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结构的说课稿(精选17篇)

时间:2023-11-29 12:56:42 作者:FS文字使者

教案模板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以便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下面是一些获奖教师的教案范文,他们的经验和思路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初中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3、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1.什么是分子?

2.什么是原子?

3.用分子和原子知识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展示氧化汞分解的动画)。

过渡启发: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认真听题;思考并回答。

由回忆旧知识引入课题,不仅巩固了旧知识,又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原子的结构。

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

教师点评,肯定学生。

那原子是否像同学们想像的那样呢?

阅读课本53页“原子的构成”这一部分的内容。

1)原子由哪两部分构成?原子核由什么构成?

2)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和电量怎样?

播放动画(几个小粒子绕着一个大粒子作高速运动):

根据动画,你能说出原子的构成吗?

猜想:原子不能分。学生发挥想象说:

1、原子可能是一个实心球体。

2、原子可能像一个乒乓球。

3、原子可能像一个樱桃。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

思考问题。

观看原子构成的动画,小组交流后汇报。

培养学生善于想象的精神,体验探究学习过程。

问题激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感知原子可以再分。

引导学生正确表述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

播放原子弹爆炸的图片:

地球的结构说课稿

说教材、目标、教法: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着东方艺术的法则、意蕴与审美准则,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我今天说课的教材就是为学生热爱祖国文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而编写的山东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写字》,第三段六年级下册第2课《结构复杂(二)》。本册教材每一课编排分成四大模块:一为“探究发现”,通过学生读帖分析结构特点,意在总结书写规律与方法;二为“自主描临”,旨在训练学生的基本技法;;三是“课本链接”,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与课文生字联系,训练这类字在课文中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四是“大显身手”,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识字积累中类似字的练习,提高学生对本课写字技能的迁移运用能力。教材还附有“作品欣赏”以提高学生鉴赏书法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整篇书写的范例。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识字写字的标准和本课实际,我将教学目标设为以下几部分:

1、掌握右部、左部夹杂上下结构字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类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躏、解、戳、飘”写的正确,端正,比例恰当。

4、讲述书法家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书法必须持之以恒,刻苦勤练。

围绕这个教学目标体现的教学重点是“书写躏、解、戳、飘四个结构复杂的字”,难点为掌握书写规律。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关键是仔细观察字的结构以及笔画形态特点。

我觉得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行为,是一种快乐的事,中小学写字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教育形式,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落实本次的教学目标,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让学生把写好右部、左部夹杂上下结构字的书写要领总结出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合作探究的快乐。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掌握书写规律。

说教学流程、设计理念:

下面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及设计理念介绍给大家。

环节一:视频导入新课,第一关动作关(姿势美)。

学生学习认识写字,就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我以为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有一个情感态度的问题,而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尤其是我们的汉子,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写字方面,同样体现着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突出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重视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因此,在第一环节中,我首先播放视频《写字操》,直观形象地告诉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看着视频,也邀请同学们跟着视频中两个同学做一做。一分钟的视频结束后,告诉大家今天老师设计了很多冲关的活动,激励大家能顺利过关。

第一关:姿势美。复习正确是书写姿势,提醒学生:身体坐正,脚平放,注意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恭喜姿势正确的同学轻松过了第一关。

第二关:猜谜语。然后凭借着学生对猜谜语的热衷,我设计了2个字谜,导入新课题——结构复杂(二)。

顺势进入本课的第二环节:探究发现,自主描临。

读贴是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眼力,增强书法艺术修养与鉴赏能力,是写字的第一步。引导大家认真读贴告诉学生读贴的三种方法:分析性读贴(在读贴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可以从一点一画分析到结构特点),分析记忆性读贴和欣赏性读贴。

仔细观察字帖后,根据学生描述我在黑板上范写“躏、解”字(把笔画放大)。

逐步分析不同结构字的写法:

