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反思(汇总14篇)

时间:2023-12-01 12:39:41 作者:雅蕊

三年级教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总结的三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文《称象》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道曹冲称象的方法以及其中蕴含的道理,感受他的聪明才智,知道只有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想出好办法。

2、学会13个生字,区别形近字“象、像”“称、秤”,联系上下文理解“果然”等词语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语句中的作用。

3、会用“又……又……”和“谁带着什么人去干什么”写句子。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方法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说说“讨论、果然”的意思。理解3、4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习字词,读通课文,对课文初步产生自己的感悟和认识;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激发对人物的认识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板书:称)。

人们称一件东西是想知道什么?(想知道那件东西有多重)。

对,想知道那件东西的重量。

(板书:重量)。

师:你们看见别人或知道有人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称象)。

讲的就是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之子—曹冲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师简述曹冲:名仓舒,生于公元196年,死于公元208年,只活了13岁。当时他只有7岁,却想出了个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觉得曹冲怎么样?想进一步认识曹冲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实现对人物的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划出新词,特别是带有生字的词语。

2、小小组交流检查。

3、集体交流:出示带生字的新词及文中的新词。齐读—指名读。

在出现的生字新词中,你觉得哪些字学起来有些困难,提出来与大家交流,请同学帮助你?重点落实:“宰”、“微”、“搬”、“称”和“秤”的区别。

4、指读课文,哪个地方你认为读得较为满意了,就请你来展示一下。

5、读了课文,你对曹冲又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第1、2自然段,解决“为什么称象”的问题。

师述: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想出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为什么要称象呢?我们一起来读1、2自然段。

1、学生齐读1、2自然段。读后回答。

2、了解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

出示句子,比较: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这头象身子高大,腿很粗。

这两句话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读好这句话。

四、小结。

这么高大的象要把它称出来,对于当时的条件来讲,确实不易,可是小小年纪的曹冲却称出来了,实在是聪明,那他聪明具体表现在哪里,从中又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我们等下节课再讨论。

五、作业。

读熟课文。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称象的方法,能正确评价方法的优劣,重点理解曹冲想的方法,说清步骤,明白道理。

准备器具:大玻璃缸(代表“河”)、饭盒(代表“船”)、墨水盒(代表“象”)、小石子、天平秤等,演示“称象”实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生字新词。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称象的原因,是因为大臣们看着这么大的象都想知道它有多重。大臣们想出了好几种称象的方法,但都行不通,最后是聪明的曹冲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曹冲聪明在哪里。

二、学习课文,研究怎样称象。

1、自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曹冲聪明的句子,想想为什么。

2、交流讨论:

(1)   这头大象如此高大,曹冲居然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通过大象的样子,曹冲的年龄来领会)。

(2)曹冲当时才7岁,,就能想出称象的办法,确实很聪明。

出示句子: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句子中的“才”能去掉吗?为什么?

(3)官员们都想不出让曹操满意的方法,曹冲却想出来了。

出示句子: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表示什么?

官员们提出的称象方法有什么不足,让曹操直摇头。

(不足:大秤提不起;割象,象死了。)。

表演两个官员的争论。

在两个官员争论的时候,你认为曹冲在想些什么呢?

小结:是呀!官员们的议论,给了曹冲很大的启示:砍大树造大秤这方法中没有人能提得起这杆大秤的不足使曹冲想到了用船来代替大秤,用水来抬船。宰大象的方法则提示了曹冲想到了用石头来代替一块一块宰割了的大象。曹冲能善于总结别人方法中的不足,另想方法这才是智慧的闪光点。

3、知道曹冲称象的方法。

(1)称象的方法,你认为可以分成几步,清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让学生把概括结果板书在黑板上:赶大象上船、船身上画线、赶大象上岸、搬石头上岸、称石头重量。

(3)开展模拟实验,体会称象过程。

(4)根据刚才的实验,黑板上的板书复述“称象”步骤。

4、拓展思路,引导走进生活。

假如你在场,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搬石头费力,不如改成装猪、羊等动物;让人上船,比赶动物更方便……)。

5、小练笔。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自己的收获,也可以是对曹冲的意见、赞扬等)。

三、总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学习,对曹冲这个人物有了自己个性化的认识。我们语文学习就应该结合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四、作业。完成课堂作业。

课后反思。

对本节课比较满意的地方:(教学设计、重难点、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手段)。

简单的设计与不简单的收获——〈称象〉教后感。

《称象》一课,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曹冲想的办法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是我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提出的问题。经过一次次反复的练说以后,曹冲那聪明机灵的印象已深深印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教学中,我在指导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曹冲能想出这样巧妙的方法,是因为他注意观察,善于动脑。小朋友们能不能也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想出比曹冲更好的方法呢?”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可没想到这一问题一提出,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没了!”连平时好逞强的孩子都是直摇头。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看来曹冲在孩子眼里已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成了无法超越的神了!这可不行!如何激发孩子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呢?我灵机一动,说:“老师在书上,看到有个学校的小朋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比曹冲的还要好呢!不知我们班有没有同学能想出来?”激将法起作用了,马上有人举手了。我接着说:“请大家把课文再认真读一读,把插图再仔细看一看,讨论讨论!”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

