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个案研究报告(汇总16篇)

时间:2023-12-05 21:54:15 作者:QJ墨客

最后,写报告范文是一项值得我们努力去掌握和提高的重要能力,它对于我们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阅读报告范文,可以了解不同领域和情境下的报告写作要点。

小学生责任教育个案研究报告

责任是道德的核心,是人类基础道德中最本质的内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已成为摆在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社会现实中,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比较薄弱,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自我意识强,自私自利,遇事只求自己合适,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对长辈没有礼貌、对班级集体漠不关心,遇事就轻怕重,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学习马虎,依赖性强,出事推脱责任,逃避现实,抗挫折差……究其原因,是我们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缺乏责任心的培养。事实说明,不抓责任教育,学校德育就会无力,素质教育就难以真正落实。

如何培养这类学生的责任心,使他们能够健康茁壮成长,成为一名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确实值得我们来研究。

二、个案基本情况。

(一)学生基本情况。

夏*,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居住在黄石城乡结合部第二橡胶厂附近。家中祖孙三代人(包括叔叔、姑妈两家)合计12人居住在私人建造的三层楼房。他是家中长孙,没有上过幼儿园,从小就不受约束,自由散漫。去年爸爸妈妈又生一女孩,管教他的时间就更少了。

(二)学生基本问题:

1、对学习不负责:上课不认真听讲,坐姿极差,经常无缘无故地下位,极大地扰乱了课堂纪律,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字迹极其潦草,沉溺于长时间上网。

2、对家庭不负责:放学后经常不按时回家,要么到同学家去玩,要么到网吧去玩游戏,一玩就玩到天黑,家长经常着急地到处找孩子。

3、对生命不负责:课堂上由于扰乱纪律,受到老师的批评,居然脑袋往墙壁上撞;课间把笔油弄到同桌衣服上,受到老师处罚,居然跑出教室,爬到高压线架子上不下来,还满不在乎地说反正不想活了;上课与同学打架,老师打电话请家长,他跑到三楼栏杆处要往下跳。

三、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1、不良的家庭教育。

青少年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与家庭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教育方法、责任心密切相关。专家指出,父母的不良行为和消极甚至错误的言行对青少年影响较大,而且,许多父母对自己的这种行为却不自知或抱无所谓的态度。同时,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父母无原则的溺爱、无原则的迁就子女,是导致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缺失、极端自私人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一些父母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其在教育方法上简单粗暴,影响了与子女的沟通。

夏*父母一直从事贩卖猪肉的生意,每天凌晨两三点就出门到屠宰场拉猪,一直忙活到下午四五点。回家后吃完饭就早早地睡觉,迎接下一个忙碌的一天。由于生意繁忙,因此两人都没有时间检查孩子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更没有时间和孩子聊天谈心,了解孩子一天的学习情况。在他的家长看来,孩子既然已经上学,那么有关学习的事情都是由老师负责,家长没有必要操心。

夏*的父亲脾气暴躁,对他要求特别严格,稍有差错就是一阵暴打,从小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阴影。因此夏*每次犯了错误之后,都不敢回家,或者躲在同学家中,或者躲在楼房屋顶的角落里,任凭家里人怎么寻找他、呼唤他,他就是不现身。可往往被家长找到后,气急败坏的家长又是一顿暴打。如此恶性循环,他的坏习惯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改正。

2、学校教育的不足。

现在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偏重认知发展,忽视情意发展,统一的教育模式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成长,对学生的社会化教育不力,尤其缺乏学生生活力的教育。所谓“生活力”即生活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为了生存,儿童必须懂得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并能内化这些观念,形成人际交往能力。然而,如前所述,由于学校教育往往采用单一的灌输、说教方式,学生好的道德行为并不能得到有效强化,长期以往,反而加剧了一些儿童情感发展的不协调,社会生活的不适应。

3、自身心理因素。

在认知方面,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对价值观、道德行为规范的认知有偏差,不能正确理解人际交往,以至于对自己被排斥的境况不能理智归因。如夏*常常把盲目大胆视为“英雄”行为,把打架看作是“勇敢”,诊断使用对自己有利,缺乏道德观念与法制意识。从性格来看,他显得外向,喜欢热闹,不拘小节,好胜心强,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情绪不稳定,容易因为小事情发生冲动;在意志方面,也明显地表现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从动机方面看,他的暴力行为明显带有鲜明的情绪色彩。

家庭、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青少年暴力行为的产生与学习、模仿是很有关系的。一般说来,喜欢用暴力惩罚子女的家长,他的行为会促使子女性格粗暴、情绪压抑,并且产生崇尚暴力的心理,用拳头说话。。夏*的父亲对他的暴打让他明白了打是最有实效的,是最直接的方式。因此生活中一有不如意的地方,他就会拳脚相向。

在现代社会,影视中的暴力内容往往对青少年产生攻击行为有较大影响。本来就精力旺盛、喜好打斗的青少年,观看了暴力节目后,会增加发生暴力行为的可能性,甚至直接模仿影视中的暴力行为,并引以为傲。夏*就曾经在学校厕所内对其他班级的学生说:“我是四年级学生的老大,你们都得听我的。”

四、对策与效果。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访机会,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于是我适时做好家校联络工作,定期家访,经常和家长谈心,转变家长的教育思想,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指导家长在各方面给予孩子科学、合理地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家长经常在我面前说:“哎,这个孩子太让人失望了。”听到他们的话,我连忙说:“别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你对他的失望,要不然孩子会丧失信心的。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听了我的劝告,他们也表示今后会在生活中多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对策之二: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人个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情感,接受和承认老师的权威。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客观上就是班级乃至班级中每一个体的楷模。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

平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每当进入课堂,看到讲台前有纸片,我一定会弯腰拾起来。因为这一个细微的动作,能使目光都集中在老师身上的学生立刻意识到保持教室卫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夏*同学是一个不讲卫生的孩子,他的抽屉里经常会留有一些果皮纸屑,每次在抽屉里拿书时,不经意就会带出一些垃圾。好几次,卫生委员批评他,叫他把座位旁的垃圾捡起来,他却理直气壮地说:“这又不是我丢的。”卫生委员不依不饶,硬是要他捡,每次都差点闹起来。有一次,我亲眼看到他从抽屉里拿书本时带出一些纸屑,于是不动声色地来到他的面前,弯下腰捡起一片纸屑。他往地下一看,连忙也加入了捡纸屑的行列。不一会儿,地上就干干净净了。我觉得这样的教育效果胜过千言万语,教育光讲大道理是不行的,更多的是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来教育学生,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无声的教育。

对策之三:树立学生的集体观念。

1、树立榜样作用。

如果说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那班级中榜样的力量则更是一种激励和竞争。榜样不一定就是成绩最好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每个生命体都其突出的一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十分注重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来使他们感知责任心。

夏*在我们班学习成绩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体育成绩却相当突出。一年级下学期时就被学校足球队教练选中了,一直在学校足球队训练。每年的秋季田径运动会上,他的立下的战功是显著的。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班的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一直稳居年级第一。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他在体育方面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为此,我经常利用班会课树立这位体育典型,让学生都以他为榜样,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同学们大都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整个班级的体育素质明显提高不少。

可是这个学生,在三、四年级时,贪玩的本性就显现出来了。足球队的训练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平时的体育课能偷懒则偷懒,给班级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于是我加强了对榜样学生的管理。班会课上,我对于班上的一些榜样,常常先指出他们的缺点,再来肯定他们的优点,让学生明白榜样学生不一定做什么都是正确的,要学会辨别好坏。

2、积极参与班级管理。

学校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一个重要基地。作为老师可以从小事做起,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比如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班级管理中来,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机会,让班中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责负。事事责任到人,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从而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品尝到为集体、为他人尽责的辛苦和幸福,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五年级第一学期,我根据班上学生个性特点,采取老师选举和学生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一部分学生为班级负责人,负责班级各方面的事物。夏*同学虽然比较调皮,爱欺负同学,但是平时也有表现不错的地方,能主动为班级做事,而且面对做错事了的同学敢于批评指正。因此在选举“班级安全员”时,夏*以绝大多数的票当选。我尊重了学生的意见,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他。当我郑重地把记载本发放到他的手上时,他一副充满信心的神情,让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果然,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班上同学不再玩危险游戏了,没有攀爬树枝的,也没有打架闹事的。这半个月里,班级安全管理这一块,我真的没有操过一点心。特别是夏*其他方面的表现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如作业能按时完成,上课讲话的次数明显少多了。

就在我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时,烦恼的事又来了--一位同学告他课间玩“骑马打仗”的游戏。听到这样的反映,我马上找到他询问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听后脸上显现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看到他的表情,我明白他已经知道做错了事情,也没有批评他,只是再次强调了“班级安全员”应起带头作用,否则其他的同学是不会听的。夏*表示今后一定好好干,我又把悬着的心放起来了。可没过几天,他的表现仍然很差劲,作业不按时完成,术科老师对他上课的表现极不满意。当我找到他谈话时,他又似有所悟。

就这样,这个孩子隔三差五地就会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他好象天生就是来挑战我的耐心的,各种各样低级的错误反反复复地犯。我也耐着性子说:“你的字怎么写得那么不认真?”“你上课怎么又坐不住了?”“你又在追追打打,我跟你说了多少次,要……”由于常常听到我的唠叨,他也司空见惯,变得无所谓了。

“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些话大家都能说,也都很熟悉,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正如著名教授王晓岚所说,我们的教师不乏爱心,最缺少的教师耐心和宽容。而学生,特别是那些比较落后的学生,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我们这一点。为此,我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消除成见,给夏*多一点耐心,多一份宽容,投入更多心血。只有这样,他才会被我感化,才会表现得越来越好。

对策之四:挖掘闪光点,培养学生积极自我观。

班级是一个由不同学生组成的集合体。由于学生性格、年龄、心理、生理、家庭、遗传等的差异,形成一个个爱好、特长、修养不同的学生个体。在每个学生个体当中,有他们不足的一面,也有他们闪光的一面。做为一名班主任,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引导,让学生在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观。

一次,夏*同学在操场上拾到一个钱包,他并没有据为已有,而是马上交到我这里来了。我打开钱包一看,里面有五十元钱,还有几张卡。钱虽然不多,但卡遗失了该有多着急啊!我连忙问清拾到钱包的地点,然后带着他来到学校德育处,把钱包交到德育主任手中,希望学校能帮忙找到失主(后来一位学生家长认领了钱包)。回到班级后,我马上将这件夏*拾金不昧的事迹告诉了全班学生,希望同学们以他为榜样,多做好人好事。全班学生听后,马上报以热烈的掌声。在这雷鸣般的掌声中,夏*绽开了他的笑脸,笑得那么开心,那么舒畅!