“躏、解”字都属右部夹杂上下结构的字。

“躏”左窄右宽,以右部为主体,左部要小而收缩,右部略大而伸展。

“解”左右相等,如两人并立,书写时应尽量避免宽阔,要各自收敛。

根据学生描述我在黑板上范写“戳、飘”字(把笔画放大)。

逐步分析不同结构字的写法:

“戳、飘”字都属于左部夹杂上下结构的字。

”戳”左宽右窄,以左为主,左部应稍大,右部略收缩。

“飘”左右相等,左部不宜过长,在均等的基础上,要有迎让变化。

看到老师写范字,很多学生蠢蠢欲动,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第三关:临摹关,利用课件小提示:临摹是写字的最基本方法,可以感受原帖点画的提按转折,领悟基本的用笔方法,结字特点。描红要求一笔完成,不可涂改。描一个,临写一个。再请2位同学上黑板写2个。

在本环节设计中,根据自主性学习的原则,让学生自主发现书写“躏、解、戳、飘”字的诀窍,在通过教师范写和描红临写,达到真正学会的教学目标。

接着老师一边讲解接着老师一边讲解左右部夹杂上下结构的其他例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要点,一边范写。同时邀请同学们拿出手指在桌面上书空,体会书写要领,最后在书上描红和临写。

描临10、12课中左右部夹杂上下结构的字,我采用了同桌合作,讨论交流的方法。先让学生认真读贴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写这些字应注意的问题,接着学生在书上描红和临写。进入闯关活动的第4关:书写关。比一比谁写的端正,谁写的美。通过选字,补写汉字小竞赛激发学生写字积极性,在愉悦的情景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展示能力。

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先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再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比较,通过范写、书空、描红、临写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教学,然后用小竞赛加深学生形象化的'辨别和识记,课本链接的字放手让学生写,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环节:拓展知识形成作品。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是世界艺苑中的奇葩,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为了使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更好地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培养灵性,我设计了第四环节:拓展知识,形成作品。在这一环节中,以书法知识小竞赛的形式以拓展学生书法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书法更加浓厚的兴趣,知识竞赛作为冲关的第5关,用课件出示题目。

书法知识小竞赛:

1、在书法中的被称为“文房四宝”的是:(笔、墨、纸、砚)。

2、中国最早出现的一种字体是:(c)。

a楷书b隶书c纂书d行书。

3、书法史上的“二王”是指那两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

4、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哪四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

5、汉字的笔顺规则有哪些?

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横后竖、

先撇后捺、从外到内、从内到外、

先入口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画面定格在几幅名人书法作品,激励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书法作品。课件出示作品欣赏,发给学生硬笔书法练习信纸,让学生书写创作作品,并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好朋友,闯关活动进入到最后一关:创作关。

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我会相机指导,同时提醒不良坐姿和握笔姿势。学生完成作品后,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谈一谈创作过程的快乐。恭喜同学们冲关成功。

最后引入视频《自古英雄出少年》之《王献之练字》,作为奖品送个学生,让学生在动画故事中懂得练好书法必须勤奋、持之以恒和虚心好学。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课时的设计全过程,真诚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指导。谢谢!

地球的结构说课稿

通过科学家研究表明,数十亿年前,原始地球是一个刚从太阳星云中分化出来的接近均质的物体.主要由碳、氧、镁、硅、铁和镍等元素组成.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地球圈层的分化过程同整个地球的温度变化过程密切相关.放射性元素的`辐射能量在地球内部的积累,使那里的温度逐渐升高,因而物质就有了可塑性,加上重力的作用,物质便发生分异,逐渐形成性质不同的圈层,不同罔层间存在着相互联系.

