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六年级(通用16篇)

时间:2023-11-03 00:02:06 作者:笔尘 2023年最后一头战象课文原文六年级(通用16篇)

范文是作者对于所写内容的归纳和总结,凝练了经验和智慧。这里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和帮助。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情是辞的载体,在激情洋溢的课堂中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带给自己的冲击,在情感体验中内化对语言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凝重华贵、英武气概、伤感、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浴血搏杀”等词语。

2、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并能初步理清文章框架,用自己的话阐述大概意思。

3、在语言理解与感悟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启迪,并能付诸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内心的感动。

4、揣摩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得到人文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感悟对嘎羧的细致刻画,并从中读到它的内心世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内心的震撼,得到人文的启迪与熏陶。

难点:通过快速的朗读理清文章框架并加以说明;从语言文字的描写中体会到嘎羧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初步了解了《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知道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战象嘎羧在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取回了自己的象鞍,重披战甲来到了曾经和战友们战斗过的打洛江畔缅怀往事,最后在安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个坑,把自己庄严掩埋的动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陪嘎羧一起走完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

二、精读感悟。

(一)走近垂暮的战象――嘎羧。

1、体会嘎羧的垂老。

师:嘎羧五十多岁了,它老了!那天,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

出示,请生一起读。

师:它“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你看到了嘎羧怎样的眼睛?

预设:疲惫的眼睛、无力的眼睛、浑浊的眼睛……。

师:带上你的情感再来读。

齐读。

2、体会波农丁的不舍。

师:看着它的眼睛,我们知道嘎羧――。

师:可波农丁是怎么说的?指名若干同学读。

出示。

师:你从他的话中体会到什么了?

连起来读这个语段。

(二)走近怀旧的战象――嘎羧。

过渡:曾经的英雄嘎羧要走黄泉路了,波农丁知道,我们知道,嘎羧它自己也知道,真可谓:英雄垂暮近黄泉(板书),于是它要在临死之前取回它的象鞍。

1、师:让我们读读嘎羧取回象鞍的这一部分,找到嘎羧见到象鞍时的神情举止。

指名读,出示,齐读。

指名读,出示,齐读。

生答。

生答。

师: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现如今却是――英雄垂暮近黄泉,好不凄凉。

师:这就是自己熟悉的老朋友啊,这就是自己久别的老朋友啊,来让我们走进嘎羧的内心,来读这句话。

5、师:26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

26个春秋过去,嘎羧已经垂老,可当它披挂上象鞍,却――。

怪不得早晨,嘎羧突然――,原来――。

6、师:这象鞍就是嘎羧当年的战甲!这战甲勾起了嘎羧多少的回忆呀!

板书:重披战甲忆当年。

7、师:此时在你面前的嘎羧还是一头普通的大象吗?你觉得它像――怀旧的老战士。

三、走近激情的战象――嘎羧。

过渡:披挂上象鞍,它就要离开人们去象冢了。人们泣不成声,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开始上路。它来到了――打洛江畔。

1、师:在打洛江畔,你又看到嘎羧怎样的神情举止?

指名读。

生答。

3、请生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这震耳欲聋的吼叫,分明是它的――声声哭泣、声声控诉、声声呼唤!

嘎羧来到战场故地缅怀战友,心中是把把的辛酸泪呀!

板书:故地缅怀辛酸泪。

4、师: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它身体膨胀起来,似乎觉得――。

它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仿佛要――。

它一双象眼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好像正面对着――。

师:是呀!它现在真的就好像回到了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了!

5、师:此时你眼中的嘎羧还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吗?它是一位――激情豪迈的战士!

请生齐读后一句。

四、走近忠诚的战象――嘎羧。

过渡:太阳升到了槟榔树梢,嘎羧离开了打洛江,在一块平缓的向阳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又停了下来。

1、师:它怎么停下来了?

师:面对着“百象冢”,面对着埋葬着八十多位战友的“百象冢”,它在想什么?它想说什么?把它写下来好吗?音乐播放。

请生读自己所写。

2、师:“战友啊战友,我来了!”于是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

请生接下去读。

3、师:嘎羧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似乎看到了什么?

