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管理者的心得体会(通用12篇)

时间:2023-12-03 13:45:32 作者:翰墨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找到改进的方法。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感人肺腑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人的成长和思考。

采访稿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新闻学生,我接触过许多采访的案例,也进行了不少自己的采访。通过这些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采访的重要性和技巧。在本文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一些采访的心得体会。

一、准备充分,理清思路。

在采访前的准备环节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需要了解受访者的背景信息,明确采访的目的,并准备好必要的问题。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及时地调整问题,针对受访者的回答深入追问。同时,理清思路也很重要,把握好问题的顺序和重点,避免采访过程中迷失方向。

二、诚恳以待,维护双方尊严。

采访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尊重。在和受访者交流时,我们需要以诚恳的态度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身份和意见,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的尊严。当然,在不违反道德准则的前提下,我们也可以适当地利用一些交流技巧,来鼓励受访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三、注意掌握时机,不急不躁不强求。

在采访中,我们需要掌握好一个度,不可过于急躁,也不可过于犹豫。当受访者对某个问题感兴趣时,我们应该抓住时机及时追问,加深交流;当受访者拒绝回答某些问题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决定,不应强求。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语气和表情的控制,以此维持良好的沟通氛围。

四、保持记录的完整性,不让遗漏成为问题。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及时地记录下受访者的回答,以便后续的了解和利用。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我们可以适当地重复确认,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记录的完整性,不应因为一些片段而忽略其他重要的细节,避免遗漏成为问题。

五、不断学习,提升采访能力。

采访是一门复合技能,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学习。通过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总结经验,了解采访时遇到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如语言表达、情绪控制、写作技巧等,以此提高我们的采访能力和职业素养。

总之,采访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完善。通过这些采访的心得体会,我相信自己的采访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也对新闻学的实践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希望未来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采访管理者的心得体会

在这次的调查中,同学们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了采访,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资源,得到了许多有效并且实用的一手资料和间接经验,这是一个开拓视野和丰富阅历的过程,每一名同学有相当丰硕的成果和收获。

本次的调查让我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了公司管理上的一些事。不同性质(国营或私立等)的公司的管理,由于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平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方针和政策,但是目标都是一致的,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员工自身。出租车公司组织较松散,而大型的企业就有着更紧凑的结构组成,管理者所采取的方法自然也就不同。在对培养能力方面,现在还是大多注重实践,因此,我们不仅要熟悉概念理论,更需要在实践中磨练自己。

感想:通过这次采访,我了解到管理实践方面的知识,也学会了如何向优秀的管理者学习。接触真正的社会之前,这样一次小采访,让我们得以以一斑窥全豹。

个人感想:通过对于两位企业管理者的采访,我感到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做到律己再去律人。管理者自身要有一定的管理思维,但又不能被这思维局限。沟通和交流是每个管理者手中最锐利的武器。而一定计划一出就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不容有所姑息和松懈。而管理者自身又不能养尊处优,不因为你是管理者你就可以拥有特权,反而你更应该比自己的下级做的更好,比自己的上级想的更周全。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良好的管理者。

这样走访用人单位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了我们的沟通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职业世界,明确今后目标,也了解到了关于管理层面的一些事。

从分组开始,就是一个开始锻炼的过程,安排好组员的任务,协调好工作,使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地高质高效地达成目标。然后,大家在各自的计划下走出校门,采访了各自想要采访的对象,其中有被拒绝的经历,或直接或委婉,都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当然,也有许多人热情地接受了采访,并详细耐心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不管什么行业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这一大背景下,企业都有着不同的战术和策略。不同性质(国营或私立等)的公司的管理,由于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平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方针和政策,但是目标都是一致的,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员工自身。当然,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也有着各自的管理范围,这也决定了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这次的调查采访,我们虽然只是很浅层地走入了社会中,但每个人都充分感受到了这种形式对我们的帮助。大学生不仅要专注于学习,更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也是所有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是几乎所有管理者都提出的要求。

采访管理者的心得体会

管理者的工作当然包括对员工业绩的考核。采访管理者,看看他们平时的工作是如何的。下面是本站带来的采访管理者的心得,欢迎赏阅。

在这次的调查中,同学们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了采访,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资源,得到了许多有效并且实用的一手资料和间接经验,这是一个开拓视野和丰富阅历的过程,每一名同学有相当丰硕的成果和收获。

本次的调查让我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了公司管理上的一些事。不同性质(国营或私立等)的公司的管理,由于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平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方针和政策,但是目标都是一致的,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员工自身。出租车公司组织较松散,而大型的企业就有着更紧凑的结构组成,管理者所采取的方法自然也就不同。在对培养能力方面,现在还是大多注重实践,因此,我们不仅要熟悉概念理论,更需要在实践中磨练自己。

感想:通过这次采访,我了解到管理实践方面的知识,也学会了如何向优秀的管理者学习。接触真正的社会之前,这样一次小采访,让我们得以以一斑窥全豹。

个人感想:通过对于两位企业管理者的采访,我感到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做到律己再去律人。管理者自身要有一定的管理思维,但又不能被这思维局限。沟通和交流是每个管理者手中最锐利的武器。而一定计划一出就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不容有所姑息和松懈。而管理者自身又不能养尊处优,不因为你是管理者你就可以拥有特权,反而你更应该比自己的下级做的更好,比自己的上级想的更周全。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良好的管理者。

这样走访用人单位的方式,一方面提高了我们的沟通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职业世界,明确今后目标,也了解到了关于管理层面的一些事。

从分组开始,就是一个开始锻炼的过程,安排好组员的任务,协调好工作,使大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地高质高效地达成目标。然后,大家在各自的计划下走出校门,采访了各自想要采访的对象,其中有被拒绝的经历,或直接或委婉,都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当然,也有许多人热情地接受了采访,并详细耐心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不管什么行业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这一大背景下,企业都有着不同的战术和策略。不同性质(国营或私立等)的公司的管理,由于企业文化,员工文化水平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方针和政策,但是目标都是一致的,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员工自身。当然,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也有着各自的管理范围,这也决定了其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这次的调查采访,我们虽然只是很浅层地走入了社会中,但每个人都充分感受到了这种形式对我们的帮助。大学生不仅要专注于学习,更要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也是所有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是几乎所有管理者都提出的要求。

在这次采访活动中,我有目的性地选择了两个差异性比较大的单位。一个是外资企业,一个是公办单位;一个是规模比较的的公司,一个是人员比较少的教学点;一个是工业制造行业,一个是学前教育行业……我想,通过采访有比较大差别的两个单位的管理者,更加能够通过比较,得出一些启示。下面是我根据两位管理者的回答,对采访问题的一些总结和感想。

一、关于中国的国际化发展,对单位的影响。

两位管理者一致都认为中国目前越来越国际化,对单位的经营战略、运作模式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的国际化发展必将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那么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抓住可能的机会和挑战,争取在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为企业或单位争取最大的收益。

二、关于管理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及解决方法。

在不同的工作中,遇到的工作难题是不同的,这由工作的性质、方式等决定。但明确的一点是完善的管理制度必定会大大减少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因为在制度下,就有了一定的约束和规范,而当所有人都严格按照规范行事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的难题。因此,管理者应该尽可能地制定较完整的管理制度,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效益。

三、关于处理上级、平级和下级关系的建议。

通过对两位管理者的采访,我明白了如何处理与组织中各个级别之间的关系也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对待上级,应该要尽可能地实施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如果在实际情况中的确实施起来有困难,应该及时向上级反映,与上级沟通,制定解决的方案,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工作的完成。其次,对待下级,不应该有居高临下的感觉,而是应该尊重下属,真诚地对待下属,善于倾听下属的意见,做到一视同人,并且做到唯才是举,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对待平级,由于工作中可能会有比较多的交集,所以应该要多沟通多联系,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并且为部门间的合作奠定基础。

