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开放教学的思考范文(16篇)

时间:2023-11-29 12:00:13 作者:HT书生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体和文化背景下的写作特点和要求。通过阅读下面的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一些独特的写作技巧和思维方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摘要: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今天,毋庸置疑的是:开放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最有价值的教学方式。既然如此,坚持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那么,如何在来自社会的压力、人们观念的束缚中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开放型教学呢?这就需要教师对此有深入的探究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展现出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今天和朋友一起吃饭,当谈到学生课堂听课注意力很难集中时,朋友便聊到他小时候听评书的事情。他说他小时候最爱听评书,像《杨家将》、《隋唐演义》等,一听就是半个多小时,兴趣盎然,从不感觉厌倦,而且还基本上能将当天听到的评述内容复述下来,这让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了思考。

“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学生就一定能接受”,中华书局祝安顺老师在评价儿童国学教育时说。的确,现在的小学课堂,虽然有各种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途径拓宽了,但课堂的趣味性却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提升,学生上课的兴趣同样提高不起来,关键就在于我们所设计的课堂只关注到了课堂的知识性,只想到该传授孩子哪些知识,而忽略了该如何传授,忘记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效课堂的打造,()也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让学生们感受到课堂是他们参与活动和展示的舞台,在兴趣中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究竟该怎样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呢?我感觉可通过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备课时备“学案”,即学生学习的教案,从学生的学入手。老师要换位思考:“我”是学生,“我”会对这篇文章的哪个方面感兴趣。这个兴趣就是我们这堂课教学的突破口。备课中,要以怎样让学生感兴趣为主线,注重每个环节教学的方法,力求做到课堂教学方法和知识性、趣味性的统一。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还可以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来依托。

二、尊重学生,循循善诱。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受,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愿意参与,愿意表达。课堂上学生面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有的可能比较稚嫩、有的可能比较极端,老师首先应当尊重学生的见解,因为这些见解的背后跟这个学生的兴趣取向是不可分的,有因才有果。尊重学生的见解,就等于尊重了学生的'兴趣。但一些极端的、偏差的理解,我们也不能将错就错,还应当循循善诱,在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思考。

三、课堂形式多样化。

不同题材的课文,老师可以运用不同的形式来上课。如:《长城》、《威尼斯小艇》可以通过培养小导游的形式来教学;《巨人的花园》、《小木偶的故事》等童话故事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来教学;像《桥》、《金色的鱼钩》则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感悟;《观潮》、《火烧圆明园》则可以借助一些视频资料来教学;复习课甚至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教学……不同类型的课,应当采用不同的方式,精心设计,学生的兴趣才不会枯竭。

教虽无定法,但只要围绕着学生的兴趣展开备课、教学,那么你的课堂也一定会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一定会被你的课堂深深吸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一、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我们先来剖析某些“启发式”的课堂教学过程。勿庸置疑,教师在备课上下了很大工夫,教学环节的起、承、转、合,往往经过反复推敲,特别是一些公开课,那真可谓“精雕细琢”,不厌百回改,其中不少课也确实称得上漂亮。然而,这样的课,细一审察,不难发现学生始终被教师牵着走,他们忙于应付老师的大大小小的各种提问,有的甚至连这人的回答为什么错、那人的回答为什么对也搞不清楚。试问,他们在课堂上还有什么主动性可言?充其量是老师手里的棋子而已。语文学习应该重诵读、感悟,但是我们常见一些课堂上充斥着各种问题,用回答问题来替代诵读与感悟,难怪学生换一篇文章又读不出什么来,或说不会读。像这样,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长远发展,“满堂问”的教学形式显然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如果我们从“发展学生个性”这个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的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严密的课堂结构、烦琐的提问,消磨了学生的个性,阻扼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追求的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按部就班,提问的答案往往是单一的。如果学生的回答不入“我毂”,教师总是费尽力气引学生“入毂”。学生“入毂”了,教师就以为大功告成。常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课文的理解,不像数理化题目的答案那样精确唯一,而常常在正确与更正确之间选择。再说,教师脑子里的答案许多是从参考资料上拷贝而来,这些答案是否唯一正确呢?有没有别的理解呢?在我看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鼓励学生“旁逸斜出”,教学应该有思路,但这里路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能根据学生的反映随时作出调整。这样,课堂教学才有生机,才有活力。

我们再来看封闭性课堂如何处理教材。常见的问题是,教师为了突出教学思路或“教学个性”而人为地肢解课文内容,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尽管大家都认为教师应当拥有个性,应当拥有解读课文、选择教学方式的自由,这诚然是不错的。但张扬个性必须以尊重美的原则为前提,如果破坏了课文的`整体美,教师的个性不管怎样突出,都只能算是耍花枪,故弄噱头,不足道也。语文课堂仅局限于一些细枝末叶的问题,仅满足于老师问、学生答,而没有或很少美的感受与陶冶,那么,审美教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学思想整体性。现代教学论强调整体发展观。就语文教学来说,整体性可以从多方面来考察,本文只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谈。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整体――局部――整体”,入手着眼于整体,注重从宏观上把握课文,领悟文章的主旨内涵,对局部的剖析建立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例如《内蒙访古》的教学,首先应当理清内部的相互联系,塞外风光、大青山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大青山南麓沃野的战略地位,赵长城的修筑原因、位置及遗址现状等,这些内容的逻辑关系如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是从整体上理解。如果一开始就在一些小问题上争执不休,诸如某个动词使用好坏,这个段落是引用史料,那个段落运用了对比手法等等,那么,即使课堂气氛是热闹的,也是不可取的,其结果容易把学生引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当然,我们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并不等于拒绝细节分析。开放型课堂教学也注重词语的品味,语句的涵咏,只是不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说,开放型课堂教学在细部问题的探究上为学生提供更阔大的空间,教师只是作宏观上调控。

