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工融合论文(案例19篇)

时间:2023-11-03 05:51:39 作者:文轩 优质医工融合论文(案例19篇)

范本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参照和比较的标准,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高质量的总结示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工程与伦理的融合分析论文

西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这其中的寓意已经毋庸置疑。知识的威慑力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它如同一把双刃剑,能够推动社会前进步伐和国民经济发展,同时也能给人类社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毁灭性灾害。社会各个领域对于知识的需求渴望和分配使用口益凸显,与此同时伦理便受到了知识的巨大冲击挑战,如何在伦理道德范围内合理地实施知识管理的战略应用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这是一个函待解决的新课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各个领域竞相探讨伦理与知识的课题,伦理与知识的关系研究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虽然研究成果并不显著,但涉及的领域纷繁复杂,如文化教育、生物医药、经济贸易、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等等,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伦理与知识的关系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脉络疏散不成系统,彼此间交叉联系覆盖甚少。本文通过梳理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厘清伦理与知识关系研究的脉络发展和理论空白缺陷,进一步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伦理框架下的知识合理应用提供借鉴。

“伦理”的起源最早应该追溯到希腊罗马时期,"ethos”这个名同表征“人格、品性和行为”之意,之后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通过同性的变换,将“ethos”的名同形式转换成形容同形式。thikos,将其赋予“伦理和道德”之意。伦理学科是哲学下面的一个分支领域,是审视人类生活中行为规范和善恶准则的道德科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纪念他父亲与儿子的第一部伦理学著作,开创了西方伦理学理论的先河,书中通过理想的伦理学观点表达了对社会发展的美好规划。

伦理学是研究社会发展中人类行为的道德与利益、善恶判断与评价准则的学科,除了将它视为纯学术理论的观点之外,众多学者一致认为,其研究意义是在社会发展与人类行动选择中建立善恶对错的评价准则,协调主体间的利益以维护正常的生存秩序’z1。本研究依据wehster和watson的方法’31,通过可视化结构化方法厘清伦理与知识关系研究的演进历程。笔者于8月从ebsco,elsevier,jstor,springer,emerald等外文数据库,维普、万方和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以及gogglescholar网站中进行查询,以“伦理(ethics)”和“知识(knowledge)”作为标题检索同搜索国内外研究成果。根据研究领域的适用范围严格筛选出253篇文献,其中包括国外文献119篇和国内文献134篇,并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

二、研究概况及文献计量。

整体上看,该领域研究时间跨度从-20,已走过的演进历程,且研究成果大部分集中在2007年以后,数量激增达到峰值,年检索文献虽然截止于2013年8月份,但是数目已高达22篇。从研究现状上比较,国外研究起步于1998年,研究数量平缓上升;国内研究起步晚于国外,2007年以前研究数量缓慢上升,年以后研究数量激增。从研究趋势上比较,国内研究趋势曲线的斜率大于国外研究趋势曲线的斜率,说明国内研究成果的增量高于国外研究成果的增量。由此可以看出,理论成果的演进趋势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对伦理与知识的审慎思考与广泛需求,该领域已成为近些年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将检索的253篇文献划分为文化教育、生物医药、经济贸易、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5个领域。首先,伦理与知识的关系研究成果集中在生物医药和经济贸易领域,由于科学知识体系用在生物医药和经济贸易领域的伦理问题较为突出且备受争议,国外更偏重于生物医药领域,国内更注重经济贸易领域;其次,伦理与知识在生态环境中的研究成果处于中间程度,国外与国内的发展差异不明显,人类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再次,伦理与知识在文化教育和社会体制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稍微薄弱的位置,国内的发展程度略高于国外发展程度,说明国内更重视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并指导实践。

三、各研究领域伦理与创新关系研究。

检索的253篇关于伦理与知识的研究文献,大致涉及文化教育、生物医药、经济贸易、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5个领域。通过对每个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期探索伦理与知识的内在关联和演进趋势,并提炼伦理框架下对知识发展的准则与约束。

(一)文化教育范畴的伦理与知识研究。

伦理学的概念始源于精神文化范畴的命题,对伦理课题的探讨也就自然而然地应用于文化教育领域,在医疗系统、科学技术和学校教师中实行伦理道德教育得到国外和国内学者的一致认同。国外在文化教育领域的研究起步早于国内,直到2007年国内研究的发展势头迅速增长,从数量上超过了国外研究。

郑双双和胡深()调查研究临床实习护士护理伦理学知识的掌握,运用现状和对伦理教学的建议,为医学院伦理知识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医学护理专业的知识体系与伦理规约的契合度有所提升,但依然需要通过完善的课程安排和评估方法来加强医疗护理人员的伦理学知识教育’4,。王晓芳和韩星基()基于对近几年教育事件的理性思考,认为学术界将研究热点聚焦于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等相关课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育社会人才的重大使命,在传授知识与伦理道德方面是相辅相成的”’。brkic:等(2012)调查了青年科学家对于科学技术研究的伦理道德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抄袭剿窃科学技术知识是科学欺骗最常见的现象,对此现象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进行科学伦理教育,教育科技工作者抄袭剿窃是最严重的反科学伦理道德’引。

综上所述,伦理与知识的关系研究在文化教育领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国内外学者聚焦于医学院、高校和青年科学家的思想教育工作,现实社会察觉了文化教育领域中伦理与知识的矛盾冲突,学者便深入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进一步提出解决这类矛盾的对策和建议。

《二)生物医药范畴的伦理与知识研究。

伦理与知识关系研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成果贡献较为突出,因为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生物医药知识的探索已经上升至伦理道德层面,审视伦理学对知识管理的约束准则和指导实践的行为规范。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热点都关注生物医药领域,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2008年以前国外研究成果数量略高于国内,2008年以后国内的研究成果趋势走向与国外相一致,研究成果增长趋势均显示出强劲的势头,但是国外的发展水平依然略高于国内。

追溯至sims将黑奴用于医学试验手术,作为探索知识创新和推动医疗进步的途径,现代社会无穷尽的医疗试验同样备受争议。然而,对医学知识探索的现实需求必然受制于伦理道德的约束,要审视其动机目的、患者意愿、医药安全和治疗效果等因素。即使基于知识创造和科技进步的伦理思考有可能会减缓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进程,但是对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是完全有必要的’'}otovey(1998)研究了医学伦理与知识发展的内在关联,医学知识的发展受制于伦理道德的规范,医学领域的知识创新应该遵循医德职业操守,在积极维护医疗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上践行医学伦理约束下的知识管理和创新’x1。王志杰、薛毅和李丹丹(2,012,)研究指出,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实验中受试者的权益保护,应该注重技术知识、医学实验和职业伦理道德相结合的态度,受试者有知情权、隐私权、经济赔偿权等,同时具有安全保护、医学审查、监督管理和法律诉求这四道防线保护,医疗人员必须严格把控技术操作、知识信息管理和医疗过程等环节监测’91oreach(2006)在研究医学伦理路径分析中,归纳出善行、非恶行、公平和自治四方面的道德准则,阐述了知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将导致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成果的成效}’。}。

综上所述,生物医药领域中的知识创新与伦理道德是相对的矛盾体,知识的发展需要伦理道德的规约,对医药安全、职业操守和权益保护等相关问题的探讨是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学者研究该领域中伦理与知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并提出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管理实践中涌现的社会矛盾。

《三)经济贸易范畴的伦理与知识研究。

随着德道诚信危机的蔓延,经济贸易领域中关于伦理知识的思考,已成为伦理学界、经济学界和知识管理等各门学科竞相探讨的研究热点与焦点,这一趋势反映了现实社会对经济伦理知识发展的广泛呼声和需求。随着知识经济风暴袭来,伦理学框架下的知识经济形态也必将被重新规范与约束。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相一致,研究成果增长趋势均显示出强劲的势头,但是以后国内的发展水平略高于国外。

fuglsang和mattsson()研究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创新和知识创造的紧密相关性,并构建公共创新、知识发展和伦理标准的互动模型,深刻剖析了公共部门的创新经济领域在伦理知识框架下的新规约””。popescu(2008)探究了罗马尼亚企业经济增长和技术变革发展历程中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伦理问题,企业作为一个盈利性实体组织,即使面对残酷的全球经济竞争外部环境,也必须践行商业道德和行业准则,这就意味着股东、合作伙伴和管理人员必须是在正确伦理道德的约束下开发一系列的商业活动,企业伦理是基于管理策略的使用价值观和规范准则与供应链组织成员的上游供应链和下游客户展开平等互动的贸易往来,有效避免由于信息知识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决策”z}olam(研究了基于儒家知识思想视角的商业伦理道德与经济发展的相互联系,儒家思想宣扬的“礼”与“仁”是伦理道德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的表达方式,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呼唤商业伦理道德来为其保驾护航,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以知识技术创新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是把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视为企业生存的命脉,因此商业伦理已经成为知识安全和技术可靠的强劲保障机制”31。黄武双(2009)研究指出,商业机密已经被视为企业最重要的知识财产资源,虽然它不像专利、商标和版权可以通过法律确定权利的边界,但是在商业机密纠纷案件中法官首先会厘清知识机密的权利归属,在判断行为是否正当的法律准则缺失的现状下,那么伦理道德就应当在商业行为中担此重任,这种兼顾利己和利他的道德伦理就成为保护商业知识的理论支持和基本规约”al。颜峰和胡光华()研究表明,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单凭依赖技术革新不能获得持续竞争力和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知识管理便成为企业在商业运作模式创新中的核心战略,同时知识剿窃、信息盗取和产权侵犯等现象也层出不穷,运用法律效力约束商业行为依然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局限性,那么商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和约定就随着市场需求应运而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商业道德对企业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具有积极的影响效应,i51。杜跃平和方雯(2006)研究表明,知识创造是技术创新在企业组织内部的具体表现形式,将伦理观点引入组织内治理、组织间整合、伦理化创新和知识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倡导伦理、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理念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

综上所述,伦理与知识的关系研究在经济贸易领域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国内外学者聚焦于商业诚信、知识保护、信息对称和道德风险等社会问题,深入探索商业知识在伦理框架下的新规约,并提出解决这类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四)生态环境范畴的伦理与知识研究。

伦理与知识的关系研究在生态环境领域的理论成果是国家宏观层面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国内和国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知识创新成果应用于科学技术突破,在挖掘享用丰富自然资源的同时也伴随着对地球原始生态环境的肆意掠夺和严重污染,造就了不可逆转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严峻态势。世人清醒地意识到为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基于生态伦理视角下的知识管理研究就成为现实社会在的必然需求。国内外研究都处于平稳上升的势态,2008年以前国外研究水平高于国内,2008年以后国内研究现状水平反超国外。

baral(2012探讨了在生态领域内展开对科学知识的伦理反思,重新审视基于伦理学视角的生态科学知识体系,研究成果表明伦理学与生态科学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对自然资源的适度挖掘、合理配置和伦理创新将有利于能源循环再生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i。彭福扬和刘红玉(2006)通过界定生态化创新与伦理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揭示了生态化创新的具体表现形式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基于伦理学视角生态化创新实施途径就是将知识创造、技术创新与生态伦理的理念相互融合的过程”“,。秦天宝(2012)研究了科技知识背景下的全球气候,阐述扬弃技术理性回归伦理谈判的科学论断,采取共同承担同时又有责任区别的伦理共识为逻辑起点,从造法性条约模式、“自下而上”谈判模式和伦理商谈模式等三个角度开展基于科技知识视角的全球气候的法律谈判”引。

综上所述,生态领域的伦理与知识的矛盾根源于多方利益的博弈和协调过程,基于伦理学知识视角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学术界竞相研究的焦点与热点,国内外学者一致倡导“天人合一”的生态人文理念,避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生态发展模型的`覆辙。

(五)社会管理范畴的伦理与知识研究。

伦理与知识的关系研究在社会管理领域的理论成果是国家宏观层面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国内的研究热点,而国外的研究略微薄弱l乏。知识领域的研究具有社会属性,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直接影响着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步伐,知识必然应该受到社会伦理的约束与规范。在20以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相一致,2009年以后国内研究成果的势头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知识创新能够安全应用并积极转化为技术革新,同时推动社会安全和谐持续发展,那么这种知识创新符合伦理规约且能经久不衰;如果知识创新给社会带来的是负面效应如阻碍或毁灭人类社会,那么这种知识创新必将灭亡。国内外学者深入剖析伦理与知识的内在关系,而国内的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积极探讨了该问题在社会管理领域的表现形式与解决途径。

四、结语及研究展望。

梳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伦理与知识关系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尤其近5年该领域相关文献数量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如今该领域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与焦点。这种强劲的势头表明,现实社会中伦理与知识的问题口益凸显,引起国内外学者竞相理性思考并寻找理论依据来引导实践。

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比较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异同点。首先从横面比较相同点,国内外对伦理与知识关系研究大致涉及5个领域分支:文化教育范畴、生物医药范畴、经济贸易范畴、生态环境范畴和社会管理范畴。无论哪个领域,只要知识的发展与伦理道德相违悖,就需要用伦理规范对知识加以制约。其次从纵面比较相异点,国内外研究中关注的领域有所差异,这表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国情下需要解决的现实矛盾也是各不相同的。国外研究注重微观层面的实际操作,而国内研究更侧重宏观层面的理论指导。国外注重领域发展的细节化探索,而国内研究更侧重领域发展的整体化探索。