四、关于组织的决策与实施。

组织中必定有很多决策的时候,那么在决策中,我们应该要注意决策的正确性、可执行性以及可控性。当然决策的计划和实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误差,这就需要管理者发现误差、找出原因并且及时弥补解决。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只要管理者有条理地、有方法地去做,就能做出比较好的决策。

五、资源配置以及时间安排。

组织中的资源包括物质、人力、时间等等,做到资源的最优化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如何做到最优化呢?这就是管理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管理者应该要充分认识到所在组织都有哪些资源,分别有什么特点,然后进一步分析如何整合利用这些资源,做出比较细致的资源分配,这样才可以使物质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人力资源得到最优的分配,时间资源更加合理化。

六、业绩考核。

管理者的工作当然包括对员工业绩的考核。而在考核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公正公开,有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在考核结束后也应及时做好奖惩工作,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大锅饭现象,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七、如何培养管理能力及对在校大学生的建议。

两位管理者同时都提到了实践以及工作经验的重要性。确实,管理并不是纸上谈兵,纯理论的学科,我们在大学中,也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多争取一些实习、实践的机会,在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相信这些经验会对我们今后的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这次的采访活动,我更加深入地了。

我分别采访了国企和民企的管理者,我发现因为行业及管理者本身性格的差异,所以在面对很多同样的问题时,他们思考的方向也是异同并存的。

比方说在聊到如何提高员工敬业精神这一问题时,民企的管理者认为可以通过“提高员工对企业和老板的认同感”,而国企管理者则觉得应该侧重于培养员工,让其了解自己的工作意义。我想这是因为民企的亲切感在一定程度上是大于国企的,民企的老板更容易影响、鼓舞到员工。

但在有些方面,管理的经验是跨越行业的:在处理上下级关系时都需要尊重、真诚;在处理平级关系时需要多沟通、少挑剔;而在处理“大锅饭”现象时可以采用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此处的“劳”显然并不单纯指工作强度,而是与工作效益有关,管理者应当引导员工用最经济的方法做最大化的成果)。

对于这次采访提纲中的问题,我都事先问过自己“如果是自己会怎样处理”。但在听了两位管理者的想法后,我发现要去学习、去经历的还有很多。

在面对“大锅饭”问题时,赵四九建议可以从多个方面鼓励员工的积极性:竞争上岗(你的基础工资直接与所处岗位有关)、工作绩效(与个人绩效有关)、超额奖(获享集体总体收益)。我只想到了通过个人工作绩效来提高积极性,而我现在就觉得“超额奖”是一味很好的佐料:让员工获享集体的收益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并通过了物质奖励给员工以激励。

在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之前,你首先要学会做人。在工作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在生活上关怀,体谅周围的人。

在聊到如何处理与上下级及平级之间的关系时,两位管理者反复提到的字眼是“尊重”、“真诚”、“理解”、“宽容”、“公平”。我想作为一名管理者,他需要人格魅力、需要以身作则、需要让人信服,只有在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管理者的带领下,企业的发展才能事半功倍。

现代社会的管理者们早就抛弃旧理论中把员工定义为“经济人”的观点,即除了工作之外,员工应当更多地被关怀(无论是心理上、生活上、还是未来发展上),我想当员工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时,他们的潜力更能被有效挖掘,也更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上级提出的错误。

通过采访两个管理者让我明白,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应该多接触各种管理者的最新想法,通过多方面的阅读和思考来完善武装自己的观念储备。管理是门很深的学问,没有万能的答案可以应对所有难题,这就需要管理者有敏锐的行业前瞻力、组建高效率的组织结构、强有力的执行能力和其他方方面面的综合,并根据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行业来做调整。

艰难的采花。

对于管理方面的收获我有很多,现就我感到意料之外的、很有启发的几点写一下感想:

1.关于国际化对组织的影响与制定组织长远发展计划方面。

根据他们的回答,我深深地感到这两者很大关系。

首先因为中国越发的国际化,很多公司先前的经营模式完全被打破,因而长期发展计划必须要变化。长期计划又需要根据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公司的经营情况而不断的慎重的修正,而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公司的经营情况又或多或少的取决于应对国际化的策略如何。其中关于长远发展计划中田磊举出的公司租用写字楼的例子就十分贴切。

但对于银行业来说,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当经济危机世界银行业遭到了重创时,中国银行业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状态与经营绩效。但是中国银行业越来越有必要加快国际化发展,以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这边在它们的长期计划中,如:不断地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业务上,重点致力于加快发展零售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客户结构和收入结构。管理上,采取进一步改进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经济资本管理、提升贷款定价能力、降低成本费用开支和完善组织管理体制等举措。

可见不同行业对二者的要求不一致,但都要根据自身行业特点来应对国际化对组织的影响和制定组织长远发展计划。

2.关于解决“忙不过来,时间不够用”的问题方面。

如果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就会说:那就要更加努力了。但是田磊的答案却给出了更加开阔的理解。

他把这个问题看作是工作不到位的结果。出现这个问题只有两种情况:领导分权有问题,对下属的培养不够;大家忙的内容并非都有价值。并且提到“领导扮演的是教练的角色”令我受益匪浅。而李明则说到挤时间、统筹安排、分工协作等办法,也让我深受启发。

3.关于解决“员工不遵守。

规章制度。

”的问题方面。

我本以为这是个答案很显然的问题,无非是要求员工必须遵守制度,违反规定的人必然要按规章受到严格的惩罚。

但是,李明却说,首先是制度制定要科学、合理、到位、易操作,要充分听取广大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制度完善、健全。并且那位公司业务部经理也告诉我:“规章制度是严格的,但组织是有人情味的,不应当只是个机器,否则成员的归属感将会降低。”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这与员工的归属感与关,不过仔细品味也的确是这样。如果组织失去了人情味,谁又会有动力去努力工作呢?他还指出了规章制度的种类问题,有重要的“雷区”与不重要的部分,使我开阔了眼界。

4.关于对大学生学习管理的忠告。

开始我只是认为学习管理无非是要掌握理论,多找机会实践就好了,但是看了他们的回答,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的知之甚浅。

我还需要多关注一些国内知名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动态,从具体案例中提炼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我还明白了这是一门深奥的社会学科,是人际交往的艺术,我们既要了解人的社会属性,又要洞察人心!

当然除了这几条,还有很多也启发了我对管理工作的认识,如:对下属要率先垂范、要看到下属部门工作中的困难、对平级部门要以诚相待、要不断提高市场敏感度等等。

通过这次难忘的采访,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管理方面的知识,也有与人打交道方面的技巧。这些所学也许不是立刻就在我的成绩单上显现出来的,但是我相信它将会给我今后人生的选择、定位、思想指导等等很多方面以积极的影响,并已经、正在、将会使我受益匪浅!