教学过程的随机性。封闭性的课堂追求环环相扣,步步推进,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其信息流向的模式是“教师学生”。我们看那些观摩课,几乎没有学生主动向老师质疑,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少之又少,整堂课都是师生之间的问答。开放型课堂教学不是不要教学环节,只是不那么死板而已,它与封闭性课堂有本质区别。

首先,开放型课堂的信息流是多向的,其中当然有师生之间的,但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其模式应当是:

教师。

学生。

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挑起矛盾,引发碰撞,作出评判等方面。其次,开放型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互动的,教师的点拨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努力又具有能动性,师生双方共同推进教学过程。第三,开放型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更加丰富多采,他们或答题,或争辩,或演示,或质疑,或诵读,在思维的碰撞中击出耀眼的智慧火花。第四,开放型课堂上应该而且鼓励“意外”出现。这“意外”是针对教师的备课设计而言。有许多课因“意外”而精彩,教师的素质高低也往往在处理这些“意外”的过程中得以显现。所以,开放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教材处理的自主性。开放型课堂教学侧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要为他们留有更多的自主空间,这就决定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封闭式的“满堂灌”或“满堂问”因为要把许多内容传授给学生,从段落概括到主旨归结,从结构的分析到表现手法的评价,这就迫得教师唱“独脚戏”,也不允许课堂出现“意外”以打乱教学部署,其结果往往是什么都抓了,什么都没抓到。开放型课堂教学视过程的需要,或增添内容,或删除环节,决不拘泥于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表现手法等这些常规的教学内容。它完全可以在一个段落的内容概括上展开辩论而淡化主旨的分析,也完全可以沉浸在情感的体会中而放弃对表现手法的评价。开放型课堂对教材的处理体现充分的自主性。

当然,自主性不等于随意性。自主性要与学情、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联系在一起,也要与单元教学计划、学期授课计划乃至学年教学计划联系在一起,是在整体计划中的自主。各堂课的教学重点合在一起,应当涵盖学生语文素养的各方面。

教学评价的多元性。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突出了人文性,目前语文界虽然对人文性的理解各有编向,尚未取得完全统一的意见,但有一点应当是一致的,那就是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宗旨。我们现在评价一个学生语文学得好坏,过于看重考试分数,这也是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性。人文性是很难通过分数来衡量的,它完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积累,有的甚至在三年内不见得有明显效果,直到参加工作以后才显现出来。所以,教师要树立长效的评价观。此其一。其二,既然我们的教学以人为本,而人是有差异性的,性格、兴趣、天资、爱好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以单一的绝对的评价标准整齐划一,那么就像有的漫画所讽刺的那样,学生的个性没了,好像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一样。此其二。其三,文学作品是多元的,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往往产生不同的结果;每个人完全可以按个人的能力经验解读作品,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创造性”,往往在与众不同的理解环节中得到培养。硬将多元化变成一元化,不仅违背文学作品的欣赏规律,而且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基于此,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多元的,学生的回答一般都有其可取之处(从他的能力层次上来判断),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回答过程中的可取因素,坚持正面鼓励的原则,引导他们自由、和谐地发展。

以问题为引导的局部开放。开放型课堂教学要求设计的提问是开放的,要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例如《鸿门宴》的教学,一位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公元前2,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两万的兵力击溃秦军20万大军,何等威风,四年后,垓下之战,项羽四面楚歌,意气何其衰也,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项羽狂妄自负,他不听范增意见;他胸无城府,供出内奸;他为人不仁,沽名钓誉。有学生还从刘邦方面寻找项羽失败的原因。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顺便点拨课文中相关语句,最后归结出项羽的悲剧是性格悲剧,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又如某教师执教《祝福》,最后提出一问题,祥林嫂在旧社会是那样无奈,假如她现在来到你们当中,你们打算怎样帮助她?一石击出千层浪,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有的劝她再嫁,有的要帮她上法院,夺回被她大伯收去的房子,有的说帮她寻找工作……点子层出不穷,教学出现了高潮。以问题为引导的局部开放形式,已在许多语文课堂上得以实施,而且常常涌现出动人的情景。

以课题为中心的全局开放。全局开放的课堂上,教师只布置学习、研讨的内容,既不设计课堂教学程序,也不设计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自己是以学习的伙伴的身份出现在学生之间。例如某教师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课前把自己手头所有的关于这首诗的分析材料全部印发给学生,课上叫学生自学,然后发疑问,谈心得,例如有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诗中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为什么诗人选狗与鸡,而不选牛与马。他的问题引发了同学的争论热情,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统一意见,诗人写狗与鸡,更能体现农村生活的闲适、安逸,如果换成马与牛,就显得太热闹,好像写的是集市或劳动场面。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含笑注视学生,不轻易表态。这堂课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如果说上述的课例,其开放性还是局限在一篇课文,那么,以课题为中心的开放教学还有另一层次,即“跨课”研习,“跨课”是指课题牵涉到几篇不同的文章,从这几篇文章中概括提炼,形成观点,这已经接近论文的写作。例如“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如果只读《荷塘月色》是不够的,必须读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以及有关的评论文章。这样的教学开放性更大,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兴未艾,如果研究能取得大面积丰收,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许能走出长期滞顿的低谷,迎来教学的新春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智力性的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大脑中进行智力活动的方式,如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技能,它是从语文知识的掌握到能力发展的中间环节。智力性技能的培养,需要通过听、说、读、写等练习进行反复的训练。正如捷克思想家、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