不久,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上千斤。曹冲用石头称象,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且石头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 嘿!说得真不错!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我毫不吝啬地封给这个学生一个“雅号”——“赛曹冲”。“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只要是比较沉,又容易计算重量的东西都可以。”这是我们班一个挺不显眼的学生说出的答案。“对,你很有概括性。”“老师,我能不能用弹簧代替水?放几个弹簧然后再在上面放一张结实的板子。这样就可以代替水的浮力了。”“你想得很好,别人都是想办法替换重物,你想到了换一种承重工具。非常独特,只是稍微有点不安全。”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曾经见过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上去。”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对!你现在是现代版的小曹冲了!”“嗨!要是能这么想的话,直接用计算机对准大象一扫描,再运用一下专门的计算机软件不就解决问题了吗!”同学们听了她的答案都笑了,我也笑了:“我也没有限定这个曹冲的出生年月呀?你能这么想很好。现代技术很发达,这种问题已经难不倒我们了。但是在三国时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太不一般了。所以我们才说曹冲是聪明的呀!”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我想,要是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恐怕学生不会对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这个问题掌握得这么牢固。也正是我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学生局限在一点上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使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答案的丰富超出了我的想像。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去积极的运用大脑思考问题,从这里我也知道了学生其实是有很大潜能的。这些潜能就一定能在教学中被释放出来。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给予学生掌声与喝彩,少责难与批评,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创新是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主动探索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是否具有发散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标志。我在自己的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作为自己教学工作的重点,也一直注重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可能有多个答案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开动脑筋、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本质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大有用处,也使我这个语文教师从中感受到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开阔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丰富了。在很多时候,教学中一个简单的设计就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小学三年级语文《雷锋日记》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4个新词的意思。

2、懂得写日记的意义和格式,学会读日记的方法;理清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事情发展写的顺序。

3、能正确朗读课文。

4、感受雷锋利用休息时间为人民做好事的精神,培养热心帮助别人的品德。

教学重点:

1、学会10个生字,掌握14个词语。

2、懂得写日记的意义和格式。

3、初步弄清第3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4、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雷锋把人民服务当作自己快乐的心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21个生字。

3、懂得写日记的格式,初步学会阅读日记的方法。

4、能按“谁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事”的句式写话。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雷锋。自读课文,学习日记格式。

1、自读课文,说说从课文中已知道哪些是关于日记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第一行中间写几月几日和星期几;所记内容(一天中所做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人称(我);记上时间和天气,目的是便于以后查阅。

(二)再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可以根据课后的问题去想,也可自由发挥)。

2、交流反馈:可以是思想认识上的,也可以是字词上的。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选读课文段落或句子,矫正生字新词的发音。如:多音字“奔”、“扫”,可选读第二段落和第三段落。

在这里解决读音和字形。

(三)三读课文,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提出问题,分层解决。

(1)、让学生了解这篇日记写的是哪一天的事,这一天雷锋主要做了些什么事?

要求用“谁,在哪一天,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事”的句式介绍。

如:大年初一,雷锋在抚顺车站帮老大娘拎包袱,扶她上车。

大年初一,雷锋在抚顺车站的候车室打扫卫生,帮旅客们倒开水。

大年初一,雷锋到抚顺车站先帮老大娘拎包袱,扶她上车,然后到候车室打扫卫生,帮旅客们倒开水。

(2)、做课后第六题。这则日记写的是。

(四)复习巩固。

1、读生词。

2、完成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读日记的方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初步弄清课文第3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3、感受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1)回顾:用句式说:“雷锋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

(2)谈话:读了雷锋的日记,我们已经知道了雷锋在大年初一做了许多好事,再读雷锋日记,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施展自己的本领去学习。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

3、作业:这一段共有句话,是按()顺序写的。

(1)圈出“我”表示动作的词,结合课文理解“直奔”的意思。用上动词说说雷锋帮助老奶奶的过程。

(2)想一想,这些动词能否调换?

(3)从这些动词中,你能想象雷锋当时的心情吗?老太太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四段。

1、自读课文,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

2、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对重要的问题展开学习交流。如:本段主要讲什么?雷锋是怎样想的?

理解雷锋的两句话:我觉得这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义务”是什么意思?雷锋认为自己应尽的义务是什么?)我这样做,能使人民群众更加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解放军,这就是我感到最幸福的。(同学们通常认为什么是最幸福的?雷锋感到最幸福的是()。做作业第五题。

4、读最后一句话,我们从这段话中看到了雷锋是一个()的人。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2、4、5题。

2、抄写雷锋思想的两句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懂得写日记的意义,掌握阅读日记的方法,进一步感受雷锋利用休息时间为人民做好事的精神。

2、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入文,阅读日记的方法是怎样的?

2、学习1、2两段。

(1)自读1、2自然段:自己提出问题,学况交流。

说说1、2段的意思。

一段重点指导总分总句式。

雷锋觉得没做的事可能是什么?