伦理与知识的关系研究不但丰富了伦理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视野,也为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指导实践。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为伦理与知识的关系研究指出未来演进趋势:。

第一,从19世纪末至今发展已有十几年时间,但该领域研究成果稍显薄弱l乏,且剖析深度不够深入,未来研究可以从博弈论的视角从发,寻求伦理与知识的和谐发展,例如基于博弈互动的行为选择视角下的伦理与知识的探索至今仍是空白。

第二,研究范围虽然涉及5个领域,但是对每个领域中行为主体的伦理划分尚不明晰,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对象的视角出发,寻求知识与伦理的协调发展,例如探索经济贸易领域中供应商、客户和制造商的知识权力与伦理责任义务界定至今也是空白。

第三,国内外研究成果大多是定性研究,使得研究结论略显空泛,今后的发展方向可以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通过广泛调查研究采用实证的方法探索伦理与知识的内在逻辑路径。

伦理学与知识管理学的关系研究从行为活动开始,具有社会属性且遵循实践原理。伦理与知识的完美融合,不应局限于社会实践的微观操作层面,而是应该深化于人类的思想意识层面。伦理道德对知识经济加以规约,无论从伦理学还是知识管理学的角度来说都是一个迫在眉睫函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最终将积极推动文化教育、生物医药、经济贸易、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

工程与伦理的融合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媒介融合是当前媒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本文重点分析了媒介融合的四大驱动因素: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受众综合性媒体内容、主体性的地位及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的满足;传媒行业的激烈竞争演变为合作;国际国内政策法规由控制转为支持。

“媒介融合”的概念,其英文单词convergence,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有两个意思[1]:(1)线条、运动物体会于一点,向一点会合、聚集;(2)(用于比喻义)两种事物相似或者相同。

因此,媒介融合就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会聚”“结合”,是将不同的媒介结合为一个共同体,是低层次的“融合”;第二层意思才是融合,是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为一种,是突破媒介形态的内在的统一,是融合发展的最高阶段。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那么媒介融合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从低层次融合到高层次融合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个媒介之间包括内容、技术、所有权、组织结构、文化等要素的一个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统一的过程。正如andrewnachison在“融合媒介”的定义中所强调的:“融合媒介”最值得关注的并不是集中了各种媒介的操作平台,而是媒介之间的合作模式[2]。笔者认为,这才是“媒介融合”的核心部分,也是当前媒介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的产生都有其必然的因果联系,媒介融合也不例外,它的产生,是技术进步、受众需求、传媒行业竞争和政府政策等这四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数字、网络技术的推动。

媒介发展的历史表明,技术的力量是媒介变革的根本动力。

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传播方式和媒介形态的革命,使得传统的媒介边界走向消解,为媒介内容的共享提供了可能。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则是在实施这种共享,使得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接收到任何形态的信息内容。如在手机上看报纸、看电视、上网。可以说,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媒介间的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是媒介融合的基础和前提。

二、受众需求的召唤。

在媒介发展的进程中,受众的需求是支撑每一个创新和进步的最重要的内驱力量。

融合能满足受众对综合性的媒体内容的需求。网络媒体一出现就带有传播内容多媒体性、信息容量超限性和信息链接无限性的特质,这些特质使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带来了人类信息消费方式的改变——由传统媒介的对信息分割式消费向综合性消费模式转变。可以说,受众对于不同的媒体内容的综合性需求是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而被逐步激发的。

融合能满足受众对主体性地位的需求。在以传统媒介为主导的传播活动中,种种的不便使得受众迫切地需要改变这种不利处境,变被动地位为主体地位。受众对主体性地位的需求,要求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更丰富,接收更自由、无地域性,具有互动功能,这些需求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任何一方都很难满足。网络具有多媒体性、传播范围无限性和互动性,而传统媒介拥有巨大的采编队伍和大量的信息资源,只有传统媒介与网络相结合,才能实现双赢。

融合能满足受众对个性化信息的需求。个性化、多样化是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现代受众已不满足于信息同质化的大众传播,而倾向于适合小众口味的内容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网络媒介具有易检索的功能,这样,只需要将传统媒介丰富的信息内容进行整合和分类加工,受众就能在网上轻松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只有集中各自的优势,相互融合,对媒介内容加以整合和分类加工,再通过不同渠道传播到特定的人群,使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信息需求的受众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传播内容和讯息,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受众对个性化信息的需要。

三、传媒行业竞争的驱动。

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作为两种不同的传媒,必然存在竞争。两者通过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调整组合,最终将形成新的、适应市场需要的经营模式。

1、传媒行业的竞争态势。

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作为两大传媒,他们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实力的竞争,通过对媒介受众覆盖率、受众媒介接触时间和媒介经营收入等几个方面的比较,可以了解这两大媒介的竞争态势:

(1)传统媒介的受众覆盖率高于网络媒介。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传统媒介中,电视的受众覆盖率最高,占96.23%;广播居其次,达到95.04%[3];报纸没有专门的受众覆盖率统计数据,但按照一份报纸的实际阅读人数为3人统计,报纸媒介的覆盖率大约在24%上下。网络媒介的受众覆盖率相对较低,目前我国网络媒介的覆盖率为16%[4]。

但网络媒介是技术上最领先的媒介,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新媒介的逐渐熟悉,其受众覆盖率将会达到较高的水平。

(2)网络媒介正在挤占传统媒介的受众接触时间。

根据统计数据,报纸的受众日平均接触时间为39分钟[5],电视为176分钟[6],且呈下降趋势。而网民的周平均上网时间为16.2小时[7],日平均为2.3小时,即139分钟,已经趋近于电视的日平均收视时间,而且呈飞速上升形势。

——网络媒介正在挤占受众原先接触传统媒介的时间,而且呈不断上升趋势,而传统媒介正在流失受众接触的时间。

(3)网络媒介的`经营收入赶超传统媒介。从开始,虽然报纸、广播的广告经营额总量在不断增长,但是其广告经营额占全国广告总经营额的比重却变化不大。电视的广告经营额占全国广告经营额的比重虽然在不断增长,但和的增长率分别为21.87%和21.6%[8],可见电视媒介的广告经营额增长放缓。

而网络媒介虽然起步晚,但是它的经济增长点多,且正处于新兴阶段,发展潜力巨大,总体呈上升趋势。传统媒介不想继续走下坡路,网络媒介也想更加快速发展,那么他们只有合作,才能使双方受益。

2、传媒行业的合作趋势。

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各有优劣势,在竞争中合作是他们进行优势互补、战略重组,占据新世纪主导地位的现实需要。

有学者提出,在网络传播时代,要发展壮大,传统媒介必须具备:一流的新闻信息产品;一个影响面广、可靠的内容发布系统;一个迅猛增长的市场;与合适的网络媒体整合[10]。许多传统媒介已有品牌、资金和人力优势,但缺失因特网技术。网络传播时代的最大挑战是高成本的传统媒介产品的营销,因此,与网络媒介整合则是其致胜之道。从现实层面看,传统媒介利用自身资源与电信、isp等有网络资源的单位整合,能快速实现优势互补和战略重组,降低成本,聚集足够的能量抗衡更强的竞争对手。

(2)网络媒介只有与传统媒介在竞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才能实现双赢。网络媒介虽然具有很多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仍然有自己的缺陷。首先,正茁壮成长的网络媒介在不能自己采制新闻的情况下,需要汲取传统媒介的内容、人力资源等养分。原创内容在任何时候都是媒介的命根,网络事业飞速发展,却并不拥有能吸引大量眼球的内容。网络媒介从诞生起,就从传统媒介获得新闻源。其次,传统媒介长期形成的政治属性和政策优势、机构组织等方面的固有优势都是令网络媒介望尘莫及的,而这些因素对一个新闻媒介来说,是占主导地位的。因此,一日千里的网络媒介看到传统媒介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与传统媒介的整合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四、政策法规的支持。

很多国家逐渐意识到分割管理对传媒发展的阻碍,便纷纷调整政策思路,开始为媒体松绑。

1、国际政策环境的变化。

自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政府与联邦通信委员会先后制定了许多解除电信媒体管制的政策和法规。如颁布的《电信法》,它放宽了对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制的限定,并打破对媒介种类的限制和隔绝,允许电话公司参与有线电视市场的节目竞争。1月1日,在新的电信传播法案获得通过后,引发出一场电讯、电子、媒体和文化企业的跨国、跨行业交叉兼并和产业重组浪潮,电讯拍电影、芯片放卫星、微机打电话、软件播新闻,业务的不断交叉,使美国的电讯、电视、微机、软件、互联网、卫星服务和媒体企业厮杀混战成一团。9月,美国又制订了新的有关放宽广播电台经营的法令,如放宽一个企业经营的电台户数规模从占全国户数的35%放宽到45%等等[11]。

欧盟于发布《迈向信息社会之路》,规定不同的网络平台都能一同传送电话信息、电视信息和电脑信息和数据,认为网络融合不仅是不同技术的融合,而且是不同业务(包括电信、电视、广播和电脑图像及文本数据业务,以及交互型多媒体业务)的融合,这种融合可以让用户通过地面广播网、卫星网、电缆网和宽带电话线(如adsl)享用各种宽带数字业务。

4月,韩国国会通过了新修订的《广播法》,允许进行卫星数字多媒体广播,电信公司韩国sk电讯通过开展卫星dmb业务进入广播领域。

2、国内政策的松动。

受到国际政策环境的影响,媒介领域的融合化和全球化大潮也波及到中国,对中国广电媒介、电信及互联网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国在19曾提出过互联网、电信网、电视网合为一体的设想,但后来因中国电信拆分,导致该设想无疾而终。不过,三网融合始终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并被认为是行业不可阻挡的趋势。十六届五中全会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这在宏观政策层面点燃了新的希望火花。

目前看来,三网融合从技术上来讲不存在障碍,从现实必要性上来讲也不存在争议,在以iptv和手机电视为代表的融合类业务的推动下,我国的三网融合在20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行业之间建立了适当的合作模式,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从上世纪90年代的报刊杂志与网络的融合,到如今的电视、网络和电话三个产业的融合,媒介融合正在从理论向实践跨越,并成为当今媒介发展的主流趋势和重要表现。虽然“融合媒介”在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目前都还处于初始阶段,但今天媒介的融合趋势,其深度和广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从长远看,媒介融合的洪流是无法阻挡的,不止于内容的融合,更应是从媒介形态、结构、技术、功能、乃至传播方式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也许会出现更加奇特,功能更加全面的新型媒介,但是他们始终是由媒介融合发展而来,传承着各种媒介的优势,同时又会具有某些新的特征。

参考文献。

[1]《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牛津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2]陈浩文.再论“媒介融合”。

[3]数据来源:《广播电视年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5]数据来源:ctr市场研究。

[6]根据csm媒介研究全国127城市收视率调查年的数据。

[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月。

[8]数据来源:《2007广播电视年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

[9]《双赢》.

[10]崔保国,李希光.新媒体老媒体:谁主沉浮[j].新闻传播,-5。

工程与伦理的融合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由于我国市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新的形势下物流产业和金融业共同面临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物流金融是物流与资金流融合的产物,可以实现多方共赢,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二者有必要进行交叉融合,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关键词:物流金融交叉融合物流业金融业。

我国物流业及金融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业在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市场机制调节为主的运行模式。但是,我国的物流产业相对于世界物流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从现实来看,我国物流业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较晚,从目前看,股票市场资金运行虽然已经引起了资金结构的较大变化,大量的交易活跃资金滞留在流通领域,货币流动性增强。商业银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到目前为止仍是主要的利润来源。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90%以上是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平均比重仅为8.5%。与国外大银行收入的来源比例相比,尤其是加入wto后,各大外资银行积极地在我国开展各项业务,这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很大,发展多种业务是以银行为主要代表的金融业摆脱经营困境和获取利润的需要。

银行的经营战略已经转型,积极运用自身的信誉、技术信息和众多的机构网点优势,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和委托代理等业务,并从中获取一定的服务费和佣金。现阶段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银行的中间业务势必成为我国各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竞争领域。

工程与伦理的融合分析论文

职业伦理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任何职业活动都必须得有自己的伦理。工程对伦理的呼唤,伦理对工程的辅佐,既是工程职业内在的应然要求,亦是工程实践活动的实然需要,同时是工程价值和工程目标得以彰显的必然途径。

2.1伦理意识使工程师“负责任地”扮演职业角色。

“工程”是个多义的概念,通常被看作功能、学科、工作、职业等。其中,“作为职业的工程”这一阐释影响深远。职业是从事相同工作的个体自愿组织起来,以超越法律、市场、道德以及公众所要求的道德允许的方式,公开侍奉同一道德理想。工程师作为工程伦理的重要对象,须确保“促进一种负责任的工程实践”。工程对于时代的影响力以及对社会大众的说服力,都建立在工程师可靠的职业素养和人格修养之上。诚实正直的工程师提供了一种“值得被给予信任”的良好职业形象。

伦理责任与特定的社会身份相联系,即具有何种社会角色,就应承担与此角色相适宜的责任或义务,否则极易陷入“责任黑洞”的虚无之中。职业伦理之所以必要,源于当人们运用“能他人所不能”的专业技能提供服务时,就必然要承担对使用其服务者的关照责任。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已不限于技术层面,更应触及伦理深度。在工程界推行工程伦理的目的在于增进工程从业者的伦理认知与实践智慧,督促他们自觉维护并增进其人格正直、职业尊严和社会声誉,提升伦理敏感性,以自动自发之心态自由地践行伦理规范,以“多数人满意的服务”承担社会责任,从而实现增进社会福祉的更高理想。