我们说的加强练习,不是盲目地追求数量“以多制胜”,而是在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练得深一些、透一些,“跳一跳摘桃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他们通过练习,结合所讲授的知识,掌握其规律,举一反三,在优化的练习中求快、求好,以取得内容上不断深化,认识上螺旋形上升,技能逐渐完善,能力自然发展的效果。

总之,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是势在必行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现代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工程,首先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涉足新领域、提高新能力。我们有较高的自身修养和语文修养,才能对各类教材融会贯通,驾驭自如;才能把课讲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富有吸引力。当学生的智力得以充分开发,能力得以普遍提高,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整体效率的最终目的就能实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数实践证明:激发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语文教学,如让学生仅凭书面语言理解课文,一则无趣,二则浮浅。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注意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诸如借助作用于视觉、听觉、肤觉等感官的图画、音乐、动作等手段,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思维活跃。

感情自然,自觉、主动地去理解课文,挖掘深意。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也是激发兴趣、自觉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教学本身即是语言教学,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声响美、方言美、色彩美、语符美、诗意美等等,让它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分分秒秒、每个细节,使学生把上语文课当成一种自觉的欣赏、参与,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一方面我们为取得的成效感到振奋,另一方面,又感到束缚课堂教学改革的因素依然不少。表现在教师的教学创造热情还没有得到彻底的释放,一些教师在师生交往、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作业布置等方面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天,在新课改大力倡导的“简练、真实、和谐、高效”的教学理念影响下,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加强“零”思考,实施“零”改革。

一、备课需要“零”教案。

教案,是教师备课中预先的教学方案,也是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分析学生情况后,所形成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文本形式。在新课改快速向前推进的形势下一些学校仍就沿袭着传统教学管理的模式,片面坚持“量化管理”的思想,追求所谓的“标准和规范”,使得教师陷入了“格式化”教案的泥潭,刻意追求环节的完美、内容厚实、字边工整、效果美观。写占用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形成了“以抄代备”的不良现象,备课的功能由“服务于教学”异化为“服务于检查”。

备课过程的高耗低效使得教师长期处于“戴着镣铐跳舞”的境地,这与新课改所倡导的“解放教师头脑、解放教师手脚”相差甚远。此种背景下,备课就需要“零”教案改革。所谓“零”教案,就是教师可以不写那些有着固定套路的“纯文本”教案,也不再为完成任务而照搬照抄、费时费力。要解放教师,还教师最大的热情和潜力,赋予备课更大的创造性,使教师养成一种积极主动、注重实效的备课习惯和风气。

实施“零教案”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一切教案,只是不再写那些机械烦琐的以应付检查的教案。“零教案”更不是“零备课”,该做的工作还是仍然要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自由选择备课形式。如:读一读,即读那些与教学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和一些报刊资料等;划一划,即在教材上划出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知识点等,如果教师有独特看法,可以在书上直接进行批注;谈一谈,倡导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与平行班教师谈,与同学科教师谈,与所教班级学生谈,这种谈话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搜一搜,即充分利用网络,分享各地同行的经验体会以及成熟的资料;记一记,即把教学框架和思路记到课本上,要体现教师的个人风格,力图杜绝互相抄袭的现象;改一改,指在往年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尤其适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备课;贴一贴,即教师要做有心人,要留心报刊上有价值的资料、图片,制作成卡片贴于教科书之中。时间长了,这些都会成为一笔宝贵的教学素材。

“课堂教学的实质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一种交往过程”,新课改为课堂教学的本质赋予了新的内涵。这种交往,是师生之间主动交往、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过程,无论是空间上,还是心理上,它都应该是一种“零”距离交往。这种“零”距离不是一般意义的“亲密无间”,其实质是,尽可能地消除过去师生交往中存在的各种观念上、行动上的阻隔因素,达成一种双向互动、平等对话的和谐态势,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为此,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摆脱对讲台的依赖。教师不能再把讲台作为“永久根据地”和身体的支架,要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这样,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可以多起来。通过走下讲台,教师可以找到融通师生感情的结合点和调节课堂教学气氛的切人口,这有利于师生间的充分交流和合作,使课堂效益得到了提高。

二要学会倾听。倾听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接纳,是一种宽容和包含,它会减少师生交往中的误会和冲突,是一种真正的“教学相长”;通过倾听,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捕获学生言语背后的思维过程;倾听还可以体现教师的热情期待,在情感上走进学生,达到思维共振和心灵的敞亮。正如专家所言“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三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教师不仅要做信息的发布者,更要体现信息交流的平台价值。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共同成长。教师还要做课堂生成信息的“重组者”,学生动起来了,绝对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为此,教师应有一种“功成身退”的精神境界,不妨做一名忠实的听众,让学生之间进行直接的“交谈”与“交锋”,从而使信息能够实现“零距离”的交互。

师生之间的交往距离越近,彼此越容易情感相悦,互相包容,达成共识,进而实现经验的共享,共同成长。

三、教学方式“零”霸权。

当前,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依然带有“霸权”色彩,表现为: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理性专制横行,教学方式变成一种我讲你听的“灌输式”和“训养式”的活动,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许多教师试图用自己的思想主宰整个课堂,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这种充斥着“霸权”的氛围中,学生成了老师的附庸,成了沉默的听众和匆匆的过客。

今天,新课改所弘扬的“民主、平等、博爱”的教育主题正在深入课堂,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努力实现教学方式的“零”霸权。所谓“零”霸权,并不是简单否定教师的教学权威和对教学的主导、统领作用,而是要积极建立一种课堂教学的合作关系,在权力控制与合作平等之间(主要是在人格意义上的平等)上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合点。通过合作、对话和分享,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转换角色。以往,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讲坛霸主,习惯于从“精彩演讲”中获取成就感,课堂变成了教师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在教学语言甚至神态上的表现为无所不知;在对学生评价中,教师仍以自己对内容的理解作为学生见解的唯一评价标准,不知不觉成了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最大阻力。今天,教师应把自己的角色定住在“导游、主持人、导演、顾问以及平等对话的首席”等等,以一颗平常心,用和善欣赏的目光,倾听学生的心声,进行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

