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中国春节大全(17篇)

时间:2023-12-07 13:50:20 作者:曼珠

春节是一个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传统美德。以下是一些春节期间可以观看的精彩表演和节目,不容错过。

中国春节作文

我站在窗前,俯视着楼下宽宽的街道。街道上大红灯笼高高挂,五色彩旗迎风飘,摩托汽车齐上阵,两个字:热闹。

快过年了,人们都争先恐后地购买年货。商店里,挤满了顾客,有的是为了孩子或老人挑选,有的则是为了自己挑选。不一会儿,那一件件款式新颖,式样独特的衣服就被抢购一空了。

超市里人山人海。来购物的人都排着长长的队伍,拎着大包小包。超市又增加了几个收款机,但还是不够用。这可把收银员给忙坏了。售货员不停地增加货柜里的东西,忙得不可开交。

菜市里,更是水泄不通,大家都想在除夕夜里一饱口福。小贩们可没错过这个好机会,纷纷把价钱往上提。如:猪肉平时一斤13元,现在涨到一斤22元,芥菜平时一斤1、5元,现在涨到4元,龙虾平时一斤10元,现在涨到15元,尽管如此,来购买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我国春节有许多风俗习惯,贴春联就是其中一种,大家都上街挑选春联,经过一翻精挑细选过后,选定自己满意的春联回家贴上。各家各户都贴上喜气的春联,以此来祝福家人在新的一年里能有好运。

除了穿新衣服,小孩子们最开心的事要数收红包了。每年都可以收到一笔数目可观的钱,用它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你说小孩子开心不开心。

新年真热闹呀!

中国的春节习俗中国的风俗春节

国务院办公厅已经发布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备受关注的春节假期将从202月18日(除夕)开始,至2月24日(初六)结束,2月25日(初七)上班。此外,2月15日(星期日)和2月28日(星期六)两天将因调休上班。2015年春节即将到来,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习俗有哪些?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关于春节习俗有来自不同城市不同民族的欢庆方式。下面来看春节习俗大全。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春联堪称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它以雅俗共赏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爱。有人曾这样概括春联:“两行文字,撑天柱地;一副对联,评古涵今。”贴春联,是重要的年节民俗。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红红的春联,一副副透着喜庆和热烈的春联表达了人们迎新纳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中国春节习俗

我国北方人春节第一餐吃饺子,饺子颇似元宝,寓有进宝之意。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各地饺子的做法和食法不同,北京的清水煮饺,东北的老边饺子,江南的水煎饺,玉润玲珑,馅鲜味美。

重庆人过年“扣肉”“灌海椒”不可少,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佐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在广东的海丰,小辈给长辈拜年时要以叩头作揖贺年,而长辈就用红纸包着钱或拿柑橘赏给小辈。与中国各地的风俗一样,小辈向长辈拜年是向长辈致敬,长辈自然要犒赏小辈。至于用什么食物赠给小辈,自然是要选择孩子爱吃并且有吉利意义的物品,于是,橘子便被选为这种有特殊意义的食品了。

中国春节小报

每年春节大家都要放花炮,那五彩缤纷的礼花如一朵朵美丽的鲜花,那噼啪作响的鞭炮似滚滚春雷。

大年三十晚上,我和哥哥、妹妹在楼下开阔的广场上放花炮。哥哥拿出一个瓶状的礼花,只见礼花似银丝一条升上云端。在浅蓝色的夜空中,绽放美丽的笑脸,似壮观的流星雨散落而下,如画卷。我拿出一捆手摇的礼花,用打火机慢慢的靠近,几秒钟后,顶端滋出五颜六色的花,我拿着小棒在空中乱写乱画,顿时,烟雾四起,如同仙女的银纱。接下来,各种不同的礼花接二连三的.升空。有的像一窜一窜的毛毛虫;有的像人们下雨天使用的雨伞;有的像直冲云天的火箭;有的像盛开的鲜花……寂静的天空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和五光十色,变成了一座大花园。礼花的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时而似轰轰的春雷,时而似划破夜空的闪电。

最后,我们放了一挂1000响的鞭炮,聆聆听那噼里啪啦的响声,我仿佛看到了:我们的伟大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中国春节作文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每到春节,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这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年三十的清晨,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准备做年夜饭。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家家户户贴着“倒福”、挂着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面带微笑地走向大小商场,有的购物,有的游玩。这样热烈祥和、繁华喜庆的节日气氛,真是令人心潮澎湃阿!