作者:孟凡刚孙彦顺作者单位:孟凡刚(山东省威海市第二高级中学,264200)。

孙彦顺(山东省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学校,276300)。

刊名:地理教育英文刊名:educationofgeography年,卷(期):“”(4)分类号:关键词:

初中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eqo(sup6(a),sdo2(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利用flash动画演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示意图。

2.现象:

(1)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的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空间做高速运动。

【板书】。

【媒体显示】。

【思考、讨论】。

【归纳小结】。

【归纳板书】。

【迁移与应用】。

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

微粒。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量(kg)。

相对质量。

0.005484。

1.007。

1.008。

电量(c)。

电荷。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

1、数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如果用eqo(sup6(a),sdo2(z))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原子eqo(sup6(a),sdo2(z))x。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eqo(sup5(37),sdo2(17))cl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2.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12个中子,求质量数。

3.元素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a,其阴离子rn-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

4.某粒子用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d.所带电荷数=n?

【回顾】。

【质疑】。

【媒体显示】。

【比较】。

【质疑】。

【板书】。

【迁移与应用】。

【媒体显示】。

【拓展与提高】。

【总结比较】。

【课外拓展】。

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

比较氢元素的三种原子的结构图,填写下表,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初中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方法通过模拟微观粒子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

态度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模拟微观粒子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问】物理课中了解了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

(讲解)原子内部各粒子的带电情况。

【提问】。

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的关系。

【投影】激趣:显示一组数据对比。

embed.8【归纳、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

【板书】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指导阅读〕54页。

【提问】。

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

【板书】1、分层排布。

【多媒体显示并讲述】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

【播放动画】。

排出钠原子核外的电子的示意图,并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加以表示。

(讲解)以钠原子为例,讲解核外电子的排布。

【多媒体显示并提问】。

指出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个部分所代表的含义。

【提问】在图中能找到哪些规律。

【归纳、小结】。

【阅读教材】熟记重点。

【填表】。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

元素。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初中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

微粒。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量(kg)。

相对质量。

0.005484。

1.007。

1.008。

电量(c)。

电荷。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

1、数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如果用eqo(sup6(a),sdo2(z))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原子eqo(sup6(a),sdo2(z))x。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eqo(sup5(37),sdo2(17))cl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2.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12个中子,求质量数。

3.元素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a,其阴离子rn-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

4.某粒子用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d.所带电荷数=n?

【回顾】。

【质疑】。

【媒体显示】。

【比较】。

【质疑】。

【板书】。

【迁移与应用】。

【媒体显示】。

【拓展与提高】。

【总结比较】。

【课外拓展】。

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

比较氢元素的三种原子的结构图,填写下表,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初中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

微粒。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量(kg)。

相对质量。

0.005484。

1.007。

1.008。

电量(c)。

电荷。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

1、数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如果用eqo(sup6(a),sdo2(z))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原子eqo(sup6(a),sdo2(z))x。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eqo(sup5(37),sdo2(17))cl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2.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12个中子,求质量数。

3.元素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a,其阴离子rn-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

4.某粒子用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d.所带电荷数=n?

【回顾】。

【质疑】。

【媒体显示】。

【比较】。

【质疑】。

【板书】。

【迁移与应用】。

【媒体显示】。

【拓展与提高】。

【总结比较】。

【课外拓展】。

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

比较氢元素的三种原子的结构图,填写下表,回答问题。

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文档为doc格式。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本节选自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本节内容包括了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元素周期律,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第二课时为元素周期律,我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2、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原子结构,因而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学习新课时,一定要注意与初中化学中物质构成奥秘的联系,注意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知识中来。

3、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物质结构理论范畴,而物质结构既是本书的重点,又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并能在原子的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化学键打下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

a

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懂得质量数和zx的含义。

2、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在原子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1、知识上重点、难点是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方法上重点、难点是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本节教学是微观粒子的结构和理论,许多知识比较抽象,采用多媒体教学,用电脑动画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先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原子的结构进行想象,再借助电脑动画手段重现卢瑟福的a粒子散射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并鼓励学生就原子结构的相关问题提出质疑。然后,教师引出本节核心问题:原子核的构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并将电子、质子、中子的相关数据以表格的形式显示出来,让学生亲自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中找出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质量数间关系,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并补充原子和阴、阳离子的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关系。