其实,夏*是一个既贪吃又贪玩的男孩子,平时身上的零食从未断过。这次拾到钱却能主动交公,确实让我感动不已,于是我连忙联络他的父母,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们,希望他们也能配合鼓励他,让他今后能做得更好。我也相信,今后在夏*身上一定会有更多的“闪光点”出现。

对策之五: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主动承担责任。

小学生年幼,犯错误在所难免。特别是像夏*这样的容易犯错误的孩子,我们更应该抓住促使学生成熟的有利时机,注意启发和引导,让他主动承担责任,改正错误。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是培养责任心的一个最好契机。

我通常在处理学生的过失时,通过适当的赔偿性“惩罚”来强化他们的责任心,让学生以行动来为自己的过失承担必要的责任。当学生不小心碰倒了别人的文具盒,我要求学生不仅要真诚地向对方道歉,还要用实际行动来弥补--马上拣起,要是摔坏了笔,还应该赔偿一枝。

有一次放学,夏*课间把笔油弄到同桌同学张**的衣服上,张**连忙告到我这里来。我看了看她身上的笔油,走到夏*的桌子旁,说:“张**的这件衣服被你弄脏了,你今天就应该把她的衣服带回家去,让你妈妈洗干净再还给她。如果洗不掉的话,那么,你就应该为这件事情负责任--赔偿一件衣服。”听完我的话,他立刻激动起来,大声叫道:“她的衣服又不是我弄脏的。”看到他反应如此强烈,我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我冤枉他了吗?于是我把张**的衣服仔细地检查了一下,又把夏*的手翻看了一下,他满手蓝色的笔油,与同桌衣服上的一模一样。我生气地说:“你看,她衣服上的污迹与你手上的油一样,还说不是你弄脏的。”周围的学生也都证明是他弄的,尽管证据确凿,但是他就是不肯承认,还大声嚷道:“本来就不是我弄脏的,我就不带回家去洗。”看到他这副德行,我不由得火冒三丈,让他出去罚站。不料他却没有老实地站在外面,而是跑到了后操场。同学们连忙说:“王老师,夏*跑到后操场去了。”我气还没消,说:“别管他,跑不了多远的。等他自己慢慢想去。”

过了好半天,我心里还是放心不下,连忙走出教室,到后操场上去找他,谁知却看到他已爬到高压线架子上将近三四米高的地方。我心里一惊,连忙劝他:“快下来,你爬这么高,万一不小心摔下来怎么办?”他却满不在乎地说:“反正我不想活了。”听到这话,我气急败坏地说:“你爸爸妈妈生你养你,就是让你为这点小事而摔死吗?你弄脏了别人的衣服,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居然还要死要活了。”无论我怎么劝他,他就是不肯下来。我没办法,只好让学生把足球队教练叫来,劝他下来。然后我又连忙打电话把这件事情告诉他妈妈,并让他妈妈赶紧到学校来一趟。最后,夏*还是在足球教练的劝说下离开了那个危险的高压线架子。我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难道是我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吗?为什么这么一点小事会让他这么激动。

他的妈妈总算赶到了学校,我把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细地说了一遍,并把我的困惑也说了出来。他妈妈分析说:“夏*可能是不敢把脏衣服拿回家去,怕我们责怪他吧。”平时在学校里夏*如果犯了小错误,总能够自己承担责任,就算是要赔偿也都挺爽快的(当然都是一元两元的赔偿)。而今天犯的错是他自己所不能独自承担的,因为害怕被家长批评而闹出这么大的事来,看来还是家长在家里的教育问题。我和他妈妈好好谈了谈,并希望家长好好开导他,以后再也不能做出这么危险的事情了。同时,我也要求夏*妈妈将张**同学的衣服带回家洗干净。通过这件事后,夏*同学无论怎样都是要以行动来为自己的过失承担必要的责任的。推卸责任只会适得其反,没有任何意义。

个案研究效果:

和夏*相处的这几年里,我真的费了不少心血,也逐渐摸透了他的脾气。他是一个很容易冲动的孩子,每次事情发生的时候,从来不经大脑思考就会有强烈的反应。每次处理他的事情时,看到他的脸绷得紧紧的,拳头握得紧紧的,我就会把他晾在一边,等他慢慢平息下来,我再和他好好谈谈。往往这个时候谈的效果就特别好,他会平静地听我说,说到心坎里去了,也会流下悔恨的泪水。

可是,并不是每个老师都摸透了他的脾气,也不是每个老师都会耐心地和他讲道理。而且夏*容不得别人冤枉他,一旦有人冤枉了他,他就会失去理智而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

上学期有一次上科学课,上课时他回头看了一下后面的同学。这一个动作被科学老师看到了:“谁让你说话的,站起来。”他马上就变了脸色,极不情愿地站了起来,嘴里还嘟嘟囔囔的。老师厉声道:“还讲话!站到前面来。”他非常生气地骂了老师一句脏话,当时科学老师就扇了他两个响亮的耳光。这一下可不得了,他立刻冲出教室跑了,科学老师也没有再管他。下课了,当我得知夏*跑了,连忙和学生一起去找。我们把整个操场都找遍了,可直到上课都没有见到他的影子。后来,在一个知情学生的带领下,我们终于在校园的一个废弃的角落里找到了他。谁知他手里拿着一块玻璃,说:“不要过来,要不然我就抹脖子了。”经过我们几个老师耐心地开导,他最终放下了玻璃,从角落里走了出来,随我们一起来到了办公室。这时,他的妈妈也赶来了。此时,夏*的心情已经平复下来了,说什么都能听进去。在老师和妈妈面前,他也承认了错误,并且保证再也不做傻事了。

这个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常常就会为了一点小事,闹成大事。有时,我真的已经厌烦了对他的说教。相同的话语说多了,对学生也没有效果了,自己也觉得没有说服力了。最后终于为了一件小事,我失望地说:“还是让爸爸来把你带回家好好反省反省吧。”当我打电话时,他一转身就跑了。我打完电话后,听学生说他跑到楼上去了。我连忙往上走,来到三楼,发现他居然身子吊在走廊外面,两只手紧紧地扒在围墙上。我当时想也没想,走上去什么也没有说,右手把他的腰间皮带一攥,左手把他的一只胳膊一抓,再使劲往上一提,把他提了上来。事后,我想想真后怕,万一他拼命挣扎,万一我失手了,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等了一下午,他的家长都因为生意太忙而没有来。同办公室的老师劝我说:“你应该带着这个孩子和他的家长一起到校长那儿备个案。他三天两头的寻死觅活的,万一出点事,你可承担不起的。”听了他们的话,我也静下心来想了一想,像夏*这样的事情可不是一般的小事情,已经好几次了,从来没有想过去备案,寻求校领导的帮助。仅仅靠我一个小小的班主任来处理,行吗?还是去找校长说一说吧。

下午放学了很长时间,夏*的家长终于来了。我把我的意见告诉了家长,希望他们明天能和我一起去校长室谈一谈。第二天,他的家长没有来,夏*也没有来。第三天,他妈妈来打转学证,才知道他的家长已经把他转到中英文学校去住读了。

五、结论。

1、儿童逆反心理强,对儿童所犯下的错误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处理,否则适得其反。

2、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的方法要灵活,面对儿童反反复复犯错,应有耐心、爱心,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采用单一的教育方法往往会导致儿童产生“适应性”和“对抗性”,以致使教育失败。

3、环境是改变儿童不良习惯的重要因素,只有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班级人际环境,才能帮助儿童走向健康的成长道路。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日积月累、长期地教育,不断地督促,逐步地强化,逐步形成的。但是,是不是我们只要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努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促使每个学生都拥有一颗责任心。从夏*的这个例子,我没有感觉到成功的喜悦,而是失败的遗憾。

小课题个案研究报告

新课改下英语小组科代表作用的研究。

负责人。

杨洁李秀芝。

所在单位。

官屯中学。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都充满了好奇心,学习兴趣浓,学习效果好。但随着课本日渐加深,学习要求不断提高,知识广度、深度不断扩大,缺少成功感的学生开始增多,于是逐渐对它丧失兴趣,两极分化开始出现,英语教学质量受到了严重考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获取新知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科代表的带领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实现了最大化。

2.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七年级英语课,听起来似乎很轻松,很多人都认为七年级课程浅显,而且学生好管理,老师当然要轻松一些。其实不然。七年级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以后初中英语学习很重要。

两个方面:一是我的英语课堂实行了“学案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带来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二是在我的课堂上充分发挥了科代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起到了“小老师”作用,助推了英语课堂的高效。小组的合作学习也需要得力的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科代表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适当选择合作学习的策略,会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组织大家有序活动,鼓励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过程简要的总结和评价。

我分别分期对全班1,2,3,4号成员进行谈话和培训,对他们分别进行分工:科代表要会组织课堂活动,每次老师布置的任务要分配给不同组员,组员先自主学习,划出不会的地方,然后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由科代表汇总后报告给老师。特别是在帮助其他组员时,要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激发组员自我思考,得出结论,而不是直接告诉其原因。而对2,3,4号组员的要求是要严格要求自己,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积极提出并解决问题。这样小组成员分别明确了自己在小组内的任务和对自己的要求后,很快课堂上的小组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开来,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5.研究的步骤与措施。

(1)观察学生小组活动时合作学习情况:

always12345never。

(2)对课堂活动具体行为的记录[5]。

课堂活动具体行为表现参与者行为次数记录。

12345。

a.主动回答问题。

b.提问题。

c.向全班展示与同学交谈的结果控制性语言操练。

小组活动(例如:自由对话、采访、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

d.回应。

e.话题口头陈述、命题发言或报告。

f.活动展示前临阵退缩。

(注:5.优秀4.良好3.一般2.较差1.差)。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教师方面。

由于教师把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空间还给了学生,学生有了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又可以在课堂学习中及时向小组其他成员询问、提问,解决疑难问题,尤其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则重在课堂的管理、学习方法的指导、重难点的点破、随时答疑和对差生的辅导等方面,整个课堂始终处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的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得到了极大地调动和发挥,许多知识是在小组中通过互助的形式掌握的。这样教师教得轻松、高效,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导学者”,学生成为“实学者”。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实施一些宏观性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讲得精而少,学生则练得广而多。

学生方面。

(1)由于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空间里学得积极、主动,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都能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学有所得,学有所进,全班英语成绩稳步提高。

(2)大大地提高了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极大地改进了学习英语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的方法是成功之母”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班原有很多位同学成绩一直不及格,学习缺乏兴趣,没有自信心,学习效果极差。但自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此种情况有了改变,他们在我面前说到:我原来不喜欢英语,但现在慢慢喜欢上它了!他们重新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体会到了英语学习中的快乐!。

(3)每个学习小组有一位英语科代表全面负责本组的学习,肩负着提高本组每个成员学习成绩的重任,他们勤于思考,认真负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他们本人的成绩不仅提高了,而且也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他们既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又是小组成员的“小老师”,组织、督促、检查、汇报、评价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互相交流学习的经验,不断吸取他人之长,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在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小组活动中,全班学生始终处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动态之中,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学习,更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他们真正懂得了关心别人的意义、学会了如何关心别人,尤其是那些学习上需要帮助的人、并享受到了关心别人和帮助别人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个案研究报告

xx中学“后进生转化的成因和对策”课题组材料。

个案名称。

胡志强。

个案基本资料。

胡志强,男,现龄14岁,现暂住罗湖区泥岗村,父亲做生意母亲在公司上班。原为二(4)班数学科代表,因有多次打架和顶撞老师行为,被撤掉数学科代表职务.现为二(4)班代班长。

研究背景。

因班里的班长及成绩第一名的同学转到其它班就读,后选的班长在班级管理方面能力十分欠缺,因为是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找不出品学兼优的班长,为管理好班级,只能在有瑕稚的同学中找出一个有经验的班长。因此也确定他为研究对象。

主要问题描述。

1.成绩不理想。拖欠作业,尤其是数学作业很少能够上交,上课讲话。玩游戏机。

2.主要表现为好逞强、好与人争斗、做事鲁莽、不顾后果,逆反心理强烈,对老师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3.在平时也试着采取鼓励的方式予以教育,但因我是刚来的班主任,他并不很在意,效果并不理想。