2.2伦理理论指导工程师审慎对待两难困境中蕴藏的伦理问题。

对工程本质的把握和对工程特点的理解,是工程伦理在工程共同体中能否得以推广的决定性因素。不同从业者对于工程的理解各异,加上他们的教育经历各有不同,这决定了工程伦理的接受难度和实践程度随境域存在极大差异。“技术中性论”虽然符合人们对于工程的直观感受且反映了部分事实,但并不全面。约翰斯塔迪梅尔主张“技术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手段,也是伦理、政治与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技术价值论”认为技术负载着特定社会中人的价值,包含着善恶、美丑、好坏等的价值判断。正如m.邦格(mariobunge)所言:“技术在伦理上并非中性,它涉及伦理学,且游移在善恶之间”。人类社会并非装载“中性”人工物的包裹,相关群体的利益与损失、倾向与立场、价值观与世界观必将体现在技术身上。更为重要的是,塑造一个文明而富饶的社会,不能仅仅依靠专业技术。

augustine的观察更为深入:大多数工程师之所以会陷入伦理困境,并非其道德修为上的瑕疵和不足,而是因为他们根本就缺乏伦理敏感性,尚未意识到摆在自己面前的工程问题背后,其实蕴藏着丰富的伦理诉求。这说明:工程界和伦理学界对工程伦理所表现出的'“双向冷漠”和“相互轻视”,并非工程与伦理先天绝缘所导致的“工程从业者仅仅听说过工程伦理但却认为它遥不可及甚至根本就毫不相干”。恰恰相反,现实工程内含复杂的伦理问题,而人为割裂工程与伦理的有机联系才造成这一困局。这有力地证明了既不存在与伦理完全绝缘的工程,工程中也没有“纯粹”的伦理问题。martin等:“学习工程伦理学的核心目标就是逐渐练就良好的道德判断,即能够熟练而准确地辨析出工程伦理问题并妥善处置”。“辨析出工程伦理问题”,一方面说明伦理作为相对独立的维度对工程而言是不证自明的,另一方面也寓意道德问题往往与其他问题相互渗透,从而使得一切有关工程伦理问题的探讨都不再是“空想主义”般的妄想,而是有的放矢式的辨析。

2.3伦理规范保障工程本质价值得以彰显和工程目标均衡实现。

社会进步和文明演变正在悄然改变工程的本质,不仅建造工程所需的技术正在脱离人类的控制,而且自然也因为人类活动的频繁显现出无力支撑难以为继的窘境。工程与人类生存更为紧密的关联,使得从业者将伦理元素纳入工程决策的考量之中成为必然。一是技术进步帮助人类掌握了改天换地的能力,技术由简单工具转而成为建立“工程王国”的法宝,对技术加以伦理反思势在必行。二是工程师的职业角色正在转型:以前工程师扮演向雇主和顾客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角色,而现在工程师必须站在更为宽泛的公众层面,以同时对社会和环境“双重负责”的方式对整个社群负责,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应运而生。三是工程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人类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工程内含着某些超出工程发起者事先预料的结果,必须有伦理规范加以规约。工程职业群体的显著特征是职业伦理规范的制定、发布和遵守。工程师作为工程主要从业者,践行伦理规范且承担伦理责任是工程师职业的应然要求。

作为工程职业的一种集体规约和郑重承诺,伦理规范以“一种行为标准”的方式公开侍奉一种道德理想。好的伦理规范应同时兼具忠告(admonition)与规定(requirement)两部分内容。它通过清晰地描述不受欢迎和无法接受的行为,能够增加工程师对职业行为进行思考的可能性,会使发生自欺行为更困难;它对所有从业者都强加某种道德义务,在不容越轨的“红线”下鼓励从业者在实践中尽力遵守;它既能督促从业者自觉选择伦理行为,又能提供给从业者以适宜方式化解伦理冲突的手段和方法。工程专业成员需认识到,其工作对人类的生活品质具有直接且深远冲击。因此,工程师们应当提供诚实、无私、公平、公正的服务,致力于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与福祉。当然,遵守伦理规范并不仅仅意味着简单地遵守规定与避免伤害,而是要求工程师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促进人类的福祉,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工程师个体的狭义伦理转向工程整体的广义伦理上来。

工程既能济世、富国、利民,又是一种以“艺术地建造”为核心的独立社会活动,是包含技术、经济、社会、伦理等多重要素并对其加以“系统管理”和“集成创新”的活动,需要从“自然―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经济―社会”所构成的复杂网络中重新认识工程。正是基于工程活动本身价值复合的本质及工程目标多重考虑的需求,伦理要素应该作为工程活动中的基本要素,伦理内容理当成为工程内涵中的根本内容,伦理标准必须作为工程评价的必备标准。

融合CRM的企业战略论文

如果是第一次接触crm也还好说,就如同一张白纸,对新概念只要交流得当就可以理解。怕的是那些已经接受过一些软件厂商或者其它机构的培训或咨询,在这些培训咨询中传达的是crm是一套系统,一套解决方案,如果已经被企业人员理解了,那么在回头来正确的理解“crm不是软件”就难得很。

既然crm不是软件,那么它体现的非软件是什么样子的?

当我们把crm作为一副更加清晰认识客户的眼镜时,它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在于是一个客户角度的方法论、思想、策略以及相关的流程、组织和绩效考核等,当这一切都能够渗透入企业的时候,crm系统只不过是一个实现的手段和提高效率的工具而已。

理解了crm不是软件,避免了软件的先入为主,就可以更好的理解crm超越软件的概念,它所表现出来的空间不是软件所能影响的,那就是人和思想的问题!

crm给企业带来什么?

权威机构对成功实现crm企业的调查表明:

成功实施crm之后,每个销售员的销售额增加了51%,顾客的满意度增加了20%,销售和服务的成本降低了21%,而销售周期减少了1/3,利润增加了20%。

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

crm首先为企业建立起一个真正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而不是在那儿喊喊“客户是上帝”的口号。

我们先看一下不同视角的客户生命周期:

图3-1客户生命周期。

在客户的一个吸引、获得、保持和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企业的市场、销售、服务和其它部门,甚至每一个员工。因此要在企业中建立起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在客户中树立一个统一的良好的企业形象,每一个接触客户的部门和人都作为客户接触点来管理,让客户真正感觉到在做一回上帝。

因为客户在接触企业的时候可能遇到的并不一定就是负责客户管理的部门或者人员,但是恰恰是这个第一接触点给客户造成的企业形象直接最大的影响了客户的购买行为,所以crm不是仅仅客户服务部门的事情,而是所有企业人员都要参与的,要全企业皆crm。

更糟糕的是各个部门在遇到问题时推诿责任,将客户推来推去的,客户可能反映的是一个小问题,一分钟就可以解决,却被市场部推说“我们不负责这件事,去找销售部吧”,销售部说“已经销售的产品请找客户服务部”,客户服务部说“供应商的修备件没有了,正在联系”等等,让客户在晕头转向中迷失了保持的可能性。

市场链自动化流程。

crm围绕市场营销为企业建立一个自动化的市场链流程。在这个市场链自动流程中,企业可以来做以下的事情:

客户分类与产品定位。

品牌/市场推广。

产品推广。

大客户销售渠道销售。

客户服务。

信息分析。

丰富的客户数据信息库。

客户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所以客户数据信息库就是一个很核心的资源,它可以来自于与客户接触的不同通路和方式。

图3-2客户信息库。

准确的客户细分与评估。

客户细分可以更加精准,而且可以多维度;而客户价值评估可以依托crm进行,从以前的笼统到现在的量化,基于客户和crm的基础,客户细分和价值评估比以往更加有效准确。

针对性一对一市场营销。

有了crm,你可以从原来的通用性逐渐转移到一对一营销,你有了很多工具和方法可以实现一对一,当你真正的与客户面对面的时候,客户价值更加透明。

高效规范科学的营销管理方法。

营销的量化管理和规范化、标准化等等,都是提升营销能力的关键。

快速市场反应、监控能力。

以前是没有监控,现在是实时监控;以前是人为监控,现在是系统监控。crm是企业反应能力尤其是对客户和市场的反应能力的加速器。

便捷通畅一致的客户沟通渠道。

客户沟通渠道有很多,crm帮助企业实现多渠道并提供各种渠道的有效管理。

图3-3客户沟通渠道。

良好的自学习环境。

crm协助企业塑造一个学习型组织,加强企业的知识管理,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在一个良好的自学习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

crm可以实现的学习途径如:远程培训、方法论辅导、丰富的案例库知识库等。

crm战略。

但凡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战略就如同一个企业的生存所必需并为止依靠的灵魂。而crm,作为企业思考经营和发展的新的角度,基于客户的战略就显得愈足重要。这是企业进行客户需求导向的风向标,客户战略直接影响这企业怎么认识客户和怎么对待客户,也就是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大计。

什么是crm战略?

商业成功的关键在于针对客户的需要,提供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这种需要,然后通过对客户关系的管理确保客户满意和再次交易。然而,在过去,很多组织以为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无与伦比,客户会一如既往地使用他们的产品。过去的一切已成昨日黄花,客户变得越来越大胆和挑剔,他们不仅要求优质的产品,而且需要优质的服务。

客户关系管理不是一种概念,也不是一项计划,它是一种商业战略,它着眼去理解和管理某个组织当前和潜在的客户需求。它是一漫长的历程,在该过程中,有战略、机构和技术的改变,通过这些改变,公司可以围绕客户行为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企业。这使得获取客户的信息成为必要,利用不同接触点客户的信息在最大满意度内平衡年收入和盈利。

然而,crm战略必须适应各个市场细分的需要,这样将面临着挑战和机遇。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客户关系,一个组织必须:

定义自己的客户战略为了做到这点,有必要理解客户细分和他们的需要。如果一家公司能了解自己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这些供给对每个细分都是相同的,那就有必要定义自己的客户战略。

建立产品和渠道策略这保证了一个组织能有效地配送其产品,确保了销售能力和有效渠道管理。

相互协调的战略这个战略能创造出可以和客户建立关系并满足客户需要的环境,这需要具有激进客户管理和互动客户关怀的能力。

执行crm战略。

你不妨拿出一张纸来,跟着以下的问题,不要太沉重但是要认真的回答这些问题,并在纸上描述出来,到最后,你会发现,在你面前的纸上已经勾勒出一个企业的crm战略的轮廓,剩下的是给你丰富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客户战略。

基于当前和潜在客户的需要,如何细分客户?从企业的经营出发,对企业当前和定位的潜在客户的需求出发,你将如何认识你的客户并细分他们?这将直接影响着所有的下一步!

对特定的客户群体应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和服务吗?细分客户之后企业就可以实现一对一营销,提供差异化服务,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那么你在细分客户并了解细分客户群的需求后,你愿意并能够为这些特定的客户群体提供各自不同的服务吗?别忘记,是有成本和代价的,当然可能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渠道和产品管理战略。

客户是否更乐于通过internet、传真、信件或电话获得产品和服务?客户细分之后,不同细分的客户的喜好是什么?他们是否愿意接受诸如网络、传真或者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获得产品和服务?对于每一个通路,具体客户的最佳联系方式和时间、频率是什么?这将影响着你的客户沟通和服务的很多问题!

在组织的角度考虑,什么才是更好和客户交流的渠道?因为企业要生存,要运营,所以并不是客户喜欢的所有东西我们一定要满足,而是要考虑综合因素,其中包括组织问题、资源问题和效果回报问题等等,至少不要盲目的下结论,而是全面的去考虑,选择一个与客户交流的最佳或者更好的渠道。很多问题都是这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把每个渠道的roi或者创造的价值也同时计算进去,那么你会显而易见的分辨出哪一个渠道性价比最高!难道这不正是你所想要的东西吗?!

解决了这个组合问题,你的客户通路就顺畅了。

可能发生的渠道冲突是什么,及如何处理?渠道会有冲突吗?你通过渠道商去接触客户,同时你又有直销员和网站购物,客户同时可以面临你的三个接触通路,哦,有可能就要抢客户了,或者客户拿到的价格也是不同的了,这就是渠道冲突。与客户的接触渠道丰富多样化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及时了解产生冲突的可能性与处理方法,通过一些手段和策略是可以有效的避免渠道冲突,问题是首先你要认识到这个问题!