用横线划出雷锋心里想的话。读读这几句话,根据下文,可见雷锋此时已决定了什么?

用雷锋的口气接着往下说:“这时候也正是服务部门和运输部门最忙的时节,这些部门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

“探家走亲戚”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是什么时候?这些部门是什么部门?

“大年初一”是什么日子?“大年初一”跟雷锋到火车站做好事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

3、从这篇日记中,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多写日记。

4、听写新词。

5、作业本第三题。

《雷锋日记》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读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锋精神。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已经是陌生的名字了,他们对雷锋的了解并不多。如何让学生动情?这是本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时,我先出示雷锋的画象,让学生先从感受观上认识雷锋,然后再让学生讲讲你知道的雷锋。由于是农村的孩子,他们获得信息的途径非常有限,无非是从大人口中或为数不多的课外阅读中知道一点。所以我在学生交流后我又对雷锋稍做了一些介绍,最后我还用人们对雷锋的评价“傻子”雷锋自己对这种说法的看法,“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我宁愿做这样的傻子。”肃然起敬。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领悟。通过课件展示法、情境创设法、诵读感染法等多种方法结合闯关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激趣中去体会、去感悟。

在“扫除障碍关”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集体解决等方式扫除了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障碍,如:“傻子”、“灾害”、“甘心”“省吃俭用”“漂亮话”“无名英雄”等词语,为下一关的顺利进行做了很好的铺垫。

雷锋叔叔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永远在我们身边闪光。看!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他们吧。在“夸一夸身边小雷锋”这一环节中,开始学生很沉默,没人举手发言。我意识到这可能学生对“雷锋”对“做好事”还不太理解。所以我又让学生对这进行再一次的理解,又率先夸了班里的小雷锋。经这一提醒,学生开始活跃起来,兴奋地讲起身边的小雷锋。“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对这一句子的理解本来是课文的难点,但通过上一环,再来理解这句话,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墨梅》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课堂如期而至,面对教室后面坐着的专家教授、教委领导,还有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的摄像的老师,我心里边既有些紧张又有些激动。课按照我精心设计的流程顺利进行,师生激qing高涨,我忐忑不安的心完全放开了,课到最后,心里边居然还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当看到听课人们赞许的目光和满意的笑容,我心中暗喜:成功了!下来后,所有的人给予了我的课高度评价,学校领导的脸上也有了光彩!我想说,真的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予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无论成败几何,我都会倍受鼓舞,都能够促进我在语文教学专业化道路上的成长!下来细思我的这节课,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1、教师饱含激qing,以情激qing。我喜欢激qing飞扬的课堂,所以无论是课前的导入语还是激发学生感悟作者王冕的思想感情,我都精心设计了充满激qing的语言和提问,如: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你背诗的风采?王冕仅仅是在赞颂梅花吗?想想此是的王冕会是什么样的神态?、正是我的激qing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用真情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为我的精彩而倾倒,更为诗人的傲气所征服!就这样,我便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生命互动,在我们的课堂上激qing飞扬!

2、指导学生朗读有特色。窦桂梅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上三个台阶,首先是要读准确,其次是要有感情,最后要求读出韵味,读出个性体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文字虽少,但蕴涵的感情特别的深厚。于是,在设计指导朗读《墨梅》时,我也借鉴了窦老师的做法,激发学生读出内心的体验,读出古诗的韵味。如抓住梅花“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的特点读出“淡淡的”“清香的”感觉,并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传达给其他同学,入情入景,使学生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又如指导学生朗读后两句诗时,先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想象诗人此时此刻的表情神态及内心情感,然后通过朗读来表现诗人那种不贪图虚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如梅花般高洁端庄的高贵品质。此时,学生都被诗人的那种傲气所折服,他们激qing高涨,当我鼓励他们站起来朗诵时,他们个个都在座位上默默“酝酿”呢!见此景,我也有点情不自禁了,趁火打铁,请求示范朗诵一遍,我的朗读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整个课堂达到了高潮,教室里朗读声、掌声响成一片。我想:此时后边听课的人们也在心里边暗自默诵呢!

当然,有成功也有遗憾。我觉得在揭示诗人高贵品质的时候没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当时的问题设计为:这里的“气”仅仅是说的气味吗?学生便自然会悟出这里暗含着的更深的含义,那就是诗人的傲气、骨气、正气!这样,效果会更佳。

小学三年级语文《雷锋日记》教案及反思

敬爱的毛主席,我看到您写的《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深受教育,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过去有人讽刺我说:“你积极有什么用,那么点个小个子,给你一百五十斤重的担子,你就担不起来。”我听了这话,还埋怨自己为啥张这么点小个子呢!可是,您老人家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话给我很大鼓舞。个子小,我也要尽我最大的力量,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向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学习。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桥。一个人是办不了大事的,群众的事一定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自己来办——我一定虚心向群众学习,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作,才能不断进步。

1961年4月29日。

毛主席著作对我来说好比粮食和武器,好比汽车上的方向盘。人不吃饭不行,打仗没有武器不行,开汽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

1961年10月19日。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以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钻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1958年6月7日。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培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的生活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是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我穷尽的支持者。

