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时间:2023-11-28 12:29:00 作者:翰墨

教学计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的案例分析,通过对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帮助大家制定更好的教学计划。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7、我是钨,高温度,其他金属早呜呼;

8、我是磷,害人精,剧毒列表有我名;

9、我是铜,色紫红,投入硝酸气棕红;

10、我是碳,反应慢,既能成链又成环;

11、我是铷,碱金属,沾水烟花钾不如;

12、我是镓,易融化,沸点很高难蒸发;

13、我是氮,我阻燃,加氢可以合成氨;

14、我是铝,常温里,浓硫酸里把澡洗;

15、我是氡,放射凶,居室污染很严重。

16、我是钠,脾气大,遇酸遇水就火大;

17、我是铊,能脱发,投毒出名看清华;

18、我是铀,浓缩后,造原子弹我最牛;

19、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

20、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

21、我是溴,挥发臭,液态非金我来秀;

22、我是汞,有剧毒,液态金属我为独;

23、我是碘,升华烟,遇到淀粉蓝点点;

24、我是钙,身体爱,骨头牙齿我都在;

25、我是锗,可晶格,红外窗口能当壳;

26、我是氩,活性差,霓虹紫光我来发;

27、我是氟,最恶毒,抢个电子就满足;

28、我是氧,不用想,离开我就憋得慌;

29、我是锰,价态多,七氧化物爆炸猛;

30、我是铟,软如金,轻微放射宜小心;

31、我是钾,把火加,超氧化物来当家;

32、我是钛,过渡来,航天飞机我来盖;

33、我是硼,有点红,论起电子我很穷;

34、我是氯,色黄绿,金属电子我抢去;

35、我是硫,来历久,沉淀金属最拿手;

36、我是砷,颜色深,三价元素夺你魂;

37、我是铬,正六铬,酒精过来变绿色;

38、我是镁,最爱美,摄影烟花放光辉;

39、我是铅,能储电,子弹头里也出现;

40、我是铯,金黄色,入水爆炸容器破;

41、我是铍,耍赖皮,虽是金属难电离;

42、我是氦,我无赖,得失电子我最菜;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知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请同学们挺直脊背,端正坐姿,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知识的挑战。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出示【投影01】)。

二、先学。

(1)人体组成元素主要有哪些?

(2)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主要有哪些?

(3)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5分钟后,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很好的完成检测题。

2.检查复习效果。

检测题p10012。

三、后教。

1.先交换课本后更正。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两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指明优生更正)。

2.讨论:(先让优生兵教兵,优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

评第一题:

拓展:人体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

评第二题:

拓展:必须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必做题1-8选做题9-10。

五、精讲、点拨,更正、小结。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元素概念不清楚,那么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搞清楚,但这一概念很抽象,特别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原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学生没有学习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于理解。

学生此时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知识,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此时例出氢1、氢2、氢3、碳12、碳13、碳14有原子结构表,由学生分类,教师说明:核外电子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得失电子现象,所以不宜作为分类标准,然后由学生讨论原子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由此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百原子核的质子数,在初中阶段也是根据质子数来区分不同类原子的。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也决定原子种类。由此得出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这样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才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有人认为不该运用同位素的知识,理由是还没学习同位素,我想说的是只要是真科学,只要学生能接受,运用一点后面的知识帮助理解新知识,就可以大胆的运用,且对今后的学习会有帮助。我在上这课时之前把这个观点拿出来与老师们讨论过,有赞成的也有不赞成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证明,运用点同位素知识讲解元素概念,学生的疑惑少了,效果更好了。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4.使学生对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识性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学习前人在理论、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规律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2.培养搜集资料和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它的实质是什么?

[引入]根据元素周期律,每隔一定数目的原子,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象排日历一样,将100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的递增顺序排列成一个表,叫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的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跟本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方法: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难点:同周期、同主族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原子的结构、性质、位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初中我们学过了元素周期律,谁还记得元素周期律是如何叙述的吗?

[学生活动]回答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过渡]对!这样的叙述虽然很概括,但太抽象。我们知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变化的规律。既然是规律,我们只能去发现它,应用它,而不能违反它。但是,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表现形式,将元素周期律具体化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找到了元素周期表这种好的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它是人们的设计,所以可以这样设计,也可以那样设计。历史上本来有“表”的雏形,经过漫长的过程,现在有了比较成熟,得到大家公认的表的形式。根据不同的用途可以设计不同的周期表,不同的周期表有不同的编排原则,大家可以根据以下原则将前18号元素自己编排一个周期表。

[多媒体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列(按电子层递增顺序)。

[过渡]如果按上述原则将现在所知道的元素都编排在同一个表中,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元素周期表,现在我们一同研究周期表的结构。

[指导阅读]大家对照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后,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周期是如何分类的?每一周期中包含有多少元素。

3.每一周期有什么特点?