基础设施战略。

需要什么技术性基础设施?从战略规划开始就要关注具体实现的问题,所以作为技术性基础设施要做好规划,是硬件?电脑?移动设备?终端?还是网络?就如同一栋大楼的基座,是采用石料?砖?还是混凝土等等。基础设施大凡是长期投资使用,其扩展性、先进性以及合理的成本等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旦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一整套协调措施将出现。

一旦这些问题的答案你都在纸上描述出来,你的crm战略大体上就已经有了轮廓,那就继续去完善它,让它成为真正指引你企业crm部署的方向标吧。

crm的战略创新与竞争策略。

还有一个核心的问题:企业的竞争战略如何在crm中体现?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与导入期和成长期的行业不同,成熟行业中企业的产品越来越标准化,同时都变成了“日用消费品”。在导入期和成长期的企业是靠产品的技术性能竞争的。但是当一个行业进入成熟期后,市场需求趋缓,产品差异化渐弱,国际竞争趋强,利润率下降,此时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就逐渐让位于流程创新的重要性。

产品创新目的在于占领更多的市场,争取更大的盈利空间;流程创新在于更多的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在成熟行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空间越来越小,战略创新就举足轻重。战略创新除流程创新外,还包括市场营销、产品设计、客户服务以及组织结构方面的创新。

在crm战略之中,通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重新定位市场和产品设计,就是一种战略创新;而围绕客户需求调整销售模式和销售流程,是流程创新。正是战略创新,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sfa的流程创新。

crm提供的首先是一种战略,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围绕这种策略,市场定位和产品开发要以客户需求为驱动;而其销售模式和销售流程也应该围绕这种策略来重新定义。

最简单的crm莫过于sfa,可是业内偏偏把sfa看得太简单,有些国内厂商津津乐道于专业的sfa供应商,而其sfa软件也物美价廉,也的确其产品从模仿国外产品到本土化提升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其将sfa认为是一种工具软件,其crm实施仅仅是一周或二周的安装配置+操作培训的内容。

销售自动化,体现的是销售流程的自动化,而销售流程应该是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

国内crm业界把sfa仅仅当做一种工具,一套软件,忽略了流程创新的重要性,也忽略了这个企业原有的文化和策略下的销售流程的问题,更忽略了销售流程的问题会在自动化的过程之中成倍的放大。

因此,即使是最简单的sfa,也需要bpr。不要害怕bpr,以为是彻头彻尾的变革。优化和调整销售流程,重新定义sfa流程,才是真正的sfa服务,而sfa系统只不过是将它体现出来的工具。

如果这种创新的sfa流程可以成熟的运作,即使没有sfa软件,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实现了sfa。

当企业引入了crm战略的时候,就是选择了一个客户角度的战略创新和流程创新,而变化所带来的各个方面的震动,让你充分享受到变革的甜蜜与痛苦。

融合CRM的企业战略论文

有关谁将掌握crm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唯一的答案,然而,如果crm以及主要部分的所有权没有明晰的话,在客户关系管理的过程中,甚至在开始都将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同时,应用软件功能的差异、软件综合要求的复杂性、相关联的各种各样成本以及各个买单的crm买主,现在正面临着另外的变数——他们如何购买相应的it软件。

如果是it拥有了crm的所有权,但是它却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商业赞助商,那这将会存在一个风险是:投资决策并不是基于使得让投资产生一定回报的想法。it部门的人可能会重点考虑如何选择运用什么样的软件工具,软件中怎样的技术融合以及软件配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等。

分析问题。

近来,有关如何充分发挥it部门的作用、保证it部门与业务部门的目标相一致,也就是it治理成为cio们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cio们关注it治理绝非偶然。it治理是一个由各种关系和流程构成的体制,可以指导和控制企业通过合理利用it技术,平衡it技术与流程的风险、增加价值来确保实现企业的目标。“回归业务本身,让it真正满足业务需求。”gartner的研究副总裁michaelbarnes先生认为这是人们考虑it治理的原因。过去人们主要关心it技术,随着it技术应用的普及,人们逐步认识到业务才是根本。it治理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它是保证it技术与业务的有效结合,帮助企业在it现状和业务需求之间达成一致。

如果it没有参与“商业”的运作,人们在选择软件的时候可能就只是基于它的功能,而没有考虑将it参与到“商业”运作中去后产生的集成效应:比如软件本身是否会随着商业运作的进程不断修正等。此外,商业投资者在市场、销售以及客户服务之间需要一定的协调,而这种协调也会使crm更复杂。在crm的整个流程过程中,这些问题总是不断的出现。

一个商业运作过程通常包括需求管理、组合管理、项目流程管理、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一个好的it系统管理软件可以分别在这6个环节上进行监控和管理。it系统在crm中并不能简单地当成使用工具。it治理绝不仅仅是工具,也不仅仅是产品。它属于管理范畴,涉及人,涉及到公司内部的管理制度和公司的治理机制,因而沟通和协调更为重要。it系统的管理同样需要得到高层的支持,因为这不仅是it部门的事情,也涉及到整个公司的做事方式,it系统的运行状态牵涉到公司各个商业运作部门的发展。

解决问题。

比将由谁拥有crm更重要的问题是,你如何决定在你的公司里谁将拥有crm,以经验来看,这个将由商业部门和it部门共同所有。而如下的说明可能也能对it和商业部门在crm问题上的不同作用进行一定的解释:

[next]。

一个拥有执行、管理权的业务领导部门应该有自己的商业业务案例、商业业务流程以及一定的职能要求。换句话说,就是商业部门应该决策好如何从crm中获利。企业的获利不光光是依靠技术的投入,还可以来自其他方面,比如:流程的革新,激励机制的使用等等。企业需要了解到这些方面的获得分别主要来自什么部门,以及哪个方面,哪个部门是最主要的获得高roi的来源。

其次:it部门需要与销售部门、客服部门、市场部门等执行、管理部门形成纽带并进行良好的合作。比如:联系人是营销、销售和客户接触的对象,在以往系统中,联系人信息比较简单,不同的业务,如装机、移机,有不同的联系人,加大了营销人员的工作难度。在crm系统中,重点引入了联系人概念。联系人是营销、销售和客户接触的对象,系统中记录了全面的联系人信息,如学历、职位、个人爱好、交互历史等,有利于维护客户关系;客户经理和营业员可针对不同的产品联系不同联系人,在营销工作中实行各个突破,提高客户经理和营业员营销有效性和成功率。因此,各个部门的信息可以共享,一旦确定下来了需要运作的商业案例以及roi。it需要调整好数据与技术研发处理系统,并且做到使其集成统一。it必须使业务部门明白在获得一定的roi时需要付出的成本以及提供一定的成本效益分析。

再次:当有需要购买新的软件时,it部门应该仔细考虑哪个软件最应该购买,哪个可以放缓一些,充分考虑软件的优先权以控制好资金的流动。无论传送什么crm技术的结构,价格依然是买家下决心的头等标准。然而,买家必须慎重衡量所有物的总成本。it成本包括:

·crm软件执照与有关合同。

·电子数据交换工具,数据库,操作系统及其他软件的许可证和有关合同。

·硬件购买与有关合同,尤其是服务器,存储器及网络方面的费用。

·软件整合与客户专用化,包括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

·执行员工。

·事务管理与相关支持员工。

在评估crm软件投资时,公司需要标准技术。选择适当的财务评价标准就非常必要了。项正式的商业计划必须在项目开始前就要准备好,它可用来量化预期成本,有形财政收益,无形的策略收益及风险等。据capventures公司在2月份的调查,近90%拥有评估crm计划投资回报标准的企业组织发现crm解决方案达成了他们的目标。此外,近70%的公司认为他们的crm计划超出预期目标。该调查显示crm项目只用掉公司预期费用的1/4。并且,调查也发现部署可以最多在5周内完成,通过将更多的客户转向自我服务的方式,项目可以节约120万美元的成本。

结语。

crm的拥有权与主动权,困扰着很多在成长中的企业:企业中一些遗留下来的负担;对预计增长幅度的难以调控;如何进行不断地调整维持较高的客户满意度。事实上好的crm可以使这些问题都得以解决并且获得更广大的客户群。就象许多人所知道的那样,成功实施crm的首要准备就是要清楚理解实施目标,要有谨密而系统的计划方案。随着crm的发展和营销商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人也正意识到过去支持这些策略的基本系统也需要得到同等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因此,伴随着企业不断需要决定crm的主动权,谁将拥有crm的问题就日益凸现。为了确保稳固快速的投资回报,以及可被业主接受的成本,企业需要采用合适的信息系统来顺应不断变化着的商业要求,同时按如上所说做到it部门与各个商业运作部门有机结合共同合作,更系统化与集成化等。从而使得企业crm更顺利有效地进行,让企业获得更理想地roi,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工程与伦理的融合分析论文

工程伦理学之所以重要,在于工程的存在影响到社会和公众的权益。确保工程在全寿命周期符合社会价值,是有良知的工程师义不容辞的伦理责任。但是,作为雇员的工程师,会将为雇主获取最大化利润作为首要选择,而置公众福祉于次要地位,这种满足生存需求的理性选择无可厚非,这也从另一侧面更加凸显了通过志愿加入工程社团与志愿恪守工程社团所订立的伦理规范,使其伦理抉择具备高度自控的重要性。技术进步在提升工程品质的同时,也给工程共同体提出新的挑战:现代工程复杂多变的建造过程所产生的违和感、自然环境不断遭受工程侵占的焦虑感、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逐渐工具化的虚无感。这些困扰工程共同体的悖论,共同吁求伦理与工程的深度融合。

(1)工程共同体需要贯彻“知情同意”原则。既然工程是工程师在大庭广众之下以公众为试验对象所进行的社会试验,那么首要义务是保障人类受试者的安全并尊重他们同意的权利。在此基础上,预估可能的外部不经济,将自主参与权归还给项目所在地居民。

(2)工程共同体要树立“预防性伦理”的观念,运用“主动性责任”(positiveresponsibility)避免陷入伦理困境而无法摆脱,即主动践行“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对工程有可能带来的危害保持高度警惕。

(3)充分发挥工程社团或行业协会的作用。作为工程师的自治组织,工程社团不仅要制定出“职业成员共同承诺”的伦理章程,以供工程共同体如何从事职业活动寻求伦理指导,而且要为积极检举揭发企业不良行径的工程师提供道义上甚至实质上的救助。

(4)重塑积极的工程文化,承认工程师应当获得的社会地位,大幅提升一线工程师的收入水平,让公众理解“工程在本质上是创造与创新的职业”,从而有助于工程师自觉扮演“当责者”。

(5)大力推行工程伦理教育。一是在高校加强工程伦理学的教育,引导“毛坯工程师”提升发现工程中存在伦理问题的敏感性;二是在工程企业内部开展职业培训,借助工程实践问题帮助现场工程师逐步跃升至道德自觉的更高境界;三是净化社会风气,为工程建设营造“讲诚信、重责任”的营商环境。

4结语。

融合CRM的企业战略论文

我们说企业赢利靠“开源节流”,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开源”和“节流”?难道开源就是扩大生产线,扩大客户影响范围?难道“节流”仅就是不断从上游降低原料采购价格,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成本?不,“开源”的根本是保持价值客户的持续贡献并培育和发展更多的价值客户;“节流”的根本就是提高投入和行动的有效性。crm(客户关系管理)就是帮助企业建立“开源节流”管理规则的先进管理办法。crm并不仅仅是管理软件,她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需要导入给企业;她也是一个工具,帮助企业按照新的方式和流程固化业务。

一、分析现状,寻找症结。

从目前应用crm的企业来看,他们一定是其行业内领头羊企业。在这其中又可以分成3类。第一类,经过分析,认为企业自身存在急待解决的业务问题,如果不解决就成为企业继续发展的不可逾越瓶颈。第二类企业认为虽然目前运营等各个方面都十分良好,但是基于前瞻性的考虑认为必须通过实施crm来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前进步伐。第三类企业属于相对盲从型,没有什么考虑,认为“人无我有,人有我更要有”。

以建筑为例,在拿起工具建造以前,必须先有详尽的设计图:而绘出设计图之前,必须先在脑海中构思每一个细节。有了设计图,然后有施工计划,这样按部就班,才能完成建筑。假使设计稍有缺失,弥补起来,可能就事倍功半。设计蓝图代表愿景,整个建筑过程均以它为准绳,因此宁可事先追求尽善尽美,以免亡羊补牢。

创办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想经营成功,不许先确定营运目标、市场定位,然后综合资金、研究发展、生产作业、营销、人事、厂房设备等方面资源,朝愿景目标努力前进。

非常好,通过这样的看似简单的分析,并对业务问题进行总结就可以集中精力在实施crm过程中先解决最重大的问题,并对分项问题各个击破。让自己提升,不再做问题企业。同时,当你对自己的业务问题有了清楚的认识后,并将其描述给crm提供商,他们将能够更快地给出解决办法,缩短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周期并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

二、理智慎重,crm选型。

从目前crm提供商来看主要有3类。第一类,就是国外的软件巨鳄,比如,siebel、sap、oracle、ibm等。他们往往具备多行业的众多经验,咨询实力比较强,软件功能比较完善,如果由他们来进行crm系统的实施,由于其运营成本很高,其软件价格和服务的价格都会十分的昂贵。让众多国内企业望而生畏。第二类,是国内的成熟crm提供商,比如,turbocrm、用友、金碟、联成互动等。他们的一般具备相对成熟的产品,也具备多行业的应用经验,但是在市场定位以及咨询实力上有着较大的不同。第三类,是国内新兴的crm厂商。尤其是在最近几个月诞生了数不尽的“某某crm”,他们多属刚刚进入crm市场,产品应用案例很少甚至没有,公司人数很少,更谈不上咨询实施,可能更多的是产品安装加初始化。

crm不是普通产品,销售过程是顾问式销售,交付过程也不是货到付款。我们说crm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加软件工具,缺一不可。思维方式--“从客户出发”是crm的灵魂,而软件工具则是其可见的骨肉皮肤。当人接受一种新思维方式的时候需要过程,企业也不例外。理念导入的过程必须由专业的咨询顾问来把握和引导完成。不然,即使安装了crm系统也很难应用起来。操作人员对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理解,深度应用就更谈不上了,到最后往往会将买来的产品光盘束之高阁。此外,由于企业所处行业的差异,也将导致在crm应用上的巨大差异,如果没有丰富咨询实施经验的工程师很难把握这样的需求。所以,crm提供商的咨询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系统应用效果。