诊断与分析。

1.因母亲教管很严,学生有较大的心理压力,精神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

2.家庭的经济状况并不十分理想,,但因母亲的要求较高及该生的世界观还不够成熟,使他看问题比较的偏执,形成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3.父母都为生计奔波,真正用来和孩子勾通的时间太少,只是在出问题之后才请假到学校处理问题。孩子的学习意识较差,学习习惯不太好。

指导策略。

1.征询家长及原班主任意见,决定在原班主任激将下准备任命其为班长。

2.在运动会后利用其多次拿奖的机会对其为班增光的精神进行表扬,并予以物质奖励。初步树立其威信。

3.学校的处分在班里宣布,但给其让其带过立功的机会,让其负责纪律和清洁及其仪容仪表的代班长之职,并强调全班同学支持他的工作,让他可以早日撤消处分。

xx中学“后进生转化的成因和对策”课题组材料。

个案指导情况记录。

20xx年11月4日。

撤掉科代表后,在和学生的一场偶然的闲谈中听说此学生小学时做过班长,且和班里的其他同学关系不错,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我发现班里原班长因成绩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班里纪律明显不如从前,征询原班主任意见后,决定在原班主任激将下准备任命其为班长,同时利用其在运动会为班级争得两次荣誉的机会进行大力的表彰,初步树立其威信。但该同学因为前期的逆反心态较严重,期中考试成绩下滑很厉害,且在和同学开玩笑的过程中又请自己的好朋友打了同学。被学校发现要予以处分。于是我和学校学生出商量,处分由班主任我在班里宣布,胡志强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做检讨并向被打的同学道歉。之后告诉全班同学,因其有诚意,给其负责纪律和清洁及其仪容仪表的代班长之职,让其带过立功。也希望全班同学能帮助他,让他可以早日撤消处分。

现在,他主动为班级事情出谋划策,并想办法执行,在他的努力管理下,班里的纪律和清洁明显好转,同学们的集体意识明显增强,他自己也从一个破坏者变成了一个成功的建设者,其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同学们也普遍认为他是一个乐于奉献的好班长。

xx中学“后进生转化的成因和对策”课题组材料。

个案指导情况记录。

xx中学“后进生转化的成因和对策”课题组材料。

个案指导情况记录。

xx中学“后进生转化的成因和对策”课题组材料。

教育个案研究报告

幼儿个案分析及教育。

家庭基本情况:

家庭地址:

父亲姓名。

母亲姓名。

幼儿情况分析。

高朕明是我班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由于双方四位老人的争相爱护,使高朕明养成了“一个宝宝两个样”的习性。在外婆家,孩子什么事都不做,连穿衣吃饭都不自己动手;而在奶奶家里表现却不错。据奶奶反映:他在家里还是个特别懂事、特别孝顺的孩子,很能和奶奶聊,也很会照顾奶奶。

在幼儿园里,高朕明各方面的表现和同伴间都有一定的距离,说话的能力尤其差,他说的话得让人连猜带蒙,有时实在听不懂就由老师代劳,问他说的话是不是这个意思?我不知道他到底是听力有问题还是表达有困难,比如教“pencil”,我教他将字音分开念时,他能念对,但一连起来念时,他却莫名其妙的多了个“gl”的音,怎么纠正也不行。而“t”他总是发成“k”,“d”发成“g”……类似的情况在他身上发生的频率特别高,纠正起来难度也特别高。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本学期我将高朕明列为个别儿童对他进行详细、全面地观察与了解,同时采取一些比较其实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个别教育。

实施目标二月份。

1.进一步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时不讲话、不含饭)。

2.让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实施。

过程2月13日。

上午我到幼儿园上班,在门口碰到高朕明的奶奶(她是特意在门口等我的),由于昨晚上她没来参加家长会,所以想打听一下家长会上所说的内容和要求。

我向高朕明奶奶详细地谈了本学期我们的教学计划及新增设的思维训练要求,奶奶对此很感兴趣,但不安的神情也随之流露出来。她觉得孩子的父母至今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重视起来,认为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就行,而周六、周日孩子又是在外婆家里度过的,那里的两位老人对孩子也是没有要求的,孩子的教育问题落到她一人身上,她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每次吃饭时,第二组高朕明的桌子总是最忙的,说话的人特别多。高朕明一会儿和右边的马思伊说几句,一会儿和左边的吴文婕说几句,而这两人吃饭的速度也是很慢的。今天高朕明又故伎重演,开始和这两人说话,我走到高朕明的身边一看,他饭碗里的饭几乎没有动过。

午睡时间到了,我走进午睡室就看见高朕明和庄侃两人在地上来回打。我出现在他们面前时,兴奋的两人一下子还很难控制自己的行动,扭在一起还在嬉笑。我问他们:“打完了吗?”两人这才赶快从地上爬起来。

效果。

总结。

到目前为止,持高朕明父母态度的家长为数还不少,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是吃吃、睡睡、玩玩。如果在幼儿园孩子都不能高兴地玩上一玩,彻底放松的话,那以后进小学不是就更没有玩的时间了吗?另外一部分家长则认为:我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让老师来教育的,要我们配合,哪有时间?种种情况分析归结于一点:家长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老人与父母之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还需进一步沟通。

至今为止,高朕明在家吃饭还是由大人喂的,他几乎没有自己一口一口往嘴里放饭的习惯,所以在幼儿园吃饭,他就是吃吃、说说、玩玩。不过和以前相比,高朕明含饭的情况有明显好转,现在喂他吃饭,他一口一口吃得比较干脆,含饭的现象几乎不再有了。当然以后应该以提醒为主,尽量让高朕明自己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实施目标三月份。

对各类学习活动、游戏活动感兴趣,愿意去学一些简单的东西。

实施。

过程3月9日。

上午计算活动教幼儿学习9以内的基数,活动的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在黑板上集体操作,练习“找找、说说”,每逢这种情况,能力差的孩子练习机会相对来说都会比较多一些,因为我要了解他们掌握的情况,是不是都学会了?高朕明今天举手的次数比较多,所以我请他的机会也比较多,好多次他都答对了,也放对了,为此他自己也感到非常高兴。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幼儿自己操作、摆放小动物,这一环节的任务要靠幼儿自己独立完成,仔细观察高朕明的操作情况,不是很妙,错的概率非常高。

可见对于高朕明来说,要他单独完成一件事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虽然他举手回答问题时能答对,但那时因受周围朋友影响他会仔细去考虑问题。可当自己一个人去操作时,他会感到要做的事情很多,自己无法完成那么多事,所以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所有的孩子都很好,做完题后将练习卷交到我手上,然后在边上等我批阅,李以奉、余佳说有事要先走,我说没有关系,卷子明天发还给你们。只有高朕明妈妈来接后(我当时不知道是谁接走的,因为没有和我打招呼)马上就走了,练习卷也没有交给我。

一直觉得高朕明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是很重视,他的父母从来不问我们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就像奶奶说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到小学去解决也来得及,幼儿园里就是让孩子玩的地方。”因为有了这种想法,所以高朕明妈妈来接孩子时也不管孩子是否做完题目,也不问老师是否可以让孩子先离去,带着孩子就走了。

效果。

总结。

实施目标四月份。

1.继续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作业。

2.自由活动时能尽量多做一些安静的游戏,奔跑时注意安全。

实施。

过程4月7日。

今天做的思维训练题,内容是分类。题目有大小萝卜及有不同形状叶子的分类;粗细蜡烛及上面是否有火苗;不同颜色与大小的图形;不同颜色、花纹、大小的萝卜等。卷子发下后,不少幼儿很快完成并将卷子交给我批阅了。高朕明也完成了,但我发现5道题只完成了2题,还有3题没有做。

高朕明经常会有类似情况出现,交上来的卷子有一半题目没有做好或是写得乱七八糟,答案全部错误。每次和奶奶谈起,她总会有很多的抱怨:“父母不管孩子呀,外婆太宠呀,……”其实孩子的能力差、口齿不够清楚等,奶奶完全了解,但她却矢口否认,总说孩子在家如何聪明、如何健谈、如何善解人意。奇怪,难道她真的不敢面对孩子的这些不足吗?两对老人都很想做好人,让第三代更喜欢自己,所以争相宠孩子,殊不知这样会害了孩子。

区角活动时,高朕明玩的是思维训练“排排、放放”,其中有一组内容是摆放数字,第一行是:1、()、3、4、()、2、3、4;第二行是()、4、1、2、()()、1、()。高朕明第一排都放对了,第二行他在开始的地方还是放“1”,我问他:“你为什么在空格里放‘1’?”高朕明看看我一语不发,我又问他一遍,他还是不语,最后我问他:“4的前面应该放几?”一连问了几次,高朕明总算将“3”放到了空格里。

对于高朕明来说,做思维训练题有一定的难度,好在他对这一活动很感兴趣,也很愿意去尝试做这一游戏。因此,他的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当发现他做错题老师提醒他后,他也能去思考、去理解,最后自己去改错。

区角活动时,高朕明来到几何图形拼搭处,今天他拼的是一艘船。游戏结束时,他兴冲冲地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了小朋友,当其他孩子夸他真棒时,高朕明特别高兴,脸上洋溢着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虽然高朕明的拼图技能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他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

高朕明游戏时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其他孩子喜欢今天玩这个,明天玩那个,每天换新花样。而高朕明不是,他喜欢今天玩这个,明天玩这个,后天还是玩这个。每天重复地玩一样玩具,别人肯定会腻,但他不会,而且每天玩得乐此不彼。虽然他玩一种玩具的能力提高了,但玩其他玩具的能力却下降了。

效果。

总结。

从高朕明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来看,他和其他孩子间存在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尤其突出的是他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方面。现在班上好多孩子听、写、说、算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高朕明不行,应该说他的智力并不象他所表现的那么差,但他确实需要老师一对一地教、一对一地盯,如果老师对他进行个别辅导,他的学习效果还是会有些起色的。

实施目标五月份。

1.鼓励高朕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希望高朕明能和同伴友好相处。

实施。

过程5月11日。

今天高朕明吃午饭的速度特别慢,而且桌上掉了好多饭粒,我提醒他好多次,可一直不见效,最后我走过去喂他吃饭,他总算将一碗饭都吃光了。

在喂高朕明吃饭的时候我问他:“在家是不是都是大人喂饭吃的?”他说:“是。”我问:“谁喂的?”他说:“阿婆。”难怪,大人在家喂了一星期的饭(长假),孩子自己还怎么吃饭呢?确实,每周第一、第二天,高朕明吃饭的情况都不是很好,这是因为高朕明周六、周日两天都住在外婆家,而住在外婆家时,高朕明所有的事都是由外婆来包办的。

中午进教室时,搭班告诉我高朕明咬了庄侃一口。我将庄侃叫到身边,让我看一下高朕明咬的地方,泪水还未擦干的庄侃伸出左手大拇指,拇指上的牙印够厉害的,又紫又肿的。我将高朕明叫到身边,把庄侃的拇指放在高朕明眼前,问他是怎么回事?高朕明未答先哭:“侃侃先打我的,他拿树枝打我,然后我再咬他的。”我问庄侃:“是吗?”庄侃冲我点点头。