如何采访一个管理者

许多人已经踏上了国庆长假的旅程,我还在出差的路上。明天起放松过一个国庆,至少准备。此前,简单完成对一个“奇瑞管理者”在博客上留言的答复。你会说,他自称是“奇瑞管理者”未必真正是“奇瑞管理者”吗?但是凭他下面所说的一些事实,我觉得他可能没有说谎,他确实是“奇瑞管理者”,是谁,大体我也能猜得出来。

这位“奇瑞管理者”写道:

作为一名奇瑞的管理者,我一向敬佩贾博士的爽直。现在社会上对奇瑞的批评如同赞扬一样多,我觉得两者都很好,因为任何一件事物,包括一个企业和一个品牌、包括一个国家和一个文明,都是在曲折中成长起来的,其中褒贬均无可厚非,应该都是舆-论所赐的礼物。

但是恕我直言,贾博士对奇瑞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毕竟有一年多没有深入地接触过这个企业了嘛,也没有参加过奇瑞的活动,也没有和主持菲亚特项目和100万辆下线项目的任何奇瑞人谈过话,在事实的占有上是非常局促的,因此不可避免有打妄语之嫌。新闻学博士嘛,当晓先知后论的道理,当遵占有事实再行评价的准则。不过无知者不罪,我们并不怪你。

但是一直远远看着,仅借着道听途说和主观臆断,就连绵不断地发表肤浅和片面的评论,对此做法恕在下不敢恭维。如果对奇瑞出于任何原因印象不好都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一个奇瑞人,在下恳请贾博士不要再关注奇瑞了。失语事小,失实事大呀。谢谢!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代表奇瑞官方对我的看法或者喊话,只是觉得非常有意思。

先解构“奇瑞管理者”帖子第一段。

1.“作为一名奇瑞的管理者,我一向敬佩贾博士的爽直。”

谢谢,我一个奇瑞的批评者,还能有奇瑞管理者在这里理解我。这让我觉得,奇瑞管理者不是那种气急败坏的一群,而是儒雅的能跟人讲道理的一类。奇瑞能有这样的气度,令人敬佩。

2.“现在社会上对奇瑞的批评如同赞扬一样多,”

这个判断我大概不能苟同。批评奇瑞的文章,它到底有多少,有劳大家google或者百度一下,看是否能和赞扬的一样多。好像这个不在一个量级上。或许把网络论坛上责骂奇瑞质量问题的和吹捧奇瑞的都算上,可能打个平手。但是这个我是没有办法统计,不知道这位“管理者”是如何统计的。那么现在假定就一样多吧。

3.“我觉得两者都很好,”

4.“因为任何一件事物,包括一个企业和一个品牌、包括一个国家和一个文明,都是在曲折中成长起来的,”

这几乎是一个放之四海都没错的真理。他用这样一个真理来解释为什么有批评,为什么有赞扬。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在暗地承认奇瑞现在是在曲折中。我知道的是奇瑞现在在说自己“调整”,这就跟以前商品要涨价的时候,不说涨价说调价一一样。如果这样,至少在承认一个事实,也算是有勇气。

5.“其中褒贬均无可厚非,应该都是舆-论所赐的礼物。”

这位管理者对待批评的态度和前面他所说“我觉得两者都很好”基本是一个概念,我们终于没有等到他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话。

为什么呢?答案在接下来的两段中。

再来解构“奇瑞管理者”帖子第二段:

6.“但是恕我直言,贾博士对奇瑞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毕竟有一年多没有深入地接触过这个企业了嘛,也没有参加过奇瑞的活动,也没有和主持菲亚特项目和100万辆下线项目的任何奇瑞人谈过话,在事实的占有上是非常局促的,因此不可避免有打妄语之嫌。”

呵呵,“奇瑞管理者”终于要批评我了,而不是对我对他们的“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批评我的理由就是上面所说,我一年多没有接触到这些奇瑞的核心人物,所以不了解多少奇瑞的事实。

参加奇瑞的这些活动自然是要奇瑞请的,一个批评他们的人,他们是不请的,对吧?不请我们不能自到吗,对吧?即使不是这样,那么,现在请问那些参加过奇瑞所有这些活动的人,你觉得仅仅从他们的讲话中,我们就能够了解真正的奇瑞吗?我承认尹同耀是个有趣直率的人,但是这并不妨碍我要三思包括他在内的所有这些领导人的公开言论。你难道就想让我相信你们的公开言论了事,如此才算是对奇瑞的了解。恐怕不应该是这样吧。

2001年,美国著名的安然公司倒闭,倒闭前关于安然的赞扬不绝于耳,如果不是《财富》杂志之前曾经有一篇指出安然问题的文章,整个西方的新闻媒体大概要彻底蒙羞了。

不应该这样吧。判断一个事物要从方方面面观察,我相信缺少奇瑞上述核心人物的采访对我对奇瑞的了解肯定是有欠缺的,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表明我们不能了解奇瑞。奇瑞作为一个企业并非是不能了解的,我们有许多指标来观察它,它的领导人嘴里的话最多是个参考。

既然这位“奇瑞管理者”在这里说我不了解,那我在这里就正式向你要求安排采访。

7.“新闻学博士嘛,当晓先知后论的道理,当遵占有事实再行评价的准则。不过无知者不罪,我们并不怪你。”

这让我怎么说好呢?最初是说“很好”、“礼物”,刚才是批评,现在突然又大度起来。

再来解构第三段:

8.“但是一直远远看着,仅借着道听途说和主观臆断,就连绵不断地发表肤浅和片面的评论,对此做法恕在下不敢恭维。”

呵呵,这就又开始批评了。抑扬顿挫,这个节奏还是不错的。什么叫“道听途说”,什么叫“主观臆断”,难道只有“奇瑞管理者”所说的言论或者让管理者满意的言论才不算“道听途说”?难道只有“奇瑞管理者”自己给自己下的判断或者一位吹捧和赞扬的话语才不叫“主观臆断”?我实在是不敢恭维。

9.“如果对奇瑞出于任何原因印象不好都可以理解,”

这句话我是看不大懂的。怎么解释“任何原因”?我对奇瑞的印象只在于我对奇瑞的采访和报道,没有任何其他的目的。对此,奇瑞管理者自己应该非常非常清楚的。

关于奇瑞,我一共写过三四篇较大的报道,分别是2003年的《奇瑞还能创造奇迹吗》,2015年的《奇瑞的新大陆》和2015年的《奇瑞转折》,和涉及奇瑞的.《汽车海归志》,尔后就是一些小评论了。可以说,通过这么几年对奇瑞的采访和报道,我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奇瑞。

我和奇瑞有过什么过节吗?如果说有的话,就是在我写了《奇瑞转折》之后,在去年的一个营销会上,看起来对文章感觉很不爽的李峰将我的名片弹了烟灰。我没有要求过奇瑞任何事情,但是至少不能这么对待我的名片吧?但是这个并不影响我对奇瑞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则也就不能解释为什么此前我要写《奇瑞转折》了。

10.“但是作为一个奇瑞人,在下恳请贾博士不要再关注奇瑞了。”

或许有人会说,自主品牌还弱小,应该赞扬而不是批评。如果是好,当然赞扬;如果不好,当然批评。我自然也不是绝对的要批评,如果是个小小的问题,是个不关大局的问题,好的方面还是占绝大多数,那么我肯定还是会以赞扬为主,否则,对不起,我要批评。

你以为我是为批评而批评吗?2003年,当我第一次到奇瑞,看到奇瑞年轻的员工在车间里挥汗如雨的时候,我的心里突然动了一下,未来要是这个工厂倒闭的话,那么这些年轻人该到哪里谋生呢?无论如何,奇瑞要顽强向前啊。

所以回到现在我对奇瑞的批评。我艰信,批评不是坏事。对于自主批评的爱护,不是表现在赞扬上,而是表现在爱护上,批评是有效的爱护。我真的希望奇瑞能够从我的批评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是希望我闭嘴。

11.“失语事小,失实事大呀。谢谢!”

我在认真地做《汽车商业评论》,已经有很多人说,你可不能说奇瑞了,小心怎么样怎么样。我说我问心无愧。从今天这位“奇瑞管理者”给我的留言中可以看出,奇瑞还是很客气的,尽管给我提了不要“再关注奇瑞”的期望。奇瑞是中国人的奇瑞,我怎么能够不关心。

王凯: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他是全公司唯一一个高级经理2钻的经理

他是全公司第一个已投资6家门店的分行合伙人

他是全公司目前已投资6家门店且全部盈利的投资人

他是立志在五年之内投资12家店,进入公司董事会的人

——这个卓越的男人是谁?相信大家都猜到了!本期对话大佬,滨江a组钻级经理王凯跟您深谈管理!