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关系。

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中一篇课文,讲的是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画画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风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画风?”赵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第一个办法,后来,三人相互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目的是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二、设计理念。

《画风》是一篇非常理性的文章,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果顺着怎样画风的思路进行教学,必定使语文课变味而成为思品课。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于是,整堂课我们从创设情境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探索中识字、读文、体验、领悟、创造……从而使课堂充满童趣,充满生机,充满智慧。

三、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艺、丝”等上下结构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领会文中三位小朋友画风的方法,体会他们的聪明、合作,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明白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并能发挥想象,创造性地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风。

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七个生字中有6个隐藏在三个小朋友的名字中,于是,就设计了出示名字,用打招呼的方式,让孩子在不露痕迹中自主地学习了生字。

在“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这一个环节,经过试教以后,我做了些变动。原来我让学生找出句子读读,我随机点击课件显示出红旗飘动、小树弯腰、风车转动、雨丝斜斜,但课件看后,学生对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表现出风的感受并不深切。后来朱老师和金老师提出不用课件,用老师的简笔画表现风,再一次试教后,效果果然好多了。

“你最想和谁交朋友”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评价三个孩子,其实也是对文本的一种解读、体验,再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三个新朋友的聪明之处。在进一步的追问中,揭示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品质正是现代社会积极提倡的好品质。这个环节目的是把理性的目标,通过感性的方式,富有个性地达成,从而使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在想象拓展,勇于创新环节,我刚开始是让学生同桌说说打算怎样画风,在全班交流一下。经过试教后,感觉效果不太好,改为让学生自己先画一画,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风的,既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又让学生感悟到“风虽看不见,摸不找,但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就能表现出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档为doc格式。

《人体的结构》评课稿

听了刘江海老师执教的《半包围结构(左上包围)》,我感到这已经不是一节单纯的写课字,而是一节洋溢着浓浓情趣的课,它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写左上包围字的基本知识和书写技巧,更在书法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了美。

一、教师简约引导,给予学生正确的概念。

上课伊始,教师揭示了课题,让学生认识了半包围结构的分类,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正确的概念基础。

二、在自主练习中感悟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着、组织者,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如刘老师出示“疾”,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感悟,体会出左上包围字的书写要领:被包围部分要书写端正,并且要被突出出来。接着又通过出示其它左上包围的字,让学生强化认识,自主感悟出如何书写才能让左上包围结构的字更具美感。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课堂上充满了乐趣。

三、在创新实践中升华情感。

在新型的教学课程中,学习不再像传统的教学那样,教师不是一味地传授书本知识,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参与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升华情感,因此教学内容上要生活化、社会化。本节课开始,老师设计了《九成宫》碑帖欣赏,最后设计了书法家小故事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升华了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让学生知道做任何事都需要下苦功,如此才能成功。

四、课堂节奏合理,处处彰显和谐之美。

艺术是有节奏的,好的课堂也要有节奏。有了节奏,重点才能突出,难点才能突破,教学的轻重缓急才有了艺术的呈现。重难点宜放慢,要过手,让所有的学生集中精力。“重点问题重点教,难点问题巧妙教。”整个课堂灵动有序。

原子结构

知识目标:

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z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2.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和常识。

3.理解电子云的描述和本质。

4.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号元素的示意图。

能力目标:

培养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第一课时)。

[复习]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原子为什么显电中性?

[板书]一、原子核。

1。

原子核。

注意: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近似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决定原子质量的是: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2.质量数。

质子的相对质量==1.007≈1。

中子的相对质量==1.008≈1。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整数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a)。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n=a–z。

练习:用azx表示原子:

(1)求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

(2)求阳离子的中子数,axn+共有x个电子,则n=。

(3)求阴离子的中子数,axn-共有x个电子,则n=。

(4)求中性分子或原子团的中子数,12c16o2分子中,n=。

:.