生答。

5、师: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师:它几乎忘了祖宗留下的象冢,忘了自己是一头普普通通的大象,它只记得自己是――战象,它永远都属于它所在的团体,即使是死也要――和战友们死在一起。

6、师:我们不能以什么来表达我们的敬意,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表达我们对它的深深怀念吧!

请生读板书。

板书设计:

最后一头大象。

英雄垂暮近黄泉。

重披战甲忆当年。

故地缅怀辛酸泪。

掘墓共埋付青天。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习些什么?作为教者,我是带着深深的感动与震撼来揣摩体会故事内容的.,相信每一个孩子也会有同样的感动。

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合作研读“凭吊战场”,重点理解14自然段,抓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爱,然后通过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升华情感;接着抓住“挖”字,让学生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自掘坟墓”部分,让嘎羧的内涵在学生心里有所提升,最后再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到嘎羧的忠诚与善良。

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尤其是在进行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时,我看到很多孩子眼睛里都泪光闪闪。下课之后,一个女孩子悄悄告诉我:“老师,如果你的音乐再放下去,我的眼泪都要控制不住了。”我想,这是整节课中最成功的地方吧。能够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这也是我所期盼的。

当然,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战甲”这部分内容之后,过渡到“凭吊战场”时,我的设计有些牵强、生硬;在学习最后一部分“自掘坟墓”内容时,虽然抓住了“挖”字来理解,但没有彻底放开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谈体会,略嫌仓促。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二、品读12小节。

全班交流:(随机)。

1、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

a是呀,人们是如此地舍不得,在这庞大的送行队伍中,有?有?有?

b而人们的一举一动中更是饱含着依依不舍,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

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

人们还可能怎么做呢?

c泪眼朦胧中,26年前的那场战斗又仿佛浮现在人们的眼前,透过嘎羧,人们看到了更多的战象,更多的已经失去的亲人!人们伤心欲绝,泣不成声。

2、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这一切让它如此不舍,它什么也没吃——。

这一切让它心潮澎湃,它什么也没吃——。

这一切更让它百感交集,它什么也没吃——。

3、整节朗读。

三、品读14小节。

请你用心读读描写这一场景的14小节,圈出让你的心弦为之一动的词句,仔细体会一下。

a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在这久久的凝望里,它的思绪不断地往前、往前:26年前惊天地、泣鬼神。

的战斗场面又一幕幕地在它的脑海中盘旋着……。

孩子们,请拿起笔来,把你想到的记录在纸上。

全班交流(层次性,3个左右)。

b“亲了又亲”的礁石,

c还有让你触动的词句吗?

你听,它似乎在诉说什么?

四、品读(20—21)。

嘎羧依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它走啊走,终于找到了战友们安息的地方。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嘎羧挖掘坟墓的场景。认真读读20、21小节,用心感受一下。

你想说?

五、品读(22—23)小节。

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都没有了!

而你看——嘎羧——(引读)。

读着这句话,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嘎羧去了,但它依然凝望着天空,似乎在?

它死了——(引读)。

因为它忘不了?(学生说)。

六、段落引读。

最后一头战象怀着深深的爱,从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自己生命的归宿。可以说,它是一个英雄,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将是!

在它的生命轨迹中,它忘不了与人们依依惜别的深情——引片段1。

而战场上的一幕幕更让它难以忘怀——引读片段2。

终于,它如愿以偿地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引读片段3。

七、延伸+作业。

老师选取了其中的《斑羚飞渡》给大家,回去仔细读一读,可以将你的点滴感受记录在《阅读——我的生活上》!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小学高年级的课文(特别是写人记事类课文)一般都比较长,而课时又有限,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限时快速阅读课文”和“精选教学内容”是两条最有效、最基本的实施策略。比如,《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断,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叙了嘎羧生命历程当中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嘎羧的高尚情怀。教者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迅速理清文章线索,使学生很快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为“品细节、悟感情、习方法”奠定了良好基础,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1、围绕主线,品味细节,体会思想感情。