最近一段时间幼儿相互间打来打去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大部分孩子都会回答一句:“他先打我的。”但即便如此,高朕明打人情况发生得还是比较少的`。他虽然也变得越来越调皮、越来越淘气了,但他胆子还是比较小的,象他今天这样发狠咬人还是头一遭,估计也是被庄侃逼急了才会这样的。在和庄侃的交谈中,他也承认了自己拿枝条打高朕明的事实。

今天高朕明吃饭的速度特别慢,几乎是我喂一口他吃一口,到最后他干脆将两手放到了桌子下面,自己不动手就等我喂了。我问他:“在家里是不是奶奶喂的?”高朕明回答:“是的。”我问:“每次吃饭都是奶奶喂的吗?”他看着我不回答。看来我的猜测没有错,因为他的眼神已经告诉了我一切。

以前奶奶总说外婆怎么怎么宠高朕明,样样事情都依着他,没想到现在她自己也这样惯孩子,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完全被剥夺了,看来他的能力发展又遇到新的障碍了。

效果。

总结。

放完五一长假之后,发现高朕明的自理能力有所退步,前一段时间他吃饭的情况已有明显好转,但现在又不行了。吃饭如果老师不喂他的话,他几乎很难单独完成这件事。另外最近还发现他越来越调皮、越来越不听话了,随便离开座位、和同伴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叫他名字好象也没有听到似的,这些情况都很让人担心。

实施目标六月份。

1.能遵守集体规则,不随意离开集体、离开自己的座位。

2.告诉他马上要升大班了,应该好好学习,象个大班的哥哥。

实施。

过程6月1日。

上午高朕明没有来幼儿园,为了不耽误正常的活动,我特意打电话到他家去询问:“高朕明今天为什么不上幼儿园?”打了好多次电话一直没有人接。8点半左右,高朕明的奶奶来到幼儿园为孩子请假,开口就说:“这次是我不好,带高朕明去医院打预防针,回来后孩子就发烧了。这几天孩子住在外婆家,估计今天是不会来了。我打电话去,说孩子幼儿园今天搞活动,希望他们能让孩子来幼儿园……”

孩子打完预防针后有反应、发低烧,这纯属正常,根本就没有必要去责怪大人。但从高朕明奶奶的语气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因为孩子发烧了,所以外婆有怨言了,在责怪奶奶了。而奶奶内疚了,觉得自己做错事了,对不起孩子、对不起外婆等人了。

早上高朕明的外婆送孩子来幼儿园,看见庄侃就说:“你是不是经常和我们高朕明打架啊?”庄侃点点头,高朕明的外婆说:“以后你们要好好玩,不能打架,知道吗?”庄侃又点点头。

效果。

总结。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高朕明吃饭的情况有明显的好转,虽然他现在有时吃饭还要老师喂,但含饭的情况不见了,吃饭的速度也比以前快多了;睡觉时还需要老师提醒,但次数减少了,睡觉情况明显比以前好转;另外高朕明自己穿脱衣服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孩子现在比以前爱说话了,和老师、和小朋友的语言交流也比以前多多了。

高朕明各方面的能力都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他进步的步子明显比其他孩子慢好多。如:上课时,他的反应要比别人迟缓;吃饭时,他的进餐速度还是比别人慢;动作的协调性也要比别人差好多。但值得欣慰的是高朕明比以前活泼了,说话的机会也多了,这样老师就可以从和他的交谈中了解他的想法,这对教育、帮助他应该是有很大帮助的。另外,下学期我和高朕明家长的联系还要多一些,相信家园教育相一致,高朕明的进步肯定会更大的。

教育研究报告会主持词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这段日子以来,有个名字,一直在南粤大地传颂,有一个人,一直被人民群众牵挂。他,就是任长霞式的好民警——冯尚益。一个多月前,在处置一件群体斗殴事件中,为保护身边的战友,白云区分局永平街派出所民警冯尚益不顾个人安危,坚持站在最前线,不幸遭受穷凶极恶的歹徒袭击,最终因头部受重伤光荣牺牲。

冯尚益牺牲的消息传开后,一笔笔捐款送到了亲属手中,送到了追悼会现场,一个个慰问电。

我想一辈子做警察”。这个普通的基层民警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自己对公安事业的忠诚和热爱,怎不让人振耳馈聋!

让我们来听一听教导员袁中对冯尚益的评价。

烈士冯尚益在遗像上微笑着,他在看着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多个徒弟吗?他在向朝夕相处的同志们告别吗?都说做警察的,兄弟情谊特别深,平日朝夕相处,合力擒凶,一起享受破案的喜悦,一起为抓住罪犯跋山涉水,出生入死。如今,竟然就到了永别时当民警们在所党支部会议上哽咽着齐声大吼代冯尚益答“到”时,当民警们对冯尚益的遗像像个孩子一样恸哭时,当向英雄敬礼告别,民警们泪流满面,失声痛哭时,再铁的汉子,又怎能不动情!让我们和永平街派出所刑警中队长余绍武,这个与冯尚益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一起来回顾他和冯尚益相处的日日夜夜。

斯人已逝,英名长存。冯尚益带着无尽的亲情依依不舍地走了。心爱的女儿还在呀呀学语,他还想抱抱她,用胡子扎扎那可爱的小脸蛋;年轻的妻子还在倚门翘望,他还想陪着她,去天河城好好地逛逛街;年迈的双亲白发巍巍,他还想亲手扛来山里的泉水,斟给他们尝一尝。冯尚益是个重情重义的汉子,侍奉双亲,抚养遗孤,疼爱妻儿。当往昔的天伦之乐化为乌有,朝夕相处的人从此只能梦中相见,怎不让人心如刀割,肝肠寸断!

他倒下了,砸碎了亲人们的心。

让我们来听一听她的妻子范未讲述一个真汉子的侠骨柔情。

在群众的眼中,冯尚益其貌不扬,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一有事情,他们总是说:“去找光头佬吧!”群众何全胜说:“其实应该问一问他的名字,不该老叫他光头佬的,现在想叫都叫不到了。”其实,不论是叫“光头佬”,还是叫“阿益”,在何全胜和许许多多的群众眼中,它们都是好警察的称谓。在派出所工作年,冯尚益创造了年零投诉的纪录,并把这个纪录保持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对群众深深的爱,永远地留在了心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个案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是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评估项目可行性、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对策等,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研究性报告。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个案案主:四年级第二小组。

成员:

赵雅琪,女,10岁。班级副班长,成绩优秀,性格活泼开朗,爱发言、善思考,学习兴趣高,家庭对学习极为重视。乐于助人,热心班级事务。

蒋永磊,男,11岁。成绩较差,性格内向,不爱发言,母亲在外地工作,父亲忙于工作。平时跟着爷爷奶奶。学习热情不高,有时完不成家庭作业。平时话较少。

李东轩,男,10岁。成绩中等,上课不爱发言,对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王梓印,男,11岁。成绩中等,个头矮小,聪明活泼但有些调皮,能听老师的话,只要努力常能考出好成绩。数学成绩较好。

张轩,男,10岁。成绩较好,学习踏实,听讲认真,乐于思考,诚实守信,热爱集体。

王雪娇,女,10岁。成绩良好,学习认真、刻苦,踏实努力,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刘天慧,女,11岁。成绩中上等,学习踏实,发言积极,语文成绩较好。

案主来源:

班级以“组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分组,分组参考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优生差生搭配,气质性格搭配,男生女生搭配,形成七人小组。并随机抽取一个小组作为研究对象。

这个小组总体学习成绩中上,基本能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但合作能力不强,通过合作获得整体提高的意识不强。在合作时,往往过于依靠个人的能力,优生不能带领(而是代替)差生思考理解,学生并未在合作中体会到合作的好处,合作意识不强。

1、小组合作常常采用讨论的方式,在讨论中优生占绝对主导地位,从发言到记录总结由优生(赵雅琪)包办,尽管采用轮值组长制,但收效不明显(有时差生根本不能担任总结发言的任务,甚至记录都不能完成)。差生(蒋永磊)从不参与较难问题的讨论,仅仅参与类似读书、背诵等极为简单的项目时较为积极。

在小组中的优生(赵雅琪)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合作任务,在小组中人缘好,有威信。往往她的个人结论成为小组的最终结论,常常是先由她一人完成任务,再作为小组意见在班级中发言,在帮助差生时为图省事常常采用告诉答案的方法,但为人很热心,对差生基本上是有求必应。

在小组中的中等生较为轻松。王梓印有时能在讨论中发表独特观点,但更常在讨论时开玩笑,使讨论不能围绕老师既定的目标进行,从一定程度上影响讨论效果。能听取组内讨论意见,加以总结,讨论时常和赵雅琪进行争论(其争论内容往往和要求讨论的内容关系不大,爱纠缠于枝节问题,甚至是无关问题,其动机往往是好玩)。当有老师参加小组讨论时往往又有价值的、出人意料的观点。不爱理睬差生,常采取取笑的态度对待差生,经老师教育,态度有较大改善,有时能主动帮助差生,引导他们思考,但缺乏耐心。在担任小组书记时表现较为积极。

在小组中的另一中等生(李东轩)对小组讨论往往采取旁听的态度,不爱积极参与,极少发表个人意见,但能较为认真地听旁人的意见,有时在同学(调皮的王梓印)吸引下会参与其中,面对较难的问题时对组内其他同学较为依赖。担任组内书记时不能很好地总结小组意见,在组内无影响力。

在小组中的差生(蒋永磊)基本不参加小组讨论,不能完成组内分工布置的任务,能听组内其他同学发言,但听后总结的能力极差,常表现为发言不知所云,所以不能承担组内书记的任务。但学习热情有所提高,在读书背诵等较易的项目时表现积极,成绩未见明显上升。

2、在小组表演时,小组内分工明显倾向于优生。角色安排一概由优生指定,重要角色一概由优生担任,差生在组内基本上得不到表现机会。在由教师指定差生担任重要角色时,差生明显缺乏信心,表演不够到位,不敢投入角色(在教室的鼓励表扬下,情况也没有明显改善),有时甚至会因表演不到位在班级中引起讪笑(更挫伤了表演的积极性);在教师指定角色时,优生有时表现为不满教师的安排。

3、在合作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合作仅仅是形式上的,差生无法在同一层次上发挥自己的作用,相反的,差生只能抄袭优生的答案,根本没有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去。在解决容易的题目的过程中,差生也常常不动脑筋,直接在优生处抄袭答案了事,又是中等生也是如此。在这一小组中,赵雅琪的答案往往代替小组的答案,其他人并未参与思考。班级中其它的小组也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的教育并不能完全见效,有时会使这种抄袭会更隐蔽一些。

4、差生并不是在所有的项目上都缺乏讨论的兴趣。在有他们擅长的题目或能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的题目出现时,他们也能充分的参与讨论。优生也在有兴趣的话题中表现得更为出色。蒋永磊比较爱谈论小动物,例如在作文讨论《我们家的小狗》时,表现极为活跃,发言连贯、充满热情;李东轩爱谈论自己感兴趣的电视剧;王梓印爱讨论战斗故事等。总的来说,更贴近生活的话题已引起学生的兴趣,而距离生活较远的话题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优生的发言也更多表现为空话、套话,还有从揣摩教材和教师意图而来的废话。