投资人阅读篇:储备经理的培养

王凯:当员工已经可以投资的时候,再进行选拔是没有用的。我是在有合适的人选时,才会去做拓店的行为。我对储备经理的要求,首先第一条必须是业务能力非常强,业务功底扎实。当业务发生时,分行经理要敢于冲在第一线,让客户和房东直接面对你,而不是面对你的员工。第二,人品正直,有责任心,要扛得起大旗,稳得住局面。第三,客户服务意识强。在客户反应度上,一定要非常灵敏、迅速。

王凯:这里有几个问题,可能是没有意识到的。当一个储备经理还在做业务员的时候,分行经理可以通过平常的表现、聊天做出初步判断他是否具备管理特质。业务做得好,也分为很多种,要看是好在哪方面。他的成功是否可以简单复制,这个尤其重要。新招进来的员工是否可以模仿和复制他的能力非常关键。如果他的成功带有独特的个性或者很多偶然系数,成功无法复制,那肯定不行。因为,你不可能招到跟你一模一样性格,一样脾气的员工。比如说,我们某些经理做广告的能力很强,有可能是因为他房源信息多,对房子、小区了解多。所以,当他接到客户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配对,客户自然跑不掉。但是,如果让一个新人拼命去做网络广告,即便他尽全力去做,接了100个客户。可他没有足够的房源,没有消化客户的能力,那也是没有用的。所以,单纯某一方面强,肯定不行。

记者:您认为投资人应该如何培养储备经理,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王凯:带人是储备经理必须要学的功课。我投资的每位经理几乎都有带人半年到一年以上的经验。公司现在有雏鹰计划,这些培训可以帮助到他们。可是,除了培训,投资人还必须让储备经理们有实战管理的经验。例如,主持会议,跟他们探讨对事物的看法,帮助他们提前预判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到他们解决的思路,让他们防患于未然。经常让他们出面解决工作上、团队里遇到的一些问题;必要时,甚至让他们代替你去处理某些事情。不要怕他们做得不好,怕他们犯错误,怕他们带来损失。只有犯错,才能长记性,以后就不会再犯。投资人必须要提前给储备经理练兵试手的机会。否则,等到他们坐上那个位置的时候再犯错,代价是非常大的。

投资是一把双刃剑。投资成功对公司、投资人、储备经理以及整个团队都是一种正激励。所以,宁愿长期把基本功打扎实一点、多耗费点时间精力培养他们,也不能盲目地把他们推上那个位置。

德佑的平台是这个行业最好的,文化是最好的。平台可以为分行经理带来30%的业绩,文化可以为经理招来20%的业绩。只要你不偷懒,稍微懂一点管理,就不可能失败。德佑的经理投资失败是非常不应该的。

新经理阅读篇:新团队管理

记者:您认为新经理上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样带领一个新团队呢?

王凯:新经理的危险期并不是在刚开始招人的时候,而是在带领新团队两个月至四个月的时候。你要经常了解员工情绪的变化。员工实际性的收入是他们留在公司最大的动力。但是,身在地产行业,两个月的员工想要立马开单获得满足感跟成就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什么都不专业,而他面对的竞争对手很可能是在这个行业做了三年、五年甚至七八年的业务员。他没有办法去跟别人竞争!他只有挫败感!

所以,新经理不仅仅是要陪同新人去带看,更应该注意整个团队员工的思想活动。某些时候,有些团队的老员工很可能把消极思想和负面情绪传递给留守的新人。这个时候,新经理必须从全盘考虑,兼顾所有员工。对于员工提出的业务帮助,经理应该做思考分析,帮助他们区分客户与非客户。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浪费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在每一个带看上。

员工进来快到三个月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心理波动。底薪马上要从3000块降到1700块,而自己还没有开单,种种因素都可能促使他们退缩,甚至开始为自己找后路了。只要其中有一两个人离开,就会引起很多人的恐慌,接连产生连锁反应。到这个时候,新经理再来做思想工作已经没用了,局面比较难控制。

其实,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新经理应该提前给员工打预防针,快到那个时间点的时候就应该跟员工沟通。开会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员工:你现在正在成长,你就快要得到客户跟房东的认可,就快要成交,即将出业绩的时候了。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能放弃,否则太可惜了!这也是对你自己最大的不负责任!再说,公司在你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前三个月给你3000块的底薪,不就是希望你们前期可以养活自己,学好本事以后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么?如果这个时候你离开了,那只能证明你是一个相当没有责任心的人,是一个懦夫!一个没有责任心,碰到困难就退缩的人,到任何行业、任何岗位都是不可能做好的!类似这样的场合,新经理应该给员工灌输责任,让他们坚定信念:只要坚持下去,自己就是最强的人。这样一来,即使哪天团队有个别经纪人离开,相对而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团队的负面影响。

如果团队里面有员工真的迫于生计,不得不离开,员工本人是非常努力、想要这份工作的。那么,分行经理可以适当地给予小小的补助,千万不能无动于衷。否则,走一个会影响两个,走两个会影响四个,最后,整个团队成员纷纷出走,团队就散了。然后,新经理又开始新一轮的招聘。这样,周而复始,没完没了,大把的时间都耗费在招聘上了,哪里还有精力来做业绩?绝大部分失败的新团队都是这样的。新经理没有提前预判,发生问题的时候,又没有及时向有经验的人士请教解决办法。

除此,新经理在上任之初,定位一定要准确。切忌好高骛远,只盯着标的大的项目、案子。或许,新经理的个人业务能力很强。对他来说,这些大案子没有问题。但是,他没有考虑到新人,新人是把握不好大客户的。一个案子成交与否,关系着2、30万的业绩。所以,新团队的业绩差异对比非常明显。

另外,在新经理单飞之初,他的投资人还是应该给予一些关注的。投资人虽然没有管辖权,但是投资人有义务、力所能及地帮助新经理解决他们碰到的问题,协助区域管理者做好工作。

分行经理阅读篇:混合团队管理

王凯:当一个团队只有5-6个人的时候,了解每一个员工或许可以。当团队成员超过10个以上时,了解每个人几乎是不太可能的。这个时候,分行经理应该分层次管理。对于带领一年以上的团队,分行经理应该从宏观上重点培养几个得力干将,包括业务能力突出、品质方面卓越的人才。让他们每个人带领2-3个人,每个人辐射几个人。这样,一个团队其实只要管好4-5个人就行了。既能减轻分行经理的压力,又能给到储备经理学习锻炼的机会。

我在团队管理上,采取的方式是经常变化的。我会在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安排。总体上是这样的:当业务员能力很强的时候,我关注于团队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当业务能力强的人离开或者晋升时,我关注的重心会转移到业务上。帮助他们实际到带看、谈案子、收意向等每一个环节,盯住有真实意向客户的员工,专注在成交概率上。所以,不同的时期,分行经理应该做不同的方向调整。

记者:团队管理中,您会把大量时间花在新人身上吗?

王凯:按道理来说,分行经理应该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新人身上。可是,作为一名成熟的管理者,这样做是不对的!举个例子:一颗刚刚种下去的新树苗,你用所有的肥料和水来浇灌它,它根本吸收不了,说不定哪天就被一阵大风刮跑了,或者因为营养过剩死掉了。而旁边的大树,即将开花结果。如果这个时候,你不给它浇一些营养和水,那它很可能枯萎。又比如说,大学教授给小学生上课,教授讲的,小学生听不懂。两个人不在同一个频道上,这完全就是一种资源跟时间的浪费。

回到业务上来,管理者应该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花在能够马上产生绩效的人身上,这才合理。并且,他的成功更能对新人造成积极影响。因为,经理与员工的沟通,是一个说与做的对话。这个时候的员工是被动的。而员工与员工的沟通,是一个平级,互相沟通的对话,员工更容易接受。

王凯:一手我做得不多,是有原因的。如果有好的一手项目,二手的客户其实也可以约过去带看。二手是培养客户感情的。一次又一次地带看、沟通,能够让客户对你产生感情,所以二手客户转一手容易成交。而纯一手的客户对中介是没有太多感情的。客户不是傻子,他们会想:中介能够给多少折扣?能够返佣多少?所以,很可能出现客户跳开中介,直接跟开发商成交的情况。而一手的案场销售也有可能抢客,对中介公司造成损失。所以,一手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难以把握。纯做一手,会把客户做死。

无论从个人、公司来说,基于长远考虑,员工都应该更专注二手。而二手更能锻炼经纪人的沟通能力、谈判能力、斡旋能力、预判能力以及处理案源纠纷的能力。这些都是经纪人实打实的本领。

个人篇:浅谈收获

记者:您从事这个行业多年来最大的感触和收获是什么呢?