二要消解对教科书的盲目依赖。教师的权威和专制主要来自于对教科书的先期“占有”和绝对信奉,以及不能容许学生对教科书和自己的怀疑。实际上,“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及时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当前,新课改正在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科书知识、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将组成课堂的知识结构,尤其是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知识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的改变,进一步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转变。

三要正确对待参考资料的“标准”答案。语文、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的内容解释,都是在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没有预设答案,因为文本的学习是由师生对文本的扣问、质疑、延伸来完成,是对文本的再加工和再创造过程。过分强调“标准”进而推行思想的专制,实质上是对学生的求新求异思维的一种“封杀”,这样只会遏制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四要鼓励学生敢于和权威辩论。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名家、教材和教师自己提出大胆质疑,这对以往学生学习中的盲从、服从、全盘接受,导致囫囵吞枣、食而不化的现象无疑是一种纠偏和矫正。也许学生的观点显得幼稚、简单甚至错误,但这些欠缺都是学生成长中的欠缺,这些错误也是一种“美丽的错误”。日本学者认为“课堂是个试错的场所”,我国当代教育家孙维刚先生也主张坚持课堂“无错原则”,所谓“无错”并不是无视学生的错误,而是认可它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变错误为教育的契机。

四、教学效果“零”泡沫。

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假自主”、“假合作”、“假提问”、“假表扬”等泡沫现象。透过这种由课堂泡沫堆砌的“虚假的繁荣”,我们感受到不少教师在追求教学效果方面存在着一些“盲动和浮躁”。

课堂教学泡沫的存在,扭曲了教师对课堂价值的正确理解,助长了教师的教学功利行为,严重影响着新课改的顺利进展。在加快新课改进程的同时,课堂教学改革也要尽可能实现“零”泡沫。所谓“零”泡沫,即教师要避免教学的形式主义做法,消除投机行为,正视师生生命成长和课堂生态的存在,努力追求一种“真实、朴实、扎实”的`常态化教学境界。为此,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一要教师以生为本,去除演练做假的成分。以生为本就是要求教师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以生为本就要求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把学生当做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以生为本就要求教师应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正如课程专家吴刚平教授所说:“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不是为了观赏”。

二要教师珍视教学生涯的真实历程。从根本上来讲,课堂是师生的一种生活体现,是一段生命历程记录。笔者以为,教师上课,不是为了获得什么赞赏,也不是为了取悦于专家的认可,更不是为了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风流倜傥,妙语连珠,而是让自己和学生一起愉悦,互相促进,这45分钟的生命才显得有意义。无论精彩与否,留下的脚印都是生命的写照。

三要教师应敢于承认教学瑕疵,追求过程的动态生成。真实的课堂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而这教学瑕疵本身就是课堂生态的一种自然存在,甚至是一种美丽点缀。同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所以目标的达成也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所以,应当允许实际课堂与预设不一致,甚至出现一定矛盾和意外而这一切又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可供开发的生成性教育。生成的课堂应该是学呼唤着教,教催生着学,教师与学生在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共同成长。

五、课外作业“零”负担。

当前,新课改对作业的价值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应是课堂的“附庸”,而是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的一种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对照新课改的精神理念,我们的课外作业要实现“零”负担改革。这种“零”负担,不是彻底取消作业,而是改进和完善作业的形式,实现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生长”的价值功能。如果说作业对学生产生一定压力的话,那也是思维在挑战未知事物时而产生的兴奋感和紧迫感。作业“零”负担改革,其目的是积极寻求减轻学生负担与促进学生发展的平衡点。

一要摒弃无效作业。那些只是为记忆、为应付考试的作业,尤其是惩罚性作业,其出发点是狭隘、短浅、盲目的,它强化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消极态度,带给学生挥之不去的压抑、焦虑和敌对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之所以对学习产生厌烦、逃避甚至抵触,正是因为繁杂苦涩的作业抑制了他们对待学校生活的热情,致使他们对学习的渴望转变为失望最终到绝望。所以,实现作业“零”负担,首先就要摒弃那些对学生身心成长无效的作业。

二要培养学生的作业自主能力。教师对待作业的策略,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确立“人人发展”的思想,培养“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人人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采用读一读、查一查、演一演、编一编、议一议、试一试等方式自己的作业,允许学生采用自主创作的方式,把原来千篇一律的作业本变成个性化的语文作文集、数学习题集、物理化学实验报告集,让学生在每天的写作业过程中消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三要改进作业批改方式。从减轻教师负担角度来看,教师可以考虑不同形式的学生组合,以组长为核心对部分作业进行批改;从范围来看,可以实行“免检制”,根据不同学生情况,有选择地对作业进行批改,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业的呈现方式及评改方式也将数字化,教师也要学会利用网络技术使作业评改成为一种讨论、交流的对话过程。

总之,教师加强课堂教学的“零”思考,不是绝对化的“推翻重来”,而是对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建设性的思考,是一种“尽可能达到”的价值取向。其目的在于努力撤除那些困扰教学改革的羁绊,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最大热情和创造力,让教师的教学方式更显亲和,师生交往更平等、更融洽,教学效率更高,学生的作业负担更小……倘如此,我们的课改步子就会更顺利,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就会更健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键词:思考;语文教学;语文学习。

在细心观察和静心思考之后,我又似乎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太过于强调新颖,强调形式,课堂上出现了一些现象颇令人费解,值得思考。