1960年8月20日。

望花区成立了一个人民公社,我把平时节省下来的一百元钱,支援了他们;辽阳市遭受了洪水的灾害,我把省吃俭用积存的一百元钱寄给了辽阳灾区人民。有些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心甘原意做这样的“傻子”。我就是长着一个心眼,我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

1961年2月15日。

今天我从营口乘火车到兄弟部队作报告,下车时,大北风刺骨地刮,地上盖着一层雪,显得很冷,我见到一位老太太没戴手套,两手捂着嘴,口里吹一点热气暖手,我立即取下自己的手套,送给了那位老太太。她老人家望着我,满眼含着热泪,半天说不出话来。……一路上,我的手虽冻得像针扎一样,心中却又说不出的愉快。

1961年10月12日。

我要牢记这样的话,永远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这种共产主义精神,我要在一起实际中贯彻。……我愿意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包括生命献给党和人民。

1961年11月26日。

我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以后,感到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1962年4月17日。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要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我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坚持听党和毛主席的话,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随时清理思想上的毛病,在伟大的革命事业中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1962年8月8日。

我今天听一位同志对另一位同志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对,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斗争。

小学三年级语文《雷锋日记》教案及反思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露珠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时,设疑激趣。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略)。

(2)指名逐个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字音。

(3)齐读生字词。

(3)指导书写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理清脉络。

三、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读读写写。

2、比一比,再组词。

湖()股()蝶()。

蝴()投()碟()。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在文中勾画出有关表示时间的词语或语句。导读第一自然段。

(3)知道朗读。引导学生用轻柔的语调、稍慢的语速读出夜幕中和睦宁静的氛围和小露珠的小巧玲珑。

3、导读第二至五自然段。

(1)指名读这几个自然段,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都喜欢小露珠?

(2)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进行诵读,进入课文情境,体会小露珠外表的美丽及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喜爱、赞美之情!

(3)分角色朗读,品味语句的节奏美,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导读第6自然段。读读、想想、议议。

(1)启发思考: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仅仅表现在外表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2)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把这一段的第二句话进行重组,从而理解句意!

(3)读最后一句话,想想最后一句话,想想为什么会有“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的说法!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语调进行朗读,把万物在阳光下充满了活力、生趣盎然的景象展现出来!

二、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四。

第三课时。

一、继续精读训练。

1、导读第7自然段过渡:小露珠在阳光下反射霞光,把美丽带给了大家,可是她自己呢?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启发思考:小露珠“笑着”说明了什么?

(3)用由衷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体会大家对小露珠依依不舍的情感!!

二、总结全文。

1、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

2、朗读全文。

3、教师总结:同学都喜欢小露珠,这是因为她的美不仅仅表现在外表,更重要的是她那无私奉献的美好心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指导背诵。

(1)结合板书,熟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指名背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文《称象》教案及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讲课,使我有了一次很大的提升,感觉自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自己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处理生成上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反思总结得与失,以便指导以后的教学。

在引课上,我采用了以前学过的《盲人摸象》,这样就使大象的样子很清晰的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解决了理解大象的高大的这部分内容,也使学生产生了称象怎么称的兴趣。在突破难点上,我采用的是通过学生默读、勾画描写称象动作的词语、交流汇报和课件展示的方式来理解称象的步骤,体会曹冲称象的巧妙和学习曹冲遇事多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秤”时,通过秤字右边的“平”说明秤的含义)、换偏旁识字(比如教学砍,学生们想到了次、歌、吹、欢)、结合具体情景识字(比如议论,是在出示官员们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来理解的,还扩充了词语议论纷纷)多种识字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积累识字的方法,为以后读书识字打好基础。

没想到学生们提出了用人代替大象走上船、制作大的跷跷板、用地秤来称等方案,发散了学生思维,不把曹冲当做神仙而不敢去突破,树立了学生的信心。

我认为本节课中处理不当的环节有:在学生勾画称象的动词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一来是自己着急了,二来怕学生们说不好,所以想降低学生的难度直接播放了课件。另外在教学“称”和“秤”时应该再次比较一下两个字的区别,这样在以后的读课文过程中就不会有学生误解了。还有在学习曹操和曹冲时,做一下简介会更好。

总之,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要想讲一节成功的课除了需要精心备课之外,更需要一个教师多方面的素质(调控课堂能力、处理生成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与积累、改进与创新,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思考,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教后的几点反思:

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读课文时,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学下课说:“这样上课真有趣!”