选择不成熟的产品,有可能在功能实现上难以兑现不说,甚至会出现bug,丢失业务数据给业务带来无穷的不便和隐患。

产品的可发展性以及继承性是产品选择的另一个关键。企业业务发展,会不断对业务进行扩张和延展,对crm的应用也一定会有新的需求。提供商的发展实力,将决定其产品的发展及发展方向。好的提供商将会对客户提出的需求进行判别后选择并分期实现,他们的发展速度将远超过企业的一般发展速度,充分满足客户需要。选择一个好的crm提供商也就成功了一半。

三、分步实施。

实施是利用crm软件中蕴含的管理思想、流程和方法来为企业进行管理规划,将通用的crm管理软件按照企业特点进行个性化应用,是一个协助企业从现有管理模式逐步接近,最后达到目标模式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咨询顾问将详细了解企业的运营、管理状况,企业管理者也将更深入地理解crm软件中包含的管理思想、流程和规范,在此基础上共同确立适应企业本身特点的crm应用模式,并将之固化于软件之中。

第一步:理念导入。

理念导入主要包括组建实施小组、确定人员和时间、项目动员和crm理念培训。其中crm的理念培训是实施中的重要价值点。“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将客户而非产品放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位置上,企业要能够真正应用好crm系统,必须首先从理念上了解、接受和认识这一点。

第二步:业务梳理。

业务梳理是系统实施的重要步骤和控制实施周期的关键点。通过流程分析,crm的咨询顾问可以了解企业现有的经营状况及工作方式,提炼出市场、销售、服务中各环节的关键点控制点,暴露出隐藏的问题。同时,咨询顾问可充分发挥“第三方”的优势,提出个性化的实施建议,并对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阻力做充分准备,是进行下一个步骤“方案设计”的基础。

第三步:流程固化。

流程固化的重点是在调整和优化原有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建立基于crm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运营流程。在方案设计过程中,crm咨询顾问将运用在相关行业的成功实施经验,根据在业务梳理过程中总结有关信息,重新进行流程规划调整。

第四步:系统部署。

系统部署主要完成正式启用系统的数据准备工作。在系统部署过程中,咨询顾问将根据方案设计中规定的企业运营流程、工作传递关系、企业组织结构以及企业经营产品的特点等将基础数据录入或导入到系统,指导企业建立协调统一的信息标准(或参照iso标准)。系统部署由咨询顾问和企业内部的crm项目负责人共同完成,确保知识传递。

第五步:应用培训。

在应用培训阶段,crm认证讲师根据《实施方案》,结合应用流程对企业工作人员提供培训。通过培训,企业员工能够很快熟悉系统,了解自身工作在系统中的角色及如何利用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使系统得以尽快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解决现有的问题,加强工作协调。

第六步:系统上线。

将原有模式切换至crm系统,系统正式启用;。

四、定期评估,深度应用。

在系统实施并应用以后每隔一段时间,提供商需要对客户提供一次应用评估。应用评估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广度、应用频率、应用规模评估;。

2、应用深度、应用功能、流程优化评估;。

3、应用效果(数据整合度、流程完整性、效率提升、销售提升、客户满意度、客户忠诚度)评估。

提供商需要根据客户的应用评估结果要给出一定的整改意见,这将大大帮助企业在crm应用上的提高。中国本土企业往往从表征上讲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成立时间不长信息不完备。比如,对客户信息甚至没有管理,仅仅对订单进行了管理;对客户信息有管理,但是仅限于联系信息等。应用crm一段时间后,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数据基础和积累,为企业进一步的深度应用,如升级销售,交叉销售等奠定了基础。数据的积累何时可以支撑对业务信息的挖掘,应用过程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现有操作方式是否能够满足不断扩张的业务,如果不再满足需求应该做如何的调整等等,这些专业的问题必须由提供商派专人来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客户的应用质量和效果。

然而目前中国的crm软件提供商甚至很少能够给出应用评估该评估什么,至于能否真正去做评估就更不消说了。走访过几个crm应用的客户,普遍对turbocrm的认可程度还是很高的。

五、效果呈现。

经过了多轮“磨难”,成功应用crm系统后,企业将发生众多改变。

我们说,过去的市场部门工作更多以“经验”为主导,更多地强调手段。可是经验对市场环境的依赖太高了,我们必须学会用“方法”做事情。营销的过程其实就是用你的产品去满足特定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并将客户价值兑现成盈利。crm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它教会你选准目标客户,做最有效的沟通,持续兑现价值给你,并不断扩大盈利。市场在不断细分,你的目标客户变的越来越明晰,就像打猎,用冲锋枪并不划算。现在到了给您换上狙击步枪,安上瞄准镜的时候了。

试析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论文

日前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唐仁健介绍说,优化产业体系,就是要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优化农业结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唐仁健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改革,动能在改革,成败看改革。改革的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市场、要素和主体的全面激活。

其中,激活市场,是要改变不合理的农业供给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让市场力量引领结构调整。

国家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的新机制。这项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激活了市场,推动了多元购销主体入市的局面,也促进了加工,搞活了产业链。随着玉米价格开始随行就市,市场上下游关系逐步理顺,玉米加工规模不断扩大。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形成合理比价关系。

激活要素,就是要改革优化现有的资源要素配置,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唤醒农村沉睡资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提供必备的`资金、土地等物质条件。

中央一号文件从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重大政策举措。

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方面,确保农业农村投入适度增加,着力优化投入结构,创新使用方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支持建立担保机制,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方面,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县域网点,适当下放县域分支机构业务审批权限。支持金融机构开展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订单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开发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产品,探索建立农产品收入保险制度。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

中国农业大学金融系教授何广文说,文件对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部署与当前我国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新型经营主体大批涌现等发展实际非常契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针对当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乡村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旺盛,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还将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激活主体,则是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农村发展,都要靠激活各类人才在农业农村创新创业。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鼓励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开设乡村规划建设等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

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今年农业部将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并启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播音主持与新媒体的融合论文

摘要: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融合,传播平台、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都发生变化的新媒体环境下,构建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体系,保证专业基础教育的质量,重视通识教育、综合教育,培养学生基于多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能力迫在眉睫。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对图书、豆丁网、百度学术等资料库的搜索,关于对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的直接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新媒体课程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1.国内新媒体课程研究的现状。

2010年5月,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讲师刘想如在《电影评介》发表了题为《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专业的应对思考》的文章,以小见大将新媒体的小众化,及其互动性、参与性、传播方式无限开放的特点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对比中发现新媒体在中国的使用、传播相较欧美起步较晚,却发展极快,更多注重实践的教育者开始积极探索出路。文中强调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和敏感度,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树立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意识,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与造就,加强主持人多方面才艺、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和实践练习,将教学与学生的评、说、演、写、编辑与策划等实际能力的提高紧密结合,以适应当今新媒体环境的要求。这些研究对我们从新的高度和新的视野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未真正地完善和构建一个好的课程体系。

2.国外在新媒体环境下传媒类专业发展的现状。

从欧美传媒、电视学科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像知名主持人蔡康永的母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非常注重新闻意识和新闻敏感度的培养,它并没有单独的播音主持课程,只在新闻系有主持课程。但与中国不同,美国的电视新闻理念强调现场出镜播报,主持人不能只是对着题词器的肉喇叭,而很多综艺主持人往往都是由喜剧演员担任。

传媒类专业以业界认可度非常高的美国雪城大学为例,在new-house开设的传媒类专业分支非常齐全。美国雪城大学新闻学专业之artsjournalism作为新闻类学校第一所开设艺术新闻硕士的院校,new-house开创了新闻报道领域中艺术培训的先河。当今社会的传媒行业需要掌握更高级的数字技术、写作和多媒体讲故事的能力。专业的艺术新闻工作者还需要深入了解各个领域。

按照美国传统,艺术新闻工作者通常都是由那些会写作的艺术家或者对艺术充满激情的作家来担任,该艺术新闻项目研究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教育目标,提供了独特而又灵活的课程安排。由建筑学院、文理学院与视觉和表演艺术学院联合培养的合作项目,授课老师有作家、学者和艺术家。

在广播和网络数字新闻immersion暑期项目研究中,学生可以在特区作为特约记者对国家、当地的体育故事进行报道。暑假期间,学生可以报道更多,还可以利用传统和新媒体平台进行拍摄、编辑、主持、新闻制作。

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体系建构还体现在培养凸显独家性、专业性和自己独特风格的特色,具备“以播为主,具备采编播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互动传播等实践能力强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适应广播电台、电视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融合的新媒体环境。

围绕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实际需求,设置类型化专业主持人课程方向,汲取专业性节目的专业内容知识,强化专业素养教育与实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有针对性地突出专业型、专家型主持人培养特色,构建“以播为主、兼具采、编、播一体”的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学生新闻写作、文学知识等知识的拓展,力求构建的课程体系能使学生具有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和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具備较强的职业转换的适应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后劲。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急切希望建立灵活、全面符合播音主持工作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但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却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灵活性和适应性的要求。国内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对新媒体环境下实践型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体系提出建议和意见,从不同角度进行积极的尝试。

财务会计的融合的研究论文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前是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分离,现在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又进行融合,这些都变化是随着社会及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改变。在当前的社会经济中,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地开展会计工作,就需要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有机融合,使会计工作参与到事业单位管理中,从而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促进单位的稳定长久发展。

(一)外部条件。

在会计发展的过程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是会计行业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产物,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行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关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会计工作当中,并且由于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这就给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提供了极大的外部条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利用灵活管理会计提高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样,利用严谨真实的财务会计给管理会计在管理工作中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使会计工作在单位管理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内部条件。

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单位内部各部门不断做出合理的调整,使得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传统的管理中,对各部门的职责有明确的划分,但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各部门的`职责界线越来越模糊,甚至有些部门之间的职责出现交叉的情况,从而也促进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一)二者都是事业单位管理活动。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从一开始就是为单位管理提供服务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会计工作仅限于财务业务上。但是从会计工作的本质上说,其本身就是就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是单位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通过对经济信息的采集、分析以及利用,从而组织、把控和指导经济活动,使相关管理人员权衡利弊,讲求实效的开展管理活动的有效手段。在这种管理活动中,财务会计注重记录和总结实际的运行状态和结果,而管理会计则是注重对过程的把控,利用对经济数据分析帮助事业单位管理层做出决策,从而完成对单位自身的管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虽然是事业单位会计的两个分支,但都是为单位管理提供相应的服务。

(二)二者都具有控制和考核的职能。

管理会计的职责主要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预算和成本费用实现把控,以及对单位人员的考核评价。而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对资金的核算与监督,财务会计在对资金的监督从本质上讲就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预算和成本费用的检查和考核,考核的内容就是考察单位的实际运转情况与单位制定的目标和成本预算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找到造成不一致的原因,然后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解决。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监督这一方面是一致的,本质上,二者都是对单位资源交易和产权变更的确定以及控制。但是由于不同的分工,其侧重点也是不同的。财务会计就是对单位生产金经营状况的管理,而管理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的把控,从而对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组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是对单位利益的维护。

(三)二者基本信息来源一致。

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管理会计给管理者提供管理依据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可以从各个方面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在这些资料中最重要的就是会计核算资料,也就是财务会计对单位资金制作的报表。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虽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它的分支,但是它们资料的来源基本上都是反应生产经营的最真实的材料,所以说,它们在工作中所用到的基本信息的来源渠道是一致的。

(一)树立正确的会计思想观念。

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在过程中必须要求有正确、科学的会计思想观念。从当前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发现,一些单位其还没有意识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重要性一必要性,还认为会计工作仅是单纯的资金管理,这样的思想观念导致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不能很好地进行与发展。为了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的融合,事业单位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会计思想观念。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不仅是资金业务,还具有很重要的管理职能;其次,还要重新对会计人员进行定位和认识,会计人员不仅要有会计业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相关的知识面。因此,事业单位要加大对会计人员培养的力度,可以将外部引进与单位内部培养相结合,使单位会计队伍更强大,从而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整体会计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循序渐进,逐步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

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必须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以后才可以进行融合,对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要有明确的了解,从而慢慢寻找到有效的融合方法,但是这个过程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事业单位要在当前的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对会计体系进行完善及整合,要确保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不仅不会给单位造成损失,还可以保证单位财务会计还具有原有的严谨性和规范性。第二,加强对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优化完善,使其与财务会计的差距缩小,从而使二者实现更有效的融合。第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是一项比较严谨有序的工作,在融合的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所以更要重视每个环节的落实情况,以保证每个环节都不出差错,从而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成功融合。

(三)完善会计制度体系。

在任何工作开展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制度,所以在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完善的会计制度体系,否则两者很难顺利完成融合。因此,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一方面要明确规定出会计的相关职责,明确会计人员的责任与权限,给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要完善会计的监督制度,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从而保证工作质量,使会计信息更准确真实。

(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的共享。

在目前的事业单位管理中,各部门在工作中较为突出且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互不配合、互补协作,这样就致使各部门之间信息很难实现共享,从而给会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这样也不利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融合。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各信息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速,且传播的速度也更快。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不仅可以使会计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确保工作质量;还可以让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促进相关信息的交流,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实现更好地融合。四、结语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事业单位在推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同时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推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从而使单位会计的作用更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最终促进单位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鹏飞.浅议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中国商论,2018(6).