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放手,但决不能放任。

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主宰者,更多地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等角色。这一观念早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一些教师对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理解存在着偏差,认为只要教师讲解、示范就是错误的,甚至学生在遇到困惑、迷失前进的方向时,教师还缩手缩脚,并美其名曰“敢于放手”,教师的作用淡薄。实际上,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二者缺一不可。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对的,但这一环节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都很有限,他们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放开手脚,同时“放”又应该是有限的,当点拨还需点拨,当讲解还需讲解。一言以蔽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放手,但决不能放任。

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就可以少讲,甚至不讲的做法是不对的。

时下,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部分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似乎讲了就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就没有体现新课改的要求。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怪谬”的现象。某学生遇到困惑时,仅仅让其他学生讲讲而已,教师对其中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视而不见,想方设法追求课堂上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做文章等等。

试想,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经常处于走马观花,感悟、理解能力又如何提高呢?教师“讲”的多少是相对而言,应该讲十句的,讲九句也不够,应该讲一句的,讲两句也多余。该挖掘体会的,必须挖掘体会,必须恰当精要地讲,既要坚决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又要反对追求形式。作为教师,只有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新课标指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即自主性学习,但自主学习决不能“自流”

自主学习应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然而,一部分教师因循课标,盲目实施,流于形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宣布自主学习开始,教室里便热闹起来,气氛也十分活跃,可这里有多少“南郭先生”却难以预料,更有甚者,把“自主”完全变成了“自玩”,漫无目的,白白地浪费时间。

如何能真正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呢?在自主学习之前,教师首先应提出明确的要求,并适当地布置学习任务,从而明确学习的目的,使每一名学生都有章可循,有事可做,进而学生才会通过各种方法去完成学习任务。避免自主变成自流,失去原有的意义和作用。

总之,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我们每一名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探索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投入到这场如火如荼的改革中,在刻苦探求的同时,也应多一分理性,进而为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作者单位吉林省珲春市第三中学校)。

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开放式课堂教学,是针对过去“封闭性”教学而言,即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减少“指令性”的成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多角度、多方面地探求和运用知识,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下几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教师“善意”的暗示是否多多益善?

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想、去说,不断进行提醒、暗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于是教师抱怨自己倒霉,学生也感到自卑。这样,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厌烦。事实上,结果的获取并非重要,关键是要让学生学到方法,悟出道理,提高能力。教师的思维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个别学生的思维可能超越教师,出现新颖而奇特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少些“善意”提示,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从而让学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二、“开放学习”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智商吗?

开放的课堂强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权、选择权和知情权,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非智力因素,开启学生的智力,使智商和情商产生和谐共振。积极的情感体验,既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使学习目标获得最大可能的实现,又能让学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从而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被激发起的求知冲动以及平衡这种冲动的欲望满足的成功体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学习封闭在“知”与“不知”的动态平衡上,而要开放到整个个体充分活动的“问题”与“解决”的空间上,使他们在一次次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一次次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二年级数学第四册练习里有这样一道题:“50个同学去划船,有下面两种船,大船坐6人,每条租金8元,小船坐4人,每条租金6元,请你设计几个租金方案,哪一个方案比较合理?”

既要少花钱又要办好事……通过对上述生活问题的思考、观察、假设、探索与尝试解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智商和情商相得益彰,从而增强了学习教学的兴趣和信心,提高了数学素养。

三、学生的“自由”就是课堂的“开放”吗?

一位老师在教学“两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教改汇报课上,出示算式:97+129= 356+87=;大部分学生很快做完了,可是有两个学生做得很慢。我走近一看:原来他们正扳着手指计算这两道题。下课后,我和授课的老师交流,原来这位老师很早就发现这两个孩子喜欢扳手指做计算题。“你采取过哪些措施吗?”而他去振振有词地说:《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鼓励算法多样化”,既然允许算法多样化,学生就可以选择他喜欢的做法,这既是学生的自由,又体现了课堂的开放。这位同仁的话让我深思:学生的这种“自由”就是所谓的课堂的“开放”吗?如果“扳手指计算”也是一种算法的话,那么教师就更应该让学生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提倡算法多样化,不论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还是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时空,都应该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条件下让学生真正获得发展。否则就违背了“开放式教学”的初衷,变成“放任自流”。

四、“学会了”是“开放学习”中评价的全部吗?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

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关于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

(福建省宁德市高级中学)。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较为抽象、思想性强,其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略显乏味,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很难投入到学习中去。而政治课又是提升个人思想境界、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必要课程,它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政治课的内容,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生活化的教学吸引兴趣,从而达到学习效果。

语文课堂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随着社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的提高,以及高校实验教学的发展,逐步出现了开放式实验。

教学的概念。开放式实验体现了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本文以创建开放式实验为理念,结合经管类专业实验环境,对经管类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经管类实验室现状。

信息技术引入高校实验室建设后,许多高校的经管学院创建了多种类型的经管类应用实验室。我院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建设经管实验室,最初下设两个专业实验室,分别是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获国家财政部专项资金的资助,建设了经济运行与管理综合实验室,下设经管类专业基础实验室、金融模拟交易实验室、erp沙盘演练室以及中心机房。目前实验室已对本科生开出27门实验课程,这些课程都需要在电脑上借助各种软件来完成,说明了经管类实验是以计算机模拟为主要特征。

新建实验室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后逐渐暴露出以下问题:(1)实验课开课时间集中,任课教师对原定实验课表改动频繁,增加了管理难度;(2)实验主要以课内实验为主,这造成了在实验资源使用方面呈现出课内时间资源较为不足,课外时间资源使用率较低的现象,尤其是部分功能较为强大、适用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软件资源表现突出,例如erp等软件;(3)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造成教师缺乏对所授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进行研究改进,指导学生课外实验的积极性;造成学生缺乏在课外时间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自主实验的积极性。