晚上,全家人团团圆圆地相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共享新春之乐。当晚,烟花怒放,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等到半夜零时,爆竹齐鸣,欢庆新年的到来,那是多么激动人心呀!我想此时此刻,全国各族人民一定都在欢庆新年的到来吧。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吃年糕和汤团,即希望“年年高、团团圆”的意思;大年初二开始,亲朋好友们相邀做客,即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拜年时,首先要到最亲的长辈家里拜年,然后是平辈间互相拜年。长辈们都给我们小孩子发红包,我们可开心啦!哦!我差点忘了告诉你们,过春节时,家家户户的房子里都要放两三根甘蔗,因为甘蔗代表“节节高”;年夜饭中也总有一道菜是鱼,因为“鱼”和“余”是谐音,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当然,在春节里,千万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否则会被长辈埋怨,说你不懂规矩的。

古人曾曰:“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在快乐的节日过后,在2022年的开始,向着新的目标前进,开创我的美好未来!

中国春节习俗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合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辞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帖子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中国春节随笔

在每一个孩子心中都希望春节快点到来,我也不例外。怎么都想过年,过年可以穿上新衣裳,过年可以吃到桌上丰富的食品,过年可以熬夜,过年还可以收到许许多多的红包!

今天我们和往常不一样了。我们过去在东胜。今天,我们大家都“感动”了康巴什的新年。所以我只是期待着新的春天的到来。

那天,在天才的黎明,我从床上跳起来,穿上我的新衣服,看着镜子,看着那里,看不见所有的东西。过了一会儿,我们都看到每个人都容光焕发,开始坚持对联。春节是必不可少的浆糊对联:“千家万户小学生,新桃老傅”。我们与我叔叔的邻居一起把对联起来。

打开窗户,看贴对联,就会感受到强烈的新味道:耳边的鞭炮声一个接一个的耳朵;看着街道上的装饰,红色的灯笼增添了一抹灿烂的新年。

毕竟,我们是来外婆家吃午饭的。

中国春节习俗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中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中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中国春节习俗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中国春节礼仪

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对于迎宾送客,聚朋会友,彼此沟通,传递友情,都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讨酒桌上的奥秘,会更有利于你的人缘交际哦。

酒席上的座次可不是随便坐的,首先,你不可以单独入席,而是要与其他客人一齐步入。进门的对面是上席。有三个座位最重要;上席中间座位是东道主坐的'——酒席的邀请人或买单者。右手是贵宾座,一桌之尊贵者。左方则其次。

有求于人,须得敬酒。不求于人,但以示尊意,也须敬酒。敬酒时,首先要把握好敬酒的姿态。端起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如果作为长辈或领导,可以适当的举高杯子。敬酒可以是象征性地和对方碰一下酒杯,也可以用酒杯杯底轻碰桌面,这也表示和对方碰杯,当你离对方比较远时,完全可以用这种方式代劳。敬别人,通常自己要一干为敬,但可劝对方量力而行,这一条尤其适用于女宾。

礼仪是一种尊重,是文明的象征,酒桌上的礼仪展现出来的是一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待客之道,令远方来客找到宾至如归的亲切与温情。与其说这是一场物美佳肴的盛宴,倒不如说是一片人文关怀之心的汇聚。天下宴席,聚聚散散。礼,却横贯东西南北,无往不利。