[2]蔡静宜.当前环境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探究[j].中国商论,2018(4).

[3]吴涵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探讨[j].中国商论,2017(23).

企业文化融合企业管理论文

在上述段落的前提之下,寻找适合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的方法就成了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如何发展企业文化,更好的贯彻企业的灵魂思想,凝聚人心,激励员工;如何融合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更有效的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为员工挣得更大的福利。在此列出粗浅的几点建议。

1.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企业发展首先要靠的是员工的努力,如何凝聚人心,令员工人认同企业,愿意为企业效力,岗如家,这就要靠企业文化的思想建设来完成。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管理才能更好的开展,相对的企业整体的气势也能得到提升。

2.强化制度

在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完善相应的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更加专业系统的管理员工,使员工的行为准则有法可依与律可查。在奖罚分明的规章制度下,可以有效的提升员工的士气,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为企业和员工本身都能带来更好的效益。

3.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

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在传授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企业文化,征集企业员工对企业形象的意见与建议,通过相互沟通确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程度,及时的纠正错误理念,保持企业文化在员工之间积极正确的落实。只有员工认同理解正确的无偏差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的便于企业管理额开展。

4.明确企业核心价值观

正确定位企业的核心价值,在员工之间积极的宣传企业的核心价值。让员工明确企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在不断的工作中选定自己的价值,达到与企业利益相一致的目标。

5.建立适合企业文化,同时企业文化适合的企业管理机制

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管理的落实,而企业管理也能更好地传扬企业文化。在企业不断的.发展中建立适合员工,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管理机制,可以更有效的完成和发展企业文化。在各部门之间建立完善的分工责任部门,贯彻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鼓励员工自主意见,对推动企业发展的建议给予奖励。同样的,构建相应的评估制度,对企业文化的落实进行评估,对优秀员工给予相应的福利,注重人才培养,减少有能力者的流失。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灵魂,与企业管理是不可分割的组成。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有良好的影响作用,企业管理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文化。将两者更融洽的结合在一起,可以推动企业的迅速发展,提高企业在经济的巨浪中的竞争力。

艺术与篮球活动的融合论文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表现形式不仅需要美术意象针对物象为其进行赋形、立象、显意,而其更需要艺术意象在美术意象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地进行有针对性的会意、生象、动心等进阶修饰。同时,美术意象与艺术意象之间亦存在着“形与象”“象与意”“意与心”的三位一体式的显隐双重性的深度融合,这种深度融合,为电影艺术带来传统艺术手段与传统视觉语言所无法表现的形而上的艺术升华。

一、美术意象造型。

(一)美术意象的物象赋形。

(二)美术意象的造型立象。

美术意象的物象赋形是美术意象造型的基础,在此之上就涉及到更加微妙、更加复杂、更加形而上的立象过程。在电影艺术作品由形而象的美术意象立象过程之中,事实上还隐含着一个由立象更进一步抽象为图符的由象而符的过程。这种抽象图符化的为电影艺术创造象征性的过程,对于更加深刻地塑造电影中美术意象中的赋形过程,以及对于后期立象与显意过程等均有着重要的抽象化指导意义。美术意象的立象过程,涵盖了综合色彩、整体人物、环境氛围等的造型意象化的全过程,尤其是针对物象的形态、风格、意态、动态、周遭等的立象,更是美术意象造型成败的关键。实际上,介于美术意象立象与显意之间的抽象图符象征,是一种最直接、最直观、最直觉的视觉语言传达,这种视觉语言传达更易使得观众能够观形即见象,并可由美术意象中形的塑造中,获得除形的物理观感而外的更加进阶的影视艺术初印象。例如《大闹天宫》一片的造型立象,就是中国影史足以传之永恒的典范之作。

(三)美术意象显意表_。

美术意象绝非透过简单的或者是基于个体单纯体验的赋形,来表达创作者最基本的情感与感受,而是美术意象必须置诸整个电影系统化工程体系的整体统筹之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针对创作诉求为物象赋形。为达成这一复杂过程,就必须采取自顶向下的逆向技法,即先立意,再具象,后赋形。显然,这种创作流程与研究流程中的先赋形,再立象,后显意的方向是相逆的。美术意象的由形而象,透过塑形与立象,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视觉传达表现过程,但在电影艺术需要表现宏大场面、华丽场景等史诗级视觉过程的时候,赋形立象显然已经无法圆满完成,此时就需要借助于美术意象的显意这一终极过程。其实,究其本质,显意式塑造的根本技法就是一种艺术灵性的物象化表达完形,美术意象的显意表达反过来会规训造型立象与物象赋形过程,使之达到显意表达的艺术化要求。

二、艺术意象修饰。

(一)艺术意象的会意表现。

美术意象造型是艺术意象修饰的物质基础与建构依托,否则,失去美术意象造型支撑的艺术意象修饰即终将成为一种空中楼阁。艺术意象以其意识形态化而形而上于美术意象之上,作为源于美术意象造型的艺术意象而言,其对于电影的艺术性而言可谓是不可或缺。换言之,艺术意象实际上就是赋形、立象、显意的一种高级阶段,由于电影艺术属于一种对于现实真实的艺术虚拟,因此,不可避免地更加追求一种对于艺术真实的现实移情感性表露,以及对于现实真实的艺术性想象及其情感表达,同时,亦着力于表现由情感的牵系而起心动念的会意。然而,现实与虚拟却是二元对立着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艺术意象的关键难点就在于必须以艺术意象实现拟真会意的艺术虚拟真实表现的解决,而具体的解决技法则包括会意式沉浸、会意式渗透、会意式移情等不断进阶的艺术意象视觉表达。

(二)艺术意象的生象映现。

如果以一句话概括艺术意象修饰的本质,那么,这句话可能就是――基于艺术效果最大化的一种促进艺术手段达成的超视阈融合。这种超视阈融合建构在他者会意表现的.基础之上,由他者会意表现为他者立象呈现,提供观众他者视角下脑海中形成由印象而会意、由会意而映象的复杂意识转换过程。这里的象早已不是赋形立象阶段的象,而是由意所生之象,亦即这里的象是观众他者在会意影片中的视觉语言之后,在其头脑之中所产生的一种由最为直接因应视觉语言的潜意识所不由自主地出现在脑海之中的视觉映像的再映像,或者是视觉映像的衍生映像,这种再映像或衍生映像,对于观众以他者身份识解电影艺术所欲表达的视觉语言而言非常重要。这种映像或衍生映像通俗而言,即俗谓脑补的由意生象的影视艺术作品对观众所产生的脑海中的关联式、联想式、引申式、衍生式等的意源式图景反映。[2]这种艺术意象的生象映现可以从爱森斯坦的诸多作品中窥见一些端倪,比如,爱森斯坦的《十月》一片中,即阿芙乐尔号的炮为冬宫的结局进行了典范式的生象映现式的立象修饰。

(三)艺术意象的动心呈现。

艺术意象修饰遵循着一种由会意而生象、由生象而动心的不断晋级的意象化修饰逻辑,艺术意象修饰的动心呈现的根本恰在于艺术造诣上的用心钤印。艺术表演以走心为上,而艺术意象则以动心为上,包括影视艺术范畴之内的所有艺术作品,其存在的最为终极的目的就是为了直指人心、打动人心、感化人心,感化人心显然是影视艺术作品的最为终极的价值,以及最为终极的意义。艺术意象修饰贵在能够则由意生象、由象生心,并贵在将美术意象的视觉传达性表现,更进一步地由触手可及化而为直指人心,以实现电影艺术最为终极的见性观心、见性传心、见性明心。从而使得艺术意象修饰由生象映现的不由自主转而为动心呈现的主动自觉。艺术意象动心呈现为观众创造出会意生象之后所必然出现的更加形而上层面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旨在影响观众整个心理活动,进而令影视艺术作品以其艺术魅力撼动心灵,从而产生一种心源式的图景反映。

三、美术意象与艺术意象的深度融合。

(一)美术与艺术共同意象下表象化塑造。

美术意象与艺术意象均是针对影视艺术创作的一种主观表达,虽然美术意象与艺术意象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而同时,从影视艺术视角深入加以体察。我们看到,二者更多的存在着一种深度融合意义下的共同基于表象化塑造的相似性。具体表现在美术意象旨在立形显象,艺术意象旨在由形喻象。显然,从抽象化的表象而言,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更能够起到由美术意象造型显象,由艺术意象因形喻象的双重视觉效果,进而获得一种二者相得益彰的更加高级的复合化的艺术效果提升。从更深刻的内涵引申,由美术意象与艺术意象这两种意象出发,经过造型与修饰所衍生的拟真表现,为影视艺术得以以其抽象的物态表象化超越时空,提供了意识表达的“形与象合”的表达基础。由此可见,这种表象化表达实质上其实就是一种美术意象与艺术意象规则下的美的旋律的表象化塑造。比如,《魔戒》系列影片,即以美术与艺术共同意象,透过“指环”“巫师”“剑”,以魔法、神、武器三者进行了共同意象化的进阶塑造。

(二)美术与艺术共同意象下意象化升华。

在影视艺术的超时空范畴之内,创作过程中的美术意象以形立象,而艺术意象则以象生意;美术意象形诸于外,而艺术意象则蕴诸于内。二者对于影视艺术所起到的是一内一外、一隐一显、相辅相成的视觉语言表述作用。而在这种视觉语言的表述过程之中,“象”为“意”的表述主体,观众则以他者身份而成为影视艺术作品的客体,而“意”则成为“象”的客体基于主观意识的一种自发自觉式的升华。正如西方艺术界所言,一千个观众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观众作为他者,其意象化升华亦会有一千种结果,这一千种结果恰恰就是美术意象与艺术意象融汇贯通于共同意象下的形而上的深度融合,这种深度融合为影视艺术焕发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起到了“立象尽意”“得意忘象”的巨大作用,美术意象与艺术意象亦由此而成融合为一种共同意象规约下的美的旋律的意象化升华。[3]在《贝奥武夫》一片中,火与梦与大海的交融式营造即表达了这种美术与艺术共同意象下的灵性升华。

(三)美术与艺术共同意象下心象化再造。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无论是美术意象还是艺术意象,均有可见之象与可忘之象,可见之象令影视艺术的观众产生即视、通感、联想,可忘之象则令影视艺术的观众产生更进一步的移情、沉浸、心象。如果针对这种即视、通感、联想与移情、沉浸、心象进行追本溯源,那么,我们看到,美术意象实质上就是一种心源化象,而艺术意象实质上就是一种心象化意。美术意象修饰之后的电影艺术作品,更易以其直指人心而打动人心,进而形成一种由美术意象而艺术意象的感化人心,而美术意象与艺术意象亦由这种由意而心的深度融合而合而为一。正如表演艺术的所谓“走心”一样,影视术的美术意象与艺术意象的心象化,以心传心、以心传象、借心立象,并由此恢弘出一种电影艺术直指人心的伟大力量,同时,更在意象的深度融合之一体共同塑造出了意象规训下的美的旋律的心象化再造。[4]例如《心灵捕手》一片中即以这种借心立象,在美术与艺术共同意象下为戏中主角的心灵注入了心源灵光。

结语。

美术意象与艺术意象在电影艺术之中,有着“形与象”“象与意”“意与心”的三位一体的隐显交互的深度融合。美术意象与艺术意象,均为电影艺术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美术意象,还是艺术意象,均为电影视觉语言表达的充分必要途径。美术意象由形而象、由象而意,极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视觉传达性表现;而艺术意象则由意生象、由象生心,将美术意象的视觉传达性表现,更进一步地由触手可及而直指人心,实现了电影艺术最为终极的见性观心、见性传心、见性明心,并最终完成了影视艺术由表象化、意象化而心象化的视觉意象传递过程。

艺术与篮球活动的融合论文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对于快乐教学法的融入,这样学生才能够对体育课堂充满兴趣,当作课余活动,在快乐的玩乐中增强身体的锻炼。目前,在高中体育课中,学生对于篮球教学的理论并不是了解很多,很多学生热爱篮球,平时也较为关注篮球比赛,但对于专业的知识了解并不全面,而教师如何通过教学给学生灌输专业的篮球知识并进一步指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练习,从而使他们对篮球掌握足够的方法技巧,更好的在篮球活动中展现自我。为此,在篮球教学中结合快乐体育理念能够营造出更加高效的体育课堂。在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融入快乐体育理念。

1教学内容要切合实际。

在高中的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对篮球知识的讲解和示范,给学生教授规范的篮球技巧,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认识篮球这项运动基础上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一些技巧提升自己的打球技术。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来说学生只有对其产生足够的好感才会去主动接触、学习和运用。如今,篮球这项体育运动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很多学生可能在小时候就通过电视和多媒体经常接触和观看这类比赛,他们本身从小就对这项运动比较热爱,但是通过视觉观看并不能在平时的打球中规范地运用一些技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对篮球知识进行规范化的教授。而对于高中的一部分女生,她们并不像大部分男生那样对篮球感兴趣,因此对于篮球的一些知识和技巧也没有了解,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应该贴合实际,要均衡男生和女生的水平。另外,教师所教授的篮球内容要贴合学校的实际状况,所教授的内容应该是可以得到实践锻炼的,而不是只是空洞的讲完,学生不能通过实践根本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教师的授课内容要结合学校的场地、学生的理解水平以及先进的理念等因素,不可以脱离实际,否则所教授的内容就会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同样,所教授的内容不能过于过时,要紧跟篮球发展的脚步。由于新媒体的影响,高中学生所接受的篮球信息知识会比较前卫,因此作为体育老师,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跟新一些新的知识新的理念,这样学生才能够跟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当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巧运用于实践中时就会真正的感受到快乐,从而对篮球产生一定的兴趣。