二、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请一位同学讲述宏观物体的运动的特征。

比较电子的运动和宏观物体的运动。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带负电荷,质量很小。

(2)运动的空间范围小。

(3)高速运动。

学生阅读课本p91,播放电子云形成的动画。

2.电子云。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可以想象为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所以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电子云”。

注意:(1)图中的每个小黑点并不代表一个电子,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机会的多少。

(2)“电子云”是核外电子运动的一种形象化表示。

2.以下有关电子云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电子云示意图的小黑点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

b电子云示意图中的每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c小黑点表示电子,黑点愈多核附近的电子就愈多。

d小黑点表示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的轨道。

第二课时。

2.电子云的概念及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对于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要复杂一些,通常,能量低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

层序数。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离核远近。

能量。

研究下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的情况。

核电荷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o

p

2

he。

2

10。

ne。

2

8

18。

ar。

2

8

8

36。

kr。

2

8

18。

8

54。

xe。

2

8

18。

18。

8

86。

rn。

2

8

18。

32。

18。

8

讨论。

1.根据上表和在初中学习的部分元素示意图的知识,讨论核电荷数1~20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情形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并将讨论的结果分别填入下表中。

学生填写:

核电。

荷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结论:

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除k层外,共他各层为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倒数第3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第n层里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讨论。

2.根据第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的规律,请你检验下你所判断的k、l=m层最多能容光焕发纳的电子数据是否符合这一规律。

[练习]某原子共有5个电子层,则其o层可容纳电子个,n层可容纳电子。

个。

四、元素性质与的关系。

[问]1,举例说明什么是“稳定结构”?

2.指出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

[说明]元素的化学性与有密切的关系。

[练习]写出具有10个电子的微粒的符号。

《花的结构》的说课稿

二、两性花和单性花:

1、两性花:一朵花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

2、单性花:一朵花只具有雌蕊或雄蕊。

三、花序:按照一定的顺序着生在花轴上的一簇花。

探究活动。

植物主体干花标本的制作。

植物主体干花标本是通过剪取带花的植物枝条,放在容器内,经干燥包埋、风干,然后倒出干燥剂,将其固定在透明的容器内密封,制成的立体干花标本。植物主体干花标本,保持了植物茎、叶、花生活时的颜色与姿态,不但生动自然,制作简单,而且还可以作为教具永久存放、使用。现以月季为例,介绍其主体干花标本的制作方法。

1、制作前的准备。

1.1干燥剂的选择可购买新出厂的、颗粒较小的珍珠岩作为干燥剂。珍珠岩为建筑保温材料,不但轻,包埋植物时,叶、花不易变形,且吸水能力强,是较理想的干燥剂。若买不到珍珠岩,可用沙子代替。但沙子需反复冲洗,冲去土粒,晒干备用。

1.2包埋月季容器的准备包埋月季花的容器的体积应比标本大,并具较好的透气性。如带细孔的纸箱(一般纸箱用针扎些小孔)、带有网眼的塑料容器(若网眼过大,可在周围衬一层白纸)等均可。

1.3盛放标本的容器准备可选择带盖的透明玻璃容器或有机玻璃容器。

2、制作方法。

2.1剪取月季花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在上午10:00~下午5:00时,剪取花朵较好、颜色艳丽、未彻底开放、叶片、花瓣上没有露水、带2~3片复叶的月季花。

2.2包埋月季花先在包埋容器的底部,放一层珍珠岩或沙子,将花柄插入。然后向容器内缓缓注入珍珠岩或沙子,包埋月季花。在包埋过程中,注意保持花的本来姿态。完全包埋后,将其放在通风干燥处,自然风干两周。

2.3整形、密封干燥两周后,倒出珍珠岩或沙子,若有个别花瓣脱落,可用解剖针醮少量乳胶粘合。在盛放月季花容器的底部,放一块2厘米左右厚的泡沫塑料板(为了好看,上面可粘一层吹塑纸),贴上标签,选择干燥后叶片、花朵颜色较好,形态自然的月季花,插入容器的泡沫塑料板内,将其固定好,放入干燥剂(如硅胶、无水氧化钙),密封即成。