中国春节礼仪

过年期间每家每户餐桌上那叫一个丰盛,这家吃完那家吃,很容易导致暴饮暴食。而暴饮暴食的结果就是胃肠道遭殃,到时你是再多的美食都享受不了。

所以,春节期间面对丰盛的大餐一定要控制自己的食量啊,坚决抵制诱惑,不要吃太多,千万不可因小失大。

过年期间人们往往作息不规律,不是省略了某顿饭,就是集中在某一餐吃,甚至暴饮暴食,而且吃的又比较油腻,这不仅刺激了肠胃,也加速了肥胖的脚步。

所以,春节期间要格外留意定时定量,三餐不可省,每餐吃的量要适宜。还有,油腻荤腥的食物要适当控制,最好多食蔬菜水果。

过年大多避免不了喝酒,但切箭量饮酒。酒喝多了不仅伤胃、伤脾脏等,还容易导致其他疾病,严重的.可能还导致猝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所以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千万不要为了面子而来者不拒。过年本是一件高兴的事,切莫因为饮酒而酿成悲剧。

春节期间,人们大多喝酒吃菜,忽略了吃饭吃主食,这是不对的。粮食是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它参与这脂肪、蛋白质的代谢,使其完全氧化,减少有毒物的生成,还为人体提供膳食纤维,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过年期间,不要无限制的吃菜喝酒,最好留一部分胃口来吃主食。

中国春节习俗

春节是春天第一个节日,习俗也很多,比如:写福字、画兔爷、投剑、刻板年画、顶羽毛、篝火晚会、放鞭炮……妈妈为了让我了解春节习俗,带我去了一家酒店,酒店里有庙会,这里的庙会让我了解更多的春节习俗。

庙会在大堂举行,我和爸爸来到第一桌,一位阿姨给我了一个卡片说道:“上面有8个项目,每个项目盖一个章,集满8个章就可以抽一次奖。”

首先我去写福字,阿姨给了我一张红色正方形的纸,拿到纸后我又高兴又害怕,高兴是因为我学过书法,害怕是因为我怕我写不好。但是最后还是写好了。写福字就是让家里平平安安,幸福美满。

然后去了刻板年画,有好多小朋友都在玩大老虎,我也玩的是大老虎。这个就是在一个带有图案的木板上涂上红色颜料,用纸盖上,拿蘑菇状的木头把图案刻出来,把纸翻过来,就是刻板年画。

又去了北京小吃,北京小吃就是猜北京著名的小吃。这是其它小朋友和我一起猜的,我猜对了:撒子、麻花、麻团、驴打滚和窝窝头。

接着去了顶羽毛,我认为顶羽毛就是把羽毛立在手里3秒钟,阿姨却说要立在手里10秒钟,我玩了好几次才坚持住呢!顶羽毛太难了!

我还去了投剑,这个要把剑投在一个青铜做的花瓶里,这花瓶高约30厘米,长约8厘米。一开始我投不进去。爸爸给做了示范我才知道我哪里错了,然后我又试了试果然投进去了。

又去了贴鼻子,贴鼻子就是把一个圆片片贴到小狗的鼻子上,还要闭着眼睛。这个项目太简单了我一下就贴上了!

最后我去画兔爷,有好多好多人都在画兔爷,样子也不一样,有的花花绿绿,有的整整齐齐。我画的兔爷是由红、黄、蓝、绿、白和黑组成的。虽然我的兔爷不好看,但我还是很喜欢。

我和爸爸去了一个小棚子里做花灯,我的花灯是由13根棍子,4张带图案的纸、一个铁条、一个灯泡、8个三角套、一条线和一条挂链组成。我的花灯是四四方方的很好看。

晚上,大家围着火跳起舞来。要放鞭炮了,几位大汉拿走火把向挂满鞭炮的架子扔去,霎时,架子上好像出现了许多金光闪闪的凤凰,美丽极了。这真是一场壮观的景象呀!