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比如我提问学生:“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得起这头大象的重量呢?”让学生通过讨论,去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本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这时,学生动手又动脑,兴趣极浓,思维正处于活跃状态,学生才能够真正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小学三年级语文《雷锋日记》教案及反思

我今天听一位同志对另一位同志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对,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斗争。

这天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这天是我最大的荣幸和光荣的日子。我走上了新的战斗岗位,穿上了黄军装,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我好几年来的愿望在今天已实现了,真感到万分的高兴和喜悦,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革命的大家庭里,我一定要好好地锻炼自己,在入伍的这一天,我提出如下保证:

一、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

二、加强政治学习,多看报纸和政治书籍,按时参加部队各种会议和学习,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密切靠近组织,及时向组织反映各种情况,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

三、尊敬领导,团结同志,互帮互爱互学习。

四、严格遵守部队一切纪律,做到虚心向老战士学习,刻苦钻研,加强军事学习,随时准备打击敌人。

五、克服一切困难,发扬先辈优良的革命传统。我要坚决做到头可断,血可流,在敌人面前决不屈服、投降。我一定要向董存瑞、黄继光、安业民等英雄学习。

六、我要努力学习政治、军事、文化,我要好好地锻炼身体。我一定要在部队争取立功当英雄,我一定要做一个毛泽东时代的好战士,我要把我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

以上六条是我努力的方向和我的奋斗目标。今天我太高兴太激动,千言万语一下要写完是办不到的,因此写到这里告一段落。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那上面讲了许多向困难做斗争的道理。文章说:

“斗争最艰苦的时候,也就是胜利即将来到的时候,可也是最容易动摇的时候。因此,对每个人来说,这是个考验的关口。经得起考验,顺利地通过这一关,那就成了光荣的战士;经不起考验,通不过这一关,那就要成为可耻的逃兵。是光荣的战士,还是可耻的逃兵,那就要看你在困难面前有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了。”文章还说:“困难里包含着胜利,失败里孕育着成功,战士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能透过困难看到胜利,透过失败看到成功,因此他们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难,也不会畏怯逃避;碰到严重的失败,也不至气馁灰心,而永远是干劲十足,勇往直前,终于成为时代的闯将。”

“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是个微细的小齿轮,然而如果缺了它,那整个的机器就无法运转了,慢说是缺了它,即便是一枚小螺丝钉没拧紧,一个小齿轮略有破损,也要使机器的运转发生故障的。”

“尽管如此,但是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它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当作废料扔到废铁料仓库里去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4个新词的意思。

2、懂得写日记的意义和格式,学会读日记的方法;理清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事情发展写的顺序。

3、能正确朗读课文。

4、感受雷锋利用休息时间为人民做好事的精神,培养热心帮助别人的品德。

教学重点:

1、学会10个生字,掌握14个词语。

2、懂得写日记的意义和格式。

3、初步弄清第3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4、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雷锋把人民服务当作自己快乐的心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21个生字。

3、懂得写日记的格式,初步学会阅读日记的方法。

4、能按“谁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事”的句式写话。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雷锋。自读课文,学习日记格式。

1、自读课文,说说从课文中已知道哪些是关于日记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第一行中间写几月几日和星期几;所记内容(一天中所做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人称(我);记上时间和天气,目的是便于以后查阅。

(二)再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可以根据课后的问题去想,也可自由发挥)。

2、交流反馈:可以是思想认识上的,也可以是字词上的。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选读课文段落或句子,矫正生字新词的发音。如:多音字“奔”、“扫”,可选读第二段落和第三段落。

在这里解决读音和字形。

(三)三读课文,说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提出问题,分层解决。

(1)、让学生了解这篇日记写的是哪一天的事,这一天雷锋主要做了些什么事?

要求用“谁,在哪一天,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事”的句式介绍。

如:大年初一,雷锋在抚顺车站帮老大娘拎包袱,扶她上车。

大年初一,雷锋在抚顺车站的候车室打扫卫生,帮旅客们倒开水。

大年初一,雷锋到抚顺车站先帮老大娘拎包袱,扶她上车,然后到候车室打扫卫生,帮旅客们倒开水。

(2)、做课后第六题。这则日记写的是。

(四)复习巩固。

1、读生词。

2、完成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读日记的方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初步弄清课文第3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3、感受雷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1)回顾:用句式说:“雷锋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

(2)谈话:读了雷锋的日记,我们已经知道了雷锋在大年初一做了许多好事,再读雷锋日记,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施展自己的本领去学习。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自读。

2、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

3、作业:这一段共有句话,是按()顺序写的。

(1)圈出“我”表示动作的词,结合课文理解“直奔”的意思。用上动词说说雷锋帮助老奶奶的过程。

(2)想一想,这些动词能否调换?

(3)从这些动词中,你能想象雷锋当时的心情吗?老太太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四段。

1、自读课文,说说已经知道了什么?

2、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对重要的问题展开学习交流。如:本段主要讲什么?雷锋是怎样想的?

理解雷锋的两句话:我觉得这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义务”是什么意思?雷锋认为自己应尽的义务是什么?)我这样做,能使人民群众更加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解放军,这就是我感到最幸福的。(同学们通常认为什么是最幸福的?雷锋感到最幸福的是()。做作业第五题。

4、读最后一句话,我们从这段话中看到了雷锋是一个()的人。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2、4、5题。

2、抄写雷锋思想的两句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懂得写日记的意义,掌握阅读日记的方法,进一步感受雷锋利用休息时间为人民做好事的精神。

2、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入文,阅读日记的方法是怎样的?

2、学习1、2两段。

(1)自读1、2自然段:自己提出问题,学况交流。

说说1、2段的意思。

一段重点指导总分总句式。

雷锋觉得没做的事可能是什么?