实验目的:认识单性花的结构特征。

材料用品:正在开花的柳枝、刀片、解剖针或缝衣针、放大镜、白纸。

方法步骤:

实验结果:

柳树的花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雄花序,一种是雌花序,它们来自两个不同的植株。分离雄花序,可见只长两枚雄蕊的雄花。分离雌花序,可见只有一枚雌蕊的雌花。柳树花是单性花,象柳树这样的单性花植物,其雌花和雄花分别生在两个植株上,就叫雌雄异株植物。

《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

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学校继续实施以“导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旨”的教学模式,并在基础年级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中全面展开。对我来讲,是第一次接触,凡是得从头开始。

我通过以前听说过导学案的情况,又认真学习了县编材料——《教海引航》中有关导学案的理论知识及精神,特别是关于化学学科对于实施导学案的模式及过程或程序。学校也不时的统一打印有关材料集中学习。虽说有了大面的认识,但具体实施到每一节课中,这是一项既艰巨又重大的工作。慢慢摸索了近半个学期,可以说现在设计一节导学案比较得心应手,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下面我就《原子的结构》这节课谈谈我的想法。

通过《水的分解与合成》这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起分子、原子的微观概念,知道分子、原子很小,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对于原子是否再分,学生可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认为,既然分子可分,原子就一定可分;也有的同学认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不可分,原子应该是最小的粒子。对于这两种想法,不要盲目给出结论。可以通过再现原子结构发现的历史,使学生感受认识物质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同时培养学生敢于对权威质疑的科学态度。所以本节的起点应建立在了解人类原子结构的历史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物质的方法,培养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学习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上。

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学会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培养科学研究的科学态度。

2、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

1、课前准备:(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2)分子与原子的联系。

2、自学: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己学习本节内容。

(1)原子能否再分?有哪些化学家参与了发现原子结构的过程中?

(2)谁的观点更科学?为什么?

(5)学生以自己发现原子结构的身份,能简单描述过程?

根据导学案的实施,我认为还没有很好的达到预期的目的,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怎样帮助学生建立起原子的微观结构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原子的结构知识在初中化学中是很抽象的一部分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只凭课本彩图和文字描述,学生对原子的发现过程没有很好的在脑海中建立,只是填压给学生,为了起到更好的效果,最好加以幻灯片或动画演示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这样的问题进行设计:

1、道尔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提出了一个什么论断?这个论断对吗?

2、你如果是汤姆森,你该怎样反驳道尔顿?

3、汤姆森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符合实际吗?

结合这4个问题的引导,以人物为叙事线索,从师生关系入手,既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认。

身体的结构说课稿

本节课主要分成三个模块:身体的外形结构,身体的内部结构,身体如何工作。第一块是教学重点,但难度不大,学生已有的认知充分,可以轻松掌握这块知识。第二个模块是重在学生的体验感受,让学生通过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了解身体的'内部结构,学生完成的很好,能够用真实地感受体验去推测。第三块是通过气泡图,比较得到身体的各个结构共同参与,完成活动,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工作的结论,学生通过对比讨论,都能得到这样的结论。

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时间,但还是感觉很慌乱。在讲身体外形结构时,请了一名学生作为模特,没有很好地利用,只是让他站在了前面,感觉有些多余,学生能说出许多部位,当然也有很多重复的部位,没有做好取舍,只是一味地写在黑板上,最后对外形结构分为四部分也没有作重点强调,同时板书也很不清晰,有些匆忙。可以适当放慢节奏,学生讲到哪个部位,就在模特身上比划比划,这样如果有重复的部分,也可以很直观地发现,整体更和谐。身体内部的探究部分,在演示如何用听的方法去感受身体内部时,没有做到真实感受,就真的只是在“演”示了。学生展示解说时,没有面对大家,而是看着我说,许是紧张,没有做好相应处理。