王凯:我不知道'最大”这个词如何定义。我最大的感触和收获就是:当你做了这么多年以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会。接触的客户越多,层次越高,你会发现客户是你永远无法想象的一笔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能你还只抓到一些边缘。我做的时间越长,对这个行业越有信心。除了自身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这个行业的未来。

在任何一个国家,销售都是非常不错的工作。房产销售更是非常好的工作,它是跟这个国家、社会的精英人士打交道。即使不成交,那也是一种收获。很多说销售工作不好的人,其实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他享受不到成交带来的各种好处和成就感。

王凯:做好业务,让员工赚到钱,并把他们培养出来是最实际的。我个人来说,还不算成功人士,不能跟邵总比。理想的背后是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作支撑的。没有条件支撑的理想只能是空想。我现在才30几岁,还需要奋斗。当你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就不要奢望过多的东西。否则,它会削弱你本身的能力。

举个例子,本来载着100斤煤的能用车,它的行驶速度是正常的。而你非要在这一车煤上再加上100斤的重量,它的行驶速度就会减缓。有时想法过多,奢求太多,会拖慢你成功的脚步。在成功的路上,不要有太多的想法,太多的欲望,专注于一个方向,坚定脚下的路,你才会顺利到达终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要把后期属于你的果实,提前消费掉!

记者:您能评价一下您自己吗?

王凯:我是个热爱学习的人。我喜欢思考问题。碰到比我优秀的人,我会想:我怎么样可以像他一样呢?有时候,我比较冲动,敢说敢做。如果,我知道了某一样东西,我一定会说出来,并且马上去实践。做对了,受益的人是我。做错了,受益的人也是我。证明自己错了,那下次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人,要不怕犯错!

记者:王经理,促使您取得成功最大的动力是什么呢?

王凯:以前,我一直努力的目标就是:改变家族的命运。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我的家族不再过那么平凡的生活。这样的想法深深影响了我七、八年。如何改变呢?那就是做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不做普通人做的事情。背负的压力会迫使你不断地优秀、前进。

当我做了地产以后,我的动力改变了。房东的认可,跟高端客户的交往,为自己带来一种很大的成就感。我觉得自己是被社会肯定的人,是一个受到重视、被需要的人。曾经,有别的公司开出丰厚的薪水挖我过去。那个时候,我就想:我在这个行业做了x年,我值x万。如果我再做5年,10年,20年呢,我会不会不止这个数,会不会更值钱呢?个人的价值其实也可以从金钱中体现的。当然,我是不会离开德佑的。对于一个喜欢做业务的人来说,德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平台。简单而不复杂,只要想着如何做好业务就可以了。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你就会在这儿收获多少果实。

除此,不同的客户会带给你不同的思想。思想的交流是一种精神财富。能够让你思维开拓,眼界开阔。

记者小记:

采访结束时,我偷偷地问了王凯经理一个问题。“王经理,外界传闻您比较怕老婆,请问是真的吗?”王经理哈哈大笑了起来,给了我这样的回答:

其实,我们做地产的人,给到家里的时间非常少,所以我们很需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为什么有的经纪人,家人一反对,就离开这个行业了呢?因为,他跟他的家人没有共同的理想,他们缺少一个梦。

当你给了家人这样一个梦想,有共同的目标以后,家人自然也就支持你的工作了。千万不要忘了在给家人造梦的同时,把获得的成功跟家人一起分享。

一个家庭里面,除了爱情也有责任。责任让你撑起家庭的重担,而爱,却让你忍受一切,包容所有。所以,“男人没有怕不怕老婆,只有爱和不爱。”

采访管理者的心得体会

在这次采访活动中,我有目的性地选择了两个差异性比较大的单位。一个是外资企业,一个是公办单位;一个是规模比较的公司,一个是人员比较少的教学点;一个是工业制造行业,一个是学前教育行业。我想,通过采访有比较差别的两个单位的管理者,更加能够通过比较得到一些启示。下面是我根据两位管理者的回答,对采访一些总结和感想。

两位管理者一致都认为中国目前越来越国际化,对单位的经营战略、运作模式等都产生了一些影响。中国的国际化发展必将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那么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就应该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抓住可能的机会和挑战,争取在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为企业或单位争取最大的利益。

在不同的工作中,遇到的工作难题是不同,这由工作的性质、方式等决定。但明确的一点是完善的管理制度必定会大大减少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因为在制度下,就有了一定的约束和规范,而当所有人都严格按照规范行事时,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管理的难题。因此,管理者应该尽可能的制定较完善的管理制度,来提高管理者工作效率,提高效益。

通过对两位管理者的采访,我明白了如何处理与组织中各个级别之间的关系也是管理工作中的确实施起来有困难,应该及时向上级反映,与上级沟通,制定解决的方案,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工作的完成。其次,对待下属不应该有居高临下的感觉,而应该尊重、真诚的对待下属,善于倾听,做到一视同仁。多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并且为部门间的合作奠定基础。

组织中的资源包括物质、人力、时间等等,做到资源的最优化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如何做到最优化呢?这就是管理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所有组织都有哪些资源,优点分别是什么,然后进一步分析如何整合利用这些资源,做出比较细致的资源分配,这样才可以使物质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人力资源得到最优的分配,时间资源更加合理化。

心得体会采访篇

在采访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好基本的采访技巧和方法,还要注重自身的思考和反思。通过采访,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拓宽视野,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下面就是我在采访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

第二段:思考采访对象。

在进行采访之前,我们应该先对采访对象进行思考。不同的对象需要不同的采访方式和方法。对于普通民众,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对于专业人士,我们需要了解他们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思路。同时,在采访对象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观点,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

第三段:掌握好采访技巧。

采访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掌握好基本的采访技巧。首先要注重提问技巧,问题要具有明确性和针对性,同时也要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和引导性。其次要注重观察力,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对象的情感和态度。还有就是耐心,有时候采访中可能会遇到不太愿意回答问题的对象,我们需要保持耐心和恰当的沟通技巧。

第四段:认真记录采访内容。

采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记录采访内容。可以采用笔录、录音、摄像等方式,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记录中要突出重点,尽可能地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采访结束后,我们还要对记录内容进行整合和归纳,以便后续处理和制作。

第五段:反思采访体会。

采访结束后,我们还需要对整个采访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首先要分析采访成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采访是否符合定制的主题和范围。其次要对采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最后还要总结自身在采访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采访工作做好准备。

结尾。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提高采访效果和质量做出努力。采访也是一种交流,通过采访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想法和观点,借此拓宽自己的认知和视野,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打好基础。

采访心得体会

伊能静的访谈大概是两个星期之前看的了,但是这期节目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慨于伊能静坎坷的人生经历,感慨于她的奋力拼搏,感慨于她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这样一个女子,让人既敬畏,又爱怜。

关于伊能静,我不想再多作介绍。我想说的是,16岁就出道,全家都靠她养,这样一个外表柔弱而内心无比强大的女子,是多么地让人肃然起敬!面对生活的种种磨难,她没有低头,而是选择坚强地面对一切困难,用她那瘦小的肩膀,背负起种种的压力和责任。