5、通过小组合作,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联系有所加强,关系较为密切。在老师的要求下,他们不仅仅是课堂上合作的关系。课后,他们仍然要保持小组编制进行学习,这使得他们之间的接触时间增加;同时,由于赵雅琪在组内的重要性(常靠她一人解决整个小组的问题,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务),她在小组内的出于领导地位,除王梓印外,其他人服从赵雅琪的安排,要是闹别扭也多半是差生进行让步,学习中的地位高低决定了平时相处时地位的高低。

6、对这个小组成果评价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赵雅琪和王梓印的'表现;如果对这个小组的合作本身进行评价,那么它往往是流于形式的。

学生访谈:

赵雅琪:对小组合作不是很满意,她们(主要指李东轩、蒋永磊)总是不爱说话,有时候很简单的东西也不会说,总喜欢抄我的,我也没办法。有时候我教她们也不听,就叫我给她们答案。我有时候也没耐心教她们。有时候挺烦她们的,要是能和xx、xx、xx(她的好朋友,成绩很好)在一组就好了。我们肯定能讨论得起来。有一次老师布置一个小组作调查报告,可我们小组都不做,我只好一个人又做记者,又做编辑,又写又画,一个人写好了,可老师也不知道。有时候挺不公平的。我喜欢老师表扬,有时候我一个人就能把事情做好,我更希望老师表扬我。

王梓印:我对小组合作没什么意见,无所谓好不好,反正我只要自己学好就行了。要是能帮助别人我还是愿意的。我也想帮助差生,但是他们不要,我也不好意思。合作成果不怎么样吧。我不太愿意跟她们一组,要是能和xx、xx、xx(他的好朋友,成绩中等偏下,有的成绩差)一组就好了。(老师问:一定对成绩提高有帮助吗?)不一定能提高成绩,但是我们讨论的时候有话好说。(老师问:讨论时说什么?都和老师布置的问题有关吗?)不一定和老师布置的问题有关。(老师问:那为什么还要一组呢?)和他们在一起开心。我对老师表扬不表扬无所谓。

李东轩:我们小组不怎么样,和其它小组差不多。我有时候会发言,但比较少,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有时候会抄她们(赵雅琪、王雪娇、王梓印)的答案,多数情况下自己做。我不太帮助别人,不是不愿意,也没什么人要我帮助他们。参不参加这个小组对我的学习影响不大,我无所谓和谁一个组,要是能和好朋友一个组更好。老师表扬我很少,有时候听到老师表扬会很高兴。我希望能参加小组活动,我希望老师能多表扬我们小组。

蒋永磊:我们小组挺好的,我在讨论感兴趣的题目时会发言,但我发言不好,他们(赵雅琪、刘天慧、王雪娇、王梓印)发言好,我喜欢学习,不过有时候有点懒,不能完成作业,这学期好多了。(老师问:和小组有关吗?)和小组有关,她们会帮助我。我喜欢和xx、xx、xx(她的朋友,成绩一般,有一个较好)一个组,她们会帮助我,我想一定会进步。我很在意老师的表扬,很喜欢。

王雪娇:我们都知道开展合作学习对自己很有用,但在实际上总是不尽人意,尽管有合作学习的时候,但起到的实际作用并不时那么明显,也许时我们不善于正确合理地开展合作学习吧。希望老师能多指导我们如何科学地开展合作学习。

刘天慧:合作学习对于我们的学习应该说还时有帮助的。个人的能力有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从同学那里得到适当的帮助可以解决自己困惑的问题,扫除学习的障碍。但是有的学生就不这样想,总是想着能找到答案就行,不管这个答案是怎么来的。

张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可以集思广益,智慧共享,合作的关键还是要让每个人都积极有效的参与到讨论中来,让每个参与的人都学会更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原因分析:

1、总的来说,班级的小组合作并未见显著成效,学生的合作素质并未有明显提高。小组合作时间较短,学生并未能真正适应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前也有类似的学习方式,但未能形成规模,使用较为随意)。

2、小组合作的方式并不适应所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它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它仅仅是课堂教学手段的一种,必须针对不同的内容、对象进行调整,必须和其它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3、小组合作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否则有时会产生负效应。

使用策略:

1、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恰当的分组。在分组时不能只考虑到学生的成绩,还应当适当的考虑到学生间的性别、兴趣、人际关系等因素,但不能完全根据学生的性别和人际关系进行分组(易使合作偏离方向),如果按相同的兴趣(或理想)进行分组,情况会比较好。

2、注意调动学生合作的兴趣,学生合作的初动力来自于教师的指定分组,但这个分组不能给学生以实质性的动力。在合作中,应该不断以激励手段促使学生向前。确定适当的合作的范围也能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这个范围要贴近生活,能使班级的大多数学生有话好好说。

3、要协调合作小组中各成员间的关系。尽量使合作小组中各成员的关系密切,并应尽量使成员间的地位平等,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合作的质量。

4、要关注学生合作的趣向。合作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努力使合作小组的成员协调一致的进行讨论,教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讨论,参与学生的合作,及时地制止偏离方向的合作(一个贴近学生的、适合合作的合作内容往往不需要教师制止,学生就能始终热情高涨的进行合作)。

5、合作必须有适当的分工,无论是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的分工还是轮值分工,必须制定适当的计划,并认真执行(哪怕影响合作成果的汇报)。

6、合作必须和独立思考相结合。该独立思考的项目应当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不能以移植优等生的思考结果而放弃多数学生的独立思考为代价。当进行合作时,合作的成果形式必须是小组集体的。

7、合作本身必须在适当的时机使用。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

8、小组合作应当和其它的合作形式结合使用,和其它的课堂教学手段结合使用。

根据以上的思考,我们的研究从我校课题实验班中随机抽取一个小组(该班级事先经过有效分组,并拟在实验过程中作适当调整),在不事先通知小组学生的情况下,请课任教师(语数外及部分小学科,重点突出班主任)对此小组的合作状态(合作的搭配,合作的动机,合作的趣向,合作中各合作者的关系)予以关注,课题组长期跟踪,并结合课任教师对合作的成果作出评价。

幼儿个案研究报告

幼儿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新入园幼儿在与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中,要形成有关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遵守集体生活的初步的规则规范,学习新的人际交往,这一过程成为新入园幼儿的适应过程。如果幼儿的适应过程顺利,将有助于儿童增强自信心,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品德意志的发展;相反,如果幼儿的适应过程不顺利,则会引起儿童的恐惧、退缩、厌学、违法、品行障碍等问题。因此,幼儿初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其适应过程的顺利与否将为以后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适应方面,提出小班幼儿发展目标是对幼儿园的生活好奇,喜欢上幼儿园。为此,我们要研究此课题来促进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使幼儿喜欢上幼儿园,促使其社会性良好的发展。

众所周知,幼儿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的基础部分,也是一个人的身体成长、智力形成、品德形成、情商陶冶的重要时期。幼儿初入幼儿园能否适应的问题作为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必然存在;而从家庭到幼儿园,这是幼儿走向社会,进入新生活的第一个转折点。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完全陌生的人,幼儿能否有愉快的情绪,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将直接影响其社会化的进程和性格的发展,幼儿是未来的主人,二十一世纪所需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聪慧的头脑,更应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许多研究表明:2-3岁的孩子在情感上的依恋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教育专家刘桂珍认为:依恋是儿童与其主要教养者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在儿童整个心理发展(包括社会性、交往、情感、行为、心理健康及认知、智力等方面)中都具有重大作用,既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发面和重要因素。

对象:小班全体幼儿。

时间:20xx年3月——20xx年12月。

1、自然观察法:观察并且记录一部分刚入园的幼儿开学一个月时间中的适应情况。

2、调查研究法:通过电话或者家访,了解幼儿在入园前的情绪状况以及入园后出现的各种适应问题进行对比。

1、对幼儿入园初期各时段出现情绪的外在表现和态度行为状况进行观察记录和比较。

2、深入探究幼儿出现初入园不适应现象的原因。

3、总结出应对幼儿入园适应的有效策略,帮助教师、家长做好幼儿入园适应工作的实践经验。

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文献法。

1、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张晓(负责课题的组织开展)。

副组长:陈华凤(负责课题报告执笔)。

成员:童秀琴(收集整理资料、实验老师)。

杨桂元(实验老师)。

2、组织课题组同志学习幼儿园教育规程、幼儿教育大纲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和成果,转变观念,强化儿童教育观意识。

3、分阶段进行实验调研,定期积累资料,努力出成果。

(一)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进班观察、调查,做好开学一个月中孩子的情绪表现记录,边观察边实施策略。

2、继续做好观察记录工作,完成开题报告。

(二)、实验阶段:(20xx年5月——20xx年11月)。

1.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幼儿出现初入园不适应现象的原因。

2.通过实践研究,指出以往幼儿入园适应工作的误区。

3.多与幼儿交流沟通,让他们把对家人的依恋情感转移到幼儿园。

(三)总结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

1.整理研究过程的论文、案例。

2.课题组整理各种相关资料、数据、写出结题报告,撰写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希望能够通过实践研究,来总结出能够应对幼儿入园适应的有效策略,让幼儿能较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较快地稳定情绪,愉快地来上幼儿园。

20xx.3.17。

幼儿个案研究报告

哲哲小朋友是一个小男孩,平时和小朋友之间很少交流,总是一个人玩耍,不太爱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在学习方面比其他小朋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较差,所以其他小朋友也就不太爱和他玩耍,这也使得哲哲小朋友更加内向了,不太爱说话,在日常的生活方面,哲哲小朋友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比较弱,吃饭时不愿独立吃,午睡也不能独立穿脱衣服,总是需要同伴们的帮忙。

哲哲四岁了,之所以哲哲小朋友会有许多的问题,这都是由于哲哲小朋友的父母,爷爷、奶奶平时对哲哲太多宠爱,在家中什么事情都不让他做,才会导致他出现这些不良情况。跟哲哲父母沟通了解到,由于他家周围没有与他同龄的孩子,所以哲哲小朋友性格比较内向这也是一个因素。

1、加强家园联系,让孩子的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

2、通过与幼儿家长的交流,让孩子家长与我们老师互相配合,共同正确引导孩子。

3、让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世界,了解身边的'事物,感受同伴之间的友爱。

教育教学研究报告范文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的重要性。什么是“文明礼仪”?简单地说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在迈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培养下一代的人文素质:如韩国《道德》课,将教育学生理解生活中的基本礼节及行为规范的内容和重要意义作为课程目标;日本设立“道德时间课”、“友爱课”;美国推行“公民教育”??这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道德风貌与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尊礼守仪,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的“礼”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它对现今学校德育仍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校是一个文明的大舞台,文明礼仪是学校精神面貌的展现。

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高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文明礼仪普及教育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使学生系统地接受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当今社会,由于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与礼仪相悖的行为直接侵袭和影响着广大高中学生。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有些学生不知道鞠躬,不会微笑,不会握手;有的家庭甚至出现“孝顺颠倒”的不正常现象;不少孩子在社交中,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常常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对学生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培养高智商的学生,同时我们还肩负着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教会他们懂得基本的文明礼仪的责任.把他们培养成具有高智商和高情商共同发展的社会新人.

如何在新的课改环境下,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明礼仪常识,去除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的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新问题.这正是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二十一世纪的人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它强调的就是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此课题的研究也会在培养学生的“四会”过程中体现出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充分体现其实用性和科学性。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在新形势下学生自我文明礼仪形成的途径,总结新课改教育环境下文明礼仪教育体系建构的一般方法。

2、归纳总结在新的德育工作环境下建立有利于文明礼仪教育养成的新的长效机制。

3、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对学生发展带来的影响,并促进学生实现文明礼仪的自我教育.