上述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第一,对加强经管类专业实验建设的迫切性认识不足;第二,经管类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实验的创新改革比较困难;第三,实验建设投入不足;第四,缺乏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方法。

二、具体方案。

我院目前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信息化程度较低,虽然采用了一些实验资源管理系统,但是系统的用户仅面向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课任课教师对资源的任何需求变动都需要通过实验室管理人员才能反应到管理系统中。实验资源安排信息流通不畅与课外时间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畅,这两方面严重阻碍着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为了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我院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程中,以建设开放式实验室为理念,借助网络技术,具体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方案。

1.实验室网络建设。

网络平台是建设开放式实验的基础条件。我院实验教学中心在新近建设的实验室中,根据不同的功能,设置了不同的实验室和一个中心机房。在网络建设方面,我们设计并建成了实验室内部局域网(如图1)。整个网络采用了具有良好性能的三层交换机作为网络核心设备,一方面实现与校园网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依据不同的实验室,划分不同的vlan。每个实验室采用多台二层交换机汇聚工作站及相关网络设备,二层交换机与三层交换机直连。所有的网络交换机和应用服务器统一放置在中心机房,中心机房配有ups不间断电源,实现无人值守,全天运行。

实验室管理平台在具备上述功能后,可以有效的支持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管理中的课程申请同时支持教师在线申请计划内或计划外实验项目和允许学生申请个人设计的实验项目;(2)设备管理功能实现对设备使用的管理,将其与课程管理功能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在申请实验项目的同时实现对相关实验设备的申请,简化实验安排的难度,学生可以在网上查询实验室的安排,自行预约课外实验;(3)课程管理中的作业管理支持学生在线提交课内外实验报告;(4)通过聊天功能和论坛功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对于只能要在实验室完成的项目,课内的由教师统一预约,课外的由学生通过网络自行预约。对基于网络软件的实验,学生可以在校内任何时间进行,可将得到的`结果在线提交给指导教师。通过日志功能可以将教师及学生的相关操作进行记录,便于日后核查统计。

3.增强激励机制。

有效地促进教师与学生充分的利用实验资源进行相关实验教学活动,仅有便捷的网络平台是不够的,还应当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来加以保障。

首先,要规范实验课程绩效的评估,当前的实验课主要属于课堂教学的一个部分,没有单独的实验课成绩,教师和学生对实验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需要规范实验绩效评估,在机制上增强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

其次,要制定有效的奖励及资助办法,在改善实验室实验环境、实验条件同时,应留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的资助,例如对教师完成实验项目的改进或新实验项目的设计进行奖励,对教师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实验进行补助,对学生的自主创新实验进行资助等。

在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传统的实验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难以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所以有必要从建设开放式实验的理念出发,对实验室资源管理及开放管理加以研究并付诸实施。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从实验室网络,管理平台及激励机制三个方面的建设入手建设开放式实验室。

三、总结。

文章以建设开放式实验室的理念出发,对实验室资源管理及开放管理加以探索研究。根据我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际情况,从实验室网络建设,管理平台设计和激励机制设计三个方面入手,完善实验室管理,从而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进行教学科研和锻炼创新能力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秦晓静.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7).

[2]徐建平,章学拯.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必修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为基础的.教育,是充分发扬主体性、注重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教育.就英语学科而言.

作者:张淑贞作者单位:贵州省赤水市第一中学,贵州,遵义,564700刊名:教师英文刊名:teacher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3关键词:

语文课堂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已进入了新的千年。新时代的学生有许多新的特点,培养适合社会竞争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是摆在新时代教师面前的历史责任。我作为年轻教师,更应该走在改革、探索的道路上,摸索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开放式”的学习内容。

我们所教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个个有头脑、有思想、有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他们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老师不再提出问题,学生也不再只等待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是老师以亲切的.口吻或商量的语调试问学生:你们想知道什么;你们对哪些问题感兴趣……从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文,理解课文。

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支持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激发他们的多元思维,肯定他们的新思路、新见解、新观点,不强求一致性,允许多种答案并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的安排一些开放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在充分动脑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

“开放式”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了人自身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自身的素质。

二、“开放式”的学习形式。

老师站讲台,学生一人一位的学习形式整齐而有序,但是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形式也需“开放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自由学习等。改变传统的单行单列,把学生座位摆成四人一组、五人一组、六人一组,摆成方形、圆形、花形……,平时根据男女差异分成几个小组,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自由结组,结成“问题小组”,即研究相同问题的同学一组;结成“伙伴小组”,即研究问题最为默契的同学一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与他人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的意见、观点,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观点,集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老师作为课堂学习中的重要一员,也参与到学生小组中去,与他们一起思考、讨论、交流。学习形式的开放,给学生创造了自由活动的空间,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开放式”的学习形式使学生获得了自由,为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了青春活力。同时,增强了学生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性格。

三、“开放式”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老师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语文课文大多是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作,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美可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感悟理解。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学习语文,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习语文,学生自然其乐融融。

“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以“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使他们逐渐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做人……将“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到底,我想长此下去,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将是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怎样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纲要》把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新课程的改革目标。我们只有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实施开放式教学,才能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要突破封闭式的教学,不能仅囿于课堂,囿于教材,要引入社会生活这一源头活水,激活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学习要面向社会,引导学生去“阅读”与“理解”社会这部“大百科全书”,使语文教学洋溢时代气息,让学生在热爱生活、关心国家大事的过程中广泛地汲取语文养料,在社会生活的实践中把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使学生真正获得在社会上生存、适应、发展的能力。