一般来说课文的特点不同,教学设计的主线(思路)就不相同,一篇课文可以设计多条教学主线。比如,《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主线可以有这样几条:一是基于课文内容较难理解,便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教学实施时先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然后逐段提问引导,让学生学懂课文;二是基于课文情感性较强,便以体验情感为主线,教学实施时可以引导学生有侧重地朗读,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三是基于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以“品味细节,体会感情”作为教学主线,也就是在让学生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抓住描写嘎羧神态、动作的细节,去领悟主人公的高尚情怀。在本课例中,教师以第三种主线实施教学,既抓住了课文“细节描写逼真、细腻、感人”的基本特点,又比较符合“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它的最大优势是既能使学生“得意”(把握主旨,体会情感),又能使他们“得言”(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把人物写具体的)。这样教,就是“一石二鸟,言意兼得”。

2、习得方法,学会学习,增强发展后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这本书是沈石溪写的一本小说。当我见到封面上那头栩栩如生的大象,我就喜欢上了它。

《最后一头战象》写的是一头在日寇和象兵的战争中唯一活下来的战象――嘎羧被好心的村民救了出来,但身负重伤。村民每天会给它冲澡,准备食物,嘎羧的伤口渐渐愈合了,但它的一条前腿因伤得太重而瘸了。在这后的二十六年里,村民们天天给嘎羧最好的待遇,渴了饿了可以随时找一家人,他们都会给它最好的水和果子。但渐渐老去的嘎羧吃的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它不再吃东西了。正当它虚弱得站都站不稳时,忽然向村民要回了自己当年上战场用的象鞍,准备离开村子。村民们听说了,纷纷赶来为嘎羧送行,这时猎人波农丁和作者沈石溪商量后决定悄悄跟着嘎羧去象冢偷几根象牙。结果发现嘎羧去了“百象冢”――上次抗日战争时战象战死后埋的地方。嘎羧挖开土,跳进洞和战友们埋在了一起。波农丁和沈石溪觉得自己不能拿战象的象牙,默默得离开了。

这个故事向我们诉说了一头象和人的感情。象是一种非常通人性的动物,在这个故事中,嘎羧在临走前,绕着寨子起了三圈,对救它养它的人表达恋恋不舍的感情。这让想起了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有个小女孩在路上捡了一只猫,精心喂养了它几个月,后来有一天晚上,附近有猫叫声,原来是猫妈妈来找孩子了,小女孩打开门,小猫箭一般得冲了出去,女孩好伤心呀,一会儿,小猫又回来了,在小女孩的脚边不停得蹭着,叫着,小女孩蹲下来,抚摸着小猫,终于小猫还是走了,依依不舍得跑向了它的家。

动物都是有感情的,整整二十六年,嘎羧把寨子当成了自己的家,融入了村民们的生活。

但是当它感到死神降临时,却选择了离开这儿,去了“百象冢”,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老同伴们葬在一起。可见嘎羧这二十六年来并未忘记它们,还有现在背在背上的,和它经历风雨,在小阁楼上放了二十六年象鞍!和战友们躺在一起,也许是对嘎羧最好的.归宿吧!

看到这儿,我鼻子酸酸的,为嘎羧感动。

过了二十六年,嘎羧依然十分清晰得记得自己的责任:一头战象的责任。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美丽的西双版纳,神秘的动物世界,感人的一段故事!

嘎羧,抗日战争后唯一幸存的战象,26载的岁月催它年迈,知道自己大限已近,它重披当年的战鞍,告别村寨,来到昔日战场凭吊,又来到战友们的百象冢,自掘坟墓,庄严地将自己埋葬。课文以嘎羧行为为线索,语言细腻传神,场面生动感人,语言通俗易懂,结构层次清晰,是沈石溪动物小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篇课文近字,学生阅读时,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动物内心世界,感悟动物情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落实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要求。

2.从整体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3.抓重点情节开展学习活动,重视体验和感悟,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长文短教。

4.注重课内外结合,进行拓展阅读,初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1.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抗日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军,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3.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4.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5.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1)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发现写法,读出情感。

第一个画面大象用它的动作和神态来表达它的情感,这段话又是怎么表达的呢?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出示两段话:

老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激发情感。

配乐朗读。

(4)小结:同学们,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设计意图:想象画面,营造情境,品味细节,感悟战象形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1)聚焦语句。