4、建构课题研究,建构我校德育教育新形势下文明礼仪教育的新体系,创建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社会文化情境下,以自己的背景经验和知识结构为基础;主动地探索、发展、总结、实践的发展过程,是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学习技术,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加工,从而获得自己的认知过程。因此,我们汲取建构主义理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凸显学生主体性,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2、主体间性教育理论。

主体间性教育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间的交互关系。主体间性不是反主体性,不是对主体性的绝对否定,而是对主体性的扬弃,主体间性涉及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主体间性即交互主体性,是主体与主体的共在关系,主体间性教育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是主体间性教育,主体间性即师生间交互关系是现代教育本质所在;现代教育过程是一种主体间性活动过程,师生间的双向或外向交互活动是现代教育过程的关键所在。

3、主体性教育理论。

孙喜亭认为:强调教育主体功能就是把人作为主体对待,把人本身的'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把教育变为人的教育,而不是工具的教育,以使人在社会生活中以主体身份出现,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全面推动社会的进步。王道俊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或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同时认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过程和教育管理本身要有主体性。黄崴认为教育是人的主体发展的过程,同时认为“主体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人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过程”。

4、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特指本世纪60-70年代盛行于美国,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直接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这一教育思潮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习者达到具有满足感与成就感的最佳状态。

5、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即自我认知。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就是个体对思维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其实质就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它在个体的整个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能控制调节活动,并能促进个体思维的创新。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最早,这一理论主要应用于人的认知领域活动中。元认知被认为是认知活动的核心,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元认知应用于德育主要是能够促进学生对自我行为的认知、监控和调节。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各种文献档案,为制订研究方案提供依据。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指以实践中的实践者为主体,以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实践中并为了实践的一种研究活动。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

3.调查法。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法主要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调查者本人作调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调查者的人作调查。

4.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指的是追踪研究某一个体或团体的行为的一种方法。它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它通常采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在本课题中对有突出特点的学生(主要是表现很突出的学生以及问题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状态,以便优秀学生的成长对课题组有启发意义,而对问题学生的跟踪研究将会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方法,从而使问题学生得到转变,使其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得到鼓励,最后达到教育目标。

5、经验总结法:及时回顾总结实践研究做法,整理总结形成经验、报告。

四.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初期研究—中期研究—终期。

研究)——总结、鉴定、验收阶段。

(一)准备阶段(时间需要确定)。

确立课题,成立课题研究机构,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明确工作职责,组织课题组成员参与培训学习,进行问卷调查,申报课题。

(二)实施阶段(时间需要确定)。

1、初期研究(时间)。

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别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聘请专家指导组,由政教主任叶如广负责组织实施。具体内容见《准备及初期研究安排表》。

表一、准备及初期研究安排表。

阶段研究小结:本阶段,通过学习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远程教育、互联网的建设改善学校的技术设备,通过对学生、学生家长、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详实的研究计划,初步提出新形势下构建学生自我文明礼仪形成的德育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2、中期研究(时间需确定)。

本阶段,注重搜集相关研究成果,全面开展实施研究,初步探索文明礼仪教育。

幼儿个案研究报告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的进步,个体社会的加剧,以及现代的生活方式的改革与普及,人际交往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占有的位置的越来越重要,并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作为国家强力后劲的下一代,尤其是4-5岁的小班幼儿。他们第一次进入集体与许多同龄人共同生活和学习,其与人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众所周知,未来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的幼儿将面临的必然是一个充满机遇,同时也充满竞争的社会,除了拥有专业的知识外,还需要什么?我们认为需要的就是能力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1)怕羞、无问题。

(2)与别人相处,幼儿时期起孩子就对它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当孩子座公车时也许回望着身旁的陌生的人微笑,在公园玩当他碰到以为每天都看见的好朋友时就会走过去拥抱他,孩子愿意认识一些新面孔会热情的与人交往希望获得认同与友谊。

(3)社交技巧我们要从小教给孩子的社交技巧包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该以沟通,谈判的技巧来解决纠纷,所谓社交技巧,包括有能力缓和冲突气氛,以对方式解决分歧表达自己意见聆听不打扰别人所提见解,当然懂得协调从而得知解决问题的方式孩子如果学会了这个技巧不但对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所裨益,对于进入青年期甚至以后长大都有利而无害。

(4)从群体中学习,孩子在家庭外当与同伴友谊这将以后他们接触最常的人群孩子们的友谊对于他们极为重要友谊可让孩子去了解到自己和他的同伴,能使他们鼓励和自信,而更热中与社会,同时他们会感觉到个人力量不足,因而学会妥协,应付争执掌握机会等技巧当孩子其他孩子产生相互作用时这种技巧会得到最好的发展。

(5)关心别人孩子会运用种种不同的方法表达他们的感情哭与笑是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发应的一种,与孩子分享我们的生活经验教导孩子真诚的去对待别人,有的孩子无法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再引导他们产生关心别人的情感本课题就是要通过对以上几方面的观察研究对4-5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作一个调查并找出一些合适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能力。

本课题就是要通过对4-5岁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现状的了解提示影响4-5岁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因素,为更好的培养4-5岁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依据,寻找适合的方法来培养和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

1、影响4-5岁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主要因素。

2、如何培养和提高4-5岁幼儿与他人进行人际关系交往的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和对象是国艺幼儿园的小班组以小四班幼儿为主要对象。

方法。

1、调查法。借助于问卷的形式对于幼儿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理解。

主要依靠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从中知道影响幼儿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及幼儿人际交往的现状。

2、观察法。由于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小班幼儿研究的是与他人的交往情况,所以选择观察的方法去研究其他人进行人际交往的情况。

问卷以封闭问题为主开放几半开放课题为辅,包括对幼儿人际交往的态度及看法。幼儿目前交往的现状。

本课题研究时间自2005年5月至2006年5月,历时一年。

1.2005年5月课题组成员收集有关资料,制定出调查表。

2.2005年6月根据与制定的好友的调查表进行前期测试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3.2005年7月—2005年12月教师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措施并请家长配合教育工作。

4.2006年1月进行其中考试测试。

5.2006年2月—2006年3月根据中测找出不足思考对应方法进一步提高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

6.2006年4月进行后期调查测试。

7.2006年5月整理材料统计数据,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本课题研究以实验报告的形式结题。

教育研究报告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城市化建设,是国家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消费、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的实际步骤。我国的城市化速度明显滞后于工业化速度。我国工业产值比重已达到57%,但是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只有36%1),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60%,更低于发达国家的80%,说明工业化并没有带动城市化。根据经济学分析,农村城市化要比农村小城镇建设更有实效,是更为科学的实施方案。通过改革劳动就业、户口制度,以及城关镇建设,大中小城市向特大、大、中城市发展,到20xx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45%。

有些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限制农民合理流动和进城的政策、文件,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进城就业,非农收入难以提高,国家城市化进程缓慢。在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下,有关涉农的政策主要表现为限制、集中管理,主要维护涉农主管部门及其相关单位的利益。农业政策的目标本是针对农业生产者的,但农民得不到的好处消耗到中间环节,保护的是农业的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政策损失2)。有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行业、部门的封闭性,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民收入的增长缓慢,需要重新思考和调整。从全局考虑,全国一盘棋;从全球考虑,农业国际化,摆脱就农业而农业,就教育而教育的狭隘思路,可从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得到更为开阔、清晰和准确的答案,这也是入世对我国农业提出的警示。

研究表明,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非农收入,加快实现农村城市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更为有效之举。近几年,多数省、市、自治区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浙江省却一花独放的原因就是发展效益农业,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20xx年浙江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为4253.67元,其中非农收入达2964.62元,比1999年增长12.1%,占农民收入的70%。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9年增长7.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准。农民人均农业收入为953.82元,比1999年下降3.5%,增长率连年下降幅度也大大缓和3)。当然,浙江省的区域经济和个体经济发达,带动建筑、运输、服务业等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

农村城市化建设,成为解决我国农业就业人口长期大量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一世纪性难题的一项国策和对策。原创:目前,我国有4.2万个小城镇和1.82万个村庄正在发育成为小城镇,居住人口达2亿,平均每一小城镇的人口达1.63万,面积为1.76平方公里。农村城市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农民的转岗培训、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农村城市化也不是简单的工业化,农村环境保护、居民生活、文化、教育建设同样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因此,农村教育又涉及到农村社区教育和社会化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农村教育的诸多内涵归结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做好农村城市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关键是正确把握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趋势、特点,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社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一、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趋势、特点和问题。

(一)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1)全国小城镇平均面积是1.76平方公里,人均占用耕地面积是108平方米,与大中城市比较没有差别。小城镇具备城市基本设施和职能,有幼儿园、中小学、广播电视台、电影院、图书馆、医院、邮局、压滤机滤布车站、自来水等设施。(2)就业人口比重比城市高,非农人口占大多数。根据有关统计,在小城镇中就业人口占71.6%,比城市的48.6%高得多。农业人口占37%,非农人口占63%。(3)第三产业发展快,从事三产的就业人口多。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17%,从事第二产业人口占44.4%,从事第三产业人口占38.6%,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口多达83%。第三产业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1%,第三产业的企业占总企业数的72.2%。(4)企业中非国有企业占多数。在国有企业就业的人口占22%,集体企业占28%,个体企业占25%,非国有企业数和就业人口都比全国平均高是小城镇的特点。(5)工商业发达。小城镇的工商业发达,占全镇财政预算内总收入的63%,商品交易活跃,市场经济十分发达。在商品交易中,生产资料占34%,生活用品占66%。(6)根据1996年统计,小城镇人均纯收入为3100元,比全镇人均纯收入高900元,高出农村人口纯收入1倍4)。

(二)农村城市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落后,难以适应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农村城市化要求。一是农村基础教育落后,当地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缓慢,2/3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每年有500多万名中小学辍学生,且有上升的趋势;二是农村职业教育落后,现实中的农村教育违背了农村智力和资源“双开发”和“不可分离性”规律5),农村青年初高中毕业后难以适应农村经济活动,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更是难以入门,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门”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巨大障碍;三是农村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落后,阻碍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效益农业和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此外,目前的户籍制度不合理,不利于农村人口的快速转移。“离土不离乡”的制度和观念,农村人口难以转移和集中,小城镇产业规模小,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慢,城市化率低。城市化最低标准要达到10万人口、10平方公里的规模。因此,小城镇建设从理论上就有不少缺陷,不如农村城市化建设更为科学。土地、企业等所有制和使用、经营产权不明,经营权脆弱,小城镇的财政管理职能衰减。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短期行为多,耕地占用率提高,环境恶化,城市化建设的成本逐步提高。短期信贷资金不足,城市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6)。乡镇企业发展受阻,城市企业向农村扩散也受地区、行业、部门垄断的阻碍,都已成为加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很大障碍。

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农业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城市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农村城市化建设涉及到户籍制度、土地经营制度和相关投入等条件,但关键问题是对大量过剩的农业劳动力如何有序、合理转移,农业劳动力如何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优化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提高农民收入。这里涉及到转移农民的转岗培训、农业劳动力的继续教育以及农村社区教育。