牵手事件让她陷入舆论的种种指责,将她推上风口浪尖,这一刻,她似乎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不明真相的群众和媒体被蒙蔽了眼睛,只是一味的人云亦云,却不知,这些,对于这样一个弱女子,是多么大的压力!然而她没有怪谁,也没有恨谁,她只是将自己关在屋里,安静地思考,她甚至找过心理医生。风波过后,是一个更加强大的伊能静。很多人都说,她是一个钻石女人,所经历的磨难越多,就像钻石一样,被打磨地越多,就越是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她是一个真正的性情中人,没有人知道,她和庾澄庆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他们的婚姻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她也不会去告诉任何不相关的人,而我们,也没有必要知道这些。也许是不爱了,也许是有外部的因素。那又怎样呢?我们只需知道结局,他们分开了。

相爱时一切美好,传统的观念也总是在谆谆告诫着我们,无论如何,即使以后不爱了,离婚也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离婚真的是不负责任吗?将自己捆绑在一个让自己痛苦万分的婚姻之中,整天面对着一个你早已不爱的人,这才是最大的不负责任,你对自己都不负责,你怎么对其它人负责?也许有人会说,离婚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但是我想,如果不离,也未必不会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吧?因为你们的爱已经不存在了,这个家,也没有了爱。关键是你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一如伊能静,我相信她的小王子是充满爱的,因为伊能静给了他很多的爱,而没有向小王子传输任何的一如我恨你爸爸之类的信息,她说,不要教他恨,因为长大后,他也会恨你,要给他爱,满满的爱,这样他才会爱你,爱这个世界。

她还说,你一定要先搞定一个馒头的问题,那表示你有能力,你没有能力,你就没有资格谈梦想,因为梦想是需要能力来完成的。一如我在萧亚轩访谈感想里所说,梦想,必须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梦想,不是白日梦。并且,我们,终究只是世俗的一份子。

这样一个外表温柔美丽而内心强大的女子,这样一个敢于爱敢于做多女子,让人不得不欣赏。欣赏她的才情,欣赏她的坚强,欣赏她的魅力,欣赏她的言谈,欣赏,这样一个——伊能静。

读采访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于多种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采访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看来,通过阅读采访,我们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还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收获和体会。

第二段:阅读采访的好处。

阅读采访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采访是一种权威的信息来源,因为采访往往能够直接从当事人口中得到真实的信息。其次,采访还能够让我们了解到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实,或者揭示一些问题的真相。最后,通过阅读采访,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发展动态,这对我们提高综合素质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段:阅读采访的技巧。

阅读采访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采访的背景和目的,例如在哪里,何时,以及采访对象是谁等等。其次,我们需要注意采访的方式和内容,例如采访的问题是否充分,被采访者的回答是否具有说服力,是否存在漏洞等等。最后,我们需要分析采访的原因和影响,也就是为什么采访会展现出现在这个样子,以及对于我们自己的影响是如何的。

阅读采访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报刊杂志,因为这些媒体的专业性能够保证采访的质量和深度。此外,使用互联网也是一种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到感兴趣的采访内容,这种方式更加灵活方便。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互联网上的采访内容没有经过审核,有可能存在虚假、夸张等情况,因此需要保持一定的警惕。

第五段:结论。

通过对于阅读采访的好处、技巧和途径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采访对于我们的影响是如何的,以及我们通过采访获得的收获和体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运用采访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在阅读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又要关注对采访者的批判性思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从阅读采访中得到真正的收获。

采访管理者应提的问题

6、 某一天的工作活动。

7、 对于公司的长远规划。

访谈记录 

——a为建筑公司项目总经理,b为服装店老板。  

a:领导才能,质量管理。 

a:管理。 

b: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3、 那么,这样的管理模式有什么优点使您更为偏爱呢?

a:企业更具有凝聚力。

b:永远不会被淘汰。  

4、 那您认为,如何才能更好的管-理-员工呢?是否有相应的员工管理制度呢?

a:有员工手册,赏罚制度。 

a:基本不会有影响,有对应预警机制。

b:基本不会。  

6、 那么,能不能简略谈谈您某一天的工作活动? 

a:工作日每天开设晨会; 汇总要完成的任务; 其余时间到施工现场指导工作。

7、 请问,对于你们企业未来发展有什么构想么?

a:扩大规模。 

b:把每次的成就当成下一次的起跑线,永远是归零,从头开始。

1、简要介绍获奖者 

2、何时加盟公司?在公司做过什么岗位,何时晋升到现在岗位?

3、作为一个管理者,在你的工作中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

4、作为一个管理者,在过去一年中你不得不应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5、此时此刻,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6、对2015年工作的设想 

7、此前也一定遇到过可能比星光达更好的机会,是什么使你坚定不移地跟着星光达发展 

8、你今天的荣誉,我想还应该有你家人的功劳,此刻你想对家人说的话 

1、你的管理思想是什么?

2、你的管理理念是什么?

3、你的管理方法是什么?

4、你的经营信条是什么?

5、你的质量、成本、用人信条是什么?

管理者采访感言

通过采访两个管理者让我明白,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应该多接触各种管理者的最新想法,通过多方面的阅读和思考来完善武装自己的观念储备。管理是门很深的学问,没有万能的答案可以应对所有难题,这就需要管理者有敏锐的行业前瞻力、组建高效率的组织结构、强有力的执行能力和其他方方面面的综合,并根据不同的公司和不同的行业来做调整。

想象中潮汕家庭的传统文化一定是那么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了大量的资料收集,我不断在脑海中形成潮汕传统文化的概念,但这次采访过后我有了另外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传统文化是会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表现。

2015.12.17 我们一行三人连着走访了三个潮汕家庭,主要的的采访对象是一位四十多岁,退休在家的阿姨,阿姨的家庭经济情况属于小康,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在外读书,丈夫白天也在外面工作,只有晚上下班才回到家,阿姨的生活十分的轻闲和快乐。整个采访过程都很顺利,我最大的体会可以用“感动”二字形容这次的采访,感动他们的纯朴、整洁、可爱,以及热情的招待,我看到了不为我所了解的潮汕人的另一面。

想起来,这种感动跟我以前对潮汕人缺乏了解是分不开的,虽然我来到汕头大学读书已经是第五个年头,对潮汕人有了一个简单了解,感觉潮汕人面对陌生人的时候特别的冷漠,甚至带有一点排斥的情绪。这次采访是我第一次从外到里地走进潮汕人的家庭,走进他们的生活。阿姨十分热情的招待,让我感觉惊喜,潮汕人重感情,他们特别重视自己信赖的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长辈和后辈之间能有很平和友好的沟通,而且把自家附近的邻里关系处得十分的融洽,这种伦理关系,特别地让我羡慕,这次采访之所以能如此的成功,很大部分是因为有同学的牵引。对比于他们的友好,也让我想起了自己亲戚朋友之间的疏远,在城市发展的今天,除了带来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以外,现代化更筑起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就算亲戚间也常存在冷漠。

第一次走进阿姨房子,看到地板打扫得一尘不染,这种情况下我们正急忙要脱鞋进去的时候,阿姨就十分客气的不需要我们麻烦脱鞋了,我心中知道那是阿姨对我们客人的热情和尊重。那是一层商品房,从简陋的房子外表看不出里面竟然是那样的精致、整洁、舒适,我们都不忙把房子仔细的打量一遍,客厅里种了很多绿色植物,而且摆放都是十分的讲究,在一个不起眼的柜子里,竟然用一个简单的透明塑料罐养着一条金鱼!顿时觉得整个屋子了都充满了他们一家人生活的情趣。房子里的空间布局都是简单宽敞的方形,阿姨说这个布局不需要什么设计,只是看到别人家怎样做,自己觉得好看就跟着别人差不多来建。家具都是普通人家的木家具为主,但是由于女主人收拾得干干净净,所以一切东西看起来是那么的亮丽。这时让我不得不想起潮汕妇女的贤淑美德远近驰名,的确由于潮汕人其生活等各种原因,妇女主要的任务就是打点家里的大小事务,让男人能在外面安心奋斗。我想潮汕妇女的这种贤惠并不是个别的例子,而是她们都这样做,形成了一种地方的风气。