用横线划出雷锋心里想的话。读读这几句话,根据下文,可见雷锋此时已决定了什么?

用雷锋的口气接着往下说:“这时候也正是服务部门和运输部门最忙的时节,这些部门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

“探家走亲戚”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是什么时候?这些部门是什么部门?

“大年初一”是什么日子?“大年初一”跟雷锋到火车站做好事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

3、从这篇日记中,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多写日记。

4、听写新词。

5、作业本第三题。

《雷锋日记》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读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雷锋精神。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已经是陌生的名字了,他们对雷锋的了解并不多。如何让学生动情?这是本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时,我先出示雷锋的画象,让学生先从感受观上认识雷锋,然后再让学生讲讲你知道的雷锋。由于是农村的孩子,他们获得信息的途径非常有限,无非是从大人口中或为数不多的课外阅读中知道一点。所以我在学生交流后我又对雷锋稍做了一些介绍,最后我还用人们对雷锋的评价“傻子”雷锋自己对这种说法的看法,“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我宁愿做这样的傻子。”肃然起敬。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领悟。通过课件展示法、情境创设法、诵读感染法等多种方法结合闯关的形式引导学生在激趣中去体会、去感悟。

在“扫除障碍关”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识字,小组合作交流、集体解决等方式扫除了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障碍,如:“傻子”、“灾害”、“甘心”“省吃俭用”“漂亮话”“无名英雄”等词语,为下一关的顺利进行做了很好的铺垫。

雷锋叔叔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永远在我们身边闪光。看!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他们吧。在“夸一夸身边小雷锋”这一环节中,开始学生很沉默,没人举手发言。我意识到这可能学生对“雷锋”对“做好事”还不太理解。所以我又让学生对这进行再一次的理解,又率先夸了班里的小雷锋。经这一提醒,学生开始活跃起来,兴奋地讲起身边的小雷锋。“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对这一句子的理解本来是课文的难点,但通过上一环,再来理解这句话,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蒲公英》是一篇童话故事,以优美的语言叙述了一个道理,不要被事物美丽的表面所困惑,同时也讲述了一个自然常识,像蒲公英这类植物在泥土里才能强健成长。

童话故事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学起来也最容易,只要把故事读透,故事内容便都能明确!只要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点播引导,学生们基本能明白其中的小哲理,所以在教学时,我创设了情境,重视学生的.体验,让他们通过想想、说说、读读来感悟这个哲理。

比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在通过各种情势朗诵太阳公公嘱咐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想说说:蒲公英种子们,现在你们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想到哪儿去安家了?为何?学生们结合太阳公公的嘱咐,有条有理地说出了自己的挑选。我想,学生们在说的同时也已经初步明白了文中所要表达的蕴意。

在指导朗诵完第三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小蒲公英种子们,看到这两位小伙伴一颗向沙漠飞去了,而另一颗向湖泊飞去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留住?你会怎样劝告他们呢?在劝告的进程中,学生们对前面太阳公公所说的话有了进一步的知道。

最后,针对课文所写的结局,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些蒲公英种子为何会有这样的不同结果?在讨论进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积极的思维和互动活动中,获得思想的启发,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白看事物应当全面,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困惑。有时,有必要听从长辈的正确教诲。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做为一名才踏上教育岗位三年的教师,这学期接手三年级的语文,大家都知道三年级是个过渡时期,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教学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如何来上好三年级的语文课,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感悟,把理论运用到课堂实践上,有很大的收获。通过整体感知,我感觉三年级教学在教材的编排上有这四大“重”:一是重良好习惯的培养;二是练习形式多样,重学生知识的积累;三是重思想教育的渗透;四是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

为了使新教材真正发挥作用,我对具体实施新教材有了初步的构想:

一、创建趣味、和-谐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果。三年级的语文教材,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化。要想让学生一堂课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这就反思得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备课。你的课有激-情,同学们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带动,所感染;你的课有意思,同学们才乐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课堂,走进乐于学习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而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助孩子们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知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自己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三年级的新增内容——作文,让他们把写读书笔记当成习惯积累,也当成一种练笔。

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学生素质的提高对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平时应该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更要重视新教材中参考资料的学习,因为这与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联系。渊博的知识,是每一位老师教好书的关键所在。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我毕业以来一直叫低年级,这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第年级教学相比,三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三年级开始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又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三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在新课程的背景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的能力。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的新颖;

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地各抒己见,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课堂气氛活跃,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人教版的课文中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优的佳作,其语境描述得美妙,语言应用精巧,思维表达深刻,都是引导学生的重要内容。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语文的精彩之处不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全印象,我在阅读教学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教学《给予树》一文,让他们在品评中进一步认识生活中要为他人着想,同情他人,感受到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1) 改其一点,目标明确。布置作文,让学生明确要求,可先“约法一章”。以记事为例,可要求学生抓住重点,或要求过程清晰,或要求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突出,同时我十分注重鼓励学生巧用语文书中的好词佳句。批阅时根据事先约定的“法”,只要学生承诺所约的“法”之一,即使其他方面不够理想,照样给优。这样由于目标单一、明确,让学生每次习作做好一点就行,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为以后学生写好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重评轻改,抓典型。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应把重点放在习作评导上。我觉得重指导,轻讲评收效不佳。改得满篇朱红,费时低效。我认为可针对习作特点的要求,可以在批阅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归纳共性问题上,找出典型习作抄在黑板上,或印发给学生,师生一起修改,指出优点,找出失误。互相研讨,使其变成一篇佳作;或抽好、中、差几篇抓住带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边讲述边修改。如此下去,学生就会逐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