教学目标处于教育过程的首要地位,它决定着教学的方向,控制着整个教学活动,它还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它又要与具体的现实相适应,同一篇文章,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它们的目标达成度就有所不同。教学目标的开放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生活经历等实际以及班级群体和学生个体的实际,制订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在集体教学中渗透个别教学的因素,既照顾到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要使智力超常的学生能够充分的发展,使程度较差的学生有所提高。

语文教学不是孤立的课本教学,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程式:先字词句篇,后语修逻文。这样按部就班的教学,缺乏创意。语文教学应拓展空间,特别要打破以下几方面限制:

1、打破课本的限制:语文教学要处理好“走进去”与“走出来”的关系。所谓“走进去”,就是走进课本,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本的学习,感受其言,体味其情,领悟其理,吸收前人的思想成果,为后续学习作准备。所谓“走出来”,就是把语文学习的触角由课内伸向课外,把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迁移到课外,使其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2、打破学科的限制: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材中有人文的,科普的,可谓文史经哲无所不包,天文地理一应俱全,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引进相关学科的知识,为语文教学服务。21世纪需要复合型的人才,语文教学打破单一的学科限制的变革,正适应了新世纪培养人才的需要。

3、打破教参的限制:同一篇文章,由于每个人的年龄、知识素养、生活阅历和性情气质的不同,对它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教师要破除“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破除唯教参是尊的观念,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果地进行思考,并在比较中选择最有创造力的理解。如《孔乙己》的思想内容,教参的解释是“通过孔乙己这一酸腐文人的塑造,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旧知识分子的.毒害。”这好象已成定论。实际上,小说要揭露的是“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鲁迅语)的现象。对孔乙己这个“苦人”,人们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上至丁举人,下至“短衣帮”、“小伙计”,甚至连“孩子们”都对孔乙已极尽奚落、挖苦、嘲讽之能事,以此为乐,乐此不疲,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实在是令人悲哀,这也正是小说的深刻之处。如果教师拘泥于教参,把某种定论强加给学生,那么就会框死学生的思维。

4、打破对权威的盲从:语文教材中所选大多是名家名篇,倘若认为“既然是名家名篇,肯定不会有误”,那肯定会禁锢思想,教师要在思想上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大胆向权威挑战,敢于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较多的有以下几种模式:

1、讲解-接受式: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所作的逻辑性叙述,是教师通过口头教学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模式。近年来,人们似乎对这种模式颇多微词,把它同“灌输”、“压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发展性”等同起来。实际上,仅就语文学科而言,讲解是增进学生认知水平的重要手段,它在建构知识内容,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点化学生认知误区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当然,这里的“讲解”指的是教师精心准备的优选的语言材料。语文学科中好的讲解,在影响学生认知兴趣和认知结构方面比讨论等更有价值。当然讲解也有它的负面作用:教学环境封闭,信息传输较单一,不能保证有足够的凝聚吸引作用,易使学生疲劳,易受外部条件的干扰。

《怎样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

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积极的参与,只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主动的学,有兴致地学,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创设机会,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数学走出书本,走近生活,使学生智力、能力得到协调的发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老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有些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长方形的面积=长w宽,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二、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在教学中,我尤为重视。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在教学第六册“归一应用题”例一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在教学第六册例3“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作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我班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把这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掉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三、开放题练习――学生知识冲突与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例1“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第六册练习六第13题“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的春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活动的路线,活动的准备购买门票,游玩的项目价格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课堂开放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教育部早在4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但是现有的实验教学存在学生学习不主动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实验组织能力的培养,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足,实验操作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基于能力培养过程的复杂性、培养模式及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人才的个性化和发展目标的多元化等因素,上海大学机电自动化学院通过前期的准备与探索,利用现有自制的开放性实验设备资源,在实验项目、实验设备和实验时间上,为学有余力、对实验及实践活动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实践与尝试。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就是实验教学的开放性,即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主体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方式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内容是开放的、实验教学的资源是开放的。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入机械电子学科的研究领域,突出实验现场的真实性、生动性、丰富性,营造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环境和平台,激发学生对机械电子学科的实践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与研究,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总结、感悟知识,提高学生主动实践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自由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得到释放,创造力得到充分的挖掘。

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空间延伸于实验室以外,将实验教学时间延伸到“8小时”以外,极大地拓展了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由探索,让他们体验实验的快乐,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人性化和学习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实验室开放是多种途径的,包括相关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各种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活动。实验系统是开放的,可重置和可扩展的,这样的系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中可以告诉学生,这些系统还能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开发,设计出新的功能,或者这些部分可以重新组合为其他功能。这样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出自己的想法。学院积极支持实验中心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以竞赛为载体和任务驱动,组织学生团队协作攻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多种层次的竞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本着个性化、自我选择的原则,学生自主设计的研究性、创新性实验项目,通过任课教师向实验室提出实验申请。实验项目的开展是按主题规划实验项目,分层次组织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不脱离课程体系,又不局限于课程,既要有利于学生自由设计实验,又要有利于教学的组织与安排,注重设计型、综合型、开放型实验的开发,学生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的创新实验,可选择单一的模块进行机械或是电气控制方而的`单个实验,也可以通过组合来进行机电设备综合实验,使学生熟悉机械、电气控制以及典型机电设备的原理,掌握机电设备的常用设计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自主安排实验时间,每周一至周五的白天、晚上,可自行选择或者重新安排实验的步骤,逐步培养学生在机电方而的设计应用能力。