整节课课语言的使用,包括与学生互动时的回应总结评价,是自我感觉最不满意的地方,言语缺乏科学严谨性,甚至感到词穷。今后还需多学多听多练,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循环结构》说课稿

1、教学分析:《神奇的输出方法――print》,是新版高中信息技术教科书必修模块第六章《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内容。高中阶段的程序设计的学习不是为了培养程序设计人员,而是希望通过程序设计的平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脑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更深入学习电脑基本特性的兴趣;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锻炼的途径;同时让年轻一代理解我们真正应该如何利用电脑。

3、教学重点:print方法中换行语句的使用;循环变量在循环体中的引用。

4、教学难点:循环结构的嵌套使用;循环变量在双重循环中的变化规律。

5、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多媒体教室。

6、课时: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和巡堂辅导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适当,必定有效。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很多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就是操作电脑课,要听教师讲理论课,没兴趣,坐不住,所以我首先采用对比法、提问法,对学生学习过的输出控件的分析,提出该控件的不足,且提问有没有其他输出的办法。让学生一上课就集中注意力。另外,在讲授本章的内容过程中,精心安排了层层递进的例题,通过连贯的提问法逐步深入讲解print方法和复杂循环结构的使用。最后通过多个程序任务的驱动和教师巡堂辅导下,使学生进一步练习和强化print方法和循环结构的语法和实际运用,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是学生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循环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应积极主动,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电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为了能顺利导入新课,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再提高,设置新的问题导入由于label控件的灵活性不够,所以我们学习vb程序中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输出方法。

(2)为了能让学生顺利进行操作练习,必须确保所有学生机正常使用;

(3)为了使演示能顺利进行,确保教师机正常运作。

2、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一个完整的程序作品包括“数据输入”部分,“数据处理”部分和“数据输出”部分。在vb程序中我们经常使用label控件来实现数据的输出,label控件能很方便的对输出的文字的外观进行美化,但是如果想用label控件输出各种符号、文字组成的图案时,我们可以发现label控件的灵活性就远远不够了。所以今天我们学习vb程序中的.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输出方式――print方法。

(2)通过演示文稿中三个例题的讲解,配合板书与相关问题,让学生了解print方法的语法特点,通过对例题的比较发现循环体和循环变量在循环结构中的作用。由此理解根据电脑特点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

(3)设置程序任务。

通过适当难度的程序任务的提出,要求学生在了解学习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运用print方法实现输出文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独立或者同桌一组讨论设计相关程序。以此同时,老师要到课堂中进行巡堂辅导。

(4)老师的巡堂辅导。

老师的巡堂辅导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进行操作练习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的巡堂辅导能及时的帮助他们解决;能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为下一步的问题反馈做准备;还可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5)反馈学生问题。

反馈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6)总结。

提出程序学习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表明程序学习的重要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课后总结。

print方法作为vb中数据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够灵活有效的控制输出字符的排列方式,这一点正是label控件所欠缺的。

《原子的结构》教学反思

原子能级结构的提出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以往的教材是从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模型的矛盾出发,给出玻尔理论基本内容和由这个理论推导出的氢原子电子轨道半径和能级公式。而现今教材的处理是在对氢原子光谱不连续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能级结构的猜想。为什么这么处理呢?一方面是为了达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学生对原子的结构的不理解和错误认识。在理解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模型的矛盾中,大多数学生没有“做加速运动的带电粒子要辐射能量”这样的认识;另外玻尔理论中“轨道”的概念是不正确的,氢原子的电子是没有轨道的,这在第二章中已经阐明,所以书中只提到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在“资料活页”中给出了玻尔理论。

除了使学生明确原子跃迁时所遵循的规律,教师还应强调:原子无论吸收能量还是辐射能量,这个能量还是任意的,而是等于原子发生跃迁的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原子辐射和吸收的光子也只能是某种特定频率的。这一点可结合前一节的“资料活页”中的“氢的明线光谱和吸收光谱”加深学生理解。