2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关键,在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中要求教学内容要符合实际,而教授的内容取决于教材。高中的体育篮球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球类运动使他们锻炼身体,增强体魄。因此,不需要专业化的教学和指导,所有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比较基础和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根据所要教授的内容选取相对应的教材,对于篮球的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没有必要涉及太多,也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所选取的教材应该也是针对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还要与实际相符合,易于学生去实践运用。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应该选取不同教学方式,如男女同学要选取不同教学方式。对于男同学来说他们的肢体强健有力,无论是跑还是跳,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对于他们需要更多的实践而不是理论教学。而对于女生,就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她们的思维理解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较弱,要选择一些简单的教材和教学方式。必要时也可以分开教学,针对男女同学之间的差异、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等,都可以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模式。而无论是针对哪个群体,篮球这项教学活动都不能过于偏重于谁,要均衡男女生的兴趣培养,同时激发起他们对篮球的兴趣。

3注重学生的互动交流。

篮球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一项热门的运动,所有人都不陌生,很多学生虽然没有经过专业化的授课也都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如果此时教师还是一味地按照教材进行教授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打球的技巧,通过互动交流探索更多的打球技巧,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主地了解最新的篮球知识,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对篮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课上可以分小组讨论,每个小组研究一个内容,可以研究篮球的发展过程、篮球的规则、篮球明星等,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点。也可以利用现代网络平台,建立篮球社交论坛或是微信群,通过这些平台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可以与老师进行讨论、研究,也可以分享一些有趣的`体育资讯,使学生们更加广泛地了解篮球这一体育活动。通过互动交流,学生不仅轻松愉快地学习到新知识,也能够激发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

4适当进行游戏和比赛。

很多课程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者小比赛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将游戏和比赛应用到篮球教学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可以在篮球教学课程中加入一些小游戏或者小比赛,让学生以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学习,既能达到教学的目标也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玩耍的快乐。例如,在练习投篮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投篮传球,通过小组人员的投篮进球个数来决定获胜的小组。对于获胜的小组可以予以一些小奖励,鼓励他们继续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对于落后的小组要进行一些惩罚,这样也能够激起他们的团队意识。游戏结束后各小组都要进行总结,总结要包括获胜的经验或是失败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发掘更好的投篮技巧。每个小组的成员在这种游戏式的比赛中就会更加努力和配合,通过交流与合作达到一种最好的实践状态,这样不仅能够高度集中地训练他们的打球技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

5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在高中的体育篮球教学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一切教学活动,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也都要始终围绕着学生,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水平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研究出适合他们的体育篮球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首先应该注重的是对学生篮球兴趣爱好的培养,要将快乐与教学相结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特殊的教学方式来促进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要体现出共同快乐共同学习的宗旨。即要根据不同素质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内容以及教学中的游戏和比赛等项目,让不同素质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共同的快乐。以学生为主体的另一个出发点是一定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篮球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建立他们对篮球教学的热爱,学生一旦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其中,教学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篮球教学是高中教育方式的一种,体育与快乐理念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具体更好地接受篮球这个体育项目,也可以让学生在接受文化知识的同时放松心情,感受运动的快乐,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这对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应该在篮球教学之外组织一些篮球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一些校外的篮球比赛,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共同促进篮球事业的发展。

6结语。

开展校园篮球教学,对学生而言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有一个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良好体魄,同时也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体制下校园的压抑气氛,让整个校园活跃起来。高中学生正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时期,通过篮球活动,能够使他们释放自己,展现青春活力,也为整个校园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拼搏奋进的精神。快乐教学法是目前篮球教学中所积极提倡的,它能够帮助教师将传统体育教学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更好地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体育篮球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艺术与篮球活动的融合论文

推动越剧进校园,是丰富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的重要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为了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及上海市提出的“系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号召,2016年12月,我校与上海越剧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成为越剧教学传习基地,将越剧作为戏曲重点在学生中推广普及,不断创新普通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一、关于越剧。

越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江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中国第二国剧”之称,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它发源于中国的浙江嵊州,成熟于上海,繁荣于全国,逐渐拓展到世界各地。越剧在发展过程中广泛汲取了绍剧、昆曲等中国几大特色剧种的文化精髓,并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演变。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越剧形成了抒情优美、诗情画意的剧种风格。越剧的“越白”韵味醇厚、抑扬分明,声腔清丽婉转、优美动听,表演细腻朴实、真切感人,舞美清新秀丽、端庄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其优美的剧目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饱含浓浓的乡土气息,蓄积深沉的精神追求。从越剧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越剧的精神品质:坚忍不拔、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大胆变革、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扎根社会、服务大众的草根精神。越剧作为上海地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体现着“以歌舞演故事”的典型戏曲特征,在传唱表演中传播文明,传承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二、对“越剧进校园”的文化价值思考。

我校积极开展“越剧进校园”活动,推动越剧艺2017/11a术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对越剧戏曲事业的振兴和学生精神文化培育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1.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笃鼓声声百年风雨,越音袅袅梨园摧璨”,带着泥土的芬芳,伴着流水的清音而诞生的越剧是唯美的,越剧艺术融合了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形体塑造、口头文学、美术书法、舞美服饰、武术杂技、手工技艺等传统艺术精华,是富有特色的文化形式,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以其秀丽清雅的声腔曲调、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虚实结合的舞台造型、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使学生置身其中,在体验“生旦净丑”和学习“唱念做打”中体验美的魅力,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熏陶,营造“向真、向善、向美”的校园艺术文化。

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越剧虽然起源于“路头戏”,但在袁雪芬等艺术家的倡导和推动下,通过一批批在思想、文化、艺术上有特色的作者们的再创作,出现了一大批蕴涵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思想内涵,讲述报效国家、追求爱情、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的剧本,生动地传递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正义、忠诚、仁爱、诚信、友善的崇高价值追求。比如《关汉卿》中的惩恶扬善、伸张正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对爱情的忠诚坚定、至死不渝,《秦香莲》中包拯的不徇私情、深明大义等,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和重大的教化意义。

3.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作为一门人文艺术,越剧具有不同时期文人集自身经历和智慧赋予的文学精神,体现了极高的文化水准,蕴涵了深刻的人文理念和哲学精神。在“越剧进校园”活动开展以前,绝大多数学生对越剧漠然无知,甚至认为是“老土”的东西,喜欢越剧的学生少之又少。“越剧进校园”就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的成长经历,让他们从不知道、不喜欢越剧,到渐渐地喜欢聆听、喜欢演唱、喜欢表演,越来越多的学生被越剧的魅力所吸引。这是“文以载道,乐以安德”的立德树人的过程,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与越剧的“零距离”接触,牢记自己的文化根脉,深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树立起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创设越剧氛围,让越剧艺术滋润学生心灵。

与上海越剧院的合作,为我校开展越剧艺术的传播创设了平台。来自越剧院的专家将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经典越剧剧目,通过舞台演出、影视欣赏、场景再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他们,向学生宣扬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在学校内营造积极的校园艺术氛围,在交流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越剧的启蒙,将他们对越剧等戏曲的欣赏化为自己的一种文化生活习惯。我校每学期都会举办越剧的文化讲座,如“越剧的雅韵”“越剧的清构”等一个个专题,通过越剧专业指导专家的示范以及有关专家的解读,引导学生加强对越剧艺术的了解。我们还通过校园广播播放越剧经典唱段,通过黑板报和宣传栏介绍越剧艺术,组织学生参观越剧博物馆、越剧艺术学校和上海越剧院,参观幕后舞台的舞美和演员的化妆等,提高学生对越剧的认识。在这样潜移默化的`润泽中,学生的艺术感知和文化探寻兴趣得到了培养。

2.开设越剧课程,让越剧艺术积淀人文底蕴。

我们基于学生对越剧艺术的认识规律,制订了课程目标和校本课程内容进度计划,并列入学生日常的课程表,越剧教学成为我校课程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分年段提出越剧教学目标;高一上学期重兴趣,让学生感受越剧、喜欢越剧;高一下学期重鉴赏,让学生了解越剧发展史,赏析流派;高二重学唱经典名段,让学生体验舞台越剧,传承越剧文化。我们还制订了越剧课程考核指标,按“出勤率”“过程态度”“作业汇报”等方面,对学生的越剧学习进行考核,纳入学生的评价体系。越剧艺术重视学生体验,积极调动学生的多元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动觉等,提供丰富的体验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生动的越剧传习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化和积淀。

3.传播越剧文化,让越剧艺术唱响文化复兴。

学生的越剧传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我校将越剧和学生活动进行结合,实现其和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我校在世界文化遗产日组织学生开展“越剧艺术文化活动周”,通过作品展示、主题班会、越剧服饰设计活动、越剧艺术知识竞赛等活动,实现对越剧文化的传播。我校越剧艺术教育积极走出校门,既可以为社区提供丰富的艺术文化,又可以宣传学校的特色,让社会了解学校、支持学校,更为越剧的社会传播提供平台。我校结合教师节、校庆等庆祝活动,对外展示学校越剧传习的成果;结合所在镇区一年一度的“中秋韵南社情”校园文化艺术节等重大社会活动,精心准备节目,展示越剧艺术,亮出学校特色,让越剧艺术在社区市民广场唱响舞台,传播四方。

4.组建越剧社团,让越剧艺术传承创新发展。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越剧艺术,我校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挖掘有潜质和有艺术专长的学生,结合学生本人的发展意愿,及时将这类特长学生选拔出来组建学校越剧社团,上海越剧院也会派出专家团队定期来我校指导、排练。我们还利用暑假时间,组织越剧社团开展封闭式集训活动。社团活动安排有形体课、越白课和戏课,在“手、眼、身、法、步”的训练中,打磨学生对越剧的深层体验和对越剧艺术的感悟。当下的学生普遍青睐歌词易懂好记、节奏明快律动的音乐,传统戏曲由于存在节奏舒缓,唱词复杂难懂等特点,不受学生欢迎。如何架起一条沟通戏曲艺术和流行音乐的桥梁,让更多的学生“曲不离口”,是当前开展越剧传习需要思考的问题。越剧院的专家在社团教学中巧用《红楼梦》经典名段如《聪明泪》《枉凝眉》《题帕三绝》,以戏歌和颂唱等样式变化,拉近学生和越剧之间的距离,保持学生学习越剧的兴趣,弘扬创新变革的越剧精神,让传统越剧的种子在当代学生心田播撒绽放。越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越剧文化在校园的传播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发展道路。正如一位学生在体会中所写的:“我一开始感觉越剧对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学了跟没学是一个样子,但是通过近半年越剧的学习,我收获良多。我不仅结交了许多的朋友和老师,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越剧的韵味和乐趣。我既穿过越剧特有的服饰,也画过越剧的妆容。当你化上妆穿上戏服站上舞台,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会让你激昂亢奋。尽管我花的时间比别人多,流的汗比别人多,但是在越剧中学到的东西让我终身受益.

艺术与篮球活动的融合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和互联网的不断应用与发展,新媒体发展迅速。在信息网络时代下,动画创作者将传统动画艺术与新媒体融合,不仅能够促进传统动画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以及文化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发展,还可以从文化视角重新定位传统动画艺术的发展趋势,使传统动画艺术的内涵、表现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等均能够获得外延性发展。该文在此基础上研究传统动画艺术与新媒体融合的有效性和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动画艺术;新媒体;有效融合。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互联网技术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在信息网络时代下,新媒体发展迅速,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等均发生了变化,人们也更加倾向于使用互联网获取相关信息。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报纸和广播等传统媒体受到较大的冲击,传统媒体行业的受众面缩小。传统动画艺术利用视觉暂留原理,通过连续播放静态的画面内容,形成一种动态的画面感,具有鲜明的视觉变化效果。国内外优秀的动画作品均是在这一原理的基础上创作的。传统动画艺术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但是在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新媒体环境下,将传统动画艺术与新媒体有效融合对促进现代动画发展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因此,动画创作者应结合实际情况,研究传统动画艺术与新媒体有效融合的相关内容和方法。