革命老区河南省新县积极培训农村青年加强老务输出,每年老务输出6万人以上,其中涉外务工人员常年稳定在2100人,年均老务收入3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县已建成县乡科技培训站17个、成人学校17所、文化夜校197所,主要从事外语、机械加工、木工、电工等业务培训。农村职业教育于是增添了新的内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老务输出培训成为农民培训的新亮点。近几年,新县先后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农村青年,仅在册的培训人员就达2万多人,仅20xx年就向国外输出人员800人,年创收入5000万元7)。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城市化的有效途径。

(1)大力开展农民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今后20-30年,农村劳动力转岗转移职业继续教育是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解决农村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村城市化问题,其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核心问题。今后20-30年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最大课题也正是如何将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按人口转移角度预测:每年通过升学转出400--500万,通过职业培训转出400万已从业的青年农民进城,使现有的3、2亿农民在20-30年内自然减员1亿,转出1亿,新增1亿,农业人口(城乡二元户口制度改革后,以农业人口为准)减到全国人口的50%(农村8亿/全国16亿);通过进一步发展在50--60年内减到30%(4、8亿/16亿)人口,实现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目标。按建国后城市化率发展过程预测(审慎乐观预测):1982--20xx年,城市化率增长15、51%8),平均每年增长0、86%,要达到70%,需39.5年。1953--20xx年,城市化率增长22、83%,平均每年增长0、486%,要达到70%,需70年。按“九五”期间的城镇化年平均提高速度0、46%计算则需要74年。改革开放20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加上外资企业吸纳了近2亿农民工,今后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也不会达到这一速度,可能略低于1978--20xx年的城市化率发展速度,根据审慎乐观预测,约需要40-50年,快则20xx年实现,如果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可能推迟到20xx--20xx年,需要60--70年时间。按照这一农村人口转移进程,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转岗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委实任重而道远。农村人口转岗、转移就业培训将成为各级政府教育、农业部门近20-30年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应给予高度重视。

根据中长期农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城市化建设规划,明确发展适合当地资源、气候、人文条件的二三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方向,以及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优化思路与对策,制定劳动力转移转岗培训计划,配备师资,选择教材,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农业劳动力转岗培训。经过转岗培训就业后的从业者也要定期开展以更新、补充和提高为目标和内容的继续教育。发展二三产业、发展乡镇企业是目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有效途径,然而,劳务国际输出在一些沿海地区也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与之相适应的水产、远洋捕捞、建筑、装修、财会、汽车驾驶、家政、刺绣、传统工艺等技术培训也是深受欢迎的职业教育。

(2)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通过劳动力转移和土地规模经营,农村将涌现大量专业农户和先导农户,他们是支撑和繁荣社区农业发展的中坚农民,他们不会只满足于一亩三分地的小规模经营和效益,而是想成为发展经营十几亩甚至几十亩、几百亩的种养业和加工业,以及农产品的贮藏、保险、包装、运输业经营大户、农业经纪人,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农场主、农业企业家。对这些农民要分层次、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继续教育。通过绿色证书的。分级培训,将现在的农民职业教育按对象分成大众化的农民技术入门培训、骨干农民的职业教育和专业农民、先导农民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加上我国面临加入wto,对农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规模经营和提高附加值的能力,还要具备根据市场变化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能自觉创新的农民,他们有能力不断引进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效益农业、提高附加值,在社区农业发展中起到先进、先导、示范、辐射和扩散作用。

(3)做好青年后继农民培养工作。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是劳动力老龄化、弱质化,农村妇女在一些地区已占农村劳动力的60--70%。农业劳动力素质不仅难以提高,紧接着又出现了工业化初期的问题,即农业后继乏人和老龄化、弱质化。因此,有计划地培养青年后继农民在沿海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已成为农民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农村普通初高中教育中加入一些农业以及二三产业的职业教育内容。对毕业后自愿继承和从事家业、农业的青年农民系统传授农业经营知识和技术,使他们努力成为专业农民和先导农民,这是提高我国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4)大力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是整体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主渠道。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都要在基础、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开展,我们难以想象在不断产生新文盲的条件下能够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在不断向后推迟,为的是让国民在掌握更深更宽厚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职业教育高层次化,提高劳动力的创新能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在于其创新能力上。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发展农村高中。没有任何理由农村的学生只有到了城市才能读高中、读大学。城郊、沿海发达地区已在农村建起了高质量的高中和大学。积极发展农村高中,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积极面向农村,是适应社会、经济、教育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

(5)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使农村劳动力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农村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这对于实施科教兴农,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缓解农村青年就业压力,稳定农村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现在,接受初中教育后的农村青年大多返乡务农,但由于农村普通初中教育与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劳动技能课解决不了很多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农业生产建设和产业化经营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滤布因此,绿色证书教育与农村初中教育的结合势在必行,这是在农村普通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农村普通教育,培养和确保较高素质的农村后备劳动力,确保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在农村初中引进绿色证书教育。具体做法是:在保证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3+1”、“2+1”(还有2.5+1)教育,原创:即在二、三年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安排一年的绿色证书培训。相比之下,初中全程渗透式职业教育是比较有效的做法1)。根据教育部、农业部文件要求,通过进一步完善绿色证书教育,在初中阶段有效实施,学生就有了更为全面学习和系统掌握农村产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既奠定学生升学基础,又为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随着我国社区经济的发展和高中教育在广大地区的普及,农村职业教育在城郊地区、沿海发达地区向高中后推迟;中部地区逐步向高中后过度;西部地区仍在初中阶段实施一个阶段。职业教育的内容也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向二三产业发展。

外语职业教育在黑龙江省东宁县三岔口镇三岔口村成为老务输出、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法宝。通过外语培训,农民自如掌握俄语、韩国语、日语、英语等外语,全村1700人有1000人出国经商、留学或打工,人均收入达到4万元9)。国家一类口岸东宁口岸、中俄东波户市贸易区坐落在村所在地。随着绥芬河边贸增温,村民从“倒包”发展到与国内外公司合作,到俄罗斯打工、种地,村民年人均收入上万元,学俄语的村民急剧增加,已有400人掌握了俄语的日常用语。村民与韩国的民间交流日趋频繁,活跃了县域经济。农民出外打工、老务输出,不仅积蓄了农民的经济实力,还激活了农村职业教育,子女们看好了受职业教育的好处,学习情趣高涨,不仅上好高中,还积极考入大学,出国留学。20xx年,有20多个孩子到日本留学。凭借外语优势,接受农村职业教育的孩子们到青岛、烟台、大连、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沿海合资企业就业。教育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又促进了农村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20xx年,村里投资240万元建设了4层楼的校舍,改善了教学条件,更加激发了农村孩子们学习掌握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6)积极开展农村社区社会化教育。考虑到我国区域差别,先进文化、信息从城郊、沿海发达地区逐步向中部、西部农村地区辐射,但农村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人文情节也会影响城市。社区教育作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象征和构建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将遵循这一发展规律和程序。在农村发达地区率先实施社区教育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新亮点。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为内涵的农村社区教育为农村城市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环保、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成为农业教育的新内容,农村家政等农村生活、文化、环境建设也提到议事日程,日益被广大农村居民所关注。对农村居民,男女老少皆宜的电脑、家政、礼仪、插花、园林、茶道、烹饪、书法、绘画、摄影、外语、医疗、保健、太极拳、健美、美容、环保、金融、保险等社区、社会化教育日益受居民的欢迎。各种市民讲座、老年大学、新娘培训班将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发展社区教育,要进行试点,经实验后逐步推广。有条件的城郊、沿海地区县镇、乡镇可以通过政府牵引型、学校组织型、社会联合型等灵活多样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和评价制度,不断深化、不断改进,努力提高综合效益。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先导性和辐射性。

幼儿个案研究报告

杨明珑小朋友是开学初从小一班转读过来的,原因是对上幼儿园极度的不适应,并且严重的干扰到正常的教学工作。家长要求转到我班,因为我班有另一名幼儿陈奕铭与他是邻居,希望能缓解他的情绪。

但在我班活动中,杨明珑小朋友并不理睬陈奕铭对他的友好表示,而是自顾自的嚎啕大哭,这种情形从每天入园开始一直要持续到放学为止,不仅干扰了别人的正常活动,且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杨明珑多次出现由于哭泣而出现呕吐现象。

(1)自身因素。

从性格上看,杨明珑属于较为内向、固执的幼儿,对于陌生的环境带有较大的恐惧心理,难以信任别人。从他不愿让教师接触身体、教师安抚他时眼神流露出恐惧等可以看出。

(2)家庭因素。

据了解,明珑从小由保姆带大,很少外出。在暑假期间,家长为了让他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特地把他寄放在托儿所两个月,但他在托儿所也是无法适应,整整哭了两个月,反而造成了他对集体生活更大的排斥心理。

(3)班级环境因素。

由于条件限制,班级幼儿人数超额,教师、保育员的精力有限,无法更周到的照顾到每一名幼儿,也是原因之一。

(1)请家长配合。

首先请家长不要太过忧虑,幼儿由于个性、气质、环境的不同,交往的水平也各不相同。明珑的表现较为突出,但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会理解孩子的各种行为,并会尽快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其次,要求家长坚持天天让幼儿上幼儿园,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造成幼儿的侥幸心理:哭闹就可以逃避上幼儿园。再次,请家长多带幼儿接触外界环境,与同龄人有更多的交往,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最后,请家长在孩子冷静的情况下用平常的口吻聊聊幼儿园的优点,让幼儿对幼儿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慢慢的接受幼儿园。

(2)观察幼儿的在园情况。

发现明珑的语言能力强,能听的懂道理,喜欢听故事,会编造完整的理由向教师“请假”。我暂时对他实施特殊的待遇:他喜欢坐哪儿就坐哪儿,培养其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小朋友。针对他语言能力强、爱听故事的特点,经常向他讲述奇妙、有趣的故事,并在关键的地方停顿下来,请他帮忙续编一段,引发他对教师的依赖感。在明珑询问什么时候放学时,采取“分段讲述法”,即告诉他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转移他的注意力。等做完一件事后,再用另一件事拖延时间。当明珑有所进步时,用一定的物质鼓励(如:话梅、苹果帖纸等)来奖赏他。

幼儿个案研究报告

汐汐是一个三岁半的小男生。在20xx年4月10的游戏活动中,老师安排宝宝室内进行桌面玩具游戏,起初,大家都玩的很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来拼搭。这时圆圆跑过来说:“老师,汐汐咬我,”一看,圆圆的手上被咬上了一个明显的牙印。

1、从生理上来说,孩子在2-3个月时会有一个:“口欲期”,孩子们会通过口咬去接触世界。如果这时,家长阻止这种行为,在二三岁甚至更长时间,孩子会养成“咬人、啃指甲”行为。

2、二三岁的幼儿处于模仿期,情绪不稳定,易激动,当发生矛盾,自然用自己行为解决,这是由于年龄的限制,越大控制能力会越好。

1、告知家长,孩子可能处于“口欲期”可在家中让宝宝用一些替代品满足他,比如“磨牙棒”

2、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孩子创设和谐的游戏活动空间,避免宝宝情绪易激动而发生咬人事件。

3、好书推荐《咬人大王布奇奇》。

教育研究报告

长沙市望城区东城镇中心小学。

长沙市望城区东城镇中心小学学生。

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访谈法。

东城镇中心小学位于长沙市望城区最北端,与岳阳市湘阴县相邻,是一所创办于1973年的公办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级9个,有近400名学生,现有教职工25人,其中教师有20名,具有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48%,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90%,学校教师大多数都是年纪在35岁以下的青年女教师。学校布局合理,设备完善,每个教室都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还拥有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图书室、会议室、阅览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科学仪器室、电脑室、心理健康咨询室、远程教育室、多功能报告厅等多种功能室。