刚坐下来,阿姨首先是为我们泡工夫茶。后来我们才发现原来工夫茶还有主人坐的冲茶位,所以第一次去潮汕家庭作客,就一定要多加小心观察,以防坐错了位置。工夫茶之所以称之为“工夫茶”是因为它是一门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发展到现代,工夫茶已经省去了过去很多繁文缛节,无论在工具、材料、工序上都得到了很大简约,就像阿姨也提到,他们以前使用的是碳炉烧水,现在使用的都是快捷的电炉。问道:“为什么潮汕人那么喜欢喝工夫茶?”阿姨笑着说:“这可能是一种习惯吧。”我想在很多的潮汕家庭里,工夫茶已经变成一种热情款待客人的象征,因为他们平常跟邻里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都是用普通的茶杯冲茶包喝而已,看到客人来了,就赶紧泡上一壶工夫茶款待客人。虽然工夫茶已经现代化了,但传统的精髓依然流传下来,阿姨筛茶时笑着说:“这是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来了汕头这么长的时间,我品尝最多功夫茶茶叶是铁观音,那是一种很熟悉的味道,先苦后甘。阿姨说:“喝铁观音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不会肚子饿。”那是他们最真实的生活体会。

潮汕地区是有名的传统手工艺之乡,特别是潮州的木雕更驰名在外,在学校附近的蓬州村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装饰老祠堂的手工艺品,屋檐上雕龙画凤。采访中,阿姨跟我们介绍了她平常做的手工活,那是一种用钩针和白色的纱线勾出来的织品,名叫“通花”,外形很像一朵通透、圆形的白花,由于是用钩针勾勒,所以线条变化多端,异常精致。这种的手工活并不是有空玩玩,而是阿姨收入的一部分,因为退休在家,儿女在外,所以阿姨生活显得十分的空闲,做一下手工活,打发时间。阿姨还说她们那一辈的妇女都会做这种手工艺,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内销或出口的。除了做“通花”以外,阿姨平常最常的消遣活动可能就是她们邻里之间在一天两个特定时间里的相聚,这两个特定时间,一个就是早上买完菜,另外就是下午两、三点的时候,其中我们有幸跟随阿姨参加了她们下午的聚会,一群退休的中年妇女在一起打牌、聊天、唱歌,情况热闹非凡。我心中暗暗羡慕她们这种简单、快乐的生活,也思考自己所追求的生活到底能有多少像她们这样的快乐。

暑假在汕头的一所设计公司实习了一个月,吃了一个月的汕头菜,感觉潮汕人的饭桌上是绝对不能没有海鲜的。潮汕地区属于沿海地区,从古到今就有深厚的捕鱼历史,每天新鲜丰富的海鱼,充满了整个集市。阿姨说,除了虾和蟹就不会天天吃以外,海鱼就是桌上常菜。汕头的鱼丸和“三兄弟”的牛肉丸也特别好吃。除了吃海鲜、肉丸,粥也是潮汕地区有特色的主食之一,潮汕的粥一般是没有放调料的,也就是说它一点味道都没有,只是白粥,所以他们产生了各色各样的咸菜,包括橄榄菜、白饭鱼、酸菜、萝卜干等来辅助白粥。阿姨说她们以前都自己做咸菜,但现在经济好了,省得麻烦,所以都是从外面买回来。

我开着玩笑地问阿姨:“听人说:‘要做潮汕的媳妇,一定要会拜神。’是真的吗 ? ”阿姨听到马上就笑了起来,说:“没有这回事。”然后有指着我的同学(他们俩是亲戚关系)说:“他奶奶就天天拜神了,我们只是初一、十五拜。”环视一下周围,我并没有发现显眼的“神位”,说着说着,阿姨甚至把藏在桌底下的香炉拿出给我们看,并介绍说他们家只有两座神位,手上这个就是“地主爷”的香炉,然后她还把我们领到门口旁边的一个架子上,指着上面说:“这就是天神,它是最大的神。”我一看,只是在一个架子顶上,不显眼的位置上供奉着三个大小不一的香炉,这么简单的敬仰方式是我没有预想的,甚至比起我们家的“神位”,要节约多了!我想传统留下来的不是繁文缛节,而是一种对神灵敬仰的精神。不同时代、辈分的人对信仰有不同阐释的方式,到我们这一代可能就更为简洁了。虽然很多繁琐早已消失,但很多重要、传统的礼仪经过洗礼都传承下来,例如阿姨提到的“出花园”,“出花园”是小孩到十五岁,就要举行的成人礼。我问道:“阿姨,现象家家户户都很少像以前那样有一个花园,那你们现在怎样‘出花园’ ?” 阿姨笑道:“其实‘出花园’就是‘拜神’!”而且听同学从旁介绍,“出花园”那一天“拜神”的物品也是很讲究的,不同的物品有不同意义,妈妈要和儿子一起拜十二下,他还笑道:“在当天还不能随便看,如果你看到了乞丐,可能你将来就会变成一名乞丐了。”

这次采访让我体会到古老的传统文化也会跟上时代的步伐,变得越来越简约和适合人们的生活,要真正了解现在潮汕家庭的传统文化,还得走进他们的生活,才能有所收获,也难怪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本来就是踏踏实实的学问,并没有一点做作,就像问及阿姨,她最喜欢她们家的那一件东西的时候,她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说:“我最喜欢的就是平常做饭做菜的煤气炉。”如果你问我,最喜欢她们家的是什么东西,我想我的回答是:“喜欢她们的纯朴、热情。”

采访式心得体会

采访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人或一个事件的真实情况。作为一个学生记者,我有幸参与了各种各样的采访,这使我对采访有了更深的了解,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采访中学到的五个重要方面:准备工作、提问技巧、倾听能力、沟通能力和尊重他人。

首先,准备工作是采访的基础。在采访之前,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被采访者的背景和相关信息。这可以通过阅读资料、查找相关资讯以及和其他人交流来实现。此外,我们还应该准备好提前想好的问题。在准备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被采访者有足够的空间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决定了采访的质量,一个良好的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主题,从而更好地引导和记录采访过程。

其次,提问技巧也是采访的关键。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问题的设计和提问的方式。首先,问题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能够深入了解被采访者的真实想法。其次,问题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不应该使用太过复杂的措辞。最后,我们应该善于运用各种技巧,比如“是什么让您对此事感兴趣?”、“请您进一步详细描述一下”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并引导被采访者进行更加深入的回答。

第三,倾听能力在采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访并不只是提问和记录回答,而是应该将采访过程看作是一个交流与对话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倾听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态度。在采访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被采访者的意见和观点,并且尊重他们的时间和空间。我们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通过积极的肢体语言和问问题的方式,表明我们的关注和尊重。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会提问并解释回答,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并避免出现误解。

第四,沟通能力在采访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采访过程中,我们需要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这需要我们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不仅仅是指口头表达,更重要的是有效地传达信息并理解对方的意图。为了与对方建立联系,我们可以运用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比如保持眼神接触、微笑和倾听,这些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沟通。另外,我们还要学会适应对方的语气和姿态,在发现对方有不适应或不放松的迹象时,要适时进行调整,以维持良好的沟通效果。

最后,尊重他人是我们在采访中应该始终遵循的原则。不管我们采访的对象是谁,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们的权利、个人隐私和时间安排。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礼貌,并避免任何伤害或冒犯对方的言行。我们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观点,我们无权加以评判或歧视。只有在充分尊重对方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并传达对方的观点,从而获得更精准、真实的信息。

