

1、口算练习。

2、第2题。

将后六栏中的两个因数分别与第一栏进行比较,从而初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

3、用竖式计算。

4、第4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特点,判断哪几题的商小于1,再通过计算验证开始的判断是否正确。

5、第5题。

弄清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再决定小数点是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

三、全课小结。

四、作业。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一、相反的方向:

东——西

南——北

东北——西南

东南——西北

1、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面对傍晚的太阳,你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3、面对北面,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4,面对南面,你的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布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1、画一个图形。(要求图形里含有1个直角和2个小于直角的.角)。

2、画一个图形。(要求有4个直角)。

3、画两个角,其中1个角小于直角,另1个角大于直角。

二、填一填。

1、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2、一块三角板中,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

3、一个长方形有()个角,有()个角是直角。

4、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5、一条红领巾有()个角,一面国旗有()个角。

6、一个长方形中有()个直角,两块手帕有()个直角。

7、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角。

8、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9、角的大小与()无关,与()有关。

10、比直角大的角叫()角,比直角小的角叫()角。

11、在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

在减法算式中:被减数=()()。

二年级数学五单元教案

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书: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

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

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

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几……。

师:谁还能来报一报。(有0的数)。

学生试写。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3.经历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计算的方法;在对比中明辨混合运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知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一)游戏活动:

教师选12个小朋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课件依次演示:)。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课件出示: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

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

3.学生汇报。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4.学生自主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5.说一说: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

6.练一练:

(1)出示习题:如果每枝铅笔8角,小英带了6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还剩多少钱?(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2)汇报交流,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3)比较:60÷8=6(枝)……12(角)60÷8=7(枝)……4(角)。

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第一种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为12角里面还有1个8角,还能买一枝铅笔。)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串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复习混合运算。

(1)说一说: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分一分:让学生将这些算式按运算顺序进行分类。

(3)根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举出类似的例子。

2.练一练:

(1)课件出示:18-6÷3(18-6)÷318÷6×318-6×3。

(2)学生计算。

(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先看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设计意图:混合运算的重点是先看运算顺序,因此在复习前出示三类不同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分类,既突出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给学生复习混合运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结合直观图巩固对除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沟通两者间的关系。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强化试商的技能。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式,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巩固,同时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

(二)实践应用。

1.40个图形如下排列:……第34个图形是(),40个图形中有()个。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题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疑问?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认知计算、自觉验算得良好学习习惯。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认知计算、自觉验算得良好学习习惯。

训练习题投影片或小黑板

一、导入。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6题。

说说面积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完成应用题7、8。

指名读题,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后列式计算。

3、完成第9题。

指导学生看懂票据。提醒学生在计算时可以把表中的小数化简。

4、完成第10题。

理解“零售价”与“进货价”的含义,再根据要求分别解答。

三、作业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