(3) 面批几个,拔优辅后。以吃“大锅饭”为主,抓共性是必要的,但抓个性也不可少。最好的办法是面批。但花时间更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作文课,在学生完成草稿后,每次辅导几个,将有些“作文事故”消灭在萌芽中,防范于未然。

(4)充分利用身边的素材进行作文训练,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3、在课堂中努力构建开放、民主的教学模式还不够到位。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学习,钻研业务争取有更大收获。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三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习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三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习,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我不得不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2篇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自己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如在教学《花钟》时,由于我原来备课时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挖掘、侧重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正确的估计、预测,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在跟着老师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结果学得很累、学得被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本学期再教时,我要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从教以来,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32篇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通过这次省骨干教师培训后,我最近总在不断的反思。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我要根据吴忠豪教授讲的那样,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结合徐鹄专家所讲的在生活中作文的策略,努力实现作文教学生活化,同时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开创教学的新天地。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9岁那年,我不得不帮家里挣钱。我去找邻居米卡里先生帮忙。米卡里先生在一家报社专管分发报纸。他告诉我,如果我有一辆自行车,他就分给我一条送报路线。早先,爸爸给我买过一辆旧自行车,但是,他还没教会我骑车,就因肺病住进了医院。我把自行车推到米卡里先生面前,于是得到了一份送报纸的工作。

开始,我把装满报纸的大口袋挂在自行车车把上,推车送报。渐渐地,我熟识了每一位订户,他们对我都非常客气。送了8个月的报纸,我这条送报线上的订户就从36家增加到59家。这都是老订户极力推荐的结果。

爸爸出院了。因为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家里的账单积压下来。爸爸无力偿还债务,不得不卖了我的自行车。于是,我只能肩挎着沉甸甸的大口袋送报了。

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我每送一份报挣一分钱,星期日的报纸每送一份挣五分钱。每星期四晚上,我去收报费,订户们总是多给我五分或者一角钱。这样,交了报费后,我总能得到一笔和送报费相当的小费。圣诞节前夕,正好是星期四。晚上,我照常去收报费。我按响第一家的门铃,没人开门,走到第二家,也没人……走了一家又一家,每一家都没有人开门。我急得快哭出来了。明天———星期五,我必须交上报费。难道他们都在圣诞节前夜逛街去了不成?最后,我来到基尔恩先生家门口,按响了门铃。门忽然大开,我几乎是被基尔恩先生一下子拉进去的。

只见满满一屋人,我的59位订户无一缺席。屋子中央是辆崭新的自行车,淡红色的喷漆锃亮发光,车把上装着一只充电车灯和一个亮闪闪的车铃,一个鼓鼓的邮袋里装满了五颜六色的信封。

“这是给你的圣诞礼物,”基尔恩先生把我拉到车前说,“我们大家凑钱买的。信封里是圣诞卡,还有一个星期的报费。”我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位太太叫大伙静一点,然后对我说:“你是我们遇到过的的送报人。”

骑上这辆崭新的自行车送报快多了。当然,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就把报纸扔到客户门口的“绝活”,依旧下车把报纸放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放进门里。因为我永远记住了: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是一篇环保教育很好的题材,在课中李老师问学生:“这么美的小村庄怎么会消失呢?”这一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带着疑问,学生读文的兴趣就浓了,读书的效率也就相应提高了。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让孩子读了之后,通过两幅画,引导孩子感受小村庄先前的美丽,然后与课文后部分形成对比。

接着让孩子读第一自然段,在读与画中体会小村庄先前的美丽,引: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再引导孩子看图进行语言训练,“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的说“瞧,这里空气清新,树木郁郁葱葱。”有的.说“瞧,这里的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小河清澈见底。”这时再让孩子想象“如果这时你就站在清澈的小河边,你闻到了什么?”“闻到了新鲜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借助插图和表达,孩子已经理解了“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等词语,感觉比画图理解的更准确。又引导孩子理解小村庄的变化。先让孩子找出表示变化的时间的词:一年年、一代代,体会到这个变化的时间很长很长。然后重点引导孩子理解一代代的人们都作了些什么,把有关的句子勾画出来。学习重点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时孩子们理解得很好。我抓住“谁家”问孩子,“你家想干什么?”孩子们说出了“盖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种种人们只顾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两个“谁家”,孩子体会到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这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还说:从‘拎’字也让人体会到那些村民他们想砍就砍。最后理解“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时,继续追问刚才回答“你家想干什么”时的孩子们,“你家的新房子呢?”“你家的家具呢?”“你家的工具呢?”“你家的柴火呢?”“你家的木棚呢?”这样的追问,孩子们很形象地理解了“一切”。