“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2)朗读出情感。

(三)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1.出示三段话。

(1)体会精神。

(2)发现写作方法。

2.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感悟战象精神,发现本篇动物小说的特点。】。

(四)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1.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找出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村民对战象的友好、战象对村民的感情和对昔日战友怀念,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体会人们与战象以及战象对战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战象的基本特点;

3.学生收集其他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与自己的同桌分享。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效果,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说说对大象的印象。

3.对照幻灯片上的图片与课文的描写,让学生描述下战象的外貌特征。

二、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

1.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先来学习生字词,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给大家读读?v播放生字词的幻灯片,指名学生拼读生字,让其他人留意读音,并给以纠正w。

2.全班学生齐读生字,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些生字的理解,老师及时给以帮助。

3.出示5个成语,先小组讨论,再在班上汇报,老师重点解说“威风凛凛”这个成语v播放幻灯片w,然后让学生造句,加深理解。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1.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看来大家回去都有做功课了,值得表扬,给点掌声自己……那么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最后一头站象”这个题目时,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疑问吗?指名回答。

2.同学提出的问题都很好,现在我们一起默读课文,体会体会这些问题。

4.非常感谢以上的同学为我们复述这个故事!希望同学们回去之后也可以流利地,有感情地把这个故事告诉你的亲人或者同学。

板书:重披象鞍。

告别村民。

凭吊战场。

庄严死去。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抄写文中的生字和自己喜欢的六个成语。

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那我们就来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课文第一段)。

这些战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寇、保家卫国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倒下,人们在埋葬它们时,救活了一头身负重伤的战象,它的名字叫嘎羧,它成了――最后一头战象。

二、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

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检查字词。这一课有一些词语,要特别注意它们的读音。谁来给大家读读?

日寇扑喇喇摩挲斑斑血迹浴血搏杀。

齐读。

其中的寇字既不好读,又不好写。注意看老师怎么写。

回到刚才的问题,什么问题呢?

嘎羧临死之前主要做了几件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临死之前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

同学们,阅读这样的长课文,我们可以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这样可以很快的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品细节,会感情。

这是一篇动物小说,它的作者是沈石溪。沈石溪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

那么,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人类情感,课文又是怎样表现他的情感的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5、6、7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体会他的感情。

画好了吗?我们来交流,先读句子,再说体会。

生交流:没想到,嘎羧......

真会学习,你找到的是这部分课文最感人的句子。其他找到这句话的同学请举手。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就让我们看这句话,你觉得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感情,请把它圈画出来。

生标画。

泪光闪闪、久别重逢。摩挲。动作有人关注它的`神态吗?

呼呼。

那为什么嘎羧见到象鞍会如此激动。

联系上下文。想象。

嘎羧当年就是披挂着这件象鞍,出生入死,所以看到象鞍,如此激动。

板书:联系上下文,想象。同学们,我们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就读懂了嘎羧的心,体会了它的情。

你们能读出嘎羧激动的心情吗?自己先练习练习。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评价。

张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一边听一边想象嘎羧见到象鞍时的动作和神情。

请大家和老师一样,带着自己的体会,带着自己激动的心,一起读。

还有谁找到别的句子,也请读给大家听。

26年归去了,快要死了,但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它没有忘记辉煌的过去,作者就是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嘎羧的内心情感,如果能圈画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就能读懂嘎羧的心,这就是品细节的读书方法。

接下来,就用这样的方法,自己试着学习重回战场这部分课文的细节描写。

请看自学提示:

1、自读14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内心感情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圈出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批注在旁边。

请与小组同学交流。

通过刚才大家细心的批注和讨论,我想你们一定找到品细节的感觉,现在就请大家交流一下吧。

然后,它踩着哗哗......

它的吼声就像是在说话,你觉得它可能在说什么?

“久久凝望”读出嘎羧当年拼杀的情景,你能读书这种感觉吗?

谁比他的体会更深?