三、整合教学内容,优化实验内容。

通过对目前机电实验设备的调研,结合案例教学实验的目标,对实验室建设中需要的设备进行改进和功能设计,实验室设备要达到:为典型的机电装置;实验系统是可开放的;实验系统是分不同层次和模块的;实验室模块是可以重组的、可扩展的。实验室的实验装置来源于现实的典型机电系统,让学生可以学习到实际中的机电设备的设计原理和制作的过程。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赋予付诸实践,能够通过在实验室的综合学习,自行设计和制作出新的机电设备。不管是从认识上,还是在教学实践环节,实验室都可以给学生进行直观的感知,对于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方而都能给予帮助。随着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已经逐步向多层次、模块化课程结构转变。模块化案例教学实验室已开发的创新性实验主要有:典型表而车削成型工艺实验;典型表而铣削成型工艺实验;机械制造中的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cam);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装与调试创新性实验;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机械传动方案的选择;机电系统中单片机的程序设计;plc常用执行元件器件以及选择;步进电机的控制;步进电机的运动测量;plc方案控制设计实验。目前实验室对本科生进行开放,可以作为他们创新性实验的一个场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开发。因为在这个实验系统中,所有的机械部分、控制部分都是可重组的、可扩展的,并开放给学生的。

cdio教学理念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学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的表达。利用开放性创新实验室平台,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延伸于课外的实践创新活动,结合cdio的工程教学理念,通过创设符合各种主题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要求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法,完成主题项目的c(构思),d(设计)、i(实现)和o(运作),旨在锻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实践的能力。学生结合竞赛课题,自己在实验课程体系的框架下,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最后将已经实现的产品提供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判断是否达到的预期价值。以答辩的形式向教师汇报系统及其完成情况,并以报告的形式对自己技术团队工作上的表现进行叙述,评委教师会评估他们的答辩及报告,对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判。实践能力包括字秀能力(文献阅读、项目编制、方案设计)、手秀能力(精通技术方法、设备熟悉、心灵手巧、胆大心细)、口秀能力(镜像思维、头脑风暴、即系演讲、案例分柳。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批判性、好奇性、信念力、知性力)、创新思维(逆向思维、换位思考、辩证分析、培养悟性)、创新能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吸收创新、团队创新)。指导教师不拘泥与程式方法的符合度,看重对方法(路径)的找寻过程,看重结果的创新度,以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主导,组织协作学习(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正确的方向,把问题一步一步引向深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强化实验教学平台的管理与规范。

实验室进行开放,增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实验指导工作量和管理难度,必须安排责任心强的教师进行专人负责管理,同时制定了开放实验室等特殊的管理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制度以及准入制度,加强安全教育,规范实验操作,安全管理责任到人。采用每周一至周五的白天、晚上,周六、周日的白天全开放形式,配齐、配强实验室教师,鼓励教师集体指导、轮换值班负责,鼓励任课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确保实验室有教师辅导。实验室开放是对传统实验管理的改革,要求以学生为本来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在使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较大的不可预见性,同时实验教学时间相对集中;采用对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实验、课程设计等实现指定时间段的预约开放、教学计划外的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科研实践活动可预约实现全而开放,确保教学计划顺利进行的同时,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

六、结语。

实验教学是大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实验教学发展来看,实验教学从依附理论课的验证性转变为独立、综合性课程的应用性、创新性实践等教学,在转变过程中,根据学院整体发展的要求,拓展视野,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的实验教学经验,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形成学科竞赛、科研创新与教学改革的协同发展。近几年来,本科生通过开放实验平台,参加了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获2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参加了四届“上图杯”上海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大赛,获本科三维建模设计3个一等奖,15个二等奖;参加了第四届、第五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个人8个二等奖。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能力明显提高了,多人次获得上海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和大学生创新项目,在学生中已取得了一定的影响。

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教育改革无止境,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正努力探索第一课堂教学应当如何变革才能更好地完善孩子的人格,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潜能。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对如何贯彻二期课改的精神进行实践、反思中,我不断尝试构建“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开放”这个角度进行教学反思。

一、开放的学生思维

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比较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再收笼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二、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

我们的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该推出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歌舞晚会式”、“答记者问式”、“拔河式”……构建民主、交流的、开放性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教师不做现成饭喂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这样的课堂,少了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多了应该有的自由与宽容,多了促进自主学习应该有的自信和勇气,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中,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手指灵活了,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的劳动也涌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魁力。比如在《詹天佑 》一课中,教师要学生自己去查有关书籍了解,以一个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合作应该说是有效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任务是协助、调控,也可以补充一些学生疏漏的内容。通过这种活动,学生不仅达到了语文课的认识目标,更重要的是启发了思维,他们借鉴别人的经验,建构知识、能力领域新的不平衡,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开放的教学资源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要重新确立教育资源观:教育资源无处不在,瞬时即逝的教育资源尤其宝贵。学《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时,老师提出“你认为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畅所欲言,丰富了课堂内容,突如其来的“干扰”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变成了难得的教育资源。生活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对于那些在设计好的教案外和常规课堂内外突然出现的有效教育资源,尤其需要我们积极对待。

2

一、开放式语文教学不能提高学生成绩。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片面追求高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扭曲了学校对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每年的业绩考核和奖金福利发放等,无不以学生的统考成绩或名次为根本标准。教师呢?放不开手脚,担心把社会生活中的事情或现象放进课堂,会占据教学时间,会影响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考试又不会考那些的”是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想法。“学生考砸了,我怎么办?”事实上,只要我们不改变这种思维方式,不改变原有的教育考核评价制度,不但不能推动素质教育前进,甚至会重返填鸭式教学的老路。语文本身的性质告诉我们,只要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得到真正的落实,只要学生的潜能和创新品质得到有效的发挥和挖掘,就会奠定坚实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这一基础。靠一时的记忆或许能让学生取得好的分数,却不能保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路上一帆风顺。从长远的目的来考虑,只有坚持开放式教学,才能真正地持久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