4.族的概念是什么?

5.族是如何分类的?主族和副族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列,如何表示?

6.各族有何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

初中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认识到只有均衡膳食才能更好的维持人体的元素平衡。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同学讨论、查阅资料,了解钙、铁、锌、碘等营养元素的食物来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题学习,更加注意平常的饮食营养搭配,改掉偏食、挑食、不吃蔬菜等不良。

习惯。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适宜摄入量。

难点: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

三、

设计思路:

从补钙的生活经验,从电视中经常看到有关补钙、补锌和补铁等广告,以此为基础对于本课题内容应该不难理解。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习时不够重视。

四、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黄金搭档”广告视频。

【讲解与过渡】广告语中的钙、铁、锌、硒是元素。(引入课题)。

【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5,并出示下列问题:

3.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区别?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仔细阅读课本,认识教材上图表的内容,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教师点评并讲解】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为常量元素,含量在0.01%以下的为微量元素,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而且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回答。

【教师讲解】常量元素钙钠钾。

微量元素铁锌硒氟碘。

有害元素铅镉汞(介绍水俣病痛痛病)。

课堂练习。

四板书设计。

常量元素(含量大于0.01%):o,c,h,n,ca,p,k,s,na,cl,mg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fe,zn,f,i,se(硒)。

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常量元素:钙钠钾。

2.微量元素:铁锌硒氟碘3.有害元素:铅镉汞。

五教学反思:

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本节课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也是非常密切的,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感悟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本节课的教学大量用到学生分组讨论,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确立三维目标,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能够做出解释。

元素的教学设计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三、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四、设计思路。

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

3由.课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

1.投影1:按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

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

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回答。

引入课题2“元素”。

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

阅读本课第一节,了解元素的概念。

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

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

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2.投影2。

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讨论71页的讨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考图形进行分析。

分组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

4.投影3。

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探究。

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

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以旧引新,设疑引思。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

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则。

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

以具体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

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

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

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

阅读。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过程中采用如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课小结。

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

仍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

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练习: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

3.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

(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

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

6.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

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

课题2.元素(一)元素。

1.什么叫做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

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

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通过对《元素》的课堂教学,为了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思路,现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下反思:成功之处:

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使课堂初知识性外,多了些趣味性。在备课过程中,从上一节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自然而然的引出元素的概念,使得较为抽象的概念变得较为浅显易懂。课堂的逻辑性教好,重点突出,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知识接受情况较好,完成了本节课的既定任务。

不足之处:

1、在这节课中,内容比较多,各个环节时间比较紧张。

2、需控制好语速,留给学生更多些时间思考。

3、少讲多练,多精选习题,充分巩固。

4、多储备些知识,注意难易程度的把握,多研究教材。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在各个方面还有不足,也会加倍努力,三人行必有我师,勤学多问,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

名课教了什么?

(1)了解元素的概念。

(2)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3)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怎么教的?

本课采取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铺垫台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1)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铺垫台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虽然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但是学生在学习单质与化合物时,教师已经进行简单的点拨,因此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在学习了《原子结构》之后,对于原子的分类是由质子数决定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帮助理解元素的定义。

(3)通过平时对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的渗透,能够使学生对元素符号及其意义有一定了解,对本课题的教学易于接受。

元素的教学设计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1)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食品标签等探究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分类、归纳、概括、比较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2)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符号。

2、教学难点:元素和原子的区别联系;元素符号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所教学生对化学用语储备不足和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的实际情况,我借助多媒体、原子模型,采用了以教师讲述为主、问题引导分析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兼以自学辅导,教师点拨,分组竞赛活动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中,再通过大量练习以求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讲练并重,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原子模型。

五、教学过程。

(1)、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3、元素是宏观概念,原子是微观概念。

4、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2)、元素符号。

1、书写规则。

2、含义(宏观和微观含义)。

(3)、元素分类。

(4)、元素周期表。

六、反思。

1、理论教学更要让学生动起来,一是“脑动”,在元素概念教学上设置更多的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互相合作、积极思考;二是“眼动”,三是“手动”,元素符号的书写,元素的分类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上就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巡视辅导,对较大的疑难进行共同讨论、详细讲解。