读的更好,这才是久久凝望的感觉,请大家一起读。

是的,26年前的那场战斗,让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让它成为――最后一头战象。

26年中,它无时无刻不再怀念着过去,思念着战友,这样的深情,它能像谁诉说,因为它是――最后最后一头战象。

所以,它重回战场,缅怀往事,它怎能不激动啊,同学们,让我们齐读这一段。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嘎羧带着对战友的怀念,跋山涉水,感到百象冢,在战友们长眠的地方,它耗尽生命的最后力量,为自己挖了一个墓坑,请齐读最后两段。

哪个细节让你感到。

凝望天空。

它一定有话想说,它想说什么。你看到寂静躺在墓坑的嘎羧,想说些什么?任选一个句子。

嘎羧想说:

我想对嘎羧说: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动物小说,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是人类的情感。这节课我们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了细节,感受了嘎羧丰富的情感。

请大家在课下阅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在被狐狸骗一次》《狼王梦》一定会体会更多的感动。

六年级《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心得

课文讲述了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重披象鞍,到江滩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它来到埋葬自己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这是一头“怀旧”的战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长眠的,但它没有。我想它一定是无法割舍战争时光,无法忘记战友们。它告诉我们历史不能重演,而历史也不能忘记。

这是一头“纯洁”的战象。嘎羧的心里,不是对功名的渴望,不是对自己战绩的骄傲自豪,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慈爱的波农丁,是善良的乡亲们,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与安宁。的确,没有什么可以做到永恒,但是,我们必须要守护自己最珍惜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心灵的净土。嘎羧比我们更早懂得这一点,因此,它二十六年来一直怀有纯洁的心。在它那为所有人动容的壮举面前,我们都是那么渺小。

这也是一头“忠诚”的战象。“忠诚”是因为它临死时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后一头战象,希望这个世界永远和平。当我读到课文中的这句话,“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从中我读懂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忠诚,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

读了这篇课文,令人回味无穷,促人深省,动物居然有如此的高尚情怀,我真是佩服!

六年级《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心得

我认为象性格温顺,是人们的伙伴,但它只是动物。不过,在读了《最后一头战象》之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情感。

这本书讲的是: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重披象鞍,凭吊战场。最后,它来到埋葬自己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和战友躺在一起的故事。

嘎羧是一头懂得怀旧的战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先们留下的象冢长眠的,但是它没有去那里,而失去了几年前战友们躺下的地方,我想它一定是无法割舍战争时光,无法忘记战友们。我认为队友对嘎羧有多么重要。

嘎羧不是因为自己幸存下来而不干活,就在他快要去世的时候,他没有失去希望,而是帮助解救他的人们干活,直到不能干为止。而且嘎羧临死前披着象鞍,就代表他希望自己是一只战象,他希望这个美好的地方不要再发生战争,不要让那么多无辜的人和动物都白白牺牲,从中我读出了嘎羧希望世界和平的美好的心。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可以从大象的身上学习到很多道理,我们应该善待这些朋友,共同保护这些朋友,让大自然更美妙。

六年级学生《最后一头战象》读后感

象性格温顺,是人类的伙伴,但它只是动物。不过,在读了《最后一头战象》这本书后却让我感受到,动物身上也有着人类的情感。

故事主要写了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头大象,名叫嘎羧。它自知生命已经要到尽头了,便重披象鞍,到江滩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它来到埋葬自己战友们的“百象冢”旁挖了一个坑,庄重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这是一头“怀旧”的战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祖辈辈留下的象冢长眠,但它没有。我想它一定是无法忘记战争的时光,无法忘记那些曾经跟它一起血战沙场战友们。它告诉我们历史不能重演,而历史也不能被忘记。

这是一头“纯洁”的战象。嘎羧的心里,不是对功名的追求,不是对自己战绩的骄傲自豪,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慈爱的波农丁,是善良们的乡亲,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与安宁。的确,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但是,我们必须要守护自己最宝贵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心灵的净土。而嘎羧比我们更早懂得这一点,因此,它二十六年来一直怀有纯洁的心。在它那为所有人动容的壮举面前,我们那些鸡毛蒜皮的事都是那么渺小。

这也是一头“忠诚”的战象。它的忠诚是因为它临死时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后一头战象,希望这个世界永远没有战争,永远和平。当我读到书中的这句话,“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从中我读懂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忠诚,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怀仍在!