一、传统动画艺术与新媒体融合的原因与优势。

1.个性化的表现形式传统动画艺术的发展主要依靠传统媒体,但是在网络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了新媒体发展的冲击,这影响了传统动画艺术受众面的扩大。动画创作者将传统动画艺术与新媒体有效融合,充分发挥新媒体表现个性化、受众范围广、传播模式具有交流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和传播动画片,能够更好地抓住观众的眼球,符合观众的需求。动画创作者运用新媒体能够个性化地表现传统动画艺术的内容,根据受众群体的不同需求,推出相应的动画产品。2.扩大受众范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人们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使用网络阅读、观看视频的人群不断扩大,传统媒体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受到较大的冲击。传统动画艺术与新媒体有效融合后,动画作品能够打破传统动画艺术在年龄方面的界限,根据不同年龄层观众的需求,融入社会性元素、文化性元素或地方性特色元素等,增加受众群体,扩大受众范围。传统动画艺术与新媒体融合,能够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动画内容,抓住时代特征,转变传统媒体环境下动画作品的受众结构。3.多元化的艺术特点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给艺术创作领域带来诸多灵感。传统动画艺术与新媒体有效融合,能够在动画作品中增加多种内容和艺术元素,使作品的表现更加多元和生动。传统动画艺术与新媒体融合具有多元化艺术特点。一是增强动画内容的扩展性和即时性,使观众在观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动画创作者使用新媒体技术,能够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动画中的人物形象、服饰、道具、背景音乐以及特效等进行特殊化处理,在呈现三维效果的同时,巧妙融入一定的艺术、文化、历史、时代等元素,使观众能够在视觉冲击下获得较好的情感体验,留下深刻印象。二是动画播放的实时性。传统动画艺术与新媒体融合,可减少对播放时间的限制。创作者在多媒体平台上可以随时加工和发布动画,可以24小时实时在线播放。三是全息技术在传统动画艺术中运用具有智能化优势。在新媒体发展中,全息技术的曝光率加大。创作者使用全息技术展示传统动画艺术,可以实现360度的保真效果,并且能够在智能化感应系统中,使观众自主感应视觉距离等。在传感器作用下,全息技术可以让观众对动画画面产生触摸感,同时使用沉浸式音频,并从不同方向进行扬声处理,使观众的观片体验大大升华。

二、传统动画艺术与新媒体有效融合的途径。

1.艺术勾画传统动画艺术具有多元化的艺术特征,在商业领域和文化领域中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传统动画艺术充分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文化、精神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动画艺术的创作需要动画创作者根据不同的内容、题材和主题构思人物、场景、事件等,由于艺术形式较单一,制作手法和技术相对有限,总体动画效果不佳。创作者将传统动画艺术与新媒体充分融合,则可以通过技术处理,在传统动画艺术作品中增加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元素,包括剪纸、戏曲、水墨和皮影等,对传统动画元素进行艺术化处理,使用现代技术进行多样化展示,从而呈现出良好的视听效果。在动画创作中应用新媒体技术,创作者可以对动画人物进行虚拟的勾画,在艺术加工中使其更加符合故事环境,同时能够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是传统动画艺术难以实现的。2.3d技术传统动画作品具有平面化的视觉效果,其播放形式主要是在电视上播放,往往难以吸引现代观众。对动画艺术进行立体化的画面处理,能够呈现三维效果,保证了动画播放的流畅性和连续性。3d技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主要是在动画画面设计中增强立体感,形成较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动画情节更加生动。如,使用3d技术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其角色形象融入了现代因素,动画表现形式新颖,立体化、全方位地展现流行因素,吸引观众观看。传统动画艺术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要重点突出各自个性化特点,融入文化、美术等多种元素,打破传统动画艺术创作的局限性,结合3d技术,对传统动画艺术的表现内容进行细节处理,形成动感效果,促使传统动画艺术在新媒体平台和网络环境中获得创新发展。3.使用特效创作者将传统动画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结合,可以在动画片中充分使用特效,对画面进行优化处理。特效在动画艺术中的使用,能够使动画视觉效果更加丰富,使不同角色能够在不同场景中展现生命力,继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对于动画中的高空、冲击以及爆破等画面,创作者使用特效可以更加细致地处理其中的细节部分,结合声效,升华动画片艺术效果,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获得较好的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动画创作者使用特效,能够完成宏大场景的制作,在艺术和技术的充分融合中,促进动画艺术获得更大发展。

结语。

信息网络技术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现代人习惯使用互联网获取资讯,也更加倾向于在线观看视频、阅读等。传统动画艺术主要利用传统媒体如电视予以展示,其艺术展现形式存在局限性,表现手法较单一,传播范围有限。将传统动画艺术与新媒体有效融合,动画创作者需要对传统动画艺术的内涵、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等进行多元化的分析,充分发挥新媒体艺术优势,综合应用数字编辑、计算机动画、三维虚拟、图片修改、影音互动等,丰富动画内容,更加生动地处理人物形象,满足观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翔.基于新媒体时代视角下动画艺术发展的思考.艺术教育,(1).

[2]胡媛媛.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创作与审美的嬗变.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1).

[3]马晓旭.新媒体时代下的传媒动画创作中的创新运用及综合表现.美术大观,(10).

[4]刘馨予,谭勇.基于新媒体语境下交互动画艺术的功能性开发与研究.西部皮革,2016(18).

[5]刘姬晨.新媒体时代动画艺术的定位构思与设计艺术探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5).

[6]王玉.新媒体时代下的动画艺术形式——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经济研究导刊,(36).

G与物联网的融合概述[论文]

3g网络和物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两网融合将是锦上添花,不仅可以是3g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同时,也可以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二者互相促进,使得人类的生活更加的智慧和智能。

1、智能支付。

在人们已经习惯了卡类支付、网络支付之后,手机支付受到了新的追捧,通过移动终端对所有消费进行支付,既方便又快捷,可以随时随地,轻松消费。物联网技术的加入使得这种消费支付方式成为现实。目前大家所熟悉的手机刷公交卡就是将rfid芯片与手机sim卡合二为一,用户不仅可以打电话,还可以用其进行一些公共事物的消费,除了公交刷卡之外,也可以用于医院看病、超市购物、公园门票等,而且还可以用于身份鉴别、门禁管理等,真正实现一机在手,诸事不愁。其实现成本低,应用范围广,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移动电子商务服务。

2、智能应急。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火警和急救是社会应急的两大方式,急救信号一旦发出,就是和时间赛跑。所以,应急技术直接关系到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将应急车辆安装物联网系统,并且和3g定位系统进行融合,可以通过3g通信网络进行实时的视频传输,和3g卫星定位系统相结合,通过高速传输技术实时获取应急道路拥堵情况的信息,选择最佳最快的通行道路,赢取更多的应急时间。3g物联网物联网传感器还可以将病人体征数据和火险等级等现场情况及时传输到控制中心,方便控制中心进行综合判断和指导,提高远程施救的能力。

3、智慧交通。

城市的道路越修越宽,车辆越来越多,特别是大城市,高峰期开车出行已经成为一件可怕的事情。由于交通的拥堵,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人越来越多,城市公交又重新受到众多上班族的青睐,3g和物联网联合打造的智慧交通能让人们的出行更加的顺畅和愉悦。公交站牌不在只是一个路标,车辆的位置信息将会动态呈现,某路公共汽车距离某站点最近的在哪,预计几分钟后到达将非常清楚,等候的乘客将不再焦虑。车辆管理和调度人员将能实时了解车辆的位置和运行情况,车内乘客的多少,是否需要增派车辆等等。同时,这些信息也可以通过3g手机网络准确获取,乘客可以踩着点坐车,让公交车变成带司机的私家车。

4、智慧管家。

家是每个人心中的港湾,家的安全永远是人们心中所系,尤其是城市上班族,白天经常家里没人,防火防盗就更加的重要。3g和物联网的结合,共同打造安全网络,感应器可以将感应到的危险信号通过3g网络直接反映到手机上,主人可以通过手机直接控制家里的天然气阀门或预设安全措施,如有人为破坏,也可以通过视频掌握现场情况,及时拨打求救电话,就像家里有个管家长期看管一样,可以放心出行。

小结。

3g和物联网融合是两网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的方式也不仅限于本文所例举出的几种形式将会是多种多样的,目前,这些应用都是刚刚起步,随着网络智能化终端的发展和普及,这些智能化的应用也将逐渐走近每一位普通民众,使得人们的生活真正实现智能和智慧。

参考文献。

1赵海阔,赵宇杰,石蕊。3g技术综述,甘肃高师学报,,5.

2王春。3g时代位置技术研究,通信技术,2010,5.

3王汝传,孙丽娟。物联网技术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9.

财务会计的融合的研究论文

管理会计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获取资料并进行处理,以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方面的参考,其中会计核算资料是最为重要的,即财务会计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报表或者账簿等。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两个分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的来源可以说是基本一致的,并且这些信息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原材料等有关。

作为企业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与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而由于企业环境以及技术等方面的局限,会计的主要工作只是被看做核算数据信息。从本质上来看,企业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参与者,本身进行的就是企业管理活动。企业会计主要是通过收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数据,并进行加工处理,以此来为企业经济活动的组织与调控提供指导。而在企业管理活动具体参与过程中,管理会计的工作重心是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与利用,并对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控制与预测等,以辅助管理者制定决策,而财务会计主要起到记录与总结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作用。

财务会计在企业的各项运营决策活动中,主要对经济活动进行成本评定与核算,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情况与预期目标间存在的差异,并找出相应的原因,以制定有效的处理对策,可见主要起到监督与核算的作用。而控制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预算,并对企业人员以及成本控制进行考评,这就是管理会计的职能。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均是对企业主要资源的变动、交易等进行控制与计量,均发挥着监督作用。而由于两者在企业中有不同的分工,因此在会计工作中有不同的重心。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重点为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而管理会计会对各项经济活动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处理,并依据财务会计提供的数据来指导、控制各项管理活动。这样来看,管理会计进一步拓展了财务会计的职能,并与财务会计一起发挥着维护企业效益的作用。

艺术与篮球活动的融合论文

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幼儿、关注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幼儿的全面发展是指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泗港幼儿园办学的宗旨就是“一切为了幼儿,一切从幼儿出发。”同样强调要关注幼儿,而泗港幼儿园“艺术与篮球活动融合”的特色之路,也体现素质了教育的魅力,让幼儿在篮球活动中强健了体魄,在艺术中陶冶了情操。如大班音乐《动感篮球》教师通过谈话导入,让幼儿探索拍球的不同方法,倾听篮球落地的声音。再让幼儿通过感知音乐的三种不同节奏,节奏一:xxxxxxxx,节奏二:xoxoxoxo,节奏三:xxoxxoxxoxxo,初步学习边看教师指挥和图谱,边拍篮球为音乐伴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谱,体会节奏快、慢的变化。幼儿尝试根据节奏的变化,变换篮球的不同拍打方式。幼儿在集体演奏时,愿意和同伴保持整齐合一,艺术与篮球活动的融合体现了素质教育中的美育。

《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篮球活动是力量的象征,智慧的产物,健美的展示。而将艺术融入篮球活动中,不仅提高幼儿的肢体之美、时尚之美、运动之美的审美情操,还能使篮球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两者相融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凸显审美价值。如小班美术《捉迷藏》教师提前将不同姿态的小鱼,用白色的油画棒画在池塘背景图,白色的小鱼就隐藏在背景图中。幼儿将篮球蘸上彩色的水粉颜料,边念儿歌边找小鱼,学习用搓和团的方法,在背景图上寻找“小鱼”。幼儿找到小鱼后,再尝试用瓶盖进行印画泡泡,让幼儿知道废旧材料的妙用,通过活动幼儿愿意大胆操作,体验玩色活动的快乐,这就是艺术与篮球的融合凸显审美价值。

卢梭在《爱弥儿》中曾用浪漫的笔触描述道:“如果他从来没有在干燥的'原野上跑过,如果他的脚没有被灼热的沙砾烫过,如果他从来没有受过太阳从岩石上所反射的闷人的热气,他怎能领略那美丽的清晨的清新空气呢?”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予幼儿主动探索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自主性。艺术与篮球活动的融合中不光要强调合作、探究、创新,还要发扬民主,发挥幼儿的聪明才智,发挥榜样的作用,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性。小班美术《老鼠哪里逃》教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小猫,把篮球当作老鼠,一起玩“老鼠哪里逃”的游戏。活动开始教师提供机会,让幼儿模仿猫的动作,踮脚走——快速走——转头走——向前(后)扑——升懒腰。教师再和配班老师一起示范相互滚球的方法,幼儿认真观察。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相互合作,自主练习相互滚球的方法。接下来通过儿歌训练捕鼠技能:手掌张开静等待,两眼紧紧盯住球,双手伸直向前扑,小小老鼠抓住了。幼儿通过学习用手按住滚过来的球,锻炼双手的控球能力,通过游戏提高合作滚球的能力。幼儿非常愿意参与篮球活动,这就是艺术与篮球活动的融合体现游戏自主性,幼儿体验到合作玩球的乐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智力的发展体现在手指尖上。而篮球活动就是幼儿手指尖上的活动,通过与艺术的融合,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成为幼儿学习的内在需要,艺术与篮球活动的融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多姿多彩、令人心旷神怡的趣味性的世界。如小班体育《去动物救难中心》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要像《迪亚哥历险记》中迪亚哥一样,成为一名出色的动物救难队员,救出小动物,送到救难中心。活动中篮球就是小动物,探险技能训练环节需要幼儿跟随音乐做:攀岩——奔跑——游泳——射击——甩绳——躲避的动作。活动中要求幼儿需要闯过荆棘路——鳄鱼池——鲨鱼岛三个危险地带,并掌握双手抱球沿地面直线或较窄的低矮物体上走一段距离的技能,能保持平衡,活动中音乐的加入为艺术与篮球活动的融合增加篮球趣味性。

泗港幼儿园幼儿们,在篮球活动中强健了体魄,展现了素质教育的魅力,凸显艺术与篮球融合的审美价值,在融合中陶冶了情操,绽放了笑容,享受到童年的快乐。篮球活动就是要借助艺术来丰富和发展的,让我们做到与美同行,润爱于心,让幼儿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篮球活动,愉快地游戏,主动地探索,快乐地成长!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