2、精讲多练,努力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在练习中尽量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大差距,是今后自己不断克服和加强的。

3、在设计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概念教学上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实例化、形象化的必要性,如何通过多种形式采用直观教学手段,以形象思维强化认识的表象,从而推进抽象思维的发展,这些都是自己之前做得不够和需要加强学习的。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1)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生活中的化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课程必须面向社会生活。

(2)本课题的教学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提前一周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或三个大组,明确要求每个小组或大组收集3~4种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指导学生展开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需要设计核心问题的解决活动,利用学生所学知识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兴趣和创造潜能的问题链。促进学生参与探究方案设计,这样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主动地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充分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争论中迸出思维的火花。

元素的教学设计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2)、通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趣味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元素符号;

(3)、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的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1)、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前一课题中,学生已知道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并确认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即可,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元素概念的教学应注意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元素符号的教学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应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减轻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并注意组织好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联想记忆、卡片问答、查表抢答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概念。

1.投影片:元素与原子的比较等;

2.元素符号的卡片、水分子等模型卡片。

2课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回忆)。

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设疑)。

什么叫元素呢?

回答: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碳族元素》教学设计

知识技能:掌握碳族元素原子结构特点;能推断出碳族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加深对典型碳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能力培养:比较碳族元素与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及对碳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讨论,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方法。

科学思想:通过对弱酸的酸式盐化学性质的讨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科学品质:组织讨论,激发学生求知欲,体验学习乐趣。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和科学抽象。

重点难点。

重点:碳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的酸式盐与强酸和强碱的反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

有人提出:现代化学是以碳和硅为首的化学,你知道哪些有关碳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见附1)。

举例。

板书。

提问。

讲解。

板书。

《元素》教学设计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三、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 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四、设计思路。

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

3由.课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

1.投影1:按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

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

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回答。

引入课题2“元素”。

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

阅读本课第一节,了解元素的概念。

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

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

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2.投影2。

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讨论71页的讨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考图形进行分析。

分组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

4.投影3。

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探究。

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

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以旧引新,设疑引思。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

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则。

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

以具体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

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

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

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

阅读。完成活动与探究。活动过程 中采用如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课小结。

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

仍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

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练习: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

3.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

(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

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

6.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

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

课题2.元素(一)元素。

1.什么叫做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

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

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的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理解原生质的概念及其实质和含义;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及其重要作用;通过生物体组成元素与非生物的对比,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分析,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认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使学生初步学会抓住知识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用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

1.重点分析。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生物体的物质基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很多,至少有62种,常见的有29种。这些元素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及其各自具有的生理作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和方法,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不同的名称——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基本元素和主要元素等。

2.难点分析。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内在联系、根本区别,以及表现出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在以前的生物学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从生物的主要特征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现在从元素水平上认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抓住两点来分析,一是“生物界中没有自己特有的化学元素”——表现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二是“各种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含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表现出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差异性。

三、教法建议。

1.[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或班级]。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以及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普通学校]。

可采用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讲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教师列举、展示、讲解具体事例,帮助学生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引言:在绪论中我们知道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一个特征是“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共同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大体是相同的,他们共同构成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特殊在什么地方,通过研究原生质来研究。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问题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

案例1:经过科学家的研究,生物体内含有各种不同的化学元素。请根据“玉米和人体内化学元素含量对比表(见扩展资料)”来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

说明: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哪些?与非生物界是否相同?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是否相同?

哪些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高?哪些很低?

最后归纳总结如下:

1、基本元素:c、h、o、n。

c为最基本元素。

2、大量元素:万分之一以上。

c、h、o、n、p、s、k、ca、mg等。

3、微量元素:必需、很少。

efe、mn、b、zn、cu、mo、cl等。

二、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问题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通过介绍具体事例来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元素的生理作用,或者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总结归纳如下:

1、组成化合物和原生质,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c、h、o、n、p占97%。

2、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如: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mo作为牧草生长的必需微量元素(新西兰草场与钼矿)。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案例2:请比较生物与岩石圈所含元素,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原生质平均含量人体内含量岩石圈含量。

c、h、o三种元素93%74%少于1%。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生命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2、差异性:生命元素在生物体和非生物体的含量不同。

板书提纲。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1.基本元素:c、h、o、n。

2.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3.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等。

二、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1.组成化合物和原生质,作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1.统一性:生命元素不特殊。

2.差异性:含量不同。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