六年级《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关于动物的小说,情感比较深沉,内涵比较丰富、篇幅较长(全文接近20xx字)。这篇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讲述了战象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因此,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是这样定下自己的教学目标的: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战象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3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从中领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

总觉得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课后习题中有一道题,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学生不但提了,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为什么人们知道嘎羧要离开了,要给它围上白色的纱巾,四腿绑上黑色的布块?”“为什么嘎羧死去的时候,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还凝望着天空?”等等。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各显神通。学生活了,课堂自然也就活了。

六年级《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心得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关于动物的小说,情感比较深沉,内涵比较丰富、篇幅较长(全文接近字)。这篇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独特的语言和视角讲述了战象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

因此,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是这样定下自己的教学目标的: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战象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3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从中领会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

小学六年级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缀文者的“情”在“辞”中,观文者由“文”“辞”而“入情”,“文”是连接“缀文者”和“观文者”的纽带。刘勰言简意赅的揭示了写作与阅读的规律和路径。阅读教学中的“文”——文本,它在认知方面的作用应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习得知识的凭借;2.作文练习的范例;3.理解意义的根据;4.沟通心灵的渠道。作为阅读教学主体的学生,其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心理活动的过程,阅读教学必须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皮亚杰经过大量的观察、实验,发现儿童智力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着结构特征。也就是具有这样一种特征——仿佛是“一种内部网络,一旦给定的思维内容进入了这个网络,这些思维内容就会沿着此种内部网络立即自各个方面同时散布开来了。”心理学中的“结构”对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启发,《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对结构是这样表述的:“事物系统联系的诸要素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或联结方式。”“结构有以下特征:(1)稳定性。(2)有序性。(3)形式特征。”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走向文本,通过“审”、“品”、“悟”这样的阅读教学结构,解读文本,习得知识,提升语文素养,涵养品性,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关于作文的篇章、修辞等知识和文字表达的人文、自然知识等要靠“审”——由审题开始到段落结构进而审视全篇,吸收文字负载的内容,仔细审查,辨别真伪,开阔视野;对文章意义的理解要靠“品”——通过品读词句,不断地向文本提问和寻找答案,努力弄清和还原作者表达的原意;对于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心灵感受、精神追索和人生感悟等要靠“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语言文字探求作者的思想情感、精神风貌。

本文试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十三课《最后一头战象》为例,谈谈“审品悟”阅读教学结构的实践方法。

《最后一头战象》是著名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的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配上象鞍,来到打洛江边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一、审·视。

“审”有仔细观察和精细的意思。“审”在这里是:1.通过审题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意思;2.辨别知识真伪,获取知识信息的意思。

1、审题。

(1)写题。边写边思考,这样一个题目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写,进行写字训练;思考,读写结合,由课题建立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为下面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打下情感的和篇章结构方面的基础。

(2)读题。提问:重读“最后”说说体会到什么?重读“战象”说说体会到什么?课题的关键词是“最后”和“战象”,“最后”一词让人体会到悲壮,“战象”给人威武之感。提问:那么课文哪些部分表现出悲壮,哪些部分表现出嘎羧是一头“战象”呢?课文写了嘎羧的哪些事情?这样就从整体上让学生把握了文本的重点和情感基调,为学生高效的语文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教给了学生由题目入手把握文本的学习方法。

2、审视。这是一篇动物小说,小说就有虚构的成分,对大象、战象,孩子们的知识积累是有限的。特别是其中描写大象死亡之前神秘的避开人类,独自走到同样神秘的象冢的部分,学生好奇而又怀疑,上课之前,布置学生搜索相关的知识,不仅仅是关于大象的,还有动物界的一些不解之谜。课文中关于战象、关于傣族等少数民族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知识都可以让学生有一些了解。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扩大课堂的容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语文就是生活,阅读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知识积累上,阅读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同时也是知识的学习和吸收。

二、品·读。

“品”有辨别好坏的意思。“品”在这里是:1.通过“读”来品味;2.通过“读”来表达品味到的意思和情感。

1、品味。提问:课文是围绕“最后”和“战象”两个词来写的,“最后”一词在表现出悲壮的同时,渐渐老去的嘎羧在人们的呵护下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课文哪些句子表现出人与象之间的深厚情感的?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学生阅读寻找相关语句的过程就是阅读理解的过程,作者通过句子来表达的村民们对嘎羧——抗日英雄的关爱传达给阅读者。提问:课文的哪些句子表现出嘎羧作为战象的与众不同,深切表达了嘎羧的战士情怀?由寻找表现人象之情的句子到追根溯源,寻找人们为什么如此对待嘎羧的句子,学生的目光落到作者最终要歌颂的对象——战象身上,从战象身上,学生发现了人性的光辉——忠诚、勇敢、善良。