最后一个泡泡里的问题“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虽然在引导孩子理解前面的内容时,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要保护树木,不能乱砍乱伐,不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但是让学生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几句话,进而去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去体验村民的心情,并让学生提环保建议,学生没有亲身体验,就没有感受的。李老师紧紧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如:“谁家……谁家……”、“柃起”、“一棵一棵”、“不断扩大”、“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这些重点词句,很好地表现小村庄的人们没有约束和节制,上山砍树非常随便,强烈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触摸到课文灵魂深处的东西,深刻体会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带着这种感悟、情感去读书,能读不好吗?因此我意识到,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情流淌,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词,读读、议以、品品,让学生在品中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

这节课最大的一个优点是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做到个个开口,人人动脑,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同时,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受感染、受教育。随着活动的慢慢推进,感情的培养水到渠成,朗读自然到位。没有过多的生硬的朗读技巧的指导,真正是“润物无声”。

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听了这节课,我也真正感受到语文教学是一个平等沟通、真诚互动的过程。只有师生之间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反思

我家离县城十几里地,虽说有公路相通,但在进城读中学以前,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山里孩子,却从来没有坐过车。

那年我十岁。暑假,石榴花火红火红,正是梅子、桃、李子上市的时候。一天,我们几个要好的伙伴,忽然想进城去玩儿。但是我们两手空空,连吃顿午饭的钱都没有。可进城的欲望又那么强烈。大家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第二天早晨,太阳还没露脸,我们四五个孩子就早早起了床,各自偷偷地从家里拿了一只竹篮,悄悄地溜出了村。我们追着,跑着,愉快的笑声洒满村外的小路。渐渐地,太阳出来了。我们早已钻进豆棚,钻进菜垄,埋着头去采那一蓬蓬、一丛丛鲜嫩的马齿苋。我们装满篮子,然后,小心翼翼地用泉水把采来的野菜洗净,再一把一把用稻草扎紧。我们虽然忙得满头大汗,但望着篮子里翠生生的马齿苋,心里涌出一股甜甜的滋味。

太阳几丈高的时候,我们拎着野菜进了城,熙熙攘攘的菜市场早已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我们赶紧选了个地方,把篮子一放,卖起了马齿苋。

“买马齿苋喽,买马齿苋喽,能当菜,又能治病啊!”一个伙伴刚一吆喝,马上就围过来一群人,大概是想尝尝马齿苋的野味。一位四十来岁的大婶一下子挑了好几把,其他人也跟着买。只一顿饭的工夫,伙伴们的菜篮都见了底。

这一天,我们每个人都挣了好几块钱。于是,大家到饭馆吃了午饭,到照相馆照了相,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又逛了一趟公园。直到太阳落山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赶回了家。

马齿苋,这并不起眼的野菜,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的小伙伴们通过劳动实现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体会小伙伴通过劳动实现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片、有关资料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认识“苋”字,简介马齿苋的样子、味道。

你吃过马齿苋吗?

2、你们想知道课文中围绕马齿苋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4、将生字词语放入课文中,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围绕“马齿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边读课文边思考:小伙伴们是怎样实现进城愿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画记,读一读。

2、小伙伴们的心情怎么样?读给同桌听一听。

3、他们卖了“马齿苋”以后在城里做了什么?心情又怎样?读有关段落。

4、你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的事例吗?谈谈自己的事例,再体会一下小伙伴们的心情。

5、小组内比赛读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1、搜集有关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读一读。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后评价。

2、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二、指导写字。

1、出示8个要写的字,认真观察并识记。

2、自己记生字,组词,说句子。

3、练习写字,注意写字的姿势。

4、学生写完后,评价学生的书写。

三、拓展延伸:

1、自由说说自己学完这一课后有什么感受。

2、自由组合,把文章内容表演出来。

3、推荐上台表演,下面认真观看,看后评价。

四、小结。

五、实践活动:

1、搜集有关苋菜的资料,制作成知识小卡片。

2、找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读一读。

昨天的课堂上,让孩子们自学了生字,这节课,因为嗓子还没有完全好,还是不能过多的讲话,多少有些着急。课前再次钻研教材,看着备课本上的教案,发现有很多提问比较浅、散,赶紧做了些调整。

进入新课学习,我直接提问学生:“同学们,这些孩子们的愿望是什么?”(想进城玩)“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呢?”(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山里孩子,从来没有坐过车)“默读课文,说说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实现了)“请划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这里,我采用了一个倒序的方法教学,让学生了解,小作者和小伙伴们有愿望,并实现了愿望。这样,很自然的就导出了“他们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呢?”这样一个教学重点。

我让学生直接找出分别写小作者他们“采、洗、卖”马齿苋的句子,同时,随机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小心翼翼、恋恋不舍”等几个重点词,然后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进行朗读,在读中,使学生明白了“他们是通过劳动来实现自己的愿望的”。这样,教学思路非常清晰,通过教学反馈,教学效果较好。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