综上所述,采访是一门需要多方面技能的艺术。通过准备工作、提问技巧、倾听能力、沟通能力和尊重他人,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采访,并获取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希望这些心得体会对于将来的采访工作有所帮助,让我们能够成为更出色的记者。

采访心得体会

刚接到这个暑假作业的时候,我十分苦恼。因为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校友,并且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另外我家远在辽宁。如果这个作业是在学校期间布置的,我想我会完成的很好。就是这样一件让我一筹莫展的事情,却让一件十分偶然的事情解决了。我不仅顺利地完成了我的暑期任务,而且还受益匪浅。

采访前我通过各种关系了解了校友现在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其次我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搜集了大量与采访有关的资料。这样我可以在了解采访对象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提问及采访技巧来使此次采访顺利的进行,从而挖掘一些我想要的答案。

毕业的她,已经工作8年了,现在也已经是2岁孩子的妈妈,但当我问及她的大学生活,从她嘴角露出的微笑,我能感觉到她心里的那份快乐与幸福。"大学生活是难忘的,值得回忆的"她肯定的说。随后她回忆江财的校园,一草一木,问我学校的变化,就这样,我们的谈话在回忆与现实这八年的对比中开始了。

清晨湖边的琅琅读书声,中午食堂里拥挤的打饭场景,还有夜晚宿舍的卧谈,这些都是我们的共鸣。当我说起江财的变化时,学姐露出惊讶和羡慕的神情,说"条件是越来越好了""什么时候回去看看母校,看看老师,那里的花草,我住过的宿舍,我走过的江财的每一条路。都是回忆。""忆往昔"的开场,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打开了被采访者的心。回忆就像老电影一样,在脑海中一幕幕的上演。她的脑海里是江财的过去,我的话语中是江财的现在,就仿佛我们做了一次时空的转换,我回到了过去而她旅了一次游,我把她带回了母校。

不知为什么,突然在想:三年后,我真正的离开了江财,会是什么感觉,什么心情,悲伤?喜悦?恋恋不舍?迫不及待?可能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喜忧参半吧!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地是,我不会忘记,我的大学生活,我的老师同学,我的母校。不论我在哪里也不论我在干什么,我依旧是江财人。也许两年,也许十年,抑或是更长的时间,我才会回到母校,我希望看到江财的变化,我希望听到令我惊讶的消息,就像现在学姐的表情一样,为江财的进步而骄傲,也为自己曾经是江财人而自豪。

接下来,我就开始提问我最关心的话题了。学姐现在的生活很幸福,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工作,作为一个女人来讲,真的是很好了。可我要问的是这样的生活就是她想要的吗?与她上大学时候的梦想,以及大学毕业时的梦想是一样的吗?她没有正面地回答我,只是说理想与现实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你不能坚持你的理想,那么就要接受现实。也许你会说你可以坚持下去,但有些时候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

"能简单的说说你的理想吗?简单的谈谈大学刚毕业时的理想就行。""大学刚毕业时,说实话我很矛盾,一点也不兴奋,因为我在考虑留在南方还是回来(回辽宁),江财在南方还是很好的,所以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是现在南方找找工作,闯一闯,因为还年轻,我想有我自己的事业。但我的父母是反对的,因为我是独生女,这四年在南昌我们每年就只能寒暑假的时候见面,他们说很想念我,并且我一个人在南方他们不放心,南方那边没有亲友,就只能我一个人,他们坚决不同意。一直劝我回来。在加上我没有找到令我可心的工作,最终,我还是妥协了,我回来了。""你我一样,背景差不多,所以你也要考虑到这一方面,除非你很有把握,在南方会有更好的发展。""那是不是也就意味着职业规划是没有用的呢?理想会被现实打败?"我继续追问,也不全是这样的,如果当初我回来后的情况很糟糕,也许我还会去南方追寻我的梦想。理想就是一把尺子,一直在衡量现实的差距,一直在提醒着你的人生是否偏离了轨迹。也许你没有达到理想中的那么完美,但也会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就是规划的作用。"。

大一的时候,学校要求我们每个人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我认为很简单,因为我的头脑中一直有未来的规划图,有时候我很明确我想要的是什么,我该向哪个方向努力。但真正动起笔来形成文字,我苦恼了。我觉得我的理想就是一个海市蜃楼,只能远远的看见,我甚至连怎样去实现理想都不知道。我试图寻求一种可以快速、顺利实现理想的路,我在思考毕业后的选择,大学中该怎样生活,该掌握什么知识…可我陷入了更加迷茫的境地,最后我不得不用"走一步看一步"这句话来安慰自己。

这次与学姐的谈话,让我有了再一次规划的想法。没错,有理想的人就像看到灯塔的船,内心总是温暖的、踏实的,不论现实有多么的残酷,也都不会被打败!

大学学什么?大学学到了什么?这一直是我关心的话题。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就是忘掉一切后表现出来的东西。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所以我想求证。

学姐现在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所学的专业。我很想知道她对大学的态度。她告诉我,尽管这样,大学时光以就是她最怀念的,人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都是在那段时光最终形成的,那才是她真正的成长。"不仅仅学知识"她肯定的说,"就像现在我还在依旧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大学中有很多事需要学习的,如果你仅仅看到了专业课的那点东西,你肯定不会走很远。其实大学的学习全靠自己,你肯定都听了很多遍了,但有时候听到不代表做到,你真的做到了吗,自主学习?"我惭愧的摇摇头。"图书馆的资源是很丰富的,你可以涉猎很多知识,你感兴趣的课程都可以去旁听,这就是大学,每人去干涉你的生活,一切由你做主,这真的是我的青春我做主啊!"没错,我也是深有同感的,衣食住行全靠自己安排,逐渐形成自己的做事风格,自己的思想。"还有一项更重要——要学会怎样建立自己的人脉,建立自己的关系网,提高自己与别人说话办事的能力。"终于说到我最痛疼得事了,人际关系是我一直很重视的环节,但有时并不如我所愿。"没有人一出生就会做得很好,有可能你和陌生人接触的少,没有找到谈话的技巧,慢慢来相信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可以做的很好的。待人关键就是要真诚,真诚是很重要的,通过和你的谈话,我觉得你的沟通能力还是很强的。""谢谢学姐给我的鼓励,我会记住你说的话的,努力做得更好!"。

最后一个话题——情。友情,师生情,爱情。宿舍就是一个家,宿舍的四个人朝夕相处,总会有摩擦,来自天南海北,家庭环境都不相同,所以这也更能培养宽容的胸怀。"还记得我们寝室四个人每天晚上都会有卧谈会,每天一个话题,我们按生日大小派名,现在想想觉得挺好玩的,我们之间的友谊还是很纯的,即使吵架也都是些生活上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过了事情也就过去了。不会有人太往心里去。"。

师生情与其说是珍贵不如说是难得。有时只有上课的时候见到老师,时间很短,这就更需要自己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学术问题,这就看你思考有多少了,老师还是很喜欢能够有自己的想法,注重学习的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你也会得到的更多。有些知识来的更直接。

爱情,最敏感的话题。此刻学姐的表情是甜蜜的。"回忆起曾经的他了?""都已经过去了。""那你们还有联系吗?""没有了。"就让甜蜜留在她心里吧。鉴于她已经结婚了,我就没有过多的问下去,因为那是她的独家记忆。爱情不能强求,我依旧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份真情的出现。

三个小时的聊天采访很快就过去了。但这次谈话内容却让我终生受益。这是一次老乡校友间的亲密谈话。感谢学姐的配合,我才完成了这次任务,更重要的是完成了我内心的任务。

暑假过后,我就是一名大二的学生,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十分重要。这次谈话让我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让我知道了该做什么,该注意什么。大学学什么?总结一句话就是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超越。人生的成功就在于每一天都在进步,即使它是一小步。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