2、吟诵。语文学习应当采用语文的方法。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如果说寻找相关语句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那么,交流的过程既是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更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生命对话——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文本的语言变为富有生命张力的学生自己的语言。在对话的同时,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读出来——个别读、接龙读、小组读、齐读,配乐读、小声读、诵读等等。读是理解的路径,更是表达的方式。

三、感·悟。

“悟”指对事物、道理的理解能力。“悟”在这里是:1.感受、体验作者、人物的情感;2.领会作者、文章阐述的道理。

1、感情。提问:从嘎羧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忠诚、勇敢、善良,它的故事随着作者的叙述,仿佛并不是在遥远的年代,遥远的傣乡而是就在我们眼前,当它站在战斗过的战场旁,此时,它想到什么了呢?因为有理解的基础,也因为没有类似的体验,这样的环节安排既是运用语言表述的迁移练习,也是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体会嘎羧作为一头战象,一头最后的展现的战士情怀,英雄情怀。

2、悟理。提问:嘎羧最终把自己埋在了战友的身边,伴战友长眠,其中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嘎羧和它的战友是为保卫家园而战斗的,它不回百象冢而追随战友,就是因为它们都是战象,是保家卫国的战士,它希望仍然和战友们一道守卫家乡。动物小说最终还要回到人性上来,动物小说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作者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会盛衰,礼仪会更替,道德会修正,社会文明也会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在前面板书“我本战象、辞别众乡亲、重回战场、魂归战象冢”的基础上,仿照刘邦的《大风歌》和学生一道完成板书“我本战象兮颐养天年,辞别众乡亲兮再披战鞍,重回战场兮我心悲壮,魂归战象冢兮守望故园”。师生朗读板书,进一步深化情感。情与理永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以情悟理,以理动情。

“审品悟”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结构,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在“少、慢、差、费”的泥淖中举步维艰,结构性的阅读教学追求的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可行性和经济高效的目标。“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把学习任务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观照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设置学生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较高的发展水平。正像奥苏贝尔认为的那样把新知识和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知识建立非人为与实质性相联系的心向作为有意义学习的首要条件;“品”——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语文的问题,品词析句,理解和运用语言,以理解为核心来学习语文。美国学者加德纳提出了一个非常实际的教育理念,那就是“为理解而教”。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先生指出了理解的四中不同层次的理解:字面的理解水平、解释的水平、批判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这样的划分给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悟”——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迁移运用和品性的影响。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告诉我们既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要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课堂上我们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并在生活中增强语文能力;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得精神的成长和心灵的发育。当然,“审品悟”的阅读教学结构不是线性的,而是相互包容和涵育的,正像皮亚杰所说的“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以及这种反应的日趋复杂化,总是以主体已经具有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为转移的。没有一种行为构成一种绝对的开端,它是嫁接在以前的格式之上的。”

六年级《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心得

嘎羧凝望着江面,它回想起来:眼前的江水原本是血红的,是我每一个战友的鲜血染红的。它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保卫家园。

当它走到那块龟形礁石上时,心想:那应该就是当年我倒下的地方吧。它在上面亲了又亲,感受着战友的气息。想到这里,它似乎看到了,看到了当年的战友。嘎羧朝天吼叫着,想到了当年浴血搏杀的战场,想到了杀害他同伴的日寇,嘎羧心里充满了愤怒,它离开了打洛江,离开了当年浴血搏杀的战场。它又走了,它要去找它当年的战友。

他来到百象冢,这里躺着当年被日寇杀害的八十多头战象。他找了一块平坦的草地,在地上挖掘起来,似乎在说:“朋友们,我来了!”

象冢挖好了,它躺在里面,看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静静地等待着死神的召唤。嘎羧心里想:再见了,村民们!再见了,波农丁!二十六年来,你们对待我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也不让我搬东西,而是把我精心喂养起来。如果有来世,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们。谢谢你们!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