当选取电子处于无穷远处时氢原子的能量为零,氢原子在其他状态的能量为负值。其中的原因是:要使原子电离(即电子处于无穷远处),外界必须对原子做功,使电子摆脱与原子核之间的.束缚力。所以电子处于无穷远处时氢原子的能量比氢原子的其他状态的能量都最高。此原因可让学生自行分析,教师可提示他们用功能关系去理解。

原子从不同能级跃迁到某一特定能级就形成一个线系,这名话学生应理解:一个原子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能量状态,但在某一时刻,一个原子不可能既处于这一状态也处于那一状态。如果有大量的原子,它们之中就有的处于这一状态,有的处于那一状态。氢光谱的观测就说明了这一事实:它的光谱线还是一个氢原子发出的,而是不同的氢原子从不同的能级跃迁到另一些不同能级的结果。

氢原子光谱的波长满足。

《循环结构》说课稿

1、教学分析:《神奇的输出方法——print》,是新版高中信息技术教科书必修模块第六章《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内容。高中阶段的程序设计的学习不是为了培养程序设计人员,而是希望通过程序设计的平台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电脑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更深入学习电脑基本特性的兴趣;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锻炼的途径;同时让年轻一代理解我们真正应该如何利用电脑。

2、教学目标:学习print方法的基本语法,能够灵活运用循环结构实现print输出的多样化,学习循环结构的嵌套组合。

认知目标:理解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体验print方法与label控件输出的区别,了解循环变量在双重循环中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对程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电脑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电脑所起作用的认识。

3、教学重点:print方法中换行语句的使用;循环变量在循环体中的引用。

4、教学难点:循环结构的嵌套使用;循环变量在双重循环中的变化规律。

5、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多媒体教室。

6、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和巡堂辅导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要方法适当,必定有效。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很多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就是操作电脑课,要听教师讲理论课,没兴趣,坐不住,所以我首先采用对比法、提问法,对学生学习过的输出控件的分析,提出该控件的不足,且提问有没有其他输出的办法。让学生一上课就集中注意力。另外,在讲授本章的内容过程中,精心安排了层层递进的例题,通过连贯的提问法逐步深入讲解print方法和复杂循环结构的使用。最后通过多个程序任务的驱动和教师巡堂辅导下,使学生进一步练习和强化print方法和循环结构的语法和实际运用,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是学生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循环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应积极主动,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电脑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1、课前准备。

(1)为了能顺利导入新课,通过对原有知识的再提高,设置新的问题导入由于label控件的灵活性不够,所以我们学习vb程序中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输出方法。

(2)为了能让学生顺利进行操作练习,必须确保所有学生机正常使用;

(3)为了使演示能顺利进行,确保教师机正常运作。

2、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一个完整的程序作品包括“数据输入”部分,“数据处理”部分和“数据输出”部分。在vb程序中我们经常使用label控件来实现数据的输出,label控件能很方便的对输出的文字的外观进行美化,但是如果想用label控件输出各种符号、文字组成的图案时,我们可以发现label控件的灵活性就远远不够了。所以今天我们学习vb程序中的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输出方式——print方法。

(2)通过演示文稿中三个例题的讲解,配合板书与相关问题,让学生了解print方法的语法特点,通过对例题的比较发现循环体和循环变量在循环结构中的作用。由此理解根据电脑特点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

(3)设置程序任务。

通过适当难度的.程序任务的提出,要求学生在了解学习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运用print方法实现输出文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独立或者同桌一组讨论设计相关程序。以此同时,老师要到课堂中进行巡堂辅导。

(4)老师的巡堂辅导。

老师的巡堂辅导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进行操作练习的过程中,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的巡堂辅导能及时的帮助他们解决;能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各种信息,为下一步的问题反馈做准备;还可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5)反馈学生问题。

反馈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6)总结。

提出程序学习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表明程序学习的重要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print方法作为vb中数据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够灵活有效的控制输出字符的排列方式,这一点正是label控件所欠缺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