这些习俗代表以前人们过春节要干什么,也代表人们把春节重要的习俗留传下来,所以我们也要把这些习俗留传下去。

中国春节作文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物品,孩子们也陆续放了假。欢天喜地的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大家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象。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妈妈的厨艺在我们家中可是最好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们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鞭炮,在大大家的带领下放鞭炮,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朵出来,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又像仙女撒花,送给大家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妈妈去看春节晚会。家家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在第二天,天没亮,妈妈就催促我快点起床,我起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起了。妈妈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盘子里,我们有说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会,天亮了,大部分的人都穿上新衣服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去了。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妈妈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显得更英俊潇洒,妈妈变得更年轻美丽!“噼噼叭叭”,阵阵清脆的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见老奶奶就像跪下给老奶奶磕头,可是被老奶奶拦住了!“唉,你说你磕什么头呀!来快吃点瓜子,抽根烟!”“不用不用,我不抽烟!”。拜完老奶奶家,我们又去给大妈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们终于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春节就结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去上学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大家纷纷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进发、努力了。

中国春节作文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城市里过年热闹非凡,但也处处充满着喜庆的味道。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人们早已准备好了。当夜幕降临时,便响起了轰轰烈烈的打鼓与乐器声。一支队伍缓缓走来了,队伍里每个人都打扮的十分滑稽!

在最前头的,是两个举着花伞的老年人,看起来像60多岁的人了。不过,精神得很呢!他们迈着矫健的步伐,扭着腰,像是两位容光焕发的少女。

紧接着,后面的两个扭秧歌的人吸引了我的`目光。他们手里拿着一把带有彩带的扇子,脸上一个劲地笑不停。身体跟面条似的扭来扭去,豪无倦意。

在除夕那天,许多小贩早已把天蓬拉开,摆上桌椅。准备迎接客户呢!一道街上摆设满了大盖蓬。大家都等着到夜晚呢!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这条街上早已经人山人海了。有的人忙着吃饭,有的人忙这挑首饰挂链,还有的人忙这买春联呀什么的。

家乡的风俗真是数不胜数,家乡的春节真是充满欢乐的年味呀!

中国春节作文

今天是大年初一,每个人都要早起,可是昨天我看春节联欢晚会看的太入迷了,所以很晚才入眠,别说,这春节联欢晚会有小品,有唱歌,还有跳舞等,非常好看。行了,不说联欢晚会了,说说拜年的`事吧!

今天我是最晚一个吃饭的,吃完了饭,我们就去拜年了。去的第一家是住在旁边的邻居家,进了门我就对他们家的爷爷奶奶说:“过年好”,爷爷奶奶也笑盈盈地向我们拜年,还给我抓了一大把糖,我一看都是我爱吃的金丝猴奶糖,真棒!然后,我们又到其他人家去拜年,我门走了一家又一家,大家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嘴里都说着同一句话:过年好!今天是过年的第一天就这么有趣,这么好玩!

我想明天、后天一定会更有趣的。

中国春节礼仪

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中国春节作文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那可是数不胜数,而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人最传统的节日,是像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如何庆祝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其有个风俗习惯就是吃饺子了。我为了能吃上这美味的饺子,我就自己做了起来。

想吃饺子当然就要包饺子,这饺子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粉放在盘里,接着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了起来,向下掉面渣,我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全部都粘在我手上。哎,水总是加不合适,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阿!我又加了一点干面粉,面总算弄好了,我拿起饺子皮在妈妈旁边学着包饺子,包出来一个又一个饺子,之后我突然觉得包饺子也不是那么困难,终于包好了。开始煮了,我在锅旁盼着饺子煮熟,看着饺子在过的翻腾如同一条条白色的鱼儿在欢快的玩耍。饺子煮熟了!嘴里吃着香喷喷的饺子,心里说不出的`开心。我觉得离中国传统文化走进了一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