学校坚持以“办人民满意学校”为宗旨,以“文明、勤奋、务实、创新”为校训,确定了“教育高质、管理高效、素质全面、特色显著”的办学目标。学校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力争将学校打造成“花园式”校园,学校还提出“像家一样”的构想,力争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像是在家里一样,让学生在学校体会到温暖,让学生了解到学校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

我从20xx年9月开始,在东城镇中心小学任教至今,在任教过程中,我主要教授一年级和四年级的体育课程。在教学的这段过程中,我对东城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做了深入的调查,主要从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与学校教师的关系和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这几个方面进行的调查分析。

1、学生的家庭情况。

经过调查结果显示,东城镇中心小学有一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因此与父母的接触较少,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性格内向的现象。

2、学生与学校教师的关系。

在东城镇中心小学,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就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多的还是第二父母的关系,学生每天的学习、吃饭、候车,都离不开班主任老师的照料。在学校,每天学生吃中饭都是由班主任老师带领学生去食堂就餐,老师组织学生排好队伍,整齐有秩序地慢慢走进食堂就餐,培养学生平时养成守秩序的良好习惯。

3、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纪律性较差。许多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但有些学生不受爷爷奶奶管制,养成了不良的习惯。在家里缺乏家庭教育,在学校不受教师管制,造成部分学生纪律性较差。尤以四年级2班的姚威、姚子轩同学为例,上课时经常不顾教师的提醒,下位玩耍,尤其是在非班主任的课堂上,更是变本加厉,没有一点课堂秩序,完全不顾其他同学的感受。

(2)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父母的外出,导致学生缺乏家庭教育,在家里没有人监督他们学习,从而学生经常出现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的情况,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每个班的学生较多,教师不能全面的对每个学生进行深度教育,有些学生可能上课时没有听懂,而教师又没有对其进行单独的教育,在家里也没有人对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对学习渐渐缺乏热情,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渐渐降低,从而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就上个学期期末统考的成绩而言,东城镇总共有三所小学,从统考的成绩看,另外两所小学的成绩都要比中心小学的成绩好,中心小学不管是哪一个学科都要落后于其他两所小学。然而,其他两所小学的学生都没有中心小学的学生多,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长冲小学的二年级,一个班中只有11名学生,学生少,教师就能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甚至能对每个学生进行单独的辅导。我想这应该也是为什么我们学校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一个原因了。

(3)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可能因为还是小学生的缘故,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好,主要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乱花钱。有些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尊重老师,总是我行我素,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老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与同桌讲话。以六年级的谭鑫宇同学为例,在一次信息课的课堂中,不但不听老师讲课,还与同桌一起在班上大吵大闹,在教师里随意走动,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老师的提醒视若未闻,多次与信息老师发生口角。

(4)学生出现心理偏差。东城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大多年龄在6—12岁之间,正是情感、品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还有极个别的学生从小就失去父亲或母亲,一直只有父母双方的一方带领,更是缺乏亲情的关爱。然而这些学生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则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以四年级2班的危伟同学为例,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平时极为缺少来自家庭的关心,在心理上得不到家长认同,在学校里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经常性的做一些出格的动作、或者是引起一些笑料来吸引学生老师的注意,为此得到老师的批评也毫不为意。

4、学生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然而就导致了一大批的未成年儿童被留守在家中,这就使得孩子从小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家庭教育,因而严重影响的未成年儿童的心理发展。

(2)学校老师的影响。

有人认为,学校教育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相交往的过程,凭借着交往活动,教师完成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同时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个人非常赞同这一观点。然而,在东城镇中心小学,学校的教师没有固定,每个学期都会有旧的老师离去,新的老师过来,每当学生了解到一位老师的性格、教学特点的时候,然而,这个老师又要离开这里,又会有新的老师来到这里,学生又要开始适应、配合新的一位老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逆反心理。

在东城镇中心小学实习的这一个学期期间,虽然在生活上、办公上都比较幸苦,但同时在这段期间我也收获了许多,我了解到学校每个教师的不易,尤其是校长,很多事都是自己亲力亲为。然而,我也体会到学校还有不足的地方:

1、学校场地、器材缺乏。

例如,学校的体育场地,中心小学只有一个200米的环形跑道田径场,有时候三个班一起教学感觉场地太小,许多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还有学校的体育器材也严重缺乏,只有几个已变形的篮球,断了线的羽毛球拍,几根跳绳,没有排球,没有足球,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我建议学校可以适当的采购一些足球、排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于学生心理偏差,我建议学校可以聘请一位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建立一条与家长沟通的热线,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要求学生放学回家后与家长积极的进行沟通,向家长汇报今天在校的情况。教师在平时的生活方面,要给予学生帮助,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予他们鼓励与肯定,让学生从中感到温暖,从而摆脱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等不健康的心理情绪。总之,以上就是我在东城镇中心小学实习半年所调查的有关情况,虽然有些观点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认真调查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以更加认真的态度谦虚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执教水平,在不久的将来,我必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育研究报告

前不久,**县关工委对全县各中小学校的学生再一次作了调查。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大部分班级的留守学生超过3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学生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不爱学习,不务正业,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厌学情绪比较严重;不思进取,没有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普遍不守纪律,不遵守法规,常常惹是生非;行为习惯普遍比较差,不讲文明礼貌,好吃懒做;是非观念淡薄,心理发展畸形。

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监护管理存在“盲区”。由于父母不在家,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表现、变化;在家年迈的祖辈大多是文盲,既无精力和体力,也无教育能力,再加上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导致后来管不住、管不了,以致放任自流。

第二,家庭对“留守生”教育存在“误区”。有的父母认为自己一辈子没文化照样过,子女没多少文化照样挣钱,因此对孩子的学习关心很少。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长,在孩子用钱方面十分慷慨,使一部分“留守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坏习惯增多。

第三,学校对“留守生”教育存在“困区”。学校有理、有序、有度的教育与家长的'溺爱或放纵产生强烈碰撞,致使学校教育难。很多学生“打不得、骂不得”,部分学生还有逆反心理。如果老师稍有过激行为,少数家长就会以此为难学校和教师。

第四,社会环境成了“留守生”教育的“雷区”。部分学生受外界各种思想的影响,常常会出现穿着打扮怪异、早恋、、酗酒、抽烟、盗窃、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第一,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亲情教育观。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儿童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规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赚钱是我的事,孩子读书、成不成才是孩子的事”的思想。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对错、好坏、是非等判断能力差,家长要尽可能地多关注孩子成长。

第二,关工委、教育部门、学校要高度重视对“留守学生”进行各种教育。

1、学校要建立“留守学生”信息卡,制订“留守学生”教学工作计划,把“留守学生”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留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专项教育活动。

2、学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和爱心。既传授知识又要当好留守子女的“严父”和“慈母”,对其缺点和错误不姑息迁就,对其生活、思想、感情多加关心、理解和帮助。

3、关工委要加强对留守子女的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和学会关爱他人,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关键。

4、学校要配备心理辅导老师,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辅导,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重要途径。老师要学会洞察留守子女的心理,激活他们情感交流的欲望,教给他们保持身心健康发展的常识和经验。

5、教育部门、学校还要进行内部体制改革。如建立留守子女寄宿制,改变教育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愿学、乐学,使学校真正成为他们的乐园。这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有效形式。

6、注重对留守子女的监护人进行培训也是解决留守子女问题的重要一环。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老干部等,使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及习惯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转变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水平。

另外,各级共青团、妇联、公安、文化、要在党委和政府的统筹协同下,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彻底扫除各种不健康的书籍、音像对青少年精神的误导。

小课题个案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对课题研究的最为集中的阐述和说明,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专家和上级科研部门鉴定研究成果的主要依据。为大家分享了教师小课题的研究报告,欢迎借鉴!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

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大量心血,收效却不大。学生怕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更写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

二、概念界定。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三、研究目标。

1.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四、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能力。

五、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与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改作文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并加以分析综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10月:1.学习理论,我们学习了黄大龙、朱治国合编的《生态课堂理论》,学习了《蔡明讲语文》和蔡明老师的一系列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2.酝酿制订了方案,我们的方案获得市方案评比二等奖。

第二阶段:(月——201x年1月)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情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及时上传到网页。

第三阶段:(201x年2月——3月)我们积极做好研究活动,成员们每人围绕课题开公开课。有几人多次上了课题公开课,及时资料整理、总结,及时上传。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七、研究过程。

首先,我们学习理论,以提高理性认识。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生态理论,基于蔡明的生态课堂的原则和黄大龙朱志国的生态课堂理论,我们认识到让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他是培育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日常活动。

09年9月朱建荣对市骨干教师开作文评讲课。

201x年3月11朱建荣老师开校级公开课: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我来帮你写作文。

3月24郑永梅老师校级作文评讲课——《捕捉特征细致描绘》。

10年10年4月7方芳开校级公开课作文评讲《你在我心中》。

10年4月14号施路平老师开作文评讲课——怎样围绕中心选材。

10年4月27蔡秀兰校级公开课——怎样批改作文。

201x年5月13市督导室来调研,市学科带头人朱志国听了朱建荣的作文评讲课,说值得推广。

201x年9月29朱建荣老师参加袁建忠书记的生态作文结题会。

201x年10月19朱建荣老师给苏北宿迁市曹集中学老师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做法。

201x年11月22号,市教研室书记中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说值得推广。

201x年11月24日,在市教学活动展示月中,施路平、郑咏梅老师上作文指导展示课,朱建荣老师上作文评讲推荐课。这次基教科顾松鹤科长在听了朱建荣老师的课后有三点评价,1.港区初中的语文老师凸显了一个理念——用教材教,学后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2.实施了一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3.养成了一种市进修学校卢金霞老师评价朱建荣的课:“将批改与指导相融合,将批改与作文升格训练成一体,将这次批改的目标与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达成相一致”。

推荐课后与进修学校张老师交流,受到张老师邀请。

201x年11月30号朱建荣老师应常青藤学校邀请去交流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方法.

八、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课标》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也符合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符合张家港市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学生互批作文,是对同学作文的鉴赏,又是对课文鉴赏的复习应用,能督促他们在阅读课上作批注,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表明鉴赏能力越来越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写得体批语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符号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确运用。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积极中肯的发表意见。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乐学,提高了写作能力。“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接受,其价值能被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让学生评讲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能力,相信他们有鉴赏能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表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建议。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就高,学生心里就轻松了,没有压抑了,学生就能积极思考,大胆发现,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日记可以证实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能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形成了作文教学的特色。20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新生代教师,青年名师梅洪建听课后的评价“a.一直以来,在功利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为了分数早就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朱建荣的课让学生不是站在写的角度来审视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评者”相结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理想创作能力和批评鉴赏能力。这个过程不是对别人作品评论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对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对别人的'作品的品评中进行自然的升华和再创造。这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b.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在阐释性的语文中,早就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将课文的美点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内容性的再现之中,在“意”的强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荣的课堂中,不但达到了“文”“意”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层次上锻炼了孩子的审美能力。c.一直以来,孩子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美,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但在朱建荣的作文评改过程中不仅仅让孩子发现了别人的不足,更让孩子们发现了别人的美。同时在对评语的评价环节,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孩子的接受批评的能力。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作文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